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资产收益法范文

时间:2023-06-30 17:57: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无形资产收益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无形资产收益法

篇1

(一)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收益法内涵 采用收益法对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是指为获得无形资产以取得未来预期收益的权利所支付的货币总额。所谓收益现值法是对被估无形资产未来预期收益进行折算现值或本金化的过程,也是对未来各期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之和。目前,在无形资产价值评估实际操作中,收益现值法是运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方法,被估无形资产价值的多少关键是取决于如何确定预期年净收益或收益额、折现率和有效期限三个因素,取决于三个变量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二、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收益法存在的三因素问题

(一)预期收益额 所谓无形资产收益额是指被估无形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超出其自身价值的溢余额。确定无形资产收益额关键是要把握以下二点:其一是无形资产带来的未来各期收益值,对于无形资产交易的双方,无论是该项资产的购买者还是所有者,评估无形资产价值首先应判断是否存在收益;其二是收益额是由无形资产直接产生,并非是被估资产形成的收益中剥离出来,不可混淆。但是在现实无形资产价值评估中,因为受到经济利益的趋动使企业管理当局动机不正,常常利用各种粉饰手段有意识提高或降低、提供虚假财务报表的盈利预测值,使得无形资产的预期收益值很难做到客观真实准确,这就要求评估人员结合无形资产评估目的、不同无形资产的类型和特点科学合理确定其预期收益值。

(二)折现率 折现率的确定是运用收益现值法评估无形资产价值面临的主要问题。折现率的细微差异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都将会引起评估值巨大差异,所以在确定折现率时应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互结合,提高折现率的相对准确性。因为不同无形资产由于其使用的特定环境、用途和行业不同,其承担风险也不一样,所以到目前为止尚没有统一的确定标准,这就要求评估人员学会结合无形资产所处的企业内外部环境和被估对象的资产收益水平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分析确定。

(三)有效期限 无形资产有效期限是指无形资产能够发挥作用,同时能够超额获利能力的时间。由于无形资产有效期限是以无形资产消耗的价值量为根本前提,所以它的价值不会因为其使用时间的延长而产生实体变化,相反有形资产在使用过程中是由于使用或自然力作用形成的有形损耗。无形资产价值降低主要是由于无形损耗形成,即由于社会科学技术进步而引起价值减少。目前对于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有效期限的确定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务中都没有统一的标准,从而导致了有效期限确定缺乏统一标准。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无形资产更新换代也更加频繁,生命周期缩短,其有效期限也相应缩短,因此评估人员在评估时要十分重视有效期限的问题。

三、收益法在无形资产价值评估中的因素定量方法

(一)收益额的确定 确定无形资产收益额的方法主要是科学准确地测算出销售利润或销售收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常无形资产依附于有形资产发挥作用并产生共同收益,所以无形资产收益额的测算可通过分成率方法求得,其计算方法如下:F=R×α1×(1-T),或P×α2×(1-T),α2=α1/α3,上式中:F为无形资产收益额;R为年销售收入;P为销售利润;α3为销售利润率;α1为销售收入分成率;α2为销售利润分成率;T为所得税率。无形资产价值评估实务中,经常以利润分成率作为其收益额的核算基础。但是在利润额难以测算情况下,评估人员通常可按销售收入分成率来计算无形资产收益额。确定无形资产利润分成率的主要常用模型方法如下:方法一:边际分析法,α=■×100%,上式中:α为无形资产利润分成率;si为各年度追加利润现值;Pi为各年度利润总额现值。方法二:约当投资分成法,α=■,?茁1=C1×(1+i1),?茁2=C2×(1+i2)上式中:α为无形资产利润分成率;?茁1为无形资产约当投资量(额);?茁2为受让方约当投资量(额);C1为无形资产重置成本净值;i1为转让方适用成本利润率;C2为受让方投入受让资产重置成本净值;i2为受让方适用成本利润率。方法三:成本加权平均分析法,WACC=■×α1+■α2×+■×α3,α3=■,上式中:WACC为资金加权平均成本;V为企业价值;V1为净流动资金;α1为流动资金收益率;V2为有形资产价值;α2为有形资产收益率; V3为无形资产价值;α3为无形资产收益率。

(二)折现率的确定 因为无形资产价值评估中风险性较强、预期收益较高,所以无形资产确定的折现率通常要高于有形资产评估确定的折现率,另外,无形资产价值评估中采用的折现率的口径应一致于收益额的口径。此外,评估人员应充分考虑被估无形资产的功能、投资条件、收益获得的可能性和形成概率等多种因素,才能科学测算出风险利率,从而测算出恰当的折现率。通常折现率的确定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方法一:风险报酬率模型,无形资产的风险报酬率可以由两部分构成,分别为无风险报酬率和风险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即为最低报酬率,通常可以参照一年期银行储蓄利率确定表示;风险报酬率是指超过无风险报酬率以上的投资回报率。其计算公式为:I=Ig+b?滓。上式中:I为无形资产按风险调整的折现率;Ig为无风险利息率;b为无形资产风险报酬系数;?滓为无形资产预期收益的标准离差率。方法二:资本资产定价(CAPM)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确定无形资产折现率确实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财务学中反映收益与风险关系的一个重要模型。其计算公式为:I=Ig+?茁×(Im-Ig)。上式中:I为根据风险调整的折现率;Ig 为无风险报酬率;β为反映无形资产的风险系数;Im为市场平均报酬率。需要注意的是运用CAPM模型是以较为完备的资本假设条件为前提,适用于市场机制相对健全的资本市场,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环境还不太适用该模型。但是,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环境的不断规范,市场机制的逐渐健全,借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来确定无形资产折现率将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方法三:累加法,所谓累加法是将投资资产的无风险报酬率和风险报酬率量化并累加,进而求取折现率的方法。运用累加法确定无形资产的折现率通常由无风险利率、风险报酬率和通货膨胀率三项累加计算得出。无风险报酬率是无形资产投资在正常水平条件下的盈利情况,是归属于无形资产的投资回报率;风险报酬率是指需要承担一定投资风险所应当获得的超过无风险报酬率以上部分的投资回报率;通货膨胀率通常以价格指数的增长率来确定。

(三)有效期限的确定 有效期限通常由评估人员根据持有无形资产预期未来获利情况、损耗情况等因素确定,也可以根据法律、契约和合同规定确定。一般而言,无形资产都有特定的生命周期,其中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的有效期限可借助于法律相关规定确定;非专利技术成果的转让或许可的寿命可借助于合同确定。需要注意的是无形资产有效期限是获取超额收益能力的时间,所以当预期年限超过无形资产生命周期时,则失去评估的基础。

篇2

【关键词】 无形资产 收益法 预期收益 折现率

一、收益法的基本原理

收益法通过估算被评估无形资产未来预期收益,并采用适当的折现率折算成现值,将折现值之和作为被评估无形资产的价值。如果用CIt表示t时间得到的预期收益,i表示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n表示预期收益的发生次数。那么,估算无形资产价值的收益法用公式表示为:

无形资产评估价=

在这个公式中涉及三个变量:第一,无形资产未来预期收益(CIt)。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未来预期收益越大,无形资产价值越大。第二,预期收益的持续时间(t)。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未来预期收益持续时间越长,无形资产价值越大。第三,投资者期望收益率,即折现率(i)。这体现了投资者对未来预期收益风险水平的判断以及基于“高风险,高收益”原理的对收益率的期待。投资者期望的收益越高,无形资产价值越小。无形资产价值的大小正是以上三个变量共同影响的结果。

收益法的基本假设是任何投资者在购买该项无形资产时,所支付的价款不会超过该项无形资产(或与其具有同样风险因素的相似资产)的预期收益的折现值。收益法充分考虑了无形资产未来预期收益及其风险,能与其投资决策相结合,体现了产权交易的公平合理性。从理论上说,在获利能力真实、预测科学的情况下,该方法能够较准确、合理的评估出无形资产所具有的内在价值。

二、收益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收益法的数学模型似乎简单,但是仅有数学模型是远远不够的。任何数学模型的运用都需要信息资料的支持。就收益法计算公式而言,如果不能获得未来预期收益、持续时间和折现率这三个变量的数据,就无法应用该方法;反之,如果获得了这三个变量的准确数据,该方法的应用就转化为纯粹数据处理,而数据处理在今天的计算机时代相对简单。所以,收益法应用的关键在于如何取得各变量相关的信息资料,以及如何确保这些信息资料的可靠性。

1、无形资产可带来预期收益的界定与测算困难

产生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首先,由于无形资产一般不会单独产生效益,它要与企业中其他资产协同才能够产生收益。这样,在评估无形资产时,往往要将各项资产协同作用产生的收益进行分离,界定属于被评估无形资产直接产生的收益即超额收益。这种界定是无形资产评估的一大难点,处理不好会将不属于该项无形资产的收益作为其收益,高估该项无形资产的价值;或者把属于该无形资产的收益排除在外,低估该无形资产的价值。两者都会降低无形资产评估的可靠性。其次,无形资产的超额收益是个受内在和外在多种因素影响的概念。内在因素包括无形资产自身的性能、无形资产经济寿命、无形资产垄断程度及转让内容等因素;外在因素包括市场因素、法律因素、政治因素和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相比较而言,内在因素是影响无形资产超额收益的关键,而外在因素对无形资产超额收益的实现也有重要影响。正是因为在确定超额收益额时要考虑的因素众多和这些因素本身的不确定性,造成在运用收益法的过程中准确确定预期收益额存在困难。

2、预期收益持续时间的选择和确定困难

无形资产的预期收益持续时间又称有效期限,是指无形资产发挥作用并具有超额获利能力的时间。无形资产的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其损耗是客观存在的,无形资产损耗的价值量是确定无形资产有限期限的前提。由于无形资产没有物质实体,所以它的价值不会由它的使用期限的延长而发生实体上的变化,即不会像有形资产一样存在由于使用或自然力作用形成的有形损耗。因此,无形资产的预期收益持续时间的判断与确定存在困难。

