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基础建设范文

时间:2023-06-30 17:58: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药基础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医药基础建设

篇1

中医药基础》是一门着眼于医药专业学生学习与工作实践,较系统全面介绍中医药理论与应用的基础课程,目前国内同类课程的教育规划指导较少。因此,笔者在《中医药基础》知识体系中进行了大胆的结构创新与优化重组。随着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改良,经过几年时间的努力,该课程已成为本校非中药专业内容较全面、实用性较强的课程之一。

1 课程建设的背景

1.1 外环境

中医中药理论和技术历经数千年的革新与发展,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为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纲领;同时,着眼于21世纪市场经济对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要求,建立技术型教学体系,促进课程结构体系整体优化,更新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中医药基础》课程即在此大环境下进行改革与探索,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获得中医药应用型专业知识与技能,而且有助于学生具备一定的认识本专业发展方向的能力,使传统中医药文化不断弘扬光大。

1.2 内环境

在我国医药教育原有体系中,针对非中医药专业学生讲授的中药内容主要是《生药学》。该学科侧重天然药物的来源、鉴定,如果延续这一思路,高校非中医药专业学生接受的中医药教育不仅片面,而且应用范围较窄,学生缺乏中医药常用和实用性的知识与能力。因此,为更好适应医药类高校教育发展要求,在课程教学规划中,基于“传承与发展”的理念,笔者针对非中医药专业学生讲授的内容做到合理取材,优化中医药理论与应用知识体系,使教学效果达到“易懂、易学、易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其课程建设,争创精品课程。

2 课程建设的内容

2.1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目前重点设立了以下内容:①中医、中药学发展史,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与辨证观、阴阳与五行理论);②脏腑功能与辨证用药,包括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病理表现、病因与辨证;③气血的主要生理功能、病理表现、气病与血病的病因与辨证;④病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等。

2.2 中药学综合知识

中医中药密不可分,本课程在中药学板块设立了总论与各论两部分内容。前者包括中药的性能,中药鉴定学概述(包括鉴定学面临的问题及任务)及鉴定方法,中药化学成分、结构与常用中药的生物活性成分,常用成分的提取、分离及检识,以及中药炮制的目的、常用炮制原理和方法等内容;后者则详述了按功效所分的15大类中药,涉及性状特征、功效与适应症、使用注意等。

2.3 成药及其应用常识

中医学贵在临床实践,而《中医药基础》课程则重在中成药(非处方药)应用知识的掌握,本部分内容亦分为总论与各论。前者以方剂的组成原则、剂型为主要内容;后者则以市场流行品种的中成药的适应症、方解、作用为重点,如二陈汤、逍遥散、六味地黄丸、藿香正气散、四君子汤、四物汤、肾气丸、理中丸等。

3 课程建设的目标与要求

3.1 领悟中医学整体观与辨证论治的法则

纵观中医基础理论架构体系,《中医药基础》课程围绕阴阳、五行的哲学基础、脏腑经络生理病理的理论基础,突出了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和诊疗特点的核心内容。辨证涉及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千变万化,其中“八纲”涵盖了整个病证的所有特点,如人体表现出的色泽、声息及脉象等。因此,通过这方面的学习,不仅应掌握辨证论治的本质,更重要的是应学会从“八纲”的角度出发,对常见病证作出初步诊断,为合理地选用非处方中药及其制剂提供依据。

3.2 掌握中药学理论与实践的综合知识

当代中药学是传统医药理论、临床实践与现代医药学技术的结合体,并衍生出诸如中药药理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等学科,从而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中药学知识的内涵。这有助于学生掌握本课程涉及到的常用中药性味、鉴别方法、炮制方法与原理、功能与主治、禁忌、常规剂量等应用原则,其掌握程度应限于常用药的使用常识,而对于那些对中医药发生浓厚兴趣的学生,应积极引导其掌握常用中药与辨证施治有机结合的原则和方法。

3.3 熟悉常用中成药的临床应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融入和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固然重要,而中药及其复方的正确使用更是不可或缺。作为中医临床用药的最基本形式,中药复方严格遵循中医整体观、系统论和辨证施治的法则,依据“方从法出”、“君臣佐使”及“七情配伍”等原理遣药组方。通过学习和掌握常见病的非处方中药及其复方制剂用药知识,能够培养学生自我保健的理念,达到安全用药的目的。

4 课程建设的改革与研究

4.1 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中医药基础》讲授中药传统与现代的相关知识,内容有机贯穿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非处方中成药、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等5个学科的架构体系。学生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能够掌握非处方中成药的应用知识;熟悉中药学赖以建立的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基础知识,常用中药的药性与功效;了解中药有效成分的性质,常用、贵稀药材真伪优劣鉴别的一般知识等。

4.2 教学方法组织搭配

《中医药基础》课程的教学手段分为理论与实践两部分内容。由于该课程涵盖内容较多,而课时有限,因此,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应用的教学思路尤为重要。以中医药基础理论为基点,架构中药传统与现代的知识体系。实践部分将突出对中药的感性认知,包括中药标本见习、中药显微与理化鉴定、常用中药制剂的制备等,今后还应加强中成药的实践运用教学。

4.3 授课效果实践检验

在教学改革中首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将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既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又要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将现代中药研究方面的前沿知识和科研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同时,打破死记硬背的传统考试形式,侧重于应用能力,改变出题比例,增加灵活理解内容,即主观与客观试题比为6∶4,从而使学生获得日后工作与继续学习,以及生活中涉及到中医药知识应用与技能操作的能力。

5 课程建设的意义

5.1 增强实用性意义

通过对课程的不断改进与完善,使教师课堂的讲授更加生动、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发挥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自主探究的能动性;同时,利用文献检索的方式,自觉学习探索,使学生努力做到在实践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加,在探究中创新,将对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5.2 提高应用性能力

