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节能减排措施和建议范文
时间:2023-06-30 17:57: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院节能减排措施和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医院;供热系统;节能降耗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9(b)-0153-04
近年来由于雾霾天气频频发生,空气质量已经成为百姓最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绿色环境备受关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家也将节能工作提升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各行各业都在不断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工作。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市场竞争的逐渐加剧,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医院业务量增长的同时,医院的成本也在不断上升,医院作为重点用能单位,日常的能源消耗量很大,如何长期经济运行,保障冬季供暖质量是确保医疗工作正常安全供热所必需[1],因此加强经济管理,合理利用能源、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成本,将是医院后勤管理部门今后发展面临的挑战之一。作为占地面积占地53 074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7 660平方米,开放床位750张的大型三级甲等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的节能降耗工作如何开展,将直接影响到医院日常的运营成本,也关系到医院未来的发展,因此医院的节能工作势在必行。
1 医院主要能源消耗种类
我院的日常能源消耗种类主要有电力、天然气和汽柴油,电力和天然气主要用于医院建筑环境系统、生产服务系统、综合服务系统的使用。汽油和柴油全部用于车辆燃油消耗使用。
电力用于建筑环境能源系统主要为内部照明系统、供暖系统和空调系统的各种电机、风机、水泵等机电设备使用;用于生产服务系统主要为各类医疗设备消耗使用。用于综合服务系统消耗主要为电梯设备用电、污水处理站用电、以及室内设备用电等使用;医院电力供应均由北京市电力公司供应。
天然气用于建筑环境能源系统主要为院区提供冬季采暖热源等使用,用于生产服务系统主要为医院蒸汽消毒使用,用于综合服务系统消耗主要为院区提供生活热水等使用。
2 能源消耗分析
2.1 主要能源消耗分析
通过对我院近几年电力、天然气、汽柴油主要能源消耗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天然气所占医院能源消耗比例最高。见表1。
我院的天然气主要被医院的供热系统使用,当前佑安医院的供热系统均采用自供方式,设有燃气蒸汽锅炉房1座,由4台每小时产出蒸汽量6吨的燃气蒸汽锅炉组成,供暖面积近7万平方米。锅炉房的4台燃气蒸汽锅炉冬季全部开放24 h运行,高低区用户分别各有2台,夏季则采取2用2备,每天运行15 h。产出的蒸汽通过分气缸进行分流,负责为全院的生活热水、蒸汽消毒、冬季采暖等提供热源。见图1。
2.2 天然气消耗分析
我院是一家传染病专科医院,考虑到医院的特殊性质,医院工作人员、患者对洗浴要求较高,一年四季洗浴频次没有明显变化,生活热水用量变化不大。蒸汽主要用于供应室消毒、洗衣房消毒干燥、食堂炊事,各月消耗量变化并不大。在进入冬季供暖时,医院工作区需要提前进行供暖15~25 d,由锅炉房的蒸汽锅炉供暖。第二年停止供暖时间需要比法定供暖截止时间3月15日延长15~25 d,由此导致天然气使用量骤增。所以医院消耗天然气用量具有1~3月份较高,12月份最高,其它各月耗天然气量基本一致的变化特点。以冬季为例,在对生活热水、蒸汽消毒、冬季供暖对天然气的使用量统计中,冬季供暖所消耗的天然气量最大。
3 供热系统节能改造工作
3.1 节能改造的必要性
锅炉房是一个能量转换的场所,它既是产能中心又是能耗大户[2],由于冬季供暖所消耗的天然气量最大,因此针对为医院供暖提供支撑的锅炉房供热系统采取有针对性的节能改造工作,从而降低天然气使用量,必将对医院整体的降耗节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改造前的供热系统存在缺少基本的监测与自动控制系统,无法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无法根据实际需求变化及时调整热源,造成了能源的损失;日常需手工进行温度调节,司炉工人工作量较大等问题。我院的在建设“绿色医院”过程中,开展了大量的节能减排、降低能耗的工作,通过对供热系统应用气候补偿调控系统、进行自动化监控、采取分时分温控制技术等措施进行节能改造,改造后的供热系统节能效果明显。
3.2 气候补偿调控系统
气候补偿调控系统能够根据外部环境温度的变化,从供热源头――锅炉房对整个供热系统的运行参数每时每刻进行自动、有效的调整来控制出水温度、室外温度变化[3],始终保证锅炉房的供热量、散热器的放热量和建筑物的需热量一致,防止用户室内发生温度过低或过高的现象。当室外温度降低时,为了维持原有的室内温度,二次供水温度应适当提高,气候补偿器将自动加大锅炉供应的热水供应量,提高二次供水温度;当室外温度上升时,二次供水温度应适当降低,气候补偿器将自动减小锅炉供应的热水供应量,降低二次供水温度,从而达到节能运行的目的[4]。
通过应用气候补偿调控系统有效解决了用户的需求与外部环境变化不匹配、人工手动调节温度、依靠工作经验节能、资源浪费等问题,可以分别控制和调节各区域的温度,真正做到了按需供热,按需取热,避免室内温度过高。在不影响供暖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了能耗损失,达到了节能效果[5]。
3.3 计算机自动化监控系统
计算机自动化监控系统是根据我院供热系统的特点,采用现场总线型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模式,把整个供热系统内的各个设备的运行状态统一引入到中央监控计算机进行监测。计算机控制系统通过总线对各台锅炉进行实时监控,具有故障报警,实时数据检测,自动记录分析每台锅炉的工作情况,连续运行时间及状态,控制每台锅炉开启顺序和运行台数等功能。操作人员通过操作自动化控制的人机界面对整个系统进行自动化的操作[6]。
通过应用计算机自动化监控系统实现了对供热系统内的锅炉、电动阀、水泵等设备和管网数据的远程监控和管理。有效解决了以往锅炉房的管理人员无法对整个供热系统的管网状况进行全面及时的了解、无法对系统的安全运行提前防范、无法对供给热源进行实时调节等问题。
3.4 分时分温控制技术
分时分温控制技术是以干管形式从锅炉房输出,再以支线的方式连接不同的建筑物的系统。在每个支线的入口处,安装电动三通阀门和多功能智能型锅炉系统控制装置[7],从而可分别对不同的区域(如:办公楼、门诊楼、图书馆等)针对性地设置供暖温度曲线,编制一周的供暖时间程序,在不同时段按照不同要求合理运行,达到按需供暖,实现分时分温控制的供暖管线人性化管理方式[8]。
3.5 烟气余热回收
在锅炉尾部安装烟气余热冷凝器回收装置[9],通过该装置提高锅炉的软化水箱水温,有效收集烟气冷凝水,杜绝冷凝水倒灌锅炉,把烟气中的显热和潜热最大程度回收,通过回收利用水蒸气潜热,有效降低排烟温度和热损失,提高锅炉热效率,减轻高温烟气造成的热污染,达到在同样室外温度下减少燃气用量节约燃料的目的[10]。
4 改造后的成效
4.1 经济效益
由于冬季采暖消耗天然气量最大,以我院近几年在采暖季消耗天然气的数据统计为例,如表2所示,在实际采暖期内,由于集中供热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致使供热面积不断增加,我院通过对供热系统进行节能改造后,以2010年供暖季为基准,2011~2013年供暖季期间累计减少天然气消耗量约13.5万吨,节约经费约31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自我院对供热系统实施节能改造后,统计对比分析2010~2013年的每年供暖季天然气消耗量,2010年天然气消耗量占30%,2011年天然气消耗量占23%,2012年天然气消耗量占25%,2013年天然气消耗量占22%,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由于2012年属寒冬,温度低于往年平均气温,故供热季消耗天然气较其他年份略高。同比分析2010~2013年的每月供暖季天然气消耗量,以11月和12月统计为例,2010年的11、12月天然气消耗量与2011、2012、2013同期比较也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
通过对供热系统实施节能改造后,每月在原有基础上节约能耗10%左右,从而有效实现了节约天燃气及降低能耗的目的。
4.2 管理效益
对供热系统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计算机自动化监控系统进行改造后,不但可以使从操作人员全面及时了解整个供热系统的管网状况,及时检测系统参数调节热网,提高设备燃烧效率改善供暖质量,减少能耗与污染物的排放,而且实现了集中管理,有效减少了供热管理的环节和操作人员的数量,大大降低了工作量和人员成本支出,有利于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11]。制订一系列能源使用管理制度、操作标准、工作手册,为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以及能源的合理利用,建立各项能源管理制度,确保各用能系统的稳定运行,同时对主要耗能设备的维修、操作进行细致的规定,使得各用能系统得以较好的运行。有效提高全院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医院的精益化管理水平。
4.3 安全效益
供热系统实现计算机集中控制后,通过实时调节供给热源,供热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和保障,减少了对司炉工作人员产生危害的可能性,并可对故障进行实时报警和预测,防范于未然。真正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宣传口号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同时在保证资质有效、管理规范、制度齐全、责任明确、安全操作的情况下,不出现安全问题。充分体现出了“以人为本,安全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有效提升了医院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5 意见和建议
在医院后勤管理工作中,通过充分结合实际情况,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现代化的设备,对供热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节能改造,达到了节约能源,降低能耗的目的,逐步提高了医院后勤工作的精益化、现代化、标准化的管理水平,对建设现代化的医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最后对医院在今后的节能工作中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5.1 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和考核机制
5.1.1 建立能源管理体系与责任制 参照国家能源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建立适合医院的能源管理体系,实施科学化的能源管理。制定和完善相应的考核制定,设定科学合理的节能目标,加大监管考核力度,建立可操作、可执行、可考核的节约奖励制度和浪费处罚制度,充分体现出“一岗双责,谁主管,谁负责”,有效落实责任制[13]。
5.1.2 加大监督管理与考核 医院成立专门部门对各单位节能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对节能管理岗位不健全、制度不落实、岗位责任不清、工作开展不力、能耗指标不达标、能耗超过定额、浪费能源的单位,将要求其限期整改,对逾期仍不能达到要求的单位进行月度考核。
5.1.3 开展合理化建议 结合各部门日常实际工作,充分利用并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医院开展节能工作提供合理化建议。定期收集各个部门对节能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报节能减排领导小组进行研讨,对采纳的节能减排合理化建议和在节能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部门和个人给予经济奖励,持续改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5.2 积极开展宣传培训
5.2.1 积极宣传,对标学习 节能工作离不开全体职工的参与,应充分利用医院的门户网站、宣传栏、报刊、微信等媒介,开展节能宣传、教育、学习等工作,不断创造良好的节能工作氛围,逐步提升医院的节能工作文化建设。对标管理,借鉴其他医院好的做法和经验,持续改进,不断提高节能工作的管理水平。积极组织能源管理负责人参加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的相关培训,提高员工的节能意识和技术水平[12]。
5.2.2 加强培训,提高认识 医院能源管理部门负责对能源管理人员开展国家关于能源的法律法规、节能专题、知识讲座等的培训,逐步提高能源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能力。各部门负责开展对本部门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节能意识,宣传节能降耗的重要意义,通过对员工的培训,使节能管理精细化,设备操作规范化,以获取能源效率最大化[14]。
5.3 整体优化耗能系统和设备
5.3.1 技术引领,整体优化 定期开展医院能源的计量、统计、分析工作,为医院的节能改造提供数据支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逐步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和方法,以建立“绿色医院,低碳医院”为目标,以先进的技术为引领,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坚决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仪器和设备,定期对医院的耗能系统和设备不断进行整体优化和改造。
5.3.2 建立健全台账,保证可追溯性 医院建立健全能源消耗统计台账,及时、准确、全面填报统计报表,按时上报统计资料,并对报表的填写和上报方式进行明确要求,及时建立能源统计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确保能源统计数据完整准确。
5.3.3 开展统计分析,有效利用数据 开展能源消耗动态统计分析,对医院及各部门按月、季度、年度统计和分析能源消耗情况,并进行动态跟踪,以预防为主,有效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并解决问题,及时杜绝能源浪费。
[参考文献]
[1] 赵唯萍.医院供热系统节能改造工作研究[J].中国医院建筑与设备,2010,(10):67-70.
[2] 徐飞.关于锅炉房节能降耗措施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2,(2):232.
[3] 王宇清,汤延庆.供热系统的自动调节设备――气候补偿器[J].科技咨询导报,2006,(9):63.
[4] 陈亮.气候补偿器在供热系统中的应用[J].建筑科学,2010,26(10):43-46.
[5] 陈章政.气候补偿器自动调节性能研究[J].仪表技术,2013,(1):35-38.
[6] 庞庆春.关于供热系统中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优化改进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4,(5):34.
[7] 云树艳.锅炉房节能改造[J].可持续发展,2009,(2):57-59.
[8] 刘江彩,耿惊涛.高职院校供热节能改造技术分析[J].煤炭技术,2009,28(10):162-163.
[9] 王建国,宋玉梅.燃气供热锅炉房节能措施分析[J].区域供热,2008,(1):41-43.
[10] 袁星.浅析燃气锅炉房节能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6):111.
[11] 郝建东.医院燃煤锅炉与燃气锅炉运行成本的比较分析[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09,(4):63-64.
[12] 朱传标.锅炉房节能降耗措施的探讨[J].上海节能,2010, 26(11):35-36.
[13] 鞠国栋.医院供热系统节能管理措施浅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5,(6):57.
