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管理导则范文

时间:2023-06-30 17:58: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项目管理导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

篇1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动态管理;主导模式;选择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我国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常用管理模式比较

1.1工程建设监理模式

建设监理在国外又叫做项目咨询,站在投资业主的立场,实行工程项目管理,考虑工程项目建设的方方面面,旨在最终实现投资者的利益。近些年,我国普遍推行的工程监理模式为 DB 模式、PM 模式及传统模式。

工程建设监理制其实是起源于国外的传统模式,即从设计到招标再到建造。具体内容为:由项目业主授权某家监理单位,全面管理整个工程项目,根据自身工程项目特点业主决定监理工程师的介入时间以及管理范围。

1.2代建制模式

代建制模式专指政府投资的非经营类项目,并委托专业机构进行项目管理的工程监理模式。最早试运行代建制管理模式的地方是在个别地方政府,经过不断的总结经验和学术探究,将其不断完善并逐步推广到全国各地。

目前,我国学术界和政府机构并没有做出关于代建制的统一标准定义及规章汇总。本文借鉴多方观点总结得到,代建制就是以公开竞标的方式,政府作为非经营性项目投资方择优选择项目管理单位,组织管理项目建设和施工过程中的相关工作,并在项目建成时现行验收后交付给项目使用单位。

代建制一般包括三方主体,分别为政府业主、代建单位和承包商。通常三方主体之间的关系形式具体表现为:第一种形式类似于国外的 PM 模式,业主与设计单位和其他两方签署相关合同,设计和施工部分由业主负责,项目相关管理服务工作则由代建单位全权负责;第二种形式类似于 PMC 模式,第一步业主与代建单位之间签署代建合同,第二步代建单位再与工程设计单位、施工建设单位分别签署相关合同,不同于第一种形式,代建合同包括从项目设计到施工建设的全部内容,全由代建单位负责。

1.3平行发包模式

伴随着我国的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逐渐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以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构建管理框架体系,称为平行发包模式,得到广泛的推行和好评,迅速成为当今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的主导模式。项目法人制主要是规范项目业主的建设行为以及确认工程项目的产权,明确说明项目建设的责任和义务;招标投标制有效地促进了工程建设企业从行政指令方式到市场选择承包方式的转变;建设监理制可以很好地实现对招标承包及合同的高效管理以及对工程项目建设的一些自身的想法,与此同时,项目业主与承包单位签署的经济合同,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同上级行政管理部门间的联系能够得到很好地控制。

2.我国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动态管理主导模式选择

2.1基于不同投资主体的模式选择

由于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主体性质也日趋多样化。目前,我国水利水电项目中包含了多种不同形式的投资主体。大体上,我国的水利水电项目投资方主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新型国有水利水电开发(投资)企业,投资主体是国有控股投资。新型水利水电开发企业是相对于传统的水利水电开发企业而言的,这种企业的主要特征是现代公司制,且其公司治理结构逐步趋于规范化。第二类是混合所有制水电开发企业,投资主体是民间投资参股或控股。选择一个项目的管理模式需要综合考虑两种投资主体的特点、行为方式和业务范围等方面。也就是说,以国有控股为主的新型国有水电开发企业在投资水电项目建设上,应当遵循现有项目管理主导模式,进一步完成投资与建设的分离:即如果业主自身的管理能力很强,完全可以成立自己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公司,专门负责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如果业主自身的管理能力不够时,即可以采取招投标的方式选择合适的工程公司或项目管理公司来负责管理项目的建设工作。近些年,工程建设的一种趋势是将设计与施工的联合考虑,在条件充分时,择优选择由设计和施工单位构成的联营体担任项目的总承包方,或是承担某些分部、分项工程或专业工程。设计施工联合型工程公司承包整个工程项目,是未来工程项目建设的一个发展趋势。

对于投资主体为私营投资参股或控股的情况,作者认为应当根据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特点,参考国家上流行的项目管理模式,大胆创新,研究和实现自主创新的、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小型水利水电项目管理模式。当这类工程项目业主通过一定方式吸收一定数量的专业水电开发人才时,便可以组建自己的项目建设管理机构,采用平行发包模式,最大程度利用社会现有资源,对工程项目进行开发建设。当项目业主没有能力建立自己的项目管理机构时,不能有效的、全面的对整个工程项目建设过程进行控制管理,这时可以结合自身资质和当前相关政策导向,以小业主、大项目管理(承包)方式为指导,采用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服务、施工管理承包(服务)等模式进行项目的开发任务。

2.2不同规模工程项目的模式选择

水利水电项目在基础设施项目当中是比较特殊的一类,其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工期长等特点,而且由于这类项目通常受地形地质和水文气象等条件影响教明显,所以在具体水电站工程设计方面差异性较大。同时,一个水电站建设规模的大小也会造成各方面的很大差异性。通常情况下,大型水电站项目不同于中、小型项目,大多数大型水电站工程集发电、灌溉、取水、防洪、航运于一体,具有施工难度大、工程技术限制多、环境影响因素多等特点,相比中小型水电站具有投资大、风险高、影响远等特点,在工程建设管理方面也要求相对更为严格的管理方案,社会关注度较高。因此,大型水电站项目的管理模式应该有别于一般的中小型水电项目,有必要采取更为科学、严谨、规范的管理模式与之匹配。但是,目前我国的情况是一概而论,没有突出不同工程项目的个性,一味套用同一模式进行项目管理,不利于工程项目的有效建设和经营。笔者认为应该结合项目投资主体结构特征,以现行主导模式为基础,引进国外先进的工程项目管理方法,不断创新,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先进的项目管理模式用于大型和超大型的水利水电项目开发建设当中。

2.3具有中国特色的项目管理模式

工程项目的建设可以采用不同的模式进行组织和实现,管理模式选择的原则是以项目的终极目标为导向,综合考虑项目的性质、复杂程度、投融资渠道、业主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及国家当前政治、经济大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水电建设行业的项目管理模式主要包括:第一种项目管理模式是由投资者自行管理的;第二种项目管理模式是由投资方设立项目法人进行管理;第三种项目管理模式是投资方授权专业机构进行管理工作。近阶段我国的主导模式为第一种和第二种;国际上流行的项目管理模式是 PMC、CM、Partnering 、EPC 或是综合 EPC 与 PMC二者的模式。为了保证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健康快速发展,我们应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思考问题,勇于引进国际上的先进项目管理模式,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水电项目自身特性大胆创新,推动我国水电项目管理模式向前发展。同时,也应该积极开展和国内外知名工程企业、项目管理企业的交流和合作,在合作中不断改进自我,在保持中国特色的基础上向国家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培经. 规范运作不断提高油田地面工程项目管理水平[J].石油工程建设,2002(1).

篇2

关键词:项目质保体系;核电工程;核质保法规;建造阶段

Abstract: nucleus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of nuclear power safety and complex technology, establish and implement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requirements are also especially strict, so it is very important that the plan and establish a suitable, effective nuclear power project construction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documents on nuclear power project management. Combined with the Pengze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in quality system files planning practice, study on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nuclear power project quality system files planning.

