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30 17:58: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管理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程管理方法

篇1

1.特征模型

在FORE管理方法中,一个特征模型分成三级结构:依靠性、共性和特征在生产中的变化性。一个特征在这里的意思是工程中可以带来市场化效益的一个单元,是对软件能力和表现的要求的特性集合。特征模型是根据对软件的要求得来的,换言之,对软件的要求定义了它的特征。

2.特征模型的优势

用特征模型,我们可以根据消费者的要求把产品的功能结构化,从而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的功能有更好的理解。它作为生产线的一个基础,可以帮助更好地管理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研发人员可以用精简化工程管理方法把这些特征模型结合起来,以达到提高效率节约成本的目的。

3.特征模型应用到生产中

如何把特征模型无缝地整合和应用到生产过程中是提高工程效率的关键问题。在西门子医疗设备软件研究项目中,他们把FORE方法应用到项目的设计、工程管理和测试管理中,得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以下六个步骤把FORE管理方法应用到生产中:(1)产品管理者通过不同的资源和渠道收集消费者和内部相关工作人员对产品的要求。(2)如果软件工程师可以接受所有的相关要求,那么把这些要求转化为完整的新软件的特征或根据要求加强已有的特征。(3)产品管理者和软件工程师一起把特征按类型、重要性等要求结合起来,构成特征结构图并依此决定整个工程的复杂性和所需工作量。(4)产品管理者根据特征模型,产品复杂性和所需工作量制定整个工程的计划。(5)对产品要求和特征有可能产生的变化做出预期并把它们整合到设计过程中去。(6)利用特征模型去追踪工程进展和进行软件测试。SYNGO作为医疗设备的成像软件,利用FORE方法可以明确医疗设备对软件的要求并应用精简管理方法对工程进行管理。软件测试人员根据特征模型,始终可以得到最新的关于产品要求的信息,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简化测试过程,提高软件测试的效率。

二、对FORE管理方法的评估

为了评估FORE方法的可行性,我们提出了以下几个关键问题:(1)应用FORE方法能获得多少成本及时间的节省空间?(2)应用FORE方法的投资回报率是多少?(3)应用FORE方法对工程方面的主要贡献是什么?(4)如果FORE方法中最主要的优势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会对工程有什么影响?下面我将对FORE方法的花费、优势和风险方面的评估进行介绍,这些关键问题也将在介绍中得到回答。

1.花费评估

在实例研究中,把花费定义为现已花费和将要花费两个过程来记录工程中的花费情况。这样可以准备记录现阶段的花费以及连续性估计下一个阶段的准备和工程中所需的花费。这些花费包括训练员工和生产过程中的改变带来的花费。

2.优势评估

通过对实例的研究,得出了FORE方法的四个主要的优势:(1)高效的测试和更加容易的错误修复。FORE方法的最主要优势就是它可以简化测试环节。因为特征模型可以使我们在测试的时候更加快速地理解消费者对软件的要求,另外,特征模型还可以使我们对无功能性(例如可扩展性)的要求有更好的理解。我们可以更早发现无功能性的要求和更快速发现漏洞。(2)透明度。透明度和消费者要求的内容相关,基于特征模型的结构性,我们可以很容易地从消费者的角度来概观产品的要求结构是怎样构成的。我们可以从商业需要和消费者的要求两方面对产品的特性进行追踪。这样就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产品的透明度。同时,由于更好地了解了消费者和商业两方面的需求,我们可以更容易地对产品不同版本的进行计划。(3)降低工程的复杂性。我们可以通过生产模型的灵活可变性来降低工程的复杂性,把它应用到工程中可以减少结构中的多余成分,使工程更加简化。(4)简化工程中的跟踪环节。特征模型中的三个结构直接映射了从商业需求到产品要求、设计和实行的跟踪过程,所以,当我们构建特征模型的时候,跟踪机制也同时被建立了起来。因此,工程中的跟踪环节需要做的工作就被简化了,同时在跟踪过程中发生错误的概率也降低了。通过节时节薪的方法对FORE方法的节省空间进行计算,在实例中,得出的节省空间大约为每天预算的15%到20%,在大约两年的时间内,回报率为1∶3。在对实例的优势分析中可以看出,由于FORE方法的特性,获得最大好处的就是测试和跟踪环节。

3.风险评估

在实例分析中,假设FORE方法最主要的优势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通过节时节薪的方法计算出的节约空间依然是个正值,所以,即使主要优势没有达到预期效果,FORE方法依然是值得实行的。

三、结论

篇2

关键词:石油地面工程;工程建设;质量控制

0前言

地面工程作为油企发展的重要设施,其质量将直接决定油企自身的发展效益。可以说地面工程质量与油企的运营有很大联系。伴随着油田开发的越来越深入,如今油田资源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石油地面工程作业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且其本身的特性决定了油田施工有着较为突出的危险性。也就是说石油地面工程必须要重视质量方面的管理,这对实现石油行业的进一步建设具有现实性的意义。

1油田地面工程质量问题形成原因

1.1缺乏质量管理意识

人是质量问题出现最主要的因素,之所以这么说与人在施工监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有很大关系。施工监理者如果缺少职业道德与职业水平,就无法满足复杂项目的施工监理要求[1]。而从现状来看,国内的确存在缺少高素质施工监理者的情况,大多数监理者都存在问题解决能力不强、安全意识与质量意识薄弱的问题。这带给油田地面建设管理和施工很大的问题和不利。

1.2没有足够的交流和沟通

在施工过程中,企业必须予以全程的监督和管理,目的为针对施工中出现的转包、停工问题,保障施工整体质量。此外招投标合同、项目的管理可不科学、规不规范、监理工作落实的有效性同样也是必须要注意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目前来看都是油田地面工程质量隐患、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2]。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与施工方和业主缺少交流和沟通有很大联系。

1.3监管不到位

油田地面作业中,政府监管机构是施工方和业主方的中介单位,如果政府监管机构不清楚自己的工作意义,在参与监督中出现了越权行为或是质量监督员和承包商建立了不法的合作关系都会影响到工程监督质量。没有将业主利益摆在首位,必然会影响业主的最终利益[3]。这体现的是油田地面工程作业方和政府监管机构没有正确履行自身义务和责任。

