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市场前景范文

时间:2023-06-30 17:58: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外资银行市场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外资银行市场前景

篇1

日前,证监会《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修订版)》。《办法》规定,允许符合条件的在华外资法人银行在符合有关审慎监管要求的情况下,与国内银行在互助基金分销上享受同等权利。此《办法》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所谓互助基金,又称共同基金,通常由投资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发起设立,通过发行基金证券由投资者认购的方式筹集资金,然后投资于证券市场上各种上市公司的股票、政府债券和公司债券。有些互助基金还投资于期权、期货,以及货币市场上的各种短期金融工具。

毫无疑问,上述规定将为外资行带来新的业务机会。渣打银行中国个人银行财富管理部总经理梁大伟表示,放开外资行代销公募基金,将为外资行的客户带来多元化的产品选择,有助于客户更好地平衡资产配置。

汇丰中国个人金融理财业务总监邱怡静也表示,“最新的《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修订版)》,明确了在华外资法人银行可以向中国证监会申请基金销售业务资格,对此,汇丰表示欢迎。我们计划在获得监管批准之后,积极地开展此项业务。”

尽管外资行在中国的体量还很小,但是这并不能阻挡其发展的雄心。普华永道的最新调查报告《外资银行在中国》显示,2010年,在中国开展业务的127家外资银行,仅占据了1.83%的中国银行市场份额。但是,这比一年前的1.7%,已经略有提升。同时,参与调查的42家外资银行仍明确表示,其对中国的承诺坚定不移。

从无到有基金销售开闸

政策受限一直是外资行在中国发展的障碍之一,每一项业务均需得到监管部门的严格审批,使得外资行在网点的扩张、业务的创新上,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不过,外资行对于前景还是很乐观。普华永道第六次《外资银行在中国》调查报告显示:在融资限制日益严格的环境下,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外资银行,出人意料地比以往更看好在中国市场的前景,预计未来三年的收入会继续保持增长。这种乐观源自于持续开放的中国经济,以及人民币向可兑换货币的过渡。

日前,证监会正式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2011修订版),根据该办法,商业银行(含在华外资法人银行)、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独立基金销售机构以及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机构,可以向中国证监会申请基金销售业务资格。外资银行的基金管理人可以办理其募集的基金产品的销售业务。

该《办法》不仅仅是让外资银行有销售基金的权利,也意味着市场期待已久的独立基金销售公司的大幕将启。此举将改变基金业目前的生态格局,打破垄断,鼓励竞争,令金融服务业逐步向民间开放。

拓展业务外资银行乐观

今年10月1日后,有条件的外资银行将可以代销基金。这无疑将会促进外资行业务的多元化。对此,各家外资行的态度都非常积极。汇丰中国相关人士表示: 代销本地基金,将对外资银行现有的财富管理产品线提供有益的补充。凭借本地基金、QDII和结构性产品等在投资市场、风险水平和保本比例上各具差异的、多样化的产品种类,外资银行将能为客户提供更为完整的一站式财富管理的解决方案。

东亚中国常务副行长林志民表示,四年前,我们法人银行成立时,就盼望着这一天了。销售内地基金方面,我们已经为备战国内公募基金的代销和托管做好了初步的准备。目前只待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即可抓紧向客户推出该项服务。

事实上,与基金合作,能使银行赚取相对比较大的费用,银行自然对基金销售青睐有加。从“行规”看,中资银行代销基金的收入,主要来自基金申购费和管理费两块。其中,占销售金额1.2%至1.5%不等的申购费全部归银行所有,1.5%的管理费由银行和基金公司分成,银行一般以“客户维护费”为名拿提成。

对基金公司来说,显然也希望有更多的渠道可以出售基金。“那是好事,我们有更多的渠道可以跑了。”一位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向记者说。

不过,从对市民的方便程度看,显然网点的多少是重要因素。外资行中,目前网点最多的汇丰中国,其网点数也就100出头,与中资行动辄成千上万家的网点没法相比。

不过,“从无到有对外资银行来说肯定是好事”上述基金公司人士说。而业务类型的增多变全,显然有利于提高外资行对高净值人群的服务能力。

业务细分看好中国市场

几年前,当外资行正式进入中国竞争的时候,“狼来了”的呼声很高。不过,几年下来,外资行与中资行从规模上显然无法抗衡。

“现在看来,无论是网点的数量,还是业务规模及对客户的理解等方面,中资行都要强于外资行。”一位中资银行人士说。

不过,普华永道中国金融服务业主管合伙人容显文表示,“市场份额无法反映外资银行如何继续重新定义中国的细分市场。他们相信中国仍然能够提供大量的增长机会。我认同他们的观点。中国经济的扩张速度可能不如以前那么快,但仍然快过这些银行的本国市场。此外,随着中国政府采取措施逐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外资银行将有更多的商业机会。”

一位外资银行人士认为,“外资银行主要靠产品的创新以取得优势,中国的市场这么大,因此发展的前景还是很广阔的。”

而对于放开外资行代销基金,普华永道中国金融服务业主管合伙人容显文表示,这将为外资行拓展业务范围、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带来利好。

“多了一项业务,就增加了赚钱的渠道,对外资行肯定有好处。”上述外资行人士说,“以前外资行只销售国外的基金,现在如果可以销售国内的基金,显然可以增加银行产品的多元化,增加资产配置的范围。”

普华永道的调查还显示,未来三年,外资行的重点产品领域将是零售业务,其中对投资产品、房屋抵押和针对高净值客户的私人银行业务尤其看好。显然,代销基金业务对外资行而言,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篇2

据统计,1991年到2003年,外资银行税后利润增长了8.8倍,年均增长19.2%。如果剔除机构增加的影响,平均总资产、平均贷款、平均存款、平均税后利润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6%、7.3%、6.0%和6.2%。不过,外资银行在1991-2003年的13年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波折。1997-1999年,外资银行的总资产、贷款余额、存款、税后利润等指标均连续下降。在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外资银行的以上各项指标又逐步恢复。

外资银行对中国银行体系效率的影响

在货物贸易中,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化国家具有较为明显的比较利益,传统的多边货物贸易的谈判是一种“互惠”谈判。与此不同,在金融服务贸易的开放中,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没有平等的互惠利益,工业化国家的收益会远远大于发展中国家,所以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大多是被迫对外资开放本国的金融服务市场。但是,实证研究也表明,对外资银行开放本国的银行服务市场会对本国的银行部门带来正收益,即向外资银行开放本国市场,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银行体系效率的提高。

一、外资银行进入于中国后的业务开展情况。

1.在中间业务方面的优势比较明显。

外资银行特别注重优先发展高增值和高收益的中间业务以及其他不占用资产但收益甚高的投资银行业务(如投资管理、财务咨询与管理、资产管理业务、证券发行与交易等)。目前,外资银行在其已开展的一些中间业务如国际结算等方面显露出强劲的竞争力,国际结算业务的市场份额已达到40%左右。

2.在外汇业务方面占据较大优势。

外资银行的外汇业务拥有较大优势,2003年末,虽然在华外资银行的资产总额仅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1.4%,但其外汇贷款余额却高达164亿美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外汇贷款的13%。在外汇业务方面,外资银行客户资源和海外分支机构网络方面的优势明显,中资银行在竞争中相对处于劣势。

3.人民币业务增长迅速,但进一步发展面临瓶颈。

近两年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外资银行的人民币业务发展势头强劲。截至2004年6月底,在华外资银行的人民币资产总额为844亿元人民币,比2003年同期增长49%,其中贷款额488亿,增长18%,负债总额721亿,比上年同期增长49%,2004年1-6月盈利2.67亿元。随着监管当局对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的逐步放开,外资银行的人民币业务品种发展迅速,中资银行近年来开办的一些较新的人民币业务品种如协议存款、通知存款、卖方票据贴现、卖方发票融资、委托贷款等,外资银行都已开办。但是,外资银行开展人民币贷款业务面临着客户和资金储备的制约。从企业客户的角度来看,人民币贷款的成本高于外汇贷款,《外资银行外债管理办法》的实施,可能对外资银行的客户群造成影响。

4.大力推进金融创新。

外资银行在创新产品方面拥有较大的优势。2003年,外资银行推出了结构性存款、应收账款融资、国际国内保理、福费廷、卖方付息票据贴现、人民币法人帐户透支、集团内委托贷款等创新产品。2004年,外资银行继续推出了众多的金融创新产品。在零售业务方面,随着客户风险管理意识的加强以及对外汇保值增值业务需求的增加,适时推出了外汇远期、外汇掉期、外汇期权等资金交易产品。在公司业务方面,外资银行从企业客户的需求入手,大力开发能为客户提供便利的金融产品,如以提高集团企业之间资金运用效率为宗旨的现金管理产品,以改善财务结构为目的的应收账款买断业务,以及以规避汇兑风险、提高资金运用效益为目的的组合衍生产品等。另外,外资银行还把发展电子银行作为突破网点和地域限制、抢占高端客户的重要手段。目前,花旗、汇丰、东亚、德意志等13家外资银行在国内开办了网上银行业务。

