建筑施工企业经营方式范文

时间:2023-07-02 10:16: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施工企业经营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施工企业经营方式

篇1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经营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3-0017-02

当前,建筑业市场不断扩大,国家也增加了很多基础项目的建设,这就给广大的中小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了很好的发展空间。建筑企业在给自身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随着中国建筑企业市场化进程的逐步深入和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小建筑施工企业也正在面临着日益增大的经营风险。而中小型的建筑企业由于根基小,消化和吸收风险所带给企业损失的能力有限。如本人曾经工作过的一个小型的建筑公司,由于规模较小,面临了融资难、承揽工程项目的中标率差的风险,造成了才能过低无法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导致了最终被兼并的结局。因此,中小型的建筑施工企业想要立足于市场,更应该了解在经营中可能遇到的风险问题,可以提前根据预测到的风险建立预警机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以减少风险的发生。本文对中小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主要经营风险做一下浅析。

一、中小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经营风险的主要表现

(一)招揽工程项目的风险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要生存发展,首先要能够承揽到工程项目,没有较大的工程项目作为支撑的企业,无法长期立足于建筑市场。预测承揽工程项目风险又主要分为下面两种:

1.合同风险。大多数的中小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者和项目施工管理者的风险意识不强,对合同中给企业带来的潜在风险评估不足。中小建筑企业跻身于激烈的、不规范的建筑业市场的竞争中,为了企业的生存急于招揽工程,在与业主签订合同时,没有及时发现合同中可能存在的不利自己的条款所造成的风险;或者有些中小建筑企业为了拿下工程,对合同中存在显失公平的条款却不及时予以回避,而造成合同可能无法完全履行的风险。

2.投标风险。投标是中小建筑施工企业承揽工程的主要手段,企业在投标过程中需要在价格、技术、质量和工期等方面对业主做出承诺,存在不中标风险和中标风险。如果不中标,施工企业将损失为了投标而购买标书等发生的一系列费用;而中标则要准备承担整个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风险。

(二)资源管理风险

1.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由于管理上不是很规范,存在着人员配置不合理、人员层次低、施工队伍不稳定等的因素,在进行施工时,因为施工环境恶劣,所雇佣的施工队的人员里会出现不稳定和人员离失的现象,造成工程项目的管理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边组织施工,一边还要招揽施工人员,给施工进度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2.财力资源管理风险。中小建筑企业的财力资源风险,主要以资金管理风险为核心。施工企业由于资金紧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约着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资金管理风险中主要有垫资风险和注入履约保证金过大的风险。在近年来,施工垫资和注入履约保证金被作为一种普遍手段,成为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和考查施工队伍实力的重要条件。施工企业为了在建筑市场占领一席之地,往往会到处拆借资金,从而增加了资金管理的风险。

3.物力资源管理风险。由于有的工程项目资金存在不到位的情形,或者还有恶意拖欠工程款的,这就使有的中小建筑施工企业无法按着自己预订的计划,在建材市场价格波动前做好所需材料购进合同的签订完成,由此可能造成了材料成本加大和不能及时采购材料影响工期的风险。

(三)施工安全管理风险

目前,大多中小建筑企业在安全方面盲目投入和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但对施工现场行之有效的实施监管力度并不是很大,由此引发了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增加了建筑企业的安全风险。

二、中小建筑施工企业防范和控制风险的措施

(一)注重投标环节的风险防范措施

建筑施工企业在投标决策过程中,管理层应该提前做好预测工作,一是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去施工地了解当地的施工环境,做好事前的风险预测工作,以便管理层预先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做好投标前的准备工作;二是对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工程质量、合同订立条款以及工程量清单所潜藏的经营风险,都要做认真、仔细的分析,研究出详尽的招标策略,以减少合同签订后的风险;三是及时掌握市场上的要素价格变动,能够在招标报价时准确合理,减少风险的潜在因素;四是建筑施工企业要与业主搞好紧密合作的关系,提前了解业主的资信情况,业主风险往往是施工企业经营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风险,一定要在投标前期承接施工项目以前进行认真细致的考察和调研,使企业能够对以此带来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二)加强对资源管理风险的具体手段

1.强化劳务施工队的计划管理,降低劳务风险。中小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必须要以专业施工队为主,有计划的对施工队人员的配置是否稳定,人员技术是否多元化,能否应对所要施工的工程项目的需要做认真细致的了解,没有好的施工队合作,对工程的质量、工期进度都会造成很大影响。因此,选择有能力的专业劳动力分包企业,实现合理的风险转移,可以降低以此带来的风险。

2.加强资金监管,减少施工垫资的风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业主即建设单位占据着市场主导地位,施工企业垫资的问题,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而施工企业为了生存急于承揽工程项目,通常会违心地进行垫资施工和提前交纳大量的履约保证金,再根据施工进度去索要工程款,又会引发工程款被业主或建设单位长期拖欠不付等因素,以致于不少施工企业最终被拖垮倒闭。中小建筑施工企业为了避免施工垫资风险所导致的拖欠款等恶性循环的隐患,企业对新上的工程项目,原则上不准垫资施工;对个别工程项目因维护企业信誉,并且建设单位有明确要求需要垫资施工的,必须要有具备担保资格的建设单位进行担保,以降低垫资带给企业的风险。而对于保证金这一块,企业要落实专人负责,根据招标文件或施工合同中规定的返还方式和时间加紧催收,明确责任人,确保款项按期收回,避免造成企业的资金损失。

3.对物力要素风险的规避措施。一是在投标或签订合同的时候,就应该把市场价格波动因素考虑进去,减少因建材市场价格不稳定带给企业的风险;二是施工企业对设备的购置、租赁等制定严格规范的制度,做好购置和租赁的支出计划、现场使用和维护责任到人的监管机制、工程完工后的保管和租赁期到了的及时归还制度,强化管理,避免造成浪费损失。

(三)加强安全在施工全过程的监管力度

篇2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多年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对于现代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其经营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下,施工企业的想要进行盈利的关键点在于做好工程的造价管理。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施工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传统的造价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相应的地位,就要进行相应管理模式的改革,要将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转变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模式,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最大程度上获得经济效益。

