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观察力的培养策略范文

时间:2023-06-30 17:57: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观察力的培养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观察力的培养策略

篇1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观察能力;培养策略

观察是取得周围世界资料的重要道路,也是儿童认识世界,拓展知识面的重要方法。处于郊区的农村幼儿园,最为优越的环境就是大自然,所以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效地使用农村的自然资源,使用多种方法,加强幼儿的观察能力。

一、观察和观察能力的基本内容

1.观察和观察能力的含义

所谓的观察,就是有目的、有计划、长效感觉的阶段。观察能力,也被称为观察力,是人们在观察过程中或有关锻炼中建立的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划分在智力的范围之内。

2.幼儿观察能力的特征

幼儿的生理特征使幼儿的观察能力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缺少稳定性。幼儿通常不会主动地为某一目的进行有效的观察,通常会受身边的事物或是比较明显的外部特点以及个人当时的情感、兴趣爱好等原因的支配。并且经常容易在过程中遗忘观察的任务或是不断交换观察的对象。

(2)维持的时间比较短暂。有关试验表明,3岁左右的幼儿长时间观察图片的时间只有5~6分钟,随着年龄的持续增加,时间会有所延长,6岁时会增加到12分钟。对于他们没有兴趣的目标观察时间会逐渐缩短,有的连一两分钟都没有。

(3)缺少整体性和概括性。通过观察发现,3岁幼儿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其中眼部的远行道路是复杂的,4到5岁的幼儿眼部的运行道路逐渐接近事物的本来轮廓,换句话说,幼儿在观察事物时缺少整体性,并且幼儿观察时也不能有效地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没有概括性。

二、运用大自然,加强幼儿的观察能力

幼儿因为自身年龄的制约,对于颜色明亮,形象生动的物体比较敏感,我们可以指引幼儿在观察的时候,有效地调动起幼儿的多种感觉器官,让其充分地参与到认知活动中。春天,可以带领幼儿到自然环境中,去认识世界,看看新生的禾苗和小草;通过观察,幼儿可以发现,树都绿了,麦苗出来了,许多树木也开出了鲜艳的花朵,动物们也都出来活动了……这些发现会让幼儿感到快乐。夏天,可以让幼儿去倾听蝉的鸣叫声,在菜地里观察蔬菜;秋天,亲自感受丰收的喜悦,在田野里嬉戏玩耍,品尝美味的水果;冬天,在雪地里自由自在地玩耍,堆雪人、打雪仗,从而更好地熟悉春夏秋冬。当幼儿对这些东西产生兴趣之后,注意力就会更加集中。在玩耍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幼儿的兴趣,增加幼儿的求知欲。

三、让幼儿学会观察,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幼儿有了观察乐趣,还要在观察方法上进行引导。幼儿不是都会进行观察,幼儿的观察系统性较差,如果幼儿不能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只是四周随便看看,就会把需要观察事物的关键因素给遗忘。不仅不能实现观察的目的,还会形成不好的观察习惯。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让幼儿学会一些观察事物的方法,能够让幼儿更加全面、仔细地观察事物。比如,观察树木的活动时,有的幼儿从上到下进行观察,就是树叶、树枝、树干和树根;有的幼儿是从远到近地观察,区分大小。所以,我们不一定要求幼儿使用固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只需要幼儿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细致地观察即可。还有,丰收的时候,我们可以带领幼儿到农田里面比较玉米和高粱的区别。让幼儿从外观方面,包括根、茎、叶等方面,区别其中比较明显的差别。不但可以加强孩子对于玉米和高粱的认识,还可以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这其实是通过思维进行实际观察,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让幼儿学会这种观察方法,对于事物的认识不再停留在老师需要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自己要知道什么。所以,老师要给孩子适当的空间去思考,让孩子主动去探索,发现大自然的魅力。

四、带领幼儿在自然环境中提升观察能力

过去的教学模式过分的压抑了幼儿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所以,把幼儿从实际课堂中引领到自然情景中去学习,给幼儿充足的想象和思考空间,这样的教育效果收效很大。虽然幼儿生活在农村,但是对于这些植物的生长还不是十分了解,所以我们使用种植园地,让幼儿种植辣椒、黄瓜等常见的植物,在种植的过程中,老师指导幼儿进行事物观察,了解植物的生长常识,让幼儿学会对植物进行照顾,了解其中一些比较简单的步骤。当种子播下的时候,幼儿就像播种了希望一样,每天都会来到种植园观察,看一看他们种植的植物是否生长了?是否发芽了?他们在这里观察植物长出的枝叶,并且进行浇灌,这样不但充实了幼儿的生活,也增加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在幼儿的照顾下,小幼芽也在渐渐成长,在收获的时候我们和幼儿一起去收获,体验自己的劳动成果。在这种环境中,幼儿自己亲力亲为,不但掌握了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还收获了农田操作的乐趣。

总之,大自然是幼儿进行观察的好地方,不仅能够引发幼儿的观察乐趣,还可以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在后面的生活中,我们还会给幼儿提供多种观察的机会,让幼儿更好地理解事物,让幼儿学会思考,建立幼儿认真观察事物的能力,提升幼儿的智力水平。

篇2

一、引导幼儿欣赏和感受线描画的美,激发幼儿对线描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对事物一旦有了兴趣,往往会主动探究,并根据自己的直观印象和丰富的想象,无拘无束地把对事物的感受、理解用绘画语言表现出来。学习绘画的兴趣越浓厚,绘画的积极性就越高。兴趣不但能使幼儿对绘画学习产生一种强烈的迷恋和向往,而且能使幼儿对绘画学习行为形成一种执 着追求和探索进取的心理指向。在绘画活动中兴趣非常重要。