本课程不仅突出了传统中医药学辨证施治的实质性内容,而且体现出“继承与发扬”的特点,即符合现代中医药的发展趋势。我国已从2001年起实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非处方药具有“安全、有效、稳定、方便”的特点,是患者能够快速有效缓解症状的主要手段之一。具体到非处方药(中药及其制剂),该课程应侧重于对其使用、适用、作用等应用方面知识的讲解,使学生初步具备实惠就医、安全用药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其健康水准。

5.3 强化适用性范围

本课程的开设符合医药类高校“增强实践性,培养高技能,满足就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特点,更适合于学生掌握中医药知识,扩充就业资本的要求。同时,针对非中医药专业学生,该课程承担着传播中华优秀医药文化的重任。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理解优秀的中华医药文化,还可以较为系统地学习非处方中成药的应用方法,做到学以致用。

篇2

“中医药文献语料库系统”是汉语语料库建设中的一个分支,是在北京大学计算机语言所开发的“汉语文本切分与词性标注工具”的基础上,利用中医药专业切分词典再次加工而成,是为面向中医药文本内容理解的需要而设计研制的。其中中医药文献语料库是该系统中的基础数据,本语料库根据内容属性分为20个子目,每个子目下又各有细分类,共计四级分类。目前已经部分完成自动分词和词性自动标注的处理工作。

1 中医药文献语料库的定位

现代语料库一般可以分为以下4种类型[1]。

1.1 异质型语料库(Heterogeneous Corpus)

异质型语料库广泛收集和存储各种文字语料,所选语料按其原貌存储。如英国牛津大学计算中心建立的OTA文本档案库。

1.2 同质型语料库(Homogeneous Corpus)

同质型语料库选取具有同一属性的语料。例如专门收集与军事有关的文本的美国TIPSTER语料库。国内开发的同质型语料库如国家“七五”重点项目新华社的“新闻语料库”、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与富士通公司合作开发的“人民日报语料库”、香港城市大学语言资讯研究中心的中文五地区共时语料库(Linguistic Variety in Chinese Communities)。

1.3 系统性语料库(Systematic Corpus)

系统性语料库依据事前确定的选材原则和比例选取语料,这类语料库强调语料选取的系统性、均匀性、合理性和代表性,目的是真实反映一个特定语种或特定范围的语言事实全貌。例如英国BNC语料库、美国布朗大学的BROWN语料库。国内目前开发比较成熟的系统型语料库主要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用所的“现代汉语语料库”、北京语言大学的“现代汉语研究语料库系统”、北京语言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的“现代汉语语料库”、北京语言大学与清华大学合作的“现代汉语语料库”、清华大学中文系的“清华TH语料库”、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的“平衡语料库”。

1.4 专用性语料库(Specialized Corpus)

专用性语料库专门服务于某个特定目的。例如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为研究儿童心理语言学而建立的CHILDES语料库、为珍藏人文科学重要著作和资料而建立的美国北美人文科学语料库等。

中医药文献语料库从类型上属于专用性语料库,在语料的收集和处理上,注重语料的专业性、系统性、合理性和代表性。尽可能全面地囊概所有的中医学学科门类,收集相关的中医药专业文献,选择各学科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献。

2 中医药文献语料库的设计原则

中医药文献语料库是专用性语料库,研制开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中医药文本内容的理解,是建立在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的“大规模现代汉语基本标注语料库”基础之上的。因此,在语料收集和加工处理的过程中立足中医药文献的特点,主要参考了“现代汉语语料库加工——词语切分与词性标注规范与手册”[2]。

为保证语料的系统性与合理性,中医药文献语料库在设计过程中坚持了以下4个方面的平衡:语体之间的平衡;语料在时间分布上的平衡;母本数量与样本数量的平衡;一般著作与经典著作的平衡。力图使语料库成为一个由时间轴、空间轴、学科轴和风格轴构成的四维模型。

3 中医药文献语料库的结构

中医药文献语料库以内容作为语料分布的基本原则,分为20大类,每个大类下面又分若干不等的小类。

语料分布分类情况: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气血津液、经络与腧穴、病因、病机、体质、中医诊法、辨证、辨病、中药、方剂、伤寒与温病、症状、病证、治则治法、著作、人物、机构、地理。

4 中医药文献语料库的规模

语料库的规模问题主要从语料库的总规模和每个样本的规模两个层面上考虑。

自从20世纪60年代美国布朗大学开发的布朗当代美国英语标准语料库(Brown University Standard Corpus of Present-day American English)以来,随着计算机存储容量和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语料库的规模呈几何级数不断扩大。计算语言学界提出了大规模真实文本语料库的概念。从理论上讲,语料库规模过小,覆盖率太低,不足以说明问题,要保证语料库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其规模要达到足够大的数量级,语料库规模越大才越能接近自然语言的真实面目。语料库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就能够覆盖绝大多数语言规律。但语料库的规模不可能无限制地扩大下去,总要有个相对的限度,否则语料库就会失去有效控制。

语料库规模的大小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但根据以上语料库语言学的理论,并参考目前国内语料库的规模,中医药文献语料库所依据的文献约1万册,从中抽取了20种样本作为前期开发试验。

5 中医药文献语料库的工作流程

构建语料库的第一步是语料搜集,可以利用“中医药古文献保障系统”的电子文档形式的文献资源,或者通过扫描获得电子文档,进行语料搜集。第二步是语料的切词及标记,利用切分词典作为切词标记的前处理,切分词典与自动切分软件相结合,大幅提高了切词标记程序的正确性、客观性,减少其后人力校正的负担。第三步是人工检验,结合中医词典与中医专业知识提供使用者参考来做出正确的判断,完成切词、词类的编修工作。未经加工的语料库只能算作生语料库,应用价值有限。为更有效地利用语料库,从中挖掘所蕴含的中医药知识,必须对语料库进行不同层次的标注,进行自动分词和词性的自动标注,从而生成初级的中医药语料库。

