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面的知识范文

时间:2023-06-30 17:58: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方面的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医方面的知识

篇1

病因病机

失眠病因病机复杂,概括地讲,是以虚为主,虚实夹杂。现将失眠的常见病因病机阐述如下。

情志所伤情志不遂,致肝气郁结、肝郁化火,邪火扰心;或五志过极,心火内炽,心神扰动;或思虑太过,暗耗心血,损伤心脾,神不守舍,脾虚则营血亏虚,心神失养而不寐。

阴虚火旺,阴不敛阳素体阴虚兼房劳过度,耗伤肾阴,致水火不济,心火独亢;或肝肾阴虚,肝阳亢盛,火盛神动而不寐。

心虚胆怯因心胆气虚,暴受惊恐,致神魄不安、心神不宁而夜不能寐。

病后、年迈病后血虚、产后失血、年迈少血都可致心血不足,心神失养。

痰火扰心油腻甜品或暴饮暴食,损伤脾胃,脾失运化,产生痰湿,痰湿郁久化热,痰热扰心,使心神不宁而不寐。

综上所述,失眠的病因虽多,但其病位在心,主要病机不外乎心、肝、胆、脾、。肾的脏腑失调、气血失和,以致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宁。

辨证论治

由于老年性失眠通常为表实里虚,以虚为主,治疗上应从整体上调节人体的脏腑气血阴阳。目前治疗方法上主要为以下3方面。第一治本:调补五脏,主要是补肾健脾、益气补血养阴;第二治标:清热(火)活血,化痰祛瘀;第三对症:宁心重镇安神。根据临床不同的病因病机偏重,选择3类药物也各有侧重。

心火炽盛临床症状为心烦不寐,口干舌燥生疮,小便黄赤,舌尖红苔薄黄,脉数有力或细数。采用清心泻火、宁心安神之法,方用朱砂安神丸。

肝郁化火临床症状为急躁易怒,不寐多梦,伴有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苦,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数。采用清肝泻火、镇心安神之法,方用龙胆泻肝汤。

痰火扰心临床症状为胸闷心烦不寐,恶心嗳气,伴有头重目眩,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采用清化痰热、和中安神之法,方用温胆汤。

阴虚火旺临床症状为心悸不安,心烦不寐,腰酸腿软,伴头晕、耳鸣、健忘、遗精、五心烦热,舌红苔少,脉细数。采用滋阴降火、清心安神之法,方用六味地黄丸合黄连阿胶汤,或天王补心丹。

心脾两虚临床症状为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头晕目眩,伴四肢倦怠,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采用补益心脾、养心安神之法,方用归脾汤。

心胆气虚临床症状为心烦不寐,多梦易醒,胆怯心悸,遇事易惊,伴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苔薄白,脉弦细。采用益气镇惊、安神定志之法,方用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其他治疗方法

针刺治疗针刺是治疗失眠常用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以百会或四神聪为主穴治疗失眠,可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减少抑郁和焦虑。临床上可采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刺百会、四神聪、安眠、神门、三阴交以宁心安神。心脾两虚型加内关、心俞、脾俞、足三里,用捻转补法;肝火上扰型加合谷、太冲、行间以舒肝降火,用捻转泻法;阴虚火旺型加大陵、太溪、太冲滋肾水清火,大陵、太溪用捻转补法,太冲用捻转泻法。

灸法治疗

篇2

1 工程概况

某高层建筑共有13层,1层地下,12层地上是,建筑物的高度为 48.9m。该工程的种植屋面设在地下室顶板和建筑的第5层,防水设计的等级是一级,设防施工材料选用的是两道柔卷材,耐根穿刺防水卷材是其中一道使用的材料。

2 防水设计和选材

2.1 屋面防水构造层

该种植屋面防水各构造层,由上而下依次为:(1)种植土;(2)聚酯无纺布滤水层;(3)网状交织排(蓄)水板;(4)70厚C25配筋细石混凝土,内配Φ6@100钢筋网防裂,每6m设缝,缝宽10mm,分格缝内嵌填单组分聚氨酯密封胶。

2.2 种植屋面用材

(1)耐根穿刺防水卷材:铜复合胎基改性沥青耐根穿刺防水卷材的度的复合胎基是由金属铜箔和聚酯无纺布构成的,而其的面料高聚物改性沥青,设置3层的高聚物改性沥青在在复合胎基的外层,并覆盖面膜在其的上下两面,从而制成的“双胎、三胶、两膜”防水卷材。

(2)聚乙烯胎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乙烯胎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中的胎基为聚乙烯材料,而其的面料是高聚物改性沥青,两者相结合构成的防水卷材,该卷材按面料也同样可分为3种,即自粘型、热熔型和复合型。

(3)网状交织排水板:网状交织排水板的性能指标,见表1。

(4)过滤材料:过滤材料宜选用聚酯无纺布,单位面积质量不小于250g/m2。

3 施工工艺

3.1 结构找坡

屋面楼板均采用C30混凝土浇筑,结构找坡按照2%进行控制。

3.2 基层处理

(1)处理预留洞口:在安装管道施工之前,需要进行的施工环节是的凿毛穿过屋面的预埋管件的根部和雨水口的预留洞,将其表面的浮浆和松动的石子,以及表面存在的蜂窝和麻面的质量缺陷的混凝土也需要进行处理。(2)处理结构缝:在清理干净基层之后,如果渗漏点和裂缝还存在的话,那么就对裂缝进行凿毛施工,将其凿成v型槽,并保证其的宽度为20mm,而深度也要控制在20mm,然后进行槽内的清理工作,待清理干净之后,需要对对槽内进行涂刷工作,使用的工具是硬毛刷,然后蘸取环氧树脂进行v槽内的涂刷密实工作,等到其完全干燥以后,使用事先配置好的水泥砂浆对v型槽进行填充,然后进行压实和压光处理,并保证水泥砂浆结构的填充高度高于原结构的高度,高出的范围要控制在5mm左右,混凝土裂缝嵌实施工之后,需要的粘贴玻璃纤维布在裂缝的表面,接下来还需要涂刷一道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并且需要做好的是裂缝两端需要加宽涂抹200mm。待管道蓄水质检合格之后,就可以进行下一道施工工序。

