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06-30 17:57: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内科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医内科基础知识

篇1

关键词:开发内化教学模式;人文素养;高级英语;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武昌理工学院自2011年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任务以来,开始逐步实行以开发内化教学模式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开发内化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教师课堂授课做到讲重点、讲难点,还课堂于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开发内化教学模式既对教师的备课、课堂提问、讲授、辅导答疑以及批改作业练习设置等环节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也对学生如何科学合理的安排时间、科学有效的完成自主学习任务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师和学生而言,开发内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既对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也为教学质量的改善、学生素质的提升带来了机遇。

《高级英语》课程在我国各高校英语专业的地位不言而喻。在武昌理工学院2012版的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高级英语》被确定为该专业两门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将文化知识融入课文讲解中,注重培养高年级学生的人文精神,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吃透课文中精深的语言及其深刻的寓意。这一教学理念符合教育部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即高级英语的一个重要培养目标是:“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同时,也符合新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的要求,即从2005年3月开始,英语专业八级考试试题中取消了快速阅读,代之以人文知识的考察。这也体现了现阶段大学高年级的英语教学正由功用主义向人文主义转变。

二、《高级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与技巧

虽然教授高级英语的教师越来越重视教授人文知识,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方面有以下困惑:人文知识哪些部分可以有学生自主学习来完成?把人文知识安排在什么时候讲解更合适?以什么的形式来呈现人文知识能达到绝佳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以开发内化教学模式为基础的《高级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导入宜安排在教学导入环节,重点是学生在完成教师设置的思考题的过程中掌握相关人文知识的精髓;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安排学生就自己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讨论,教师最后点评和总结,使人文知识真正成为学生的知识素质。笔者以总结《高级英语》教学实践为基础,结合教学督导的指导意见,谈谈以开发内化教学模式为基础的《高级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方法与技巧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背景知识导入法

《高级英语》这门课程在英语专业高年级教学阶段中占据核心地位,因此编者在课文的选材上花费较大的功夫。以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2011年修订版)这套教材为例,不难看出有不少篇章选自英美知名作家的作品。当教师在讲授这类篇章时,可以采用背景知识导入法。背景知识导入法可从作家生平,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作品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入手,充分利用对名人名篇的关注导入新课。

如讨论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2011版)第一册第6课“Mark Twain: Mirror of America”时,教师布置自学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马克.吐温的生平以及影响。在课堂上随机安排学生进行展示,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其他同学展示马克吐温的背景信息,例如:

1 Early life

2 Writing career and success

3 Awards and other recognition

4 Controversy and criticism

5 Selected works

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自学、其他人的展示和教师讲解会全面了解马克吐温的生平、写作生涯以及文学影响。本文认为,在此基础上,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更容易理解文章所表现的主题。

(二)师生互动导入法

师生交流导入法是比较常见,通用的一种方法,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运用简练的语言展现文章中重要的文化知识。教师可以利用新课前开始前十分钟左右时间和同学进行自由交谈,或者顺着学生课前做的Oral Presentation 进行交谈,这样不知不觉地把文化背景知识渗透给学生。这种方法比较自然,而且有利于学生接受。 如教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第1册第1课“Face to Face with Hurricane Camille”时,笔者首先与学生对文章的体裁进行了讨论,并对课文的背景知识设置了如下的自学任务:knowledge of American states and cities; information of hurricane;并让学生在自习并理解全文大意的基础上绘出飓风行进路径。教师可以采用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历年真题中的相关的人文知识部分来检测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效。这样做既做到了检测的科学权威性,又体现了任务设置的针对性,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另外,第1册第3课“Blackmail”,第14课“Speech on Hitler’s Invasion of the USSR”等课文亦可采用此种方法进行人文知识的导入。

(三)课堂讨论导入法

设置问题和情景是激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科学的提问会让学生产生悬念效果。例如讲授 “Every Use”和“Way to Rainy Mountains”时,教师可以提出“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African American and Native American literature?”这样开放性的问题,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角度来学习和理解美国少数民族文化。通过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本课中出现的大部分与非裔美国人以及印第安人有关的文化知识被学生挖掘出来,并在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过程中被消化吸收。笔者认为,文化信息不仅可以被记忆,也可以被吸收理解。通过这种开放式的讨论,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英美文化,成为更成功的跨文化学习者。

(四)学生表述导入法

学生表述导入法充分体现了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这一方法的运用如下:在新课之前,教师把要讲授文章中的文化信息归纳出来,布置给学生查找,并要求课上向同学们做讲解。这样做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为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例如:在讲授第1册第4课“The Trial that Rocked the World”时,将每个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从课文中挑选出相应数量的文化知识,每组负责准备一个知识点。由于课时限制,课上选取3-6名同学讲授文化知识,其余制成讲义发到学生电子邮箱,供其参考和自学。

三、《高级英语》教学中运用文化导入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熟悉教材,把握教材中重点的文化知识

教师在选择文化知识点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选择那些干扰句意理解甚至篇章理解的知识点。例如很多学生不理解,在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每顿饭勇于吃“鸡腿”的家庭主妇怎么就具备了牺牲精神?他们认为这里Virginia Woolf用到了Irony的修辞手法。其实,如果学生了解一定的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他们就知道鸡腿在西方并不像在中国一样受欢迎。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刚一开始就向学生大量灌输深层文化知识,否则文化教学就成了高不可及的“空中楼阁”,因此,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意识要适度,要考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高级英语课中文化输入不能独立于语言教学之外,讲授的重点、份量和方法要和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及教学目的要求相符合。

(二)注重文化导入方法的灵活性,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在文化导入环节中,教师的语言要有趣味性。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沉淀教学的艺术魅力,使自己的课堂能引人入胜。因为《高级英语》中蕴含大量有深度的文化知识,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仔细研究,精心准备,讲解时用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语言把复杂的人文知识简单化,做到深入浅出。注意文化导入方法是灵活多变的。文化导入,“导”无定法,切忌鹦鹉学舌,东施效颦。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文化导入方法。即使是同一本教材,同一个教学内容,文化导入也要因时因地因对象的不同而不同,既要具有趣味性,又要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教师在进行文化导入时,应充分利用图片,音频、视频以及网络来丰富教学资源,增加文化导入的趣味性,使得该环节具有新鲜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注意课堂文化导入与课外自学文化知识相结合

文化是丰富多彩的,人们言行举动无不表现出其民族的文化特征。《高级英语》课堂学习时间毕竟有限,因此我们必须多途径、多方法、多侧面实施文化教学计划。教师应该以检测为手段,以学生内化为目的,鼓励学生课外大量阅读英语国家文学作品,积极参加文化专题讲座,观看英语影视作品等,使文化输入成为课堂的延伸和补充。

四、结束语

本文认为,文化导入是《高级英语》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人文知识的有效途径。科学有效的文化导入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精彩的人文知识导入能够为学生理解文章主题思想、习得语言知识扫除障碍。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积极尝试有效的文化导入方法。经过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探索,笔者相信科学的文化导入一定能帮助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阔眼界,扩大视野,增长人文知识,为学生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以及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做好充分的准备,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

参考文献:

[1] 曹英华. 人文教育与高级英语课程教学[J]. 鸡西大学学报, 2010(10).

[2] 丰玉芳. 基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英语专业《高级英语》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 外国语文, 2011(12).

[3] 李巧丽. “读者接受”理论与《高级英语》教学自主学习模式研究[J].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2011(2).

