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工地管理范文
时间:2023-06-30 17:57: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能化工地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房地产;造价管理;可视化管理;造价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3-0187-03
1前言
如何让房地产造价管理更加直观,实现可视化管理,如何让决策层更方便管理造价,造价管理人员该如何做,造价工程师该如何做?这些问题常困扰房地产业决策层及管理人员,而这些正是笔者要在本文所要回答的问题。本文阐述的可视化管理主要是关于成本预测及进度款(现金流)管理。
房地产造价管理及造价工程师职能管理等方面已有许多文章进行过讨论,但大多数文章都没有关于具体操作的描述,本文内容更侧重对房地产造价可视化管理及工程师职能管理做一个系统的可操作性论述。
2房地产造价管理及造价工程师的现状
纳帕地产是一家主要从事精装别墅项目开发的房地产公司,项目涉及北京、昆山、武汉等地。现以纳帕地产昆山项目为例简要描述一下房地产造价工程师的现状:纳帕地产昆山项目设一合同预算部,经理一名、副经理一名,下设土建造价员3名,安装造价员2名。造价管理的主要内容为工程的成本预测、招标、合同、进度款支付、材料认价、签证核实、工程结算等。造价工程师的职能主要为编制工程概算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细化,对施工单位提出的近期使用材料配合物资部进行询价及编制价格确认单、按工程部签认的月形象进度编制工程进度预算书提供月进度款支付依据,对施工现场发生的变更进行签认,编制工程结算书。
3存在的问题
经过半年多的参与,由于进度款的支付、材料认价、工程签证贯穿了整个工程。这三方面历时长,涉及人员广,工作复杂繁琐不易管理,所以,本文从这三方面进行叙述,分析常见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进而实现房地产造价可视化管理及造价工程师职能管理。
3.1进度款,计算繁琐,疲于应付,无暇其他
月进度款公司流程为:施工单位提出形象月进度表,工程部按照实际发生的内容审核,然后交与相关人员进行相关预算书的编制,完成月进度款审批表。但由于施工方的完成节点不是完整的段,预算人员无法利用以前编制的预算书,只能重新进行工程量计算,房地产涉及的施工单位很多,施工内容也非常多,这部分工作占用了预算员的大量工作时间与精力。另外,由于每月发生的工作量,财务部也不能事先有个预判,对资金的准备不能做到合理到位,不利于公司总部对现金流进行合理分配。
3.2 签证,归档简单,总量失控,无法预判
一般来讲,房地产项目的变更签证会比较多,原因多种多样。设计图纸不完善、市场的变更、客户群意见的反馈、现场施工情况的改变等等,其流程一般为施工单位提出签证表单,工程部与预算部现场认可,各部门签字归档,结算时计算汇总。这样的流程往往会造成施工现场不合理签证非常多,公司高层只有在结算时才知道签证到底花去了多少钱,常会出现严重超预算的情况,总部更无法对工程造价有个提前的预判,往往也就无法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的控制了。
3.3 材料认价,重复认价,工作繁杂,效果甚微
材料认价流程一般为施工单位提出材料认价单,工程部确认品牌规格型号、物资部进行市场询价,预算部确认价格,相关部门审核签认。看上去很完善的流程为什么有麻烦?房地产项目一般有多家施工单位在现场进行相似项目施工,为尽可能少地承担了价格波动风险,施工单位并不是将合同中所有可能用到的材料价格一次性进行认价,而是随着施工过程逐步提出。当进行到该项工序,才对将要发生的材料提出材料认价单。而每家施工单位进场的时间不同,使用材料的时间也不同,市场价格又不断变化,所以每家提出材料单的单价不同,认价也不同。这对物资部的询价,预算部的核价都带来了大量重复劳动。2008年钢材等材料价格变动很大,房地产商更多地承担了价格波动的风险。
4解决方法浅探
造价管理的最根本目的是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所以造价管理人员应将最主要精力放在成本预测、成本控制上而不应在一些细枝末节上下功夫。
4.1 成本预测
成本预测应包括项目成本测算及现金流预测,重点在现金流预测,所以不应简单地按图纸算出工程预算就算是成本预测了,那样的预测只能给决策人员提供一个项目投资比采用指标概算更准确的决策支持,不能让管理人员对成本控制有实际指导意义。现金流预测结果准确与否,决定企业决策层能否制定出更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
可如何做出准确的现金流计划?我个人认为还得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做好施工图预算,即项目成本测算,翔实的预测成本数据能对现金流计划提供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是制度的变革,当然还需要各部门配合。制度变革体现在进度款支付方式的改变,传统的进度款支付方式一般是如上文所描述的按月形象进度进行支付,现要改成按工程节点进行进度款支付。按节点支付工程款,我们要求预算人员的成本测算按节点进行计算,只要施工单位完成到该节点,由工程部验收签认后,真接按节点的工程预算额约定比例支付,工程完工后再结算。
这样做及设置节点有几个好处,既不必担心施工单位故意拖延工程进度,他只有完成节点才能拿到工程款,他比我们更关心进度;同时造价工程师也不必再做这些繁琐而无意义的劳动,可以节省更多精力做造价管理工作;而对公司管理层而言,对工程款支付也会心中有数。设定节点原则,一是时间要求:原则是不能太长,施工单位太久拿不到工程款,会影响实施效果;也不能太短,这样工程款支付过于频繁,对房地产公司也不利,一般应设置成接近于月进度款支付时间点,这样开发商及施工方都能接受;二是内容要求:节点设置要求应清晰明了,便于确认。节点犹如里程碑,如采用基础结构完工,结构封顶等等,无论是谁,都能很直观地知道进度款将要支付的大致时间及进度款数量,很方便领导层进行现金流分配。
在设置好工程节点,并按节点完善施工图预算,改变进度款的支付方式这些工作做好后,还不能开形成可视化的图表。对管理层而言也不能对现金流进行很好的预测,因为不知道每个节点大概什么时候完成,以及在某一时间点上有多少工程完成节点,这需要配合。主要是要求工程部提供按节点制作的时标网络计划图,这样就可以很好地与预算部做的节点施工图预算衔接上。只有将资金支付计划置于时标网络图上,决策层一目了然就能看到现金流的使用情况,这样才能算是可视化的造价管理。
4.2成本控制
这里讲的成本控制主要是关于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因为这一部分的持续时间比较长,管理也比较复杂,管理不善对工程的影响也很大,如何对施工过程中的成本进行控制?还应从两方面进行描述:一方面是讲对变更签证的管理,一方面是对材料认价的管理。
在上文中提到在纳帕地产预算部没能很完善地处理好这些问题,显得有些被动。谈到对变更签证的管理,好多公司的预算部门都是对现场发生的情况只是做一个记录,因为变更不变更,需不需要签证都是工程部的事情,好像与预算部没太大关系,只要确认其确实存在并将发生的金额在竣工结算时汇总到结算书中就行了。预算部如想最终控制好施工成本,必须做好变更签证这一块。因此,当每份签证单发生后,由相关预算员做好签证金额计算并对同一项目进行累计。如累计额超过一数额,则预算部上报公司管理层,由管理层招集工程部,设计部、预算部等相关部门进行讨论。看是否是设计上出了问题,是否要重新设计,还是工程部管理上出了问题,或是现场情况特殊。通过更改设计或改善现场管理使得签证费用可控,而不是让签证管理流于形式。
另一部分是关于材料认价的管理,事前控制要比事中及事后控制容易得多,所以对材料认价的管理应放到招投标环节中去。如何在招投标环节对合同中所涉及的主要材料进行管理,涉及到多部门配合及合同文本的重新设计,如它要求设计部门在图纸出来后同时列出工程主要材料规格、型号等技术要求,工程部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品牌,并将之附入招标文件中让施工单位在同一技术要求及品牌下对各材料分别认价。同时,材料部进行询价,其结果用于与最终中标单位各种主要材料价格签认,这样主动权在业主方,如在施工过程中认价,价格如对施工单位不太有利他就会拖延或不签认,这样会造成认价难度有时还会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主动权在施工单位。
5造价工程师职能管理
从造价管理的角度来看,造价工程师最重要职能是配合管理人员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还是从进度款、材料认价、工程变更签证三方面进行描述。
5.1进度款
进度款支付如要达到造价控制的目的,这就要造价人员能按与工程部协调的各个施工节点并做好节点概算,不必要求精确。因在施工前的时间会很短,既要确定施工节点,又要将各结点的工程造价计算出来,工作量不小。为给造价人员合理的时间分配,不必将整个工程的施工节点预算造价计算出来。此间,工作重点是在节点的合理设定,并完成时标网络图,匹配好节点概算后,决策人员对现金流就有了感性的认识。随着招投标进行,在每项目合同签定后,造价人员只须根据中标单位投标文件中确认的进度计划重新规划节点时间点,并将合同中商定的每个节点的合同金额标注在时标网络图上,替换掉以前的节点概算内容,这样工程款的实际支付就显得更加明晰。如果施工单位的进度提前或推后,这时要求工程部在施工单位每完成一节点时就调整一次时标网络计划,使得后续的节点进度相对准确,决策层就能一目了然下一期的现金流计划。造价人员结合合同,按工程部节点核定单,直接填写进度款报审表就完成进度款审核的内容了,简单、易操作。
5.2签证
为保证与签证管理步调一致,这就要求造价人员做好基础工作,不单单是现场确认签字就完事了。要求每一份变更签证下来后,即刻完成工程变理费用单,对同一工程项目进行累计,达到一限额时(由造价管理人员定,如假定为5 000元),做好分析表,上报上层管理人员。由管理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召开各相关部门碰头会,决定修改设计或重新组织现场管理等。
5.3材料认价
如要达到上文中描述的材料管理要求的话,造价人员要多做部门间联系纽带作用。材料认价的工作涉及多部门,如公司管理层将材料核价权交给造价部门,由造价人员敦促设计部门在图纸出来时,相应提出工程所需主要材料的技术要求,规格型号,由工程部根据现场及公司相关要求提出材料的品质要求、品牌并放入到招标文件中,同时由物资部进行市场询价。造价人员要在这三部门间多穿插沟通,取得物资部门询价资料后,交由招投标负责人与投标单位进行主要材料价格谈判核定。
6结论与总结
篇2
内容提要: 一方面,民事责任能力的适用范围不限于侵权责任;另一方面,并非所有的侵权责任都适用民事责任能力。民事责任能力的适用范围不应以责任的发生原因如侵权行为、违约行为等为界定标准,而应以归责原则为界定标准,即仅适用于实行过错责任原则的民事责任,不适用于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民事责任。民事责任能力在本质上是过错能力,是致害人的行为构成过错行为的法律前提,民事责任能力制度是过错责任原则的“配套设施”。我国现行法中的民事责任能力制度存在诸多缺陷,需要加以完善。
民事责任能力是民法上的一个重要概念。我国民法学者对这一概念存在理解上的分歧,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不法行为能力说”和“侵权行为能力说”。前者认为,民事责任能力既包括当事人承担侵权责任的能力,也包括承担违约责任和其他民事责任的能力。[1]后者认为,民事责任能力仅包括当事人承担侵权责任的能力,不涉及其他民事责任的承担。[2]之所以发生这样的争议,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学者们对民事责任能力的适用范围存在不同的见解;另一方面,学者们对民事责任能力的本质缺乏准确的认识。有鉴于此,笔者将对民事责任能力的适用范围予以考察,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并探讨民事责任能力的本质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相关条款的完善。
一、民事责任能力的适用范围不限于侵权责任:以其他民事责任为考察中心
关于民事责任能力的适用范围,首先需要探讨如下问题:民事责任能力是否适用于侵权责任以外的其他民事责任?由于民事责任能力解决的是未成年人和精神障碍者(精神病人、痴呆症人及其他心智能力有障碍的人)是否需要对其致害行为承担民事责任之问题,因此上述问题也可以表述为如下两个更为具体的问题:一是未成年人和精神障碍者是否承担违约责任及其他债务不履行责任?二是在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情形中,未成年人和精神障碍者是否需要承担民事责任?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国有学者认为,民事行为能力或者说缔约能力本身就包含了承担违约责任的能力,当事人如果不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合同就不能生效,从而就谈不上承担违约责任;是否承担违约责任属于缔约能力解决的问题,既然民法已经对缔约能力作了明确规定,就没有必要再规定承担违约责任的能力。[3]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欠妥。缔约能力并不能完全覆盖违约责任能力。不具备缔约能力的人也有可能成为有效合同的当事人从而承担违约责任,此时就需要考察其是否具备承担违约责任的能力。例如,未成年人或精神障碍者由法定人代其订立合同成为合同当事人,若未按合同要求履行债务,就需要确定由谁承担违约责任。对此,需要区分两种情形:其一,如果违约责任采用过错责任原则,而未成年人或精神障碍者被认定为不具备足够的识别能力从而不构成过错,那么他不会因为自身的行为(作为或不作为)而承担违约责任,[4]不过,他却需要对其法定人的过错承担违约责任。这是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民法的通说。根据《德国民法典》第278条第1句的规定,债务人如果是未成年人或精神障碍者,需要对其作为履行辅助人的法定人的过错负责。我国台湾地区所谓“民法”第224条亦有类似规定。[5]《瑞士债法》第101条虽然仅规定债务人对其履行辅助人的过错负责,但很多学者主张将该条类推适用于法定人之过错。[6]《日本民法典》对此虽然未作明文规定,但日本民法通说亦认为债务人须对其法定人的过错负责。[7]在此种情形中,法定人的识别能力弥补了被监护人识别能力的不足,使其能够成为法律行为的当事人。其二,如果违约责任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由于责任的成立不以债务人的过错为要件,因此未成年人或精神障碍者识别能力的欠缺不妨碍其承担违约责任。由此可见,如果由法定人代为订立合同,无论采何种归责原则,不具备缔约能力的未成年人或精神障碍者都需要承担违约责任。
