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培训范文
时间:2023-06-30 17:56: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基础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C-0191-02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围绕病例进行的讨论式教学形式,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材料、论证假设和总结5个基本环节。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指在诊疗过程中当,需要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和使用所获得的最佳的相关文献依据,结合临床医师的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对患者的价值和意愿进行考虑,做出合理的临床决策,即制订、施行有科学依据的诊断以及治疗计划的过程。在护理本科和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护理临床技能培训,采用PBL+EBM的教学法可以获得临床教学效率高、学生掌握快、教学成果优异的效果。因此,本文试分析PBL+EBM教学法及其特征以及以该教学法在护理临床技能培训中应用的优势,提出PBL+EBM教学法在护理临床技能培训中应用的具体教学措施,并进行反思与总结。
一、PBL+EBM教学法及其特征
PBL+EBM一方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教学,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探索性、主动性。
PBL+EBM教学法具有如下特征:(1)问题的特点与重要作用,问题的情景是真实的,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学习不断进展。(2)学生在教学中的特点: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主动对研究的对象提出问题并独立搜集治疗、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3)教师在教学中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的起教练、引导、辅助、合作、协调的作用。
使用PBL+EBM教学法,让护生身临其境直接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变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思考、联系实际、灵活使用所学到的知识,这可以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形成在这种新的学习方法,在以后的工作上就会习惯于使用最好的方式解决新问题,这是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终身学习。同时,教师通过使用PBL+EBM教学法,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视野,也能指导学生发挥自己长处,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二、PBL+EBM教学法在护理临床技能培训中应用的优势
PBL教学和EBM教学都以需要解决的问题做作为基础,目的都是促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把EBM的教学理念引入到PBL教学法中,将更加有益于学生准确运用研究证据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时候,也能够掌握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PBL教学法是一种启发性的教育方式,它的基础是临床问题,先导是具体病例,主体是护理学生,导向是教师。它把复杂的医学知识以“疾病”链接起来,将与其相关的医学基础和临床技能、知识进行联系和重新整合,使得护理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学习到临床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习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说这是培养现代护理人才最有效途径之一。在临床技能培训中也发现,PBL教学模式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可以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护理技能教学和临床实践之间的距离被明显缩短了。循证医学教学法在缩小课堂教学与临床实习教学之间的距离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最好的临床科研成果和个人的临床经验和病人将被综合考虑以满足患者对现代护理的更高的标准要求。EBM教学法通过实践改变了护理学生的临床思维方式,使他们真正掌握了在临床上学习的方法,增强了护理学生的临床评判思维能力,同时使护理学生学会了主动学习、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科研水平。
PBL教学的核心内容是临床问题的解决,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锻炼学生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而循证护理的理念,就是以提出问题、搜集材料证据、评价证据、运用证据、解决问题为主要步骤,最终的落脚点也是实际问题的解决。因此,将PBL和EBM两种教学方法联系起来,运用于护理技能培训过程中能够相得益彰。用PBL与循证医学教学理论进行基础护理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和合作意识、提高沟通能力有很大帮助。
三、PBL+EBM教学法在护理临床技能培训中应用的具体教学措施
(一)培训方法
笔者根据多年护理技能培训经验,联系PBL+EBM教学法的特点,概括归纳出一套护理技能培训方式:第一,向参加培训的护生集中介绍PBL+EBM教学方式的意义和操作过程。第二,将参加培训的同学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分组,每组5-8人。第三,每组学生分管一个临床病人。第四,学生需要根据分管到的病人的相关情况(包括病史、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等)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该病人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五,学生围绕所提出的问题,通过文献工具寻找解决该问题的最好的临床证据,相应工具有:计算机检索Cochrane 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VIP 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ENTRAL数据库搜索与问题有关的材料。第六,收集相关具有可靠性和应用价值的判断依据。根据循证医学临床研究证据分类标准可以分成五个层次(可靠性逐级下降):一级,即全部随机对照试验(RCT)的评价体系分析;二级,即单个样本量充足的 随机对照试验;三级,即一个控制组,但不使用随机方式分组的研究;四级,即无对照组;五级,即专家意见。最后,从上述方法发现一级的临床研究的证据6个。第七,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和医生临床专业知识,对搜集结果运用RevMan5.2软件进行 Meta分析,将现有最佳的结果应用到患者诊断及诊疗决策中。
(二)教师根据学生水平进行引导
实行PBL+EBM的教学模式后,教师将告别以往传统教学的模式,即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再以教师讲解和操作为主,而是将发言和操作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自学能力。
1.学生水平不同。护理临床技能培训中主要面对的学生有护理本科、护理硕士研究生,这两类学生在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完全不同。护理本科在大学时期完成了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学习,但是没有经历太多临床,可以说临床技能比较欠缺。而且护理本科对科研能力的要求比较低,所以学生查阅文献和分析文献的能力非常有限。对他们的培训主要偏重临床操作技能的掌握,让他们明白临床操作的意义和注意事项。而护理硕士研究生则不同,他们有的是经历了一年的临床轮转实习,对各科室各病种护理方式都比较熟悉,有的则是工作数年后再重回学校攻读硕士研究生,他们对临床护理操作可以说非常熟练。再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护理硕士研究生比护理本科生多的不仅仅是对临床的熟悉,更是一定的科研能力,所以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技能培训任务是在巩固临床操作的基础上,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促使他们主动发现临床上的问题并通过查阅文献或者进行相关实验进行提高。