2提升油田地面工程建设质量有效性的方法

2.1提升作业人员质量意识

现如今市面上出现了大量的培训公司,这些培训公司培训内容包罗万象,其中就包括油田建设工作。培训公司成立的目的是为了向社会输送足够多的技术性人才,对参与油企建设项目的作业人员而言,绝大多数的工作人员除去有着赚钱的目的以外,还希望能够在施工中积累经验,提升自身的实践水平与工作技能。培训公司需要在提升操作人员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加强质量意识教育。从而全面提高作业人员施工能力和作业水平。

2.2加强进度方面控制

(1)进度目标。施工前必须明确施工目标,合同中必须明确施工的周期,根据施工单位作业水平设计施工进度和施工计划。确定施工方案时,还要合理分析施工单位的设备、资源、人员条件,考察现场作业条件。管理部门必须做好整体编制规划,确保施工进度得到有效控制。慎重审核相关文件,保障项目能够顺利推进。(2)进度计划。结束项目计划与总计划的制定后,必须先将计划送至管理机构,完成项目合理性、可行性的检验。假如没有按规定时间内完成计划的上交,那么机构就必须及时催促,确保其能够按时完成计划的上交。计划除了包括项目方案以外,还包括设计程序与设计工艺,甚至是资源配置方法。(3)进度交流。质量监督机构必须要督促承包人能够按照规定工期、目标、计划进行操作,保障施工的安全性,按计划完成施工,防止出现赶工、抢工的问题。假如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施工进度遇到了拖延性问题,质量监督机构就必须发出加速指令,与承包方协调更改施工计划。在保障施工安全性的基础上,改良施工方案。(4)工程验收。油田施工需要处理大量的内容,即便是竣工后仍有许多事物需要进行处理。施工结束后必须有专业检查团队监测工程质量。如果工程不合格,必须要求承包人返工,从而减少安全隐患。如果检测后确定质量合格则可以进入正常的交接流程,做好竣工资料的保存。竣工后所整理的信息应存放于档案室进行统一管理。当然资料存放后并不意味着工程就已经全部结束,施工单位还要分析施工中遇到的问题,以免今后的施工遇到类似的问题。

篇3

1.模型建立方法

首先分别对经济性与可靠性进行参数选取,根据95%保证率进行相关性分析,选取相关性指数高于80%的“绝对影响因子”进行参数附权,根据不同参数在工程中占的比重及重要性进行不等比付权,将权值转化成小于1的系数配给各参数,然后将两组参数进行双相关分析,若相关性较小,则需重新选参,若相关性较大,则满足回归要求,建立回归关系,求解经济与安全的相关性函数,依据最小二乘法原理选取最优曲线。

2.实例论证

本例以我国某地区小型水利工程平均费用投入与相应安全评估报告平均标准为例,拟合结果如下。

2.1相关性分析

先在spss偏相关相关性分析设置界面下选取保证率95%,分别输入材料总投入、人员总费用、技术及设备投资、其他费用相关数据,初步做方差处理,删除对方差影响较大的数据,然后将剩余数据整体设置为控制变量,之后分别输入安全性分析数据、实用性分析数据、耐久性分析数据和应急预案相关数据,仍然做方差处理,删除对方差影响较大的数据,然后将剩余数据整体设置为相关性分析变量,最后通过spss数据处理对不同变量间进行相关性分析。输出结果如表1。

2.2参数付权

有分析结果可知,除其他费用与函数相关性略低外,其他均高于80%,其情况可将其他费用付权0.7,其他变量付权0.8~0.9。(对于要求较高的工程可将其他项细分后再分析)。这里我们用matlab矩阵法中syms指令进行操作:可在matlab中建立如下代码:>>symsabc;>>M1=sym('Classical)';>>M2=sym('Jazz)';>>M3=sym('Blues)'>>syms_matrix=[abc;M1,M2,M3;int2str([000])]syms_matrix=[abc];将对应项目数据替换掉int2str([000])中的0;将权重比例替换掉syms_matrix=[abc]中的a、b、c即可实现矩阵复权。

2.3函数曲线拟合与分析

此例我们将相关性最高,显著性也很高的材料投入所对应的函数称为材料承载能力(安全性、耐久性),将人员总费用与设备技术投资所对应的函数称为施工质量(适用性、耐久性)。随后进行线性回归,有线性回归知,原有曲线与结果偏差甚大,可知函数关系呈非线性,所以我们运用spsss曲线回归工具或matlab中的cftool工具进行非线性回归,最终两种方法皆可得到相同回归结果,其中材料承载能力曲线为三次曲线,施工质量曲线仍未线性曲线,同时对于所有变量与总投入进行整体拟合,得综合效果函数曲线为二次曲线,回归曲线如图2。

对于材料而言,当安全指数超过一定范围是,即使经济投入增加很多,安全效果提高的也不是很大,对于施工质量而言,其主要经济投入在于设备与技术,也就是一次投入,本例以施工质量满足要求为条件,可知只要施工质量满足一定标准,其后期投入不大,但设备越先进,施工月细致,可靠度越高。两者附权后叠加效果如为综合效果曲线,可见,其在一定范围内,随经济投入的加大,安全性有较大提高,但后期增长不明显,所以,我们可以就此确定投入限值,并查的相应可靠程度,对照工程要求,看是否满足,若满足要求可靠度,即可得出可靠性与经济性联合调控的施工方法。对此模型结果具体优化如图3。

依据matlab结果分析,可讲可行区域划出(如上着色填充部分),以个参数交点为公共择优点,以此点细化分区的中部深色填充区,在此区域内为可靠性与安全性关系最优区域,但是对于水利工程而言,工程设施长期处于水下,耐久性要求较高,建议选取可行区右边缘为宜。

二、结语

篇4

[关键词]土建工程;管理创新;绿色施工

土木建筑工程在我国的经济社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土木建筑工程的管理方式多种多样,在新时代的新形势下,应该对土木建筑工程的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引入绿色施工的概念,并掌握绿色施工的主要方法,在节约资源的同时提高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因此对土建工程管理创新和绿色施工管理方法进行研究对于当前的建筑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的意义与主要措施

