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分析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30 17:58: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经营分析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经营决策;方法;应用分析
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时刻面临各个经营环节的决策,这些决策都是基于企业的发展来展开的,企业的经营活动包括产品的生产、人员的组织、物料供应、市场开发等方面。如何利用科学的决策方法使企业的经营活动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尤为重要,这些方法运用的恰当与否以及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企业本身的生存与发展。特别是企业重大的战略性决策包括企业产品转型、扩大规模、技术改造、项目投资等,决策是否科学准确决定了企业的存亡。实践中,在同样的条件下,决策水平不同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在有利条件下,由于决策错误造成失败;在不利条件下,由于决策正确,能变不利为有利,从而得到成功。由此可见,决策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决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没有正确的决策,企业就不可能有正确经营行为和管理活动。经营管理决策正确与否,决定着企业生存和发展 。
企业常用的经营决策分析方法有两大类:定性决策分析方法和定量决策分析方法。
(一)定性决策方法
定性决策方法是在决策中充分发挥人的智慧的一种方法。它直接利用那些在某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知识和能力的专家,根据已知情况和现有资料,提出决策目标和方案,做出相应的评价和选择。定性决策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经验决策法。这是一种最古老的决策方法,由于它简便易行,在现代企业经营决策中,仍然经常使用。特别是对那些业务熟悉、工作内容变化不大的专家,往往可以凭经验做出决策,并且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德尔菲法。它的核心组织形式是:不把专家召集在一起开会讨论,而是发函请一些专家对一定的问题提出看法和意见。收到专家们回答的意见后加以整理分析,再分寄给专家们继续征求意见。如此重复多次,直到意见比较集中为止,以据此做出决策。这种方法可以使专家们毫无顾虑,各抒己见,同时又能把较好的意见逐步集中起来。
3.头脑风暴法。这是邀集专家,针对确定的问题,敞开思想、畅所欲言、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寻找新观念,找出新建议。其特点是运用一定的手段,保证大家相互启迪,在头脑中掀起思考的风暴,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提出大量的有效的设想。
4.集体意见法。这种方法是把有关人员集中起来以形成一种意见或建议。与会者发表的各种看法,其他人可以参加分析、评价,或提出不同看法,彼此之间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完善。
(二)定量决策方法
定量决策方法是建立在数学分析基础上的一种决策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把决策的常量与变量以及变量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用数学公式表达出来,即建立数学模型,然后根据决策条件,通过计算求得决策答案。定量决策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确定型决策方法。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的影响因素和结果都是明确的、肯定的。一般根据已知条件,直接计算出各个方案的损益值,进行比较,选出比较满意的方案。主要有盈亏平衡分析法、差量分析法等。
2.风险型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一般先预计在未来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自然状态,估计可能出现的概率。然后根据决策目的提出各种决策方案,并按每个方案计算出在不同的自然状况下的损益值。最后分别计算出每个方案的损益期望值,进行比较,择优选用。具体方法有两种:决策树法和决策表法等。
3.不确定型决策,是指未来事件的条件,即自然状态发生概率不能肯定情况下的决策。这种决策是决策人凭着自己的态度和判断力,按照一定的法则去选择方案,不同决策人可能选出不同的最佳方案,并得到不同的结果,故称为不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的选择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可能性法、保守法、 冒险法、乐观系数法和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二、经营决策分析方法的应用分析
企业经营决策包括企业正常经营管理决策和战略性决策两方面,企业正常经营管理决策就是企业经营没有重大调整所采取的经营管理方面的决策,包括企业生产的产、供销等方面。战略性决策就是企业经营发生重大调整所采取的决策,包括企业产品转型、扩大规模、技术改造、项目投资等。
(一)企业正常经营管理决策分析方法的应用
企业正常经营管理活动就是为保证企业适应市场的需求开展的生产经营活动,为了保证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就要求企业生产能够高效运行并且可控。经营管理决策由于各个方面的数据在经营过程中都有所掌握,并且数据的准确度相对真实,在做这方面的决策分析时要尽量用定量决策分析的方法,从而保证决策的准确性。
1、生产活动的决策分析:企业的生产不是产量越多越好,产品销不出去产成品就会占压资金使企业经营不畅,最合理的产量就是以销量定产量,但是不能低于盈亏平衡产量。这里就用到了定量决策分析的确定性分析方法,为了保证企业的正常经营,确定合理的产量范围和合理的盈利区间是保证企业持续经营的关键,盈亏平衡分析不仅可决策企业的合理生产利用率,同时通过分析可以找出企业节能增效的关键点,包括企业生产成本中的节约和浪费,通过这些控制而增加企业的利润。
2、企业原材料供应的决策:企业原材料应区分管理的重点要着重管理好用量大的原材料的进货渠道和周转周期,确定这些方案就需要运用确定性决策的差量分析法找出最优的方案,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和生产成本的降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销售决策:销售的决策关键是企业生产产品市场的占有率,开展市场营销的前提就是了解产品市场的需求量,通过定量确定性决策来预测产品市场的占有率,有了这一数据企业就可以有计划和有针对新开展市场的营销策略,实现企业产品销量的最大化从而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二)企业战略性决策分析方法的应用
企业战略性决策关系到企业的存亡,所以在涉及到战略性决策时,要综合运用经营决策的定性决策分析方法和定量决策分析方法。在企业要进行企业产品转型、扩大规模、技术改造、项目投资等重大事项的决策时,要把定性决策分析方法和定量决策分析方法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来运用。战略性决策首先要做好项目前期的考察、调研、分析工作,这一方面的工作要充分运用定性决策分析的方法,要把经验决策法、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集体意见法灵活运用综合考虑,用最恰当的方法决策不同的重大事项方案,在以上战略性决策中对涉及企业产品转型、扩大规模、技术改造决策时要侧重运用经验决策法、德尔菲法,在涉及到项目投资决策时要侧重运用头脑风暴法。定性决策方法的综合运用应掌握运用集体意见法来对决策进行归纳和总结,掌握了这些方法对企业战略性决策是至关重要的。前期工作完成后,其次就是运用定量决策分析方法对决策进行定量的分析和论证,对于基础数据可以进行准确预测的要应用确定性决策的方法进行分析,主要是对方案的经济效益和期望值的准确计算论证方案的可行性,企业目前战略性决策的确定性决策经济评价指标主要有总投资收益率、内部收益率、净现值、投资回收期。这些指标的计算是基于预测的基础数据没有变化的前提条件下得出的,在未来的经营过程中会发生不确定的变化,那就要对方案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对可以预测因素发生概率的就要进行风险性分析,概率无法预测的用可能性法、保守法、 冒险法、乐观系数法和最小最大后悔值法进行分析,在这一分析过程中要运用定性决策的方法来预测方案影响因素的发生概率,从而使定量的数据更为准确和可以信赖,保证决策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使企业能够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取胜。
决策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时刻存在,准确的决策可以使企业从容应对风云变化的市场,可以推动企业由弱变强、由小变大。尤其是在竞争与日俱增的今天,公司决策稍有闪失,便有可能招致灭顶之灾。如何在激烈动荡的市场竞争中,适时做出适当准确的经营决策,已经成为决定公司能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向祖庚.现代企业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
[2]王华炜.现代企业管理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篇2
关键词:财务综合指标企业经营管理方法
企业要想得到发展,必须进行创新经营,这就需要企业领导者加强对财务部门的管理。财务综合指标是财务部门对企业过去经营管理状况的评价,也是企业未来进行一些经营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所以,很多企业通过财务综合指标分析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从而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1 通过财务综合指标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分析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通常都会在年初进行财务预算,制定一年的经营管理计划,这是企业这一年所有经营管理活动的依据,同时也是年终进行企业经营绩效分析的依据。在企业经营管理计划中,经营者应该加强对财务目标的制定与管理,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企业资本的运行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这里,财务综合指标就可以发挥其重要的作用。通过财务综合指标,企业可以将计划中的财务目标与实际企业资金运营情况加以比较,得出企业盈利或者亏损的原因,进而加强管理,避免再次发生类似问题。同时,财务综合指标也可以有效地为企业进行财务预警,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保证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2 通过财务综合指标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
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进行分析,是为了给企业的风险投资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企业的领导者可以根据企业的偿债能力,对企业的外部投资进行决策,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出现财务风险的状况。企业的偿债能力主要分为短期与长期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的偿债能力所应用的财务综合指标是不同的。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主要是指企业资金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负债比率三项,这三项指标在一定范围内数额越大,则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但是一旦超过限定的范围,那么企业的资金流动将出现不同程度的风险;长期偿债能力是财务综合指标对企业的资金结构与盈利能力进行评价,也就是说企业的资金结构合理,盈利能力强才能充分提高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的各种效益。
3 通过财务综合指标对企业守法情况的分析
企业盈利与发展,这是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但是,企业一切为了盈利而进行的经营管理活动,都应该是在我国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这样才是合法有效的盈利。企业的财务综合指标中,可以明显地体现出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进行了哪些违规经营活动,被处罚金的数额,进行法律诉讼活动的财政支出等等情况,国家通过财务综合指标对企业的罚项支出比率与企业的总收益情况进行分析与比较,从而可以有效地评价企业是否遵纪守法。当然,罚项支出比率越高,企业遵纪守法的状况越差,这就需要相关部门有效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促进企业的守法经营,规范管理。
4 通过财务综合指标对企业发展能力的分析
企业要想在经济市场中站稳脚跟,持续获利,就必须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高,提高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健康、快速地发展。衡量一个企业的发展状况与是否具有持续发展能力都需要通过财务综合指标来进行。一般来说,通过财务综合指标评价企业的发展能力,是从几个方面进行的。首先是企业资本与利润的增长率,这是衡量企业是否可以持续获利的重要条件。一般认为,企业资本与利润的增长率越高越好,这是不对的。实际上,盲目地提高企业资本与利润的增长率,有可能降低资本的使用效率,增加资本投资的风险,对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其次,企业得到发展必定是在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份额,只有有了自己的市场,企业才能得到持续的获利。同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也是提高企业产品质量与竞争力的有效保障。企业通过财务综合指标所显示的数据,评价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有效评价企业的发展潜力,进而创新经营管理,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最后,企业的销售收入增长率也是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企业的销售额与收入额之间的比率,有效地反映了企业产品在消费需求中的适应情况,只有适应消费需求,才能适应市场发展,快速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进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形势下,企业要想得到发展,就必须积极进行创新地经营与管理,通过财务综合指标来分析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进而以发展的眼光、创新的经营理念,科学的管理方法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时,企业还要加强法制建设,优化资本结构,提高风险意识,保证企业资本流动的效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进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杨丹.试论财务指标设计基本原理[J].财经科学,2010,(S1).
