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的重点范文

时间:2023-06-30 17:57: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学基础的重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医学基础的重点

篇1

【关键词】授课;培养;建议;心得

长期以来,如何改进学习方式,提高数学成绩,不仅是广大学生们,也是教师们一直探索的问题。成绩的好坏,我想既有人先天性智商遗传因素,又涉及到一个学习态度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能改变遗传基因,那就努力在后天的学习态度上下手。在此,我仅把我对初中数学学习方法的几点意见供同学们参考。

一、不同授课类型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

一般来说,数学课的授课类型分为“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这三类课型各有特点,故听课时须注意各自要要点。

(1)“新授课”,是积极体验知识生成、发展、深化、沉淀的过程。要把知识的来龙去脉弄清楚,认识知识发生的过程,理解公式、定理、法则的推导过程,最关键的就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力争当场理解新授内容,与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横纵联系,能意识到这部分知识是哪一块知识的延续或能与哪块知识进行联系类比,这样我们就能从知识的生成、发展过程中,理解到学会它的乐趣,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2)“习题课”,是巩固知识,升华知识,培养应用能力的过程。除了看老师做题以外,更重要的是自己能否独立地推导一遍,并能把自己的体会主动、大胆地讲给大家听,遇到问题敢于和同学、老师请教,探讨。在听老师分析时应注意解题的思维过程,培养自己多思考、多探索并发现创造性证法及解法,体会“小题大做”和“大题小做”的解题方法。

(3)“复习课”,是对知识的一个反思的过程。同学们在深入领会老师在复习课中给出的知识框架和经典综合例的同时,还要反思这些知识能否在你的脑海中结合先前的知识开成一个知识网络;要反思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涉及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方法是如何运用的,在运用过程中有什么特点;要反思自己的错误,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订出改正的措施。

二、注重数学学习方式中的“一”、“二”、“三”、“四”

(1)突出“一”思。数学学习根本上是一种思维训练,这与文科学习有很大的不同。文科学习要求的是思维广度,要博览群书;而数学学习要求的是思维的深度,要求探究思考。

(2)必须“二”动。一要动手,二要动脑。数学需要多实践、多做题,即为动手;但亦不能拿题就做,要有所思考,找到已知和未知想象之间有什么联系,要有所收获,此为动脑。

(3)掌握“三”遍。即上课认真听一遍,下课动手推一遍,考前认真想一遍。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实上验发现,刚记住的材料,一段时间后只能保持44%,一天后只能记住33%,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复习巩固,加深知识的理解及应用。

(4)“四”个依据——课本、笔记本、作业本和错题本。读好课本——它是教学、中考的主要依据;记好笔记——它是教师经验的结晶;做好作业——它能使知识得到拓展;准备错题本——它是自己内化的知识。

三、初三数学教学的心得和反思

(1)平常考试中是否需要次次闭卷。在初三阶段,每个同学。的心情其实都是很紧张的,如果考的太频太严,有时反而不利于他们有效学习,所以我在初三下学期的复习课上,会准备一套只有选择填空及几道运算题的试卷,可以开卷,或者进行讨论,但不能作弊,一节课时间,不强行要求交卷,在学生的相互探讨中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有力地缓解了初三学生们的考试压力。

(2)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时候老师都低估了学生。的总结运用能力,在复习阶段我平均每个星期会拿出一节课让学生们自己来上课,当然上课之前都会和他们交流,对他们准备上课的内容和方式提出一些意见,有些问题只有他们自己去亲身经历才会真正记住,有时我还会在孩子的课堂上发现曾经自己不曾注意的细节,所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对老师学生来说,可能是种冒险,但也许收获更多。

(3)怎么提高作业的反馈作用。平时我们的作业总是布置完让学生回家自己去做,但现在市面上的辅导资料参考答案比比皆是,我们经常发现作业本中不乏抄袭的成分,这样根本起不到布置作业的真正用意,我们并不能从这些练习中得到反馈.所以在初三课堂中,我并不会上完整的一节课,而是会留出二十分钟让孩子们现场完成作业并上交,这样既有效的排除了抄袭,又能及时看到孩子的知识接收情况,便于自己有效调整下节复习课的侧重点

