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评价实施细则范文

时间:2023-06-30 17:58: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绩效考核评价实施细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绩效考核评价实施细则

篇1

一、考核评价对象

(一)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

(二)区委宣传部、环科园、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教育局、区商务局、区科技局、区民政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建设局、区农林水局、区文体局、区卫生局、区统计局、区工业经济局、区房屋产权局、区城市管理局、区环保局、区政务中心、区后勤服务中心、区城建投融资中心、区国土分局、区规划分局、区楼宇办等有关部门单位。

二、考核评价依据

(一)《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及13个改革专项方案

(二)《年市两型社会建设绩效考核评价办法》

(三)《年区直部门及街道、乡、镇领导班子及成员绩效考核与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三、考核评价指标及等级确定

(一)具体考核各有关部门单位贯彻和实施年度两型社会建设工作的情况和效果,突出考核推进重点改革工作、两型示范创建、两型项目建设、宣传推介与信息工作等方面。《区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出台后,各单位考核内容将根据本单位职能设置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二)街道、乡、镇及垂管部门按照定性指标的计分方式,分别纳入“两型社会建设和项目建设”、“中心工作”考核项目;区直部门采取扣分方式,列入《自身建设情况考核体系》中“政令畅通”考核项目。

(三)工作目标定性指标考核分为100分。考评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五个等次,分别对应系数1.2、1.1、1、0.8、0.6,项目考核得分等于项目分值乘以对应系数。年度考核评为优秀等次的单位,必须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具有特别显著的改革创新性工作,且符合雨发〔〕9号文件中其他优秀标准的条件;出现严重妨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改革试验推进行为或造成不良影响的,年度考核评为不合格等次。

(四)年底评选一批先进单位,先进单位比重不超过单位总量的40%。

四、考核评价组织实施

(一)考核评价工作由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领导小组领导,由区两型办具体组织实施。

(二)区两型办年内分期分批对考核单位的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督查。

(三)考核方式主要是平时调研、日常跟踪督查和年度考评。年度考评工作程序是:单位自评、重点抽查、集中评审。最后由区两型办将考评结果汇总上报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领导小组批准。

(四)各单位报送材料和反映情况必须实事求是,不得弄虚作假,否则计为不合格等次。

五、考核评价奖惩措施

(一)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各单位年度绩效考核相关指标的重要依据。

篇2

内涵:建立以专业化管理体系、指标体系、绩效考核体系为主要内容的较为完善的绩效管理架构,以工作任务为主线,贯穿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全过程,采用“PDCA”法,形成闭环,通过流程分析、关键环节控制,采用分项归析的分析方法,构建部门、班组、员工绩效指标体系和考核体系,真正做到量化员工工作绩效,提升质量精益化管理水平的目的;并研发以信息化为基础的基层一线岗位精细化绩效管理系统,实现“网络化、透明化、信息化”管理。管理精细化是企业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环境的需要,也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弘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企业精神的具体实践。

二、精细化绩效管理体系构建

1.建立工作流程

按照基层一线岗位精细化绩效管理的内涵,建立工作流程图。

2.设定指标体系和目标值

对工作指标实行分类,由分类到分项,由分项到分步骤,由分步骤到分细节。建立严密的指标体系,设定指标名称和指标最佳值,能量化的必须量化,不能量化的要确定控制原则。基层一线岗位精细化绩效考核指标及目标值。

3.搭建精细化绩效管理系统

(1)以信息化推动绩效精细化绩效管理,按照精细化绩效管理要求,建立精细化绩效考核支持系统,构建信息共享、流程通畅、规范统一的绩效评价平台,实现绩效考核的流程化、规范化、自动化管理,精细化绩效管理系统功能模块。

(2)精细化绩效考核系统主要功能构建标准化、规范化的专业化管理体系;构建责任明确、流程清晰、闭环监督的组织体系;抓住核心业务,提取关键环节和关键指标,构建指标体系;以任务为主线,关键环节和关键指标为要点,构建评价体系;以信息化为平台,实现“网络化、透明化、信息化”管理。

4.绩效管理体系主要制度及工具

如:员工绩效考核实施细则;生产单位绩效考核指标;生产单位精细化考核办法;生产单位班组绩效考核指标;生产单位员工工作任务卡;班组员工月度考核评价表;班组员工月度考核汇总表;班组员工绩效改进计划表;班组员工绩效面谈记录;班组员工绩效申诉表;生产单位计划完成情况汇总。

5.确保体系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

(1)组织机构生产单位绩效管理工作的的组织机构。

(2)组织机构职责划分分管副总经理:负责基层一线岗位精细化绩效考核决策等工作。人力资源部:协助制定各类计划、工作指标、生产任务书、标准化管理等管理工作,对绩效管理全过程进行监督,对绩效考核结果进行激励兑现。生产单位:成立考核小组,负责绩效评价、管理工作。具体负责计划制订上报、下达工作指标、任务及统计报表和信息工作。生产单位下属班组:负责工作指标、任务接收、员工考评、计划完成情况上报和信息维护工作。

(3)人员能力说明

1)有较丰富的绩效管理工作经验。

2)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语言表达能力。能协助领导处理日常业务工作,能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研判,并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任务。

3)熟悉计算机相关应用系统。

三、结语

篇3

(一)指标体系的创建

(1)指标设计的原则本着科学、全面与重要性的基本原则,同时兼顾医院战略发展目标、科室周期发展,根据SMART标准中要求各指标应明确具体、可度量、可实现、现实和有时限性的重要思想,设计出符合自身医院管理与发展的多个层级的考核指标体系。

(2)指标设计的方法首先应该确立医院的战略目标,其次再结合各部门的职责、业务特点综合分析考核指标。采取部门间沟通协商的手段,把医院总目标从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分解到各部门。其中,财务维度主要体现医疗活动所产生的财务状况变化,反映医院的效益和效率指标。顾客维度反映内部顾客(职工)和外部顾客(患者)对考核对象的满意程度,反映医院的服务满意度指标。业务维度表现为"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持续改进服务效率、提高服务质量的过程,反映医院的医疗工作指标。学习与成长维度增强了科研创新能力和教育培养成就对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反映医院的科研和教育指标。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构成一个因果关系链,有效地将医院的战略目标转化为绩效考核的目的、指标和行动,更好地体现医院的医、教、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内在必然联系。

(3)指标选择和权重分配绩效目标分解的决定因素在于分析好医院的定位、战略、规划目标,从年度目标到战略发展规划,层层递进,进而形成最基本和最有代表性的指标,指标再进一步衍生为成一级、二级、三级指标,目标越往下指标就被细化的越具体,但具体的指标不是固定不变的,应该结合科室实际和人员具体工作情况。如医院按照职能属性划分为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后勤科室、行政科室等,衡量这几类部门的绩效指标占应从自身职能出发,因为服务于医院战略发展目标的侧重点应该是不同的,因此衡量他们的整个绩效指标也应该是不同的。其中,一级指标应体现医院的战略发展目标,二级指标应是对一级指标的初步分解与细化,三级指标则应反应出各类科室业务工作的代表性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考核的指标具有实际的操作性。医院内科科室绩效评价指标及权重如表1所示。

(二)绩效考核的方式与结果反馈

绩效考核是以医院及其所属科室和员工的工作职责为基础,参照各项绩效目标,对其工作行为、工作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1)绩效考核方式绩效考核应以公平、公正原则为基础,以月度为评价周期,以绩效总分100分为标准,落实院、科两级责任负责制,对科室、职工考核周期内的工作行为、工作效果进行评价及打分。绩效考核结果与不仅与当期奖励性绩效分配直接挂钩,同时考核结果及时汇总上报,作为个人晋级及发展的重要依据。有利于促进科室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促进个人与医院协调发展。

(2)考核结果反馈与应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是一个循环过程。通过考核周期对绩效考核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及改进,把每月的考核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把分析结果及时反馈到相关责任科室,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与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和交流,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绩效考核的结果应该和薪酬联系起来,还应该和培训与绩效改进相联系,促进科室目标与医院目标的协调统一地实现。

2存在的不足与改进建议

平衡计分卡是对传统医院绩效考核的一种改进和突破,也逐渐成为医院综合绩效考核与评价的方法,虽然它将日渐成长为一种先进的战略性的绩效管理方式,但它只是以固定的量化模式来说明你做得怎样,并不能解决医院绩效考核与评价的所有问题,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自身的不足。

(1)指标体系选择与建立较困难。平衡计分卡在非财务方面的部分指标的选择及考核上难以量化。建议在平衡计分卡实施前就应该对医院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制定出相应的战略发展规划,层层细分,并对平衡计分卡系统知识进行培训,使得职工对选择绩效考核指标上更加符合科室发展的实际,同时采用聘请内外部专家,运用德尔菲法围绕医院的发展目标确定考核的指标。