[2]司云聪.企业集团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财务控制与改进――相关财务指标分析[J].中国市场,2008,(01).
篇3
关键词:企业经营决策;因素;决策
影响企业经营决策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企业经营者对于经济信息的掌握程度、经营目标的准确性、决策者水平和其他一些外界因素。企业要提高决策的效率,必须满足一些要求。因此,本文将详细分析影响企业经营决策的因素有哪些,探讨企业如何进行科学地经营决策,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使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一、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因素
1.决策者水平。企业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主要在于决策者,看决策者是否有着丰富的决策经验,在面对经营决策时是否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决策时,是否具有灵敏的感觉,考虑问题是否全面,能否进行客观地分析,有没有敢于冒险的勇气。只有决策者具备了以上条件,才能够灵活地、及时地做出决策。只有决策者具备了以上条件,最终做出的经营决策在生产上才更加具有可行性,在技术上才更加具有先进性,在经济上才更加合理。
在市场经济下,企业经营者要管理现代企业,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现代化企业管理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并且掌握一些现代化管理工具。其次,企业经营者必须树立时间观念、市场观念、信息观念、系统观念、发展观念、风险观念、用户观念和效益观念,这些都是现代化管理理念的体现。最后,企业经营者还应该学会用优化分析和定量分析技术,掌握系统分析方法,掌握现代化管理方法和定性分析。
2.经营目标准确度。经营目标就是指将生产任务具体化,一个企业的经营决策是否正确,得看它有没有确定可行的生产任务目标,如果其确定的生产任务目标符合客观的实际,那么企业的经营决策就是正确的。因此,经营目标准确度问题是做经营决策的中心问题。
3.经济信息掌握程度。企业只有及时掌握准确、完整的经济信息,才能够对事情做出全面、正确的判断,才可能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在企业经营者做出决策之时,他必须搜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经济信息,对经济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和加工,从而制定准确的经营目标。因此,科学的经营决策依赖于准确、使用、及时、充分的经济信息。
4.其他因素。除了以上三种影响因素之外,企业的经营决策还受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业务技术人员素质、企业管理和组织的效率、物质资源的丰富程度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决策者的决策水平。
二、企业经营决策要求
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做出科学、正确的经营决策。从企业来讲,要做出令人满意的经营决策,就必须具备四点要求:
1.掌握科学的决策方法和程序。在企业进行经营决策之前,首先,必须做大量的调查研究,调查企业的内外条件,通过调查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并且分析问题;其次,必须确定决策的标准,在找准了需要注意的问题之后,企业的决策者应该确定好决策的标准;再次,对每一个标准,进行权衡,按照重要程度将标准进行分类;然后,再拟定多个可行的方案,再进行设想、分析和初选;再对每个方案进行评价,权重每一个方案,从而从中选出最佳的方案;最后是实施方案,用具体的方法和措施落实方案的实施,然后进行信息反馈和调整,当发现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偏离目标时,应该及时纠正和调整。科学的决策方法是指计量决策法和主观决定法,后者是主要的决策方法,它是指决策者凭借自己的判断力和经验做出决策的方法。前者是指利用数学工具的方法,用在重复性比较强的程序性决策。所以当经营决策的难度比较大时,那么就要使用到计量决策法。企业具体该用哪种方法,得看当时的实际情况,也可以同时用几种方法。
2.遵循科学原则。企业在做经营决策时,必须遵循一些原则。第一是整体发展原则,就是说企业在做经营决策时,必须将企业看成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从全局的角度出发,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企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第二是实事求是原则,就是说企业的经营决策必须符合实际的需要,并且有实际的可能性。第三是信息的准确、完整原则,企业的经营决策是否正确,跟掌握的经济信息准确性和完整性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企业一定要广泛搜集各类信息,并且对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第四是对比选优的原则,也就是说企业在做经营决策时,应该集思广益,从多种具有可能性的方案中选择最好的方案。第五是减少副作用的原则,也就是说企业在执行方案的时候,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所以企业必须在之前正确地估计决策方案的副作用,从而将副作用降到最低程度。第六是坚持民主的原则,也就是说企业在制定经营决策时,一定要集思广益,听取各位专业的研究人员和专家的建议,从而发挥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
3.提高决策者素质。决策者素质对企业经营决策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他们素质的高低对企业的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决策者必须具备很强的风险预见性,能够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情。其次,决策者还应该具有灵活的头脑和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看到市场的细微变化和发展的趋势,并且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作出灵活的决策。最后,决策者应该敢于开拓创新,为企业开创新局面。
4.全面了解企业环境。企业的环境包括企业的外部所处环境和企业的内部环境,企业的外部环境包括社会背景、国内外政治条件、经济因素和科学技术因素等等。企业主要要掌握国外的市场行情和国内的政策,比如说通货膨胀、市场利率、证券市场指数、购买力、潜在需求、购买动机、风俗习惯和可支配收入变动等。企业的内部环境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系统,它包括人、财、物。它的重点是产品、市场和财务。企业只有全面了解企业所处的环境,才能够对企业的发展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才能准确地做出判断。
三、总结
经营决策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企业规避风险,获取巨大的经济效益。影响企业经营决策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决策者的水平、经济信息掌握程度和经营目标准确性等。企业在做出决策时,就必须符合一定的要求,提高决策者素质,遵循科学的决策原则和程序等等,才能够做出科学、正确的经营决策。
参考文献:
篇4
一、价值链理论简析
价值链理论最早由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提出。价值链理论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用来进行设计、生产、交货以及对产品起着辅助作用的各种价值活动的集合。在价值链中,企业的价值链通常认为有三条,即纵向价值链、横向价值链以及企业内部价值链。纵向价值链反映了企业与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的价值链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企业可以通过考察供应商或销售渠道行为如何影响每项活动的成本,或考察其反面影响来识别这种相互依存关系;横向价值链分析反映了同类产品在不同生产者之间的价值运动状况,是企业确定主要竞争对手底数的基本工具,其意义在于找出与竞争对手在作业活动上的差异,扬长避短,选择适合本企业的竞争策略。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企业产品价值的逐步积累和转移,最后转移给企业外部的客户的价值增值过程。企业战略的实现是通过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法律管理等多种职能活动实现的。这些职能活动也是企业内部的价值活动,这些相互联系的价值活动构成了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分析。波特认为,企业价值链贯穿着企业的每一项生产经营活动,价值链“无处不在”。
二、我国现行企业经营者绩效评价方法的局限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经营者绩效评价的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传统的方法多数是将企业绩效评价与企业经营者绩效评价混合在一起进行评价的,这种评价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侧重于对经营者基本素质的评价,考评缺乏可操作性
对经营者的绩效评价注重于“德、能、勤、绩”的考评,考评的办法多数没有以量化指标为基础。由于考评标准中定性描述的内容居多,可衡量的标准太过空泛,实际操作时缺乏统一的尺度,也没能确切地反映出经营者的努力程度,另外考评过程看似严谨,但评价者一般由同级或下级组成,经营者绩效评价很容易流于形式。
(二)侧重于从企业绩效对经营者进行绩效评价
传统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一般采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等。一些单位近年来还积极探索采用了平衡计分卡、EVA经济附加值等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但这些方法都不能全面、动态地反映经营者绩效,没有突出反映经营者在经营管理企业的过程中对企业经营、成长、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和所做出的贡献。
(三)经营者绩效评价缺乏对经营者努力程度的反映
一方面,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基于利润指标,一般没有考虑资本成本,不能反映资本净收益的状况和资本运营的增值效益,使企业或各部门的经理们倾向于只注重利润指标,容易导致其短期行为。另一方面,传统的评价方法没有能够确切地反映出由于经营者的努力,企业前后各期实际运营结果的差异并可以进行比较,也没能够衡量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经营者的运作,企业的经营绩效水平在本行业中所处的地位。
(四)经营者绩效评价结果没有完全与经营者薪酬结合
绩效评价是确定薪酬标准的依据,薪酬必须与绩效挂钩,这是市场规则,也是对企业经营者进行有效激励的前提。很多企业存在经营者薪酬不与企业经营指标完全挂钩的状况,在薪酬激励中没有将企业经营者绩效与企业规模、经营难度和实现的经济指标挂钩,使企业经营者的收入与企业的经营状况完全脱节,缺乏相配套的薪酬体系,也缺乏与之相适应的长期激励措施。