1、热爱任何一门艺术都是从欣赏开始。

美术欣赏是一项视觉心理活动,从视觉对作品的直观感受开始,通过知觉而变成情感和意识的过程。儿童画画并非是对外界事物的机械、被动复制,而是一种选择的行为,它们对外界的选择受情感支配。也就是说儿童喜欢画自己感兴趣的事,好奇心驱使他们喜欢奇怪的、有变化的东西。所以说要幼儿喜欢上画画,学好画画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是幼儿对其感兴趣。

2、初步体会黑、白艺术美感,走进线描画的神奇世界。

兴趣与好奇常紧密联系着,好奇心是引起兴趣的先导。孩子们的世界是充满好奇的,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由于好奇常会引发兴趣。孩子从小接触的就是色彩斑斓的世界,在他们的审美里色彩鲜艳的事物就是美的。而线描画却与之不同,它只需一支笔,一张纸就能勾勒出一幅美丽的黑白画。黑白画在孩子的眼中是奇怪的,这更能勾起他们的好奇心。

3、在生活中感受线描画的美。

孩子最容易接受的东西就是其最感兴趣的东西。一直让孩子欣赏线描画作品,刚开始孩子们的兴趣挺高的,但时间长了,好奇心满足后,兴致就没那么高了。我觉得我们应该从生活中的事物入手,让孩子欣赏体会线描画的美。比如:让孩子观察树木的年轮,一圈一圈的围绕,密与疏的组合让幼儿更直观地体会线描画的神奇。不同的事物包含不同的线,不同的线给人不同的感觉。“线”的世界是多么丰富多彩,慢慢的幼儿对“线”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启发、引导,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力。

观察能力是人类智力活动的门户,是一切想象的基础。儿童线描画创作的基础是观察积累。“艺术是增加感知能力最强有力的手段,没有这种感知力,任何一个研究领域的创造思维都不可能”,而感知能力的来源是观察积累。因此观察能力在美术活动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而线描画是儿童根据自己观察、理解和感受,自由发挥,自由表达,自由探索的过程,所以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力对幼儿线描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在视觉空间里,所有的物象都有具体的形状,用线塑造形体之前,必须让儿童观察和描述所要表现的物体。因幼儿年龄特征,注意力不够集中,不能准确、仔细观察事物,因此就要求老师要引导幼儿在观察中从最感兴趣的事物入手,细心观察,精心描绘,从简到繁,从静到动,有目的地培养幼儿观察力和造型能力。

三、引导幼儿感知各种线条的情感特征,增强幼儿线条的表现力。

用线画画是儿童生来就会的,只要把笔尖点到纸上移动,点就变成线,再根据意愿画出形,这种方法孩子都会,但是怎么用线画才有美感,这是培养幼儿线描能力的重点。

1、寻找生活中最基础的点和线。

为培养孩子对线条的表现力和兴趣,我们应从生活中入手,把点、线取一个容易理解、容易记、形象生动的名字,如:一点一点的线(雨点线);一起一伏的线(波浪线);旋转的线(弹簧线)……另外将不同线条比喻成不同的事物,赋予其不同的感彩,使幼儿更容易理解和感受线条的美,如:波浪线就像一个快乐的小女孩在跳舞(欢快的);竖线就像一棵笔直的大树(高大、向上);横线就像无边无际的大海(开阔、舒展)……用这种方式让幼儿更直观地发现不同线条的奥妙,有利于增强线条的表现力。

2、在生活中寻找线条的重组。

大自然是充满神奇与奥妙的,让孩子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从而获得美的感知。让孩子从自然界中寻找线条组合之美的存在。如:让孩子从叶脉中发现不同线条的组合;让孩子从鱼鳞上发现同一线条的组合也是一幅美丽的画……通过类似的活动让孩子们知道线条之间的疏密、大小、粗细、黑白、轻重关系。使他们把自己的理解感知,感知与记忆进行灵活重现和再现,创造性地表现属于自己的复杂图形,增强孩子的表现力。

3、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引导、启发和鼓励幼儿的创新意识。

1、培养意象思考能力。

培养儿童的想象能力是提高创造能力的前提,但儿童绘画创造并不依靠理性思绪,而是在审美过程中以情感愉悦为主,是在情感和想象的参与下表现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和体验。 四、创新线描画,激发幼儿对线描画的兴趣和激情。

篇3

相对其它专业来说,绘画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一种活动,幼儿的小手里拿着七彩画笔,在纸上随心所欲地涂出自己喜欢的画面,让脑海里幻想的一切,通过自己的小手变成看得见摸得到的现实,孩子会感到多么地美妙和开心!但是,幼儿园大班的儿童在心理活动方面尚且不够稳定,并且对绘画的兴致又比较短暂和随意,需要老师们的引导和培养,那么,如何去提高幼儿园大班孩子的绘画能力呢?

