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3-06-30 17:58: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基础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医学职业教育中,基础课程是基石,对临床类学科的学习至关重要。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病原微生物及免疫学”等。其中“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发生发育规律的科学[2]。“组织学与胚胎学”包括“组织学”与“胚胎学”两门课程,其中组织学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功能关系的科学[3]。“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4]。三者都属于生物学的范畴,都是医学基础学科。“人体解剖学”与“组织学与胚胎学”分别针对人体的宏观形态结构和微观形态结构进行讲解,“生理学”侧重于功能活动和规律的讲解。结构与功能是有机统一的,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影响结构。在讲解结构的时候不能避免功能,在讲解功能的时候要回顾结构。因此,这三门课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交叉性知识,即某一知识点同时出现在其中两门甚至两门以上的课程中。目前在职业院校中,这三门课程的设置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形式:第一种是将人体解剖内容与组织胚胎内容合二为一,即“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同时教学人体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将生理内容单设为一门课程。第二种将人体解剖内容与生理内容融合成“解剖生理学”一门课程,同时教学结构和功能,将组织胚胎内容单设为“组织学与胚胎学”一门课程。第三种设三门课程,各自内容分开教学。这三种课程设置各有利弊。将相关性大的课程相融合,有利于学习的连续性,便于学生理解,也避免了交叉性知识点的出现。但由于知识内容的增加,若想在有限的教学周数内完成教学,只能增加课时,这样增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的疲劳感。而将课程分开,教学时间长,学生学习负担较轻,但是不利于学习的连续性,容易出现学后忘前的情况,且会出现交叉性知识点。目前在医学高等职业教育中,基础课程的设置大多采取第三种课程设置方式。
2交叉知识点的影响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理论学习时间较普通高等教育要短,但课程设置和学习内容量差距不大,因此理论教学时间显得尤为珍贵。医学基础课程交界知识点需要在多门课程中讲解,一定程度上浪费了有限的教学时间。比如骨骼肌这一交叉知识点,在“组织胚胎学”中需要讲解骨骼肌纤维的一般结构和超微结构;在“生理学”中也要先讲解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再讲解骨骼肌的收缩机制。“组织胚胎学”设置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生理学”设置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两门学科间隔时间较长,在学习“生理学”时,学生几乎忘记了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这一交叉知识点,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重新讲解,严重浪费了教学时间。
3交叉知识点的探讨
针对交叉知识点的存在,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际的教学情况来分析其更偏重于哪一门课程,实行一门课程详讲、一门课程略讲,不仅能够节约教学时间资源,更能保证教学的连续性,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以“人体解剖学”中的九大系统为基础,对“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生理学”这三门课程的重要交叉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以供各位授课教师参考。
3.1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与骨骼肌三部分组成。其中骨骼肌在“人体解剖学”中主要是讲解大体结构、位置、毗邻关系的内容;在“组织胚胎学”中则是讲解肌细胞的微观结构;在“生理学”中主要是讲解收缩机制及收缩形式。在这三门课程中,肌细胞的微观结构在“组织胚胎学”和“生理学”中都有涉及,且都是需要着重讲解的内容,其中肌原纤维与肌管系统的微观形态结构决定骨骼肌收缩功能和收缩特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虽然“组织胚胎学”对此交叉知识点作了重点讲解,但在“生理学”课程中,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情况并不乐观。因此,可以考虑将重点讲解放在“生理学”课程中,先讲微细结构后讲收缩机制及形式,知识间的连续性更强,学生掌握得也更加牢固。
3.2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构成。其中,消化腺中胃的外分泌腺所分泌的胃液及其消化功能是“组织胚胎学”和“生理学”的交叉知识点。“组织胚胎学”侧重外分泌细胞的组织结构,“生理学”侧重外分泌细胞的分泌机制。两门课程都涉及了消化液的功能。授课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两部分内容进行整合,形成“组织结构-生理功能-临床意义”的系统性知识,这样可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3.3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肺泡是肺换气的场所,肺泡表面张力是“组织胚胎学”和“生理学”的交叉知识点。“组织胚胎学”侧重讲解了Ⅱ型肺泡细胞的组织结构及其分泌的表面活性物质能够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利于肺通气;而在“生理学”中,肺通气阻力是教学重点,其中肺泡表面张力产生的阻力是肺通气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理学”先介绍了肺泡表面张力对肺通气的负面影响,而后介绍了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拮抗表面张力的作用。表面张力产生的原理及对肺通气的负面作用是理解的难点,需要一定的学时讲解。故建议在“组织胚胎学”中略讲此交叉知识,在“生理学”中着重讲解。呼吸系统中的胸膜腔负压内容在“组织胚胎学”与“生理学”中都有涉及。“人体解剖学”介绍了胸膜腔的组成及功能,“生理学”介绍了胸膜腔负压的形成原理及功能。授课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选择整合此交叉知识或者一门课程略讲、一门课程详讲。
3.4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构成。其中肾是产生尿液的器官,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尿液生成的部位。在“组织胚胎学”中,肾单位的结构为重点内容;而在“生理学”中,肾单位的功能为重点,对结构的讲解较为简单。但在“生理学”课程教学中,只是简单地复习肾单位的结构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是不够的,教师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复习肾单位的结构,才能较顺利地讲解功能。因此,这一交叉知识点在两门课程中都需要作详细介绍。另外,球旁器的内容在“组织胚胎学”和“生理学”中都有介绍,但在“组织胚胎学”中介绍得更多一些,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门课程重点讲解。
3.5脉管系统与血液
脉管系统中的交叉知识较多,包括心脏的传导系统、血液循环、微循环、淋巴回流等内容。其中心脏传导系统、微循环、淋巴回流在“人体解剖学”与“生理学”中都有涉及。血液循环是“人体解剖学”的重点内容,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此部分在“生理学”中没有特别介绍,但是“生理学”对心脏、血管的生理功能的讲解与血液循环的途径密切联系。只有掌握“人体解剖学”中的脉管系统的基础知识,才能理解及掌握“生理学”中的脉管生理。因此,血液循环内容在“人体解剖学”中要重点讲解。心脏传导系统、微循环和淋巴回流可选择在一门课程中着重讲解。在“生理学”中,血液作为单独一章节内容,对血液的理化性质、血浆、血细胞等内容作了介绍。其中,血细胞的内容在“组织胚胎学”的结缔组织一章中有相应介绍,且内容相似。故此部分可以考虑侧重在一门课程中讲解,以节约教学资源。
3.6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的内容在“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生理学”中都有涉及。“人体解剖学”主要讲解各内分泌腺的大体结构及功能;“组织胚胎学”主要讲解各内分泌腺的组织结构及功能;“生理学”讲解各内分泌腺体分泌激素的机制及激素的功能。三门课程都介绍了激素的功能及临床意义,故此部分交叉知识点可选择在一门课程中详细讲解。3.7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内容无论在哪一门医学基础课程中都是难点部分。神经元与神经纤维的内容在“组织胚胎学”和“生理学”中都有介绍,且有部分内容相似。脊髓的传导功能、小脑的功能、大脑的皮质功能区和自主神经功能在“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中都有介绍,且内容也大体相似。对于以上交叉知识点,可选择在一门课程中着重讲解。
篇2
【关键词】触摸控制;电容式;灵敏度;隔离保护介质
A method research and design of the capacitive touch control
TENG Li,PANG Xiao-dong
(The First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Beijing 102200)
Abstract:The paper describes a method research of the capacitive touch control,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of capacitive touch sensing briefly and designs a touch button basing on the principle.In addition,the overall design of capacitive touch sensing is presented,the key technologies and design rules about the circuit and structure are described in detail.Experimental result shows that this design is feasible.The solution for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research is also presented.