三、基于价值链的经营者绩效评价特点
(一)从绩效评价角度引导管理者进行经营目标管理,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基于价值链的经营者绩效评价,可使企业经营者的绩效评价建立在动态的价值链分析的基础上,以弥补长期以来对企业经营者的绩效评价主要采用传统的财务绩效评价方法的不足,即把企业经营者绩效评价作为一种反映企业过去的、历史经营状况,以事后为主的静态管理行为扩展为适应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以促进企业价值增值、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态管理行为,并把企业经营者的绩效评价工作纳入战略管理的全过程,以实现企业战略经营目标,体现企业的长期发展能力。
(二)体现经营者绩效评价是整个企业价值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基于价值链的经营者绩效评价,可以通过评价企业经营者绩效指标反映出企业的竞争实力,把握经营者绩效指标反映的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状况。根据价值链的要求,建立企业整体的统一的企业经营者绩效评价体系,以克服传统绩效评价大多只从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角度研究的不足,把企业整体利益、企业内部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实行全面评价和有机的结合。
四、价值链视角下的企业经营者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随着对价值链理论认同度的增加,企业经营者绩效评价体系也应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改进并完善。国家国资委、人事部和国家计委颁布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对企业经营者进行某种程度上的绩效分析,但是其存在的问题也是值得思考的。为此,应设法建立在价值链视角下的企业经营者综合绩效评价系统,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者的绩效,反映企业经营者的努力程度。
(一)财务评价指标
企业经营者绩效是多层面的,评价绩效的指标既可以是财务性的,也可以是非财务性的。财务评价指标一直是而且也将继续是使用最广泛的指标,原因是企业的长期目标几乎总是纯财务性的,经营者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直接与企业的财务目标相衔接。在价值链视角下,为了有效反映企业经营者的综合绩效,财务指标从六个方面来反映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绩效:赢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成长能力、股本扩张能力和主营业务鲜明状况。其中前四个与我国现行的企业绩效评价系统评价的内容相同,后两个是根据上市企业的特点而考虑的。
(二)非财务评价指标
在价值链视角下,各利益主体均对企业经营者绩效提出相应的要求,员工、供应商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不仅依靠财务指标对企业经营者进行绩效评价,也从非财务指标考察企业经营者绩效。非财务指标在价值链视角下与财务指标同等重要。以下将以三级指标体系构筑企业经营者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三)将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相结合
绩效评价的结果与经营者的个人利益密切联系,对经营者绩效考评的结果应与行业的平均水平相比,如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则经营者仅仅得到工资报酬,企业剩余全部归股东所有。如果超过行业平均水平,则经营者就超出行业平均水平的部分在股东和经营者之间进行分配。经营者根据智力资本的贡献,按照“金字塔”的形式对属于智力资本所得到的剩余部分进行分配。通过这种方式,把绩效评价与经营者的激励机制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经营业绩;评价指标;国有资本
一、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目的
(1)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在资本保值的基础上实现资本增值是资本经营的根本目的。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作为资本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要服从国有资本经营的根本目标。在所有权与经营权(或使用权)两权分离的情况下,加强对投资企业经营状况的考核评价,有利于确保资本保值增值目标的实现。(2)调控国有资本经营方向。对于国有资本的调控包括国家宏观调控和国有企业微观调控。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最重要的内容都是对国有资本经营业绩的考核评价。通过对投资企业及各投资方面的资本经营状况评价,可以及时总结资本经营的经验、教训和存在问题,进行正确的决策,以调整、控制资本经营的方向。(3)评价经营者的经营业绩。评价企业经营者经营业绩的基本标准,就是看企业经营者是否达到资本所有者的目标,是否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资本增值越大,说明企业经营者业绩越好,反之,则说明企业经营者业绩较差。同时,正确评价经营者的经营业绩,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有极其重要的联系。
二、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1)基本指标是直接反映企业经营水平的指标,它不仅反映企业资本经营的实质,而且能综合反映企业资本经营的程度与水平。(2)辅助指标是影响和决定企业经营水平的指标。影响和决定企业资本保值增值水平的关键在于企业经营的盈利水平。所以,考核企业资本经营的辅助指标,主要是从企业资本经营能力、资产经营能力和商品经营能力入手。(3)参考指标是指能反映企业资本经营潜力或资产质量、经济运行质量的指标。这类指标虽然间接影响和决定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水平,但对资本经营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有较长时间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决定未来资本的保值增值水平。
三、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计算与分析
(1)明确绩效评价指标的同时,必须明确计算过程中的计价问题。在企业资本经营计算中,涉及到是用账面价值还是市场价值,对不同的评价指标,必须给予确定。(2)确定指标计算的具体方法。目前,财政部、国资委对国有或国有控股公司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都有了明确规定,企业集团对下属各企业也有一定的要求,但还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3)在计算评价指标前,必须收集整理所需要的资料。指标计算的资料,因计算和评价的具体要求不同而有所不同,包括企业的有关资料、同行业有关资料、国家有关资料、国际标准有关资料。(4)财务分析与经营分析相结合。首先进行财务分析,即对指标计算所涉及的财务数据内涵与质量进行分析,分析影响财务数据的变动因素,方法选择因素等,使财务信息真实反映企业资本经营本质;其次,在财务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资本经营状况进行分析,真实、准确地揭示企业经营的业绩。财务分析重点解决评价指标计算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经营分析重点解决思路调整、结构调整、解决问题具体措施及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
四、解决数据真实性的调整方法
大多数国有企业集团,对所属企业下达的绩效评价指标有以下几个指标:(1)营业收入;(2)利润总额;(3)经济增加值;(4)净资产收益率;(5)销售净利润率;(6)成本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7)经营现金净流量;(8)存货周转率;(9)应收账款周转率;(10)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计算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计算前首先要剔除政策性因素对相关数据的影响,其次要调整非经营因素形成的相关数据,第三还要调整不良资产所占的资产数据,才能正确计算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真实情况。上述列举的其他考核评价指标,也要考虑调整因素才能计算准确,如现金净流量指标,要剔除财政补贴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应收款和存货周转率的计算,应考虑扣除形成的呆坏账和存货中的不良资产,才能真实反映当期或当届经营者的业绩,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篇6
一、 生物“遗传标记”辅助选择原理
选择符合企业要求的经营者,主要利用其为企业创造良好的业绩,企业经营者业绩受到自身能力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经营者自身能力是其本身固有的知识、技能等综合素质,而外部环境因素包括企业内外部环境条件,比如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内部和谐的工作氛围、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等等。我们把企业经营者自身经营能力尤如生物学上的基因型,如果能够直接测定企业经营者的经营能力,或者测定与能力紧密相关的标记,通过检测候选企业经营者的“能力标记”达到评定企业经营者的能力大小,可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达到相对客观、公正、快速准确选择到合适的企业经营者,这就是生物学上的标记辅助选择(Marker-assisted Selection,简称MAS)。MAS依据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目标性状进行间接选择,实行了从表型选择到基因型选择的根本转变,不仅选择准确性高,而且实现早期选择,不必如常规选择由于选择误判造成企业业绩不佳才能准确评判的风险。
几千年来生物选育运用表型选择大大提高了生物的生产性能,目前仅仅运用该方法提高生产性能很有限,结合动物模型BLUP方法对生物个体进行遗传评估,原理是基于数量遗传学的多基因遗传方法,利用个体表型信息并结合系谱信息从而达到估测个体育种值的目的,过去30多年通过运用这一方法,许多数量性状取得比较明显的遗传进展,但是部分低
遗传力性状、限性性状和较难测量的性状,取得的遗传进展就微乎其微,生物性状遗传改良速度呈现缓慢趋势,需要寻求新的方法,“遗传标记”方法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遗传标记”能够在DNA水平上对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有遗传变异进行检测,基本排除环境因素对选择的影响。企业经营者选择最大的难点在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对企业经营者的选择本质上是对其才能的识别和搜寻的过程,经营者的劳动具有复杂性、滞后性、不可预测性,经营者能力不易观察,是一种典型的隐藏信息,其选择存在事前的“逆向选择”风险和事后的“败德风险”。对于企业经营者的选择,应借鉴生物“遗传标记”辅助选择原理,把相关研究成果应用于企业经营者的选择实践上,使其早期准确选择经营者,尽可能避免上述两类风险的发生。
