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背诵重点范文

时间:2023-06-30 17:57: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基础理论背诵重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医基础理论背诵重点

篇1

关键词:针灸推拿;课程安排;人才培养

针灸推拿专业作为能够培养高级中医学人才的热门专业,要求学生兼备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针灸推拿专业操作技能。因其专业性强,就业前景良好,近年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应届高考生。而针灸推拿专业的课程设置合理与否则直接决定了未来培养的人才质量。本文就某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本科阶段的课程设置现状进行如下分析。

1.理论课程设置

理论课程的安排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

①公共基础课,又称通识课。包括政治思想教育,外语,体育等全国高等教育通用课程。

②医学基础课。医学基础课又分为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外、妇、儿等中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在内的中医基础课,和以解剖学,诊断学,药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为代表的西医基本知识。医学基础课的学习旨在令学生们培养医学思维,掌握系统规范的医学知识,为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基础理论支持。

③专业课。专业课即为本专业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专业性强,学习难度大,本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为:经络腧穴学,推拿手法学,推拿治疗学,推拿练功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针灸医籍选读。完成专业课程学习的本科生理论上应该具备独立诊断疾病并进行有效治疗的能力,是针灸推拿专业本科阶段人才培养的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一个阶段。

1.1理论课程设置的优势

①循序渐进。根据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大五的不同教学阶段,合理地安排课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令学生们逐步了解并掌握博大精深的中医学知识。大一以通识课为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体育锻炼,目的是令学生们尽快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思想转变,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身体素质,为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并在通识课的基础上开始加入医学基础课程,如中医基础理论,解剖学等,使同学开始接触医学,了解基本知识。大二则逐步减少通识课所占比重,加入更多的医学基础课。此时学生们开始接触中药学,方剂学等,开始具备了一定的医学常识,初步培养了中医学理论思想。大三已经基本完成了本科阶段通识课的课程安排,开始加入了基础性的专业课,如推拿手法学,推拿练功学等,主要以推拿手法的训练和学习为主。此时针灸推拿的专业特点开始显露,学习重心由中医基础理论开始向针灸推拿操作技能转移。大四则完全以专业课为中心,进行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的学习,并辅以针灸医籍选读,从经典入手,参考课本内容,系统地进行针刺,艾灸,拔罐,耳针等针灸特色疗法的技能学习。大五时期理论学习完全结束,主要是进行为期一年的医院实习安排,将在下文中进行详细论述。

②中西医结合。从上述课程设置可以看出,课程安排都是中医学和西医学同时进行,学生们在逐步深刻地认识中医学的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西医学基础知识。中西医结合地学习不但利于学生取长补短,与时俱进,还能应用西医学理论解决某些中医问题,更便于理解和加深记忆。在日后的临床工作中,西医学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一些先进的辅助检查方法,如MRI,CT等影像学检查能够帮助我们做出正确诊断,选择合适治疗方法。

1.2理论课程设置的缺点

①学生主动性差,思路局限。现阶段的教学内容过多地局限于课本内容,大部分学生学习都存在以考试为目的的现象。期末考试难度不断加大,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为了通过考试而临时抱佛脚,考前疯狂背诵课本和重点,凭借短期记忆往往能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然而这样记忆的知识太不扎实,没有理解掌握,只是死记硬背,不但遗忘速度快,还无法联系前后所学,将相关知识知识融会贯通,真正把课本知识变成自己的感悟活学活用。而关于中医经典背诵的相关课程太少也是一个重要问题,以本专业来说,仅仅开设了内经选读和伤寒论,还仅仅是作为选修课供随意选择,虽然经典的背诵看似与针灸推拿专业技能没有必然联系,但内经思想却始终贯穿其中,对于中医思维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大部分学生仅仅满足于课本知识,只有极少数同学能够做到主动积极地阅读经典,所以现阶段本科生学习主动性差,中医思维局限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

②与临床应用脱节。目前大部分理论课程都是采取课堂授课的形式,这种形式对于某些基础课程,如中医基础理论,生理学等学科来说还是比较恰当的。但是对于以中医内外妇儿,针灸治疗学等为代表的中医临床课程来说,仅仅实现课堂授课是远远不够的。只记住了课本知识,等到真正需要应用到临床的时候才会发现治疗疾病远远没有课本叙述的这么简单。所以我认为应该在平时基础授课的前提下尽量增加学生们接触临床的机会,可以边学习边见习,这样才有利于将课本知识和临床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出真正的针灸推拿专业人才。

2.实验课程设置

2.1优势

①实验课时充足。现阶段的生理学,实验针灸学,刺法灸法学,推拿手法学等学科都安排了较为丰富的实验课程,与课堂授课相比,实验课主要是培养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手法技能的训练完善。更加自由,开放,有利于学生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