3.3 铺贴防水层及耐根穿刺层

防水层及耐根穿刺层的施工工艺流程如下:清理基层涂刷基层处理剂铺贴卷材附加层铺贴PPE卷材、封边铺贴耐根穿刺卷材、封边铺贴封边带蓄水试验质量验收保护层施工。

(1)清理基层:基层干燥,已验收合格。(2)涂刷基层处理剂:满刷基层处理剂,涂刷均匀、不露底。(3)铺贴卷材附加层:待基层处理剂干燥后,在细部构造部位粘贴一层附加层卷材,宽度不小于300mm,粘贴牢固,表面应平整无皱折。(4)PPE卷材施工:采用冷自粘法铺贴,卷材搭接缝可用辊子滚压,粘牢压实,当温度较低时可用热风机烘热封边。

3.4 保温隔热层施工

采用30mm厚的挤塑聚苯板用作保温隔热层的施工材料,为了使水泥浆的黏贴加速,可以使用108胶,确保板与板之间不存在明显的高低差,有效的避免拼接缝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如果建筑工程的种植屋面的表面存在突变处,那么在铺设聚苯板的过程中吗,需要的将挤塑板进行适当的切割工作,有利于挤塑板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错位问题的发生,可以采用可采用粘结剂点粘或圈涂。

3.5 铺装无纺布层

聚酯玻纤无纺布施工工序为:拼接缝表面清扫处理放样划线铺装聚酯无纺布整平滚压。

(1)聚酯无纺布铺装时,应尽可能成一条直线;当需要转弯时,将聚酯无纺布弯曲处剪开,重叠铺设,并应尽量避免打折起皱。(2)聚酯无纺布纵横向接缝搭接宽度应≥150mm,采用线绳缝合法固定,上翻高度与种植土一致。

4 细部节点做法

4.1 女儿墙及屋面构筑物

(1)女儿墙压顶横向坡度为6%,并应向内倾斜。(2)女儿墙及屋面构筑物滴水弦设计为55mm(宽)×20mm(厚),距屋面600mm高。(3)沿距女儿墙和凸出屋面以上构筑物边缘根部一周设置分格缝,宽30mm,将缝内泡沫剔除、清理干净,待分格缝内干燥后填嵌密封材料,确保嵌填严密、牢固。

4.2 通风道出屋面处

通风道出屋面处防水做法,见图1。

4.3 变形缝

变形缝的防水做法,见图2。

4.4 落水口

(1)采用掺加微膨胀剂的细石混凝土对落水口洞口进行分层堵塞,并

保持混凝土的低塌落度在c20,对其的蓄水养护时间要在14d医生,待质检合格之后进行下一道施工工序。(2)落水口周围采用防水材料或密封材料涂封,防水卷材应伸入落水斗内。

篇3

关键词 油菜;免耕直播机收;传统种植方式;效益

中图分类号 S63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4-0024-01

近年来,开化县油菜免耕直播机收的面积逐年增加,通过试验和生产实践,解决了免耕直播油菜的草害和菌核病危害等问题,省工节本及经济效益都相当显著。但仍然有大量农户采用育苗移栽、人工收割的传统方式,认为育苗移栽的油菜产量比免耕直播高,人工收割脱粒比机收干净,不愿意使用免耕直播机收技术。为了更好地推广油菜免耕直播机收技术,研究人员于2013―2014年度、2014―2015年度进行油菜免耕直播机收与传统种植方式的效益比较试验,考查2种种植油菜的经济效益,为科学高效种植油菜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2年的试验都设在开化县村头镇前村头村某农户责任田进行,面积0.14 hm2,前茬为水稻。

1.2 试验设计

根据种植方式的不同,试验设2个处理,即水稻收割后进行传统种植(面积0.7 hm2);免耕直播机收(面积0.7 hm2)。油菜大田田间管理相同[1-3]。

1.3 试验材料

供试作物为油菜。效益计算方式:从播种到收割后油菜籽晒干,记载人工用工数、机械操作费用、种子、肥料和化肥成本,计算投入产出比[4-6]。

2 结果与分析

2.1 成本

如表1所示,油菜采用免耕直播机收的费用明显比传统种植方式要低,一般可省工节本6 000~7 500元/hm2。采用育苗移栽、人工收割的传统种植方式,不仅流程多,而且费工;应用免耕直播机收技术,农户不要育苗移栽、不要收割脱粒,大田管理同育苗移栽的差不多,流程简化,节约了用工,减轻了劳动强度。

2.2 产量

油菜籽晒干后,测量油菜籽实际含水量,再折算成标准含水量,实际产量和相关经济性状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传统的种植油菜产量同免耕直播机收基本一致,因为机收(都用柳林牌收割机)的损失率要比人工脱粒的高一点。

2.3 投入产出比

如表3所示,传统种植方式的投入产出比小于1,免耕直播机收的投入产出比大于1。传统种植油菜费工、费力,经济效益差,2014年、2015年的效益分别为-1 096.5、-4 061.7元/hm2,亏损的幅度分别是6%、21%。采用免耕直播机收栽培油菜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2014年、2015年的效益分别为6 147.0、4 678.2元/hm2,赢利的幅度分别是63%、44%。

2.4 生态效益

传统种植方式既要秧田,又要翻耕,容易造成水土和肥

料流失;油菜采用免耕直播既保护土壤耕作层,又减少水土流失。

3 结论与讨论

随着劳力价格的不断上升,加上油菜籽价格受国际价格影响,传统方式种植油菜效益也将越来越差。因此,油菜种植必须采用免耕直播机收方式才能减少农户用工,才能赢利。采用免耕直播机收与传统方式种植可省工节本增效6 000元/hm2以上,效果显著。同时,油菜采用免耕直播既保护土壤耕作层,又减少水土流失。但是,免耕直播油菜最关键的技术环节是草害防治问题[7-9]。在种植过程中,要做好播前除草、芽前除草和苗期除草,防止杂草丛生,影响油菜的生长发育。解决了草害问题,并与其他田间管理配合,免耕直播油菜才能获得高产。

4 参考文献

[1] 徐建祥,舒佳宾,郑校平.浙大619油菜直播机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5(6):35-37.

[2] 汪成法.油菜新品种浙大619免耕直播机收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11):44-46.

[3] 陈慧芳,胡潮水.油菜直播机收技术推广价值探讨[J].农业机械,2009(19):74-75.

[4] 邓秀兰,祁胜媚.油菜产量与种植密度的新探讨[J].作物学报,1993(3):276-281.

[5] 王学芳,孙万仓,李芳,等.中国西部冬油菜种植的生态效应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09(3):647-652.

[6] 姚月明,沈明星,孙华,等.稻茬套播油菜种植密度与产量及其成分枝习性的关系[J].上海农业学报,2005(1):29-32.

[7] 张琼瑛.稻田油菜免耕直播栽培的特点与技术[J].作物研究,2002(3):139.