二、 企业经营者早期“能力标记”的筛选
传统选择方法落后,选择范围狭窄,主要靠“目测”、“耳辩”、“访谈”等传统方式进行考察和选择。困扰经营者选择存在两大主要问题:第一是选择者和候选经营者间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逆向选择”问题,存在经济学上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即有可能被选中者的能力较差,最优秀最适合者被淘汰,帕累托最优无法实现;第二是涉及选择者的激励问题,如果对选择者激励机制不合理造成选择者根本没有任何积极性使其选择流于形式,选择者的激励机制不合理造成选择潜能不能有效发挥,缺乏足够动力因而不能选择到最优秀和最适合的经营者。第一方面出现的“逆向选择”问题涉及具体的选择方法问题,属于选择操作层面问题;第二方面问题选择者选择潜能问题属于制度层面问题,本论文假定选择者激励机制健全,选择者具备选择能力并且能够充分发挥选择者的选择潜能条件下主要探讨第一方面问题即选择方法问题,采用何种选择方法至关重要,“遗传标记”辅助选择是直接对已经确认决定企业经营者能力的“标记基因”进行选择,在待选择的候选经营者中进行选择,提高选择准确性的目的。
早期选择经营者需要对候选经营者做出快速准确客观评判,能够比较准确反映企业经营者早期能力、知识、素质的“能力标记”应具备以下特点:一是“能力标记”能在早期阶段(在正式聘任为企业经营者之前)能检测到,这有利于对企业经营者早期选择;二是企业经营者的“能力标记”与企业经营者的能力、知识、素质的相关程度较高。在标记辅助选择时,利用标记信息准确地追踪与企业经营者能力、知识、素质的相关辅助“能力标记”,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对候选经营者选择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了选择反应,克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目前我国劳动力数量众多,素质能力差异很大,这为选择创造了“群体”基础,没有一定数量就无法去选优,没有科学的选择方法同样也无法甄别优秀经营者。当一个企业聘用经营者时,经营者这一岗位所需的能力素质要求是比较高的,所有者对众多应聘者的能力水平了解及其有限,通常只能从所谓“硬”的方面作出初步判断,其显示经营者能力“硬”标记主要有:
1. 学历“能力标记”。学历是指候选经营者凭借所持有的学历文凭,表明自己才能与他人才能的差异。学历作为“能力标记”具有一定可信度,一般来讲学历越高所受教育程度也越高,他们间存在较强正相关。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曾经断言,正规教育促使经营者能力的提高。一般情况下能力强的经营者更容易接受正规教育,教育水平高相对来说学习能力越强。尽管我国教育存在诸多弊端,但这也许是一种迫不得已并且可以利用甄选参考指标。
另外,从选择者的角度分析,选择者观察应聘者的实际能力要在实际岗位上才能比较准确鉴别,如果选择出现偏差,已经对企业造成损失,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企业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尽管研究表明应试能力强考试分数高与实际工作之间相关关系并不完全呈现正相关,有的还呈负相关,表明需要学校运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使学历增值。而通常学历的检验花费的代价相对较低,不需要选择者花费更多时间成本和物质成本,并且比较客观准确,排除了人为选择因素,可作为选择经营者的“能力标记”。
2. 经营者个人物质资本“能力标记”。奈特认为企业经营者要为自己作出的经营决策负责,熊彼特认为企业经营者应该是创新者,这些都是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是为了构建一般的经济理论体系的需要出发,对企业管理实践的指导意义不如卡森的理论,卡森在1982年发表的《企业家:一个经济理论》中,论述了企业家是“擅长对于稀缺资源的协调利用作出明智判断的人”,有企业家才能却没有资本的人为“不合格”的企业家,我国学者张维迎1995年发展了卡森的理论,企业经营者对其经营承担相应责任,直至付出个人财富为止,机会成本与其财富呈相同方向变化,较富裕企业家的选择就更具信息量,资本是成为企业经营者的充要条件之一,物质资本作为可以反映个人的经营能力。由此建立隐瞒信息模型,以求证明在经营才能难以直接客观准确测定情况下,个人物质资本可以作为显示经营才能大小的“能力标记”。企业经营者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的能力与选择者间信息是不对称的,只有那些有兴趣从事经营者这一职位并且又拥有足量物质资本的人是最佳的企业经营者候选人,相对与物质资本较少的经营者来说,他没有过度扩大企业规模的动机,他必须拿自己拥有的物质资本对经营后果负责,而物质资本较少的经营者通常只享受较丰厚的回报,风险和回报相对不成比例。物质资本越多的经营者通常具有较强的经营水平,且个人物质资本越多,可预期企业经营业绩就越好。实际情况是经营能力和个人物质资本在整个社会中的分布是不平衡的,有经营能力的人不一定与其个人物质资本就越多,个人物质资本越多其经营能力不一定就越强,他们之间不是绝对一一对应的,这就产生这两类人的合作可能性,经营能力强的成为企业经营者,从事经营活动,而有财产的人成为企业所有者,可索取剩余并挑选候选经营者的选择权,各负其责,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张维迎称经营者和所有者为“联合企业家”,其产生的价值可以在两者间进行合理分配。卡森和张维迎的物质资本信号理论为选择经营者问题提供了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显然作为候选经营者遴选的“能力标记”也是合适的。
3. 岗位经验“能力标记”。岗位经验是对候选经营者能力的历史记载,作为一种显示标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在高能力者和低能力者之间自动实现分离。经营者只有在经营管理具体岗位上才能掌握经营技能,经营者曾经担任的岗位经验有助于内在职业素养、业务能力的提升,有更容易在相似岗位上更快地取得工作成果。岗位经验是事关经营者的职业声誉,声誉是对其能力、素质、品质等方面作出的综合评定,他们容易搜寻并且搜寻成本较低。因此,企业所有者在选聘经营者时,应该考察应聘者过去的岗位经验,我们也可以把它作为选择经营者的“能力标记”。
4. 历史业绩“能力标记”。历史业绩是企业经营者能力和企业内外环境互作的产物,一定程度可反映经营者素质能力大小,企业经营者通过优化合理配置企业内外资源,其能力与历史业绩的相关程度更高,它比学历和个人物质资本更有说服力,所以它作为选择经营者的“能力标记”也是适宜的。
信息甄别使经营者经营能力这一私人信息得以转化为公共信息,其目的达到对候选经营者的显示信号进行准确判断,为建立企业经营者早期选择模型作好铺垫,以甄别其经营能力。
三、 企业经营者早期综合选择指数的构建
经营者的经营能力属于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很难直接度量,只能通过“能力标记”来间接反映,如学历、个人物质资本、岗位经验、历史业绩等“能力标记”都从不同角度来反映人力资本的质量。通常针对企业经营者选择方法的研究多集中在定性分析,在经营者能力信号传递研究基础上,通过权重模糊差异对能力评价指标权重进行修正,本文是在经营者“能力标记”显示分析基础上构建综合选择指数,达到定量分析准确判断经营者能力的目的,排除人为因素干扰,使其对候选经营者的选择更为有效和客观。其步骤如下:
(1)通过常规方法确定对候选经营者进行初步选择,淘汰不符合条件或条件不达标的候选者;
(2)确定测评对象的早期“能力标记”指标(上面已专门论述);
(3)确定各“能力标记”的权重。一般利用德尔菲法得出权重的判断矩阵,通过两两比较对确定各“遗传标记”的权重。
(4)要对应聘者各早期“能力标记”排序。
(5)根据候选者测评人数和各“能力标记”初步排序的次序制定标准的“指标系数”矩阵(如表1示)。
(6)计算测评对象的早期综合选择指数。根据各指标系数值和权重计算各测评对象的综合选择指数进行测评,其数学模型为:H=b1I1+b2I2+b3I3+…bnIn。其中:H—测评对象的综合选择指数,bn—n指标的权重,In—n指标系数值。根据各测评对象的综合选择指数值的大小对其进行选择,这样就能能客观、公正和准确地对候选经营者进行选拔,避免定性方法过多的人为因素,有利于选拔最适合的经营者。
四、 利用生物“遗传标记”辅助选择原理构建企业经营者早期综合选择指数相关问题探讨
1. 企业经营者早期能力“遗传标记”辅助选择的前提。要实行对企业经营者早期能力“遗传标记”辅助选择,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一是筛选“能力标记”。“能力标记”选择的可靠程度取决于其与经营能力之间的相关程度,两者正相关程度越高,“遗传标记”辅助选择的效率和准确性就越高,当“能力标记”与其经营者的知识、能力、素质紧密相关越多,效应越大时,应用标记辅助选择的效果就越好。当影响经营者素质、知识、能力的因素较多,“遗传标记”对其影响程度较大时,标记辅助选择就会取得较好效果,“遗传标记”对其影响程度小到一定程度,MAS就失去意义。二是与经营能力紧密相关并且相对容易评判。“能力标记”选择要求对企业经营者能力能够客观、快速和准确性评判。
2. 影响“能力标记”早期选择准确性的因素。
(1)“能力标记”选择的效率:一般说,对于企业经营者等高端人才通常运用常规选择效果较差并且评判成本较高,运用“能力标记”辅助选择很有效,但对于企业基层人员运用常规选择就有效同时评判费用较低,“能力标记”辅助选择就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2)“能力标记”选择的时间问题:如果“能力标记”越早反映出其经营者的实际能力,测评的成本越少,并且就能越早减少“逆向选择”、“道德风险”问题以及避免由于选择不适合的经营者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3)“能力标记”测定的成本:“能力标记”与选拔人的素质、知识、能力的相关性越高,测定这些“能力标记”的成本较低,应用标记辅助选择的意义就越大。
3. “能力标记”辅助选择的应用存在问题。
(1)“能力标记”辅助选择使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要正确应用达到较好的效果,必须具备一定条件。
(2)“能力标记”辅助选择的真正应用需要从经济管理学视角进行评判。
(3)“能力标记”辅助选择不只考虑经营者个体“硬”指标,还需要考查其团队精神等“软”指标。
(4)由于“能力标记”间有可能存在负相关或高正相关,“标记”如何选择,权重大小如何都需要根据不同企业的需要进行确定。
五、 结束语
企业经营者是企业的脊梁,企业的兴衰成败与其素质高低、能力大小直接相关,企业要不断获得持续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打造出一流具有企业家精神和素质的经营团队,如何保证最有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成为企业经营者,这需要建立一套客观科学的企业经营者的选择机制,事关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前人关于经营者能力信号传递分析基础上,引入生物学上相关选择理论,利用分子遗传标记对生物性状的选择原理构建企业经营者选择模型,建立候选经营者综合选择指数,旨在为克服所有者早期准确选择经营者和避免“逆向选择”问题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刘庆昌,遗传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 刘兵.企业经营者激励制约机制设计研究.重庆:重庆大学博士论文,1999.
3. 乔均等.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4. 李祥龙.生物预期综合选择指数制定原理及其应用研究.河北: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5,(6).
5. 王蓉.动物遗传标记辅助选择研究进展.上海: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6,(2).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垄断型企业高管薪酬激励和监管研究”(项目号:11SKE15)。