二、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竞争分析。

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竞争的焦点应该是风险小而收益高的高端客户以及外资银行具备比较优势的中间业务等高端业务。

1.在高端客户方面与中资银行展开激烈争夺。

在个人银行业务方面,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从投资推动型向个人消费驱动型的转变,消费者融资和消费者信贷将成为中国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富有的个人提供服务将成为外资银行的重要目标市场。零售市场中的某些领域,诸如信用卡、汽车贷款或抵押贷款将成为外资银行与其中资伙伴合作的目标。个人理财业务也是外资银行占领高端客户市场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批发业务方面,外资银行的目标企业客户主要是拥有资金量较大,市场前景看好的企业,其中也有中国的大型集团公司、高新科技企业以及优质民营企业。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机构,外资银行不是谋求为所有客户提供普遍服务,而是通过市场细分,锁定自己的目标客户,将资产投向有效益、有还贷能力的企业,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优质的高端客户。通过掌握20%的高端客户来获取80%的行业利润,最大限度的盈利才是外资银行的首要目标。多数大型外资银行已经在成熟市场经历了近百年的锤炼,在业务品种上日趋完善。因此,以新业务品种作为突破口,成为外资银行争夺这些优质客户的重要手段。

从服务理念来看,中外资银行并无差别,都强调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但在服务质量的管理、标准的制定,特别是在将服务质量的管理与绩效考核有机结合上,外资银行具有明显的优势。正是由于外资银行拥有一套严格而有效的服务质量管理制度,使得外资银行能为客户提供具有高附加值的服务,从而有利于吸引更多的高端客户并提高客户的忠诚度。

2.在中间业务、创新业务等高端业务方面与中资银行激烈竞争。

目前,中国正处于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的过程中,虽然已经出现了一些控股公司,但对中资银行混业经营的限制尚未解除。而大多数在华外资银行都属于混业经营的模式,各外资银行在开展企业流动性资金管理、财务服务及咨询等方面拥有集团优势。外资银行集团可以通过旗下资产管理公司、投资银行等提供的一揽子产品服务来吸引客户,这将对中资银行的相关业务形成冲击。正是由于外资银行所具有的集团综合经营优势,使其相对于中资银行不但在已有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上具有优势,还在金融创新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凭借这些行业经验,外资银行如果能够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那么它们不但能吸引客户,还将大幅度降低经营成本,这对拓展外资银行的生存空间具有积极意义。

相比之下,中资银行在这方面处于劣势,中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不容乐观。虽然国内银行业在1994年就首次提出了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的新概念,而且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中间业务也被各商业银行确立为各自的业务支柱,但在实践中国内银行的中间业务仍然发展缓慢,整体水平落后。在业务创新方面,中资银行面临严重的制度、技术和人才瓶颈,与外资银行相比处于严重的劣势。

三、外资银行进入对中资银行的冲击。

外资银行的进入在提高中国银行整体效率的同时,也会对中资银行形成一定的冲击。与其他转轨经济国家的银行业一样,目前在中国银行体系中居于垄断地位的四大国有银行在改革中存在很多问题。中国的社会资金配置长期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资本市场发育相对滞后,在经济赶超过程中,过度运用信贷手段。经济转轨的巨大成本过多的由国有商业银行承接,最终使国有商业银行面临较大的潜在风险,主要表现为:资产质量较低,不良贷款率较高;资本金不足,资本充足率较低,商业银行机构臃肿,冗员过多,分支商业银行层次多,传导慢,效率低下等。在目前条件下,如果外资银行大量进入中国,将会对中国以四大国有银行为主体的银行体系形成一定的冲击,尤其是对中资商业银行的经营利润造成较大的压力。

根据对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研究结论和中国外资银行的竞争分析可知,外资银行进入将从收入和成本两方面对中资银行的利润构成较大压力。

1.从收入角度而言,一方面外资银行进入后,会导致利差的收缩,造成传统存贷款业务收入减少。另一方面,由于外资银行对中间业务等高端业务的激烈争夺,将使得中资银行中间业务的增长受到制约,造成非利差收入增幅的减少甚至绝对量的下降,导致中资银行收入增长速度受到影响,甚至绝对量下降。

2.从成本角度而言,国际经验和中国外资银行的竞争态势都表明,为了更好的与外资银行竞争,尤其是在中间业务、创新业务等高端业务方面同外资银行进行竞争,中资银行要加大在技术等方面的投入。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服务手段科技化程度很高,软硬件设备、支付应用系统及管理信息系统先进,网络技术发达,特别是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从而拓展了银行的服务时间和空间,大幅降低了成本,改变了传统银行的经营方式,银行正逐渐从传统的实体经营发展模式向与虚拟的网络经营发展模式并存的方向转变。中国银行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装备并逐步扩大计算机在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但到目前为止,其电子化水平仍然无法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就是同银行业务创新的要求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而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中心内容的金融电子化是中间业务发展的技术依托。所以技术投入的增加将在短期内增加中资银行的成本。

外资银行对中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外资银行进入后将会降低东道国发生银行危机的可能性,有助于提高东道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但也在某些方面增加了银行体系的风险。结合在华外资银行的经营情况,笔者认为,外资银行将会在以下几方面对中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加剧中资银行的经营压力。

外资银行的进入、取消利率限制等金融自由化措施,削弱了银行部门的垄断性地位,加剧了银行之间的竞争并降低了国内银行的利润,导致银行牌照价值降低。银行牌照价值的降低会导致银行部门的风险管理行为扭曲,造成金融体系内在不稳健,一旦外资银行不断侵袭国内高成本经营者的牌照价值达到某个临界点,国内银行就会开始从事高风险的信贷活动。

所以,中国在引入外资银行时面临一个两难的境地:银行垄断地位的消除,银行间竞争的加强是重要目标,加强竞争才能提高银行业的效率。但外资银行进入又使得银行牌照价值降低,从而扭曲银行的风险管理机制,使得银行内在不稳健性增加。然而,要同时兼顾银行业的效率和银行内在稳健性,只有通过两个途径去尽量降低银行面临的冲击:一是对外资银行的进入采取灵活的方式,对利率市场化采取渐进方式,使得银行牌照价值的降低是缓慢下降,而不是在短期内陡然下降,这样引导银行逐渐向理性的方式转变,而不至于产生严重的道德风险行为。二是加强政府的审慎监管,加强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

二、外资银行母国的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在母国发生银行危机时,外资银行往往大量收缩其业务,从而对东道国的金融和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不利变化可能波及在华外资银行。地区争端、政局变化和金融危机等因素都可能引起跨国银行资产冻结、支付危机,甚至倒闭。从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和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来看,一国或地区甚至一个机构的金融问题完全有可能导致该国的银行,甚至与该国经济利益密切的外资银行面临严峻的经营困境。这些都是影响外资银行发展的潜在因素。如经济过热时,日本一些银行纷纷在华设立分支机构,贷款规模庞大,积累了大量的坏帐。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本国泡沫经济的破灭,为扩充其低水平的资本金,它们纷纷把在中国的资产就地变现,因而大大影响了在中国的业务发展。所以,在控制外资银行在中国银行体系中的总量的情况下,还应该尽量分散外资银行的来源国,使得某一外资银行母国出现问题后,对于中国银行体系的影响不至于过大。

三、对外资银行的监管。

尽管中国制定了较高的外资银行市场准入标准,引进的绝大多数外资银行是国际上的大银行,中国政府还是应该对外资银行实施有效监管,对其带入的风险进行有力的防范,否则仍然会发生严重的问题。国际商业信贷银行事件就是一起比较典型、影响力较大的案例。国商事件严重影响了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造成国家外汇资金的严重损失,这中间的教训是多方面的。既有中国金融机构内控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善的问题,也有引进外资银行后中国对它们监管不力的问题。1982年,中国金融监管部门批准国商在北京设立了代表处。1985年,批准它在深圳设立了分行。当时,由于我国还比较缺乏对银行监管的经验,过多地看重了这家银行是一家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银行,对于其业务扩展过快、存在大量非经济性经营行为等问题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同时,也由于我国监管部门在工作中存在着重审批、轻监管的倾向,因而未能对它进行有效的监管。事后发现,虽然国商深圳分行当时的经营是盈利的,但在国商在英美等国的分支机构被关闭的前几天,该深圳分行的大量资金被其总行调走,结果使许多国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存款户遭受严重的资金损失。