Key words:touch control;capacitive;sensitivity;isolation protective mediums
触摸控制作为高端的电子控制方式,已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如触摸显示屏、触摸路灯开关、仪器仪表控制面板等。对使用者来说,触摸控制器具有美观、操作方便、易清洁的优点,又因为采用非接触式按键技术,理论上使用寿命可以无限长,不像普通按键只有几十万次的机械寿命,并且可靠性不会随时间增加而降低[1]。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触摸控制可分成以下几类:电波式(如表面声波)、电阻式、光学式(如红外线)、电容式、电感式、电磁式等。每一类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2]。其中,电容式触摸按键技术已经成为触摸感应技术的主流,适用范围更为广泛。电容式触控感应技术以其无机械损耗、寿命长、灵敏度高、节省空间和触摸动作丰富等优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半导体厂商也不断地推出相应技术的IC以简化硬件设计人员的开发。本文所设计的触摸按键就是基于Atmel QTouch技术实现的。
1.电容式触摸感应原理
电容式触摸是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进行工作的。它将人作为假想的接地物(零电势体),感应电极与地构成一个感应电容,在周围环境不变的情况下电容值固定为微小值Cp,具有固定的充放电时间;当触摸隔离保护介质(面板)时,由于人体电场,人的手指(隔着隔离保护介质)和感应电极形成一个耦合电容Cf,这样就会改变固有的充放电时间。通过测量充放电时间的改变即可检测是否有按键被按下[3]。根据电容定义:
(1)
式中ε0为真空介电常数,εr为隔离保护介质的介电常数,A为按键区域面积,一般为直径小于10mm的圆形,T为隔离保护介质的厚度,通常为几个mm,由公式(1)可以计算得到pF级的Cf值。
世界知名电子元器件供应商推出了众多的专业芯片,在本设计中选用Atmel公司基于QTouch技术的控制芯片。Atmel QTouch的电容感应工作是基于电荷-传输(charge-transfer)原理,它通过开关电容的方式来判断在触摸过程中感应电极的电容变化,可以实现一个能够测量电容量毫皮法级(千分之一pF)变化的高分辨率的测量系统[4],因此Atmel QTouch控制器完全能够精确测量pF级的耦合电容Cf。QTouch IC和简单按键电极之间单连接来检测触摸,器件对未知电容的感测电极充电到已知电位。电极通常是印刷电路板上的一块铜区域。在1个或多个电荷-传输周期后测量电荷,就可以确定感测板的电容[5]。
2.设计方案及关键技术
2.1 总体设计
触摸按键由感测部分(PCB板)、隔离保护介质(绝缘层)和光线扩散介质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触摸按键结构示意图
感测部分的核心是ATMEL的QProx QT113A控制器。ATMEL QTouch控制器允许自耦电容型和互耦电容型两类感应器,本方案采用自耦电容型感应器。感应器从感应方向分类又可以分为3种:无方向感应器、单方向感应器和双方向感应器。本文设计的开关按键只感应一个点的动作,属于无方向类型。当讨论一个感应器设计的时候,用户需要在感应类型和方向分类所构成的6种可能中进行合理组合[4]。本触摸控制根据上述确定的感应器类型故选用QProx QT113A芯片作为控制器。
隔离保护介质即面板,通常选用玻璃、有机玻璃(PMMA)、聚丙烯树脂等。由公式(1)可以明确得到,更薄的隔离保护介质和高介电常数的介质可以提高电容及响应的充电电荷保有量,从而带来更高的增益和更好的信噪比。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外观要求选择介质。本方案选用4mm厚的有机玻璃,将有机玻璃背面镂空喷漆,形成功能图标,图标均有背景灯光透过,这样可使功能按键更显著。
隔离保护介质与电路板之间采用ABS板作为光线扩散介质,实现对图标的背景灯光扩散。如果将隔离保护介质与电路板直接装配,则背景灯光不能完全覆盖整个图标,从外观上看是一个光斑,这是因为点光源所发出光线没有转变成面光源。故采用在隔离保护介质与电路板间加ABS板,来达到将点光源转变为面光源的目的,去除光斑,使得外观更加美化,同时还能降低光源亮度,减少刺眼程度。
2.2 关键技术
触摸式按键设计在电路板上元器件位置、布线,以及结构、选材等方面都十分考究,在任一方面设计的偏差都会影响其灵敏度,以下对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项原则进行详细论述。
2.2.1 PCB设计与布局
触摸控制IC元器件布局和走线设计十分关键。所有无源元件在物理空间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应尽可能靠近控制芯片。如果触摸控制IC及其它无源器件置于顶层,则在底层设计感应电极,并应尽可能多的将传感信号线布置到顶层,底层可用来布设普通信号线。由图2可以看到本方案电路板布有感应电极的一侧没有其他元器件。需要特别注意,应该保证控制IC对应的底层没有布设任何感应电极,同样,一个通道的信号线对应的底层也不能布设其他传感通道的感应电极 [6]。图3是电路板顶层设计,圆形虚线代表感应电极在底层的位置,矩形实线代表控制IC在顶层的位置,按照上述原则控制芯片与电极不同层且位置错开。此外,自耦类型的感应器到控制器的连线在不影响RC时间常数的前提下应该越细越好,该连线应小于150mm,连线也是对触摸敏感的,它就是感应器的一部分,更长的连线会引入噪声并降低感应灵敏度[4]。电容式触摸IC电路的设计还要求电子元器件与芯片间的走线远离电源和地线,以及铺铜部分,如电极。
图2 感应电极设计
感应电极的设计是决定触摸控制灵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电极的形状和大小应紧密配合被感应物体的大小。按照电极最外边缘应大出触摸边缘2-3mm的设计原则,以手指触碰为例,建议设计电极大小为8到10mm的方块或圆片。增大感应电极建议不要超过15×15mm2,因为过大的电极不但会降低灵敏度,而且会增加对噪声的易感性[6]。电极形状可设计成各种几何形状,例如方形、圆形、三角形,以便具有不同功能和应用。本触摸按键感应电极设计如图2所示。
图3 控制芯片与感应电极位置设计
2.2.2 结构设计
触摸按键的面板必须选用绝缘材料,如上述所列,按键正上方1mm以内不能有金属,50mm以内的金属必须接地,否则会影响到灵敏度。在生产过程中,要保持面板的材质和厚度不变,面板的表面喷涂必须使用绝缘的涂料[7]。
当采用如本设计一样将三种(FR4板、ABS板和有机玻璃板)甚至更多种材质叠放在一起时,要确保相邻两层之间无缝隙,否则将容易导致内部空间的湿度变化或空气介质发生变化,造成漂移,进而影响按键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如果所应用的环境恶劣建议使用透明胶将各层压紧。此外,各个结构件间良好的结合也是保证灵敏度的重要因素。如果触摸时,电极、ABS板、有机玻璃板间有相对滑动,即使是100微米很小的移动,也会带来灵敏度不稳定。发生位移后需要再次上电进行校准。可通过超声波焊接、粘合剂、螺丝钉紧固等方法将其固定。
触摸式按键背光照明设计,通常在按键的中间挖空,使PCB上的LED能照射到面板上镂空的图标或字符。图2电极设计中可以看到中央位置处的LED。注意小孔要尽量小,孔越大损失的敏感度就越多。最大孔径可依据按键直径来设计,如表1所列。
表1 照明LED安装孔径尺寸
面板的外观设计需要注意的是,进行喷涂修饰时,要事先了解这种装饰原料的导电性能,否则即便是外观设计也会对按键性能产生影响。作者选择了两种物质做了实验对比。一种是采用在有机玻璃材料背面进行丝网印刷,介质是油墨,虽然遮光效果佳,但灵敏度急剧下降,甚至为零,这与油墨中含有金属离子,从而具有金属属性有关,所以油墨会严重影响触摸按键的灵敏度,对于本设计不宜采用。另一种选用喷黑漆作为底色,不仅遮光效果好,灵敏度也比较理想。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喷涂材料对灵敏度影响极大,原因是不合理的介质会导致电场传导的连续性被破坏。本设计中承载感应电极的基材电路板FR4,其介电常数为4.2,作为隔离保护介质的有机玻璃其介电常数为4,油漆的介电常数为3.5,ABS板的介电常数为3.04,因此电场就具有较好的连续性。
3.测试实验
在设计之初由于缺乏对介质导电性能的了解,使用了油墨对外观进行喷涂装饰,破坏了组成触摸按键结构的各个部件间电场的连续性,导致无输出,经过调整所选材料,使用黑漆喷涂,测试输出正常。对于灵敏度的调节一方面可以从控制芯片的GAIN引脚的输入电平调整,若灵敏度过高可从高电平转为低电平,这种调整可以明显改变灵敏度;另外一方面可以从调节收集电容Cs和Cx的值来微调灵敏度,Cs值越大Cx值越小则灵敏度越高,但注意Cs在10nF~500nF,Cx在0~100pF[8],若超出这个范围则无输出。对触摸按键单板测试无误后,放于某仪器设备上用于控制照明开关,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有时会出现上电瞬间灯闪一下的现象,捕捉到的图形如图4,触摸按键受到干扰时间约为200ms。在应用环境中干扰无处不在,有来自仪器内部的也有环境中存在的,对于已经设计完成的触摸式按键电路板,可以通过磁环有效地屏蔽一部分干扰。本应用选用TDK的ZCAT 2132-1130磁环固定在数据线缆上问题得到解决。
图4 触摸控制受干扰波形图
4.结论
基于Atmel QTouch技术设计的一种触摸开关控制方案,电路与结构上依据设计过程中的原则和规范,经过实验证明可以有效地实现开关控制,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调节灵敏度以适应不同应用的需求。触摸式控制设计重点在于电路元器件、走线和电极的布局,以及结构件的选材,要了解每个部件的电性能,只有做好每个细节,组装后的触摸按键才能在灵敏度和抗干扰上得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韩俊,戎蒙恬.低成本电容式触摸控制设计[J].信息技术2006,8:42-45.