四、结语

当然,数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想要学好它,也不仅仅是三言两语就能实现的,它还需要我们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寻求、完善对自己有效的学习方法,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好的学习方法去发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乐趣,化被动为主动,而作为一名数学老师,能让学生们真正找到开启数学高分大门的钥匙,走进神奇的数学世界,这便是我们最大、最快乐的成就。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汉语文教学 中学生 “汉语文味”

目前的初中汉语文教学,更多的把汉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放到了首位,而汉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已经弱化到可有可无的地步。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初中学生的汉语文水平越来越差,初中汉语文教学也越来越缺乏汉语文味了。笔者认为有必要在初中汉语文教学中上出应有的“汉语文味”。

一、初中汉语文教学“汉语文味”缺失的原因分析

初中汉语文教学“汉语文味”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中汉语文教学汉语文味的缺失,首先体现在教材的选编上。

毋庸讳言,我们的教材编写工作,在体现新课标的精神上面,还有一定的差距。所选入教材的部分篇目,或是思想内容有所偏窄,或是情感表达有些偏激,或是表达方式有点稚嫩,或是谋篇布局不太严密,或是语言特色不够鲜明。一句话,经典性严重不足。有的作品尚没有经过时间的洗涤和历史的考验,或有文无质,或有质无文,甚至有的文质皆无。没有经典性的汉语文篇目,你想让教师教出“汉语文味”,确乎勉为其难。

2、初中汉语文教学汉语文味的缺失与汉语文教师自身素质有关。

由于一些初中汉语文教师对汉语文教学的目标、方向、任务、目的并不十分清楚,其教学的着眼点、着力点都缺乏准确性、针对性、有效性,所以,课堂教学中就出现了不阅读文本、不品味语言、不朗读、不板书等现象。一堂汉语文课下来,听不到琅琅书声,看不到师生对文本研习时热烈交流的场景,听不到学生对文本阅读自我体验与个性感悟的交流,甚至一堂课下来竟然在黑板上见不到教师写的一个汉字,这是汉语文课吗?要知道,汉语文味应体现在文本的思想内容、情感态度、篇章结构、表达技巧、语言风格(特色)上。如果教师不在这些方面多动脑筋、多花力气,那汉语文学科的特征又怎么会得到充分的体现呢?

3、初中汉语文教学汉语文味的缺失,还在于教师不熟悉对多媒体的运用。

多媒体进入汉语文课堂已是大势所趋。多媒体以其宽泛的资源环境,动感直观的画面,便捷简易的操作等优点颇受广大老师的青睐。特别是“公开课”,对于多媒体的运用更是不可或缺的。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在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无庸置疑的。也正是如此,现在不少教师热衷于运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在笔者看来,过分依赖多媒体,实际上违背了汉语文学习的规律。要知道,富有张力的语言如果都用直白的具体的画面表现出来了,这样的文字还有什么想象的空间、创造的余地,这只会使语言的独特意味和情味丧失殆尽。

二、初中汉语文课如何上出“汉语文味”

1、明确什么是汉语文课

汉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汉语文素养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汉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汉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汉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汉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教出汉语文课独特的美感

首先,教无定论,教师不能跪着教书,教师就应该在充分了解自身特点的前提下,想方设法使个人的汉语文特色在课堂凸显,教出个性美,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如有的教师个性豪放,慷慨激昂,那么在教学中,就教出情、教出意来,让学生在浓浓情意中得到陶冶。有的教师见多识广、博学多才、妙语连珠,那就上出理来,上出趣来。一句话,能创新的创新,能幽默的幽默,能煽情的煽情,什么都不能的尽量真诚,也一样可以打动人。

其次,汉语文课要教出并让学生体会到汉语文的语言美、意象美、意境美、思路美与文化美。在汉语文课其乐融融的氛围中,教师要教得神采飞扬,学生要学得兴高采烈,师生双方都要全身心投入。我们一定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努力尝试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才是理想的教学境界。

3、教出汉语文课应有的语感

所谓教出语感,即教出对语言的敏感,包括对文体、语体和字、词、句的敏感。让学生学会通过字、词、句的字面义读出蕴涵在其中的情境义、深层义和象征义。这三者之间,教出对字、词、句的敏感能力是最基础最核心的。即品味语言。