1.1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的意义

(1)科学发展的要求。我国政府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概念,科学发展观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进行创新,用创新推动建筑工程管理技术的进步。创新能够突破传统的管理方法对施工的限制,从全局角度对影响管理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找到适合项目建设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促进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2)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实现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是现代化的一种标志。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竞争较为激烈,企业之间为了争夺资源开展了激烈角逐,这就使得创新在行业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创新要求企业在成本开支管理、质量控制、施工工期控制等方面做出改进,严格执行企业制定的规划,保证按时完成项目建设,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3)企业发展的时代要求。建筑企业通过创新管理方式,不断对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进行改进,并将其应用在建筑项目的施工中,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顺应时展潮流的需要。

1.2建筑施工管理创新措施

(1)管理机制创新。要想在实际施工中对建筑的管理进行创新,首先要对管理机制进行创新。建筑项目的管理需要有完善的管理机制作为支撑,施工中的管理措施应该结合时展的要求,将科学发展观融合在机制的创新中。建筑项目管理机制的创新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对当前的管理机制进行审查,聘请专业的管理团队对建筑企业现行的管理机制进行检测,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防止损失扩大化。管理机制的创新是其他创新措施实施的保证,是创新的根本,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措施,保证管理机制的创新。(2)手段的创新。手段的创新是建筑企业创新的又一表现形式。创新是一个体系,不仅要在机制方面保证创新实施,同时也要对手段进行革新。采用新型的管理方法,使用新型的管理技术,从工程实施的角度保证建筑企业的施工效率。对于陈旧的、不符合施工要求的技术和手段,应该及时抛弃,探索新型的、与建筑企业施工相适应的施工手段,保证施工的效率和效果。

2绿色施工概念与绿色施工管理措施

2.1绿色施工的概念

绿色施工是随着经济发展新兴起的一个施工方式,是指在保证工程按时完成、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使用新科技、新手段对建设过程进行管理,节约施工中的物资投入,减少资源的浪费,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实现资源节约、成本节约的目标。

2.2绿色施工管理措施

(1)组织管理。首先,成立绿色施工管理组织,组织包括两个层次,第一级主要包括施工单位、设计单位、承包单位等;第二级主要包括一级单位成立的临时性的组织。两级组织都负责对绿色施工进行管理和实施。二级组织主要将上级制定的政策落实到实处;一级组织主要负责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两个组织应该分别挑选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较好的人员进行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明确各自的分工,齐心协力做好绿色施工的管理工作。(2)规划管理。规划管理要求在规划工作中体现绿色施工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实施。第一,在编写规划时,将可靠、完整的绿色施工数据传递给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按照绿色施工的要求和标准,给予施工方面的支持。第二,设计过程中要考虑仪器设备、装修等方面的影响,将零散的因素整理为一个具有系统性的整体,方便统一进行规划和分配。第三,在项目开始建设之前应该将整体规划备份并交给施工单位,让施工单位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把握工程施工的主要目的,了解工程施工的相关标准,保证施工工作的顺利展开。

3结语

创新建筑企业管理方式,探索新型的管理制度和体系,是企业自身谋求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企业自身综合实力的重要方式,所以应该重视管理方式的创新,在项目建设中引入绿色施工的概念,并掌握正确的绿色施工方法,顺应时展的趋势。将掌握的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在实际建设中,保证项目建设成效,在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同时,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志杰.土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中外企业家,2013,(35).

[2]杨汝贤.基于绿色理念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方法[J].中国建材科技,2017,26(02).

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 质量 管理方法 措施

引言

伴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发展和逐渐深入,我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与其服务总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一直以来,我国严格贯彻与执行“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发展方针,对建设和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做出了突出的指导性贡献。建筑工程的质量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为了改善建筑工程的质量,必须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水平,不断探索和实施新的管理方法。

一、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意义

建筑工程,质量是一个永恒话题,加强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是项目工程合格、顺利完成的主要手段。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每一环节都能影响工程质量问题,主要因素有人、材料、机械设备、施工工艺和施工环境等,假如施工过程中忽视某一因素的影响,都将给建筑工程带来质量问题。等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后,将面临很大的隐患,包括安全隐患,甚至可能出现重新改造和拆除现象,给人们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经济损失。因此要在施工过程中从管理层到施工层做好施工每个环节的质量管理,保证工程质量的合格,提高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水平,从而促进我国建筑业不断健康有序地发展,也带动经济的发展。

二、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方法

1、加强施工企业工程施工质量意识。质量意识是指导施工企业进行工程建设作业的重要思想,质量意识得不到有效的转变,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各项措施和政策就很难得到切实的执行下去。施工企业领导层和决策层应当首先深刻的认识到质量意识的重要性,通过员工培训、企业质量知识宣传以及质量绩效挂钩等各项措施努力的提升全企业员工对工程施工质量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质量意识的转变是施工企业开始重视建筑工程质量、落实工程质量管理措施的必要条件。

2、提升管理人员素质。施工管理人员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新的形势下,做好建筑工程管理的各项工作要求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既要有一定的工程建设专业知识和实践管理经验,同时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具备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应变能力,以及有效利用高科技知识和工具提升工程质量管理的能力。施工企业重视工程量和工程进度,忽视工程质量的问题就是由于施工企业管理层不能够清楚的认识长期利润的来源,以及项目质量管理的形势,不能够明晰工程质量管理的目标,进而以资源优化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方式代替多接工程,多赶进度的做法。通过施工管理团队素质的建设,提高管理团队对企业利润来源的清晰深刻认识,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不正确的企业利润观,正确处理工程建设施工质量与工程量和工程进度之间的关系。

3、做好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一个工程企业的管理者应当充分意识到:只有做好施工机械设备的合理维护和管理工作,才能提高机械设备的性能和生产效率,才能最终达到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效益。因此,先要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的完善管理体制,做好定人、定岗和定职责的事项,从而使得建筑工程综合、全面、统一三面协调管理。再对施工机械设备的平常保养严格执行以及建立定期保养体系。不同类型的工程机械设备在施工运用中的作用不同,也就对可靠性的要求也不一样,不同的维修体系具有不同的长处,因此可以灵活地推行多种维修制度来满足不同时期的需求。最后,使用专人去施工机械设备入场前进行检验,从而保证机械的运行状况没有故障的进入工作场地,另外项目部门要配备专门人员去负责机械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4、把握好施工材料的质量。建筑工程的原材料质量不仅是工程质量的基础,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条件,所以,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加强控制,首先,在对工程材料进行验收时要注意检查工程材料的尺寸、性能、外观、材料证明文件以及各种相关技术指标。对于一些重要的工程材料的试验取验、送检都应当由监理人员在现场加以见证,并确认材料的取样是否符合标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材料比较多,而最常用的建材是水泥、砖块与钢筋等。水泥是一种非常容易变化的质量材料,它是建筑工程安全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所以,要对水泥做好检验、抽检,并对存放的仓库做好保管、通风、干燥的准备,不同规格的水泥应当分开保存,分开使用。钢筋也要进行分门别类,对钢筋抽样后进行力学的性能试验,了解不同产品的标准和施工的要求规则。