无缔约能力人成为有效合同的当事人并不限于上述情形。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第12、13条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经其法定人同意即可缔结超出其行为能力限度的合同(法律行为),从而成为该法律行为的债务人。该债务原则上应由法定人代为履行,此时法定人如有可归责的违反债务之行为,应当归属于债务人。如果事实上是由债务人自己履行,那么在无过错责任原则下,债务人当然要承担违约责任;在过错责任原则下,如果债务人的行为违反义务,法定人要么因其懈怠、要么因其轻率而具有过错,依据债法上的履行辅助人和法定人过错之归属规则,该过错也应该归属于债务人。除此之外,还存在“事后无缔约能力”之情形,即某人在订立合同时具备相应的行为能力,合同生效后因患精神病丧失行为能力。此时,也不能说该当事人必然不需要承担违约责任。即便采用过错责任原则,其仍然可能承担违约责任,因为其需要对作为法定人的监护人的过错负责。当然,如果事发突然,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不知道债务人已丧失行为能力从而自己已经成为监护人或者虽然知道自己成为监护人但根本不知道被监护人曾与某人订立合同从而未及时履行债务,则监护人就没有过错,被监护人无需依过错责任原则对其履行迟延负责。
总之,缔约能力并不能解决所有涉及违约责任能力的问题,无缔约能力人并非一律不承担违约责任。对于违约责任以外的其他债务不履行责任,缔约能力更是鞭长莫及。由此可见,未成年人和精神障碍者是否需要承担以及依据什么来承担债务不履行责任之问题仍然需要一个有别于缔约能力的理论来解决。
对于第二个问题,我国有不少学者认为未成年人和精神障碍者可能承担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之责任。[8]笔者认为,这种认识也值得商榷。其理由如下:
(1)所谓“不当得利责任”是一个不太精确的表述,它实际上包含了不当得利返还债务和该债务不履行所产生的责任。不当得利债务在性质上并非民事责任。因为不当得利并不涉及对当事人行为的评价,仅涉及对客观利益关系的考量。它关注的是“结果不法”而不是“行为不法”。只要当事人的利益存在客观不法状况,即本应属于甲的利益无正当原因地处于乙的支配之下,就构成不当得利,[9]受益人就有义务将所得利益返还于对方,此为不当得利返还债务而非责任,在法律上也不需要考察受益人主观上是否有过错。唯一涉及受益人主观状态的情形是:受益人如果知道其取得利益无正当原因,则应将其受领时所得之全部利益或知悉无正当原因时现存之利益及附加利益一并返还;反之,如果不知道其取得利益无正当原因且所得利益已不存在者,不负返还义务。在理论上,上述两种情形往往分别被表述为“恶意受领人的返还责任”与“善意受领人的返还责任”,[10]或者把前者称为“加重责任”。[11]那么,此处所谓的“责任”究竟是否真正意义上的民事责任?在学理层面上,上述对于善意受益人与恶意受益人区别对待的规则有两种可能的解释:其一,不当得利返还债务自受益人知道其无正当原因受益时成立。据此,恶意受益人要么自取得利益时起成为债务人,要么自事后知道其取得利益欠缺正当原因时起成为债务人。无论如何,在恶意受益人成为债务人后,债务的标的物即为所得利益,若所得利益在此后丧失以至于最终不能返还给受损人时,则构成债务不履行,其需要向受损人支付与所失利益相当的价额,此即所谓“加重责任”,它在性质上属于不当得利返还债务不履行之责任。[12]善意受益人直到受损人向其请求返还不当得利时才知其无正当原因受益,不当得利返还债务也自此时成立,其范围自然仅及于现存之利益,因为债务的效力不能溯及地发生,此即所谓“善意受领人的返还责任”,它在性质上属于不当得利返还债务而不是民事责任。其二,不当得利返还债务自受益人获得利益时成立。据此,如果受益人知其无正当原因受益而未妥善保管该利益致其丧失,则受益人须负债务不履行责任,此即所谓“加重责任”。如果受益人直至受损人向其主张权利时才知其无正当原因受益,此前一直以为自己是该利益的所有人,可对之为任意处分,即便因保管或使用不慎而致该利益丧失,相对于受损人也不构成过错,因为受益人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导致他人利益受损害。既然善意受益人对于利益的丧失无过错,则在过错责任原则之下,其对于“得而复失”的利益自然不必负债务不履行责任,此即所谓“善意受领人的返还责任”,它涉及的是善意受益人是否就已丧失的利益承担债务不履行责任之问题。显然,无论对不当得利返还债务的成立采用主观(知情)主义还是客观(受益)主义,学者们所谓的“不当得利责任”都可以定性为不当得利返还债务或者该债务的不履行责任。就前者而言,并不涉及民事责任能力问题,因为此债务并非责任,即便该债务的成立取决于债务人的主观状态,该状态也不是责任能力;就后者而言,涉及民事责任能力问题,但它并非“不当得利责任能力”,而是债务不履行责任能力的一种。在民法理论上,关于未成年人和精神障碍者是否应承担不当得利返还的“加重责任”,颇有争议。[13]笔者认为,如果将该责任视为一种债务不履行责任,就比较好解释:若未成年人和精神障碍者具备相应的责任能力,则其应承担“加重责任”;若其不具备相应的责任能力,则不应承担“加重责任”。但是,如果是法定人代其从事交易并发生给付不当得利,而且法定人明知无正当原因受益,则未成年人和精神障碍者仍然应承担“加重责任”,因为法定人的知情以及过错归属于被人。
(2)无因管理中的责任也需要作具体分析。在民法学上,关于无因管理的性质和成立条件有两种学说。根据传统民法学上的通说,无因管理在性质上属于准契约或准法律行为,因此应该准用民法关于行为能力之规定,即要求管理人具备行为能力。此为第一种学说。根据当代民法学上的通说,无因管理在性质上属于事实行为,不要求管理人具备行为能力。此为第二种学说。[14]若依第一种学说,则无行为能力人不能成为无因管理人,不需要承担无因管理关系中的民事责任,限制行为能力人可以实施与其行为能力相应的无因管理并承担由此产生的民事责任———不履行无因管理人的适当管理义务、继续管理义务、[15]财物返还义务所产生的责任。这在性质上属于债务不履行责任。若依第二种学说,则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均可以成为无因管理人,享有请求本人偿还管理费用并补偿所受损失的权利。不过,为了保护欠缺行为能力的无因管理人,《德国民法典》第682条规定此类管理人仅依照关于侵权行为损害赔偿和不当得利的规定负其责任,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学者大都认为应借鉴此种立法例。[16]也就是说,民法上关于未成年人和精神障碍者欠缺责任能力的规定也适用于欠缺行为能力之无因管理人的民事责任,[17]包括正当无因管理关系中的责任和不当无因管理关系中的责任。其中,前者在性质上属于债务不履行责任,后者在性质上属于侵权责任。[18]可见,关于无因管理的性质和成立条件无论采何种学说,其所涉及的责任都是债务不履行责任或侵权责任,并非一种独立的“无因管理责任”。
对以上两个问题的考察可以小结如下:其一,若对违约责任采无过错责任原则,那么未成年人和精神障碍者一律需要自己承担责任,此时,民事责任能力无用武之地,民事责任能力之欠缺不能阻却违约责任的成立;如果采过错责任原则,那么不具备相应识别能力的未成年人和精神障碍者不对自己的违约行为负责,因为他们尚不具备构成过错违约行为之能力,但他们通常需要为法定人的过错负责,除非事发突然,法定人没有过错,未成年人和精神障碍者无须对此负责。其他债务不履行责任亦同。其二,在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关系中,未成年人和精神障碍者可能涉及的责任在性质上要么属于债务不履行责任、要么属于侵权责任,究竟是否承担这些责任需要考察其责任能力。总之,对侵权责任以外的民事责任,民事责任能力有适用之余地。究竟是否适用,取决于该民事责任采用何种归责原则。
二、民事责任能力适用范围限于侵权责任中的过错责任:原则与例外
未成年人和精神障碍者是否需要承担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特殊侵权责任,取决于无过错侵权责任的立法理由。现代各国侵权法在传统的过错责任原则之外,普遍规定对某些特殊侵权责任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如铁路事故责任、机动车事故责任、环境污染损害责任、产品责任、饲养动物致害责任等。这些侵权责任被视为危险责任,其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理论依据包括原因责任主义、衡平责任主义、报偿责任主义、违法归责主义、危险归责主义、多元主义等。[19]其中影响力较大的是报偿责任主义、危险归责主义和多元主义。[20]
《侵权责任法》及其他法律也规定了若干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危险责任,除去明显与未成年人、精神障碍者无关的外,高度危险物(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物质)致害责任、危险作业责任、饲养动物致害责任、环境污染致害责任、在公共道路上遗撒妨碍通行物致害责任[21]以及机动车交通事故中的部分无过错责任(10%限度内)[22]等是否关涉未成年人和精神障碍者,需要具体分析。
危险作业致害责任、产品责任、环境污染致害责任的主体都是经营者,既包括具备法人资格的经营者,也包括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经营者,如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合伙企业等。未成年人和精神障碍者有可能因继承或精神无障碍时的投资行为而成为企业主、店主或有限合伙人,若企业致害,其有可能成为责任主体。高度危险物致害责任的主体是占有人和使用人,动物致害责任的主体是饲养人和管理人,在公共道路上遗撒妨碍通行物致害责任的主体是遗撒行为人,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主体是机动车所有权人、使用人、盗抢人。未成年人和精神障碍者有可能成为所有权人,那么是否可能成为占有人、使用人、饲养人、管理人、遗撒行为人、盗抢人?现代民法一般不要求占有人具备占有意思,只要占有人对标的物具备事实上的管领力即可,顶多只要求占有人具备一项无特别品质要求的自然的意思,因此占有人不需要具备行为能力。一个6岁的儿童在大街上捡了一个钱包也可以成为占有人。[23]若以此占有概念为准,则用硫酸伤人的精神病人即成为危险物的占有人。除了盗抢、管理之外,饲养、使用、遗撒也可以作类似解释。
那么,未成年人和精神障碍者作为经营者、所有权人、占有人、使用人、饲养人、遗撒行为人,是否需要承担无过错之危险责任?从危险责任的理论依据来看,若采用报偿责任主义,则未成年人和精神障碍者作为危险设施或危险事业的经营者、所有权人需要承担无过错责任;而他们作为危险物的占有人、使用人、动物的饲养人、遗撒行为人,若无行为能力则不应该承担责任;其作为机动车的所有权人是否需要承担危险责任则有疑问,若着眼于损失的转嫁或分散,由于其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似乎不应承担无过错责任;同理,其作为危险物的占有人、使用人、动物的饲养人、遗撒行为人,也不应承担无过错责任。如果采用多元主义,将报偿责任主义与所谓的危险归责主义相结合,则结论与采用报偿责任主义时相同。
从比较法上看,在德国民法学说和判例中,对于危险责任的成立是否以当事人具备责任能力为前提存在争议。一般认为,危险责任不以责任能力为要件,但机动车保有人、动物饲养人身份的认定与行为能力有关,欠缺行为能力的人不能成为保有人或饲养人,除非经过法定人同意。[24]有学者认为,机动车致害责任和饲养动物致害责任适用责任能力制度,即欠缺责任能力的人对其致害不需要承担责任。[25]在瑞士,按照其民法学通说,无责任能力(判断能力)人需要承担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侵权责任,如建筑物致害责任。[26]在荷兰,按照《荷兰民法典》第6编第183条的规定,未成年人和精神障碍者需要承担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雇主责任、建筑物致害责任、经营危险物致害责任、经营矿业和垃圾场致害责任、占有危险动产致害责任、占有动物致害责任。例外的是,如果占有危险动产或动物的是未满14岁的儿童且该动产或动物并非被用于从事营业的,则由行使家长权的父母或由监护人代替该儿童承担责任。[27]在英格兰和苏格兰,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拥有或占有动物,其父母被认定为动物保有人,从而承担责任。[28]总之,从比较法上看,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侵权责任不以民事责任能力为法律前提,而危险物品占有人和动物饲养人身份的认定通常需要考虑其识别或判断能力。