3、折现率的选取存在困难

折现率是将未来预期收益还原或转换为现值的比率,其本质是投资者期望的收益率。作为投资期望收益率通常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正常投资报酬率,二是风险投资报酬率。正常投资报酬率也称为无风险报酬率,易于确定,它取决于资金的机会成本,即正常的投资报酬率不能低于该投资的机会成本。这个机会成本通常以政府发行的国库券利率和银行储蓄利率作为参照依据。而对承担风险所要求的报酬率进行量化的问题,到目前为止人们还只能依据现代财务理论中关于投资报酬率的一些定性结论,来帮助确定资产评估中所需要的适当折现率。由于在实际操作中,有关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以及一些相关的参数难以取得或者不可靠,也进一步增加了评估的难度。在运用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的过程中,折现率对评估值的影响很大,折现率的选取也是一个很大的难点。

三、解决问题的途径

1、预期收益额的测算和确定

无形资产预期收益额的测算,是采用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的关键步骤。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知,影响无形资产超额收益的因素很多,这就要求在确定超额收益额时,要全面考虑众多因素,并且采用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

(1)注重无形资产的未来获利能力。预期收益额指未来收益,评估无形资产时对其收益的判断不仅仅只看现在的获利能力,更重要的是预测未来的获利能力。

(2)收益额必须是由无形资产带来的。在实际中,收益的获得是由各类资产协同作用而产生的,无形资产单独不会产生收益,应该把由无形资产所带来的收益从总的收益额中分离出来。

(3)目前使用中的无形资产带来的收益是影响预期收益额的最主要因素,而对于初次交易未使用过的无形资产主要受其成本的影响。

(4)预测预期收益额时,必须考虑国家产业政策对于该种无形资产或对使用该无形资产的行业是扶持还是限制。

(5)预测预期收益额时,还必须考虑到预测年限内企业的生产、销售计划、成本变动趋势、市场竞争情况、无形资产本身的先进性以及相似、相近无形资产的替代性和竞争性。

无形资产未来预期收益通常采用两种表现方式,即净利润和净现金流量。以净现金流量为标准计算无形资产预期收益,在西方发达的国家应用较为广泛。在我国,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评估实务中较多地以净利润为标准计算。

(1)净利润是利润总额扣减所得税后的余额。其基本计算公式如下: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1-所得税率)。

(2)净现金流量所反映的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资金活动结果。在数额上它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原则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的差额。其基本计算公式为: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

2、预期收益持续时间的选择和确定

无形资产的收益期是无形资产发挥作用并具有超额获利能力的有效期限。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影响收益期限选择的根本是无形资产损耗的价值量。无形资产的损耗是由于社会科学技术进步引起的价值减少,主要有三种情况:一种更新、更先进、更经济的无形资产出现替代了原有无形资产,使原无形资产价值丧失;无形资产传播面扩大,其他企业普遍合法掌握这种无形资产,使拥有这种无形资产的企业不再能获得超额收益,无形资产价值丧失;运用无形资产所生产的产品需求大幅降低,其价值随之减少甚至丧失。从理论上讲,确定无形资产的有效期限应当综合考虑无形资产价值损耗三种原因。在资产评估实践中,预测和确定无形资产的有效收益期限,可使用下列方法。

(1)法律合同、企业申请书分别规定有法定有效期限和受益年限的。可按照法定有效期限与受益年限孰短的原则确定。

(2)法律无规定有效期,企业合同或企业申请书中规定有受益年限的可按照受益年限确定。

(3)法律和企业合同或申请书均未规定有效期限和受益年限的,可按预计受益期限确定。预计受益期限可以采用统计分析或与同类资产比较得出。同时应该注意,无形资产的有效期限应比它们的法定保护期短得多。这是因为无形资产要受许多因素影响,尤其是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无形资产的更新速度和周期异常加快,使其有效期限也越来越短。

3、折现率的选择和确定

折现率的选择与确定,实际上是对风险进行衡量,并对承担风险所要的回报率进行量化。目前,无形资产评估中所需要的折现率主要是运用现代财务理论中关于投资回报的一些结论来确定,主要途径包括以下方面。

(1)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确定折现率。在现代财务学中,阐述风险与收益关系的一个重要模型就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也是西方市国家确定折现率的一种重要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K=RF+β×(Km-RF)

式中:K――按风险调整的折现率;

RF――无风险报酬率;

β――投资或持有无形资产的风险系数;

Km――市场平均报酬率。

该模型是在一系列严格的完备资本假设条件下推导出来的。我国目前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运用该模型的条件不太成熟。但随着我国股票和债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借用CAPM模型来确定期望收益率将成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2)用风险报酬率模型确定折现率。无形资产投资的总报酬率可以分为两部分,即无风险报酬率和风险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一般用同期国库券利率或者同期银行存款利率表示;风险报酬率,是指超过无风险报酬率以上的投资回报率。其测算公式为:

K= RF + bV

式中:K――无形资产按风险调整的折现率;

RF――无风险利息率;

b――无形资产风险报酬系数;

V――预期收益的标准离差率。

(3)用累加法确定折现率。这是确定折现率最常用的一个方法。累加法就是将投资资产的无风险报酬率和风险报酬率给予量化并累加求取折现率的方法。无风险报酬率是所有的投资都应该得到的投资回报率,而风险报酬率是指承担投资风险的投资所应当获得的超过无风险报酬率以上部分的投资回报率。风险报酬率随着投资风险的递增而加大。一般由评估人员通过对企业所在行业的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进行分析并通过经验判断来确定。

总体来说,收益法以现金流量为计量对象较为科学地反映了无形资产未来预期现金流入量,符合财务分析的计量基础。以整体上折现预期现金流量作为评估标准,是对无形资产超额获利能力的全面体现。虽然收益法在无形资产评估的应用中还存在着很多的应用难题,但是随着我国市场机制不断健全,市场发育的不断成熟,评估市场秩序不断完善,评估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收益法将被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媛媛、陈建成:收益法对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应用探析[J].科技与管理,2007(2).

[2] 王佳磊:收益现值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2006(8).

[3] 张淑焕:关于用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难点问题的探讨[J].商业会计,2005(8).

篇3

关键词:出版业;财务绩效;公司治理

近年来,出版传媒行业作为我国文化产业中覆盖而最广、比重最大的重要分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同时出版行业内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外部投资也将更加活跃。根据中国证监会行业分类,传播与文化产业中的出版业上市公司从2008年的8家发展到2012年的11家(分别是大地传媒、天舟文化、国学时代、中文传媒、时代出版、浙报传媒、长江传媒、中南传媒、凤凰传媒、出版传媒、ST传媒)。其中,国有控股9家,民营公司2家。本文根据CSRC行业分类,以出版业上市公司2008年-2012年的横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其近5年来的财务业绩表现特征和发展趋势。

一、出版业上市公司绩效与运营能力指标的选取和定义

在我国现有的市场和法律环境下,财务指标能够更好地反映公司的经营业绩。净资产收益率是公司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余额的比例。净资产收益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净资产收益率是最全面的财务业绩指标,是最有代表性的经营业绩指标,故本文将主要使用净资产收益率来衡量出版业上市公司的绩效表现。另外,资产负债率、公司规模、无形资产比重和净利润增长率是公司运营绩效的重要影响或相关因素,因此在绩效和运营能力评价时有必要纳入这四个特征变量,以综合反映出版上市公司的财务表现和运营能力。需要说明的是,出版传媒业的特点,决定了其经营与盈利更多依赖于以知识产权和内容资产为代表的无形资产,所以考察出版企业的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也能反映我国出版行业的运营能力和发展潜力。综上,本文选择下列变量(如表l所示)作为我国出版业上市公司绩效和运营能力评价指标。

二、我国出版业上市公司绩效和运营能力的实证评价

本文全部数据来自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布的上市公司年报数据。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在样本的选择上遵循以下原则:考虑到极端值不能反应财务正常的出版公司特征和对实证分析的不利影响,剔除了业绩过差的ST、*ST、S*ST公司的年报数据。通过对样本数据的筛选与整理,应用Excel2003进行相关处理后,我们可以得到2008年~2012年的出版行业上市公司绩效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下。

1.我国出版行业上市公司整体绩效不太理想,盈利能力波动较大,公司规模和成长能力趋于平缓。

表2表明,2008年-2009年净资产收益率均值小于0,最大值和最小值也有较大差异,即个体差异较大,这反映出版行业上市公司绩效水平不一。究其主要原因,可能是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2010年~2012年净资产收益率比较稳定,均在10%左右,但这三年净资产收益率没有明显提高(见图1),说明出版行业缺乏活力。尽管我国出版业已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整体上仍然处于产业化的初级阶段,和西方国家发达的出版业相比,我国的出版行业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从表3中可以看出,净利润增长率个体差异相对比较大,可以看出我国出版行业上市公司的净利润稳定性较差,波动性大。而且净利润增长率趋于稳定(见图2),表明出版业近几年盈利能力自2009年以后基本保持不变,说明我国出版业持续增长动力不足。受我国出版传媒行业的市场和产业政策影响,出版业公司规模比较适中,而且个体差异不太大,普遍呈较弱上升趋势(见表4),反映了我国出版产业规模还是呈现良好的发展壮大态势。

2.出版业资产负债率个体差异较大,全行业负债水平变动幅度较大;无形资产比重尽管明显大于全行业平均水平,但是呈现下降趋势。

分析表5和图3可以看出,我国出版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个体差异相对比较大,2008年-2012年负债变动幅度很不稳定(见图3),表明我国出版业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运营模式,负债不稳定的原因可能是企业融资能力或者运营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负债是把“双刃剑”,在好的情况下,在竞争市场条件下充分利用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不仅有利于企业最佳资本结构的形成,而且还可为企业带来超额投资回报。当然企业必须同时重视负债可能带来的财务风险的识别和控制。

表6表明,2008年-2012年我国出版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平均值为5,86%,明显高于全行业平均值1,06%。但是无形资产比重各年变化不大(见图3),基本没有表现为增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近几年无形资产的投资力度基本保持不变,二是我国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不能反应真实的无形资产投资情况,使得部分无形资产可能被计入了资产负债表的其他资产或者费用中。