[4] 肖肃. 高级英语多媒体课堂教学探索[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5).

[5] 张向晖.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与高级英语课堂教学改革[J]. 海外英语, 2011(8).

篇2

[关键词] 高等中医院校;西医内科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R2-03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1(a)-049-02

《西医内科学》为一门临床专业课,是各临床专业医学生应掌握的最基本的课程之一。复习各高等医学院校内科学教学大纲不难发现,内科学的教学重点为各系统常见病与多发病。目前中医院校临床专业教育均开设西医内科学,并为后期重要的考试课程之一。本文通过对教学规律及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活动的总结,对高等中医院校西医内科学教学作了一定的探讨。

1 明确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要想正确、有效地进行中医专业西医内科学教学工作,就必须对教学目的有深刻的认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中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医专业人才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而且对西医的思维模式和诊治手段也要有深入的了解。高等中医药院校临床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从事临床工作,适应当前医疗服务特点,学习与掌握西医内科学等各西医临床专业课,尤为重要。因此,中医专业学生绝不能忽视对西医的认识和了解。对中医专业进行西医内科学教学的目的是使拥有扎实中医专业知识基础的中医专业学生对西医内科学也有深刻的理解。内科学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是学习临床医学的关键,学生务必扎实地掌握内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能在毕业时承担适当的临床职责,而课堂教学则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高等中医院校始终重视西医临床专业课的设置与教学,其中西医内科学为最重要的临床专业课之一,其课程教学时数在众多高等中医药院校,近年来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同时多数中医院校已将其作为毕业理论考试与技能考核的内容与重点。明确了目的,就应该适当加大西医内科学教学力度,增加西医内科学课时比重,更为重要的是要使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管理部门和领导认识到中医专业西医内科学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高等中医院校西医内科学教学的特点

2.1 前期西医基础课课时较少,为临床教学增加一定的难度

相对于西医院校,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等主干西医基础课课时较少。前期西医基础课课时较少,部分学生西医基础知识较薄弱,应掌握的相关知识在临床课的教学中显示出不足,为临床课的教学增加一定的难度。

2.2 学生思维不够活跃,有模式化倾向

西医基础课程开设的同时,开设中医基础课程,由于中医基础课程多数需要学生熟记,以达到熟能生巧,使学生养成按条例记忆的学习习惯,而西医基础课程的学习,很多内容不需强行记忆,应用思维与推理的学习方法,掌握的知识才能灵活运用。教学中发现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存在不能灵活应用的特点。

2.3 西医内科学课时相对较少

尽管西医内科学的教学课时在很多院校有所增加,但相对于教学要求与教学目的,仍显紧张。众多院校西医内科学均在一学期内完成教学任务,课时多为90~126学时,使很多疾病的讲授受到一定的限制,不能充分进行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穿插疾病诊治的进展内容。

2.4 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在未接触临床,不了解临床的情况下,对西医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多学生抱着应付考试过关的心理学习。因为中医与西医的学科特点明显不同,如果没有任课教师的引导,对为什么要开设西医课程,很多学生存在疑惑。

3 教师的素质及行为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是对内科学教师的基本要求。内科学理论来源于实践,只有临床经验的教师才能充分理解理论的深度与广度,把握重点及难点,这是分析教材的基本要求。把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传授于学生则是课堂教学的目的,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又起到了主导作用,只有具备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教师才能使这一传授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具有实践性,也才能使学生容易接受和建立起理论概念。由于相关基础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的迅猛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的改变,使得内科学理论不断丰富,如果教师的理论基础不扎实,则很难适应内科学的发展,更谈不上站在教材的理论高度之上得心应手地传授知识。与西医专业学生相比,中医专业学生西医基础相对薄弱。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基础较差的中医专业学生获得较好的西医内科学学习效果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要避免以下 3 种情况发生:①有些教师认为中医专业学生学习西医内科学以后用不上,了解一下就行了,于是对授课内容大删大减,敷衍了事,使知识缺乏必要的连贯性,学生听起来似是而非,难以理解,从而丧失了学习西医内科学的兴趣。②有的教师过分低估了学生的基础水平,害怕学生听不懂,所以讲课总是点到为止,对知识点既不深究也不展开,更不介绍学科的新技术和新进展,使得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够深入,知识面也过于局限。③还有一部分教师虽然重视西医内科学教学,但是他们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样使教学效果事与愿违。

4 理论教学模式的改革

内科学是一门涉及面较广的临床学科,传统的教学手段已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随着理论教学改革的深入,多媒体教学给内科教学工作注入了生机,但是,单一的多媒体教学并不能完全满足完整的教学需求。多媒体教学可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便于理解、记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但从学生和教师的反馈信息可以发现,它同时存在着许多不足。一是教学速度快,学生难于记笔记,也难于跟上授课节奏;二是多媒体教学过分强调直观,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三是教学按部就班,忽视即兴发挥,教学互动性差,抑制了教师的一些突发灵感和创造;四是喧宾夺主,课堂实效性差。传统教学虽然不及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但其最大的优点是教师能根据学生课堂听课的信息反馈,及时判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程度,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另外教师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他们能跟上授课节奏,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教师除可用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外,还可用板书及肢体语言增加互动性,可即兴发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等。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也正是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而多媒体教学的弊端,又可以用传统教学的长处来弥补。

5 多元教学方法的运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新的教学模式中主要强调的是人的主动性。社会需要、学生的自身特点要求改革传统教学手段,应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教育质量。教无定法,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是单一的。不同的教师上课有不同的方法,但优秀的教师在上课时无不灵活运用了现有的教学资源,采用提问、设疑、举例、导入等方法由浅入深,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内科学又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基于此,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体现。能在启发式、讨论式等基本教学方法之上充分利用数字化、可视化教学平台实现直观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则大有帮助,这个平台包括多媒体课件、图片数据库、医学标本库等,它可变抽象为具体,使需要冗长文字描述的特定内容以图片、视频等形式清晰表达,易于理解。尤其具备较丰富完整的反映疾病的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治过程的科教短片在课堂上的灵活运用,将会使课堂教学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

总之,在高等中医院校中,西医内科学的教学工作面临诸多困难,只有创新改革,提高应变性,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基础理论扎实、技能操作规范、动手能力较强的适应临床工作需要的应用型综合人才。

[参考文献]

[1]叶寰,郑义,李沛霖,等.中医专业本科生西医内科学临床教学的体会和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0):41-42.

[2]弓鸿飞.内科学教学改革与应变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4):389-390.

[3]潘涛,张宗明.高等中医院校西医内科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2):2629-2630.

[4]吉利.内科学教学改革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157-158.

[5]马林.内科学课堂教学理念的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8,5(6):785-786.

[6]夏素娟.病理学教学应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5):190.