篇4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creasingly wide application of handset data in small scale mapping, this paper proposes a method to transform the latitude and longitude coordinate into plane rectangular coordinate.

关键词: 手持机测图;数据转换;事后

Key words: handset mapping;data transformation;post

中图分类号:P2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5-0185-02

0 引言

随着手持机定位精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在小比例尺测图或者调绘时的补测,通常情况下会先对手持机进行校正,但如果忘记对手持机进行校正则可能导致所测的数据就不可以使用需要返工重测,现介绍一种事后校正手持机数据以达到测图精度要求的方法。

1 手持机数据校正方法

1.1 外业数据的准备

一、使用手持机采集的地物点、地形点数据;

二、使用手持机采集两个已知点的大地坐标。

1.2 数据校正步骤

a、将数据从手持机传输到电脑中,其格式如图1

所示。

b、将上述的数据格式转换为南方GPS坐标转换软件要求的格式:点名、纬度、经度、大地高如图2所示(由于高程不使用,可以假设为0)。

c、使用南方GPS工具箱中的坐标转换工具进行转换得到转换后的平面直角坐标如图3所示。

d、c步骤所得平面直角坐标仍存在坐标系的偏移,需要使用南方CASS软件对此坐标系进行测站改正,此项改正后即为可达到测图精度的平面直角坐标数据。

2 实例检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乃县某煤矿详查1:10000地形测量中对需要补测的部分(精度要求范围内)使用此种事后校正手持机数据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3 结束语

测量外业工作要求精确、方便、高效,在精度要求范围内手持机将成为小比例尺测图中补测的优选工具。一般情况下在测图前需要对手持机进行校正,但有些时候由于某些原因导致校正不准确或者测图前忘记校正手持机,则此事后校正手持机数据的方法无疑成为较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李伟.移动通信手持机中双工器的研制[J].微波与卫星通信,1996(01).

篇5

关键词: 中医方剂; 中医药方; 图集; 数据结构; 领域本体; 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2)11-26-02

Conversion metho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s and atlas

Lan Haohui

(Zhejiang Songyang County financial local taxation Bureau, Lishui, Zhejiang 323400, China)

Abstract: Research on data mining of Chinese medicine is a vital combination of abundant Chinese medicine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is based on TCM theory, using knowledge discovery technology to make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research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 theory and rule of Chinese medicine effective component, mechanism,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Atlas, as a classic data structure, is used in analysis and modeling of complex data structure. The modeling technology of atlas is discussed and the convers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atlas is implemented.

Key words: the prescrip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 atlas; data structure; domain ontology; database

0 引言

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将中医的相关知识合理地转换为图结构,从而为进一步利用图结构对中医的潜在知识挖掘做好准备。本文内容涉及到对中医方剂的提取方法和提取后的数据在数据库中存储的方式,以及这些存储内容中的关系计算和图结构的建立。

1 中医数据

在取得中医医案后,先对文本进行初步的处理(主要是应用最大匹配算法(正向和反向)对中医医案进行初步的分词),然后对处理过的句子进行自底向上的句法分析,利用中医领域本体进行排歧处理、同义词识别和未登录词的识别,得到最优分词序列。分词框架如图1所示。

1.1 分词算法

最大匹配算法(正向和反向)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每次取最长词,得到切分结果。正向匹配算法可分成五个步骤。

⑴ 待切分的汉字符串s1,已切分的汉字符串s2(s2初始串为空)。

⑵ s1如果为空串,转⑹。

⑶ 从s1的左边复制一个子串w作为候选词,w尽可能长,但长度不超过最大词长(一般为7个字长)。

⑷ 如果在词表中能找到w,或w的长度为2,那么将w和一个词界标记(“/”)一起加到s2的右边,并且从s1的左边去掉w,转⑵。

⑸ 去掉w中最后一个汉字,转⑷。

⑹ 结束。

[开始] [最大匹配算法][自底向上句法][优化后的词语][同义词识别][歧义处理][未登录词识别][结束] [词库] [本体库]

图1 分词框架图

算法包含两重循环:外循环是从输入串中复制后选词w,内循环是用候选词w去匹配词表中的词。

反向最大匹配的是:每次从汉字符串的右边取一个候选词,候选词不止一个汉字而且在词表中查不到时,将它最前面的一个汉字去掉。

1.2 本体的应用

本体是共享可重用的概念集合,利用本体捕获自然语言的语法知识,确定该领域内共同认可的术语(概念),提供人和机器对该领域知识的共同理解,并给出这些概念之间相互关系的明确定义。所以,本系统分析和建立了分词阶段所需要的定义。

中医领域本体是指应用本体论的基本方法,通过中医概念提取、关系提取,把中医知识体系中的名词术语抽象为一组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的理论和方法。中医领域本体是主要用于描述中医领域知识的专门本体。它给出了中医领域实体概念及相互关系、领域活动以及该领域所具有的特性和规律的一种形式化描述。

中医领域本体的构建是由中医领域专家通过分析中医概念术语间的语义关系和中医辨证论治的层次关系,完成中医辨证论治基础本体的构建,并给出中医知识的共享模型的明确的形式化规范说明。中医领域本体 (本系统中的中医领域本体雏形) 的构建过程如下:

⑴ 确定概念,添加本体中的概念;

⑵ 建立概念之间的关系。

篇6

【关键词】  中医方剂;量化分析;中医处方智能分析系统

“中医处方智能分析系统”是有推理规则(中医学知识)介入对中医方剂进行量化分析的支持系统,简称为cpias,“c”代表中医学,“p”代表处方,“i”代表智能,“as”是分析支持系统,为决策支持系统“ds”的一个变种。

1  中医处方智能分析系统研究的切入点

    名老中医的经验主要体现在其临证医案上,对医案的分析是其经验继承的关键环节。医案中有处方、临床表现、诊断、辨证、立法、评述等若干要素,而cpias仅以处方为分析对象,以中医诊得的患者临床表现为唯一参照信息,这样的数据要求是为了研究的客观性,只有做到客观,才有可能获得可靠的结果,从而发现规律,因为规律是客观的。

   

“处方”是医生辨证论治的落脚点,它虽然是主观思维的产物,但是所有疗效的取得都是源于处方的具体内容,这是没有争议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处方是研究医生经验最客观的数据,而我们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处方取得疗效的缘由,因此我们的研究以“处方”作为切入点。

   

