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与保险范文

时间:2023-06-30 17:56: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风险管理与保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风险管理与保险

篇1

关键词:保险公司;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一、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风险管理是指从公司整体目标出发,通过识别和评估影响公司价值目标实现的因素,将这些因素纳入到整体框架内进行系统管理,积极探寻风险与收益的最佳平衡点,降低风险给公司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公司创造最优化的价值;内部控制是指公司为了完成预定目标而采取的程序和措施。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其内部控制是指为了防止公司偏离经营目标而采取的措施,目的在于有效控制和防范公司面临的各种风险。由此可见,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存在着必然联系,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内在联系

从保险公司实施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目标上来看,均是通过一系列程度和措施,对公司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全面控制,以降低公司面临的风险,为实现公司经营管理目标提供保障。在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下,内部控制是强化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并且风险管理渗透于内部控制五大要素中,为实现内部控制目标指明了方向。

(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差异

1. 作用时点不同。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内部控制会贯穿于其全寿命周期,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便为内控机制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其作用对象主要是公司的各个部门及相关人员。风险管理必须在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识别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一特点限制了其作用发挥的及时性。保险公司的风险虽然会在其全寿命周期内存在,但风险的形成与发展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由此造成了风险管理的滞后性。

2. 限制条件不同。在风险管理中,风险的识别、评估等环节都需要借助相应的技术方法,在此基础上,才能对风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进而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上述过程是风险管理作用得以发挥的关键。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在于对影响经营效率、成本的因素进行控制,实现公司整体效益的提升。换言之,所有可能导致经营效率降低和成本增加的因素都是内部控制的目标,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控制措施。

3. 控制内容不同。在保险公司中,风险管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确立风险管理目标、设置实施战略、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制定风险管理措施等等。而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则涵盖了从上层治理结构到公司内部管理体制再到基层作业的所有流程,其中不但包括战略目标的制定,也涉及实现目标的过程,还包括对公司内部经济活动及风险环节的控制。由此可见,后者包含的内容要比前者更加广泛。

二、基于风险管理的保险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由于保险公司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均是基于公司面临的风险而实施的一系列措施,所以保险公司可将两者进行融合,建立起一套以风险为导向、以制度为框架的内部控制体系,促进保险公司内部控制活动有序开展。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在保险公司中,内部环境的良好与否,不但直接关系到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而且还对员工的风险意识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此,应当对内部控制环境进行不断优化,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首先,要对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进行完善,在结构的设置上,可以采取分权制衡机制,并对董事会及监事会的职责加以明确,使其职能作用能够获得充分发挥。其次,要对公司的组织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从而使各部门、各岗位之间可以相互监督、彼此制约。再次,基于以人为本的原则,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主要包括人员招聘制度、员工绩效评价考核体系、薪酬制度等,以此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内控环境的优化奠定基础。

(二)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保险公司应将风险管理覆盖到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强化风险控制。首先,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找出影响保险公司经营目标实现的内外部因素,确定风险预警标准。其次,实施风险评估,既要对保险公司面临的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决策风险、金融风险、政策风险等多种风险进行评估,又要对公司内部控制程序对风险的控制能力进行评估。再次,采取风险应对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风险转移、规避、保留、降低等措施。最后,持续监察已识别和已采取应对措施的风险,审查风险管理效果,并关注新风险的发展。

(三)有效开展控制活动

想要使保险公司管理层下达的指令能够在公司内部得到贯彻落实,就必须构建起有效的控制活动。首先,在过程控制方面,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并对员工的职责加以明确,使员工在岗位工作中能够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同时还应对风险控制关键点进行明确,对公司日常经济活动影响较大的风险要进行重点监控,降低风险的影响及其所造成的损失。其次,在业务控制上,公司应当对产品开发、售后理赔等关键环节进行有效控制,以此来保证公司能够正常运营。再次,在财务控制上,应对相关的制度、报告、系统等进行严格控制,由此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准确性。最后,在资金控制上,要加强对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及风险的管控,确保公司资金的安全性。

(四)完善信息沟通机制

为了及时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保险公司应当构建起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通过该机制的建立,能够增进公司各部门及人员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实现信息共享,不但可以进一步提升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透明度,而且还能有效避免舞弊行为的发生。首先,公司内部的人员可从管理层获取到明确的信息,进而了解自己在公司内控体系中的作用。其次,员工可将从经营活动获得的有价值信息传递给公司管理层,同时还为员工汇报工作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最后,公司管理层与董事会之间也可借助该机制进行有效沟通,有利于董事会监督职能的行使。

(五)加强内部监督

保险公司要重视内部审计体系的建设,将其作为强化内部监督的重要手段。首先,在保险公司董事会下设置审计委员会,在公司总部和分支机构分别设置一级、二级审计部门,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对公司实行分级审查监督,构建全方位的监管体系。其次,审计部门要持续监督保险公司日常经营活动,定期检查财务信息,评价各部门执行和完成内部控制目标的情况,并提出有价值的改进建议。最后,审计部门要将保费收入、保险理赔、保险资金运作作为审点,确保保险公司各项经济活动合理、合法,及时纠正违规操作行为,从而提高内部控制效果

三、结论

总而言之,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存在着多重交叉之处,其管理控制目标均为降低风险对公司的负面影响。为此,保险公司可根据自身经营的特殊性,构建起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将风险管理贯穿于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之中,为突出内部控制重点指明方向,从而提高保险公司内部控制水平,提升风险防范与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1]晋晓琴.全面提升我国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解读《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基本准则》[J].商业会计,2011(02).

