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入门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06-30 17:57: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养生入门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医养生入门基础知识

篇1

【关键词】 中医学教学;现状;改革

在西医院校临床医学及相关专业开设中医学教学是我国现代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其目的是让西医学生对祖国传统医学有一定的了解,初步具备辨证论治的基本知识,为以后继续学习中医或应用中医药处理一些常见病,进行中西医结合打下一定基础。而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一直是西医院校中医教师所面临的困惑与难题。笔者近5年来一直在中医教学第一线,且自2006年开始担任本校中医学的教学秘书,与学生接触较为密切,从2006—2009年对心理学、眼耳鼻喉学、皮肤性病学、大临床本科1744名学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中医教学问卷调查,发现我校的中医教学存在诸多的不尽人意之处。现结合实际情况谈谈我校的中医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1 教学现状

1.1 课时少,内容多,任务重,教学难度大

课时少,内容多,任务重,教学难度大,似乎已成为西医院校中医教学的通病。现行的《中医学》教材囊括了中医专业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及中医内科学等多门学科的内容,可以说是各科的浓缩版。这些课程的教学在中医院校至少需要700学时,而在我校临床专业为70学时,临床相关专业仅为48学时。其教学内容之多,任务之重,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因为课时少,导致很多内容只能点到为此,无法展开来讲,所谓的课堂互动,提问启发式等教学方法都成为空谈,老师有时想多举些临床实例来讲解,占用了部分时间,剩下的内容就只能开快车讲完。因此部分老师为了把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讲完,只能采取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而学生只能是囫囵吞枣,难以消化,如此一来形成恶性循环。

1.2 课程设置欠合理,内容杂,章节跨度大,学生不易接受

我校的中医学教学内容为:导论、阴阳五行学说、藏学学说、针灸经络、治则治法、中药方剂基础、病因证治药、中药饮片见习、四诊、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六经辨证。由于课时少,很多内容无法上,本室只能根据实际情况将部分内容“有机”组合,方可完成教学任务。如病因证治药将病因、证型、治法和部分的常用中药组合在一起讲;而脏腑辨证的内容就如同一个小内科,将证型、治法、方药一起讲,却没有病名;卫气营血辨证、六经辨证亦是如此。但笔者从近3年的教学问卷调查来看,89.2%的学生并不认同此方法,认为这几个部分章节跨度大,内容太杂,很多内容在课本上无法找到,上课一味忙于抄笔记,而很少有时间顾及听课。

1.3 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教师责任感欠缺

目前,我校承担中医学教学的教师中,有临床经验丰富的本科室医生,他们上课理论联系临床实例,课堂内容充实,气氛活跃,深受学生喜爱;亦有些医生常常忙于诊务,少有时间与精力备课,在临床实践中多同用中西药,不注重对中药疗效的观察与比较,因而较少在中医理论与实践上有所领悟与提高;更有刚从学校毕业不久的是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虽说是硕士研究生毕业,但多数学的是非临床专业,故临床经验相当欠缺,难免固守书本,难以将中医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其中还有一些年轻教师本身专业思想就不牢固,甚至在课堂上贬低中医,认为中西医不可能结合(这些在教学调查问卷上就能体现出来)。这些因素不仅影响了中医药学术的传承与发扬,而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1.4 学生对中医普遍有兴趣,但多数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近3年来的教学调查显示,92.6%的学生对中医学课程感兴趣,是因为觉得中医在养生保健上有用。亦有56.3%的学生认为中医在有些病上疗效不错,特别是一些西医疗效不好而中医疗效卓著的疾病,他们也意识到中西医可以优势互补。诚然这些结果令人欣慰,但是空有兴趣,而缺乏相应的学习热情。85.9%的学生认为中西医理论相差甚远,中西医的诊疗思维模式亦不同,在学了西医的基础理论之后再学习中医学,甚至有些专业的西医临床课程跟中医学同学期开课,很容易因为先入为主的思想而对中医产生抵触心理,甚至有极少数学生受近几年社会上流传的中医是伪科学,取消中医等不良言行的影响而认为中医理论不科学。93.8%的学生认为中医难学,有些名词术语理解困难,教材中所引用的一些医古文艰涩难懂,这些给学生课后复习和自学带来了很大的阻力。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想通过一个学期的中医学习就可以开方治病,这种急功近利及不愿花功夫去加强中医基础知识的学习就想照着书本上的方剂开药治病的思想很不切实际,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从而挫败其学习中医的信心。

2 改革设想

2.1 适当增加课时

调查显示,96.8%的学生认为现行的70学时太少了,很难学到东西,都希望能增加学时,甚至还有学生提出分两个学期上,一个学期上中医基础知识,一个学期上中医临床相关知识,这样可以更好的学习中医。笔者建议如果能将中医课学时增加到100学时左右的话,很多问题就可能迎刃而解,如很多内容可以讲得更透彻些,也可以开展中医临床见习。