1建筑施工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现状

建筑施工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是现代建筑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在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现代建筑施工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是以现代的经济环境以及新型的管理理念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只有在充分理解和把握战略成本管理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构建起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和方法,才能通过战略成本管理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但是长久以来,建筑施工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限制,虽然有些企业制定的战略成本管理方案可以降低实施成本,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缺乏竞争力,也对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不利。

同时,我国很多的建筑施工企业对于企业自主经营、自我约束的意识不强,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其成本管理理念较薄弱,不符合现代施工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现阶段的情况为:

(1)施工企业较重视工程建设情况但是轻视具体的管理问题;

    (2)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都在于施工过程当中,但是对于工程的研发、资本运营、企业人力资源、企业文化以及情感投资等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

    (3)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往往在于企业内部,缺少对于相关竞争对手的分析;

    (4)对于企业的成本战略定位出现偏差或者含糊不清的状况;

    (5)施工企业还是采用较为传统的成本分析方法,成本分析面较窄。

2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但是建筑施工企业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不符合现代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要求。问题主要包括:

2.1产业结构问题

现阶段,我国的建筑行业还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的集中度较低的情况,这就造成了建筑行业内企业的竞争大都是低水平的竞争,也比较容易造成过度竞争的情况。之所以造成建筑行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原因在于建筑行业中不同体量的企业分布不均匀,其中大型或者特大型建筑企业数量远远多于小型企业数量,造成了不合理的组织结构体系。在建筑行业内,不同体量的企业分工不合理,没有很好的区分重点关注区域,造成了同质的竞争,使得相似量级的企业之间竞争越发激烈。

2.2市场多元化发展的问题

传统的建筑行业市场,投资方往往都是单一的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很少参与。但是随着建筑行业市场上的客户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必然就需要更多的民营资本参与到建筑行业中来。随着多年的发展,建筑行业的投资主体不再是单一的国有资本,民营资本的参与更加促进建筑行业多元化发展要求。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转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客户多元化的需要。另外一方面,经营的具有差异性的同时要注意控制实现差异经营的成本问题,目的就在于要用差异化的经营方式带来显著的经济利益。同时,客户对于建筑行业的实体需求之外,对于相关服务的质量以及服务标准的进一步也需要企业采取多元化的方式来对待。

2.3成本竞争集中化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成本方面,整体上表现出成本竞争集中化的趋势,成本竞争已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竞争的关键点。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同时相关的法律制度和监督机制也逐渐完善。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客户重点考察的因素(包括:质量、工期、资金、相关技术保证以及安全性)是企业发展首先要满足的,企业的差异性经营战略也要得到客户的认可,之后成本以及价格因素才是客户需要考虑的因素。企业成本的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形式。

    3建筑施工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思路

    建筑施工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是具有多层次的,主要包括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长期目标)、单位工程目标、分部工程目标以及分项工程目标等。这些目标的制定要符合企业整体战略成本管理的思路。

(1)分析判断建筑施工行业当前所处的竞争状态,进而制定施工企业的成本战略;

    (2)认真分析施工企业内外部所处的环境。对施工企业内部来说,要分析判断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以及核心的竞争力,对施工企业外部来说,要分析判断企业所在行业的地位、竞争对手的情况以及市场的整体环境,进而制定企业的成本战略;

    (3)在施工企业长期的总体战略确定后,以此战略为中心制定相应的企业财务及成本战略。

4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解决措施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要想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同时降低企业经营成本,采用战略成本管理是比较好的途径。具体分析包括如下几点:

4.1明确企业战略定位,优化产业结构

所谓的战略定位分析就是从行业角度、市场角度以及战略的角度来制定企业相应的市场竞争战略,同时要制定有关的成本管理策略。在企业总体的发展战略确定之后,建筑施工企业可以通过对于具体产品的分析、对于企业自身所具有的优势以及劣势分析来确定企业的竞争性战略。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重点关注的往往是成本的领先战略,要想达成此战略的目的,就需要施工企业按照自身的特点以及企业阶段性所处的环境,同时要结合企业的经营目的,进行准确的分析以及判断竞争对手企业在具体实施中的成本情况,进而确定成本目标,在多方面(例如:研发能力、项目设计能力、管理能力以及售后等方面)降低企业的实施成本,最终要使企业的生产成本低于竞争对手。要通过整合优化企业内部及外部相关的价值链使企业一直保持成本领先的优势,这样才可确保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4.2应用价值链分析,提升企业竞争力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企业的基本价值链可以具体分为企业的基灿性活动以及企业的支持性活动。为了使相关管理人员对于企业成本控制方面的每个环节做到充分的了解,可以通过将设计单位价值链以及施工单位价值链进行一定的整合,从而形成新型的总承包模式的价值链。建筑施工企业通过对于价值链的整合来提供总承包的模式,这样可以提供比单独施工单位以及单独设计单位更加广泛的产品类型以及服务质量,可以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控制。除此之外,可以通过改善与上下游企业关系的方式来改善建筑施工企业的价值链,例如:优化与上游建材供应商以及设备供应商的关系可以保证建筑施工企业得到性价比较高的施工所用材料。

4.3通过战略成本动因分析,控制企业成本

建筑施工企业的特征不同,所具有的战略成本动因也不同。建筑施工企业在确定了相应的竞争战略之后,就要及时的进行企业的成本动因分析。要从战略的高度确定影响企业经营成本的因素,之后根据这些因素来确定降低成本的战略途径,进而为优化价值活动以及增强成本控制能力提供有效的措施,增强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战略。企业要想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可以通过对成本动因分析找到影响企业成本的结构性动因以及执行性动因,控制成本动因、重组价值链进行成本管理。

5结束语

篇3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迅速,这也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跨国集团对我国建筑行业市场的冲击着实不小,这也使得建筑行业竞争异常激烈。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建筑企业对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越来越关注。但是,由于实践以及理论经验不足等原因,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解决。本文结合这些问题,探索如何有效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进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建筑施工企业 内部控制 管理措施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有效地实现自身的战略发展目标,保证企业的财产完整,确保会计信息准确、及时,并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而采取的一系统内部监督、管理措施。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对于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提高经营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本文结合当前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探索如何有效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一、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内部对内控理念认识不够,缺乏良好的控制环境