(2)考核指标不全面各项指标权重难以分配。绩效考核与评价体系的指标很难全面真实反映出各因果关系,而整个指标体系中各个层级以及同一层级之间的考核指标分配比重也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以上这些现象的存在都将直接影响绩效考核与评价的最终结果,建议整个考核的指标体系应该做到动态管理,应随着发展阶段和科室实际发展情况而有所变化,及时修正和完善原有指标体系中不合理的指标及权重分配,真正做到动态管理。

(3)考核容易流于形式。因平衡计分卡考核需经过科室或小组负责人来评定分数,因而在评定分数者在对被考核者的评价时存在一定的主观性,考核者容易出现懈怠心理和"老好人"思想,造成了只是随手填写考核表并简单计算分数上报。建议设立考核小组,责任落实到个人,并定期抽查相关科室绩效考核的实施细则和具体操作过程,对于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纠正并提出整改意见,从而促进科室和医院共同发展。

3结论

篇4

[关键词]国家骨干院校建设;资金管理;绩效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0-0195-02

按照教育部教高函〔2010〕27 号通知精神,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第一批立项建设单位,将从2010 年进入为期三年的建设期。面对8150万元的专项建设资金,如何做到一手抓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增进学院持续发展动力,一手抓专项资金监管,确保专项资金安全、高效的得到使用,将成为学院财务处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强化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加强对自身工作绩效考核,充分调动财务处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1 健全管理制度

为稳步推进骨干院校建设,筹措、使用和管理好骨干院校项目建设专项资金,是保障国家骨干院校建设任务顺利实施的关键。加大经费筹措和投入力度,科学安排、合理使用、强化管理专项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责任重大。作为骨干院校的建设单位,特别是具体负责资金管理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管好用好资金,保证建设资金的足额到位,满足骨干院校建设的需要。学院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管理暂行办法》(教高〔2007〕12号)为指导思想,结合学校项目建设的实际。制订了《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流程》明确资金的使用范围、标准及会计核算办法。严把审核关,以制度为依据,使项目资金使用有规可循。

2 项目资金的使用

2.1 严格项目预算管理

由于国家专项资金的目的性计划性极强,预算一旦批复不允许随意调整。因此,骨干院校建设预算计划的编制必须根据国家项目计划的投资方向,确定建设的投资范围,由专项资金使用管理部门在一定范围内组织各部门公开申报,经论证确定具体项目、资金额度及详细的项目经费使用计划,并纳入骨干建设的预算支出计划,严格实行预算管理。严格按照各子项目的比例要求执行:中央财政投入的专项资金用于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资金投入比例为29%,师资队伍建设投入比例为15%,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投入比例为48%,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制度建设投入比例为8%。 并严格按照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的学院建设方案及任务书中的预算执行(中央财政投入的专项资金不得用于基本建设和人才引进等其他项目和内容的建设)。非中央财政投入的专项资金(地方专项资金、社会企业支持资金和学校自筹资金)主要支持非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和基础条件建等。

2.2 在大预算的前提下,细化各子项目预算

以任务书的验收要点为依据对所有的建设项目进行分类核算和管理,对四个重点建设专业及四个其他建设项目进行任务分解,共确定了1000多个三级子项建设任务。并根据任务书的总预算额度,组织每一子项目制订详细的建设项目任务分解表,下发各项目组,进一步明确各时期的建设进度与绩效目标。要求各项目组按月上报月度支出预算,财务部门根据各项目预算整体规划学院支出,做到合理高效的使用资金,杜绝浪费。

2.3 严格财务审核、审批手续,规范财务账务处理方法

财务部门设立专职人员进行项目资金的审核和账务处理。为区分学院日常支出,特别制作了项目资金专用审批单、借款单和报销单。资金使用实行由下而上的层层审批制度,财务处单独设立骨干院校建设专用账套,对八个建设项目分别设立台账,在记账的同时实现了资金使用情况的统计分析功能,设置了预算预警功能,随时可以掌握各项目资金的预算执行情况。

2.4 经费支出的主要内容

实施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的专项资金,用于列入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任务书和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的各子项目建设中所发生的费用,主要支出范围包括: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专业群建设,教学管理改革建设,教学基本建设项目,社会服务建设项目,其他经过学院认定可以在专项资金中列支的费用等。其中具体包含了仪器设备及软件的采购、运输、安装与调试,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引进和培训,兼职教师、国外专家和企业专家的聘请,教学资源库和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等各种费用。

2.5 监控管理,确保建设项目如期完成

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的管理应坚持集中使用,突出重点;总体规划,分年实施;项目管理,绩效考评的管理原则。学院按照教育部、财政部的规定,制定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成立了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对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向及年度资金调度安排、固定资产购置等实行全过程监督。

3 加强项目资金使用的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现考核结果与职工的薪资、绩效工资、职位升降紧密挂钩。我们的绩效考核总体思路是应尽可能细化、量化,同时具备前瞻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加强预算绩效考核,提高预算管理水平。预算绩效考核是经费支出与产生的效果和影响进行评价的行为,是以支出“结果”和“追踪问效”为导向,以定性分析与定量评判为手段的预算支出管理方式,它对提高预算支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绩效评价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科学的预算支出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预算支出考核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项目投资评价三方面考虑,绩效指标的设定应遵循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通用和专用指标相结合的原则。二是建立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标准。在对各部门、各类项目的历史数据进行客观、公正测算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同类部门的支出水平,测算出能够真实反映预算同类资金的使用状况和效益状况的整体水平,作为标准值来考虑预算支出的效益。三是重视预算支出绩效考核评价结果的应用。要研究和制定预算支出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管理办法,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学校总体发展规划、经费投入方向、资金支持重点、责任人的业绩考核挂钩,真正实施对预算资金的追踪问效,以实现学院资源的合理有效使用。四是出台具体奖惩办法,将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学年预算资金分配的依据。依据绩效评价的结果,将各部门、系部按绩效情况进行排序,将绩优部门的成绩计入年终的学院绩效考核总成绩中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对于考核不合格的部门和系部将减少下一年度的经费拨付,真正起到“奖优罚劣”的目的。

4 项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学院在专项资金的申报及实施过程往往由于缺乏统一规划以及监督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导致部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不能全面满足目标绩效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项目预算过粗,缺乏详细的规划

在申报财政专项资金时,往往只编制粗放型的项目预算。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因素。粗放型的预算,一方面可以在项目实施时获得较大的自由度,减少预算约束;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在项目申报过程特别是课程建设等“软件”建设预算细化难度较大时,造成预算与实际使用的脱离。

4.2 专项资金构成不合理

各级财政在下达专项资金时,会要求学校对该专项资金按一定的比例进行配套。这会造成专项经费挤占正常经费现象的发生,导致学校正常经费的紧张。引起学校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用于日常公用支出,严重影响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4.3 专项资金支出不规范

专项资金具有较强的时效性,项目必须在约定时间内完成。而专项资金的到位一般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滞后现象,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到位将直接影响项目执行效果。

参考文献:

[1]鲁明.国家示范高职建设项目资金管理的研究和实践[J].会计之友,2011(9).

[2]吕潼.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筹措与使用管理的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篇5

一、供电企业绩效薪酬管理现状

推行绩效薪酬管理是进一步深化“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提升县级供电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通过薪酬管理,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薪酬管理出现三方面的问题。一是个别员工观念意识落后,对薪酬管理缺乏全面的了解,片面认为是增加工作量,是挑毛病。二是存在绩效管理体系不健全,重考核轻管理的现象。三是薪酬管理评价缺乏可操作性,绩效考核与岗位职能方面存在脱节。

二、如何强化县级供电企业绩效薪酬管理

(一)提高认识。为让正确的绩效薪酬管理理念深入人心,公司加大对绩效薪酬管理的认知与认识力度,开展广泛的宣贯培训,使公司全体员工真正理解什么是绩效,为什么要搞绩效,搞绩效薪酬管理的目的以及作用,消除澄清员工对薪酬管理错误及模糊认识,减少执行中的阻力。

