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资金风险率范文

时间:2023-06-30 17:57: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投资资金风险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投资资金风险率

篇1

关键词:旅游地产;风险分析;防范对策

一、旅游地产迅速发展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先行,奠定行业发展基础近年来,我国经济呈飞速发展趋势。据统计,2005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730美元,而据相关资料显示,当居民的收入提高到足以满足温饱的状态后,结余部分则会用于其它类似旅游等发展性消费方面,那么,该国的旅游业也会进入一个新的层次,由此,必然带动与之相关的旅游地产的蓬勃发展。

(二)政府加大对旅游业的扶持力度消费是拉动我国济发展的三架马车之一,而其中旅游消费支出占了居民消费支出相当大的比重。在“十一五”期间,我国把旅游业作为重点发展对象,政府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使得地产商们纷纷瞄准旅游地产,同时,随着旅游需求不断发展,旅游地产投资显出强烈的向周边乡村发展的趋势,农家休闲景区随处可见。

(三)城市改造加快地产商们对旅游地产的投资近10年来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大力响应旅游业的号召,普遍加大了对地方基础设施的改造,并利用黄金地段来重点打造一些旅游项目。如桂林打造的“两江四湖”就为该市增添了新的亮点,极大地改善了该市的旅游环境,同时,这一系的改造措施的实行,也为旅游地产商的投资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二、旅游地产投资的风险分析

旅游地产不仅与旅游联系密切,也与其他众多行业息息相关,这就决定了旅游地产的投资存在多种不确定要素,具体来说,其风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逐利投机心理导致资金风险增大旅游地产投资的高利润使得不少投资商“铤而走险”,盲目集中投资致使旅游地产市场乱象情况层出不穷。例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桂林为了方便海外游客住宿,地产商们纷纷投资旅游饭店。但是,一大批新的高档饭店的新建,造成该市高档饭店住房率立即出现大规模下降趋势。因此,正由于旅游地产投资具有的长期性特点,所以,地产商们在投资时需谨慎评估其潜在的一些风险。

(二)自然灾害与政治立场等不可逆因素增加投资风险旅游地产与旅游业相伴随,一些突如其来自然灾害的发生使旅游发展受阻,那么与之相关的旅游地产也必然“遭殃’。据统计,近年的海啸给东南亚旅游造成相关损失占达80%以上.08年汶川大地震对四川旅游业造成巨大影响,全省旅游总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18%。同时,一国的政治立场也对旅游地产的发展有或大或小的影响。例如:我国对日本等国的政治立场的周期性变化,也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三)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带来的背景风险任何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该国的产业政策的宏观调控。针对我国房地产市场过热的情况,200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调控措施,旨在调控地产业投资过热之势。经过近三年的努力,虽然各地地产价格过高情况有所缓和,但整体上效果仍不明显。由于旅游地产也具备房地产的一些特征,与房地产业息息相关,故旅游地产商在进行投资时,宏观经济政策成为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三、关于旅游地产投资风险控制的建议

(一)政府要增强对旅游地产投资的调控意识坚持科学发展,循序渐进的原则,旅游业在“十一五”建设规划中,已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对象,并且现已在各地的建设规划中占有重要位置。旅游地产投资要稳定有序地发展下去,类似于“急功近利”式的政府形象工程则必须避免,同时应回避重复无序性开发,尽量减少资源耗费,使旅游业朝着可持续方向不断前进。

(二)投资有风险,银行需谨慎地产属于资金密集性项目,然而,在实际投资中,仅凭开发商的自筹资金一般无法达到项目的要求,而这些地产商的投资又主要依靠向银行借款来完成,这就很容易导致银行贷款的快速增加,资金风险也随之增大。因此,怎样增强贷款后的风险管理对银行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应加强相应的监测体系的建立健全,做到配合国家政策有序实施的同事,各金融机构之间加强彼此的信息交流沟通,定期依具体情况合理投资,做好对地产业的金融方面的调控工作。

(三)注重市场分析,总结市场规律市场自身的发展往往会被很多因素所左右。由于看问题的的角度不同,个人的眼界有限,致使投资人在投资决策时,一般难以掌控到复杂的市场变化情况。而对于投资人来说,借款人只有拥有具有专业市场分析能力的团队和机构,才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和把握影响市场的多种因素,由此方可大致判断市场的发展趋势。同时为了保障投资环境的安全和贷款的及时收回,金融机构有必要对市场进行合理分析,从而用于对投资人最终决策的借鉴和指导,以减轻金融投资的风险。

四、结语

目前,中国的旅游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旅游地产商能否在这种大背景下分得“一杯羹”则完全考验着各位地产商的智慧。但是,充分评估各种市场风险,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有选择的进行合理投资,同时,辅之以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持,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旅游地产的前景一定会更加光明。

参考文献:

[1]曹炳汝,吴楠.我国旅游地产风险规避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04).

[2]张一.浅析旅游地产的现状及未来前景[J].中国市场,2010(52).

篇2

资金掌控着现代企业的经济命脉,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资金活动,是指资金流入与流出企业,以及资金在企业内部流转的总称,包括筹资、投资和资金营运等活动。

现代企业筹资决策不当,容易引发资本结构不合理或无效融资,可能导致企业筹资成本过高或债务危机;企业投资决策失误,引发盲目扩张或丧失发展机遇,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或资金使用效益低下;资金调度不合理、营运不畅,可能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或资金冗余;资金活动管控不严,可能导致资金被挪用、侵占、抽逃或遭受欺诈。总之,不管是资金风险以何种形式存在,都会影响到现代企业正常的经营管理活动,因此,加强现代企业资金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现代企业资金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现阶段,当前企业资金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企业缺乏资金风险管理意识,对风险管理认识不足

受传统粗放式企业管理思想的影响,一些企业员工甚至经营管理者高度重视企业资金的回收工作,但对资金风险管理缺乏科学的认识,对于企业资金的预算、使用、监控等管理不到位,导致企业资金风险管理环节薄弱。此外,由于部分企业经营管理者缺乏资金风险管理意识,企业理财整体水平低下,有的企业甚至利用短期负债方式筹集资金,以满足企业长期流动资产的需求,或者在生存压力下激进的进行巨大的投资,都可能导致严重的资金问题,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二)企业资金内控制度不健全,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在实际的企业资金风险管理中,很多企业过分强调资金的收付控制,重核算轻控制的问题非常突出,很多企业在事前缺乏对资金风险的有效分析和防范,没有真正认识到企业资金风险管理中存在的各种威胁,这给企业的经营活动带来了不利影响。还有部分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浮于形式、流于表面,尤其是在一些大型企业集团,经常存在着子公司多头开户的现象,这更加加剧了企业资金管理与控制的难度,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三)企业缺乏完善的资金监控体系,资金安全受到威胁

就现代企业资金管理而言,其资金风险主要来源于存货风险、现金风险、应收账款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等,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健全企业资金风险监控机制,针对各种资金风险采取针对性的监督管理措施。