目前,在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工作并不重视。尽管,其也设定了内部控制的各项环节,但是,却并未真正地制定出相关的管理制度,而且,在执行过程中,也是“形式化”较为明显。在利益最大化理念的引导下,当内部控制与经济项目执行发生冲突时,部分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往往是“避让”的一个。

(二) 内部控制信息化水平偏低

从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方式上来看,多以“粗放式经营”模式为主,而且,由上及下常常呈现出梳妆经营管理形式。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中,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相对偏低。甚至在很多的施工现场,计算机的使用是很少见的。在建筑材料以及人员和财务分配等方面,缺乏必要的管理记录,管理者很难通过信息系统对这些内容进行有效监管。

(三) 缺乏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

国内的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其管理思想还停留在改革开放之初的“施工队”阶段,管理者对国内外建筑市场往往并没有进行过深入的调查,而对其中存在的各类经营风险亦是没有过多的研究,所以,很难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形成高度的风险管理意识,进而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项目风险防范机制,以至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建筑施工企业很容易因为承接了一个具有潜在高风险的施工项目,而使得企业在经济上以及社会信誉度上受到严重损失。

(四) 内控部门缺乏合理性,监管力度不足

科学、合理的内部监督与评估系统能够有效地加强企业的监管质量,并为企业的决策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然而,目前的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并没有成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很多内控工作都是由施工企业的财务部门兼职担任。并且,很多审计工作都是以“事后处理”为主,事前预防以及事中管理却是很难见到。这样的内部控制模式,很难真正地起到内控作用,相关的风险发生率也是并未降低。

二、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改进措施

(一) 加强内部控制意识,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进行优化

建筑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要想真正地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单凭扩大规模,增加资本是不够的,而且,这样还容易带来更多的经营问题。相对来讲,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中,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越发显现,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做好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就要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有所增强。企业的管理者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内部控制意识,并将这种意识推送到全体职工身上,从而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在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过程中,要做到严格执行,将执行的效果由“形式”转向“实质”。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才能够让各部门真正意识到内部控制的监管效力,才能够严格遵循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严格律己,依规做事,逐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以及社会效益。

(二) 加强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严格制定风险评估与控制体系

建筑施工企业尤其要提高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企业应建立严格有效的风险评估和控制系统,企业在承揽项目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发包方的信用、资质、手续、资金等进行充分的评价和调查,对于承揽的项目,应该搜集充分的信息,进行严格的预算管理。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扩张市场的进程中,应该对于市场进行充足的调查,对于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

(三) 加强内部审计的监管

要充分发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保证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使内部审计部门能够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及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企业管理层能够更好地做出决策,从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四) 加快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

加快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建设,推行集约化管理,对企业的机构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使各部门之间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从而实现对于企业施工项目的投入,成本和费用的有效控制。

三、结论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市场竞争程度的不断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显得越发重要,其对于构建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体系,推动建筑施工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企业管理层一定要意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措施,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从而保证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任永宏.论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当代经济.2011(12).

篇4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 财务风险预警 防范措施

一、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运营中所存在的财务风险

(一)投标过程中所存在的财务风险

据统计,2007年底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已经达到了6万多家,建筑行业从业人员达到了3133.7万人,行业总产值为51043.71万亿元,但平均企业总产值仅为8000万元,由于生产力过剩,施工企业间多存在无序的甚至恶性竞争,以致于施工企业为了在同行业竞争中拿到项目,在投标过程中不考虑自身实力盲目投标、压低价格,致使施工企业利润率非常低,从而客观上增加了自身的财务风险。

(二)项目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

合同风险是客观存在且不可避免的,同时工程项目的多变也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原本应该由业主与施工企业双方共同承担。但由于施工企业在项目实施整个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往往在合同签订时对业主提出的要求放宽尺度,一些条款不完善,没有索赔、保险、影响施工进度的第三方因素的豁免等条款,更甚者对于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担保等相应条款只字不提。有的业主则向施工企业收取工程保证金等名目繁多的不合理款项,施工企业垫资现象屡见不鲜,一旦业主恶意逃债即使是无限期拖延债务施工企业也将会面临着重大损失。

(三)成本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财务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控制对于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重要影响,是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从而也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后劲与动力。一些企业在项目成本预算管理方面没有根据项目的规模、施工条件制定适合于自身情况的方案。对于实际施工过程中人工、材料、机械以及管理费等费用没有制定成本费用开支计划,一味的按照传统成本预算方法进行核算管理,甚至不作预算,边施工边投入,这些情况都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

(四)项目结算方面存在的财务风险

在项目交工验收后,由于设计、变更等原因,一些工程所做出的调整没有得到及时处理,以致工程款不能得到及时确认和结算。还有一些业主交工后因为项目投入资金不足,通常以审计为借口,拖延项目尾款的结算,导致建筑施工企业竣工后仍要为其垫资,影响了施工企业资金的周转。同时,由于工程竣工后得不到及时清算,直接导致项目保修期延长,保修费用增加,从而增加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运营中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加强财务风险防范思想意识

对于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应该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营造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管理氛围。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加强对管理层以及员工风险知识培训,建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大环境,加强企业应对项目投标、施工、预算、结算等多种形式的财务风险能力。

第二,明确企业风险管理目标。企业应当“量体裁衣”分析企业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自然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法律环境等的财务风险。通过明确风险责任的方式,将风险管理目标具体的落实到相关责任人,让管理层及员工都能够树立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二)建立、健全项目财务预警系统

所谓财务预警指的是企业运用财务报表等资料,利用各种分析方法,对企业日常经营分析预测,以发现潜在的风险,并及时向企业经营者发出警告,从而采取应对措施。企业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应选派专业人员,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将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信息输入到管理系统中加以处理,并分析评估可能导致风险的各种情况,上报给负责人,针对所存在的风险研究相应的预警措施,以达到全面防范财务风险的目的。

(三)全面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控制

第一,完善企业风险管理机构。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委任风险管理负责人以及各级风险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内部风险管理机构,从而加强财务风险管理。