[2]张建.基于制度设计与措施选择论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J].保险研究,2013(08).

[3]徐文魁,李作家.新华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J].经济研究导刊,2011(08).

[4]杨书怀.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比较分析[J].财会通讯,2005(11).

篇2

关键词:财产保险公司;风险;合理应对

一、财产保险的概述

1.财产保险的原则

赔偿被保人的遭受的损失是财产保险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财产保险的核心准则。在被保人的经济状况发生事故时,保险公司及时给予保险人遭受的经济损失进行赔偿,致使保险人不必为造成的损失所困扰。保险公司依据损失的价值进行恢复性的赔偿。

2.财产保险的内容

依据保险合同内的相关约定,保险公司向被保方收取相应的保险费,从而保障保险人的财产经济安全状况,对于意外事故以及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按照合同内容进行赔偿。使保险人得到安全的责任保障。在财产保险的业务中包括了信用保险,财产损失保险以及责任保险等业务。只要向其保险公司定期缴纳相应的保险费用,就可以使被保人的财产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3.财产保险业务的种类

(1)财产损失保险分为:火灾保险:其中包括了企业财产保险以及家庭财产保险。运输工具保险:其中包括了飞机保险,船舶保险以及汽车保险。货物运输保险:其中包括了海上货物运输保险,内陆货物运输保险,邮包保险以及货物运输保险的特约保险。工程保险:其中包括了机器损坏保险,建筑工程保险,船舶建造保险以及安装工程保险。农业保险:其中包括了经济作物保险,收获期农作物保险,生长期农作物保险以及经济动物保险。

(2)责任保险:其中包括了产品责任保险,公众责任保险,职业责任保险以及雇主责任保险。

(3)信用与保证保险:其中包括了投资保险,信用保险以及保证保险。

二、财产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内面临的风险

1.经营风险

(1)定价不足风险。由于过度的竞争以及精算的程度较低导致这类风险的产生。受到定价水平的不足,致使保费的收入不能完全覆盖风险。而且费率过低也会影响到整个保险公司的稳定经营。

(2)信用风险。财产保险公司的人很多时候都会为了实现自身的销售利益,从而误导欺诈顾客,致使保险人的利益受到或大或小的侵害。还有在理赔方面保险公司与投保人也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如果在出现一些重大事件的时候,保险公司的做法不能够使客户满意。

(3)分保风险。在保险公司承保工作中,分保是最为有效的一种办法,由于可以分散风险以及扩大承保面,因此许多公司都使用这种形式进行大额的财产保险。但是有着一些财产保险公司抱有侥幸的心理,在进行风险较大的业务时,未经报批或分保就先行承保。这种一旦出险,势必会危及到公司的财务稳定。

(4)应收风险。在应收保费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状况,由于被保人拖欠不交保费,致使保险公司的保费不能如期收回。如果一旦出现情况,保险人将蒙受不应有的损失。尽管保险人实际未收到保费,可也要承担保险责任。

(5)合规风险。保险公司内部虽然规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以及实施细则,但是由于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的合规管理尚不成熟,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因此也导致在现有的合规管理体制仍存在着很多漏洞以及风险。

(6)巨灾风险。在我国的非寿险行业,有两个较为突出的问题。第一个就是费率过低,第二个就经营管理方面较弱。受这两项因素的影响,如果一旦发生事故会给公司带来责任准备金提取不足的直接后果。随着我国保险行业的不断成熟发展,在责任险方面也随之提高。巨灾风险对于我国保险行业也是一项难题

2.投资风险

在金融市场的大环境下,一般都存在着过度集中风险。这种过度集中风险大致分为两类:第一个就是资产过度集中风险,第二个就是负债过度集中风险。作为金融市场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保险市场也存在着相应的过度集中风险,并且在我国的财产保险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1)资产过度集中风险。当保险公司的资产都集中在一项资产时,在资产价值方面,一旦出现较大的波动,很容易给保险公司带来相应的风险。(2)产品结构不合理。负债过度集中也是与资产过度集中的风险相互对应,由于产品结构的不合理。因此也导致负债过度集中。在我国,一直以来保险业务都是相对的集中,尤其在非寿险业务中,所体现出来的更为明显。

三、财产保险公司风险的合理应对措施

1.收集信息

在整个审核保险的过程中,信息的收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确保相关事宜的真实性,进而降低责任准备金提取不足的现象产生。

2.对危险因素进行评估

以有效的信息资料为依据,整个审核保险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以核保标准以及核保原则对被保人进行风险评估。其中包括心理危险因素,物质危险因素以及道德危险因素等等,从而最大程度的保障财产保险公司的利益。