2.学生水平不等提问的深度不同。护理本科的学生的知识面多以课本为主,科研能力有限,在临床技能培训中给他们的问题就不能太深入,以偏重临床操作为主。例如,给他们的问题可以是“留置针穿刺时对血管有何要求? 有哪些注意事项和有何技巧?”“糖尿病病人日常护理有哪些注意事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中药烫疗的操作方法是什么?注意事项有那些?”等。而护理硕士研究生的知识面相对广,同时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对护理学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有一定了解。对他们进行提问时则可结合现代护理学的先进研究进展进行提问,促使其进一步研究。如可以问他们“为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国内外有哪些最新研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对抗血小板的临床效果如何?”“斜扳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如何?”等。
3.学生水平不同引导方式不同。护理专业的本科学生,科研方面的知识相对缺乏,也不能像研究生一样熟练掌握各种查阅文献的技巧。教师针对他们的特点,可以指导他们阅读一些相对显浅的文献、著作,也可以教师先收集有关文献,然后对文献资料的内容进行概括后再给本科学生进行查阅学习,由本科学生再对材料进行进一步浓缩和概括。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一步对浓缩概括的文献材料加以总结形成答案。教师通过这种方法促使学生学会自己思考和汇总材料,同时也促进学生科研思维的形成,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渴望。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掌握好临床知识,也可以学到一些专业著作、文献的阅读方法。而护理硕士研究生通过多年的学习知识框架比较完整,对他们的要求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临床技能上,还需要对他们科研能力进行培养。因此,要求研究生在针对问题进行文献资料收集的时候能够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所有科研常用的文献资料收集方法都可以鼓励他们去运用。最后学生在小组内对所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分析、提炼、总结,形成问题的答案。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参与讨论,以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这样可以培养护理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提高他们的科研水平。
四、反思与总结
传统的护理临床技能培训方法是教师按培训大纲要求,带领学生在示教室对着模型进行护理技能培训。虽然具有知识系统框架完整、培训速度快的优点,但是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很多时候并不能完全掌握好临床技能的操作要领,而且整个过程知识大半是单向传输,这样就降低了护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不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将PBL+EMB的教学法运用到护理临床技能培训中,直接将培训地点放在病房,学生面对的不再是冷冰冰的教学道具,而是活生生的病人,这样学生在学习时会不自主地融入到现实的护理情境,切身实地感受护理工作,从而进一步发现问题、查阅资料、解决问题。这使得整个过程印象深刻,对临床技能的掌握也更加扎实。
通过笔者多年运用PBL+EMB教学进行护理临床技能培训中发现,采用与传统培训方式有别的PBL+EMB教学法,可以促进护理本科学生临床技能水平明显提高,同时也能初步培养他们的科研思维,而护理硕士研究生的临床技能水平在得到巩固的同时其科研水平也得到了一定提升和巩固。可以说,PBL+EMB教学法在护理临床技能的培训中是切实有效的。同时,该教学法的运用对教师水平也提出了要求,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在本身具有扎实的临床护理操作技能功底的同时,也需要时刻关注护理学发展动向,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护理临床技能培训,培养更高质量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卢红艳,常明,王秋霞,等.PBL结合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3(4)
[2]徐明芳,EBM+PBL在外科学习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12(24)
[3]崔炳权,何震宇,王庆华,等.PBL教学法的研究综述和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7)
[4]张华.PBL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09
篇2
关键词:农远工程;教师培训;校本培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能有好的教育。”我国现有中小学教师大约1400万人,其中农村教师占总数的3/4。在当前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背景下,加强农村教师培训不仅关系到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更关系到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乃至全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成败。
一、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日益受到重视,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也在各地蓬勃发展,为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推动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中仍存在大量问题急需解决。
1.缺乏资金
农村学校经济条件较差,教师收入不高且素质较低,教师培训需求较大,而有关教师培训投入则明显不足。通过调研发现,许多农村学校的普通教师从来没有接受过教师培训,原因主要在于学校没钱,缺乏培训资金。
2.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
由于农村客观条件所限,校外集中培训是一种常见的农村教师培训形式。较为典型的一个缺点就是培训内容大一统,难以兼顾教师差异,脱离教师的教学实践,无法满足他们的实际需要。
3.培训方式和手段单一
受训教师都是成年学习者,一般具有目的明确、讲求实效、追求效率、参与性强等特征,决定了教师培训必须是多元化和个性化的。但通过广泛调研发现,许多农村教师培训采用的还是大课堂、满堂灌的讲座式培训模式,既不能适应教师们的需求与个性差异,又大大降低了他们的积极性。
4.培训师资问题突出
在当前各类农村教师培训中,大部分培训教师是来自高校或科研机构的学科专家,他们理论扎实、思想先进、知识系统、认识深刻,但最大缺点是不熟悉农村中小学教学实际,不了解农村各地区、各学校及教师的差异。而且专家们也很难抽出时间和精力进行因材施教,给予具体指导。与此相对应,校本培训的师资多来自当地或本校,较为熟悉学校及教师情况,但理论知识、专业素质往往欠缺。农村教师培训真正需要的是教育理论素养过硬、农村教育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型教师,可惜这样的教师奇缺。
5.缺乏规范的培训质量评价机制
规范合理的评价机制是保障培训质量的必要措施。目前许多农村教师培训都缺乏规范评价。有的是自己搞培训自己组织评价;有的干脆就不进行评价;有的培训虽然有评价但存在手段单一,既难以客观、全面评定培训效果,又不足以反映教师的个性化成长等缺点。
6.培训缺乏实效性
由于培训目的模糊,培训内容脱离教师工作实际,培训形式与手段单一缺乏适应性等因素,农村教师培训实效性较差。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前许多教师培训都是“一劳永逸式”的,缺乏对培训后续效果的关注。教师成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培训效果需要到教师实践中去体现,并且需要不断强化。然而,现在的农村教师培训对培训后教师的持续成长问题关注不够,许多教师是“培训的时候知道了、会了,回到学校长时间不用又忘了。”
通过对当前农村教师培训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发现,农村教师培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脱离农村学校和教师现实进行培训所带来的缺乏实效性问题。在现阶段,农村学校的财政情况难以立刻好转,教师间差异也不会马上消失,要想真正将教师培训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就必须激发教师兴趣、满足教师需要、强调教师参与、适应个别差异,而最好的方法是将培训与教师教学实践结合到一起。这就需要大量培训者较长时间深入到农村学校,根据教师实际需要制订细致具体的培训方案,采取多样化方式展开校本培训。
二、基于“农远工程”的校本培训模式探索
河北省从2004年开始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目前已建设教学光盘播放点5372个,卫星教学接收点10273个,计算机教室3672个,覆盖了河北省9个市所属的11003所中小学。借助河北师范大学“送培下乡”和“顶岗实习”活动,我们组织教育技术高年级学生在河北省邢台、衡水等地百余所农村学校开展了基于“农远工程”的教师培训。从制定培训方案,到组织实施,再到培训效果评价和教师专业发展建设等,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进行了积极地实践探索,并收到了良好效果。
1.重实践、促发展的培训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为了保障培训工作切实落到实处,我们提出重实践、促发展的培训理念,即“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以教师为主体,以需求为导向,强调参与,全程指导,促进农村教师专业素养的可持续发展。”
2.具体实效的培训目标