篇2
(一)编制目的
为进一步强化节能降耗目标管理,加强动态跟踪,及时预警预测,确保完成全县年度和"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任务,特制订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国发〔〕12号)、《浙江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磐安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的精神,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应对和处置全县阶段性节能降耗工作。
(四)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据节能降耗目标完成进度,适时启动调控措施,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响应。
2.分工负责,相互协调。县节能办各成员单位应根据本预案确定的职责,密切协作,形成合力,落实各项工作措施。
3.预防为主,突出重点。建立节能目标完成进度通报制度,以重点用能领域和重点用能企业(单位)为跟踪监测和预警调控目标,按照各领域和企业的年度节能目标,确定年度能耗总量,及时预警、及时调控。
二、组织领导体系及县节能办职责
(一)领导机构
磐安县节能减排领导小组是节能降耗工作领导机构,县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县委宣传部、经贸局、监察局、统计局、建设局、交通局、供电局等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统一领导,协调、监督全县节能降耗工作。
(二)县节能办职责
1.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提出有关工作建议;
2.组织、协调全县节能降耗目标预警预测工作,及时实施调控措施,组织节能降耗目标完成的应急处置工作,负责信息收集、汇总、上报工作;
3.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有关工作精神,督促、检查工作落实情况;
4.组织修订和完善预案,指导、协调各工业区块、镇乡、县机关有关部门制订节能降耗应急预案和工作方案;
5.与各工业园区、镇乡和县机关有关部门建立联系机制,及时收集、分析、研究有关节能降耗目标完成进度信息,提出预案建议。
三、预警预测主要内容
1.全县单位GDP能耗情况(按季度统计,由县统计局负责落实);
2.全县单位工业产值能耗情况(按季度统计,由县统计局负责落实);
3.全社会总用电、工业用电及高能耗企业用电情况(按月度统计,由县供电局、经贸局负责落实);
4.重点企业能耗(电耗)、节能目标完成进度情况(按月度统计,由县统计局负责落实)。
四、预警等级
按全县GDP能耗下降率的情况设置四个等级:
一级:下降率达到年度节能目标以上(绿色);
二级:下降率为年度节能目标的0%以上(黄色);
三级:下降率为年度节能目标的60%以上,但达不到0%(橙色);
四级:下降率为年度节能目标的60%以下(红色)。
五、主要措施
(一)县节能办
根据节能降耗的形势由县节能办提出预警建议,报县政府批准后确定预警等级,并组织实施。
(二)各工业区块、镇乡政府
各工业区块、镇乡政府根据预警等级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同时报县节能办备案。
(三)主要用能领域主管部门
制订重要用能单位节能降耗工作方案,对机关、宾馆、商场、学校、医院、交通、建设等主要用能单位进行节能降耗大检查,表彰节能降耗先进单位,曝光、处罚浪费能源单位。
(四)调控措施
1.媒体公告。每季度将能源利用状况和消费情况在媒体上公告,鼓励先进,鞭策落后,接受社会监督。
2.实施限电停电措施。按照"总能耗"、"总电耗"、"可比产值能耗"的升降情况和节能目标完成进度情况,按照控制"用电总量"制订有序用电方案,实施限电措施。
(1)工业领域
第一类:年上半年用电量15万度以上、税收10万元以下的规下企业,以年-月平均月耗电量为基数,-月份每月供电量按基数的三分之一总量控制。
第二类:年上半年用电量15万度以上、税收在10万元以上的规下企业;用电量10-15万度,税收10万元以下的规下企业,以年-月份平均月耗电量为基数,-月份每月供电量按基数的二分之一总量控制。
第三类:年上半年每度电耗产值低于10元的规上企业,以年-月平均月耗电量为基数,-份每月供电量按基数的三分之二总量控制;年上半年每度电耗产值为10-20元的规上企业,以年1-6月平均月耗电量为基数,-月每月供电量按基数的0%总量控制。
第四类:年上半年能耗水平高于全县平均能耗水平的规上企业,以年-月平均月耗电量为基数,-月份每月供电量按基数的0%总量控制。
第五类:年上半年用电量10万度以下的规下企业,以年-月平均月耗电量为基数,-月份每月供电量按基数的0%总量控制。
第六类:现有粘土砖瓦企业,以年下半年月平均耗电量为基数,-月份每月供电量按基数的二分之一总量控制。
第七类:现有采石、采砂场,以年下半年月平均用电量为基数,-月份每月供电量按基数的三分之二总量控制。
以上分类中如有重复的企业,按照从严控制供电量的原则确定类别。上述被限电的单位,要在供电的限量内妥善安排好生活和生产,单月超过限电额度的一律实施停电措施。第四季度的工业领域限电停电措施另行明确。
(2)非工业领域
①机关、交通、建设、商场、宾馆、学校等重点领域,以年-月份耗能量为基数,下半年耗能量按基数下降10%以上。
②除遇重大节假日和上级重要领导来磐外,所有景观灯一律关停;路灯等公共场所照明灯光根据所处的地段、人流等情况,采取减少用电照明灯数量、调减照明时间等办法节约用电。
③商场、宾馆要求空调温度夏天控制在26℃以上、冬天控制在20℃以下,否则查实一次,空调停用电一天,查实三次及以上的,全面停电一天。
④提倡城乡居民节约用电。城乡居民要提高对节约用电的认识,牢固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在工作和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节约用电、节约用能的习惯。
3.限电停电措施实施的原则
(1)预警等级为红色的,工业领域和非工业领域全面实施限电措施;预警等级为橙色、黄色的,另行明确限电方案。
(2)高能耗在建项目,原则上至少推迟一个季度投产。
(3)执行应急调控措施企业仍然要执行高耗能高排放企业控制用电措施和有序用电错避峰方案。
篇3
关键词:经济管理;节能量交易;节能考核;节能服务业
中图分类号:TK-9 文献编码:A DOI: 10.3969/j.issn1003-8256.2013.06.009
1 关于推行节能量交易问题
党的十报告提出,“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多年来,山东省节能工作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较弱,推进节能工作的难度加大。改变过去依靠行政手段一条腿走路的方式,主动适应当前节能工作新变化,积极推行节能市场机制建设,把用能企业、节能服务公司、金融机构等方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建立起均衡持续推进节能工作的长效机制,是深化节能改革的重要内容。
1.1 山东省开展节能量交易工作情况
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市场化机制建设。省政府《“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推广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支持开展能源环境交易试点。从2011年开始,全省组织开展节能市场化机制研究,进行节能量交易试点,建立完善节能量交易和管理制度,推进节能市场化机制建设。
1.1.1 开展节能量交易制度研究
研究国内外节能量交易情况,对照山东经济和节能工作发展现状,提出开展节能量交易的思路。一是学习国内外节能市场化机制经验。重点了解节能量交易的基本情况,包括交易主体的范围和交易制度的设定;节能目标的确定、节能量分配与核定等关键因素;政府对节能交易监管的有关要求,以及节能交易的现状和发展经验等。二是分析全省节能量交易的基础。研究开展节能量交易的政策基础、市场基础、监管基础等,进行节能量交易可行性分析。三是确定推进节能量交易工作思路。提出了突出重点、由易到难、逐步扩大的工作思路,即先开展节能量交易,再逐步扩大到碳排放权交易、排污权交易;先抓千家节能低碳行动企业,再逐步扩展到合同能源管理、技术改造项目等领域,总结经验,逐步推进。
1.1.2 开展节能量交易试点
2011年,山东省率先进行了节能量区域之间的交易试点。烟台市组织节能压力大、潜力小、成本高的县(市、区)与节能任务已完成且节能潜力大、成本低的县(市、区)开展节能量交易,招远市和栖霞市实现了首次交易。其中,招远市卖出的节能量5万吨标准煤是通过6户企业节能改造产生的,栖霞市买入5万吨能耗指标,年增加产值11亿元。通过节能量交易,既保证了区域节能目标实现,又减少了社会综合节能成本,为实现区域节能调控提供了市场化手段。
1.1.3 设立能源环境管理平台
自2011年我省开始筹建山东省能源环境管理中心。当年8月份,起草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了机构的建制与功能,规划了服务方向与服务方式,设计了主要的服务产品类型。2011年10月份,省工商局正式注册成立了山东省能源环境管理中心(简称省能管中心)。省能管中心逐步建立了交易规则和交易制度,配备了专业人才和专用设备,建设了能源环境交易大厅,上线运行了山东省能源环境交易网,对全省1188家重点用能企业“十二五”和年度节能量目标进行了登记,并建立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登记制度,构建了能源环境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和电子商城,承担了省节能办委托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直报任务,具备了开展正常交易服务的软硬件条件,基本构建起全省节能量交易平台。2013年9月,省金融工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同意筹建山东省能源环境交易中心的复函》,拟将省能管中心整建制变更为山东省能源环境交易中心(简称省能交中心),充实完善经营范围,进一步明确能源环境交易的有关内容。目前,已向省政府上报《关于申请设立山东省能源环境交易中心的请示》。
1.1.4 制定节能量交易管理办法
近期,出台了《山东省节能量交易管理暂行办法》(鲁经信资字[2013]569号),制定了交易原则、主体、方式和地点等,明确了交易程序和监管办法。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总则部分。主要明确节能量和节能量交易内容。二是交易原则、主体、方式和地点等。将重点用能单位、节能服务公司和银行、投资机构等作为交易主体,按照交易主体自愿、政府引导、逐步推进的原则开展节能量交易工作,确定省能交中心作为全省节能量交易授权服务平台。三是交易程序。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量交易,从双方协商交易逐步过渡到市场化竞价交易。2013年至2014年,按照双方协商交易的方式进行;2015年起,按照市场化方式进行竞价交易。合同能源管理或节能技术改造项目交易程序待条件成熟后另行制定。四是监督管理。明确省、市节能主管部门和省能交中心的分工和职责,共同推动工作开展。
1.1.5 开展节能量试交易
10月31日,山东省节能办组织开展了节能量试交易。交易节能量23吨标准煤,交易单价240元/吨标准煤,交易额5520元。出让方、受让方和受托方的委托人分别在节能量交易合同上签了字。其中,出让方2011-2012年节能量目标为20000吨标准煤,实际完成65150吨标准煤;受让方节能量目标为608吨标准煤,实际完成585.93吨标准煤,与目标任务差22.07吨标准煤。本次交易后,出让方2011-2012年累计实现节能量核减为65127吨标准煤,仍超额完成节能量目标;受让方累计实现节能量增加到608.93吨标准煤,也超额完成节能量目标。此次交易严格执行《山东省节能量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是一次交易预演,主要是积累经验、查找问题,为正式开展节能量交易打好基础。
1.1.6 完善节能量交易保障措施
山东省节能量交易将从重点用能企业节能量交易,逐步扩大到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碳排放权、排污权等领域,有关保障措施也将逐步建立和完善。近期,正在起草《山东省节能量交易监管办法》,进一步规范节能主体的交易行为,保障节能量交易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运行。同时,筹备设立山东省节能减排基金,针对节能服务公司融资问题,引导社会资本进入节能减排领域, 利用现代金融手段,为节能改造提供系列化支持,活跃节能环保产业资本市场,提高资本对节能减排的贡献率,推动实现全省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1.2 下一步工作重点
结合能源消耗总量控制工作,进一步加大对节能量交易的研究,扩大节能量交易范围,实现能耗量的资本化运营。一是开展落后产能淘汰后减少的能耗量交易研究。企业按照国家政策淘汰落后产能,腾出能耗空间,将这部分能耗量进行挂牌交易。二是建立企业新上项目能耗申购制度。高耗能行业新上项目、扩大产能等,能耗总量不足时,要从有余量的企业购买,控制高耗能行业盲目扩大产能。三是加强高耗能企业能耗存量管理。对高耗能企业主动压缩产能减少的能耗量进行交易,推动高耗能企业转型升级。在此基础上,扩大节能量交易主体。从用能企业、节能服务公司、金融机构等,逐步扩展到投资、保险等机构,以及自然人。
1.3 几点建议
1.3.1建议国家尽快出台推动开展节能量交易的扶持政策
加强顶层设计,将节能量交易平台建设纳入节能能力建设扶持范围,利用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地方节能量交易平台建设,为开展节能量交易提供软硬件支撑。进一步加大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补贴和节能技改项目奖励标准,为节能量交易试点提供保障。未完成节能目标的地区和企业,通过购买节能量达到节能目标要求的,国家应承认完成节能目标。
1.3.2充分利用国际能效合作项目支持节能量交易研究
支持开展节能量交易机制、标准、规范以及具体实施等方面的研究,解决节能量交易相关课题研究方面经费不足的问题,同时也为我省引入国际先进理念、经验和智力。
1.3.3进一步完善能耗统计制度
建立节能量认证制度,加快产品能耗指标计算标准建设,统一计算口径,且出售企业节能量须有技术改造等项目作为支撑,为节能量交易打好基础。
1.3.4 建立完善节能量交易财税制度。节能量收入所得涉及到财会和税收等制度规定,要进一步明确财会和税收制度,鼓励开展节能量交易工作。
2 关于完善节能考核体系问题
“十一五”期间,国家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作为约束性指标分解落实到各省政府。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资源消耗、……等指标的权重”。完善节能目标考核的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构建起完整的、符合实际的政府节能政绩评价考核制度,是今后一个时期节能工作的重要任务。
2.1 建立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2006年,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出台《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办法》(鲁政办发[2006]117号),明确了考核内容、方法、奖惩措施等,并据此组织了考核,国家对山东的考核工作给予充分肯定。2008年,出台了《山东省人民政府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鲁政发[2008]55号),制定了《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单位GDP能耗监测体系实施方案》和《节能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实施方案》,进一步修订和健全了能耗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2013年,根据“十二五”节能工作的新形势,对考核办法再次进行修订,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十二五”节能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实施方案》(鲁政办字[2013]22号),增加了考核内容,细化了评分标准,使考核程序更加严密,更具有可操作性。
2.2 节能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内容
采用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定量考核由省统计局提供数据,省节能办根据完成情况评分,满分40分;定性考核指标由省有关部门根据工作落实情况评分,满分60分。
2.2.1 节能目标情况
117号和55号文确定了各市万元GDP能耗、万元GDP电耗、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等指标。“十二五”,对考核目标适当进行了修改,突出了万元GDP能耗、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两个对节能工作有重要作用,且关联性较大的指标,去掉了受居民生活影响越来越大的万元GDP电耗指标。
2.2.2 节能目标分解情况
2006年,国家确定“十一五”万元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后,给山东省分配了下降22%的任务。山东对各市按照鼓励低能耗、约束高能耗原则进行了分配,其中,7个市万元GDP能耗降低22%,9个市降低23%,1个市降低25%。“十二五”,国家确定山东省万元GDP能耗降低目标为17%,为充分调动各市节能工作积极性,省政府确定按照统一比例分解,不再区别对待的原则,各市都按17%下达节能目标任务。
2.2.3 节能措施落实情况
逐步完善指标体系,着力推进全社会节能工作,细化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力求全面反映各项工作。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重点领域、执行法律法规、节能宣传等基础工作的考核力度,推动节能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开展。
2.3 考核结果和评价方法
2.3.1 考核结果的确定
3个考核文件都对各市政府节能目标考核的目的、范围、内容、方法、奖惩等作了规定,并附有考核计分方法,以求全面、客观、准确的反映被考核单位的工作情况。考核结果分为超额完成、完成、基本完成和未完成4个等级。考核突出万元GDP能耗,将其列为否决性指标,完不成的,视为没有完成节能目标。为做好考核工作,会同统计部门建立了万元GDP能耗等指标的统计公报制度,定期公布各市节能指标完成情况。
2.3.2 采用实绩分析的方法进行考核
通过审查各市自查报告,对照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有关部门掌握的工作情况,结合现场考核,确定考核结果。这种方法量化、直观、客观,各市都能够接受。针对“十一五”节能目标考核“年终一次性考核”出现的问题,在制定“十二五”考核方案时,加强了考核全过程管理,采用集中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通过跟踪检查,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对策措施,确保目标落实到位。同时,还实行了节能“双目标”责任考核,省政府与20个省直部门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落实目标任务,调动各部门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推进节能工作全面开展。
2.4 节能目标考核效果明显
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各市节能目标考核,节能约束性指标的作用逐步显现。一是组织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各市都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都成立了节能办公室和节能执法监察队伍,形成了健全的省、市、县三级管理体系。二是严格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各市将节能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和干部政绩考核范围,实行节能目标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市政府与县(市、区)、有关部门分别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节能目标责任体系。三是工作措施深入推进。结构调整、技术进步、重点领域、执法检查等工作扎实开展,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服务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工业转型升级、节能投入等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2.5 完善节能考核体系的建议
2.5.1 党的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这是政府政绩考核的重大转变。从节能目标考核情况看,应就经济发展质量、民生改善情况、生态文明建设等分别设立评价指标体系。在当前考核指标体系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分别设立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更有利于推动工作的开展,可以更全面、准确、客观的反映各级政府绩效情况,也有利于各指标体系的丰富和完善。
2.5.2 建立和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要求的政府政绩考核评价体系,重在抓好落实
一是实行动态管理。事物在不断的发展,随着工作的开展,有的措施已实施,并且形成了制度,有的已不符合形势需要,而工作实践中不断涌现出一些创新性工作。针对这一实际情况,考核评价体系应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二是建立目标反馈修正制度。应尊重客观事实,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对年度目标进行修订。三是指标要体现差异化。对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生态环境、发展方向等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地区制定不同的目标,推动各地因地制宜谋发展。
2.5.3 完善绩效评估机制
一是加强日常管理。绩效考核不仅对结果进行管理,更要对过程进行管理,督促各级政府始终保持高效的工作状态,改变年底一次性考核的不足。二是加大对问题的跟踪和落实力度。发现了问题要确定整改时限,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促落实。三是加大社会监督的力度。量化民意指标,提高群众的参与热情,提高考核的公信度和准确性。
3 关于发展节能服务业问题
近年来,山东省创新工作思路,狠抓政策落实,积极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大力发展节能服务业,全省节能服务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3.1 采取的主要措施
3.1.1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通过调研、座谈、召开会议等形式,分析形势、解读政策、交流信息、部署工作,形成了节能服务公司、金融机构、用能企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鼓励用能单位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鼓励金融机构推出绿色信贷产品,支持节能服务业发展。培育了78家能源审计机构,开展专业化节能服务。积极宣传国家、省鼓励发展节能服务业的政策,普及相关知识,增强全社会对节能服务业的认同感。
3.1.2 积极培育龙头企业
鼓励省千家重点用能企业带头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项目改造,鼓励有实力的节能服务公司通过上市、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带头实现产业规模化、服务专业化、领域多样化。鲁信能源成功收购山东泓奥电力科技节能服务公司,实现转亏为盈,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05.73%、33.24%和710.03%。
3.1.3 强化服务平台建设
依托山东省能源环境管理中心,加强用能单位、节能服务公司、担保公司、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打造“一站式”合同能源管理综合实施平台。积极创造条件,为节能产品制造商提供畅通的销售渠道,为用能单位提供合理的技术解决方案,为金融、担保机构提供企业实施项目的合作机会,为节能服务机构提供投融资支持。
3.1.4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积极宣传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好经验、好做法,总结推广典型。重点在电力、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纺织等行业,实施了36个余热利用、电机变频、锅炉改造等示范项目;在行政事业单位、各类院校、医院、商场等机构,实施了42个电梯、空调、照明系统优化、供热计量改造等示范项目;在城市交通、海陆运输等领域,实施了17个高效节能电机改造、燃油(气)节能装置配备、油改电(气)等示范项目,通过示范带动,促进全面发展。
3.1.5 加强数据调度分析
印发《关于加强节能服务业调度分析的通知》,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节能服务业调度系统,指导企业及时、准确的填报数据,加强对节能数据、节能形势的研究分析,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组织省经信、财政、税务等有关部门围绕发展节能服务产业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3.2 存在的突出问题
3.2.1 资金短缺制约节能服务业发展
近期,对200家节能服务公司进行了问卷调查,61.8%的公司反映,资金短缺制约企业发展。多数节能服务公司规模和实力不强,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导致节能服务公司难以有充裕的资金投入节能改造。52.1%的节能服务公司反映,节能服务公司通过与设备供应商合作,对用户进行节能改造,但改造主体的所有权属于用户,节能服务公司、设备供应商和用户三方对抵押物都没有独立所有权,从而无法通过抵押贷款获得银行支持。
3.2.2 节能服务行业整体能力有待提升
多数节能服务公司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掌握先进节能技术少,专业人才缺乏,实施项目经验不足。据调查,全省仅有27%的节能服务公司拥有技术研发团队,自主开发了专利节能技术和产品,73%的公司均为其他企业的技术和产品,技术、产品受制于人,市场竞争力较弱。
3.2.3节能服务投资下降幅度明显
受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冶金、化工、建材、电力等行业开工不足,节能服务类投资项目难以实现预期收益,节能服务公司投资积极性大大削弱。27.3%的公司反映,找不到合适的节能项目,近期不准备再投资。某节能服务公司投资钢铁企业的电机变频改造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预期年收益可达到26%,但因整体经济形势影响,今年还没有分享收益,严重影响了公司再投资的能力和积极性。
3.2.4 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
17市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差距较大,呈现“东强西弱”的格局,济南、潍坊、东营、青岛和烟台5市节能服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的75.1%;济宁、枣庄、菏泽占比均不到2%。各市服务业发展水平、项目实施数量不平衡,并且差距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不利于全省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3.3 意见及建议
3.3.1 建立完善节能服务信用、融资体系
节能服务公司作为投资方对用户进行节能诊断、咨询、改造,尤其在实施项目改造中,服务公司承担70%以上的投资,其收益是通过与用户分享节省的能源费用来实现。但在实际操作中,项目实施后用户违约事件较多,不及时分享收益、违规中断合同等现象时有发生。建议国家建立节能服务信用体系,经核实的违约事件,与用户的银行贷款、项目审批等工作挂钩,增加用户违约成本。同时,加大对节能服务公司的融资支持力度,缓解融资难题。
3.3.2 出台节能服务公司税收优惠实施细则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业发展意见的通知》(〔2010〕25号),提出了减免节能服务公司营业税、所得税等意见,随后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0〕110号),但通知没有明确减免税收的具体流程,基层税务机关在受理申请时操作依据不充分,导致节能服务公司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困难。要结合营改增改革试点,尽快出台节能服务公司税收优惠实施细则,切实将推进节能服务产业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3.3.3 加快节能服务产业奖励资金拨付
国家对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进行奖励,节能服务公司在国家核定项目节能量后可享受资金补贴。但在实际执行中,奖励资金拨付周期过长,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建议国家缩短项目审核、资金下达周期。同时,加大奖励资金补贴标准,加大对节能服务企业的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
[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2010]25号).