篇3

关键词:村镇银行;主发起行;民间资本

一、主发起行制度下村镇银行运行现状

截至2016年末,我国已组建村镇银行1519家,资产规模合计达1.24万亿元,覆盖全国31个省份1213个县市,贷款余额7021亿元,农户及小微企业贷款占各项贷款余额的93%,村镇银行引进民间资本815亿元,占实收资本的72%。民间资本的引入能解决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但要有效控制风险还需依托制度来保驾护航。主发起行便是其中一项关键的制度设计。在我国设立村镇银行,必须有一家符合监管条件,管理规范、经营效益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其最大的股东或唯一股东,该银行业金融机构称为主发起行或主发起人,其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15%[1]。主发起行对村镇银行运作进行专业化指导,并全面负责风险处置工作。我国村镇银行的主发起行以商业银行为主导,主要包括5家国有商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12家全国性非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以及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等[2]。可以将主发起人分为四大类,即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区域性中小银行机构及外资银行,其中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构是主要推动力量[3]。村镇银行主发起行绝对控股现象普遍。在现有1500多家村镇银行中,90%以上都引进了民间资本。但大部分主发起行持股比例超过50%,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大中型商业银行作为主发起行,一般持股51%以上。城商行方面,哈尔滨银行对村镇银行持股比例保持60%,台州银行对村镇银行持股80%以上。农村银行业机构对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持股普遍低于40%,民间资本参与份额较高。

二、主发起行制度下村镇银行SWOT分析

(一)主发起行制度下村镇银行发展优势

对于村镇银行而言,大型国有银行作主发起行优势在于:首先,主发起行资金实力雄厚。村镇银行能够借助其资金优势保证流动性,有效控制银行风险。其次,主发起行在产品服务设计、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上具有成熟的体系。村镇银行的产品创新可以得到主发起行的技术支持,经营管理也可借鉴主发起行经验。再次,国有银行作为主发起行对村镇银行发展具有较强的政策引导作用,不易偏离村镇银行服务“三农”、支持“小微”的设立宗旨。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主发起行优势在于:首先,主发起行自身具有品牌优势和全国性特点,这有助于打造分布广泛的村镇银行品牌。其次,主发起行自身发展战略较为注重县域地区金融市场和广大中小企业资源。其市场定位、经营战略与村镇银行距离小,由其设立的村镇银行的产品服务更契合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经营方式灵活、贷款办理流程相对简便,快捷的服务能增强竞争力。区域性银行业机构作主发起行优势在于:首先,主发起行熟悉当地金融环境,能准确了解当地金融市场的需求,该类村镇银行的产品服务具有额小、量多、面广的特点,更易被当地农户和小微企业所接受。其次,村镇银行与主发起行在地域上较近,压缩了管理半径,节约了管理成本,方便主发起行对村镇银行监督管理。且立足于本地开展业务,能体现决策连短、决策效率高以及服务快捷的优势。再次,村镇银行股权集中度较低,很多主发起行没有绝对控股村镇银行,有利于引进民间资本、实现产权多元化。例如,由石嘴山银行设立的石银系列的村镇银行,发起行持股大多只占20%,充分利用了当地民间资本。该类村镇银行更重视民营企业和自然人股东的作用,给予其较大的话语权,有利于协调股东利益、改善股东关系、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更加吸引民间资本的参与。

(二)主发起行制度下村镇银行发展劣势

大型国有银行作主发起行劣势在于:首先,村镇银行独立性弱,股权集中度高,股权结构缺乏制衡性。其村镇银行的董事长、监事长和高管人员基本由主发起行委派或拟定选举人员,其他股东缺乏话语权,易导致公司治理机制缺失。重要事项的逐级上报易造成决策链过长、业务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成本较高。其次,主发起行市场定位、企业文化以及日常经营与村镇银行差距大。国有银行市场定位和经营理念是“做大、做强”,村镇银行的设立宗旨是“支农、支小”。这种差异使非涉农的大型国有银行不能因地制宜的依据当地经济发展具体需求来设计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主发起行的劣势在于:首先,主发起行经营布局以城市为主,设计的产品和服务是为满足城市金融市场的需求。其设立的村镇银行,也存在对农村金融市场不够了解的问题。其次,这类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目的侧重于扩充业务、增加网点覆盖率来实现跨区域发展,“支农、支小”目的性体现不强。区域性银行业机构作主发起行的劣势在于:首先,主发起行综合实力较弱,在品牌、资金、技术等方面无法与全国性大中型银行比拟,村镇银行得到的支持有限[4]。其次,主发起行持股比例较低,当内部协调遇到问题时,可能会出现其他股东抵制发起行影响,使其不能较好履行发起人职责。再次,该类银行机构在异地设立会受到严格监控,若变相的借助设立村镇银行来增加经营范围,跨地域开展业务,很可能由于规避监管而引发风险。

(三)主发起行制度下村镇银行发展机遇

主发起行制度下村镇银行发展机遇,主要体现为:第一,国家政策支持给村镇银行筹建、经营创造机会。主发起行起中心轴作用,集中当地零散资本,为村镇银行组建提供了资金基础。国家关于村镇银行的很多扶持政策是在主发起行制度的基础上发挥作用的。例如,“东西部挂钩”政策,依靠主发起行提供资金支持,可以在当地财力不足的地区设立村镇银行,促进了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村镇银行组建。第二,在客户偏好方面,百姓倾向于选择熟悉的品牌。在判断村镇银行实力时,习惯考虑其出资人状况。主发起行对村镇银行的品牌建设起到支撑作用,使其更易得到市场认可,被客户接受。百姓由于对新鲜事物陌生,往往怀疑其实力。因此,实力雄厚的主发起行是村镇银行品牌保证,能提高公信力。在后续发展中,有实力的主发起行能够设立多家村镇银行,打造一个品牌,如建信村镇银行、浦发村镇银行等。这类自成品牌的村镇银行更容易开拓客户群发展业务。

(四)主发起行制度下村镇银行发展威胁

村镇银行后续发展风险,主要体现为:第一,竞争对手的潜在威胁。村镇银行受到民间资本的竞争,主发起行制度限制村镇银行对民间资本的吸收,民间资本与主发起行利益、理念冲突,易导致民间资本撤资。随着金融创新和发展,民间资本可能通过民间借贷变相的在农村开展业务,对村镇银行产生竞争。第二,经济环境的潜在威胁。在经济衰退时期,农村金融市场前景不好,村镇银行盈利能力差,容易成为主发起行业务转移的对象,打击了其进行自主创新,市场拓展的动力,偏离服务“三农”宗旨。第三,行业政策变化的潜在威胁。现有村镇银行长期受主发起行的影响,竞争能力不足。随着金融改革深化,存在政策上取消主发起行制度的可能性,发起人主体多元化将对现有村镇银行生存产生威胁。

三、村镇银行充分利用主发起行优势政策建议

(一)借鉴主发起行经验的同时加强自主创新

村镇银行应该充分发挥独立法人职能,有取舍的借鉴主发起行经验,但不能依赖主发起行,尽量避免直接嫁接主发起行的经营管理模式。明确自身市场定位,积极熟悉当地金融市场需求。借助主发起行的资金优势和技术支持,自主创新,设计契合当地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村镇银行应该形成自身的企业文化,银行高管应该加强学习,广泛听取当地人才的建议,创新管理模式,及时与主发起行沟通,全面详细的反应当地状况。村镇银行应积极提出诉求,在主发起行帮助下建立独立的综合网络平台、支付结算系统,逐步健全自身设施,为自主创新打好基础。

(二)加强村镇银行与主发起行的联动机制

为解决主发起行制度下,村镇银行由于决策链过长而导致的经营效率低下的问题,应该加强村镇银行与主发起行之间的联动机制,体现在沟通协调和信息反馈方面,加强部门协作,实现快速反应。村镇银行应与主发起行协调,要求权力下放,扩大自主决策范围。需要主发起行决策部分,主发起行可以将决定权交给当地分行,当地分行应建立专门部门负责处理村镇银行相关事宜,尽量缩短批复时间,简便手续,提高村镇银行运营效率,为客户更快捷的提供金融服务。此外,村镇银行和主发起行应建立定期沟通反馈,使主发起行全面了解村镇银行面临的市场环境、产品需求情况,主发起行进行决策时应充分听取村镇银行管理者和其他股东的建议。

(三)加强主发起行与民间资本的协调合作

为解决村镇银行的主发起行与民间资本的冲突问题,应该完善村镇银行内部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主发起行与其他股东交流合作,提高管理效率。村镇银行管理者应当定期听取各位股东的意见,并反馈给主发起行。增加民间资本的话语权,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公司的经营决策中,在银行高管人员中增加民间资本代表比例。兼顾主发起行和民间资本的利益,积极增加盈利能力。此外,在村镇银行资源整合能力、入股股东素质方面应当坚持审慎原则,这也是保障主发起行和民间资本能否良好结合的前提。

参考文献:

[1]何辛锐.对主发起行控股村镇银行的思考[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3,(07):36-37.

[2]胡琳.主发起人对村镇银行设立的影响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2.