②形式多种多样。学校对于实验课程的安排投入了较大的人力物力,实验形式也多种多样,比如生理学实验就主要是进行一些简单的动物实验,通过对小鼠,家兔等实验动物进行实验操作,从而印证某些课本上面提到的机能特点,自己动手所得到的结果,更加便于理解,有利于加深记忆。而刺法灸法学和推拿手法学则主要是侧重于进行手法和操作技能的练习,通过同学两两一组互相进行操作练习,可以起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不但能够发现自己手法上的缺陷和不足,还能够从同学的身上学到他们手法的优点和长处。

2.2不足

实验课程安排的不足就在于实验器材数量较少,需要同学们轮流使用,不利于充分利用实验课的宝贵时间。或许是由于场地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验课时总会出现器材稀缺,需要学生轮流使用的情况,为了尽量减少这种情况对学生学习所造成的影响,可以分批次地安排实验课,加快上课效率,尽量避免出现时间的浪费。

3.总结

合理的课程安排对于培养优秀的中医药人才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上文主要从优势和缺陷的方面,辨证地分析了现阶段针灸推拿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根据社会需求和临床应用方面合理的安排课程,使更多的针推学子学以致用,学有所成,不但有利于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还有利于推动针灸推拿这一传统中医疗法的现代继承和逐渐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针灸学;护理专业;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3-0041-02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在继承和发扬古代针灸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运用传统与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经络、腧穴、操作技能、治疗法则、作用机制及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经络腧穴、针灸技术及针灸临床治疗等内容[1]。它也是一门集医学基础、过渡、临床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护理学专业授课学生以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强化实践操作、熟练临床技能为主[2]。护理学教学强调护理技能的获得与形成,护理技能的教学重点和特点在于强调技能理论知识、实践操作、与患者的言语沟通和提供患者所需要教育的技能[3]。此外,对于护理技能的创新服务,笔者认为基于中医针灸推拿作为绿色安全无毒的传统疗法,其对于病症的治疗疗效确定,且操作简便易于临床护理实践[4],因而可以将针灸推拿引入临床护理中来,可以给予患者针灸推拿等的非药物疗法护理。基于此,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将传授针灸学知识,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和熟练程度,在护理学专业学生的《针灸学》教学中,个人认为思路如下。

一、基础知识理论的掌握

经络、腧穴部分是《针灸学》的基础知识[5],也是《针灸学》课程性质之一医学基础课程的体现。经络腧穴部分是针灸刺法灸法和针灸治疗的基础,也是《针灸学》的核心之一。因而对于基础知识理论的教学极其重要[6]。在经络腧穴部分的教学上,先多以基于授课学习的传统教学方法为主[7],教师以讲授基础理论知识为主,学生主要以记忆为主获得夯实牢固的基础知识。同时期间也可穿插一些趣味记忆方法如谐音、串联等来促进学生记忆。另外,对于护理专业而言,虽然《针灸学》教学大纲对经络原文的不要求,但是也要求掌握经脉的基本循行,因为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为以后的临床护理针灸操做铺垫。因而基于《灵枢·经脉》中的经典原文,选择行文简洁,诵之朗朗上口,或三五字一句,条理性比较强的文字进行重点讲解,如心经循行原文“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其支者:从心系,……。其直者……,出其端”,以原文讲授,让学生自己在体表描绘经脉循行路线,在理解并能够自行在体表描绘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尽量背诵原文,以便更好地记忆循行路线,为临床实践奠定稳固基础。

二、临床过渡课的提早进行

由于护理学的教学重点在于临床护理技能的获得与提升[2],因而《针灸学》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围绕这一中心开展课程。刺法灸法学作为《针灸学》教学中的临床基础课程,其主要担负着联系基础知识理论和临床实践治疗的桥梁作用,主要是对于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起过渡和衔接临床的作用。因为针灸治疗和传统常规中医有所差异,在理、法、方、穴的基础上,强调术,即针刺手法操作。熟练的针刺手法操作多是来自于长久不懈的练习,所以可以在整个学习的一开始,就提前练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练习针刺手法,能够更好地让护理专业学生掌握针刺技能[8]。本着提早获得、提早练习的提高临床技能的目的,提早进行针灸基本临床技能培训是有必要的。提早进行针灸临床基础课程的讲授,能够增强学生对于针灸操作技能的感性认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9],最终有助于学生护理技能的获得。

三、临床课程引入PBL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基于问题的学习,或以问题为引导的学习,是通过小组讨论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围绕提出的问题来学习问题背后的知识的过程[10]。而《针灸学》中的针灸治疗部分,针对具体的疾病讲解针灸的穴法方术,是针灸对于实际临床问题的解决。因而,在针灸临床课程中引入PBL教学模式能够补充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能够深化学生对于疾病的认识,使教师授课更有针对性,利于学生临床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养成[11,12],尤其是对于护理专业学生而言,PBL模式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临床护理思维能力和操作技能,满足护理学的教学目标,利于护理学生临床技能的养成。