[3]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11〕2873号).
[4]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发[2011]47号).
[5]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山东省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山东省节能量交易管理暂行办法》(鲁经信资字[2013]569号).
A Research 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nergy:Conserva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WANG Yugang,WANG Jun,PANG Songtao
(Office of Energy Conservation, Shandong Provincial Government, jinan 250011)
篇4
(一)抓全局。一是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在全面把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走势的基础上,科学编制年度计划,并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测、预警、预报,提出措施建议,确保全面完成目标任务。二是加强调查研究。围绕建设和谐社会、改善民生、建设新农村,以发展现代商贸流通、工业结构调整等为重点,进一步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加强调查研究,搞好决策决谋,及时为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三是强化目标管理工作。科学制定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将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单位,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并加强目标管理的检查督办和综合考核,调动各单位、部门的积极性,确保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和宜昌市目标管理综合考核的靠前位次。
(二)抓重点。一是抓好被纳入2012全省重点建设计划项目的建设,切实搞好督办协调,确保项目尽早投产发挥效益。二是抓好被纳入全省年“三个三工程”的重点工业企业的发展。三是抓好化工、纺织、食品酿造、机械、电子等支柱产业的发展培育,加强综合引导,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推进产业聚集。
(三)抓后劲。一是强力抓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工作。加强对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监督管理和统计分析,确保完成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同时,进一步规范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简化审批程序,建立发改、土地、城建、环保、统计等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新机制。二是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拟定项目建设目标,加大项目跟踪服务力度,坚持一月一通报,一季一督办的制度,促进全市项目建设再上新台阶。同时,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各方联系,积极引进项目和提供项目信息。
(四)抓争取。一是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支持主导产业发展为重点,抓好三宁化工20万吨己内酰胺项目、香青化肥公司30万吨烟草专用复合肥等项目的争取工作,力争得到国家和省政策支持。二是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以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条件为重点,抓好安福寺果蔬食品工业园设施配套、市民健身休闲广场项目等重大项目的争取工作,力求实现新突破。三是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争取生猪养殖小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水库加固除险保安、农村沼气建设、粮食基地建设、油脂加工等项目纳入国家、省计划安排。四是围绕社会事业发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争取将市人民医院内科住院大楼、市体育广场建设等项目纳入国家、省计划笼子。2012年,力争向上争取项目20个以上,争取无偿资金1亿元以上。
(五)抓节能减排。一是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路子,继续做好循环经济试点市工作。二是搞好节能减排基础工作,会同经商、环保等部门,加强节能减排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实施节能减排的目标、方案、重点及措施。三是继续支持三宁化工、枝江酒业、开元化工等企业加强废物综合利用,积极争取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支持。四是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目录,严格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项目建设,严格抑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发展,积极支持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淘汰落后产能。
篇5
一年来,我们采取了八项措施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一)积极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建设,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年以来,我们坚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建设取得新的突破。规划编制工作取得重大成果。编制完成《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水资源配置规划》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水资源综合规划》,全力做好《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的报批工作。一批重点专项规划和可研编制工作全面落实。完成了州天然气-煤化-盐化综合利用一体化项目等7个项目的预可研编制。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积极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盐湖化工方面,盐湖集团镁纳资源综合利用10万吨金属镁、盐湖集团百万吨钾肥综合利用二期、盐湖海虹精细化工、中信国安东西台盐湖钾锂硼资源综合开发、昆仑碱业100万吨纯碱、盐湖三元20万吨精制硫化碱、五彩矿业110万吨纯碱等项目积极推进。石气化工方面,炼油厂150万吨产品质量升级改造工程建成投产,中浩60万吨甲醇项目基本建成。煤化工方面,庆华集团焦化二期加快建设。金属冶金方面,西豫公司10万吨铅冶炼、庆华集团肯德柯克铁矿采选一期250万吨项目建成。特色生物产业方面,两条枸杞自动烘干线建成投运。科技攻关取得新突破。坚持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支持企业加快对产业融合发展、资源循环利用等关键技术领域的科技攻关,年全州共投入1800多万元,重点实施科技攻关项目19项,在石油地质基础研究、勘探目标评价、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涩北气田疏松砂岩气藏采气配套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柴达木地区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盐湖集团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科技助推循环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地质勘查取得重大进展。年共投资8.39亿元,开展地质调查36个,地质勘查345个。完成1:100万图幅地质调查,完成1:20万地质调查57幅,1:20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26幅,探明油田19个,气田9个,探明石油储量3.48亿吨,天然气储量2906亿方,在东昆仑开展了多金属勘查,控制了铁、金等矿产资源一定的储量,充分利用全州矿业权价款开展矿产资源勘查,保障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项目资源需求,实现循环经济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取得新成效。年。我们坚持加大农牧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共整合投入各类农口资金10.37亿元,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农村公路、农村沼气、草原节水灌溉、设施农牧业、养殖小区、牧区防灾、村庄整治等一批农牧区基础设施项目。落实人畜饮水、防洪工程、河道整治、节水改造、防汛抗旱、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项目115个,解决了2.81万人、20.89万头只牲畜饮水安全问题,改善30万头只牲畜饮水状况。实施通乡油路、村级道路硬化、通村砂路等农村道路项目144个,建设通乡油路5.436公里、通村砂路1121.21公里、村级硬化道路273.17公里、上等级砂路235公里、便民桥梁39座。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农村沼气、柴达木枸杞种植基地等农牧业项目35个,建设日光节能温室1550座、畜用暖棚2000座、农村沼气366户。完成游牧民定居工程2550户,极大的改善了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开展“百企联百村”共建活动,加快了农牧区建设步伐。农牧业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枸杞、精细蔬果、良种繁育和林草等产业规模扩大、效益提高,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特色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达到79%以上,较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全年各类牲畜存栏232.26万头只,出栏率43.33%,商品率37.73%。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成效显著,订单农业快速发展。龙头企业与农牧民签订农作物订单4.5万亩,同比增长40.6%;签订牛羊订单26万头只,比去年同期增长3.9%,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扎实开展农牧民培训转移工作。全年培训农牧民4381人,实现就业3066人,就业率达70%;输出农牧区劳动力82493人次,劳务收入达到21675.27万元。
(三)全力以赴抓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年我州坚持扩大投资规模,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试验区发展环境进一步稳固。交通,青藏铁路西格段复线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柴木地方铁路具备通车条件,格敦铁路完成前期工作。至大柴旦、大柴旦至当金山二级公路建成通车。至察尔汗、共和至茶卡、当金山至大柴旦二期、大柴旦至察尔汗二期、察汗诺至、至小柴旦湖6条高速公路开工建设。电力,330千伏至那林格矿区电网工程建设、750千伏西宁至电网工程完成招标工作。330千伏至甘森电网工程和盐湖变至饮马峡110千伏电网工程开工,330千伏甘森至茫崖电网工程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察尔汗生活垃圾处理场、县垃圾填埋场、县城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工程基本建成。巴音河河道治理,市污水处理厂及排水管网改扩建工程,市供水三期,市、市昆仑区、县供水管网改扩建工程正加紧建设。茫崖花土沟镇、县城集中供热工程开工建设。
(四)着力抓好民生大事,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取得新进展。年,我们坚持从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现实问题入手,进一步加大民生为主的社会事业投入,建设了一批为民办实事的项目,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就业方面,进一步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对零就业家庭、残疾人家庭、生活困难家庭等特困群体实施重点就业援助,通过采取技能培训、社保补贴等积极有效的措施,确保就业形势的稳定。全年新增就业岗位5588个,4461名下岗职工和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1800余个,妥善安置大中专毕业生及“4045”等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障方面,全面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困难群体低保标准和农村牧区扶贫标准,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继续保持100%,农民工工伤待遇支付率达到100%。加强城镇职工医保工作,筹集医保基金46916万元,保障了97678人的基本医疗。将甲型H1N1型流感的医疗费用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参保率达到80%。全州农村牧区养老保险应参保82355人,实际参保53505人,参保率65%,为8148名农牧民发放养老金1053万元。认真贯彻落实农村牧区医疗救助政策,将农牧区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五保户、优抚对象等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进一步提高了医疗救助覆盖面。教育方面,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实施中小学校舍改扩建项目,落实基础教育开工建设资金5.3亿元,实施了7所农牧区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并投入使用,实施了39所中小学抗震加固工程、12所中小学塑胶操场、19所学校“班班通”和州特殊教育学校教学楼项目,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开工建设了州职业学校新址建设项目,进一步提高了寄宿制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标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公共财政惠及人民群众。卫生计生,大力发展城乡医疗公共卫生事业,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和医疗设备条件,利用国家拉动内需项目,建成了6所乡镇卫生院。开工建设了州蒙藏医院康复保健中心、市中医院、县人民医院综合楼、两市社区服务中心。不断加大州县两级财政投入力度,年新增卫生投入1.94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以及州县两级卫生应急物资储备。新建州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并购置核磁共振等设备、新建州妇保院业务综合楼、县人民医院购置CT,县医院购置设备和蒙医院制剂室建设。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建成了市镇,市镇,县镇、镇,县镇、镇、县江河镇中心计生服务站,开工建设了市乌图美仁乡和县龙门乡中心计生服务站。全州出生政策符合率为96.8%,达到了目标任务。公共文化服务,州民族文化活动中心加快建设,组织实施了等地区14个乡镇文化站,63个“农家书屋”工程,、、3个县市文化“进村入户”工程,七个地区2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2500套,、两县广播电视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完成广播电视进僧舍工程,配发卫星接收机47台、电视机30台,DVD机10台。全州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5%、94%。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城镇保障性住房、农牧区危房改造、游牧民定居等安居工程,城镇低收入群体和农牧区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全州1487套廉租房、2263套棚户区改造项目基本建成。农村危房改造和灾后重建工作稳步推进。危房改造已竣工415套,完成目标任务59%,灾后重建竣工1577套,完成目标任务51%。
(五)狠抓生态建设和节能减排,环保产业发展取得新成绩。年我们坚持加大生态建设和严格执行节能减排标准,生态建设和能耗减排取得新的成效。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实施了退耕还林(草)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和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工程、315国道绿化工程。湖流域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湖流域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年共完成人工造林3.7万亩,荒山荒地人工造林3.2万亩,封山育林34.8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枸杞补植补造1.9万亩,县生态林建设、沙漠化土地治理和湿地保护工程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工作,共争取国家、省上循环经济专项、节能减排类奖励补助资金8558万元,重点实施了燃煤工业锅炉改造、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污水处理等节能减排项目,开工建设碱业热电厂脱硫设施,按期关停了西部矿业自备电厂、济源金铅公司和陆兴金属公司粗铅、化建水泥立窑生产线等落后生产工艺和装备,有效遏制了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过快增长。以抓好新项目准入、老企业改造、严重污染企业关停三个环节为重点,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全州新、改、扩建项目建设和“三同时”制度执行率达到了100%。推进全社会节能节水工作,被列为全国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节能减排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六)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显著增强。年我们坚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粮食流通体制、集体林权和农村金融等配套改革统筹推进。深入推进农牧业经营方式转变,农牧区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在保护农牧民土地草场权益的前提下,、、、等地积极开展农牧区土地草场使用权流转的尝试,取得了显著成效。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积极推进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建设。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应对金融危机,以承接东部资金、产业转移为重点,紧紧抓住沿海地区产业重组、产品调整、投资向资源型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继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成功举办北京、上海、宁波等“项目推介会”,精心举办“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项目推介会”、“民族文化艺术节”,积极组织参加“首届国内区域间产业转移暨中小企业招商引资对接项目洽谈会”、“第十三届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青洽会”等大型节会活动,圆满完成了昆仑玉品牌推介会、加大招商引资,组织了一批二次资源、废弃物、产业链延伸和“补链”的优势项目,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进行推介。累计签约项目53个,签订协议金额441亿元。全方位对外开发格局的基本形成,与州域外经济融合度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明显。
(七)加大市场监管和价格监督检查,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年我们进一步加大市场监管,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强化价格监督检查,努力保持了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1-12月全州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上涨2.6%,同比下降8.3个百分点。加强对全州部分重要商品和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的监测预警。认真落实国家调整成品油、药品价格政策,先后8次调整成品油价格,5次落实药品降价政策,降价药品品种达40种,平均降价幅度达15%,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贵的问题。积极落实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全州共取消收费项目26项。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先后开展了农资价格、涉农收费、涉企收费、教育收费、药品及医疗服务价格和收费、成品油等专项检查。认真查处各类价格违法案件,有效维护了市场价格秩序。同时,进一步落实收费公示制,全州各地执收单位的公示率达到了98%以上,州属执收单位的公示率达到了100%。
篇6
[关键词]公交车系统;优化设计;推进策略;节能减排
[DOI] 10.13939/ki.zgsc.2015.22.107
1 南京交通现状及公交车系统现状
通过对南京江宁区的交通情况及公交车系统进行的实地访查和问卷调查,可以看到在江宁区的交通以及公交车系统存在着以下的一些问题。
一是交通拥堵问题严重。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数量逐年增长,但城市规划却不尽合理,道路面积严重不足,产生了车辆数增长与道路面积不成正比的问题,导致城市交通拥挤。从调查中发现,上班期间以及下班期间碰到堵车的概率非常高,这样就导致了时间的严重浪费。
二是高峰期人们对公共交通需求大于供给,造成公交车拥挤。对公共交通投资不足,导致高峰期难以承载大量的客流量,一方面使得公交车内拥挤不堪,另一方面乘上公交车往往要等好几辆车,人们厌恶拥挤的公交车环境,也害怕因挤不上公交错过重要时间,因此不愿选择乘坐公交车,加上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都选择了购买私家车,从而加大了私家车的使用量,也加大了对环境的污染。
三是非高峰时期公交车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造成资源浪费。通过实地调查,可以发现,市民对公共交通的需求波动比较大大,在高峰期时过于拥挤,如上下班期间,而非高峰期又使用不充分,常常造成公交车空车行驶的事件发生,这样就造成了公交车的资源浪费。
2 公交车系统推进策略
2.1开发普及“智能公交”APP
经过调查,南京的公交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模式,没有加强创新。本文认为可以将公交与手机APP联系起来,紧随当今社会潮流,让公交更加人性化,旨在吸引人们乘坐公交,减少私家车的出行,从而达到缓解交通,节能减排的目的。
(1)查询功能。“智能公交”支持路线查询、站点查询、站到站查询。通过查询功能,乘客可以直接了解到相关路线及站台信息等,不熟悉路线的乘客也无须担心坐错车以及坐错方向,可以通过APP直接进行语音导航,使得乘客更加放心地去乘坐公交,更为方便,有助于提升乘客的满意度。