“临床表现”是中医思辨的重要依据,也极具客观的特性,当然客观世界是通过主观世界来认识的,尤其是中医的四诊信息会有一些主观的因素介入,但它绝非黑箱,而是具有开放系统的特征(在场的人均可以获得),相对而言是比较客观的信息,因此成为我们分析处方的重要参照数据。

    至于医生的诊断、辨析、评述等信息,均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具有黑箱的特征,是我们研究处方时需回避的。即不能把这些信息作为研究的依据,否则在逻辑上会违背客观性,而使研究的结果不可靠。但这不是说这些信息不重要,相反,我们把这些信息做为分析结果的重要评价参照。当相对客观的分析和人的主观认识取得一致的时候,将意示着分析结果的可靠和分析方法的成功。

2  中医处方智能分析系统的研究目标

    cpias的研究目标是用定性定量的方法来分析医家处方,从而得到医家辨证论治的思路,同时用量化数据的方式(形式化的)表达出来,当然这种量化表达的概念不同于实验科学研究的数据,而是基于数学方法的一致化的宏观量化的表达。所谓“数学方法”,在我们的研究中体现为近似推理方面;所谓“一致化”,即是确定一种量化计算的标准;所谓宏观量化,即所有计算的量化结果只表示大小、强弱、多少的相对意义。

   

cpias具体实现的目标是用智能分析技术来分析临证医案要素(辨证、立法)的下述7个方面:①计算处方组成各药物的作用力度;②计算处方综合药性的强度;③计算处方综合药味的强度;④计算处方综合归经的强度;⑤计算处方各种功效的强度;⑥预测处方的适应证;⑦分析处方对临床表现的关注度。

3  中医知识的表达与应用

    要想分析方剂的功效必须明了其组成药物在人体中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4个方面:药物的剂量、药物的配伍关系、人体的内环境、药物的炮制及用法[1]。这4个方面既是系统分析方剂所必需的输入条件,同时也是方剂分析所需要的中医知识的范围。其中药物的配伍关系、剂量、炮制均可以在处方的组成中反映出来,而机体环境则由患者的症状体征表现出来。药物的用法因为特殊用法相对较少,为减化模型暂时不予考虑。因此,cpias系统所需要的中医知识有3个方面:药物的基本知识,如常用剂量范围、药性、药味、归经、药物功效;药物间配伍关系的知识;药物功效与人体内环境关系的知识。这些知识的表达方法并不复杂,普通的矩阵、列表即可恰当地进行表达,但要想把这些知识应用到方剂分析的计算中,则需要建立合理的计算模型。

3.1  量效关系模型

    量效关系模型是为了解决药物剂量对药物作用力度影响的问题,即如何依据处方的药物剂量计算出药物的贡献度,使不同性质的药物作用可以在同一标准下进行比较。因此,我们提出归一化“相对药量”的概念。相对药量考虑了药物用量受到药物性质的影响因素,考虑了药物有不同的用量范围,考虑了处方药物用量相对用量范围的关系。因此,相对药量表达的是药物用量的权重,它是个可以做比较的无纲量。其具体的计算模型是一个药物相对药量与实际剂量成正相关的函数,且计算出的相对药量有上下限,上下限的值与具体药物的用量范围有关。在量效关系模型计算出相对药量的基础上,依据方剂的相关知识可进一步计算出药物各种药效的强度。

3.2  药效关系模型

    药效关系模型是为了解决中药配伍对中药作用影响的问题,即在处方各药物相对药量已知的情况下,如何依据其配伍关系计算出药物各种药效的强度,从而得出整个方剂的功效强度。传统认识的中药配伍关系,大多都是由药物之间药效的相互作用体现的,在方剂中表现为多对多的关系,如果我们能够计算出药效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度,就能计算出整个方剂的综合功效强度。药效的作用性质包括:协同作用、抑制作用、再生作用等3种。其中协同作用包括单向协同与双向协同,抑制作用有强相互抑制与弱相互抑制,再生作用则是指两种药效共同作用产生出新的药效。于是建立了药效强度向量的概念,其向量方向由药物的性、味、归经等性质决定,两个药物向量间的夹角所形成的函数关系为药物间贴近度,药效强度受到药物用量和药效相互作用性质的影响,并据此建立了药效关系模型。

药效相互作用性质,通过人工智能中的推理规则(即知识)来表示。推理规则由中医专家根据中医理论和经验给出。在以往的研究中,这些规则的确立,前后经过了王永炎、刘渡舟、王绵之、鲁兆麟、李庆业、庞鹤、任廷革等中医专家的认定,经过了吕湘滨、高媛、杨斌、高剑波、刘阳、王欣、张胜昔、孙燕、张彦红等研究生课题的应用,历时10余年,从分析的结果来看,这些知识已趋于成熟。

3.3  效证关系模型

    证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某阶段或某部位的病理变化实质,其实质反映了人体的内环境,即方剂发生作用的环境。同一方剂在不同的人体内环境下可能发生完全不同的作用,但是一个有经验的医生可以依据方剂的组成推断出方剂可能适应的证及其可能发生的作用。这就是中医方证相应的原理。效证关系模型则通过效证关系的知识,利用已经得到的方剂整体功效对方剂可能作用的证进行推断和预测。

3.4  效候关系模型

    候即患者的临床表现,是人体内环境在外的显现。效候关系模型与效证关系模型都是解决方剂药效对人体内环境作用的计算问题,但是候比证更具直观性,因此,利用候来反映人体内环境的状态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主观因素对分析结果的影响,使分析结果更可信。通过临床症状体征与药效关系的相关知识,以及方剂整体功效强度,可以发现在方剂中真正起治疗作用的药效,还可以对症状体征进行赋值,找出当前方剂最针对的症状体征。

4  中医处方智能分析系统的结构

    cpias的系统结构主要由4大模块构成:①分析窗体(含对话窗体);②处方分析模块(含知识库、模型库、数据库);③解释模块;④管理模块。

   

对话窗体:与用户进行对话,可以进行功能的选择、执行、输入方证信息。分析窗体:负责接收用户录入的数据、显示各项分析结果及相应的解释。处方分析模块:负责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对方剂整体的性、味、归经、功效、证候及症状进行量化表达的计算。知识库:存储处方分析的相关知识,如药效关系表、效证关系表、候效关系表。模型库:包括相对药量计算模型、处方综合药性计算模型、处方综合药味计算模型、处方综合药物归经计算模型、药物贴近度计算模型、处方功效计算模型、处方适应证计算模型、处方筛选后功效计算模型、处方筛选后适应证计算模型、症状体征权重计算模型等。数据库:包括用户输入的方证数据、中药数据库、8种词汇表等。管理模块:包括知识库维护表(知识库维护人员使用)、知识库检查模块(对知识库的知识表示是否符合规则进行检查)、知识库检查窗体(显示知识库内知识及检查结果)、模型程序维护、数据库维护等。