此外,我国出版行业上市公司整体绩效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2012年出版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9.81%,低于沪市954家上市公司2012年实现的净资产收益率13.53%,略高于深交所1538家上市公司2012实现的净资产收益率8.43%。究其原因可能是出版业在公司治理和运营管理中没有充分认识和发挥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和无形资产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价值创造潜力,客观原因可能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滞后影响和市场竞争的影响。自2008年9月份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许多国家经济增速放缓,银行濒临倒闭。受全球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需求减少、资金紧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受到较大的冲击,公司绩效明显下降,出版行业也不例外。由于后金融危机的影响,同时国有控股公司占大多数,2010年公司绩效提高后,近两年并没有明显提高。

三、完善我国出版企业运营管理,提高企业绩效的对策建议

上述实证分析表明,目前我国出版行业上市公司整体绩效不太理想,缺乏活力。针对这一绩效现状和运营特征,出版行业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应旨在完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公司经营绩效。

1.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与职业经理人市场,提高经营效率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公司制度的核心,狭义上是指所有者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广义上是指公司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协调和相互制约机制。目前大部分出版业上市公司尚未真正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体制条件的规范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法治化对于其实现公平、高效不可或缺,同时要建立多元的股权结构,充分发挥上市公司外部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加强内部控制。我国出版企业转企改制后,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当前深化改革最为紧迫的任务。

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实质是充分发挥企业家竞争优势,实现人才资源有效配置的机制。持股激励制度要发挥有效作用,不仅需要有高素质的企业家,还需要引入公平竞争和选拔机制,建立公司与职业经理人双向选择的资源优化机制。国内出版业尚没有成熟的经理人市场,对职业经理人的重要作用还没有充分认识,也谈不上给予他们股权激励,即使有也是很少量的,所以未来要充分发挥政府对出版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宏观管理职能,政府有计划地制定市场的各种配套的法律、法规,保障公平竞争,保护公司与职业经理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出版业要调整产业政策,改变经营策略,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加灵活,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创造比较稳定的利润水平,使企业能够快速成长。

2.规范管理层持股,实现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同步发展

我国应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股权激励机制,以便充分调动出版上市公司管理层的积极性。股权分置改革后,尽管管理层持股得到较大范围的应用,股权激励得到更多公司的认可,但是没有合理的股权激励机制做后盾,股权激励效果依旧不太理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上市对于部分出版公司而言,更多的是作为一个获得更多资金的渠道,公司的管理层持股机制也多为上市时根据工作岗位认购的股份,并未与公司绩效很好地挂钩,所以建立合理的股权激励机制已是当务之急。

在加大管理层持股力度、提高持股比例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对管理层的有效约束。管理层是出版公司控制权的核心,主导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日常管理,影响公司未来的发展前途。因此,公司对管理层实施持股激励,共同分享经营成果的同时,也应该适当缩小管理层的行为空间,进行必要的约束,防止激励过度导致激励失效。例如,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和相关信息真实完整;在设立监事会的同时,在公司内部设立监督委员会,该委员会直接由董事会管辖,负责对管理者的工作和行为进行全方位的监督。

3.适度举债,加大无形资产投资力度和管理水平,提升可持续增长能力

债务融资具有税收屏蔽的作用,所以可适度举债,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从上述实证分析结果得知,目前我国出版行业上市公司的负债比率不太合理,个体差异很大,说明出版业整体没有发挥负债的杠杆作用,也没有重视适度负债问题。出版上市公司应结合自身的发展规划和财务战略,通过财务分析预测,寻求一个合适的负债水平,进行有效的融资和投资。政府应使信用担保体系更加完善,加大信贷政策对出版行业上市公司的支持。

篇4

关键词:高校;无形资产评估;管理体系建设;策略

基金项目: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文化产业经济研究中心2016年度开放基金项目:“探讨文化产业下的高校无形资产评估管理”(项目编号:HBCIR2016Y005)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17日

一、高校无形资产评估方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普及化,高校办学规模、生源数量等急速增长,加之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积累的无形资产十分可观。在这样的形势下,注重高校无形资产合理评估,加强管理,至关重要。具体而言,常规的高校无形资产评估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一)成本法。成本法又名重置成本法,是一种基于重置估值对象成本进而确定其价值结果的估值方法。在高校无形资产评估中,成本法应用需着重确定几项数据参数,包括重置成本、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以及成新率等。其中,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数据取得,可通过历史成本调整和计算现时劳务价格、事物价格两种途径实现。功能性贬值即是指科技创新等因素影响造成的无形资产价值下降,其估算主要是基于对比评估无形资产与现时无形资产收益差额确定的。经济性贬值则是指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变化,预期的无形资产收益能力贬值。成新率主要反映无形资产运用效率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是无形资产新旧程度的直观体现。成本法客观性、稳定性的特征,决定了其更适用于教学类、科研类等以资产重置、更新、补偿、投资等为目的的高校无形资产评估。但成本法特殊的估值参数构成,导致其估算结果容易受多重因素的影响。

(二)收益法。收益法是指基于估值对象未来实现预期收益现值确定的估值方法。收益法作为一种有效的预期收益估值法,其适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简单来讲,采用收益法评估高校无形资产,需确定评估对象可被合理预测,同时可预测持有者获得预期收益可能面临的风险,并能够通过货币计量。收益法的优势体现在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高校无形资产本质特征,且符合市场交易原则,有利于维系交易双方良好关系。在收益法评估高校无形资产的过程中,应确定未来收益额、折现年限及折现率等几个常量。其中,未来收益额的计算结果,可通过销售收入与销售收入分成率或销售利润与销售利润分成率相乘得出。实践经验表明,销售收入分成率为1%~5%之间,销售利润分成率则为5%~30%之间,具体按照实际情况而定。高校无形资产折现年限往往受使用年限和获利年限双重因素制约。折现率确定作为无形资产收益法评估的重难点,同时受风险补偿、无风险利率以及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

(三)市场法。相比于上述两种高校无形资产评估方法,市场法能够反映估值对象时下一定的市场价值,且操作流程简单、直接,具有较强的公信力和说服力。具体来讲,市场法是一种基于高校无形资产评估对象在经济市场公允价值确定的估值途径,主要通过对比相似资产,结合其差异调整相关系数,进而确定高校无形资产价值。因此,市场法应用需建立在获取比对估值对象与参考表象指标、参与及差异基础之上。而高度活跃、开放的市场济环境,为市场法应用于高校无形资产评估中提供了利好条件。此外,高校无形资产评估中市场法应用,应着重验证相似无形资产“交易市场”或“模拟市场”的存在性与可操作性,并尽可能全面地搜集相关参照对象及指标数据信息。只有在各个基础应用条件具备完善的情况下,市场法评估高校无形资产的结果才能更精准、更具体、更客观。

二、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体系建设策略

无形资产作为高校资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工作实效直接关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是一系列教学活动开展的保障基础。在准确应用无形资产评估方法的基础上,高校要进一步加快无形资产管理体系建设进度。

(一)提高思想认知。思想认知是行为实践的指导,是一系列工作完善改革的初始。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束缚与影响,高校对无形资产的管理认识存在偏差,过度强调其社会价值,而忽视其经济价值。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作为社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发展应始终保持与市场紧密同行。无形资产积累,是高校文化、规模、品牌、教育等发展的客观体现,对推动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亦是社会资本的重要构成。因此,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高校管理者,都亟须转变陈旧思想观念,提高对无形资产管理的理性认知,深刻领悟其功能价值地位,并作出应有的支持姿态。在此基础上,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阵地作用,注重无形资产管理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及时更新、普及无形资产基础知识,并逐步纳入到课程体系设置项目中,借此改善工作现状。同时,高校还需加强教职工及学生无形资产管理创新意识、参与意识、保护意识培养,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充分发挥其主人翁地位,避免无形资产管理与市场经济发展脱节,有效防止、违法乱纪行为。

(二)注重开发利用。开发利用是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重点实施项目,应切实纳入到高校战略发展规划当中,强化全体师生的紧迫感,激励他们的创新行为,推动高校无形资产总量扩充。其中,无形资产开发是指高校通过多元化途径,挖掘和扩充无形资产,最大限度地实现高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无形资产开发作为一项系统化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一旦稍有差池,则可能造成部分资源浪费。保质保量的无形资产开发,将促进高校整体竞争力提升,而这些又依赖于高校专业的服务队伍和完善的制度环境。在此过程中,高校需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无形资产管理小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并辅以完善的激励机制。另外,高校还需科学评估自身无形资产总量,认清其现时价值与预期收益,进而建立可行、合理的目标规划。具体而言,针对不同的无形资产评估项目,高校需选用正确的评估方法,有机地将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结合在一起,进而确定发展计划。此项工作完成后,高校可积极接受全体师生的监督,最大限度地维持无形资产现时价值,避免其在转化中无形流失。

(三)完善工作机制。法律是我国治理的根本,为维持社会稳定秩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基础。现行的法律体系中,有关无形资产管理方面的规定日趋完善,如《专利权》、《商标权》、《反不正当竞争》等。客观角度上讲,我国现有无形资产法律法规体系依然存在瑕疵,对无形资产的保护分配不均,是未来修缮工作的重点。以此为引,高校应进一步完善无形资产内部管理机制,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明确各岗位职责任务,保证此项工作有序、高效开展。管理本身作为一门学问,是知识与艺术的结合体。在很大程度上,人员素质水平直接决定了无形资产管理工作实效。因此,高校要着力于管理培训工作,提高无形资产管理人员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结合教育发展需求,适度补充师资数量,提高无形资产的承载量和转化量。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还需加强先进科学技术的引入,降低无形资产管理投入成本,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此外,高校还应建立完善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包括保密制度、申报制度、监察制度以及激励制度等,有效约束师生行为。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无形资产评估与管理十分重要和必要。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加之各高校无形资产积累及管理现状存在差异,本文作出的研究可能不尽完善。因此,作者希望学术界更多地关注此项研究,深度剖析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本质与价值,结合现代研究理论,总结更多有效评估方法,并指导高校建立和完善无形资产管理体系。而高校作为无形资产评估与管理的实施主体,应从主观认识上提高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可结合本文论点,理性分析自身工作实践,有针对性地采取更多有效管理策略,并建立相应的体系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1]柯红岩.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10.