篇3

EBM是一门遵循证据的科学,核心是医务人员审慎地、深思熟虑地、准确而明智地运用目前临床研究中得到最新最好的医学证据,结合临床医师个人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并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制定出每个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2-3]。是“以人为本”及个体优化治疗价值的充分体现。在临床医学、医学统计学、临床流行病学和计算机互联网等学科、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循证医学已悄然与经验医学转换了角色,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医要现代化和国际化,中医教学必须先行,这也是中医教育工作者必须探索和实践的必然趋势。

2传统中医肝病内科教学方式的缺陷

近年中医肝病内科本科临床教学得到了较迅速的发展,但核心教学方式仍处于经验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也囿于教科书、医学刊物的研究报告和教师个人的经验等。表现在:①教材与教学大纲的编写、更新周期严重滞后,教学内容落后于临床实践的发展。②教学方法单一、僵化,多为填鸭灌输式。学生被动,教师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宗旨,对学生缺乏独立的临床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培养。③倚重于课本理论知识,培养目标模糊,不与时俱进,偏重于知识经验型人才培养。④临床工作强调的是医疗实践与临床经验的紧密结合,疗效是检验临床工作是否有效的至高标准。倘若一贯地强调经验医学,就会出现如今的一些弊端:一是使一些理论上有效而实际疗效不佳或有害的治疗方案继续使用,而可能犯南辕北辙的错误;二是可能阻碍真正有效的新疗法在临床上推广与使用。

3实施EBM中医肝病内科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EBM的基本理念已广为接受,但要将EBM的理念贯彻于日常的临床教学中尚需时日,原因有:①教师知识更新滞后,EBM最新成果均以网络上英文版为主,这就要求教师主动提高文献检索能力和学习能力,积极参加相关培训。②学生应从理论课开始,重视学习EBM理念,掌握其要点。这就要求从学校层面强调教师和学生加强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以解决以上问题。

3.1基于教师的要求

限制实施一个目标的因素往往不是方法和手段,而是态度和观念。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EBM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育中医学本科生在继承祖国医学精髓基础上,主动地获取最新最佳的临床证据,培养良好地自我继续教育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开拓创新意识的培养、中医临床思维的锻炼、临床操作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主动运用EBM的理念、方法,主动更新医学知识,将最佳的研究证据有意识地贯彻于日常的临床工作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同时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及英文阅读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地学习EBM的新知识、新证据、新进展,才能给予学生更好地讲授。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传授书本中的中医肝病内科知识为主,内容固化单一,资源少。教师要不断地强化自身使用网络资源的能力,加强收集、评估和利用证据进行决策能力的培训。从而在新证据出现时能够及时更新及补充中医肝病内科EBM知识。

3.2基于学生的要求

EBM实践是在全面掌握传统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到临床实践的跨越。EBM不能取代扎实的临床资料收集、临床技能及临床经验等临床基础。只有掌握了课本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后才能充分利用好EBM知识深入学习,拓展知识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中医本科生在学习中医肝病内科理论课时,也应转变目前的学习观念。建议带着要掌握的知识点(问题)去学习,围绕知识点产生的原因,发展及解决的途径与方法,解决方法的优势评价这一思路进行。中医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辨证施治的实践精髓,要求中医本科生注重中医基本技能的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立足于获取综合第一手资料。临床实习和见习中多接触患者,广涉于四诊、辨证、治法、遣药、医嘱、健康教育的各个环节,在各个具体的实践中寻找证据及解决方案。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觉运用新技术、新方法这一学习手段,充分运用医学数据库收集最新的研究文献,在实践中体会EBM的涵义,根据最新的证据,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提出科学的诊断和正确的治疗方案。这也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

3.3EBM在中医肝病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教授完理论课,中医本科生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此时带教老师可用具体的临床病例按照脉、因、证、治、理、法、方药之顺序,结合现代医学提出临床病例讨论题,应用EBM的知识对病例进行分析讨论,核心在于利用证据进行实践,重点在于“用”字,具体可按国际通用的PICO模式。P(Population/Participants)特定的患病人群。以鼓胀(肝硬化失代偿期)为例,我们会面对这样一个问题:鼓胀并发的门脉高压症能否用中医治疗,何时介入中药或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这是EBM第一步,提出具体的临床问题。而学会提出问题是运用EBM技能之第一步。而问题一定是有实质意义的,感兴趣的,排除繁杂无用的因素,明确目的和方向。I(Intervention)干预。针对第一步提出的问题,采取怎样的干预(治疗方案)。如采用怎样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中医治疗方案或单纯的西医治疗方案等,如就门脉高压症而言,在中医药全程介入治疗前提下,是采用门-奇断流术,还是门-体断流术,或是TIPS术等这些具体的问题提出后,就会检索相关的临床资料,找寻具体问题的有力证据。C(Control/comparator)是对照组或可用于比较的干预措施。每一疾病诊断明确后,治疗方法有多种,治如中医的治疗方案、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西医的治疗方案。每一种方案都有其利弊。这就要求医生作出一个正确的比较及抉择。从良莠不齐的方案中进行科学评价,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目前的医疗条件,充分考虑患者的经济能力,但不能因为节省费用而牺牲患者的安全,从而得出最佳的治疗措施。O(Outcome)治疗结局。如对于鼓胀患者而言,合适的治疗方案执行后,患者的生命质量,有效寿命、死亡率及卫生经济学指标怎样。遵循EBM的思维和方法进行系统评价。EBM有较完整的评价体系。要遵循EBM原则,严格评价证据的有效真实性。以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实验为临床疗效评价的“金标准”。其次为非随机同期病例对照研究,而以个例报道、专家个人意见等级别较低。具体而言,还是以鼓胀为例,掌握了鼓胀的有关中西医的基础知识前提下,根据具体病例提出具体问题,再根据所掌握的EBM原理和方法检索有关鼓胀的最新的中西医诊治知识,遵循EBM原则,评价所获取的临床研究证据的真实重要性,在老师的指导下,甄别出对具体患者而言最合适的证据为临床作出决策。最后由老师作总结分析,确定学生的优缺点,渐渐学会用EBM理念解决实际的临床问题。

篇4

【关键词】中医基础;理论;临床思维;培养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62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75-01

中医基础理论的授课对象是刚刚迈入大学校园的一年级新生,对于这些新生来说,中医学是一门晦涩难懂的学科。而中医基础理论就是带领学生迈入培养学生中医特有的思维方式的基础学科,是其他中医学科的基础[1]。因为中医学是一门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方法的学科,其与各学科之间都是一脉相承的,所以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对于是否能学好全部中医课程都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临床思维是医生在医疗过程中运用思维工具对患者和病证进行分析判断并最终形成判断决策,以探求疾病的本质与治疗规律的思维活动过程[2]。目前的毕业生普遍存在中医辨证能力较差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在课程的学习当中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没有跟上,要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应该从中医基础理论这门基础课程开始[3]。

1临床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现在的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目标是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即使达到了这个目标,学生也无法很好的为后几年的学习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因为中医学临床思维的方法这个必须要重视的环节被忽视了。这门课是面对刚入学的新生的,而这些新生还习惯于逻辑性思维,感性认识事物,通过记忆和背诵来积累知识。中医学的思维是思辨性思维,理性认知事物,通过思考来积累知识[4]。这种思维方式的变化会让新生无所适从,造成学习时困惑较多,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

2中医学临床思维

中医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方法,中医临床思维是中医思维体系的一部分,核心就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5]。整体观念就是看待世界时用一种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思维方式,不仅把世界看作一个整体,还把每一个事物,每一个人都看作一个整体,而且人作为世界的一部分,不仅自身是一个整体,而且与周围世界密切相关[6]。这跟西方医学,把人体视为各个不同系统的组合来看待是有着本质的不同的。辨证思维就是在面对病人时,不光着眼于病人的“病”和“症”,更重要的是分析清楚当时病人的“证”。在中医的理论指导之下,把病人各种症状有机联系在一起并进行分类,根据中医辨证模式,对疾病现阶段的病因、病性、病位、病势做出综合性的概括,并给出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法[7]。

