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的方法及要求范文
时间:2023-06-30 17:57: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德育的方法及要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新教材的前言部分一开头就写道:“……设法通过有实际意义的、饶有趣味的、与 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密切联系的活动进行教学。”高中英语教师教学用书也指出:“英语是通过富有教育意义 的、饶有趣味的课文和与学生生活有关的活动教给学生的。”初高中英语教学大纲进一步明确要求并强调:教 师“要设法创造交际活动的情景,……使他们能积极参与言语实践活动”,教师的任务是“组织好课内外各种 活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从近几年各级各类英语教学示范课、研讨课的情况来看 ,优质课大都以活动见长,除教师的自身素质以外,课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教学活动的巧妙设计与精心组织。 活动不仅使教师的创造精神和教学艺术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升华,更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学习潜能得到了明显 的增强和更好的发挥。
目前,英语活动教学已经在我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广大教师根据大纲和教材的 要求, 在教学活动(TeachingActivities)和活动教学(Activities Approach )的研究与实践方面作出了很 大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但是,随着我国中小学英语活动教学实验的普遍开展及其成果的广泛推广,有些自发、零散和随意的活动 设计,包括活动设计的水平、规范程度和实施效果等,已明显不适应活动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活动与活动教学 需要更加系统、深入的研究。笔者现根据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对活动与活动教学研究的成果与经验,尤其是初 高中英语新教材使用以来国内英语活动教学研究与实施的现状,就英语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要求与组织方法作 一初步的探讨和分析,并提供部分活动设计范例供大家在研究和实践中参考。
一、活动设计的基本要求
1.活动应体现主体与客体的一致
这里的主体指学生,客体指活动内容。教师在设计、组织活动时,既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英语基础、年龄特 征、心理特点、态度情感,又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等因素,尽可能使主客体 协调一致。明显高于或低于学生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的活动,都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教师应根据主客 体的实际情况,精心考虑活动内容与形式,寻找到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最佳结合点,使学生能够参与,乐于 参与,从而使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2.活动应体现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活动设计必须科学合理,且具一定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活动内容既要丰富多彩,又要适时适量;活动形式 既要多种多样,新颖有趣,又要避免形式主义,要讲求实效。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每堂课的每项活动 应该直接针对这节课的某一项目标,完成某一项任务。活动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要有利于 激发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培养民主合作精神,有利于形成科学世界观、高尚道德情操和文明习惯。学生的思 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又是在活动和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发挥活动的巨大教育作 用。
活动是一种动态过程,是进行听说读写语言实践的具体行为。活动教学要求在语言活动的同时,人的五官 四肢都参与活动。要尽可能使所有的学生都投入到活动中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避免你动他不 动、或动而无效的情形。要鼓励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英语。活动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成为 发展学生智力、情感的纽带,成为学生增进了解、显露能力、展示精神风貌、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
3.活动应体现阶段性与综合性的结合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将阶段性内容与综合性内容结合起来。要根据每个单元的语言项目和教学要求,有 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地组织活动,以确保规定内容的完成。活动不能脱离所学的内容,但也不必局限于新授 的内容,而应前后联系、新旧结合,采用螺旋式或循环式的方法,做到既有利于新的语言技能的形成与扩展, 又有利于已学知识、技能的巩固与提高。活动设计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先单项后综合,先模仿后运用,先 语言活动后交际活动。随着学生知识水平和语言能力的增强,活动的难度可逐步加大,其综合性和复杂程度可 逐渐提高,使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得到更有效、更全面的发展。
4.活动应体现继承与创新的结合
国内外对教学活动的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我们的前辈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既要注意继 承那些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活动形式,又要吸收现代交际法中确有成效的课堂活动组织方法,结合自己的教学 实践,根据新的教学内容以及变化了的环境、条件和教学对象,对某些活动方式加以调整、改进,创造出新的 活动形式。
教科书的前言部分明确指出:“英语教师的任务是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运用英语的情景。”没有活动, 教师就只好照本宣科唱独角戏了。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是一项创造性劳动,是教师最主要、也是最困难的一项工 作。它需要教师付出巨大的、不懈的努力,它既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体现了教师的敬业精神。不同的内 容,有不同的活动形式;同一内容,也可创造出多种不同的活动,而不同的活动又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因 此,活动应精心设计,精益求精,常搞常新。好的活动会使教学工作变得轻松愉快,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 师也会从这种创造性的劳动中得到乐趣和满足,会因活动组织有方而倍受学生的爱戴。
二、活动设计的方法
英语课堂活动有语法活动、词汇活动、拼写活动、听能活动、言语活动、读写活动等等。但按照一般的教 学程序,活动类型大体可分为三大类:1.呈现活动,即呈现新的语言内容的活动;2.练习活动,指新语言项目 呈现后所进行的旨在训练听说读写技能的活动;3.交际活动,指运用所学语言交流信息以共同完成某项任务的 活动。
广大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创造出了大量具体的课堂活动形式,如猜测、预测、图表、传话、交流 信息、小品、描写与辨认、接龙、辩论、记者招待会等等。这些活动形式深受学生喜爱,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 的效果。但活动不应该是固定不变的,应该是不断发展更新的。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 情况和教材内容确定适当的形式,创造出适合自己教学的活动。一般说来,活动的设计应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 素;1.Purpose,即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2.Skills, 指活动所侧重训练的听说读写中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能 力;3.Level, 指活动的难度,即该活动适合何种水平层次的学生;4.Materials, 指活动中要使用的文字、
图片、 实物和各种相关的资料和教具; 5.Procedure,指活动的先后程序和具体内容; 6.Number of
Players,即活动中的人数控制和分组安排;7.Variation, 指活动组织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已设计好的 活动内容和形式进行修改和调整。
下面我们来看看两个具体的活动范例:
1."MODERN ART"
Purpose: To practice giving concrete, visual feedback tospoken commands; to practice spe cific vocabulary ( variousnouns, verbs, adjectives, adverbs, prepositional phrases, etc.)incor porated into the commands for the drawing
Skills:Listening
Level: Advanced junior or senior middle school ( dependingon how complicated you make the vo cabulary, the directions,and the picture)
Materials: Rectangular sheet of paper and pencil for eachstudent
Procedure: Optional-before doing this exercise, reviewthe meaning of: in the center, on the right, in, in front of,through, at the top, on the left, on, in back of, for, at thebottom , from...to, under, around, next to, between, over, with, in the upper/lower right/left-hand cor ner
Note: Whether you want to read ALL 8 directions belowdepends on the English level and p roficiency of your students. We've included a sample of what the completed picture mightlook l ike, but remember that there will be a lot of variety!
Read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drawas instructed:
1. In the center of the paper, draw a fat man with longhair. The man is wearing a hat and
a tie.
2.In the upper left hand corner, draw a butterfly with acircle around it.
3. At the top, draw an airplane.
4. The fat man has a kite in one hand and he's holding anumbrella in the other hand.
5. At the bottom of the paper, draw a sad face with onebig ear and one small ear.
6. In the lower left-hand corner, draw a tree with thesun over it.
7. There's a house in the lower right-hand corner.
8. In the upper right-hand corner draw a cloud and underthis cloud put a tall thin man wit h a big moustache.
在进行这项活动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听写上面的8个句子, 然后根据每个句子的意思画图。上面的句子可 难一点,也可容易一些,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一些变化。
2."IF I HAD A MILLION YUAN"
Purpose: To use the conditional (if…) and subjunctive (asituation that is contrary to
fact) construction todescribe results of actions, and to practice grammarcommu nicatively
Skills: Speaking-must be ENGLISH only
Level: Advanced junior or senior middle school
Materials: Have a list of if clauses, to use as prompts:
If I had a million yuan…
If I could go to Paris tomorrow…
If you came to my home…
If I were a genius…
If I were a famous singer…
If I were a famous writer…
If I would buy you an expensive gift…
Procedure:
1)Stress to the students that they are to use theirimaginations, and they may be humo rous and fanciful as theyadd onto each other's if clauses.