Key words: project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nuclear quality assurance regulations; construction stage

中图分类号:TL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有效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对组织开展质量管理活动起规范指导作用。核电工程由于其具有核安全的特殊性,在各个阶段必须严格执行核安全法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应用经工程实践成熟可行的相关标准规范。我国核电工程建造质量管理必须执行HAF003(91)《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建立和实施质量保证体系,在满足HAF003(91)要求的基础上可以参考运用其它质量管理标准或规范,以进一步补充核安全法规中未明确提出的要求,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策划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的重要环节,是体系运行的前提工作,因此,如何策划编制核电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对体系有效发挥保证作用至关重要。彭泽核电是以山东海阳核电一期为参考电站建设的内陆AP1000核电站,策划建立层次清晰、详略适度、既能满足核安全法规要求又符合工程项目管理需求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前期工程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结合这一实践对核电建造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策划和编制过程应关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谈几点体会。

1.重视项目组织现状的分析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用于指导质量活动开展实现质量目标的文件,文件的适用和有效性体现在是否能为项目组织(业主、或项目管理部、或施工项目部等)员工所理解和掌握其要求并有效执行。因此,质量体系文件编制前,首先应对项目组织的现状进行分析,特别是人力资源的分析,如人员来源组成、学历构成、年龄结构、工作经历状况等等。不同的人力资源状况对体系文件的详略要求不同,没有核电工程建设经验的人员对核安全文化中严格程序的要求需要更长时间和更详细的程序文化来指引。其次,应对已选供方进行分析,尤其是无核电建设资历的施工承包商的状况,这是策划和编制外发体系文件必须考虑的重要外部因素,否则体系文件下发后得不到有效的执行则不能发挥其规范管理作用。彭泽核电项目管理方根据当时项目人员构成中仅20%有核电经验和前期工程施工供方多数缺乏核电工程资历情况,策划编制程序时要求比其他核电项目详细,并作培训指导。

2.统筹质量管理与其他管理的关系

核电工程是一个综合复杂的工程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涉及领域广、技术含量高、接口单位多、核安全要求严格等特点,核电的质量管理与其他专业管理,如安全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等是有机的统一整体,不能孤立地仅对那些会直接影响工程实体质量方面的质量管理活动策划体系文件。因此,核电质量管理体系应从广义看,是涵盖了核电项目建造所有活动的一个完整体系,而一个组织的核电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也是在满足核安全法规要求基础上覆盖所承担任务全部活动的文件体系。在体系文件策划和编制时,应将质量与安全、进度、成本、技术、信息、行政管理等等考虑在内,统一策划,统一规范,保证各专业管理文件之间的内容协调一致,管理要求相互融合,既不重复和矛盾,又不造成管理疏漏。

3.注意法规要求和标准及规范的转换

国内核电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依据是强制性核安全法规,但在策划质量保证体系文件时,还需根据项目选型所采用的技术,如AP1000堆型核电项目在满足HAF003(91)的基础上,可以参照美国ASME标准NQA-1-1994将我国核质保法规中未明确的要求编制到相应的体系文件中,但应在分析识别是否适用我国的企业实际情况而定,换言之,项目的各参建方是否能够对NQA-1中的要求“写到做到”,若不能做到则不写入程序中,避免执行不下去。

当然,也可在满足我国核质保法规基础上,参照IAEA的GS-R-2006《核设施和活动的管理体系》策划编制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的核电项目管理体系文件。在参考这些核电质保法规、标准或规范时,建议编制对比表,包括质保大纲概述的章节对比表、各层次程序文件对比表,避免员工对管理要求溯源的混乱和满足体系文件审查时需要。

4.重视对要求的分析和业务流程的梳理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质量管理思想、理念和规范化要求的载体。管理体系的策划通常包括法律法规要求的识别、体系建立依据标准或规范的选择和业务流程的梳理等。梳理工作业务,理清项目组织的核心业务流程、接口、职责,以及对所承担工作任务的质量要求进行分析是策划和编写体系文件的关键工作。在梳理和分析业务流程中,可以按职能领域梳理,也可以按设置的部门梳理,或者按专业管理范围梳理。业务流程梳理时不能脱离项目组织的实际,应当结合承担的工作任务和与工作有关的文件进行,梳理中可以将任务划分为不同的工作单元,做到内容完整,接口合理。彭泽项目管理方是采用树状图法按职能领域和专业管理范围进行梳理,以避免部门间对接口工作重复识别或遗漏,根据前期工程工作任务和要求梳理后对体系文件策划分为14个类别:质量管理、合同与采购管理、资源管理、设计管理、设备和材料管理、工程施工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信息文档管理、安全与环境管理、调试管理、行政管理、党群管理、后勤保障管理。

5.注意体系文件的层次划分应清晰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策划和编制时要保持文件的层次清晰,不能互相混淆。一般来说,高一层次的文件是低一层次文件的编制依据,低一层次文件是对高一层次文件某方面或某一过程的进一步阐述和更详细规定,同层次文件之间可以相互参考引用,但应相对独立,不能出现矛盾。核电项目管理中通常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划分三个层次:第一层质量保证大纲(概述);第二层管理性文件,包括大纲程序、部门管理程序(专业管理程序)、接口安排、联络渠道和职责、过程和活动的策划等;第三层工作执行程序,包括图纸、细则、作业指导书、方案、岗位职责描述等。也有的划分为四个或五个层次,但无论多少层次,原则是核安全法规导则中提出的三个基本层次间不能混淆,尤其是管理性程序与工作执行程序间不能混淆。彭泽项目管理方在前期工程体系文件策划中层次划分如下图1,但三个基本层次未变,编制了1个质保大纲、31个大纲管理程序、181个管理性程序及工作执行程序,基本覆盖了前期工程项目管理的全部工作内容。

6.把握体系文件的详略与组织的实际状况相适应

核电工程参建单位的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多少、详略取决于组织所承担的任务所需涉及的业务及其复杂性和员工的能力与核电建造经验。一般而言,管理过程越长、范围越宽、接口越多,程序文件的数量就需要越多;员工的核电经验较少,业务能力不够强,且供方缺乏核电资历,程序文件的编写就应更详细,但每个项目的情况不同,需要对项目组织现状进行分析识别然后确定。虽然核电强调严格执行程序,但程序文件的数量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详细越好。在策划和编制体系文件时应在前几点现状分析和业务梳理基础上做到详略适度,其衡量原则就是员工和供方能够理解,便于执行,可以规范所有对质量有影响的活动,不会因文件缺陷或缺失而导致工作失误或管理缺位,同时又不因为执行程序而限制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彭泽项目管理方前期工程的体系文件相对其他项目前期工作而言比较详细,因为前述的项目组织现状所需要的,这也是HAF003中“质量保证大纲必须周密制定,便于实施,保证技术性的和管理性的工作两者充分地结合”的实际体现。

7.保持高一层次文件的相对独立和稳定

核电建造中主要参与方的体系文件都比较多,其质保大纲是阐述组织执行核质保法规中要求的纲领性文件,大纲管理程序是对大纲概述中方针、计划和主要过程的进一步阐述。质保大纲和大纲管理程序是第三层次文件编制文件的依据,所以作为这层次的文件应保持相对稳定,不宜过频繁修订,否则体系文件的变动修改和分发工作量大,也不利于员工熟悉程序和形成良好的按程序工作的核电文化行为方式,因此,对一些工作的具体细节要求和方式、方法,或容易发生变化的工作业务、短期的特殊业务等应安排在低层次的文件中编写,并相对独立,便于及时修改升版,减少对其他程序的影响,尽量不在大纲管理程序中描述,更不应在质保大纲中阐述。当然稳定是相对的,体系文件运行后应定期对其适用性进行评审,彭泽项目管理方规定体系文件评审周期为2年。

8.重视体系文件形式规范化和适用性相结合

根据HAD003/01导则中原则,一个项目组织的体系文件格式、结构应统一规范。对质保大纲的策划应考虑合同中约定的核质保法规的要求,国内核电建造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的主要依据都是HAF003(91)法规,因此项目质保大纲的章节结构形式尽量按该法规和相应导则推荐的结构来策划,这样有利于核电监管部门审查和下游参与方对质保大纲要求的传递衔接。如果还参考引用了其他标准或规范中的要求在相应章节中作补充,可以列对比表作为附录进行说明;如果项目组织确定以其他标准或规范的结构形式编制质保大纲,建议在大纲中列出与HAF003(91)的对照表,这样才便于审查方确认是否满足国内现行的核质保法规要求,也便于员工及供方理解和执行质保大纲规定。其他层次的文件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处理。无论体系文件采用什么结构和形式,策划和编制时都应从适用和实用的角度出发,切忌重形式不适用的现象。