3临床思维的培养方式

31强化基础知识的教育要想在浩瀚的中医知识海洋中前进,扎实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这首先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要熟练的掌握,只有教师自身业务熟练,知识丰富,才能更好的给学生进行讲授[8]。在教学时,除要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外,更要运用原有知识迁移,形象生动的比喻,还要寻找到其和临床思维的契合点并加以强调。这样就能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的同时培养起临床思维的能力。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中医临床思维最好的培养方式就是临证学习,边观察,边思考。

32多采用案例和讨论医案是最能直接反映医生临床思维的实录。通过学习案例能够贴近实际情况,有效模拟直观场景,能够克服课堂教学中从概念到概念的理论学习比较抽象的弊端,通过对案例的学习、思考和讨论能把学生代入到临床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于中医学的兴趣[9]。在对案例学习的同时,让学生结合已学的中医理论知识,通过查阅资料,自己分析案例,辨清病因、病位、病性并得出中医初步诊断、给出治法、方药、针刺、推拿,再进行课堂讨论。教师负责对学生点评与总结。通过实践能够证明,虽然其中很多内容学生并没有学习到,但通过学生查阅资料、主动学习及教师的指导和评价,学生可以对整个辨证论治过程进行学习和理解,这种学习方式既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中医、深入思考中医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

33多临床见习中医学是实践性非常强,单纯理论学习并不能让学生对学科有一个全面充分的理解。应该让学生早一点临床见习机会,多一些临床经验。在见习之前,教师应对病例有所选择,虽然多接触不同病例有利于学生开阔见识,增加知识面,但是选择病情简单但又能突出体现某一中医理论的病例更加能够符合大一学生的知识特点,并能够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10]。让学生实地感受医院的诊疗氛围,自己动手收集病人的四诊信息,亲身参与辨证施治过程的讨论与决策能够让其对中医诊疗全过程留下深刻印象,建立并巩固中医临床思维。

新生入学后,就要培养,不断建立中医思维的方式,掌握辨证思维、整体思维等中医独特思维方式。当然,这种思维方式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在平日的授课和实际训练当中经常加以引导。另外,中医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和传统文化的了解掌握密切相关,要想学好中医,需要广博的人文哲学知识,这是建立中医临床思维的基础。传统文化的熏陶对提高中医感悟能力大有裨益。学生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对建立中医临床思维也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聂娅论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临床思维的培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04(72):134

[2]周立美,刘艳娇中医临床思维研究之现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1(11):1291-1294

[3]刘玉良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中医思维、兴趣和信心[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9(03):19-20

[4]韩善夯,朱蓓蓓加强实习生中医内科学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南方医学教育,2008,12(04):25-26

[5]朱玲玲中医内科学实习带教中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南方医学教育,2006,09(03):33-34

[6]魏凤琴重视《中医基础理论》思维方法教学的体会[J]中医药导报,2007,04(04):112-113

[7]段安中医外科教学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02(02):132-133

[8]张新霞,詹华奎以病案为基础的学习(CBS)教学法在中医专业本科生临床思维训练中的作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5(05):85

篇5

1注重学科交叉联系,促进知识融会贯通

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并采用中医药治疗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1]。本专业不同的课程由不同的教师任教,每位教师所授的教学重点及教学内容各有差异,部分教师难以对所教课程与其他相关性课程进行紧密衔接,这使得知识缺乏系统性与连贯性。本课程以前期各门理论课程为基础。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时候,应注意结合其他中医基础课程,其中与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的联系颇为重要。教学上既要突出本学科的重点,又要联系其他学科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促进对知识的融会贯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目前临床上中西医技术相结合的医疗方法,已成为治病救人的主要方式。因此,教学也应符合当前医疗情况的要求,要与时俱进,不能单一的、纯粹地进行中医知识的教学,而应建立以中医知识为主、西医知识为辅的知识结构。在疾病的讲授过程中,适当讲解相关西医知识,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

2合理分配教学课时,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中医内科学是连接中医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桥梁,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性,其在高级中医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众人皆知[2]。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辨证论治,并能结合临床变化灵活运用。在本校,以往的教学课时仅有80学时,教师对所授内容高度概括,学生难以消化理解,且主要分为课堂讲授和临床见习两部分,多采取4∶1比例,这显然达不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因此,对课时比例的调整为首要任务。要增加总体课时,将以往的80课时延长至100课时。对于课堂讲授与临床见习的比例宜调整为3∶1。二者的安排不必遵循旧有的先理论后临床的教学方法,可在理论课之前进行一次临床见习,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在课堂讲授与临床见习的基础上,增设课外实践活动和课后自学两个环节。课外实践活动可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进行组织、安排,如开设模拟诊所、邀请著名学者进行专业讲学或专题讲座、举办与西医内科学专业学生的交流会、开展校外义诊活动等。让理论与实践交叉进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感。

3把握教学环节,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3.1灵活运用多元教学方法,启迪学生临床思维

中医内科学阐述的是内科疾病的概念、病因病机、临床诊断、临床证候、证治规律及其理论的学术源流。课程知识面广,涉及到各科基础知识及多系统疾病。本专业学生学习的重点在于针灸推拿课程,对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掌握程度欠佳。因此,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缺乏兴趣与信心。那么,教师怎么使教学内容系统化、条理化、浅显化,关键是抓好教学的“三环节”,即定义、病因病机、各病证型[3]。以此为主线,点面结合,多方位、多角度地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笔者主要是采用网络多媒体教学手段与病案讨论法、图表法、提问式、启发式、探究式、导入式、归纳比较等各种教学方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3.2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中医理论相对来说比较深奥、抽象,中医内科学知识体系庞杂、繁多。以往因本校教学条件有限,单凭教师的一张嘴、一只粉笔、一本教案来进行教学,这样无法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得枯燥乏味,对所学知识不能深刻理解。网络教学具有即时性、共享性、互动性、开放性、自主性的特点和优势[4]。多媒体教学方式则具有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多变化的立体演示特点,可使许多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5]。因此,应合理、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制作集影像、图片、动画、文字于一体的课件,把抽象的理论知识直观化,复杂的知识体系简单化。并且通过网络随时给学生展现最新的医学知识及医学研究成果,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比如鼓胀与水肿,则在文字的基础上添加图片、影像等辅助手段,通过看临床患者图片,听患者腹部叩诊音,真正地达到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去鉴别地理解两种疾病。这种教学方法能促进教学更加专业化、现代化,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3.3开展病案讨论,培养学生临床运用能力