在实际的企业资金风险管理中,很多企业都没有设立专门的资金监督管理岗位,还有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对应岗位,但也常常是形同虚设,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约束机制,一旦出现企业投资失误,企业资金受到严重威胁。

三、现代企业资金风险管理的有效应对策略分析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最终都会通过资金活动体现出来,如何有效的防范企业资金风险,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是值得现代企业深入思考的课题。

(一)加强思想教育管理,增强资金风险意识

现代企业应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每一位员工的风险意识,提高每一位员工应对资金风险的能力,在企业内部形成重视资金风险的良好氛围。

值得指出的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资金风险防范意识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的意义更甚。因此,企业应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通过座谈会、讲座、网络视频等多种方式定期或不定期组织高层管理者进行资金风险安全意识的培训,使管理人员树立起现代资金管理意识,掌握现代资金管理技能,促使资金合理利用。

(二)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完善企业组织机构体系

健全的资金内控制度是提高企业资金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资金内部控制制度,针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各项资金风险点,进一步完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全方位的资金内部控制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企业应根据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实践,结合本企业财务实际情况,可采取“收支一体化”资金管控模式或“收支两条线”资金管控模式。企业还应从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建立起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资金安全完整性,确保资金正常运转和合理使用,严格管控开支范围,杜绝一切不合理的开支,尽可能地减少和避免资金损失,确保资金合理有效的使用。在企业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应按照轻重缓急的资金支付原则,合理安排资金管理,优先保证安全生产资金,全面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加强资金风险监管,防范资金安全风险

企业应加强资金风险监管,建立健全企业资金使用审批授权制度,在企业内部形成一定的内部牵制,确保不同岗位相互分离、监督、制约,强化每一位员工的资金风险安全意识,有效的防范资金安全风险,形成良好的企业内部资金风险监管氛围。此外,企业应根据客户的资质和信用状况确定信用额度,尽量减少赊销欠款,降低坏账发生几率,制定适合自身的赊销方针和结算方式,确保应收账款的回收效率和企业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企业外部,企业要积极配合政府审计等部门的监督与管理,找出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防范资金安全风险。

篇3

1.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为企业塑造文化,对员工的控制意识有影响。一个规范的控制环境首先要加强管理者对内控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其次要制定一个符合规定的法人治理结构;其三,是要将管理制度梳理清楚;其四,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在企业中提高内控的重视度。要做好企业资金风险防范就必须建立完善的内控治理结构和逐级授权审批制度,消除一个人或少数人做决定的现象,杜绝下属的越权、越级行为。科学、健康的管理企业,才能使企业和员工共同受益。

2.资金风险

资金风险包括很多方面。

(1)资金链断裂风险,如果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将会中止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是企业财务风险中最严重的一项风险。

(2)资金安全风险,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资金被盗或是非法占有、挪用等情况的风险。

(3)资金支付失控风险,在交易过程中,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支付资金,是企业另一重大资金风险。

(4)融资风险,融资是一个企业从成立到发展的基石,在融资过程中会带来一系列的风险,如债权到期不能偿还,股票引起的股权结构风险等。

(5)资金回收风险,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和项目投资会如期收回资金,若不能如期收回资金则会产生资金回收风险。例如投资项目失败导致的投资风险,销售产品的坏账损失风险等。

二、面对资金风险控制,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一个规范、有效的授权控制体系是必要的,要明确规定授权批准的范围、层次、程序和责任。并以此为基础,各级管理者行使职权时必须在授权的范围内,经办人员办理业务时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

(2)建立一个全过程的资金管理机制。包括事前对资金收支情况的计划、事中对资金收支情况的监督和事后对资金的分析报告,石油企业要做到对资金状况和资金运作了如指掌。

(3)建立一个有预算驱动的资金支付管理系统,以批准的年度预算作为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支付的依据,如果超出预算范围的付款要进入资金支付程序,必须提前按企业现行规定办理预算的审批手续。

三、如何加强石油企业资金风险管理与控制

(1)增强资金风险防范意识。石油企业应采取多样化、科学化的管理方法才能更好的防范资金风险,在企业管理层范围内打造良好的资金管理氛围,提高管理者对资金防范风险的重视度,强化员工的资金管理意识,加强石油企业资金管理系统的科学性、规范性,使资金管理在企业防范风险中得到充分发挥,将企业的资金风险降到最低。

(2)利用资金管理平台,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使资金的管理能力得到提高。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集中管理是资金管理的核心,所以做好内部控制非常重要。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式下,中国石油企业的规模也迅速壮大,如果不处理好资金管理的问题,将会引发财务风险,例如资金链断裂、资金利用率低等。如果对企业资金不采取有效的集中管理,将会引发资金管理乱、资金分布散、资金监控弱等问题。

(3)提高资金风险控制,为企业资金能够安全运营提供保证。风险管理是资金管理的重中之重,资金的安全性和效率性取决于制度的完善程度。做好资金管理与风险控制能够帮助企业分析资金的使用情况,能够提高资金流动性和企业偿债能力;另外,还可以加大对企业资金流转的监控力度,建立适合企业的内控监管制度,防止营私舞弊的现象发生;除此之外,为了避免流动资金过多引起的资源浪费和流动资金过少引起的周转不灵,企业要合理制定资金存量计划,从而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率。所以,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要加强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从而提高资金使用率。

篇4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金管理;风险控制

一、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特点

(一)国有企业资金来源特点。国有企业通常是国家参与投资或控制的企业,因此国有企业的资金来源除了一般企业的资金来源外,还会获得一部分国家投入资金。一般情况下,国有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四种:一是企业在刚刚创立的时候国家投入的资金以及企业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累积的资本投入,称为资本金投入;二是企业通过融资平台或金融市场获得的融资,称为内外部融资;三是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通过产品买卖等正常经营手段获得的现金流入;四是国家财政拨款,这也是国有企业特有的资金来源渠道,主要用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等与国家利益相关的项目。(二)国有企业的资金管理优势。国有企业因其自身的国家参与投资、管控特性,在资金管理方面也呈现出自身的优势。首先,国有企业有比一般企业更为丰富的资金来源,因为国有企业除一般商业经营外,会参与建设国家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从而获得国家财政资金的支持,获得的资金额度也会随着项目的大小有所区别,项目越大便能获得越多的国家财政支持。其次,国有企业因为有国家作为支撑,在银行系统评分中也更具有优势,由此在融资等方面也更容易得到银行的支持,相比于其他商业企业额度也会更大。最后,由于国家参与投资与管控,国有企业也会更加重视对资金监管系统的建设与完善,相关资本监管机构也会对其进行更为严格的监管,由此,国有企业的资金风险也就相对减小了。