笔者认为,比较法上的这种观点值得借鉴。关于危险责任,如果适用民事责任能力制度,将导致作为危险源利益享有者的未成年人和精神障碍者逃脱其本应承担的责任,这显然背离了构建危险责任制度的立法目的。为了使占有、使用并非用于从事营业的危险物品或动物的未成年人和精神障碍者免于民事责任,与其在危险责任人的资格(责任能力)这个要素上设置门槛,不如在危险行为人这个要素上设置门槛,即占有、使用、遗撒危险物及饲养动物等行为需要以当事人具备必要的识别或判断能力为前提。虽然按照现代民法原理,占有、使用、饲养等事实行为本不要求行为人具备行为能力,但若标的物是危险物可能给行为人带来责任负担,则另当别论。因为这些潜藏着较大风险的事实行为仍然以行为人具备必要的识别或判断能力为法律前提,无行为能力人必定不具备此种能力,不能理性地选择是否从事这种行为,所以不能承担此类危险责任。如果未成年人或精神障碍者事实上“占有”危险物品或动物并致人损害,应该将其视为一般侵权行为,适用一般侵权行为的责任能力制度,即监护人因失职而负责。不过,未成年人和精神障碍者是作为危险设施或危险事业的所有权人还是作为经营者,这两种情况的法律效果存在不同。因为他们并非在识别能力欠缺的状态下自己选择成为所有权人或经营者的,而是要么通过继承要么通过先前的、精神健全状态下的行为而成为危险设施或危险事业的所有权人或经营者。对于后一种情况,监护人作为其人或代管人补足了其能力上的不足,而该设施或事业的利益是由自己而非监护人享有的,因此可成为危险责任主体,而非由监护人承担危险责任。在某些情形中,由于未成年人或精神障碍者是以经营为目的占有危险物品,因此应该将其认定为危险事业的经营者,使其承担不以民事责任能力为前提的危险责任。事实上,危险责任以外的无过错侵权责任也存在类似现象。例如,甲是个体户,雇了几个工人,后来甲患了精神病,但并未停止营业,在此期间有个工人在工作过程中致人损害,甲对此需要承担雇主责任,不得以自己欠缺民事责任能力为由不负赔偿责任。
总之,未成年人和精神障碍者需要承担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侵权责任。但是,他们由于欠缺足够的识别能力,因此通常不能成为非用于营业的危险物品占有人和动物饲养人,也不必承担相关的侵权责任。
三、民事责任能力本质之重述:以过错能力为中心
综上所述,一方面民事责任能力的适用范围不限于侵权责任;另一方面,并非所有的侵权责任都适用民事责任能力。对于民事责任能力的适用范围,不应该以责任的发生原因(如侵权行为、违约行为等)为标准予以界定,而应该以责任的归责原则为标准予以界定,即民事责任能力仅适用于实行过错责任原则的民事责任,不适用于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民事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说,前述关于民事责任能力含义的“侵权行为能力(侵权责任能力)说”不能成立。如果把民事责任能力理解为侵权行为能力或侵权责任能力,显然是不适当的,在理论上无法解决违约责任及其他债务不履行责任(如果其实行过错责任原则的话)的承担问题,这就如同给一个成年人戴上一顶儿童帽。况且,如果简单地将民事责任能力理解为侵权责任能力,那么无行为能力人就不具备侵权责任能力,从而不需要承担侵权责任,包括一般侵权责任和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特殊侵权责任,这显然与上述关于特殊侵权责任的考察结论相矛盾。所谓的“不法行为能力说”也不精确。该学说试图以“不法行为能力”这一概念涵盖民事主体对侵权行为、违约行为及其他不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的资格,但却无法解释为什么欠缺“不法行为能力”的人仍然需要承担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
无论是“不法行为能力说”,还是“侵权责任能力说”,都停留在民事责任能力这一概念的表面,没有揭示其本质。笔者认为,民事责任能力是致害人的行为构成过错行为的法律前提,在本质上是过错能力。只有具备过错能力的致害人的行为才构成过错侵权行为或过错违约行为,依据过错责任原则需要承担民事责任。欠缺过错能力的致害人的行为不构成过错侵权行为或过错违约行为,不需要承担实行过错责任原则的侵权责任或违约责任,但需要承担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侵权责任或违约责任,因为这些责任不以“过错行为”为要件。
“民事责任能力的本质是过错能力”这一命题可以从法律史中得到印证。对法律史的考察表明,民事责任能力与过错责任原则密切相关。凡是采用过错责任原则的民法,都有民事责任能力制度,如后期罗马法以及近现代民法。在后期罗马法中,7岁以下的未适婚人[29]可以免于私犯(侵权)责任,7岁以上的未适婚人有些也可以免于私犯责任。[30]这个时期,罗马法对于私犯责任已经明确实行过错责任原则。[31]近代民法也是如此。最具代表性的是1794年《普鲁士普通邦法》以及1811年《奥地利民法典》。这两部法典都采用过错责任原则,同时也都要求致害人具备归责能力。[32]
与此不同,凡是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民法都没有民事责任能力制度,如早期罗马法。在古罗马早期的《十二表法》中,未适婚人不能免于私犯(侵权)责任,其心智能力之欠缺只能作为减轻责任的事由。这一时期的罗马法尚未明确实行过错责任原则。在这方面,中世纪日耳曼法的立场更为鲜明,其对侵权责任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结果责任)。[33]与此相应,日耳曼法普遍承认未成年人和精神障碍者需要对其致害行为负赔偿责任。同样,凡是主张侵权责任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学者,也都对民事责任能力制度持否定态度,如古典自然法学家托玛修斯。按照托玛修斯的看法,《阿奎利亚法》上的诉权之所以要求行为人具有过错,是因为它具有惩罚性。[34]这也决定了该诉权不能针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因为这两种人毫无疑问是不应该受惩罚的。然而,依据万民法和自然理性,侵权诉权是纯粹赔偿性的,不具有惩罚性,既可以针对无过错的行为人也可以针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他们虽然没有故意或过失的能力,但却有致害的能力,因此未成年人和精神障碍者对其致害行为仍然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很显然,民事责任能力和过错责任原则是相生相伴的,前者是后者的“配套设施”。只要民法采用过错责任原则,就需要判定致害人是否具有过错,而构成过错则要求致害人对其行为具有相当的识别和理解能力,否则其致害行为就是无过错的。这种能力就是过错能力,我国民法学者一般称之为“民事责任能力”。遗憾的是,恰恰因为使用了这个不够精确的术语,导致我们长期以来未能准确地认识民事责任能力的本质,进而导致我们在其理论研究和制度设计上出现了诸多偏差。
在德国的民法文献中,与我们所谓的民事责任能力相当的术语主要有三个:Verschuldensfahigkeit(“过错能力”)、Zurechnungsfahigkeit(“归责能力”)和Deliktsfahigkeit(“侵权行为能力”)。[35]目前更常用的术语是“过错能力”和“归责能力”。 [36]而“归责能力”也容易陷入与“民事责任能力”类似的逻辑困境。相较之下,“过错能力”这个术语最为精当。所谓过错能力,即致害人的主观状态被认定为民法上的过错所需具备的心智能力。未成年人和精神障碍者之所以不承担民事责任,是因为他们不具备过错能力,其致人损害时的主观状态不能被认定为过错,按照过错责任原则,民事责任当然不能成立。
四、《侵权责任法》第32条评析:缺陷及其完善
基于以上关于民事责任能力适用范围及其本质的考察结论,可以对我国现行法中的民事责任能力制度予以检讨和重塑。在这个问题上,《侵权责任法》基本上沿袭了《民法通则》第133条的规范模式。鉴于《侵权责任法》第32条规定存在明显的缺陷,笔者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一)只应将被监护人的财产能力作为其承担公平责任的基础
从《侵权责任法》第32条第2款来看,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需要支出赔偿费用,实际上等于说需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而监护人只承担补充责任。行为人是否承担赔偿责任取决于其是否拥有财产,不论其是否具有行为的识别能力。哪怕是6岁的儿童,如果有财产,也需要对其行为承担责任;相反,一个17岁的青年,如果没有财产,不需要对其致害行为负责。识别能力强的青年反而比识别能力差的儿童更受法律的优待,这种做法在伦理上难以正当化。
对于侵权责任的承担,我国立法者实际上在过错能力意义上的责任能力之外又确立了另一个责任前提,即财产能力。只要致害人具备过错能力和财产能力这两个责任前提中的一个,他就需要承担责任。我们可以将这种规范模式称为“双轨式的侵权责任法律前提”。其立法目的主要是:充分救济受害人,防止在监护人财产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受害人得不到赔偿;[37]减轻监护人的负担,避免出现没有人愿意担任监护人的状况。[38]这种做法尽管确实有这两个方面的积极意义,但这种规范模式也存在明显弊端:(1)在法价值层面上缺乏充分的正当性。一般认为,过错责任原则的伦理根基在于自由意志论。与过错责任原则相配套的民事责任能力制度也是以该理论为伦理根基的,只有具备自由选择能力的人才具有民事责任能力。古典自然法学家普芬道夫认为,人的任何自愿行为的原动力都在于其理智,如果某人不具备清楚地辨别是非的能力,那么他所实施的错误行为就不能作为一种过错而归责于他,否则就是严重的不公正;不过,任何一个没有精神障碍的成年人都具备足够的理智确保自己的行为符合自然法的准则,所以其行为都是可归责的。[39]《侵权责任法》第32条第2款单纯以财产状况这种外在因素决定未成年人和精神障碍者是否承担侵权责任,导致侵权责任完全丧失了伦理性,背离了侵权责任制度和民事责任能力制度的本质。(2)容易导致监护人玩忽职守。既然可以从被监护人财产中支出赔偿费用,那么监护人也就不必那么认真履行监护职责了,尤其是在监护人并非被监护人父母的情况下这种弊端更加明显。(3)不利于维护被监护人的利益。让一个年幼无知或精神错乱缺乏理性判断能力的人以其财产赔偿他人损失而监护人即使严重失职也不承担赔偿责任,不但显然有失公平而且还可能导致被监护人丧失生活或未来发展的经济基础。
笔者认为,《侵权责任法》第32条第2款不符合侵权责任的基本原理,无论在伦理上还是在比较法上都缺乏正当依据,应该依民事责任能力的基本原理对该款予以修改。如前所述,民事责任能力在本质上是过错能力,因此被监护人是否承担一般侵权责任取决于其是否具备过错能力,而不是外在的财产能力。被监护人的财产能力充其量只能作为其承担公平责任的基础。从比较法上看,在规定民事责任能力的同时,很多国家的民法均规定了无责任能力人的补充性公平责任,即在受害人不能从负有监督义务的人如监护人那里获得损害赔偿的情况下,为公平起见,可以在不剥夺无侵权责任能力人的生计且不影响其履行法定扶养义务的前提下判令其承担赔偿义务,如《德国民法典》第829条、《奥地利民法典》第1310条、《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第1076条第3款、《意大利民法典》第2047条2款、《葡萄牙民法典》第489条、《希腊民法典》第918条。而且,《侵权责任法》第24条针对一般侵权行为规定了普适性的公平责任,其适用范围也应该包括被监护人承担公平责任。总之,《侵权责任法》第32条第2款规定是多余的。在立法论层面上,该款规定应当删除。在解释论层面上,应当对该款予以目的性限缩,将其解释为只有在受害人无法从监护人那里获得赔偿的情况下有财产的被监护人才承担赔偿责任,而且只承担公平责任。
(二)应该对民事责任能力予以更细致的划分
从《侵权责任法》第32条第1款的规定来看,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都不具备民事责任能力,其致害行为由监护人负责,只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才具备民事责任能力。民事责任能力的标准显然高于法律行为能力,也高于我国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能力年龄标准。与民事责任相比,刑事责任对行为人的不利影响更大。易言之,民事责任较轻,刑事责任较重。与此相应,民事责任能力的年龄标准本应低于刑事责任能力的年龄标准,但《侵权责任法》却反其道而行之。这种立法例在全世界恐怕都是独一无二的。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我国民法的立法者忽略了民事责任能力的伦理价值,没有充分意识到民事责任能力在本质上是过错能力。只有在理论上强调民事责任能力的本质是过错能力,才可能以年龄和识别能力为标准对被监护人的责任能力进行细分,因为一定的年龄和识别能力是过错的基础。至于监护人是否也应该对此承担责任,那是另一个问题,在此不再展开了。