(二)成立组织完善制度。公司成立绩效薪酬管理委员会,负责单位管理机关、员工绩效管理的组织领导、监督检查、重大制度和事项的审定等工作。根据市公司企业负责人年度业绩考核管理办法及本实施办法,分解落实考核指标和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组织开展本单位管理机关、员工的绩效薪酬管理工作。绩效委员会下设绩效薪酬考核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起草本单位实施细则,组织实施全员绩效薪酬考核工作并收集、整理、分析有关绩效薪酬管理工作的反馈信息,统计分析绩效考核结果,向绩效薪酬管理委员会提供报告与建议,处理员工绩效申诉等日常工作。公司健全完善以责任结果为导向的绩效薪酬考核体系,促进员工努力方向与公司发展目标相融合,更好地推动公司经营业绩提升。公司推广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开展岗位薪点工资套改,工资由岗位薪点工资、绩效工资和辅助工资三个单元组成。科学核定岗位工资薪点值,实行以岗定薪、按绩取酬、注重能力的薪酬分配制度,根据员工年度考核结果等动态晋升薪级,合理拉开分配差距,向业绩突出人员倾斜。

(三)建立绩效薪酬管理体系。公司研究制定管理机关和一线员工绩效管理优化提升方案,建立以责任结果为导向的考核体系,改进年度考核方式,突出业绩考核主导,客观评价各单位综合工作成效。将岗位绩效考评与月度、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对考核的指标、方法、结果运用进行统筹,确保兼容和相互参照使用。坚持“客观公正、简便有效、便于操作”的原则,对不能量化的指标,采取领导评价与职工互评相结合,并按考核结果兑现奖惩。围绕公司年度主要目标,构建年度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以经营业绩为主导,科学制定考核办法,考核项分通用条件、必备条件、月工作计划、部门协同工作四项内容。薪酬考核由人力资源部牵头,组织党群工作部、办公室、纪检监察、发展建设部人员,定点定时开展工作计划完成情况的考核,每月1至3日为考核日,考核上月工作计划的完成情况。各部委指派专人担任绩效管理员,负责本部门的薪酬管理和工作计划完成依据的收集整理,负责与薪酬考核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联络,负责收集整理本部门工作计划完成的佐证材料,在规定时间到指定地点审核月度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在审核期间内未能提供工作计划完成佐证材料或不到指定地点审核的单位,一律视为工作计划的未完成,按照工作计划未完成处理,特殊情况有考核组现场实地落实。考核结果由薪酬办公室汇总后交绩效管理委员会集体审核,集体审核通过签字后由人力资源部汇总审核结果,每月5日前由人力资源部考核结果,每月10日核定部门绩效工资总额。

(四)推行目标清单制管理。公司以工作清单的方式推进目标管理。各专业部门依据落责的重点任务、承担的业绩指标和对标的位次提升等重点工作,加强对清单任务“以季控月、以月控周”的过程管控,明确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预期完成的结果和工作起始时间,目标结果纳入全员薪酬考核,在考核中提高目标清单完成的分值权重,确保目标任务清单刚性执行。各部门每周上报清单任务进展,办公室组织专业人员对月度完成结果及绩效证明详细核查,评价结果在OA系统公示。目标清单制管理使公司各项工作做到可控、能控、在控,推动了重点工作的落实和管理效能的提升,确保了年度目标稳健推进、高效落实。

(五)开展同业对标管理。加强同业对标过程管理,做到目标量化、指标细化、管控动态化、考核实时化,完善同业对标责任考核体系,建立总经理对季度专业位次后三名“约谈”机制,对低于年度目标、位次下滑的指标,相关部门要在绩效会议上进行检讨分析、明确改进措施,确保同业对标取得好成绩,对全市排名位次为考核依据,考核位次在前三名的给予加分,考核后三名者给予减分。公司以实现与公司地位相称为目标,分析查找薄弱环节,制定针对性措施,做到强项争先、弱项进位、消除落后,努力提升对标位次,提高公司经营绩效和管理水平。围绕落责的重点任务、承担的业绩指标和对标的位次,制定针对性措施。

篇6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企业做强做大的内在需求,集团化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和企业形态,跨行业、跨地域经营管理已成为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的显著特点,在企业规模由小到大、竞争能力由弱到强、经营管理制度和企业组织结构由低级到高级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构建母子公司的人力资源管控体系,如何对各层级人力资源管理定位,如何发挥集团整体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用,如何将母子公司统一性和灵活性有机结合,是集团化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的重要课题。

J集团是1998年由政府部门整体转制而来的重点国有大型建筑企业集团,经过十几年改革发展,J集团已迅速成长为资质体系较全、综合实力较强、在西部乃至全国拥有较高知名度的工程总承包商之一,业务涵盖建筑工程、房地产、物流配送、新型建筑材料、高速公路、酒店经营、新农村建设等多个领域。截止2011年,集团营收突破400亿元,集团共有直属分公司3个,全资子公司30个,控股子公司1个,参股企业10个,事业单位1个,从业人数14000余人;业务遍及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正积极向海外市场拓展,目前正全力推行整体上市。J集团在总体管控思路基础上,构建了系统的人力资源管控体系,实现了人力资源管控的母子公司互动协同和人力资源配置的高效运作。

1、J集团人力资源管控体系设计思路

人力资源管控重心体现在集团公司总部对下属分子公司的人力资源管控的内容、范围和力度上。在J集团人力资源管控模式设计中,集团与下级单位是一种相对紧密的人力资源管理衔接,集团从共性和宏观层面实现对全局人力资源的管理,并充分考虑集团总部与二级单位双向信息流互动。

集团作为监督和管控职能机构,立足于集中的组织信息、人员信息、薪酬信息及政策执行等的集中监控及权限体系建设,有效地通过人工成本分析、综合报表分析、HR信息系统等工具的使用,实现集团总部对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人才队伍规划、人力资源基础制度、组织机构设置、薪酬总额管理、核心经营层及关键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等方面的集团统筹。各二级单位从个性和微观层面实现对本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应用执行,保证共性、兼顾个性,一方面执行集团总部共性规则,另一方面制定本单位具体承担业务的执行和日常人力资源业务等,从而更好的满足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实践需要。集团充分尊重子公司的自,在集团整体人力资源战略管控框架内,对招聘甄选、培训开发、薪酬福利、人员调配等人力资源具体模块实施方面给予企业最大自,集团从政策上予以指导,既能实现在战略决策执行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所能提供的决策支持职能,发挥集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优势,又能形成母子公司良性互动,最大程度的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人力资源信息的利用深度。

2、J集团人力资源管控操作体系

(1)人力资源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集团总部根据国家行政法规及集团的战略规划、管理要求,制定全集团的人力资源制度,对分子公司进行政策和制度限制,并指导和监督各分子公司政策执行情况;各子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实施细则,根据不同要求,报集团总部批准或备案后执行。

(2)人力资源规划制定和实施

集团战略管理委员会在总体战略规划的指导下,结合集团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实际状况、人才队伍的发展趋势等因素,按照需求与供给相对平衡、相对稳定的原则,制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总体目标,建立集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集团相关职能部门根据人力资源规划制定运营性人力资源子规划,如人员引进与调整规划、人员开发与培训规划、员工薪酬管理规划等,并下达任务分解目标;各二级单位根据集团人力资源规划、各项子规划和本单位战略规划,制定本单位人力资源规划和实施细则,报集团审批同意后执行,集团相关职能部门每年按照任务分解目标检查分、子公司人力资源规划实施进度,并向集团战略管理委员报告。

(3)人员招聘、调配及任用管理

集团对人员招聘实行“总额控制、分级管理、自主招聘”原则。集团负责各分、子公司高管及集团本部人员招聘,各分、子公司负责除高级管理人员以外的其它人员招聘。各子公司每年将招聘计划报集团人力资源部,集团人力资源部报领导审批后下达当年人员招聘总额调控计划;人员招聘采取统一招聘和自主招聘相结合,集团每年组织应届毕业生和成熟人才招聘会,各单位可参加统一招聘,也可自主招聘,招聘条件及录用程序由各单位按照岗位需求自主确定。

集团对人员任用和调配实行集团掌控下的“分级管理”制度,按照高层、中层、基层实行不同的管理权限。集团公司所属全资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由集团公司招录、任免、考核;控股子公司、参股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由集团公司派出的,由集团公司推荐,按照法定程序产生;子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以下人员由各自单位自行任用。

(4)薪酬管理

集团成立薪酬管理委员会,负责审核集团薪酬体系,制定高管人员薪酬和评估标准。集团推行岗位和业绩考核相结合的岗位绩效薪酬制度,对分、子公司薪酬管控分为经营负责人薪酬管理和企业薪酬总额调控管理两类体系。

对子公司经营管理班子实行以业绩为导向的绩效薪酬制度,其薪酬管理办法由集团制定和监督执行,采用先考核、后奖惩的方式,对经营者的薪酬实行统一管理,薪酬经营者薪酬水平与企业规模、经营业绩、员工收入水平及行业特点挂钩,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激励与约束相统一。主要经营者及财务委派人员薪酬由集团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发放,其它高管由所在单位董事会按照集团企业经营者薪酬管理办法负责考核后发放薪酬,报集团人力资源部备案。