二、国有企业资金管理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经营资金链弹性不足引发的资金风险。1、国有企业经营资金链的主要内容。国有企业从创立到发展成熟会经过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阶段,企业会根据每一个阶段的发展情况制定不同的企业发展战略,不同发展阶段下企业的经营资金来源以及资金链的弹性都会呈现出较大的变化。从初创期走向成熟期的过程中,企业的经营资金来源会由股东集资逐渐转变为企业经营的收益现金流入。而企业的资金花费在初期主要是投入开办企业的费用,而在后期则转变为企业经营运转的成本以及企业想要扩大经营范围引起的再投资部分的费用。2、经营资金链弹性不足引发的资金风险。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生产经营的现金流入都是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企业资金能否顺利运转的关键。同时,经营现金流入还是判断企业财务杠杆使用程度的重要标准。判断企业的经营资金链是否具有足够的弹性需要企业综合考虑企业正常的经营资金流入、供应商资金支付、股东资金再投入空间以及企业日常的经费需求等几方面,需要综合权衡企业各个资金需求的时间和空间转化要求。如果未能处理好几者之间的关系或对某一方面的因素没有充分考虑,都会引起企业的资金风险。(二)金融风险预判不足引发的资金风险。随着国有企业的不断发展和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其资金需求也越来越大。当国有企业发展进入成熟期之后,除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能够得到国家资金支持外,商业项目开展的资金来源大部分只能依赖于向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在向金融市场获取融资时,企业需要对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进行预判,主要预判风险包括市场风险、行业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政策风险以及其他风险等。然而,当前大部分国有企业刚从发展期转入成熟期,对金融市场的融资手段主要依赖于商业银行贷款和发行企业债券等较为传统的融资手段,这些融资手段相对而言都比较稳妥,并没有对企业金融风险的预判提出过高要求。但已经进入成熟期的国有企业,随着业务发展,资金需求的日益增大,其融资额度也会越来越高,这就对企业融资风险的预判提出了要求,如果预判不足,就可能引发融资周转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的风险。(三)资金周转效率低下和资金成本过高引发的风险。资金成本是指企业在获得和使用资金过程中付出的成本,一般情况下,企业的资金成本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企业在获得资金也就是向金融市场融资过程中支付的费用;另一方面是企业日常经营周转过程中占用的资金,如企业应收账款以及库存积压等。国家有关部门对国有企业的资金管理和资金成本管理一直有明确要求和规定,在2015年就曾明确提出“开源节流、增收节支”的要求。但纵观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资金成本管理,情况并不乐观。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当前国有企业在向金融市场进行融资时,需要支付大约7%—25%的成本,甚至还会更高。且企业在不使用商业折扣或使用银行贴现等情况下,经营过程中的资金成本会远远高于实际利率。这些都会导致企业的资金取得成本偏高。与此同时,企业的资金占用现象也较突出,由此引发的资金周转效率低下、资金占用成本较高等情况都会引发企业的资金风险。(四)项目投资成本预算难引发的资金风险。国有企业的项目投资成本预算难主要是针对于大型项目而言的,也是由大型项目的特性决定的,大型项目一般具有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长、对施工技术的要求较高且项目合作方多等特点,这些都对项目投资的资金成本预算提出了挑战。如果资金成本预测不合理,会导致项目成本上升增加投资风险或项目建设后期资金不足而项目难以进行的情况。大型项目的投资成本预算会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需要企业综合考虑项目总投资额与投资期、项目回报率、净现金流等因素,同时企业管理层必须充分重视对资金成本的管控,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需确保建设期资金流入与建设进度相匹配,当经营现金流入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时,需确保企业有足够的偿还能力以应对。如果企业未能综合考虑以上因素而进行大型项目的投资,就可能会引发企业资金管理风险,最终对企业经营和利益造成损伤。

三、国有企业资金管理风险的防控建议

(一)财务管理与企业管理决策相结合。国有企业的资金管理说到底是涉及面更广、层次更深的财务管理工作,在资金管理风险防控上,财务管理必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企业资金管理工作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因此财务管理工作也要涵盖企业的各个环节。在资金风险防控方面,企业高层管理者应让财务管理人员参与其中,具体而言,一方面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参与企业的阶段性战略规划和项目投资决策,企业的财务管理和资金管理要与企业战略发展规划、企业年度资金预算、企业成本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等相结合。另一方面,企业财务人员在参与项目投资决策时,应充分发挥其财务管理职能,对其中应用到的资金数据做好调查和测算以方便管理层参考与决策,同时,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对管理层的决策和资金管理风险控制给出专业建议。(二)建立并完善资金风险预警系统。建立并完善资金风险预警系统是国有企业防范并应对资金风险的有效手段。科学、合理的资金风险预警系统能够最大化地避免风险的产生,在风险发生时也能够做到及时、积极地应对。企业在建立资金风险预警系统时,要综合考虑企业整体的情况,让企业各个部门和员工都参与其中。具体而言,企业在建设资金风险预警系统时,要充分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主要考虑企业自身运营资金的流动规律,企业的发展规划和投资规模以及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等,外部环境需考虑金融市场环境、合作伙伴评估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等。在对内外部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后,以以往出现过的企业资金管理风险作为参考,以当前企业资金流转的环节与特点为基础,并根据各个风险点的具体表现形式,对资金管理风险进行等级划分,并针对不同等级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最终建立起一套集预防与应对于一体的风险预警系统。(三)强化资金管理细节,依托数据管理工具进行管理。据相关数据表明,随着我国国有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货币资金流量的总体额度与流动速度呈现出了阶梯式上升的趋势,这样的发展趋势在给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的同时,也给国有企业的资金管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在加强了整体的资金管理与建立资金管理风险防控系统之后,企业还需不断强化资金管理的细节,从根本上实现对资金管理的整体提升。同时,在大数据时代企业要充分运用好数据管理工具,企业可以通过数据管理工具对影响企业资金管理的企业资金存量、外部资金成本价格、外汇市场变动情况、债券市场与资本市场等数据进行收集、并利用数据管理工具进行整理、分析,最终将其转化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据,使其成为企业资金管理和相关决策的依据和参考,最终为企业的资金风险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朱晋.浅议国有集团企业资金管理运作[J].国际商务财会,2013(06)

篇5

【关键词】资金风险 预算管理 预警机制 监督考核

当今市场环境下,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在寻求稳步发展的同时,对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就显得十分重要。而在企业的各项风险管控中,对资金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可谓重中之重。资金是企业的“血脉”,它贯穿于企业内部管理及外部经营的各个环节。可以说,如果资金出了问题,对一个企业来说将会是致命的打击。近年来,由于资金链出现问题,引发的企业经营困难屡见报端,有些企业因此受到重创,从此一蹶不振,甚至走到了濒临倒闭的边缘。这让很多企业将资金风险管理工作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企业资金风险管理的现状

一是企业对投资、融资、经营环节的资金运用均没有明确的计划,脱离企业战略目标。二是缺少资金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资金支配环节随意性强,风险失控。三是制定了相对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制度,可制度只“上墙”,不“落地”,实际执行效果不理想。四是企业没有足够可靠的技术手段,同时还受到员工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对资金风险的有效管控显得力不从心。