明确可行的教师培训目标是确保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许多教师培训在确定培训目标时都过多依赖于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文件要求,目标确立过大、抽象。为了确保培训的实效性,我们将学校教师实际需要的满足作为培训的出发点,并考虑到个性差异,主张每位教师都要有收获。从而将“帮助教师利用农远设备和资源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其专业发展”确立了培训目标。
3.以高校为依托,以高年级大学生为主干的培训团队
为了解决培训者大量短缺的问题,我们选用河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作为培训的实施者,以2~3人组成培训小组的形式深入到农远项目学校进行培训和个别辅导。该专业学生既具有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又通晓卫星传输、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等先进技术,并能够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在高校优秀教师团队的支持下,他们的知识结构、技术能力足以满足开展“农远工程”教师培训的要求,同时还能辅助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且,选用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作为校本培训的实施者还具有独特的优势,如:30~45天的培训时间,为切实将培训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提供了时间保障;教育技术专业宽泛的知识结构和优势互补的结组方式为每一个小组都能够根据该校教师不同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供知识保障;大学生作为培训者,更容易拉近培训双方的心理距离,方便与当地师生的沟通、交流,有利于个性化培训的落实等。另外,我们还组织河北师范大学优秀师资成立农远培训教师指导组,负责对各小组培训活动进行指导帮助并进行监控与评价,以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
4.以需求为导向的培训内容
脱离了受训者的个人实际,培训工作是难有成效的,我们将教师实际需求作为确定培训内容的主要依据。每个培训小组到达项目学校后,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对受训教师进行调研、分类,然后再依此有针对性地确定相应培训内容。
以衡水邓庄项目学校为例,通过调研并结合以前的培训经验,依据受训者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施了分层次、分阶段培训。我们把受训教师分为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学科教师和学校领导三类人员。第一类为学校领导及教学管理人员。作为学校政策的制定者和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者,他们的意识、看法会直接影响学科教师运用农远设备与资源的积极性。考虑到理论灌输的弊端,我们安排了和其工作直接相关的以办公自动化为主的技术培训内容,引导其在应用中自觉改变观念。第二类为信息技术专业教师。他们大都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基础,主要负责本校的农远设备管理和信息技术课教学工作,因此将远程教育地面卫星接收系统的使用、计算机教室的组建与管理、网络教室管理软件的使用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作为培训内容。第三类为学科教师,为数众多且差异较大。我们根据信息技术能力的差异将他们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内容,以保证每个教师通过培训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那些信息技术能力非常低、对计算机了解很少的教师可归为低层次,培训内容涉及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等先进教育理论和计算机与网络操作使用等基本技能;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教师可归为中层次,培训内容涉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教学环境创设等理论,图像处理、Flash、视频编辑、网页制作等常用多媒体软件工具及QQ、博客等新技术的教学使用。计算机与网络操作比较熟练的教师属于高层次,培训内容涉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研究等理论,和教学案例分析、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开发、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等技能。
5.多轮次复合的校本培训方式
基于“农远工程”的教师培训是一种培训与教学相结合的校本培训,将培训任务与教师的教学工作融合到一起,目的是避免培训成为教师的负担,让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直接受益。而且,我们在培训内容分层的基础上,采取多轮次复合式校本培训。即以受训者现有水平和最近发展区为基础,将培训按内容难度从低到高分阶段进行,每一个阶段都循环进行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交叉培训,当受训者掌握了较低层次的知识与技能后,根据受训者的实际学习情况,酌情提升到更高一级的培训,以使每个受训者都能阶梯递进,获得最大发展。另外,充分突出教师的培训主体地位。为了满足不同教师、不同任务的培训需要,我们还采取了案例教学、任务驱动、问题解决等多种培训方法来增强教师的参与性,辅助提高培训效果。
例如,在邓庄中学我们曾采取案例教学,首先对教师进行调查、诊断、分组,并根据教师的具体需要制定培训方案、确定培训内容,然后围绕真实具体的一堂课和教师一起去设计“农远工程”教学应用案例,并指导教师对案例实践应用进行评价、反思。针对问题进行修改后再指导教师进入下一轮案例设计、实践应用、评价反思。如此,将培训工作融于教师教学之中,并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教学案例设计、实践、反思,指导教师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去学习、提高,以促进他们意识的改变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6.多形式、多手段相结合的全程式评价方式
为了更好地发挥评价的教学功能,我们采取了多形式、多手段相结合的全程式评价。首先在培训开始前,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教师当前知识、技能以及兴趣、态度等基本情况,为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方案打下基础;在培训过程中,通过实践操作了解受训教师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借助教师成长档案记录培训进程,更好地督促教师使他们参与进培训中来;在培训结束后,采取教师自评、互评的形式进行总结,检查阶段性培训后教师的成长水平。并辅以评优课、多媒体教学软件大赛等形式促进培训效果迁移。另外,在加强培训过程评价的同时,我们也积极关注培训后效的持续与发展等问题。除了为各项目学校建立教师自学与交流的专题网站外,还专门开通了农远校本培训网站,对各学校和教师进行后续观察与指导,以使培训进一步落到实处。
三、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思考
几年来,我们在河北省农村中小学进行的基于农远工程的农村教师校本培训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不但提高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了各地农远设备与资源效益的发挥,而且还更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推动了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以衡水邓庄中心学校为例,培训前该校仅有13人能够独立利用信息技术上课,培训结束后95%以上的教师能够独立制作课件,近50%的教师将其实践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其中在培训期间有6名教师为了学习购买了电脑。通过这些数字可以看出,教师们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育技术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教师主动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许多农村学校还专门向河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发来感谢信,并明确表示希望这种培训能持续下去。