篇4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制约因素对策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国有商业银行所面临经济和金融挑战愈趋严峻,经济全球化和金融混业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发展潮流。国有商业银行若想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从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为主要经营渠道的模式调整到以中间业务为重点的发展方向上来。目前,中间业务在银行业中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花旗银行80%的利润来自中间业务,恒生银行为40.26%,法国兴业银行达到43.62%,由此可见,中间业务是银行业发展的大趋势。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不超过20%。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得到了迅速发展,增长幅度大。为了使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保持健康、持续、稳步发展,人民银行颁发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办法》,最近又制定了《关于落实〈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办法〉的通知》,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制约中间业务发展的因素分析

1.观念不新。银行管理者对中间业务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经营观念上只重视存贷款等传统业务的营销和拓展。

中间业务是现代商业银行的三大主业之一,银行管理者往往把主要创利点放在资产负债业务上,把中间业务作为附加业务,置于次要地位。近年来虽然中间业务有所加强,但由于我国金融体系方面的不完善,与国外银行比仍然差距巨大。造成管理者不重视中间业务发展的原因大体有:

(1)存贷收益过大,缺少发展中间业务的内在动力和压力。由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滞后,在存贷款利率上各银行缺少真正的竞争,虽然人民银行近年来不断调整利率,但存贷利差并未明显缩小。2007年7月21日央行宣布加息后,目前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3.33%,一年期贷款利率6.84%,利差达3.51%,存贷款业务仍然对商业银行的利润贡献起决定性作用。而根据国际利率市场化改革经验,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管制初期,存款利率将会呈现大幅上升趋势,同样放开贷款利率下限管制,也会使商业银行竞相放贷,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由此商业银行存贷利差空间进一步收窄,冲击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商业银行必须以非利息收入弥补利差缩小带来的损失。

(2)目前我国的融资体制使商业银行暂无近忧。由于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发展滞后,尤其是企业债券市场。目前企业融资中的80%来自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比重较小。这种情况使得企业融资主要依靠商业银行,银行的贷款客户源源不断,贷款业务利润成为银行的主要盈利途径。随着我国资本货币市场的迅猛发展,企业融资渠道不断拓宽,间接融资比重缩小,银行贷款业务势必受到冲击,转向中间业务经营,这是商业银行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

2.由于分业经营的限制,银行经营中间业务的开展受到法规条例的限制。

我国《商业银行法》第43条中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不得投资于非自用不动产。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的分业经营模式,虽然有利于金融监管,能保证金融业的整体稳定,但同时也限制了商业银行业务开拓的空间,尤其限制了中间业务在股票发行与买卖、基金管理、资产管理、保险销售、金融期货、金融期权和金融互换等业务领域的发展。

3.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使得商业银行经营中间业务无法可依。

立法上的空白使银行开展中间业务面临较多的法律风险。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商业银行才开始逐渐开拓中间业务,而且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引导和规范银行中间业务。2001年才公布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相对于中间业务的发展而言,仍有不少空白,而且有关中间业务立法内容侧重监管,忽视了银行与客户关系的调整,缺乏对中间业务当事人权利义务的规范,使得中间业务法律关系缺乏稳定性、可预期性和确定性。法律上的空白,造成了较多法律风险。相关监管部门进行管理和监督时增加了自由裁量权,使监管部门对违规行为的认定及其处罚均有一定的随意性。各商业银行则无法可依,商业银行和客户的许多行为在法律效力上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尤其在中间业务收费上更是混乱。

4.专业人才匮乏、技术手段落后。

中间业务是银行的高技术产业,集人才、技术、机构、信息、资金和信誉于一体。作为知识密集型业务,中间业务涉及到有关银行、保险、税务、证券投资、国际金融、企业财务、法律、宏观经济政策、信息技术等多个知识领域,从事中间业务开发与经营的人员,在具备这些知识的同时,要求有敏锐的分析和决策能力以及较强的公关能力和较广的社会关系。而目前商业银行正缺乏这种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一些知识含量高的中间业务如财务顾问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顾问业务、企业信用咨询业务难以得到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以电子技术、信息通讯为中心内容的金融信息化已成为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技术依托。近年来,尽管商业银行对信息管理系统与配套设备投入大量资金,但总体来看,仍处于电子信息化的初级阶段。系统覆盖面有限,比如POS、ATM机在基层网点数量不足,还时常由于故障中断使用,客户服务系统滞后,网上银行、企业银行、家庭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的开展受较大限制。

(三)改善发展中间业务的条件,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股改后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和资本充足率明显改善。截止到2007一季度,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由2003年17.2%降到6.63%,商业银行资本达标的数量由2003年的8家上升到2006年末的100家。银行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状况的改善,为商业进行深层次改革提供了宽松的环境,也为我国商业银行向国际水平看齐奠定了基础,为商业银行借鉴国际经验,发展中间业务提供了条件。

1.转变观念,将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我国商业银行依靠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获利的压力越来越大,这促使商业银行不得不转变观念,把培植开发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未来获利重点。因此必须从中间业务的产品开发和创新上下功夫,各商业银行必须以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为原则,加大对金融产品的研发力度,开发创新出适合不同类型企业、居民要求的中间业务新品种。商业银行在选择中间业务目标市场时应该采取差异化策略,要充分注重客户需求的差异性,并按不同的消费群进行市场细分,提供客户真正需要的金融产品。同时,加大中间业务品种的创新,坚持以满足基本客户的需求为导向,以增加新品种为切入点,不断推出中间业务的新品种;吸收和引进国外商业银行已经开办的具有推广价值和市场前景的业务品种,加以改造,为我所用。

2.加强中间业务的法律环境建设。

从西方金融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来看,混业经营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虽然《商业银行法》等法律为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预留了空间,但须尽快明确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与国际接轨,转化成真正的混业经营,这样才能极大的拓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空间,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真正激发出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动力。另外对商业银行经营中间业务的具体细节,如收费标准等尽快做出规定,回避中间业务经营中的法律风险,创建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维护竞争的公平性,解决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后顾之忧。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中间业务从业队伍对促进中间业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中间业务是集人才、技术、机构、网络、信息、资金和信誉于一体的知识密集型业务,是银行业的“高技术”产业。中间业务的拓展需要一大批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实际经验丰富、勇于开拓、敢于竞争、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中间业务越往深度发展,越需要更多更新的知识,人才的欠缺是制约中间业务发展的首要因素。因此,现阶段必须要加快人才的培养,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建立中间业务人才的培训和管理机构,面向社会专门培训中间业务人才并建立人才备选库,鼓励员工参加资产评估师、工程造价师、房地产估价师、注册会计师、注册律师和保险人、证券咨询人员、基金托管人员等各种执业资格考试,培养各方面的专才,并重视对中间业务人才的引进、吸收和培训,保证及时满足中间业务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武思彦.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商业研究,2006,(5).

晋重文.从中间业务中寻找赢利增长点[J].西部论丛,2006,(2).

杜逸冬.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比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8).

篇5

关键词:市场定位;治理结构;金融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7)01-0069-04

一、前言

1995年,国务院研究决定将脱胎于城市信用社的地方股份制性质的城市商业银行在许多城市重新组建。到2004年末,全国城市商业银行有113家,资产总额达16938亿元,其中各项贷款9045亿元;负债总额16361亿元,其中各项存款14341亿元;当年实现利润82亿元;所有者权益577亿元。成立之初,许多城市商业银行由于承接原来城市信用社的不良资产,同时又有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的压力,又适逢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更加引发了原城市信用社积累的历史风险,不良贷款率按当时的四级分类法高达35%,这样处置不良资产、化解风险、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成了当时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首要任务。而在监管部门和当地政府的合作支持之下,经过近十年的时间,城市商业银行通过资产置换剥离不良资产、清产核资、增资扩股等对原城市信用社进行改造,逐步建立起符合现代金融业发展要求的制度。在这个过程中,各地方政府为处置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和历史亏损,已经累计投入财力近360亿元。[1]在经营理念上面,各个城市商业银行坚持“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市居民”的“三个服务”方针,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然而,在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市场定位与行业竞争问题;资本充足率和资产质量问题;公司治理结构问题;金融服务的创新问题等。2007年是我国金融业在加入WTO后全面开放之年,在我国银行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大举进行股份制改造引入战略投资者并且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以适应金融业全面开放大格局的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如何制定自身独特的发展战略,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同样是整个银行体系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本文将围绕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结合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特点,对城市商业银行未来发展需解决的三大问题做一初步探讨。

二、城市商业银行的定位

1.城市商业银行应定位为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市居民

我国各个类型的银行在过去的改革中分别形成自己的优势,比如国有商业银行服务于国有企业和居民,股份制银行服务于中心城市大客户和居民,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则是通过地方政府的支持而服务于当地政府。而随着我国整体改革的深入和加入WTO的要求,金融业开放将使股份制改造并上市后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与外资银行争夺高端客户并且展开全方位的竞争。而在这种竞争面前,城市商业银行在资本规模、市场竞争能力、公司治理和管理能力及人才储备方面都存在着劣势。因此,城市商业银行必须有自己的合理市场市场定位,才能在银行业的竞争中有自己的市场空间。[2]在初组建时,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就把目标定位为“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市居民”。这是从贴近本地市场出发,完善金融服务,其核心是为中小企业服务。