集团对子公司薪酬管理实行“总额调控、预算管理、自主分配”原则,根据不同单位的薪酬水平、企业效益、人员规模等指标,每年对各单位薪酬总额预算进行调控,各单位在薪酬总额预算调控范围内自主制定薪酬管理办法,自主进行分配,报集团人力资源部备案。同时对集团机关及直属分公司实行定编、定员、定薪的“三定”方案,严格控制机关职能部门人员及薪酬总额。

(5)绩效管理

J集团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灵活地设计了针对二级企业、部门、员工的多样化考核方式,并提供多种考核模式,定性、定量、目标、综合指标等考核方法相结合,建立起多方法、多指标、多层次的全方位绩效考核体系。集团绩效考核分为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和员工考核两个层次。

集团制定二级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实施办法,集团公司考核小组办公室负责对集团所属企业进行绩效考核,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对考核对象发放绩效年薪及进行奖惩、任免、评价、改进管理等的重要依据。所属企业考核分为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和经营管理班子个人考核两方面。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主要以KPI考核为主,年度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包括经营管理指标、安全质量指标和企业建设指标三大类,区分不同板块、不同的战略定位设置不同考核分项指标及权重。二级企业经营管理班子个人考核由集团统一组织民主测评,对领导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各单位,作为各单位董事会对考核对象发放绩效年薪的依据。

各子公司在集团总体框架和指导下自主设计本单位绩效管理体系,报集团考核领导小组审批后执行。子公司负责除领导班子以外的各级岗位人员绩效考核。

(6)培训管理

J集团培训管理根据不同的培训层级体系分层、分级开展员工培训,培训组织者划分成一级培训机构(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二级培训机构(集团公司各部门、各子公司)两级培训机构。集团负责集团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各单位领导班子及核心人员的培训管理工作;子公司负责本公司除领导班子成员以外的管理人员、作业层人员的培训。同时,集团制定了个性化培训方案,根据不同岗位职责、素质要求及专业特征,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设计了管理、技术、经营、技能四个不同职业发展通道。

具体操作流程由集团公司各部门、子公司提出培训需求,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根据培训需求及集团公司发展需要,拟订全集团公司培训教育计划,将集团公司对次年度总体培训计划的审核意见反馈给各子公司,各子公司根据集团公司计划和本单位培训需求,拟订本单位培训教育实施安排,自主进行培训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集团对子公司和各专业的培训工作进行指导、监督、考核与检查。

(7)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

篇7

(一)创新管理工作

1、不断完善管理与评估制度。创新与改善是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永恒主题。今年我们更加注重创新与改善的有机融合,一是将《管理创新活动实施办法》和一年一度的《群众性性质量管理活动方案》优化整合,重新修订成《创新与改善活动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创新与改善活动的分类和范围、工作程序与激励办法。二是将创新与改善活动纳入了部门年度绩效考核,同时每半年组织一次改善成果评比,不断激发员工创新与改善热情,有效保障组织目标的实现。

2、强化创新与改善工作运行机制。一是加强培训,为切实提高各级人员对创新管理的认识及成果选题、成果材料撰写水平,6月10日聘请了专业老师来厂现场培训并实行一对一的指导。二是认真组织管理创新课题及改善项目的申报工作,截止6月底,全厂共申报管理创新课题18个,经审核筛选向公司申报了6个课题;经审核立项改善项目8个。三是注重过程跟踪辅导,对审核通过的申报项目要求各部门提交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职能部门进行跟踪辅导,目前各个课题和改善项目都在实施之中。

(二)绩效管理工作

1、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指标及其评价体系。一是根据公司对我厂的考核要求以及厂长工作报告,组织对厂部年度目标和主要工作、重点工作进行分解,制订了《2011年绩效考核实施细则》和《部门年度绩效合约》,明确了各项指标考核评价方法,建立了部门关键绩效指标(kpi)及其考核评价体系。二是指导各部门按照绩效管理理论和方法,对部门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制订内部员工考核方案,组织了员工绩效考核的实施,并根据一季度员工考评情况,督导各部门进一步修订完善员工考核方案。

2、加强督导,逐步提升绩效管理体系运行质量。一是一如继往开展部门绩效规划的辅导,每月对提交的部门绩效合约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辅导,尤其注重绩效目标的描述,以提高各部门工作计划的可行性和充分性,为部门绩效目标有效达成提供支持。二是强化执行力的考核,一方面将年度重点工作按实施进度纳入月度合约,另一方面对各种会议部署及领导和职能部门布置的阶段性和临时性工作,由职能部门以纪要、专项工作计划等形式明确工作任务、目标要求和责任部门,作为补充合约,按每项5%的权重纳入责任部门当月绩效考核。三是每月组织召开绩效考评分析会,总结分析绩效目标完成情况,查找影响绩效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四是对改进措施的落实情况组织督查,定期反馈和通报。通过月初、月中、月末督导,强化了部门工作的执行力,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落实,部门工作绩效得到逐步提升。

(三)对标管理工作

1、完善对标指标体系。一是对标指标以国家局的创建优秀卷烟工厂指标体系为内容,分为效率指标、质量指标、成本费用指标、实物消耗指标、节能减排指标等5项一级指标,细分为全员实物劳动生产率、卷包设备有效作业率、卷烟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市场抽检合格率、卷烟焦油量加权平均值、单箱制造费用、单箱管理费用、单箱烟叶消耗、单箱嘴棒消耗、单箱卷烟综合能耗、化学需氧量等10项二级指标。二是紧紧围绕厂部工作思路和年度工作重点,认真分析、查找制度和流程上的缺陷,寻找管理上的短板,针对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找准工作突破口,结合管理创新课题确立了一批管理性对标项目。三是选取行业生产规模在20万箱以下的18家卷烟工厂中的最优水平为标杆,设立对标目标值。力争通过不断追标、达标、创标,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推进我厂对标工作上水平。

2、完善对标考核评估制度。为切实把对标工作落到实处,一是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对标管理考核细则》,该考核细则更加注重对标过程的管理以及有效措施、方法和经验的固化,同时以年度考核达标分为基准,对超过达标分的部门予以奖励,低于达标分的予以处罚。二是为不断追标、达标、创标,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营造全员参与对标工作良好局面,继续对tnpm管理、生产效益(质量和消耗控制、设备有效作业率)两个专项对标项目组织实施内部对标活动,按季度制定内部标杆评价办法及奖励措施。

3、完善对标工作运行机制。一是明确要求各部门指定部门对标管理责任人,负责部门对标管理工作的组织落实和与厂对标管理办公室及相关部门的工作联络与协调。二是指导各部门将对标工具运用到管理创新课题的实施当中。三是按照“月度协调、季度分析、半年总结”的要求,加强了对各部门对标工作的沟通协调和检查督导,及时总结,定期通报。四是运用pdca循环法,及时针对指标波动大或管理短板制订改进计划,确保对标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四)制度/流程建设

为做好与标准化工作的对接,今年我科仍加强了制度/流程的督查、评审工作,重点从“制度是否完善、流程是否顺畅、操作是否规范、执行是否到位、监督是否有效、记录是否完善”等多方位、多角度对10项制度11个业务流程展开督查,从检查情况反映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个别制度实际操作与现行管理要求不太匹配现象,已及时提出了改进建议。二是继续抓好制度/流程的废、改、立工作,今年组织修订管理制度(不含体系管理文件)3项,新建7项。

(五)统计管理工作

1、加强统计检查与督导。一是为做好中烟对我厂2011年度内管监督检查的迎检工作,今年1月5日,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全厂的统计报表、工序记录、原始资料、台账等结合内管监督要求进行了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要求,并加以落实。二是不定期帮助指导统计人员健全统计台账。三是每月不定期检查各部门的统计工作,确保各种统计报表上报及时、准确,统计资料完整齐全,从未出现任何违法乱纪现象。

2、充分发挥统计参谋职能。一方面为全面掌握我厂生产物耗水平,及时发现解决生产物耗指标异常波动问题,坚持月度收集数据,季度进行总结分析。另一方面积极收集省内兄弟烟厂指标进行对比,及时纠偏,较好地发挥了统计参谋职能作用。

(六)信息化工作

1、认真抓好年度预算管理。根据公司和我厂《关于认真做好2011年投资项目立项申报工作的通知》和做好年度预算工作的精神,信息化建设总体设想以符合行业发展方向和产业政策导向,与公司总体发展战略和规划相一致,符合公司资产布局和结构调整方向,坚持注重投资效率和效益为原则,去年10月至年初,针对各部门提出的需求,结合我厂具体实际,在进行市场调研的情况下,完成了年度投资项目立项和预算申报工作。