第二,重视项目投标以及合同管理。在投标方面企业可以以内部定额的方式抑制盲目投标,对于业主信誉较差以及合同条款不合理的情况可以采取有选择性的投标。在签订合同时应仔细研究每个条款,修改不利于企业自身利益的条款,从而加强财务风险控制。

第三,委任专业人员担任项目经理。企业可以委任一名项目经理来对项目施工的成本、工期、质量进行监督,这样施工方面不仅有了保障,而且还能提高资金周转率,从而达到财务风险管理控制的目的。

(四)建立并完善财务风险信息传递途径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成立多年以来,下设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公司、中铁十一至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等多个分支机构,其工程施工项目相对分散,不便于集中管理,针对此种情况,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积极改革完善财务风险信息传递途径,与时俱进,运用计算机科学管理技术对所存在的财务风险预警防范,实现了风险信息在企业内部被有效的传播利用,减少了财务风险的发生,公司现已有70000多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承建的项目规模达800亿元。所以,施工建筑企业应运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完善企业内部风险信息传播途径,定期研究分析现阶段项目风险信息,以达到全面防范财务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洪瑛琪.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风险控制[J].财经界.2012(3)

篇5

关键词:建筑企业 内部 控制

一、建筑施工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实施内部控制,主要是为了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企业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要想谋求生存和发展,施工企业必须不断进行各种创新,不断增强施工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使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加强和完善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营造良好的内控管理氛围,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实施内部控制程序已成为当务之急,而建筑施工企业又有其行业自身的特殊性,比如,工程项目投入资源多、占用资金大、建设工期长、涉及环节多、多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构成经济腐败问题的“高危区”。在现实中,工程资金高估冒算,招投标环节的暗箱操作,曝光的“豆腐渣”工程,以及相关经济犯罪和腐败案例时有发生,从而影响到建筑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在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竞争环境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建筑施工企业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因此,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应该实施内部控制,及时有效地发现并解决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现不规范的经营方式,以便能够合理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对于企业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目标,提高公司资金使用效率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建筑施工企业在内部控制程序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长期以来,大多数施工企业普遍存在重施工生产、重技术管理、轻经济管理及企业内部控制,没有形成完整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有的企业领导认为内部控制只是内部会计控制,只是简单的几份公司内部文件,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高层次的管理策略。也有一些员工认为管理是浪费时间,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下发后,企业员工从不关注,认为与自己无关,有制度不执行,甚至执行效果差,内控制度如同虚设,流于形式,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2、建筑项目责任制不健全

建筑施工企业一般实行项目经理核心负责制,但是会计核算体制和约束体制不能与之匹配,一些项目经理权力过大,甚至会干预会计人员的会计核算,虚挂成本,谋取私利,使企业内部的监督约束机制缺失,有的施工企业项目部没有实行回避制度,还存在“家庭式”的管理模式,造成“认人为亲”,导致道德意识淡薄,甚至“一支笔”现象,项目管理失控,缺乏民主决策机制,不能很好地发挥经营管理权和监督权。

3、工程物资质次价高,工程监理不到位、项目资金不落实,导致工程质量低劣,进度延迟或中断。

4、内部监督不力,内部审计制度无效

导致内部审计制度失效的原因在于审计部门无法保持其该有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对内部控制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评价体系,在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审计部门作为公司的一个职能部门,独立性不强,没有和财务部门完全分开,有的内部审计人员直接由财务部门领导或者兼任,这就使审计工作受到各方面利益的牵制,对查出的问题尤其是领导层存在的问题,不能坚持原则如实反映,审计结果自然就失去了真实性,无法发挥真正的内部监督作用。

5、奖励不能按期兑现,影响员工实施内控的积极性

在内控实施过程中,施工企业由于资金的严重不到位,业绩考核与奖励制度往往得不到及时的应有的兑现,从而影响了员工对内控制的认识,也影响员工参与内部控制的积极性。

三、建筑施工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对策

1、要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内部控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及内部各职能部门和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高度重视并承担相应的职责。一方面应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到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对于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内控执行过程中,要以身作责,同时,企业应当重视员工的作用,建立内部控制实施的激励约束机制,使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其全体员工都应当在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承担相应职责并发挥积极作用。并将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2、实行项目会计委派制度

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核心负责制不利于内部监督机制的建立。因此需要对施工项目部委派会计人员,而且必须保持项目部财会人员的独立性,使项目经理部财会人员的工资、福利、绩效考核等独立于项目部之外,脱离项目经理的管控;委派的会计人员应当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及工程项目方面的专业知识,对于重大项目,企业应当考虑聘请具备规定资质和有胜任能力的中介机构和专业人士,协助企业进行工程项目业务的实施和管理。项目部会计人员要实行双重责任制,既对项目部负责,又要对公司负责,要定期报告项目部的一般事项,对于发现的项目部的重大事项要及时报告,从而防范了项目部的一支笔签字的舞弊现象,可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企业应当加强对工程物资和工程建设过程的监控

企业应当实行严格的概预算管理,切实做到及时备料,科学施工,保障资金,落实责任,确保工程项目达到设计要求。

篇6

关键词:建筑企业 管理创新 理念

一、管理创新涵义及理论意义

管理创新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所谓管理创新,是指把新的管理要素,如方法、手段、模式组合引入企业管理系统以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创新活动。当今,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管理方式难以保证企业的长久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日千里,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企业在竞争中要想占据优势地位,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管理水平,实现管理创新。企业必须尽快创新自身的管理体制,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在竞争中求得发展。

同时,企业的管理创新是市场的要求,是企业发展壮大的要求。建筑市场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企业只有进行管理创新,才能创造性地满足需求,由被动地适应外界需求转变为主动地、创造性地适应市场转变。建筑市场是整个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它的完善要求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来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创新是一种理念,更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通过管理创新才能使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规范合理,实现人、财、物等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创新核心理念

(一)思想观念方面的创新

观念的创新是指在企业管理中需要比较强的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对企业进行管理,结合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和当前市场的需要,制定企业管理发展战略,贴近市场,乘势而上,围绕市场引导创新的理念,引领推动企业的发展。这就需要在人才管理上投入一定的经费对人才进行凝聚、培养和引进,将创新意识融入到每一个员工的工作内容中。