3.保险方案的确认

如果审核保险的人员对于申请保险存在质疑问题,还可以现场进行核实。从而划分投保人的风险等级,进而对投保人作出承保以及拒保的决定。实现不粗放保险的现象发生。

4.核实保险之后的执行工作

在审核完保险之后,应把相关的决定告知外勤人员,从而使其签发保单。与此同时还应向相应的统计监督部门记录其风险的情况,这样也为日后的工作做好基础。结束语针对财产保险面临的风险做出积极有效的应对方案至关重要。这迫使我国的保险公司必须转变经营模式,这对于其未来的健康发展有着战略性意义。因此推进财产保险行业的风险管理,进行有效地防范调控尤为重要。这也为我国的保险行业持续发展打下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珊.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控对策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

篇3

[关键词]保险资金 运用渠道 风险管理 相关性分析

我国保险业作为我国的一个朝阳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蓬勃发展,保险公司不再是单纯依靠收取的保险费和保险赔付之间的差额来获取利润,逐步通过保险资金运用来提高保险公司的收益是各家保险公司的必然选择。保险公司的管理者和专家学者从不同方面和不同视角发现问题并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为我国保险资金的合理利用运用及风险管理提供了思路。

一、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及风险分析

当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主要渠道有:银行存款、债券、投资基金、股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境外投资和房地产等。不同的运用渠道面临不同的风险,下面就这几种主要渠道所面临的风险进行粗略分析。

1、银行存款

银行存款是我国的保险资金早期运用的唯一渠道,目前仍占十分重要的地位,相对于其他投资渠道而言,银行存款的优点是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流动性,缺点是收益率较低。所以随着保险市场的发展和完善,银行存款虽然已大量减少,但依然是重要投资对象。对于银行存款的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由于我国的国有股份制银行在银行业中占主导地位,因此银行存款的风险较小。

2、债券与股票

债券投资安全性好、变现能力强、收益相对稳定,特别是国债和中长期债券是保险公司投资的重要手段,国债素有“金边债券之称”,是因其为中央政府发行的债券,信誉高,风险低;中长期债券的投资收益率较高,因此在保险投资中所占的比例很重。国债风险较低。股票市场有很大的风险性,但长期收益较高,目前保险公司对该项投资已经进入,但普遍比较谨慎。

3、投资基金

投资基金具有较高的收益性和流动性,证券投资基金一部分投资于上市的股份公司,这些上市公司大多是所在行业的龙头企业,资产质量优良,已经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具有发展潜力和投资价值。购买证券投资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会超过目前保险公司购买国债的收益率。同时,证券市场是一个流动性极强的资本市场,投资基金本身以及其投资品的变现能力都是不容置疑的。保险公司发现了证券投资基金的潜力,目前已成为证券投资基金的最大机构投资者,但是保险资金投资证券投资基金存在着较大的风险。

4、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拉动经济增长的需要,我国基础设施的投资在未来几年将维持较高水平,需要大量建设资金,投资基础设施的回报适中,收益的波动性较小,回报相对稳定,比较符合保险资金安全稳健的宗旨与投资的多样化。

5、境外投资

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现已逐步成为国内保险机构扩展投资领域、提高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的重要途径,但与境外投资高收益相伴的是不容忽视的高风险,特别是由美国次贷风波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后,虽然产生了大量的投资机遇,但对境外投资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风险。

6、房地产

2009年10月1日,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实施,其中新增了“投资不动产”这一新的保险资金运用形式,这意味着保险资金可以进入房地产市场。但由于房地产的“泡沫”现象在有的地区已明显出现,风险加大,应注意进入的时机。

二、保险资金实际运用分析

1、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一览表(2002-2009年)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银行存款所占的比例逐年减少,但是所占的比例依然很大;债券正好相反,所占的比例呈递增趋势,并且是主要投资对象;投资基金所占的比例几乎维持不变,而股票投资和其他投资从无到有,特别是在06年、07年经济看好时股票投资的比例明显增加,虽然后来由于受全球经济危机的袭击,保险资金减少了风险较大资产的投资,但可以看出保险资金运用正在向多元化发展,并且前景看好。

2、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情况(2002-2009年)(单位:亿元)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保险公司的资产总额逐年递增,这说明保险公司的经营业绩逐年提升,资金越来越雄厚,保险资金运用已经从以前的主要用于银行存款转移到其他投资领域,特别是在证券市场活跃的06与07 两年以及其后的年份,投资占资产总额的比重更是达到了60%以上,这说明证券投资所带来的收益是可观的,也是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重要渠道,其他投资渠道所占的比例比较稳定,并且也能给保险公司带来一定的收益,虽然远不如证券投资,但其他投资是必要的,一方面,其他投资使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多样化,分散了一部分风险;另一方面,保险公司通过尝试其他投资方式,可以发现未来投资的潜力,有利于保险公司今后投资渠道的进一步拓宽。

3、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2002-2009年)

根据上图的数据显示,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持续上升,并于2007年达到12.2%。但08、09两年,特别是08下半年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投资收益率直线下跌,09年又逐步恢复。这说明,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与证券投资的比例密切相关。