(2)时间提示功能。在等车的过程中,大部分人的心理是焦虑的,他们对公交车的到达时间无从判别,以至于不停地观望,徒增焦躁。而此APP可以估计车到站的时间并显示出来,除此之外,它还可以预判公交到达目的地的时间,让乘客可以有一个更加清晰的时间概念,有助于安抚他们焦躁的情绪,便于乘客合理安排自己的出行计划。
(3)提示功能。“智能公交”可以统计即将到达班车上的人数,从而计算出拥挤度,并提前反馈给候车乘客。乘客据此信息可以了解公交上已有的人数,从而做出判断。
(4)电子支付功能。前段时间,打车神器着实风靡全国,更加便捷的支付方式以及相应的优惠引起了一大群年轻人的追捧。“智能公交”APP也可以通过NFC实现快捷支付。NFC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的缩写,即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它可以实现近距离手机支付,用户将含有NFC模块的手机等设备靠近嵌有NFC模块的POS机即可实现支付。因此,乘客不必为坐公交而特地准备硬币,也不必为公交卡余额是否足够而担心,大大方便了乘客的支付方式。
(5)评价功能。经过我们调查发现,不少乘客反映公交司机的些许言谈举止不够文明,影响了部分乘客的心情。通过“智能公交”,乘客可以对相应司机进行评价,从而促进司机素质的提升,改善乘客的乘车体验。公交公司也可将此评价作为员工考核的标准之一,促进员工素质提高。
2.2优化内部设计,提升公交车吸引力
公交车现在存在着设施不齐全,设计不合理,环境差,拥挤等问题,使得很多乘客对其敬而远之,选择私家车代步,能享受到更高的出行质量。那为了吸引更多的市民乘坐公交车,本文在公交车的内部设计上,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建议,优化公交车的乘坐环境,提升公交车的吸引力。
(1)车载充电。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乘客在乘坐公交车时,主要的娱乐方式为手中的移动多媒体设备,但是电量消耗快的问题常常困扰着乘客,给乘客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我们创新性地提出,在每个座位附近都设计安装车载充电设备,其电力来源于公交车本身的供电系统以及顶部太阳能电力装置。车载充电采取合理的收费模式,收费模式采取投币式和我们提出的NFC支付方式(详见手机APP部分),以供乘客自由选择。
(2)车内免费WIF1。大部分乘客在乘车期间,使用数据流量的方式在多媒体娱乐设备上浏览新闻,进行娱乐,其价格昂贵,给乘客带来很大的后顾之忧。针对此问题,应在公交车内部覆盖免费WIFI,方便乘客及时上网了解新闻,进行娱乐,自然能吸引更多的市民乘坐公交车。
(3)超载警报。就南京公交系统的现状而言,人流量大的线路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超载现象,乘客们只顾一窝蜂往上挤,往往忽视了车辆的安全隐患。在调查中,95%的乘客表示自己曾搭乘过超载的公交车,而98%的乘客迫切地希望超载的现象得以解决。因此,应当在每辆公交车内部安装超载警报装置,当超过限定重量时,警报将响起,自动关闭车门,不得允许乘客上车。这样一来,既能改善拥挤的乘车环境,带来更舒适的乘坐感受,也能消除安全隐患,减少事故的发生。
(4)电子屏与语音相结合的站点提示功能。在我们的调查中,89%的乘客表示曾经有过下错站的经历,而大部分是因为站点信息的缺失和提示不及时。经过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公交车都配备了语音站点提示的功能,然而在环境嘈杂的公交车内,常有乘客因听不清语音而下错车站。所以应当在公交车内部安装电子显示屏,显示车辆的全部路线,用网点表示站点,当快到达站点时,表示该站的网点放大,同时显示站名,配合语音播报,这样综合应用几种方式提醒乘客,确保乘客能随时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并提前做好准备,避免出现下错站点的情况。
(5)其他措施。将公交车的塑料座椅进行改造和更换,增强舒适度;在公交车内部增加扶手,使得站客更加容易抓扶;在公车内部增设固定垃圾桶,以及时处理垃圾,从而改善车内环境。
2.3改良公交线路和车型,合理分配资源
通过一定的调查,在公交线路和时间安排两个方面发现了一定的问题。首先,线路方面,有的线路经过闹市区,极其拥挤,几乎每辆车都能挤满人,而有的线路人却很少,也存在空车运营的情况。那么不同线路配备相同车型显然是不够合理的。其次,对于同一线路的公交车,在不同的时段,乘客数量也截然不同。高峰期和非高峰期的乘客数量相去甚远,但公交车却始终按相同班次运营。长此以往,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浪费能源,而且也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尾气排放。
对于这样的现状,从实际出发,结合资源优化分配的理念,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l)深入调研南京市公交车不同线路的需求情况,制定相应表格,统计不同时间段公交车的乘客人数。根据实际情况,对于现有的公交线路安排做出一定的调整,尽可能分散客流量。(2)在人群相对集中的路线上,安排更多的公交车,缩短间隔的发班时间,以缓解人群拥挤的现状。在人群相对较少的路线上,适当减少公交车数量,适当拉长等车时间,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3)对于公交车的车型进行一定的改良,配备不用大小的公交车以适应不同线路的情况。在人群相对集中的路线上,更换大型车,或者二层公交车,以此缓解入群拥堵;在人群相对较少的路线上,更换小车型,减少能源的耗损和污染的排放。从而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又能很好解决高峰期部分线路拥挤的问题。
2.4改善站台设施环境
为了能让更多的乘客选择公交车出行,一个便捷舒适的等车环境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站台环境能让等车的市民拥有一个愉悦的心情。市民自觉自愿乘坐公交,在无形中提高了市民乘坐公交的概率,减少了私家车出行,便达到了缓解交通,节能减排的效果。对改造站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添置饮品自动售货机。与相关饮品企业联合开发制作自动售货机,在其中放入适合解渴的小瓶装饮品,便于等车时口渴的市民购买,及时满足市民的需要。此种饮品可制作成简易的小瓶装,价格也相对低廉,方便乘客在上车之前饮用完。自动售货机同样设置两种支付手段,一种为普通售货机所用的限定额度的现金支付,另一种则是APP支付。(请参照APP部分)
(2)提供电风扇以及喷雾降温。模仿重庆公交车站,连接水管制作喷雾装置,每隔30秒喷洒一次。或模仿常州游乐园游乐设施排队时所用的电风扇与喷雾装置相结合,利用风扇的风扩大洒水面积,均匀喷洒水雾。达到降温的目的,使人们在夏日等待公交车时可以拥有清凉,拥有好心情。
(3)调整座椅的质量、数目和摆放方式。首先要增加座椅的数目,其次提高座椅的舒适度,增加靠背,靠垫,使乘客能拥有一个舒适的等待环境。
(4)改进电子显示板。第一,显示车况信息,标注哪一路公交车将于多久之后到达。第二,显示时间,温度和天气状况等生活常用信息,方便市民了解当天的基本情况。第三,显示相关线路能到达的景点、医院、购物中心等信息。第四,显示相关问候语,传达人文关怀。
2.5普及使用电动公交车
篇7
(一)着力推进产业升级和拓展发展空间,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要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把加快结构调整作为重中之重,既要抓新兴产业培育促增量,更要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优存量,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在“加快”上下功夫,在“转变”上求实效。
一是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尽早批复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和试点工作方案,分解落实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任务和责任,精心筹备全省海洋经济工作大会,推动规划和方案的落实。尽早完善并上报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组织实施海洋新兴产业规划和海岛利用保护规划。大力促进“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编制实施海洋经济发展重大建设项目计划,启动实施一批海洋经济发展重大项目。大力争取国家先行先试和保税、土地、用海等倾斜政策的支持,抓紧拟定海洋经济发展政策意见。抓紧组织沿海各市县编制海洋经济示范区规划的实施意见,落实年度工作任务和责任,形成上下联动的推进机制。
二是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区规划实施。组织实施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和1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指导各市抓紧编制各产业集聚区功能分区规划,明确产业培育重点和主攻方向。推动产业集聚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一批代表行业先进水平的大项目大企业。加快启动实施产业集聚区重点基础设施配套项目。认真落实产业集聚区相关支持政策,推动制定土地保障、财税支持、环境容量等具体配套政策,加快建立产业集聚区工作协调机制和考核评价办法。积极推进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深入实施开发区(园区)生态化改造。
三是大力推进服务业体制政策创新和集聚示范区、重点企业培育发展。抓紧制定2011年全省服务业工作要点和服务业发展目标分解方案。研究拟定促进服务业体制政策创新的意见。编制实施服务业十大重点行业“十二五”规划和年度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着力培育全省108家服务业重点企业,加大创建培育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工作力度,积极推进一批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切实做好杭州、宁波两个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开展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按季统计直报和服务业重点企业监测分析工作。
四是积极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推动落实11个产业转型升级规划。牵头编制年度重大工业项目计划,大力推动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实施。积极争取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专项项目和资金支持,抓紧制定全省重点产业布局规划。加快制定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协调推进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规划年度计划任务的落实,引导和推动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实施。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支持科技创新基地、重大科技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国家高技术产业专项项目和资金支持,培育建设高技术产业基地。扎实推进国家和省级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支持块状经济和龙头企业发展。
五是推动农业“两区”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着力推动农业十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规划实施。促进公共建设资金、重点项目安排向农业“两区”建设集中,支持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100万亩、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同区310万亩,切实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力争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930万亩,确保农业稳产增产。突出推动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三位一体”规划和项目资金争取工作。着力推进滩涂同垦和低丘缓坡开发。
(二)大力扩大民间投资和培育消费增长点。努力优化需求结构。在稳定和拓展外需的同时,把促进民间投资、培育消费增长点作为突破口,促进需求结构优化,不断增强内生动力。
一是大力推进以基础设施为重点的重大项目建设。制定并实施年度“二三个千亿”工程为主体的重大建设项目行动计划、重点项目计划、项目前期计划、省级政府投资计划等五大计划。计划安排“三个千亿”工程投资1670亿元,推进项目155项:省重点建设投资1380亿元,建成投产76项。加快推进杭宁、杭甬、杭长客专、金温扩能改造铁路项目、杭州、宁波铁路枢纽以及嘉兴至绍兴跨江通道、萧山国际机杨二期扩建、嘉兴电厂三期、甬绍金衢成品油管道、钦寸水库、舟山大陆引水二期等一批续建工程:争取新开工建设“九线一站”铁路项目(九景衢、杭黄铁路、商合杭客专、通苏嘉城际、沪乍杭城际、湖苏沪城际、衢宁、金台、甬金铁路和杭州站)以及六横电厂、苍南电厂、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京杭运河“四改三”工程、台州朱溪水库等一批铁路、能源、公路、航道、水利项目。扎实做好“国批”、“省批”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稽察制度和监管工作,加大投资项目的稽察力度。
二是促进民间投资更多投向实体经济。抓紧研究制订促进民间投资政策措施落实的具体分工方案,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市政公用设施等领域和节能环保、海洋开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推动民企加快转型发展的机制体制,促进资本与实业的互动发展。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扩大直接融资,构筑民间资本有序流动的平台。认真清理现行有关民间投资的审批事项,简化手续,加强民间投资的管理决策、项目咨询、行业准入和审核报批等方面的综合。
三是积极做好央企对接工作。扎实做好加强我省与央企对接合作工作政策意见的贯彻落实工作。围绕建设重点发展平台、重点产业提升、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创新载体、重点骨干企业,抓紧编制实施我省与央企对接合作项目年度推进计划,抓好已签约项目的落地、实施和推进,抓紧谋划一批重大推介和洽谈项目,更加主动与重点央企开展沟通对接,争取再签约一批央企对接合作协议。积极构建上下联动、统筹协调的有效推进机制,建立健全央企对接合作项目全程跟踪和服务制度,不断巩固和扩大对接合作成果。
四是大力培育投资和消费结合点。继续促进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鼓励消费政策的实施工作。大力推进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支持完善农村物流配送中心、农资连锁经营、农村电子商务网络体系,
培育农村消费增长点。深入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进一步加大在农村用地、农房产权、农村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认真贯彻落实房地产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以公共租赁房、廉租房为重点,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五是努力稳定外需和加大利用外资、境外投资力度。加强对企业开展汇率风险防范和应对的培训指导,用足用好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政策。积极推进境外贸易促进平台、出口品牌培育、省级出口基地、境内外营销网络建设,努力推动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不断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优化外商投资空间布局。积极引导企业境外投资,鼓励企业“走出去”进行市场拓展、资源开发,开展以获得市场、资源、技术、品牌为主要目的的收购兼并活动,建立重大境外投资项目跟踪服务机制。
(三)坚持不懈地推动循环经济试点省和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要扎实做好循环经济、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大力推动生态环保、节能减排等工作,努力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是扎实推进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积极做好循环经济统计试点省、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和杭州低碳城市试点三大国家试点工作。全面推进25个循环经济试点基地建设,支持工业、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继续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重大示范项目、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重点项目、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三类项目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扎实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
二是开展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组织编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及时制定年度能源发展计划。积极加快核电发展,推进方家山、三门、龙游、苍南等核电项目的建设和前期工作。稳步提高天然气利用水平,积极发展天然气发电和集中区热电联产。加快宁波、萧山、绍兴、江山、常山气电等在建工程建设。积极引导太阳能光伏发电,加快嘉兴、舟山、宁波、台州等海上风电、以及舟山苜蓿制新能源燃料等一批项目前期工作。着力发展电力成套装备、风电装备、太阳能利用装备、核电装备及电力相关配套设备五大产业,全面提升清洁能源产业竞争力。推进我省与能源央企、新疆等能源富集地的合作,争取有更多的安全、清洁的一次能源输入我省。
三是推动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整治重点工程建设。配合有关部门及时分解落实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考核办法。强化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健全区域和总量双控制度,完善温室气体排放和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制度。严格执行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支持继续实施“节能降耗”十大工程,加快推进节能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实施,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快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管网改造和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大垃圾处理设施规划和建设力度,启动燃煤电厂脱硝工作,深化非电行业脱硫工程建设。积极支持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四)加强价格监管和市场供应,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要充分认识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做好市场保障和价格稳定工作。
一是保障重要商品市场供给。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协同有关部门落实好保障粮食、蔬菜、化肥等重要商品生产供应的政策措施;发挥生猪生产成本收益预警机制作用,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抓好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的落实工作,促进农产品产运销有序衔接。
二是完善市场和价格调控。认真落实各项价格监测预警报告制度,及时准确掌握重要商品价格动态,加强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调研并提出对策建议;完善价格应急机制,妥善处置突发性市场价格异常上涨:把握好政府管理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审慎出台政府调价项目;加强舆论引导,稳定社会预期。
三是加强民生价格和收费监管。进一步完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医疗服务收费行为。加强学前教育收费管理,继续规范学校服务性收费。加强有线数字电视、电信、保障性住房等公益价格和收费监管。协同有关部门落实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价格补贴机制,确保困难群众生活水平不因价格上涨而降低。
四是规范市场价格秩序。加强对重要商品市场价格的监督检查,加大对串通涨价、恶意囤积、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价格,开展涉农、涉企、医药、教育、银行、资源性产品等价格和收费等专项检查,加大对各种乱涨价、乱收费行为的治理力度。
(五)积极推进中心镇改革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要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把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中心镇改革发展和小城市培育试点、美丽乡村建设、欠发达地区扶持为重点,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
一是深化中心镇改革发展和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深入推进中心镇强镇扩权改革,推进财政和投资体制、金融制度等改革创新。实施中心镇“两百双千”工程,落实年度投资计划。督促各地出台落实扶持中心镇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全面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认真编制小城市发展建设规划,编制并实施小城市试点三年行动计划,探索建立与小城市发展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是加大对口支援工作力度。组织实施对口援疆、、援青规划,根据年度援建项目计划,加强协调衔接、监督检查,切实完成对口援疆、、援青项目建设实物量任务,继续做好青川灾后援建后续工作。组织和引导浙江企业参与支援地区资源能源开发和经贸合作,积极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对口支援新路子。按照国家要求全面推进经济、干部、人才、教育、科技和民生事业等全方位的对口支援工作。
三是进一步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配合有关部门全面启动对6个重点欠发达县的群众致富奔小康三年特别扶持,加快实施一批建设项目。促进山海协作,实施兴林富民工程。对欠发达地区继续在项目、资金安排等方面予以倾斜,做好景宁结对帮扶工作,加大帮扶项目、资金扶持力度。深入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积极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四是积极推动“美丽乡村”建设。选择若干工作基础好的县(市)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整合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农房改造、中心村培育、千万农民饮用水、森林浙江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程,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进一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和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
(六)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就业社会保障,不断改善民生。按照“两个提高”、“两个同