实施中医药文献的自动切分与标注,需要一个高性能的切分标注软件。目前,北京大学计算语言所开发的通用领域语料的分词与词性标注工具,无论是切分还是标注,其精度都已经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但是,语言信息处理系统也需要专业知识的配合,特别是实现中医药文献有效切分与标注,必须在构建大型中医药专业词典的同时,再根据中医药文献的不同类型的行文风格进行提取归纳,对软件结构及部分规则加以修改,因此,这是一个反复叠加的过程,即:切分-提取-再切分-再提取[3]。与以往的人工标引工作相比,现在采用的全自动标引方法较为客观,避免因人而异产生的歧义,而且极大地减少了工作量。受技术水平的制约,对误切分和误标注的部分,主要采取人工干预的方式进行后期处理。

6 中医药文献语料库的功能与应用

6.1 统计

未经加工的生语料库可以提供基于字符串的检索,例如字频统计等;词性标注语料库可以提供基于词和词性的统计,例如词频统计、词类统计、词长统计、词类共现频率统计等。

6.2 检索

目前可以实现的检索方式主要有两种:简单例句检索和上下文关键词检索。简单例句检索是基于字符串的检索,目前采用的是我们自己研制的单句检索软件,可以检索出含有特定连续字符串的所有语句,单独生成一个含有检索结果的文本文件,例如检索出所有含有中医药名词“大黄”的例句。

6.3 在中医药数字信息化方面的应用

中医药语言知识库(包括机器词典、语料库、句法规则库等)是实现计算机对中医药古文献文本内容的理解的基础,从而为实现知识发现、人工智能、机器翻译、语义检索等提供数据基础,而其中建设中医药语料库与中医药词典是基础中的基础。在中医药语料库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如:各种中医专业词典的编撰;为实现中医药语义检索、建立中医本体、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等的研究工作提供数据基础;资源共享或转让等。知识表示、知识获取、知识运用是构成人工智能的三大部分。构建中医药文献语料库的目的就在于让计算机能够理解中医药的文本语言,从而为最终实现更加灵活的检索中医药文献知识,以及根据大量的数据进行知识发现奠定基础。我们在未来的3年,将对约1万种中医药文献的非结构化的知识进行结构化处理,让计算机能理解这些专业的中医药文献知识,从而逐步实现中医药文献知识的信息化。

参考文献

[1] 冯志伟.中国语料库研究的历史与现状[EB/OL].http://cslp.comp. nus.edu.sg/cgi-win/journal/paper.exe,2006-08-08.

篇3

从“十一五”到“十二五”的政策推动

2007年,《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出台,提出了四大主要任务,实践证明“十一五”期间,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中医药信息技术日益普及,信息化基础建设得到改善和加强,以医院管理和临床医疗服务为重点的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在此期间,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和技术规范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制修订了《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规范》、《中医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和其它一系列中医电子病历相关标准,初步建立了中医临床研究信息共享与开发技术平台。

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尚需完善,信息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不够,信息孤岛依然存在。

“十二五”是中医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医改、实现中医药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为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全面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强调了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统一规范、统一代码、统一接口”的任务,首次提出中医药信息标准化建设,提出构建中医药标准信息平台和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以推进中医药信息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的实现。

建设者的实际需求

就像不同国家的人一定要有共同语言才能沟通一样,中医药信息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的实现需要有共同的基础,标准就是不同信息管理系统之间数据交换和操作的基础。

由于缺少相关标准,各家医院的信息化建设都是以满足自己医院的需求为实施目标的,各信息化建设厂家投入较大,存在开发、实施、测试、上线时间长等问题,造成上线前后医院内部协调工作过于繁杂,信息化建设阻力大,满意度低。

中医药信息化的标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其发展的瓶颈问题,阻碍了互联互通的实现。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出台的一系列卫生信息标准中,特别是在《卫生信息数据元目录》、《卫生信息数据元值域代码》等35项强制性卫生信息标准中,中医药内容亟待补充。

应时而出的“标准”

篇4

一、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卫生管理绩效进一步提升

(一)积极配合做好医改工作。市领导高度重视新医改方案XX市的贯彻实施,王国平书记、XX市长多次就如何做好医改工作作出批示,市医改领导小组多次XX市深化医改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卫生部门作为深化医药体制改革的主力军,积极XX市医改办开展工作,认真做XX市贯彻落实医改方案的准备工作,包括前期改革经验总结、现状调研、信息收集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有关落实国家新医改方案的工作思路。同时,积极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宣传。

(二)推行医院集团化管理。在成功XX市一医院、市妇保院、市四医院、市妇女医院、杭玻医院“五位一体”XX市六医院、市十医XX市儿童医院“三院一体”集团化管理基础上,建立浙医二院-市滨江医院、邵逸夫医院-市下沙医院一体化建设、一体化发展的名院集团化模式,以资本品牌为纽带,探索“市校合作、股份运作”的新机制。10月份,成功举办了公立医院集团化管理高峰论坛,王国平书记、杨卫校长都亲自参加论坛并作重要讲话。除在新医院建设等增量卫生资源大力推进集团化管理外,对存量卫生资源也进行了资源整合,市中医院将领办丁桥医院的建设。

(三)实行乡村卫生一体化。在前期周密调研的基础上,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明确规定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面实行一体化管理,做到“六统一”,即统一命名标识、统一人员调配和培训、统一药品采购和价格、统一业务管理和绩效考核、统一信息管理、统一财务和分配制度,为进一步缩小城乡卫生差距,解决农村群众看病难提供了政策保障。XX市劳动保障局、市财政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落实乡村医生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障的意见》,切实保障了乡村医生的权益,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二、加快基础建设进度,卫生硬件基础进一步夯实

(一)加快新医院建设。市滨江医院主体工程已顺利结顶;市下沙医院医疗综合楼主体结构已到20层;市第十医院(市西溪医院)医疗综合楼主体结构已到8层;市儿童医院(筹)挂牌试运行以来,门急诊日均350人次,门诊医疗综合楼已进入规划指标论证;市妇女医院即将完成桩基工程;市之江医院已完成医院选址;市中医院丁桥分院已确定医院选址;市二医院即将兴建门诊医疗综合楼。XX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已于6月份全面投入使用。萧山、余杭、富阳、桐庐、建德、淳安等区、县(市)XX县级医院也实施了迁建、扩建和新建。