反思现在各类农村教师培训,为什么花费了那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请了专家和学者来辅导,教师们却并不满意,反而宁愿在当地接受一群大学生的培训?答案其实很简单,谁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满足他们的实际需要,他们就买谁的账。高年级大学生作为培训者拥有独特的优势,如在高校教师的指导下专业知识及培训技能有保障;人数众多、教育实习时间相对较长,为因材施教、全程指导提供了保障;有效消除了培训双方的角色对立,地位平等为培训者与受训者的无障碍沟通提供了便利等,从而能够切实从农村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另外,农村教师培训的经历对大学生的成长也意义重大。连续几届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都反映,通过农村教师培训不仅锻炼提高了他们的教学技能,也促进了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巩固与转化,而且丰富了社会实践经验,使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以大量农村教师校本培训实践为基础,我们逐渐摸索出一条以高等师范院校为依托,以高年级大学生为培训者,深入农村学校,以需求为导向,立足实践,教学与培训相结合的校本培训模式。尽管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相信,只要始终坚持“帮助教师解决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培训宗旨,伴随着不断的实践、反思与总结,该模式会越来越完善,将在农村教师培训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在科教领导小组会讲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DB/OL].省略/ldhd/2009-01/04/content_1194983.htm,2009-9-1
[2]王跃生,张国强,马欣.基于农远工程的校本培训实践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5:68~70
[3]徐艳欣.农村教师校本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54~55
篇3
【关键词】中医理论和技能 护理人员 在职培训
我院是一所国家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开放床位530张,拥有临床科室19个,护理人员386名,她们几乎都是西医护理专业毕业生,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毕业生寥寥无几,缺乏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学习。因此我院特别重视对其进行中医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培训,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发挥中医护理的优势,体现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的特点,培养贴近临床、贴近患者的合格的中医护理人员,我院于2007年以后对临床护理人员进行有计划、分阶段、分层次的规范化培训,培训后护理人员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工作的能力(基础理论和技能考试成绩、护理文件书写、护患沟通能力、辨证施护能力)显著提高。现将培训方法介绍如下:
1 培训方法
根据不同年资护士实施有计划、分阶段、有针对性的中医知识和技能培训。
1.1参加工作五年内护士
处于这一阶段的护士全部来自西医院校,从未进行过中医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医理论很抽象,不同于西医知识,所以宜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对于这一阶段的护士更注重中医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
1.1.1发放护士手册,内容包括中西医知识和其它护士必须掌握的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护理紧急风险预案、护理工作流程、法律法规等)人手一本,以自学为主。
1.1.2采取学习班集中授课,完成中医理论、中医药知识入院三年内培训时间≥100学时学习。学习班别邀请科主任、老中医、主治医师结合临床病例和实际工作,讲授中医辨证知识,便于理解和掌握。
1.1.3专题知识讲座,讲授中医、中西医结合新进展,每季度1-2次。
1.1.4成立中医护理技术示范小组,举办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班,每季度1期。培训班主要采取集中示教、分散练习、统一考试的形式,将拔火罐、艾条灸、刮痧、耳穴压籽等操作技术进行现场演示,讲解相关注意事项,并通过现场提问互动讲解难点,强化记忆。
1.1.5利用院内计算机局域网将中医理论知识(中医基本知识、中医护理常规等)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和操作示范课件,发送到临床各护理单元,供大家阅读训练。
1.2参加工作五年以上的护士
处于这一阶段的护士经过前期培训,具备一定的中医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经验,对她们更注重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病情观察和中医健康教育的培训,运用中医理论做好临床宣教沟通工作。
1.2.1根据中医专科疾病护理特点,各科室制定专科中医护理常规,内容包括疾病证候分类与治疗原则,一般护理,辨证施护,健康教育等,每天坚持利用晨会时间学习,提高其病情观察能力。
1.2.2举办中医健康教育大课堂,将中医饮食指导、情志护理、起居调护、养生康复等基本知识传授给病人,做好自我调护和出院后护理。护士在讲课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转贴于
1.2.3对特殊病例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查房,利用掌握的中医知识,制定最佳护理方案,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不足之处由护士长补充,通过参加此类查房,不断提高她们的实际工作能力。
1.2.4选拔综合素质好、专业技术过硬的护师以上人员担任实习带教老师,督促其不断加强自身的中西医操作技能,在带教学生过程中提高自身水平。
1.2.5选送护士参加省、市各类学术会议及学习班,通过外出学习提高中医知识水平,每名参加者回院后必须完成一次讲座,提出1-2项合理化建议,在临床工作中有新的起色。
1.3高年资护理人员的培养
高年资护理人员除继续强化前两个阶段的培训内容外,重点加强对中医急、危、重症及疑难病例抢救护理的培训,既要不间断的对其进行培训,又要充分发挥高年资护理人员的作用。
1.3.1自学并写学习笔记,护理部根据各科特点推荐必读的中医书籍,定期抽查学习笔记。
1.3.2举办高年资护理人员中医培训班,针对临床各科出现的急、危、重症病人病情观察和急救护理进行情景模拟培训,通过反复实践提高处理技能。
1.3.3选出理论基础扎实、操作技能娴熟的高年资护士协助护士长做临床科室总带教老师,负责实习生、见习生、本科护士的中西医培训和考核工作,通过授课、操作培训和考试考核提高自身素质,培训低年资护士。
1.3.4鼓励外出学习提高中医护理水平。
2 考核
各层次护理人员培训后每月接受护理单元、科室、护理部的逐级考核,按照计划参加院内各项考试,高年资护士定期参加护理部考试。
3 结果
通过系统培训,护理人员掌握了一般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如拔火罐、刮痧、艾条灸、耳穴压籽、中药保留灌肠、中药换药、中药超声雾化吸入、中药热敷、中药熏蒸、中药足浴等;能将中药的服药方法、饮食指导、情志护理、起居调护、养生康复等基本知识在临床有效应用,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基本能运用中医术语书写护理记录;根据辨证分型,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对病人实施中西医结合的整体护理。全院护士中医护理理论考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均达标。
篇4
今年,我镇继续把创建四川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列入镇政府工作目标,并纳入我镇社会事业发展远期规划目标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在分管副镇长周洪君同志的带领下,层层落实,切实加强了创建工作的领导。并设置中医科,定编人员,配备专职干部,实施专人专管,从而加强组织建设,保障中医药工作顺利进行。
二、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本地中医药资源
按照年初计划,今年我们对中医医疗资源进行了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到20__年底,经过合理配置,我镇22个行政村,其村卫生站均已按照《标准》改造完毕。切实加强了农村中医药服务工作的力度。
三、中医工作档案实行规范化管理
20__年,我镇卫生院对中医药工作的各项档案实行了规范化管理,中医台账涉及的内容包括中医药人员花名册、中医药人员基本情况汇总表、中医科室登记表、中医药工作统计表、中医药业务收入统计表、中医药学术论文登记表等各项登记表,并且有专人进行统计和分析。
四、进一步落实中医专项经费和创建经费
20__年,镇政府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给予了政策保证和支持,按照创建标准,按辖区内人平不低于0.3元/人安排中医专项事业经费,今年划拨专项经费在去年的基础上增长25。用于中医药医、教、研工作,确保了中医事业后劲,促进中医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五、加强基础建设,健全和完善中医药三级网络
今年,根据《四川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标准》》要求,切实加强了中医药各项工作,抓好了镇卫生院中药房、中医科和村卫生站的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必备设施的投入。同时,加强内涵建设,加大新项目、新技术的引进与利用,强化专科、专病建设,提高危重症的救治能力。县中医院积极加强专科专病的建设,力争在明年将骨伤科建设为双流县的重点中医专科。
六、加强中医药人员培训
镇卫生院的中医药人员培训做到有计划、有目标。20__年,镇、村两级中医药人员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逐步提高了我镇医务人员的中医药专业知识水平。并制定了对乡村医生的系统化培训方案,使我镇乡村医生能够得到系统化、长期性的培训。20__年度,在培训人员的基础上,完成了突出中医药特色的研究、科研立项和成果应用,并用于对临床中医医护工作的指导,促进了我镇中医、中药双发展,为创建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篇5