从比较法上看,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民法关于未成年人民事责任能力的判定存在四种规范模式。一是出生主义,以法国民法为代表。在当代法国民法中,任何人自其出生之后都具有侵权责任能力。[40]二是抽象标准主义,具有代表性的是《荷兰民法典》。《荷兰民法典》是以14岁这一抽象的年龄标准来衡量行为人是否具有侵权责任能力的。三是具体认定主义。责任能力的有无取决于识别能力之有无,而后者只能具体判断,没有事先确定的统一标准,如年龄。《日本民法典》第712条以及我国台湾地区所谓“民法”第187条第1款均采用该规范模式。四是抽象标准和具体认定相结合主义。《德国民法典》第828条规定的侵权责任能力兼采抽象的年龄标准和具体的识别能力标准。前者适用于7周岁以下的儿童以及交通事故中的10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其不具备责任能力;后者适用于其他未成年人,需要考察其在行为时是否具备对于认知责任所必需的理解力。
笔者认为,作为过错能力,民事责任能力是以致害人的心智能力作为基础的。因为过错归根结底是一种应受责难的心理状态,即致害人本应选择对他人无害的行为但却做了相反的选择。这种选择要求致害人具备识别、理解能力。既然如此,那么判定致害人是否具备民事责任能力就应该以其心智能力的状况为准。对此,最理想的做法是具体认定主义,即在个案中对致害人是否具备识别、理解其行为所需要的心智能力进行具体认定,据此判定其是否需要承担过错责任。不过,这种做法成本太高,而且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容易导致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在法官的专业水准和道德素养不够高的情况下,采用具体认定主义风险太大。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对未成年人采用抽象标准和具体认定相结合主义,即规定一定年龄以下的未成年人不具备民事责任能力,对该年龄以上的未成年人则在个案中具体认定是否具备与致害行为相应的民事责任能力。这样可以兼顾法的安定性和个案的妥当性。对精神障碍者只能采用具体认定主义,在个案中确定其是否具有民事责任能力。
至于民事责任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在认定标准上应该是什么关系,笔者认为,从理论上说,行为人对其致害行为违法性的认识比对其法律行为效果的认识通常要容易一些。一个12岁的未成年人通常都知道打伤别人是不对的,但却未必知道出租一套房屋的法律意义和风险。不过两者之间的差距并不是那么明显以至于需要对其认定标准予以严格区分。至少在抽象标准上对民事责任能力与法律行为能力不必区分。也就是说,无法律行为能力人与无民事责任能力人的年龄标准应该是一样的,否则将导致民法上对人的年龄划分过于繁杂,有损民法的简明性。在立法论层面上,应该比照《民法通则》第12条的规定将未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规定为无民事责任能力人,将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规定为限制民事责任能力人。对限制民事责任能力的具体认定,法官在标准的掌握上可稍低于限制法律行为能力的认定标准。换言之,对过错致害行为的成立,不需要具备民事法律行为所要求的那种程度的识别和理解能力。
(三)应该限定民事责任能力的适用范围
《侵权责任法》第32条未明确规定民事责任能力的适用范围,在实践中容易使人误以为其不仅适用于实行过错责任原则的侵权责任,也适用于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特殊侵权责任,但这显然不是正确的理解。作为过错能力,民事责任能力在侵权法领域仅适用于实行过错责任原则的侵权责任。不具备过错能力的被监护人需要承担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侵权责任。例外的是,对《侵权责任法》第72条规定的高度危险物致害责任以及第78条规定的饲养动物致害责任,如果被监护人欠缺足够的识别能力,不能成为占有人、饲养人或管理人,则不必承担侵权责任,但这些危险物或动物系用于营业的除外。笔者认为,在立法论层面上,应该在《侵权责任法》第32条中增加一款,规定前款关于民事责任能力(过错能力)的规定不适用于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侵权责任,同时在第72条和第78条再作特殊规定。在解释论层面上,可以考虑对《侵权责任法》第32条第2款作目的性限缩,将其中的“财产”解释为用于营业的财产,将“损害”解释为因营业性活动而导致的损害。这样,该款的含义就被限缩为:(1)就实行过错责任原则的侵权责任而言,在受害人无法从监护人那里获得赔偿的情况下,有财产的被监护人承担公平责任;(2)就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因营业性活动而发生的侵权责任而言,被监护人应该以其财产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注释:
[1]参见龙卫球:《民法总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第2版,第233页;刘保玉、秦伟:《论自然人的民事责任能力》,《法学研究》2001年第2期。
[2][3]参见余延满、桥:《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的若干问题———与刘保玉、秦伟同志商榷》,《法学研究》2001年第6期。
[4]有学者认为此种情形中,未成年人作为合同主体在履行中如有过错和瑕疵则直接据此认定未成年人成立违约责任。参见姜战军:《未成年人致人损害责任承担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74页。这种观点值得商榷。由法定人代为订立合同时,未成年人通常不会自己履行债务,即便自己履行了,因其欠缺识别能力也不构成过错。
[5]参见史尚宽:《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62页。
[6]Vgl.BSK ORI-Wiegand/in,Art.101N8.
[7]参见[日]我妻荣:《新订债权总论》,王燚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第98页。
[8]参见李庆海:《论民事行为能力与民事责任能力》,《法商研究》1999年第1期;刘保玉、秦伟:《论自然人的民事责任能力》,《法学研究》2001年第2期;姜战军:《未成年人致人损害责任承担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02页。
[9]Vgl.Fikentscher/Heinemann,Schuldrecht,10.Aufl.,De Gruyter Rechtswissenschaften Verlags-GmbH,Berlin,2006,S.691-693.
[10]参见王泽鉴:《债法原理(2):不当得利》,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15-229页。
[11]参见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5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修订版,第127-128页;[德]梅迪库斯:《德国债法分论》,杜景林、卢谌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555页。
[12]参见[德]梅迪库斯:《德国债法分论》,杜景林、卢谌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557—558页。
[13]参见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5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修订版,第127-129页。
[14][15]Vgl.Günter Christian Schwarz/Manfred Wandt,Gesetzliche Schuldverhaltnisse,3.Aufl.,Verlag Franz Vahlen,München,2009,S.74,S.64.
[16]参见史尚宽:《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6页;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5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修订版,第124页。
[17]Vgl.Brox/Walker,Besonderes Schuldrecht,33.Aufl.,Verlag C.H.Beck,München,2008,S.426.
[18]参见王泽鉴:《债法原理(1):基本理论·债之发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54页。对此有学者持相反观点,认为在不当无因管理的情形中,管理人的责任并非侵权责任,而是债务不履行责任。参见姜战军:《未成年人致人损害责任承担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90页。
[19][20]参见邱聪智:《从侵权行为归责原理之变动论危险责任之构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60-266页,第263-266页。
[21]从语义上看,《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89条规定的“堆放”、“倾倒”都属于有过错的行为,而“遗撒”则可能是有过错行为,也可能是无过错的行为,如某人运输之物品意外遗落于公路上,造成事故致他人损害。
[2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第1款第2项的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10%的赔偿责任。
[23]参见[德]鲍尔、施蒂尔纳:《德国物权法》(上),张双根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17页;谢在全:《民法物权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931页;[日]近江幸治:《民法讲义II:物权法》,王茵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6页。
[24]Vgl.Deutsch/Ahrens,Deliktsrecht,Carl Heymanns Verlag,Kaln,2009,S.162;Esser/Weyers,Schuldrecht,Bd.II,BesondererTeil,C.F.Müller JuristischerVerlag,Heidelberg,1984,S.544.
[25]Vgl.PWW/Schaub,§827Rn.2.
[26]Vgl.BSK ZGB I-Bigler-Eggenberger/in,Art.18N20;BSK OR I-Schnyder/in,Art.58N3.
[27]See The Civil Code of the Netherlands,translated by Hans Warendorf,Richard Thomas &Ian Curry-Sumner,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9,p.685.
[28][40]参见[德]克雷斯蒂安·冯·巴尔:《欧洲比较侵权行为法》(上),张新宝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04页,第97-100页。
[29][30]参见[意]彼德罗·彭梵得:《罗马法教科书》,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3-44页,第44页。
[31]参见D.4,3,13,1;D.47,2,23,2;D.44,4,4,26;D.50,17,111pr.;[古罗马]盖尤斯:《法学阶梯》,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76页。
[32]Vgl.C.F.Koch,Allgemeines Landrecht für die Preussischen Staaten,Thl.1,Bd.1,4.Aufl.,Verlag von J.Guttentag,1862,S.374.;Moriz von Stubenrauch,Das allgemeines bürgerliche Gesetzbuch vom 1.Juni 1811,Bd.3,Verlag von Friedrich Manz,Wien,1858,S.525-527.
[33]Vgl.Hepp,Die Zurechnung auf dem Gebiete des Civilrechts,C.F.Osiander,Tübingen,1838,S.123.
[34]See Christian Thomasius,Larva legis Aquiliae detracta actioni de damno dato receptae in foris germanorum,translated by MargaretHewett,Hart Publishing,Oxfoerd and Portland,2000,pp.5-46.
[35]Vgl.MünchKomm/Wagner,§827Rn.1.
[36]Vgl.Esser/Schmidt,Schuldrecht,Bd.I,Allgemeiner Teil,6.Aufl.,C.F.Müller Juristischer Verlag,Heidelberg,1984,S.370;Brox/Walker,Besonderes Schuldrecht,33.Aufl.,Verlag C.H.Beck,München,2008,S.492.