(三)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构建以统一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重点的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全面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硬件建设,建XX市级管理平台,并试点在主城区运行系统软件,初步开展电子健康档案建立、数据库建设等工作,主城区统一数据库的电子健康档案已达10万余份。XX市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建设、XX市卫生数据中心建设、XX市卫生专网建设正全面开展,一期工程会商系统已经启用。构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系统,试点在三级医院开展电子病历、网上会诊、临床路径管理等探索,试点并通过现场推进会进一步规范院务公开工作。

三、打响健XX市品牌,城市健康形象进一步树立

四、成功创建卫XX市,区域卫生实力进一步增强

篇5

中医院是我县唯一一所政府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承担着全县中医科研、技术指导、业务培训等工作。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及县卫生局正确领导下,中医院的规模不断扩大。××年县中医院被省中医药管理局评定为“二级甲等中医院”,但距离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的标准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使创建工作如期达标,今后我院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统一认识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广泛宣传发动,使全院职工深刻认识到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的重要性,人人都行动起来,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创建中医工作先进县行列中。成立创建中医工作先进县领导小组,协助卫生局把各乡镇卫生院中医管理科设立齐全,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并按照实施方案要求部署、落实、检查、考核各项工作,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使“硬件”尽快达标

按照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的要求标准,中医院基础设施不达标。为此我院计划在两年内筹措资金100万元,用于医院基础建设,基本上达到门诊与住院处相对分开;办公区与病区相对分开;医疗区与生活区相对分开;急诊室、病案室、供应室达到要求标准;病床开放数达到100张,每床设备费达到7000元;争取尽快创造条件建设合格的制剂室和门诊楼。

三、加大学习培训力度,提高理论技术水平

为使医务人员的理论与技术水平得到提高,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今后我们将做好院内学习培训及基层培训工作。以科室为单位,每月集中组织一次中医处方、中医病案规范化书写及本学科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和讨论;全院医、药、护、技人员都要根据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做好中医温课学习;鼓励在职职工参加中医自学考试,每年参加中医大专、本科专业学习者不少于5人;鼓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医学继续教育培训班,每年参加市级以上医学教育培训班人数不少于20人;每年派出进修人员不少于4人,争取每年院内20%以上业务人员培训不少于150学时。版权所有

中医基层指导科人员下乡对各乡镇卫生院指导中医工作一次;免费为基层培训医务人员不少于5人;开办培训班至少一期,培训对象为乡镇中医人员,培训人数不少于50人。安排乡镇卫生院中医管理科人员对辖区村所中医药人员进行培训,每季度一次,每人培训时间不少于半个月,培训率达到100%。

四、提高中医工作质量,突出中医工作特色

巩固二甲级中医院成果,把抓中医工作质量作为我院工作重点,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以期达到急诊室进一步规范,门诊中医药治疗率达到85%以上;病房中医药治疗率达到70%以上;病案书写合格率达到90%以上;处方合格率达到95%以上。加强中医专科建设,在原有开设脑血管病专科、腰腿痛专科、痔瘘专科、皮肤病专科、乳腺病专科的基础上,计划增开肝病专科、骨病专科。把脑血管病专科、痔瘘专科作为我院重点中医专科发展,两个专科收入不低于医院总收入的10%。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更好的发挥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按照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标准积极指导乡镇中医工作和村卫生所中医工作。

五、总结交流工作经验,为科研创造条件

开展学术活动3次以上,在省级以上医学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10篇。年内争取科研课题立项2项。到2008年争取获得县级以上科研成果1项。

六、开源节流,为创建中医工作先进县提供经济保障

篇6

该院将发展中医药作为医院的一项工作目标,根据卫生院靠中医“起家”的历史,确定了“中医兴院”为医院发展的方向,成立了以院长为首的中医兴院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医院中医工作各项指标的落实和协调,指导全院的中医培训、教学和适宜技术推广;认真落实中医药工作各项措施,建立了较完善的中医管理组织网络。要求临床工作中要积极开展传统的中医诊疗方法,发扬中医药疗效好、副作用小、费用低等特点,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老年病以及现代医学难以攻克的疑难杂症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积极推广应用针灸、火罐、按摩等中医药适宜技术,使医院中医药服务量在整个医疗服务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市卫生局也积极予以政策和经费支持,积极扶持该院中医科室、中药房和库房的基础建设。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院竞争实力

院委一班子人充分认识到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和新时期加强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医学人才培养放在医院工作的重要地位,一是加大了对医务人员培养工作的力度,积极参加各类业务交流和学习,积极输送本院优秀人才外出进修深造,提高了业务水平,共送出11人进修培训学习,并不定期聘请高等中医院校老师来院讲座。二是继续引进高等中医院校人才,共引进了8名,实现不断为临床一线充实力量;三是医院根据实际需要,由名老中医带领年轻医师坐诊,指导业务,并组织经验丰富的老中医每周星期二、三、四查房,以便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这样极大的提高了年轻医师的业务水平。四是实施学历提升,医院对不具备相关学历的职工限时要达到规定学历;对已具备相应学历,仍追求更高层次学历的予以鼓励和政策支持。五是优化环境,激发人才工作热情,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工作和生活环境上优化,充分调动优秀人才的积极性,使他们无后顾之忧,保证优秀人才想进来,留得住,成长快,用得好。现在医院中医药人员中,专科以上学历人员由以前的5人增加到13人,占中医药人员比例40%。