结束语

随着我国新一轮核电建设高峰到来,特别是三代核电技术的引进,开工建设的核电项目较多,为满足工程建造需要,参与核电工程建设的单位也会更多,因此按照核质保法规策划和编制项目质量保证体系文件是建立和实施核电质保体系的重要前期工作,各参建单位尤其是第一次进入核电工程建造领域的单位应给予足够重视,避免不切实际、照搬照抄某些体系文件而使体系起不到应有的质量保证作用。当然,不同单位有不同的方法,不同质保人员也有不同的理解和实践经验,总之,充分做好核电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策划和编制工作,加之有效的体系文件培训宣贯,是核电项目有效执行《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法规的重要基础工作,也是每个参建单位必需完成的项目早期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规汇编》,国家核安全局编著,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9月北京第1版.

[2]《核安全导则汇编》,国家核安全局编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2月北京第1版.

[3]《质保大纲履行情况的评定》IAEA50-C-Q导则IAEA-SG-Q5.

篇3

关键词:工程风险风险管理 风险控制

一、建设工程项目风险

建设工程项目风险是指在项目决策和实施过程中,造成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差异性及其发生的概率。项目风险的差异性包括损失的不确定性和收益的不确定性。建设工程项目一般周期长、投资大,并具有生产的单件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施诸多不确定的因素,比一般产品生产具有更大的风险,因此,进行风险管理尤为重要。国际上把风险管理看作是项目管理的组成部分。风险管理和目标控制是项目管理的两大基础。风险管理是对项目目标的主动控制。在工程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都可能因合同风险、税务风险、资金风险、成本风险、政治风险等因素,影响整个项目工期、成本、质量等要素目标的实现,从而影响工程项目投资和建设,而我国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尚未形成专业化、系统化,工程实施过程中也没有规范地开展相应的专项管理工作,为此,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掌握风险认别技术,开展风险评估与分析,及时防范和化解工程风险,对于提高建设工程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的分类:

1、按照风险来源进行划分。风险因素包括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和政治风险。

按照风险涉及的当事人划分。包括业主的风险、承包商的风险。

3、按照风险可否管理划分。可将工程项目风险划分为可管理风险和不可管理风险。

4、按照风险影响范围划分。可将工程项目风险划分为局部风险和总体风险。

二、建设工程风险管理的现状

1、 项目投资前风险规避不足

由于缺乏风险投资的操作经验,不少企业在投资项目时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在项目尽职调查阶段对风险估计不足,一般较少使用相关的定量分析方法,而且对估计到的风险处理和控制办法并不得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在投资前对风险的规避不力,另外,由于经验不足,在投资协议的拟定中,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到控制投资风险的需要,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有些在早期的项目投资协议中就没有设置风险控制措施,结果造成投资后碰到此类问题,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甚至束手无策。

项目建设主体本身存在潜在的风险

公司普遍存在着治理结构不完善,不仅缺乏完善的制度,更严重的是投资者对治理结构的意识普遍比较薄弱,另外,由于缺乏完善的信用体系,投资者、职业经理人的道德风险相对较高,加重了信息不对称,影响了对投资风险的控制。

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状况

目前,在许多工程企业的项目管理中,存在着对风险认知的差异,判断风险发展趋势的不同,管理者所处的不同岗位获得的信息不同,或者因管理经验与水平、现场处置能力、协调关系能力、责任心及利益分配干扰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许多项目部的管理人员对风险的识别与认识不到位,造成错误地认识,甚至认识不到潜在风险或者麻痹大意、疏于职守,有的已造成较大损失时才向上级反映,贻误战机,从而错过了风险控制的最佳时机,扩大了经济损失。

项目的运营模式带来的风险

工程分包活动是较为突出的风险源,劳务分包活动的风险呈现加大趋势。

三、目前工程项目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

1、合同风险:签订的合同能否按时完成,相关的质量是否能达到要求。

2、税务风险:工程项目主要包括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税、教育费附加、印花税、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

3、资金风险:项目的资金链是否能满足生产的需要,怎么能维护好资金链,应收账款比例是否可控。

4、成本风险:发生的成本如何在可控范围之内,怎样使成本在合理范围之内,做到最小化。

5、政治风险:项目所使用的法律规范和当时的政策对成本的影响。

6、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及突发因素引起的风险。

四、建立风险管控体系

针对目前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建立一套立体的风险认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决策及风险监测等管控体系,刻不容缓。

根据项目前期制订的计划和标准,经过综合评价,突出重点掌握的环节,以达到高质量合格产品、按期限完成设计、工期计划、成本控制计划,在项目实施后定期比较分析,然后将需要调整内容补充到计划中并贯彻到实施中去,有效的风险监控前提在于组织的完善,在运行中收集信息、评估进度、成本及质量标准,及时、定期地与标准比照,并结合其变化,结合目标,分析调整,采取必要的风险控制措施,或补救措施,将监控贯穿于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针对以往经验和本项目可能出现的风险,重点对项目运行阶段进行分析,集中于项目的组织、工期、成本、质量等关键要素,这些要素在项目运行中出现的变数可能性较大,受外界干扰的程度也较大,会出现与目标要求的偏差可能性较大,需要进行重点监控。要保证项目风险管理达到其设定的目标,必须加强项目风险形成与发展趋势的监控,仅凭某一时间点来监控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还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为成本消耗量大的原因可能是超进度,也可能是因为成本超支或者因工程特殊原因出现项目垫资,建设单位未按进度支付工程款等客观原因,因此要据实考虑或支出与实际进度已完成工作量对比,对项目的成本,进度状态进行有效的风险监控。

3、建立规范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程序:

(1)、风险识别。

(2)、风险分析与评估。

(3)、风险应对策略的决策。

(4)、风险对策的实施。

(5)、风险对策实施的监控。

4、设置项目组织的岗位、职责、流程等,对于规模较大,周期较长的项目,设立风险监督机制,明确监控部门(协调部门)及职责,人员配置到位并保障权限分配。根据项目工作量的大小,也可由某一部门牵头,综合各种管理手段,建立风险识别与分析报告制度,实现项目部和公司组织对项目风险因素的共同监控体系。

5、加强各环节人员的培训,掌握监控方法,提高管控水平,关键在于保障信息渠道的倡道,项目各级管理人员树立风险意识,经过培训、技术咨询,分解项目管理目标责任等多种形式,明确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权力义务与责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收集相关信息资料,通过项目例会与项目经济运行分析会,定期分析、甄别、选择确认风险因素的变化其发展趋势,关注重点,将筛选确认出的要因列出清单,编制《项目风险识别报告》公司主管部门定期对重大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从专业管理和综合管理的角度对项目风险因素进行评判,出现重大风险因素的,上级部门要做好项目部风险防范控制的干预性工作,对非重大风险因素和影响较小的风险因素,提出必要的控制措施。

如果说发展战略是企业正确发展方向的保证,那么风险与内控则是企业前行的保障。对建设工程项目而言,风险具有随机性、复杂性和变动性,长期以来大家总认为风险越小越好,如果使风险降到最小,要付出的代价也是最高的,因此要将风险限定在一个合理、可接受的水平,在经济投入、技术方案、工期、劳动强度和综合效益方面达到最佳。在国际上,风险问题的研究已较为深入,而我国风险研究多在学术界和理论分析方面,如何在项目建设前期的开发与策划阶段和实施运行阶段,系统地应用风险管理的策略与技术,还有待于我们今后不懈的努力。