2)Address an if clause to a specific student (say to thestudent beside you). That student (and successive students)must state the if clause and then suggest a possible result.For ex ample.
A. If I had a million yuan, I would buy a yacht.
B. If I bought a yacht, I would go for a sail.
C. If I went for a sail, there would be a storm.
D. If there were a storm, my yacht would sink.
E. If my yacht sank, my mother would cry.
F. If my mother cried, my father would comfort her.
3).The "If I had a million yuan …" prompt can be usedrepeatedly as students will have
different preferences andideas as to what to do with all that money-and the followingstatem ents can go in many different directions. But forvariety and interest, try some of the ot her clauses too. Justbe sure that the "chain story" moves along and students seethe possibi lities for humor and fantasy as well asfamiliarize themselves with and internalize
the if clauseconstruction.
Variation 1): This activity can also be done in smallgroups of 5-6.
Variation 2): This activity can be done in writing,followed by speaking:
Each student takes a sheet of paper, and at the top of itcopies down a given condition. The
student then fills in apossible result, and passes the paper to a neighbor, whowrites
down the next event in the chain( using fullconditional sentences as in the example
for the oral workabove), and passes it on. After about 6 -8 minutes, therewill be a nu mber of "chain stories" ready to be read aloud.
这是个进行语法练习的活动,它把枯燥乏味的语法讲解变成了生动活泼的自主学习活动,而且使听说读写 的训练紧密结合起来,真正达到了让学生在学中用、在运用中掌握英语的目的,这比死记硬背语法规则的效果 肯定要好得多。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英语的活动是与听说读写密切联系的,离开了听说读写,活动就失去了意义。因 此,在具体的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好听说读写的活动:
1.对各种课堂活动要有个通盘考虑,有些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有些侧重于基础知 识、技能技巧;有些侧重于对语法、句型和功能的认识与掌握。教师要尽可能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都考 虑进去,使之相互结合,融为一体。四种技能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虽然在具体的活动中会有所侧重,但从整 体上来说,必须全面规划,统筹兼顾,保证听、说、读、写全面活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2.课堂活动不仅要求师生共同参与,而且要见诸于学生的行动。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选取适当的 活动形式,以保证全体学生的参与和活动的效果。不同规模的活动方式有:对子活动,哑剧,讲故事,独白, 对话,游戏,角色扮演,小组活动,全班活动,师生活动等等。通常,一项内容可以进行多种活动,如先师生 示范,后对子活动,小组活动,再全班活动。反馈或活动结果一般应最后在全班进行。
3.活动的特征就是“动”,要尽可能使学生通过活动做到动眼、动耳、动口、动脑,最好能“动手动脚” ,整个身体都活动起来。集体活动是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和培养民主、平等观念以及集体主义的好方法。课堂就 是活动场所,学生可移动到一起组成对子或小组,可站可坐,可倚可动。让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创造一 种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学习局面。
4.课堂活动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互助互爱的课堂气氛对活动的成败至关 重要。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了解学生,保护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活动中 真正体验到自己作为主体的尊严感。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参与、合作的能力不断增强,使他们身上蕴藏的学 习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使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
如果我们每次走进课堂之前已精心设计好了活动,对活动的内容、方式和步骤已胸中有数,我们的课堂就 一定会充满活力,教与学就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才仁 《英语教学交际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 《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3.Barbara Carvill, Ph. D. & Helen Westra, Ph. D. ( 1996)TEACHING ACTIVITIES
4.肖坤 “初中英语‘三P’活动教学实验报告”, 载《中小学外语教学》1997年第8期
篇2
[关键词]网球 正手击球 练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6-0299-01
1 前言
网球运动在最近几年进入各城市各学校,有大量的学生喜欢打网球热衷于网球运动,网球运动的发展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的产生、发展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1但由于师资水平和学员身体素质的参差不齐等问题,造成技术动作不协调、不规范、不完整等错误。而学生业余选手盲目的模仿电视、视频、比赛专业选手的动作也会导致自身动作变形。正手击球是网球运动中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击球方式之一。在比赛中选手更多地选择正手击球,这就要求我们了解当今世界网坛最先进的正手击球技术理念。2
2 业余网球选手正手的击球要点
2.1 熟悉握拍姿势
谈到正手击球技术,不得不说握拍法。现在的网球选手多数采用半西方式或西方式握拍,这两种握拍法能容易的击打高球,而半西方式的握拍使手腕更加灵活,对业余和职业选手都适用,西方式握拍则在职业选手中很常见,对手腕的力量要求较高。网球初学者和业余选手,往往对自己是选择西方式握拍还是半西方式握拍而大伤脑筋。因为符合自身条件及打球风格的握拍方法,不仅能树立起信心,还能在掌握正手击球的技术中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握拍是学习网球最基本的环节,学习网球,必须要学会怎样握拍。握拍的基本方法有6种:东方式、大陆式、半西方、西方式、超西方和双手握拍法。
2.2 引拍积极侧身击球
向后引拍摆动方式有环绕引拍直线引拍两种动作方式。半西方式的击球中,两脚并排站立,侧对来球的准备击球姿势是最有效的。当然,还应根据场上的具体情况判断,也可采用半开放式和开放式的站立姿势击球。但在有充足的准备时间的情况下,具体上还是以两脚并排站立,侧身迎击来球,依靠前后脚的重心移动,即用身体的力量打球为最佳。保持侧身迎击来球的前提是,早一点判断出球的落点,迅速移动,提前引拍,准备击球。移动的最后一步要踏实后脚,向来球方向迈出前脚。对于半西方式式击球者来说,如果不能作好这点,就很难打出稳定的正手击球。所以,在网球场上,要多想、多检查自己的站位姿势,尽量保持侧身迎击来球。