2、认真抓好信息化项目管理和实施工作。在接到公司正式批复文件后,综合实际情况,4月,制订了《2011年度公司批复预算项目执行计划进度表》,明确了各个项目具体实施内容、责任人和完成验收时间。同时启动项目实施,在进行了市场再调研后,二季度配合物管科完成了今年it投资项目招投标、合同签订和采购工作。5月配合物管科完成了其它数码设备招投标前期工作。其它资本性支出和预算项目也都在按计划安排实施。另外,4月建成了我厂图书室图书管理系统项目实施和验收工作。3月中旬至4月初,按公司安排部署完成了行业卷烟准运证制证及到货确认模式调整项目。4月中下旬,认真组织开展了公司财务及供应链系统内部常规调研和重点调研工作。

3、认真做好企业网络与信息系统日常维护和安全管理工作。一是做好信息系统的后台管理与日常维护,开展季度巡检和问题处理。二是及时做好信息系统安全升级工作,做好节假日安全部署与检查工作。三是结合信息网络与it治理,3月分别对两个机房ups电源进行了检修和维保,做好6s改善与危险源辨识,开展企业网络和办公设备的日常检查与维护,保障各设备正常运行。

4、抓好信息化日常工作管理。按照行业“三查”日常工作和我厂标准化体系推进以及6s管理要求,一是一季度开展了办公流程梳理,二季度,梳理了机房和数码设备管理3项制度。二是规范信息化设备和低值易耗品管理台帐。三是4月和5月,围绕今年信息化工作创新与改善这个主题,结合落实我厂6s管理要求,针对全厂网络与通讯线路开展了创新改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整理整治活动。

5、抓好信息化队伍建设和业务学习培训,提升应用水平。一是1月4日组织实施了公司举办的行业卷烟生产经营数据统计应用项目培训。二是3月20日至4月5日,完成了行业卷烟准运证制证及到货确认模式调整实施应用培训。三是5月9日组织开展信息化技术和管理类书籍读书报告征文比赛活动。四是分期组织it知识和业务系统知识培训。四是6月,结合我厂2011年“安全生产年”和“安全生产月”活动安排,开展了中心机房和国家烟草专卖局行业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两项应急预案演练。通过这些培训活动,锻炼和提高我厂信息化人员综合素质。

(七)质量体系建设工作

1、积极部署和开展体系年度策划与月度计划工作。年初,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对以往工作的总结和调研成果,以工作的创新与改善为出发点,切实做好新的一年质量体系建设总体部署,先后编制并经专题会议讨论通过了2011年度《质量体系建设工作策划书》、《内部审核计划书》、《产品质量专题内部审核策划》、《年度质量体系建设工作检查方案》、《2011年度质量管理体系培训计划》和《年度质量体系建设工作考核实施细则》等指导月度和日常工作的文件,全面策划好全年体系管理工作。月度各项工作按年度总策划文件执行,做到有条不紊开展体系日常工作。

2、认真确定并分解年度质量目标,确保目标实现。2月,针对公司和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新要求,通过召开专题会议、部门宣导和讨论等形式评审和确定了厂质量目标,部门分解目标。接着,指导各部门分解到岗位(机台)和个人,针对各分解目标提出具体对策措施,明确各目标实现情况检查、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和改进提高措施,同时明确促进目标实现的跟踪检查责任。通过这些举措,促进全员树立起“大质量意识,以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管理理念,做到公司的方针目标、企业的目标的层层落实,让每一位员工都把质量方针和自身目标牢记于心。

3、加强体系组织建设与培训,按期落实各项工作与考核。一是强化了体系组织建设。1月中旬,根据国家局及公司大体系的要求,重新调整了质量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确认了各部门体系负责人、体系兼职管理员、文件管理员和内审员,明确其职责和工作考核。二是抓好体系宣贯与培训。1月上旬,召开标准化和体系管理专题会议,传达贯彻落实烟草行业和公司标准化体系建设管理工作会议文件精神,各部门按要求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总结。3月21日,召开了标准化体系建设启动大会,并请北京东方易初咨询公司专家到会指导。3月23至24日,组织人员参加了公司在我厂举办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培训。5月,在全厂范围内开展了对国家局近期的6个行业标准以及公司正式实施的93个标准化文件学习培训。三是落实管理体系各项工作与考核。4月和7月初,根据我厂《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考核细则》要求,结合一、二季度内审工作,认真完成了部门和内审员考评工作,建立了考核明细台帐。

4、认真组织体系文件梳理与评审,按期开展文件(记录)专项检查活动。2月中旬,按标准化文件的要求组织各部门对本部门编制与执行(使用)的文件(记录)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并建立清单。2月下旬召开专题会议,讨论评审了中旬修订的《文件清单》和《记录清单》。3月中旬,根据年度检查活动方案要求,以评价本厂审核整改措施的有效性,寻找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机会为目的,开展了一次专项检查活动,检查了我厂11月份内审发现问题整改措施实施效果;验证12月份认证监督审核发现的问题以及公司12月份内审发现质量管理体系问题的整改措施实施效果。4月份对我厂现行各类文件进行了初步梳理和汇总,同时结合标准化工作要求,按计划,组织开展我厂质量体系文件评审和记录的实用性和规范性开展专项检查。对我厂现行的管理文件和流程进行了调查和评审。5月,对我厂引用中烟的记录和企业自行制定的记录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汇总,建立了我厂现行的标准文件、体系文件、规章制度、红头文件分类汇总清单。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否符合公司标准要求,5月13至25日组织开展了一次质量体系专项检查活动,评审了生产设备和品管两个部门的质量体系文件。5月18日-30日根据《公司2011年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交流检查工作安排》和《交流检查工作分工表》的内容在全厂范围内开展了自查和整改工作,将结果向公司作了反馈。

5、按期组织季度内审工作。3月中旬,我厂组织开展了本年度第一季度的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活动。采用集中审核的方式对3个大过程9个子过程进行了现场检查活动,共提出整改项4项,一般不符合项4项。检查各受审部门的文件执行率都在95%以上。6月27日至30日,组织开展企业本年度第二季度的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同时组织人员参加并完成了公司组织的对赣南卷烟厂进行的内部交叉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工作。

6、做好体系问题统计分析与改正工作。一是2月份对各部门历次审核发现的不符合及整改项分别建立了台帐。4月中、下旬又对今年一季度内部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和整改项分部门建立了明细台帐。通过建立的台帐,认真对历次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改正措施。二是积极开展问题整改工作。12月中旬至1月上旬,积极组织责任部门对认证监督审核发现的4个一般不符合项进行整改,并于元月10日将整改结果提交上海审核中心进行验证。1月中下旬,积极开展对公司12月份内审发现的13个一般不符合项及52个观察整改项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将65项问题的落实整改责任,并对实施的整改进行了效果验证和归档。5月13至25日主要是针对2011年一季度审核发现问题整改措施的有效性专项检查,认真验证了其实施效果。

二、上半年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回顾半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1、员工考核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岗位绩效指标的提炼仍比较粗放,细化和量化做得不到位;二是岗位管理不太规范,缺乏一套比较完善的岗位规范化手册;三是岗位素质测评基本无标准,绝大多数是凭印象打分,致使岗位评价有失公平;四是月度合约的制订不太规范,绩效标准、完成情况描述不到位。

2、管理创新与改善活动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是不善于寻找工作中的改善点;二是不善于从工作亮点中挖掘管理创新课题;三是课题的选题、成果的总结提炼水平还不够;四是创新不注重过程管理的现象也比较突出。

3、对标管理工作有待深入推进。一是全员参与对标的良好局面还未真正实现;二是虽然每季组织开展了内部对标评价工作,但对标杆部门或机台好的经验和做法未进行总结提炼,予以固化;三是创新与对标的融合度不够,大多数部门还未开展对标改善工作的立项申报,未将创新课题以对标方式制订实施计划。

篇8

关键词:电力公司 “降本增效” 薪酬分配机制

在某电力公司2015年年度工作总结会上,公司总经理提出实现“十三五”跨越发展,队伍素质是保障,要大力实施降本增效,严控“人耗”,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以人工成本倒逼用工效率和质量提升,坚持以依法治企、精益管理为主线,加强全口径人工成本管理,着力消除收入分配制度“短板”,深入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坚持把“控总量、调结构、重业绩、抓规范”作为工作主线,坚持“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相结合,立足解决实际问题、规避管理风险,提升薪酬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一、当前存在问题

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形势,该电力公司薪酬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问题亟待解决。