四、结合护理学专业特色,引入杵针疗法

杵针疗法是李仲愚老先生家传十六世的针灸技能,其特点为不用药物,针具不深入皮肤肌肉,工具制作简单,取穴精简,手法简易,操作简便易学,无疼痛损伤之苦,无交叉感染之虑,兼针灸与按摩之长[13]。正因如此,将杵针疗法引入护理专业针灸学教学课程中,能够创新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也拓宽了学生临床技能范围,创新学生技能素质,更能够提高学生临床护理技能,提高护理水平和质量。

综上,护理学专业因其自身专业特色,其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要求决定了《针灸学》教学中针灸临床操作能力的重要性。因而,在教学中提倡以医学基础课程为基础,夯实针灸经络腧穴基本知识;通过早临床的方式,加深针灸临床过渡课程的学习;再结合PBL教学提高学生面对具体临床实践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补充创新型安全疗法——杵针治疗,能够综合提升学生临床能力。

参考文献:

[1]梁繁荣.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林婷,姜小鹰,郑翠红.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J].中华护理教育,2010,7(10):447-449.

[3]Bjork IT,Kirkevold M.From simplicity to complexity:developing a model of Practical skill Performance in nursing[J].Clinical Nursing,2000,9(4):620-631.

[4]王军英.浅议针灸疗法的施术安全[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2,8(7):424.

[5]胡蓉.《针灸学》教学改革刍议[J].中国针灸,2012,32(1):75-77.

[6]孙志.《针灸学》腧穴教学方法探讨[J].中医杂志,2011,52(5):448-449.

[7]申翔.传统教学法与PBL教学法结合在针灸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9):77-78.

[8]许予民,魏建文.《针灸学》“双前法”教改初探[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1,34(5):57-58.

[9]刘红华.“早实验、早临床”护理技能培养模式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

[10]庞春江,王威,吴兆利,等.以问题为引导的PBL教学模式在针灸临床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13-14.

[11]陈力.论针灸临床教学创新[J].中国针灸,2011,31(9):834-836.

[12]夏勇,李艺,刘世敏等.PBL模式——针灸临床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3(4):4-6.

[13]钟枢才.杵针学[M].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2.

基金项目: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改课题(No.JGYB201109);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NO.11YB034);四川高等教育学会2011-2015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NO.11sc007)

篇3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 中医妇科 临床研究生

医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妇科学是中医四大学科之一。它紧密联系于传统的中医基础理论,又有其独特的专业理论内涵及临床特点,尤其是在临床治疗方面更有一定的优势。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展示它特有的优势,发展好中医妇科这门学科呢?这就需要培养和造就合格的专业人才。目前,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历经了2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已从一个单一的培养模式过渡到临床医学专业和医学科学研究两种培养方向。[1]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笔者在多年培养临床研究生的过程中,通过对几十名学生的分析和总结,发现了一些共性和个性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纠正,将不利于中医妇科专业的发展。现就一些问题进行探析:

一、经典理论学习不深,难以透彻领悟中医理论全貌

从古代著名医家和近代名医的经历来看,学好经典著作,熟记重点条文,深刻领悟文意内涵是中医理论和临床基础的前提,笃诚实践,医精于勤,是成为栋梁之才的必经之路。 如果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临床研究生,首先应该重点掌握 “四大经典”等古典医籍的条文。因为,它们是中医的起源、是中医的灵魂。如果能够深解其意,并能应用于临床实践,势必会在理论和临床水平上有很大的提高。而现在的很多研究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医籍越来越淡然,知之甚少,只知其几条肤浅的原文,或者是为应付考试而背诵一些,隔一些时间便全然忘掉。更谈不上熟记理解和应用了,又从何谈起继承和发扬中医事业呢?所以临床研究生,无论是硕士研究生还是博士研究生,都不要单纯追求学历和学位,而出现“博而不博”“临而不临”的现象。研究生除了注重专业培养之外,同时也要加强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交融。因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体的,只有博览群书,由博反约才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符合新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盲目追求中医西化