5、合理处理建筑工程的施工变更。在建筑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因为建筑施工人员、建筑项目设计者对建筑项目设计的出发点的差异,或者设计人员对项目考察不足,造成的建筑项目施工图纸设计不合理等问题,会造成的建筑工程变更现象。这就要求针对较大的建筑工程设计变更,需要根据建筑工程设计,进行变更的相关手续的办理,小的建筑项目设计变更,需要建筑项目的监理部门、施工企业、设计单位等进行共同的会审,在此基础上决定建筑项目变更的处理方案。建筑项目设计变更作为建筑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需要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设计变更的基础上,做好对变更的控制和管理工作,以避免建筑设计变更对经济和质量带来的影响。

6、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问题的处理工作。做好建筑施工现场的质量事故处理工作,要求及时的组织力量做好质量检查,对于一般性的建筑质量问题,需要中标的企业负责人进行自检处理,对于重大的建筑质量问题,需要中标承包企业的经理或者总工程师、质量管理相关部门进行会商处理。在进行各种质量问题处理的时候,要按照质量问题的严重性,进行相关的惩罚,以更好地提升建筑施工的质量。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是决定工程质量水平高低的重要环节,毕竟现场施工才是直接构造工程主体的重要建设。加大建筑项目施工现场的人员管理和技术管理,需要从以下方面做起:第一,要科学的进行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人员的安排,保证建筑项目施工的每个环节都能够进行全天候的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对于一些相悖于建筑施工技术和质量标准的行为,能够及时发现,及时的治理。第二,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变更问题,要做好及时地审查工作,保证建筑项目设计变更的科学性和适用性。第三,加大建筑项目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评价机制的构建,对建筑项目施工现场管理的漏洞与存在的问题,做好及时的调整与处理工作,以保证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质量。

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内容包括设计、施工和监理三大方面,这三方面的因素制约着工程质量的提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在建筑工程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监理阶段掌握存在的影响工程质量提高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做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薛晓刚.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原则与措施[J].科技风.2012(15).

[2] 狄心伟.探讨思想政治工作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面所面临的职业压力[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3(05).

篇6

关键词 :水利工程堤防技术基础灌浆 质量监控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近年来在水利工程建设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水利工程管理方面也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轨道。尽管如此,但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应对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大力推广先进地水利工程技术,强化质量监管,完善管理制度将具有重要意义。

1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

1.1法律法规制定情况。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已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从适应计划经济到适应市场经济的转化。在管理体系上,实行从中央到地方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并分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及业务管理部门两个体系。在法规建设方面,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等几十种法规和技术标准。

1.2 现行标准体系的基本内容。我国现行水利工程管理标准根据工程类别进行分类,一共有163项技术标准。其中综合类标准为19项、水利工程建设类标准为102项、水利工程管理类标准为42项,三者分别占标准总数的12%、62%、26%。另外,我国现行的标准体系中,强制性标准106项,推荐性标准23项。在水利工程建设标准中,施工质量检验类的标准有6项,验收及评定类的标准有14项,其中涉及工程建设的安全及环境标准的只有2项。

1.3资金投入不足,重建轻管,工程效益降低。我国已建各类水库大坝86000余座,病险水库占40%左右,由于水利工程缺乏维修资金,管理水平落后,技术水平底,致使很多水利工程年久失修,特别是不少病险工程没能得到及时除险加固,这些病险水库只能通过降低水位,甚至空库运行,严重影响其效益的发挥,致使工程效益锐减。

2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问题

2.1质量监管不力。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监督体制,在工程进度控制方面不够科学合理,安全方面的管理也存在着不少漏洞。此外,建设方为了降低工程成本随意压价并让承包方垫资,长期拖欠工程款项,但因没有一个有效的监督手段,也使得工程建设质量无法保障。

2.2管理人员匮乏。因为水利工程工期长、条件苦、环境差,水利部门人才流失较为严重,从而导致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普遍存在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职工队伍整体上学历层次偏低,整体文化程度较低,能力欠缺,导致工程日常巡查、巡堤查险面临缺位,特别是工程维修养护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2.3部分水利工程标准偏底,工程质量差。现有的水利工程大多兴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只重视枢纽工程的建设 ,而忽视了对渠系配套的建设和管理,随着运行期的增长,工程开始老化和损坏,致使受益范围窄小,或造成渠道淤堵,有时渠水白白流失,影响了灌溉效益的发挥,有地还形成了病险或隐患工程。

2.4管理机制不够科学。有一部分单位仍然通过设置办公室或指挥部来管理项目,而像这种类型的机构一般都是临时性质的管理机构,其具有很多的弊端。而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就会导致很难将管理的作用发挥出来。同时由于水利工程管理的综合性程度大、难度较大、专业性较强,需要具有足够专业技术和水平的人来进行管理,其管理不到位,也会影响财务管理的工作作用。

3加强水利工程实施要注意的关键点

3.1加强工程管理机制的完善。组织人员认真学习水利法规,进一步落实工程管理措施,广泛开展水利工程安全鉴定、大坝注册登记、病险水库出险加固、水利投入政策和水利项目社会经济评价等,使水利工程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实现良性循环。建立对项目法人建设行为的考核管理制度,规范和约束项目法人的建设行为。建立健全科学严密的标底形成机制和评标决标的标准、方法和工作程序,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加强财务监管工作,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3.2完善施工前期准备工作。水利工程施工之前,要聘请技术过硬的工程设计人员,先要对工程施工场地进行现场勘查,分析地质条件与环境问题,确保工程建立之后不会对当地环境产生恶劣影响,之后进行科学严谨的工程设计,在满足工程相关功能要求的同时,提高工程的可实施性。之后到专业的评估机构对工程设计进行评估与造价管理,确保工程设计的质量,并且对施工造价有一个整体认知。