篇7
关键词:企业 经济活动分析 经营效能 应用
自从我国上世纪七十年代进入改革开放时代以来,我国便不断与世界接轨,同时,我国企业经济也与世界企业经济产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对于企业经营效能的关注更应引起管理者和领导者的重视,而其中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管理者应该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认识到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在企业经营效能中的作用,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一、打好基础,分清责任
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既要做到全面地分析,又要做到具体地分析,这样才有助于提高企业经营效能。企业的经营不是片面的,单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具体的,尤其做为领导者和决策者,更要面面俱到,做好及时、准确的经济活动分析,并把分析的结果和内容运用到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和项目中去,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能。例如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建立健全良好的分级制度和配合默契的各部门协调制度,并给予各个部门相应的任务量,达到任务的给予奖励和鼓励,没有达到任务的给予相应的惩罚和批评,最后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和工作氛围。另外,也要把任务落实到个人,使每个人有自己的工作任务,企业管理者要记录和统计各个员工和部门的工作,做好调研工作,务必使数据准确,科学,最后归类、整合、统计,从而做好规划和计划,布置好接下来的任务量和切入点,因此企业决策者和领导者要对该项工作重视并保持相应的关注度,以确保数据的准确,全面和真实性,最后对企业各方面,各级部门的工作和任务要做到心中有数。俗语说“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踏踏实实做好基础工作,层层推进,才能提高企业效能,促进企业业绩又好又快稳步发展。由此可以看出企业经济分析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地位。
二、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
古语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大概意思是说,如果没有规矩的约束,方就不能成为方的,圆也无法成为圆的了。这一古语虽然朴素,但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重要的思想内涵,如果把这个道理运用到企业当中,意思就是说如果没有规矩,企业的各项工作就会陷入混乱,员工也就找不到方向,因此,制度化管理对于企业来说更加重要,也是一个企业成熟发展的标志。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可以每月初制定符合企业际情况适合企业发展的指标计划值,而其中指标计划的制定需要考虑前几年的指标完成情况,原则上不应该低于前两年的实际平均值,同时要考虑到公司的长远发展目标,只有做到这些,才可以使员工在心理上有所保障,也可以使管理者对员工进行更好的管理和考察,最终使员工和部门保证自己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保质保量地完成本部门的工作,另外,一个好的企业管理制度也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到企业中,并且在内心给予企业信任和支持,因此企业要认真落实制度化建设,认清各部门的职责所在,从实际情况出发,做到各部门协调合作,逐层上报各部门的生产量,生产数据和完成情况等,尤其是财务部门,更要严格把关,每月按时上报各部门的生产总值并统计效益情况,例如一个原油公司的产品价格、销量情况、支出费用以及EVA考核指标数等,并根据这些数据找出影响公司效益的部分,提出问题所在,然后把问题分配到部门,细化到个人,最后更深入地分析企业产品,企业销售的情况,探讨市场走势和产品销售形势,并用这些分析结果指导企业经济活动,提高企业经营效能。
三、“以人为本”,提高员工的工作素质和专业技能
在现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各行各业都弥漫着竞争的硝烟,那么如何使自己的员工都成为高素质人才,并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企业的经营效能呢?这就需要从企业经济活动分析中汲取养分,深入进行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掌握企业的生产动态和运营情况。
(一)运用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方法给予员工认可与肯定
在企业经济活动分析中,指标法和比较法是比较常见的分析方法,也就是在工作中把工作量细化到个人,分配到部门,并对每个员工和每个部门的生产数据进行比较,最后根据数据进行奖惩,尤其通过经济活动分析得出员工业绩上升时,便要给予认可和肯定,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工作热情,最终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自身素质,另外,也要关注对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培养,因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在企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只有把管理者的智慧充分利用起来,才能使企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和力量,使员工和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也使企业经营效能大大提高,由此可见,提高员工自信心,给予员工认可和肯定的重要性。
(二)通过企业经济分析加强沟通、增进感情
传统的企业经济活动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理论分析,另一方面是数据分析,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尤其是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企业环境,管理者不仅要考虑这些分析数据,还要扩展到整个企业的工作人员上面,因为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同时也是一个团队,各个生产环节和各个部分的员工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思想交流建设,进行生产经验和工作经历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无论是员工之间还是管理者之间,甚至是管理者和员工之间都要经常进行经验交流和情感沟通,促进员工之间的人际交往关系,大家在工作上互相帮助,在生活上互相关心,在情感上互相理解,齐心协力,同舟共济,最后在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促进整个部门生产总值的同时,也使员工共同营造了和谐团结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而这些结果和数据都是通过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得出来的,由此可以看出,加强员工之间的工作经验交流和情感沟通在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和提高企业经营效能中的重要性。
(三)运用企业经济分析法完善企业保障制度,增强员工凝聚力
企业经济活动分析中保障制度是很重要的一环,良好的保障制度可以增强员工和部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员工和决策者有“家”的感觉,并能在心理上给予其归宿感和对企业的认同感,因此,在企业经济活动展开时,便要制定相应的保障制度,例如,如若员工和部门完成了公司相应分配的工作量,有计划有目的的达成目标,并且在工作效率方面有所提高,那么企业可以针对经济分析得出的数据给予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奖励,使员工和各部门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更有热情和责任心,更努力地按照企业制定的方向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再如,企业要建立成学习型企业,当企业的一部分员工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就要找出更适合员工工作和进步的方案,使员工的理论和实践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指导企业经济活动和企业经营工作。
(四)运用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增强管理者素质
企业经济活动分析不仅仅局限在基层员工上面,更要注重对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的分析上,只有把对于管理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分析应用到企业经营当中去,才能提升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使企业找到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最终更好地提高企业经营效能,由于企业经营者和决策者在企业工作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企业各个工作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企业管理者素质的问题便被提到了日程。拥有高素质企业管理者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保留优秀员工,降低优质员工流失率,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和青春活力,保持企业经济的良性发展和企业经营效能的稳步提高。另外,企业管理者具有指挥和决策的重要使命和责任,是组织企业生产和运营的关键。只有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才能促进企业朝着良性发展的目标迈进,并最终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提高企业经营效能。
四、结束语
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正式提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从此走上了以市场经济为主,计划经济为辅的新时代,这无疑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的适宜温和的土壤,使其不断发展壮大。因此,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企业更应注重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在企业经营效能中的应用,以高质量的分析数据为企业经营进行指导,最终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营效能。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国有汽车科技服务企业;财务分析;战略决策;专业素养