步”的要求,更加注重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继续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计划。编制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年度实施计划,统筹安排十大工程80个以上项目实施任务,力争提前完成五年总投资计划任务。继续做好绍兴县、浦江县、遂昌县三大联系点的改革试点工作。着力推进均等化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开展国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
二是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编制实施“十二五”社会发展规划。深入推进县乡村医疗卫生资源统筹配置改革试点,重点加强欠发达地区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深入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继续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面启动教育改革试点。组织实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加强重点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加强基层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实施红色旅游二期规划,积极打造国家级、省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重要红色旅游景点三级红色旅游精品。
三是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建立健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重点工程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深化信用浙江建设,预防和化解区域信用风险。加强系统层级监督,努力化解行政争议。切实做好国民经济动员工作。
四是推动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推动就业再就业的各项工作。继续推进社会保险“五费合征”,建立健全转移接续等基本政策体系。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七)深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和各具特色的改革试点。推进科学发展体制机制创新。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重要载体,以更大决心、更务实作风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
一是加快推进中国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争取国家尽早批复试点方案,制定年度实施意见和相关配套政策,力争在外贸体制机制上有创新突破,探索建立新型外贸发展方式新途径。创新市场带动、产业联动和区域合作机制,提升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战略地位。深化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与小商品国际贸易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政策体系、服务平台、贸易方式,优化国际贸易发展环境。
二是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改革。探索钱塘江流域水权制度改革试点。完善居民生活用电阶梯式电价制度,实施超能耗产品惩罚性电价制度。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建立完善省市两级排污权交易机构和平台,探索开展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交易。完善污水处理收费机制。
三是全面完成医改三年阶段性目标任务。着力抓好综合协调、督导评估,制订和完善医改配套政策。在政府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建立基层医务人员绩效工资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落实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政策。
四是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着力清理和依法削减前置审批事项和条件,建立新增非行政审批事项的审核制度。完善投资项目联动审批机制,推进全省投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正式运行,推广行政审批服务全程制和网上审批制。
五是积极推进金融等领域改革。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积极推动优势企业上市。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支持1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融资。积极推动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优质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做好我省发行企业债券的项目库建设。
同时,要加强对全省改革的总体指导和综合协调,尽快出台年度我省体制改革要点,加快“11+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开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评价试运行等工作。
(八)以中央和省委“十二五”规划《建议》为指导,切实做好“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高水平地编制好“十二五”规划,是当前各级发展改革部门的重要任务。
一是高质量编制“十二五”规划。抓紧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在规划政策导向、指标体系设置、战略任务安排等方面,都要始终贯穿科学发展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力争编制一个具有前瞻性、战略性、指导性的五年规划。抓紧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实施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和绩效考核办法。抓紧编制“十二五”专项规划,组织开展区域规划工作,推动形成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
二是加强各类规划衔接协调。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各类规划间的衔接协调,加强本地区、本部门规划与上一级层面规划和区域规划之间的衔接,特别要加强发展目标、重大项目等方面的衔接。
篇8
准确分析经济发展形势,正确把握经济运行态势,适时提出宏观调控的政策建议,是各级发展改革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做好一个地区经济工作的重要前提。对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形势分析,自治区党委、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杨晶主席亲自召开会议进行了部署,任亚平副主席先后两次听取了工作汇报。7月19日,自治区党委常委会议听取了我委所作的经济形势分析报告。领导们一致认为,今年以来我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落实宏观调控的主动性进一步增强,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保持了经济增长较快、经济效益较好、整体运行较稳的良好态势。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更趋协调
上半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320.7亿元,同比增长1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1.2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1240.8亿元,增长23.4%;第三产业增加值958.7亿元,增长13.9%。
从区域发展看,呼包鄂地区继续保持领先,东部地区增长加快。1-8月份,呼包鄂三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区的比重达到54%,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1.6%,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3.7%,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区的比重均在半数以上。东部五盟市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45.5%,增幅高出呼包鄂地区12.2个百分点,高出盟市平均水平5.9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7.7%,增幅高出呼包鄂地区14.4个百分点,高出盟市平均水平8.5个百分点。前8个月,通辽、赤峰、锡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6.2%、33.5%和33.5%,高出全区平均水平4.9个、2.2个和2.2个百分点。
从产业发展看,经济运行的薄弱环节得到加强。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3.9%,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地税收入增长41.1%,比第二产业快7.2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增长10.6%,完成建筑工程投资1015.4亿元,完成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61%。6月末全区共有建筑企业1047家,其中一级以上企业41家。非公有制和中小企业发展加快,上半年中小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73.8亿元,同比增长45.3%,比大中型企业快了21.1个百分点;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25.8亿元,增长36.8%,比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快了11个百分点。
从需求方面看,投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更趋合理。投资增速高于消费增速的幅度进一步缩小,1-8月份全区城乡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项目完成投资2831.8亿元,增长26.8%,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了9.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4.4亿元,增长17.8%,增幅提高了1.9个百分点。对外贸易稳定增长,1-8月份海关进出口总额完成48.9亿美元,增速虽然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3个百分点,但仍达到26%的较好水平。其中,进口完成30.2亿美元,增长35.4%;出口完成18.7亿美元,增长20.8%。
(二)质量效益显著提高
集中体现在企业效益、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等方面。
工业企业效益大幅增长。1-5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62.5,比上年同期提高56.4点;实现利润154.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2.6亿元,增长88.6%。煤炭、有色金属等资源型产品价格和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以及国家调高供电价格,带动了这些行业效益大幅度提升,前5个月煤炭、电力、冶金、食品加工等行业累计实现利润127.2亿元,占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82.3%。
财政收入增长继续加快。1-8月份,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62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收175.3亿元,同比增长39.3%。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93.6亿元,增收75.9亿元,增长34.8%。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完成情况较好,累计增收44.8亿元,占一般预算收入增收额的59%。
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044元,同比增长17.8%,其中人均工薪收入4561.3元,增长21.1%。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2418元,增长19.4%。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325.6元,增长28.7%;人均出售农畜产品收入1821.2元,增长18.4%;人均转移性收入175.1元,增长14.3%。
(三)活力和后劲持续增强
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土地、矿产等要素市场发育逐步完善。1-8月份,通过招拍挂方式出让土地1648.8公顷,占到土地出让总面积的43.3%;通过竞拍方式转让探矿权220宗,交易金额达到2.5亿元。
二是资金自筹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批国内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投资继续向我区转移,1-8月份累计引进国内(区外)资金到位1031.9亿元,同比增长22.9%。前8个月,各类自筹资金累计达到2255.9亿元,同比增长30%,占全部资金来源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4.3个百分点;中央预算内资金和国内贷款388.8亿元,增长8%,占全部资金来源比重较上年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
三是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截至6月底,全区累计查明煤炭资源储量6583.4亿吨,贵金属岩金资源储量106.8吨、银资源储量21344.8吨,煤炭和贵金属储量双双跃居全国第一位。石油、天然气勘探实现重大突破,苏里格气田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5336.5亿立方米,预测远景储量4万亿立方米;海拉尔盆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8968.2万吨,年产石油从最初的7000吨上升到2006年的49万吨。查明和预测铁矿资源储量26.5亿吨,与2003年相比净增加2.9亿吨;10种有色金属矿产查明资源储量总计2539.5万吨,与2003年相比净增加663.1万吨。
(四)节能减排力度加大
今年我区认真落实国家关于推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全部取消了对高耗能企业的优惠电价政策,对部分企业实行了差别电价,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
各项节能措施逐步到位。一是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加大。上半年淘汰小煤炭360万吨,小钢铁141.6万吨,小水泥30万吨,铁合金、电石各10万吨。关停小火电机组进展顺利,到7月末共关停50台总容量103.2万千瓦,超额完成了今年的目标任务。二是节能工程建设加快。围绕国家“十大节能工程”和自治区节能“三百工程”,在电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煤炭等重点耗能行业,已组织实施了工业余热余压利用、燃煤工业锅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等项目64项。三是重点企业监管得到加强。对85户重点耗能企业实行了挂牌督办制度,完成了对国家确定的35户重点耗能企业的能源审计和节能规划评审工作。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开展了全区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清理检查工作。初步测算,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增长25.2%,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75%。
主要污染物排放首次出现“双降”局面。根据国家8月下旬的《2007年上半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标公告》,我区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上年同期下降2.26%、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0.57%,进入了全国“减排”第一序列。在化学需氧量减排方面,加强了对现有污水处理厂运营能力的监管,严格控制了企业污染物超标排放,加之上半年又新投入运行了2个污水处理厂,与去年同期相比净削减COD排放0.3万吨,降幅位列全国第2位。在二氧化硫减排方面,电力行业减排成效显著。上半年在发电量增长33.9%的情况下,通过实施关停小火电机组、现役火电机组脱硫改造等措施,净削减二氧化硫排放0.41万吨,抵消了其他行业的排放增量,降幅位列全国第17位。
(五)民生工程扎实推进
今年以来,全区各地加大为民办实事力度,认真落实“七件实事”,大力实施“十项民生工程”,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农村牧区通路、通电、通信、安全饮水工程全部开工建设,已争取到国家通乡油路建设资金9亿元、农村牧区广播电视工程建设资金1.37亿元,落实通电工程建设资金3亿元。解决了38.9万人的安全饮水和767个自然村的通信问题,分别占全年计划的64.8%和42.6%;新增沼气用户4.67万户,占全年计划的78%。廉租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步伐加快,累计向8658户低保家庭提供了廉租住房补贴。城乡医疗保障工程加快推进,年初确定的303个苏木乡镇卫生院、18个旗县医院、20个旗县妇幼保健所、14个旗县蒙医医院全部开工建设。教育资助工程已累计向2.2万学生发放国家助学贷款1.3亿元,向48万寄宿制贫困中小学生发放补助9600多万元。社会救助工作积极推进,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平均提高20元,惠及73.5万人;农村牧区低保覆盖人口扩大到60万人,补助标准由去年的360元提高到今年不低于438元。农民工转移和维权工程取得新进展,农牧民转移就业163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81.5%。扶贫救灾工作稳步推进,1-8月份共投入三项扶贫资金8.82亿元,累计下拨救灾资金5130万元,救助灾民112万人。
总的来看,今年以来我区经济承接了近年来好的来势,继续保持在高位上平稳运行,并呈现逐步回落的态势。
经济保持高位运行,表现在增长速度位居全国前列。上半年,我区GDP增长速度达到18.2%,增幅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7个百分点,这是我区自2003年以来,连续四年多保持18%或更高一些的增长速度,远远超出全国同期10%-11%的平均水平。我们预计,今年我区增长速度将保持在18%左右,仍可能位居全国第一。
经济呈现平稳运行,表现在GDP增幅波动较小。从季度数据看,去年以来的六个季度,我区GDP增幅最大波动仅为0.8个百分点。其中:2006年四个季度分别增长18.5%、18.2%、18.1%和18%,季度间最大波动为0.5个百分点;今年前两个季度分别增长18.8%和18.2%,波动为0.6个百分点。
增长呈现逐步回落态势,表现在GDP增长速度出现稳中下降趋势。自2002年我区经济增长达到13.2%的全国第一以来,增长速度逐年加快,2005年达到了23.8%的最高点。去年以来,我区经济增长开始呈现理性回落。主要原因有:一是去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6690万亩,总产量341亿斤,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依靠扩大播种面积增产的余地不大,单产提高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二是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增长之后,能源、冶金、农畜产品加工三大行业的主导产品进入平稳增长阶段,去年以来煤炭、钢铁、液体乳产量增速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三是全国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焦炭等行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受到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强力约束,上半年全国电石产量增速回落了17.9个百分点,铁合金回落了15.5个百分点,焦炭回落了5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全国GDP一季度增长11.1%、二季度增长11.5%,呈现稳中趋升的态势;我区GDP一季度增长18.8%、二季度增长18.2%,呈现稳中趋降的态势。我们认为,经济增长呈现理性回落,符合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要求,是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目标相一致的。
二、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这些年来,我区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经济运行中某些领域和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结构调整整体进展缓慢
近年来,我区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主要得益于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2001-2006年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37%提高到了56%。但是,这些年来,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不协调因素和潜在风险一直未能得到很好解决,与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产业延伸、产业多元、产业升级要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一是服务业发展缓慢,与整体经济增长不够协调。2006年第三产业增长14.5%,增幅比第二产业低10.9 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38%,比第二产业低10.6个百分点,也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个百分点。二是工业结构单一,产业发展存在潜在风险。工业经济总量主要集中在能源、冶金和农畜产品加工业,2006年三大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2.2%。这样高度集中和单一的产业结构,不利于分散市场风险,一旦市场供求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整体经济增长将受到很大冲击。
(二)农牧业增产和农牧民增收压力较大
一是今年部分地区旱情和病虫害偏重,赤峰、通辽等粮食主产区降雨偏少,加之今年粮食播种面积增长不多,给粮食增产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二是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增长后,畜牧业开始进入稳定增长阶段。今年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较上年有所减少,主要畜产品产量增长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6月底全区牲畜存栏比上年同期减少108.6万头(只),牛奶产量增幅回落15.6个百分点,肉类总产量增幅回落2.1个百分点。三是饲料价格上涨,较大幅度地压缩了养殖业增收空间,特别是给奶牛养殖业带来较大困难。过去三年玉米价格基本上翻了一番,今年上半年的销售价格又上涨了19.4%。四是农牧业补贴的政策效应有递减趋势,上半年全区农牧民人均转移性收入增长14.3%,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了34.2个百分点。