品味语言,“读”字当先,虽然语言品味可采用多种方式,比如:比较不同句式,故意遗漏重点词语,抓关键词理解,甚至还有现场表演……都能使学生格外关注重点词句,加深体会。但是没有朗读的参与,只一味地干“品”,学生往往找不到语言的感觉,文字的妙处并没有在学生心中烙下印迹。学生对字词句的敏感主要是靠读出来的。所以,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结束语

新时代的教育要求不断提高,需要我们不断适应。如何使汉语文课上得有汉语文味,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汉语文能力就成了一种科学的艺术,是一种教育的境界。因此,我们应该确切的估价,汉语文味在初中汉语文教学中地位和作用。用心去关注每一个初中学生的成长,上好每一堂汉语文课,上出汉语文课的汉语文,培养初中学生的汉语文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劳动者。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兴趣;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3-0173-01

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应用观,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并具有自觉、主动地应用数学的意识。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课堂学习问题生活化

1.1 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活动课《智慧游乐场》的导入,我将学校门口的景物和公共汽车拍摄下来,制成课件页面。当把它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亲切感立增,马上就融入了教学活动的角色当中。在导入中创设情境,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1.2 例题生活化,让学生体验、感受数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悟所学习的知识。如:在学习有关价钱问题的数量关系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购物经验进行组题,并让其他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其中所提出的问题。学生从生活实践中 " 找 " 数学," 想 " 数学,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2.课外生活问题数学化

2.1 做一做。 指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学会生活。 如在学习了 " 普通计时法 " 和 "24 时计时法 " 的互换后,我让学生用两种计时法记录自己双休日中一天的活动情况,再尝试为自己设计一份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在练习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两种计时法的联系和区别,并且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思想教育,使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学会珍惜时间。作为教师,应坚持提供给学生综合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喜悦,逐步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更加热爱生活。

2.2 找一找,培养从数学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从买东西、玩、家庭生活等多方面的生活中 " 找 " 数学,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问题。如在购物是计算一下要多少钱;在玩乐时比较一下多少远近;在家里统计一下家庭开支情况等, 都是让数学生活化的体现。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能有效地启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抑制学习中的疲劳和困苦,保证旺盛的精力与敏捷的思维,让学生在愉快的、积极的、主动的气氛中进行学习,使 学生"乐在其中"。

3.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

3.1 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真正看到、听到。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工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 直观 "具有看的见,摸得到的优点," 直观 " 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 立体图形的认识 "时,我让学生带了很多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立体几何图形的物体,通过分类,找出共同点以及不同点,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学生很容易就能明白长方体,正方体等等的特征了,另外,我使用适当的教具辅助教学,也能将枯燥的数学寓于情景之中,吸引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从而使学生主动地获取新知识。

篇4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材 教法

一、合理把握高中历史教材

1.理解教材培育重点。教材是教师讲课内容的指导,因此教师首先要理解教材的编写目的,了解通过教材的讲述需要让学生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和效果,知道哪些内容是重点掌握、哪些内容是简单了解。只有分清教材的侧重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以教材为基础,充分发挥自己的经验,灵活地将知识传授于学生。

2.整合教材学以致用。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采用了模块化的体系架构,存在一定的跳跃性,如果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很容易无法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整合与当前讲述内容有关的知识,将不同模块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意识地将知识贯穿起来。同时,教师也可以引用一些其他的内容或者建议学生看一些补充材料、思想评论,以便更深入地理解。

二、创新高中历史教法

1.兴趣教学法

(1)增加适当的课外知识。教师在吃透教材、梳理教材的同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跟教材内容相关的、不在课本之内的知识,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例如,在讲述武则天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讲述武则天的无字碑。

(2)转换师生角色。尝试让学生来当老师,这样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且教师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掌握程度,在学生讲解结束后再加以补充。这种教学方法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既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又能加强学生掌握知识的扎实度。

(3)利用多媒体。视听效果往往能使学生对知识有更加形象、更加直观的理解。

很多事情,通过语言表达,往往很难描述当时的景象和心理,但是通过电影、电视、模型、动画等教学手段,就可以情景交融,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印象,促进感情的升华。