引言:
为企业决策者或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决策依据,是企业财务分析最主要的任务,其对于企业的从财务管理、业务开展、风险防范、业绩评价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就当前国有汽车科技服务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现状来看,还存在对财务分析工作缺乏重视,技术方式落后,与企业战略决策相脱离,财务人员缺乏专业素养等情况,影响财务分析工作的顺利开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优化国有汽车科技服务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的对策,从提高对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的重视,改进企业财务分析技术和方法,把财务分析与企业战略决策相结合,提高企业财务分析人员专业素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研究。
一、企业财务分析内容和范围概述
企业财务分析,主要采用会计等方法系统分析企业财务数据,评估企业经营情况,为企业制定经营战略提供依据,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当前时期,我国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基本上还是围绕财务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利用预算、目标等一些参照值,对企业的资金、资产使用率和结构等分析。由此可见,企业财务分析的主要工作内容,涵盖了企业资金运作、财务政策、财务报告、经营管理、投资和融资等领域。能够结合企业财务管理和经营策略,预测资金使用状况,结合财务报表分析,预测企业盈亏,为企业业务发展和资金运用提供决策信息。参与到企业的生产、采购、销售各个环节,分析企业的投资项目、融资方案、成本控制等,并形成完整的财务分析报告,防范企业经营风险,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
二、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一)促进企业业务经营的顺利开展
单纯的看财务报表,并不能发现企业业务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而通过财务分析,可以借助各种数据、指标的变化,发现企业业务经营中的细节问题,从而防微杜渐,促进企业业务经营的顺利开展。比如,现在有些国有汽车科技服务企业经营,往往侧重销售的业绩,而忽视其他方面的资金问题。通过财务分析,可以帮助企业识别销售的去向,各类购买群体所占比例,进而做到精准营销。
(二)帮助企业防范和规避经营风险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往往会存在许多不确定,经常会遇到无法预测的因素,对企业正常经营产生影响,面临一定的经营风险。如何防范和规避经营风险,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财务分析,可以让企业经营管理者站在更高的角度,统筹评估企业经营风险,及时采取措施,选择最佳方案,保持决策的科学、合理,有效防范和规避经营风险。比如,在国有汽车科技服务企业经营中,可以利用财务分析客户信用等级,避免与信用低的客户开展业务,从而降低经营风险。
(三)辅助企业开展员工业绩评价
企业员工的业绩评价,是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能够推动企业的良好发展。企业财务分析,可以辅助企业开展员工业绩评价。利用财务数据指标分析,准确掌握各部门、各科室以及员工的业绩状况,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建立完善的业绩评价体系。有助于对部门、科室、员工工作业绩进行客观评价,充分激活企业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
三、当前国有汽车科技服务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
(一)对财务分析工作缺乏必要的重视
国有汽车科技服务企业生产经营依托国家投资,与民营企业经营体制有所不同,一般资金都较为充盈,经营收入有保障,在偿还债务上压力也比较小。这就造成了这部分企业虽然属于科技服务企业,但是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相对落后,对财务管理、分析工作缺乏必要的重视。财务部门在企业的工作基本上还是记账、算账,很少进行更高层次的财务分析工作。即使也进行财务报表编制、分析,主要也是进行财务工作方面的事后总结,流于形式,并不能充分发挥出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中提供决策依据,以及预测和规避风险的实际作用。
(二)财务分析技术和方式比较落后
随着国有企业转型工作的深入推进,以及国内外汽车科技的迅猛发展,国有汽车科技服务企业在经营中也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在财务工作方面更是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发展。但是许多国有汽车科技服务企业,财务分析技术和方式仍然比较落后,在管理上比较粗放。尤其是一些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和工作系统,还没有被引入企业的财务工作系统,财务信息数据分析往往滞后,工作效率低下,分析不全面,不能及时、准确的有效提供财务分析报表和结果。
(三)财务分析与企业战略决策相脱离
在许多国有汽车科技服务企业中,财务分析工作主要还是依靠财务部门独立开展,其并不能掌握企业全局工作的状况,只是单纯从财务数据上进行简单的分析。这样在财务分析过程中得到的信息并不全面,得出的分析结果有失偏颇,与企业的战略决策相脱离,无法有效服务于企业的经营决策,财务分析的真正作用得不到体现。
(四)财务人员缺乏专业财务分析素养
财务分析是一种专业性比较高的工作,需要有专业素养的财务工作人员来实施完成。在国有企业市场化改制的大背景下,国有汽车科技服务公司也吸引了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但是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与专业的财务分析工作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提高。应加强对国有汽车科技服务企业财务工作人员业务培训,丰富行业知识,理解有关财务政策,提升职业素养,能够高质量的完成企业财务分析工作。
四、国有汽车科技服务企业优化财务分析工作的对策
(一)提高对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的重视
当前汽车科技服务市场竞争激烈,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汽车科技服务企业,业务发展都比较快。企业对财务管理、分析工作绝不能掉以轻心,否则会产生较大的财务风险,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对于部分国有汽车科技服务企业来说,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分析工作在经营管理中的价值,单单是把财务分析当做是企业财务部门一项常规性的普通工作。因此,国有汽车科技服务工作的管理层,应转变传统管理观念,高度重视财务分析工作的重要性,重新定位这项工作的地位。从制度上完善财务分析流程,要求相关职能部门配合财务分析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把财务分析上升到企业经营战略决策的高度。比如,在汽车科技服务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设立专门的财务分析业务,安排专人负责这项工作,明确财务分析工作职责。密切关注汽车科技市场动态,把企业经营状况与财务数据的变化联系到一起,定期向企业管理层进行财务数据分析、汇报。
(二)改进企业财务分析技术和方法
财务分析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都比较强的工作,并且随着社会发展和市场变化,对工作质量和效率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国有汽车科技服务企业优化财务分析工作,应结合汽车科技服务行业出现的新形势、新业态,积极优化改进财务分析的技术方法。主动引进先进的财务分析信息技术服务系统,如用友、金蝶、管家婆等,用软件、数据及网络等信息处理技术收集企业财务数据并对比分析,把企业财务分析向精细化、精准化、高效化推进,提高企业财务分析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为汽车服务经营管理工作,提供及时、准确、客观的财务数据和信息,助力企业决策和经营。比如,对国有汽车科技服务公司财务资金运作分析,可以结合公司财务制度和近两年收支情况,如整车销售、配件销售、售后服务、汽车维修、装饰业务等核算,预测公司的现金流、资产负债表、项目比例,为企业统筹决策提供资金数据依据。
(三)把财务分析与企业战略决策相结合
企业财务分析不是一向独立工作,而是由财务管理部门组织牵头,需要各部门协助配合才能顺利开展,并通过全面的财务数据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因此,国有汽车科技服务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不能单纯把财务数据分析核算后向上提交,必须要与企业战略决策相结合。取得企业其他部门的配合和支持,获得公司有关经营、管理、财务等方面的全面数据信息,进行科学、准确的分析判断。站在为企业战略决策服务的高度,发挥财务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价值,财务分析的数据、信息等应贴合企业经营实际,确保财务分析结果的准确、及时,并能运用到企业经营决策之中。
(四)提高企业财务分析人员专业素养
随着社会发展,企业财务分析工作越来越趋向复杂,涉及到的项目越来越多,企业对于财务分析人才的专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国有汽车科技服务企业优化财务分析工作,必须要提高企业财务分析人员的专业素养。首先,是招聘与汽车服务对口的高学历财务分析专业人员。既要从学历上把关,又要看重其实际工作能力,招聘的财务分析人员应具备财务管理、会计、金融、统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背景。其次,是加强对企业财务分析人员的培训。通过后期培训工作培养财务分析人员实践工作能力,让他们掌握企业财务分析的新理念、新方法,了解汽车科技服务行业的新变化、新动态,拓展知识面,更好的开展财务分析工作。比如,定期邀请业内财务专家来企业授课,也可以组织进行网络远程培训学习。
结束语
国有汽车科技服务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其中一个最关键的部分就是财务分析。通过财务分析可以准确了解企业的经营、财务状况,让企业决策者全面掌握企业运行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指导企业工作流程。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结合财务分析的结果,推进企业财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做到职权明确、各负其责,提高企业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滕君.浅谈国有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大众投资指南,2019(18):139+141.