主要参考文献:

《工程财务与风险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叶晓主编

《工程项目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梁世连主编

篇4

河北恒山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00

众所周知,建筑业以其能源及资源的消耗巨大而成为所有产业的排头兵,这就成为我们怎样实现建筑业的节能减耗,促使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步的发展以及建设节能型社会重要问题,下面我将从绿色施工技术和建筑信息模型的概念为突破口,来分析其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通过自己的工作实践来浅谈对绿色施工技术和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的认识。

一、绿色建筑施工技术

建筑业是典型的资源和能源大量消耗的产业。在当今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建筑业的节能减排已经不可回避。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技术便应用而生,并且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绿色建筑是一种在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并利用了环境因素,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少,运行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减到最少的建筑,目前已经成为风靡建筑界的发展潮流。

我国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对绿色的建筑定义在: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可表达为:“绿色建筑”=“绿色规划、设计”+“绿色施工”+“绿色运营”+“绿色拆解”。其核心理念是在建筑寿命周期内,既要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和能演,又要降低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实现建筑与社会、自然地和谐统一。

要发展绿色建筑,首先要明确怎样去界定绿色建筑,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世界各国的绿色建筑评级标准中影响较大的有英国的建筑环境评价方法、美国的能源及环境设计先导计划、日本的建筑综合环境评价方法、德国的生态导则、澳大利亚的NABERS、挪威的Eco Profile法国的ESCALE等。西方国家的经验表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不仅可以作为衡量绿色建筑的工具,同时也推动了绿色建筑的发展。因此,开发适合本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于发展绿色建筑显得尤为重要。我国政府在2006年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把绿色建筑作为列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国家绿色建筑标识,示范工程推进绿色建筑工作的开展。绿色建筑还继承了自然通风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新能源利用、中水回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绿色配置等高新技术。虽然我果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不及发达国家,但国内一些大型房地产企业在绿色建筑技术方面也做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如立体绿化、屋面绿化和垂直绿化、垃圾分类处理、指纹门禁、无机房电梯、太阳能热水系统、隔声降噪林、人工湿地、外墙保温体系、外窗节能、太阳能时钟、变频多连空调、四平衡通风系统等。其中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使用预其每年节约能耗相当于标煤385t,如今市场上各种以绿色建筑为发展目的的新型、高效的材料和技术的数量越来越多,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

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以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绿色施工技术并不是独立于传统施工技术的全新技术而是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对传统施工技术的重新审视,绿色施工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了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准备、施工运行、设备维修和竣工后施工场地的生态资源等其主要应用在、施工过程中水回收利用技术,雨水回收再利用技术与现场生产废水利用技术。

二、建筑信息模型技术

信息技术应用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其目的是提高工程建设活动的效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成熟发展及普及,计算机的技术成果越来越多的被用于各行各业。建筑业也不例外,作为一种发展趋势信息化是一种最直接的成果,而且其方法随着软件的不断更新换代信息处理的成效越来越高。许多新技术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影响,由于人们不能敏锐地把握机会,或者对新技术不了解,而难以尽快体现或应用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活动中。尽管如此,那些还没有适应技术变革的建造师将会在未来的竞争潮流中处于劣势。

信息化在建筑业带来的最直接的成效是:便于信息交流;减少成本。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通常会与材料价格和劳动力工资水平保持同步,这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建筑材料价格和劳动力工资水平保持同步,这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建筑材料价格和劳动力工资水平都在不断提高,特别是人工公司的提高,越来越成为建筑成本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这就需要我们更加关心施工现场的生产力,使得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运而生,正在引发建筑业一次革命性的变革。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利用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系的工程数据模型,并以此对建筑项目进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简称BIM技术,它能有效的促进建筑项目周期各个阶段的知识共享,开展更密切的合作,将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融为一体。BIM技术最重要的优势与三个基本理念相关,即数据库替代绘图、分布式模型、工具+流程=BIM价值。BIM技术可以虚拟施工过程,在虚拟环境中建模、模拟、分析建筑设计与施工过等的数字化、可视化技术。我们利用这种技术在施工现场输出的同步化面,可向各方展示工程进度,有利于才与工程各方的沟通、协调更加富有成效。虚拟施工就是“先试后建”,即在工程开始施工前,对建筑项目的设计方案进行监测分析,对项目施工方案进行模拟、分析与优化,从而发现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施工前就采取预防措施,直至获得最佳施工方案,从而指导真实的施工。虚拟施工是施工领域的新方法,他将三维模型用于模拟建造一个工程项目,不仅考虑时间维,还考虑其维数,如材料、机械、人力、空间、安全等并可以扩展到“N维”。

篇5

[关键词] 水利工程 特征 项目管理 注意事项

抓好水利工程管理,确保水利工程安全是保证水利工程正常运行、扩大再生产的关键。水利工程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质量。

一、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方法

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先进的思想观念是发展水利事业的强大推动力。进取争先、自谋发展意识不强,就会妨碍工程管理,束缚水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其次,要强化对水利工程管理的认识,切实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各管理单位首先必须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做到有管理房屋、有办公设备、有规章制度、有经济实体和相对稳定的管理人员;再次,要加强对财务的监管工作。管理单位必须有财务自,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定期对财务管理进行审计。最后要认真学习水法规,进一步落实水利工程管理措施。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应在水法规的正确指引下,广泛开展水利工程安全鉴定、大坝注册登记、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利投入政策和水利项目社会经济评价等,使水利工程管理逐步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

1. 落实好项目法人责任制

项目法人责任制是我国投资建设领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是全面实行工程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的可靠保证,是建立完善的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的根本前提。项目法人制是龙头,是核心,如果项目法人责任制不落实,其它建设管理工作也将无法深入开展。我们认为,落实好项目法人制,一是要认真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针对目前水利建设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资体制,按照项目类别不同组建项目法人。二是要严格项目法人资质审查,在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议书阶段就应明确项目法人,没有按规定要求组建项目法人的不进行项目的各项审批工作。三是要严格项目法人单位人员配备,不仅专业齐全,而且人员素质要高,有经验。

2. 开展好建设监理工作

建设监理的目的是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科学性与公开性,强调市场之间的合同关系及监督、制约与协调的机能,以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通过监理的有效工作,从而保证投资方投资效益的发挥,同时也通过监理的监督,来保证承包商的利益不受损害,维护合同的严肃性。我省的水利建设监理工作已经有了很好发展,监理人员的数量、质量都在不断增长和提高,各项监理制度也正在不断完善,监理制在水利建设管理中的得到了充分的落实,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监理人员老化、素质低、机构不完善、项目法人对监理工作不重视等。为此,首先要继续加大监理人员培训力度,全面提高监理人员综合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监理工程师的培训学习要着重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学习《合同法》、《招标投标法》等工程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能够熟练掌握并通晓建设监理法规体系。通过学习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和合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熟悉和掌握合同条款,通晓整个项目建设的合同文件体系。通过学习建设管理和行政管理知识,提高组织协调和应变能力,能够因人、因事、因时间、因空间、因环境、因目标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组织、管理方法和领导方式,使之与实际情况尽量保持协调,从而使监理工作真正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通过学习经济知识,能够准确地分析资金使用计划和工程变更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准确地对概预算和工程结算进行分析审核。