[37]参见王利明:《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制度探讨》,《法学家》2011年第2期。
篇3
关键词:项目管理;云平台;智能化;信息化
引言
本文以广州某一期工程为例。该项目是广州市第一个全信息化施工的智慧工地项目,目前智慧工地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而监理人员对智慧云平台的使用也逐渐熟练并掌握。本子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如何更好地利用智慧云平台提升监理工作成效。
1工程概况
某项目一期工程用地面积为33.15万m2,总建筑面积50万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40.33万m2,地下建筑面积约9.67万m2。本工程有地上1~18层(建筑高度78.2m),地下均为1层。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教室、实验室实习场所、师生活动用房、学生宿舍、食堂、教工单身宿舍、后勤及辅助用房、科研研究用房、市政配套设施(水泵房)以及道路广场、绿化、综合管廊、公用工程等配套设施。该项目运用多种高精尖技术手段,打造成为智慧工地,监理部将应用这些技术手段、创新项目管理模式、提升项目管理效率、为提高监理管控质量进行研究。
2智慧云平台系统
本项目利用智慧云平台系统,实现人、材、机、法、环五大工程管理要素,真正达到智能化管理要求。
2.1全景监控系统
通过智慧云平台进行全方位布点,对建筑工地各出入口、加工场、在施建筑、办公生活区、通道、仓库、停车场、围墙等建设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对现场进行全景监控,通过对现场的多方位实时监控、历史回放、远程访问,足不出户,轻松解决施工场地人多不易管理的问题,施工现场的安全与进度得到了保障。
2.2质量、安全管理系统
质量安全管理具体包括现场巡查记录,整改通知,整改处理以及复核确认等。通过统计分析,对各类质量问题按项目、工序、分包单位以及问题类别进行跟踪分析。现场监理人员发现质量问题后可直接通过智慧云平台手机端操作,发起问题整改通知,再由施工单位责任人进行整改,最后由监理人员进行验收闭合该问题,形成一个闭合的流程。任何人员可以在网页端查看该问题并可打印整改通知单。云平台还可以通过连接可移动式摄像头,安装至现场需监理旁站的部位。监理人员可通过观看云平台监控系统进行多部位、全方面的旁站管理。有效地减轻监理人员旁站压力,降低旁站工作量,更可以减少项目公司对旁站人员投入成本。
2.3进度管理系统
通过监控实时记录每天施工进度,与实际模型进度进行虚拟对比,并自动形成进度周报。对施工关键节点预警,并对施工即将进行和即将完成的节点进行提醒。将工期与工程实物、资源配置等统一起来,为安排决策提供有力依据,实现高效工程活动。
2.4工程资料管理系统
通过将图档资料电子化并预先录入,实现资料共享,监理人员可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轻松查看图纸、BIM模型、传阅文件等,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无纸化办公。
2.5物料管理系统
追踪物料进场、堆放、送检、使用状态,实时汇总主要材料当月的收料情况和发料情况。通过材料进场称重系统和后期将会加入软件的材料计数系统,避免因误报、虚报导致材料成本虚高的现象。
2.6绿色施工管理系统
通过感应器对工地现场的温度、湿度、PM2.5、PM10、风力、风向、噪音、污水等环境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实时同步上云平台。按照各环境要素超标要进行报警。统计空气质量、噪音、污水排放月度、年度达标情况。对工地总用水量、用电量进行实时监测,统计每月用水、用电量。根据监测数据超限值预警。
3智慧云平台监理应用
3.1利用智慧云平台实现公司的四控三管一协调工作
3.1.1质量控制应用云平台进行可视化质量管理、销项清单管理,使工程质量信息能够快速传达至各级工程管理人员。记录各个工序验收情况,能高效的反馈现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落实情况,实行过程可追溯管理。通过质量问题归类统计,使得现场质量管理有明确的方向性。
3.1.2进度控制通过工作计划及进度输入、多方共享,随时随地查看,便于统一工作目标和协同工作,减少层层汇报、提升工作效率,并且直观反映各工区进度滞后情况,以便现场有争对性的开展进度管理工作,提高进度管理工作成效,避免了繁琐的进度分析工作。
3.1.3投资控制通过云平台辅助造价管理,变更事项及证明材料及时整理记录,便于工程结算推进。
3.1.4变更控制通过云平台登记变更事项,与图纸电子化进行核对,方便监理人员实时掌握图纸变更事宜,加强现场联动。
3.1.5合同管理通过云平台登记各参建单位合同台账,协助业主掌控总包、分包、第三方服务单位的合同履行情况及工程款支付情况。
3.1.6安全管理通过将特种作业人员证件信息、起重设备检测维护信息录入云平台,加强人员和设备管理,证件到期或者检测失效前提前预警,提高管理工作效率,避免遗漏或者繁琐的对比工作。
3.1.7文档管理通过云平台资源存储,进一步落实无纸化办公,并且在现场随时可以查阅规范、图纸、方案,支持现场高标准管理工作。
3.1.8组织协调通过云平台各参数核对出现的预警项,及时组织总承包单位进行销项管理。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的事项及时向业主单位汇报并协同解决。真正地提高监理组织协调管理效率。
3.2利用智慧云平台实现公司工程项目管理
本公司工程项目管理主要以标准化管理、科学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知识化管理、成效化管理四个方面为主。本项目在该方面取得优异成绩,被公司评为“工程管理窗口项目”。
4智慧云平台项目管理应用改进方向
4.1现场信号微弱,数据传输影响云平台使用效率
现国家大力发展5G,相信将来云平台与5G物联网相结合,必然会大大提高工地云平台使用效率,加强智能化工地管理成效。
4.2现场动态较大,需要较多技术人才进行云平台实时更新,增加日常工作量
各参建单位应投入人员组建一个云平台管理小组,专门进行日常运维工作。同时公司应招聘相关技术人才对云平台的使用提供技术支持和建议。
4.3人员管理思想守旧,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通过增强培训效果,反复使用并归纳,才能将全新的管理模式贯彻下去,从而达到预期成效。
篇4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施工质量,设备,安装工程
1 智能化施工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1. 1 线管敷设问题
线管敷设是建筑智能化安装工程的基础工程,对工程质量的影响自然也比较大。在施工中发现由于施工技术人员对施工规范不熟悉,对线管敷设技术要点不牢记,施工中存在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的问题。现场管理人员对工序施工质量把控不严格,监督力度不够,使得线管敷设存在问题较多。
1) 对于工程中需要过路的或者特殊要求需要敷设钢管的场合,所使用水煤气管壁厚达不到规范要求,没有按施工图的要求选择管材,经常出现使用薄壁钢管或者随意使用其他管道相互替代;
2) 在施工中还有一个非常容易忽视的问题,就是钢管不接地或钢管与钢管之间、金属管盒之间,不考虑管径大小一律采用A6圆钢做跨接线,导致无法达到接地效果。
1. 2 金属线槽安装问题
线槽同线管所承担的功能一样,作为智能化系统线缆的走线渠道,在施工中也要注意其施工质量。尤其是在系统复杂,线缆较多的时候,线槽安装质量对施工进度和整体工程质量影响较大。在线槽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1) 金属线槽质量有好有坏,主要表现在进入现场使用的线槽厚度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安装完成后刚度达不到要求,产生扭曲变形现象,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2) 金属线槽接地保护线线径在选择上比较随意,基本上是在施工过程中将使用剩下的线头作为保护线使用,线槽之间的跨接线没有跨接在专用接地端子上,施工时较随意。这将导致线槽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静电保护接地效果,影响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运行;
1. 3 分配箱、接线盒安装/预埋问题
在建筑智能化施工过程中避免不了要使用分配箱、接线盒,这些箱体有的是室外安装、有的是室内安装,有的是明装、有的需要暗装,需要根据规范要求的不同、使用场合的不同、业主要求不同而灵活安排。
1) 室外分配箱的安装常常出现的问题有: 箱体选择不符合要求,室外安装的箱体往往需要有防雨水功能加强型箱体,而在施工时发现有些箱体并不符合要求,尽管如此施工人员并不关心这个问题,只要有货就安装,安装完成就算完成任务的心理比较突出; 安装时不考虑与周围建筑、绿化的协调性问题,一味追求按图施工,有些室外箱体在能够满足功能的前提下是可以考虑安装位置与周围环境协调性问题的,这样的施工效果会大大提高; 箱体基座稳定度不够及进线空间预留不满足施工使用要求,有些位置的分配箱进出线较多,进出箱体的预埋管和基座底部预留足够的施工空间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为后续施工带来极大方便;
2) 室内分配箱安装问题: 室内分配箱安装多以暗装或壁挂为主,安装时水平度不符合规范要求,随意较多; 同时与其他专业的配合较差,谁先安装谁就占据有利位置,而不考虑其他专业安装问题; 与室内分配箱息息相关的进线线槽布置没有规律性,安装杂乱,出现各专业间互相影响的混乱现象; 分配箱还出现不接地的不规范现象,给设备运行及人身安全带来较大安全隐患。
1. 4 设备安装问题
设备安装环节作为建筑智能化系统施工中关键一环,在施工过程中不允许有过多不规范,不符合设计要求的问题出现,然而在很多施工现场中,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安装前运输、现场搬运环节将设备随意丢、没有做到轻拿轻放,存储仓库湿度、粉尘高。建筑智能化系统设备都属于精密设备,在搬运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避免剧烈震动,防止内部部件脱落,螺丝松动等造成的设备不正常工作;
2) 设备安装过程中时有粗暴现象,如某些接口不易连接,就用蛮力、外力,有些设备装不进去就用各种办法强行安装等等。这些情况都会使设备受到不应有的外力,导致设备本身受力不平衡等,内部产生变形,产生应力疲劳损坏;
3) 设备安装完成后不注意成品保护,尤其是室外设备安装后在没有防雨、防风措施时要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意外发生。
1. 5 调试及验收问题
当建筑智能化系统安装完毕后,必须对整个系统进行调试和验收工作,以确保其使用的安全性、稳定性。这个过程主要分三个步骤进行,系统调试、试运行和竣工验收。在这三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系统调试过程中不能全局考虑,对出现的系统问题不能有效解决,主要是技术人员对系统的掌握较差,技术不全面,大部分技术人员只掌握其中的一两个系统,然而智能化系统是一个系统的集成,只有在全面掌握的情况下才能更好的做系统调试工作; 试运行方面,主要是为了尽早交工,虚填试运行时间,缩短系统试运行周期,使系统没有达到规范要求的试运行时间,有些系统问题无法表现出来; 竣工验收环节很多是虚设,参加验收人员走过场、看表象现象比较严重,给系统交工后的运行工作埋下安全隐患。
2 应对措施
在解决施工过程中不规范的问题上应该从材料进场、施工技术交底、规范施工管理、现场巡查、安装调试、竣工验收等环节齐抓共管,做到环环相扣、步步为营。
施工现场材料员严格按照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材料的进场与领用管理,严把质量关,不符合项目质量要求的管材不准进场、不准进入施工环节,不办理材料进场交接手续; 各工序施工前施工技术负责人向施工班组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重点对施工技术要求、施工工艺、质量验收标准进行交底,交底要有记录、被交底人和交底人在交底记录上签字确认,同时应做好与土建、装饰装修、水电、风景园林等专业互相配合工作,使设备安装更好的为建筑服务; 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项目质检员应对现场施工质量负起全面管理责任,做到天天下工地,时时管质量,出现问题立刻整改,绝不能将不合格的工序带入下道工序中; 系统调试过程中应全员配合,及时发现问题,商定解决策略,不能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应深挖问题本质,防止只解决表面问题而不深究其因现象; 严格按照设备试运行时间要求进行试运行工作,试运行时要做好记录,对出现的试运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跟踪解决效果; 竣工验收不能走过场,参加验收人员不能都是领导,要有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
3 结语
做好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也不是一个环节的问题。只有全员动员,从施工的各个环节入手,齐抓共管才能做出更好的工程。
参考文献:
[1] 韩冷. 刍议水电安装工程质量控制措施[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2013( 34) : 78-79.
[2] 罗伟铭. 电气工程施工存在问题及对策[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2013( 11) : 116-117.
篇5
无线电管理工作如何围绕中心,服务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发展,一直是洛阳无管局工作者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按照“三管理、三服务、一重点”的总体要求,将传统产业节能减排作为无线电管理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加强新一代无线电技术与工业企业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013年,洛阳无管局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洛阳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创新工作思路,拓展服务平台,在引导和应用无线电技术服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同时为积极稳步推进工作,成立了洛阳无线电管理专题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目标任务、方法和步骤、工作要求细则。
一、创新工作思路,制定目标任务,找准服务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切入点