2.3 正确的正手击球顺序
正手击球时应转动身体,用力蹬腿,以肩关节为轴,手腕固定,用大臂挥动带动小臂,沿着来球的轨迹挥出去,一般在左脚右侧前方与腰齐高的高度击球,当来球较高时,就快速后退,来球较低时应屈膝并上前,尽可能的保持在与腰齐高的高度击球。
2.4 击球时机的把握
在击球时,通常要考虑到击球点的问题。所谓的击球点,是指球拍与球接触的那个点,它包括球与身体的前后距离、左右距离和地面的垂直高度3个方面。正规网球选手的正手击球总是尽可能地将来球调控在最理想位置上击出,这个理想位置,就是“能量”最大发挥的位置,也叫做“最佳发力点”。这一点是击所有球的核心所在。“最佳发力点”因人而异,当球友或教练在场地的对面向你喂出轻重高低适当的球,而你每次感觉轻松自如地将球击回,并且能够很好地控制球时,你会发现你击球点基本上是在身体附近一个固定的“点”上,这就是你的“最佳发力点”。开放式站位的击球点在身体的旁边,即右脚侧前方。闭合式站位的击球点在身体的左脚尖前上方大约90―120厘米处。另外,要加强球感的练习,针对不同节奏的球,击球的时机也要进行相应的调节,从而真正的把握好准确的击球时机。
2.5 身体及击球的协调与放松
任何一项运动都需要全身的协调,网球运动当然也不例外,它也需要身体从上到下,从左至右协调配合。追根求源,网球运动无论发球还是抽球,动力都源自脚下。曲膝、蹬地、伸直上身的动作会帮助来自地面的反作用力,经由腿、躯干和前臂输送到球拍上,使击球的力量更大。协调这一链条中各个环节,使彼此协作才能收到良好的发力效果。击球前、后的协调除到达击球点前一瞬间需握紧球拍并保持手腕、肘的固定和强劲外,击球者一定还要注意加力的渐进性。击球前手臂放松取决于准备动作的协调,步法移动、重心交换及引拍时的后拉不当,都会引起手臂或周身肌肉的紧张,而影响击球的质量。故在击球前,一定要保持步法移动合理,重心交换适宜及引拍时的后摆自然放松。只有这样,整个身体、手臂在击球时的动作才能协调好,才能击出高质量球。
2.6 保证完整的随挥动作
在正手击球中,一般左手即非持拍手。非持拍手一定要随着侧身转体而指向前面的来球。其作用主要有两点:第一是保持身体的平衡,肩膀的水平;第二是帮助判断和预测来球的方向旋转及速度。这些都有利于提高正手击球的稳定性。球触拍后,使拍面平行于网的时间尽量长些,挥拍沿着球的飞行方向向前送,重心前移落在左脚上,身体转向球网,拍头随着惯性挥到左肩的前上方,肘关节向前向上,用左手扶拍颈,随挥跟进结束,立即恢复到准备姿势,准备下一次的迎球。现代正手技术并不提倡把球拍早早的引好等着来球击打,而是强调从准备击球至击球结束是一个连贯、一气呵成的动作,而不是把它分成几个部分,充分利用身体的力量协调顺畅地打出漂亮的一击。
3 业余网球选手正手的练习方法
3.1 单人击球及其动作练习法
(1)对着镜子进行徒手挥拍练习,模仿并熟练掌握正确的正手挥拍技术。(2)做好引拍动作,原地面对挡网站立,自抛球,用正手打不落地的球。重复一定次数后,再打落地反弹后下降至腰部高度的球。熟练后,从准备姿势开始,然后重复以上练习。(3)做好引拍动作,在网球场地底线站立,自抛球,用正手打不落地的球,重复一定次数以后,再打落地反弹后下降至腰部高度的球。熟练后,从准备姿势开始,然后重复以上练习。(4)面对墙5~6m,将球击向墙面高约1.4m处,等球反弹落地后再连续击球。逐渐加大击球力量,向墙面的打击点也较稳定,练习者与墙的距离逐渐加长。保持与墙的一定的距离,连续击球,争取最多回合并减少失误。
3.2 身体及其协调练习法
任何一项运动都需要全身的协调,网球运动当然也不例外,它也需要身体从上到下,从左至右协调配合。追根求源,网球运动无论发球还是抽球,动力都源自脚下。曲膝、蹬地、伸直上身的动作会帮助来自地面的反作用力,经由腿、躯干和前臂输送到球拍上,使击球的力量更大。协调这一链条中各个环节,使彼此协作才能收到良好的发力效果。击球前、后的协调除到达击球点前一瞬间需握紧球拍并保持手腕、肘的固定和强劲外,击球者一定还要注意加力的渐进性。击球前手臂放松取决于准备动作的协调,步法移动、重心交换及引拍时的后拉不当,都会引起手臂或周身肌肉的紧张,而影响击球的质量。故在击球前,一定要保持步法移动合理,重心交换适宜及引拍时的后摆自然放松。只有这样,整个身体、手臂在击球时的动作才能协调好,才能击出高质量球。针对身体及击球紧张的情况应该对学生反复强调正确的挥拍路线及击球位置,让学生在原地站立,在正确的击球位置上自抛或由专人抛球反复练习击球动作。在网球练习中,早一点判断来球的方向及落点,迅速移动,提前引拍,做好击球的准备放松是完成击球的先决条件。击球后的放松是为回下一板球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新课标要求;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策略
一、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延续着“一个老师,一支粉笔,一面黑板”的教学方法,老师在课堂上主要以课本知识点为核心,给学生灌输课本内容。在交流方面,只局限于在学生提出问题时进行解答。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并未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反而稍微难一点的内容学生就无法理解,也不进行进一步的思考,造成知识掌握不全面。
二、新课标要求的小学数学方法
时代的不断进步,对于人才的要求不断上升。正是基于社会的要求,新课标要求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新课标要求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一是结合实际数学教学的特点,正确理解教学的目标;二是结合内容的学习,强调数学活动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联系实际,勤于思考。
三、方法改革的相关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
学校以及老师在教学时要明确教学的目标,正确认识到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灵活运用。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小学数学的教学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偏向学生最终的成绩,而不是从学生的角度教学,这是本末倒置的行为。其实,只要学生在学习中真正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成绩只是一种学习的成果证明。
2.强调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求是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掌握知识与灵活运用,发现、思考、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空间与图形时,能根据实物的一面形状幻画出图形,并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想象几何图形。同时增加课堂的活跃性,增加互动环节和数学活动,倡导学生积极参与。
新课标的要求不断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重视教学的质量。小学数学虽然只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启蒙阶段,但是教学方法改革仍十分急切,只有让学生体验学习乐趣,才能进一步学习。随着改革的推行,新的教学方法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篇4
我国羽毛球运动水平较高,在技术、战术训练上具有较高的水平,同时,羽毛球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对我国城市社区实施全民健身工程现状的调查中显示,群众喜爱的项目排在第二项的就是小球。体育教育的目的就是为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终身体育者。羽毛球是一项技术性、技巧性很强的运动项目,学好并掌握羽毛球技术,不但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保证,还要掌握基本的技术,对于初学者,要在短短的一个学期(36学时)中,初步掌握羽毛球基本技术,懂得观赏比赛,如何上好羽毛球课,是至关重要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苏家屯76中学初中二年级3、4班40名学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了羽毛球技术训练和教学的相关资料,并进行了分析、整理、推理。
2、访谈法。对一些羽毛球教师和高级教练员的请教、咨询,对羽毛球的技术训练方面的教学方法进行归纳探讨。
三、分析讨论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1、基础内容。