2.城市商业银行把服务对象定位于中小企业和城市居民的原因

(1)城市商业银行是由地方城市信用社转变而来,对中小企业有着天然的信息优势,特别是在经济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一些非中心城市中,城市商业银行的这种信息优势更是国有商业银行无法比拟的。而在我国目前的企业团体中,中小企业最具活力和成长性,有着管理和体制方面的灵活性,而且很多是高科技高成长性的,虽然其倒闭或者破产风险比较大。因此,城市商业银行应该从大银行忽略了的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市场中,发现和培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且风险可控的中小企业,为其提供金融服务并建立长远良好的银企关系。同时城市商业银行还应该注意立足地方为社区居民提供金融服务。

(2)国有商业银行出于规避风险的原因更愿意对国有企业融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很少出现倒闭这样的问题,而且如果出现还款困难,由于是国有企业最后还有中央或地方的财政为这些企业的债权买单,因此国有商业银行更愿意向国有企业进行融资。国有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在对中小企业进行放款时缺乏足够的信息支持,缺乏深入了解作为目标企业的中小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和市场前景,在这样的情形下国有商业银行往往是采取不予贷款来规避风险。

(3)目前我国银行市场结构的特点也决定了城市商业银行的定位选择。从目前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状况看,我国并不缺乏全国性的大银行,不缺乏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的银行,缺的是为当地经济服务的中小银行和为当地居民提供金融服务的社区银行。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出于对风险的规避,在对中小企业和对某些社区包括农村居民提供金融服务上面有着种种的顾虑。而城市商业银行根基于城市信用社,贴近本地区,正可以弥补过去我国银行业服务地方经济服务社区居民方面的缺陷,从这个角度看,城市商业银行的定位就是前面所述的三个服务,特别是要重视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产生重大作用的中小企业的扶持。[3]

3.城市商业银行市场定位于中小企业和城市居民的可行性分析

从国家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看,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改进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推进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创新和各项金融产品提供也是当前银行业改革的一项重要的任务。而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对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方面存在着天然的信息不对称等方面的劣势,对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必然要求由某些中小银行来提供,而这在我国目前由城市商业银行来完成则是切实可行的。一方面城市商业银行本身资金小很难与大银行争夺大客户,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可以说是大银行留下的适合城市商业银行这样的小银行生存的空间,因此城市商业银行应该将资金的核心业务定位为服务中小企业。

三、城市商业银行的内部治理结构

城市商业银行是由许多城市信用社合并组建的,当时出于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的考虑,国家规定地方财政持股约在25%-30%左右,单个法人股东持股比例不得超过10%,个人不得超过2%,从而地方政府占有了绝对的控股地位。因此,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董事会和经营层高层管理人员的人选由地方政府决定或者受其影响,甚至于某些城市商业银行董事长在过去是有地方政府官员兼任的。这样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形同虚设,公司治理结构所体现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及监事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不能体现出来。因此,城市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急待完善。

1.改变城市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

通过股权结构的改善可以改变上述由于国有股独大导致的公司治理问题,具体的就是引入战略投资者,可以包括民营资本和国外资本。战略投资者的引入,由于一方面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直接关系到其股东权益,另一方面战略投资者的持股期是比较长的,则必然更加关注所持股城市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这样将会驱使他们对公司的经营进行监督,股东大会的作用就会不再虚设,董事会的成员也不再由政府垄断,公司治理将得到改善。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的一些城市商业银行已经开始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改善公司治理结构(见表1)。

表1 部分外资参股城市商业银行情况表

资料来源:艾仁智.自组织理论与城市商业银行发展[J].金融研究,2005,(6)。

2.完善董事会的建设和各项功能

一是要健全董事会成员的的产生办法。建立健全董事的提名机制,使股东大会在董事的任免上起决定作用,董事会在银行高级管理层的任免上起核心作用。改变过去董事和银行高管的产生行政化的现象,将控股股东的权力限制在规范行使所有权的范围内,使他们对银行的决策和经营管理只能通过对重大事项的表决权和质询权来体现,而不能直接干预银行的正常经营或通过自己的特殊地位进行于己有利的关联交易。二是要优化董事会的结构,主要是董事的结构要合理,特别是要有董事能够代表中小股东的利益,使董事会在决策时充分考虑所有股东的利益,防止控股股东的自利行为。同时要保证一定数量的独立董事,独立董事参与审计委员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将更能保障投资者的权益,保障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本身的发展。要引入国内和区域内相关金融、法律、会计财务等方面的知名专家、学者和银行家作为银行的外部独立董事,增强董事会对重大事项的决策能力和对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督作用。[4]三是要建立健全董事会下设委员会的建设,分设提名和薪酬委员会、风险控制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战略发展委员会和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使他们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分工协作,以实现对银行的有效治理和科学管理。

3.发挥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层人员的监督作用

要做到监事会独立于董事会和经理层人员履行义务,必须要求监事会成员只能由与银行无任何利害关系的人担任。同时要对监事的任职资格进行严格审定,由在金融、会计、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充当监事,由独立董事担任监事会的监事长。这样可以全面提高监事会的监督功能和效率,在充分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和银行职工利益的同时,有效地监督银行董事、董事长、行长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尽职情况,在他们损害银行利益时纠正其行为,并对银行的决策和经营管理进行监督。

4.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和内部风险控制制度的建设

一是要加强信息披露。这样有利于外部的投资者、债权人和监管机构了解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情况,对董事会和经理层的经营业绩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这种外部监督将有利于治理结构的改善。二是加强内控制度的完善。建立合理的业务流程,体现职责分离和相互制约的内控机制;加强内部审计,内部审计部门应该作为董事会下设的一个专业部门,以加强对银行经营管理的审计力度,充分暴露银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经营中的违规现象;加强内部制度的落实,主要是要落实对违规人员的处罚力度,追究相关当事人和领导的责任,在制度的执行上切实做到有章必依、违章必究。

四、城市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

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在资金规模、营业网点、资产质量和人力资源方面无法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竞争,因此应该立足于三个服务,同时还要积极进行金融产品创新活动。创新的动力来自城市商业银行的利润动机,而创新的源泉来源自对客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城市商业银行和大银行相比有着对本地经济、中小企业和社区的信息、文化优势,这更是针对性地开展金融服务创新的良好条件。关于城市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城市居民的金融产品创新

作为市民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的创新应该体现在对社区居民开展各种形式的助学贷款、个人消费信贷、股票抵押贷款和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等金融产品。一是拓展个人消费信贷市场。要加强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考核与管理,有效扩大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份额;积极开发个人住房担保贷款、个人保险单质押贷款、非指定住房按揭贷款等个人业务,积极与担保公司合作,推进个人消费贷款业务。二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有选择、有重点地做精做细相关产品和业务。开办各种银行卡业务,使银行卡可以一卡多用。开办网上银行业务,满足社区居民通过网上银行办理公司、个人和基金理财等业务的需求。并开办移动银行业务和推出手机银行业务。

2.服务中小企业的金融创新

一是信贷发放要做到五个限制和五个倾斜:限制中长期贷款,向短期贷款倾斜;限制房地产等过热行业贷款,向新型和高技术工业企业倾斜;限制大型企业贷款,向中小及民营客户倾斜;限制固定资产贷款,向流动资金贷款倾斜;限制少数大额客户的信贷业务,向中小企业及个人业务客户群倾斜。这五个原则首先就体现了城市商业银行作为中小企业的银行的特点。二是积极拓展中小企业客户集群。在坚持传统的信贷业务的同时,利用自身专业化人才优势,提供包括理财咨询、投融资规划、财务分析等专家型金融服务,与中小企业客户结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认真做好市场细分,面向中、高端客户,推出客户综合理财新业务。[5]

3.城市商业银行在金融产品创新方面须注意的问题

一是产品创新必须与地方的实际相结合,产品的开发必须与当地的人文经济情况相结合,比如在设计信用卡的服务时就得考虑有的地方中小企业习惯于现金交易的情况等。金融创新产品的定价还要根据地方经济的实际情况进行定价,考虑当地经济的发展程度与承受能力。二是要注意金融创新产品的营销,在了解客户需求的前提下通过营销把产品推向市场。三是在软硬件设施上也要加以创新。提高科技对业务开发、市场拓展的贡献度,整合现有综合业务网络应用程序,建立全面规范、安全可靠、先进的综合网络核心业务平台。

参考文献:

[1] 唐双宁.实现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科学发展[J].中国金融,2005,(13).

[2] 刘元等.城市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与定位回归[J].中国金融,2005,(21).

[3] 向力力.制度变迁:城市商业银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分析[J].求索,2005,(10).