未来企业的管理运营模式,将朝着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很多传统的管理手段都将大量融入信息技术因素,或者被先进的信息技术所取代。而无线电技术具有消耗低、更新快、潜力大等有利因素,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中必将大有可为;充分利用无线电技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其主要任务是:发挥无线电技术及管理优势,根据传统产业升级的实际需求,在工业自动化监控、路灯照明系统、电网调度、用电抄表、水厂供水等领域实现远程遥控遥测、无人值守的目的,促进企业节能减排,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服务工业和信息化要从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企业有需求,企业迫切需要运用新的管理模式改变现状。二是工作基础好,无线智能化系统虽然技术先进,但也存在前期投入大、技术依赖强等限制因素。三是示范带动强,选择有实力、有信誉的大型企业做试点,这将对无线智能化系统的推广应用产生较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细化工作举措,确定方法步骤,把握服务企业转型的着力点
在服务企业转型工作中,根据企业需求,依托自身职责,大致分两个工作阶段进行。一是调研考察阶段,由市工信局提供10家左右工业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的需求,研究无线电技术在传统产业节能减排应用的可能性。学习考察宿迁市利用无线电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先进经验。二是实施阶段,确定若干家企业进行试点,给予无线电技术指导,开通频率指配绿色通道,同时争取上级管理部门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在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扩大试点范围。
三、严格工作要求,明确服务领域拓展的突破点
无线电技术在传统产业节能减排应用,是提升洛阳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积极稳妥推进。2012年9月,国家无线电管理局谢飞波同志在讲话中提到,“江苏洋河酒厂,一次性成功在老厂区率先引进应用了一套水、电、汽RTS—2010智能化无线遥测遥控系统,实现了远程无线遥测、遥控、报警等功能,使能源供给更及时、更可靠。提升了工艺、提高了效率,增加了企业效益”。谢局长的讲话说明了无线电技术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的的作用。这既是对无线电工作者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无线电工作的鞭策。无线电技术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应用是一项复杂、创新的系统工程,要加强与信息化服务企业合作,学习无线电智能化系统在洋河酒厂的应用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扩大影响、深化服务、拓展领域;同时建立政府部门和企业联动机制。有关部门和企业要分工合作,树立大局意识,开拓创新,扎实工作。
应用无线电技术服务经济发展虽然已经“破题”,但我们的工作仍然处于摸索阶段,依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与企业的需求、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大宣传。目前,无线电技术在一些人的观念中是一种传统的、甚至是过时的技术,加大宣传迫在眉睫。首先是向领导宣传。宣传洋河酒厂经验,详细分析无线电技术与有线技术的应用对比,形成调研报告上报领导,以期得到领导的重视,推动工作开展。其次是公众宣传。通过拉置宣传横幅、发放宣传资料、展板巡回宣传、专题讲座、上街设摊宣传、咨询活动等,来增强公众对无线电管理的认知度和影响力,着力宣传无线电管理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以期取得社会的认同,促进工作。再次是开展执法活动。洛阳无线电管理局近期开展行政执法检查活动。此次执法检查的范围是:在洛阳市辖区内,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的单位和个人,重点执法检查对讲机(包括公众使用409MHz频段)、非法广播电台、私设干扰器。执法检查的主要场所是:宾馆、饭店、商场、娱乐场所、小区物业、建筑工地等。执法检查的内容有7项:擅自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的;干扰无线电业务的;使用的无线电设备未经国家型号核准,不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的;擅自变更无线电管理机构核定项目和技术参数的;不按规定缴纳无线电频率占用费的;少报多用无线电发射设备的;利用无线电发射设备进行非法活动的。
展望未来,无线电管理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无所不在的无线电波将引领信息时代的发展。维护有序、安全的电波秩序,营造良好的电磁环境,不仅需要无线电管理机构的努力,更需要无线电频率、台站用户自觉遵守无线电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广大社会公众对于无线电管理工作的充分理解与支持配合。面对“十二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要继续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管资源、管台站、管秩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防建设、服务党政机关,突出无线电安全保障重点工作”的要求,为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发挥无线电技术的作用,为服务于经济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综上所述洛阳无线电管理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能够紧密联系,加强合作,及时协调解决试点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使试点工作取得成功。
摘要:介绍洛阳无线电管理工作如何围绕中心,服务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发展。按照“三管理、三服务、一重点”的总体要求,将传统产业节能减排作为无线电管理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加强新一代无线电技术与工业企业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工作思路,拓展服务平台,在引导和应用无线电技术服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同时为积极稳步推进工作,成立了专题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目标任务、方法和步骤、工作要求细则。
篇6
据外电报道,英国《卫报》近日披露了两份绝密文件。文件显示,美国外国情报监视法庭曾签署命令,允许美国国家安全局(即NSA)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使用从美国国内通讯中收集到的信息。
本月早些时候,在媒体曝光美国政府的大范围通讯和网络监控项目后,奥巴马曾向民众保证绝对不会滥用监控职权。他还强调情报部门对互联网数据的搜集仅针对美国境外的非美国公民。
《卫报》指出,这些绝密文件和以上透露的信息,与美国总统奥巴马此前的“未经授权不能监控美国公民通讯信息”的说法相抵触,同时说明,美国国家安全局可以在不依靠法院和上级机构的情况下,自主决定将何目标列为监控对象。
(摘自上海档案信息网)
秦皇岛市档案局采取措施服务西港搬迁工作
为服务全市中心工作,打造“高端旅游、商贸金融、商务会展、总部经济”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国际一流滨海新城区,形成秦皇岛沿海发展增长带,奋力打造河北省沿海经济增长极。秦皇岛市档案局提前介入,采取措施,加强西港搬迁的档案指导工作。一是成立了西港搬迁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小组由杜艳莲局长任组长,各相关科室业务骨干为成员,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二是制定了西港搬迁文书档案及声像档案管理技术规范,明确了西港搬迁过程中档案收集、整理及保管范围和标准,力争做到全方位、全过程指导。三是建立了西港搬迁房屋产权数据库平台、西港搬迁地籍数据库平台,为西港搬迁档案工作搭建起了房地产数字化平台。
(秦皇岛市档案局)
磁县档案局让档案走进家庭
磁县档案局以“让档案走进家庭”为主题,精心筹备档案系列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民众档案意识,扩大档案的社会影响。
一、举办“档案在你身边”征文。向社会开展征文活动,以档案部门、档案工作者、档案利用者的切身经历、亲身感受为题材,充分展示档案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社会大众、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二、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档案法律法规,提高档案法律意识。
三、在国际档案日,由档案局工作人员在县博物馆前附近繁华路段,举办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组织专人现场发放档案法律法规、家庭建档宣传资料,介绍馆藏档案内容、如何查阅利用档案等知识,接受群众咨询。(磁县档案局 崔海风)
丰南区档案局库房安全保护智能化管理系统安装工程启动
成功晋升国家一级档案馆后,丰南区档案局按照国家档案局“三个体系”建设要求,在全区财力吃紧、各单位预算支出同比下压五分之一的局面下,争取到财政资金,对区国家档案馆整体安装库房安全保护智能化管理系统。该工程目前通过招投标形式,最终由国家档案局定点生产企业济南冠通智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中标,工程预计9月中旬完工。
该系统投入使用后,将实现库区温湿度自动测控、楼整体自动防盗报警、库房自动防火报警及自动灭火、重要区域视频监控、库房自动通风换气、库房自动消毒灭菌等六项功能,是实现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保障。
(唐山市丰南区档案局 曹立臣 李红梅)
衡水市给商砼车建档案
为杜绝大型工程车辆的违法违章乱象,在对司机加强教育管理的同时,衡水交管部门再推新举措――在车尾上部显眼位置加装放大号牌,同时侧面喷涂上车辆所属企业名称。这样,车辆驾驶人一旦违反交通法规,路口的电子设备和目击者均可清楚地提供车辆的基本信息。
6月中旬,交警支队对市区26家商砼搅拌站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共核查落实水泥搅拌车216辆,驾驶人231人。截至目前,市区已有197辆水泥搅拌车加装了放大号牌,其余车辆近期也将陆续完成安装工作。交管部门对各工地、车辆使用单位和车辆运行状况等将统一建档,确保强化科学、规范管理和经常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减少违法犯罪,还广大市民一个安全、放心的良好出行环境。
(衡水市桃城区档案局 马长进)
雄县档案局举行路作舟书画作品收藏品捐赠暨展览仪式
篇7
关键词:施工管理现场施工工程监理
一、前言
现代科技文明的发展为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们的时代正以空前快速的步伐走向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最大特征就是几乎所有的信息都能被转化为可被计算机识别和处理的“1”和“0”代码进行管理,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说,信息时代又被称为数字化时代。而作为工程监理这个高智能、高技术含量的行业,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对工程相关信息进行集成化管理,逐步构建数字化监理模式,提高监理工作的准确性及高效性,将是监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数字化监理模式及其特征
由于笔者的孤陋寡闻,至今还未见到关于数字化监理模式的权威定义。而目前所谓“数字化监理”,最浅显或最直观的一种就是通过设置在建筑施工现场较重要、关键点位上摄像探头,把现场施工情况传送到现场监理部的计算机屏幕上,用于监视工地的施工进度以及安全情况。但笔者认为考察监理是否是数字化监理模式应具备以下特征:
1、监理信息数字化。数字化监理模式与传统监理模式最大区别在于其是以数字化信息为主,工程项目所需的各种信息(如设计图纸、规范标准、监理中各种函件以及工程照片、音像等)均能直接被计算机识别和处理。既可以由单台计算机处理,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传递和处理。
2、监理资源虚拟化。数字化监理模式是一个开放的监理,其监理资源的共享是数字化监理模式的不二法则,各个监理公司在维持自身特有的一定量的实体资源的同时,还可通过网络互联,跨省市、跨单位的互借互阅来建立虚拟资源,将各自不同的资源作为监理网络的一个节点,最终实现资源无限扩大。
3、监理档案无纸化。数字化监理模式在项目监理实施过程中直接形成的档案均是能被计算机相关软件处理的文档文件或电子文件。而对于非监理产生的纸质载体的监理档案则用扫描仪等设备转化为电子档案,项目竣工后利用光盘刻录机刻录成光盘,便于永久保存或连接入网,实现远程访问。
4、信息传递网络化。数字化监理模式由于其形成的信息是数字式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可以进行同时多向传递,形成传递网络。而且通过因特网可以很方便地进行远程传递,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样,监理公司总部可以随时对承接不同区域、不同地方监理任务的监理部实现远程监控。还可以利用网络可视电话功能,实现远程会议来解决、处理问题。
5、信息检索智能化。数字化监理模式在资料、档案的检索中通过计算机进行智能化检索,检索速度快、效率高、范围广。若对以前的监理档案进行查阅,只需放入光盘,轻点鼠标就行。若需查阅资料,只需登录监理公司数据库或相关监理网站便可。
6、用户使用方便化。监理单位内部用户(包括领导决策时)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计算机及时调阅有关信息,当机立断完成各项决策。而外部用户则可以随时查阅监理单位的相关信息(包括企业概况、工程监理业绩、人员专业配备及获奖情况等),为合理、快捷地选择监理队伍提供参考信息。
笔者认为从上述特征可以得出数字化监理模式的定义:以数字化信息为基本内容,以数字化设备为管理手段,以网络传递为利用方式的一种新型监理模式,最终形成现代高新技术的数字信息资源,无时空限制的,超大规模的高智能、高技术含量的专家系统。
三、数字化监理模式的系统创建
如何建立高效、实用的数字化监理模式,并使之形成科学的专家系统是今后探索的重要问题。因为其建立既要考虑信息时代的要求,又要考虑充分利用现有传统模式下的信息基础和物质基础。在没有现成的数字化监理模式经验环境下,在借鉴其他行业和部门的经验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其初期建立途径可分四大模块:
先以监理公司为节点。各监理公司根据各自项目规模、特点以及施工情况,配备相应的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相机(条件好的可配备数码摄像机)、数码录音笔等,利用上述设备,按照监理的“三控一管一协调”要求形成监理的管理信息,然后进行分类、筛选、存储。
1、模块一:现场监理控制的远程监控。通过预先设置在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等关键点位上的摄像探头,把现场施工实况传送到监理部的计算机屏幕上,监理人员根据需要及时存储。若发现违规操作及时抓拍并粘贴于监理联系单、通知单上,发送给施工单位要求整改、纠正。特别是在工序或部位需要监理旁站时,可实现多工作面、多工序的监理同步旁站,监理只需1人查看计算机屏幕即可,省去较多地人力,且劳动强度也大大降低。监理人员在巡视、平行检查时可利用数码相机将重点部位、关键节点等施工情况拍照后接入计算机进行编码、配文字说明,形成档案资料与验收记录一并永久保存,在今后需要时可以一目了然,真实再现历史。另外,出现质量隐患时能做到用事实说话,有很强的说服力,当施工单位纠正完后再拍照留样,形成前后对比,处理问题闭合,突出监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当遇到重大问题时可将取得信息(如照片、录像、文件等)通过网络传递给公司,便于公司及时了解、掌握,果断处理。
2、模块二:计算机处理文档,实现无纸化管理。建设工程监理工作最终是通过文字和图表来反映的,而文字、图表编印又是日常工作处理的主要内容,从监理工作开始的招投标文件、合同文件、会议纪要,到监理规划、监理细则、监理月报以及监理记录、监理发出的各种函件、通知单等,都可用Word、Excel和PowerPoint来处理。按照预先建立的各文档标准格式和内容,分类归放到相应的文件夹内,还可利用Windows能使用长文件名的特性,清楚明了地分类存放,便于管理和使用。而对于监理月报、汇报总结、演示演讲、专题纪要等所用到的提纲、图示图解可用PowerPoint来制作,与投影仪配合使用,形成图文并茂的监理档案。对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传递来的纸质载体文件则及时用扫描仪录入到计算机内,形成电子监理档案,从而完成监理档案载体形式上质的飞跃,实现无纸化管理。
3、模块三:计算机辅助管理。投资、质量和进度方面计算机辅助监控是监理工作的核心,是提高效率、节省资金和变被动控制为主动控制的捷径。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计算、绘图和信息加工功能,能有效地进行辅助管理和监控,如编制工程预算和月度付款审核;排定和优化工程进度计划与投资计划,进行计划与实际对比监控;记录、跟踪质量监测信息,分析对照验收规范对工程质量进行动态管理;建立质量监测知识库或专家系统辅助监理人员按每道工序的质量控制要点进行监理工作,甚至对工程项目的有关参数和特性利用AutoCAD或3DS来模拟实现。
4、模块四:信息资源共享和远程监控。因为每个建设工程监理涉及的信息多,如建设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建设项目招投标、合同文件、施工索赔、工程投资与使用、质量测控验收、工程进度、监理资料、设计施工图纸和有关的文件资料等,这些信息量大且十分重要。因此必须由计算机来辅助管理,建立专门的信息管理系统来处理。对于建设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等信息作为共享资源,可自己开发建立,也可从第三方获得,如联入中国建设信息网。另外对于不同项目形成的监理档案可联入公司的主服务器,与公司内部其他项目联网实现计算机资源共享,而且公司领导也可通过因特网、宽带数据网随时查阅公司所监理各工程的基本概况,在建工程各种数据、图片,各工地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情况,同时给予相关指示,而不受区域、时间的限制,即减少人员、简化手续,又大大节约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那么我国建设监理行业引进数字化监理模式是否具有可行性?笔者认为是可行的。一方面数字化网络技术在我国已臻成熟,建筑业引进这项技术几乎不存在难以解决的技术支撑;二方面运用高新技术进行行业管理创新已经成为各个经济领域关注的焦点话题,且业内有关管理部门和企业对它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三方面从经济角度可更为直接的看到,几年前还被不少人视为“奢侈”的数字化网络技术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其关键产品如摄像探头、数码相机及数码录音笔的价格也均在千元以下。
另外更为重要的是,建设监理推广数字化监理模式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的好处:
一是改变目前监理在工地的高负荷、高强度的“巡回式”管理模式,使得现场监理人员大部分精力不再用于现场巡视,而将多余的精力针对现场实际提前进行预控或对重要部位、关键工序进行严格把关。不但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相应减少人员配备数量。
二是提高监理的工作效率、精度和实时性。就传统的工程现场监理而言,效率不高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不少的管理行为都是滞后的。以质量控制为例,一般都要等到错误或违规行为延续了一段时间后,才被发现,甚至还需要延迟另一段必要的时间,才能有效纠正。而运用数字化监理模式,则有可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制止质量问题。
篇8
随着半导体工艺的进步,电子设备中所具有的功能不断增加,功耗就变成至关重要的问题。在目前的EDA工具中,有许多降低功耗的技术,如多电源域、电源关断、动态调整阈值电压和频率等,但是,不同的EDA工具需要不同的方式来表示低功耗意图。因此,设计工程师不得不通过一系列的特殊手段定义低功耗功能,例如在同一个设计中多次人工地输入功耗数据,使得设计的可预测性和验证变得极其困难。Cadence公司的居龙指出:“设计流程的支离破碎是目前低功耗设计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为了实现自动化的设计流程,标准化势在必行。”
2006年,Cadence促成了PFI(功耗推进倡议)联盟的成立,并创造了统一的CPF(通用功率格式)来详细定义低功耗技术的标准化格式。2006年末,CPF被捐献给行业标准组织Si2下的LPC(低功耗联盟),以继续推动标准化工作。LPC目前包括来自半导体设计公司、代工厂、设备商、系统设计公司和EDA公司等在内的20多家成员,他们能够为低功耗设计创建更为系统、综合的方法,为更高级的摸索和IP复用提供一个平台。目前,LPC已经通过了CPF10版的确认。
Cadence面向无线和消费市场最新推出的低功耗设计方法学锦囊提供了一个可用的端到端方法学,覆盖逻辑设计、功能验证和物理实现(见图4)。该设计锦囊包括示例IP、脚本和库,所有这些均经过了内置无线参考设计的验证。该设计锦囊交付时搭配Cadence应用性咨询服务,使得设计团队无需低功耗经验就能迅速将高级低功耗设计方法整合到他们的设计任务当中,并在更低功耗和更具竞争力的SoC中体现直接的价值。
低功耗锦囊中包括了一个通用无线应用设计,实现时采用了多供电电压和电源关断技术等方法,并且包含了在整个端到端流程中承载设计意图的相关指令脚本和技术文件。它使用了CPF在整个流程中提供单一的低功耗意图规范。设计中的示例IP来自于Cadence和第三方,包括ARM处理器和总线架构、Wipro的WiFi、Chipldea的USB2.0、VirageLogic的65nm低功耗存储器和TSMC的65nm工艺库。
该低功耗设计方法学锦囊易于组合使用,其中包括6个不同的流程:低功耗功能仿真、逻辑综合、可测试性设计和自动测试矢量生成(ATPG)、物理设计、形式实现、验证和功耗网格签核。用户可以将该锦囊作为一个完整的流程来实施,或选择单独的模块使用。
高速PCB板级设计
目前的板级设计也在向智能化、系统级发展。Aldum公司中国区总裁曲刚介绍说:“在现在典型的电子产品中,PCB板上硬连接的分立器件在定义物理平台时就固定了,因此产品中很多智能的部分都建立在运行于微处理器上的嵌入式软件中。另外,FPGA的大范围使用使得设计的智能部分又延伸到了用FPGA实现的硬件设计。”当产品的更多功能转移到可编程领域后,3个主要的设计流程一板极设计、可编程逻辑设计和嵌入式软件开发之间的相互依存度也日益增加,因此开发产品所采用的设计系统也需要融合,以便保证设计效率。
嵌入式智能板级设计新星
集成有最新设计数据管理功能的AltiumDesigner 6.0版设计工具将板级和FPGA级系统设计、基于FPGA的嵌入式软件开发、PCB布板/布线、编辑和制造集成在一个设计环境下,可满足目前和未来设计开发的需求。最近,支持WindowsVista的6.7版也已。统一的系统消除了工程师创新的障碍,充分利用了可编程器件的潜力,加速了产品上市时间,使产品更加“软化”,即具有嵌入式智能特性。
Altium Designer系统具备了大量高级交互式和自动化工具。通过这些工具,所有的工程师都可以访问、管理和排除信号完整性问题。6,O版增加了交互式布线网络长度调节、增强的板层导航和功能更强大的多边形面积填筑模式等功能,大大加强了其在高速、高密度板的设计能力。此前,Altium Designer已经具备了交互式差分对布线、阻抗控制布线、内置信号完整性分析和终端匹配、自动BGA扇出逃逸布线、自动FPGA板级管脚优化和PCB-FPGA完全双向设计同步等功能。
曲刚强调:通过特别对高速设计增加了新的交互式布线长度调节工具,Altium Designer智能交互式布线系统功能得到了增强。此新功能允许设计人员通过将可折叠的片断插入线轨来快速优化和控制布线网长。调节可以通过手动或按规则进行,设计师可以选择系统中的各种振幅类型。此功能无缝组合了阻抗控制、差分对线和多重跟踪布线功能,使用户能够为受现代可编程器件重要影响的高速高密度板级设计项目提供全面的交互式解决方案。
通过对PCB层的增强控制和显示,板级导航更具效率,并且,在移动大型复杂设计时,板级导航可大大提高生产率。多边形的放置和编辑得到简化,从而使大型填铜区域的创建快速直观。新工具还对在系统中标识及使用组件和库的方式作了巨大的改进,这样便可提供更高级别的用户控制和灵活性。增加的智能功能提高了创建并提供有关嵌入式板级阵列设计的输出效率,可以更容易地找出层组合违规问题。另外,增强的Gerber和ODB++输出对话框可让用户更容易作出是处理输出还是解决兼容性违规问题的决定。
曲刚补充指出,公司已增加了对直接将第三方应用程序生成的FPGA核心设计导入AltiumDesigner统一电子产品开发系统的支持。此新增功能可以简单有效地从Xilinx的Core Generator和Altera的Megafunction Wizard中导入高度优化且特定于器件的自定义FPGA核心设计,并大大增强FPGA开发人员充分利用Altium Designer高级设计功能的能力,以加速系统开发。
此外,Altium最新的NanoBoard-NB2工具可支持插件子板和新的可交换外设板卡,能为工程师提供面向未来的电子开发系统。当有新的处理器、PFGA和外设器件可用时,工程师不用像使用固定单目标开发板那样被迫切换到新的开发系统进行实验。NB2和Altium Designer6的结合可以实现交互式的实时设计和调试。
面向下一代PCB设计的系统互连平台
篇9
关键词:施工现场数字化管理 意义
中途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建筑施工作业安全形势一直比较严峻,在国家划定的行业分类中, 建筑行业被列为仅次于采矿业的高危产业, 其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以施工现场远程视频监控为载体的数字化工地管理系统,对于提升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管理,实时监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情况,确保施工全过程受控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筑行业安全管理的现状
在我国建筑行业一直处于人员伤亡事故多发状态,事故发生率和人员伤亡人数长期位居我国生产性行业第二位。据统计,自2000年到2010年间,我国每年平均发生建筑施工伤亡事故530起,每年事故死亡人数1560余人。近年来,虽然总体施工伤亡事故和人数呈现下降趋势,但年均死亡人数仍然有千人左右。从全国伤亡事故统计资料分析,就整体现状看,我国的建筑事故伤亡比例很高。
从世界范围来看,一般而言,建筑工人比一般行业工人在现场受伤的概率高1倍,而死亡的概率则高2倍。根据美国1996年的一项研究,美国建筑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到其总成本的7.9%~15%。从事故发生类型和事故易发部位来看,两者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一致性。根据美国1999年的统计资料,美国当年建筑业因公死亡人数633人。从发生事故的部位来看,高空作业依然是事故产生的重要根源。另外,从各个国家的统计资料分析来看,也同样体现出建筑工程中的这一安全事故发生规律。
因此,保障广大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创造安全、卫生、舒适的工作环境,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水平,是我国现阶段施工生产中首要而又急迫的任务。
二、建筑行业安全管理的特性
建筑施工现场如同一个“立体露天的临时加工场”,几十种工序在不同部位、不同时间交错进行。地下、地表、地上,多层次、全方位、全时空地立体交叉运作系统,构成了其复杂的作业流程,地理、地质、气象、交通、卫生及社会生活条件等构成了一个多因素互相影响的复杂环境,模板工、架子工、混凝土工、安装工、水电工等经常流动的不同专业劳务队构成了其复杂的承包关系,增加了建筑施工安全的管理难度。
1、建筑产品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2、工序多、涉及专业多、立体交叉作业多。
3、露天作业多,深基坑作业和高空作业多。
4、施工人员流动性强,专业培训少。
5、建筑施工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较大。
6、建筑安全技术涉及面广。
高处作业、电气、起重、 运输、机械加工和防火、防爆、防尘、防毒等多专业的安全技术;健筑施工行业容易发生伤亡事故的是高处坠落、起重伤害、触电、坍塌和物体打击。防止这些事故的发生是建筑施工安全工作的重点。
三、建筑施工现场数字化管理系统组成
建筑施工现场数字化管理系统是将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视频数字压缩处理技术、决策支持系统等现代高新技术融为一体,采用LBS/GPS、无线网络等技术,依托手机、摄像头等载体,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情况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管理。其系统组成可由“建筑施工现场远程视频监控”、“建筑安全培训及用工管理”、“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建筑企业综合管理”、“建筑项目综合管理”、“大型施工设备管理”等部分组成。系统以网络远程和客户端组件的方式进行部署和应用,通过采取施工人员指纹验证、智能化取证等措施,完善了建筑施工人员培训、劳务用工管理和施工安全监管,并具有大型施工设备监管、施工现场视频监控、施工项目与建筑企业管理等功能,实现了建筑工地安全生产的综合管理并建立了基础应用数据库共享平台,以建筑项目为核心,使建筑行业各监管部门的综合信息得以整合。同时,为建筑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建筑工程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对建筑工地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了信息化支持。