【关键词】 临床基本能力评价表;中医妇产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9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中医妇产科工作的106例新护士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新护士均为注册护士。②新护士均至少在工作岗位上工作1年。③新护士均在中医妇产科工作。④新护士均自愿参加本次培训,并能够坚持完成本次培训全部内容。排除标准:①新护士工作时间不满1年。②新护士不能坚持完成整个培训过程。根据有无采用临床基本能力评价表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两组患者在年龄、工作年限和文化程度构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1.2 方法
1.2.1 临床基本能力评价表设计 本课题使用德尔菲法参与3轮咨询的是副高以上职称的十位妇产科护理学专家(主任护师八位,副主任护师二位),参与3轮咨询的十位妇产科护理学专家的积极程度、专家的权威程度和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均较高。本研究笔者通过电子邮件、邮局寄送和亲自送达至十位护理学专家手中,综合考虑十位妇产科护理学专家手的意见来最终设计出适用于中医妇产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评价表,临床基本能力评价表各项指标客观信度的Spearman相关系数均大于062,P
1.2.2 临床基本能力评价表的内容 包括以下几方面:①14项临床基本能力:一般入院护理、急诊入院护理、健康教育、护患沟通、静脉置管护理、饮食护理、焦虑抑郁情绪的调节方法、阴道流血的护理、胎心率监测、胎儿Apgar评分方法、胎儿生命体征的监测、产妇生命体征的监测、用药护理、出院护理。②对14项临床基本能力每项能力的培训与评价包括:自我评估(分为“胜任”“需进一步获取知识”“仅见习过”“从未见过”四个维度)、带教管理(具有带教资格的护理指导老师负责并记录首次带教的指导老师)和考核评价(由护士长和科内教研组长负责评价新护士临床基本能力,分为“独立完成”“在指导下完成”“不合格”三个维度)3个递进环节。③设立留用新护士意向栏,由轮转科室护士长和科内教研组长评定是否愿意留用。
1.2.2 临床基本能力评价表的应用 选择2010年9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中医妇产科工作的106例新护士为研究对象。新护士经过入院岗前培训后即按照护理部相关规定进入科室进行轮转培训工作。新护士到中医妇产科轮转时,首先下发中医妇产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评价表由新护士进行自我评估,中医妇产科指导老师对新护士中医妇产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评价表中自评未达到“胜任”的项目进行带教示范,对未达到“胜任”的项目进行针对性的带教培训。在科室进行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改由护士长和科内教研组长根据中医妇产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评价表的内容对新护士进行考核并做出评价,如果新护士未能达到“独立完成”则由固定的指导老师进一步辅导并跟进考核以使得新护士在出科时每项临床基本能力均达到“独立完成”的标准,同时,新护士在出科时,护士长结合新护士的总体表现决定是否愿意留用新护士。
1.3 观察指标 新护士基础理论考试合格率、基本技能考核合格率、科室留用率和规范化培训期间离职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检验水准以P
2 结果
2.1 两组新护士基础理论考试合格率和基本技能考核合格率比较 B组新护士基础理论考试合格率和基本技能考核合格率明显高于A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新护士科室留用率和规范化培训期间离职率比较 B组新护士科室留用率明显高于A组的,而规范化培训期间离职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新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在各大医院开展,成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重要组成部分,培训重点是“三基三严”,培训时间为2~3年,通过培训使得新护士能够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提高其基本技能,将各项临床基础护理错失落实到位,注重培养护士新护士能力[35]。我院根据新护士的能力现状,规定培训时间为本科2年、大专3年,然后采用临床基本能力评价表评估新护士包括临床护理能力、护理操作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等方面。为了使中医妇产科规范化培训内容贴近临床护理工作需要,本研究使用德尔菲法参与3轮咨询的十位妇产科护理学专家结合我院护理实际将其具体细化为14项设计成临床基本能力评价表。同时,应用过程管理对新护士每种能力的培训环节与考核进行评价,并在临床基本能力评价表中列出。每名新护士轮转进入中医妇产科后则按照护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工作内容来评估新护士基本能力,指导新护士运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理念和方法进行护理。综合运用劝说疏导、移情相制、顺情从欲、气功调神等中医心理护理方法来缓解紧张、焦虑、烦躁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在临床带教过程中,科室指导老师将新护士不能“独立完成”的项目视为培训中需解决的问题来进行一对一带教和跟进强化训练,借助阶段性考核的督促来帮助新护士在培训期内达标。
本研究发现:B组新护士基础理论考试合格率、基本技能考核合格率科室留用率和明显高于A组的,而规范化培训期间离职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 考 文 献
[1] 桂筱玲,叶爱琴,陈兰妹,等加强护理质量建设的几点思考.东南国防医药,2012,14(1):7273.
[2] 尹自芳,张黎明,皮红英,等初级职称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模式的构建与探索. 中华护理教育,2011,8(2):7779.
[6] 洪云,许淑娟,沈玉美军队医院手术室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探讨.上海护理,2012,12(5):3133.
[7] 高爱煜,高祖梅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研究进展.护理学杂志,2011,26(11):9194.
[8] 林爱玲,廖梅芳,梁惠儿,等规范化培训在提高CCU护士急救能力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2):8990.
篇6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对各种障碍具有很好的效果,如脑卒中及脑外伤的肢体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吞咽构音障碍、言语功能障碍、肢体痉挛;脊髓损伤的肢体运动感觉功能障碍、膀胱功能障碍、障碍、肢体痉挛;脑瘫的运动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认知障碍等[3]。因此中医康复疗法与现代康复疗法结合,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的引入,中医界开始系统发掘、整理和研究中国传统的康复医学理论、技术和治疗方法,中医逐渐形成了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与中医养生学和中医临床学构成了完整的中医体系。尽管中医康复与现代康复医学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础和康复治疗技术,但二者都是以人的功能为研究对象,以改善功能障碍,促进病、伤、残者回归社会为最终目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布的医疗机构的数据和综合医院康复科对治疗师数目的规定,截至2010年7月,全国综合医院所需要治疗师约8万人。而目前从事康复治疗的总人数大约1万人。现代康复医学教育在我国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仍存在着人才缺少的局面。中医康复是康复环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从目前高等中医院校学科设计上看,中医康复本科专科设计几乎寥寥无几,更加凸显从事中医康复人员的匮乏。
中医康复与现代康复的区别主要在于中医在关注患者康复时对障碍的观察较宏观;而现代医学则对障碍的观察细微并且定量,疗法多样,康复理论系统和规范。两者各有优势,将两者互相渗透融合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因此,在中医康复的教育中融入现代的康复理念和评定等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中西医康复相结合是中医康复教育的一个方法。中医康复教育的对象是在职中医人员和中医本科生;最常见的康复病种以神经损伤为主,例如脑损伤、脊髓损伤等,对主要病种进行中医康复教育,尽快掌握康复流程及主要内容,使从事中医康复的人员将中医康复理念及方法推广到心肺等其他领域应用。
由于现在许多医院的康复科是在现有中医科人员基础上组建而成,因此对现职中医师、针灸师、按摩师的培训和教育大多采用送到康复医疗发展较全面的医院进修学习,因此对进修生的培训在重视中医康复疗法的同时应该进行现代康复疗法及评定内容的补充,在培训方式上采用理论授课及实际操作相结合,使进修人员在进修后能将中西医康复知识运用于临床。