2.场景教学法

即合理借用教材中的环境,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以各种不同角色的身份来表述自己的看法。例如:用记者招待会的形式让各个国家的代表各抒己见,或者以谈判会的形式理清不同国家的立场等等。场景教学法,首先,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积极体验生活,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在场景中来开阔自己的思维;其次,可以让学生展现自己的风度,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再次,可以让课堂的气氛活跃;最后,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到学生对待问题的看法,从而及时纠正错误的、表扬正确的,提高教学质量。 转贴于

3.交叉串联法

历史知识主要是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几个基本要素组成的,那么历史教师也可以从这几个基本要素着手,通过这几个基本要素将相关的历史知识串联起来。例如,以时间为线索,可以列出不同年份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地点为线索,可以按照地区、国家、同盟等来讲述历史之间的联系;以人物为线索,可以讲述某个人物所经历的年代和发生的重要事件,从人物和时间中去理解历史背景作用于人的结果;以事件为线索,可以讲述事件的起因、经过、、结局,历史就是由无数的事件一一组成,从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历史的发展规律。矛盾是贯穿历史的一个重要线索,我们在研究历史的时候要理清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了解矛盾发生及解决的过程,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每一段历史。历史知识就像一张网,交叉串结,我们要能从任何一个节点纵向或者横向或者交叉地理解历史。这对历史教师的基本功要求很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的积累,用一些索引、剪报、抄录的方法来交叉串联知识;学生在此中也会积累相应的经验,并能在学习中融会贯通、加深理解。

4.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法是让教师针对某一个历史知识点提出在学生学识范围内的有一定讨论性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派代表进行表述,最后教师讲评。运用课堂讨论法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够将历史知识很好地串联并且加以思考,了解历史,评说历史,做学习历史的主人。

以上是我在历史教学中的一些看法和尝试,作为老师,我们有义务积极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不断提升教师本身的知识能力、业务水平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金明 高一历史新教材教法探索.中学历史教学研究, 2001年02期。

篇5

众所周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有所差别,职业教育更加注重的是学生技能的提高,也就是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普通教育则更加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教育。理论知识可以传授,而对于技能来说则必须通过不断实践和锻炼来掌握。由于人们对技工类学校的认知不够,导致职业学校中招收的学生通常文化基础较差,因此,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普遍较低。职业教育的教学现状促使我们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轻松的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和手动操作的基本技能,他能够提高课堂上的教学质量,并且在学生以后的工作生涯中都能够得以运用[1]。

1 电工基础的教学内容和特点

电子电工类专业是职业教育中常见的一种技术类专业,电工基础课程是电子专业入门的基础学科,它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教材内容涉及面较广,是学生拥有基本技能和专业素质的关键课程。由于电工基础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 所以,学生们在学习中的实习和实训环节就特别重要。传统的电工基础教学课程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对学生的实践锻炼,学生在开始学习时对于一些简单的理论知识可以轻松地理解和掌握,但是随着教学的深入理论知识会更加复杂和抽象,学生学习起来就会越来越困难,甚至会对学习赶到厌倦。为了让学生对电工基础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必须要突破原有的教学观念,加强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将电工基础的教学课程与电子电工实验室有效结合起来,实行“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利用电子实验来验证教学内容中的理论,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教材内容中的理论知识,因此,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实施“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十分有效和必要的。

2 “工学一体化”教学目标设计

在电工基础课程中实施“工学一体化”教学,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基本概念,将电路的基本规律当作一个独立的教学项目来进行。教学活动需要在电子实验室中进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整个学习过程的基本内容,这样学生就可以系统性地掌握电路的基本规律。教师在教学课程的设计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操作的规范性还需要考虑到课程的趣味性和使用性,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保证课程的质量,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掌握知识。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教师在进行教学课程的设计当中应当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将所有的知识点进行充分地柔和在加以提炼,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对主要的知识点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覆盖,不仅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突出对学生们专业技能的训练。教学设计中除了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还需要注意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让他们明白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团队进行有效的合作,将大家的力量聚合在一起才能获得更大成功。

3 “工学一体化”的教学组织模式

在电工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教学知识的组织模式是整个教学过程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教师首先需要熟练地掌握整个教材的全部内容,然后需要对于电工基础知识中的所有的知识点要有针对性的教学办法,全盘掌握然后再逐个击破不仅可以从容的把握教学进度做到心中有数,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增添一些趣味性内容,这样就会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就以欧姆定律的教学案例来对“工学一体化”教学进行说明[2]。