中医学是在几千年的长期实践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既有医学的共性,又有其独特的个性。中医和西医是两个异质体系,中医学的“系统思维”和西医学的“分析思维”有着本质的区别。[2]不要拿西医的东西往中医里生搬硬套。邓铁涛教授指出“中医要走自己的路”。培养中医人才,既要遵循现代医学教育的普遍规律,又要继承和发扬中医传统教育精华。[3]中医如果违背了中医学术特点及发展水平,背离中医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直接借用或照搬西医院校的教育模式,所有的中医理论和临证都要用什么客观化、标准化来规范,这将对高等中医教育和中医专业的发展有害无益。当然我们绝不排斥西医,并且提倡要掌握一些西医的知识。主张运用现代科学的检查方法诊治病人。例如在诊治崩漏、胎动不安、带下病、不孕症等疾病时,我们也不反对涉及一些西医的认识,采用必要的检查手段。但一定要拿出中医的理论和诊治方法,发挥中医的特长和优势,因为作为一名中医院校的研究生,今后要承担的是中医事业的振兴和发展。对于两种医学我们应当兼收并蓄,取其精华。比如,对于胎死不下一症,古人已告示医者,“当速下其胎,以救其母,方用脱花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古人能有此认识实属难能可贵。但在今天,面临着这种病症,我们是否仍然要墨守成规,而不去发挥西医学在这一方面的优势呢,这当然是没有必要的。所以要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发展中医的有效途径。

三、科研能力不强,重复模仿现象普遍

发展中医妇科事业,需要普遍提高妇科人才的素质和高尖人才的培养,大力开展科研工作。如何搞好中医的科研工作,在许多的研究生中存在着误区。他们不知道应该如何进行中医科研研究。在目前的大多数科研工作中,普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如忽略理论、忽略继承、忽略极为宝贵的临床特色经验的总结;出现科学研究的虚假和重复现象,其中最为普遍和严重的是科学研究的重复模仿。重复进行同一课题的研究,只不过是重复他人的工作,得到他人已经得到的结果,充其量只是证明了该实验的可重复性,既浪费了人力、物力,又浪费了财力,毫无意义。中医科研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中医的发展,我们不应当只是为了应付而机械的去进行毫无新意的研究。真正的中医科研工作应该着眼于中医的提高和发展。我们应当深入的理解中医妇科的专业理论,认真地进行思考、确定科研方法,才能够得到有意义的科研结果。不要盲目崇拜西方的定性、定量标准化,要热爱中医事业,坚定不移的按照中医的思维方法进行科学研究。不要用西医的研究方法替代中医的研究方法,不要以现代科学为尺度去度量中医而定其取舍。[4]我们应当重视临床实践,具有扎实的中医根底,以实践这一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去论证、研究中医学从而促进其发展。

四、理论与实践脱节,动手能力差

理论源于实践,中医妇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的疗效是中医生存、发展及长盛不衰的生命力。[3]现今的临床研究生绝大多数是从校门到校门,他们接受了五年的高等教育,已习惯于以课堂、老师、教材为中心,只要你认真听讲,啃书本,死记硬背,就能取得好成绩。当全部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学习结束以后,才进入临床实习阶段,这样就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割成两个独立的体系。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们不能很好的去发挥运用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是茫然抄记老师的方子,结果呢?在老师的手里,方子是活在树上的树叶,很有效,可是在学生的手里,叶子逐渐萎缩,后来就变成碎末了。[4]这说明学生们缺乏动手动脑能力,不能把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导致学生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表现出临床遇到实际病人不能处理,甚则连一个合格的病例记录都难以完成。形成了高学历、低能力的局面,使用人单位也面临着选人、用人的危机。导致研究生毕业以后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因此,必须积极改变现行医学教育滞后于医学模式的发展与变化的情况。实行以学生为主体,以导师为主导的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把学生从记忆型,模仿型转变出来。让他们学会善于动脑、善于动手、善于实践、善于创新,跟上时代的步伐,勇敢地向新世纪迈进[5]。

五、临床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研究生在入学的时候基础水平参差不齐,而21世纪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也更加严格。随着社会对医学人才的多样化、综合化的需求,以专业教育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就业的多元化趋向不一致的矛盾日益突出,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中医学术水平及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型中医人才,已经成为医学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按照中医独特的培养和成才规律,通过对学生东方传统文化的培养和熏陶,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中医辩证思维,稳定学生的中医专业思想:另一方面,把中医学放在现代整个知识体系的大背景中,采用开放性研究,及兼容并取的态度走向世界、面对世界,敢于吸收外来的(或现代)优秀文化和科学技术,与时俱进,不断促进中医学术自身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培养出一批基本功扎实,有较高道德操守,具有较高理论和临床水准,能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复合型中医人才,[6]是我们的愿望和人民的需要。

目前我国十分重视研究生的教育与培养,站在与世界先进国家同等教育的水平线上要求研究生。为此,国家教育部门制定了有效的管理方案,各职能部门和本专业专家到各大专院校听取研究生论文报告,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指点迷津,这便利于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康金凤、陈志强.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西北医学教育.2004,8(12);4