三、加强中医特色建设,打响中医品牌

医院近年来在医院发展中提出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院领导到各科室调研,提出挖掘特色、保护特色、发展特色、突出特色的相关措施,逐步实施“名医、名科、名院”的战略。妇产科向阳主治医师,使用中药治疗不孕不育和慢性宫颈炎,治愈率达98%,在妇科方面享有较高威望,深受广大群众的好评,并在全市及周边县有一定的影响。名老中医郑卫群和刘琼琪医生,在各种慢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都有独特之处,并在各类疾病的诊治方面不断推陈出新,他们的医疗技术和优质服务吸引了一大批慕名前来就诊的病人。医院为充分发挥老中医作用,共有五名中医医生坐门诊,并将枫家岭分院改为专门的中医门诊,现在每月中药业务量在10万元左右。

四、优质服务,办让群众放心医院

篇7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与象征。在人类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历史长河中,历来闪烁着中医药文化的绚丽与文明。民权县中医院作为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院和河南省卫生先进单位,一直以来都把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作为己任与使命,放大中医药特色,把握中西医并重,以创新确保传承,用爱心惠及民生,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医院,为中原经济区建设营造良好的健康环境。

民权县中医院创建于1985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于一体的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院。近年来,在深化医疗改革的实践中,在民权县委、县政府及县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党总支书记、院长任克林团结带领全院干部职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突出中医特色、坚持中西并重”的办院方针,秉承“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为核心”的办院宗旨,发扬“精益求精、大医至诚”的敬业精神,深化改革、锐意创新,走出了一条“中西并进、院有特色、人有专长、病有良方”的科学发展之路,为全县90万人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规范、便捷、满意的医疗服务。医院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文明中医院、河南省中医工作先进集体、省首批县级中医院重点建设单位、商丘市消费者信得过单位、商丘市中医医院管理先进单位、民权县卫生工作先进单位、新农村合作医疗先进单位等。

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民权县中医院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其奥秘在哪里?院长任克林这样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使医院长足发展,一要有坚定的社会责任心,二要不断进行机制改革与管理创新。机制改革与管理创新是新形势下医院发展的根本,民权县中医院发展的实践告诉人们――观念一变天地新。近几年,该院也正是靠着以下五种理念,才使得医院品位不断提升、事业蒸蒸日上。

一、形象资源理念

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品牌成了制高点,形象是人为的资源。尤其是任克林院长到民权县中医院主政以来,“形象也是资源”的观念逐步确立。近几年,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内外兼修、全面攻坚成为该院工作的常态。

为强化内部管理,该院相继建立健全了考核奖惩、劳动聘任、人才培养、出勤绩效、病历评比、卫生评比、患者满意测评等20多项规章制度,深化了内部机制改革和创新。民权县中医院正逐步实现员工行为规范、医院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为了外树良好形象,任克林院长不但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率领全院着力打造“三无二像一低”的服务品牌,即“无红包、无吃请、无回扣”、“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对待每一位患者,像做好自己家事一样做好每一项工作”、“价格最低,服务最优”等。他们制订了“打造三无医院、整顿干部作风、告别不良行为见行动”实施方案及奖惩措施。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引导,并严格落实各项奖惩措施,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二、特色立院理念

医院的特色是患者的寄托,有了特色就有了亮点,就能占领医疗市场制高点。鉴于此,民权县中医院竭力在院领导班子以及全院职工心中确立“特色立院”的观念。他们在努力继承和发扬祖国中医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现代医学精髓,走中西结合、推陈出新之路,使中医院凸显“院有特色、人有专长、病有良方”的发展个性。

目前,该院已成为河南省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协作医院,医院脑外科因此成为市级重点专科;中风科成为河南省中医院脑病协作医院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开展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直流电同步电复率两项技术填补了民权县医疗系统多年的空白,显示了中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和综合实力,并以此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发展。

三、人才兴院理念

医疗市场竞争是技术人才的竞争。民权县中医院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源是核心资源”的理念,长期实施人才战略。一是对照现代中医院人才标准,积极引进急需人才,充实基础队伍,为扩充临床科室创造条件。二是采取“一进二出三自学”的办法,请进来,派出去,加强人才培训。具体实施时,选准目标,统筹安排,带着问题出去,学成技术回来,追求人才培养实用效果。民权县中医院还鼓励支持医护人员立足岗位、通过函授自学的形式实现院本自学成才。三是重视对青年医护人员的培养,选准苗子,及时送出去进修。近几年,该院就从CT室、彩超磁共振、心血管科、妇产科、脑外科、内科等派出去30余名医生到省级医院进修,有力地促进了医疗队伍技术水平的进步和提高。

四、文化强院理念

创造整洁、舒适、优美的就医环境是民权县中医院文化建设的一个侧面。近三年来,民权县中医院不断加大基础建设投资和就医环境投资的力度,对门诊大楼进行了改造和装修,修缮硬化了院内道路,新建了院内草坪和花坛,安装了休闲坐椅和健身器材,新上了一批文化设施,每逢节庆日组织举行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努力营造患者和职工的精神家园。

下面就是该院在网站上推出的中药药名文化“春、夏、秋、冬”四首诗,选其两首,以飨读者――春,春风和煦常满山,芍药天麻及牡丹;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问泽兰。夏,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生动的院文化使党总支和院领导的凝聚力不断增强,全院职工的向心力和集体荣誉感与日俱增。

五、民生民本理念

执政为民是我党的根本理念。任克林院长常怀感恩之心,他经常说,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要办人民满意的医院。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近几年,民权县中医院推出包括免费为老干部、下岗失业人员、优秀教师体检,定期下乡巡回义诊等20多项利民便民措施。此外,还根据县里的统一安排,确定了新农村建设联系点,出资筹建了“老年健康广场”,积极参与减灾救灾、突发性疫病防治等工作。

通过内抓管理、外树形象,民权县中医院大大提高了社会美誉度和知名度,增强了医院内部凝聚力和对外竞争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医院始终保持了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前途一片光明。

任克林院长表示:“十二五”时期,正是医疗改革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一定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决心在民权县委、县政府以及县卫生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民生意识,强化“五种理念”,团结拼搏,务实重干,为民权的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以全新的姿态迎接党的十胜利召开!