[2]葛磊.高校资产评估体系在资产管理中的有效性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0.

篇5

关键词:无形资产;特点;评估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一、无形资产的内涵

关于无形资产的概念,目前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1998年的《国际会计准则》,明确将无形资产定义为:“为用于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为用于出租或为用于管理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可辨认的非货币资产。”

国际资产评估委员会制定的《国际资产评估准则》中将无形资产定义为:“无形资产是以其经济特性而显示其存在的一种资产,无形资产无具体的物理形态,但为其拥有者获取了权益和特权,而且通常为其拥有者带来收益。”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2006)第三条指出:“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我国2008年颁布的《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中指出,无形资产是指特定主体所拥有或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能持续发挥作用且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虽然以上对无形资产内涵的表述各不相同,但至少有三点是达成共识的:第一,它是一种资产或资源,这是毋庸置疑的;第二,没有具体的实物形态;第三,能够给拥有者带来经济利益。在我国把无形资产当作一种长期资产来是使用,但在国际上并没有强调这一点,所以也可以认为无形资产是一种流动资产。

二、无形资产的特点

无形资产作为一类比较特殊的资产,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归纳起来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无形性。无形资产的无形性表现为不具有实物形态或无具体的物理形态,这不仅是其最突出的特点,也是区别于有形资产最直接的特征。

2.附着性。无形资产虽然没有实物形态,但并非没有物质载体,只是通过载体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存在,它附着于有形资产之中而发挥固有的功能,可以通过某种载体形式体现或发挥作用。其直接载体的表现形式多以证书、商标标记、图纸资料等存在,比如专利权以专利证书的形式表现出来;商标权通过注册商标表现等。

3.独占性。无形资产的独占性主要是指无形资产只能与特定的公司或企业有关,在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或契约的限制下,禁止他人无偿地使用。

4.价值的不确定性。无形资产在其开发研制的过程中所支出的各种费用的多少与无形资产的获利能力并不成等比关系,无形资产的获利能力是由无形资产的功能或效用决定的,而不是其研制成本的多少,换言之,无形资产的价值应该是由其收益能力所决定的。但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技术知识或成果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从而使得无形资产的经济寿命难以准确地估计,除此之外,由于无形资产需与有形资产结合在一起使用,所以在对未来收益进行预测时很难分清哪一部分收益是由无形资产带来的[1]。

三、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

在无形资产评估中,对评估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目前,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有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下面对这三种方法进行详细分析。

市场法。市场法是指在市场上选择同样或类似的无形资产作为参照物,然后对它们的交易条件、自身特点以及其他价值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分析调整,最后确定无形资产评估价值的方法。 运用该方法有两个前提条件:(1)要有一个活跃的公开市场;(2)公开市场上要有可比的无形资产及其交易活动。由于市场法是以已经被市场所认可的结论为基础来评估被评估对象,所以得出的评估结果具有说服力,容易被当事人所接受。但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不存在一个活跃的公开市场。其次,无形资产不同于有形资产,没有具体实物做比较;此外,无形资产具有独占性、保密性,使得收集相关信息资料非常困难,在市场上也很难找到相同或相似的参照物。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限制了市场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应用。

成本法。成本法是指按被评估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扣除该无形资产已发生的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后,以其差额作为被评估无形资产的评估价值的一种方法。采用成本法评估资产的前提条件是:(1)被评估无形资产处于继续使用状态或假定处于继续使用状态;(2)被评估无形资产的预期收益能够支出其重置及其投入价值。重置成本是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调整所得,所以具有可获性和可验性,其评估结果也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但是由于无形资产的特殊性,也很难使用成本法对其进行评估。首先,无形资产的历史成本具有不完整性、弱对应性及虚拟性,因此按照历史成本调整得到的重置成本来评估无形资产现值是不准确的;其次,无形资产的成新率很难确定;最后,不少无形资产均存在着开发成本高而带来的效益低或开发成本低而带来的效益高的现象[2]。

收益法。收益法是通过估算被评估无形资产未来预期收益并将其折算成现值,以此来确定被评估无形资产价值的一种方法。这里提到的未来预期收益是指由于无形资产的使用所能带来的超额收益(利润),与其他资产未来预期收益有所不同。该方法涉及三个要素:(1)被评估无形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2)折现率;(3)被评估无形资产收益持续的年限。由于这三个要素制约着收益法的运用,所以使用收益法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前提条件[3]:(1)被评估无形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可以用货币计量;(2)被评估无形资产所承担的风险可以预测并可以用货币计量;(3)被评估无形资产使用年限可以预测。在前文中已经提到,无形资产的价值不在于其付出代价的多少,关键在于在将来它所带来超额收益的多少,所以无形资产的收益能力是无形资产价值的核心体现。当然,使用收益法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同时不确定性较高。所以,在使用此法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时一定要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 对每一个影响因素都要进行认真细致地分析,做到有理有据,切莫简单的人为臆断。

总之,无形资产评估方法有市场法、成本法和收益法,其中收益法是无形资产评估的主要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家媛.无形资产评估理论及方法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02.

篇6

[关键词] 软件评估 收益法

某省H医药电子商务系统软件是以药品集中招标服务为切入点,辅以会员服务、信息增值服务、网上交易服务、物流配送服务。是集招标、交易、信息、配送为一体的完整医药电子商务的解决方案。某省H医药电子商务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数据准备、签约客户服务、成交撮合、订单处理、结算服务、交易监管六个子系统,提供多种成交撮合方式如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公开竞价、邀请竞价、询价采购、浏览采购等。配备方便快捷的网上订单系统,即时实现药品的网上订货、配送及验收,全面实现从信息、成交撮合到订单流转、配送结算的全程网络化。现根据北京XX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某省H药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签订的软件转让合同意向书,拟对该软件的公允价值进行评估。

一、评估方法

按照评估方法与评估目的相匹配的原则,本次评估采用收益法进行。收益法是指通过预测被评估无形资产经济寿命期内各年的预期收益,并用适当的折现率折现求和,得出评估基准日的现值,以此确定被评估无形资产价格的一种方法。收益法的基本原理是资产的购买者为购买资产而愿意支付的货币量不会超过该项资产未来所能带来的期望收益的折现值。收益法的适用前提条件为:(1)被评估资产必须是能够用货币衡量其未来期望收益的单项或整体资产;(2)产权所有者所承担的风险也必须是能用货币来衡量的。本次评估采用收益法的理由如下:①某省H医药电子商务系统软件具备持续使用或经营的基础和条件;②资产经营与收益之间存在较稳定的比例关系;③未来收益和风险能够预测及可量化。④对该资产未来收益预测较为客观,且折现率的选取较为合理。

收益法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P:被评估资产的评估值;

:未来第i年资产的预期收益;

r:折现率;

n:预期收益年限。

二、评估过程

由收益法公式可知,重点在于确定收益期限、预期收益和折现率三个参数。

1.收益期限的确定

本次委估的计算机软件属于电子商务公司的专用系统软件,由于该领域内的软件对可靠性方面的要求极高,因此软件竞争相对受到一定限制,该软件的使用寿命要比一般领域里的软件的寿命相对长一些,故可判断该软件的经济寿命至少达到5年。

另一方面,由于本次评估的软件内涵包括源程序和相关文档,受让方可以进一步升级、完善甚至再开发,若考虑进行两次再开发,每次开发可以延长1-2年寿命,则我们认为该等软件的经济寿命应该可以达到8年。即从评估基准日计算,在今后的8年内,通过对软件的不断改进,本次评估的软件在今后8年内不会完全被更为先进的软件所取代。

2.预期收益的确定

参阅H公司2003-2006年度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对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判断H公司是否存在超额收益。

考核超额收益主要从企业的销售净利润率和资产净利润率看是否超出行业的和社会的平均水平。H公司2003年至2006年的销售净利润率稳定在2.28%至4.9%之间,四年平均为3.65%,对于电子商务公司来说算是保持相当高的水平。因为医药电子商务属于长线投资,前期网络建设投资巨大,但越到后期投入比例越少,相应地利润率也会逐年提高。H公司2003年至2006年的资产净利润率在5.16%至16.62%之间,且逐年增加,其四年平均为10.28%。假定将该企业的总资产变卖成现金存入银行,获取合法利息。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6年一期凭证式国债,发行期为2006年3月1日-3月31日。本期国债总额为600亿元,其中3年期420亿元,票面利率为3.14%,5年期180亿元,票面利率为3.49%。而同期银行储蓄存款利率(以下简称存款利率)分别为3.24%和3.6%可以认为社会平均收益水平指标。H公司前四年资产收益率平均为10.28%,是社会收益水平3.24%的3.17倍。前四年的资产收益率大大超过同行业的、第三产业的和社会的平均资产收益水平6%。故评估人员确定H公司存在超额收益。 转贴于

营业收入以某省100亿元药品交易额为依据计算。本项目未涉及增值税,营业税按5%,城市维护建设费及教育费附加分别按营业税的7%和4%计取。本项目为医药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建设项目,若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所得税税率为15%,现遵循稳健原则,按33%计算。

备注:前1-2年为H公司外购该软件的建设期,原因是该软件系统要求相关的硬件设施比如大型服务器、局域网等作为固定资产投资。

3.确定该无形资产的利润分成率

根据对该类软件的交易实例的分析,以及该软件系统对被评估企业的收益贡献性分析,采用对销售收入的分成率为3%。在国际市场上一般技术转让费不超过销售收入的3%—5%,如果按社会平均销售利润率10%推算,则本软件技术转让费为销售收入的3%的利润分成率为30%。在技术商品的买卖中,利润分成率LSLP(Licensor’s Share of Licensee’s Profit)的计算公式为:

LSLP(%)=技术商品价格/买方获得总利润* 100%

4.确定折现率

本次评估以宏观预测的商业服务业经济增长最低值8%作为行业风险报酬率(《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4年经济蓝皮书);以当年国债五年期利率3.49%作为无风险报酬率;以无风险报酬率的80%即2.51%作为其他风险报酬率。

折现率=8%+3.49%+2.51%=14%

三、评估值的计算

北京XX创新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拟转让给某省H药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某省H医药电子商务系统软件在评估基准日2006年9月30 日的评估值为叁佰叁拾柒万元整(¥337万元)。

参考文献

[1]李惟莊.技术类无形资产评估常见问题的探析[J].无形资产评估,2009,5

[2]尤金.F.布里格姆,乔尔.F.休斯敦 .财务管理基础[M].第九版.中信出版社.2004,12

[3]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利率政策历史数据[N].央行网站, 2009,9

[4] ABC.公司06——08年财务报告[N]. 浙江ABC, 2008,9

篇7

无形资产评估方法

1无形资产评估的概念

公司无形资产作为一种非固定资产,它主要体现在具体的财务制度方面,主要包括公司掌握和具备的虚拟存在的但是又可以直接进行操作的资产。按照无形资产流通区域划分,它可概括为经济类无形资产、生产类无形资产以及直销类无形资产;按照无形资产的特点进行划分,它可分为第三方无形资产、牵连类无形资产以及实际操作类无形资产;按照无形资产的来源渠道进行划分,它可分为收购无形资产和私人无形资产;按照无形资产的实际操作情况进行划分,它可分为间接操作无形资产以及直接操作无形资产。

2无形资产评估方法的评析

评估方法的运用和选择在无形资产评估过程中处于关键和核心地位。目前普遍采用的无形资产评估方法有三类,包括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等。接下来,笔者将就这三种评估方法进行简要概括和阐释。

2.1无形资产评估的收益法

收益法作为评定无形资产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它主要以鉴定被鉴定资产的未来收益和利润来计算其实际价值,最终它将被运用到鉴定资产市值的过程中。它能将企业资产换算为实际价值,最终归纳总计值,得到准确的无形资产鉴定值。资金收益总计法和收益换算法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它们都是企业预估无形资产未来收益、回馈以及鉴定资产的重要指标。收益法有着自身的显著优势,它解决了无形资产形成资金的预估程序,而且消除了无形资产发展资金的分歧。

2.2无形资产评估的成本法

成本法也是无形资产评估的主要手段和方式,此种方法估算无形资产数值的基础是单纯再顾买资金或形成资金。再购买资金法主要运用在无形资产的鉴定过程中,它能消除不必要的降价和消耗。

3无形资产评估中存在的若干现实问题

3.1开展无形资产评估工作的难度相对较大

企业要获得相对稳定、持续的固定收益,依靠无形资产是难以实现的。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后,科学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知识技术日新月异,更新换代的周期逐渐缩短,它所能提供的经济寿命也难以预估,这在无形中加大了无形资产评估的难度。所以,企业在进行无形资产评估过程中,要坚持贯彻《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的相关规章制度,还要尽可能建立起相对完善的评价考核体系。评估考核体系是无形资产评估工作得以开展的理论依据,缺乏必要的依据则会导致评估结果失去科学性和有效性。

3.2未正确把握评估范围及对象

无形资产涵盖面广,学科繁多、行业复杂,许多企业不能正确认识它,最终导致无形资产的流失。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低估或者不估现象在无形资产评估过程中屡次出现,合资企业因此钻了空子,无偿使用了企业的无形资产;第二,企业股份制过程中存在问题,一部分无形资产没有记账和评估,而其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也自然被排除在外,而另外一些企业却走向了完全对立的一面,他们将无形资产的评估范围和对象都无限放大,导致评估人员无法准确把握无形资产,而且大部分信息被政府封锁,难以找到有效的评估参数,导致评估结果的公正性和公允性降低。

3.3评估程序混乱,评估市场无序

受历史及现实因素的制约,我国评估市场一直处于混乱状态。首先,评估机构的公信力不容乐观,评估人员综合素质亟待提高;其次,市场准入门槛偏高,导致垄断现象的存在,而且相关利益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助长了乱评估和评估不公的不良风气长期存在;最后,评估实践和评估理论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尽管中评协、财政部作出了一系列调整策略,但是情况仍不容乐观,尤其是在新行业和新领域,无形资产评估缺乏健全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

3.4评估结果缺乏公正性和合理性

无形资产评估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无形资产的评估没有案例可循,可比性较差;第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无形资产的动态性加强;第三,对无形资产的认识不清,在权益变动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评、高评、低评、漏评以及不评等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形资产将逐步被无形资产所取代,企业经济利润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无形资产,企业要争取主动地位,就要拥有高质量的无形资产。所以,企业要发展,就要加强对无形资产的合理评估,为无形资产评估提供依据。

4加强无形资产评估的政策措施

4.1进一步完善价值评估体系

无形资产或者有形资产主要有收益途径、市场途径以及成本途径等三种评估途径。无形资产创造的成本和它所创造的收益水平没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不同的评估途径会有不同的评估结论。由此可见,企业要保有战略眼光,在选取评估途径时既要坚持实事求是,又要从科学的眼光出发,实现收益途径、市场途径以及成本途径的最优组合,保证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2尽可能选择科学合理的的评估方法

评估方法主要包括收益法、市场法和成本法等,企业只有综合运用各种评估方法,才能保证结果的精确和科学。同时,《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法案颁布,它规定了无形资产评估的具体准则,对无形资产的评估规范进行了规定,要求评估师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目前,我国尚缺乏完整的评估指标体系,所以要保证资产评估工作的有序进行,就应该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无形资产评估体系,奠定资产评估工作坚实的组织基础。

4.3合理界定评估估价范围

在无形资产评估过程中,要以基本计价原则为基础,保证无形资产计价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成本性支出是计价的基本原则,但是这一原则没有将无形资产使用期限考虑在内,具体收益没有明确,它只是简单的将自创过程中的相关费用转化为实际支出值,而评估价值也只是简单的参考外购过程中的费用及相关支出,有着显而易见的缺陷和局限,所以不能给出确切的未来收益值,所以,企业在成本计算的基础上,要将无形资产使用若干年之后的可能收益按一定比例对其进行估价价值,这种方法将资产收益和价值之间的密切关系考虑在内,例如,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或者扩产增收,会购入某项专利技术,如果该专利技术缺乏合适的市场资料,或者不能单纯以市场确定其价值,那么企业在确定资产评估价值时就可以参考无形资产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所能创造的成本降低额和销售净额,从而积极应对激烈的市场价值变动。此外,企业还可以在计价方式中加入技术寿命,假如多项不同的技术寿命的个别因素相互组合形成一个混合体,那么它将形成一个技术性较强的无形资产,或者说,该专利的技术寿命决定了其效率,该项资产的计价要以其技术的技术寿命为主要衡量指标和标准。与有形资产产权权益相比,要做好无形资产产权权益的认定工作,综合考虑程序、期限、周期、效益以及成本等各项因素,保证无形资产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

4.4科学地匹配评估参数

在评估参数确定过程中,企业必须贯彻落实统一原则,实现相关参数和经济利润的有机统一。完善的无形资产评估指标体系,要科学匹配和规范折现率的选用和收益期、评估无形资产涉及到收益率的种类以及无形资产的基本条件等,保证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杜绝计算口径的差异和概念模糊,减少无形资产误评发生的可能性。在具体的评估操作中,要科学选取合适的预期收益率种类,然后在选用的计算口径和收益指标概念的指导下选择相匹配的折现率,而且还要将评估无形资产的种类、所处阶段、属性以及类型等相关信息弄清楚,始终明确无形资产所处的阶段。比如,在具体的取证阶段、研发阶段、初试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评估价值受选定参数、评估方法和实施期限的影响。为了保证无形资产评估结果的公允性,相关部门必须首先弄清楚选择性发明专利、应用性发明专利、组合性发明专利、改进性发明专利以及首创性发明专利等,其次要明确其究竟属于方法发明专利还是产品发明专利,深入了解无形资产的性质和所处过程,保证无形资产评估结果的公正性和公允性。

4.5寻求有效的评估法律支持

无形资产管理不同意一般工作,它所涉及的方面极广,要切实保证其有序、规范的进行,所以,企业相关部门要坚持资产评估过程的法制化,始终贯彻落实相应的法律法规,坚持有法必依,切实提升无形资产评估和管理水平。具体而言,相关部门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相关法律部门要进一步健全法律规范,并建立完善无形资产评估体系和机构,保证无形资产评估有法可依;同时,无形资产评估工作的政策性和法律性较强,必须安排专业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而且要进一步规范无形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将无形资产评估的政策和法律规范落到实处,保证评估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最后,要对无形资产的公布和认定工作制定法律规范,明确无形资产评估责任,形成健全完善的法律保护体系,既切实降低评估机构的金融风险,又保护好委托方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刘晓静,姜忠辉.无形资产评估方法的比较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34):104-105.

[2]刘淑红.无形资产评估方法探析[J].中国外资,2009,(7):79.