培训计划:将康复评定及中西医康复疗法设置为培训内容,与中医针灸、按摩、中药的使用与具体问题相结合。以脑血管病及脊髓损伤的评定、康复为切入点,将现代康复理念融入中医康复疗法。针对具体的康复问题,如假性球麻痹、痉挛、肩手综合症、偏瘫平衡障碍、认知障碍、失语及脊髓损伤并发症等,设置相关课程,使进修医生对中医康复有全面认识。通过以上培训,使中西康复融合贯通。
现代康复疗法的介绍:在介绍以上评定和不同障碍康复的基础上,介绍物理治疗法、作业治疗法的基本方法及内容。培训计划目的是将中西医康复概念及方法融会贯通,必将对中医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现代康复医学本科教育是指2001年度教育部正式批准首都医科大学等5所高等院校开设康复治疗专业本科教育,学制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4],使现代康复人才的培养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中医院校对中医康复专业的设置有限,使得中医康复人才的匮乏尤为突出。
篇7
摘要:中医护理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是推动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的需要。中医护理目前正处于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现对影响新疆地区中医护理发展的因素进行客观分析,以期突出中医护理特色,提高新疆地区中医护理水平。
关键词:中医护理学中医的发展因素与对策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336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237-01
中医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和医疗等措施,并运用独特的传统护理技术,对患者及其他人群施以护理的一门独立的应用性学科[1]。其独具特色的护理方法和护理内容在减轻患者的病痛、促进康复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家积极扶持中医药事业,对中医护理的继承和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2]。为切实了解临床中医护理工作开展现状,笔者就新疆地区中医护理发展存在的问题综述如下。
1存在的问题
1.1学科内涵模糊。2013年国家中管局印发了《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护理工作的意见(中国中医药医政发[2013]42号)》,明确提出了中医护理发展的方向。提高中医护理技术,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3]。中医护理学的内涵建设势在必行。由于学科内涵模糊,使得医护职责界限不清,严重制约了临床护理人员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积极性,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逐渐被忽略,造成了中医护理的萎缩趋势。
1.2中医专科护士匮乏。新疆现有医科大学两所,护校13所,每年计划招收护理硕士、本科、大专和中专约计1万多人,但无一所院校开设中医护理专科班,张新[5]等对新疆地区中医护理队伍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毕业于西医院校的护士占总数的91.5%,中医护理专业毕业的护理人员仅占5.2%。这对新疆地区中医医院的中医人才队伍建设来讲无疑是巨大的损失。
1.3中医护理科研水平滞后。中医院护士大多毕业于西医院校,未系统接受中医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培训和学习,因基础差,底子薄,虽有多年的工作经验,但缺乏深层次、前瞻性、大样本的对照研究,加之中医院工作的护士,工作量要大于西医院,她们每天要完成和西医院一样甚至大于西医院的输液治疗,还要进行各种中医操作项目,超大的工作量是她们没有更多的精力和充足的时间参与护理科研,另外一个医院的领导对护理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及科研经费的投入等方面也是影响中医护理科研发展的因素之一。
1.4中医护理师资力量薄弱,中医护理学学时数太少。现大专、本科护理专业的《中医护理学》学时只有36学时,远远不足于把祖国传统医学基础讲透讲懂,有些学校的班级《中医护理学》是有临床医生讲授,课堂缺乏切合实际的临床护理案例,医生讲授内容过于理论化,学生难易理解。由于各医院护士大多毕业于西医院校,未系统接受中医基础理论与中医技能的培训和学习,虽在中医院工作多年,带教学生也只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2对策与展望
2.1明确学科内涵。建议中医护理管理机构和专家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广泛收集资料,从中医护理的学科定位、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知识结构及患者需求等方面探讨中医护理技术范畴,用立法的形式明确规定护士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权利、义务、责任等,以保护护士的合法权利。
2.2加强中医护理基础教育。优化中医护理课程,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调整中医护理学的课时数,并使相关的基础理论课程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理论课的感性认识;适当增加中医护理技能训练的时间,增加中医护理技能操作项目。
2.3积极开展中医护理科学研究。在加强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临床和基础研究,总结出中医护理技术的作用机制和效果评价体系,达到可以重复验证的、量化的临床护理效果,推动学科联合,加强与传统学科的科研合作,培养科研人才,强化科研意识,设立中医护理专项研究基金,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建立学科研究基地。
2.4建立中医护理专科培训基地。培养中医护理专业护士,结合中医护理学的具体情况,明确中医护理专业护士的角色职能,界定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深入探讨培养模式,把普及中医护理知识的“中医通科护士”培训逐步转移为“中医护理专科培训”,以推动中医护理学向专业化和更高层次发展。
2.5完善中医护理学的终身教育体系。高等中医院校及各级中医护理管理机构和中医护理学会形成教学联盟,共同改革和发展中医护理教育,根据中医护理专业的特点及对护士知识、技术和能力的要求,广泛开展专题研讨,规范在职护理人员教育培养模式,建立并完善中医护理终身教育体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医护理的优势将会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其服务人类健康的功能将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孙秋华.中医护理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
[2]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刚要(2005~2010年)[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0):721―723
[3]沈勤.影响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与发展的因素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3):265―267
篇8
关键词:高职;中医护理学;教材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8-0156-02
在《中医护理学》教学过程中,笔者深深感到中医学的传承关键在于临床实际应用。做好高职中医护理的“教、学、做”,掌握技能操作,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因此,培养高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高职教学之重。笔者认为,首先教材的选择举足轻重,既要让学生了解传统医学的精髓,还必须激发学生学习掌握技能的热情。编写教材以及进行课程开发必须围绕职业能力这个核心,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主线,对课程进行优化衔接、有机整合和合理排序。课程整合要打破学科界限,本着强化能力、优化体系、合理组合、尊重规律、缩减课时的原则进行,不必考虑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应突出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和适应性。
以中医理论为基础,
掌握中医学的特点
中医护理教材首先要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突出中医学的特点。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思想,用中医护理技术对病人及健康人实施调护,以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减轻病痛为目的。可以参照现代医学理论,但绝不能强搬硬套。中医概念要清晰、条理要分明。中医护理是以朴素的唯物辩证法的思维,分析人体的生理、病理,以藏象理论为中心,以功能现象为特征,辨证研究人体的功能现象。
真正让高职学生了解传统中医护理,就必须学习中医的基础理论,还要认真了解中医学几千年的发展史,体会到岐黄之术是我们祖先千百年来的经验积累和智慧结晶。当然,在临床上实施中医护理术也是对现代护理的补充。
以整体护理为纲要,
以点带面分解实施
中医护理学应该体现出整体观念理论,要以整体护理为纲要,结合自然界变化规律,建立人体脏腑有机一体的理念,杜绝“一症一护”的狭窄思维。脱离整体施护的单一护理不是中医护理学的精髓。