二、企业资金风险管理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资金预算体系不健全、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脱节

一些企业因其自身的整体预算体系本就不完善,相应的资金预算体系也不够健全。形成了要么根本没有资金预算;要么虽然有资金预算,但预算指标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不相关联,反而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二)资金管理制度设计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失效

一些企业不注重管理制度建设,在实际工作中人为因素较多。而细化到资金管理方面的问题,一是,相关制度设计过于简单、粗糙,不能够全面覆盖资金链的各个环节,从而无法通过有效的制度来防范资金风险。二是,企业虽然制定了相对比较完善可行的资金管理制度,但是实际工作过程中,在执行环节打了折扣。为了图一时方便或是为了某些人的私人利益,经常人为的绕过制度办理资金业务。如:资金支付申请不合规,资金支付审批走过场,大额资金的规划和使用没有经过集体决策,导致部分内部控制失效,产生了较大的资金风险。

(三)资金配置结构不合理,投融资决策不做可行性分析

有些企业在资金配置方面不够科学、合理。对外投资时,对被投资行业及被投资企业过于乐观,不做详细的调查研究,不做科学有效的分析,对前期风险估计不足,对后期风险没有应对措施。如此盲目进行投资,虽然短期内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但资金风险也随之增加,最终很可能导致投资决策失败,造成企业资产流失,盈利能力下降。情况严重的,还会引发企业资金链断裂,危机企业生存。对外融资时,对资金风险疏于把控,不经过有效的分析论证,对自身能力估计不足,融资成本过高、融资规模过大,发生不能按期偿还债务的状况,形成债务危机,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四)资金使用过程没有有效的监督,缺少风险预警机制和应对措施

很多企业只关注资金的前期投入环节,而对于资金的使用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对于后续的风险也没有预警机制和应对措施。如:某金融公司将资金借出后,没有对其进行后续的跟踪,当借款企业已经出现信用危机,并在公开媒体已经有消息报道该企业有破产征兆。然而该金融公司没有过程监督制度,缺少风险预警机制。直到借款企业已经破产清算时,该金融公司才得知实际借出款项已无法收回,只能仓促应对,造成本企业大额资金损失。

(五)缺乏考核机制,权责不明

对于投融资等资金运用的风险和效果没有考核机制加以约束,取得成绩的部门和个人得不到奖励,出了问题相互推诿,不愿承担责任。如此下去,则必将导致企业的资金效益低下,资金浪费严重。

(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带来系统风险增加,危及到资金安全

IT及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增加了数据系统风险。财务结算系统没有定期维护;财务人员支付密码简单,没有定期更换;系统没有定期升级,出现安全漏洞,这些情况都不同程度的危及到了企业的资金安全。

(七)员工风险意识差,存在资金被盗、受骗风险

员工风险意识不强、警惕性不高,容易上当受骗。现阶段,有不法分子利用新技术,如:短信、QQ、微信等工具通过各种方法骗取财务人员信任,盗、骗企业资金,使企业遭受损失。

三、加强企业资金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资金预算体系,加强资金预算管理

企业资金预算是确保企业稳健运营的关键环节。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之前,必须要对资金做合理的规划,同时更要对资金风险做详细的评估。企业应依据战略发展目标,在编制企业全面预算的基础上,编制完善的资金预算,包括:年度、季度、月度及滚动预算。预算制定后,要定期对预算的执行情况,做跟踪式的分析,找出偏离预算的指标,并分析偏离原因,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出修订资金预算或者调整经营决策的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制定完善的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执行

制定完善的资金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管理权限,建立严格的资金业务授权审批制度,其中,重大资金业务要实行集体讨论后决策,明确责任人。制定资金业务相关岗位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制定资金业务检查制度,定期检查账实是否相符、内部的资金保管、缴存是否正确,是否私人挪用、违规占用、设置小金库等情况。

(三)合理配置资金结构,科学投融资决策

合理配置资金结构,可以防止企业经营过程中发生资金需求不足或者资金闲置导致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既要满足企业的经营发展目标需要,又要统筹规划,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投资决策分析可以有效控制资金风险的关键环节,通过分析,能够识别出哪些风险可控,哪些风险不可控,在企业有能力管理好可控风险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对不可控风险的评估,进而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这样,就能在保证企业资金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企业的投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依据。融资决策分析可以在评估企业对资金需求的基础上,分析企业可接受的资金成本、资金规模,防止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资金闲置或资金短缺导致经营受阻,且可以避免到期无法偿还债务的风险等。

(四)加强资金使用过程监控,建立资金风险预警机制,及时采取应对策略

企业要建立资金使用效果跟踪评价机制,定期监控资金使用效果。除了对本企业经营业务的分析,还要重点跟踪、监控与企业相关联的上下游企业的经营状况,运用收集各项历史资料、行业指标、企业经营信息等方式,建立一个数据库。以此为基础设计一系列科学有效的资金风险分析模型,根据变化情况实时做出应对策略,调整资金使用方向,确保资金效益最大化,并保证资金的安全。要建立资金风险预警机制,选定风险指标,经过分析后,评估资金风险大小,并且设定预警条件、预警时间以及何时需采取应对措施。企业可以采取如:计提坏账准备金、取得外部企业担保、购买外部资产保险等资金风险的应对措施,从而分散和化解企业的经营风险。

(五)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落实到责任人

对资金风险环节明确控制措施,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涵盖各个相关部门,详细划分各部门在资金运用和风险防范上的权限和责任,基于企业资金预算为基本考核依据,并结合经营指标做针对性的分析比较,形成考核报告,将考核结果和绩效挂钩,奖惩落实到具体责任人,这样才能切实将防范资金风险的工作落到实处。

(六)加强信息化安全控制,防止病毒和黑客攻击

企业应该重视信息化安全建设工作,定期评估企业信息安全程度,维护安全系统环境。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建立有效的安全防火墙,定期杀毒,升级软件,防止病毒侵袭和黑客攻击,从而保障资金安全。

(七)加强员工培训,树立风险意识

企业要经常组织员工进行安全培训,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掌握防骗技能,避免不法人员侵害。尤其财务人员要更加警惕,对于资金结算系统,密码设计要符合安全性要求并且要定期更换,网银支付和授权分离的规定要严格执行,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避免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胡艳华.铁路企业资金风险的管理和控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9年04期.

[2]范凌芸,周胤.浅议企业资金运用中的财务风险防范[J].财会通讯,2012年第29期.