3.1 建立合理的学习目标

在对欧姆定律进行学习时,首先要熟练的掌握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基本概念和定义,了解它们的符号和单位,然后利用实验室的电流表、电压表以及万能用表让学生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练习,学生对于最基本的电压、电流、电阻有了一定的理解后,最终能够根据各种电路图正确的将实体零件组装成实用电路之后才算是能够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3.2 学生在试验中的具体分工

一个实验是需要几个同学进行合作才能很好完成,因此,教师在上课过车中需要根据教学要求将实验的内容进行细化,并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分工。一个实验小组中,有的学生负责准备和检测实验所需要的材料和仪器,有的学生负责记录和分析实验中电路的各种数据,有的学生负责按照电路图对实验器材进行组装和连接,并且确保电路能够正常的运行[3]。教师通过将实验人物细化并分配到每个小组成员的方式,既锻炼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4 “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

“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的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存在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当然教学效果的好坏与老师的教导也有很大关系。在对电工基础“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时主要的参考因素还是在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实验的规范性等方面,另外学生在操作实验的熟练程度以及操作时间等都与“工学一体化”的评价效果有所关联。不管测评小组运用什么方式对“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效果进行测定,其主要目的还是想要完善这一教学模式,从而让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理想的教学效果。

篇6

一、正确处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在教育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二、要正确处理自主学习和主导作用的关系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接受下来并付诸实践: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哄哄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

其实,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有条件的。这就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学语文;通过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对学习语文充满自信;通过在教学中引导、发现,使学生不断习得学习语文的方法。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自信心和基本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便会落到实处。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教师要具备在课堂上进行“二度备课”的能力。

三、把心贴近每一个学生

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性必然存在。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

(一)给优生以雄心

优秀的学生有他扎实的基本功,有他超人的智慧,甚至还有独道的学习方法,基于这些优越的条件,我要求学生拥有的是雄心壮志,要定下更远更高的目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二⑴班的甲和二⑴班的乙是极具语文天赋的两位女生,她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浓烈,文笔优美,阅读鉴赏及审美能力都很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老是给她们灌输要争第一,要考高分,要有向前闯的勇气和决心,因此,在两年的每次考试中,她们都能考出好分。

(二)给中等生以信心

中等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总是吊在中间,因而好多易满足的同学也就乐于呆在这个位置,平平而过,懒懒散散,消极地对待自己的成绩。针对这种心理,我给中等生的是信心,我鼓励他们通过努力还可往上一些,我把他们归为中上等,意思是有可能上升趋势,因而好多学生恢复了信心,他们努力赶超,扩大了优生的范围。

(三)给差生以上进心

在一个优秀教师的眼中,学校中应该没有“差生”,只有学有困难的学生。我尊重这类学生。努力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我并不比别人差”,“我还有优于别人的长处”。这样,这些所谓的差生有了一点学的甜头,也就多了一点学习的劲头了。

四、开展多样化的语文活动

每一个人都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尽情地表现自我,完善自我;每一个人都或强或弱地好胜心理,心底里总不甘落后于人;很多人都喜欢跟着潮流走,快乐地融入团队共奏的主旋律。当学生们已走近阅读,参差不齐地喜欢阅读时,教师应该再次扮演好导演的角色,给学生提供一个个与阅读相关的大舞台。开展多样化的语文活动,如“好书推荐”的演讲,让学生初涉鉴赏性阅读形式,充分秀出自己的好学与博学,一堂交际课下来,几石击水,阅读的浪声即时可闻。丰富而多彩的语文活动还如有课前三分钟演讲,诗歌朗诵比赛,时文名段品评,讲故事,语文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在讲述、竞赛、品评、交流等活动中发现不足,寻找差距。进而纳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优秀者促动后进生,形成“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班级气氛。

五、注重积累与实践

篇7

一、 在备课中体现和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等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数学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充分说明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数学,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动力。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抓住导人环节设下悬念,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请学生想好一个数,把这个数经过加减乘除一系列运算后的结果告诉教师,教师很快猜出学生想好的那个数是几,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指出奥妙所在,引入课题,十分生动有趣.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举办数学知识猜谜、小制作比赛、拼图游戏等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他们的闪光点上做文章,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感觉路就在脚下。这样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地去继续追求成功。特别要给学生多打气,多鼓励他们,要充分肯定其动手能力,找到成功的地方给予表扬,使其心理在表扬中受到振动,开始对学习数学感兴趣。这时就要趁热打铁,教导他们上课要认真听讲、行为要规范,做个好学生,引导他们逐步学好数学。