4、保险资金收益率与投资渠道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可以预先假设保险资金运用的投资收益率与资金运用渠道相关,所以将解释变量设定为“银行存款”,“证券投资”,“其他投资”,被解释变量设定为“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令银行存款为X1,证券投资为X2,其他投资为X3,投资收益率为Y。设线性回归方程为。利用Eviews估计模型参数,得出模型估计的结果为:139099)(0.001798 )(0.000475)(0.004859 )

t=(2.083220) (-1.247387) (1.747973)(-0.338333)

R2=0.503840=0.131719F=1.353970 df=4

结果显示,相关系数只有0.503840,这表示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虽然的确与这些因素相关,但相关度不大,究其原因:(1)银行存款所占比例不小,但由于银行存款的利率较低,导致整体投资收益率降低;(2)投资渠道过于狭窄,使投资收益率没有明显的突破,并且导致资产不能合理的分散化,使资金运用受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投资风险亦大。因此,保险公司有必要对保险资金运用进行风险管理。

三、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管理措施

保险公司应当对投资渠道所面临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的、系统的风险分析基础上,全面推行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管理和控制策略。

1、2009年10月1日,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制定的保险资金运用的有关政策,有效防范保险投资的许多风险,但是保险资金投资自身面临着一些风险及不确定的金融市场环境,依然需要从法律监控和防范角度进行控制,并在相应法规中对投资比例和投资限额进行严格规范。保监会对保险资金运用进行全面系统地监管,从机构审批、市场准入、投资规则建立等实施严格监管,并对保险资金运用中违规机构和个人给予严厉处罚,保障资金投资的安全和有序。

篇4

在我发言之前,提议大家伸出仙人掌,把我们最热烈的掌声献给xx总。xx总贵体欠安昨天刚下飞机就打点滴,今天带病参加我们的会议,给我们今天的会议注入了感动的元素。

大家刚才的掌声表达了对xx总的钦佩和感谢!

中国xx银行财产保险与风险管理工作会议,在xx银行总行领导,机构管理部领导和中盛国际总经理室的共同关注下,今天在云南xxxx国际酒店隆重举行了,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盛国际董事长,总经理xx先生对关注和支持本次会议的xx银行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全体与会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提起xx银行,就会想起“”。无论还是旧,“xx”都是其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内容。为xx、惠xx一定能够得民声!在这种“xx哲学”的启迪下,1996年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经叔平老先生上书国务院,并经全国工商联发起的全国首家主要由非公有制企业入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xx银行惊世骇俗地横空出世了,创始股东59家,注册资本金仅为13.80亿元。xx银行的成立是中国金融改革中一件极具意义的大事,不仅代表着民营资本第一次进入金融行业,更被誉为“中国金融业改革的试验田”,经老也因此被尊称为“xx银行之父”。品牌就是实力,数字彰显价值:到XX年9月末,xx银行的资产规模突破1.4万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02亿元,资产质量继续保持优良,不良贷款率为0.82%,拨备覆盖率达到185%。XX年是xx银行最为光彩夺目的一年--11月26日xx银行h股终于在香港上市,揭开了xx银行里程碑式的篇章。而这一天,又恰逢西方的感恩节。h股上市是对党和政府的感恩,是对客户的感恩,是对经叔平老先生的感恩。我们知道,营销文化的核心就是感恩文化。因为xx哲学和感恩文化的驱动,十三年来xx银行无论是经营战略和业务转型,还是公司治理、经营体制、管理模式、技术平台等各个方面,都充分展示了xx银行“开动脑筋办银行”的创新智慧和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与xx银行合作是我们公司发展的优先方向。作为xx银行的合作伙伴—中国人保集团旗下的中盛国际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是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批准成立,由中国人保集团和日本东京海上日动火灾保险株式会社共同发起组建的全国第一家由保险集团和国际一流保险公司投资设立大保险经纪公司。中国人保集团是与共和国同岁的大型保险集团,从1949年10月20日成立起就以“保护国家财产,保障生命安全,促进物资交流,增进人民福利”为己任,60年来形成了最有做派、最有气度、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大型金融保险集团,真正把保险办成了国家的一部分、人民安居乐业大一部分,人保人用自己的精彩赢得了党和政府的喝彩、市场的喝彩。保险经纪是保险业中的朝阳产业,是为国家尽责、为人民尽爱的新兴产业,中盛国际成立五年来,依托人保集团这个民族品牌、凭借国际一流的专业技术、高素质的团队、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深厚的集团背景,依靠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任和支持。经过三年的厚积薄发,公司的机构客户数量达到近200家,逐步与客户建立了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公司在金融集团统保、高速公路铁路建设、电力煤炭、电信等行业积累了较成熟的营销模式和专业经验,公司的成长速度和持续赢利能力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赢得了“行业新锐”的口碑。为创新发展模式、实现品牌共赢,中盛国际抓住xx银行“全面推进成本管理战略,规范财产集中管理模式,提高保险管理效益,实行资产统保”的机遇,同xx银行主动联姻,双方进行了多轮磋商于XX年7月双方签署了保险经纪服务协议,开始了强强联合的伟大征程—xx资产统保成为中盛国际开业第一单。由此奠定了xx银行在中盛国际发展史上的龙头机构地位。五年来,双方合作富有成效,是悦己达人成己达人的行业合作楷模。美国前拳王阿里说:冠军不是训练出来的,而是激发出来的,造就冠军的是冠军内心深处的渴望、梦想和愿景!山水造景,时势造人。中盛国际与xx银行一样,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若而强的道路上中盛国际董事长xx先生率领全体中盛人执着地作着一个强司之梦!