篇6

关键词:风险投资;策略;规避方式

由于系统风险的不可测性和风险较难规避,对于广大风险投资者而言,其侧重点往往只是对于非系统风险的防范,因为非系统风险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投资组合和有效的制度规范而降低。这里探讨的是如何对风险投资中的非系统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并且重点分析和探讨非系统风险中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公司治理风险,资金风险,人力资源风险这五种风险投资中经常遇到的,而且与要重点控制的要素。

总体来讲,风险投资中5大要素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公司治理风险,资金风险,人力资源风险。为此,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各风险的特征以及规避方式。

一. 技术风险

由于高新技术开发研究的复杂性和独特性,为此我们很难预测从该技术的初步研究到具体产品的工业化生产以及新产品转化过程中成功的概率,这是高科技投资中最大的风险来源。

技术风险的具体表现为:

(1)技术上成功的不确定性。新技术在诞生之初都是不完善的、粗糙的,能否在现有的技术知识条件下按预期的目标实现都是不能确定的。

(2)产品的生产和售后服务的不确定性。产品开发出来后,如果不能成功地生产出产品或进行批量生产,仍不能完成风险投资的全过程。

(3)技术寿命的不确定性。

二. 市场分析

如果风险企业生产的新产品或服务与市场不匹配,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就可能给风险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这种风险具体表现为:

(1)新产品的市场容量。

(2)市场的接受能力。

(3)新产品的市场接受的时间。

(4)新产品的竞争能力。

市场风险是导致新技术,新产品商业化失败的核心风险,打来那个实践证明,市场风险是导致新产品,新技术商业化产业化过程中断甚至失败的的核心风险之一。为此,为了降低或者避免投资风险,除了在投资项目的选择上要慎重外,还可以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投资策略来防范和规避市场风险,其中,主要控制策略有:

(1)组合投资策略:风险投资公司投资于多个企业,多个行业,多个发展阶段,不同的地域。这样不仅可以平衡风险,还可以使资金回收间隔交替,避免因资本市场不景气而无法锐资。

(2)联合投资策略: 多家风险投资公司同时投资于一个对资金需求巨大、风险较大的项目。这样不仅可以分散风险,而且可以共享信息,实现各公司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合作,从而充分发挥不同公司的独特优势。

(3)匹配投资策略:指风险投资公司在对项目或企业进行风险投资时,要求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企业要投入相应的资金。这样可以使国家风险资金带动大量的民间风险资金的发展,从而对民间投资的发展起到一种示范和导向作用。

三.公司治理

管理风险是指风险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因管理不善而导致投资失败所带来的风险,主要表现在:

(1)组织风险。

(2)生产风险。

(3)决策风险。

在公司发展的初期,由于公司规模较小,有几个初创人(其中大多为专业技术人员)应用简单的管理模式就足以管理整个公司,但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风险资本的不断进入,不难发现,当初简单的管理模式已不足以适应整个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此时,通常的做法,风险资本家与公司的创始人一道外聘专业管理人员对公司进行管理,对此,主要的控制策略有:

(1)职业经理人:聘请职业经理人管理整个公司的日常运营

(2)完善的公司治理:随着公司的不断壮大,必须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体系以达到职业经理人的日常工作为目的。

(3)加强管理层与基层的沟通: 加强公司管理层与基层员工的互相沟通,能够及时将基层员工的意见反馈给公司管理层,这样能及时将各种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之中,不断发现风险,防范风险,改进工作,以最低的成本达到改善的目的

四.资金风险

资金风险是指公司在进行风险投资过程中,资金的募集,使用以及回收环节中所出现的资金链断裂问题,资金风险的来源一般主要有:

(1)融资风险。

(2)信息不对称。

(3)资金的回收渠道。

资金风险贯穿于整个投资的流程中,对投资的成功与否具有极大的影响,其中,主要的控制策略有:

(1)降低投资门槛:如果能够相应降低风险投资项目的门槛,让更多的投资者可以参与高风险项目的投资,这样就可以募集到更多的投资资金以投资更多的项目

(2)谨慎的投资态度:尽管风险投资是基于积极的投资策略,但是严谨的投资态度以及加深对目标公司的研究力度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前提,只有对目标公司有了充分的了解后,才能确保投资的胜算

(3)加强目标公司管理:为了将目标公司打造成为优质企业并且成功包装上市,派遣专业人员加强对目标公司的管理(其中包括公司治理)势必不可少的环节

五.人力资源风险

随着公司不断拓展壮大,人才在企业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与传统企业相比,风险投资对人才的素质有更高的要求,高素质的管理层通常是投资者评价风险投资实力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和人事制度的欠合理性,高管流失,技术骨干的外流,将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导致整个公司的技术受阻,造成连锁反应。认识风险的来源一般有:

(1)欠完善的薪金制度:由于薪金制度存在的不合理性,客观上导致管理层与中层和基层员工以及技术人员的收入反差过大,造成人员心态不平衡,使一大部分优秀人才身在曹营心在汉

(2)不合理的岗位设置:公司的有些岗位形同虚设,而这些岗位上的员工却拿着高薪,造成了苦乐不均,员工的价值无法得到成分的体现,从而员工的积极性无法充分发挥,这些都是需要公司高度重视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要想确保投资资本的效益,就必须尽可能合理选择风险管理技术和手段,制定好风险管理总体方案和行动措施,利用金融创新、制度创新及管理创新来有效地激励创业家和风险资本家,有效地减少巨大的信息不对称,并提供技术创新所必须的管理机制,尽可能减少、控制和消除存在于风险投资中的各种风险。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企业投资 投资管理 风险控制

近年,随着国内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并购数量成倍增长,通过投资实现快速扩张已是众多企业寻求自身发展的首要选择。 因此,投资管理过程的风险控制也显得尤为重要。企业投资的成败关系着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如何有效地防范和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使投资收益最优化,这是值得每个企业深入研究的。

一、企业投资风险的成因

(一)企业投资环境的复杂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企业所处环境复杂多变,面临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人文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任一方面细微的变化,都会使企业投资环境发生质的改变,带来不可预估的风险。例如可能发生的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的调整,导致企业财务环境的不确定,企业的投资规模、投资方向等若不及时调整,投资风险亦会随之增高。

(二)追求高回报投资带有盲目性

一般情况下,投资和收益是成正比的,但企业在投资时往往为了追求较高的投资回报却忽略了投资的风险。企业在接受投资时如果只考虑到回报而忽略了企业本身体制和结构是否符合投资项目,那么企业的投资风险会陡然增大,势必会造成经济损失。

(三)国家政策变动导致利率升降

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行情都会影响利息的升降,使其处于不稳定状态。我国市场利率化改革过程中,对于企业风险利率宽度增加。随之,企业在利息风险方面缺少管理经验,也缺乏应对的价格机制,利率风险计量和相应的监视系统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四)企业管理者缺乏投资风险意识

企业缺少科学的投资管理机制,企业管理者又不具备投资风险控制理论。为了节省决策时间,管理者大都不愿意进行经济政策研究,不做市场调查,对企业投资前自身和投资后自身情况及经营影响考虑不健全,加之管理者缺少应对风险的经验,使企业投资产生风险。

二、企业投资风险的识别

(一)市场风险识别

巨大的投资发展空间不代表具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只有先前做好市场调查和市场战略研究,并对同行业的企业状况及潜在的其他竞争对手做好分析,才能高效准确的发现适宜于企业本身的投资机会。理顺投资市场的发展趋势,运用有效资源,做出合理决策,避免无效投资,投资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