(三)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根据国家下达我区的主要污染物削减目标和我区“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全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1.86吨标准煤,比“十五”期末降低25%,年均下降5.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140万吨以内,削减率为3.8%,年均减少0.79%;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在27.7万吨以内,削减率为6.7%,年均减少1.4%。2006年,我区万元GDP 能耗下降了2.5%,二氧化硫排放量增长了6.96%,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增长了0.34%,均没有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要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后四年万元GDP 能耗必须年均下降6.3%,二氧化硫下降2.6%,化学需氧量下降1.8%,任务相当艰巨。从节能方面看,今年的形势仍十分严峻。一是受市场需求拉动,高耗能产品产量增长仍然较快。1-8月份焦炭产量增长42.7%,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35.2个百分点;电解铝增长61.7%,提高31.9个百分点;钢产量增长18.5%,提高12.4个百分点;电石、铁合金分别增长30.4%和39.1%,增幅虽有较大幅度回落,但仍处在高位状态。二是当前我区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工业增长快于GDP增长,重工业增长快于轻工业增长,实现结构性降耗的难度较大。另外,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技术水平,实现技术性降耗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我们测算,今年全年万元GDP能耗将下降2.5%,降幅与去年基本持平,仍不能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从减排方面看,燃煤电厂是二氧化硫排放的一个重要来源,目前关停小火电机组容量已超额完成了全年任务,年底前还将有超过600万千瓦的机组建成投产,依靠火电减排的余地很小;化学需氧量主要来自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污水,上半年我区对造纸、制药等3家排污大户采取了限排措施,下半年这些企业将恢复一部分化学需氧量排放,另外年底国家还要将生活污水与工业污水排放统一核算,COD减排难度仍然很大。
(四)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还不够合理
今年以来,我区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增幅虽然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回落,但仍处在合理区间,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总体上看,当前我区固定资产投资仍主要集中在传统的资源加工型领域,1-8月份煤炭、电力、钢铁、水泥等国家宏观调控重点控制的产能过剩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30亿元,占了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0%;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重点支持的装备制造、节能减排等行业和领域的投资严重不足,1-8月份装备制造业完成投资80.1亿元,占工业投资总额的5.5%,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行业只完成投资2亿元。这样的投资结构,不利于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产业延伸、多元、升级的结构调整方向,不利于争取国家的投资支持,不利于保持固定资产投资长期稳定增长,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五)价格总水平上涨较快
今年以来特别是进入5月份以来,我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1-8月份,全区CPI同比上涨3.6%,其中5-8月份当月分别上涨了3.8%、4.5%、5%和6.1%。农村牧区价格上涨明显高于城镇,前5个月至前8个月城镇消费价格分别上涨了1.9%、2.3%、2.7%和3.1%,而农村牧区分别上涨了4.1%、4.2%、4.4%和4.5%。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主要是受全国性肉禽蛋类价格大幅上涨影响,由食品价格上涨推动的。8月份全国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49%,鲜蛋价格上涨23.6%;我区食品价格上涨19.2%,涨幅高于去年同期17.7个百分点。应该看到是,这次食品涨价是在我国农业生产健康发展的情况下发生的,是工农和城乡之间利益格局调整的正常表现,食品涨价总体上对提高农牧民收入是有利的,初步测算上半年因农畜产品价格上涨使我区农牧民人均增加收入154元,占收入增量的39%。但是,价格上涨也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增加了城镇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上半年城镇居民因价格上涨多支出103元,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城市低保的政策效果;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农牧民负担,上半年农村牧区消费价格涨幅较上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农资价格涨幅提高0.5个百分点,初步测算这两项就使得农牧民人均支出增加了72元。
总的来看,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是近期新出现的,有的是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些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和问题还很难在短期内得到解决。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全面分析、冷静对待,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到趋利避害,促进问题的解决。
三、下一阶段的发展改革工作
做好下一阶段的发展和改革工作,关键是要落实好科学发展观,这是统领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针。总书记指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落实科学发展观,既要突出发展这一主题,又要把握科学这一内涵,切实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具体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更加注重科学发展。近几年,我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主要得益于资源优势的发挥,得益于优势产业的发展。但由于产业层次不高,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资源开发的效益还比较低。特别是一些地区还存在片面追求数量和速度的现象,忽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长此下去,我们的资源、环境就难以承载这样的速度,也就难以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增强科学发展的意识。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快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产业发展层次;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和技术创新,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使全区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更加注重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高度重视、认真解决区域发展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近年来,我们遵循经济非均衡发展规律,提出优先发展重点地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工业园区,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必须继续坚持。但同时,也出现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必须在加快优势地区快速发展的同时,努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特别要解决好东部地区工业化基础薄弱的问题,加快推进这些地区的工业化进程。要把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城镇化、农牧业产业化,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路子。
三是更加注重和谐发展。和谐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要大力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进一步理顺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之间的关系。要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首位,更加注重就业和民生问题,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使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城乡群众,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相互促进。
四是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主要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道路。在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尊重经济规律,更要倍加尊重自然规律,充分考虑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不断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建设低投入、少排放、可循环的国民经济和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关于近期的发展和改革工作,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继续抓好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工作
近年来,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作用下,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呈回落态势,2004年比2003年回落19.3个百分点,2005年回落1个百分点,2006年回落21.9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1%,与全国26.7%的水平基本持平,但我区的生产总值增长18.2%,比全国高6.7个百分点。从理论上来讲,与全国基本相当的投资增长速度不足以支持高出全国近7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率,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前几年投资快速增长滞后效应的反映。当前的投资将对后几年的经济增长形成影响,对此我们必须进行科学评估。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与保持一个适度的投资规模并不矛盾,关键要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关于今后的投资工作,我想强调以下几点:
一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突出抓好化工、能源、交通、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的新开工项目和竣工投产项目。对已经进入审批程序的项目,要积极落实建设条件,争取早日得到批复。已经核准或批复开工的项目,要抓紧落实各项建设条件尽快开工建设。今年计划竣工投产的建设项目要倒排工期,在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年内建成投产。
二是抓紧明年投资计划编制和项目申报工作。今年国家发改委于4月份部署了明年中央政府投资计划的编报工作,目前自治区发改委已基本完成了计划的编报,下一步关键要与国家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做好项目和资金的盯办落实,力争使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投资滚动计划。各盟市发改部门要加快投资计划的编制,争取10月份完成明年投资计划的编报工作。
三是加强资金和项目管理。大家知道,继新丰电厂事件我区被国家停止建设10个电厂之后,今年国家环保总局又通报了我区10个违反环评项目,国家林业局通报了1个违法占用林地项目,国家发改委、安监局、煤监局三家联合通报了10个未经核准的煤炭项目。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还是我们对项目的把关不严,执行国家政策的力度不够,这影响我区在国家的形象,也影响到我们审批项目和争取资金,必须认真对待和解决。对国家责令停建的违规电厂建设项目,要积极落实恢复建设的各项条件,争取国家早日批准建设;对今年国家通报的环保违规项目以及在最近清理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大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认真进行整改;对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项目,要按照国家的要求,认真进行检查清理。要严格项目审批,按照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等“六项必要条件”要求,严把市场准入关,提高项目质量,优化投资结构。
(二)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
节能减排是当前的一件大事,用中央的话来说,是“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和当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也是促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我区节能减排的任务较重,发展改革系统的同志们一定要有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下更大的决心,用更大的气力、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一是停止审批和建设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对电石、铁合金、电解铝等高耗能项目一律停止审批,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一律停止建设。严格执行新建项目节能评估审查、主要污染物总量前置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项目核准程序,并建立项目审批问责制。在停止“两高”项目审批的同时,各地要谋划新上一批节能减排项目。前段时间我们向国家发改委建议用集中供热项目替代采暖小锅炉,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肯定。能源处要会同相关地区做好前期工作,并加强与国家能源局的联系,配合国家搞好专项调研,力争取得大的突破。
二是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按照自治区政府出台的《全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实施方案》,分解落实水泥、焦炭、电石、铁合金、平板玻璃和钢铁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确保完成今年确定的工作目标。力争全年淘汰小钢铁产能287万吨,小水泥产能110万吨,煤炭产能600万吨,焦炭产能390万吨,铜产能4万吨,铅、锌产能各1万吨。
三是限量生产高耗能产品。对电石、铁合金等高耗能产品,实行限量配额生产制。根据市场、产能、耗能等情况,制定高耗能产品产量控制计划,按地区分配限量指标。今年电石产量严格控制在500万吨以内,铁合金产量控制在300万吨以内。
四是全面落实二氧化硫减排“双五条”措施和化学需氧量减排“四条”措施。加强脱硫设施建设,年内确保完成15台562万千瓦和两个热电厂6台锅炉的脱硫改造,对冶炼、有色、烧结、焦化和以煤炭为燃料生产化肥、玻璃、化工产品要加快安装烟气脱硫装置,新建电厂要与主体工程同步建设脱硫设施,同步通过运行测试,火电机组要在年底前全部建成在线检测。加快在建的37个污水处理项目和11个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步伐,争取尽早投入运行。
(三)全力抓好“三农”工作
“三农”工作既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又是我们工作的薄弱环节。今年以来,全国性副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暴露出的一个最大问题是,农业的基础不稳固,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市场供需一旦发生较大变化,就表现出供需矛盾突出,价格大幅波动的现象。加上农业的生产周期长,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滞后,对农产品供需进行调控需要的周期也比较长。因此,农牧业工作必须做到未雨绸缪,必须摆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上,切实改善农牧业的基础条件,稳定农畜产品供给。关于近期的
一些农牧业工作,我强调以下几点:
一是加快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进一步完善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规划体系,突出抓好产业发展规划和嘎查村建设发展规划。开展农牧业功能区划,在禁止和限制开发区,突出抓好人口搬迁转移;在优化开发区,突出抓好农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做好农林水利项目的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用于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国债投资和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继续加强生态建设以及安全饮水、乡村道路、清洁能源、农村电网等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全年要力争完成32个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
二是扶持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进一步做好相关基础工作,落实好国家扶持生猪生产和母猪补贴的各项政策,实行免费强制免疫,支持规模化养殖。国家正在着手研究奶牛养殖的补贴制度,我区是奶牛的主产区,我们的意见对国家的政策有重要的影响。各级都要积极进行调查研究,向国家提供更多的政策性建议,争取国家尽快出台支持奶牛饲养的补贴制度,出台扶持奶牛养殖小区和优质牧草基地建设的投资政策。
三是落实好各项农牧业补贴制度。认真兑现农牧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以及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各项补贴政策。加快兑现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年内要确保完成23.1万移民人口的政策兑现任务。
四是加强防灾抗灾工作。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加强动物疫情防治和秋季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积极组织灾区群众的生产自救,加大劳务输出,争取将灾害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四)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结构调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区以煤、电、农畜产品加工等为主的产业结构,产业链条较短、结构单一、结构性风险较大。要按照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通过调整投资结构,推进产业多元、产业延伸、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一是促进非资源型产业加快发展。从项目前期工作入手,努力增加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等领域的项目储备。从下半年开始,自治区和各盟市都要对项目储备情况进行认真清理,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要从项目库中清理出去,及时把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等领域的重点项目补充进来。及时调整招商引资方向,把招商引资的重点转移到非资源型产业上来,今后自治区不再重点支持火电、煤炭、电石、硅铁、焦化、造纸、钢铁、电解铝、玉米加工等领域的招商引资项目。
二是改造提升传统资源型产业。根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要求,有序推进能源、冶金等传统资源型产业发展。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加快大型风电场和太阳能发电试点项目建设,逐步提高新能源比重。新上火电项目,单机容量要以60万千瓦为主,热点联产项目以30万千瓦为主。煤炭资源开发要控制开采规模,提高就地加工转化率。把加快发展煤化工产业作为产业延伸的突破口,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已批准建设的煤化工项目尽快落地开工。截至目前我区累计审批煤化工项目94个,批准甲醇生产规模3200万吨,但开工项目仅31个,开工甲醇规模710万吨。对此,各地要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对批准后两年内还没有开工的项目,要责成项目单位给出明确答复。冶金工业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突出发展精深加工产品。当前重点抓好钢铁工业“上大压小”工作,为新上扩能改造项目创造条件。铝业要加快初级产品向硅铝合金、铝箔等方向延伸发展。
三是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积极研究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配套文件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实施意见,引导、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提高素质,转变增长方式。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对国家鼓励发展的服务业,在财税上实行优惠,在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上实行与工业企业基本同价。
(五)努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今年以来,在副食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带动下,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较大,1-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6%,其中8月份上涨6.1%,创1998年以来单月上涨最高水平。价格指数的持续上涨已成为当前影响经济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和工商物价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调控。这里我强调几点:一是严格控制政策性调价政策的出台。根据当前全区物价走势,下一阶段自治区在实施国家统一调价政策之外,严格控制出台新的价格上调政策。