整体护理是在中医整体观念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孕育着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的理念。整体护理体现在临床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多方面。
整体护理,既重视人体内在生理、病理的特点,又重视邪气与正气的关系;既重视疾病在临床征候表现中的辨证施护,又重视针对疾病本身特有的病因辨证地求因施护的特点。不仅注重局部病变,更强调从心理、情志、饮食、起居等方面调护。
以基础护理为准则,
完善急救手法措施
高职护理课程都是以基础护理课程为奠基,延伸到临床各专科护理。然而,医学护理学种类繁多,临床分科护理则有各自的特点,但都建立在基础护理之上,以基础护理为准则,把基础护理的原理、方法贯穿于临床各科护理之中。像护理职业道德、护理原则、护理规范等。中医护理学是在基础护理学的基础上,完善护理中的应急手法、护理手段,采取像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特色治疗护理措施,弥补现代医学护理的缺遗,使几千年传统护理方法得到充分的发挥运用。
在急诊中,运用针灸、推拿等措施,能收到立竿见影的奇效。如针刺开窍醒神、针麻手术、手法捋筋整骨、刮痧放血泻火解毒等。再如康复过程中惯用的推拿手法,帮助病人调整气息、平衡气血阴阳、缓解病痛、恢复体力,都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护理方法。通过运用有特色的中医护理方法,既弘扬了中医古老的岐黄之术,使之造福于人类,又弥补了现代医学护理的不足,古为今用,中西合璧。
以传统护理为特色,
实施传统护理手法
中医护理学的特点是辨证施护,以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为理论指导,关注因人、因地、因时的护理准则,根据临床各科的特殊病人,实施传统护理手法。
中医护理学不同于现代医学护理,但并不冲突。二者相互为用、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各尽其能。如骨伤科的康复推拿护理;中风病人后期的针灸康复;中药保留灌肠缓解腹胀、腹痛以及毒素的排泄代谢;妇科常用的中药离子导入。再如传统的刮痧法、放血法、熏洗法、拔罐法、冷敷法等,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方便、实用、有奇效,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中医护理学重点在于技能操作。只有具有熟练的技巧,临床应用时才能得心应手。因此,理论与技能操作学时以1∶1为合适,只有多动手才能熟中生巧,尤其是针灸、推拿等,应经常训练、反复钻研、不断探索操作规律。
以强化技能培训为
重点,修正教材编写思路
高职护理人才培养除了掌握基础常识外,主要是对中医专科护理技能的培训。中医护理技术像针灸、刮痧、拔罐、推拿、药熏等种类繁多。多年来,这些技能只有中医师掌握,护理人员仅做配合。古往今来,中医临床医护是不分开的,因此,医护分家的体制不适合中医临床的需要。
高职中医临床护理学员必须掌握、应用传统的护理治疗技能技术,发挥传统中医的特色,更有效地完成护理工作。所以,培训高职中医护理学员的传统技能,必须打破医护分家的西方医学模式,真正让中医护理人员配合中医临床医生,共同解决治疗、康复、保健及愈后的问题。
学习中医护理技能,要以实际操作为主,手法练习应贯穿在学习过程始终。像针刺手法练习、推拿手法练习、刮痧拔罐工具的选择应用、中药透入操作、中药熏洗方法等等。教材中除了理论讲述外还要配合课件的应用,以增强直观印象。教师的演示操作与学生的操作练习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贴近临床、贴近岗位、贴近实际,使高职护理学员缩短学习与实践的距离,有针对性地培养实用人员。
《中医护理学》教材具体应分为两大模块:一为中医常识,包括传统医学的发展及基础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传统医学的精髓,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炎黄子孙的荣誉感。只有了解掌握了中医理论基础,才能应用和指导临床实践。二为技能培训练习。以演示、观摩、操作练习为主,让高职中医护理学员真正掌握中医传统的技能技巧,服务于临床应用。
课程的开发必须围绕职业能力这个核心,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主线,对课程进行优化衔接、有机整合和合理排序。课程整合要打破学科界限,本着强化能力、优化体系、合理组合、尊重规律、缩减课时的原则进行。
笔者在《中医护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先后研读读了几个版本的《中医护理学》教材,感觉在讲授时都很不适应,为什么不适应呢?笔者认为,首先,教材的格局较乱,既有中医印象,又有西医痕迹;既有基础护理内容,有掺杂着临床护理知识;只有个别病案的护理,缺少整体护理的常识;基础护理理论要求太多(像护理道德、护理准则、护理规范等),技能护理操作太少(像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具体练习)。其次,教材与《大纲》相脱节,高职护理学员将面临着国家“执业护士考试”,而考试大纲内容是其重点。再次,课时分配缺少实用性,理论知识与实践练习的学时比例失调,还是安排为1∶1为佳。基础护理课内容也不应出现在专科护理学中,要减少不必要的重复。
《中医护理学》是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教材,培养高职学生中医护理的技能技巧。以实际、实用出发,按照中医的基本特点和原则,传承传统医学的精华,使中医护理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岗位,为护理工作拓宽思路,充实临床护理业务。
参考文献:
[1]张春明.老年中医保健[M].长春:吉林科技出版社,2009.
[2]周琦.中医护理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郭靠山.中医学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金玉忠,李云端.中医学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5]姚军汉.中医护理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6]周萍.中医基本常识与针灸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7]奚中和,俞大祥.中医学概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篇9
一,项目组织管理
市卫生局负责全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总体实施,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由省,市名中医组成的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专家指导组,对各地推广项目进行技术审核,对培训推广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并组织市中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开展学术活动,协同县(市,区)推广培训项目专家组,统筹推广培训课件安排,规范项目推广培训内容,强化技术推广培训的业务指导管理.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工作,加强项目推广组织领导,安排专人具体负责项目开展,推广培训,督查考核.各县(市,区)要遴选名老中医药专家成立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专家组,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46个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目录》,《25个基层常见病针灸推拿刮痧技术推广目录》和江苏省中医药局《江苏省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结合本地实际筛选制定本地区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各县(市,区)要根据工作需要确定人员相对固定的技术推广项目培训专家,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目标与要求》,制定技术推广活动计划,科学组织适宜技术培训推广活动.
二,项目培训对象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培训对象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及中西医结合科所有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安排1名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具有执业资格的乡村医生优先安排参培).
三,推广项目内容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坚持贴切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及慢性病防治实际需要,安全有效,切实可行,注重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传统优势.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46个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目录》和《25个基层常见病针灸推拿刮痧技术推广目录》以及《江苏省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30项针灸推拿适宜技术的基础上,再筛选本地区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报市级审核后,列入推广培训内容.