3.3基础灌浆施工技术的应用。岩溶地段的施工,为了达到使填充物挤压密实的目的,采用比较的高灌浆压力进行处理,借此提高其稳定性与抗渗性。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在浅层含泥岩溶中的运用时,首先要把填充物挖出,而后将水泥进行回填,最后进行灌浆的处理。在深层岩溶中的运用,可以采用灌浆技术在岩溶周围进行灌浆,让岩溶的填充物在水泥的作用之下逐步受到挤压并最终固化,最后在岩溶的溶洞位置按照逐序加密的原则进行钻孔灌浆作业。在严重漏水的情况下的运用时,应采用模袋灌浆、充填级配料的处理方法。

3.4水利工程中堤防防渗施工方案的选择。堤身的防渗处理,可采用截渗墙、锥探灌浆和劈裂灌浆等方法。对于堤防截渗墙,关键是要采用薄墙和廉价的材料才能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目前常用的开槽法、深沉法、挤压法造墙均可达到这一要求,其中深沉法造价最低,在墙深小于20m时最具竞争力高喷法造墙价格相对较高,但在一些施工场地狭窄、地下降碍物较多时,有较好的适应性。对于砂卵砾石含量较高粒径较大的地层,则应考虑采用冲击钻并配合其他开槽方式成睹,当然造墙成本也会大大提高根据堤防工程的特点,对这类地层险工段的肪渗处理,也可考虑采用盖重排水减压反滤保护等其他措施。

3.5坝顶和坝坡工程加固设计。因坝顶要承担合理排水的任务,对这个部分的路面设计应予以倾斜处理,但其倾斜度应该在2%左右,为了能够将坝坡与横向的排水系统相连接,可以适当的在下游位置以路沿石为底。在设计大坝边坡的时候应该通过严格的分析坝的一些物理上的特性来确定比如高度比例支撑力密度等问题,坝坡渗流和抗滑稳定性应当根据坝体承受的荷载进行计算。在对水库大坝上游坝坡的施工时要兼顾到经济节约原则,尽量从堤坝的周围开采原料就地取材,可以采用预制砼块、预制干砌石等护坡形式,以降低人力物资的投入。

3.6现代化堤防工程的要求。现代化防洪堤工程突出特征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人类的生产活动与自然规律之间的平衡与协调,力求使每一项水利工程尽可能成为生态工程、水资源保护工程,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工程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充分重视每一项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问题,把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7截渗、反滤与排水加固设计。抗渗问题是坝基、岸坡等应该注意的问题,在多数情况下应采用高压旋喷砼墙、砼截渗墙板、在上游坝脚处设置截水槽等方法进行坝基截渗。同时还要采取在坝下埋管末端的渗流部位设置过渡层或反滤层、贴坡排水法、坡脚处可以设置排水沟或集渗沟等外界手段,充分发挥防疏两者有效结合双重防渗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董德宝.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初探[J].技术与市场.2010.(11)

[2]李培良.建筑监理施工质量控制问题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1年S7期.

篇7

关键词:管理需求 管理特性 管理智能化

一、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的智能化需求

智能化管理主要就是利用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资料处理方式,使得建筑管理更加的科学而经济。其主要的管理手段有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现场管理的制度柔性化,一个层次就是设计和分析过程的计算机化。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还处在较为落后的阶段,这时因为一些现金的管理方法还没得到全面的推行,市场的机制还不能完全指导建筑工程的实施和获取效益,国外大多数的建筑企业都实现了软件化管理,而我国真正能够实现软件管理的还很少,能够实现的也仅限于少数的大规模公司,此种形式对我国实现建筑工的智能化管理显然是十分不利的,而另一方面,市场竞争的激烈和作业空间的拓展,加之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智能化管理手段和措施对于建筑工程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总体看,我国需要智能化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和制度。

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突出特征

1、工程目标性

建筑工程的目标性十分明显,从立项到施工再到竣工,所有的工作任务都围绕着工程实施来进行,其中包含了对工程三个要素的分析确定和管理,即完成对成本、工期、质量的确定和控制,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而通过设备、材料、技术、人员、安全等管理来促使前面三个既定目标的实现,而这些子系统也具有其独立的管理目标,这些大大小小的目标都得以实现后,建筑工就得以完成,管理也随之结束。因此建筑工程的目标性明显,利用目标管理当然也是十分恰当科学的。

2、工程责任性

建筑工程管理中责任始终贯穿在管理的每个环节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从合同的签订到施工现场的各项管理,到最后验收竣工,都需要在不同的目标前提下划分管理和实施的责任。合同规范的是甲乙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也规定了管理方的责任;施工中承建方进行组织和管理,也需要将具体的责任划分到各个管理组,具体对人、才、物进行管理和控制,其中也包括了责任的明确。因此,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责任性是突出的管理内涵,即通过责任制度来完成对建筑工程的管理是最为直接而高效的手段。

3、工程复杂性

建筑工程项目的复杂性也是一个重要的管理特点,建筑工程本身就是一个多学科向融合的学科,在建筑工程的实施中涉及到的因素众多,自然、人为的因素在项目管理中都能够体现出来,在加上管理中质量、进度、成本这三个要素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使得建筑工程的管理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多点网络,每个管理内容都不能忽视,一旦出现问题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可见,建筑工程管理的复杂性是其突出而不可忽视的特征。

三、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智能化

1、实现多层次的管理

智能化管理实际上就是一种科学而逻辑化的管理模式,即通过科学而协调的管理优化对建筑工程管理的环节和途径,进而找到更加科学的管理切入点。从建筑工程的管理特征看,目标使其最为主要的管理切入点,因此在实现智能化管理的时候,应当根据参与管理的主体进行管理层次的划分,即业主、监理、设计、施工,从这些层面上找到管理的目标,并使之具有明确的责任,这样就可以按照阶段完成管理目标。首先做到管理的清晰,然后在通过对现场施工环节逐一进行管理目标的划分,并规范其责任制度,进而完成建筑工程管理的总体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2、对信息进行统一管理