(一)人工成本刚性增长压力凸显

公司依法计提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与社平工资同步保持年均12%左右的硬增长。部分单位存在“人耗”现象,缺乏成本和效益意识,人工成本倒逼用工总量管控效果还不明显,存在盲目“要人”、“要工资”、“要计划”的现象。

(二)内部收入分配关系需继续规范

随着组织模式、员工管理及公司重点工作的变化,各方利益主体重叠变化,内部分配关系需顺势进行调整。

(三)各类矛盾日益突出

公司长期职工、劳务员工、农电员工、集体员工、集体直聘等各类员工之间收入差距的矛盾日益凸显,队伍稳定压力比较大。

(四)协同管理有待加强

公司薪酬管理工作亟需树立“大人资”理念,薪酬工作要与员工切身利益密切联系,对内要协同组织、干部、保险、人才培养、统计等各专业,对外要加强部门间、上下级之间的协同。

二、实施“降本增效”薪酬分配机制建设实践措施

公司除严格执行国家、上级单位有关薪酬福利管理规范要求外,坚持创新驱动理念,拓展薪酬管理高度和深度,努力探索薪酬管理新模式、新方法。2015年以来,通过六项举措,大力实施“降本增效”薪酬分配机制建设实践。

(一)优化工资总额决定机制

按照分类管理、绩效导向、“双控”等原则,优化工资总额决定机制,公司修订了《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建立“两层三类”工资总额管控模式(即“公司本部、基层”及“职能管理机构、县级供电企业、支撑机构”),引入历史基数作为工资总额分配基准之一,业绩考核结果运用由直接运用得分调整为运用得分率及中位值,精简和规范单列工资项目。

(二)建立单位负责人年薪制管理办法

公司制定《单位企业负责人年薪制管理办法》,实施范围覆盖所有二级单位负责人,年薪制统一由基本年薪、效益年薪和奖励年薪三个工资单元构成。根据业务类型分为支撑机构、县级供电企业、集体企业三类进行考核和核定年薪。配套修订《单位负责人业绩考核实施细则》,将季度业绩考核和年度业绩考核按权重结合考核,季度考核侧重工作质效和任务进度进行评价,年度业绩考核侧重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反映企业年度综合经营业绩成果。

(三)优化完善绩效管理体系

根据实际运作及绩效反馈信息,按照绩效闭环管理原则,公司切实进行绩效体系优化完善。组织绩效、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办法于2015、2016年度分别进行了两次优化,岗位绩效于2015年进行优化。一是优化指标体系,从时间、空间维度上实现了对职能管理机构和基层单位的分层分类考核。二是优化考核流程,对各项考核单元的考核流程进行了固化,将考核建议、审核、沟通等环节适当前移。三是对考核结果运用进行了改善,由原来使用得分改为年度评价结果等级参与确定薪酬分配。

(四)理顺薪酬分配内部关系

以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为平台,以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为契机,严格执行企业负责人薪酬平均调控线,组织开展薪酬调查,合理调节内部各层级收入分配关系,并分类下达分配关系指导线。

(五)持续深化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

在直供直管和控股公司实现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全覆盖;在集体企业推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试点,在全民支援集体和集体员工试点推行;启动农电员工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

(六)调整薪资发放方式和时间节点

以SG-ERP-HR信息系统为平台,结合单位管理需求及员工的诉求,改变更改单位薪资发放方式,明确发放时间。每月15日前发放基本工资部分,每月25日前发放绩效薪金及单项奖励部分。

三、实施“降本增效”薪酬分配机制建设实践工作成效

(一)优化工资总额管控模式,增强薪酬激励导向作用

一是新的工资总额管控模式分层分类,分类进行考核和总额核定,增加科学性、公平性、操作性。二是上年历史基数按50%权重纳入年度工资基数进行计算,体现业绩累积效应,强化激励效应的长期性。三是业绩考核结果运用方式调整,有效规避考核极端值的影响。四是彰显薪酬激励的导向作用,既确保公司重点专项工作完成,又加大了与绩效挂钩的额度,杜绝平均分配,打破高水平“大锅饭”的格局。五是增加二级单位自主分配的权利,增强竞争意识和工作积极性。

(二)推进农电薪酬体制改革,成为全省唯一实施农电工资制度改革的单位

2015年,公司依法合规组建了供电服务公司,在完善机构设置、岗位编制、岗位价值评价基础上,对供电服务公司的现状和薪酬收入进行了详尽分析,通过与上级单位“三上三下”指导和沟通,在2015年末,农电员工正式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员工队伍稳定。公司成为全省唯一启动并顺利实施农电工资制度改革单位。

(三)全面建立企业负责人年薪制,规范薪酬调控管理

公司总结现有控股企业负责人执行年薪制的典型经验,以中央、国家关于中央企业收入分配管理和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为契机,规范二级单位负责人年薪制管理办法。一是二级单位负责人薪酬制度统一,将直供直管、控股企业、集体企业纳入一体化管理。二是按业务类型分类设置考核指标、分档设置基薪系数,规范单位负责人薪酬结构水平,进一步理顺各层级岗位收入分配比例关系,使单位负责人与职工平均薪酬比例关系更趋合理。

(四)优化组织绩效考核办法,提升绩效管理水平

一是将二级单位分为县供电公司、支撑机构、集体企业三类进行考核,从空间维度上解决了不同单位可比性差的问题;二是对二级单位实行季度评价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从时间维度上确保了对二级单位的过程监控与目标导向相结合;三是二级单位的评价或考核指标体系由企业负责人关键业绩指标、同业对标指标及专业管理要求共同构成,既注重过程管理又突出了目标引领,强化了业绩提升的实效,特别是在季度评价中,抓取影响公司业绩的关键因素对同类单位进行对标排序考核,提高了考核的聚焦度,强化了各单位对相关因素的关注度,有效地促进了这些指标的提升。

(五)优化绩效考核流程,提升绩效考核沟通效力

对绩效管理的相关流程进行了规范和优化,压缩流程管理链条,提高管理效率。一是通过季度评价,及时对标结果,提高了过程监控的强度和效度。二是强化考核过程中的交流沟通,将沟通适度前移,大力提升了管理者与下属、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的认同度,一改过往绩效考评推诿扯皮的现象,从而有效提高绩效考核效率。公司绩效管理体系优化后,对公司业绩提升起到了明显的作用。2015年度,公司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结果跃升到全省同类单位第三名,进入A段。

(六)调整薪资发放方式和时间,提高员工感知度

每月固化薪资发放时间,体现企业对员工劳动付出的认可,对员工的关心和爱护。薪资分为基本工资部分和绩效奖励工资部分,一是员工能较为明显地感知和区分岗位价值差异的货币化体现,引导员工奋发拼搏,努力提高业务技能和综合素养。二是员工对业绩变化导致薪资变化的感知度提高,有助于员工进行自我剖析,制定绩效改进措施,从而助推公司整体绩效提升。

四、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2016年,公司薪酬管理工作围绕“降本增效”主线,以提高人工成本效率效益为中心,坚持人工成本“管全、管对、管好、管足”导向,形成多维度预警监控常态机制,构建“制度完善、结构科学、关系合理、监管有力”的薪酬管理体系。

(一)优化工资总额调控机制,提升效益效率

一是调整工资总额管控模式。在坚持工资总额效益导向前提下,加大超缺员率对工资总额的影响,发挥定员、超缺员的杠杆效应,合理控制“人耗”,通过人工成本倒逼用工总量。二是结合上级单位工资总额“四区两线”调控,设置工资总额调控线,结合工资总额计划分配模型,确定工资总额调控方向和限值,实现对工资总额计划测算结果的修正和优化。

(二)进行薪酬管理“后评估”,理顺分配关系

认真开展薪酬制度改革“回头看”工作,对薪酬水平、工资结构、分配关系等进行“后评估”,针对问题认真分析,做好整改落实,通过理顺分配关系倒逼队伍结构优化。

(三)探索集体企业人工成本管控模式,提升“三全”水平

一是指导集体企业分步分批推进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根据建安类企业重组整合,依托组织架构和模式的调整,重新进行价值归级,优化岗位薪点工资制度,先期试点实施。二是探索有利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单位提质增效的薪酬分配制度。将集体企业人均工资与集体企业经济效益、地方工资指导线挂钩。

篇9

关键词:企业集团;会计;职责

成立于1878年的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煤炭生产销售为主,同时兼营焦炭化工、建筑施工、机械制造、火力发电、物流贸易等业务。现有所属会计单位62个,职工人数78万人。2008年末资产总额3244亿元,煤炭产基3286万吨,洗精煤产量772万吨,全年营业收入实现3345亿元,实现利税26.2亿元;在全国企业500强中名列第291位,在全国煤炭工业100强中名列第15位,在企业集团纳税排行榜中名列全国第143位、煤炭行业第12位、河北省第3位。