四,项目培训实施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要完成《46个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目录》和《25个基层常见病针灸推拿刮痧技术推广目录》中15个项目,《江苏省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及本地所确定5项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的推广培训任务.
4月底前,各县(市,区)确定本地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目录,推广培训实施计划,镇村参培人员;6,7,8三个月内实施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人员及其它参培对象的项目培训;10月底前各地完成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相关卫技人员的培训任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保证医疗技术安全,注意立足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基础设施条件以及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和技能水平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项目开展技术推广活动,促使基层卫技人员学得会,用得上.
五,项目推广要求
1,严格项目工作目标.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要覆盖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站),乡,村医疗机构均须有符合条件的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培训.通过项目培训推广,促使乡,村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适宜技术知晓率达100%以上;促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不少于10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不少于4项.
篇10
1 “双师型”的内涵和要求
为了能够适应中医美容专业等高职教育发展,我国为建设有别于以前的轻实践、重理论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提出了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这个命题,然而,“双师型”教师直至目前还没有具体统一的标准,对于“双师型”的内涵,教育学家有几种不同观点[1]:一、“双证”说:即持“双证”就代表“双师型”教师。这个观点是指获得了高等学校教师职称或讲师及以上职称,并同时获得本专业中级以上职称或执业资格证即为“双师型”教师。二、“双素质”说:其认为“双师型”教师要兼备“教师”和“技师”双角色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三、“双师”配合说:既可以是“双师”素质由个人兼备,也可以分别由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师和具有专业理论教学能力的教师配合担任。
目前,教育部提出的“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条件认可度较高,主要是指,“双师型”教师应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同时又有5年以上本专业一线实践工作经历,或者有本专业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亦或者主持实践技术研究或应用的,或参加过专业技能培训合格者[2]。
高职中医美容教育以美容技术能力培养为中心,这就决定了培养的人才应在具备必需的中医美容知识和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掌握中医美容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要培养这样的中医美容人才,必须有高水平的中医美容教师队伍,既要有宽厚的知识背景,又要具备动手操作能力及生产管理中医美容第一线的实践经验,逐步建设有中医美容专业特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 中医美容专业的师资现状
中医美容专业培养的人才不仅可以就职日常美容机构,还可以参与损美性疾病的预防与护理,与中医的医理、药理和人体生理等知识都有紧密联系。与其他职业教育相比有特殊性,对教师亦有特殊要求,现开展中医美容教育的培训机构大多都是中高等医学院校,因为该专业不仅要求教师有专业技术能力,还要求教师比较扎实的中医学理论基础。也就是说,高职中医美容专业教育虽然属于高等职业教育,但是依然对专业理论和医学基础知识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在医学院校开展中医美容专业教育,有相对丰富的师资,对专业理论和医学基础的教育基本可以满足。然而,中医美容专业毕竟是以职业操作为主的专业。中医美容教育起步较晚,在教育实践的摸索过程中,容易延续旧的教育模式,无论在师资配备上,还是在学生培养方面,都容易犯“重理论培养,轻技术训练”的错误。同时还存在教师流失严重和教育技术更新慢等问题。为配合中医美容的高职“双师型”教育,有部分教师是兼职教师,聘用外校的技能教师,由于时间配合度低、待遇低、重视度低等问题,经常会出现教师资源流失的情况。中医美容技术飞速发展,中医美容教育技术更新相比之下略有逊色,要求教师及时参与进修培养等,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3 中医美容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议
3.1师资建设和教师培养:首先,引进已具有中医美容教育“双师型”教学人才,是最快速有效建设中医美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3]。医院或美容院中不乏丰富实践经验、博学善讲、有教师素质的中医美容培训人才,将此类人才引进课堂,既能满足中医美容的教学需要,还能为学校的中医美容课程环境带来生机。此外,聘请与中医美容相关的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的优秀管理人员、科技工程技术人员等进学校做兼职教师,对中医美容专业的“双师型”教师的师资队伍是很好的补充。同时,对中医美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是建设中医美容“双师型”师资队伍的主要途径[1]。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中医美容专业教师中的“双师型” 教师比例偏低,所以可通过校内中医美容专业教师的培养,将其能力和理论水平提高到“双师型”教师的标准。要求校内中医美容专业教师要扎实的医学和美容理论知识,提高美容技术操作素质,使其逐步达到中医美容“双师型”教师标准。这样不仅可以保持中医美容教育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同时也有利于中医美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中医美容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训方式根据培训地点不同,可分为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两种。校内培训主要是指“请进来,互帮助”。所谓“请进来”是指聘请中医美容第一线的技术人员或国内外资深的中医美容教师资培训专家对在校教师进行短期培训,“互帮助”是通过教师共建学习型组织,通过老教师传帮带新教师,新教师将新技术和新的教学方法教给老教师的方式,从而提高中医美容专业教师的素质。校外培训即是“送出去,多实践”,可以选派中医美容教师代表到国内外美容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进行培训,或是到大型美容机构、医院美容科等进行培训和学习,这样既能让教师得到中医美容实践锻炼,又利于教师引导中医美容专业学生的企业实训。
3.2管理调控和队伍建设:有的研究者认为,“双师型”教师对职业院校的要求,更适宜把某所学校作为一个具体对象,而不是把客观存在的每位教师当作具体对象[1]。也就是说,学校必须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仅从个体上要求每个中医美容专业教师都达到 “双师型”教师标准,更应该从整体师资队伍建设的角度统筹管理和调配,努力构建一支中医美容专业特色显著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从学校管理层面,应以《高等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教育法》等其它相关法规为指导,构建一套适应中医美容教育发展的“双师型”教师管理制度。在中医美容专业特色的“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定、职务聘任、遴选任用、教师流动、工资待遇、考核奖惩、进修培训等一系列环节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3]。在师资培养管理方面,要合理调配中医美容教师资源。创造条件送中医美容教师参加医院和美容院的实践,同时鼓励其参加美容技能考级考证,鼓励中医美容骨干专业教师读在职研究生。
另外,学校可聘请一批“懂中医理论、美容技能强”的校外中医美容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优势,构成以中医美容实践能力见长的兼职教师与本校以理论教学见长的教师相互学习、互相搭配的“双师型”教师组合,共同承担培养学生的责任。同时,从学校层面考虑,建立激励机制,将“双师型”素质评价结果与教师的奖金、职称、福利和进修机会等直接挂钩,引导中医美容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从而,稳定、壮大中医美容师资建设,从整体上建设一支中医美容“双师型”教师队伍。
总之,根据中医美容专业教育的特殊性,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要求,不光要求加大教师培养力度,还要从整体入手,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从而建设一支中医美容“双师型”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严长远.浅谈“双师型”教师的内涵[J].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8):15-17.
[2]叶小明,朱雪梅.“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影响因素与模式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4: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