2、耿建国、韩奕.中医高等教育的弊端及改革的思考.北京中医,2003,12(24);6

3、郝光明.对中医教育而言,师傅手把手的言传身教太重要了.中医药学刊.2004,8(22);8

4、耿建国,韩奕. 中医高等教育的弊端及改革的思考.北京中医,2003,12(24);6

篇4

    所以,在

    临床带教中,除培养综合素质外,实习针刺技术、对医学生的心理安抚疏导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临床实习带教存在的问题:

    1)学生向医生角色转换的心理过程。首先,在意义上不明确临床实习的重要性,不明确自身从学生向医生的角色转换。

    在临床实习阶段中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缺乏自主临床诊疗思维的锻炼、医德和心理素质的综合学习。

    2)教师忽略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目前,因医疗法律、法规的制度及影响,以及医患关系的微妙相处,使学生动手操作时有压力和来自各方面的恐惧。如果老师忽略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及调整,学生会机械、被动、盲目地跟从,导致学生技术上的死板及恐惧心理加重。

    针对医学生在初次接触针灸治疗的恐惧心理,首先,老师要使学生认识到作为一名医生的职责与使命,有了继承和发扬针灸医学的强烈愿望,让学生感受到临床实践中针灸治疗神奇的疗效,以及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完成角色的转换,以医生的标准衡量自己。其次,人科时先让学生观察、适应,不要急于动手,老师多演示、讲解,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针灸的兴趣,消除学生对针灸的畏惧性,让学生体会针灸的疗效,增强学生对针灸治疗疾病的信心。笔者根据浅薄的针灸学教学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就心理疏导在针灸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谈几点体会。

    1. 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临床医学系的学生开始上针灸课时,都已学完了中医基础、中医诊断等中医基础理论,由于课时少,理论抽象,很多学生一知半解,又因其独特的理论体系而难以引起众多西医学生的兴趣,对此,在讲针灸第一课时,要向学生介绍近年来国际国内研究中医针灸热的情形,许多国家相继在医学院校开设中医针灸课,所以作为中国医学生,学好针灸是理所当然,形势所迫。通过讲解针灸临床实例,使学生真正了解针灸疗效可靠,方便实用,消除学生对中医的偏见,坚定学生学好针灸的信念。与此同时,在课堂讲授理论的同时,特别注重介绍一些经典的针灸着作、针灸歌赋,既启发学生的针灸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针灸自学能力。适当介绍一些现代针灸实验研究成果及新动向,使学生真正了解到中医针灸的科学性,激发学生学习针灸的兴趣。

    2 注重理论课教学效果,确保示教课教学质量针灸学的教材更新很快,近几年几乎是一年一新。随着教材的不断更新,相应教学大纲也不断得到修订、完善,根据最新版本教学大纲,针灸学基础理论仍占到全课时的近半。对于经络、腧穴的基础理论学习,我们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与划经点穴示教相结合的方法。在腧穴内容中重点突出那些疗效好临床使用率高的穴位讲解,并突出腧穴定位准确性与操作规范化。带教老师在同学的身上比量出腧穴的定位,这样才能真正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避免了“纸上谈兵”,使得学生真正能掌握经脉循行以及腧穴的定位方法。定期举办划经点穴公开课,供全校师生观摩、学习,对教学中的重、难点详细讲解,确保划经点穴课的教学质量。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3. 教学互动,提高教学质量被动参与自然要逊于主动参与治疗的效果。怎样令学生主动地纳入针灸医疗轨道,需要心理学技巧。针灸教学长期以来基本采用教师传授为主,以灌输、记忆、强制为特点,重知识传授,质和能力培养,学生处于教学被动地位,未能成为学习过程的决策者及主体,制约了学生主动性及创造性的发挥。课堂教学从“满堂灌”方式向问题、讨论、讲授过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以真实病例为例,在课堂上模拟演示诊疗该病例的全部过程,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学生积极参加诊疗,分组讨论,根据所学的经络腧穴基本知识制定针灸治疗原则,形成教学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在重点讲解临床应用与腧穴作用机制的同时,注意结合临床实例及现代实验研究,帮助学生加强记忆与理解。

    4. 改革教学手段,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用结合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的广泛应用,医学教育也有了重大改革。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不仅信息量大而且形象、直观,既节约课时又不至于删减内容,更重要的是它能使一些“口下难言,心中明了”的针刺手法变得一目了然。为提高针灸教学质量,我们制作了相关针灸学教程课件。该教程采用动静结合方式,以文字、动画、图片、影像、色彩、语言结合进行综合教学信息传递,优化整合教材内容,信息量大,操作简单,解决了由于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造成的教学难点,使学习变得简单。以人体经络穴位图作基本图形,配以动画经络走向,穴位点闪烁提示,增强学生记忆。无论腧穴、经络、手法还是临床治疗,在本教程中应有尽有。如经络循环部位的描记、腧穴的实置、毫针的规格、角度、深度、刺法、得气与行针等都鲜明有示,让学生迅速形成鲜明的直观感性认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年来,我们不仅积极开展教师针灸学课件比赛,还鼓励学生课余时间自己动手制作针灸学课件。多次成功举办针灸学学生课件大奖赛。充分利用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一来合理利用学生业余时间,二来利用角色的互换大大提高了学生对针灸专业知识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得到了广大同学的踊跃参与。