3. 监理公司要加强自身建设。监理工作属于服务行业,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摆正自己的位置;监理行为要控制在业主的授权范围内,要以合同为准则,坚持“合理、公平、公正”的原则。监理工程师要真正起到工程施工现场重要管理者的作用,在合同管理中占据主导地位。监理公司还要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密集,技术专业齐全的优势,增添必要的检测、试验设备,拓宽服务范围。

4. “实行小业主,大监理”,推行全方位监理。推行“小业主,大监理”除了监理单位自身的努力外,最关键的是业主必须转变观念,充分相信和利用监理单位的工程管理优势和业务专长为工程建设服务。

二、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主要特征

1. 涉及面广,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涉及工业、水利、电力、交通、城建、环保等诸多领域。

2. 涉及学科广,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涉及地质、气象、园林、经济、法律、管理等学科。

3. 涉及法律、法规多,工程施工管理涉及《合同法》等,同时涉及水利、电力、交通、土地、矿山、城建等相关部门的法律法规。

4. 不确定性,对工程施工管理影响因素主要有两种:一是人为因素;二是自然因素。

5. 地区差异大,全国各地存在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一个市、一个乡都存在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通常人们说的施工环境好坏,有的地方工程施工管理容易,有的地方工程施工管理难度大,就包含了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这一因素。

6.缺少统一的量化标准,由于施工管理表现形式不一样,难以准确判定,给施工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三、先进的水利项目施工管理理念

首先,确立与时俱进和全面创一流的新思路,破除安于现状、盲目自满的思想。在新的工程施工前,一方面认真总结、吸取以往工程的经验教训,通过深刻反思和科学总结,干好工程施工。另一方面告诫干部职工要有严格审慎态度,大力倡导“全面创一流”、“精细管理”和“不优则退,不精则败”的管理理念,从而实现管理理念的升华和自我超越。其次,“依法治企”,确立制度在管理中的“法律”地位。结合工程实际,修订、完善质量、安全、成本、文明施工管理等一系列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将“按制度办事”的理念不断融入和渗透到施工与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及每个环节中,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严而有据,严而有信。再次,“以人为本”,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制度要靠检查考核来落实,更要靠大家自觉地维护和执行。坚持制度的严肃性,反对主观随意性;坚持考核的公平公正性,反对主观片面性;坚持精神和物质激励相统一,营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四、建立健全的现代化水利施工管理体制

1. 调整管理机构,为体制创新奠定基础。按照“职责清晰、权责明确、精干高效”的原则,实施机构调整和人员分流。

2. 建立管理制度体系。在施工管理中,指挥部应严格按照合同要求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各类《工艺导则》和《作业指导书》,以此规范施工管理活动。在质量管理上,应不断强化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完善各项制度,对施工质量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控制。在安全生产方面,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覆盖到各施工项目和每个工作岗位,要求每个项目、每个管理部门以及作业班组结合实际进行危险源辩识和风险控制策划,建立重、特大安全事故预警和紧急处理机制,制定应急救援预案,为工程创一流、安全无事故提供可靠保障。

五、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是一个涉及面广、任务繁重的系统工程。因此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为了适应施工管理工作的需要,有必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关注:

1. 加强学习和培训工作,提高现场施工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施工管理工作具有专业交叉渗透、覆盖面宽的特点,项目经理应该做到一专多能,不仅需要有一定深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还要有比较广博的知识面和比较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更需要具备法律、经济、工程建设管理和行政管理的知识和经验。

2. 摆正位置,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协调处理各方关系。项目经理必须清醒认识到,工程施工也属于服务行业,自己的一切行为都要控制在合同规定的范围内,正确处理好与项目法人、监理公司、设计单位及当地质检站的关系,以便在施工过程中顺利开展工作,互相支持,互相监督,维护各方的合法利益。

3. 严格执行合同。按照“以法律为准绳,以合同为核心”的原则,运用合同手段,规范施工程序,明确当事人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调解纠纷,保证工程施工项目圆满完成。

4. 严把质量关。既要按设计文件执行施工合同,又要根据专业知识和现场施工经验,对设计文件中的不合理之处提出意见,以供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修改。拟定阶段进度计划并在实施中检查监督,切实做到以工程质量求施工进度,以工程进度求投资效益。依据批准的概算投资文件及施工详图对工程总投资进行分解,对各阶段的施工方案、资金使用及结算等提出意见,确保能节约投资。

5. 加强道德教育,努力提高自身品德修养。特别是项目经理必须忠于职守,爱岗敬业,认真负责,吃苦耐劳,坚守阵地。这样才能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并维护应有的权益。

6. 坚持以人为本。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每个项目参与者的作用,推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尽可能用数据说话,达到人人参与管理,个个分享管理成果。

7.坚持安全管理原则。即坚持安全与生产同步,管生产必须抓安全,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并对生产发挥促进与保证作用。坚持动态管理,安全工作不是少数人和安全机构的事,而是一切与生产有关的人的共同事情,缺乏全员的参与,安全管理不会有生机,效果也不会明显。

因此,生产活动中安全工作必须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1]邵江海,孟国荣.对建筑施工管理的思考.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5).

[2]王平平.浅议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国水运,2007(22).

篇6

关键词:绿色施工;四节一环保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123-01

2007年9月,建设部以建质[2007]223号文了《绿色施工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其目的就在于推动建筑业实施绿色施工,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绿色施工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四节一环保")。实施绿色施工,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

一、绿色施工的内涵

1.实施绿色施工的原则。一是要进行总体方案优化,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为绿色施工提供基础条件。二是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加强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绿色施工的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

2.绿色施工不同于绿色建筑。去年建设部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因此,绿色建筑体现在建筑物本身的安全、舒适、节能和环保,绿色施工则体现在工程建设过程的四节一环保。

3.绿色施工不同于文明施工。前两年,绿色施工的概念刚刚出现时,它的涵义尚不清晰,不少人很容易把绿色施工与文明施工混淆理解。当时从某种程度上,文明施工可以理解为狭义的绿色施工。随着国家战略政策和技术水平的发展,绿色施工的内涵也在不断深化。绿色施工除了涵盖文明施工外,还包括采用降耗环保型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节约水、电、材料等资源能源。因此,绿色施工高于、严于文明施工。

二、绿色施工是企业转变发展观念、提高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

绿色施工的实施主体是企业。当前我国建筑业企业仍然主要通过铺摊子、比设备、拼人力来获取企业效益,往往最注重经济效益,越来越关注社会效益,对环境效益还缺乏足够认识。企业项目组织管理和施工现场管理的重心一直放在工程建设速度和经济效益上,现场污染和浪费现象普遍严重。绿色施工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实施绿色施工并不意味着企业必须要高投入,影响工期和经济效益,相反会增进了企业的综合效益。

首先,绿色施工是在向技术、管理和节约要效益。绿色施工在规划管理阶段要编制绿色施工方案,方案包括环境保护、节能、节地、节水等措施,这些措施都将直接为工程建设节约成本。因此,绿色施工在履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社会责任的同时,也节约了企业自身成本,促使工程项目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其次,环境效益是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建筑业企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势必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进而形成潜在效益。企业树立自身良好形象有利于取得社会支持,保证工程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乃至获得市场青睐。所以说,企业在绿色施工过程中既产生经济效益,也派生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最终形成企业的综合效益。

三、加快推进建筑业绿色施工的步伐

(一)加强研究和积累,建立完善绿色施工的法规标准和制度

我国的绿色施工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发展势头良好。部里出台《绿色施工导则》仅仅是一个开端,还属于导向性要求。相关绿色施工法规和标准没有跟上,尤其量化方面的指标,比如能耗指标。因此,我们还有大量的基础工作要做。

一方面要在推进绿色施工的实践中,及时总结地区和企业经验,对绿色施工评价指标进一步量化,并逐步形成相关标准和规范,使绿色施工管理有标可依。比如《导则》中评价管理属于企业自我评估,有关评估指标和方法尚需要企业结合工程特点和自身情况自我掌握。