篇8

【关键词】知识经济;无形资产会计;无形资产计量;成本特征;无形资产信息披露

一、无形资产会计面临的确认问题

知识经济条件下资源的投人主要是智力资源和智力产品,具有无形化特征。那么此类资源是否均应纳入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这是无形资产会计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关于智力资源是否应作为会计要素确认

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在智力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投入巨大,收益的取得和企业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甚至关键取决于智力资源的投入及其作用的发挥。在这种情况下,将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资产予以确认,无论是从理论上或实务上来讲,都将是顺理成章之事。理论上,智力资源符合“资产是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它是特定个体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所取得或加以控制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6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这一定义。实务中,有关企业智力资源的信息将成为一类极为重要的会计信息,对于信息使用者要做出的经济决策来讲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对智力资源作为会计要素予以确认,也是维护智力资源拥有者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

(二)关于如何确认智力资源

作为一项无形资源,企业职工所拥有的智力是确认为无形资产,还是确认为其他资产,这主要取决于对人及其所拥有智力之间关系的认识。

从人与其所拥有智力的关系来看,显然二者是无法分割的,不同人的智力往往是存在差异的,但智力又不能离开具体的人而单独存在,人是智力的载体,所以人与智力是统一的,智力是从属于人的。企业的职工(即人力资源)既不同于专利权等无形资产,也不同于债权和设备等资产,具有特殊性,将其归入现有的任何一种资产要素恐怕都是不合适的。据此,将企业职工所拥有的智力作为人力资产这一与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具有同等地位的资产项目予以确认,可以说是较为适当的。

尽管如此,但企业所真正需要的不是那些拥有大众化知识或智力的普普通通的人,而是那些以最新知识和先进技术武装起来的人;企业所需要的不是人自身,而是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和智力(归根结底是智力)。企业投人的人力仅仅是投入资源的外在形式,其实质是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和智力。能为企业带来更高效益的是企业杰出科技管理人才所拥有的知识和智力,人的智力具有取得未来收益的潜力,这种潜力的价值可以认为是资产。再者,人对知识的获取和对智力的开发是有成本的。所以,智力资源符合资产的定义,将其作为智力资产单独予以确认也不无道理。

从智力资源的无形化特征来看,智力资源具有无形资产的基本特征――无形性、收益性及在未来期间给企业带来收益的高度不确定性。因此,可将企业职工所拥有的智力作为无形资产的一种予以确认。

无论将智力资源以人力资产予以确认,还是以智力资产单独确认,或是将其作为无形资产的一种予以确认,都涉及到职工范围的界定问题,即资产化的智力资源是以企业全部职工为确认范围还是仅包括部分职工。显然,能为企业创造高额收益的不是企业的一般职工而是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以全部职工为智力资源的确认范围也将失去其原来的意义。

可见,智力资源的确认可有多种选择。但最终的选择,都要以正确界定它与无形资产的关系为前提。

(三)关于智力产品应不应该确认为资产以及如何进行确认

智力资源被确认为资产的主要原因在于它具有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潜力,而这种潜力的发挥,往往需要与具体的物质技术条件和结合,并形成诸如专有技术、专利权、先进的管理经验、设计方案和营销网络等能增加企业收益的智力产品。

智力产品作为智力资源耗费使用的成果,其形成是以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的消耗为代价的,这些代价的总和即为智力产品成本。同时也不容否认,智力产品的使用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具有经济价值。所以智力产品也符合资产的定义,应确认为资产,这与目前对专利权、版权和专有技术等智力产品的处理也是一致的。

智力产品作为人们利用智力所创造的一类成果,在形式上具有无形性,在种类上具有多样性,诸如产品设计方案、生产技术方案、先进的管理方式方法、高效的营销网络和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等等。那么对众多知识产品的确认是应分别进行还是作为一个整体一起进行?分别进行时又该如何进行分类?这一方面取决于这些智力产品能否单独辨认,另一方面又取决于为取得这些智力产品研发生的耗费及其未来收益能否可靠地予以计量。

二、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计量的成本特征与假设前提

(一)无形资产计量的成本特征与计量基础

无形资产计量,在理论上应包括其开发研究、取得和持有期间的全部物况劳动和活劳动的费用支出,但在实际计量操作过程中形成了与有形资产不同的几个特征:

首先,无形资产成本的弱配比性。知识性无形资产的取得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存在复杂的智力支付过程。其成果的取得往往带有随机性、偶然性和关联性。由其成果负担全部研究开发试验等费用不甚合理,但要分别归类分配,也是十分困难的,故而其成果价值与其对应的成本缺乏配比性。

其次,无形资产成本的缺项性。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取得无形资产所支付的各项费用只有予以资本化后,方能计入无形资产,因而在一些知识性无形资产取得的前期开发、培训、试验等费用因无法资本化,无法进行成本计量,不能计入无形资产,使得无形资产反映支离破碎,不少的无形资产被排除在外。

再次,无形资产成本的象征性。由上述的弱配比性、缺项性所决定,无形资产成本的外在形式只具有象征意义,例如商标权,其成本占含有其注册登记等相关费用,并非其全部费用。这样就使得无形资产价值缺位,企业遭受重大损失。正因为如此,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无形资产计量基础逐渐由会计学家的投入价值转变为经济学家的产出价值。

(二)无形资产计量的假设前提

要正确计量无形资产,必须确定持续使用和公开市场两个假设前提。前者系指假设无形资产将按现行用途或转换用途后持续使用,并能够使经营者获得期望的收益;无形资产仍有明显的剩余经济寿命;无形资产的所有权明确且保持其技术上经济上的先进性和有效性;从经济上、法律上允许转让使用以及充分考虑其使用的潜能。后者指无形资产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其价格随行就市。

三、无形资产价值摊销所面临的问题

目前,人们对无形资产的价值摊销问题已非议颇多,知识经济条件下,智力资源和智力产品等无形资源纳入会计核算的范围又将使无形资产的价值摊销问题雪上加霜。主要问题是,对于智力资源和智力产品这些非消耗性资源到底应不应该进行价值摊销?如需摊销,那么,在不确定性情况下又该如何正确确定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应采用何种方法进行价值摊销?在知识经济条件下,都需对这些问题解决找出相应的理论依据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四、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

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地位急剧上升,生产经营以消耗知识资本为主,无形资产计量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描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对于所有者、经营者以及其他有利害相关者无疑都是很重要的,因此,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应该充分、公开、真实与科学,应该真实地反映无形资产的原始价值、摊销价值和净值三种价值的增减变化形态以及新创造价值的情况。但是目前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只规定对无形资产摊销等用直接冲减原始价值的处理方法,既不能完整反映无形资产原始价值的增减变化,也不能真正反映成本费用中的无形资产摊销的份额。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信息应通过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以及各种有关的附表及附注等形式披露。

(一)无形资产信息在资产负债表中披露

现行的资产负债表,在资产方设置“无形资产”项目,以价值形式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总存量。但这只是其净值,从中看不出企业对无形资产的投资和在成本费用中所占的份额,其披露是残缺不全的,不充分的,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及外界有关部门与人士对无形资产信息的要求,应该进行改进和采取必要的措施,使之能全面反映无形资产原始价值、累计摊销价值和净值。这可以通过增设“无形资产摊销”科目并改革现行资产负债表有关无形资产的编制方法来实现。在报表中以上三种价值形态分别列示且其关系为:无形资产原始价值-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净值。

(二)无形资产信息在损益表中披露

目前通过损益表来反映无形资产新创造的效益,并不是直接而是间接反映的,故而不能从我国目前流行的多步式损益表中直接取得无形资产损益情况,例如,对无形资产转让损益,只能通过其转让收入、支出,分别汇集到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科目,通过损益表的其他业务利润项目来反映;又如,对于某些无形资产,如专有技术等,因知识经济的高新尖技术急剧变化革新而提前报废,冲销其净值时,同时增加营业外支出,通过损益表中营业外支出项目反映;再如,对应分摊的无形资产摊销额,则通过损益表中的管理费用项目反映等等。这种间接反映无形资产损益情况的做法,显然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无形资产经营管理的要求。其改革的出路有两条,要么改革现有损益表,使之能直接反映无形资产损益的情况;要么通过设计无形资产收益计算表来进行直接披露。

(三)无形资产信息在有关附表中披露

为了详尽反映无形资产增减变化情况,可以设计编制“无形资产增减明细表”,主要项目应为按类别反映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按项目反映全部无形资产增减变化的动态,即年初余额、本年增加额、本年减少减、年末余额等。

企业根据内部管理与外部需要,也可以编制“无形资产收益计算表”、“开发研究成本明细表”等等,作为正式报表的附表,与报表同时报送。

(四)无形资产信息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尽管以上正式报表与其附表已基本上能够比较详细地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各类信息,但企业无形资产相关业务千差万别,数量繁多、交易频繁,变化无常,在知识经济时代尤其如此;加上正式报表及其附表等都只能提供定量信息,不少有关无形资产定性及其他信息无法得到详尽反映,因此必须在相关的会计报表中以附注的形式加以披露。

参考文献:

[1]王竞科,王伟娟.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会计若干问题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

篇9

内容摘要:本文以2008-2010年我国一般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影响公司管理层持股与无形资产投资行为的各种因素,进而检验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是否符合预期理论,以及管理层持股与无形资产投资行为之间有着怎样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无形资产投资对管理层持股比例影响为正,同时,管理层持股比例对无形资产投资影响为正,说明增加管理层持股比例会缓解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冲突,并驱使管理层作出符合公司长远发展的无形资产投资决策。

关键词:公司价值 管理层持股 无形资产投资

引言

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股东希望管理层按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来经营管理公司。但由于管理层也是经济人,就可能会从自身利益出发从事经营管理而损害到股东利益。因此,利益的分歧导致了这种委托冲突,进而产生成本。当所有者与管理层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时,会加重这种冲突。管理层持股在保障股东利益中具有两种效应:一是利益一致性假说;二是经营者防御假说。由于我国现阶段上市公司经理持股比例普遍较低,远没有达到使其自身地位牢固的程度,而且不存在使管理层与股东利益保持一致的其他激励约束机制。因此,管理层在公司持有股份主要表现为利益一致性假说。

公司价值创造来源于其拥有的各类资产对收益的贡献程度。有形资产和金融资产是工业经济时代公司价值的主要源泉。而知识经济时代公司价值的增长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无形资产的贡献。公司核心资源应具有的特征是稀缺的、有价值的、难以模仿的、能够为公司创造超额经济价值的,而无形资产恰好具有这些性质。