(二)管理制度创新

创新管理制度,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夯实发展根基的有效手段。为适应市场竞争形势,针对企业新的经营管理体制,按照《公司法》及国家、地方、行业法律、法规,重新制定各部门层次的职能标准,理清相互间的经济关系和管理关系,对原有的生产、经营、财务、资金、质量、安全、文明、设备等各项管理标准和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检查疏理,建立符合企业发展新形势的管理制度,确保企业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职责分清、赏罚分明,营造以制度管人,以规章管事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三)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经营方式的特殊性表现在工程项目建设地点的不断变化、受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大、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大和交易时间长。这些特点要求建筑企业对工程项目必须有很高的管理能力。工程项目的管理能力表现在项目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范围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费用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安全、健康和环境管理以及风险管理,纷繁复杂的管理要素推动项目生产要素运作方式的创新。

(四)施工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是以产业化为目的的。施工企业的产品就是服务项目,就是“加工”某类建筑物的服务能力,服务品种多少、服务质量高低、服务能力大小就是其竞争制胜的决定因素,资质门类和等级、质量认证都是对综合服务能力的认定,相当于工业企业的产品许可证。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服务能力,而不是仅仅着眼于建好某一个特定的建筑物。建筑企业业绩越多,技术创新的成果和施工经验就越多,施工能力就越强,就越能承揽到更多的同类工程,实现规模化“生产”即产业化的目的。

(五)成本控制措施创新

项目是成本中心,成本控制是至关重要的。“成本”是企业绩效管理的核心问题,绝大多数管理活动都是围绕成本而展开的。成本管理是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从投标承揽任务开始到工程竣工验交,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要事先预测,认真核算和监控。一个工程的成本包括很多方面,有现场成本,通过现场管理降低成本;有机械设备成本,通过缩短机械使用周期来提高效益;有材料成本,通过控制材料的质差、价差、量差来减低消耗;有劳动力成本,有效地使用劳动力,不搞人海战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有质量成本,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来减少无效劳动;有文化成本,通过提高凝聚力来调动积极性。还有运输成本、财务管理成本、安全成本等。完善的项目合同管理也是成本控制的一项关键因素。

(六)人力资源的创新

当今社会,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拥有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能吃苦、甘奉献的拳头队伍,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和企业文化。作为施工企业来讲,施工项目点多面广、人员流动频繁,必须针对流动性强的特点,创新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充分调动一线施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最终实现工程优质、干部优秀的双赢,顺利实现项目管理目标。

三、结束语

总之,管理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管理一个系统复杂实践性的课题。尤其是建筑施工企业,人员的流动性、施工的分散性、项目的多样性是其显著的特点,这给施工企业管理创新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只有不断更新观念,对传统管理理念进行创新,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企业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因此广大施工企业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探索,把管理创新做成企业成长、发展壮大过程中一个永恒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杨杜.现代管理理论[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2.

[2]赵黎明,李振华.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创新[j].天津:施工企业管理,2002(8).

篇7

关键词:项目承包; 经济纠纷; 风险; 防范; 策略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projects for internal contracting mode of operation, i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operating vitality, ensure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the important means, has become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one of the common phenomenon. But in internal contracting process to take,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void risk, to reduce the economic disputes due from the unnecessary loss, and to ensure the project economic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 harmony. Combining with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 experience, how to prevent project contractor for economic dispute brings to the enterprise problems such as the loss of the concret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Keywords: project contract; Economic dispute; Risk; Prevention;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 F7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的加快,建筑施工企业点多面广,一般施工企业就有几十个在建工程,随之内部承包项目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经营方式。内部承包项目模式极大的调动了内部项目承包人的积极性,也减少了公司的经营成本,为公司的做大做强起了关键作用。但在目前,建筑市场还不是很规范,竞争激烈,企业内部机制等尚不完善,企业内部承包同时给企业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例如有些项目承包人在外面使用项目部章赊取材料,签订租赁协议等,由于承包人未支付该款项,致使公司承担责任;有些项目承包人挪用工程款或在工程款不到位的情况下,拒付、拖欠民工工资,造成民工到企业、到政府集体上访,给企业造成不良的影响;有些项目承包人由于对工程成本没有进行测算,盲目承包工程,当工程进展到一定进度时发现亏本,就不肯再干下去,由于建设单位催进度,施工单位怕影响声誉,最后只好施工单位收拾烂摊子;有些项目承包人工程质量意识差、进度慢、实力不够导致建设单位领导对该施工企业印象极差,造成招投标不能入围,不但影响了企业的声誉,还给企业带来了极大损失等;因此,企业对项目承包不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在这种经营模式下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

根据自身在实践中的经历,就如何防止项目承包人因经济纠纷给企业带来的损失这一课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就此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严格评审,选好项目承包人

项目承包人是施工项目管理实施阶段全面负责的管理者,在整个施工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协调各方面关系的桥梁、纽带,是各种信息的集散中心,是施工项目责、权、利的主体。作为对施工项目施工过程全面负责的项目承包人素质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企业的形象和信誉,决定着企业经营效果的好坏。选好项目承包人把握以下几点:一是看为人处事。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其有无不良记录,为人处事是否讲信誉、诚信。二是看能力和实力。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都存在质量、安全、进度、经济效益、资金等多方面的压力和风险,项目承包人必须要有未雨绸缪的能力,有经济实力,并能处理工程项目上的各种复杂问题,独立承担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三是看协调能力。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行业,项目承包人必须要有较强的协调能力,为项目的实施营造良好的环境。四是还要有承包过类似工程项目的经历,项目管理班子成员综合素质要好。