2.2 精选教学内容,优化组合

针对目前课时少的特点,笔者提出以下教学内容设置:导论、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病因、四诊、八纲辨证、脏腑生理与辨证、治则治法、中药基本知识及部分常见中药、方剂基本知识及部分常用方剂、针灸经络、中药饮片见习、内科部分常见病。本设置特点是既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中医药基本知识,又授予其对临床常见的内科病辨证论治的基本技能。

2.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3.1 提高自身素质 中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管是中医基础理论,还是临床相关内容的讲授都需要联系临床病例来讲述和分析,否则就会令课堂气氛沉闷,授课内容枯燥乏味,深奥难懂,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教学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学生要求老师能理论联系临床来讲课。所以任课教师不但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博览群书,提高理论水平,而且要加强临床实践,丰富临床经验。

2.3.3 完善集体备课、试讲、听讲三种制度 集体备课的目的是集所有任课老师的智慧,将每个上课的内容先由主讲教师把该内容如何讲授说一遍,再由其他教师发表看法和建议,从而完善授课内容。试讲主要是针对年轻老师上课经验欠缺,通过试讲让资深教师发现其不足,从而指点帮助其提高教学水平。听课,可以是任课老师互相听课,特别是年轻老师要多听经验丰富老师的课,从中学习其上课方法、技巧等,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另外资深教师亦可不定期的听年轻老师的课,以及时帮助和指导年轻老师教学。充分发挥以上三种制度,可集思广益,互相学习,从而提高中医教研室的整体教学水平。

2.4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广 东 医 学 院 学 报 2010年第28卷 2.4.1 上好第一堂课,把好入门关,改变观念,正确认识中医 第一堂课非常重要,教师必须把握好入门这一关,要让学生认识到中医学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它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经过数千年的实践验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想以及将古代哲学的阴阳、五行引申到中医学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等,从而形成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几千年来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的伟大贡献,已经证明它的科学性及疗效是毋庸置疑的。虽然现在西医在很多方面也有它的的优势,但是也有它的局限性,西医是辨病论治,只有客观的检查结果才可以论治,对于身体的功能性病变、疑难杂症等方面西医却显得束手无策。中医在养生保健,调节身体功能及很多病种上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中医也好,西医也好,其共同的目的都是治病救人,没必要厚此薄彼,互相攻击,而应该优势互补。

篇2

懂得瑜伽的人就是不一样。郑先红老师对瑜伽的热爱与认知,使得她的人生焕发别样光彩。接触到郑老师的人都会感到,她的生命同瑜伽紧紧融为一体。将瑜伽的理念带入自身的生活,在工作生活中时时不忘对瑜伽的宣传、释疑与推广。这些年来,瑜伽让她的人生别有一番天地,她也让瑜伽的事业添姿加彩。

要中国人自己的瑜伽

为瑜伽事业默默耕耘、先后奔波的郑先红老师,这些年的辛苦下来,作为一种肯定,是来自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国家教育部的认可。郑老师所创建的瑜伽课程体系,和瑜伽教材都得到了上述国家部委的批准和认证,这是在国内瑜伽界唯一的殊荣。然而外人有所不知,郑老师为瑜伽事业的诸多贡献,却是来自这位江南女子,克服重重困境,以非凡的意志力,凭借自己的不断努力与付出,才在艰难中一步一步取得。郑先红老师向记者介绍,她的这些工作都是基于目前中国瑜伽现状而努力的。

从上世纪80年代起,瑜伽开始作为一种新型的健身和修心方式在中国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推崇。近些年来,在众多瑜伽从业者及爱好者的共同推动之下,国内掀起了一轮的“瑜伽热”,各式各样的瑜伽培训班、瑜伽馆、瑜伽健身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增长起来,同时爱好、练习瑜伽的人也呈几何倍数的增长。究其原因,与当前大部分人“快节奏、高压力”的工作生活状态,密不可分。可以说,瑜伽为目前大量需求的身心锻炼市场,添补了一大空白。

不过瑜伽行业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弊端,如整个行业发展无序,缺乏规范性,缺乏政府层面直接参与和指导,有些地方的推广活动甚至偏离了瑜伽本色。缺乏统一的瑜伽行业标准和瑜伽教授规程,很多机构所引入的瑜伽习法,大多只是对国外瑜伽的原搬照抄,甚至是根据商业推广需要,而进行随意的演绎。与郑先红期待的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的特点,以及中国人的生活、体质特性的“中国式瑜伽”差距太远。如果没有进行“中国化”的引进、创新与优化,缺乏“本土化”特征的事物大部分都是没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

关于目前中国人对瑜伽的理解,郑老师指出其中的一大误区,就是每每有一位印度“大师”过来,或者是一些欧美“大师”驾临,就会得到非常的礼遇和追捧,而其实中国社会目前更需要的是适合中国人自己的瑜伽。郑先红老师更深一步,在文化层面谈到了玄奘与佛教,起源于印度的东方智慧,绝对可以在东土拓开崭新恢弘的气象。“我是希望有中国人自己的瑜伽,它可以综合瑜伽的传统,中医的导引、经络等养生观念,再加上人体运动科学的严谨性,升华成为新时代的中国瑜伽”。