由于羽毛球技术的技巧性较强,加上技术动作繁多,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较难全面掌握发球、接发球、高远球、击球、步法等各项技术。因此,首先要抓好基础内容的教学,即正反手高远球、杀球、发球、吊球、步法等。重点要解决各项基本技术的准确手法、击球点民合理的用力顺序。在初学阶段,教师必须用正确的规范技术动作,使学生通过感知和思索来接受,以形成较正确的运动技能雏形。
2、练习内容。
在继续提高正反手高远球、正手杀球、正手发高远球、劈吊、步法练习的同时,要学习网前击球、搓球、推球、钩球、扑球、低手击球、正反手抽底线球、发平快球、网前球等,在练习中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技术串联,如劈吊和搓球、挑高球串联,样球和挡网前球、抽高球串联等等。
3、介绍内容。
可介绍一些有一定难度和水平较高的技术和战术内容。如:点杀球、起跳腾空杀球等。结合羽毛球技、战术的发展趋势,将这些介绍给学生,以提高学生对羽毛球这项运动的认识。
(二)教学形式。
在中小学中,体育课都是男、女生合班上课,在我所教的这两个班中,所以在教学的形式上必须根据男女生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作出合理的安排。例如男生要求内容新颖些、技术面广些、强度大些、应多搞竞赛性的练习;女生则要求内容活泼、技术细腻、稳定些、密度大些。
鉴于以上情况,在教学中一般应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按技术水平、高低搭档。
在我们班中,高的部分是以前曾经接触过羽毛球运动或协调性、灵活性较强,学习又感兴趣者,这部分学生在实验对象中只占10%。低的部分是从来没打过羽毛球、球性较差、一点基础也没有的。例如,在学习正反手高远球时,让技术好的、打球稳定性好、动作正确的同学给打球技术较差的“供球”,尽量把球打到好位置,使之能在不移动或很少移动的情况下回击球,以利于多打几个来回,激发兴趣,当然在技术水平高低搭档时,对高者往往有吃不饱的感觉,陪打久了会感到乏味,教师这时也要适当为这部分学生陪练或者安排高与高者相互配对、对抗,使这部分学生在相互对抗中提高技术。
2、按好、中、差分组教学。
任何一个班级、任何一个项目,总是存在着好、中、差三个层次,在教学中对进步较快的、动作掌握较好的学生可扩大知识面、教学面、多运用技巧性技术和简单战术、使这部分学生能“吃得饱”,学习兴趣高。对中间部分的,在强调掌握主要的技术基础上提高质量,适当增加些学习内容,使之更进一步提高。对差的部分,便要求在熟悉球性的基础上对技术重点加以针对性的教学辅导,通过反复练习达到基本掌握,以增强这部分同学的上进信心。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抓住青少年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抓住羽毛球技术的关键,重点技术教学,并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是做好羽毛球技术教学的根本。
2、培养学生对羽毛球的兴趣,为将来教学打基础。
篇5
【关键词】情智德育 班主任工作 效果
情智教育是德育教学模式当中比较新颖的一种,占据极大的比例,并且还为当前班主任德育工作困境提出了新型的解决方法,同时还为德育工作的实际化、生活化、时代化及主体化提供了新思路。情智教育把德育融合在学生学习、学生行为及教师与家长关系等方面,既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还可以培养其人文情怀[1]。此外,情智德育还对德育的观念、方法、环境及内容等方面开展了新摸索,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完成德育工作目标及保证德育教学效果等方面发挥着重大影响。
一、应用灵活的情智德育方法
《孙子兵法》中的“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策略是比较灵活变通的,非常适合应用在班主任的情智德育工作中。在作者多年的情智德育工作中,曾经遇到过班级中有两位学生满嘴脏话,面对该现象,作者叫两位学生到办公室“谈心”时,学生已经认识到个人错误,且违反了学校要求,因此作者是这样处理的,先对学生进行就事论事教导,要求其做出口头承诺,教导过程中详细观察学生的认错态度,对事件进行灵活处理。当作者发现学生的认错态度非常诚恳时,决定应用先处罚后激励的解决方法,就是让学生面对全部同学承认个人的错误,接着任命两位学生担当班级的文明监督员,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监督。当那两位学生不说脏话后,取得带动全面的学生也不再说脏话的效果。在班主任的情智德育工作中,养成教育必须长期坚持,这是因为学生达到习惯成自然的效果既花费时间,有需要耐性[2]。比如在作者曾经训练学生养成上课铃响就在座位做好的习惯,其与学生做到如下约定:学生听到上课铃响就马上在座位上做好,作者听到下课铃响马上下课,不拖课。若学生们无法做到作者的要求,则作者就延迟下课时间,学生们为了准时上下课,谁也不想违反作者的约定。因此,在班主任的情智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应该灵活变动德育方法,万万不可墨守成规,使学生产生厌恶情绪。
二、与家长建立和谐的沟通关系
班主任与家长相处时,不仅情怀方面要做到海纳百川,同时在温情方面也应该做到春风化雨[3]。不管家长是接送孩子上下学,还是参与家长会时,作为班主任均需要让家长随时感受到关怀及真诚。比如作者在冬季放学时,常常对学生说道“同学们,要加紧步伐跟上放学路队,不要让你们的父母久等,现在天气严寒,你们不让父母久等也是孝敬长辈的一种体现。”让学生养成孝敬长辈的习惯,并且又温暖家长。比如作者曾经在班会中就家长们对班级座位安排存在异议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作者解释道:高个子学生坐后面、高个子学坐前面是班级座位安排原则,但是若高个子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差、纪律散漫,作者察觉后便会把其安排到前排,通过培养后,若其学习进步明显,再适当安排到后排;若矮个子学生的学习能力很高,但某些时候作者也会委屈一下其,将其安排到稍微后面的座位,稍稍照顾一下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通过这样的安排,学生们在帮助学生时,可快速提高其能力。作者给家长们详细讲解了座位安排方法后,在之后的班会中,再也没有出现后由于作者调整座位而让家长不满意的事件。
三、细化学生养成教育的要求
常言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由此可知,学生的养成教育需要以点滴小事为起点。学生不仅需要详细了解《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并且还需要应用该要求对自身行为进行指导。因此,班主任更加细化学生的习惯要求,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高操作性[4]。比如说在本人多年的情智德育工作中,放学时,本人要求学生必须快速达到快、静、齐,之后作者站在前面进行认真的观察后,再由班长对放学进组织。此外,在学生平常的“坐、立、行、走”方面,本人均根据学校课堂常规细化要求且保证学生遵守。先把要求详细解释给学生,例如说,上课铃响起,教师走进教师时,学生应该保持坐姿端正,同时双眼注视教师。作者对学生设置的要求具体落实后,再按照学校标准通过眼睛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过程中,学生会认真注意教师的眼神:通常班级内第一排学生的自作者约束能力是比较弱的,作者在授课或者讲解要求的过程中,作者低头观察他们双腿时,学生便会自主收回双脚,自然放好双脚,此时便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情智德育效果。另外,在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中,班主任与学生相处时,应该做到“严慈相济”的效果,也就是严肃中带着关爱,关爱中携带严肃,学生需要长期坚持遵守班主任制定的细化要求,持久坚持才可获得效果,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成绩,并且还能自动养成好习惯。
四、结束语
学生道德素质在内容上主要由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责任感、义务感、自尊感及事业感等情感内容组成。古言中的“一德立而百善从之”说明教师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比提高其学习成绩还要重要。由此可知,德育教育是教师的职责所在,而作为一名经常与学生接触的班主任,更需要充分发挥其工作在德育方面的作用,班主任是德育实施的执行人及管理者,其不仅需要对班级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还应该保证德育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质,从而成为一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汪凤炎等.德化的生活―生活德育模式的理论探索与应用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1(21):2345-2346.