从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至今三十多年里,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由原来的工厂式局矿管理模式转变为现代公司治理模1式;由原来的唐山百里矿区扩展到河北、内蒙、新疆地区;由原来的煤炭生产领域延伸扩展到煤电、煤路港、煤焦化、现代物流等多元化产业。各项经济指标更是突飞猛进:2008年资产总额比1978年增长21.5倍;营业收入比1978年增长56.5倍;煤炭产量比1978年增长52.8%洗精煤产量比1978年增长17%:利税总额比1978年增长40.4倍。

三十多年来,伴随企业的腾飞,开滦的财会队伍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为百年老矿的基业长青与不断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从经济形态、企业目标与会计职能的角度,可以将其发展归纳为三个阶段:

一、计划经济・以产量为中心与核算型会计

从1978年到1984年间,时值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当时的开滦矿务局是国家计划单位,仍为工厂制的局矿管理体制,实行以生产为中心的人、财、物、产、供、销的统一计划管理,企业没有自主经营权。

在此期间,财会部门的主要职能是会计核算,主要工作是记账、算账、报账,要求日清月结、账账相符、账表相符、账实相符、账款相符,结账后检查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

到1984年底,经济迟滞、产量下降、效益下滑成为显著特点:资产总额171亿元,比1978年增长18.8%;销售收入7.4亿元,比1978年增长268%;煤炭产量1614万吨,比1978下降24.9%;洗精煤产量609万吨,比1978年下降7.6%;利税总额0.2亿元,比1978年下降72.9%。

二、行业总承包・扭亏脱困与管理型会计

从1985年到1999年间,全国煤炭行业先后实行了两轮投入产出总承包。在承包期内,煤炭部下达给企业的产量计划不变、利润(或亏损)计划不变、经济效益计划不变。

在投入产出总承包的15年中,开滦经历了由盈到亏、扭亏为盈的巨大变化,完成了以生产为中心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转型。1994年提前两年结束了连续8年的亏损局面。1999年底,开滦矿务局转制为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在此期间,开滦财会系统进入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过程:建立了由总会计师领导的、以财务部门为主体,联合计划、生产、技术、供销、劳资等部门共同参与的成本盈亏计划管理体系和资金计划管理体系,全面开展财务预测和财务分析活动;持续推动以增产增收、节约节支为主要内容的“双增双节”活动;在各矿厂层面创造性地实行了“煤炭生产、多种经营、生活后勤”三条线和“综合管理机构”的“三加一”财务核算与管理体系;在矿厂内的区科层面实行了“模拟法人运转、资金分灶吃饭”的经济运行模式。

到1999年底,企业呈现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资产总额达到86 7亿元,比1985年增长3.4倍;营业收入达到34.7亿元,比1985年增长29倍;煤炭产量达到2.030万吨,比1985年增长21%;精煤产量386万吨,比1985年下降32.4%;利税总额3.1亿元,比1985年增长4倍。

三、市场经济・企业价值最大化与风险防范型会计

从2000年到2008年,开滦真正步入市场经济时代。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2001年8月集团财务部制定完成的《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战略》确定了“调整、转型、做精、做强”的指导思想;明确了“把开滦建设成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管理科学、面向两个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国内一流的‘四跨’型国有控股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规划了“到2010年,总资产达到200亿元,年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净资产收益率达到5%,职工年均收八达到30 000元”的效益目标。

得益于开滦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敢为人先的勇气、矢志不渝的奋斗和改革开放的深化,到2007年底,集团发展战略规划的各项效益目标已提前完成:总资产达到239亿元,销售收入达到157亿元,实现利税19.8亿元,职工年均收入达到30.518元。

在此期间,开滦财会系统进入了由管理型向风险防范型的转变过程:

(一)制定并实施财务战略

为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支撑开滦集团发展战略的实施,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集团财务部于2007年12月制定完成了包括“一个总体目标、四大总体思路、十二大具体战略”等内容的《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战略》,并报经集团黄事会批准;在2007年12月14日举办的“第四届中国企业经营与财务战略管理高层论坛”上,《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战略》荣获“2007年度财务战略管理成果”奖。

“倾全集团之力。全面实施财务战略”成为2008年开滦集团公司财务工作的重中之重:董事长专题部署实施要求,总经理亲自作实施动员报告,党委理论中心组进行专题学习研究,成立总经理为组长的财务战略实施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印发“实施规划”,下达“2008年重点实施措施”,制定“财务战略评价与调整办法”,建立并实行了财务战略实施工作月度调度例会制度;建立并实行了财务战略实施工作年度考核评价制度;各二级公司和总部相关责任部门分别制定了“财务战略实施方案”,并将其有序推进落实。

财务战略实施一年多来,取得了积极效果:集团上下尤其是各级领导对财务战略必要性的认识空前提高;财务管理在集团公司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进一步加强;集团公司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取得了实质进展。

(二)构建财务集中管控体系

2005年3月28日,开滦集团党政会议决定:用二到三年时间,建成以管资金为核心、管人与管事相结合,程序合理、运转科学的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控模式。到2007年底,包括8个有机自成部分的开滦集团财务集中管控体系基本建成:1、核心是管钱。组建了集团公司资金结算中心及蔚州矿业资金结算分中心、能源化工

股份资金结算分中心并相继全面运行,实现了全集团公司资金统一收付、统一对外融资,有效提高了资金运营及使用效益。2、手段是管人。制定并实施《开滦集团公司财务负责人管理实施细则》,在集团公司和各二级公司配备总会计师,在规模较大的三级公司任命总会计师,实行财务机构负责人下管一级办法;明确了各级财务负责人的职责与权限,建立并实行了半年工作述职及年度考核评价制度。3、关键是防风险。建立健全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制定并实施了《开滦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办法》:落实了财务风险管理的6项责任。明确了财务风险管理的6个流程,建立了定量的财务风险基准值指标体系,实现了按季度分别向二级公司领导层和集团公司董事会提交《财务风险分析报告》。4、根本是统一财会政策。修订完善集团公司财务规章制度并辑印成册,制定《企业会计准则――开滦集团公司实施细则》,每年初印发《开滦集团公司财务政策》。5、平台是全面预算管理。实现了全集团所有生产经营活动均纳入全面预算管理并以现金预算为核心统领各专项预算;做到了在年底前即完成下年度预算的编制批复;实行了按月调度预算执行情况、按季向董事会提交《企业运营分析报告》;采取了及时调控预算执行偏差、确保预算滚动平衡的办法措施;将预算监控指标与集团年度绩效考核相链接并实现了与薪酬挂钩。6、基础是管会计报告。全面实施“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实现集团内会计信息生成及处理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强化账目、账户管理及会计与业务、统计等衔接控制,落实会计信息真实责任制,保障法定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围绕企业重点工作、领导重大决策、重点难点问题解决等,充分发挥管理会计报告的功能。7、保障是监督检查。落实财会人员的岗位监督职责;针对关键控制环节及流程、重点工作及规章制度、存在问题及解决情况,开展年度财务会计工作大检查,并通报问题、建章立制,使其不断完善和提高。8、支撑是考核评价。组织开展年度财会系统创优争先评比表彰活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和财务会计报告专项考核评比工作;将精神鼓励与物质奖罚相结合,促进财会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三)建设一流财会团队

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是开滦集团财会队伍建设持之以恒的目标。为此:1、在廉洁自律方面:制定《开滦集团公司财务系统廉洁从业规范》并教育、督导全体财会人员模范遵守;邀请市检察院领导举办财务系统廉政教育报告会;利用反面典型,做到警钟常鸣。2、在打造执行力方面:每年初制发《年度财务会计工作指导意见》及《落实计划》,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每月初召开“财会工作例会”,分析工作、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布置任务;每半年开展集团财务部主任和二级公司总会计师工作述职以及集团财务部各科长工作述职,推动工作计划的落实。3、在政策研究方面:针对各级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立足于解决集团公司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在全集团财会系统开展调查和政策研究工作,并按年度辑印《开滦集团财会系统政策研究成果报告》。4、在创建学习型队伍方面:制定并执行《关于创建学习型财会队伍的意见》,实施年度全员培训、职称上档、学历升级、任职门槛提高工程;先后举办“开滦集团会计制度实施细则电视大赛”、“开滦集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知识竞赛”和“开滦集团财务战略知识竞赛”;创办《开滦财税信息》,搭建业务学习交流平台;制发《开滦集团财会人员岗位轮换办法》,推动岗位成才和综合素质提高。5、在全员定岗定责方面:明确每一名财会人员的岗位名称、工作职责、工作标准、任职条件并制定“岗位职责明细表”,并以财务机构为单位单独装订成册,作为培训、任职、理顺流程、工作考核的标准,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奠定基础。