[2]周志永,胡建人.低成本电容式触摸按键设计[J].机电工程2011,28(3):365-368.
[3]MARIN R E,SIMONSON R K.Capacitive keyswitch sensor and method,US,3931610[P].1976.
[4]Touch Sensors Design Guide.Atmel Corporation 2009.
[5]鲁冰.电容式触摸屏系统解决方案[J].电子产品世界2008,15(12).
[6]黄梓佑,崔景诚等.S-Touch电容式触摸控制器PCB布局指南[J].电子产品世界,2009,16(8):12-16.
[7]陈斌.电容式触摸按键设计与专用芯片应用[J].电子世界,2014(16).
[8]Datasheet-QPro QT113/113A CHARGE-TRANSFER TOUCH 2001.
作者简介:
篇3
关键词: 中职电类专业 电工基础 一体化教学 学习评价
电工基础是中职电类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在中职积极推行一体化教学的今天,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建立电压、电流等电学基本概念,掌握电学基本测量仪器仪表万用表、示波器等的使用方法,学会一般性电路的搭建、测试与排故的基本方法,为学生深入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学习效果对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兴趣与热情有重大影响。
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如果仍按以前以理论试卷考核为主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就十分不科学,达不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效果,甚至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呢?笔者认为在评价中只有突出对学习过程的考核,把握住以专业素养与能力水平是否提高为核心的原则才能较为科学、准确,即学习评价应关注一体化“教、学、做”全过程,弱化期末考试,突出阶段性考核,以电工基础课程模块、任务或项目为考核载体,以学生做什么、怎么做、做得怎样为评价依据,对学生实时学习状况进行评价考核。在评价考核中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方法能力、迁移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同时可与企业共同制定课程评价标准,将考核评价与职业资格、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相结合,强调多层面、多角度、多方式和多层标准,学习质量评价以能力水平为主要指标,重视专业素养与专业技能的考核。
一、评价考核基本原则
1.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考核并重。
以企业需求和规范为引导,在操作技能考核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成本意识、质量意识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的考核,突出专业素养,为学校和企业“零接轨”奠定基础。
2.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过程中的考核,以课程模块、任务或项目等为单元,以过程自评、互评、抽查考核为主要形式,改变原来以终结性考核为主的方式。
3.笔试、操作考核相结合。
改革原来只进行笔试考核的方法,实现笔试、操作考核相结合,不仅考核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而且考查实践动手能力,操作考核时,根据操作项目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其中笔试、操作考试各占一定比例。
二、电工基础课程评价考核模块划分
评价考核模块的划分以学生认知规律和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开展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可以打破传统教材按章节形成的知识体系结构,以基本概念、基本元器件、简单电路(认识、搭建、测试、排故)、复杂电路(认识、测试、排故)为主线,结合企业岗位要求,穿插安全用电规范、仪器仪表使用等知识和技能。举例如下:
模块一 电路的基本概念
(1)能说出电路的基本组成、各部分作用;
(2)会判断电路各工作状态并叙述其特点;
(3)会画常用电气元件符号;
(4)会使用电压、电流、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电压、电流、电位等基本物理量;
(5)了解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的概念、作用;
(6)会识别常用各类电阻、电容、电感并识读其参数;
(7)能准确识读电度表,会正确计算电能、电费;
……
模块二 电路的基本定律
(1)能叙述欧姆定律并运用其进行电路简单计算;
(2)会判断支路、节点、回路、网孔;
(3)会测量电压、电流并运用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判断;
(4)会测量线性二端网络等效参数并画出等效后电路;
……
模块三 简单直流电路
(1)能正确连接串并联电路和2个网孔双电源电路;
(2)能准确使用电压表、电流表、万用表等测量电路中的电压、电流、阻值;
(3)能根据电路测量数据分析电路性能,排除简单故障;
(4)能对简单电路实际电压源、电流源进行等效变换;
(5)会判断电路是否阻抗匹配,知道阻抗匹配的应用;
……
模块四 简单交流电路
……
三、学习效果评价考核构成
课程学习评价考核构成主要包含学习态度(如出勤、作业、纪律性、团队合作意识等)、操作规范、模块考核、基础理论、综合考核等几部分,每一部分均占一定权重,最后形成该课程的综合成绩。
四、评价模式改革的效果
通过一体化教学和学习评价模式的改革,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知识、技能为本位的教学观转变为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观。教师明白了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首位。学生们对于实用技术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解决学习任务过程中表现出勇于探索精神,思维敏捷,思路开阔。过程性评价能够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从而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评价方式,同时,还能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
五、结语
通过评价模式的改革,可以综合测量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成就,从而为学生学习决策提供信息和依据,改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为教师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建设决策提供信息和依据。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
[2]董奇.有效的学生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篇4
关键词:建筑施工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前言