栏目主持:曹永钦

篇8

【关键词】“三全”素质教育;培养;中医药人才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贯穿一个大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重要部分。思想品德教育是学生工作的基础,综合素质教育则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新时代中医药人才的保障。多年以来,我校党委始终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在实践过程中,从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出发,针对新时期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所面对的问题,逐步总结和形成了“三全”素质教育工程这一新时期具有广州中医药大学特色的素质教育模式。所谓“三全”素质教育工程即实施“全员、全程、全面”的素质教育,这一教育素质教育模式体现了把素质教育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的思路,把营造氛围、全程规划、全面培养作为工作重点,把培养适应新时代需要的中医药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从而使学校素质教育整体纳入了较为科学的管理之中,受到了显著的效果,为素质教育在高校当中的开展积累了可贵的经验。

1转变观念,营造适合“三全”素质教育工程实施的良好氛围

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必须上升到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必须建立在对中医药人才成长的自身规律的科学把握的基础之上,也必须建立在对新时期大学生自身问题充分了解和掌握的前提之下。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对这些问题缺乏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在如何开展素质教育和怎样开展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大的认识上的不足。具体表现为:第一,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过分强调专业的学习掌握而忽略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一点,随着整体社会的发展和内外环境的变化,已逐步得到改变,强调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教育界的共识,但具体到1个学校,则存在并非人人理解和高度重视,因此很有必要进行观念的转变,推进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第二,对素质教育的“全员性”认识不足,以为素质教育是少数几个职能部门的工作,其他部门则可置身事外。其实,素质教育更多地依赖学校良好的氛围的熏陶,因此一种人人讲素质、人人重素质的全员素质教育的空气非常重要;第三,对素质教育的“全程性”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始终,而不仅仅是局限在一些个素质教育课程上、或一些活动中,必须对学生在校期间的素质教育作出个性化的规划和设计,甚至应当集中在高校阶段通过有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起贯穿其终身的素质教育规划;第四,对素质教育的全面性认识不足,素质教育必须是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的教育,而不仅仅只是动手能力等业务能力的提高或者是美育等的普及工作。

2整章建制,加强“三全”素质教育基础建设

“三全”素质教育工程的实施必须建立起完善、高效、负责的组织结构。为此学校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综合素质教育实施校、院(系)两级管理,建立了校、院(系)两个层次的组织机构,帮助政治辅导员适应新时期学生培养工作的需要,把大学生素质教育作为其重要的工作职责,加强素质教育的基层力量。

在队伍建设上,将思想品德教育队伍分成三个部分,首先是“两课”的师资队伍,其次是专职学生工作干部队伍,第三是兼职学生工作队伍。在做好“两课”师资和学生工作干部的选拔基础上,要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加强对他们的培养,重点放在中青年骨干的培养上,在工作上压担子,让他们承担一些课题,鼓励他们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在学术上多出成果,在思想上加以引导,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如开展本科生导师制、班级目标责任管理制等推进学生管理工作,探索与学生沟通和教育互动的新途径。

3合理规划,构建“三全”素质教育工程的框架

针对学生特点以及素质教育的内在规律,通过科学合理规划,有目的的设计实施方案,这是保证“三全”素质教育工程得以实施的重要措施。为此,必须紧紧抓住时间和空间两条线,点面结合,着力构建“三全”素质教育工程的框架。

3.1从时间上,注意把好三关:即把好生源关、入学关和就业关。首先是生源关。在提高本科教学水平,改善教学条件、优化师资结构的同时,积极争取优质生源。通过举办重点中学校长座谈会,到省内各地区开展招生咨询服务,增强招生宣传力度,拓展宣传阵地,主动走出去宣传办学特色、专业设置和了解就业市场情况,吸引有志投身中医药事业的学生报考,从源头上解决生源质量,为营造我校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构建上档次的校园文化提供人才基础和有力保障。其次是入学关。抓好新生入学的素质教育,通过举行医学生宣誓、唱校歌、观看学校录像、参观校史馆等形式开展爱校教育、专业教育,从一开始就明确学生对医学和自身成长方向的认识。通过军训结合国防教育,强化训练、锻炼意志,加强学生基础素质的培养;第三是就业关。要分阶段分步骤对学生进行就业专业辅导,使学生能了解自己、贴近社会,适应社会就业市场的需求。同时,要转变工作职能,构建了校院两级就业指导网络,加强就业管理,提供就业服务,切合就业市场,发挥桥梁作用。注重教学医院和实习基地的毕业生消化和周边辐射作用,抓好毕业实习与就业的紧密结合;巩固已有就业市场和开辟新的就业市场,收集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3.2从空间上,建立课堂、家庭和社会素质教育网。课堂素质教育注重“两课”创新,充分发挥“两课”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一是增加社会考察的内容,让学生从空洞乏味的理论走向实际。二是在“两课”基础上,全面建设素质教育课程,开设《美学原理》、《公共关系学》《音乐、舞蹈欣赏课》等选修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开办时事与政策报告会,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授课。四是建立业余党校和学生干部培训班,为积极要求上进的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同时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建立学生家长会制度、学生情况通报制度等。每年,把新生家长请到学校,组织座谈,让他们了解学校,配合做好对子女的教育工作。五是开展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构建心理健康工程。我校作为全省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培训基地,依托“健心工程”,有效地帮助广大青年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六是把社会实践与自学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除了将医德教育纳入课堂教学,开设《医学伦理学》课程外,还要利用学生临床实践机会,依托附属医院设立医德医风教育基地,开展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伦理教育。同时利用社会调查、社会实践、“三下乡”、青年志愿者社区援助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了解民情、服务社会,增长才干的舞台。使同学们在为人民群众服务中巩固专业思想,丰富专业知识,坚定政治信念,明确人生目标。