我校以往采用的“教师讲,学生听”传统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呆板,学生不能把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不能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致于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局面。鉴于本课程的重心在于辨证论治,学生不仅仅要记忆知识,更要学会面对一种疾病怎么运用辨证论治体系。因此,在每一疾病的讲授前后,选出一些适合学生自身学习情况的,具有真实性、代表性的病案,让学生讨论。在病案的选择上,可选用古今经典医案,或临床实际病案(临床治疗成功病案、临床误诊误治病案),或根据疾病知识教师自编案例。病案内容以教材为中心,要反映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且要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教师要全面掌握案例可能涉及到的纵横知识面,对案例问题的解答做好十足的准备。病例或以文字、图像的形式呈现,或教师、学生根据临床实际病例,自己充当患者表演,或让患有本病的学生自行展示。学生需按临床诊疗的思路,通过中西医诊断方法,围绕“病人”的病史资料,做出中西医病名及中医证型诊断,并说明诊断依据,再确定治疗原则,最后列出处方用药。先要求一个学生进行整个过程的分析解答,然后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并提出各自的疑问,再师生一起讨论。讨论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的临床分析思维,紧密围绕所学内容进行讨论,最后做出归纳总结。通过这一方式,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实际运用能力,培养了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于教师自身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4临床见习融入PBL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在临床教育中其指的是在临床前期课或临床课中以患者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教学[6]。中医内科学具有较强的临床实践性,临床见习是中医内科学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临床见习的教学中,结合本校的校情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融入PBL教学模式,取得了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先选择证候典型的住院患者,简要地介绍患者的情况(包括年龄、性别、主诉等)。依据患者病情与中医内科学临床见纲设置问题,比如消渴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哪些?如何辨证施护?其次,到病房查看患者,要求学生运用中医四诊内容,进行病史资料收集,且运用西医诊法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期间教师要随时记录学生错误的询问及查体方法,在后面讨论过程中再指出纠正。然后,组织讨论,轮流发言。学生依次汇报病史资料,并结合实验室等辅助检查对资料进行分析,作出中西医病名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医证型判断,制定出治疗方案,且对患者的预后与转归作出判断。把事先设置的问题与患者的具体病情相结合展开讨论,为自己所作出的结果阐明理由。教师注意控制讨论的时间和范围,并适当给予指导,对学生们的发言及时作出归纳总结。最后,要求学生以住院病历的形式撰写一份病历,教师对学生书写的病历要认真批阅,及时纠正他们的不足。PBL教学促使学生在已有的问题上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不断地去解决存在的问题,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对疾病的临床分析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改革考核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知识综合能力

本专业以往的考核方式是以卷面考试(占90%)和平时成绩(即课程学习中平时作业、答问、纪律等各方面情况,占10%)两部分为主,这种方式存在诸多弊端,不少学生临阵磨枪,考场作弊,不能真实地反应出学习水平。因此,在这两种考试方式的基础上,增添技能考核、病历书写两部分,成绩采取百分制。卷面考试部分为闭卷考试,占总分数的50%;技能考核部分占总分数的20%,这部分要求学生对患者或模拟患者进行四诊运用及相应的体格检查,然后辨证论治,教师则在旁通过目测酌情给分;病历书写部分占总分数的20%,需要把第二部分的内容书写成一份完整的住院病历;最后结合10%的平时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公平、公正,杜绝了考试抄袭和舞弊的现象,能全面、客观地去评价学生的知识综合能力。

篇6

【关键词】 中医高等教育;课程设置;教学体系;教学模式

中医护理学基础课程是护理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在多年的教学和实践中我们获得了许多经验,但从中也发现了中医护理课程的设置从课程设置内容到学时安排均不同程度的存在许多问题。为此,在实践及研究中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护理学中医护理课程的设置进行研究。

1 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根据护理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医护理课程设置在护理学专业教学的专业课程中只占总学时的0.5%。但由于我校是高等中医院校,在中医护理课程设置过少,不足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中医护理的相关知识,尤其是没有设置中医护理的临床课程,学生对中医临床疾病无法认识,更谈不上实施中医特色护理了。

调查中88.85%以上的学生反映:(1)中医护理临床实践课程学时太少,不能系统了解中医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相关知识,学时应增加;(2)30个学时全部为授课,没有实践教学课程及讨论,不利于学生对中医临床疾病感性认识的增加;(3)应在现有中医护理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设置中医护理临床专业必修课,让护理学专业学生都进行学习,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是必要的。此外,在调查中有89%以上的同学希望学习中医护理的实践操作,如针灸、推拿、按摩等基础性的中医学特色技能训练,更能突出中医院校护理本科生的特色,不仅能提高护理技能,更能在人才竞争中成为有特色的专业人才,更具有特色性和竞争力,更有效的培养全方位的护理专业人才。

我院护理学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与其他中医院校的明显不同之处在于:(1)中医护理基础课程开设仅2门,学时数过少;(2)没有系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并且中医护理基础的实践操作课程不完全没有专门的系统的中医护理技能操作课程不完美没有专门的系统的中医护理技能操作作室和相应的教学指导;(3)没有设置中医临床护理课程,理论和实际难以结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脱节”的状况,在研究中我们认为由于没有开设中医临床护理课程,实习生在医院实习过程中就没有优势可言,尤其在中医院实习更感中医临床知识匮乏。还由于我院中医护理课程开设时间不长,没有足够多的中医护理教学资源,因此学生在中医护理方面知识相对薄弱。

从大环境下看,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为落后。因此国内本科护理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应向护理教育水平发达国家学习,同时也要立足本国实际情况,我们更需要正确树立本科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在正确护理教育观的指导下,综合教材、师资、教学条件、教学水平等因素来逐步发展。

2 目前对护理学专业中医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

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和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护理本科生的全能性较高,中医和西医的护理基础技能都应该扎实掌握的多功能性人才,因而,学习中医基础的积极越来越高,中医护理技能是中医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具有疗效确切,简便易行、适应范围广的特点;也是临床工作的基础,也是中医护理工作的基本需要。并且,调查显示,大部分同学希望能进一步得到中医护理专业知识的培训和专业技能的提升,通过学习和训练后能运用中医护理专业知识独立完整中医护理操作。我们确立了本科护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护理科研能力的、符合国内外人才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这对中医院校护理本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对以上问题,为了实现“厚基础,宽口径”的教育方针,对护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中医基础课程进行了如下改革,在取得一定效果的同时也存在明显不足。

增加《中医学基础》课程,涵盖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方剂等课程内容。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后具备一定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但由于学时数过少,不能系统深入学习以上课程内容,因此护理本科生中医护理基础相对薄弱,在临床应用能力也略显不足。

中医内科护理是中医临床各科护理的基础,因此我们也把《中医内科护理学》课程探索式的设置为选修课。两年来,《中医内科护理学》共开设5个班级,选修人次400人之多,护理学专业学生占70%以上。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有79.2%的学生认为开设中医内科护理学非常有必要,且77.7%的学生认为学习这门课程对中医临床护理的认知度有一定提高,关键是学习了中医内科护理,具备从事中医临床护理的基本能力。《中医内科护理学》的开设,弥补了中医临床护理知识的空白,对中医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并具备一定的中医临床护理工作能力。

3 对我院护理学专业中医护理课程设置体系的设想

护理学专业中医课程应与西医院校课程设置有共性,更应体现护理学专业特征及传统医学的特色。经过调研和分析,并结合本校本科生的培养方案对中医课程的设置有这样的设想。

4 对目前护理学专业中医课程设置的几点建议

中医整体观念更能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与现代医学整体护理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在护理学专业的课程中增加中医护理课程的分量是符合现代医学模式发展的。针对护理学专业中医课程设置,笔者有以下建议。表1 我院护理学专业中医护理课程设置体系注:学时数均为理论课+实践课

4.1 优化课程结构设置 积极推进学校与医院间的合作,建立医、教、研的科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各类人才培养[1]。根据我校本专科培养方案原则及课程设置的规定,在必修课设置中,增加中医护理技能操作、临床见习课程,其中包含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护理基础技能的课程。专业课程的设置,应以《中医内科护理学》为基础,开设中医临床护理学科课程或中医临床病症护理,以及中医护理的基础技能操作,并开设具有中医特色的针灸推拿护理。