二是抓好副食品的生产供应工作。国家要求各省区抓紧成立副食品调控应急领导小组,我们要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扩大生猪饲养规模,增加猪肉调入量,同时增加区内牛羊肉和禽蛋供应,稳定副食品价格。做好应对粮价继续上涨的准备,切实组织好秋季粮食收购,增加粮食储备。
三是稳定农资价格。加强对化肥、农药、生产用电用水等价格的监管,贯彻落实好国家关于扶持化肥生产运输的各项优惠政策,继续执行化肥生产企业出厂最高限价和化肥经营环节差率控制的各项规定。
四是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和监督检查工作。密切跟踪监测粮食、食用油、肉禽蛋菜等农副产品价格的变动情况,完善价格反应应急机制,适时启动日报制度和应急预案,严厉查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医疗、教育等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整顿医疗卫生部门收费项目标准,加强卫生防疫收费标准成本监审工作,使已经出台的4次西药和中成药降价政策落到实处。
(六)千方百计解决好民生问题
近两年,党委、政府对民生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部署,围绕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和谐的热点难点,扎实细致地开展工作。一是认真落实好自治区确定的“七件实事”和“十项民生工程”。这些工程中,有一些是我们直接主管的,我们要不遗余力地抓紧抓好;有一些是需要我们配合的,我们要主动配合各主管部门,积极开展相关工作。目前,要重点抓好各项工程的检查监督和竣工验收工作,确保通路、通电、通电话、沼气、饮水安全等各项民生工程,年底前全面完成今年的建设任务。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下廉租房和经济适用住房问题,8月份国家召开了全国城市住房工作会议,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要求2007年底前所有设区的城市要对符合规定住房困难条件、申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城市低保家庭基本做到应保尽保,2008年底前所有县城要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十一五”期末廉租住房制度保障范围由城市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国家发改委正在会同有关部委研究制定中央预算内投资对新建廉租住房项目支持办法,申请支持的条件:一是所在城市建立了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档案,制定了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工作目标、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向社会公布;二是廉租住房建设项目完成了审批手续,并已正式开工;三是按照年度计划、地方资金已落实。各地发展改革部门要按照国家的要求,配合财政、建设、规划、土地等部门尽快落实各项条件,同时做好申请补助投资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得到国家更多的支持。
二是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继续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统筹解决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大学毕业生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扎实开展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行动,确保全年新增就业20万人。配合劳动部门积极做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工作,进一步抓好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加强对企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监督检查。国家近期拟出台支持农村低保的政策,我们要加大资金争取力度,扩大农村牧区低保覆盖面,并考虑适当提高牧区补助标准。
三是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继续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编制完成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建设规划,分年度逐步解决全区20万中小学生在校外借(租)住问题,今年完成12所农村牧区初中学生宿舍和食堂的建设任务。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建设步伐,完成20所中等职业学校的建设任务。国务院已经决定建立中等职业教育资助制度,我们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加强农村牧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成101所乡镇卫生院、18所旗县医院、3所旗县中蒙医院、16所旗县妇幼保健所的建设任务。扎实推进城乡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完成26个乡镇文化站的建设任务,实施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设施、儿童福利设施、残疾人基础设施、农牧民体育健身等工程。
(七)积极推动东部盟市加快发展
近两年,自治区党委、政府不断采取措施促进东部盟市加快发展,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自治区发改委也在审批项目和投资安排方面加大了对东部盟市的支持力度。但总体上看,缩小东部盟市与呼包鄂地区的发展差距任务非常艰巨,因此,需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振兴东北战略的历史机遇,支持东部盟市进一步加快发展,努力实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有几项重点工作需要我们抓紧抓好:
一是做好规划衔接和落实工作。《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已经出台,我们要研究制定规划实施意见和具体工作方案,把各项任务都要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加强我区东部区域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与《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衔接,搞好各专项规划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争取更多的项目纳入规划,并争取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重大项目布局等领域与东北三省统筹建设。
二是积极争取有关政策。进一步加强与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及有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积极争取国家根据蒙东地区的实际,在增值税转型、企业历史欠税、剥离企业办社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资源型城市转型、对外开放、厂办大集体等方面,给予东部盟市与东北老工业基地同样的优惠政策。
三是加强对东部盟市发展的支持。围绕将东部地区建成新型能源重化工基地、有色金属开采冶炼加工基地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目标,全力抓好有关重大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增加投入。抓紧完成《促进东部盟市加快发展若干政策》的征求意见工作,尽快上报自治区党委、政府。协调推动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建立高层协调会议制度,推动建立东部五盟市包括满洲里、二连市之间的协调机制,协商解决制约区域发展及跨区域的重大问题。
(八)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发展改革部门在促进对外开放方面,要重点做好两件事:
一是抓好招商引资工作。配合有关部门,精心做好全区对外开放会议的各项准备工作。按照国家的统一要求和部署,对全区招商引资政策进行一次全面清理,研究提出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和进一步扩大全区对外开放的意见。跟踪落实好 “2007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呼和浩特投资贸易洽谈会”、“第二届中国东西互动发展论坛”已经签约的项目,努力提高招商引资项目的履约率和开工率,力争全年引进国内(区外)资金到位1500亿元。
二是推进境外投资工作的开展。在继续支持口岸基础设施和对俄、蒙运输通道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借助“中国-俄罗斯年”各项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推动我区与俄蒙在资源开发领域的合作。积极开展协调服务工作,加快推进在俄罗斯和蒙古国建立“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的各项前期工作。继续推动包钢开发蒙古国额仁-达拉策格铁矿、蒙东能源公司开发俄罗斯别列佐夫铁矿等重点对外投资项目。
(九)加强对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
当前,形势发展变化很快,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发展改革部门的同志们要履行好职责,完成好各级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就必须自觉转变观念,不能只盯着项目、盯着投资,要加强学习、注重积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始终坚持学以致用,把理论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加强对一些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的调查研究,适时为各级党委、政府提出具有决策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当前,在继续加强经济运行监测预测的同时,我想有一些重大问题,需要各级发展改革部门给予高度重视,进行认真研究。
一是关于主体功能区划问题。《国家主体功能区划规划提纲(征求意见稿)》已经形成,正在征求各地区和各部门的意见。国家规划的面积占了国土面积的37.8%,其余的面积由省市自己来规划。因此,这个规划关系到我区经济发展的大局和未来发展的长远大计。我们已经着手开展基础研究,按照国家要求2008年6月形成初稿,年底前完成规划编制工作。这项工作涉及点多、量大、面广,需要大量的基础研究、基础数据和基本情况。因此,各盟市、各旗县都要开展基础研究,配合我们共同搞好这个规划,力争我区在国家的区划中占据有利地位并得到政策支持。
二是关于价格问题。今年以来,出现了全国性副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带动了价格指数的大幅上升,1-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9%,突破了全年3%的控制线;我区上涨3.6%,也突破了全年的控制线。价格问题成为当前的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各级发展改革部门都要抓住这些热点性问题,开展一些政策性研究。同时,价格调节基金是《价格法》明确规定征收的,但我区目前只有呼和浩特、呼伦贝尔和乌海市建立了价格调节基金,由于资金较少,对调控市场价格的作用有限。各盟市应抓紧研究制定征收价格调节基金的具体办法,自治区要尽快研究提出《内蒙古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管理办法》,力争经自治区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篇9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加强环境监管,维护环境安全,提高城乡环境质量
l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试点工作。
1、确定林盛镇5家重点源、1家医疗源、1家学校源和城郊办事处10家一般工业源及湖西办事处诺干生活源为试点普查对象,1月31日前完成了普查表填报和审核和工作总结,并按照规定时间上报市局。
2、区普查工作会议的筹备工作;组织了各乡镇和街道办事处普查员参加的污染源普查培训班,参加人数190人其中指导员20人;于3月份开始全面开展我区的污染源普查工作。以乡镇和街道为单位进行全面普查,发放普查表,组织普查员深入污染源进行现场核查。组织和督促各乡镇、街道普查员和本局指导员开展相应工作及核查;5月份作为全局的主要工作,加班加点组织开展了普查数据软件录入录入工作,并于5月25日前完成上报。
l20*年减排计划的确定及完成情况。其中包括COD、二氧化硫、工业企业污水的治理减排实施细则。
1、确定并实施了今年水、气污染减排工程水工程: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及车辆段、耘垦公司、浑南肉鸡加工厂污水治理工程、“两矿”的污水治理工程及在线监控工程;丰收农药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在线监控工程。气工程:金山电厂3号炉脱硫、圣达12台锅炉脱硫及在线监控工程、红菱煤矿8台锅炉脱硫及在线监控工程、林盛矿2台15吨锅炉脱硫更新在线监控工程及生活区6.5吨锅炉除尘脱硫更新工程、客车厂2台10吨锅炉脱硫工程、特种澳利无缝钢管厂5台窑炉脱硫、鲍家工业园区小炉治理、矿务局建材厂矸石脱硫等工程。同时建立相应的减排工程档案。
污染减排工作进展情况:
一化学需氧量COD减排工作。
1、城市污水处理厂减排工程建设。确保20*年11月前,完成城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调试运行工作,确保12月份正常运行。
此项目原经过区政府批准决定采用BOT形式进行建设,并已经委托沈阳国际咨询有限公司面向社会招标,在3月份中旬经过初步审查评价,共有3家公司进入第三阶段的谈判。但是,前阶段省环保局提出了由省财政厅出资、省环保局负责建设的新建设方案,同时要求出水标准为一级A。这样,由于原可研报告和项目建议书以及相应的批复的出水标准均为一级B,所以,我区已通过建管局委托省规划院重新做出可研报告及项目建议书。目前正在进行中。建设污水处厂应占用的128亩土地的征地工作也在进行中,由于厂址地处基本农田,目前已报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进行调规。
沙河镇鲍家工业园区集中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也在按照计划进行中。由于牵扯危废乏酸回收、处理和利用,所以目前正在安监、消防和环保等部门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2、做好工业企业污水治理工作。实施污水治理工程。
其中,车辆段污水治理工程已经于4月末建设完成,5月份开始调试,6月份正式运行。
沈阳市耘垦肉鸡加工厂和浑南肉鸡加工厂的污水治理工程已经完成并调试合格,5月份正式运行。
3、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结合“优化结构年”活动,淘汰一批“四高”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20*年1月,我区已经关闭了沈阳博森纸业有限公司等6家造纸企业;沈阳华兴联合化工厂、氯甲醚厂等2家计划年内搬迁的化工企业已经停产,并开始陆续拆迁。
二二氧化硫减排工作
1、电厂脱硫治理。今年计划对沈阳金山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金山热电份公司3#锅炉实施烟气脱硫治理,在保证1#、2#锅炉脱硫设施及4#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正常运行的前提下,1号炉已于4月份完成碱液喷淋装置的安装和调试,目前等待监测验收。以上今年可减排二氧化硫1460吨。
目前该厂正在做2009年拆除本厂和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小机组及配套锅炉的相关准备工作。
2、工业燃煤锅炉窑炉烟气脱硫治理工作。
110月底前计划完成沈阳圣达热力供暖有限公司1台80吨和1台90吨锅炉烟气脱硫改造。目前厂方已经将此治理工程列入今年计划,进入脱硫设备论证、选型阶段。
2今年计划完成沈阳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红菱煤矿2台10以上锅炉、沈阳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林盛煤矿3台10吨以上锅炉、沈阳铁路局沈阳客车厂3台锅炉、沈阳特种无缝钢管厂2台锅炉和5台煤气发生炉的烟气脱硫治理工程已经分别列入各自企业的计划,并开始进行设备更新,预计10月份完成。
3清洁能源替代工程。今年我局已经对工业园区内20台小燃煤锅炉下达了限期治理通知。
4实施淘汰落后产能。白清水泥厂今年开始一直处于停产并进行资产清算工作,目前清算工作已经基本结束,6月份可实施全面拆除;对22家制砖建材企业实施关停工作,我们已经做了前期准备,在核发开采许可时已经将有效期限定在9月。
5已经完成对沈阳煤业集团有限公司煤矸石建材厂清洁煤矸替换工作,目前正在进行清洁生产审计。
l三月份,分别听取了污染减排重点单位负责人关于20*年污染减排和污染治理工作的汇报。
红菱煤矿主要问题:生产废水治理工程落实情况、8台2X15吨、6X10吨锅炉脱硫改造情况、放射源使用管理情况;林盛煤矿:生产废水治理工程落实情况、10吨以上锅炉脱硫运行管理情况及生活区6.5吨锅炉脱硫改造情况;圣达热源公司:12台锅炉除尘脱硫装置更新工程及运行管理、在线监控安装工程;机务段:污水治理中水回用工程、锅炉脱硫装置运行管理及其他环保工作;车辆段:污水治理中水回用工程、锅炉脱硫装置运行管理及其他环保工作;客车厂:工业废气治理工程、锅炉脱硫改造工程、水处理工程运行情况等;沙河镇政府:鲍家工业区集中污水处理厂工程及园区集中排水系统工程、钢管企业乏酸处理工程、合盛发玻璃有限公司平板玻璃工艺淘汰关闭工程;白清乡政府:白清水泥厂关闭工程。
l开展迎接国家环保部模范城复检环境执法后督察工作。
贯彻落实国家环保部20*年环境监察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局环境监察工作方针,迎接国家模范城市复检,我局制定20*年环境监察工作方案,确定了环境监察组织领导和监管责任体系,实施网络区域环境监管。建立了市控重点污染源环境监察档案。开展了对我区21家市控源的现场环境执法检查,对沈阳市大国肉鸡加工厂等35家4源单位下达了环境违法行为整治通知书,以区政府名义对古河电缆有限公司、耘垦肉鸡加工厂、伟峰肉鸡加工厂和伟业精细化工厂等4家企业下达了停产整治通知书。开展了对鲍家钢管产业园区各钢管生产企业的环境集中整治工作,目前,各企业均按照确定的整治方案,积极开展污染整治工作,已初见成效。
通过强化环境监察工作,上半年我科共出动执法人员270人次,出动执法车辆90车次,查处环境违法企业35家其中关停整治12家,限期整治及拟处罚23家。
l奥运期间环境安全执法工作,对区内放射源等有毒有害物质检查、监控。落实污染事故防治应急措施,与危险源单位签订责任状,完善了环境应急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和危险源环境监察档案。对于现场检查中发现的环境安全隐患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l加强污染源限期治理工作。对今年的减排工程责任的13家单位下达限期通知书。
l开展了辐射源申报和放射源的手续完善等项工作。
l开展了环境应急演练工作。
l按照省市局建设沈大高速公路和沈丹高速公路无黑烟公路的计划,我们开展了对“两路”两才侧可视范围的燃烧设备进行了一次排查,建立了烟尘儿源清单。
二严把审批关,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
l树立服务思想,积极为我区重点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为促进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更好帮扶企业发展,工作中本着“公开、透明、高效、廉洁“的原则,为我区经济发展、项目建设保架护航。在区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中,苏家屯区环保局都积极提前参与项目中,今年环保局审批办为我区的重点工程项目进行服务,积极协调省环保局、市环保局、市环科院等有关部门办理苏家屯区污水处理厂项目、金钱松路项目及碧桂圆项目的环保办理手续,进行全过程跟踪服务,确保这些关系到我区经济建设发展的重点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评估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为我区的经济发展作贡献。
20*年上半年我局共审批140个建设项目,验收100个建设项目,换发排污许可证150个。
l严格把好审批关,控制新污染源产生
在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批工作中,严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年253号令,严把审批关,对“十五小”及“新五小”项目及不符合环保“目录”要求的建设项目坚决不批,杜绝了新污染源的产生,按生态城市及节能减排工作要求,对新建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评估、审批工作程序,全年共否决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节能减排等环保有关规定且对环境易产生较大污染和环境风险较大对周围群众生活存在危害的各类项目15个。
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对三产行业审批中,特别注重周围居民的公众意见,对污染扰民的项目一律不批,直到达到环保标准和居民要求才能预与审批。
l加强软环境建设,进一步提高审批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积极开展环保“三满意”活动
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工作的好坏关系到我区经济发展能否顺利发展,应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加强软环境建设,进一步提高审批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积极开展环保“三满意”活动,本着“让政府满意、让建设单位满意和让公众满意”的服务原则,树立环境审批为经济建设服务、符合长远环境利益。热情受理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审批事宜,在材料预审、现场勘验,分类认定以及审批办理过程中,应做到耐心、细致,对政策的解释要清楚全面,审批的结论明确,为提高工作效率,应严格按确定项目审批时限办理。
l规范环保审批工作、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保证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
审批办进入苏家屯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开展工作,本着“规范、公开、高效、便民、廉洁”工作方针,认真对待前来办理审批事项的人员,做到微笑服务,实行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有关规定办理,在对各类新、扩、改建设项目严格执行《环评法》,保证节能减排工作顺利进行。
今年是节能减排工作的关键年,又是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年,环保审批紧紧围绕节能减排及产业结构调整这一中心开展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控制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破坏资源的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建设项目,对符合要求建设项目严格按《环评法》有关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大力开展节能减排评估工作,积极推广先进清洁生产水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设备、工艺,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积极推进我区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使我区的排污总量降低,保证节能减排工作顺利进行。
三、巩固生态示范区建设成果,启动生态区建设工作
l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开展情况:市委、市政府召开创建会议后,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结合我区实际,分析形势,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把创建国家生态市作为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确保完成创建国家生态市的各项任务。