3.3全面推进中医药人才素质工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意充分发挥文化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如开展科技文化艺术节、中医基础知识竞赛、推行学生应读、应知、应听、应看的名著(包括非中医书籍)、名画、名曲、名剧目录,颁布中医特色的读书指南、中医熟读精选书籍等指导学生读书学习,从多方面教育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同时,在校园内营造科研创新的氛围,积极调动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热情,提供多途径让学生了解科研、接触科研、参与科研,通过“挑战杯”等科技竞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推动学生科技文化水平的提高。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篇9

1中医内科学术语标准化的意义科技名词术语的统一、规范化是发展科学技术的必备条件。科技名词术语是反映科技专业概念的一种形式和意义结合的语言符号,是通过语音或文字来表达或限定概念的约定性符号。中医内科学的名词术语属于应用在中医学领域的科技名词术语的一部分,是反映中医内科学专业概念的有效形式。随着几千年的发展,中医现有的内科常用术语词汇已形成了具有独特自身语言特点的术语词汇集合。但从科学意义角度出发,术语词汇不应是简单的术语集合,而应成为具有完整概念体系并与之相对应的始终贯一的术语体系。术语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中医内科学术语标准的制定,既要符合术语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也要符合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与规定。以科学的态度与方法对内科学名词术语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工作是目前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需要中医界长期而艰苦的努力。

1.1标准与标准化标准(standard)的定义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和特性的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济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社会效益为目的”

[1]。标准化的定义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规则的活动。上述活动主要是包括制定、及实施标准的过程。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1]。

1.2术语标准术语(term)是“在特定专业领域中一般概念的词语指称”[2]。术语标准(termnologystand-ard)是指与术语有关的标准,通常带有定义,有时附有注释、图表、示例等。即由标准部门公布的规范化的术语系统。

我国的名词统一工作,有着古老的光荣历史。从2000多年前的《尔雅》和1700多年前的《说文解字》到近现代的辞海、辞源及中医大辞典等都贯穿着我国名词统一工作的优良传统。可以说在我国,初级状态的术语标准化工作是“古已有之”的。

2中医内科学(治法学术语标准化的意义科技名词术语的统一、规范化是发展科学技术的必备条件的发展特点。中医学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医学科学,中医内科学用语是在汉语发展的背景环境下的专用词语。其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中医学理论的语言结构属于汉语语言结构。其逻辑结构反映出中国传统思维形式的基本特征。就概念系统而言,中国传统思维对概念的第一要求是名实相符,故不完全具有纯抽象的性质。

2.1词的一词多义与一义多词现象中医内科学词汇的发展,符合汉语发展的一般特征,其中,一词多义与一义多词,就是其较鲜明的特征之一。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词义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一词多义,构成了词义系统。在词义系统中有一个义项是本义,其它义项是由本义派生的引申义。如中医学中的平肝熄风法。平肝熄风,其既是中药功效中的一个常用术语,又是中医内科学治法的一个常用术语。在表述其定义的时候,应该按照标准的制定原则,分析原始资料(资料搜集而定),标识出属于该领域的概念,进行定义。并对其上位概念及下位概念进行界定。既对平肝熄风在中医治法领域中的概念进行标识和界定。再则,《我国科技名词术语统一和规范化的九项原则》中规定,科技术语必须具有单义性,即科技术语是单一的、专用的。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个概念只能有一个专门固定的术语,也即是一词一义。对个别一词多义者则分别定名。在治法领域对“平肝熄风法”分为清热熄风法和凉血熄风法,确保语义的单一性。另外,一义多词也是中医内科学治法最常见的一种现象。在概念的确定及定义的表述中,需要根据标准的制定原则,“如存在同义词,建立只选择一个为优先术语。”将不同表述的词语,根据表述的含义特点,明确其所属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再分析其历史源流的发展,确定为同一概念表述的的,统一到同一术语的表述中,其它归属到同义词等其它范畴中,如攻下冷积法,攻逐寒积法。

2.2词性的无固定形态和不确定性汉语词性有两大特点:第一,基本上无固定的形态;第二,词性非常灵活多变。就中医内科学治法术语而言,也兼具有这两个基本的特点。汉语的构词法就是汉语语素构成词语的方法。汉语的构词法类型主要是合成法,还有少数类型是派生法和缩略法。

由于中医术语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并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中国古代哲学、心理学、天文学、逻辑学、养生学以及文化、宗教的影响,使其词性是随时而变的,较为灵活自由。在中医治法术语的语义分析的时候,应由僵化的“语义为准”原则到灵活的“功能为准的原则转变,就可以自然地理顺许多语法现象,而且可以令分析更加简便。

中华医学发展历史悠久,其语言都包含大量的中医术语,短语,短句,它们是语言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使用而提炼出来的。这些语言中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具有大量的中医文化特征和中医特色。因此中医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3中医内科学术语(治法部分)标准化的方式探讨标准的制订需要按照既定的程序执行,在本项研究中,中医内科学术语(治法部分)标准的制定也严格遵循既定的工作程序进行。

3.1拟确概念数量从标准的角度来讲,概念的范围只包括本学科领域的专有概念,概念的数量:一般来说,概念的数量不超过200个,如果超过200个,就应将该项目划分成若干子项。并保持标准的完整性、系统性,可划分为章、条。中医内科学术语(治法部分)确定概念208个,其术语标准采用章条划分法。分为清热法、温里法、解表法等21大类,其清热法,又分为6个亚类。

3.2术语数据的采集与记录在术语数据的采集方面,确定较为权威的教科书、原有标准、政策法规、准则等作为术语数据采集的原始资料,(分析原始资料,标识出属于该领域的概念。中医内科学术语(治法部分)信息收集信息源《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治法部分》、《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部分委员会》、《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辞典》。等10余本书籍的内容,收集信息包括同义词、近义词(以便于比较和分析)、反义词、缩写形式、完整形式、符号(如果有)、术语的解释,术语名词的上位概念、下位概念等。中医内科学术语(治法部分)信息收集的记录包括:源文献、源文献页码、采集者。其每一术语的信息采集,必须规范、全面。