二、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难以掌握的内容,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讨论,鼓励学生去讲.在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特别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正确地表述.同时帮助学生找出他们错误所在,并分析导致错误出现的原因。

三、带动学生“做一做”“想一想”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中得出结论,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同时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适时地组织诱导学生展开想象。

四、引导学生学会复习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这就是说,对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要经常复习。复习有多种,根据复习的时间和内容,可以把复习分为两种,一种叫课后复习,即每次上课后的复习,一般在当天进行;另一种叫系统复习,是在较长时间后,集中一段时间对整体性的内容进行系统复习,包括单元复习、阶段复习、考前复习等,复习要多向学生介绍复习方技巧。同时让学生之间互相介绍好的复习方法和技巧。

五、联系生活现实,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如何把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注重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课题。例如,在七年级,学生都将转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我引用了"老师分苹果"的故事:“有一位幼儿园老师要给小朋友分苹果吃,每人分3个,就多出2个;每人分4个,又还差3个…这位老师眼睛一转,就算出了有几位小朋友,,多少个苹果。”当我把这道数学题一出给同学们,众说不一,却很少有同学能短时内算出正确答案。于是我便很自然地引入我要讲的新课内容,给同学们分析、讲解、计算、求解。同学们这节课听得特别认真,特别入神,知识也掌握得特别牢固。由于提出的问题源于生活现实,就缩短了教材内容与现实的差距,使学生兴趣陡增,让学生感到数学无处不在,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些数学问题,学生不亲自做一做,是不会清楚、明白的。只有实践活动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改进作业批改方法,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随堂批改作业。新课后,简当的作业可当堂完成,采用集体讨论答案,当堂集中统一批改.

小组批改作业。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前后两桌,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每次上课前5分钟由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小组内互相批改,并把批改的情况向老师或信息小组汇报典型范例及错题情况.

教师抽查和面批。教师对小组批改后的作业要进行抽查,了解作业和批改的情况,对作业中存在的明显问题要复批或面批。

篇8

一、利用互动,培养学生的能力

数学学科,自古就以枯燥、单调、抽象而闻名,没有使学习者读了激动的逸闻趣事,只有不同组合的数字、变幻的符号、千古不变的公式以及可供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验证的公式、定理等。据此,我们应该围绕新课标,在班级内部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小组,使他们能在组内互动,鼓励他们在活动时想自己所想、说自己所说、做自己所做,这样使学生们充分显现自己的思维,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使他们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如,在学习了“勾股定理”的练习环节,我出示了一道题“在ABC中,已知其中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和4,求第三条边的长度”。刚揭完题,部分学生就吵嚷着“5”。这时,我没有表态,而是组织学生在小组内研讨。结果他们一致认为,题目中的条件不完整,没有讲是什么三角形。这时我又一次问他们,如果是直角三角形呢,学生又一次讨论,最终得出了结果,题中的“4”可为直角边也可为斜边。就这样,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他们的思路开阔了,思维更加活跃,使他们学会了全面考虑问题,培养了学生严谨、科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二、利用互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求知的特点,在初中数学中,我们一定要设法让学生“动”起来,只有“动”起来,我们才能更好地给学生“号脉”,既了解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度、掌握度,并据此协调和控制好教学进程;当然我们也可利用学生的“动”,去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用自己的话表述数学活动中的相关问题,促进其对新知的需求或自我的创造。如教学“无理数”时,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出示问题一:请拿出自己事先备用的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剪刀,请你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学生组内研讨,再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很快完成了大正方形的制作。问题二:你能知道拼成大正方形的边长应该为多少?先让学生猜测、测量、验证,再组内讨论、校对;集体汇报,他们得出了:学生很高兴地投入到活动中,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任务。现在老师又问:谁能知道拼成大正方形的边长应该为多少,同学们经讨论,发现学过的整数和分数不满足,由此看来,数不够用了。问题三:怎么办?你有什么想法?这一问更似如“巨石击水”,促使学生去标新立异,推动他们去探寻新的解决办法。就这样在课内的互动中新的表示数的办法诞生了,从而自然引入了新的概念、新的知识。可见,互动,既能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又能活跃课堂的气氛和融洽人际关系,更能刺激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去努力,去创新和求异。通过有效的调节互动,能让学生有所收获并能体验到收获的快乐,增强学习的信心。