另一方面研究建立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绿色施工责任制及社会承诺保证制度,促进各方企业在绿色施工中自觉落实责任,形成有利于开展绿色施工的外部环境和管理机制。

(二)以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为切入点,建立完善激励机制

推行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能够以点带面,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为此,《导则》专设"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一章,鼓励各地区通过加快试点和示范工程,引导绿色施工的健康发展,同时制定引导企业实施绿色施工的激励机制。目前,要对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的技术内容和推广重点做进一步研究,逐步建立激励政策,以示范工程为平台,促进绿色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更多更快地应用于工程建设。

(三)加强绿色施工宣传和培训,创造良好运行环境

要大力组织开展绿色施工宣传活动,引导建筑业企业和社会公众提高对绿色施工的认识,深刻理解绿色施工的重要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开展绿色施工的统一性和协调性。要充分利用建筑业既有人力资源优势,通过加强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一线建筑工人分类培训,使广大工程建设者尽早熟悉掌握绿色施工的要求、原则、方法,及时有效地运用于工程建设实践,保障绿色施工的实施效果。

篇7

【关键词】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建筑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和完工的重要工作,也是决定工程最终质量的关键所在。我们知道,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是一项非常复杂且有较高技术性质的工作。所以,这要求我们在工程建设中要不断的总结经验,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新手段。目前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认真总结,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1.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意义

广义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工程建筑物本身的质量,即质量是否达到了合同要求、能否在设计规定的年限内安全使用,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本身的安全,二者缺一不可;另一方面则是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人员对工程质量的意识,特别是合同有关各方在现场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同时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全过程进行资源的有效配制、整合和管理,因此加强项目的质量管理和控制的前期策划有其必要性,项目质量管理策划涵盖了项目管理的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使项目实施各阶段管理和局部管理衔接紧密,系统资源分配合理,更好地保证了工程项目实施与进行;而良好的质量和控制管理实施效果除了有效保证工程微观上的目标如造价、质量、进度等目标的实现外,也从另一方面促进管理策划更加的科学合理,其相互间作用所积累的管理实践所形成的项目管理经验。

2.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

2.1工程人员的素质问题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工程人员的素质对于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是有着很大的影响力的。在工程人员的素质中,有关工程指导者的整体素质与施工人员的相关技术水平是最为决定工程成败的影响因素。施工方指导者的资质能力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同时在目前,我国的建筑工人队伍中农民工占据的比例是很大的,但是这些农民工多数文化水平并不是很高,在上岗前一般没有经过专业的技术技能培训,并且缺乏基本的建筑工程知识,在施工过程中不能按照规范及规程操作,这将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2.2材料质量存在很大的隐患

我们知道,材料是建筑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如果不符合要求,建筑工程的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在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中,建筑材料的质量往往参差不齐,不少建筑材料的质量并未达到质量的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同时据统计资料,材料费用在建筑工程中占总投资的70%或者更多,正因为如此,一些承包商在拿到工程后,为了谋取利益,往往不按照工程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材料采购。或者因为采购人员的素质低下,不能对它的材料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甚至有些承包商从中收取回扣和好处费。还有的企业没有完善的管理和约束机制,不能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的产品及材料进入施工现场,给工程留下质量隐患。

2.3施工方法存在问题

施工过程中的方法包含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施工方法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控制能否顺利实现。施工过程中的方法,经常存在较多问题,比如在工程开始实施之前制定的一系列施工组织设计,不能在工程开始实施之后被严格执行,领导者不注重施工过程的管理,不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出现问题了才去处理,导致延误工期,影响工程质量。

2.4建筑工程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且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在制定施工方案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施工环境对建筑工程的影响,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拟定针对性的保证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然而,往往在工程中,环境因素却会被忽视,或者是对环境因素的影响估计不足,导致不能保证工程质量。

3.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

3.1加强立法和执法、不断提高监管力度

从长远角度出发,国家应当充分考虑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特殊性,适当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做法,从立法的角度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进行规范,从制度上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奠定一个更加坚实的法律基础。将建筑工程管理纳入法制轨道是建筑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形成新型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机制,同时要从经济、法律、行政等各个方面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进行约束。只有各级执法部门加大对建筑部门、建筑企业的监管力度,才能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还应对建材市场进行整顿,建立建材生产、销售认可制度,通过严格的监管和经常性的质量检测机制,确保合格的建材进入建筑施工现场。

3.2提高质量意识

企业管理者要有足够的工程质量意识,企业内部要建立起健全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充分落实层层质量责任制,形成上下一致、齐抓共管的质量管理模式。质量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是其对于整个企业的影响必须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企业管理者应将提高工程质量效益作为首要考虑的核心问题,在管理活动中贯彻质量效益精神,倡导科学的质量文化,实施科学的领导和管理,将质量保证体系的实施和改进作为首要和长期的任务。

3.3加强施工项目的过程控制

施工人员的控制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项目经理对施工项目管理人员进行统一指挥,按照各自岗位标准进行工作,工程部应随时考查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状态,如实记录考查结果并存入工程档中。施工操作人员队伍要保持相对稳。

3.4加强技术质量控制

成立专门的工程难点技术攻关小组,研究工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方案。应坚持以施工组织设计为指导,进行以下两个方面的管理和控制:首先要为使施工单位上报计划与实际施工计划相符,在选定施工方案后,应认真考虑施工工序、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然后制定进度计划;其次要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既要考虑单项施工,又要考虑分部、单体工程,统筹兼顾,真正让流水作业达到流水的目的。

4.结语

建筑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对于没一个从事建筑施工的人来说都不算陌生,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我们在这一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同心协力,把这项工作做好,为发展我国建筑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付丹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技术导则[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 质理控制措施

1前言:近年来,建筑工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体制也在不断健全,但是建筑施工质量监督体制还是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项目与企业间责任不明、激励不够,约束不严,不确定因素过多等严重影响着项目施工监督的正常实施,市场的不正当竞争,影响公正、公平的实现;行业保护、地区保护仍然较为严重,建筑市场行业、地区间的壁垒,阻碍和影响着市场的健康发展。建筑市场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法律法规没有健全,存在着许多人为因素、政策导向、政府行为乃至灰色交易,但无论如何市场经济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建筑市场的逐步完善和国际化必然要求我们的建筑施工质量监督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2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概述

2.1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定义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是指致力于满足建筑工程质量要求,也就是为了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满足建筑工程合同、规范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手段。建筑工程质量要求主要表现为建筑工程合同、设计文件、技术规范标准规定的质量标准。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为建筑工程项目的用户(顾客、项目的相关者)提供高质量的建筑工程和服务,令顾客满意,关键是建筑工程项目的过程和产品的质量必须满足建筑工程项目的目标。

2.2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1)建筑工程质量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保障建筑产品的质量和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众多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程项目质量是建筑产品的生命,工程质量的优劣,不但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而且还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稳定。因为建筑工程质量低劣造成工程质量事故或潜伏隐患,其后果不堪设想。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头等大事。

(2)建筑工程质量是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世界著名的管理专家桑德霍姆教授说:“质量是打开世界市场的金钥匙”。我国已经加入WTO,我国的建设行业和建筑企业也面临国际竞争,要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获胜,其制胜的主要武器就是质量。质量是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是参与市场竞争的支柱。目前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家都在围绕“质量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这一主体改善经营管理,将“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看作是企业正确的经营之道。