四、建筑施工现场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建筑施工现场数字化管理系统通过整合各监管部门对建筑项目的监管信息,将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落实到建筑项目,使建筑企业诚信系统信用评价体系得到真正体现,实现了相关单位在不同授权下的信息共享。对加强和改善建设工程的安全与质量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有效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实现建设工程监管模式的创新。应用建筑施工现场数字化管理系统,使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方式由过去传统的现场监督逐步转变为远程视频监控;通过互联网,又可以十分便捷地实现移动监督,即监控人员可以通过连接互联网,实现对纳入管理的建设工程的有效监控,真正实现无论何时(全天候24小时)、无论何地都能进行建设工程的安全与质量的监控。远程监控软件系统相当于建筑工地的“电子警察”,工程安全与质量的监控人员长了一双“千里眼”,随时随地可以掌控施工现场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消除隐患。
2.带动建筑市场各方建设主体加强建设工程安全和质量管理。建设工程远程监控系统可以有效监控施工现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对现场作业的施工班组和作业人员的进行实量监控,能够有效协助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企业加强和改善项目的安全和质量管理。特别是群体工程通过计算机屏幕实时监管多个工地施工现场,既减轻了监管人员的工作强度,又加强了管理监督部门的调控监管力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3.加强了建筑工地的治安管理,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建筑工地安装远程监控设施后,电子探头全天候24小时对建筑工地实施有效监控,工地上发生的大事小事、在室外人员的一举一动无一不被完整记录下来,监控人员又可根据需要对录相进行回放、查看,一旦发生工地被盗或有犯罪分子活动,可从录相带上查得一清二楚。建筑工地治安明显加强,同时促进了社区的稳定和谐。
篇10
全球居住环境日新月异,建筑风格百花齐放。建筑节能技术与绿色建筑也如雨后春笋冒出,不断颠覆着经典。让我们一起盘点一下2013 年的十大建筑节能技术,探秘这智慧之光。
德国汉堡建全球首座藻类发电建筑
据国外媒体报道,德国汉堡正在建造世界上第一座藻类发电建筑。这座建筑由西班牙工程公司Arup 设计,正面的镶嵌玻璃装有生物反应器,内有微藻类。这些藻类能够产生生物量和热量,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此外,这一系统还能为整座建筑隔热保温,隔离噪音。
目前,这座建筑的西南面和东南面已安装了129 台生物反应器,尺寸为2.5 米×0.7 米。这些反应器由一个能量管理中心控制。能量管理中心负责收集太阳的热量而后存储起来,用于产生热水。Arup 公司欧洲研发部门负责人加恩? 乌尔姆表示:“利用建筑正面内的生物化学过程形成荫蔽和能量是一个真正意义上富有革新性的想法。这是一种具有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可用于城市的能量生产。能够在现实生活中验证这种想法让人感到欣慰。”
根据他们的设想,未来的摩天楼将是“活建筑”,由藻类提供能量,能够对天气和居民需求的变化自动做出响应。根据他们的预测,喷气动力机器人维修工、摩天农场和光电油漆都将用于未来的建筑。
Arup 公司报告指出:“在这个新兴时代,建筑、预制和模块系统的研究将取得大幅进步,可以由机器人运输和组装。从组件的安装、检测、维护到升级,整个建筑系统可以实现天衣无缝。” Arup 公司设计的这座建筑正面可利用阳光发电、可以施以纳米粒子涂层,用于中和空气中的污染物和捕获二氧化碳。巨大的有机LED 等元件允许建筑的所有表面在夜间提供照明,打造一种全新的街道照明方式。
新加坡的再生混凝土建筑材料
三和环保大楼位于新加坡北部一个工业区。这栋三层楼高的办公室在工业区内乍看并不起眼,但走进楼里,给人不一样的感觉:环保,却也不失注重绿色的现代风格。这栋大楼2010 年竣工,同年即获得新加坡建设局颁发的绿色建筑标志白金奖,迄今已接待数千慕名而来的参观者。
三和环保大楼最大的特色是大量采用混凝土建筑废料循环生成的混凝土骨料,也就是大小不一的回收石子和碎块。大楼的第一层在建设时也并非是用百分之百的再生混凝土碎块,而是在建设完第一层经过测试发现效果很好,于是提高比例,到第三层的时候最终决定尝试采用100%的再生混凝土骨料。
为了监测使用再生石子的混凝土能否保证建筑物的性能,研究团队在大楼的支柱等结构性部位安装了光导纤维感应器,以监测混凝土的各种性能,如耐压性。据介绍,从建成以来的监测数据来看,使用再生石子的混凝土性能已趋于稳定。
据悉,新加坡的混凝土废料再生利用在近几年迅速取得进展,这有许多原因,其中也包括公众的环保意识提高。新加坡也不再允许混凝土废料全都拿去填埋,而且2007 年印度尼西亚一度停止对外出口沙石,一段时间之后迫使许多建筑工地停工,这也迫使新加坡想办法自给自足。新加坡政府也有自己的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新加坡希望在2030 年让当地八成的建筑成为绿色建筑。
纳米涂层“智能窗”问世可控制光和热的通过率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们已经开发出了一种新材料,竟能够改变阳光在玻璃上的通过率。与当前技术不同的是,这个嵌在玻璃上、薄薄的纳米晶体涂层,能够对光通量进行有选择的控制。而这种新型的智能窗户,使得用户能够控制并选择多少的可见光、以及产生热量的近红外光线通过,除了能增加使用者的舒适感,还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
智能窗户可控制光通量和热通率,因此有着很宽的气候适用范围。使用者可以自行选择、动态调节透过窗户的光和热。同时,“智能窗”同样可切换至同时阻止光和热的黑暗模式,或者切换到完全透明的模式。
“在美国,我们要花总能源的四分之一来照明、加热、以及冷却我们的建筑物”实验室主要研究人员Delia Milliron 表示,“对近红外光的独立控制,意味着居住者在室内拥有自然光的同时,感受不到光照带来的热量,这将减少空调和人工照明的需要。而这种新材料,将会对建筑节能产生重大影响。”
瑞典公司设计“吸管摩天大楼”可发电夜晚能变色
据英国媒体报道,这座摩天大楼设计与众不同,从外观上看非常像戴着巨大的假发。然而,专家指出,它将成为未来高层建筑设计新宠儿,不仅具有景观性,还是一座环保建筑,可以产生电能,甚至夜晚整个大楼能够发光。
事实上,这种建筑的“毛发”是纤细的纤维,在风中吹动时能够将动能转变为电能,充分利用高层建筑的风力资源。它是由瑞典设计公司Belatchew Arkitekter 设计的,这个项目称为“吸管摩天大楼”,将建造在城市中心地带。
公司指出,吸管摩天大楼未来将成为城市风力发电厂,通过使用压电技术,大量纤细吸管通过风流轻微飘动产生电能。这将形成一种新型风力发电站,开启建筑体产生能量的巨大潜力。这种奇特的建筑覆盖物甚至可作为一个旅游景点。持续飘动的吸管从外观上形成一种波浪状景观,被认为处于静态的摩天大楼突然间变得生动起来,甚至整个建筑体能够“呼吸”。吸管结构在风中飘动使摩天大楼的外观处于变化之中,在夜晚这些吸管会发光,使整个建筑大楼不断变换色彩。
零能耗建筑:利用电子技术及传感器节能减排30%在日本,建筑业界正在致力于实现“零能耗建筑”(ZEB)。零能耗建筑是指全年能源使用量为零的建筑。其中存在大量电子企业可作出贡献的领域。户田建设公司力争在2020 年之前实现建筑零能耗化。
“充分利用能量采集技术,应用‘无电池’开关”,这是户田建设公司力争实现“零能耗建筑”(ZEB)所采取的三大举措之中的首项举措。
作为无电池开关, 户田建设公司则看中了德国易能森公司(EnOcean)开发的产品。其工作原理是,借助人用手指按压开关按钮产生的作用力,启动内部磁铁,利用电磁感应发电。使用所发电力发送无线信号,打开或者关闭开关。而且,作为第2 款无电池开关,还开发出利用村田制作所压电元件的产品,扩充了产品阵容。
无电池开关采用了将人按压无线开关的压力通过电磁感应转变为电力的技术。通过利用易能森的技术,无需进行布线。虽然无电池开关的价格非常高,但却具备可大幅缩短工期的特点。
第二项举措,是利用低功耗无线ZigBee 的传感技术及照明控制。在这方面,能量采集也掌握着关键。公司计划使能量采集与零能耗建筑相结合,实现“工作照明及周围照明系统”。
在工作照明和周围照明系统(Task-Ambient)中,公司采用了利用ZigBee 网关的无线通信技术,以及基于能量采集技术的无电池开关(无线通信采用EnOcean),目前正在验证这种系统在实际空间中是否耐用。
关于第三项举措“利用二氧化碳传感器等,使空调换气系统实现节能化”,户田建设目前正与村田制作所合作,在户田建设的技术研究所共同进行着相关实证实验。一定面积以上的建筑必须对换气量进行控制,使房间中央的二氧化碳浓度低于1000ppm。通过利用二氧化碳传感器进行控制,可削减约30%的换气量。如果是1 万平方米左右的办公楼,年用电量有望削减约1 万千瓦时。
神奇的建筑“绷带”从“应急措施”变为“根本治疗”
东日本大地震发生4 天之后,在地震烈度达6 弱的宫城县仙台车站前,当地的樱野百货商店已经迅速地在相邻一栋建成40 年的办公楼一角设置临时店铺,开始了营业。实际上,其大厦是车站周边地区最老的建筑之一,却在猛烈的地震之后很快恢复了使用。
仙台车站周边的许多建筑在地震后都出现了裂缝等,有可能倒塌,因此不得不暂时停止使用,需进行大规模维修,在这种情况下,樱野百货商店大厦和上文提到的办公楼却几乎毫发无伤,其原因何在?其实,这主要得益于两栋大厦都在2010 年采用了五十岚开发的抗震加固技术。其名为“绷带加固施工法”。
绷带加固施工法是在钢筋混凝土支柱表面涂覆粘合剂,然后像绷带一样在柱子上一圈圈缠绕聚酯纤维“加固带”。名称是“SRF(Super ReinforcementwithFlexibility)施工法”。
绷带加固使用的材料仅有加固带和粘合剂2 种,非常简单。施工时仅需将加固带螺旋状地缠绕在柱子上即可,因此无需特殊的技术及施工器材。作为加固带材料的聚酯纤维本身也一种常见材料,已经被应用于汽车安全带、游艇帆及登山绳等。加固带的强度是汽车安全带的5 倍,拉长约10%也绝不会断裂。
另一方面,粘合剂是使用聚氨酯制造的单组份无溶剂产品,由于没有使用有毒的甲醛及溶剂,因此不会散发出粘合剂特有的刺鼻气味,不会对身体健康及环境等产生不良影响。由于该粘合剂凝固速度较慢,因此施工人员可仔细进行加固施工,凝固后的强度也比较高。
大和房建上市2 代节能住宅, 停电也能正常生活一天
日本大和房建工业公司于2013 年4 月1 日上市配套使用太阳能发电系统、蓄电池及家庭能源管理系统(HEMS)的独户住宅“SMA Eco OriginalII”。这是该公司继2011 年10 月上市的“SMA Eco Original”之后,推出的第2 代节能住宅商品。比较第1 代产品,新产品增加了蓄电池容量,并对家庭能源管理系统的功能进行了扩充。
新产品采用的蓄电池是日本ELIIY Power 公司制造的、使用锂离子充电电池单元的“POWERiE6”。容量为6.2 千瓦时(KWh),输出功率为3.0 千瓦(KW)。其容量很大,为第1 代产品采用的蓄电池的2 倍以上。关于太阳能发电系统,推荐使用夏普产品。平时,将单价较低的深夜系统电力以及太阳能发电系统所发的电力储存在蓄电池中,在向家庭供给电力的同时,将剩余电力出售给电力公司。
大和房建工业估算,停电时将蓄电池作为紧急电源,可满足最长24 小时左右的做菜及看电视之类日常生活需要。该公司还表示,在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系统进行发电的情况下,甚至可以满足停电数日时的用电需求。
自动控温节能又低碳的未来房子
从前,我们曾经希望生活在这样一套智能住宅当中:当你出门上班时,不用像以往那样检查电器是否关闭、门窗是否锁好,系统就会自动切断电源,将门窗自动锁死;而在下班前,你也可以通过远程控制,让空调提前启动,调节家中的室内温度;热水器启动,准备好温度适宜的洗澡水。现在,日本一家公司已经推出了智能房子。
从事电气工程教学研究的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王继东副教授表示:“智能家居是一种利用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通信和自动控制技术而形成的家庭自动化系统,它将各类家用电器、传感器以及相关控制设备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为用户提供各种智能化的服务,营造一个经济、舒适、安全、可靠、便利、互动、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一般来说,智能家居的主要功能包括家电控制、环境监控、安全防范、影音控制、家庭网络和能量管理。”这样看来,智能家居同传统家居相比,主要的特点在于实现了家庭主要电器设备的网络连接与监控,也就是家庭范围内的物联网。用户可以通过终端设备在现场或者远程控制各类家用电器,并通过网络内连接的各类传感器,监测家庭的温湿度、照明亮度等环境参数,进而智能地控制相应的空调、灯光、门禁等设备,保证室内环境的舒适和安全。
华工学生造出负能耗手智能化控制小屋
绿色凹宅(E-CONCAVE),一种适宜中国发展的太阳能住宅原型, 2013 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亚军。面对中国飞速发展带来的城市环境恶化和巨大的能源消耗问题,华南理工大学团队在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上,向社会提出了一个太阳能住宅原型:“绿色凹宅”——一个生态的、可持续的居住空间,旨在向个人和社区提倡一种极大地减少房屋对能源的消耗,并且一种更加健康,更加自然的生活方式。
节能、环保,是这座占地仅88 平方米的太阳能小屋最大特点。它通过利用被动式的节能技术,强调了建筑的能源和资源节约。如墙体使用了甘蔗渣回收制成的聚氨酯保温材料,同时结合性能极高的真空绝热板,达到了很高的保温系数,如同一件厚厚的外衣,抵御寒冬的北风和低温,保证了房屋的保温性能。此外绿色凹宅的室内外都采用环保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包括竹木材料、木材、钢材等等。通过竹木材料的运用,创造出自然舒适的居住空间。
绿色凹宅虽小,但科技含量却很高。屋顶铺设了光伏板,每天能发电超过60 度。据测算,一年下来可产生自身消耗两倍多的电量,即使是在阴雨和大雪天气,也能保证房屋用电的正常运行,真正实现房屋的“负能耗”。此外,房屋采用光伏光热一体化的光热板,产生电量的同时能加热热水,满足房屋正常的热水所需,达到了太阳能电能300% 的利用率。绿色凹宅大部分家用电器及设备能实现智能控制。通过手机、平板电脑,就能看到房屋的能耗使用情况、室内的温湿度情况,同时控制房屋的灯光、电视、投影仪、窗帘、天窗开启。结合kinect 系统,房屋能通过识别人体的手势实现房屋灯光不同模式的控制。
竹中工务店开创利用室内环境振动发电节能新技术
日本竹中工务店公司日前开发出了一种新技术,可将人的步行及设备机器的运转、建筑物内日常产生的环境振动的能量转换成电力,用作传感器电源。现已将该技术应用于监控建筑物内环境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竹中工务店力争使这种监控系统实现实用化,从而在翻修时无需进行布线施工,实现节能,提高环境舒适性和用户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