5  中医处方智能分析系统的分析流程(见图1)

    从分析流程图可以看出,此软件具有少输入(处方和临床表现),多输出(处方药物作用力度、处方综合药性、处方综合药味、处方综合归经、处方综合功效、处方适应证、筛选处方最适功效、筛选处方最适证候、症状体征主次排序)的优势,这具备了智能软件的特征。

6  中医处方智能分析系统的主要功能

6.1  分析功能

6.1.1  药物作用量分析 

分析给定的方剂组成、剂量,通过量效关系模型和药物相关知识,得出每味药可以比较的作用力度以及药性、药味、归经的值,在此基础上经过简单的加和,即可以得出整个方剂的性、味、归经的量化结果。

6.1.2  方剂功效作用量分析 

在药物作用量分析的基础上,应用药物功效的知识和功效间关系的知识,通过模型的计算,可以得出方剂整体的功效可比较值。

6.1.3  证候作用量分析 

已知方剂整体功效的作用量后,依据功效与证候的相关知识,利用效证模型进行计算,可以得出方剂所适应的证候的可比较值。

6.1.4  症状赋值 

在已知方剂整体功效的作用量后,依据功效与症状的相关知识,通过效症模型对方剂相关症状进行赋值。

6.2  解释功能

    cpias对方剂的分析是建立在中医知识模型的基础上,所有得出的结果均可以明确参与计算的要素,因此就具有对分析结果做出解释的可能。cpias可以对分析所得的所有结果给出计算的依据,从而对计算结果进行解释。

   

例如:小青龙汤综合药性“温”的强度为“504”,其依据则是“桂枝,108;麻黄,108;细辛,146;半夏,100;五味子,42”。也就是药性为“温”的药物的相对药量的加和。小青龙汤综合功效中“发汗”的强度为“703”,其依据则是“桂枝108:麻黄(解表双协:108*0.478=51.6)、干姜(逐寒单协:150*0.293=43.93,温肺单协:150*0.293=43.93)、白芍(和营单协:26*0=0)、细辛(散寒双协:146*0.368=53.66,温肺单协:146*0.368=53.66),麻黄108:桂枝(解表双协:108*0.478=51.6)、干姜(逐寒单协:150*0.202=30.34,温肺单协:150*0.202=30.34)、白芍(和营单协:26*0.106=2.74)、细辛(散寒双协:146*0.423=61.71,温肺单协:146*0.423=61.71)”。

   

cpias解释功能表达还有一定的欠缺,因为功效的计算模型较复杂,所以对功效的解释必须结合计算模型才能容易看明白其意义,而为了显示的简洁,在解释时对功效的有效位进行了截取,使得解释的结果与实际计算结果可能出现微小的误差。

6.3  输出功能

   

cpias的输出功能有3种:结果另存、转为cmsvm支持系统、批量处理。“结果另存”是面向普通用户的数据下载程序,主要的作用是将分析结果的数据下载,对系统检索出的案例处方及相关分析数据,可以在此功能的引导下存储。“转为cmsvm支持系统”是面向特殊用户的数据接口程序,主要作用是把当前对所选处方的所有量化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转成分析软件cmsvm[2]能接收的数据格式。“批量处理”是面向普通用户的数据转换程序,主要作用是把多个方剂分析结果转换成列表格式,通过表格处理软件的功能实现数据比较的可视化。在转换之前,可就处方组成、处方综合性味归经、处方功效、处方适应证、筛选后处方功效、筛选后处方适应证、处方针对的症状体征等多项内容进行选择。其中处方组成、处方综合性味归经、处方功效为默认选项。

6.4  知识库管理功能

    cpias中的知识库计有方剂表、中药表、药效关系表、效证关系表、效候关系表等。中药表计录的是药物基本知识,共有常用中药460条记录,药效关系表、效证关系表、效候关系表记录的是相应的知识规则,目前每表均有3 000条左右记录。这一数字仅仅是初步的,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些数字还会不断地增加,可能会增加到上万条,但理论上说这个数应该是有极限的。因为药效关系、效证关系和效候关系的复杂性,在填写时很容易出现笔误,所以除了简单的数据管理,有必要提供知识规则检查的功能,对一些违反逻辑的规则进行提示以便改正。

7  中医处方智能分析系统测试与分析结果

    限于本次研究属于方法探讨,故对软件的测试重点放在对软件“分析功能”的测试方面,考虑到测试数据的种类越是丰富则越能测试出软件的功能,因此,此次测试结合研究生的科研课题,采用3个不同方面的数据来进行,分述如下。

7.1  对实时记录医案的测试与分析

    以本项目中纵向课题组提供的名老中医医案为分析对象,从这些医案中找出实时记录的300个医案的近千首方剂进行分析。与纵向课题组提供的辨证结论、立法和按语等进行对照,个案分析吻合率达90%。

7.2  对文献医案的测试与分析

    文献医案是专家们精心整理后的医案记载,我们以董建华、王永炎主编《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的近百个医案为测试对象,个案分析吻合率达97%。

7.3  经典方剂的测试与分析

    《伤寒论》中的处方一直被行业中人称作“经典方剂”,对这些方剂的认识经过近2 000年的医疗实践,基本取得了一致,我们用cpias对《伤寒论》112方进行了分析,以《伤寒论》教材的分析作为参照,个案分析的吻合率达98%。

8  中医处方智能分析系统研制结论

    经过cpias研制和对500多例案例处方的分析实验,其结论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中医方剂药物相对药量的概念与量化计算是医案处方相关因子量化分析的基础。②药效强度、药性强度、药味强度、药物归经强度的概念和量化计算是医案处方功效量化分析的重要基础。③提出了药效强度向量的概念,根据向量投影,提出了药效强度作用方式为“eiei+αej”[3],其中“α”为两味药性味归经的贴近度。以此为基础,设计出一组方剂功效强度作用模型,体现药效相互作用的中医方剂功效的量化计算得以实现。④以方剂功效量化为基础,可以对适应证候进行预测,对临床表现进行量化分析。

   

cpias的研制是我们在中医智能研究中的重要成果,但是这个研究还只是万里的一小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本次研究中我们已经发现量效关系模型与药效关系模型均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改进。

【参考文献】

 

[1] 杨文潮.论成方中药物作用方向的影响因素[j].陕西中医,2005,26(11):1227.