[2]姚琴琴.汽车销售服务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J].产业创新研究,2020(13):111-112.
篇9
在我国,现行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普遍采用的是建立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基础上的、以会计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的指标体系。在这种经营业绩评价体系中,会计利润是最主要的评价指标,如利润计划的完成情况、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等。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会计准则的完善,这种企业业绩评价体系逐渐显露出它内在固有的缺陷,即会计利润仅仅是一个账面价值,不能真正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另外,会计利润很容易纵,这样就很可能形成“利润泡沫”。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在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中,应该将企业会计利润结合某一个可以制约其质量状况的指标进行分析,以期对企业的经营业绩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一、传统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的缺陷
所谓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评价方法,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定量及定性分析,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做出真实、客观、公正的综合评判。所谓传统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就是以会计利润为主对企业经营业绩进行评价的指标。企业经营业绩评价质量与其评价指标的选择有直接的关系。
由于我国现行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将会计利润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因此要想了解其中存在的缺陷,必须分析会计利润评价指标的局限性。
以下是几个代表性的利润分析指标:
1、每股收益率。每股收益率=本年净利润/年末普通股股份总额。该指标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最重要的财务指标,它反映了普通股的获利水平。
2、主营业务收入净利率。主营业务收入净利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该指标反映的是每一元主营业务收入带来的净利润的多少,表示主营业务收入的收益水平。
3、主营业务收入毛利率。主营业务收入毛利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是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之差。该指标反映的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对主营业务利润的贡献程度,它反映了企业最基本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
4、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该指标是所有者投资的投资利润率,也叫净值报酬率或权益报酬率。该指标,一方面反映了所有者提供的资产的获利能力,即投入产出能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企业管理资产、利用资源的效率,体现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5、总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资产总额平均数。该指标用于衡量企业运用全部资产产出利润能力,反映企业全部资产使用的综合效果和经营效率。
总体来说,以上会计利润评价指标是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由于会计利润在形成过程中就存在“先天不足”,因此这些指标也就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利用以上指标对企业经营业绩进行评价,我们所得到的信息是不全面的,甚至会出现误导。
二、以现金流量为主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
(一)会计利润和现金流量的联系。会计利润反映的是企业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反映的是企业现金的变动情况及结果。在假设持续经营的前提下,利润和现金流量在企业整个经营期间内应该是相等的。但是,由于计算两个指标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不同,在同一个会计期间内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很难保持“同步性”。
众所周知,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是由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以及筹资活动三部分现金流入与流出相抵的结果。其中,经营性现金流量是企业主营业务或核心产品获得现金能力的表现,也是资金流转的内部来源,它构成企业现金流量的主体。从对企业净利润的影响来看,经营活动是确定企业净利润的主要事项,它可以说明企业在不动用企业从外部筹得的资金的情况下,通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足以偿还负债、支付股利和对外投资。所以,经营性现金流量是我们分析的重点。
现金流量表中补充资料的编制就是通过间接法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过程,我们从中可以看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和净利润之间数量的关系。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净利润的联系如下: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利润+投资活动影响因素+筹资活动影响因素+经营活动中非现金因素+与经营活动有关的运营资金因素等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净利润的比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净利润的质量,也就是说,企业得到的净利润实际有多少经营现金流量支持。如果经营现金流量大于净利润,说明企业利润有现金保障;反之,则表明企业存在虚增账面利润、现金亏空的可能;如果经营现金流量为负,企业可能陷入偿债与支付能力危机的困境。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会计利润要有足够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支撑,才能是经营良好的表现,当会计利润没有足够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支撑时,该企业的现金就会被抽干,企业的巨额利润就成了“纸上富贵”。因此,当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发生明显偏离时,可能会是利润操纵或业绩出现问题的预警信号,必须结合现金流量指标,全面分析和识别其经营业绩的含金量。
(二)现金流量业绩评价指标。现金流量评价指标,是以现金流量表中的数据为依据,结合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的数据建立的。由于我们的目的是来说明现金流量指标能够揭示出会计利润指标所不能反映的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只建立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指标,而未建立一个完整的现金流量指标评价体系。
现金流量评价指标建立如下:
1、现金流量结构比率。现金流量结构比率=各项活动现金流量/各项活动现金流量之和。企业的现金流量是由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共同产生的,该指标反映了每种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在企业全部现金流量中的比重。其中,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从根本上说明了企业自身运作内部资源创造现金的能力。所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除以各项活动现金流量之和的比率越高,企业的财务基础就越稳固,持续经营及获利能力就越好。反之,企业的经营业绩就差。
2、每股经营现金流量比率。每股经营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该指标反映的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在外的每一普通股所占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每股经营现金流量越高,说明每股盈余质量越高。
3、主营业务收现比率。主营业务收现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主营业务收入。该指标反映了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背后现金流量的支持程度。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当期收入的变现能力越强。反之,说明企业当期账面收入高,而实际现金收入低,有很大一部分形成了应收账款,此时,会计信息使用者有必要关注其债权资产的质量。
4、盈利现金比率。盈利现金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净利润。这一比率越高,说明净利润与现金净流量的相关性越强,利润质量就越高。
5、总资产现金回收率。总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平均资产总额。该指标反映的是每一元资产经过经营活动所形成的现金净流入,即企业资产的收现水平。
与会计利润相比,现金流量克服了会计利润形成过程中诸多假设的局限,不容易纵,是相对可靠的“硬指标”。因此,如果我们用现金流量来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就可以得到比较可靠的企业业绩信息。
三、从现金流量角度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应注意的问题
(一)树立“现金至上”的观念。由于现行会计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使账面利润与账面成本难以真实体现企业的经营业绩。因此,传统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由于缺乏对现金流量的考虑而具有很大的缺陷,导致分析得出的结论具有局限性甚至可能是错误的,而基于现金流量的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则能更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现金流量分析在国外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分析现金流量,有助于投资者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得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并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正确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对债权人来说,分析企业的现金流量有助于评价企业的支付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潜力。因此,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必须以现金流量为基础。
篇10
关键词:私营企业;家族成员;个性特征;企业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10)07-0079-06
一、引言
私营企业中之所以会出现家族成员占据重要管理岗位的现象,那是因为当诚信成为稀缺资源时,私营企业在初创阶段的众多经营行为都是建立在血缘或者亲缘的关系上。家族成员的介入,一方面大大节约了创业成本和交易成本,成员之间极强的凝聚力也为家族式治理实现效用最大化提供了机会;但另一方面随着私营企业的规模成长到一定程度,超出家族成员所能应付的范畴时,家族成员对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开始日益显露,家族成员各方面的素质往往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多数学者认为,当私营企业步入成熟期时,家族成员就不能再介入到私营企业中,产生了家族成员介入企业会导致企业经营绩效下降的结论。于是,学者们探讨委托关系,把更多的目光放在了“职业经理人”身上,而对家族成员自身的研究却随之减少。
但在现实生活中,那些经营绩效比较好的私营企业在成熟期也存在一定比例的家族成员,为什么这些家族成员的介入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通过研究文献,我们发现适合企业经营的家族成员的个性特征在组织管理过程中一旦被发挥和利用,将产生无穷的影响力。因此,研究私营企业家族成员的个性特征,明确具备何种个性特征的家族成员介人企业经营能够提高企业经营绩效,对于企业保留、选择具备一定个性特征的家族成员介入企业经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相关研究评述