篇5

    自然风险。这是商业性产险公司所承担的自然灾害,如山崩、海啸、雨雪、冰雹、洪水、飓风等给人们带来的灾害。虽然,这些多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然而又是经营活动中不能忽视和必然加强防范的风险。因此必须加强对自然界气象规律变化的研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和措施。

    2、意外风险。这是人们意想不到何时何地发生的意外事件,但各类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人们愿意将这些意外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这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并且会给其带来一定的或巨大的财产损失,也是产险公司经营中常见的风险。所以,研究意外风险的偶然性,并从中找出必然性的规律,加强事先防范,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和减少风险损失。

    3、道德风险。我国财产保险业的发展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这一转轨无疑对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由于人们的利益观念、保险意识上的遭德水准和认识程度的不均衡,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道德风险或心理风险。因此,对这类风险的控制,一方面,道德风险已远远超过世间道德伦理,必须以法律的手段来加以防范;另一方面,对心理风险的控制应进一步加强;通过控制保额、实施免赔率、折扣费率和费率优待等措施对保户加以控制,提高其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4、管理风险,也可称为行为风险。这是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或法人及个别员工的故意和非故意行为所至,如承保理赔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资金运用的无序性,员工素质的差异性等。这些错误承保、理赔、资金的乱投乱贷,“三产”的随意开办与投入,给公司带来的巨大风险不容视。

    二、商业性产险公司的风险控制与管理要想创建一流的现代化的产险公司,必绳要有一流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水平。当务之急是按照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夯实风降管理与控制的基础,充分发挥产险公司在人员、技术上的管理优势。为此,必须选准控制点,采取经常性的防范措施,坚持有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加强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并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实质性工作:

    1、增强全员风险管理意识。由于我国保险业恢复时间较短,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对财产保险业经营的风险与管理认识也不尽一致。有些干部员工认为:保险公司就是经营风险的,还讲什么风险控制与防范,确实多此一举。也有的认为:风险防范是政府及有关部门的事,保险财产遭到损失,保险公司赔款,理所当然。这些不正确的认识反映了保险干部和员工在风险意识上的差异。因此,加强对干部员工的风险意识、防范手段的培养,求得认识上的统一,达到主动控制、共同防范、共同治理灾害的目的,对促进产险公司的更快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2、全面提高承保、理赔质量。继续强化麁保、理赔等各环节的责任控制和管理监督,是风险防范的重要环节。必须严格执行关于承保、理赔权限的规定,认真履行财产保险的实务手续,析杜绝不顾及风险程度,不验标的的盲目承保,要坚持风险评估,特别是要搞好高风险的评估,切实做到承保想防范。在理赔环节上要按规定严格把好理赔关,该赔的不能惜赔,不该赔的不能滥赔,真正做到合理赔付。对上级规定的核保核赔制度,要采取实际措施,加以落实,不能搞形式主义,必须搞好各环节的配合与协调,为风险控制与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3、加强对财务、资金、非保险实体的管理在财务管理方面,要继续改革和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办法,切实发挥财务监督和管理的作用。严格财务管理制度和办事程序,以防大案要案的发生。在资金管理方面,要坚决贯彻执行资金运用和资金管理的规定,及时保证上划资金到位,不得变相搞投资贷款,不得以任何借口搞各种形式的担保。在非保险经济实体的管理方面,要继续进行清理整顿,不许以任何理由向非保险经济实体投入保险资金,对长期亏损的经济实体要坚决撤销。控制内部的自身风险,免除经营管理中的后患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

篇6

关键词:保险资金;不动产投资;风险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一、保险投资和不动产投资

(一)保险资金与保险投资

保险资金是指包括保险公司的保证金、资本金、营运资金、各种准备金、未分配盈余、公积金、保险保障基会及国家规定的其他各类资金的总和。保险资金是“转化为保险企业生产经营要素的货币表现”。

保险投资就是指保险资金运用,保险资金运用的来源是指保险公司进行投资的资金来源。保险资金运用的来源主要有:所有者权益、保险公司的负债及其他资金。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变化。不同国家,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也有所不同,主要有:银行存款、债券、股票、贷款、证券投资基金、不动产、产业投资、其他方式等等。

(二)不动产

不动产是指依自然性质或法律规定不可移动的土地和土地上的定着物、与土地尚未脱离的土地生成物、因自然或者人力添附于土地并且不能分离的其他物。它是实物、权益、区位三者的综合体,具有自然和经济双重属性。从自然属性的角度来考察不动产时,不动产自然体包括土地、建筑物及其他附着物;从经济属性看,不动产是一种重要的资产,它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存在,作为生产力的组成部分。