篇7

【关键词】傣医药;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2-191-2

傣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级政府部门和从事傣医药教学临床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傣医药的发掘整理、继承发扬和开发利用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要发展民族医药,人才是关键,可以通过加速人才培养、提高傣医药地位、加快傣医药科研实验基地建设、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步伐等系统措施,进一步发掘继承,创新发展,才能有效增强傣医传统疗法的医疗保健作用,扩大使用范围,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1]。

1地方中医药院校培养傣医药人才的必要性

原有的“跟师”式的傣医人才培养模式限制了知识传承的广度、知识发展的深度和传承的完整性,也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傣医药人才的需求,必须改革与完善民族医药的传承方式[2]。学院教育可以极大地拓展民族医药传承的广度和深度,借助高等中医药院校来发展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途径[3]。云南中医学院对傣医药学的研究具有一定基础,具备地域、文化优势,拟通过对历史悠久并具有较为完备理论体系的傣医药学的抢救、继承、总结、发展、提高、创新,建立和不断完善五年制本科傣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立足本省,面向东南亚,建设适应当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的,特色鲜明的傣医学专门人才培养基地。

2傣医药高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构建

高等医学人才培养具有职业导向的专业性,高等医学教育是要培养合格的医务人员,而该职业对医学人才培养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没有经过专门的医学专业训练的毕业生没有资格从事医生这个职业,这就决定了高等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牢牢把握人才培养对象今后的职业导向的要求,亦即它的专业实践性的要求[4]。

2.1结合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要体现社会需求,由于社会的发展,傣族人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随生活环境、饮食习惯、文化背景的改变,疾病谱也发生了相应变化,需要兼有傣医药、中医药之长,能为当地群众提供有效、价廉、简便、快捷医疗保健服务的临床实用型人才。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兼顾就业市场的需要,职业导向的专业性以及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拟定了傣医药高级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傣医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傣医临床诊疗技术,专业技能突出,同时具备中西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及诊疗技术,从事傣医医疗、教学、科研及傣药开发工作的傣医药学紧缺专门人才。

2.2突出特色构建傣医学课程体系

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按照傣医学基础、中医学基础、西医学基础、人文科学基础、傣医临床、中西医临床、实践教学环节等六个模块构建课程改革,使课程体系内容既衔接紧密,又交叉渗透,符合医学人才成长和医学教育客观规律,体现学科课程及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联系。

坚持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基本思路,前期注重拓宽知识面,以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为主,加强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增加开设人文学科课程、其他选修课,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后期分化出傣医方向,在进行专业知识培养过程中,开设了《傣医药学史》、《傣医药基础理论》、《傣医诊断学》、《傣药学》、《傣医方剂学》、《傣医经典选读》和《傣医临床学》等7门傣医药特色课程,初步建立了傣医药课程体系。加强傣医专业教学,傣医专业课程内容既突出傣医药的特色,又充分反映傣医学和民族医药领域的新发展、新要求,丰富和提升了傣医学专业的内涵。

2.3面向临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2.3.1提倡“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在学生开始接触《傣医基础理论》、《傣医诊断学》《傣药学》和《傣医方剂学》等基础课时,就在学生中开展相应的“兴趣小组”活动,以某个专题为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3.2实行规范化的实习岗前培训。我院建立了临床技能综合模拟实验中心,其中包括临床各科诊疗技能训练,拟再增加傣医药技能训练,通过规范化的培训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2.3.3实施分阶段毕业实习。首先,在我院附属医院进行中西医毕业实习,要求掌握本专业的常见病和急重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完成有关医疗文书的规范书写;科内组织教学查房,教学讲座,病案讨论等,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其次,在西双版纳州傣医院进行傣医药实践实习,较系统的掌握傣医药诊治技能,运用傣医药理论及技术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治。

2.3.4个性化培养突出因才施教。通过聘请傣医专家到学校兼职授课,建立健全兼职教师聘任授课制度,储备一支临床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高水平兼职傣医药教师队伍。按照因才施教的原则,利用医院临床教学资源,定期跟师门诊或病房实习,熟练进行临床技能操作,掌握傣医四塔五蕴辨治、脏腑辨治、三盘辨治临床思维,发挥传统傣医“师带徒”的学习优势,使学生较快进入医师角色。

3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相关人文课程尚需加强。由于地域、文化背景、宗教等对傣医的形成及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医学类院校在民族学、民族语言学、民族历史学、民族文化等方面的教育缺乏优势[3],如果在条件许可时开设相关课程,将更有利于傣医药的挖掘、整理、继承与发展。

3.2临床技能考核考核内容与方式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仍有一定差距,需进一步完善。在考核内容尤其是傣医独特的治疗方法如睡药、熏蒸、按摩、洗药、刺药等以及考核要求的制定方面尚需进一步与傣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标准接轨,以利于学生顺利获得执业资格,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郑进,杨梅,王寅,等.傣医理论研究的现状及思考[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30(4):22-25.

[2] 赵富伟,薛达元.中国民族医药传承危机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7(增刊):15-21.

篇8

《中医内科学》是具有很强实践操作性的学科。主要的教学内容是对内科所属的各种病证采用中医理论进行阐述。《中医内科学》本身就是一门临床学科,讲究辩证施治,同时,其也是一门基础学科,有助于其他临床学科的学习。可见,《中医内科学》在中医学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医内科学》的教学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师单方面向学生传输理论知识,并针对教学实践内容以指导,就难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为了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1+1”实践教学模式引入到《中医内科学》实践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病历的分析能力和解决病症的能力,使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得以增强。

一、研究对象

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2013级中医内科学专业学生40名,所选取的所有研究对象均为随机抽取。将40名划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20名学生。实验组的学生接受“1+1”实践教学,对照组依然采用普通的教学模式。

二、具体的实践教学安排

在开展实践教学之前,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所具备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进行对比性研究。主要是采用笔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法。笔试是针对医学主干课程进行考试,都属于是医学领域中的基础性内容,诸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方剂学、中医诊断学等等,将学生这些科目的考试成绩相加,取平均分,即为学生理论知识的考试成绩。考核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针对临床案例进行分析,得出分值,与考试成绩相加,即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实验组的学生与对照组的学生考试和考核成绩进行比较,所获得的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即两组学生的学习状况基本相同,临床辩证能力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三、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所接受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实验组学生所接受的实践教学模式