二、抓好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进度、成本控制

1、加强质量管理。项目承包人承包工程最终目的是为了盈利,必然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偷工减料的行为,施工单位督促项目部在材料进场验收,现场管理等方面都把质量放在第一位。通过加强管理,坚决杜绝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以及施工粗糙,不按图施工的行为,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2、加强安全管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对企业经济利益至关重要,发生一起重大的伤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就是几十万,因此安全防范的措施必须到位,要办理好施工现场人员的民工工伤保险,派专职安全员进行安全管理,全项目部人员参与,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交底工作,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3、加强进度管理。项目进度的快慢直接影响公司及承包人资金的回收,有利于工程的良性循环,公司督促项目部合理安排工期,加快进度。遇政策处理等问题影响进度时要及时书面报告向建设单位汇报、协调,确保工程承包项目在合同工期内完成。4、加强成本控制。实践表明,凡是给企业造成较多的经济纠纷的承包人,大都是管理混乱、成本消耗高的承包人,还有承包人盲目追求中标,不测算成本,在项目实施中才知道亏本,导致承包人无能力实施,这样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压力,因此做好工程成本的测算预控和阶段性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开标前根据市场行情的人、材、机、税金、管理费测算出工程成本,确定最低的投标价,在开工前根据市场行情测算准确成本,将建筑材料、人工、机械列出。施工过程中对照测算的成本进行了解,确保公司心中有数。

三、加强工程资金管理,防止挪用资金

实行项目承包后,工程资金失控也是造成企业经济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些承包人协调能力还可以,误导业主把工程款打到承包人个人账户上,如果承包人资金不到位的工程较多,会产生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挪用本工程款支付其他本工程赊欠材料、人工、机械费用较多,造成经济纠纷,影响企业利益和信誉。因此无论怎样的承包人,工程款必须进公司账户,再由公司审核后支付给承包人,对于承包人信誉差的,要监控工程资金流向,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选择承包人和投标工程时,对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的工程,不能选择没有经济实力和能力的承包人施工,否则会产生很多的经济纠纷。

四、加强印章的管理

篇8

【关键词】 建筑;施工;工会

我国基础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迅速扩张的建筑市场使许多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不同程度上出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而大量的农民工的涌入,在暂时缓解了企业在劳动力供需矛盾的同时,也导致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原有的工会工作也要为之有所改变。这些变化无疑增加了企业工会工作的难度和工作内容,应当引起各级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者的高度关注。为此本人结合从事多年工会工作的经历谈几点初浅的体会,以供参考。

一、基层工会工作的现状

1.1国家建筑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给工会工作带来的影响

我国建筑行业正在发生重大变革,必将导致大型建筑企业的经营模式从劳动密集型向管理技术密集型快速转变。

1.2工会干部兼职化给工会工作带来的影响

近几年来,建筑企业工会组织仅在集团公司和子公司本部一级设有专职工会干部,其基层单位工会干部全部是兼职,基层单位工会很多该做的工作没有及时做,或者是没有做好,致使上级工会组织的工作部署难以真正地落到实处,工会工作的力量存在上层强大基层弱小的矛盾。

1.3职工思想、队伍变化给工会工作带来的影

随着建筑企业劳动关系和经营模式的深层次变化,职工队伍的结构、年龄、思想、以及需求亦随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随着企业内部管理市场化的推进,职工队伍在思想观念、经济地位、改革受益程度上的差异愈来愈明显。

1.4经费不足给工会工作带来的影响

工会组织开展工作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做支撑,充足的经费保障是工会组织开展各类活动的基本前提与条件。企业经营方式变化带来职工收入不稳定导致的工资总额的波动,以及企业面临困难,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往往会将资金用于维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发放工资解决职工的温饱等基本需求上,影响工会经费的归集;另一方面企业基层工会承担的费用和上级组织统筹发放的经费比例差距大,以至于形成工会经费随着工会组织机构的向下延伸而愈来愈少的状况。

二、面临的问题

由于企业实行扁平化管理后,项目部的担子更重,责任更大。不仅要干好手中活,而且还要承揽新任务;不仅要确保工期、安全和质量,而且还要确保各项上交款;不仅要处理与业主、监理等方方面面的关系,而且还要应对各级各类的多项检查。为此,对于项目部而言,做好生产经营工作是重中之重无可非议。那么项目部的工会工作如何开展,在生产经营工作中能否占有一席之地?从目前现状看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点困难:一是工作边缘化,人员素质很难提高。二是制约因素太多,财务公开难实现。三是平台受局限,劳动竞赛难开展。四是标准要求高,建家建线难实施。五是活动缺经费,具体工作难落实。

三、采取的对策

3.1维权上抓住重点

这是一个互相理解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理清同事与上下级关系的顺序。先是同事关系,然后才有上下级关系,职工是同事而不是雇工,领导只有把职工放在一个平等的对话主体上,这种提意见才有意义。第二,职工特别是老职工更爱企业或者说更加依赖企业,他们靠着企业生存,上有老下有小,负担重,生活压力是显而易见的,他们把自己的生活水平甚至是生存保障寄托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上,他们是最怕企业出现危机的,给企业提意见建议的大前提是希望企业好的。第三,他们更加认可领导的权威,对于发表意见和建议的平台,要让员工敢讲话、讲真话、讲实话,可采用所在单位职工代表定期汇报制度。

3.2素质上内培外训

各级工会组织必须重视和加强对企业基层工会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为做好工会工作提供人力支持。

3.3待遇上缩小差距

工会干部待遇的高低,关系到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尤其是基层项目部工会主部分由书记兼职,由于目前在施工一线的书记已经做不到专职化,本身书记的工作都没有更多时间去做,再去做工会的工作就显得非常辛苦,加之只拿了书记那份应得的工资,其他没有享受任何待遇,说他是工会主席可谓是名不顺、言不正。

3.4经费上设立专款

经费开支实行项目长 " 一支笔 " 审批无可非议,但是为了确保基层工会工作的有效开展,建议明确资金来源,费用上专款专用,健全各种手续,书记具有审批权限。当然,基层工会主席也应积极争取企业行政的支持,妥善用好工会经费。将工会经费用于不断加大对文化设施和文化阵地的投入,添置文体活动器材,为职工营造优美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

四、施工企业也要学会科学维权

建筑施工企业工会工作要适应新的时代需要,摆脱侵权事件发生以后的被动应对工作模式。坚持以企业经济建设为中心,创新性的开展维权工作,切实履行好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不断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为企业与员工共同和谐发展服好务。