不动产投资就是将资金投资于不动产方面。不动产投资具有投资期限长、规模大、流动性不高等特点。随着土地价格的上涨,不动产的价值也随之上涨,投资不动产是抵制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不动产投资对优化保险资产配置有着积极影响,对保险企业分散风险、改善资产组合收益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投资不动产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收益高,但是期限长、投资价值大、变现能力弱,因而风险较大。 我们要清醒认识到,投资渠道拓宽也意味着保险公司资金风险的增加,即不动产投资也存在着流动性、地域及管理、信用和收益等方面的风险,

二、保险资金不动产投资中的风险

目前,保险资金中约有80%以上为寿险资金,寿险资金中约48%是20年以上的长期资金,25%为5~20年的中期资金,27%为5年以下的短期资金。保险资金的期限分布特性,为其使用提供了宽裕度,也为投资的长期稳定复利增长提供了前提。因此,不动产投资规模大、期限长,比较符合保险资金追求长期价值、稳健投资的特点。尽管不动产投资符合保险公司的长期投资战略,但是目前我国保险资金进行不动产投资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风险:

(一)违约风险

一般情况下,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购置期房相对于购置现房更具有价格优势,有利于降低购楼成本,提高投资收益率,但与此同时,购置期房也使得保险公司面临着开发商在约定交付日无法按时完工或无法满足建设标准的违约风险。此外,保险公司委托开发商对所购房产进行经营管理,在委托期限内,开发商需要按约定向保险公司支付房产经营收益。若届时开发商因经营管理能力欠缺或其他原因无法达到盈利标准并按约定支付经营收益,将导致保险资金收益受损。

(二)委托风险

1、资金运用风险

该模式中,保险公司对购置房产进行委托经营,使房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发生了分离。开发商受保险公司委托,在委托期限内代表其对房产进行开发、租赁、经营和管理等资产管理相关工作,收取相关收益,并代为支付资产管理相关费用。对于房产经营中的资金流人和流出,若缺乏有效地监管和审计措施,则同样会给保险公司带来资

金损失。

2、物业管理风险

委托期限内,开发商或其聘请的物业管理公司的经营理念与管理能力,直接决定了目标物业的整体品质及未来发展方向。在委托期结束后,开发商应将目标物业交还给保险公司继续经营管理,若届时由于开发商经营管理不善或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将优质租户转移,将导致房产出租率或租金无法达到合理水平,从而对后续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增加保险公司招租及管理成本。

(三)不动产投资专业人才匮乏带来的风险

作为与“承保业务”同样重要的投资行为,要求保险公司能够对经济运行趋势、产业发展方向等经济情况的变化有明确认知。不动产投资是一个专业化非常强的领域,需要专门的组织体系和人员配备,如果仅作为保险公司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一个部门运作,不利于它的长远发展。但是,受“重保险轻投资,重来源轻运用”的固有思想影响,我国的保险公司往往忽视发展投资专业队伍,缺乏具有较高专业性、技术性的投资管理人才储备,特别缺乏熟悉不动产投资领域的专业人员。由于监管方面的严格限制,保险公司也在相当程度上缺乏对保险投资领域的研究与开拓精神,使得即便是在监管部门放宽对某个投资领域的限制时,也难以在短时间里取得主动。我国保险公司自身投资管理水平较低,也大大制约了我国保险资金不动产投资业务的快速发展。

三、保险资金不动产投资中的风险管理措施

(一)违约风险控制

保险公司一方面可与开发商设立共管账户,约定购房款仅能用于标的房产的开发建设,从而保障建设工程的顺利完工;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可以要求开发商对项目完工及未来收益返还提供抵押担保、质押担保或保证担保等。

(二)委托风险

1、资金运用风险控制

保险公司应在委托管理期间,一是委托托管银行对共管账户的资金流向进行日常监管;二是于年度结算日前,与开发商共同聘请独立第三方对该账户的物业收入、物业支出及成本费用扣减额等情况进行审计,并出具相关财务报告;三是委派财务人员负责监督项目资金的运用情况。

2、物业管理风险控制

为避免开发商无法有效履行经营管理职责,保险公司可与开发商在合同中约定,在房产经营权交还保险公司的时点,开发商需使所经营房产当年的租金水平达到一个预设值,该值由保险公司根据委托管理期间每年承诺的收益率、可接受的出租率及租金水平计算得出。

(三)组建专业化的投资人才团队

保险公司能够运用的投资资金除了其自有资金以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保费收入。既然是保费,那就决定了在投资运用时除了考虑收益性之外,还要更加关注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由于不动产本身的属性,使得不动产投资具有巨额性、长期性、风险性和较强的专业性等特点。例如投资房地产项目,一个中等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从房地产公司立项开始到最后的交付使用,短则几年,长则一二十年。在这个时间跨度较大的阶段,如果有关房地产政策从紧,再加上通货膨胀风险、经济适用房的扩张等,无疑会给房地产投资收益以致命打击。再加上“投资”本身就是一个技术性较强,对人才要求较高的复杂过程,所以这就要求组成不动产投资的专业化团队,既要有精通不动产投资方面的人才,具备不动产精算方面的专业知识,例如房地产的造价与估值,机器设备的估值等,另一方面还要大量吸收金融、财务等专业的投资人才,利用科学的经济理论和扎实的实证分析,在注重不动产收益的同时,也时刻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水平,这样才能尽可能的减少风险,避免出现无可挽回的损失。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商业担保公司;风险;管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F83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4―0050―03