    5. 讨论和协作学习等教学方式交相呼应在带教学生前要精心备课,掌握医学相关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临床知识,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问题为中心提倡启发式和诱导式教学方法,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带教,使医学生在以后的行医生涯中懂得如何主动获取新经验,新知识、新技术、如何科学地解释临床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系统训练,分析病人的病史、体征、多种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现并提出有关疾病病因、诊断、治疗、预后等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就自学内容、重点内容(如辨证取穴、穴位的进针方向及深度、演示行针手法、背诵针灸歌诀等)提问学生以抢答的方式答题,竞争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竞答后,教师当面点评,对表现优秀者给予表扬,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心理学家认为,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激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因此,这种教学形式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而且既培养了竞争意识,又提高了学习效果。

篇5

【关键词】中医;《方剂学》;教学

方剂学是研究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习者必学的中医基础学科之一。本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所培养的中医人才素质息息相关。根据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从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两方面重视下述问题。

1重视药物配伍的讲解

药物配伍能增强或综合药物的作用,是组合成方剂的核心,也是药物功效的配伍,在方剂学的教学中透彻分析药对配伍、君臣配伍和佐使配伍,充分让学生领会“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

1.1君臣配伍君臣配伍是方剂结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相互作用决定该方的功效和主治病证,如小青龙汤中麻黄、桂枝为君药,配伍干姜、细辛为臣药,重在发汗解表、温肺化饮,为治外寒内饮的代表方;小柴胡汤柴胡为君药,配伍黄芩为臣药,和解少阳,为治少阳证的代表方等等。因此在教学中要着重分析方中的君臣配伍及君臣配伍的形式,除了相须、相使的增效配伍形式外,还包括去性取用、治疗主证和主要兼证、治疗主因和主证及特定的君臣配伍形式,通过分析君臣药在方中的作用,让学生抓住方剂药物组成的主要部分,提高对复方立法组方、临床疗效等方面的理论认识。

1.2佐使配伍方中的君臣药还须借佐使药协助增强疗效、制约或降低毒副作用,并使药效升降走守达病所。佐使配伍也是形成配伍规律的重要因素,说明方剂的组成中每味药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影响、相互作用、综合反应的。特别是特殊的用药,如清营汤中配伍金银花、连翘透热转气,体现了营分热证特点及治疗原则;黄龙汤中配伍桔梗宣肺气而通肠腑;芍药汤中配伍肉桂防苦寒伤阳;败毒散配伍人参扶助正气、鼓邪外出等等,在教学中要重点分析。

1.3药对配伍药对是中药复方的核心,是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中药配伍,是复方的最小单位,它构成简单,却具备了复方基本主治功能,是经典复方疗效的体现。方剂学中药对配伍或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以提高疗效,扩大治疗面。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重要药对的特性和统一性。如著名方剂桂枝汤包括桂枝与白芍、白芍与甘草、生姜与大枣、桂枝与生姜、芍药与大枣、桂枝与大枣等多组药对。既要分析理解方剂组成中的主要药对,又要归纳总结同一味药配伍不同药物所组成的药对表现出的不同作用,如麻黄配伍桂枝重在发汗解表,配伍杏仁宣肺平喘,配伍石膏清泄肺热、宣肺平喘等等,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分析药对的作用,在分析运用和变化运用古方时要抓住主要药对,或在药味增减时也力求考虑药对配伍。

2重视证、法、方、药紧密联系的分析

中医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在辨证论治中,证、法、方、药是紧密联系和高度统一的,其高度吻合也是方剂学学科知识的关键所在,而分析每首名方的证、法、方、药之间的紧密联系,要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和中药学为基础。如阳和汤中配伍麻黄是因为其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作用。阳和汤治阳虚血弱、寒凝痰滞之阴疽,治宜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法,在温阳、补血、散寒的基础上配伍麻黄,以其发越阳气的作用来鼓动气血流通而收到散寒通滞之功。可见阳和汤中一味麻黄就涉及了证、药、基础理论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通过透彻地分析证、法、方、药之间联系,才能让学生掌握方剂的组方原则、基本结构和配伍技巧。