篇6

近年来,我国居民的个人可支配资产快速增长,居民金融需求多样化和个人金融资产多元化的格局逐步形成,广大居民对个人理财的需求日渐强烈,个人理财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我国商业银行办理个人理财业务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目前,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十分迅速,个人理财产品也在不断丰富,从单一产品发展到“组合套餐”;出现了“个人理财中心”、个人理财工作室、金融超市等机构,它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拓展个人金融服务、增加经营收益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且个人理财业务也开始成为各家商业银行业务竞争的焦点。但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明显滞后且差距很大。为了缩小与外资银行的差距,提高竞争实力,我们应深入研究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发展滞后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分业经营的现状制约了国内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空间

我国金融业目前实行的仍然是分业经营。作为构成金融市场的三大分市场,银行、保险、证券都在为各自的客户理财,3个市场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客户资金一般只能在各自的体系内循环,而无法利用其他两个市场实现增值,商业银行所能提供给客户的还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咨询、投资方案的设计等初级层面上,与国外的既能让客户参与保险、证券、基金等市场投资,又能使这个客户个人资产保值、增值,并以一种法律契约加以约束的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理财还有很大的距离。这就从客观上限制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服务的发展。在实际操作中,目前商业银行也只是在代销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的产品,根本不可能推出自己的特色产品,进行金融创新。

(二)各商业银行提供的个人理财业务缺乏特色,且品种较少

近年来,建行、工行、中行、交行等依次成立了自己的个人理财中心或是金融超市。尽管名称、形式上略有不同,但这些银行网点都强调了“一站式”服务的概念,也就是让市民来到银行,所有的个人业务都可以集中办理,不用再跑其他网点。然而,各家商业银行提供的理财业务仍然处在一个品种少、规模小、拘泥于传统银行业务的层面上。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有几十种,但其中的多数产品都只是将传统的金融业务稍稍改进,并没有按市场细分设置服务内容,因此,各家银行在产品种类、结构和服务功能上趋同。而国外各类金融机构提供的个人理财业务丰富多彩,包括银行、投资管理、保险、借贷业务、个人信托、共同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并为客户提供有关居家生活、旅行、退休、保障、捐款、个人税务策划等多方面的便利。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这种无差异性竞争不能很好地满足广大客户和金融市场的需要,也难以促进商业个人理财业务的更快发展。

(三)缺乏专业化、高水平的理财从业人员

个人理财业务成功的关键是“专家顾问型”,即银行理财人员与客户间建立信任的关系。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专业理财师的匮乏已成为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瓶颈”。由于理财业务是一项知识性、技术性相当强的综合性业务,它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从业者除应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投资技能、丰富的理财经验外,还应掌握房地产、 法律 、市场营销等相关知识,并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公关能力。目前,国内银行符合以上标准的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具备国际职业资格的理财师更是极少。这与我国长期以来分业经营有关。现在,我国各商业银行一般把从事个人理财业务的一线员工称为客户经理,这些客户经理虽然都是筛选出来的,其综合素质要高于营业网点的一般柜员,但离客户和社会的期望及西方金融策划师的距离相差还很远。

(四)理财技术落后,功能不全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要以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发达的金融网络为依托,尤其是个人理财等附加值比较高的中间业务,更需要一系列技术的支持,且附加值越高,对技术的要求就越高。国外商业银行在技术创新基础上支持新产品的开发,先进服务技术的应用使理财服务成本不断降低,金融机构与目标客户实现沟通的途径和手段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而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技术支持正处于发展阶段,我国金融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水平相对还比较低,相应的硬件设备比较落后、陈旧,在计算机联网、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客户识别不准确、办理理财业务途径少,满足不了现代个人理财领域以客户为中心,以综合账户系统和理财规划系统为介质的管理模式对个人理财的科技含量提出的要求。

(五)管理不规范,机构不健全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多把个人理财业务归口在个人业务部,但个人理财作为一项新兴业务品种,其内容几乎涵盖了银行的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而上述业务又分别由公司业务部、住房信贷等部门管理,各职能部门自成体系,对类似产品各自开发,这样既造成成本增加又造成理财业务拓展不畅,品牌优势和营销优势无法得以充分发挥。

二、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对策

(一)积极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

随着金融业本身的发展和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混业经营的推动力正在日益加强。客户要求银行提供一揽子保值增值服务,既包括理财方案,又包括理财操作。如果我国的商业银行允许实行混业经营后,那么就可以融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业务于一体,为客户提供存取款、信用卡、汽车和房屋等各种消费贷款,办理保险、买卖股票、基金和债券等金融产品等一揽子金融服务,个人理财业务将有长足的发展。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只能设计理财方案,但我们也能同时探索混业经营的方法,以期适应市场的需要。另外,银行还可以和其他金融同业合作,把分业经营的影响减到最小。

(二)细分客户市场,提供差异化理财服务

我国商业银行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准确进行市场定位。比如,可以将服务对象分为3个层次:高端市场、中端市场及低端市场。根据选定的不同个人理财目标市场,向客户推出一般服务或贵宾服务,分别提供不同的产品和优惠服务。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高效满足特定目标客户的特殊金融服务需求,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银行效益的最大化。国内商业银行在服务好优质客户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中低层次的客户,他们虽然对银行的贡献度不及前者,但其数量众多,集合效益明显。又由于在单身期、家庭形成期、家庭成长期、子女教育期、家庭成熟期、退休期等不同阶段中,客户对个人理财业务产品的需求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我们可通过建立客户档案,对客户的价值贡献度和承受风险的能力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客户市场的细分,针对客户的不同特点,提供差异化的理财服务。

(三)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理财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影响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加强专业理财师队伍建设,提高理财人员的综合素质,应作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专业理财师队伍建设应重点从以下3个方面逐步推进:

1、加强对现有客户经理的培训。培训课程应根据复合型金融人才的要求来安排,可借鉴国际注册理财规划师课程体系的设置,主要开设投资工具运用和理财规划两大类课程,同时还要适当学习市场营销学、公共关系学、心理学等知识,通过培训使我们的客户经理变成既有金融专业知识、理财知识,又懂得营销技巧、通晓客户心理的“通才”。培训要形成制度,定期进行,以不断更新客户经理的知识,更好地适应个人理财的需要。

2、建立我国个人理财师资格认证制度。按照国际惯例,做理财专家需先取证,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个人理财师资格认证、职业道德规范和继续教育体系,以规范个人理财师的职业道德、执业行为,提高其专业理财水平,打造真正的理财专家。

3、要建立完善的考评制度,推进理财专业人才的优化进程。商业银行可实行业绩考评制和等级管理,以此调动每位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大家的潜能,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改善理财技术条件

为了更好地拓展商业银行的业务,特别是个人理财业务,我们必须加快金融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打造个人理财服务的技术平台,提升服务质量。

建设重点放在以下3方面:一是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我国银行业既要发展银行内部网络,又要加快全国性金融网络的建设,协调各银行之间冲突,还应积极建立国际间金融互联网;二是加快金融电子化系统的集成。金融电子化系统集成,是指金融企业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把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及其相关的业务操作、处理、管理、控制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系统,使金融企业能籍此灵活地适应市场需求,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形成经营管理上的优势;三是建立和完善银行内部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借助这个系统,银行可有效地管理已有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特别是对客户信息进行有效加工,以便进一步将经营模式转变为客户主导型,通过个性化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

(五)加大理财意识和理财市场的培养

首先,要加强对居民理财意识的教育。在国外,从小就灌输理财观念,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且这种理财教育贯穿人的一生。现在,国内这种教育太少了,很多百姓理财观念尚存在一些误区,我们要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和理财意识,让百姓走出传统理财的误区。

其次,要加大产品的宣传力度。由于竞争激烈,商业银行设计好产品以后,一定要借助有影响的媒体扩大宣传的力度和广度,让更多的客户了解它。

第三,要设计符合中低客户需要的产品,开发中低客户市场。当前我国各大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基本上是针对高端客户而言的,准入的门槛较高,让那些有理财愿望的中低客户只能望而止步。对银行来说,抓住高端客户非常关键,但根据我国的实际,中低客户属绝大多数,该市场是一个比较大的潜在市场,为实现银行的长期利润,银行不应忽视它。

篇7

一、鄂尔多斯市民间融资的现状和特点

(一)机构数量多,民间融资规模大

截至2008年9月,在鄂尔多斯工商局注册的投资公司305户,注册资本145.7亿元:担保公司168户,注册资本134亿元:委托寄卖商行54户,注册资本0.13亿元:典当企业15家,注册资本2.3亿元。上述机构总计542家,注册资金161.53亿元。此外,批准成立小额贷款公司44家,其中有6家开始运营。据有关部门和部分居民反映,实际上从事民间借贷活动,但没有正式办理工商注册手续的地下中介组织、机构、中介人数量无法统计。据鄂尔多斯商务局走访估算,专门从事民间借贷的中介人约1500户。2008年上半年,鄂尔多斯市民间融资总量410亿元,比2007年增长52.99%,占同期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总额的71.65%,比2007年占比提高18.4个百分点。据我们初步调查估算,鄂尔多斯市民间借贷资金运作的总量大约在300-500亿元左右,说明民间融资已成为该地区多元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民间融资参与主体多元化,借贷用途多样化