(3)建筑工程质量是国家民族素质、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的综合反映工程建设活动有其自身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过程,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为了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国家制定和颁发了一系列法规、技术标准、工艺流程,对建筑工程建设活动的全过程和参与建设活动的有关各方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工程质量的好坏,是建设工程形成中各方面、各环节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从这一意义讲,能否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并提供优质服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

2.3施工质量控制的目标施工质量控制的总体目标是贯彻执行

建设工程质量法规和强制标准,正确配置施工生产要素和采用科学管理的方法,实现工程预期的使用功能和质量标准。

(1)建设单位的质量控制目标是通施工全过程的全面质量监督管理,协调和决策,保证竣工项目达到投资决策所确定的质量标准。

(2)设计单位的质量控制目标是通过对施工质量的验收签证,设计变更控制及纠正施工中所发现的设计问题,保证竣工项目睥各项施工结果与设计文件所规定的标准相一致。

(3)施工单位的质量控制目标是通过施工全过程的全面质量自控,保证交付满足施工合同及设计文件所规定的质量标准的建设产品。

(4)监理单位在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目标是,通过审核施工质量文件、报告报表及现场旁站检查平行检测,施工指令和结算支付控制等手段的应用,监控施工单位的质量活动行为,协调施工关系,正确履行工程质量的监督责任,以保证工程质量达到施工合同和设计文件所规定的质量标准。

3 控制工程质量的质量管理改进方案

3.1技术资料的管理

技术资料应充分反映工程施工全过程中是否正确执行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程,它是单位工程综合评定质量等级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在工程施工中,往往资料与实际情况脱节。原材料的合格证、试(检)验单、验收单与原材料的实际情况不符,材料试验的试样缺乏代表性,取样频率不足,代表数量不确切。在隐蔽工程验收时,各级技术管理人员并未全部到位验收,事后为了应付竣工验收再进行补签。至于技术复核资料,有的与工程实际质量状况相差甚远。有的砂浆、砼试块取样制作、养护、试验龄期控制不规范,使试验可比性差。

改进措施:原材料必须按标准规定取样,保证取样频率,使其具有代表性。原材料合格证、试(检)验单或记录单内容应齐全、准确,真实反映材料的材质、材性。控制各工序质量的技术复核资料,必须是质检员现场检查的记录,是现场真实情况的反映,同时应是各工种自检、互检、交接检的依据,作为各工种互相制约质量的手段,真正起到对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保证作用。

3.2 加强监督,优化服务。

强化各责任主体行为监督。质量行为的规范是工程实体质量的保证。从质量行为监督开始,加强建筑工程的监督管理。对质量意识淡薄,管理体系不健全的工程项目,增加监督检查次数,作为重点对象加以监督管理,及时发出有关质量行为方面的整改通知书。可已利用建设局网站平台对一些屡教不改、不见成效的责任单位进行公示,以此促其纠正不良行为。应主动转变职能,上门服务。定期组织召开建设单位、开发商、监理和施工企业负责人座谈会,重点做好新规定新措施的介绍,把好质量预控等进行广泛的交流,以此来加强各责任主体对工程质量的的责任意识。检测机构应对来样的试件试块是否真的见证取样共同把关,信息须及时提供给质监站。

认真落实各项规定和标准,狠抓建筑工程质量。

a、贯彻落实《导则》。日常监督从工程的基础抓起,加强对《导则》的宣贯交底工作和监督抽检、抽测,利用先进的检测仪器对在建工程的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几何尺寸等进行监督抽测,严把工程的质量关。另一方面定期开展“拉网式”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工程加强跟踪监督,直到质量明显改观为止。同时主动加强与参建各方的联系,及时了解工程情况和他们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

b、加强建筑节能监督。建筑节能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根据建设部和省、市有关建筑节能的各项规定,深化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注重源头管理,明确节能专项审查的内容和节能设计变更的范围。将节能内容作为工程验收的一个主要内容,资料单独整理成册,对节能措施不符合图纸和标准要求的工程不得交付使用;节能设计变更的必须进行补审,对随意更改图纸,降低节能标准的设计部门和建设单位进行不良行为登记。目前应加大对镇政建(2009)87号文《关于加强我市建筑节能工作的意见》的贯彻执行,强化建筑节能专项验收,验收资料交局节能管理办公室备案,未通过专项验收的,不得组织竣工验收。

妥善处理好工程质量投诉。群众的维权意识不断的觉醒,投诉时有发生。投诉的内容从过去渗漏、裂缝问题转为门窗、房间空间尺寸方面。对待质量投诉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接待受理、妥善处理,学习省、市有关投诉处理文件,提高投诉处理能力;投诉一经站领导签发处理意见后要求限时完成,及时反馈处理情况,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建立处理投诉管理档案,定期进行综合分析,将投诉的主要内容作为以后工程质量监督的要点,在施工检查中及早防范,有效降低了投诉率,促进地方住宅工程质量的整体提高。

3.3事前预防措施控制质量

做好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要充分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对工程质量状况随时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事前要逐项分析可能发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因素,加以分类排队,找出施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

篇9

土木工程专、本相关专业教学实施方案的不同点主要集中在培养目标上,培养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及岗位目标,土木工程本科的总体目标为通过三年的学习实践,使学生掌握土木工程重要学科的基本理论;掌握重要的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使用常用计算及制图软件,能够设计常见建筑,并能够熟练指导施工,处理工程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具有自学建筑相关知识的能力,成为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方向创新型人才。建筑施工与管理专科的总体培养目标为使学生了解建筑施工与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现场施工及与工程项目管理相关的专业知识,熟练使用现场施工所需的专业设备,使其有能力适应不断更新提高的施工技术,以及日益成熟化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成为建筑施工方向的技术型和实用型人才[1]。从总体目标上可以看出,土木工程本科对于学习者的要求是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而对于专科学习者的总体要求则更注重施工现场的指挥能力,希望学习者成为技术型和实用型人才。

以上是从总体目标的角度分析本科与专科在土木工程教学实施方案上的区别,下面从岗位目标的角度,来分析本科与专科的区别。

土木工程本科学习者的主要就业岗位为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建筑设计岗位要求学习者能够熟练掌握建筑相关规范,有广阔的视野,有推陈出新的想法,并能和开发商进行良好的沟通,准确表达建筑意图,推进项目正常良性运转。此外建筑设计还需要协调各专业的协同工作等。针对这种工作需求,在培养过程中,学院侧重于设计意图的表达练习,并能够熟练应用建筑制图软件,绘制建筑施工图纸,并对其他专业的专业知识有简单了解,便于组织各专业进行图纸核对。对于日后从事结构设计的学习者来说,准确的进行结构计算,保证结构安全,并绘制结构施工图是工作的重点。所以对于这部分学习者,培养的重点在于熟练掌握结构软件的使用,并能够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计算机输出结果的正误进行判断。并具有相当的手算能力,能够自行计算电脑无法计算的结构问题[2]。同时,作为结构设计人员,要多与施工现场进行沟通,并能有驻施工现场的经历,这样能够明白建筑从图纸到现实的全部过程,可以优化结构设计,准确把握计算重点,并知道如何与施工现场配合,让施工更简便,让结构设计更合理。以上是土木工程本科学业的岗位目标。下面介绍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专科的岗位目标,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的学习者,多数从事施工技术员、监理工程师、造价员等工作。施工技术员岗位要求学习者能够在项目负责人的带领下,完成项目的施工组织安排和施工管理工作,掌握施工相关规范和验收标准;能够正确认读图纸并具备按图施工的能力;具备做好工程施工日记,及时整理工程技术资料和竣工验收资料的能力。此外,很多学习者会从事监理工程师的工作,此项工作要求学习者能够编制本工程的监理实施细则,能够负责本工程监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能够检查工程的施工质量,并予以确认或否认,具备做好监理日记的能力。面对这样的岗位需求,学院尽量提供学习者到施工现场进行监理工作的机会,与现场的监理工程师学习,以便日后进行监理工作。除了以上的工作,造价员也是很多学习者会选择的岗位,造价员要求学习者能够掌握有关工程造价的管理规定,了解本专业理论知识,正确认读工程图纸,掌握工程预算定额及有关政策规定。能够编制各工程的材料总计划,能够完成工程的施工图预、结算及工料分析,能够编审工程分包、劳务层的结算。能够根据现场设计变更和签证及时调整预算等[3]。在培养过程中,我们也尽量安排学习者能够真实的进行工程造价工作的练习,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缩短学习时间,直接进行工程造价的计算工作。