对建筑工程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对各种信息的管理,即采集信息、分析、评估、反馈,然后在采集开始进入到管理的循环中。目前建筑管理的之所以不能实现完全的智能化,就是因为其信息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不足以应对建筑工程的复杂性。因此要实现管理方法的智能化,就需要对建筑工程中产生的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即将整个项目的信息按照系统进行化分,采集、整理、储存、分析等,并形成有针对性的反馈意见,指导管理。具体的方法就是按照项目的进程将各个阶段的信息归类并整理起来,如:进度计划、成本计划、管理组织计划、人员资料、材料管理等这些具有独立流程和指导意义的资料进行采集,建立其工程信息系统,并根据工程的进度采集相关的数据,经过计算和分析得到修正的意见,并以此指导工程实施,这就也是的管理更具智能化。

3、使现场管理制度智能化

再好的管理也需要具体实施来实现,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应当做好对现场的管理,才能保证智能化管理的实现。因为现场的制度化管理既是一种规范,也是一种智能化的体现。因为制度化管理是对复杂环境管理唯一手段,没有了规矩当然也就谈不上管理,更加的谈不上智能化了。因此在实际的管理中应当对现场管理的制度进行智能化改进,此种智能化并不是利用计算机来完成自动化管理,而是采用合理的制度规定来保证管理的到位,即不需要人员进行巡查,而是利用表格和制度完成对现场施工的全面管理,此种方式实际上是一种目标和责任制度的延伸。实施中通过管理的目标设定,然后制定相应的规范,而且规范的建立不是独立的单线管理,而是利用与之相关的系统对其进行辅助监控,如:在施工人员的管理中,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人员的定岗定位、定量管理,即人员在其相应的责任范围内高质量的完成其负责的工作,即保质保量,但是仅仅依靠现场的技术人员是不能完全保证这个目标的,因此制度规范中除了对人员的岗位检查、数量检查外,还应当将监理的制度引入,对质量进行监控,同时将责任纳入到管理中,对人员的工作进行定量、定质管理,一旦出现问题就和奖惩制度关联,进行处理。这样,对人员管理的不再仅仅是人力管理部门,同时增加了监理、财务等部门的协调,增加了管理的效率。再如:材料管理中的三检制度,在材料进场后,即完成自检、互检、交接检,此种检查制度就是利用了多个系统交接的管理要点,保证了材料进场的合格率,因为此种检查方式所涉及的不是一个部门而是多个部门,包括了采购、仓储、质检、施工等,因此此项制度实际上就是一种智能化管理的体现。

四、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管理是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因为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复杂。如:公路、铁路建设容易受到地质、气候的影响,市政、厂房建设容易受到气候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建筑工程的管理需要对管理方法进行智能化改进,这样才能保证管理的有效性。通过前面的论述可以看出,智能化管理需要先进的硬件系统,也需要科学的管理制度,然而这些还应当建立在适应性的基础上,即在智能化管理的过程中,应首先对工程的特性进行分析和研究,将工程管理中所需要面对的主要矛盾找出来,确定管理的关键,然后在进行相应的管理措施的建立,这样就可以保证智能化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段洪德.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智能化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9,(02) .

[2]刘泽权.建筑工程管理的智能化提升[J].山西建筑,2009,(14) .

[3]王文忠.建筑工程智能化管理现状和改进措施[J].消费导刊,2008,(15) .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管理方法;智能化应用

建筑施工项目针对特定的建筑群、建筑区或独立的单位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是在施工项目所在地,按工程规模大小,实施动态的、有步骤的管理。它是从开工到验收合格以及回访服务全过程的管理。施工项目管理的核心是要坚持全面质量管理和全过程的管理。其目的是质量、工期、成本三者的辩证统一。

一、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概述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1)目标的明显性。建筑工程都有明确的建设目的,任何工程项目都有明确的建设目标:从立项到施工再到竣工,所有的工作任务都围绕着工程实施来进行,其中包含了对工程三个要素的分析确定和管理,即完成对成本、工期、质量的确定和控制,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而通过设备、材料、技术、人员、安全等管理来促使前面三个既定目标的实现,而这些子系统也具有其独立的管理目标,这些大大小小的目标都得以实现后,建筑工就得以完成,管理也随之结束。2)责任的突出性。从签订工程建设合同的签订,明确项目管理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到施工现场的各项管理,最后验收竣工,都需要在不同的目标前提下划分管理和实施的责任。施工中承建方进行组织和管理,也需要将具体的责任划分到各个管理组,具体对人、才、物进行管理和控制,其中也包括了责任的明确。3)工程的复杂性。建筑工程项目的复杂性也是一个重要的管理特点,建筑工程本身就是一个多学科向融合的学科,在建筑工程的实施中涉及到的因素众多,自然、人为的因素在项目管理中都能够体现出来,在加上管理中质量、进度、成本这三个要素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使得建筑工程的管理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多点网络,每个管理内容都不能忽视,一旦出现问题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可见,建筑工程管理的复杂性是其突出而不可忽视的特征。4)管理的科学性。工程项目管理以系统理论作为管理的理论基础,并且认为项目管理系统是开放的系统,为实现系统目标,应对系统运行进行动态的调整控制。建立了现代化的、科学的项目管理组织。根据系统理论的统一性、整体性原则,依据现代组织理论建立起的项目管理组织,能够合理确定组织功能和目标,有效组织协调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提高管理效率,确保项目目标实现。

二、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智能化的必要性

1、责任的突出性

建筑工程跟其他工程存在很大的差距,比其他工程更加的复杂,无论是对于建材还是对于技术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工程在一开始就要做好各项工作的整体分配工作将工程的责任制落实好,让每个部门都能够明确自己的责任,每个施工人员都知道自己的责任以及义务。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强调的是施工责任,建筑施工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责任,所以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智能化管理是有效提高建筑工程责任落实工作的保证。

2、工程的复杂性

建筑工程管理的最大特点就是工程的复杂性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整个过程涉及到的内容太多施工工期长工艺复杂人员混乱,工程的范围比较广,另外工程在施工期间会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洛种影响因素都会影响到工程的质量,换句话说无论哪种影响因素都会影响到工程的质量无形中造成工程的难度加大。所以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做好相关的管理智能化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3、工程的延续性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建筑的工程是需要投入到日常使用中的,在日常使用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面对这些问题的处理,很多都是需要通过找到建筑工程施工期间的资料才能做进一步的维修工作,所以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前期资料的整理工作至关重要,关系到工程的后期维护,也关系到建筑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工程管理方法的智能化应用