4.2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加大临床见习课程力度,增加临床见习机会。加强实验室建设,综合实验病房,既能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又能弥补因不能直接接触患者难以掌握中医临床护理要点的不足,也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技能训练条件。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得到提高,由被动接受逐渐向主动学习转变。我们还应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密切学校教育和临床教学之间的配合,改进教学和考核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保持和发扬中医院校护理本科的优势[3]。

4.3 增加中医临床课程 如将中医内科护理学或中医临床病症护理学设置成专业必修课,弥补学生中医临床护理知识的欠缺,且能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并根据学生特长和兴趣爱好,开设与此相关的选修课和基础技能课程,注重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弥补因课时不够不能接触患者,难以掌握护理要点的不足。

4.4 整合重复的课程或教学内容 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如《中医护理学基础》课程中中医护理文件书写规范与《护理学基础》中护理文件的书写进行整合。在临床见习、技能操作过程中,应由理论授课教师和临床带教老师共同完成,在相应的时间内完成整体护理实施程序。

4.5 选择或编写合适教材 现使用的教材在内容及难度上均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和对知识的渴求程度。因此应选择内容较好,编排合理的中医护理教材。若没有合适教材,可以召集教学经验丰富,知识掌握全面,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按照统编教材的编写要求,结合专业特色、相关教学、临床经验、现代护理理念及新设备新技术的运用等内容,自行编写中医护理教材。

护理学专业中医课程的科学化设置有利于课程体系的优化及教学任务更高质量的完成,更有利于培养适合现代护理学科发展新趋势的、带有传统医学特色的为祖国医学走向世界奠定基础的新型护理本科人才。因此,我们应在今后的护理学专业教学中积极推广和应用。

5 讨论

我国护理学专业起步较晚,由其是本科护理学专业,在加快其发展速度的同时,又要考虑到教材、师资以及国内教育、医疗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科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要基于对护理学深层次的理解,因遵循科学的课程设置规律,体现我院护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特点,同时也要符合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强化专业意识、夯实专业基础、加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原则[5]。合理的课程设置应该有良好的师资作保证,因此在优化课程设置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对护理专业师资的培养,让教师教给学生最准确、最丰富、最实用的护理学知识。

参考文献

1 孙国华.我国中医教育发展概况及趋势分析.中医教育,2000,7(11):89-90.

2 雷炜.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医学教育探索,2007,6(11):1026-1027,1037.

3 尤黎明,汪建平.对中国高等护理教育模式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2):741-743.

篇7

目前中医内科学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不容乐观。中医内科学实习生到临床实习医院后,很难把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不知道如何去分析问题,解决临床出现的问题,尤其不知道如何去思考中医内科学临床中所遇到的难点,从而导致临床思维能力欠缺,通过这几年的观察,分析起来可有如下几个方面原因。

1课堂理论教学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不动脑筋,对教师所讲内容不能消化吸收,灵活运用,甚至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学生的综合分析,逻辑推理能力很少在教学中得到开发和提高。

2实践机会少,动手能力差

由于某些原因,实习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不能很好的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导致临床动手能力差。为提高学生实习时的临床动手能力,我校在毕业实习前,每个学生都必须进行临床实践考核,对尽快适应临床实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临床带教老师的责任心不强

临床带教老师缺乏教学责任心,对学生不能启发引导,不严格要求,教学意识淡薄,教学查房简单,对教学缺乏热情,用于教学的时间少,学生不能从中学到知识,更缺乏应有的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4诊断疾病的辨证思维缺乏

实习生常常产生临床思维上的缺陷,如表面思维、片面思维、印象思维和惯性思维等。此外,一些学生片面的认为疾病的诊断只要有先进的设备就可以了,忽视了对一些基本诊断方法的重视,影响了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医学是一门应用科学,中医临床思维理论包括理、法、方、药,它们是指导中医实践的依据,清代名医叶天士指出,医道之关键在于识证、立法、用药。此可谓是对中医辨证思维过程的经典归纳,点明了中医临床思维的程序和步骤,即收集症状,辨识证候,建立法则,选方用药,中医的发展和临床疗效证明:只有培养了正确的中医临床思维,才能真正掌握中医的精髓,也才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中医临床思维步骤中又以中医辨证思维最为关键,辨证论治是中医思维的一大特色,又是灵魂和关键。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创立出了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以及辨病因(六、疫疠等)、病性(气、血、津液)等多种辨证归类的方法。八纲辨证是辨证的基本纲领,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可以从总体上反映证候的部位和性质。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是八纲中辨表里病位的具体深化,即以辨别疾病现阶段的病位(包括层次)为纲,而以辨病因病性为具体内容。其中脏腑辨证、经络辨证的重点是从“空间”位置上辨别病变所在的脏腑、经络,主要适用于内伤杂病;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则主要是从“时间”上区分病情的不同阶段、层次,主要适用于外感时病。

辨病因病性则是八纲中寒热虚实辨证的具体深化,即以辨别病变现阶段的具体病因病性为主要目的,自然也不能脱离脏腑、经络等病位。其中辨病因主要是讨论六、虫、食等邪气的侵袭或停聚为病,与六经、卫气营血、三焦等辨证的关系较为密切;辨病性主要是分析气、血、津液等正气失常所表现的变化,与脏腑辨证的关系尤为密切。总之,八纲是辨证的纲领;辨病因病性是辨证的基础与关键;脏腑、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等,是辨证方法在内伤杂病、外感时病中的具体运用。中医辨证体系中除上述病因辨证、八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及三焦辨证等而外,现代研究认为还有“体质辨证模式”、“系统辨证模式”、“主次症辨证模式”、“症状贡献度辨证模式”、“指标辨证模式”等等[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辨病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临床实践中辨证与辨病治疗相结合已渐普遍,面对如此复杂庞大的中医临床思维体系,在临床带教中更应强化对实习生在这些方面的培养与训练。

第一、加强基本理论的再学习

虽然学生经过近4年系统的理论学习,但是因不常临证使大部分知识尘封己久,甚至有的知识已经淡忘,所以在毕业实习阶段要重视基本理论知识的再认识,包括《内经》《温病学》《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的学习,要重视对理论知识的温故与拾遗,一是可以使原本零散的无序的混杂堆砌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进而建立起有机的知识体系,二是通过让学生明白理、法、方、药而全面了解中医的临床思维过程,为中医临床思维的建立奠定扎实的基础,只有整个毕业实习阶段都体现从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认识过程,学生的基本功才能扎实,中医临床思维才能真正建立。[2]

第二、重视临床实践

中医有句常话叫:“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医实践的重要性。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实习生中医内科学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1)提高查房质量。床边教学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最好途径。查房时,带教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中了解症状和体征,根据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帮助他们分析病情,更好的把课本知识同实际病例结合起来,加深对疾病的认识。(2)开展小组讲课,学生学习临床理论课时大多按教材章节,系统进行纵向联接;而临床诊断疾病时,需要学生具有横向联接的临床知识和思维方法。所以要定期组织小组讲课,讲课时应以横向联接内容为主。当然,也可介绍一些本专业的前沿知识和发展动态等,这样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3)经常进行临床病案分析讨论。可以提前通知学生,认真准备,踊跃发言,使学生加深对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治疗愈后的认识,从更深层次上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篇8

关键词:职业院校;中医药;整脊;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381-02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整脊医学的发展趋势及整脊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整脊职业的任职资格标准,充分体现以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特点,中医药类高职院系所设整脊专业应以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整脊临床工作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整脊人才为目标,建立结构合理、互补性强的综合性模块化课程体系,以便加强课程与学科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与综合,从而形成有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整脊专业课程体系。