[2]东尼?博赞[英].磨砺社交技能的10种方法获取精神力量的10种方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3]克里?摩斯[美].情商决定个人命运的最关键因素.海潮出版社,2004
篇6
德育方法的整体性问题是指为了充分发挥德育方法的综合、整体效果,而应科学、合理地处理好德育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德育方法外部关系)及各德育方法之间的关系(德育方法内部关系)。
1.德育方法与其他德育要素的整体性
德育方法与其他德育要素的整体性问题,主要涉及德育方法外部关系,即德育方法分系统要与德育要素系统所包括的其他五个分系统——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管理和德育评价横向贯通,互相联系,互相依存,构成整体。德育方法不应游离于德育整体系统之外,而是发挥它在整体中、系统中的应有作用。例如,从德育方法与德育途径的关系看,二者“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根本的区别,是两个不同的范畴。途径和方法是互相影响、相互制约、互相促进的。途径决定方法,德育方法的选择依赖于德育途径。如课堂教学这条途径,决定了讲授法和说明法是基本方法;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锻炼法、考察参观法则是基本方法。另一方面,方法的改进也会影响途径的发展。例如,多媒体信息技术,开辟了网络德育途径”[2]。同样,德育方法与其他分系统的关系也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整个德育系统中发挥着各自的独特作用,而独特作用的发挥又与它们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
2.德育方法体系的整体性
德育方法体系的整体性问题,主要涉及德育方法本身系统内部的关系,即各种方法的关系问题。国内有学者指出:“德育过程的复杂性和德育对象的多样性与变动性,以及制约德育方法的诸多因素,决定了德育方法既是多种多样又是紧密相连的。不同的方法各有侧重,要各种方法巧妙的变换和组合是一种高超的教育艺术,它将使德育方法的整体效用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出色地完成德育任务。”[3]因此,方法的整体性问题必须引起重视。众所周知,每种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是可以适用于每个人及各种情形的。一种方法,可能完成多种任务,实现多个目标,适合多类内容。同样,多种方法可能完成同样的任务,实现同样的目标,适合同样的内容;而且,多种方法优选组合可能更好地作用于目标、任务及内容。因此,要根据不同主体、不同时空、不同情形,合理选择最合适的一种方法或多种方法,进而充分发挥各种方法的协同、整体作用,以便到达良好的德育效果。
二、德育方法的多样性
1.德育方法的多样性
在教育实践中,德育方法一般可以概括为4类18法:以语言说理形式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辩论法、演讲法等;以形象感染形式为主的方法,如典型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影视音像法,小品表演法等;以实际训练形式为主的方法,如社会实践法、调查访问法、参观考察法、常规训练法、大型活动法等;以品德评价形式为主的方法,如奖惩激励法、表扬鼓励法、评比选优法、操行评定法等[2]。除此之外,还有以自我教育为主的自我修养法等。需要指出的是,多样化的德育方法在新时期的发展有所侧重。
2.德育方法的选择问题
方法的根本问题也是选择问题。要想取得德育的良好效果,必须学会在丰富多样的方法体系中选择最合适的方法。因此,科学而艺术地选择德育方法必然引起每一位教育者的重视,也是作为一位合格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方法的选择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要依据工作的出发点及不同情况和需要,灵活选择。具体到某种原则,人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列举出许许多多,比如,目的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时代性、开放性、实效性等等,这些原则都有其合理性,对实际工作也有一定的启发价值。但由于上述原则提出及排列的依据不是很清楚或一致,致使人们可以列举无数有关原则,从而使原则的指导价值打了折扣。鉴于此,我们试着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则,演绎出如下德育方法选择的原则,使德育原则既有限,又有效,解决了前述问题。
笔者认为,原则的提出和排列要明确几个前提条件,第一,为谁的问题。方法不是目的,它要服务于目的,因此合目的性是根本。第二,如何为的问题。要想实现德育目的,必须按照事物发展的轨迹或者规律运作。第三,何时的问题。而规律的作用是在实际情形下发生的,这又离不开社会发展历史状况及时代特色的制约。第四,谁用的问题。方法毕竟是通过教师的选择才发挥作用的,因此,教师的自身特点往往影响方法的选择,即教师应该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方法。我们可以把上述层次的原则视为一级原则,它还可以分别划分出二级、三级原则等。根据这种分析,我们认为德育方法的选择原则(一级原则)问题可以表述为以人为本(促进入的发展)的原则、合乎品德发展规律的原则、历史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和教师主导性原则。这些原则都可以具体到某一级教育,比如,对于当代初中学段的学生而言,则可具体为充分促进初中生品德提升的原则和遵循初中生品德发展规律的原则、紧密结合时代要求的原则和适切教师风格特点的原则等。三、德育方法的实践性
传统的德育方法,往往陷入机械的、脱离社会实践、脱离生活实际与脱离时展的窠臼之中。因此,学生也无法有自己的真实的体验和感受,缺乏情感性。基于此,笔者认为,德育方法必须强调实践性,即重视德育与实践的结合,使德育回归学生真实生活及引导学生为未来生活做准备,并在实践和生活中,强调学生的情感和体验,从而收到良好的德育实效。
1.要重视德育的实践性——在实践中形成美好品德,在实践中展现美好言行
“道德根本上是实践的”[4],这已是古今中外人们的共识。据此,我们也可以认为德育根本上也是实践的。因此,德育工作的全过程应凸显实践性,应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德育的起点,是与学生的已有体会和经验密不可分的;德育的实效,是通过实践来加以提升、检验和展现的。德育就是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道理与已有经验相结合,然后内化为自觉的要求,随之产生高尚的情感,并在实践中外显为良好的精神面貌、优秀的意志品质和正确的行为习惯。具体而言,学校除了强调德育与已有感受和体会相结合外,还应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诸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生产劳动、科学考察、远足等各项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策划、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吸纳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活动过程,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力发展他们的主体性,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在丰富而有意义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同时,通过活动的组织,学生的责任心、组织能力等等也会得到较好的培养。
2.德育方法的生活性——德育回归学生真实生活,并引领学生的未来生活
长期以来,我们的德育方法已成基本定式,模式为“约束—压服—控制”,容易导致学生产生病态的压抑心理和专横型的品质,给师生制造心灵上的隔阂,甚至情绪上的对立,以至于压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削弱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作用。因此,传统的“管、卡、压”等措施不能做到发挥学生主体以及尊重学生的自主道德选择。所以,必须将生硬的道德灌输教育还原成学生生活和成长的过程,进行生活德育。
在生活德育中,德育首先要源于生活,即一定要寻求学生的最普遍的生活,要善于在普遍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充分挖掘教育价值,从而使德育工作可亲、可近、可信,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同时,德育还应高于生活,要考虑到生活的未来性和发展性,积极引导学生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比如,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他人及成人的生活,再从这种感性发展到理性,形成道德的知、情、意,以便为未来生活中的角色及承担的任务和应具有的品性做储备。
3.内心体验——情感是德育加强与实践及生活联系的重要切入点和关键点
德育的本质在于育德,要培养人的高尚品格,而高尚品格与人对道德的体认及感悟须臾不能分离。因此,要在实践过程中和现实生活中,不断加强体验性教育,调动学生的同情心、责任心及良心,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使之在学生内心中留下美好、幸福的情感烙印,从而达到以情认知、以情促意、以情带行的境界。情感的积极介入,就可以改变过去空洞枯燥的说教,变“刻意”教育为“无为”教育,发挥“陶冶”、“暗示”、“体验”等方法的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自我思考、自我判断和自我体验。进一步讲,“德育对象的情感对其德育接受意愿、接受程度都会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德育实效”[5]。
参考文献:
[1]孙少平.改革开放时期中小学德育的发展与问题探讨[J]教育发展研究,1999(12).
[2]詹万生.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利小红.浅谈中学德育的实施方法[EB//OL]http://chsgez.100point.com/school/chsgez/items/校长文集/xz23.htm.