在私营企业家族管理中,中高层管理人员通常是由家族成员来担任,暂且不论他们的素质能否胜任这些岗位。国外学者Fama和Jensen认为,家族制企业的股份掌握在家族成员手中,在监督和约束决策人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国内学者王军武认为,家族成员的参与通常是创业最需要的低成本组织资源;家族成员更易建立共同利益和目标,从而更容易产生合作,有更强的凝聚力。但Becker和Schulze指出利他主义本身将会因为搭便车、父母对子女的偏袒、慷慨的额外补贴与在职消费等导致成本上升。1999年,Arthur Anderson家族企业研究中心对3860个美国家族企业的调查中发现家族人凭借其家族身份肆无忌惮地追求自身目标的现象(schulze et al.,1999)。储小平认为当家族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其内部有限资源和家庭或家族成员管理能力不高,从而导致的内部交易成本大于那些非家族制企业的竞争对手,造成竞争力低下时,这时的家族制就是不合理的和低效的。
关于家族制企业的绩效表现无论是国外学者,还是国内学者都倾注了很大的精力。通过一组由5到100位职员组成的公司样本,Chrisman et al.(2002)揭示,家族和非家族企业的短期绩效表现在统计上没有差异;但对它们引入控制成本机制后,其中的非家族企业的绩效将发生积极的改观。Anderson和Reed(2003)发现当家族成员拥有企业1/3产权之前,企业的业绩表现是上升的,但超过1/3产权之后,企业的业绩表现有下降的趋势。此外,William还分析了激励机制对家族成员和非家族成员的影响,认为对家族成员实施激励并没有促进公司业绩的提高,而对非家族成员实施激励却对公司业绩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说明利他行为和相互信任使家族成员具有自我约束的能力。McConaughy研究了创业者及其家族成员担任CE0的经营效率,他发现那些由创业者本人或其家族成员担任CEO的企业,其经营效率要比那些由非家族成员担任CEO的企业的效率要高。
因此,家族成员介入企业经营是否对企业绩效产生有利影响,不同的学者存在不同的观点。从总体来看,这一研究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实证研究;二是家族制企业内在治理机理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家族企业具有比非家族企业更顽强的生命力,尤其是在企业创业初期,家族企业的绩效表现尤其突出,但在家族制企业公众化后其绩效表现与非家族企业并无明显不同。但本文将从个性特征的角度研究家族成员本身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试图解释现实生活中那些经营绩效比较好的私营企业在成熟期时也存在一定比例家族成员的现象。
三、实证研究设计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家族成员:与企业有血缘、亲缘关系的人。(2)家族成员介入:本文主要研究介入企业经营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他们主要参与与企业日常经营中包括供应、质量、财务、销售、人事等各种职能的具体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工作,是企业的“中坚力量”。(3)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成熟期。
企业经营绩效:企业经营绩效有不同的定义,本文研究的企业绩效采用企业中高层管理者感知的企业在同行业、同发展阶段的相对绩效,通过销售额、利润水平、市场占有率等相对指标来表示。
(二)问卷设计及样本选取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所需数据,调查问卷包括私营企业家族成员个性特征和企业经营绩效的测量。问卷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家族成员及企业的一些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私营企业家族成员个性特征的调查;第三部分是企业经营绩效的调查。
本次调研是以私营企业家族成员为调研对象。研究数据来自于对辽宁及浙江私营企业所发放的问卷。共发放问卷90份,回收68份,问卷回收率75.56%,其中有效问卷5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57.78%。本研究采用的分析软件为SPSS15.0。
四、实证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实证结果分析
1、个性特征指标体系的因子分析
在做因子分析之前,我们对家族成员个性特征量表的20个项目进行KMO(Kaiser-Meyer-Olken)样本测度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样本充分性的KM0测试系数为0.719,大于0.7;巴特利特球体检验的x2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是0.000,小于0.01。这些数据表明该指标体系是适合做因子分析的。进行因子分析时,我们按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提取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正交旋转,因子分析的载荷矩阵如表1所示。
表1的因子分析结果显示,20个变量被萃取为5大因子,每个因子中涵盖了大于0.5的各个不同数量的变量,5个因子总体解释了数据中60.908%的变异,而且各变量因子荷载绝对值系数较高,说
明各因子中的原始变量有较显著的相关性。同时,5个因子的一致性信度a系数均在0.6到0.9之间,显示因子内部一致性良好。
2、家族成员个性特征与企业经营绩效的相关性分析
为了探讨家族成员个性特征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作用,我们将个性特征的5个维度和企业相对经营绩效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相对绩效和智力因素、管理因素、影响因素以及成就因素显著相关。
3、家族成员个性特征各维度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回归分析
本研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利用因子分析所获得的各个因子进行回归分析,来了解家族成员个性特征各维度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
由表3的回归分析结果,得出家族成员个性特征各维度的标准回归方程为:
企业经营绩效=0.256×判断力+0.178×创造性+0.141×技术能力 (1)
企业经营绩效=0.437×团队合作+0.388×领导力+0.301×培养下属 (2)
企业经营绩效=0.311×组织能力+0.257×影响力+0.291×社交能力 (3)
企业经营绩效0.189×追求成就+0.301×主动积极+0.324×重视绩效 (4)
(二)实证结果的讨论
方程1显示,判断力对企业绩效有正向的影响作用,且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最大。具有该特征的家族成员能对人或事作出正确的评价。家族成员的判断力体现在评价质量,评价效益,评价效率;并能对判断结果进行验证以确信判断没有被偏见和错误所“迷惑”。创造性对企业绩效同样存在正向的影响作用,但其影响能力小于判断力这一因子。具有该特征家族成员倾向于考虑多种情形、观点以及那些可能立刻就能抓住的机会,他们会定期深入地思考更复杂的问题或面对的处境,同时尽力去寻找可操作的明智的解决方法。
方程2表明,团队合作、领导力、培养下属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作用。其中团队合作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最大。具备团队合作特征的家族成员能够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他人,懂得欣赏他人、信任他人,注重团队合作而不强调竞争。这一个性特征使得个体清楚地知道个人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发挥团队力量,才能达到最好的企业绩效。同时,领导力对他们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管理人员良好的个人素质、专业的工作技能以及丰富的工作经验使得他们在工作中可以得到更多的帮助和指导,从而促进个人工作能力的不断提高,在日常工作中,重视对下属的培养,会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对下属进行培训和教育,帮助下属持续提高,鼓励下属接受更为艰难的挑战,并愿意与下属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
方程3发现,个体的组织能力、影响力、社交能力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且组织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要大于其他个性特征。具备此特征人员的使命在于明确任务、整合资源、协调部门、充分授权。这不是说,管理者可以退出业务的整个流程,可以作壁上观或者“光说不练”,而是指管理者这个身份本身需要他理顺关系,监督执行,临危决策和引导前进。事实上,有效地组织可以让管理者空出较多工作时间做策略性的思考,可以让员工学习新的技巧和专长,从而有更多发展和成长的空间,可以让企业有更为系统、整体的效能。因此,该特征对家族成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各方面能力,从而不断的提高企业经营绩效。方程3中的社交能力和影响力也对企业绩效有着正向影响。具备该特征的家族成员拥有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良好的沟通能力,在复杂的情境中,他们能够以冷静、超然的态度处理问题。
结合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方程4表明家族成员个性特征中的追求成就、主动积极以及重视绩效与企业经营绩效存在正向的因果关系,其中,重视绩效较追求成就以及主动积极具有更大的影响作用。具备重视绩效这一个性特征的个体会更加重视企业中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希望通过高效完善的制度将自身从许多干扰工作的因素中解脱出来,从而使其专心工作,以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正常进行。在他们的工作计划中,不但有着落实步骤,更有清晰的、可衡量的工作目标及完成标准;在整个工作中,倾向于追求工作的主动积极性,不停的监督、调整工作的方向,以达到企业绩效的最大化。追求成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要小于其他特征。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论”,具有强烈成就需要的人虽然喜欢能够独立发挥解决问题能力的工作环境,喜欢独自面对挑战性的问题,且愿意为其行动承担责任,在工作中敢于做出个人决断。但他们也重视个人成长和职位晋升,其强烈的成就期望使得他们关注企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因为这一因素是同个人成长紧密联系的,企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可以保证他们在工作中做出更大的成就,个人也会有更好的发展前途。
五、结论
本文研究得出了具备何种个性特征的家族成员能够提高企业经营绩效。因此,私营企业要想在复杂多变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充分重视个体之间的差异,做好企业自身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科学管理,创建员工心理档案,帮助和训练员工欣赏其他员工,增进相互“理解”,减少由于彼此以生俱来的不同偏好引起相互间不理解或沟通障碍带来的效率消耗,并施于针对性较强的管理方式,可大大提高管理的效率,减少管理成本。
(1)家族成员介入企业经营管理是我国私营企业的重要特征。从大众观点来看,家族成员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是落后的、低效的表现;但是从现实情况看,私营企业家族成员介入企业经营管理的比例高达41%,但企业绩效并未显示明显的衰退。从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私营企业主都认为家族成员的介入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而且具备相同个性特征、工作能力的两个人,他们更希望雇用家族成员。结果显示,能干的家族成员比外聘人员更适合管理企业。家族成员介入企业经营管理也许不是私营企业的“最优”选择,但却可能是他们在现有的外在约束条件下的一个“不坏”的选择。
(2)本文从个性特征的角度探讨了私营企业家族成员个性特征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判断力、创造性、团队合作、领导力、培养下属、组织能力、影响力、社交能力等个性特征对企业相对经营绩效产生正向影响作用。因此,私营企业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私营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就需要“治本”,必须充分重视个体之间的差异,组织通过科学手段识别家族成员的个性特点,保留、培养具备上述个性特征的家族成员介入企业,以提高企业经营绩效;同时也可对已在企业工作但不具备此个性特征的高层管理者进行相关培训,从而提高家族成员自身的素质,让家族成员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加专业化。
- 上一篇:工程项目管理主要任务
- 下一篇:科学课中的劳动教育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