静力压桩施工法早在20世纪60年代在上海开始研究应用,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压桩机械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增强进一步得到推广,到到20世纪90年代,压桩机实现了系列化,既可施压预制方桩,也可施压预应力管桩,目前在全国许多城市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某工程简介
某工程地上十五层,地下一层,建筑高度52.2m,建筑面积为16400m2,建筑结构类型:一类高层建筑,现浇框剪、框架结构。
本工程地质情况:①人工填土层平均厚4.4m;②冲积土层平均厚11m;③残积土层均厚6.5m;④基岩均厚23.1m,顶面埋深16.1-26.95m。
桩基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其采用静压PHCΦ500mm预应力C80管桩,管壁厚125mm,单桩设计承载力: 抗拨1000KN,抗压2000KN。桩端持力层为基岩的全风化岩层,桩长为18至25m。桩顶设计标高为-6.5m,局部达-7.5m,工程桩总数213根。
二、静压桩施工过程
(一)施工准备
1、对施工场地要求:场地地耐力应不小于140KN/m2,坡度不宜大于1%。当桩机在上坡时,坡度应控制在10%左右,上坡时卸掉桩机配置。桩机最小工作半径:桩位中心距周边建筑物应大于1/2压桩机宽度+1.0m,且对建筑物应配备相应的保护措施。
2、管桩堆放和管桩进场前应有出厂合格证以及管桩的检验报告。堆放时应选择在坚实、平整的场地,以防不均匀沉降造成损桩,并采取可靠的防滚措施。
3、桩位测量定位根据基准点进行放样,将轴线控制点引出6至8m,做好测量控制网。
(二)压桩技术
1、桩机的就位:桩机移至桩位置,将桩机调平,使夹持器的中心对正桩位中心。
2、管桩的就位:当管桩下放至地面10cm处停车,夹持器把管桩夹紧,吊车的吊钩放松。夹桩的压力不大于5Mpa,并应逐次加压。管桩对中方法:将钢筋制成的Φ500mm的模具放置在地面上,模具的中心对桩位中心,而管桩周边与模具的周边对齐。
3、压桩
A、压好第1节桩是保证整根压桩质量的关键,定位和垂直度应严格控制,压入时,先应根据机上水平仪调平机台, 同时须在桩机的正面和侧面分别设经纬仪或吊线锤,监控下桩垂直度, 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0.5%,压桩速度不得大于2M/min。
B、合理的调节管节的长度,尽量避免在接桩过程中桩尖处于或临近硬持力层,管桩接头数不宜超过三个。
C、因为全风化岩面起伏的变化大,所以容易造成管桩终压后桩长不一,有砍桩与超送,露出地面的管桩应及时截桩,截至地面以下300至500mm,以免桩机行走时损坏管桩。
D、要求现场测量工作者对压桩过程进行全程测点测量。
E、在压桩过程中通常会遇到突况,如遇以下情况时应暂停压桩,并及时与监理、设计等有关人员研究处理:①桩身混凝土出现破碎及剥落现象;②压力值突然下降,沉降量突然增大现象;③桩身突然倾斜、跑位,桩周涌水现象;④地面明显隆起,邻桩上浮或位移过大现象;⑤按设计图上要求的桩长压桩,压桩力未达到设计值;⑥单桩承载力已满足设计值,压桩长度不能达到设计要求。
4、接桩
本工程的桩接头采用CO2体保护焊,依靠焊比和焊件之间产生电弧来熔化金属进行焊接,以CO2气体在电弧周围造成局部的保护层,以防止有害气体的侵入,保证焊接过程的稳定性,从而获得高质量的焊缝。
A、需接桩时,其入土部分桩段的桩头宜高出地面0.8~1.0m,便于接桩焊接操作,上下节桩段错位偏差不应大于2mm。
B、管桩对接前,上下端板表面应用铁刷子清刷干净,坡口处应刷至露出金属光泽。
C、管桩接桩一般为“U”形坡口,可采用JM-56型的Φ2焊丝。
D、焊接层数不得小于3层,内层焊渣必须清理干净后方能焊外层,焊缝应饱满连续。每道焊接接头必须超前引弧以免产生缺陷,根部必须焊透。
E、尽可能缩小接桩时间,焊好的桩接头应自然冷却后才可继续压桩,自然冷却时间不宜少于 8min,严禁用水冷却或焊好后立即施压。
5、送桩
本工程送桩长度为0.5~4.5m, 当桩顶压至接近地面需要送桩时, 应测量出桩垂直度并检查桩顶质量、合格后立即送桩。送桩器的中心与管桩中心线应吻合一致。
6、终压
正式压桩前,分别对不同的桩型进行试压桩,确定压桩的终压技术参数为:以压桩力为主要控制指标, 有效桩长为参考参数。当有效桩长小于20m时的终压值取18Mpa,当有效长小于15m时,取终压值19Mpa,满压不再贯入后复压3次,间隔5min,每次持荷10s,总沉降量不超过 10mm。
7、截桩
桩头截除采用锯桩器截断,禁用大锤敲击或强行扳拉截桩。桩顶标高偏差不得大于2cm。电动切割机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抱箍上,通过手柄,进行割桩工作,割桩时需加水,操作时需要换几个方向。
三、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1、对管桩的进场检查验收工作进行严格把关。管桩的吊运应轻吊轻放、避免剧烈碰撞,进场的管桩应分类堆放整齐,垫木不可体用用有棱角的金属构件,应该用耐压的枕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当堆放管桩的高度不超过两层时,可以拖拽取桩,但拖地端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废轮胎等弹性材料进行保护。当管桩堆放高度超过两层时,应用吊机取桩、严禁拖桩。
2、在压桩施工过程中,应对施工现场周围建筑物以及围墙进行变形监测,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3、在对群桩承台压桩过程中,应考虑挤土效应的影响。一般静压桩的桩位复核在土方开挖后进行的,在土方开挖施工的过程中应注意桩的成品保护,此时就应该考虑土体反弹,土方开挖宜在压桩后的两周后进行,应采取分层均匀开挖,每次开挖的深度应视土质情况确定,粘土质土一般控制开挖深度为1.5~2.5m,淤泥质土的开挖深度一般控制在0.5~1.5m,土方开挖时采取了由四周分层均匀开挖,桩间较密的土方采用小型反铲开挖,则土层中的挤土应力被均匀地释放。
4、根据地质报告结果表明:本工程的地质中孤石较多,所以应对有孤石桩位采取补勘措施,探明孤石的位置、大小,因本工程孤石埋藏较浅,对小孤石可采取用送桩器进行排挤引孔,体积大的先用挖土机清除。
5、根据地质报告和实际情况确定配桩计划,并考虑同一承台的桩接头位置应错开。
6、当第一节桩入土垂直度偏差范围应控制在0.5%内,桩身垂直度偏差范围小于1%。
7、终压值由设计根据现场试桩情况及工程地质勘探报告等确定,一般磨擦桩以桩长为控制条件:①大于20m的端承磨擦桩以桩长为主,终压对照;②对于15~20m长的桩,密实砂土持力层时,应以终压力达2.0~2.5倍的设计荷载为终压控制条件,稳压不少于3次;③对于长度小15m桩,粘土持力层时,应以终压力为终压控制条件。
篇5
关键词:电力企业 废旧物资 集中处置 精益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b)-0160-01
1 供电企业废旧物资集中处置实行精益化管理的目标
1.1 供电企业废旧物资精益化管理的理念
近年来,随着智能电网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电网设备更新换代的步伐也日益加快,大批的陈旧输变电设备进入“退役”期,废旧物资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其管理模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废旧物资管理是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杜绝废旧物资管理上的漏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只有全面提升废旧物资管理的整体水平,对废旧物资管理实行精益化管理模式,完善内控机制,才能确保对废旧物资集中处置流程全面管控,最终确保供电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1.2 供电企业废旧物资精益化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1)供电企业废旧物资精益化管理的范围。适用于供电企业废旧物资的全过程管理,涵盖废旧物资的报废手续审批、价值评估、查验入库、在库保管、处置计划汇总上报、竞拍过程远程监控、合同签订、处置资金回收、实物移交、ERP流程操作、资料归档等诸多环节的管理,确保废旧物资处置流程可控。