4.1把握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工作的创新能力

工会组织要着眼于企业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要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工作的创新能力,把过去的管理职能转变为服务职能,密切联系群众,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切入点深入到各个层面的员工群体中去,了解他们疾苦和各种权利诉求,掌握各个员工群体的思想动态,贴近实际地为他们解决好“看不起病”“买不起房”“孩子读不起书”等具体问题,开展多形式的送“温暖”活动,关心各个层面的困难员工,在其人文关怀中去发现新情况,分析新问题,拿出新思路,以变应变,找准位置,发挥工会组织职能优势作用提前做好 “稳压调阀”工作,把维权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变被动维权为主动维权,与时俱进创新性的开展工作。

4.2构建信息沟通平台

根据建筑施工企业工作流动性大,人员高度分散的特点,企业工会组织在原有的信息沟通平台基础上建立网络信息平台,利用网络空间加强安全教育、民主法制教育、企业理念教育的同时开辟维权热线、维权信箱、企业发展建言献策信箱,广泛听取员工在劳动就业权、劳动报酬权、社会保障权、劳动安全卫生权利、民主政治权等等的维权诉求以及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建言献策。对员工提出的各项建议和权利主张要及时的与企业协商处理。对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建言献策要给予奖励,以鼓励员工参与维权、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增强企业及企业工会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同时企业工会组织要在加大维权工作的宣传力度的基础之上立于现实,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突破体制,与传统维权机制有效整合,以更为负责任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引导员工利用法律武器依法科学维权。

总之,新的形势、新的问题给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会工作带来了新的考验和新的发展机遇,作为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者只有面对现状,开拓思路,创新方法,才能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作用,才能为企业的和谐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利莉. 建筑施工企业工会面临问题与对策[J]. 世纪桥,2012,(17).

[2]骆俊.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工会工作难点和重点浅析[J]. 港口科技,2012,(7).

篇9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集中核算;意义

一、建筑施工企业实行财务集中核算的优点分析

目前多数建筑施工企业集团在会计的核算上取消了以前单独独立核算的办法,转而采用施工企业统一的、规模化的集中管理机制,将会计人员纳入整体的企业管理体系,服从于企业的集中统一管理。这种集中的管理体制,有利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合理运转,使企业财务运作更加透明化、清晰化,提高企业财务的运转效率,加强基本的财务管理工作。

(一)强化企业投资回报率

就目前我国施工企业中的财务核算工作现状而言,会计集中管理的工作是重要的着眼点。一方面,集中化管理有利于企业集中投资,把握重点的投资项目,从而避免了分散投资的风险和重复建设的浪费现象;另一方面,集中化的管理将提高企业经营运转的效率,合理使用资金,有利于企业财务的整体性监管。就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集中核算工作的长远效果而言,不仅有利于控制资金的动态流向,同时有利于避免财政分离、政企分离、上下不和的现象出现。

(二)提高会计核算的专业化

会计核算的专业化体现在:有效地将企业的决策能力和实际的工作能力分离,与此同时加强财务权限的独立和集中,有利于降低财务管理成本,形成集中化的回报。企业要完成财务操作性职能与战略决策性职能分离,并在此基础上将会计核算工作和财务处理工作分开进行,以进一步强化财务管理职能。

(三)提高工作效率和个人素质

在实际的财务核算过程中,因为账目整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由个人负责,存在项目业务简单化、会计人员素质和水平不一的相对差距、核算工作过于随意化等现象。由于个人的原因,个别的会计人员仅凭着惯性的思维设计基本的账目,使得帐表不对应,降低了会计资料的统计意义。整体提高企业财会人员队伍的工作素质是问题解决的关键,意在保证核算内容的真实性、增加工作中的方向性,除了对外提供基本的财务信息之外,更重要的是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正确的数据

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集中核算工作中的存在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集中核算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的项目众多,资金的流转速度快,因此也不免存在诸多问题。

(一)缺少企业财务结构分析

广义上的企业财务结构,指企业全部的资金中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二者所占的比重和比例关系。如果企业的财务结构比较健全,则企业的实力和发展潜力比较大,能够承担经营和财务上风险的能力也越强,并能够应付来自外界的冲击。但是目前的会计集中核算没有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分析,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最佳的财务结构。也就是说缺少按照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个等式两边的相关数据比例关系进行分析的具体活动。

(二)缺少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衡量现代商业企业生存发展能力的重要依据,是企业财务能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企业内部而言,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测定,有利于企业科学合理地进行筹资决策和投资决策;从外部来看,企业偿债能力的强弱时债权人最关心的因素,因为这是他们的投资能否如期收回的主要依据。集中核算下,人们往往关注的是企业的收支与总体平衡,而轻视了对于企业偿债能力等指标的分析,使得财务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评估与监督作用显得比较薄弱。

(三)财务管理的集中化使资金的使用与监督变得困难。无可避免的将资金也进行统一管理,零散的资金使用率将降低,可支配的资金额度下降,从资金的角度就限制了企业项目的发展。集中管理下,会计人员的前、中、后三项监督被削减到只有最后的集中监督,监督机制相当于在缺少多次监管的前提下被弱化了。就我国建筑企业财务管理集中化的工作现状而言,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监督体系,缺少系统化的工作方式,没有切实可行的监管制度,致使会计审核人员没有核算的参照准则,工作推进速度慢。而且在最终的核算工作上与企业的管理脱离。

三、如何解决会计集中核算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完善财务集中核算制度

完善的财务集中管理制度能够作为会计人员工作的考量标准,并在工作中有章可循,避免了钻规章空白的漏洞的情况。同时要建立会计人员的工作考核评估体系,转变单一的人员管理的管理理念,将财务管理工作放在企业管理的核心。将工作责任明确到个人、分工有序,将核算质量作为对核算员及项目经理的考核重要内容。将纷杂的财务工作分离,提高会计专业化核算水平,保证财务工作的正常、安全平稳地运行。内部管理制度方面通过制定工作计划,建立内部业务规范,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考评制度,实行科学规范管理。

(二)提高施工项目中核算员的素质

施工项目中核算员的素质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工作发展前景,还关系着企业财务的良性发展。财务数据涉及面广、复杂繁琐,因此财务数据的安全性是关系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核算工作耗时长、涉及面广、相关部门众多,这些问题造成了工作的繁重性,很难留住人才。企业可对内部员上岗前工进行相关岗前培训,帮助员工克服畏难情绪,同时提高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增加进修学习的机会,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避免工作人员产生惰性,有力指导工作人员建立正确的原始数据。