一、幼儿绘画能力培养的目的

在幼儿咿呀学语时,能用简单的字词去表达自己需要的时候,我们就能够引导孩子们进行绘画了。孩子们在刚刚接触绘画时,并不是希望他们能够画出多么优秀的作品,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才是基本出发点。最大的目的是通过培养,使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得到提升,从而能挖掘出对美学的感受和表现力。大班幼儿学习绘画,是要让孩子们的想象力得以发挥,能够通过色彩斑斓的画面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幼儿绘画能力培养的原则

(1)遵循由静到动、由近到远、由简到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局部到整体,从整体到局部。

(2)引导幼儿将观察到的具体形象用语言加以描述,加深印象,整理和忽略所要表达的部分,分清主次,为下一步的实践活动奠定基础。如在画自画像时,通过照镜子让幼儿说出自己的体貌特征:脸是长圆型的,眼睛是双眼皮,有一对对称的眉毛,笑脸上还有两个酒窝。

(3)进行语言描述时教师要提示幼儿对这些物象的特征描述清楚,鼓励幼儿做到“观察好,就能画的好”,让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大胆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创意,逐步培养幼儿自信心和自我表现的欲望。

三、培养幼儿园大班幼儿绘画能力的措施

1.引导幼儿关心周围事物,促进孩子们的艺术迁移

让孩子们拥有丰富的感知经验方为开展艺术创造的首要条件,见多识广方可让创造力在综合表象得施展,方能进行想象。老师们要带幼儿多去看多去听,多多感受,不断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学生们方可在创作时构思出别人想象不到的,画别人所未画,做别人之未做的。

在我们平常的家庭生活中应多多带孩子贴近大自然,在我们成年人看来平凡无比的东西,在孩子们的眼中可能是很亲近的朋友。

2.提供多样化的工具和材料,引起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大班孩子对不熟悉的事物具备着强烈的好奇心,变化多样的绘画工具和色彩艳丽的材料能够促进操作兴趣,使孩子们自发的开展。在绘画时,使用的绘画器材也非常多样化,比如有水彩笔、有七彩粉笔、油画棒、蜡笔、沙画,甚至有最近兴起的抠图彩画等等,可供老师们选择使用,提供给孩子们。但并不是代表要把以上各种各样的用具都摆放在一起一同使用,因为这样容易让孩子们不知从何下手,挑花了眼。老师们要根据幼儿的心理变化和性格,来选择所需的绘画用具,加大孩子们进行绘画活动的兴趣和能力。比方说,“我们的彩虹”活动,可以帮孩子们练习调颜色。我给孩子们准备好了水粉材料,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把各种颜色混合在一起。当他们发现通过自己小手的调配,原本单一的水粉,瞬间变成了新奇的颜色,顿时兴奋地欢呼起来!通过这个小活动,孩子们立刻有了兴趣,主动动手去调配其它颜色,并且记住了各种颜色的名称。

四、结论

对于幼儿创新绘画技能的培养,还应注意以下两方面的培养:一方面学生家长与幼儿园要达成共识,积极配合幼儿园的绘画教育,在家里给孩子营造自由的绘画氛围,如对幼儿在幼儿园的绘画作品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经常审慎地加以夸奖和赞赏。而且在幼儿绘画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务必为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加以收藏。不要过多干涉幼儿自发创作的种种冲动,尤其是幼儿对自己所画图画内容的想象。另一方面,幼儿时期是人格发育的重要阶段,教师不但要谨慎地呵护幼儿的绘画激情,还要利用培养绘画能力的过程找准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和非智力素质的培养,鼓励幼儿作画要自始至终,不虎头蛇尾,告诫幼儿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到底,专心致志,不半途而废。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自信、坚韧、不怕困难的性格以及较强的独立活动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雪.幼儿拉丁舞教学策略探究[J].亚太教育.2016(10)

篇4

一、培养自主探究兴趣

策略1:亲近自然,萌发意识。

为了激发幼儿对种植活动的兴趣,我把引导他们主动亲近大自然作为突破口,逐步培养幼儿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关心集体的良好品质。如:每天利用户外活动的时间,我和孩子们一起去种植园里照顾蔬菜宝宝,学着用小锄头,尝试除草;鼓励幼儿尝试地种一些常见易活的蔬菜,如大蒜、青菜等等。通过“认识农具、剥蚕豆”等种植活动,幼儿喜欢上了用不同的小型农具,尝试播种,坚持经常到种植地里观察蔬菜宝宝,体验与蔬菜宝宝共同成长的喜悦。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蔬菜的生长过程,激发了幼儿主动亲近大自然。

策略2:细心观察,培养兴趣。

观察是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在观察的过程中,幼儿会产生多种想法,萌发创造意识。观察是通往探究世界之门的第一步。在引导幼儿观察时,不能局限于一般的观察,即观察研究对象本身,除了进行观察记录外,还应该引导幼儿在观察时发现更多的问题,注意研究对象与周围的关系,并维持一定时间的兴趣。比如:在自然角里,幼儿带来黄豆放在小瓶子,倒入水。幼儿每天都来自然角观察,交谈中也能听到“我发现黄豆在水里变大了。”“黄豆长出了白白的东西。”“黄豆发芽啦!”我及时捕捉到了教育契机,设计了探究活动《黄豆芽和绿豆芽》。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等观察方法,对黄豆芽和绿豆芽外形特点有具体的感知。在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过程中,促进幼儿逐步发展良好的观察能力,同时幼儿知道豆芽有丰富的营养,要多吃豆芽菜,身体更健康。

策略3:家园合力,拓展空间。

丰富的种植探究活动蕴藏着许多智慧和活力。用启发性的语言指导幼儿,鼓励他们与同伴多交流,相互合作和协商。我有效利用家长资源,结合家长代课日,开发种植课程系列活动。如: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的“蚕豆造型”,体验亲子创作的快乐;邀请家长为孩子讲解小麦种植方面的知识,激发了幼儿探究农作物的兴趣;亲共同收获油菜籽,发现种子像一个个小黑点,圆溜溜的,还体验收获的喜悦。活动中,既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幼儿有意识探究能力。