1、管理制度的智能化

在实际工作中应对现场管理的制度智能化,这种智能化是采用合理的制度规定来保证管理的到位。此种方式实际上是一种目标和责任制度的延伸。实施中通过管理目标的设定,然后指定相应的规范,而且规范的建立不是独立的单线管理,而是利用与之相关的系统对其进行辅助监控,如:在施工人员的管理中,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人员的定岗定位、定量管理,即人员在其相应的责任范围内高质量的完成其负责的工作,即保质保量,但是仅仅依靠现场的技术人员是不能完全保证这个目标的。这样,对人员管理的不再仅仅是人力管理部门,同时增加了监理、财务等部门的协调,增加了管理的效率。

2、建筑智能化的施工管理

在建筑智能化的设计上,业主、设计方和施工承包方要达成一致的设计思想。设计的过程是建筑智能化的前提和基础,而施工的过程才是建筑智能化成功实施的关键,那么,对于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和工作的流程都是要加强把握的,不仅要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更要对施工过程中要保证的业务流程进行可靠的监督和检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能顺利的完成,并能保证高质量的完成。在组织高水平的管理队伍、高质量的施工方案的同时,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对施工布线的综合使用一定要满足和符合标准的通用器材,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对施工布线的综合使用一定要满足和符合标准的通用器材,对每个细节环节要进行准确的掌握和协调,对于突发事件要进行更加合理的改进和协调,尤其是在综合布线的系统安装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和建筑结构之间的矛盾。

3、对信息进行统一管理

对建筑工程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对各种信息的管理。实现管理方法的智能化,需要对建筑工程中所产生的信息进行统一管理。整个项目按照系统进行划分,并有针对性的反馈意见,指导管理。具体的方法就是按照项目的进程将各个阶段的信息归类并整理起来。具体的方法就是按照项目的进程将各个阶段的信息归类并整理起来,如:进度计划、成本计划、管理组织计划、人员资料、材料管理等这些具有独立流程和指导意义的资料进行采集,建立其工程信息系统,并根据工程的进度采集相关的数据,经过计算和分析得到修正的意见,并以此指导工程实施,这就也是的管理更具智能化。

4、实现多层次管理

智能化管理是通过科学而协调的管理优化对建筑工程管理的环节和途径,进而找到更加科学的切入点。在实现智能化管理的时候,应根据参与管理的主体进行管理层次的划分,即业主、监理、设计、施工,从这些层面上找到管理的目标,并使之具有明确的责任,这样就可以按照阶段完成管理目标。

结语

为了适应建筑行业发展新形势,建筑企业必须实行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实行对建筑工程的智能化管理,为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安全作保证。工程项目管理智能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共同参与和支持,为把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智能化技术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而不断奋斗。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实现智能化的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应该对建筑工程项目实行智能化管理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让智能化的管理方法更好的为建筑行业服务。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管理 软件工程

1 引言

软件工程管理目前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究其原因:首先是人的传统观念,工程管理不为人们所重视;另一方面软件工程是一个新兴的学科领域,软件工程管理的问题也是刚被提出的。同时,由于软件产品的特殊性,使软件工程管理涉及到很多学科。因此对软件工程管理,人们还缺乏经验和技术。但事实证明,由管理失误造成的后果要比程序错误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很少有软件项目的实施进程能准确地符合预定目标、进度和预算的,这也就足以说明软件工程管理的重要。

2 软件工程管理的内容

目前软件生产自动化程度很低,在开发过程中人是起决定性的因素,因此,软件工程管理很大程度上是对人的管理。我们可根据软件产品的特点分析软件下程管理的具体内容,它包括对开发人员、组织机构、用户、文档资料等方而的管理。

2.1 开发人员

软件开发人员一般分为:项目负责人、系统分析员、高级程序员、初级程序员、资料员和其他辅助人员根据项目的规模人小,有可能一人身兼数职,但职责必须明确。不同职责的人,要求的素质不同。如项目负责人需要有组织能力、判断能力和对重大问题能做出决策的能力;

系统分析员则要有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和社交活动能力;程序员需要有熟练的编程能力等。人员要少而精,选人要慎重。软件生命期各个价段的活动有分工又互相联系。因此,要求选择各类人员既能胜任工作,又要能相互很好地配合没有一个和谐的工作气氛很难完成个复杂的软件项目。

2.2 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不等于开发人员的简单集合。这里的组织机构要求:

好的组织结构、合理的人员分工和有效的通讯。软件开发的组织机构没有统一的模式。下面简单介绍三种组织机构。

2.2.1 主程序员组织机

IBM公司提出的主程序员组是软件系统结构化思想在组织上的体现。它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全组的协调和统一。一位高级工程师(主程序员)主持计划、协调和复审组的全部技术活动。技术人员(一般25人)负责分析和开发活动,一位后援工程师支持高级工程师的工作,并且在该项目继续进行时,可以代替高级工程师工作,以减少可能的损失

2.2.2 专家组

专家组强调每个人的才能,把每个人都看作是某一方面的专家,由这些专家组成一个开发机

构。这种组织结构虽然能发挥所有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但往往有可能出现协调上的困难,选择这种方式要慎重

2.2.3 民主组织

民主组织由从事各方面工作的人员轮流担任组长。很显然,这种组织结构对调动积极性和个人的创造性是很值得称道的。但是由于过多地进行组长信息“转移”不符合软件工程化的方向。

2.3 用户

我们是为用户开发软件的,在开发过程中自始至终必须得到用户的密切合作和支持。作为项目负责人,要特别注意与用户保持联系,掌握用户的心理和动态防止来自用户的各种干找和阻力。

2.3.1 用户不积极,不配合

这种表现通常来自对采用先进技术持怀疑态度的用户,他们心理上的抵触情绪会在行动上表现为消极、漠不关心。在需求阶段,做好这部分人的工作很重要,通过他们中的业务骨千,才能真正了解到用户的要求。要使他们认识到: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使用计算机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让他们掌握新的技术和方法去取代某些可能过时的或淘汰的专长。

2.3.2 用户求快求全

这种表现来自对使用计算机持积极态度的人他们中一部分人希望一个早上就能用上计算机,并且全能用上计算机。要他们认识到;开发一个软件项目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软件工程不是靠人海战术就能加快的工期。另外,即使计算机能够处理的事情,系统也不能下于包罗万象,贪大求全。要根据现有的条件量力而行。如果系统大而全,必然会很复杂,开发时间就拖得很长,因此可能会导致一个系统的失败或性能太差