(2)供电企业废旧物资精益化管理的目标。供电企业废旧物资管理的目标是采取精益化管理的模式,遵循“统一管理、集中处置”的原则,实行废旧物资处置全流程管控,全闭环管理、全方位监督,实现废旧物资管理规范化、效率最优化、效益最大化,最终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①管理规范化。根据多年来在废旧物资管理方面积累的经验结合现状,供电企业必须建立完整的废旧物资集中处置管理标准体系,从制度上对废旧物资管理加以全面规范,实现废旧物资管理工作内容的模板化、表单化,使废旧物资管理更加规范化。
②效率最优化。供电企业废旧物资管理从审批卡的报废手续审批、出入库管理、处置资金回收要全面实现工作内容的模板化、表单化管理,大幅提升管理效率;实行废旧物资的处置计划网上汇总上报、竞拍过程远程监控、ERP流程操作等也可极大地节省人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③效益最大化。供电企业废旧物资利用电子商务平台集中竞价处置,可打破以往属地回收商参与的界限,实现回收商跨区域自由准入机制,同时实行回收商之间的多轮次竞争报价,可实现废旧物资处置效益最大化。
2 供电企业废旧物资进行精益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2.1 供电企业废旧物资集中处置精益化管理的主要流程
废旧物资集中处置管理流程,涵盖废旧物资的报废手续审批、价值评估、查验入库、在库保管、处置计划汇总上报、竞拍过程远程监控、合同签订、处置资金回收、实物移交、ERP流程操作、资料归档等各个环节。
2.2 供电企业加强废旧物资精益化管理的重点工作
(1)理顺管理流程、以制度约束行为。按照“统一管理,集中处置”的原则,细化废旧物资从回收、分类、建档、入库、招标竞拍等诸多流程,明确各管理部门的职责,为加强废旧物资的精益化管理提供制度保证。
(2)对废旧物资回收商资质进行严格审核,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要求提供营业执照、公安机关备案证明等相关资料,使那些具备回收资质、信誉度高的回收商参与到废旧物资的竞价销售中来,保证废旧物资处置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杜绝了不正当交易。
(3)为了杜绝废旧物资出售存在的资金风险,公布竞标结果后,所有竞标回收商必须先全额预付货款方可进入回收现场进行装货。
(4)废旧物资现场发货人员必须在废旧物资装车前第一个进入废旧物资存放现场,需过磅物资要全过程监磅,废旧物资装车完毕后,最后一个离开废旧物资存放现场,防范废旧物资流失风险。
(5)由于电力废旧物资是一种特殊物资,为防止废旧物资回流进入电网,应强行规定重大设备在变卖前进行拆解处理;为了防止废旧电力物资再次流入社会,危害社会用电安全,规定淘汰电表必须进行铭牌拆除和碾压处理方可处置,在提高废旧物资剩余价值的同时,也应履行电力企业的社会责任。
2.3 确保废旧物资精益化管理各流程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
(1)为加强对废旧物资管理工作的统一组织领导,必须专门成立公司及部门两级废旧物资管理组织机构,以便于加强各工作环节的沟通和协作。
(2)物资管理部门设专人负责废旧物资处置计划及方案的汇总、上报,废旧物资销售合同的签订、ERP系统废旧物资流程的操作、废旧物资的资金回收等工作。
(3)为了防范廉政风险,废旧物资的入库和出库等现场清点工作规定必须经两人签字确认,确保废旧物资交接数量的准确,使账物相符率达100%。
3 当前供电企业废旧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废旧物资管理处在资产管理的末端环节,部分废旧物资的管理台账记录不全,物资的采购计划与报废物资的处置计划缺乏联动。
工程项目剩余物资的管理工作存在漏洞,项目实施单位不能及时编制拆旧物资清册,项目应退运物资数量和实际退库数量不相符,各相关部门的职责不清、工作流程不明确,缺乏相应的监督考核制度。
缺少专门的废旧物资存放仓库和称重计量装置,在管理上造成诸多不便。
4 供电企业在废旧物资管理方面需改进的方向和对策
进一步加强废旧物资台账管理,建立物资采购计划与报废物资处置计划联动机制。
应加强工程项目剩余物资的全过程管理工作,制定相应的工程项目剩余物资实施细则,明确各部门职责、工作流程与监督考核等内容。在项目开工前,由项目管理部门及时制定和下达退运物资拆除计划;项目实施单位根据拆旧计划编制拆旧物资清册,在项目施工中,项目管理部门、监理单位实施监督职能;物资管理部门依据计划和清册做好接收工作,核实物资退库情况;在项目竣工后,审计部门对拆除计划等资料进行审核,资料不全的不予审计结算。
应规划建设废旧物资专用库房,设置专门的废旧物资仓库存储区域,集中分类存放并配备废旧物资专用计量称重电子地磅以便于物资部门对废旧物资的统一管理。
5 结语
供电企业实施物资集约化管理后,通过废旧物资集中处置精益化管理,在同样的废旧物资、同样的管理人员状况下,只需通过管理机制的变革,就可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效。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智能电能表;检测;问题;注意事项
1 智能电能表概述
智能电能表是近年来在市场涌现出来的一种新型的电子式电能表,其在电能计量上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智能电能表组成结构中主要以测量、数量处理及通信等单元为主,其功能具有多样性,而且在检测和维护工作方面十分便捷。通过智能电能表就能够对电力系统输电线路相关信息进行直观的体现,能够实时对电量进行查询,进行电价比对及故障检测。而且在智能电能表使用过程中,能够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通过提供不同时间段的资费套率,并进行用电负荷曲线记录,能够进一步优化用电方案,实现家族用电的节约。使用智能电能表还能够使用电客户消费具有高度透明性,不会发生人为错误及电费拖欠等现象,能够有效的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平稳的运行。
2 智能电能表检测中出现的问题
2.1 直观和通电检查
在对单相智能电能表检测过程中,需要先对外观标志进行检查,铭牌标志应具有较好的清晰性,并对电表外观、液晶显示屏上的数字进行检查,确保没有明显损坏及字符具有较好的完整性。在通电检查工作中,需要详细对电表液晶显示屏进行检定,针对显示屏显示的出错代码来判断是否是电池电量不足、电表时钟故障等,智能电能表校时工作可以在试验项目校时和清零过程中进行。
2.2 基本检定项目测试
(1)在基本检定项目测试之前,需要先对基本误差试验进行测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于检定装置电压发生报警信号时,需要检查电压功放、逐一检查电流插针及电能表插孔的情况,检查没有问题后报警还在继续,这种情况下,需要利用万能表来对电阻的通断进行测量,及时将开路的电表找出来。
(2)在具体检定过程中,当频繁对电流档位进行切换时,极易导致检定装置发生报警,另外,当切换电流过大时也易引发报警信号,一时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以关闭装置电流,然后对功放电源开关指示灯进行观察,当指示灯全部熄灭后,这时可以再打开装置电流,重新与计算机进行联机。
(3)当通电后智能电表没有反应,在排除开路与检定装置问题后,则导致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来自于多个方面,比如运行中电流电压取样线如果焊接处存在虚焊及焊缝断开情况,电压分压电阻出现断裂问题,另外,脉冲线与强电发生碰撞后破坏了光耦、大PCB板上元件存在虚焊现象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电能表在通电后也会出现没有反应的问题。
(4)在规定条件下启动试验时,当负载电流升到启动电流规定值后,要观察电能表脉冲输出情况,同时察看电能表输出指示灯的闪烁情况,当指示灯没反应时,要对电流插针及电能表插孔进行检查,保证插接的牢靠。还要进一步对电能表开路情况进行检查,当一切都处于正常状态时,则可以判断为电能表内部元件发生了故障,也可能是脉冲线出现脱焊、断线等问题,也可能是三级管或是PCB板线路出现了烧断现象。
(5)智能电能表检验过程中,需要对其基本误差限值进行有效控制,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一旦误差超出这个范围,极有可能是连接片之间焊接点位出现了异常情况,因此导致电流采样值偏离规定的采样值标准,这种情况多是人为原因引起的。也可以是由于电压调整回路的焊接出现虚焊、短路等情况。