二、提升自主探究能力

策略1:发现问题――即幼儿面对感兴趣的事物,带着好奇心提出自己的困惑。如:在种植活动“收获生菜”中,幼儿发现地里的生菜在冬天低温下,已经被冻得软软的,怎么会这样呢?还有哪些蔬菜也怕冷?有什么办法能帮助怕冷的蔬菜过冬呢?我用引导性语言促进幼儿间互相讨论,大胆猜想。再鼓励家长和幼儿共同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激发幼儿能主动探究其中的奥秘。

策略2:大胆猜测――即让幼儿就某个未知现象、问题产生的原因或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充分的预测与猜想。如:在“奇妙的种子”的主题活动中,幼儿发现春天到小草探出了嫩绿的小脑袋,还长出了一棵小树苗来了。有孩子问:“小树苗是哪来的?”幼儿运用自己的经验进行大胆猜测,并说出自己想法。为了让幼儿记住自己的猜测,我鼓励幼儿采用统计小组记录的方法。

策略3:积极验证――即让幼儿就如何解决问题设计不同的方法,用表格等方式记录下来。如:怎样才能知道生姜靠什么长大呢?淇淇用实物如泥土、沙粒等进行记录;洋洋用统计的记录方法,他用数字和图画统计出,第一次,给生姜浇了豆渣,第二次,给生姜浇了水。幼儿将自己想出的方法画下来,然后再进行观察验证。

策略4:体验成功――即体验种植探究活动成功喜悦。如:在观察豌豆的生长变化时,每隔三至五天就和幼儿到种植园地里进行观察,从豌豆种子开始记录,用画画、情境照片、符号等方式,将观察到豌豆从生长、发芽、长高的过程,都及时记录下来,使孩子对豌豆的整个生长过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篇5

关键词:语言教学;幼儿;创新能力

一、运用称赞和鼓励的语言强化幼儿的创造行为

人人都喜欢被赞美、被表扬,幼儿也是如此,并且在这一点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鼓励,即使是一个温暖的眼神、地摸摸他的头,都会在幼儿的心灵上打下深深的烙印。教师对幼儿的某一行为进行称赞和鼓励,他们就会下意识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地继续强化这一行为。因此,为了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幼儿教师不妨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强化幼儿的创造行为。幼儿的脑海中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也许在教师眼里是不可思议的,但却是他们创造力的一种表现。如果教师一味地要求统一,要求标准,就会在无形之中扼杀幼儿的创造力,下次再有类似想法时,他们不再敢于表达,害怕被教师训斥,所以,对于幼儿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教师要在第一时间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理解。幼儿的世界原本就是单纯的、神奇的,教师更要给他们提供这样一片沃土,让他们独立精神,自由思想。例如,幼儿常常说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这些东西在我们成年人眼中是无法理解的,但幼儿却会微笑着告诉你他说的是什么,还会编造出荒唐可笑的故事,也许在你眼中他画的还称不上是一种“事物”,但这是他的作品,是他心目中一个美好的世界,这个时候教师要做的就是称赞他、鼓励他,“哇,听起来好酷的样子!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能教教我吗?”这样一来,无形中肯定了幼儿的想法,鼓励他将这种创造行为继续发扬光大。

二、把握提问技巧,鼓励幼儿好奇好问

在教学活动中,应对幼儿进行多角度、深入的提问。如:语言活动欣赏故事《三只小猪盖房子》。当我一边演示教具一边绘声绘色地给孩子们讲故事时,李××却不停地搞小动作,一会扯衣角,一会弄鞋带,我以眼神示意提醒了他好几次,可还是没有效果。李××平时是很喜欢听故事的,今天怎么了?当我提问时,请李××回答问题,李××回答得很好,我于是好奇地问了一句:“李××你以前听过这个故事吗?”李××回答:“我们家电脑里有这个故事,我都听过十几遍了。”哦,原来是这样,难怪他动个不停,他是在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呢!了解了这个情况之后,我增加了一些有难度的提问,让李××回答,并在学习对话部分时,让李××扮演故事里的大灰狼。这样,立即解决了李××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又避免了盲目的批评给孩子自信心造成伤害。

三、加强随机教育,促进幼儿观察力、创造力的发展

幼儿教师若能在一日活动中注重随机教育,就能大大促进幼儿观察力的发展。如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花瓣上的一只蝴蝶;小蝌蚪几天不见,变化了好多样貌;水遇冷就结冰;走在路上,突然飘落下来的一片树叶等等,这些没有预料到的事物或现象,都是引导幼儿进行仔细观察的好时机。我们也可以让幼儿分享自己的生活观察经历,这些内容都是幼儿熟悉的,喜爱的,并不是单一的、呆板的,幼儿就会很开心地跟大家分享自己的经历。对于那些害羞的幼儿,要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来,让他们发现分享的魅力。其实,幼儿教师是一个无比幸福的职业,每天和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在一起,教师自己的心也跟着永远年轻,因此,只要由衷地热爱这一份职业、热爱这些孩子们,就会发现对幼儿的教学不只局限于课堂上,更贯穿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想要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就不要错过每一个生活的瞬间。