既然无形资产投资对公司价值创造、股东财富最大化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利益一致性的存在又会驱使持有公司股份的管理层作出符合股东价值最大化的投资决策。因此,管理层持股与无形资产投资行为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关系,本文对此予以关注。本文借鉴刘海英(2008)关于管理层薪酬契约与财务行为关系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与无形资产投资行为的影响因素,并以2008-2010年我国一般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管理层持股与无形资产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管理层持股影响因素

1.公司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投资。处于成长期阶段的企业价值更多地依赖未来投资机会带来的预期收益,当对这种未来投资机会难以实施监督时,具有较高投资机会的企业应该赋予其管理层一定的股权激励,将管理层的利益与公司股东的长期利益联系在一起,进而促使管理层作出符合股东价值最大化的投资决策。理论预期公司固定资产投资与管理层持股关系为正,无形资产投资与管理层持股关系为正。

2.市值账面比。关于管理层持股与市值账面比关系的研究较少,管理层股权激励对投资的影响为正,而投资通过影响市值账面比值,进而影响管理层持股比例,具有较高市值账面比值的公司能够给予管理层较多的股权激励。理论预期市值账面比值与管理层持股关系为正。

3.经营风险。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使公司存在着一定的经营风险,而处于这种经营风险下的投资项目也将变得很难加以监督和评估。这种不确定性增加了外部监督的难度,从而使管理层利益趋同效益更加重要,股东也就会选择股权激励的方式来放大管理层利益趋同效应。当管理层收入中股权部分比重大而其人力资本风险又无法分散时,管理层会放弃高风险的投资项目而选择适度风险下收益较稳定的投资项目。采用样本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与所有样本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的标准差,来表示公司的经营风险。理论预期公司经营风险与管理层持股关系为正。

4.资本结构。管理层持股使公司股东与管理层的利益趋于一致,这种一致性会使管理层为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进行经营决策而可能损害到公司债权人的利益。这时债权人为保护自身利益就会增加债务成本或选择更为严格的债务契约,结果是股东自己承担了债务的成本,所以债务成本的存在会使公司股东倾向于减少管理层持股。用资产负债率代表公司的资本结构,理论预期资本结构与管理层持股关系为负。

5.CEO年龄。资历年轻的CEO由于任职期限较短,为激励其长久地服务于公司经营,应给予其更多的股权激励,将其自身利益与公司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激励其更好地为公司创造价值。用管理层平均年龄代表CEO年龄,理论预期CEO年龄与管理层持股关系为负。

(二)公司无形资产投资行为影响因素

1.管理层持股。为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成本问题,股东会对管理层实行股权激励,将管理层利益与公司的长远利益联系在一起,使得管理层更加注重于长期投资。由于无形资产具有构建的长期性和回收的高度不确定性,注重短期效益的管理层就会尽量避免对无形资产的投资,结果是无形资产投资不足,进而公司的长远经济利益将会受损。当股东对管理层实施股权激励后,管理层与股东利益的一致性使得管理层更关注于公司未来的长远利益,抑制管理层短期行为,而选择可以提高公司未来价值的无形资产投资项目。因此,理论预期管理层持股与无形资产投资关系为正。

2.股权集中度。构建无形资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效益回收也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因此风险厌烦型的管理者为避免无形资产投资伴随的风险而选择回避有关无形资产的投资项目。当防御型管理者无法做出与企业无形资产投资相关的战略风险决策时,企业股东就可能会对企业无形资产投资的方向和范围有正面的影响。特别当股权相对集中时,股东对防御型管理者的行为具有更强的抵制作用。也就是说,股权集中度越高的企业,对无形资产投资的动力与能力越强。理论预期公司股权集中度与无形资产投资关系为正。

3.市值账面比。公司价值主要来源于资产预期能够产生的未来现金流,而未来现金流的产生取决于当下对各项资产的投资。因此为提升公司价值,管理者会增加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其他长期资产上的投资。较高的市值账面比表明公司股票具有较高的价格,也就说明了投资者看好公司的未来发展。公司为维持投资者的这种信心,就会加大各种有益于公司长远发展的投资。因此,理论预期市值账面比与无形资产投资关系为正。

4.公司规模。处于竞争市场中的公司面临着复杂的业务经营和竞争对手的不断威胁,为了保持其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公司必然会加大投资。而规模大的公司具有较强的资源和能力优势,可以更好地实施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投资。刘海英(2008)研究发现,公司规模与固定资产投资正相关。因此,预期公司规模与无形资产投资关系为正。

5.经营业绩。经营业绩的好坏是衡量企业价值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只有当经营活动给企业带来持续稳定的现金流时,企业才有能力扩大生产规模或者选择其他有盈利能力的项目进行投资。大量的研究表明,内部现金流是投资支出的重要影响因素。用资产收益率来代表公司经营业绩,理论预期经营业绩与无形资产投资关系为正。

6.CEO年龄。Gibbon和Murphy(1992)研究指出,临近退休的CEO会更加专注于短期投资的选择。Hirshleifer(1993)研究表明,除了由于任职期限导致的投资扭曲外,年轻的CEO为了快速建立自己的声誉也会专注于短期投资。借鉴刘海英(2008)关于CEO年龄与固定资产投资关系的研究方法,为测试CEO年龄和无形资产投资之间的关系,分别取CEO年龄和年龄的平方,若CEO年龄与无形资产投资之间仅存在线性关系,预期CEO年龄和无形资产投资系数为负,CEO年龄的平方与无形资产投资系数为0;若考虑管理层声誉,二者之间存在着曲线关系。理论预期CEO年龄和无形资产投资系数为正,CEO年龄的平方和无形资产投资系数为负。

7.公司长期债务水平。无形资产投资中涉及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活动往往是成功率较低的大额投入,风险高且未来收益不确定。同时,无形资产大部分属于专用资产,很难被再利用。因此充足稳定的现金流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开展该类活动,还可以促成长期持续性的研发活动获得成功。反之,缺乏内外部融资则可能限制企业支持无形资产投资的能力。同时,由于债务合同中限制性条款的约束,高资产负债率对管理者的资金处置权,即对无形资产投资形成障碍。因此,理论预期公司长期债务水平与无形资产投资关系为负。

8.市场结构。公司所处行业的市场结构会影响经理人的投资决策。公司在行业中所占的市场份额越大,发展前景越好,就越有可能开展更多的研发活动来构建无形资产。借鉴Ryan和Wiggins(2002)使用公司营业收入与行业总收入的比值来研究市场结构的方法,用市场份额(单个公司营业收入占全部样本公司营业总收入的比值)作为公司所处行业的竞争程度。因此,理论预期公司市场份额与无形资产投资关系为正。

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样本数据选择方法:从CCER数据库中选择2008-2010年一般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与治理结构数据,从中选择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并将财务数据和治理结构数据匹配;剔除ST上市公司;剔除管理层零持股的上市公司;剔除数据缺失的样本公司。最后得到188家上市公司,组成研究样本。

(二)变量描述

对前文理论分析中描述的各个因素,定义其含义及变量的计算方法,并作为实证检验的基础,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根据前文对相关变量的理论分析,对变量符号的预期和估计如表2所示。

(三)联立方程模型设定

本文借鉴刘海英(2008)关于管理层薪酬契约与财务行为关系的研究方法,建立以下联立方程模型。模型中包括两个方程,第一个方程检验管理层持股比例与无形资产投资之间的关系,第二个方程检验无形资产投资与管理层持股比例之间的关系。联立方程模型:

管理层持股模型:

CEOSHARE=λ0+λ1INTINVEST+λiXm+ν

无形资产投资模型:

INTINVEST=δ0+δ1CEOSHARE+δiXn+μ

模型中,CEOSHARE和INTINVEST分别表示管理层持股比例和无形资产投资,它们是系统内生变量;λ0和δ0是截距;λ1和δ1是系统内生变量的系数;Xm和Xn是前定解释变量向量,其中Xm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市值账面比、经营风险、资本结构以及CEO年龄,Xn包括股权集中度、市值账面比、公司规模、经营业绩、CEO年龄、长期债务水平以及市场结构;λi和δi是前定解释变量向量Xm和Xn的系数。

因为管理层持股比例和无形资产投资是内生变量,采用OLS(普通最小二乘法)单独估计会产生偏差和不一致的估计量,故采用2SLS(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对联立方程进行估计。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一)回归结果

实证检验回归结果见表3。

(二)管理层持股比例方程

在管理层持股比例方程中,OLS和2SLS两种估计方法的结果基本上一致。无形资产投资与管理层持股比例正相关,与成本理论相符。即当公司投资较高时,其未来现金流的不确定性与风险大大增加,同时投资项目具有不确定性和难以监督的特性,因此股东会倾向于增加管理层的持股比例以激励管理层服务于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由于信息服务业中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比重平均水平相对较低,造成检验结果不显著,并出现固定资产投资与管理层持股比例在两种估计方法下不一致的情形,OLS估计下得出的是正相关,而2SLS估计下得到的是负相关。

市值账面比与管理层持股比例呈现不显著的负相关,与理论预期相反。这是由于高市值账面比的公司可能存在着过度投资的行为,而这种过度投资多是由于管理层对所控制的上市公司资源的滥用,股东为降低管理层对公司资源的控制与滥用,会降低管理层股权比例以达到牵制管理层的效果。

经营风险与管理层持股比例正相关,与理论预期相符。即当公司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时,股东会增加管理层持股比例以放大管理层利益的趋同效应,激励管理层作出适度风险下收益稳定的项目投资。

资本结构与管理层持股比例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与理论预期相符。即当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时,股东为分散自己的债务成本会倾向于减少管理层持股。

CEO年龄与管理层持股比例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与理论预期相符。即管理层年龄越轻,股东会增加其持股比例,将管理层与公司的长远发展联系在一起,激励其更好地为公司创造价值。

(三)无形资产投资方程

在无形资产投资方程中,管理层持股比例与无形资产投资在OLS法下正相关,在2SLS法下负相关,且两种方法检验结果均不显著。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由于信息技术业中的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持股比例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严重,即有些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高达98%,而有些公司却不足0.0001%,这种两极分化导致不同公司的管理层持股表现为不同的效应,即利益一致性或经营者防御,而检验时依据的是分布不均的总体样本,所以检验结果最终出现分歧且不具显著性。