(6)在对电能表常数试验时,当存在不合格情况时,可能是由于所设置的电量走度过小,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针对相关要求适当调大电量走度,然后再进一步常数试验。
2.3 多功能项目的试验
(1)当测试完成后,485通讯测试及日计等项目没有达到标准要求时,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装置的端子排针和电能表插孔进行仔细检查和检定,当检定装置为接线式时,需要对脉冲线进行详细检查,看其是否存在脱焊问题,必要时可以利用电能表来对电阻通断情况进行测量。
(2)在进行日计时试验时没有日期计进脉冲情况下,需要对多功能脉冲输出端子的螺丝、日计时脉冲输出回路进行检查,判断是否存在故障,并进一步对日计时回路焊接情况进行检查,保证不存在脱焊及连焊等情况。
(3)在试验过程中无法对电表进行校时和清零时,应对软件多功能配置地址进行检查,需要保证其与表铭牌上的地址要保持一致性,当出现不一致问题时,需要在预检将表地址设置为自动读取,然后对电表编程键进行检查,保证其处于打开状态。
2.4 密钥下装
在密钥下装时易出现身份认证错误问题,这种情况发生时,需要检查加密狗连接的情况,并对加密机的网址和密码进行检查,保证加密狗连接的可靠性,地址和密码的正确性。无法有效更新远程密钥时,需要检查密钥端口的配置,判断系统配置的所列服务器情况。在下载时要避免由于反复下载而出现电表内部锁死问题的发生,一旦内部锁死时,出错代码会在电能表液晶屏上进行显示。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试验要及时停止,而且需要在24小时后才能再开始试验。
2.5 远程费控
当智能电能表无法正确跳闸时,多是由于跳闸回路故障或是表内继电器故障所导致的,高温及机械撞击情况会导致回路故障发生。继电器出现故障多是由于接触不良或是吸合不上问题导致的,这与制造工艺具有直接的关系。另外,当出现瞬时大电流时,也会对继电器带来损坏。
3 智能电能表检测需要注意的事项
3.1 加强智能电能表的质量监管
可以建立智能电能表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标准,全程对智能电能表实施质量监管,在抽检试验中,当抽检结果与标准要求不符时要及时进行反馈,由计量中心来对处理问题表计,而且还要密切跟踪同批次运行的电能表。及时处理检定中存在的问题的表计,无法处理的表计要全部返厂。
3.2 做好双向通信功能测试工作
智能变电站在接受智能表发出的用电信息的同时,还要向电能表发出调控信息,这就要求智能电能表要具备双向通信。在智能电能表应用前要对这方面进行有效测试和认证,保证通信模块的性能。
3.3 加强计算机软件管理
智能电能表检定过程中离不开计算机软件的支持,这就需要做好计算机软件管理工作,避免其出现故障影响检定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在检测完一批电能表后都要对其数据进行及时保存。因此在检定工作中,需要做好计算机软件管理工作。
4 结束语
智能电能表在广泛推广应用过程中,对其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做好智能电能表检测试验工作,在检测试验过程中及时发现电能表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进行排除,保证智能电能表检定的质量,为智能电能表的广泛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思彤,周晖,袁瑞铭,等.智能电表的概念及应用[J].电网技术, 2010(4).
篇7
一、选择题
1.在家庭电路中,从进户开始要顺次安装下列元器件再接用电器,其先后次序正确的是(
)
A.
电能表、保险装置、总开关
B.
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
C.
保险装置、电能表、总开关
D.
总开关、电能表、保险装置
2.如图给出了小明设计的楼梯照明电灯的四种控制电路,其中S1、S2分别为楼上和楼下的开关(都是单刀双掷开关).要求拨动其中任一开关,都能改变电灯原来的发光或熄灭状态.在实际应用中最好的方案是(
)
A.
B.
C.
D.
3.如图是一种试电笔的构造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使用试电笔时手应接触笔尖金属体
B.
使用试电笔时手不能接触笔尾金属笔卡
C.
试电笔中的电阻可以用铁丝代替
D.
当氖管发光时有微弱电流通过人体
4.安装大功率用电器的插座时,只在通插座的火线上接一根保险丝,而不是在火线、零线上都接,这是因为(
)
A.
可以节省一个保险盒
B.
与只在零线上装保险丝效果一样
C.
和在零线火线上都装保险丝效果一样
D.
为了防止保险丝熔断后插座仍与火线连通而带电
5.熔断器盒内的熔丝断了,不可能的原因是(
)
A.
熔丝的额定电流太大
B.
熔丝额定电流太小
C.
用电器的功率过大
D.
电路中某处发生短路
6.应该用测电笔去辨别火线与零线,决不能用手直接去接触电线,这是因为(
)
A.
手接触火线时,手不会发光,无法辨别火线
B.
手接触零线时,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大,人体会触电
C.
氖管发光时,一定不会有电流通过人体
D.
氖管发光时,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小,人体不会触电
7.有关家庭电路的安装原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各盏电灯应该是并联
B.
插座和电灯应该是并联
C.
控制电灯的开关应该和电灯串联
D.
保险盒应装在总开关前面
8.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小明家来了许多客人当他刚把第二个电烤炉接入电路中时,家里所有的灯突然熄灭,电烤炉也不发热,检查后发现保险丝断了.导致保险丝烧断的原回可能是(
)
A.
电路中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
B.
第二个电烤炉的电阻丝烧断了
C.
灯泡的灯丝烧断了
D.
开关接触不良
9.把一小台灯的插头插入家庭电路中的插座时,空气开关立即“跳闸”,原因可能是(
)
A.
台灯的插头内断路
B.
插座中原来已经短路
C.
此时电路的总功率过大
D.
台灯的插头内短路
10.正常用电时家庭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2.6安,那么选用的保险丝的额定电流应为(
)
A.
2.5安
B.
2.6安
C.
3安
D.
5.2安
11.走在旷野中的行人遇到雷电时所采取的方式正确的是(
)
A.
立即躲到大树下
B.
立即举起手中的雨伞
C.
立即爬到高处
D.
立即蹲下,双手抱头
12.在家庭电路中,下列情况不会造成触电现象的是(
)
A.
人站在地上,一只手接触火线
B.
人站在地上,两只手同时接触火线
C.
人站在地面上,两只手接触零线
D.
人站在绝缘凳上,一只手接触火线,一只手接触零线
13.如图所示的做法中符合安全原则的是(
)
A.雷雨天站在大树下避雨
B.用手指触碰插座的插孔
C.用湿抹布擦发光的灯泡
D.将冰箱的金属外壳接地
14.某家庭电路中,已有电饭煲、电风扇、电视机、电灯四个用电器在正常工作,如果用餐时,只关闭了电视机,断开了电饭煲,那么此时家庭电路中的(
)
A.
总电压变小,总电阻变大
B.
总电压变大,总电阻变大
C.
总功率变大,总电流变小
D.
总功率变小,总电流变小
15.如图所示,甲、乙分别为“热得快”热水器的简易图和电路图。现接通电源,发现热水器没有发热,并且热水器上的指示灯也不亮,现用电压表去检测,发现热水器A、B两端的电压为220V,指示灯两端的电压也为220V.该热水器的问题在于(
)
A.连接热水器和电源之间的导线断开
B.热水器的电阻丝熔断,同时指示灯烧毁
C.只是电阻丝与指示灯之间的导线发生了断路
D.同时发生了以上各种情况
二、填空题
1.在家庭电路中火线与零线之间的电压为
V,生活中直接接触火线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就会发生触电事故。当家庭电路中电流超过一定限度时,
会自动熔断,保护电路。
2.家庭电路中需要用额定电流为3
A
的保险丝,但手中只有额定电流为1
A
的保险丝,则解决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日常用电中,需要特别警惕本来不该带电的物体
,本来绝缘的物体
,因此应该注意:防止绝缘部分
,避免电线跟其他金属物体
.