三、利用互动,展示数学之美

数学的学习是艰辛的、乏味的,往往使求知者兴致衰竭,但我们要启引学生去发现数学的美和其映射的美。譬如,射线,给人以从起点就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美;黄金分割的匀称美、协调美、和谐美;勾股定理的奇妙美以及几何定理证明、推导的逻辑美;等等。其实这些美的元素,都隐含在学生的学习征途中。那怎么才能让学生发现并享受呢――互动!一是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有趣的事和物,以便交流互动时作为实例运用,如旗杆的测量、植物的叶子、建筑物的形状等。二是让学生运用数学的美并通过操作、验算、归纳解决实际问题。如,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我是鞋店销售员”,帮助女顾客购买符合自己身材的高跟鞋。先让学生在百度上查找,人体身高的最佳“黄金分割点”―― 一般人的“点”在肚脐眼。再分组进行测量、计算,制定购鞋方案。当然还可以拓展到其他方面,比如建筑的“黄金”设计等等。这样,使学生在互动中感受数学美,展现数学美,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促使他们渴望了解更多、懂得更多的数学知识。

四、利用互动的注意点

篇9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思想道德修养

新课改以来,怎样贯彻课改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以下是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师生交流沟通,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我们不能压抑学生的思想,束缚学生的思想,而要让学生尽情地释放自己的困惑和见解,让枯燥的课堂教学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活跃课堂氛围,发挥思想品德教学思想引导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沟通,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增强师生互动。比如,我们可以围绕思想品德现象或社会的热点问题进行随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借此机会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量。例如,在教学《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一课时,可以将班里学生分成两队,进行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使大家对所学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拓宽师生交流的渠道,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联系,解答学生遇到的困惑,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二、举办模拟表演活动,指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

书本中的知识是抽象的、无形的,而现实生活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并不是所有的现实问题都能在书本中找到相应的答案,所以我们可以采用表演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做个聪敏的消费者》时,让学生分别扮演消费者和销售者,然后就购物中出现的消费权问题进行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既得到乐趣,又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走出课堂拓展内容,挖掘学生的潜能

学以致用是我们的教学目标,所以,我们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将学习阵地转向社会这个大课堂,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做到“教育与学习,课内与课外,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统一,实现教学内容的拓展,挖掘学生的潜能。另外,走进生活还有助于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热情和兴趣,实现思想品德教学的价值和意义。例如,在学习《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这节课的时候,笔者以生活实际为素材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拓展,比如未成年人出入歌厅、游戏厅、网吧,学生沉迷网络等现象,以及未成年人为了能够出入歌厅、网吧而铤而走险最终走向犯罪的案例都是很好的教材,当学生看到这些典型案例的时候就会意识到诱惑离自己并不遥远,带给学生思想上的震撼,从而让学生产生自觉的抵触意识,做到拒绝诱惑,实现育人的

篇10

触控电视一体机的优势特点

众所周知,传统多媒体都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一些弊端,如交互式电子白板需要联接不同的设备,PC、投影机、展示台及各种电缆杂乱无序;普通电子白板要配合投影机使用,投影图像不清晰,投影机灯泡使用寿命有限,而且投影需要“暗室”环境,学生无法观察教师的动作及表情等;前置投影仪光线刺眼,对教师眼睛易造成伤害,且会在屏幕上出现阴影,使师生情感交流受到制约。

触控电视一体机集成度高,安装简单。它集电脑、投影、幕布、显示、音响、多点触控于一体,具备高清显示屏,图像清晰,无前置投影仪光线刺眼的问题,也不受外界光源影响;内置的电脑具备HDMI的高清晰多媒体接口;整体操作简单,互动性强;省去了笨重的大铁皮设备柜,拓展了教师的讲台空间。

我校教师认为,触控电视一体机和实物展台相对传统的多媒体系统,在性能、效果、使用的方便程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性能方面。它既可以通过自带软件直接在电脑上作图、书写板书、留下笔记,方便教师教学,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流畅地在幻灯片、实物投影、视频播放之间切换,易学易懂,操作极为简单。