四、春风化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想要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必然是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下进行的。幼儿教师是一个在幼儿的童年中仅次于父母甚至超过父母的重要角色,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能够在幼儿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更应该谨言慎行,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条件,发挥语言的力量,春风化雨,为幼儿营造温和的课堂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例如,最近几天,××的妈妈反映说她不愿和他人交流,我知道以后,就把她叫到一边,和颜悦色地跟她说:“你是不是不喜欢老师和小朋友们?如果你不和大家游戏,大家会觉得很无趣的?”××听了,瞪圆了眼睛问:“真的吗?”我坚定地点了点头。就这样,我与××拉钩约定,我们两个成了十分要好的朋友,“谁缺席谁是小狗”也成了只属于我们两个人之间的小秘密。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以前的情况,她把游戏当作是履行朋友之间的约定,而不是完成一项棘手的任务,我也十分欣慰地看到她的变化,由衷地为她开心。

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老师,平时在活动中发现了问题,就要及时地调整教学计划,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要以培养幼儿创新能力为基础,激发和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才能,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

篇6

【关键词】小学 美术教育 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05-01

一、多法导入,激疑生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创造的欲望是创造的起始点,有创造的欲望才会有创造的行动。

1.教师示范,激趣尝试

为了激起学生对创作的兴趣,教师还运用泼墨和吹墨两种绘画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泼墨顾名思义就是将墨泼在纸上作画。起初学生掌握不好,墨泼在纸上学生还来不及晃动,墨已经在纸中央形成了一个大饼,黑乎乎的一团。“老师这是什么呀?”“你慢慢想想,如果在这添上几笔会像什么呢?”在一来一去的两个问号中,学生得到了启示。寥寥几笔,一只毛茸茸的小鸡诞生了。吹墨就是把墨或颜料沾一些在纸上用嘴吹来代替画笔作画,一般线条都是用吸管来吹墨珠。不仅非常简单易学,而且作画过程也趣味盎然,与此同时,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喜好等即兴地作画。孩子们在老师的讲解中也慢慢地创作了起来。从几点墨――散开――构图――添加,每个孩子都沉浸在创作之中。充满趣味性的教学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

2.现场表演,生动出题

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现场表演就能制造这样的教学氛围。如《人的面部表情》一课,教师带来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的水,请同学到讲台上分别品尝,要求尝后做出夸张的表情,老师让同学们注意观察,然后画出来。同学们在轻松、欢乐的气氛中完成了任务,画的神态各异,生动有趣。

3.范画展示,鼓励超越

小学生好胜心强,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教师不妨利用这种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比如,上课一开始,教师向同学们展示一张儿童画,并大加夸赞,然后鼓励同学们:看谁比这幅画画得更好。学生不甘示弱,就会竭尽所能努力去画。

二、名画赏析,范例引领,教会学生观察

美术作品赏析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引导学生对作品的认识与欣赏,领悟作品的深厚内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有效途径。名画凝聚着画家多年的心血,是画家对绘画艺术的认识与理解,也是精于观察的结晶。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当下正处于一个“视觉时代”,视觉素养的缺失会影响学生未来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观察力,以及善于搜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就变得尤为重要。

三、精心设计,浮想联翩,培养学生想象力

“兴趣是求知的源泉, 学习的内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条件。因此,在教学中要选择有利于触动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利于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运用科学合理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大胆想象,激发起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

四、课外活动,丰富多彩,提供创造广阔天地

除了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美术课外活动也是美术教育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开展这些活动会在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1.组织“未来小画家小组”,将喜欢美术又比较擅长的学生组织在一起,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创作,美术教师给以指导,参加绘画比赛获得大奖。

2.建立“小美工坊”。里面除了学校提供的美工材料外,主要是由学生搜集来的可作美工的材料,而且多是废旧物品,象废纸、碎布、塑料瓶、牛奶盒、沙子、石子、树叶等,对美工制作有兴趣的同学课外时间可以到这里来,制作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

3.组织学生自制故事绘本。组织学生自制绘本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又一途径。这样,不仅会提高绘画水平,而且会有效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结语

美术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美术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我们应重新认识美术教育的功能,全面贯彻美术课程的目标,特别是对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作用给予充分的评价。我们的这些策略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我们坚信,只要坚持改革,坚持创新,在美术教育中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将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刘燕敏.浅谈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J].幼儿教育导读,2009.15.

[2]李康.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文史艺术,2009.6.

篇7

一、教学中注重演示法的运用

演示法是直观教学的方法之一,教师在计算教学中,演示实物或教具,进行示范性操作,把数或形等知识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幼儿通过直观手段而获得抽象的数学知识,并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演示法适合于各年龄班的幼儿。它的优点是能使幼儿获得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从而加深对所学的数学初步知识的理解。当然,在演示过程中离不开语言的作用,教师应用生动、形象、明确的语言加以说明,或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幼儿思考,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始终处于积极状态。 例如,教幼儿理解“二等分”的含义时,教师可以拿一块正方形的纸进行演示,先把它对折,等分成两个同样大的长方形。教师边等分,边指导幼儿观察教师怎样把一个正方形分成两个长方形。同时让幼儿观察和比较被分成的两个长方形是不是完全相同。然后教师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向幼儿演示把长方形和圆形等分的过程。最后使幼儿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思考知道,把一个图形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图形,就是二等分。运用演示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演示时,要突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让幼儿观察什么,比较什么,以及思考什么,都要提得很明确。在演示的过程中,要引导幼儿观察对象的主要方面,不要过分情节化,以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演示时,使用的教具要大一些,使每个幼儿都能看清楚每一个动作,以利于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并充分发挥演示的作用。演示时,要配合简单、明确和生动的说明,把演示的内容用语言表述出来,使幼儿获得深刻的印象。