4.如图所示,测电笔正确的使用方法是____(选填“甲”或“乙”),已知测电笔的电阻约为1.1×106Ω,氖管和人体的电阻比它小得多,可以忽略,请你计算“220V
40W”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正确使用测电笔时通过人体电流的_____倍(结果保留到整数)。
5.为防止触电造成人身伤害,在新建的楼房里,连接各用户的总开关上大多装有________保护器;为避免雷电灾害的发生,高大建筑物的顶端都必须安装________,且通过很粗的金属线与大地相连.雷雨天千万不要在大树下避雨.
6.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电路中,开关闭合后,电线燃烧起来。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
(1)甲电路中电线燃烧起来的原因是由于
使电路中电流过大;
(2)乙电路中电线燃烧起来的原因是由于
使电路中电流过大。
三、作图题
1.如图所示,①请将图中“光控开关”、“声控开关”和灯泡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楼道灯自动控制电路,要求在光线较暗且有声音时才亮;②安装一个不受开关控制的三孔插座。
2.小明常用的一个插线板由一个三孔和一个二孔插座组成,并带有开关、保险丝功能.如果接入的用电器电流过大,保险丝会熔断,所有插座停止提供工作电压.如果开关断开时所有插孔都不能提供工作电压,闭合时能提供工作电压;根据上述现象请在图中画出开关、保险丝和插孔的连接方式,并把插线板与电源线接通.
四、计算题
1.如图所示是一个同学家里的电能表,电能表上所显示的数值反映了他家5月初的用电情况,这时电能表的示数为多少KWh;如果电能表的表盘转动300圈,则实际消耗的电能是多少J;从电能表上可以看出,这个同学家接入用电器的电功率最多允许达到多少W.
2.图甲是家用插线板
(1)在乙图画出插线板内部开关和两插座的连线,并接入家庭电路,要求:1插线板上的开关可同时控制两插座的通、断;2开关接通时两插座都能提供220V电压。
(2)把“220V
1100W”的电暖气插入插座,在额定电压下工作:
①流过电暖气的电流多大?
②电暖气的电阻多大?
③电暖气多少小时消耗2.2kW·h的电能?
④电暖气通过导线连到电路,为什么电暖气工作时放出大量热,而与其连接的导线却几乎不发热?
篇8
关键词:新医院财务制度 会计制度 医院改革 基础
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似乎也进入深水区,迈着艰难的步履。但不管是深水区还是浅水区,医院改革始终在不断前进。
一、“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为医院经营管理奠定基础
新医院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会计核算实行“权责发生制基础”。与以往的“收付实现制”相比更有利于医院的经营管理。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确认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等医院会计要素,全面规范医院的经济活动与经营管理。
医院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基础,在医院会计核算和医院经营管理中突显以下特点:其一有利于加强医院财产物资管理,正确记录、计量医院设备、医用材料、药品等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动,及其购、销、调、存,正确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摊销低值易耗品;正确反映在建工程支付结算状况,保证医院财产物资安全与完整。其二有利于加强往来账款的管理,及时确认清理医院实际发生的债权、债务,防止呆账、死账损失;其三有利于加强医院医疗服务收入管理,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及时确认应收医疗款项,防止医疗欠费;其四有利于严格控制各项支出,正确反映财务报告期发生的各项费用,准确计算、归集医疗成本,保证医院收支结余、净资产真实可靠,国有资产增值、保值。
二、完善固定资产核算为夯实费用支出奠定基础
不论医院大小,固定资产在任何一所医院的资金结构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是会计人员与医院经营管理人员的一个永久话题。它占用医院资金多,分布广泛,管理与核算都有一定的难度。
新医院会计制度从三个方面对固定资产进行改革。第一新《财会制度》调整了固定资产的核算的价值起点,从重要性原则出发,将原来一部分价值较低的固定资产转入低值易耗品进行核算,使这部分价值直接进入当期的费用与当期的收入进行配比核算,更加真实地反映经营成果的真实性。第二增加了累计折旧科目。虽然固定资产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不改变其本身固有的实物形态,但它的磨损与贬值的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不间断地进行着,以折旧的形式,不断将这部分价值转移到各使用期间的费用中去,并从中获得补偿。将分摊到各期的折旧费用反映到累计折旧费用后,更加准确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避免了费用核算的虚假状况,全面性和可靠性都很好。第三按照资金来源不同,将折旧按不同方法进行处理。凡属财政拨款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用待冲基金与累计折旧相对应,用自有资金购入的固定资产将折旧费直接计入各期医疗成本,从实际出发夯实了费用核算基础,完善了医疗成本核算的范围,符合当前公立医院的实际状况。
三、“投资”科目的设置为医院灵活经营奠定基础
按照目前三级医院的补偿水平,达到收支平衡就是非常理想的经营状态,医院没有剩余资金对外投资。但从发展的观点看,忽许营利性医院有可能从累积起来的超额利润,按照新财会制度的要求,既可进行短期投资(如国债),又可实施长期投资,选择性能好、获利大的项目,以“股权投资”或“债权投资”的方式,为多种经营、灵活机动的管理模式奠定基础。美中不足的是,没有按照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设置吸收社会资金对医院的投资核算科目,一旦发生这类业务,给会计核算带来一定难度。
四、强化预算管理为宏观控制奠定基础
医院经济结构的复杂性与广泛性,决定了财务预算管理的复杂性与广泛性,其对象涉及人、财、物各个方面。新《财会制度》规定,“国家对医院全面实行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内容包括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等制度。”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把医院预算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必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医院最基本的收支统一纳入预算管理开始,逐级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优化数字结构、理顺资金渠道、严格控制措施等方面,成为一种刚性的约束机制,为宏观控制奠定结实基础。
预算的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层次:一是强化上级主管部门与财政预算管理,集中控制“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方面,突出其中的“超支不补”;二是医院自身要健全预算管理体系,形成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机制;三是科室或管理部门的预算控制,集中体现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规范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决算、分析和考核等各个管理环节的工作程序、工作制度和工作要求。四是责任人员的控制。重在体现预算指标不仅要落实到具体的科室,还要分解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身上,只有这样,才真正达到预算控制的目标。
医院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后,财政和主管部门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医院的收支情况,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与改革的方针政策,按照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对需要优先和重点发展的事业项目、单位,在资金安排上予以倾斜;对需要压缩的项目在资金上予以制约;对重复建设的项目予以控制;对不合理的支出结构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医疗资源的科学配置,更好地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实现宏观控制的目标
篇9
关键词: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精简;调整
为了适应中医护理专业的现代化人才培养需要,湖南中医药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对中医护理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重新修订,总课时从64课时调整到了48课时,同时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提高其操作水平,实验课时从时调整到了12学时,因此,课堂教学内容也就相应地进行精简和调整,教学方法也应同步改进。卢芳国等曾经从中医院校护理专业的生源特点与专业层次上对“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明确课程定位、加强教材建设、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护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1]李珊等从护理专业的特殊性出发调整教学内容,根据授课内容调整教学方法等方面,探索了“免疫学基础和病原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2]
但目前缺少针对中医护理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修改后的教学大纲的教学改革具体措施,本文就从这点出发,探索中医护理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教学方案具体设计,以期对中医护理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一、浓缩理论课教学内容,精简知识点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经重新修订后,总课时调整到48课时,其中实验课增加到12课时,理论课36课时,在这相对有限的学时内,要学完本门课程的从免疫学到病原微生物学再到寄生虫学的三大部分内容,任务量很大,因此课时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更要适当精简,这就要求高校在教材选购、教学章节安排、每章节课时具体安排、知识点讲解详略上做好精细的规划。