(二)资源风险识别

对投资进行可行性研究时,要统筹好资源与投资的关系。首要是从投资的客观要求着手,研究资源和上下级产业链的制约度;再次,要从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角度,投资项目是有利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整个投资项目的资源供应是否能满足生产所需要的时间,资源是否最合理最节约的加以利用,在投资进行初期要认真贯彻落实。

(三)技术风险识别

投资是企业更新能力自主创造的重要途径,在投资可行性研究时,既要做好技术与投资项目的适用度分析,也要考虑技术在可行性的基础要推陈出新。通过在投资中接触到的先进技术,在实际生产中实习领会,有可能产生更新能力自主创造的机会,在市场的推动下,能力切实提高,会加快产生企业效益。

(四)资金风险识别

投资过程中,资金投入是关键。根据投资项目情况,企业会筹集银行及非银行资金或外商资金。完善企业投资资金风险识别,需重点分析资金筹集是否稳定,严格遵守科学合理性原则。要尽量选择筹集资金成本较低的途径,减少在筹集资金环节的风险。

三、企业投资风险的应对

(一)控制企业投资资金风险

控制投资资金风险的一个主要办法是,正确地筹措资金和使用资金,发挥好资金的效益。资本密集型企业普遍具有的特点是资金筹集密集、流动性较强、不容易控制。想要避免投资资金风险,必须使企业投资的管理以企业资金管理为中心。为了更好的促进企业的未来发展,必须有效的加强企业投资资金和运用资金之道。

(二)提高管理者水平和风险意识

管理者是否具有较高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成败,他是赋予企业生命力的重要因素,没有管理者的企业,如同生命没有了灵魂。高素质的管理者会使企业蓬勃发展,具有对潜在风险认识识别的能力也是优秀领导者所要具备的能力。作为企业的领导者,要能全面了解在投资中将面临的风险,高度认识风险的客观性,采用科学的方法预测、防范、规避投资过程中的风险。

(三)注重加强企业投资组合

投资组合是种行之有效的降低风险方法,将资金分布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分配在不同的项目上,这样可以将风险分散。投入部分资本,却不用承担全部风险,只要有些投资成功就会弥补某个失败投资造成的损失,防止投资孤注一掷,确保了企业在整体上的盈利目的,保证了企业投资收益。

(四)建立企业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健全企业风险意识和预警系统。预警系统对潜在的现实风险能进行量化评估,分析出投资项目可能存在的根源因素,向领导层发出信号并及时采取预防对策,有效规避风险。企业所建立的预警系统要想合理,需注意明确投资预警的应有目标,建立确定预控措施。

由此可见,企业投资风险的控制贯穿投资管理的全过程,从立项到最后的投资回收,不同的环节面临不同的风险,对投资风险合理评估、恰当应对,才能最终实现投资预期收益。

参考文献:

[1]吴利群.刍以投资风险控制和企业财务管理[J].商业时代,2012(9):20-22

篇8

关键词:资金运作 现状 对策 预警机制

一、我国出版业资金运作的现状和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转变,出版业也进入了全面的转企改制,而出版业目前仍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企业机制不健全,经营者的一些意识跟不上市场的步伐,以及资金运作较保守,负债比例过低或基本无负债,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及扩张,这和大部分企业都热衷于利用财务杠杆的优越性,采用负债模式进行融资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新闻出版总署也意识到目前新闻出版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金融问题,最近,新闻出版总署与工行签合作协议,未来5年新闻出版产业将获600亿元意向性融资支持,积极支持新闻出版产业对外融资,这为出版业发展壮大提供了一个好的契机,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自2008年到2011年,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式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经济增速放缓,金融形式恶化,市场需求大幅萎缩。我国的货币政策也由松转紧,如何能充分的利用内部和外部资金而又能把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成为每个出版企业所面临的课题。

二、提高资金运作效率的对策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经营者必须充分认识到,从本质上讲企业营运的是资金,要下功夫学习、研究和掌握资金运作的规律和本领。要根据市场情况变化,不断优化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利用财务杠杆来控制融资成本,提高资金利润率;不断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完善投资组合,促进企业规模化发展,最终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一)合理预测企业资金需求量

根据企业自身实力设计合理的资本结构,科学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选择合适的负债率经营。企业的资金需要量是企业筹资的数量依据。当企业负债经营决策正确,能够合理保证企业达到最佳资本结构时,这部分资金就可以为企业创造出高于负债成本的超额利润,促进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这正是企业经营者重视负债经营策略的实质所在。但必须注意的是要有清晰的风险意识。在规范的市场经济中债务人必须承担利率风险、信誉风险、被抵押的资产风险、外债的汇率风险等。因此,举债前必须进行认真而慎重的风险分析,做到不盲目举债,并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尽量控制在企业的负债水平以内。

(二)筹资结构与资产结构相匹配

资产流动性强的企业由于具备债务偿还能力,能够承受较高的负债;相反,资产的变现能力较低的企业的负债比率应该低。企业要保持和增加自有资金,在追求增量筹资的同时更加注重存量筹资。具体做法就是要进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预算,它能反映公司在筹资时所能提供的自有资金规模,也是公司融资政策选定的重要依据,而月度经营预算则能准确的提供公司的融资,投资计划依据,增加公司的资金运营效益,减少财务费用支出。

(三)优化筹资的时间结构,要合理控制长期负债和流动负债的比重

前者较稳定但成本高,后者风险大但成本低,因此,负债结构不合理,如企业用短期借款进行长期投资,到期时不能偿还,而借款方由于资金紧张不能展期,则企业有可能破产。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好投资活动现金流量预算。投资活动现金流量预算分为两类:

(1)长期投资:属于投资回报期长的资金支出,但也是增加企业发展潜力的有力保证,长期投资的资金使用期都较长,资金使用额也较大,因此要求根据年度自有资金量及较低的融资成本来确定年度投资资金支出预算。

(2)短期投资:它强调短期资金的流动性,在没有选定有效的长期投资计划时,选择风险低,收益高的投资方案,将企业存量资金盘活起来,取得较好的收益。

(四)构建资金风险的预警机制

为了从科学角度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企业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建立和完善资金风险预警或监测机制,并从风险的组织机制、分析机制和处理机制三方面入手予以执行。为此,企业要从资金供给、资金投放、周转效率、债务风险水平等方面入手建立和完善预警监测指标体系,确定重点监测对象和监测领域,认真分析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带息负债比率、已获利息倍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等重要指标变动情况,重点关注即将到期债务,对可能出现的资金风险提前做好应急预案,以减少自身的资金损失。 转贴于