股权集中度与无形资产投资正相关,与理论预期相符。即股权集中度越高的公司,对无形资产投资的动力与能力越强。

市值账面比与无形资产投资关系为负,与理论预期相反,这说明公司可能存在着过度投资的行为,这种过度投资对公司价值(市值账面比)是一种折损,进而股东会采取措施来抑制损害公司价值的过度投资项目。

公司规模与无形资产投资负相关,与理论预期相反。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信息技术业中上市公司多属于中小企业,创业初期规模比较小,而信息技术产业的特性又决定公司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等无形资产的筹建来实现公司的发展与壮大,也就使得规模较小的公司更加注重对无形资产的开发与投资。

经营业绩与无形资产投资呈现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理论预期相符。即公司的经营业绩越好,流入公司的现金流越多,才越有资本与能力进行具有未来价值的无形资产投资。

CEO年龄与无形资产投资在OLS法下正相关,在2SLS法下负相关,且两种方法检验结果均不显著。

长期债务水平与无形资产投资呈现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理论预期相反。长期债权人出于保障自身资金的安全往往会限制借款的使用,以促使债务人将款项投资于风险适度的项目,这会使得债务人在使用资金时会受到诸多限制。但依赖科技创新以实现发展的信息技术公司中,主要资金是投放在研究与开发上,而资金除来源于公司自身积累外,主要来自长期债务,故公司借助长期债务取得越多的资金,也就会有越多的无形资产投资项目被启动。

市场结构与无形资产投资在OLS法下正相关,在2SLS法下负相关,且两种方法检验结果均不显著。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很可能是信息技术业中的上市公司营业类型相差较大,不同类型的经营业务具有不同程度的获利能力,而且大多数中小规模的高新技术公司仍处在发展当中,经营业务的获利潜力还没有被充分挖掘,造成业务收入比重与无形资产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不显著。

(四)研究结论

在信息不对称与监督缺失的前提下,公司所有者会给予管理层一定的股权激励以缓解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冲突;并且,当公司价值更多地依赖于长期投资产生的未来现金流时,由于这种未来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会增加股东的风险与成本,因此为分散风险与缓解冲突,公司会给予管理层较多的股权激励。

我国上市公司并没有充分发挥管理层持股在缓解冲突上的效用,而本文对于无形资产投资的实证研究可以看出管理层持股在激励经理人作出符合股东价值最大化决策上的促进作用,并且管理层持股与无形资产投资行为二者之间的推动作用是相互的。因此,我国上市公司可以利用这种关系来实现二者的最优决策。

参考文献:

1.刘海英.管理层薪酬契约与财务行为关系研究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2.张若如,许敏.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研发费用披露探讨[J].财会月刊(理论版),2007(2)

3.范泽明,刘静,张旭.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的贡献―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价体系[J].会计新视野,2010(5)

篇10

[关键词] 无形资产 确认 计量 报告

当今世界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社会资源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知识资源已渗透到传统产业的各个方面。会计是对经济的反映和监督,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就有必要对建立在传统经济基础之上的传统会计模式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从而使会计更有效地发挥其对知识经济的反映和监督作用。

一、传统会计的缺陷

1.产权观念落后。传统的会计平衡公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中,等式右边所体现的单纯是企业财务资本所有者的利益,这个公式的理论前提是资本雇佣劳动,这是古典企业的产权特征;现代企业的产权应该由财务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共同拥有。

2.资产内涵狭窄。人力资源和以知识、信息等独立形态存在的知识资源,日益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知识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将越来越高,而目前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发展滞后,企业会计准则也没有将人力资源信息纳入正式财务报表,知识资源在会计中的无形资产中也没能完全显示出来。

3.会计计量不实。知识经济中的知识、信息和人力资源如果按历史成本计量,许多知识资源的现实价值就不能充分表现,甚至根本得不到确认。

二、无形资产的确认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第82段指出:确认是指将符合要素定义和规定的确认标准的项目计入资产负债表或损益表。可见,“确认”涉及到要素定义和确认标准两个方面的内容。

1.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认为:“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但这一定义的缺陷是停留在对无形资产外部特征的描述上,没有触及到无形资产的本质。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智力资源取代自然资源成为企业资源配置的首要因素。为此,尝试对无形资产作如下定义: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获取超额收益而长期使用的,以知识形态存在的无实体性资产。在这个定义中,“以知识形态存在”的资产,是无形资产的本质属性,“获取超额收益”是其独特的功能和企业持有的目的,“长期使用”和“无实体性”则是它的外部特征。这样一来,必然引起无形资产内容的调整。如果我们以“知识形态存在的”资产重新审视一下现行无形资产的内容,就应该将有些项目剔除出去,如土地使用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应该有偿使用。但是,土地使用权并不具备无形资产的本质属性。对为取得土地使用权而支付的出让金或转让金可计入相关的房屋建筑物价值,也可另设独立项目予以反映,在土地使用期内分期计入损益。同时,需要把近年来不断涌现的知识性资产纳入无形资产会计的核算和报告之中。例如环保体系认证、绿色产品使用标志、 企业自创的非专利技术等。这些项目对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和获取超额收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无形资产确认的标准,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符合上述定义的项目具备了哪些条件才能正式入账。企业会计准则中提出了两个条件:第一,该项目在促成企业获取经济利益方面的作用,以及发挥这种作用的能力能够被证实;第二,取得该项目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第一个条件是针对无形资产收益的不确定性提出的;策二个条件是资产确认的共性。因此,鉴于无形资产的不确定性,确认时应持谨慎态度,但也应符合客观和如实向社会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要求 。同时,知识形态资产的更新速度远远高于其他资产,一旦失效过时,便一文不值。所以当某些无形资产项目过时失效时,应终止确认,将其摊余价值转为费用。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产经营经营活动以消耗知识资本为主,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表现为知识资本的竞争。所谓知识资本就是企业无形资产的总和,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必要因素。企业的知识资本分为三种类型:第一,外部资本,它包括品牌和专营权的信誉;与顾客的关系(具体有供货渠道、销售渠道、营销网络、售后服务);经营合同等。第二,内部资本,它包括知识产权(如专利权、专营权、版权、商标权、秘密配方);基础结构(如数据库、交流系统、经营模式和财务结构);企业文化(如管理模式、决策机制、财务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第三,能力,它包括员工的能力和技能(如专业经验、受教育的程度与技能、培训方式、管理教育);学习能力(如知识的共享、与团队的协调一致、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能力等。

三、无形资产的计量方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无形资产在其使用过程中会发生价值变动,而且这种价值变动速度快,其原因是:第一,技术变化。当今经济发展主要依赖技术进步,技术革新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技术寿命越来越短,这必然导致物化于产品中的落后技术的含量不断下降,从而导致无形资产的价值贬值。同时,在技术进步的刺激下,企业日益加大投入,改进、更新知识产权,又使无形资产发生增值。第二,价格变化。资产价值的时间变化用货币表示,就是价格的变化。为考察无形资产在某一特定时点的价值,必须将历史成本按现时价格指数折算为现值。第三,载体变化。无形资产是以有形资产或产品作为载体,那么载体的变动会影响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固定资产更新和产品的升级换代是非常快的,这会使无形资产的价值贬值加快;同时,企业在固定资产更新和产品换代过程中,原有技术会消化、吸收新的技术,升华为新的产权,那么无形资产的价值又将升值。

鉴于无形资产价值的不确定性,需要运用重置成本法,根据对无形资产价值变化的影响程度和因素,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行计量,下面有两种方法。

1.技术型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法

技术型无形资产包括专用技术、专利技术、软件等,是以知识为价值的主体。技术型无形资产的价值由初始投入价值、重置过程投入积累和重置过程中的价值损失构成。其中,初始投入价值包括初始购置费、初始研制费和初始价值补偿。初始价值补偿可采用标准成本法、类比法和头脑风暴法进行确定;重置过程投入积累包括技术维护投入和开拓功能投入,其价值的计量都应转化为观察时点和现值;重置过程中的价值损失包括技术损失、功能性损失和适应性损失,其价值应通过专家法或类比法进行计量。

2.整体型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法

整体型无形资产是以企业整体为载体的无形资产,包括商标、商誉和特许经营权等,它能为企业未来带来较高的经济利益,这是因为企业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条件,如较高的职工素质、良好的经营关系、先进的管理方法、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高度的企业声望等。企业未来较高的经济收益是过去超常投入的回报。按照重置成本法的价值计量规则,整体型无形资产观察时点价值可以用该时点的重置成本进行度量。其中,历史成本可用企业开办费和产品试制费加以计量。重置 过程的价值变化量包括产品宣传、技术培训、管理咨询、企业形象、质量检验和战略研究等费用的总和。重置成本法的难点是工作量较大,无形资产的经济性损耗也不易准确计量。企业在未来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信息的竞争的无形资产的竞争,运用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对知识资源和无形资产进行准确计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无形资产会计的报告

无形资产会计应该向报告使用者提供两方面对决策有用的信息:一是无形资产的存量,二是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

1.存量是反映企业对资产拥有情况的指标

无形资产账面数反映的是它的摊余净值,成本已摊销完毕但仍在帮助企业获取超额收益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为零,就不再列报。因此,按账面数列报的方法,不能如实反映企业拥有无形资产的存量。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途径:一是改变现行的无形资产的摊销办法。对那些效益期可以确定的无形资产维持现行办法,按其效益期等额摊销;对难以确定效益期的无形资产,在正式确定其效益期之前不予摊销,账面始终保持其历史成本。二是仍按现行办法进行摊销,但对成本已摊销完毕仍在发挥效用的无形资产用报表附注的形式予以揭示。

2.无形资产报告的第二个指标是其实际价值,也就是无形资产未来收益的现值

预期收益反映出无形资产的能量,对报告使用者而言无疑是重要的,但只宜在报表附注中说明。无形资产成本与预期收益在数额上的巨大差异,正说明了无形资产有超常规收益的功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