实验组的学生所接受的是“1+1”实践教学模式,即《中医内科学》是组织学生针对病案进行讨论,结合中医门诊。病案讨论与教学门诊教学各为18学时。对病案的讨论,所选择的病案为众所周知的经典医案。这些病案对《中医内科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但是,如果在课堂上引用这些案例,就会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新奇感,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分组讨论的教学模式。教师为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充分了解,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分组讨论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针对病案进行自由讨论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运用自身所掌握的专业知识针对所讨论的论题进行分析。教师从旁指导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讨论情况以及所获得的讨论结果予以点评。这种病案讨论的教学模式使《中医内科学》教学内容更具有直观性,并注入到学生的观念意识中。

2.教学门诊课。安排教学门诊课,可以采用情境表演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直接面对病患,通过让学生有机会与真实的病例接触,其病例的选择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吻合,以发挥病例在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学生从实践中学习了知识,使实践操作成为深化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的途径。当学生的理论知识教学完成后,学生对专业领域各个学科的知识有所掌握,对实践教学也有所深入认识。对教学门诊的安排,每次的教学门诊为2~3个学时,根据教学内容而定。每一次的教学门诊都可以安排两名疾病患者到教室来,学生亲自参与问诊,疾病患者之间近距离交流。学生对疾病患者进行中医施治,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即与疾病患者之间通过沟通的方式对病人的疾病史进行收集,运用四诊合参的方法对病人的疾病情况进行分析,运用中医方法对疾病患者的疾病进行辩证分析;使用中医方法对并病人的疾病做出诊断,采用恰当的中医治疗方法展开治疗。

3.病案讨论教学与教学门诊的结合。为了使《中医内科学》教学能够有序展开,可以将教学门诊划分为几个小组,每一次的活动都安排一个小组具体负责。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按照如下的步骤进行。

第一步,讨论小组要选举一名学生承担病人的疾病史的采集工作,其他的学生则从其他的渠道获得病人所患有的病症资料。比如,给病人把脉,观察舌苔等等方式,而获得并人的资料,还要填写病人资料采集中的个人体会。

第二步,讨论小组是资料收集任务完成时候,就要向教师汇报。所回报的内容包括病人历史资料的补充性采集,在采集疾病史的时候所遇到的问题,对患者的病症采用中医辨病的方法进行辩证分析,制定中医诊断方案、治疗的原则和质量方法。

第三步,当学生对患者的疾病历史资料采集情况汇报完毕后,教师对学生操作行为予以点评,并针对需要完善之处做出指导。

第四步,教师和学生之间针对患者的疾病开展讨论,教师可以在学生针对患者的疾病而制定的中医处方中选择较为合适的,经过修改并表示认同之后,交给患者服用。

第五步,谈论小组的成员要承担回访工作,针对患者的服药情况进行为期一周的跟踪访问,以获得中医临床治疗的疗效。

第六步,安排病人复诊。教师将所获得的回访资料进行整理,并针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做出总结。课堂上教师将治疗效果告知学生,与学生之间针对患者的疾病治疗情况进行讨论。

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参与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中医临床思维能力也得到锻炼,教师就要注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对学生的临床治疗情况做出指导,教学门诊的教师则以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学生的治疗行为以指导。以其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对深奥的中医理论充满好奇心,并会基于此而针对中医临床治疗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索,以切实提高中医理论水平。教师采用实践教学的方法,以讨论的方式进行患者的疾病分析,同时还结合教学门诊教学模式针对患者的疾病制定治疗方案,教师要注意针对治疗方案进行指导,经过补充和完善之后,病人就可以按照方案内容接受治疗。

(二)对照组学生所接受的实践教学模式

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为32个学时。实践教学就是将临床上的真实病案在教学中作为案例而使教学内容更为形象化,对学生起到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效果。

四、研究结果

当实验组和观察组的实践教学结束后,就要进入到评分环节。本次评分所采用的是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术能力考试题,对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进行测试,并以学生答辩的形式进行考核,对测试和考核得分经过加权处理后得出最后评分。以评分结果为主要依据,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得出考核结果。教师针对两组学生的考核结果进行对比。

五、讨论

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辩证思维能力是“1+1”实践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在开展教学中,要对实践组和对照组的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考核成绩进行比对,以考核成绩为主。教师以考核结果为经验资料对后续的课程教学模式以不断完善。

在教学门诊课堂教学中,让疾病患者走进课堂与学生近距离沟通,接受学生的治疗。学生可以对四诊合参的中医辩证治疗方法予以体验,通过对患者展开中医治疗,可以深化对理论知识的认识,还积累了临床经验,从而对学生的中医临床辩证思维能力以培养。

针对学生对患者治疗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不足,教师要及时指导和纠正,以使患者能够放心让学生治疗,学生也会在病患的配合下制定治疗方案。将中医内科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操作相结合,学生可以将中医临床思维模式建立起来,对学生中医临床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利。

对照组采用了常规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案例的方式展开教学。虽然学生对真实的临床案例结合中医内科学理论进行分析,可以提高其中医辩证思维能力。但是,由于临床经验不足而使中医临床辩证思维能力难以获得真正意义的训练,对学生的培养采用“1+1”的实践教学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六、总结

综上所述,《中医内科学》实践教学旨在对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以培养。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实践教学的对比分析,虽然对照组采用了实践教学模式,但是,并没有教学门诊内容,学生无法获得临床治疗经验。采用“1+1”的实践教学,则是病案教学结合教学门诊,让学生通过“四诊”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分析,并接受临床治疗训练,使学生对患者的疾病分析能力有所提高,并积累了解决临床问题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李朝喧,陈筱云,齐锋,赵莉娟.《中医内科学》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思考与探索[J].光明中医,2013,28(05):1060-1061.

[2]肖永华,吴文静,赵进喜,储真真,王继东.从症、证和病的概念与关系谈中医临床思维教学问题――由中医内科见习病例引起的思考[J].现代中医临床,2015,22(03):49-52.