1职业院校中医药类院系整脊专业的综合性课程体系

整脊专业作为中西医骨伤和推拿、导引等相结合形成的新兴医学专业,要求学生既要有西医的解剖、生理、病理、诊断、脊诊、整脊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又要有中医的基础理论知识和骨伤、针推、脊诊、整脊等专业技能,更需要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功底和人文素养,这就决定了其课程体系的综合性。综合性课程体系能使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相统一,人文与科学技术素养教育相融合。

通过对整脊行业的调查和对整脊人才培养规格的研讨,我们认为职业院校整脊专业课程体系应包括人文课程体系、现代医学课程体系、中医学课程体系、整脊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5个方面,而每个方面的课程体系又可分成若干课程模块。

2职业院校中医药类院系整脊专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2.1人文课程体系的课程模块: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立德树人就成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人文课程体系正是以职业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为核心,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文化修养、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献身医学、爱岗敬业、救死扶伤、仁爱助人、甘于奉献、团结协作、自强不息等人文精神以及良好的道德修养等。

根据职业技术教育学制短等特点,其人文课程体系可分为2个子课程模块,即基础性人文课程模块和应用性人文课程模块。

(1)基础性人文课程模块:旨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律观等,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和人文素养。开设的必修课程有5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军事理论。

(2)应用性人文课程模块:旨在培养学生学习整脊医学所需的工具性知识、技能和身心素质,以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开设的必修课程有4门:英语、体育、计算机基础及应用、应用文写作。

2.2现代医学课程体系的课程模块:整脊医学职业教育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现代医学基础,尤其是必须、够用的脊柱解剖、生理、病理知识和脊柱病变的诊断技能基础。为了便于教学,我们将现代医学课程体系分为2个子课程模块,即现代医学基础知识模块和现代医学专业技能模块。

(1)现代医学基础知识模块:旨在培养学生学习整脊医学所需的现代医学基础知识,尤其是必须、够用的脊柱解剖、生理、病理知识,为整脊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开设的必修课程有5门: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可选修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康复医学、老年医学、执业医师考试。

(2)现代医学专业技能模块:旨在培养学生学习整脊医学所需的现代诊断技能基础,尤其是脊柱病变的诊断技能基础。开设西医诊断学基础1门必修课。

2.3中医学课程体系的课程模块:由于整脊医学属中西医骨伤、推拿、按摩、导引等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医学学科,因此,要求学生应具备足够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诊治技能。所以,其中医学课程体系也应分为中医学基础知识模块和中医学技能模块2个子模块。

(1)中医学基础知识模块:旨在培养学生学习整脊医学所需的中医学基础知识。开设的必修课程有5门:医古文选读、中医学基础、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2)中医学技能模块:旨在培养学生学习整脊医学所需的针灸、推拿技能和内、外、骨伤、妇科等常见病的诊疗技能。开设的必修课程有6门:针灸学、推拿学、中医内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

2.4整脊学课程体系模块:作为专业主干课程体系,主要培养学生整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成为高技能整脊医学专业人才,能胜任整脊临床工作并有所创新、可持续发展。根据培养目标要求,整脊学课程体系可分为2个子模块,即整脊学基础知识模块和整脊专业技能模块。

(1)整脊学基础知识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整脊医学基础知识,如整脊的基本概念、原理,脊柱的解剖、生理、病理、生物力学、诊断、预防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开设的必修课程有整脊学基础1门。

(2)整脊专业技能模块:旨在培养学生从事整脊临床工作的诊疗技能和脊椎病的预防技术,并提高学生对脊柱学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所开设必修课程有3门:整脊学技术、整脊治疗学、整脊保健学。

2.5实践课程体系模块:整脊医学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实践课程是非常重要的课程体系,是整脊专业教学的重要核心环节。根据实践课程的性质、教学形式和教学目标的不同,可分为实验、实训和实习3个子模块。

(1)实验课程模块:采取少而精的原则,使学生通过实验课程对现代医学的基础知识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尤其对脊柱的解剖、生理、病理、生物力学有直观的认识。实验课程的教学采用穿插式,安排于现代医学基础知识模块的各科目课程的教学中。

(2)实训课程模块:实训课程是中医学技能模块和整脊学专业技能模块的主要教学模式,应占总教学课时的50%。实训课程教学也应采用穿插式,安排于各技能科目课程的教学中。

(3)实习课程模块:实习课程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于整脊临床的主要教学模式,在整脊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实习课程集中在第3学年进行,为期44周(10个月),由学校安排学生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并切实加强对顶岗实习过程的管理,注意提高顶岗实习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的吻合度。

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改革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题,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本研究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形成以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的有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整脊专业课程体系。

篇9

案例教学法是我院目前中医内科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比较成熟,并且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的教学方法,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临床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我院多年来的案例教学的经验,内容涵盖了案例教学的开展时间、难易度选择、对象选择、案例教学形式、案例教学的具体运用过程,较为系统的阐述了中医内科学的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关键词:

中医内科学;案例教学法;传统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学生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采用一种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型教学方式。由于案例教学法能够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潜能,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案例教学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成功教育模式[1]。我院在多年的中医内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兴趣,并且在生动、真实的案例的分析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特将多年来实施案例教学的一些经验和方法与大家分享。

1何时开展案例教学

开展案例教学宜早不宜迟。根据我们的经验,对于低年级(本科1、2年级)不宜使用案例教学,由于此时学生们刚刚入学,没有较为系统的中医理论知识,突然进行案例教学会造成难度过大,学生们讨论热情低下等情况,因此,案例教学适宜在3、4年级中开始运用,此时学生们已经学习过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方剂、中医诊断学等知识,此时开展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临床能力。而具体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时间需要根据教学的进度适当的进行安排,可以在中医内科学开课后3周左右进行,此时,学生对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及辨证方法、治疗原则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在某些疾病的具体理法方药方面知识并不系统,适时的开展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并且强化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能力,通过生动的案例,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可以加快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的效率。

2教学案例如何选择

中医内科学的案例选择需要教师细心揣摩,并且对临床案例进行适当的加工设计。首先,案例的难易程度应当适当变化,开始阶段(12个学时左右),由于学生掌握中医内科学教学内容与基本知识尚少,开展案例分析的难度较大,此时的案例分析重点在病名的诊断、辨证分析方面,希望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已有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教师进行引导和点评。学习中期(40个学时后),就可以进行难度较大的案例分析,比如多个证型兼夹、舌脉症有一定矛盾、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的案例,案例内容不要超越教学大纲,这样,学生可以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便于检查与督促他们学习。其次,案例的信息完整度很重要。一个优秀的教学案例,需要具有明确诱因、症状典型、兼证有特点、舌脉有一定代表性、整个诊疗过程清晰准确、检查结果完整全面、患者经过治疗后有明确的好转或恶化及转归。我院的中医内科学教学,要求案例教学的比例在80%以上,即绝大部分的中医内科疾病均以案例教学法为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根据学情来进行案例的选编非常重要,对于案例教学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如何分层次进行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的对象选择在前面已经提到,但是在中医内科学的教学过程中会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们的教学大纲有所区别,因此,在案例教学中要握区分层次,具体对象具体分析。首先,针对教学对象的不同,案例体现的知识点、侧重点、点评的内容均要有所区别。本科生的案例教学,案例的重点内容应该是疾病的诊断、辨证分析内容,教学时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们对于案例相关内容的发现和分析,案例内容尽量不要超过大纲范围,当然可以适当提高分析难度。本科生的案例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暴露他们基础知识、分析能力、遣方用药方面的不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较多可以发挥和讲解的知识点,并且各种问题可以在后续的课堂教学和案例教学中依次解决。硕士研究生的案例教学,基于研究生不同的临床经历,他们的案例教学重点在提高他们的临床理论分析能力、遣方用药能力、症候鉴别能力,知识内容可以超出大纲,多使用临床真实并且有难度的案例。硕士研究生的案例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到他们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中时的局限性,有时考虑问题比较机械,不够灵活,这些问题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着重解决。