首先,民间融资参与主体多元化。据人民银行鄂尔多斯中心支行下发的400份面向居民的民间借贷情况调查问卷显示,195人在2007年曾经与典当行、投资公司、其他民间组织或个人发生过借款行为,占被调查人数的48,75%,可见民间借贷在居民生活中的深入程度,此外,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民间融资的依赖不断增强,其次,资金用途从消费型向消费型与投资型并重转变,调查问卷表明目前民间借贷资金的投向已由原来解决上学、婚丧嫁娶、看病等消费性资金需求为主,转为经商办企业等生产经营性资金需求与消费性资金需求并重,民间融资机构贷出资金主要投向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煤炭企业、高载能企业、路桥工程的流动资金周转,以及汽车经销商、个体工商户如服装、百货、电脑经销商、餐饮业主短期资金周转。抽样调查显示,在农牧民借贷资金中,绝大多数依赖民间借贷,来自银行、信用社的贷款仅占33.3%、向银行、信用社借款的农产仅占26.9%。

(三)利率高、期限灵活、手续简便

据典型调查,融资机构吸收存款的利率为月息15‰至2‰,存款期限最短的1个月,最长1年。发放贷款的利率视不同期限、不同额度而变化,一般为月息30‰-35‰。如果期限在半年以上1年以下,金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利率最低可降到25‰。在资金需求旺季,利率高达35‰-45‰,甚至达到50‰。民间融资的手续比较简便快捷,一般采取简单的书面协定,部分交易甚至为口头协定,部分大额交易需要采用担保和财产抵押,贷款额一般占抵押物的50%-70%,对中小企业有较大的吸引力。

(四)风险比较低

由于鄂尔多斯市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鄂尔多斯市民间借贷违约率低,纠纷少,风险比较低。总体判断,鄂尔多斯市民间借贷在可控范围内。截至目前,鄂尔多斯市公安、工商等部门共查处这类案件9起(公安7起、工商2起)。从鄂尔多斯人民法院了解到,2008年1-9月份,民间融资方面的案件仅8件,占全院立案案件总量的不到1%。

(五)鄂尔多斯民间融资趋于理性

无论是自发进行的民间融资还是依托中介机构、中介入进行的民间融资,都表现出依据经济景气程度调整的特点。据调查,近期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加剧和国内经济增速趋缓,鄂尔多斯地区民间融资呈收缩态势。2008年9月,鄂尔多斯市居民储蓄存款同比增长38.3%,增幅同比提高30.2个百分点,表明一部分民间借贷资金退出地下民间融资市场,回归正规金融体系。

二、鄂尔多斯市民间融资的主要作用

鄂尔多斯市活跃的民间融资活动在缓解正规金融体系信贷资金压力、分散金融风险、拓宽社会融资渠道、优化经济结构、缓解就业压力、支持鄂尔多斯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没有民间借贷就没有鄂尔多斯市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就没有所谓的“鄂尔多斯现象”。

(一)有利于该地区资金配置效率的提高

民间融资的存在弥补了正规金融机构的不足,促进了该地区融资市场化。民间融资完全按照市场化原则对资金进行定价,并以此使资金流向效率更高的部门、行业及企业,提高了该地区储蓄一投资的转化效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供需矛盾。据了解,过去鄂尔多斯地区企业因资金短缺而停产、半停产的现象时有发生。现在因资金缺乏停产、停业的现象大幅度减少。其中,民间融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民间借贷成了银行资金供给的重要补充,大大缓减银行放贷的压力,并起到了支持创业投资的作用。

(二)民间融资有力推进了非公经济的快速增长

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非公有制经济的规模扩张、实力增强对于促进鄂尔多斯市整体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挥着显著作用。在该地区民营经济主体中,仅有15.9%的中小企业能获得正规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其余资金需依靠企业自有资金和民间融资来解决。民间借贷手续简便,投向灵活,能更好解决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融资难问题,近几年对鄂尔多斯市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起到很大作用。

(三)支持产业升级和加快城市化进程

民间借贷资金对鄂尔多斯市的房地产发展和煤矿技改起到重要的资金支持作用。粗略估算,鄂尔多斯市民间借贷50%的资金流向煤炭开采行业,从2005年开始,鄂尔多斯市全面推开了地方煤矿整合技改3年攻坚战,煤矿数量从552家压缩到现在的200多家,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300多亿元,其中相当一部分资金来源于民间借贷。

(四)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企业孵化器的作用

在鄂尔多斯地区,相当数量的企业是以类似私募的方式筹集资金并创立的。对于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正是活跃的民间融资满足了其资金需求。鄂尔多斯民间融资承接了大部分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在成长之初的融资风险,起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孵化器作用。

(五)民间融资促进了民间财富的积累和就业状况的改善

民间融资的发展,扭转了长期以来居民投资渠道单一,高度依赖于银行储蓄的局面,居民投资出现了多样化选择。民间融资增加了居民的投资渠道,增加了其财产性收入,为当地居民收入增长做出了直接贡献,加速了民间财富积累的速度。民间融资通过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和部分创业者创业,间接地支持了本地区的劳动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

(六)民间借贷市场间接推动了银行业经营能力的提升

鄂尔多斯民间融资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正规金融体系形成了压力,为争取居民闲置资金和企业流动资金融入正规金融市场体系,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不断创新适应市场需要的金融产品,完善信贷制度,优化贷款流程,提高信贷管理效率,以适应企业需求和经济形势的变化。民间借贷市场的存在,有利于促动银行业致力于提升经营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鄂尔多斯市民间融资形成一定规模的背景因素分析

鄂尔多斯市民间借贷投资活跃,存在着一定的现实需求和客观必然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民间资本的聚集和强烈的投资意识造就了民间融资的繁荣

随着鄂尔多斯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和个人收入有了显著提高,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加速转变,2007年全市人均GDP已突破1万美元,2008年达到1.45万美元,排名全国第4;人均财政收入以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均居自治区前列,地方经济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城市第28位。城乡一体化进程迅速推进,城市化率达到65%。投资环境和投资领域的不断改善和拓宽,使城镇居民的投资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居民在没有较好的投资项目选择的情况下,受高利率的驱使,将资金投入民间融资组织。在鄂尔多斯,一些较早从事个体经营和创办企业而先富起来的居民,已经积累了相当规模的资金,社会巨富越来越多,在2007年胡润中国百富榜中,内蒙古上榜11人,其中8人为鄂尔多斯市人。他们在资金积累后,使大额资金游离于经济实体之外进人民间市场,成为巨额的食利阶层。这些资金为民间融资的进一步扩张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

(二)广泛的金融需求与信贷决策制度缺陷促进了民间融资扩张

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民间剩余资本的膨胀产生了巨大金融需求,然而当地的金融体系并不发达。目前,鄂尔多斯还没有外资银行分支机构、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银行业金融机构,除了股份制银行和农信社、城市商业银行外再也找不到其他正规的融资渠道,并且银行贷款手续繁杂、审批时间长、担保条件高,一般的民营企业或个人根本难以得到正规金融贷款。加之,旗县金融机构布局的不合理,信贷供给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萎缩,在产业配置中畸形,在区域配置中失衡。银行业与企业所有制结构不匹配,大量民营中小企业没有相应的民营银行为之服务,不得不支付高于银行2-3倍的利息从民间融资。

专业化的小额信贷组织贷款供给缺位,加剧了民营企业及农牧户对民间借贷的依赖程度。在小额信贷市场上,农村信用社是提供金融服务的主要机构,但从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来看,由于存在政策体制等制度约束,以及网点布局、资金实力、管理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提供小额信贷服务还没有充足的能力。内蒙古融丰小额信贷有限公司是鄂尔多斯试点成立的具有专业化性质的小额信贷组织,在两年的运营中,注册资本金已由5000万元扩展到1亿元。融丰小额贷款公司的成立,极大地支持了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但这样专业化的小额信贷组织由于机构以及资金规模的现实缺位,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的资金需要。

(三)迅速发展的产业需求

近3年鄂尔多斯房地产业以年均2-3倍的增长速度迅速发展,截至2008年6月末,鄂尔多斯房地产企业达到283家,施工面积达到771.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1%,房地产开发投资60.3亿元,同比增长101.8%。据调查,其投资资金来源的70%左右来自于民间借贷。由于房地产有可观的利润空间,因此,大部分企业及居民将闲置资金投资到房地产行业。更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房地产的市场前景远大,但流动资金不足,房地产商为了扩大规模,通过民间融资来进行生产。