篇9

    王某于2003年11月3日在吉水县一家乡镇卫生院进行双侧输卵管结扎手术,因王某在此前有“剖宫产”史,给手术带来一定的困难,卫生院的经管医生在手术中用丝线缝扎止血时过深,致王某的膀胱损伤。术后,王某出现血尿、尿频等症状。 2003年11月14日王某在永丰县中医院进行膀胱镜检查,经检查诊断认为膀胱裂伤为丝线缝合 .2004年2月24日王某在永丰县中医院进行手术,拆除原丝线。 事后双方未能达成一致调解意见,王某向法院起诉,在诉讼中,经吉安市医学会对王某医疗事故进行技术鉴定。 认为:手术操作基本符合原则 ,但对手术中用丝线缝扎止血时过深,致膀胱缝扎损伤存在一定医疗缺陷,本病例不属医疗事故。

    分歧

    审理中,存在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卫生院不应承担赔偿责任。理由是卫生院在为王某进行双侧输卵管结扎术时均按医疗操作规程进行,没有违规操作的行为。 手术后,用丝线缝合并无不当。其次,王某的膀胱损伤不是由于医院的医疗行为引起,而是由其自身身体因素所致,王某于6年前行剖宫产手术,原切口周围疤痕粘连严重,致使医生在手术中解剖层次混乱无法具体分辨出血点在哪里。总之本病例不属医疗事故,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49条规定:“不构成医疗事故的,医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种意见认为,卫生院应承担赔偿责任。理由是只要王某能证实是在这家卫生院做的手术,且受到伤害,而卫生院不能证实其行为与王某的损害之间无因果关系和过错责任,则卫生院就应承担赔偿责任。

    评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

    虽然《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49条规定:“不构成医疗事故的,医方不承担赔偿责任”,但这是行政法规处理医疗事故的规定,我们不能把《条例》规定的医疗事故行政处理责任构成要件照搬为民事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而应当按民法规定的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来审查和认定民事赔偿责任。只要医疗损害事实符合侵权责任或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医疗机构就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是否构成医疗事故是构成行政处理的条件,而不是认定医方是否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必要条件。医疗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违法行为、损害结果、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的因果关系、过错。卫生院在对王某行“女扎术”时虽手术操作基本符合原则不属医疗事故,但手术中用丝线缝扎止血时过深 ,致膀胱缝扎损伤存在一定医疗缺陷,即卫生院的行为存在一定违法性,也既存在一定的过错;卫生院致王某的膀胱损伤是事实,存在损害结果;至于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这个举证责任在卫生院。依照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第四条第一款第八项的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卫生院未向法庭提供证据证实,其对王某实施的“女扎术”与王某的膀胱损伤及手术后出现的头昏、尿频、尿急的症状不存在因果关系及医疗过错,卫生院提不出证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第二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因此卫生院应承担对王某的身体损害赔偿责任。王某仅对医疗关系的存在、损害事实、损害后果负有举证责任,对于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医疗行为之间有无因果关系,医疗行为有无过错等方面的举证,则属于一种可选择的权利。 对此可以举证,也可以不举证。

篇10

[关键词] 糖尿病; 中医; 辨证医治; 优势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102-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数量显著增加,这与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心理因素息息相关,如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成为医学界最关心的话题。中医界在防治糖尿病的研究中,充分发挥了祖国医学的优势,取得了一定进展,对此,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具体阐述。

1 发挥中医在预防糖尿病中的优势 医学并不是为了治疗,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健康,从防治的角度看,预防重于治疗,而中医更加注重预防。因此,对于糖尿病的防治,中医有其独特的优势。预防首先是要预防糖尿病的发生,然后是要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力争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所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要想达到以上目的,就要重视预防,提高预防的意识。

对已经患病的人,我们应该既病防变,用爱心,观念和心理的抚慰去帮助患者,让他们用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积极接受治疗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对已经并发肾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足以及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更应该树立信心。我们要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延缓病情的发展,推迟病人致残、致盲和致亡的时间。

中医的预防思想一直指导于临床,并造福于全社会,每一个大夫都要坚持“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原则,掌握时机,防止糖尿病的发生或发展,把疾病杜绝于萌芽状态,努力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2 中医在饮食、运动和精神疗法方面的优势 饮食、运动和精神疗法是防治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也是导致疗效成败的关键因素。唐代著名医者孙思邈最先提出了这一主张,他提出的饮食疗法比许多西方国家采用饮食管制的方法早了一千多年。在糖尿病教育方面,孙思邈倡导“使有病者知之为要”、“家家自学,人人知晓”,使患者了解防病、治病方面的知识,医患之间互相配合,共同防治疾病。古代就有了这样的意识,这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是不多见的。此外,他还提出了精神治疗的方法,现代医学经研究也表明,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与精神因素密不可分。在运动疗法上,孙思邈提倡“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体育运动疗法是当今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3 发挥中医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优势 中医治疗糖尿病历史悠久,它在减轻患者症状,改善尿糖指标以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3.1 中医在改善糖尿病症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糖尿病的治疗,最关键的就是控制血糖,这也是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有效方法。临床上有许多患者在血糖得到控制后,还有很多明显的症状,有的患者在血糖降低后,反而出现更多的症状,如头晕、乏力、心悸、出汗、口苦、口干等,只服用西药,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糖尿病的治疗不能只靠控制血糖,还要结合其它的治疗方案,在服用西药的同时,还要结合中医的辨证施治,这样既能使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也可达到降糖的目的,是治疗糖尿病的最佳方案。

3.2 中医注重从整体上调理,主张辨证医治 中医认为糖尿病是由于生活习惯、饮食不规律、劳欲过度以及情志失衡等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可引起肝、脾、肾、胃等多脏腑受累。因此,治疗应从整体上进行调节,注重阴阳平衡,以恢复胰腺功能,达到双向调节的作用。西医强调的要控制饮食,加强锻炼,实则是中医思想的一个方面。对于治疗糖尿病,中医主张辨证医治,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不同的患者有着不同的病症,因人而异,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甚至对于不同的季节与环境,也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并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从而控制血糖,降低血脂,有效防止并发症的产生。

3.3 发挥中医在防治并发症方面的优势 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并发症,常提示病情加重,严重时会缩短患者的生存期。对于并发症,要做到早期发现并控制,中医在这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比如,用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可明显降低早期尿蛋白,改善肾功能,其疗效明显优于某些西药,且副作用较小。又如对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可改善微循环,防止眼底出血,达到保护视力和降低致盲率的效果。因此,中医在防治并发症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

3.4 中药对降低血糖、血脂以及血粘度有着重要作用 中药降糖虽没有西药快,但经过大量的临床实验证明,确有一部分中药对降低血糖、血脂以及血粘度有着明显作用,起码可使各项指标处于稳定状态,不会继续恶化。中药里的人参、天花粉和葛根等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此外,中药还有降低血脂、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目前,医学界对微血管病变的高凝状态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预防和改善高凝状态对糖尿病的防治意义重大。中医方面采用活血化瘀的方式改善血液微循环,减轻高凝状态,这种方法疗效显著且安全,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邹宁.发挥中医在糖尿病中的优势化[J].中医药学刊,2008,(10).

[2] 刘明明.浅谈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J].中医杂志,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