参考文献

[1]李海燕.企业资金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科技咨询,2005

[2]史贵书,李丽.浅谈企业资金管理与控制.河北煤炭,2005;6

[3]杜涛.企业在财务管理中资金风险的控制与对策,中国商界,2010;8

篇9

[关键词]高速公路 BOT 风险控制

1996年,为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的通知》(国发[1996]35号)。通知规定项目法人自行筹集项目资金,资金来源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项目资本金,二是债务性资本。交通运输项目资本金比例确定为35%及以上(2009年4月,该比例调整为25%)。根据2004年经国务院讨论通过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我国将用30年时间,建设总规模约8.5万公里高速公路,静态投资2万亿元人民币。在政策支持下,全新的高速公路建设运作模式――BOT(BUILD――OPERATE――TRANSFER)模式应运而生,这极大促进了我国高速公路行业迅猛发展。“BOT”是对一个项目建设、运营和转让的经济活动全过程特征的简要概括。其基本特征是:政府将某一基础设施项目的特许权授予特定的、由项目发起人针对项目所成立的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负责该项目的投资建设和经营,并在该项目特许经营期限届满时,将项目无偿转让给该项目所在地政府。对项目投资人而言,充分分析项目特征、投入资本金安全性、控制各类风险是获得投资成功的关键要素。

一、高速公路BOT项目资本金风险表现形式

项目资本金风险是指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因素作用,使投资人投入项目的资本金盈利能力与预计盈利能力相背离,因而有蒙受本金或其收益损失的可能性。资本金风险过程表现形式可概括为两种:一是“入不敷出――亏损型”,当企业取得的收入不足以弥补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费用时,则企业形成亏损,这意味着投资者投入的项目资本金遭到侵蚀,资本金不但没有增值,反而在减值;另一种是债务型,即企业无力支付到期贷款、利息等导致的资本金风险。第1种主要从企业利润角度表现出来,第2种从现金流角度综合反映资本金风险。任意一种表现形式出现时,均应引起投资者或其组建的项目法人高度关注。

二、高速公路BOT项目资本金风险影响因素

高速公路项目资本金投入具有时期性,通常在项目建设期内全额投入,但风险会贯穿整个项目建设期、营运期。在此期间内项目资本金均面临风险因素,基本上可概括为以下几类:

(一)论证不充分

论证不充分是指从规划、立项、招投标到资本金投入进行开工建设前,评估调查不仔细、深入、全面等,造成项目一开始建设就给资本金带来的风险因素。论证风险并不体现在论证阶段,而是在项目建设期与运营期中表现出来,比如前期车流量调查不充分,沿途经济增长分析不准确等。

(二)制度不健全、不完善

内控制度是企业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性、收益性,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目的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企业内部在项目资本金管理及使用、机构设置,管理基础工作、债权债务管理办法等方面不够完善,会造成企业管理混乱、项目资本金使用效率低下,甚至出现被转移、挪用等严重后果。因此内控制度不完善会使项目资本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充分保证。

(三)融资方案无法全部有效实施

在投资者投入资本金成立项目公司后,项目公司将结合BOT项目概算额、融资比例及融资额、项目周期等数据,制定融资方案。由于高速公路项目投资通常数十亿,融资额巨大,企业能否顺利实施建设期融资方案并寻求低成本资金来源成为建设期融资风险的最重要因素;项目进入运营期后,能否在车流量培育期内融入流动资金,保证项目营运养护支出也成为关键因素。融资方案不成功是造成项目资本金风险第2种表现方式的直接原因。

(四)完工风险

完工风险是指项目延期完工、完工后无法达到设计运行标准或根本无法完工,或者项目实体工程完成,但造成竣工决算投资大大超过预算等情况导致的风险因素。其形成原因主要包括承建单位技术能力和经验不足、恶意分包、地质气候条件恶劣、管理不到位等。

区域系统内的其他高速公路项目延期完工,对BOT项目车流量具有重要影响,延期时间越长,对资本金收益影响越大。

(五)合同风险

BOT项目参与者除投入资本金的股东外,还包括政府、金融贷款机构、承建方等,各方以合同为纽带,对项目资本金构成风险的合同主要包括:

1 投资方合资合作协议。BOT项目投资大,投资方通常由两家或者几家实力较强的公司联合成立项目公司。投资者间既有共同的利益,但在合作过程中又会产生诸多矛盾。协议如果没有约定好投资人参与项目时遵守的条款,各自的股权比例,投资的方式以及在项目陷入财务困难需要更多资金时投资人所承担的义务等,均会影响到项目建设及营运效率。在我国以下3种条款应特别引起注意:一是明确约定的国家相关补助款分配条款,补助款约定条款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合理确定权属,否则会影响其他投资者投入资本金权益;二是约定科学合理的股权结构条款:三是股东不能按约定投入项目资本金的违约承担责任条款。项目资本金不按期投入,不仅影响金融机构上贷额度及速度,同时对项目顺利建设完工投入运营产生重要影响。

2 特许经营权协议。是BOT项目核心协议,也是项目公司取得各项权益的依据,应完整包括以下核心内容:(1)特许权的范围;(2)基础设施的建设、融资和运营中政府对项目公司所有权变更的限制,因不可抗力需变动时补贴措施;(3)相关政府部门获得哪些“帮助”;(4)项目运营、维护及移交范围、资产类别;(5)项目收费标准及计算方法等。大部分条款事关未来收入来源渠道、额度,影响资本金及预期收益实现保障度。

3 贷款合同。BOT项目贷款比例通常在65%~75%左右,是项目建设资金主要来源,贷款合同签订,应着重关注担保条款与利率条款的设置,质押担保比例约定不合理会对企业后续融资带来影响;利率条款的约定应结合当前及未来宏观经济形势及变动趋势,合理确定利率浮动方式。

(六)管理团队缺失

管理团队缺失指因不具备专业管理团队,造成项目实体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成本高而给资本金带来的风险因素。国内BOT项目公司通常由施工单位组建,这些施工单位在建设期具有专业管理能力,但进入营运期后,缺乏经验,事故处理滞后、养护不到位等情况时常会发生,影响车辆通行效率及道路管理养护质量。

(七)市场风险

BOT项目在长期的特许期中,供求关系变化和价格变化时有发生。在BOT项目回收全部项目资本金以前,市场上有可能出现更廉价的竞争产品或更受消费者喜欢的更廉价替代品,这些产品会带来对BOT项目的需求冲击。

(八)不可抗力

不可抗力主要指项目参与方不能预见且无法克服与避免,而使项目造成很大损坏以至不能实施的风险,如地震、台风、洪水、国家政局动荡等。

三、高速公路BOT项目资本金风险控制措施

(一)建立BOT项目承建商优选体系,控制建设期完工风险

选择有实力、信誉好的承包商参加投标,从而既保证该项目的造价经济合理,又保证该项目能够按时、保质完工。

(二)加强银企合作,降低融资风险

要加强贷款结构管理,力争多上流动资金贷款,力争降低项目投资成本;在建设期即对营运期流动资金融资作出安排;担保质押比例应控制在贷款占比内(指贷款总额占项目投资的比值)等。