4如何进行案例教学

4.1案例选择及编写案例教学的最重要一环是案例的选择,一个好的案例,必须是病史、诱因、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齐备的案例,并且最好有多次的复诊,并且有转归的真实案例。这样的案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真实的感受到中医的临床实际疗效,并且从中感受到治疗的成就感。

4.2课堂案例教学形式大纲为本、案例为标,标本兼顾。课堂教学以教学大纲确定的知识点为主、案例的内容要尽量覆盖这些知识点。选择典型病例,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对如何对疾病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有初步的认识。案例可以出现在每个教学内容中,如诊断、病因病机、鉴别诊断、治疗、预后等,将案例用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案例的优势和特点,让学生根据案例来学习,案例即为线索,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灵活选用案例引入法、课末案例分析等方法。案例引入法有许多不同形式:可以先出1个医案,让学生独立分析,然后教师进行分析评论,找出问题,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讲解案例反映出来的知识点的内容并可以适当拓展。也可以先由教师讲解案例的形式与分析的过程,再给出案例进行分析,由教师审读、点评。课末案例分析是在课堂讲解结束之后进行的,可使用典型病案考核学生对重点内容理论掌握情况,也可使用具有一定难度的不典型病案,目的在于考核学生的采集临床资料、分析、综合、判断的能力。

4.3临床案例讨论以临床实际案例为案例来源,案例分析的重点在于对理论学习的总结和复习,真实的临床案例讨论,加深学生对该病或该类疾病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紧贴临床,在临床真实病例的基础上略作加工、整理,要求学生对相关知识作答[2]。在进行临床案例讨论在课前先将病案提前发给学生,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思考。在讨论时,以临床病例为中心,问题为基础,启发学生研讨疾病的发病机理、演变过程、临床特点,掌握对此类疾病鉴别诊断的思路。在病例分析时先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纠错,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疾病的认识。与此同时,参考、借鉴学习其他同学的思考方式,有利于发挥朋辈学习的优点。

4.4临床病案考核作为教学医院,本科生有较多机会到临床科室进行见习、实习,在这个过程中,我院一直重视学生们对于理论知识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我们在每次的见习、实习过程中均会挑选1~2个典型病例为学生讲解,并且让学生亲自到床边进行问诊、查体等,然后在示教室进行讨论、分析,并撰写病历和分析,“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案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临床实践,而临床是进行案例教学的最好环节。我院积极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实行案例教学,学生在住院部、门诊见习、实习过程中,只要条件允许,我们都进行案例教学的实践。结合案例教学的特点,我们也进行了考核方式的改革,传统的考试重理论轻实践,重笔试轻操作,我们根据学生们在门诊、病房的表现,将案例分析的作业计入平时成绩,并且占到学期末总成绩的20%~30%。我们经过多年的实践认为,采用临床病案考核的方法,能较好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是比较好的形成性评价措施。

5总结

案例教学形式多样,不但可以增加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们综合运用中医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知识层次,选用不同的案例教学法,综合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医疗文书规范书写、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关注将医学知识转化为临床能力的培养问题;将单一注重学科知识体系传承逐步转向知识与能力培养并重;关注在医学教育中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和实用型医学人才的科学性、有效性。这无形中对教师提高自身业务及教学素养起到了促进作用。多元化案例教学模式中,“教”和“学”双方达到了“双赢”。

参考文献

[1]刘晓燕,郭霞珍,马淑然.中医案例教学实现若干关键环节的探讨[J].中医教育,2006(25)1:26-28

篇10

首先,要对所学的基础知识做一个回顾。重点要梳理一遍的中医类课程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中医内科学,西医类课程有西医诊断学。

梳理课程时,不要还是照着课程学习时那样一个章节、一个章节地挨着读,而是要把重点放在综合归纳上,注重知识点的前后贯通和融合。梳理的内容还是三基为主,但是最好是以病证为纲。而且,熟练程度要达到这样的水平:关上书本,随便提及某一病证,要能够说出其相关的概念、基本的病因、中西医诊断要点、辨证分型、治则治法和常用的方剂、腧穴处方。这样,你的临床见习前的基础知识才算准备好了。作为临床带教老师,我本人认为,临床见习的学生不应该再问诸如慢性钱表性胃炎怎么治呀?风湿性关节炎怎么治呀?等等这些问题,应该是带教老师来问学生,由学生进行回答。你专业学习了持续了三年,都学了些什么?见习前,都已经完成了相关的基础知识的学习。见习后第4学年,重点是临床课程的学习。这个中间的过度,就是10周的见习。见习时,你可能第1次亲自接触病患,第1次在门诊、病房写病历,第1次被人称为“医生”新鲜感沉淀之后,就只剩下日复一日的日常工作。但是,这些医疗的日常工作,其实是一个关于你的临床思维的初步训练。这个时候的带教,不会特别重视对你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而是重视你思维的启迪和技能的锻炼。如果你的基础知识准备不到位,带教老师不会为你进行相关补习的。

其次,要注意尽快掌握必要的医疗常识。最重要的是,要尽快熟悉医院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门诊工作制度、病房工作制度、病历书写规范、处方制度、查访制度等等,还要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医院的纪律;另外,还有具备起码的无菌观念,不要揭开盖子后,伸手就去抓去拿;不要把东西随手乱放,把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混淆;再有,尽快熟悉电脑系统,尽快熟悉处方、检查申请、结果查询等相关操作。当然,还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凡是不要自作主张,也不能凡事不闻不问不去管。注意处理好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和医生之间的上下级关系。

第三,要注意自己的举止行为。进入临床见习,一定要记住,这里是医院,不是课堂。不能把课堂上一套移到医院里来。比如,在课堂上,你积极发问,随时表述自己的看法,但是在医院里,一切要以工作为重、以患者为主,不要随时发问。这边病患排队十几个、或者有大出血病人正在抢救、或者患者晕针昏倒,这边你还在问这个脉象是弦还是滑,这个舌尖是红还是紫之类,除了妨碍工作,并无半点益处。又比如,不顾场所,当着病人的面,问这个症状是不是癌症呀?预后不好呀?这个药副作用大哟!给人缺乏专业素养的印象。还有,带教老师正在和患者或患者家属对话,你冒然插嘴,问个不停,直接影响工作。甚至,有见习学生在工作时间嘻哈打闹、遇到异常情况失惊打怪、出了问题当着病人就相互责难,等等这些都与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形象不相符合。

很多学生反应,老师在课堂上亲切、随和,有问必答,但是到了临床见习时,却一下子变得严厉、苛刻、不通情理。我想说的是,课堂和医院就是不同,做学生和做见习医生也不相同,自己要准备好这个角色的变化。最后,再谈谈临床见习时要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