篇10

关键词:技工院校 学生管理 创新 措施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对职业教育适应现代社会人才职业素质有三大要求,即专业化要求、智能化要求、综合化要求。在新形势下,唐山劳动技师学院适应新要求,施行新举措,全面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水平,确保学生管理工作全面健康开展。

一、以育人为先导,构建学生德育教育管理体系

一是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党、政、工、团、学生会、学生家长参加的学院德育教育工作委员会,全面领导学院的德育规划、组织保障、任务落实、考核评价等各项工作,做到规划科学、思想统一、保障有力、内容具体、思路创新、方法得当和评价合理,使学院德育工作和学生品德教育扎实有序开展。学院在每个学期确定1~2个主题,对学生开展教育活动,增强管理的针对性。

二是成立以院团委书记、学生处处长为组长,系学管主任、团总支书记和相关处长参加的德育教育建设工作办公室,全面研究制定德育教育工作内容,落实德育教育考核评价机制,不断地总结成功经验,抓好先进典型,扩大教育成果。坚持学生管理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的思想,对工作要有布置、有检查,抓落实,学生管理干部要把解决问题的精力放在学生发生问题的萌芽阶段。

三是成立以班主任为组长,班委会和团支部成员参加的德育教育落实小组,按照德育教育建设工作办公室的部署,制订德育教育工作落实计划,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德育班会广泛宣传,班主任带头组织,指导各类活动的开展,不断总结活动中出现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在落实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思想和优良行为,以集体的凝聚力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四是通过制度加强规范管理。不断充实完善《学生手册》《班主任手册》内容,强化教师责任意识,加大教育教学管理力度,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关注学生的每时每刻。严格执行《学院推荐就业管理制度》,推行在学院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优先推荐就业,对量化考核较差的学生暂缓或靠后推荐就业的办法,严把学生“出口”关,以此促进学生在校努力学习,遵章守纪。

二、以文明教育为抓手,加强对学生养成行为的规范教育

一是积极开展践行学生文明行为“十要十不要”主题教育活动,突出贯彻学生三项文明行为教育。(1)仪表文明教育,班主任带头率先垂范,每位学生对照察看自身,班级黑板报加以评论,学生很快形成仪表规范。(2)语言文明教育,大家相互监督,发现语言不美立即纠正,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热爱,大喊大叫、污言秽语明显减少。(3)行为文明教育,按照学生行为规范准则,从身边小事做起,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生活行为、实习行为和交往行为,学生以礼相待,以诚信为道德基础,学生行为文明得到了规范和加强。

二是建立丰南团委和唐山截瘫疗养院两个爱心活动基地,组织6支志愿者服务队分别到两个基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三是开展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老师教育之恩活动,每周六、日给父母洗一次脚或给父母洗衣服活动,定期帮助老师完成一定工作任务,如主动为老师办公室打水、搞卫生等。

三、以活动为载体,打造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文化环境

从2009年开始,学院与驻地丰南区人民检察院开展了“检校共建活动”。2010年,检察院在任检察官给学院班主任多次进行法制讲座,使班主任们对于学生管理教育更具法律规范,更有法制意识。2011年,检察院在任检察官给全体学生做普法教育报告大会。2012年,在检察院指导下,学院在全院开展法律知识竞赛,使学生又一次受到深刻的法制教育。学院还经常带领学生参观检察院组织的普法教育展览活动。长期以来,双方友好合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举办在校生法制讲座,开展法律知识竞赛。2012年,在丰南区司法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学生处组织了全校法制报告会,河北第一劳教所劳教学员以现身说法,为全体学生上了一堂深刻的法制教育课。

学院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大型教育活动,先后举行了“爱护公物”大型签名活动、“送温暖爱心满校园”活动,举办了提倡劳动光荣的“手工制作展”、活跃校园文化的“故事会”“演讲比赛”等活动,组织青年志愿者到截瘫疗养院慰问地震伤残人员,利用业余时间为他们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学院成立了“爱心基金会”,在学生中开展爱心捐助活动和感恩教育,先后在广大师生中开展了两次大型爱心满校园为贫困生捐款活动。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以学院现有网络为基础,进一步加大投入,建设了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突出政治性、导向性、亲和性、多样性的校园网站,努力把校园网建设成为系统安全、制度完备、管理规范、内容丰富、信息健康的“绿色网络”。在不断完善硬件设施的基础上,本着有利于教学、科研、管理,有利于师生学习、工作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管理办法,密切关注校园动态,及时掌握网络舆情,积极开展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及时过滤不健康信息,弘扬主旋律,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学院利用校园广播、视频、橱窗、报栏等宣传阵地,把许多健康歌曲、经典名著、优秀影片、感人事迹等传播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学院成立了“爱跑”长跑社团、“零点零舞”街舞社团、“礼仪”社团、“宁静致远”书画社团、“LOVE”劳动社、“篮球”社团、“轮滑”社团、“苍龙”柔道社团等10个文化社团。学院开展重大节庆活动,如2011年庆祝建党90周年大型歌咏比赛,2012年元旦文艺汇演,2013年庆祝党的十胜利召开等特殊节日开展对学生的爱国、爱党、爱校教育。学院积极举办“宿舍文化艺术节”“体育节”“技能展示周”“文明礼貌月”“法制教育宣传月”“礼仪展示”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有事可做、有劲可使,激励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展示学生艺术才华,培养学生自信心、责任感。

四、以评价为手段,激励全院师生构建积极健康的学风和校风

学院建立了德育教育工作三级考核评价制度。一是学院制定了各系主题教育活动考核实施细则,对全院各系教育活动进行有计划、有内容、有目标、有时间的进行检查,并定期向各系公布;学院先后对各系开展“法制教育宣传月”活动和学生行为举止“十要十不要”活动并予以考核公布,极大地激发了各系的积极性,在学生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二是各系制定了对班级主题教育活动考核实施细则,按照教育内容对班级进行全面细致量化考核和绩效考核,极大促进了班级管理与建设的全面发展,班级精神文明建设得到提高。三是班主任制定了班级学生操行量化考核细则,通过学生考核细则,密切师生联系,促使班主任及时了解班级状况,时刻关注学生行为举止、精神状态、做到随时纠正,及时处理,防微杜渐。也时刻提醒学生自己的一言一行与班级荣誉和个人前途密切相关。三级考核的建立和开展,大大改进了学院的学风建设和校风建设。

五、以提升素质为目标,创新教育教学,保持学生管理教育更具先进性

针对三年制教学的特点,实行“2+1”教学模式,即两年理论课教学加上一年实习。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在保证理论课教学内容完成的前提下,适当延长毕业实习时间,能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在大幅度增加试验、实践课比例的基础上,推行情景教学,使学生在仿真环境中得到锻炼。在安排学生实习时,采取实习与就业岗位挂钩的方式,全面推行“预就业”制度。这样,被实习单位接纳的学生,可以一边接受实习单位的现场考察,一边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如表现优秀,可以直接进企业工作,从而保持了学校培养人才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另外,学院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通过开设通用管理能力课程,进行职业兴趣测试、综合能力测试、气质性格测试等,为学生提供其个性特征、社会能力、职业定向等方面的素质综合评价报告,让他们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并根据每位学生的专长、性格和就业意向,设计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道路和发展规划,实行分层次、分类别教学。学院经常举办各种就业知识讲座,内容涉及就业政策、就业技巧、就业礼仪、就业心理等方方面面,对如何进行自我评价、如何提高求职技巧、如何选择求职信息、如何充实自荐材料等都进行详细指导。

教学创新要求学生苦练内功,加强自身修养。学院积极建立校企合作联动机制,从外部促使学院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院成立专门组织机构,加强与企业无缝对接,积极引入企业管理员工模式和制度,以现代产业工人标准管理学生。加强各系,各处室的市场意识,经济意识,促进企业与学院各系各专业的有机合作,使学院各个层面都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院级领导和各系负责同志和各专业教师经常到企业厂矿考察交流,深入企业前沿,寻找合作机会,征询企业对职业人才的要求和建议。学院还积极聘请企业精英及优秀毕业生进校园,将企业文化引进校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职业道德,使学生形成三种转换,即学习向工作转化,技能向岗位转化,综合训练向企业生产转化。这种工学结合,实践前移,学生提早进入工作状态的培养方法受到了唐山开元集团、海森集团、三友集团等多家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