(三)完善内控制度,严控资金收支管理

在建设期内,应制定一套完整、科学的建设资金管理体系,严格付款审批制度,加强承建单位资金收支及履约保证金管理;营运期内,应结合收费体系制定各类资金收支监管办法。

(四)审慎选择合资伙伴,设置合理股权结构

除了解合资者的实力及背景外,还应考虑该投资者所在行业与所投资项目的行业关联度,即是否具有上下游企业关系,是否具有横向经济联系等。同时,在公司法规定的范围内设置合理股权比例,这样可以弥补公司在新涉领域内管理上的不足,有利于股东会或者董事会科学决策。

(五)借助中介力量

BOT项目涉及问题众多,在合同管理方面,企业可充分与操作过类似项目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协作,发挥律师在合同完善及会计师审计监管作用,以便控制合同风险及建设资金安全风险;区域内项目完工风险、替代品或者收费标准变动风险可力争在BOT协议中进行解决。

篇10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资金风险

一、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1.政策、制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政策风险指国家政策的变化对行业、产品的影响,包括产业政策、利率的变化、通货膨胀等。在中国传统社会阶层结构中,商业做为流动不确定组织来给予压制和管理。国家宏观调控中法律和政策往往交织并用,由此带来了宏观调控的稳定性问题,近年来金融政策和财税政策调整就非常频繁,不同行业、产业的市场主体经常要面对一些不确定的风险。利率的变化有可能会使企业产生债务融资风险,通货膨胀会使企业资金供应容易出现短缺,如果决策不当,将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

2.企业资本结构缺乏科学规划。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长期资本(长期负债、优先股、普通股)构成及其比例关系。企业的资本结构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最优的资本结构客观存在时,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即达到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企业采用负债经营方式扩大资金来源已成为许多国有企业的普遍做法,但高负债也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高风险。资本结构缺乏科学规划,造成负债比重加大,企业财务管理混乱,会使企业财务管理的各环节缺乏统筹协调配合,造成企业资金匮乏、资产损失等风险。财务风险与资产的流动性紧密联系,如果企业不能以低于收益率的成本随时获取所需资金,必然给企业带来资产流动性风险。企业资本结构的不合理会导致企业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给企业增加财务负担。

3.财务决策失误。长期以来,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财务管理在国有企业管理中内容单一、层次较低。尽管优化财务决策对现代企业来说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但在具体实践中,一些国有企业的财务决策并未被提升到企业战略管理的层次上来。一些企业领导对财务决策的认识不够准确,财务管理就变成了以具体经济核算、日常资金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工作。有的企业领导仅仅凭以往的经验,没有对市场进行深入的调研和科学论证,就盲目进行企业财务决策决策,盲目投资,造成企业不良资产过大,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资金风险。有的企业监督制度执行不严格,对财经纪律置若罔闻,财务风险极易发生。在决策时缺乏真实的信息,对决策事项未来变化无法掌握,不能获取充分有用的信息。制度环境的不确定性使企业财务决策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造成巨大的财务资金风险。

4.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薄弱,职业道德有待加强。企业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还是资金回收、利益分配等财务活动,都会使企业面临着财务风险。目前,我国许多国有企业还未建立起完善的财务风险预测、预警、防范和控制系统。该进成本不进、该摊费用不摊、该提折旧不提,人为调节利润、未对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调查就盲目赊销等现象在很多国有企业内部普遍存在。一些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缺乏足够了解,风险意识薄弱,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由于风险意识淡薄,大量潜亏挂账的现象,人为制造财务风险,致使财务风险时有发生。在市场经济中的国有企业财务人员的各种欺诈、违约、投机取巧等现象屡见不鲜。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是降低企业财务资金风险的重要保障,国有企业的良好职业道德建设是事业提升的基石。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道德风险主要表现在违约及债权债务关系严重扭曲等方面,这些都会降低企业信用度,使企业的经济合同履约率和偿债能力降低,影响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营,造成资金占用过量,加大了企业财务风险。

二、国有企业财务资金风险防范的对策

1.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和企业领导者的风险监控意

识。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科学的管理理念指导下,认真分析研究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企业财务管理环境,根据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企业生产经营特点,调整企业财务管理政策,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通过科学的流程设计来实现风险的防范、控制和化解,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思想是先导,有什么思想就有什么行动。人始终是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而在人员思想上存在的风险,则是最大的风险。目前,财务风险突出集中于人财物管理上,具体为:重要工程建设方面的风险、重大资金支出方面的风险、重要人事任免方面的风险和大宗物品采购方面的风险。国有企业领导者也要加强风险意识,将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健全企业的风险监控机制和风险管理流程,优化风险监控制度,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的财务风险进行有线监督。我们要大力开展风险防范教育,切实提高防范廉政风险的意识。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加大从源头上防范廉政风险的力度。落实岗位职责,建立科学有效的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坚持从严执纪,充分发挥查办案件对风险防范的保障促进作用。

2.健全财务组织机构,注重财务风险管理的系统性。对一个国有企业集团而言,要实现对整个企业财务活动的有效监控,必须有健全的、科学的、具有较强执行力的财务组织机构。国有企业应成立财务风险管理委员会,根据企业经营管理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下设各专业风险防范小组,通过不同层面制度的设计,形成了互相牵制的管理体系,制定与企业愿景相适应的战略目标,保证企业的各项财务符合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企业战略目标。另一方面,企业还要建立财务风险评估体系,通过分析评价潜在的财务资金风险可能对目标实现产生的影响,对需要进行控制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企业规避财务资金风险。财务资金风险的防范和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它需要企业全体成员的共同参与。当企业全体成员将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目标分解到各自的实际工作中时,并通过工作流程、制度、考核等反应到他们的实际工作中,他们就能用明确的职能来保障目标的实现。总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是当前国有企业财务资金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它对规划企业的财务资金风险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细化财务内部控制岗位作业流程。为防范国有企业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财务内控岗位职责作业流程要以IS0标准格式编写,岗位标准流程的编写应以熟悉业务的骨干为主,并吸取相关人员的意见。同时企业管理人员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财务风险指标,测定平均值为风险点,并且通过财务指数进行量化。

4.加强财务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应控制风险因素,预防风险的发生,对内应该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管理和教育,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减少因交易对象违约、投机取巧等给企业带来的重大损失。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培养会计人员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规范他们的职业行为不可缺少的环节。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恪守这道底线,最主要的是必须自觉做到“五个坚持”:第一必须坚持学习和修养;第二必须自觉坚持廉洁自律;第三必须坚持依法规范用权;第四必须自觉坚持接受监督;第五必须自觉坚持履行双责。会计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灌输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把职业道德教育融进每一名会计人员内心,培养实他们事求是、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的道德品质。

总之,国有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财务资金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风险的不确定性,正确评价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在此基础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正确分析和防范财务风险。我们必须坚持全面分析的原则,这样才能到防范企业财务资金风险的最佳、最有效的途径。

参 考 文 献

[1]宋金良.浅议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J].经营管理者.2009(17)

[2]徐春荣.浅析企业财务风险的预防和控制[J].南方论刊.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