3重视介绍中医方剂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及影响药效发挥的因素

方剂是由药物组成的。民间有“是药三分毒之说”。由于药物因素、或病人的体质因素、或病证的特殊性、或针对用药的特殊性(如需用药量大、需用毒副作用大的药物等)或煎服调护法的影响,方剂不可避免地会在某些疾病、某些患者、或某些特殊状态下出现毒副反应。近来有关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报道日渐增多,影响较大的诸如日本报道的小柴胡汤的副作用有药物性肝炎、药物性膀胱炎、药物性肝损伤、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及我国的龙胆泻肝丸的毒副反应等,震撼了大众观念中中药是绝对安全的错误认识。

方剂学作为传授中医临床处方用药的重要课程,有必要重视临床安全无害地应用方剂。因此介绍中医方剂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同样应该成为方剂教学中的必讲内容。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应当尽可能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有关内容,并将其及时反映在教学内容中,尤其是对具有毒副作用或不良反应发生频率高的方剂应特别强调其使用的适应证、用法、调护、禁用对象、报道中毒副作用或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早期症状、后果、处理方法。如果已明确方中某种用药与毒副作用或不良反应发生高度相关时则应重点提出,以引起学习者的重视,避免医源性疾病的发生。

4重视方剂中药物的用量与用法的强调

方剂中药量至关重要,标志着药力的大小,决定作用的强弱;而煎法与服法,对疗效亦有直接影响。因此在方剂的教学中除讲授一般药物的剂量和用法外,还须提醒学生要掌握特殊的药量、煎药法及服药法。如吴茱萸汤中重用生姜;补阳还五汤中重用生黄芪;炙甘汤中重用炙甘草、生地,且水酒各半煎服等。同时服药时间亦有讲究,桑螵蛸散治遗尿宜夜卧服;“真人养脏汤”治下痢在饭前服等。

5重视方剂的歌诀记忆

孤立、机械地背诵方剂,花费时间多,效果差。而汤头方歌是将方剂的组成、功效和主治等以诗歌体裁,编写成歌诀,读起来琅琅上口,让学生由诵到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另外有些方剂,可自编趣味歌诀,记忆方便、效率高、经久不忘。还可自编一些趣味歌诀做适当的补充,如三仁汤:“三仁爬竹竿,(厚)朴通滑下(夏)来”等,这样可以增加学生记忆的趣味性。

6重视方剂之间的联系对比

有些方剂,组成、功效和主治证有相同之处,在教学中这样的方剂可互相比较,找出共性,突出个性,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同类方剂中可同中求异,如清热剂中清胃散与玉女煎均清胃热,但清胃散清胃凉血,主治胃火上攻证,属实证;玉女煎清胃热、滋肾阴,主治胃热阴虚证,属实中夹虚之证。不同类方剂中,可前后联系比较,异中求同,如治泄泻的方有葛根黄芩黄连汤、痛泻要方、参苓白术散、真人养脏汤、四神丸。但因每方适应证的病因病机不同,故可作以区别。另有药物组成部分相同的方剂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如“桂枝汤”的加减方有小建中汤、当归四逆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含增液汤的方剂有增液汤、增液承气汤、清营汤、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小柴胡汤与旋覆代赭汤佐使药相同等等。

7重视形象生动教学

篇6

【关键词】 医学生;临床技能;教学管理

Talk about the management of clinical teachingfrom clinical performance competition of medicalstudents

LiufurongGengjinling.

Research& EducationDepartment , Beijing ShijingshanHospital Beijing100043,china.省略

【Abstract】Thepaperanalyzedthe learning regularpatternand link and effectfactorsof medicalstudents’clinicaiperformance ,emphasize that: clinicalteaching implement link and aid management ,teaching supervise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teachers,launch objective examine ,it can achieve the aim of training actual effect and performance medical student .

【Key Words】 Medical students; Clinicalperformance; Managementofteaching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技能性非常强的自然科学,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突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和训练的同时,努力加强医学生技能培训是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1]。医学教育强调的是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医学教育三阶段式终身教育。医学 “三基”是医学生自开始临床桥梁课学习就接触的内容,也是贯穿整个临床学习阶段,甚至整个职业生涯的重要内容。首都医科大学历来重视临床教学,尤其是临床技能的实践教学。我院承担了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定向班的教学任务,是定位于为基层培养实用型、技能型医学专门人才。今年我院首次参加学校组织的学生临床技能大赛,检验学生临床技能掌握情况,督促临床教学工作有序、高效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结合参加技能大赛的体会和本人对临床教学管理的思考,我认为在整个临床教学过程中,临床技能的教学可以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去提出要求,从管理角度对在不同时段进行教学的教师、进行学习的学生进行有侧重的督导,能对临床教学工作有很大的促进。

1临床技能的教学在整个临床教学阶段是渐进式的

临床技能从学生进入第五学期桥梁课学习就开始了,从物理诊断学的体格检查、心电图判读、病历书写,到外科学总论的外科无菌技术、影像诊断学的影像读片、实验诊断学的检验结果判读等等,这一阶段是临床基础课的学习,也是集中学习临床基本技能的阶段,理论学习与临床见习并重;这一阶段是学生开始建立临床基本技能概念的初始阶段,是整个临床教学期间的最重要的阶段。