二、教学中注重操作法的运用

操作法,是供给幼儿足够的实物材料,创设一定的环境,引导他们按一定的要求和程序,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进行学习的方法。幼儿的认知特点是在相当程度上还要依靠直觉行动进行思维,他们获得数、形的初步知识不能靠成人灌输,而是靠他们自身的操作活动。同时由于幼儿双手操作活动,也促进大脑积极思维。所以说,操作法也是发展幼儿智力的有效方法。例如,教小班幼儿区别“1”和“许多”时,可以让每个幼儿把许多实物分成一个一个的实物。再由一个一个的实物组合成为许多的实物,以此帮助幼儿理解“1”与“许多”之间的关系。教大班幼儿认识“5”的组成时,可以让每个幼儿把5个实物分成4个和1个或3个和2个等,再把4个和1个或3个和2个合起来成为5个。通过操作活动,幼儿不仅理解了5的组成,还初步体会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并初步培养他们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三、教学中注重游戏法的运用

游戏法是把幼儿的学习寓于游戏活动中,这种方法很适合幼儿活泼好动及思维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在计算教学中运用游戏法,特别是智力游戏,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知识,并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 例如,为了帮助幼儿巩固和加深对相邻数和数的组成的认识,可以采用“找朋友”、“配对”等游戏。为了使幼儿区分几何图形,可以做“给小白兔找家”的游戏。 教学时,可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完全运用游戏的形式,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某一部分或某一个环节运用游戏的形式。 运用游戏法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设计的游戏情节,应有助于幼儿更熟练地掌握数学初步知识,有利于促进幼儿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游戏过程不要太新奇,规则不要太复杂,以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中、大班的游戏最好带有一定的比赛性质。这样不仅适合幼儿的竞赛心理,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游戏中,尽可能充分运用幼儿的各种感官。例如,在教幼儿认数时,可以让幼儿看看是多少、听听是多少、摸摸是多少等,使幼儿从多方面理解数的实际意义。采用游戏的数量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可以多采用游戏法,游戏时还可以具有一定的情景。而在中、大班,可适当减少游戏的次数,并逐步减少游戏的情节。

篇8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学;作用;策略;思考

一、美术教育对幼儿成长所起的作用

1.美术教育可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操作能力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想象是将外界事物重新组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操作是表现手段,也是再认过程。幼儿在绘画时,能灵活地运用三者。如大班画“春天”,可以先做“春天在哪里”的游戏,教师启发幼儿用眼睛在天空、花丛、草坪上寻找春已来到人间,幼儿也朗诵《春姑娘来了》的诗歌,一边用画笔画出自己的所见、所知和所想的事物,这样他们在创造过程中会表现得想象力充分、情感丰富、思维积极性高,操作能力强。

2.美术教育可以塑造幼儿良好的个性

美术教育是陶冶情操的教育。一件美术作品,既能表现幼儿天真的心灵,又能反映他们不同的个性。从美术作品中可以看出有的幼儿大胆、主动、热情而敏感,有的则呆板、懦弱、缺乏独立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美术作品去了解幼儿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3.美术教育还可以开发幼儿智力

美术教育就是用有趣、新奇的刺激,启发和诱导幼儿去感知事物的外形、结构。如教幼儿画火车,可以让幼儿仔细看看车厢的形状像什么?当幼儿看出一节节车厢像一个个大面包时,他们就会用长方形来概括。美术教育还要求幼儿手脑并用,如手工制作,通过手的操作,锻炼幼儿的小肌肉群,使手指和手腕协调配合,促进大脑的控制和调节能力,增强幼儿手动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如剪贴“小鸟”,幼儿须先把印有圆形、半圆形、三角形的彩纸,沿线剪下来,然后在纸上拼出小鸟飞的不同姿态,最后再用浆糊粘在纸上,添画上嘴和眼睛。

二、不同年龄段幼儿绘画指导的策略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老师教一些基本的绘画技能技巧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绘画活动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并通过绘画活动体验愉快的情感,这是幼儿绘画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那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进行美术教学活动时应有所侧重。

1.小班阶段的美术活动重在让幼儿参与,在轻松的美术活动中获得快乐

幼儿入园前大多数没拿过油画棒,入园后他们是很难做到用力涂,所以小班第一学期,可以运用多种游戏形式来让幼儿玩色,如弹子滚画、毛线拖画、“开汽车”、手掌印画、手指点画、印章画、棉签画;可让幼儿练习涂色,以单个物体形象稍大色块为好,同时让幼儿认识一些基本色;可使用油画棒练习画画,《下雨了》、《小兔吃草》等来练习长短直线,《吹泡泡》(彩虹糖)练习画圆,《树》练习摆涂,《毛线团》练习圈涂;小班第二学期,可根据幼儿的兴趣练习画简单的植物、动物等,总之,小班的美术活动主要是通过多种美术游戏形式来吸引幼儿参与,让幼儿感受到美术活动的快乐,培养其兴趣。

2.中班阶段注重积累生活经验,提高绘画技能,使绘画成为表达自己生活感受的一种方式

孩子的想象不是凭空而来的,是以他们的知识、观察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的。所以,中班阶段可以加强绘画技能技巧的培养,临画既要画得像,又要允许幼儿有自由发挥的余地,把原来复杂的物体,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来概括。不断积累绘画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尝试命题意愿画的教学。

3.大班阶段可增加一些美术欣赏活动,积累美术知识和经验,萌发审美情趣,充分发挥想象力

萌发审美情趣,这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目标,也是一个人素质的一部分体现。给幼儿欣赏一些名人名画,可以是不同画派的不同作品如油画、版画、装饰画,采取幼儿可接受的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比较、联想、画画。名画作品可以让幼儿感受到绘画大师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别具心裁的审美创造,并把这种感受通过自己的绘画表现出来,从而获得美术知识和经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创作美的能力。还可以多提供意愿画的形式,使幼儿能在广阔的想象空间中发挥天真自由的想象力。