3.3遵循术语“约定俗成”的原则在标识该领域概念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术语表在强调规范化的同时,遵循术语“约定俗成”的原则,根据术语出现的频次来决定术语的取舍。选择中医内科学较为权威的4本著作,统计术语在书中出现的频次,并计算出总的频次,初步筛选术语表。当科学性与约定俗成发生矛盾时应服从科学性。如存在同义词,只选择一个为优先术语,并所用术语符合公认的构词原则。

3.4中医内科学(治法部分)术语的定义术语定义表述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根据GB/T10112-1999《术语工作原则与方法》中的规定进行。术语标准避免重复,在对某些概念建立有关术语和定义之前,查明在其他标准中如GB/T16751.3-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该概念是否已有术语和定义。

篇10

1.1投资额巨大。国家对医院进行投资主要目的改善医院办学条件,促使教学以及科研工作更为方便医院在进行基础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向外征地扩建。此外,在市区没有进行征地扩建的医院,基本上在校内拆旧建新。例如经过有关人员对建设进行初步的估算,医院新建一个院区需要投入超过500万人民币的资金,还不包括征地费用。医院在扩建的同时,还需要对其他设施进行日常的维修养护管理,促使基础建设投资增加。在医院所有支出中,基础建设工程投资最多。1.2工期要求紧。医院基础建设工程主要服务于教学,基础建设工程需要在假期中完成,因此医院基础建设工程需要在短短的一至二个月中完成。由于医院基础建设工程项目一般情况下较大,医院基础建设工程施工周期必然要求紧。此外,医院还需要对旧的项目进行维修、改造、装饰等。总体来说,医院基础建设工程施工周期较为紧迫。1.3质量要求高。随着我国对医疗重视度的增加,促使医院的需求大幅度增长,如此一来,在医院内不断走动的人也就越多。为使基础建设不会影响到人员的安全,就需要对建筑项目提高质量要求。

2.医院基建工程管理的对策

2.1准备阶段控制措施。(1)在施工的准备阶段需要与相关负责人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除此之外,工程图纸需在会审前让使用部门研究可行性,待得到批准方可正式开始施工。这样能够打消使用部门对基建工程的轻视,并且对于后期相关变更问题有行之有效的优秀效果。(2)施工之前三通一平方面的工作也不能轻视。如果由于外力导致本工作的开展不理想,则可以考虑进行内部招标完成清理。而如果是由总包单位负责完成施工任务,则需在开工前做好价格上的沟通与约定,并且严格细分现场签证中的内容项目,以避免后续出现其他问题。(3)在工程还未正式开工时,相关负责人就必须细致研究室外工程的具体操作,如果能够拥有设计方研究过工程实际而后完成的外场施工示意图是最好不过。这样也能更加完美地完成后续在工程结束环节与附属工程的开始环节之间的衔接,防止施工方在工程开始后由于主观决策导致失误。2.2施工阶段控制措施分析。(1)在搞定了基础挖掘作业后,相关负责人要及时通知设计方与勘察方相关人员到达现场,以便进行现场查看,而后对比工程施工现场地质报告,避免出现两者不符合的问题。一旦出现了以上问题则需要根据现场具体情况设定新方案,调整结构图。(2)在建设当中,要深层次的检查可能出现漏洞的地方。如框架结构主体施工中钢筋的绑扎如果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在箍筋加密区,挑梁区等发生意外。(3)在建筑主体建设中,需要负责人严谨对待二次振捣质量的控制。通过很多案例可以证明: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方大多数只在意对框架结构的浇筑,而不在意二次浇筑振捣工作,导致建筑比较关键的二次浇筑振捣构件常常出现麻面现象和蜂窝问题。因此需要在此环节施工中严加把握质量控制,以免造成负面影响波及整个主题结构。2.3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做好基建档案资料的管理。在医院基建工程施工时,施工现场是最能反映施工进度以及施工存在问题的场所。因此医院项目管理部门一定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每天要进行巡查和监督,对巡查过程中发现的设施不到位以及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及时督促项目施工单位整改。对于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必须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落实整改到位,否则应出具停工通知,经整改验收合格以后再复工。在医院基建工程建设过程中,要产生大量的文件资料,如招投标文件、立项文件以及各种会议纪要等。这些档案资料是评价施工建设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竣工决算和发生法律纠纷时必须要参考的资料,因此从建设项目一开始,基建管理部门就要把各种工程相关材料收集好。建立健全资料归档制度,明确保管人员和保管期限,明确归档要求。2.4进度控制措施。(1)在工程正式开始之前,就要在招标文件登记的时间范围内进行施工作业,并且由负责人上交开工报告作为后期工程结算最基本的依据。如果由于外力因素导致工程无法在登记时间内进行施工,便有证据说明施工方导致工期延后的原因。(2)在工程正式开始之前,需要依法预先告知项目经理具体的工程完成日期,并且考虑实际情况安排出详尽的进度计划表。但在大部分情况中,相当一部分的施工任务不是交由大型施工单位进行而规模小的施工单位,由于自身实力无法达到上述要求,施工进度计划往往只是形式主义,并没有真正的价值。这种事态只能使相关管理人员徒呼奈何。所以,我们需要做好相应的考核工作。负责人一定要要求施工方出具基建工程的具体验收日期,并以单位工程的验收为标准计算。以此给施工方添加压力,使其满足我们需要的施工质量,按期完成目标。而且我们还能依此罚款。(3)在工程正式开始之前,需要以书面形式交由施工单位签署具体事项:依此防止因其他原因导致的工期变更或者延迟一类的问题,施工方则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书面延迟申请报告。一旦没有按时提交便不予承认。

总之,医院基建工程项目涉及到医院的方方面面,对医院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只有严格加强基建各环节管理,才能保证基建工程质量,维护好医院的合法权益,提高医院基建工程投资的最大效益。

作者:姜涛 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冉国强.医院基建工程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03: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