在这个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宏观经济波动的直接反映是煤炭、电力、房地产价格的巨幅变动。价格的变动会直接带动利润的直线上升,这也是直接吸引大量民间资金投入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煤炭价格进入又一轮的上涨期,据调查,鄂尔多斯煤炭坑口价格由2003年的50元/吨,上涨到2008年的350元/吨,涨幅达到600%。据相关人士测算,一般中小煤矿吨煤成本仅在50元80元之间,而利润率达到6倍,如此高的利润使民间资金迅速进入煤炭等行业。持续数年的煤价井喷使鄂尔多斯经济步入繁荣阶段,大量的财富在民间聚集,形成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巨大支撑。

(四)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催生了民间金融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不断深化改革,进一步放开了市场,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准入范围,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鄂尔多斯市统计局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07年底鄂尔多斯市个体工商户为9.26万户,私营企业为7164家,分别比2000年增长184%和300.9%。2008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00.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0%,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2%。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必然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民间信贷机制为其提供资金服务,民间融资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直接融资方式,逐渐成为支撑其发展的重要力量。

(五)民间融资的优势对资金供需双方、民间融资机构及中介人都有吸引力

首先,民间融资利率对资金供给者具有吸引力。目前,金融机构居民储蓄存款1年期的利率为3.6%,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存款的实际利率有时为负利率,民间借贷利率月息一般超出银行存款利率的4-6倍,对普通居民有较强的吸引力。其次。民间借贷手续简便,效率高,适应了市场瞬息万变的要求,对资金需求者具有吸引力。一些私营企业、商贸企业、各种小商品经营专业户,在经营过程中对资金短期周转需求较为强烈,而正常情况下从银行取得贷款较慢,因此转向民间融资,可以说,快捷的资金获取方式弥补了借款高利率所带来的高成本。再次,民间融资供需两旺的局面、丰厚的利润吸引典当行等机构和民间融资中介人参与其中,成为民间融资市场的组织者。

四、鄂尔多斯市民间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民间借贷投资不属于正规金融本制范围,游离于国家有关机关批准设

立的金融机构之外,尤其是可能涉嫌违战吸纳投资人资金的,会扰乱正常的金融秩序,甚至引发安全隐患。概括来看,鄂尔多斯市民间借贷存在以下问题:

(一)依托中介进行的民间融资是否合法难以定性

依托中介进行的民间融资在总量中占比较大。这部分民间融资在法律上定性较难。鄂尔多斯的这种民间融资行为是否为非法集资,抑或是否属于地下钱庄很难界定。如要认定合法,又有向公众吸收存款的嫌疑。如要认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存在两个难点:一是是否针对不特定公众。鄂尔多斯民间融资主要是亲戚朋友之间进行,每个资金融出者、融入者都有特定的交易对象范围,市场半径有限。二是是否为借贷关系,在调查中,大部分资金融出者认为自己进行投资,而不是借贷。此外,尽管国务院已明确由银监会负责对非法集资的认定、查处和取缔及相关的组织协调工作,但对于社会集资如何审批、审批标准以及对非法集资的认定的依据等问题,尚没有从法律层面加以解决。与此相联系,对于地下钱庄的认定也缺乏可操作的标准。

(二)行业投资相对集中,潜在风险较大

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9月末,鄂尔多斯房地产企业达到283家,施工面积达到101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7.7%,房地产开发投资125.8亿元,同比增长90.6%。据调查,其投资资金来源的50%左右来自于民间借贷。近年,鄂尔多斯地区房价持续上涨,去年6月末商品住宅均价已达到3260元/m2米,比呼和浩特市高近300元/m2。房地产业是较为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在经济下滑期存在较大风险。在波动的经济周期中,资金链一旦断裂,极有可能出现连锁反应,波及地区金融秩序的稳定。

(三)监管缺失

目前鄂尔多斯市民间借贷机构处于监管失控的状态,由多个部门登记管理,且这些部门仅履行市场准入管理,业务合规性监管的力度和深度不足。管理体制没有理顺,机构审批后,相关单位监管跟不上,致使有些机构超范围经营。如商务部门承担对典当行的监管职责,因典当行属特殊行业,其设立还需得到公安部门的批准:投资公司只需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其业务运营没有管理部门;担保公司由经济管理委员会管理,委托寄卖行属特种行业设立需经公安部门的批准后到工商局注册登记,也缺乏真正的管理部门。民间融资加重了货币管理监管部门维护稳定的压力,民间融资大多具有自发性和隐蔽性,缺乏合法的组织管理机构,其经营活动和收益游离于国家的监督管理之外,因而很容易引发债务纠纷,也极易形成非法集资,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货币管理监管部门承担着维护金融稳定的重任,民间融资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必然影响和牵动正规金融的发展。最终将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从而加重货币管理监管部门维护金融稳定的压力。

(四)税收流失

首先,目前税务部门对从事民间融资的机构主要采取定额征收的管理办法进行征收,按照这种办法税务机关只能收缴已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公司的税款。对一些虽然从事民间融资但未在工商部门注册的机构、个人则无法征收,造成税收流失。其次,一些机构在许可经营范围之外从事民间融资活动,其借贷行为具有隐蔽性,形成实质上的偷税。再次,税务机关难以根据民间融资的业务量准确核定税额。

五、引导和规范鄂尔多斯市民间融资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严格监督管理,推动民间借贷正规化运作

要高度重视民间资本的安全运作问题,运用法律手段治理和规范民间借贷市场,严格民间借贷业务注册登记,严格监督管理,严格业务程序,推动民间借贷正规化运作。要依法严厉打击各种金融违法犯罪行为,坚决取缔未经相关监管部门批准,非法设立典当行等金融机构或非法从事金融业务活动,切实维护金融稳定和社会稳定。

学习借鉴发达地区规范民间资本的成功经验,变“地下操作”为“地上经营”,变“零散运作”为“规模经营”,变“自然人之间借贷”为“自然人与法人之间、法人与法人之间借贷”,切实提高民间资本的组织化、法制化程度。坚持谁批准、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对典当、担保、投资公司、委托寄卖行等非金融机构实行严格监督。明确典当行,投资公司、委托寄卖行的主管部门,并由其负责监督上述机构的业务,并承担相应责任。

建立对民间借贷的实时监控,开展风险监测分析,及时准确掌握全市民间借贷的基本情况和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对可能涉及民间借贷的机构或个人进行更细致的调查和风险排查,切实防范民间借贷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风险。

(二)加快培育中小金融机构,为民间资本提供投资渠道

一是对符合基本条件申报小额贷款公司的,给予快速审批,扩大小额贷款的数量。有关部门要在监管上给予技术帮助和人力支持,加强对小额贷款的培训和指导,促进全市小额贷款公司规范健康发展。贷款公司的股东有特定人数限制,发放贷款的资金来源仅限于股东自有资金。运作较为规范的贷款公司,可向一家金融机构申请批发资金,但不得吸收公众存款。二是大力发展投资公司或私募基金,允许其做贷款业务及各类投资业务,包括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和证券投资,可向有较强风险承受能力的特定群体募集一定金额以上(如50万元以上)的基金。三是引导民间资本组建商业性担保机构,通过发展真正意义上的担保业务,实现资本的增值。

(三)改组改造非金融机构,加快民营银行建设步伐

合理引导民间资金转化为资本,组建民营银行。这里所说的民营银行,指的是由私人资本出资、控股、经营的银行,既包括银监委批准试点的村镇银行,也包括在城镇设立为社区微小企业、个体工商户服务的社区银行。对民营银行的设立可以进一步放宽准入条件,取消村镇银行或社区银行设立必须有一家法人银行成为出资人的这一硬性规定,防范民营银行的风险可以从提高注册资本金,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着手。要在民营银行先进行存款保险试点,银行都实行存款保险制度后,对民营银行要提高存款保险额度(如对等额的存款,大型银行缴存一份保险,民营银行可缴存两份保险),切实保证存款人的利益。民营银行可利用其特殊的经营模式(大量客户经理利用本身的人际关系和亲和力随时掌握客户的生产经营状况和诚信度),符合个私经济分散、跨越行业多、经营变化快等经营特点,较容易克服信息不对称导致高昂交易成本和风险的问题,来补充大中型银行服务不足和空白。对民营银行要建立有效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建立严格的监管条例或办法,让符合条件的银行进来,使经营不善的倒闭或者被兼并,这样才能使民营银行健康发展,例如制定严格的出资人和高层经营管理人员资信标准,设立档案并定期审查,防止资信不良、有劣迹和黑社会背景的人员进入银行业;严格审查和禁止股东的过多分红和抽逃资本金情况,防止因银行股东的利益冲动而引致银行短期行为:设置资本金分类标准,限制地方性银行的业务范围和活动地域范围等等。

(四)尽快批准鄂尔多斯市成为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加快鄂尔多斯市的金融改革和发展,通过金融的发展促进全市经济的更快发展和金融稳定,全面系统解决鄂尔多斯市民间借贷问题。鼓励金融机构在鄂尔多斯市设立分支机构。加快审批程序,使更多的金融机构来鄂尔多斯市设立分支机构,帮助鄂尔多斯市扩大金融总量。协调各金融机构总行,加大对鄂尔多斯市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鄂尔多斯市的资金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