三、幼儿绘画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1.教师怎样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幼儿绘画不仅是幼儿生活的记录,也是幼儿和同伴、教师、父母交流的工具。每一个幼儿正是在这不断的绘画过程中发展着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情趣。在日常工作中我有这样的体会,当幼儿对教师安排的内容不感兴趣时,即使老师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其结果都不是很理想,把孩子的注意力硬拉到自己确定的内容上来,表面上看似乎完成了教育目标,但实际上幼儿反而会对你组织的活动产生厌恶。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有了兴趣幼儿才能有作画的欲望,在引导幼儿作画时,教师要注意采用启发式的、趣味式的教学方式,利用生动活泼的讲解,吸引幼儿的注意,引起他们画画的兴趣,努力使画画成为幼儿喜欢和感兴趣的活动。

2.教师怎样引导幼儿合理安排画面

教师要合理引导幼儿布局画面,让他们懂得“画得大”、“画得多”、“画得满”,这样的图画看起来更漂亮。

(1)提供容易画得“大”的作画主题。幼儿能画得“大”,有助于他们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从一幅画得小、画得拘谨的画和一副画得大、画得开心的画对比中,我们不难体会到,后者更显示出一种生命力。所以,在主题的选择,材料的投放上要让幼儿更有机会画得“大”些。如青蛙坐在大大的荷叶上,老师可以提供大大的荷叶供幼儿观察。

(2)选择容易画得“多”的内容,如马路上的汽车,有轿车、卡车、面包车等各种形状,颜色也各不相同,来来往往很多很多。幼儿画呀画,自然就画出了许许多多的汽车。

(3)帮助幼儿建构容易画得“满”的想象。幼儿对作品的想象,可以是线条的,也可以是整体的。也许幼儿不懂得什么叫做“画得满”,但是通过想象,他们可以理解性地画出“满满的、更具美感”的作品来。如:小鸡吃虫,老师可以提醒幼儿边画边想象,草地上来了许多小鸡,这里也有,那里也有,不知不觉地,手中便出现了一张丰富饱满的作品。

3.教师如何面对在绘画活动中缺乏自信的孩子

篇9

关键词:自主阅读;幼儿图画书;孩子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238-02

自主阅读是幼儿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自己阅读各种图文并茂的书。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3~6岁是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我国的新《纲要》中提出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幼儿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但幼儿的自主阅读过程并不简单,它是一个主动观察、理解、想象、探究的过程。应该如何指导幼儿学会自主阅读呢?

一、观察,萌自主阅读之芽

对于幼儿来说,阅读活动也是一个观察发现的过程,可以说,幼儿认识世界时靠眼睛、靠观察。因此,在幼儿自主阅读活动中,一些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成为幼儿阅读的主要对象。幼儿在阅读图画书时,首先是观察图画书中的画面,通过画面中传达的信息构建自己所观察到的故事。幼儿在观察图画书时要善于发现细节,对书中的故事情节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那么如何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呢?

1.明确目标,指导幼儿观察。心理学指出:幼儿的无意注意占据着优势地位,因此在幼儿的观察中往往会忽视图画书的主体部分,而去关注那些无关的细节。特别是对于小班的孩子,这种行为更是突出。当他们读一本图书的时候,他们首先会关注到这本书的主角以及与此相关的其他角色和情节的发展,并且能根据人物的表情、动作来理解故事。他们也关注细节,但是他们会把画面细节跟故事联系起来。

2.关注细节,掌握观察方法。幼儿由于年龄特点,在阅读活动中比较盲目和无序,他们经常会随意翻阅图书,观察缺乏顺序性和细致性。然而阅读内容中精彩的内容、丰富的情感都是通过一些细节来体现的,因此我们应该要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图书中的细节,这样才能有助于他们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

3.内容设疑,增长观察时间。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注意稳定性一直在发展,而幼儿期儿童的注意稳定性处于一个缓慢的发展阶段,这就决定了幼儿观察的时间短,容易转移注意这一特点。也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教师才为幼儿选择篇幅比较短小并富有趣味性的图画书。良好的观察能力,不仅给了幼儿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愿意发现的心,还为幼儿的自主阅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想象,开自主阅读之花

幼儿图画书是由几幅或十几幅跳跃式的静态画面、配合简短浅显的语言来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就需要幼儿运用想象再现故事的场景,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于是图画书为幼儿构建了一个极大的想象空间。如何充分挖掘阅读材料,为幼儿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呢?