1.理论教材选购
针对中医护理专业特点,选择内容精简但能基本覆盖主要知识点的教材版本。老师只讲解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重点知识,即大纲中明确要求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和部分与临床结合紧密的知识点,剩下的大纲中只要求熟悉的和了解的内容留给学生自学,并把部分自学内容纳入学生年终考核的一部分。在理论教材的选购上,比如王易、袁嘉丽主编的《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2012年8月第三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范虹、卢芳国主编的《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2003年8月第一版,科学出版社)等版本的理论教材内容既全面又较精简,可作为选择参考,合适的教材选购是搞好理论教学的第一步。
2.理论教学章节学时与内容调整
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这门课程的全部章节的教学学时进行整体合理的安排,哪些章节要重点讲解,哪些章节要简略,哪些章节留给学生自学,都要有完整详细的规划。我们考虑:免疫学部分安排12个课时,每次3学时,共4次课,老师分四次分别选讲免疫学基本概念与免疫细胞激活物、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和免疫应答四部分内容,免疫学应用留给学生自学并在实验课时结合操作讲解。病原生物学部分安排21学时,每次3学时,共7次课,第一次课主要讲解病原微生物的基本概念、人体微生态系、正常微生物群与机会性感染、感染的影响因素、消毒与灭菌等基础知识。第二次课主要讲解细菌的形态与结构、染色鉴别方法、细菌的人工培养、细菌感染机制与临床表现、细菌的传播方式等方面的知识。第三次和第四次课主要讲解一些重要的致病细菌,包括化脓性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肠道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放线菌等比较常引起人体健康危害的细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放线菌等内容留给学生自学。讲解内容包括病原菌的生物学性状、传染源与传播方式、临床表现、检测与防治等知识,病原菌致病机制等内容留给学生自学。第五次课主要讲解病毒总论部分,知识点包括病毒的基本形态与结构、病毒的类型、病毒的培养、病毒感染的类型与传播方式等。第六次课具体讲解几种常见的病毒,包括流感病毒、疱疹病毒、乙肝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同样主要介绍它们的生物学性状、传染源与传播方式、临床表现、检测与防治这四部分内容,其他的致病病毒留给学生自学。第七次简要介绍真菌病害知识,包括真菌形态以及浅表感染真菌(几种常见藓类)和两种深部感染真菌(白假丝酵母菌和新生隐球菌),其他内容留给学生自学。寄生虫学部分安排3个课时,共1次课,老师讲解寄生虫的基本概念、流行与危害,并讲解医学蠕虫中的似蚓蛔线虫和日本血吸虫,它们的形态、结构、生活史与致病性,其他的寄生虫留给学生自学。
通过这样安排,在有限的时间里,老师基本讲解了本门课程的重要基础知识,通过老师讲授使学生掌握了主要的知识点,学生通过自学熟悉与了解了剩下的知识点并扩充知识面。这样既完成了本门课程的学习,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且使学生的学习充满灵活主动性,为其他医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实验课教学改革
1.实验教材选择
实验课改革后扩充为12课时,每次3学时,共4次实验课。实验教材可选择与理论教材配套的教材,如伍参荣、卢芳国主编的《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实验教程》教材(2014年1月第一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罗晶、关洪全主编的《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实验》教材(2012年6月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版本的教材比较合适。
2.实验内容教学改革
实验课时调整后,第一次实验安排免疫学实验与细菌学的革兰染色实验,学生主要操作免疫学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和细菌学革兰染色实验,老师给学生示教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巨噬细胞吞噬实验等免疫学实验内容。第二次实验课,安排细菌总论实验,学生主要操作细菌分布(人体皮肤、咽喉部、空气中等)、细菌基础培养基的制备、高压灭菌锅的操作使用和药敏实验,老师介绍细菌培养基组成、常用消毒灭菌方法和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等实验内容,这些实验相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说很重要,许多院校也把它列为护理专业主要操作实验之一[3]。第三次安排细菌各论实验,内容主要包括化脓性球菌和肠道杆菌,学生操作化脓性球菌的划线培养、分离鉴定操作,肠道致病菌的血清学鉴定(肥达氏反应)实验,老师讲解示教化脓性球菌菌落特征及血清学鉴定方法、肠道杆菌菌落特征及生化鉴定方法等内容。第四次安排病毒学实验和真菌与寄生虫学实验,学生做流感病毒的血凝实验,老师展示讲解常见致病真菌的菌落特征标本、常见寄生虫卵标本,最后学生参观学校寄生虫标本馆观察人体常见寄生虫大型标本。通过实验教学内容改革,让学生在比较有限的时间里掌握病原生物学基本实验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并加深了其对于理论课内容的理解,特别是培养了学生无菌操作意识、药敏反应常识和处理最常见的病原菌感染的能力。
三、知识点精简后的教学安排
中医护理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课时缩减、知识点精简后,在有限的时间里,学生要完成本门课程免疫学基础、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三大部分内容的学习,老师只能讲解课程中的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内容,学生自学其余内容,这样安排、使护理专业学生既可以了解本门课程基本知识构架,又可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又给予了学生极大的学习自,使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护理专业特点进行针对性和选择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习思路。并且从大学阶段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素质的角度讲,对这门课程中不常见的微生物、寄生虫等内容,只有精简和留给学生自学以后,才能在时间、精力和资源上保证其他专业课程以及与护理学特点有关的心理、人文等知识的学习[4],最终使培养出来的中医护理专业学生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卢芳国,伍参荣,陈 燕,等.中医院校护理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的教学现状与改革思路[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08).
[2]李 珊,卢芳国.护理专业《免疫学基础和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尝试[J].中医药导报,2009(04).
[3]谢国武.护理专业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尝试[J].卫生职业教育,2007(05).
[4]黄爱丽.高职护理《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设置现状与改革[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0(03).
篇10
组卷是本系统的核心,本系统利用遗传算法的原理实现组卷,基本步骤如下。(1)确定编码方式。组卷系统中的搜索算法采用二进制编码,在求解有序组合优化问题时比较方便,计算效率比较高。能更方便地在遗传操作过程中处理约束条件。假定题库中的待选试题数量为L,从L道试题中选出满足约束条件的试题组成试卷。可用一个长度为L的二进制位串表示,每一位的取值为0或1,0表示未选中某题,1表示选中某题,这样每一道试题就对应一个0或1组成L位二进制串,称为染色体,这就形成了染色体的编码。(2)初始种群的确定。初始种群的产生以试题最基本的章节范围的要求作为一个最初的约束,产生一系列满足此要求的个体。在算法实现上,如果不能满足此要求,则重新在限定范围内进行随机选取,直到产生满足种群个数要求的个体为止。(3)确定适应函数。适应值是对解的质量的一种度量,它通常依赖于解的行为与环境(即种群)的关系。
2算法比较及数据分析
2.1算法比较
本系统在传统遗传算法的基础上,将交叉算子改进为内交叉,改进适应度函数,修改初始化种群及强制同题型段内双位变异。为了验证本文改进的遗传算法的优越性,特将2种组卷算法进行实验结果的比较。为了体现算法比较的公正性,将2种算法的参数设置都统一起来,2种算法10次运行结果的平均值比较情况,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将改进的遗传算法用于组卷系统后,组卷的平均迭代次数、平均组卷时间、平均最优适应度都有了一定的改善。
2.2测评系统组卷效果
由于中医学基础主干课程测评系统的个性要求,系统生成的测试试题必须有较好的满足知识点约束条件,笔者根据系统组卷50份,每份试卷100个试题,测评4门中医主干课程。其中中医基础理论测评7个知识点章节,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分别测评10个、8个、10个知识点章节,统计生成的50份试卷各知识点情况,见表2。根据生成的50份试卷,笔者统计试题难度平均分布试题数量情况,各难度试题数量分布从难、较难、一般、较易到易,分别是7.3、18.7、28.6、27.1、18.3个。将生成的50份试卷随机分配给50位大五学生进行测评实验,学生成绩从优秀(85分以上)、良好(70至84分)、及格(60至69分)到不及格(低于60分)分别为8、21、15、6人。
- 上一篇:商业保险管理办法
- 下一篇:工程项目管理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