(三)采用最新的统计手段

传统的会计统计方法在今天信息高速运转的时代已经落伍,电算化已经普及,计算机能够以其强大的运转速度和繁琐数据处理的正确率占有领先地位。计算机在核算工作中使用,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在具体的集中核算工作中利用网络和核算软件,每日更新材料数据,完成原始的资料录入工作之后就能凭借计算机强大的运算功能完成工作。

(四)明确核算工作职责

明确的分工能够使得工作有效的衔接,财务部的主要工作就是收支核算、成本核算。财务部要组织资金结算工作,按照建筑项目工程具体的部门完善内部资金流转的明细,保证账目清晰可查,便于管理和查阅。限制建筑项目部的财务权限,内部财务管理设立专用的公司财务章,对外的结算工作则采用银行的印章。资金的使用不能没有章法的调动使用,要提前做出申请,进而由财务部审查核实,再由公司专人签字,保证资金的安全使用。

财务部的公章制度应以《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有关规定,为参照体系,在不违背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建立适合本企业的财务集中审核办法,操作流程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规范化。企业使用一个帐套,统一处理公司的全部账目,专门负责人将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成本核算的会计人员只负责编制项目成本报表并对项目成本进行分析。此办法的优点是公司总部可以随时掌握公司各项目的成本情况,并对各项目成本实行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有利于公司管理。

参考文献

篇10

一、完善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性

(一)施工企业企业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是提升其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

国有施工企业具有一些特殊性,它具有行业跨度大、组织架构繁杂、跨区域经营等基本特点,而正是因为这些特殊性,使得国有施工企业更加需要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要用健全的制度来协调企业内外关系,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有效的保护资金和财产的安全与完整,保持母公司与各子公司的密切联系,形成统一的有规划的业务整体,进而提升集团整体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二)完善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降低其经营风险的必然选择

国有施工企业的首要经营目标就是有效的防范经营风险、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维持企业的稳定发展。为了实现这一首要经营目标,国有施工企业的经营者必然会重点关注风险的有效防控。而内控恰好可以帮助企业经营者防范企业风险,因为内部控制可以通过事前分析来防范各种风险,并且制定出准确的防控措施,有效的降低风险。

(三)完善施工企业内控制度体系是维持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

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施工企业要在这种环境下站稳脚跟,实现其经营战略目标,控制经营风险,必须要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历史上有很多名震四方的大企业家,他们白手起家,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但是由于后期的疏忽,疏于对企业的内控管理,导致企业破产,一夜之间倾家荡产,都说“守业更比创业难”,正是这个道理。因此,施工企业要想成功,必须要加强和完善其内部控制体系,及时防范企业运营中的各类风险隐患。

二、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

(一)资金活动中的风险

筹资决策不当,引发资本结构不合理,从而导致企业筹资成本过高,资产负债率增高形成债务危机。

资金支付审批控制不严。项目资金支付审批程序不全,重大开支未经集体研究。存在超付款、未计价付款的情况,给项目管理埋下隐患。

投资决策失误,对外投资收益甚微或无法取得收益,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二)全面预算中的风险

预算缺乏刚性、执行不力、考核不严,导致预算管理流于形式。各预算单位大多都按照规定编制了预算,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得到落实,存在对资金活动管控不严,在过程中使用资金不能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超支严重,造成资金被侵占、挪用,项目资金严重紧缺,诉讼风险激增。

(三)资产管理中的风险

资产管理是施工企业管控重点。在施工过程中,一是项目部未按施工计划组织材料物资的采购,产生材料物资的积压,占用流动资金,再加之管理不善导致材料物资的毁损、缺失,加大成本支出。二是不能定期进行材料物资的清查盘点,账实不相符,未及时发现盘亏、毁损、闲置的情况,不利于真实核算成本,反映项目实际盈亏情况。

(四)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是单位进行正常的生产活动的核心所在。在施工企业中,无论是会计人员,还是高层管理人员,亦或是基层工作人员,都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同时要有高尚的职业操守,但是当前很多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素质并没有完全达到这一要求,执行力不强,制度落实不到位,责任心缺失等等阻碍了企业发展的步伐。因此,施工企业应该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

三、强化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的相关措施

(一)加强和规范内部控制

当前我国仍有很多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还不够规范,所以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以此来加强和规范内部控制。要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真正做到“有制必依,有规必循”。对于目前出现的预算执行无计划、收支管理不严、资产账实不符、家底不清等不规范现象,可以通过加强和规范对各业务环节、资金、预算、资产等方面的控制,达到避免财务管理不规范现象的发生,同时也可以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内部控制的建设应遵循合法、全面、有效、制衡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在企业实际管理情况中找出薄弱环节,全面梳理与优化业务流程。做为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必须包括全面的经营业务,对工程立项阶段、招投标阶段、建设阶段、验收阶段都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不留死角。

(二)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当今时代是个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人才竞争。管理人员也一样,不能固守原有的传统方法,要不断的创新和改革,要想将管理事业做得更强更大,就必须坚持学习思考,积累经验,在学习和实践中做到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相应的能力水平。施工企业也应该加大对管理人员的教育宣传,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提高继续教育质量,让每个人都能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最关键的一点,还要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职业道德是每一位管理人员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想从根本上杜绝管理人员自身发生的违法违纪现象,那就必须从源头抓起,从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方面入手,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操守,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强化监督管理

由施工企业经营方式由施工项目的差异,在不同环境下的工程项目有着不同的经营管理方式,加之建筑工程项目周期长、点多且项目分散,对内部控制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审计部门要做好检查工作,要做好事前监控、事中执行、事后的监督工作,将监督工作贯彻于整个内部控制流程中,要重点针对内控制度的执行状况进行检查,从而促进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在检查过程中还能够发现其问题,并能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以此来促进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当遇到内控制度得不到执行的情况时,审计部门要查清原委,仔细分析,还要直接向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报告。对于出现的信息失真情况,一定要查清来源,严肃处理。并且建立起对内授权审批制度,建筑施工项目负责人主要负责的范围及其受到的监督都必须有明确的明文规定,并且同时完善相关人员的惩处制度,有效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