1.封面联想。幼儿拿到一本书时,他最先看到的是书的封面,他们通过观察封面就对这本图书的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由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所限,幼儿往往不能全面理解其中的含义。

2.角色联想。角色是一本图书的灵魂,书是通过角色的动作、表情、语言、心理等来展示它所要表达的内涵。因此要理解一本图画书,单凭直观、静止的画面是难以理解的,只有引导幼儿根据书中的画面展开联想,让静止的画面流动起来,这样才能够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书中的人物,从而理解书中真正的含义。

3.对话联想。书中每一个人物的对话,都有其特定的含义,教师在引导幼儿根据人物的表情、动作来想象人物之间的对话,也是幼儿理解故事的一种重要方法。幼儿通过教师的引导去发掘图画中所蕴含的对话,再通过联系实际经验猜测对话中所蕴含的意义,从而提高幼儿对图书的理解。

三、理解,结自主阅读之果

图画书是一个特殊的信息表达系统,幼儿阅读理解它的过程是复杂的。在阅读过程中,幼儿依据画面内容理解故事,要根据前后内容间的联系寻找理解故事的发展,要运用已经掌握的故事模式进行推断,有时更要利用图文间的关系进行推测,因此他们需要使用一些策略才能顺利理解图画故事书。我认为可以通过“看、读、演”来实施。

1.看,即看书中的图文。阅读活动中对画面之间的连续性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阅读活动中,我注意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找出前后两幅画面间的关系,理解故事的发展。因此在阅读活动中,要让幼儿循着教师的提问去观察画面变化,理解画面并建立画面之间的联系。

2.读,即读书中的内容。幼儿由于年龄过小,识字不多,决定了他不能够成为一个阅读者。因此,幼儿期的读不同于我们日常学习中的读,而是跟着教师、电子书等讲述图画中的文字。例如:在《鳄鱼怕怕牙医怕怕》这个绘本活动中,由于这个绘本的特殊性,它的文字所讲述的是鳄鱼和牙医这两个角色的想法,于是教师在活动中,可以组织幼儿读一读这些文字,帮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故事中蕴含的意义。

3.演,即演书中的角色。我国古代教育家十分倡导通过游戏教学来提高儿童学习的有效性。教育家程颐曾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对幼儿来说,尽管图画书具有生动可爱的形象,有趣的故事情节,但这些形象和故事情节都是静止的,若使这些形象和情节展示在幼儿面前,那么对幼儿的理解会起到积极的影响。例如:在《鳄鱼怕怕牙医怕怕》中,鳄鱼害怕来看牙医,牙医害怕鳄鱼,虽然幼儿从画面、文字中可以了解到两个角色之间相互害怕的心理,但是只有通过让幼儿演一演鳄鱼和牙医,让幼儿融入到角色中,才能帮助幼儿更准确地了解这两个角色的心理。

自主阅读是幼儿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也是他们学习的基础。然而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掌握了以上的技能才能够使幼儿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让孩子一生受益。

参考文献:

篇10

一、引导幼儿欣赏与发现线描画的美

提供不同风格和内容的线描画作品,让幼儿发现并欣赏线描画与其他画种的异同点:仅仅是一种黑色或其它深的颜色(单色)也是可以作画的;仅仅是细细的线条也是可以组合成色块的。黑白两色虽为最朴实的颜色,却一样能表现天地万物的形状以及自我的心境和情怀。黑白色是永恒的颜色,是世界上众多艺术大师都酷爱之极的色彩,黑白灰给人无尽的想象空间和美感。线描画可以让幼儿体会到:没有其他颜色,黑白也可以这么美,同时了解与以往截然不同的色彩感受。如欣赏美术作品《向日葵》、《奔马》、《百花园》、《猴年吉祥——百猴图》等,让幼儿有大量欣赏的机会,扩大其欣赏面等。与此同时,欣赏教师现场表演线描画,可以直接激发幼儿对线描画的兴趣,幼儿会觉得这是那么的容易,又那么的美妙!从欣赏和发现让幼儿感受线描画的艺术魅力。

二、观察是儿童线描画的基础

坚持视觉领先的原则,依靠各种感觉系统,发展儿童感官,培养美学意识,利用多种手段扩大生活视野,激发创作兴趣。儿童线描画创作的基础是观察,有了观察就会有形象的感知、有了观察就会有赞美或不满,有了观察就会有思考和憧憬,所以在教学中我坚持“观察是儿童线描画的基础”的指导策略,引导孩子们用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观察、用联想的方法进行观察,为孩子们进行儿童线描画创作积累了有利的素材。以线描活动《树》为例:我带幼儿在幼儿园内观察树时,采用对比观察法,先引导幼儿比较说出各种树的大致形状,再启发幼儿比较观察这两种树的高矮、颜色的不同等。还可以从远距离观察到近距离的观察。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的学习,使幼儿在老师充分引导下逐步学会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静到动的观察方法,并让幼儿用铅笔在画纸上以写生的形式大致地勾画一下,加深幼儿对树的第一步印象。因此,教师要用适当的语言帮助幼儿有目的地进行观察。

三、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大胆表现

为每个幼儿准备一支黑色油性笔,提供幼儿喜爱又熟悉的形象,如太阳、月亮、星星、蝴蝶、小鸟、花朵、树叶、山丘、房屋等等进行变形组合。引导幼儿学习用油性笔画出由线条组成的花花草草,通过欣赏、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作品后,再学习用装饰图案组合成更为复杂和更为丰富的画面。可以让幼儿独自作画,还可两两合作或几人一组,如我班的墙饰《美丽的线描画》中“各种各样的树”合作画,是孩子们的“处女作”。当目睹三三两两的幼儿时不时地在指指点点地看画时,孩子们的背影告诉我: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幼儿已经对线描画这种绘画形式产生了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就会不断的去深入了解,希望更深层次的知晓其中的内涵。因此,我们教师在此基础上“趁热打铁”,引导幼儿直接用彩色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等色彩工具进行儿童线描。线可以是单色的,也可以是复色的,在线与线之间,或线的上面可再加其他色线,以造成一种丰富的色彩层次。

四、体会

1.幼儿在进行线描画时,教师首先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动手,充分表现他们所能表现的景物,然后再根据孩子们的意图和想象,教师巧妙地引导、启发,让作品构图更为有趣,内容更具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