篇7
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教育方法;三位一体
小学德育教育在素质教育阶段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必要内容,农村小学的德育教育发展相比城市德育教育有较大的差距,这更需要教育工作者重视和加强的重要内容,着力提高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水平,提高小学生的德育素质,为更高教育阶段奠定坚实的基础。
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1.1 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不仅需要具备高素质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需要具有高尚的人格和道德素养。所以小学生必须清楚的认识到自身责任,培养自身的道德素养。小学德育教育是形成良好道德素养的关键阶段,只有充分重视小学的德育教育,发挥小学德育教育作用,才能实现小学生的中国梦,这对小学生来说,是人生的必修课,是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必要准备。
1.2 小学德育教育是高层次教育的基础
小学阶段,是人格塑造、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是学生开始系统学习知识、塑造人格的首个课堂。对于更高层次的教育来说,小学德育教育是打基础的阶段,只有基础夯实了,才能够实现更高层次教育的提升。没有小学德育教育的良好基础和铺垫,很难发挥更高层次教育的教学效果。
1.3 有利于培养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
德育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的道德修养,健全的人格。强化小学德育教育,主要是因为小学阶段,学生作为一张白纸,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引导性,小学德育教育能够通过耳闻目染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培养优秀品质。
2.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及问题
新时期,随着国家、社会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德育教育有了较好的发展进步,从德育教育投入,以及德育教育方式方法研究上,都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是相比城市德育教育,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水平和层次较低,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首先,客观上,农村小学的硬件设备较差,一些偏远的地区甚至不能满足基本的教育需求,导致德育教育的开展较为缓慢。课程设置上,德育教育所占的比例较小,大多数学校虽然有思想品德课程,但课程上得不到基本的保证。教育方法上,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决定了教育的方式方法落后,上课停留在简单的说教,很少利用实践和讨论的教育教学方法。其次,客观上,学校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认为德育教育并不需要考试,所以在思想上没有充分的重视;家长和社会缺乏自身责任意识,一些家长常年在外打工,以至于形成了一大批留守儿童,这种家庭教育的缺失,严重阻碍了小学德育教育的开展。
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方法实践
结合上述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现状以及问题分析,笔者根据小学德育教育主体――学校,家庭以及社会。提出强化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方法,应开展“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教育。
强化农村小学学校德育教育方法
1.1 创设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潜移默化的帮助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德育素养的提升,虽然农村小学的硬件设施较差,但是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是依靠硬件的堆积和支持的。首先,利用已有的资源,对校园进行精心布置和安排,宣传德育知识,鼓励学生争做道德小标兵。其次,改善校园的环境,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能够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最后,制定校园行为规范和准则,约束和引导学生的行为。
1.2 丰富德育教育教育方法
小学德育教育的核心是学校的课堂教育,从狭义的角度说德育教育的教育方法就是德育教育的课堂教育方法。首先,故事法,利用讲故事的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其次,讨论法,通过设置情景,组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实践法,德育教育的目的是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养成优秀的行为习惯,所以必须参与实践,亲身感受和触摸,才能真正提高道德素养,老师可以带学生去拜访退伍军人、农村五保老人、道德模范去学习道德文化知识,感受道德力量,从而塑造自身的人格品质。
2. 强化农村小学家庭德育教育方法
2.1 加强沟通和关怀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小学德育教育必须要提到和重视家庭的重要作用。农村环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许多小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导致缺乏家庭教育和关爱,也容易造成了道德缺失。所以父母要多打电话回家,询问小学生的生、学习情况,多教育和引导孩子勤奋努力、相互帮助、不攀比、不骄傲。经常回去看看他们,鼓励他们要自立、自强、自信。
2.2 带头示范和引导
家长的行为潜移默化的会影响到孩子,所以作为家长,要做好带头示范作用。不能给孩子传播不良的思想和行为。首先,要严以律己,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在行为规范上要严格的要求自己,在道德修养上,要树立榜样和典型。其次,引导孩子从正确的路,多看书,和同学朋友之间要学会礼让和谦逊,胜不骄败不馁。最后,积极纠正孩子错误行为,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一些错误的观念和行为,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慢慢的引导,孩子也能虚心接受,并改正。
强化农村小学社会德育教育方法
随着科技进步,大众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不断增大,社会道德教育在当代教育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小学德育教育,尤其是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更多的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首先,社会要加强农村德育教育的捐资和投入,提高农村小学的硬件设施。其次,提供道德教育的实践平台,例如,免费开放纪念馆、博物馆等公共设施,扩展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最后,加强正面宣传,增加社会大众对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从而更多的人关注小学德育教育,关心农村小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
参考文献:
1.刘小艳. 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 学周刊, 2012(11)
篇8
关键词:中学;德育教育;困惑及对策
引言
德育是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手段,加强对学生的德育能够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尚品质的综合型人才,有利于学生未来的成长。然而,现代教育将德育过于任务化,虽然使学生的德育成绩上升,但学生自身的思想品质并未得到明显提升,德育教育效果不佳。这是中学德育教育中的极大困惑,给中学德育教师带来了一系列的思考。
1.中学德育教育的问题
(1)社会因素。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发展使得我国传统德育文化受到了冲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许多学生家庭环境优越,逐渐养成了奢侈浪费的不良习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不仅仅使各国在经济上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更加使得各国文化开始对其他国家渗入,西方开放文化逐渐侵蚀中学生的心理,校园暴力、早恋等现象比比皆是,使得学生难以从根本上接受我国传统德育的教育,致使中学德育教学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网络文化的兴起给我国德育教育造成了阻碍。网络文化指的是在网络时代中,中学生能够通过接触互联网而学习到众多网络知识。由于网络知识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等特点,对于自控能力较低的中学生而言,学生更容易在网络上学习到负面知识,对其身心不利,也使得学校教师的权威受到挑战。
(2)学校制度的负面影响。第一,大部分学校的德育教育教学方式依然沿用传统的模式,即以教师为主导,实现填鸭式教学[1]。这种教学方式较为呆板,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联系,学习效率自然较低;第二,绝大多数的学校评价制度皆是以成绩评价为主,对学生品质的养成效果较为轻视,最终的结果是许多学生学习成绩优秀,但是德育略有欠缺;第三,教师的教学枯燥、乏味,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同时,教师在德育教学中一味强调对书本知识的讲解,没有联系实际,甚至有些时候无法运用德育内容皆是当前的部分现实,使得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的认同度降低,影响学生将德育知识化为内在品质继续发挥。
(3)学生方面的因素。学生是德育学习的主体,德育教育失败的关键在于学生自己。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不断推进,部分的学生都属于家庭独生子女[2]。独生子女由于在家庭中受到的宠爱较多,容易养成骄奢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作用,且性格比较自我、傲慢、无礼,这些都使得学校的德育教育所发挥的作用有限,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中学生的不良习惯和思想。其次,部分学生属于留守儿童,由其爷爷或者奶奶进行教养,也容易使学生在思想上出现偏差。
2.中学德育教育的对策
(1)提高德育的社会地位。德育社会地位的提高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的配合。学生德育效果不佳主要是由这单方面决定的,如加强这单方面对德育的重视程度,提高德育的地位,则能够全面加强德育对中学生的深远影响。第一,学校要加强对德育教师的培训,提高中学德育教师的综合素质。首先要培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要求中学德育教师必须采用更加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将德育实践化的能力,提高学生将德育内化的效果。其次,指导教师学会理论联系实践,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将德育知识与现实情况相联系,要会对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同时要善于用德育的辩证思想进行教学。此外,学校必须改善评价体系,采用更加全面的、实践与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期末测试,切实提高学生的德育效果;第二,家庭中要求学生家长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切勿对子女过于宠爱,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首先家长需要以身作则,将自己视为学生的榜样,做好带头作用[3]。其次,家长要及时与学校教师、班主任等进行交流,及时发现学生在思想道德上出现的问题,并共同采取有效的措施;第三,社会加强海报等形式的宣传,提高德育的社会重视度。
(2)完善教学方式方法。对于教师来说,要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新形势下的教学方法既要符合学生的口味,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要重视德育的实践作用。因此,中学德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新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主动性。同时,教师在进行德育知识教授时最好采用结合案例法的形式,使学生认识到应该如何将德育应用于实践,使德育教育更加有效。
(3)加强学生的德育意识。德育意识和高尚品质的养成都需要长期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给学生灌输大量的为人处世的道理,更要求加强学生的思想观念的意识[4]。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思想观和世界观是养成学生优良品质的关键。首先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明白养成正确的德育意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次教师要善于从细节中仔细观察学生的行为,及时发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出现的德育问题,并在课堂中针对这些问题逐一讲解,逐渐使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提高德育的教学效果。
3.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对学生未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我国中学的德育教育效果普遍不佳,这与社会、学校及学生家庭三方面的因素有关。要加强中学的德育教育效果,必须要提高德育的社会地位、完善教学方式方法并加强学生的德育意识。
参考文献:
[1]梁坤.浅析中学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J].学周刊,2013,28:174.