自第六学期开始至第八学期,学生进入各门临床课程的学习,共一个半学年、三学期的临床实践教学,包括理论学习和课间见习,学生可以边学理论边接触临床,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病人,为基层社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培养下得去、留得下、用得上的实用型、技能型医学专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这一阶段是学生理论与实践逐渐结合的时期,是临床思维逐渐形成的阶段,所学临床技能开始运用到临床,较前期桥梁课的学习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实践。

第九、十学期是学生临床实习阶段,这是学生完全进入临床实践的重要阶段,是在老师指导下相对独立的进行临床诊疗的时期,临床技能既是学习强化也是实际运用,是检验“三基”知识学习效果又是查缺补漏进一步强化学习临床技能的阶段,是整个学校教育阶段对临床技能学习的最终、最深入的阶段。

按照医学生临床技能学习的规律,对教师、学生双方面进行宣教,分不同阶段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进行教学管理。

2临床技能的教学贯穿在各个教学环节

临床技能既有理论又有操作,无论哪一种技能的教学,都包括了理论授课、临床见习、临床实习三各环节,因此,从教学环节上讲,授课、课间见习、临床实习各个环节均与临床技能的教学密切相关,每一个环节都是教学质控的要点,是教学监督的重点。学校对每一个环节都提出了教学要求,对教学人员提出了量化质控目标,实行环节管理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基础。

3师资水平对学生临床技能培养影响重大

临床教师担负着医学生理论、见习、实习教学的重要任务,对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规范,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的临床诊断思维、规范的操作技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临床教师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教师又是医生,既教书育人,又治病救人。临床教师水平的高低既决定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也是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为保障教学质量并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对临床教师应从确定准入标准、定期培训、加强督导考核等三方面去督促,确保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3.1教师准入。按照学校要求,医院选择本科以上学历、中级职称以上人员承担理论授课、课间见习任务,还要求具有执业医师资格、两年以上工作经历的医师担任带教实习的老师。授课教师上岗前要进行试讲验收,通过者方可任教。试讲制度坚持不懈,而且无论职称、职务高低,一视同仁,未通过试讲者坚决不能任教,确保了师资的准入标准。

3.2 定期进行教师培训。有计划地开展临床教师培训,切实提高其综合素质。学校与学院每年均开展授课技能、体格检查、外科无菌技术、教学查房等多方面的师资培训班,医院分期、分批外送教师进行培训;学校组织经验丰富的老教授组成老教师支教团,根据我院承担教学任务的不同时期、不同层次,不定期到医院开展师资培训、示范授课、教学查房指导等;同时医院创造条件组织外出听课、观摩、参加有关教学会议等,以达到借鉴他人的经验提高自己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师资水平的目的。今后,还应加强师资队伍带头人梯队建设和骨干教师培养,加强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确保临床师资队伍在规模、结构、层次上满足临床教学工作的需要,提高或保障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增强教师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能力;鼓励临床教师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解毒散瘀为君,生地黄、麦冬、玄参助君药清营凉血解毒为臣,银花、连翘、竹叶清热解毒,轻宣透邪,使营分之邪透出气分而解,黄连清心泻火,丹参凉血活血,诸药共用为佐药。重点介绍方中透热转气的治法配伍特点,通过对丹参和丹皮两味药物的功效比较,引导学生掌握方中丹参清热凉血防热与血结的作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方以药成”的组方思想和“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同时让学生学会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所学知识运用到方剂的学习之中, 锻炼分析问题的能力。

案例式教学法, 是通过以临床实际案例, 让学生了解、分析、思考, 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尽管中药学专业今后不从事临床,但在方剂学的教学中仍然有必要适当安排少量案例式教学,使学生领会中医临床辨证组方的思路方法,切实体会方剂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管是那种教学方法,都需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层层推进,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4强化方歌记忆

《方剂学》的学习强调必须记忆一定数量的基础方,在《方剂学》规划教材最后也附有方歌。教师授课时可以介绍一些趣味方歌的记忆方法,如麻黄汤“干妈姓贵”,三仁汤“三人爬竹竿,扑通滑下来”,以及组成药味相近的方剂的比较记忆,如小柴胡汤“柴芩参夏姜草枣” ,半夏泻心汤“芩连参夏姜草枣”。此外,可以采用课前课中提问的方式督促学生背诵方歌,学期末安排方歌默写考试,选择50首掌握类方剂,要求学生默写方歌或方剂组成功效主治,以考查全部学生方歌记忆情况,并计入平时成绩,占期末总评10分。从近几届学生的情况看,教学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