以上介绍的是专科与本科教学实施方案的不同之处,下面介绍二者的相同之处,二者的相同之处包括:教学组织及职责、教学模式、专业课程及教学资源。首先介绍教学组织及职责,教学过程由专业负责人、专业秘书、专业教师和实践实习教师共同完成。采用分工负责、协同教学、共同培养的方式,着力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实习并存的理想学习环境。教学由学校教学和企业教学共同构成,学校教学由专业负责人、专业秘书、专业教师构成。专业负责人主要负责审定教学内容、对教师教学表现进行综合评定,专业秘书主要负责组织教师进行网上答疑及相关教学活动、专业教师负责网上教学及网上答疑。企业教学由实践实习教师组织完成,这种由学校教学和企业教学共同组成的教学组织形式,更适合土木工程这种实践性极强的专业。

篇10

关键词:工民建工程施工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前言:要想保障工民建筑的工程质量,要不断坚持标本兼治的建设原则,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规范的项目建设指标,从根本上强化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我们要实现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的良性循环,进而实现高质量的建筑工程管理。

1.工民建施工中的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1.1. 质量管理的工作做得是否到位,与一个企业的信誉、效益、生存息息相关,因此,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技术条件与技术装备,才能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为了让这些技术条件与装备能很好的落实,需要加强企业的施工管理水平,质量管理是建筑施工的重要支柱。

1.2.如果能够有效管理工程质量,就能够有效增强固定资产的耐久性,降低固定资产使用维修的费用,从而保证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具有较好的环境。如果工程质量管理的水平比较差,不光要进行相应的工程返工,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大量浪费,还会影响工程的进度,不能如期交工,从而无法取得预期经济效益。如果产生了严重的质量问题,还会造成人民生命及财产的损失,因而,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1.3.以建筑施工的现状来看,目前建筑的类型、样式都已经达到多元化,气候条件对建筑施工过程会造成影响、多重施工的工艺技术与各种工艺的交叉使用也会对建筑工程施工造成影响,因此,建筑的施工有一定的特殊性,要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建筑施工质量的管理也是重要的环节。

2.工民建施工中的质量问题的原因

2.1、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建筑施工的工程质量受到所有参与施工人员的共同影响,由于施工人员是整个工程建设的实施者, 同时也是重要的参与人员,他们的技术水平会对整个工程的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中, 很多参与建设的施工队伍的整体的技术水平都非常的有限, 尤其是很多建筑企业为降低成本招用了大量没有进行过专业培训的农民工进行工程作业, 这些农民工由于不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因而很多时候并不能完全按照正确的操作规范进行,工程施工的标准和质量也就都无法保证。

2.2、原材料的质量问题

在进行工程施工建设前,除了人员问题外,施工原材料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非常重要的,如果所使用的材料本身具有安全隐患等问题, 那么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及其安全必然没有任何保障, 而现在由于很多的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 提高经济收益, 便不惜在建设中使用质量不高甚至是根本就不达标的建筑材料,这样以次充好的行为看似是降低了自己的成本,却给工程的质量带来了严重的隐患。 质量较差的材料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漏水、变形、脱皮变色等诸多安全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裂缝,坍塌等现象,严重影响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2.3、其他外界影响因素

一项建筑施工工程是个长期而且施工量较大的作业, 施工质量不仅会受到材料、人员技术等的影响,同时还有很多其他外界因素也会影响,比如地质、水文、气候等,这些都可能会对工程施工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所以不应忽视任何一个细微环节,因为施工作业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可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

3.加强工民建施工中的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3.1.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

对于直接操纵建筑工程建设质量的管理人员来说,他们对工程质量的优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提高建筑企业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水平,对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开展与运行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与此同时,还要将质量意识教育在工程施工人员中广泛普及。工程施工人员是建筑工程的一线生产者,从原材料的投入到半成品的加工,再到最终完成工程建设,不管是哪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他们的努力。所以,强化工程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2 加强对人的控制

任何活动都是由人进行操作的,因此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管理工作的完成质量,所以对于工程质量的管理水平的提高实质上就是对于管理人员在素质上进行提高。人在不断的实践和总结中发明创造出新的科学项目以及技术方法,并且在其中也发明了约束和规范用的制度,所以人是所有工作开展的中心内容,只有保证了技术人员的素质,才能将新方法、技术以及政策予以实施和贯彻执行,也是能对建筑质量进行进一步提高。高素质的工程管理人员是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根本保证。所以素质培养是对人员管理的最佳手段,在政治素质上,管理人员应当具有较强的政策观,并且行为品德高尚,能够对党以及国家所颁布的各项要求予以满足。要公正廉洁并且在决策能力以及智慧能力以及组织和判断以及应变能力,对于工程管理人员,实质上这样已经做到了很好。

3.3 对法律体系以及监管力度予以建立和健全

建筑工程质量是一个长远的考虑,其管理同样具有特殊性,国家其实不同于地区,需要法律的内容也不多。但是国家还是借鉴了西方社会的法规,所以依法构架设立了一部有关建筑工程质量的法规,并在此基础上对于一些杂乱的部分予以纠正,这些都是企业可以开创更宝贵的效益。所以建筑的监管机制尤为重要,所以在监管的力度上执法部门要不断的加强,这样对于建筑的质量管理也是一种促进。

3.4 建立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3.4.1 质量保证体系的内容,质量保证体系是为适应外部质量保证要求,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质量体系,它的建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任命企业质量保证总工程师:②任命项目质量保证工程师;③选定质量保证模式:④质量体系要素分解和质量职能展开;⑤编制质量保证体系文件;⑥建立项目质量保证机构;⑦各项配套管理制度的建立或完善。

3.4.2 质量保证组织方案的确定。对于工程项目的质量保证机构及其管理系统,选择如下设置方案:①质量保证工程师;②质量检查员。在质量保证工程师的直接领导下,设质量检查站,派驻质量检查员,实行全面的质量监督和检查;③试验管理员。设置专职试验管理员,负责原材料和成品的试验工作;④计量管理员。建立计量组,设专职计量管理员。

3.4.3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首先是事前控制,事前控制即对施工前的准备阶段进行的质量控制,要求预先进行周密的质量计划,一方面强调质量目标的计划预控;另一方面是按质量计划对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进行控制,它是整个质量控制的关键。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事前控制工作需要施工单位、建设、监理单位以及设计等单位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是事中控制。事中控制是对施工过程中质量活动的行为约束,即质量产生过程中各项技术作业活动操作者在相关制度的约束管理下去完成预定的质量目标。施工阶段的管理也是工程成本控制管理的关键环节,这个阶段管理的效果将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效益。

3.5完善现场质量检测制度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要积极采取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从整体上对工程项目的实体进行质量控制。除此之外,还要构建并实施系统的工程质量检验制度,有效地保证达到工程项目所规定的质量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对建筑施工项目的管理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它是企业获得经济及社会效益的根本。所以重视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保证施工建设的每一个方面,才能使企业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付丹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技术导则[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