[2]张孝顺.浅谈中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知识经济,2010,04:148.
[3]邓黎莉.目前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0,04:5+20.
篇9
德育课程作为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是一门时效性强、时代性强且综合性较强的课程。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小学生所处的环境正逐渐变得复杂,再加上小学生的思想观、价值观不成熟,所以非常容易受到不良影响。尤其在当今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小学生的各种观念及思想更容易发生改变。因此,小学的德育课程开展正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就当前的现状来看,小学的德育课程开展情况并不乐观。下文就基于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就其原则和目标进行研究,并提出具体的优化措施。
二、网络环境对小学德育教育的影响和作用
1.丰富德育教学资源。网络资源具有丰富的传播内容和开放的交流环境,拥有信息传播交互性、信息来源隐蔽性和虚拟性的特点。在这样的环境下,小学生的德育教学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并且这是落实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思想前提。为了加强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应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和网络环境导向作用,确保学校德育教育能与网络发展相适应,从而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服务水平。为了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在寻求一种全新的、高效的教育方式的同时,网络资源中信息内容的丰富性及交流空间的开放性等优势给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重大机遇。
2.网络环境复杂,学生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当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网络道德约束体系,小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中具有足够大的自由,这就容易造成学生在网络中随意发表言论而养成过度自由和不受约束的坏习惯,长期发展下去,将造成学生做出有损道德和人格的事。随着网络技术的逐渐发展,这也给小学生德育教育的课程开展提出了挑战。虽然网络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内容,但网络将真实的世界变得更模糊,虽创造的虚拟现实与实体的现实改变了人的认知方式,但在虚拟时空中将会逐渐剥夺学生的独立性知觉,渐渐地学生将会失去理性和自我。
三、现阶段我国小学德育教育开展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随着教育部门对小学德育课程的改革不断深入,小学德育课程正在发生本质的改变,但就其改变的过程还存在很多问题。多年以来,很多小学一直将德育课程作为一种学科来进行教育,将德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义为向学生传授一些系统性的知识。但实际上,这种片面的教学目标过于理论化,太过注重德育课程的目标,强调的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理论,而忽视了德育课程教学的本质目标以及让学生清晰的认识到生活的难点与热点。
2.教材滞后。大多数小学的德育课程都是按照教育部规定的德育教材来进行安排的,教师在实际的德育课程中,一味的按照教材的进度、规划以及内容进行填鸭式的灌输,其内容也较为单调。包括道德的起源、本质、道德的原则、规范以及评价道德的标准等等简单的内容,都是来自课本的内容,与现实的生活差距太远。因此,学生参与到德育课程的教学时,不能产生共鸣,教材与现实的差距也直接拉开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形成了明显的差距,使得学生远离德育课程。
3.教学方法缺乏合理性。合理的教学方法是促进任何学科课程高效性的主要因素,但就目前我国小学的情况来讲,小学德育课程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传统的德育课程往往采取单一的填鸭式教学,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教师一味的进行讲解,不管学生有没有认真听讲,教学内容合不合适,感不感兴趣,这也造成了教师的尴尬困境。众所周知,小学的德育课程教学就是向学生施加精神方面的影响,以提高其思想素质与觉悟,影响小学生的行为,指导其正确的思想观与价值观。但在实际的课程开展中,因教学方法不合理,没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了德育课程的开展效果。
三、基于网络环境下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具体措施
1.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正确运用网络教学。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为了确保小学德育教育理念与网络发展相适应,应树立发展的理念。由于传统小学德育教育理念失去了效力,因此要全面把握德育教育发展的全部要求,以发展理念为导向,从而提高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时效性、开放性。树立平等的理念,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在环境上和介体上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客体在教育中的主体性也发生的颠覆,因此,注重平等的教育理念,从而充分体现出小学德育教育的主体性和互动性。
2.开展实践活动,创造良好的网络氛围。前面提到,小学德育课程存在的问题有很多,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由于网络的信息鱼目混杂,学生的网上行为方式发生了相应变化,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在信息解读和辨别是非能力方面,这就涉及到网络素养的问题。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学校、政府及社会应对小学生的网络素养引起高度重视,为学生网络素养的培养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但事实上,教学方法的改进不仅仅限制在教学方法上,还涉及到教育思想、教育原则、渠道以及环境,甚至教学艺术以及管理等诸多方面,以拓宽思路。为了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通过将媒体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传播的载体,这就要求学校应充分利用好校园网这一重要阵地,组织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对校园网进行更新和维护,以打造良好的网络氛围。
3.利用网络资源制定多样化教学方法。首先,要求德育课的设计内容必须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最好能与生活实践相符合,要从人的现实生存和发展出发。小学德育课程的发展应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个人发展来展开,这也决定了小学德育课程的开展需要以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为基础,来建设德育课程的教学框架,并针对性的开展德育课程的进度、内容等方面。其次,小学德育课程的内容必须符合实际生活,充分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思想层次以及实际需求;来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逐渐实现层层递进,并满足学生多元化、多层次的要求。
四、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 论语;德育方法;现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3-0060-02
《论语》是儒家德育思想的集大成之作,也是我们研究孔子德育思想最基本、最可靠的历史资料。孔子将其一生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在孔子长达一生的德育实践中,有许多的德育方法曾被孔子所采用,他也根据实践经验创立了一些新的德育方法,这些方法对于当代德育的发展仍具有十分宝贵的借鉴意义。本文选取《论语》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方法来进行论述,并对其现代价值进行分析。
一 《论语》德育方法
(一)学思并重,自省自讼