让更多的人健康起来

郑先红老师所创立的瑜伽体系,目前已经成书,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在筹备出版,其中最大的特色,是郑老师为瑜伽在中国更好的发展,专门为大众提供了《健身瑜伽》一书,是特意为大众入门而写的普及之书。同时的瑜伽培训体系,郑老师也注重分为大众健身瑜伽和瑜伽教练两个标准来进行设置,定位零基础瑜伽、减压舒心瑜伽、梳理瑜伽、心灵瑜伽、香薰瑜伽、理疗瑜伽、能量瑜伽七大板块。在郑老师的瑜伽体系中,阐释瑜伽魅力五千年经久衰不的奥秘所在。由浅入深地练习瑜伽,讲述瑜伽是调理身心平衡的生命智慧。

郑先红老师所做出的贡献,虽是让瑜伽业界羡慕的成绩,但郑老师却认为仅仅是开头的一小步。她希望将来大家都可以参与到为国家、为社会积极推广瑜伽的队伍中来。无论是之前郑老师为瑜伽事业的贡献与付出,还是今天她希望能够更多人的人来一起为瑜伽尽力工作,都因为她心中与瑜伽的深度契合加上一份对社会的责任心。“我很希望能够看到很多中国传统的,像八段锦、太极拳等项目在中国也可以像瑜伽这么火爆。可是现实中大众对瑜伽的喜爱的程度非常高,作为瑜伽项目从业者,我觉得是自己是有责任做一些事情的”。

在郑老师的带领下,创立的东方瑜伽体系,是瑜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融合。在这套体系中,有对大众的正确之道的意见,有对瑜伽培训的心得。其中“瑜伽生活化,生活瑜伽化”是郑老师经常说起的一句话,也代表着她对瑜伽文化的理解。希望大众对于“身心”锻炼的功效,既不要“夸大化”“过度迷信”,也不要进行肆意“歪曲”,对瑜伽运动能有正确清醒的认识。在瑜伽培训的规划上,郑老师以推进国家项目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东方瑜伽课程体系与教学教育体系,打造国内瑜伽教练员培训基地,强化国内瑜伽教练员队伍建设,包括社会培训、大学基础教育培训。

大众在学习瑜伽时,可以达到愉悦身心,全面疏解身体重压和紧张,回归最佳精神状态,重建健康活力。在深层次上,又运用瑜伽三脉七轮原理,配合健康饮食,调动内环境功能,疏通身体内部气息,使内分泌系统有序化,促进机体健康运转;同时结合西方香薰之五感疗法,运用瑜伽法,气息流转,瑜伽精油等独特疗效,让身体获得循环与代谢的平衡,在改善睡眠的同时,还能达到燃烧全身多余脂肪的功效。

最更为难得的是,郑老师综合传统中医基础知识,将人体的经络走向、运行规律和瑜伽结合起来,通过极其缓慢的姿势配合呼吸,达到舒缓调和地平衡体内各个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感觉系统、神经系统等,提高免疫能力,发挥人体的潜能,起到自疗作用,保持健康在日常生活中。“上医治未病”,练习瑜伽达到的状态,可使现代社会常见的人体亚健康状态缓解,在紧张的工作生活同时,享受身体的良好状态。

欢欣感人的教学之路

面对日常工作生活的紧张与压力,郑老师更多的是用瑜伽的理念与方法,调整自身的情绪与心态,控制自我的精神与能量。郑老师这些改观和提升,也深深地影响着身边的人。随着周围的人对瑜伽从疑惑不解到喜爱支持,郑老师对瑜伽的情怀,也变得更加深沉。慢慢惊奇地发现,自己所教授的学员们,他们的身体变化、精神提升如此明显,也让郑老师更加坚定地,为她的中国瑜伽之路,健康瑜伽之路,前行不辍。尤其在瑜伽教学这方面,郑老师是国内第一位提出瑜伽教学方法的人。

可能是因为郑老师与北京体育大学的渊源,使得她在教学方法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有着严谨细致的理论支持;可能是一路走,面授千余名学员的经历,使得她在教学方法的实践上,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积累;总之善于钻研、反复实践的结果,在借鉴国内外教学实况,针对现代人的生活及心理需要,结合近三十年来从事运动健身训练,及十年瑜伽教学实践经验,东方瑜伽的教学方法,是郑老师的教学方法更加成熟。

郑老师的东方瑜伽教学方法中,常见的有:示范法、讲解法、提示法、领做法、完整与分解法、对比法、即时信息反馈法、电话教学法等。在运用教学方法的同时,不仅要在具体时间地点和对象中,正确选择和运用某一方法,还要充分地考虑到采用的方式和各种方法之间的结合。郑老师还鼓励瑜伽教练多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进行经验总结。提高教学水平,更好地为普及、发展健康瑜伽而努力。目前郑老师的学生们,绝大部分在全国各地担任瑜伽教练的角色,很多都已是名头很大的瑜伽师了,但是学员们都更愿意和郑老师一起推动瑜伽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