首先,认真查找了工作差距。国家生态区共有5项基本条件和22项指标。目前,我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森林覆盖率”、“单位GDP能耗”等21项指标已经达标。在6项未达标指标中,“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城镇污水处理率”将会达到100%;“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的比重”,需要继续加强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增加主要农产品中有机及绿色产品的比重,使主要农产品中有机及绿色产品的比重达到60%以上;“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重”,需要通过加大环境保护投资力度来解决;“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和“农村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比例”这2项指标与标准要求还存在差距。上述5项指标要强化工作力度,确保年内达标。在5项基本条件中的“80%乡镇要建成国家环境优美乡镇”具有较大的达标难度,其中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垃圾中转站、卫生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我区已作为工作重点进行强力突破。
其次,落实了工作目标。按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扎实推进”的原则,分阶段全面推进生态区创建工作。我们制定了为期三年的创建工作计划,行实行“两年达标、三年拿牌”。今年为全面建设阶段。20*年末,生态区创建指标全面达标并通过省局预验收。所有乡镇启动创建国家环境优美乡镇工作,4个以上乡镇建成国家环境优美乡镇,并通过国家环境保护部验收。2009年,22项指标和5项基本条件全部达标,并通过国家环境保护部验收。7个以上乡镇建成国家环境优美乡镇并通过国家环境保护部验收。2010年为巩固提高阶段,继续完善各项工作,最终获得国家命名和授牌。
第三,建立健全了责任保障体系。区委、区政府制定了《苏家屯区创建全国生态区工作实施方案》,于5月19日召开了生态区创建动员部署大会,进行全方位的动员部署。同时建立健全了工作体系、责任体系和考评体系,成立由区政府区长任组长的区生态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全区生态区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区政府将与13个乡镇以及29个相关部门和单位签订目标责任状,层层落实责任,对未完成年度任务指标,工作失职或渎职的,予以通报批评,并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由区考评办负责,把生态区创建工作作为一票否决性指标纳入全区工作目标绩效考评体系。为确保迅速、高效、有序地做好生态区创建工作。已申请成立苏家屯区生态保护办公室,负责生态保护日常工作,编制规划,组织协调区内各相关部门完成各项生态保护工作,达到相应指标。
第四,苏家屯区污水处理厂基本概况及进展情况
1、项目概况:为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升城市品位,区委、区政府拟建苏家屯城区污水处理厂及管网配套工程,项目总投资1.6亿元,建设地点为苏家屯区任家店村沈大高速公路以东,占地约128亩,日处理污水能力为近期5万吨/日,远期10万吨/日,采用A2/O加混凝沉淀和过滤组合工艺。主要工程内容包括:粗格栅、污水提升泵站、细格删及旋流沉砂池、改良型A2/O生化池、深度处理车间、污泥浓缩脱水机房、加氯加药间、生产辅助建筑物及污水截流干管等;按远期污水量设计,排水管网总长度为11.5公里。
2、进展情况:苏家屯城区污水处理厂前期采用的BOT运行模式,进行公开招投标,委托沈阳建设项目招投标中心负责实施,并于20*年3月8日在沈阳市行政审批中心开标,确定了第一侯选人为东达集团有限公司、第二侯选人亚洲环保控股有限公司、第三侯选人优艺亚太北京有限公司。但是,在我们按章程对三位侯选人进行逐一考核过程中,省环保局提出了出资为我区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初步议向。为此我区又按环保局重新要求程序进行申办相关手续,目前,污水处理厂项目土地预审文件正在组建征用土地的听证会已圆满结束,项目建议书及可研报告已完成;污水处理厂立项、环评报告两项组卷、报批工作也在同时进行。
第五,钢管产业集群污水处理工程项目概况及进展情况
1、工程概况:沙河钢管产业集群污水处理工程位于鲍家村北,沈丹铁路以南,项目总投资1700万元,计划分二期。一期主要处理酸洗液,综合集中处理钢管企业的乏酸水,年处理能力10万吨,工程占地面积5亩。二期工程集中处理钢管企业漂洗液,占地10亩。
2、进展情况:目前一期工程已建成办公楼400平方米,配备500立方米储存池两座,共1000立方米,有生产设备40立方米,反应罐4个,30立方米浓缩釜1个,已具备生产运营条件。正在办理生产许可证。二期地块已经落实,位置在鲍家村南,工程项目建议书正在制作,预计6月底开工建设,年底建设完毕。
由于项目审批时间过长,个别前期手续如环评等手续现已失效,按照市有关部门要求,在办理安评手续时必须重新办理,所以目前还不能列出时间进度表。
在本月二十二日,我局主管生态工作的人员,特意请来了沈阳环科院生态室的专家,到各个乡镇实地考察选址,设计适合当地的污水处理设施。
另,因我区财政投入有限,希望市局能通过市政府加大对我区生态建设的资金投入,以便我区更好更快的展开生态区建设工作。
四、克服困难,全力完成环境监理和排污费收缴工作任务
l为了做好20*年排污费征收工作,我们按市支队要求作了充分的申报登记准备工作。我们先后对重点区域的排污单位召开6次排污申报登记工作会议。通过培训,提高了排污单位领导对申报工作的认识。能够认真及时按照环保要求如实申报。目前这项工作还没有结束,正在进行中。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申报了350家。其中包括: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沈阳丰收农药厂、中顺汽车、古河电缆等。
l我区共有四家市控排污单位,现已全部申报,根据申报情况,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核定,核定金额在83万元左右。
l我区有两家供暖单位,已申报,按申报的数据我们进了核定,核定额为259万元,目前这两家供暖单位的排污费还没到位。
l1至5月份,我局共收缴排污费209万元,其中,建筑工地50万元,三产3.9万元,乡镇37万元,城区117万元。
五、认真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为民排忧解难
人民群众是环保工作的义务监督员,认真处理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制定了《苏家屯区工作实施方案》,开通了12369环境值班热线,24小时指派专人职守,保证每一件投诉有人接听,在处理上本着热情接待、及时处理的原则,设立环境局长接待日,对大案要案采取领导包案制,努力化解各方矛盾,防止越级上访现象的发生,确保每一件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都能得到妥善处理。1-5月共受理案件29件;其中大气污染14件,噪声污染8件,水污染2件,大气噪声复合污染5件;处理率和回访率都达到100%。今后,我们将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和环境处理力度,认真及时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保证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不受损害。
六、提高环境监测和应急监测能力,为环境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根据沈阳市环境监测工作计划要求,以推进标准化监测站建设为中心,以提高环境监测和应急监测能力为重点,认真履行环境监测的技术支持和技术监督职能,全面开展了各项环境监测工作。先后完成环境空气例行监测、地表水、排污河渠和农灌用水例行监测、工业废水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在用的锅窑炉的监测、监测、“三同时”验收监测、核发许可证以及环境噪声等监测工作,目前为止,获监测数据达775个。对18家市控重点区属点污染源企业、7家日排水100吨以上企业的废水,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监督性监测,增加了采样频次,加大了监控力度,从而掌握我区重点源的排污状况及处理设备的在用状况,为环境保护的管理及监理收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编制了《苏家屯区二00七年环境质量报告书》,用以综合分析苏家屯区环境质量状况、变化趋势及原因,为我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及经济发展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今年我们还对流经我区的北沙河的纳污水体路径情况,组织全站人员沿北沙河徒步勘察,从而掌握了部分排污废水的途经和排放量等一些实际情况。对氨氮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更换,不使用氯化汞。同时对我站原有的拿到固废中心进行处置,取消了库。
完成“三同时”验收监测23家,其中噪声15家,废水、噪声6家、废气、噪声1家;锅炉年检监测37家,42台;监测5家。
加强建设项目“三同时”验收工作,增加现场勘察和环境检查,编写勘察方案。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半年,我局要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区委九届三次全会精神为指导,重点围绕《沈阳市区县市开发区环保局工作计划分解20*年度》的工作要求,全面开展污染综合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环境管理工作
一、进一步落实我区“*”污染减排计划,深入开展污染减排工作
1、积极落实计划中的污染减排工程:
120*年,我区五项减排二氧化硫工程计划削减3220.1吨:
*20
3加强监管、实施清洁生产减排工程
沈阳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矸石建材厂将推
行清洁生产,将原来采用林盛煤矿普通煤矸石为原料制砖工艺改为采用过火煤矸石为原料制砖,采用新工艺后可实现减排二氧化硫499.12吨。
4清洁能源替代工程
20*年我区将继续推广地源热泵建设工程,全年推广面积141.2万平方米,可替代燃煤2.8万吨,减排二氧化硫358.4吨。推进生物质能源替代煤炭工程,严格审批新建锅炉,推广生物质燃料锅炉,替代城区主干道两侧、高速公路沿线视野范围内的所有原煤散烧锅炉和商业浴池锅炉。20*年计划替代原煤散烧锅炉15台,可削减二氧化硫14.5吨。
5实施关闭淘汰落后产能工程
对沈阳市白清水泥厂、沈阳合盛发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沈阳市岩峰红砖厂等22家建材企业实施关停,可减排二氧化硫545.7吨。关闭兴华化工厂、氯甲醚化工厂。
2、积极开展对减排工程的监察、核查工作;
3、建立污染减排工程档案,迎接国家、省市对减排工程的全面核查。
二、继续开展污染源普查工作
1、进一步核准普查数据,按照省市普查办要求,完成阶段性数据上报;
2、按省市普查办要求建立污染源档案。
三、开展奥运期间安保环境执法工作
1、开展对我区内奥运训练场馆周边环境污染源的整治工作。特别是对周边1公里之内的危险源、黑烟源进行重点检查和整治。
2、对全面范围内的危化企业、放射源单位、产危废物单位等环境风险源进行重点现场检查,增加检查频次,完善现场监察记录。
3、对区内主要流域的涉及排水企业进行重点检查。
4、加强中、高考期间的环境监察工作,按照检查方案开展工业噪声源、建筑噪声源和生活噪声源的现场执法检查。
5、建立、完善环境监察档案和污染源监察档案。
6、加强对医疗垃圾的环境监管,实现我区中医院、中心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分院的医疗危险废物的规范化处置。
四、完成半生类放射源的普查工作。
二、环境监理以及排污费收缴工作
1、认真学习国务院《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着重领会污染物总量和多因子排污收费的征收政策及核算方法,做到标准统一,计算准确,合理合法,公开透明。
2、做好排污单位的排污申报的工作,建立、健全环境监察和排污收费档案。
3、加强学习,提高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强监理站的队伍建设,使得全站人员在新形势下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4、加强环境监察工作,规范执法程序,确保全年工作的完成。
三、环境监测工作
1、按照辽宁省标准化监测站建设要求,细化工作,逐条落实,确保达标。
2、大力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监测质量,为环境管理和环境监理提供优质服务。
3、完成计量认证复检工作。
4、做好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例行监测、验收监测、监测以及其他监测工作,确保全年监测任务的完成。
5、争取在环境监测科研领域和拓宽监测范围方面有所突破。
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生态区建设仍然是我区当前发展的一件大事,必须全心全力做好这项工作,还要加强自身的学习,经常与市生态处及市环科院的专家沟通,请他们到现场指导各乡镇的环境建设工作,经常到现场督促创建工作的实施,尤其是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垃圾中转站、卫生厕所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确保各乡镇的各项创建指标能够分阶段全面达到生态区创建标准,也就是从根本上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确实是为老百姓办实事,是苏家屯区国民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会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篇10
关键词:节能环保;给水;排水;太阳能
中图分类号:TB49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给水系统节能设计
1.1 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压力供水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以及市政给水管网的改建、扩建,城市供水管网的不断变化,供水管网各地段的压力也不尽相同,只用掌握准确的市政水资源资料,充分利用市政管网的压力,才能设计出合理节能的给水系统。
根据现行的《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规定,在设有市政或小区给水、中水供水管网的建筑,生活给水系统应充分利用城镇供水管网的水压直接供水。
由于市政给水管网的压力在0.3MPa左右,供水压力只能供到五层楼左右,在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市政供水压力不能满足建筑物的需要时,采用二次加压供水来满足最高层建筑用水点的压力,无负压变频供水设备的应用能很好地解决高层建筑供水压力的要求。
无负压供水设备是以市政管网为水源,充分利用了市政管网原有的压力,形成密闭的连续接力增压供水方式,节能效果好,没有水质的二次污染,是变频恒压供水设备的发展与延伸。在市政管网压力的基础上直接叠压供水,节约能源,并且还具有全封闭、无污染、占地量小、安装快捷、运行可靠、维护方便等诸多优点。
而传统的供水方式离不开蓄水池,蓄水池中的水一般由自来水管网供给,这样,原来有压力的水进入水池后变成了零,然后从零开始加压,造成大量的电力能源浪费。
1.2选用节水型产品
1.2.1选用优质管材
给排水节能设计需要全方位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水在输送过程中,也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节能节水,如采用优质管材及阀门。由于镀锌钢管容易生锈,会造成水质污染,而且经过一段时间闲置后,再次使用时会有锈水流出,如果流入到干净的水中,可能导致整个容器里的水的水质不合格,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此外,接口处如果锈蚀也会不同程度地出现漏水渗水现象,如果采用新型管材如铝塑复合管、钢塑复合管、PP-R管、PE管、不锈钢管、铜管等,就能够很大程度上杜绝漏水渗水等浪费问题。
可见选用新型管材可以减少输送水过程中的能源的消耗,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在高层建筑排水中,普通内外壁光滑的硬聚氯乙烯排水管,在排水过程中产生较高的噪声,而内壁具有螺旋筋结构的硬PVC管,在排水过程中可显著降低噪声,其原理是,流体在此种结构的管内流动时,减少了对管内壁的冲击,且能使夹杂于流体中的空气顺畅排出。其优点是具有耐腐蚀、流体阻力小、噪音小、美观等优点,其内壁表面上具有多条凸起的导流螺旋纹,形成多个流体通道,除增强了环钢性能和抗弯曲及抗冲击性能外,还使高层建筑排水通气力提高10倍以上,排水噪音降到38分贝以下。
在建筑室外排水系统中,能够采用聚乙烯塑钢缠绕排水管,与传统的排水排污管道如混凝土管等在诸多方面有优势。其作为一种新型钢塑复合重力自流管道产品,由钢塑复合的异型带材经螺旋缠绕焊接制成,其内壁光滑平整,具有高强度。该种管材具有耐腐蚀、密封性好、质量轻、安装简便、寿命长、可再生利用等优点。其采用不锈钢箍连接与电热熔带连接两种连接方式,简单可靠,达到零泄漏
1.2.2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
卫生器具及配水器具位于用水点末端,一套好的设备能够对水资源的节约产生非常大的作用,选用节水节能型卫生器具就显得格外重要。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曾在该校两栋楼做过实测,其结果如下:普通水嘴半开和全开时最大流量分别为:0.42L/s和0.72L/s,对应的实测动压值为0.24MPa和0.5MPa,静压值均为0.37MPa。节水水嘴半开和全开时最大流量为0.29L/s和0.46L/s,对应的实测动压值为0.17MPa和0.22MPa,静压值为0.3MPa,按照水嘴的额定流量q=0.15L/s为标准比较,节水水嘴在半开、全开时其流量分别为额定流量的2倍和3倍。可见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的节水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节水的效果。所以在选择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时,除了要考虑价格因素和使用对象外,还要考虑其节水性能的优劣。
大力推广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材是建筑节水的一个重要方面。
1.3消防用水水质保证措施及消防给水系统检测及控制
建筑内的消防水池体积一般都很大,而利用率低,大多数消防水池长期不清洗致使各种微生物滋生繁衍,腐蚀和堵塞消防管道从而影响系统的可靠性。所以为保证水池中的水质符合卫生标准,传统的做法是定期更换贮水池中的全部存水,由于消防水池贮水量大,定期换水会造成的水源的浪费。
推广采用自洁灭菌仪对消防用水进行循环处理,通过自动控制主机的低压电场作用和微电化学反应,破坏水中及水箱、水池内壁的细菌、藻类微生物细胞,达到消毒、杀菌、灭藻的效果,减少水质污染从而达到节水的目的。
消防水池的进水设置两支进水管,分别设有电磁阀和浮球阀遥相连,来有效控制进水安全和控保证有效控制水位。及时传输信号,防止因进水阀门未及时关闭或进水管阀门损坏时使水池中的水长时间溢流而造成用水浪费。
2、雨水回收利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提倡建设绿色生大型小区成为住宅的新方向,小区建设雨水收集系统,收集后的雨水 与水景循环一同进入雨水处理系统。
雨水收集系统根据雨水源不同,可粗略分为两类。
一、屋顶雨水。屋顶雨水相对干净,杂质、泥沙及其他污染物少,可通过弃流和简单过滤后,直接排入蓄水系统,进行处理后使用。
二、地面雨水。地面的雨水杂质多,污染物源复杂。在弃流和粗略过滤后,还必须进行沉淀才能排入蓄水系统。
雨水利用分为间接利用与直接利用两类。
间接利用Ⅰ:采用透水路面;室外绿地低于道路100mm,屋面雨水排至散水地面后流入; 间接利用Ⅱ:屋面雨水排至室外雨水检查井,再经室外渗管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源。
直接利用:屋面雨水经弃流初期雨水后,收集到雨水蓄水池,经机械过滤等处理达到中水水质标准后,进入中水贮水池,用于中水系统供水或用于消防、小区绿化、冲洗汽车、厕所冲洗等,从而替代出等量的自来水,这样相当于增加了城市的供水量。
3、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
太阳能热水系统是利用“温度效应”原理,将太阳辐射能转变为热能,并将热量传递给工作介质从而获得热水的供热水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由太阳能集热器、贮热水箱、泵、循环管道、辅助热源、控制系统和相关附件组成。
利用太阳能制备生活热水,既节约能源又保护环境,热水系统分为分散式与集中式两种热水系统。
分散集热太阳能热水系统是目前常见的太阳能热水系统。较适宜用在独立式小住宅,低层联排住宅中,也可用在多层公寓住宅中。系统特点是太阳集热器分散分户布置,贮水箱、相关管道,辅助热源的设施都按需要分户设置,即每户有独立的小型太阳能热水系统。
集中集热、集中贮水、分户计量方式太阳能热水系统较适宜用在公共建筑或多层公寓中设置,如屋面、墙面上,有集中的大容积的贮水装置;供热终端则有计量装置(如公寓住宅供热到户,每户装有计量表指示热水的用量)。由于各终端用水时间不尽相同,则总体用热水量在各时间段可趋于自然平衡,太阳集热器的热高效率可充分发挥出来。
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常规热水系统最大的不同点是其热源——太阳能的不稳定性。常规能源的发热量是固定的,但太阳辐照量会随地区、季节、当天的天气状况——阴、晴、雨、雪发生变化,因此,在一个要求稳定供应热水的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中,必须配置常规能源辅助加热装置,以保证在不利气候条件下用户的热水需求;也就是说,与常规生活热水系统相比,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初投准则会较高,因为系统的热源有两个——太阳能集热系统和常规能源辅助加热装置。
虽然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初投资较高,但由于在工作运行时使用了无偿的太阳能,节约了常规能源,所以,安装了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用户实际上可以通过因节能而减少的运行费用而获得收益回报,并用以初偿增加的初投资。
海南属于资源较富区,年均日照天数225天,适宜大力发展太阳能热水系统。根据《海南省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应用管理办法》规定单位集体宿舍、医院病房、酒店、宾馆、公共浴池等公共建筑和十二层及以下住宅,应当统一配建太阳能热水系统。可见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在建筑中的应用逐渐成为建筑节能的主要发展方向。
4、建筑给排水的环保措施
现代城市建筑的污水处理排放过程一般是经过收集、化粪池初步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深化处理再排放到江河。由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量不足,或者污水管网的渗漏,很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建筑设计时考虑将污水进行深化处理后再排放,减轻污染,减少污水处理厂的负担就很有必要。现在运用较多、取代化粪池、对污水进行深化处理而又不耗能的处理设备是污水处理装置是无动力微型污水处理装置。无动力微型污水处理装置它是通过在厌氧池投放微生物,污水通过重力流通过微生物的处理,再经过氧化处理、消毒处理后达到直接排放的污水处理设备。它有以下特点:1.无需电能。2.无气味。3.处理后的污水达到直接排放标准。对于大型社区,建议污水处理考虑采用生态污水处理系统。它是通过人工建造沼泽地,利用生态系统将生活污水净化。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建筑给排水中采用多项节能、节水环保措施分析,希望有关设计人员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要把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贯穿于设计中的每个细节。建筑给排水的绝大部分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都与环保的要求密切相关,只有充分利用这些新技术实现建筑给排水的环保设计,才能做到节能减排。希望大家积极关注有关节能环保的相关举措,为更多的绿色建筑的开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实施指南》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编制组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上一篇: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
- 下一篇:市场经营计划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