孔子认为,经过学与思相结合的活动,人们实现“仁”,继而才能达到“君子”的境界。针对如何对待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的著名论断。学习和思考应该被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只学习不思考,就不能实现所学的知识内化吸收,只思考不学习,最终也只会一无所得。“学”是一个对知识进行积累的过程,在“学”的基础上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加入自己的观点,使其成为自己的思想,这就是“思”的过程。孔子曾说“吾犹及史之阙文也”[1]、“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1],孔子反对对书本知识的盲目崇拜,也反对对他人所说之词盲目苟合,他强调通过自己的思考才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学思并重”的基础上,孔子首先提倡“自省自讼”,要求人们不断反省自己,在自省中促进自身的发展。“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要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特别是比自己贤明之人,同时也要在看见他人的短处时能够及时反省自己,提醒自己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改善自己的不足。“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这是说对于他人的优点要善于学习,对于他人的错误要反省自己的行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通过不断的反省,将自省与忠、信、学联系起来,在“自省自讼”中提升自己。
(二)因材施教 循循善诱
孔子的德育对象十分广泛,涵盖社会的各个阶层。因此,他在德育实践中采用了“因材施教”的方法。《论语》中颜渊向孔子询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樊迟问“仁”,孔子说“爱人。”仲弓问“仁”,孔子回答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张问“仁”,孔子说“恭、宽、信、敏、惠。”[1]对于不同的弟子,孔子对“仁”的解释也有异。这体现了孔子为师十分注重观察弟子的特点,善于将“因材施教”的方法贯彻于德育活动的始终。“因材施教”能够极大地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这一方法在现代德育实践中仍绽放着耀眼的光芒。
孔子不仅开创了“因材施教”的德育方法,在德育实践中孔子也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引导工作,强调“循循善诱”。孔子所说的“循循善诱”,在德育实践中又可以细化为有耐心、善于引导学生思考、正面激励学生三个方面。翻阅《论语》一书,能够了解到,孔子为学生解答各种问题时总是不厌其烦,在学生得出自己的结论时,孔子总是能够用语言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在这种方法下,学生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了起来,这就是“循循善诱”的智慧。
(三)愤启悱发 践履躬行
在德育实践过程中,孔子特别看重对弟子的启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在学生自己努力思考却无果时再去启发他,在学生理解却无法表达时再去引导他。对于孔子的这一言论,儒学集大成者朱熹是这样理解的:“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反者,还以相证之义。复,再告也。”[2]只有学生先“愤”后“悱”、举一反三,老师的启发才能起到关键作用,才能达到德育所期望的效果。
经过“愤启悱发”使知识得到内化,但孔子认为仅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不运用于德育实践仍是不够的。孔子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1]书读的再多,却无法将书本中的知识应用于实践,那么读再多的书也是无用之功。孔子还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1]“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1]将“践履躬行”的思想带进德育实践中,引导人们做到“知行合一”,在此基础上倡导举止合乎“仁”和“礼”,从而能达到德育目的。
《论语》中的德育方法是《论语》一书的精华之处,深入理解《论语》德育方法是我们挖掘《论语》德育方法现代价值的前提。上文对《论语》中重要的德育方法进行了梳理,对“学思并重、自省自讼;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愤启悱发、践履躬行”的德育方法尽可能全面的进行了分析,下文将对《论语》德育思想的现代价值进行挖掘。
二 借b德育方法 开辟德育新思路
《论语》德育思想是中国传统德育思想的精髓,对于当代德育理论和实践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在这一层面上,《论语》中所述的德育方法正好能够给现代德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有助于当代德育新思路、新方法的开辟。
(一)引导德育内化
孔子非常重视当代德育的要求和人们自身内心道德诉求的转化,强调引导受教育者通过自己的学习、思考能够反省自己的行为,将德育内化成自己的需要,。在现代社会道德滑坡现象的现实下,通过德育使人们发自内心的认同当代德育的内容,从而自觉的遵守道德规范。
首先,借鉴《论语》中“学思并重”的德育方法,引导人们自觉的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起来,从而有助于德育的内化。在德育实践中,孔子首先总结出了“学思并重”的方法,并把这一方法放在德育实践中的首位。孔子认为学习和思考应同样重要,只采用其中一种方法而忽视另一方法是不可取的。在现代社会中,有过分注重应试教育,突出课本知识而忽视学生自身需要的现象,要改善这一现象,需要从当代德育方法的创新入手,借鉴“学思并重”的德育方法,引导德育内化。
其次,借鉴《论语》中“自省自讼”的德育方法,引导人们在不断的自我反省中促进自身的发展。孔子在“学思并重”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人们不仅要学习、要思考,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反思自己的行为。孔子将这一方法总结为“自省自讼”。在当代德育实践中,有一味向受教育者灌输德育理论而忽视受教育者自身反省思考的现象,要促进当代德育的持续发展,就要改善这一现象,在当代德育实践中借鉴“自省自讼”的方法,引导受教育者在自我反思中实现德育的内化,促进当代德育的发展。
最后,借鉴《论语》中“因材施教”的德育方法,根据个体的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德育,从而促进德育的内化。在当代德育实践中,这种德育的内化至关重要。孔子特别重视“因材施教”的方法,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对他们的教育也应该有所区别。自身能力素质比较突出的学生,他们的道德的内化及养成不会需要太多外界的指导,而对于其他的学生而言外界的引导教育特别重要。借鉴“因材施教”的方法,结合“学思并重”“自省自讼”的方法理念,引导学生将德育内化为自身的修养,引导德育的内化。
(二)加强德育实践
重视德育实践是孔子德育思想的一大特征,通过德育实践,孔子总结出许多具有借鉴价值的德育方法。在现代社会中,只有通过德育实践的活动,让人们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在实践中获得更直观的感受,才能不断提升人们的道德修养,真正将德育要求转化为人们的内在的道德诉求,完成德育的内化,从而加强德育的实效性。
首先,借鉴《论语》中“愤起悱发”的德育方法,提高学生进行德育活动的自觉性,从而加强德育实践。“不愤不起,不悱不发”是一种提倡学生独立思考、举一反三的思想。老师对学生的引导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去实践去思考。在现代社会中,确实存在侧重于对受教育者的引导而忽视受教育者自身的思考的现象,对于这一现象,应从当代德育方法上着手,以受教育者的立场出发,借鉴“愤起悱发”的德育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发的学习、思考,重视德育实践的作用,以此开辟当代德育的新思路。
其次,借鉴《论语》中“践履躬行”的德育方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自觉的运用于德育实践中去。孔子认为,经过“愤起悱发”实现了对受教育者的引导还不够,还要引导受教育者在德育实践中亲自去践行,才能真正的完成德育的任务。同时强调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注重每一项细小的道德修养,让人们在德育实践中去学习、感受,引导人们实现德育的内化。借鉴“践履躬行”的德育方法,引导每一个人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在实践中真正地认识自己,养成“践履躬行”的好习惯,能够自觉主动的接受德育,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将德育理论的学习与德育实践结合起来,真正使当代德育的价值得到体现。
最后,借鉴《论语》中“知行合一”的德育方法,既重视德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强调德育实践。孔子既重视对受教育者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自觉思考的引导,也重视引导受教育者在实践中学习。这一方法强调的是在德育实践中对知识的检验,将所学的知识变为受教育者的行为,特别是将德育理论运用于实践中,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在现实社会中,要想改善当代德育重理论轻实践的趋向、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就需要从德育的源头出发,也就是从德育方法上来思考。由此可见,“知行合一”的德育方法对于加强德育实践以及当代德育新思路的开辟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孔丘.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8.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