2.3.3 用户需求变化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用户可能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修改以前提出的要求。从软件工程的角度不希望有这种变化。但实际上,不允许用户提出变动的要求是不可能的因为一方面每个人对新事物有一个认识过程,不可能一下子提出全面的、准确的要求另一方而还要考虑到与用户的关系。对来自用户的这种变化要正确对待:要向用户解释软件工程的规律,并在可能的条件下部分或有条件地满足用户的合理要求例如:软件需求分析阶段结束后软件的设计口标已经确定,这时用户要求的重大变化要导致设计目标的变化,特别是到软件开发的后期,一般不可能满足这种变化的要求。要向用户解释清楚工程的内在规律,但对用户提出的如性能等局部方而的要求,只要是合理的,就要加以考虑。

2.3.4 控制

人员控制是对开发组织内部人员控制。就是要保证开发人员的积极性和稳定性。人员的频繁更换或流动将会大大增加软件出错误的机会。至少要保证软件项目每一期工程或软件生命期每一阶段中人员的相对稳定性。同时注意发挥每个开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经费控制要编制详细的经费预算。并在各阶段进行经费的核算。在经费上失去控制,软件项目就没有经济保证。质量控制与各阶段的复审在意义和作用上是一致的,在此不再叙述。

2.3.5 文档资料

开发过程的各种活动后都要反映在文档资料上。每一个阶段的文档资料是以后各阶段工作的基础,又是对前面各阶段工作的复审。软件工程管理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文档资料管理来实现的。因此,要把开发过程中的初步设计、中间过程、最后结果等建立成一套完整的文档资料。文档标准化是文档管理的重要方面。

3 结束语

在当今的软件工程时代,每个项目涉及众多的人力和物力,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在实际工作中,不管是否正式提出管理问题。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管理,只不过是管理的好坏程度不同而已。随着软件规模的不断增大开发人员也随着增多,开发时间也相应持续增长。而对于规模大、人员多、开发时间长的软件项目,必须要有良好的管理和力求在确定的时间和预算范围内有效地、合理地组织人力、物力按计划完成预定的软件项目。

参考文献

[1]杨文龙.软件工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篇10

加强 工业建筑 民用建筑 管理

1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就是质量形成的过程,对于工程量的管理要坚持事前控制,防范于未然,把质量问题放在工程管理的首位。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要注意以下几点:1.1技术支持无论是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工程本身都是由许多环节构成的。在工程质量管理中,每一环节的设计与具体实施都需要足够的技术支持。缺乏了技术的支持,工程的质量必然难以保证,而且各工序之间的衔接也要有相应技术的支持。1.2严格技术标准为了保障工程质量,任何工程项目都有严格的技术标准。工程技术标准是由专业技术人员和工程师共同研究和制定的,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可操作性的特点。只有工程各环节都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施工,才能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1.3严格检查隐蔽工程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中出现很多隐蔽工程,对于隐蔽工程的管理也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国内已经有很多成熟的、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只有工程管理者加强监督和监理,才能有效保证隐蔽工程的质量。

2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进度管理2.1加强各方联络,认真落实工程进度在工程进度管理中,设计方、施工方、投资方要随时进行沟通与交流,各方要及时了解工程的具体进展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必须马上研究对策和解决方案,严格保证工程的进度。2.2要严格保证建筑材料的供应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都离不开建筑材料,建筑材料的供应一旦出现问题,工程的进度就必然会受到影响。因此,施工单位必须按约定将自己所负责采购的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及时运送到工程现场,并及时提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和检测报告等,确保工程进度不受影响。2.3投资方要按时支付工程款工程款是确保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正常运转的前提,如果出现资金流转不畅,必然导致无钱购买建筑材料、工人罢工等现象,施工就难以进行。所以,为了保证工程进度,投资方一定要按时支付工程款。

3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验收管理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的验收是工程管理的最后一道工序,一般可分为分项工程验收、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等几类。3.1分项工程验收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验收中,一般分项工程由施工单位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验收,并将验收记录提交监理单位,由监理单位核查确认。对于重要的分项工程和关键部位的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由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根据设计、图纸、规范和质量标准进行检查验收。3.2分部工程验收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常常需要分别承包给不同的部门来进行。分部工程一般是由施工单位各施工队组织有关人员在该分部工程所包含的分项工程验收的基础上,按分部工程的质量标准进行验收。对于重要的和关键的分部工程,在施工单位自检的基础上,由监理单位组织验收。3.3单位工程验收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在单位工程完工后,首先由施工单位自检,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向监理工程师提出验收申请。监理工程师在接到施工单位的验收申请后,应对单位工程的质量保证资料进行审查,并组织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质量监督部门的人员进行现场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合同、规范、标准相对照,最后判断该单位工程的质量是否达到规定要求,是否同意验收。

4全面加强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管理的创新4.1吸收和借鉴世界先进经验,对我国的工程管理方法加以创新一些发达国家的建筑行业发展历史较悠久,在长期的管理工作中,早已形成一套完善的工程管理理论和方法。国内的工程施工单位要注重对国外先进管理理念的吸收和借鉴,但绝对不是全部将其拿过来,直接应用于国内的工程管理工作中。而是要对外国的工程管理经验做充分的分析与研究,并坚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学习原则,结合国内工建筑行业的现状和行业发展需求,加以适当的创新,逐步形成符合中国建筑行业市场,并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4.2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引导其主动参与工程管理方法的创新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等诸多问题,因此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创新关键在于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工程管理知识、工程施工常识、工程管理法律知识等基本技能,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并对工程施工提供可行性、客观、有价值的意见。只有高素质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到建立管理方法的创新工作中,才能有效改善国内工程管理方法较落后的现实。4.3在总结工程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对工程管理方法进行创新我国工程管理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在多年的工程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工程管理发展与进步的基石。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只有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管理方法进行更新和完善,才能保证工程管理方法的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本,胡海清.当代工业建筑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李峰岚.现代工业建筑行业发展趋势的探讨

[J].工业建筑,2007,(11).

[3]金维兰.中国建筑业支柱产业地位分析

[J].建筑经济,2004,(9).

[4]东方平,黄新宇.工程建设安全管理

[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5]沙金亮.建筑工程中投资方与施工方的工作职责和作用

[J].陕西建筑,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