效果方面。相对原有投影幕布,触控电视一体机视觉效果更加清晰,色彩鲜明、亮度高,突破了原有只要使用投影就需要关灯、拉窗帘,制造“暗室”环境的情况,还给学生明亮的课堂。实物投影清晰度高,颜色、形状不失真,教师的演示实验可以清晰、完整地通过实物投影呈现给学生,直观生动。

例如,化学课堂中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红色—紫色—蓝色,学生可以通过实物投影清楚地看到完整、连续的过程。

操作方面。(1)开关方便,学生可以轻松掌握操作,充当了教师的小助手;(2)设备占用空间小,把原本就不大的三尺讲台还给了教师。(3)相对比原有的幕布,由于采用推拉式黑板,书写板书的面积不但没有缩小,还略有增大。

交互方面。触控电视一体机无线连接到教师备课笔记本上,笔记本上的教学课件会直接显示在智能触控一体机上。同时,在专业的白板软件支持下,可直接进行触控书写替代传统的粉笔,非常环保。

在触控电视一体机上书写的内容能在计算机上同步显示,并在智能触控一体机上修改,也可直接备份到计算机保存,实现完美无缝的交互性。

触控电视一体机课堂教学案例

【案例一】将化学实验中颜色的变化清晰地呈现给学生

初三化学第十单元课题1:在酸碱与指示剂的作用中,紫色的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遇碱性溶液由紫色变为蓝色。教师演示实验时,因为试管小,距离远的学生根本看不清楚;如果利用传统的实物投影,远处的学生虽然可以看到,但是紫色与蓝色的差异学生根本看不出来,得不出想要的实验结论。改用新的实物投影装置后,画面清晰,颜色真实,学生可以清楚地通过画面观察实验结果。

在高二有机化学苯酚的性质实验中,因为苯酚是一种有毒的有机物,不适合做学生实验。但是演示实验中学生也看不清教师手中的苯酚浊液的现象,传统的多媒体实物投影,根本呈现不出来,即使呈现了也是模模糊糊;改用新式的实物投影装置后,学生可以通过镜头清楚地看到苯酚与水形成的浑浊状态,以及苯酚的其他实验现象,气泡清楚,现象明显。

【案例二】教学互动平台增强师生交流,学习效果显著

在教授初三化学第五单元中有关化学方程的计算时,利用新式的教学互动平台,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边讲边练,学生的计算过程可以通过实物投影展现给大家,然后由大家共同评判,并在评判中通过电脑进行清晰的修改或备注。并且通过软件的遮挡功能,可以把想呈现给学生的部分展示出来,而不想呈现的则遮挡住,随时调整呈现范围。这种呈现方式更加直观,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同时也方便了教师教学,真正地达到了为教学服务的目的。

【案例三】语文《钱塘湖春行》

教师在讲解这篇课文时,利用触控电视一体机,通过图文并茂的情境设置,把学生带入诗情画意之中,图像色彩清晰,学生不仅从书面上了解了作者思想、创作背景,而且从画面中体验到了这首诗“景中寄情”的艺术特点。它既写出浓郁的春意,又写出了自然之美给人的强烈的审美愉悦。把感情寄托在景色中,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

利用触控电视一体机,促进教学模式的改变

触控电视一体机除了可用电子笔等输入工具进行操作之外,还能利用手指或普通教鞭操作。

数学教师说,现在学校配置的触控电视一体机,在课堂教学中之所以非常受老师们和学生们欢迎,在于它能够把很多复杂、抽象、难懂的公式定理,用很直观、形象的画面表现出来,便于学生迅速地理解并掌握。教师在课堂上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更加专注于对学生的教学掌控;学生可以在黑板上和教师同时操作,互动性很强,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物理教师说,由于触控电视一体机可以记录教师的授课内容和过程(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回忆知识及概念,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知识。

课堂实践表明,利用触控电视一体机教学,更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使原来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专注听讲的现象大大减少,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课堂教学是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的教学活动,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实现触控电视一体机功能与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学生由传统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通过让学生在触控电视一体机上操作,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体会学习成功的快乐,进而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触控电视一体机的投入使用,促进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课堂结构已经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单一形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