商业性担保公司是按照市场机制运作的、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机构。商业性担保公司与政策性担保机构完全不同:政策性担保机构要执行国家的有关产业政策,引导和扶持对一些产业的投资,而且政府财政对其亏损给予适当的补贴:商业性担保公司则是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完全以利润最大化和风险控制的原则运行,发生亏损需要用自有资金来弥补。因此,风险控制是商业性担保机构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决定性因素。

一、商业担保公司的担保风险

担保风险,是指担保机构在担保业务的运作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担保风险按照引发风险的层次性分类,可以分为系统性担保风险和非系统性担保风险。由于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政策、法律的变化等引发的风险属于系统性风险:由于担保机构决策失误、企业信用变化、违规操作等引起的风险为非系统性风险。以国内担保公司普遍开展的贷款担保业务为例,担保公司承保的项目都是不能直接从银行取得贷款的项目,如果项目的抵押、保证等条件很好,就可以直接从银行获得贷款,没有必要找担保公司担保,担保公司所做的项目基本都是银行不愿意做的。因此,担保公司所承担的风险要大于银行所承担的风险。担保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

(一)担保公司风险来源

商业性担保公司面临的风险与银行、保险公司、风险投资公司面临的风险有很大不同。保险公司面对的是数额巨大的保险客户,用向每个客户的少量收费米弥补个别的大额损失,是根据大数定理计算后确定损失发生的概率和收取保费的比率,从而用保费可以弥补风险损失及经营成本,并获得利润:风险投资公司是通过少数项目的高额回报来弥补对多个项目的投入,是在小数定理的基础上通过对项目的严格审查来控制风险的,担保公司通过对多数项目的低收费来弥补少数项目发生的大额损失,南于担保公司承保的项目数量有限,担保项目的金额、期限各异,反担保措施的落实程度差别较大,担保项目的离散性很大,无法精确计算担保费率。

(二)担保公司风险影响因素

1、缺乏统一的法律规制

我国的担保行业发展迅速,相火立法却十分缺位,在担保体系的建设及担保行业的运作上,目前周内还没有统一的法律法规加以规范和保障。虽然我国已出台了一些有关担保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但立法层次较低,多以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为主,“试行办法”、“暂行规定”居多,对担保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极为不利。此外,已出台的信用担保配套法律法规还存住着矛盾与冲突的问题,使得担保公司的运作无章可循、无所适从。缺乏统一的法律规制,直接影响到担保公司的健康发展。

2、风险控制与管理能力差,潜在风险大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担保公司普遍以风险很大的贷款担保为主营业务,且大多还未建立起有效的风险控制与分散机制,担保风险主要还是靠经验管理来控制,经营风险很大。此外,我国担保公司普遍规模小,而且缺乏资金补偿渠道。如果规模上不去,那么因杠杆倍数的限制,业务量也会受到限制,一旦发生代偿,担保公司的经营就有可能难以为继,潜在风险非常大。

3、缺乏与银行的协作

我国担保公司与银行之间没有形成一种协作关系。担保公司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十分有限,目前,全国与国有银行有协作关系并与其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的担保机构不足担保机构总数的60%。担保公司与商业银行虽然同样都是经营风险的机构,然而它们所处的地位却极为不平等,在贷款担保风险的分担上,大多数担保公司与协作银行在担保关系上普遍存在着权利与义务不对等的现象,协作银行往往只享受权利而不愿承担义务或承担较少义务,担保公司几乎承担着全部风险。

4、社会信用环境差

完善的社会征信服务体系和整体信用水平良好的信用环境,是担保公司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中国家信用代替了个人信用和企业信用的历史原因,我国个人和企业信用观念普遍比较淡薄,整体信用水平较低,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尤其低,企业贷款的违约率达百分之十几,这使得经营商业银行所不愿或无力涉及的高风险业务的担保公司承担着很大的风险。由于整个社会征信服务体系尚未建立起来,担保公司和被担保人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被担保人的信用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很突出,而且,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及银行不参与风险分担,担保公司可能面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不只是来自被担保人,还来自商业银行。

二、商业担保公司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

(一)完善商业担保公司风险内控机制

风险内控机制是要求担保公司自身要建立起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制度。一是担保条件控制。担保公司应制定信用担保的受理标准,严格要求被担保对象应具备一定的条件。二是担保评估制度。担保公司应建立严格的担保评估制度,加强对担保项目的风险评估审查,保证信用担保的安全性。三是担保业务流程控制。对此可借鉴日本的立法,日本通过专门的信用担保立法,规范担保机构自身的内部管理制度,对担保机构实行分级负责制,实行严格的审、保、偿分离制度,使担保的操作程序规范化、制度化、公开化。

(二)建立风险分散机制

鉴于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杜绝是不可能的,只有尽可能地降低风险、分散风险。因此,担保公司必须建立一系列风险分散的制度,制定责任分担原则,将风险分散。具体包括以下3项制度:

1、比例担保制度。为了分散担保公司的融资担保风险,我国应该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确立比例担保制度。所谓比例担保制度就是担保公司并不提供全额担保,而是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与贷款金融机构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对贷款实行比例担保。担保公司应根据贷款规模和期限与商业银行确定一个合理的比例,在担保公司和银行之间分散风险。关于担保比例,各国有所不同,美国的中小企业信贷保证计划的担保金额一般不超过75%―80%,英国是70%―85%,德国是50%―80%。Ⅲ根据国际经验,担保机构承担责任的比例一般为70%―80%,其余部分由协作银行承担。我同可以考虑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中,确定70%―80%的担保比例,即担保公司为商业银行贷款的70%―80%提供担保,而银行承担20%―30%的剩余风险。

2、反担保制度。反担保制度是在担保公司与被担

保人之间分散风险的一种方式。担保公司为减轻自身风险,应该根据担保额度及被担保人的资信状况要求被担保人提供反担保,以加强被担保人的风险意识与责任。反担保措施主要有抵押反担保、质押反担保与保证反担保等,为了解决被担保人抵押、质押物不足的问题,减轻被担保人的压力,扩大担保公司的担保业务空间,担保公司应该建立灵活多样的反担保制度,逐步开发诸如机器设备抵押、仓铺存货抵押、仓单质押、提单质押等反担保品种。

3、再担保制度。再担保简单地说就是对信用担保的担保,再担保机制是分散和转移担保风险的重要方式。信用担保业属于高风险行业,仅依靠担保公司自身的风险控制是难以稳健运行的,仍然需要政府的扶持。因此世界上信用担保体系健全的国家都建立了完善的再担保制度,政府组成信用再担保机构为本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作为政府扶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政策性手段。我国也在积极筹备与探索建立全国性再担保机构。据了解、国务院在2000年初就讨论通过了关于探索组建全国再担保机构和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目前,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政府正在积极筹建中国信用再担保公司。

(三)建立风险补偿机制

风险补偿是指担保公司应建立准备金制度。为了应付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或亏损,担保公司应及时足额提取风险准备金,用于代位补偿的支出准备、因追偿失败而发生的损失以及冲抵担保机构未来可能发生的经营亏损。《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二三条规定:“担保机构应按当年担保费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按不超过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以及所得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用于担保赔付。”第十四条规定:“担保机构必须遵循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原则运用资金。担保机构设立后应当按照其注册资本的10%提取保证金,存入主管财政部门指定的银行,除担保机构清算时用于清偿债务外,任何机构一律不得动用。”这两条的规定立法可以借鉴或采纳。

(四)在战略上回避和转移风险的策略

加强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业内法律法规的关注和前瞻性研究,这样可以增强担保机构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和相关法规变化的洞察力,及早做好应对准备。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业队伍。担保风险的高发性、离散性与不确定性,要求担保机构管理层和员工应具有很高的业务素质。管理层人员应具有一定的风险管理经验,对担保风险和经营环境应有充分的认知和判断能力。因此,在担保公司建立之初,就要建立一支具有高度责任心,并具备财务、管理、法律、投资等专业知识的员工队伍。这样就可以从战略上规避掉一些由于员工素质不高而引发的风险。

参加省级和全国的再担保体系,通过再担保来分散风险。目前,全国已经成立了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体系,参加再担保体系可以在代偿风险转变为实际损失时,由再担保机构来分担一部分损失,这样就将风险分散掉了。

尽量避免法律风险,不去涉及违法违规的业务。有些业务种类是违法或违规的,但是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有许多机构都或多或少的开展了这些业务,这其中就存在着很大的潜在风险,一旦国家查处此类违规业务,开展此业务的机构就有可能面临灾难。

篇8

一、保险资金不动产投资中主要几种风险

(一)融资性售后包租风险

近年来,随着商业地产的不断发展,售后包租的交易模式逐渐产生,即开发商在房产销售时承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承租或代为出租投资人所购买房产的交易行为。售后包租又分为经营性售后包租和融资性售后包租,两者的区别在于投资人购买房产时是否获得产权。对于融资性售后包租,开发商出售的是虚拟产权,若保险公司投资不动产后委托开发商进行经营管理,则必须以获得真实产权为前提,在此基础上,选取具有一定规模、资质、经营管理能力和信誉的大型房地产企业作为交易对手,并对其进行全面、严格的法律尽职调查,从而避免开发商可能存在的融资性售后包租风险。

(二)违约风险

一般情况下,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购置期房相对于购置现房更具有价格优势,有利于降低购楼成本,提高投资收益率,但与此同时,购置期房也使得保险公司面临着开发商在约定交付日无法按时完工或无法满足建设标准的违约风险。此外,保险公司委托开发商对所购房产进行经营管理,在委托期限内,开发商需要按约定向保险公司支付房产经营收益。若届时开发商因经营管理能力欠缺或其他原因无法达到盈利标准并按约定支付经营收益,降导致保险资金收益受损。对于上述违约风险,保险公司一方面可与开发商设立共管账户,约定购房款仅能用于标的房产的开发建设,从而保障建设工程的顺利完工;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可以要求开发商对项目完工及未来收益返还提供抵押担保、质押担保或保证担保等。

(三)委托风险

1、资金运用风险。该模式中,保险公司对购置房产进行委托经营,使房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发生了分离。开发商受保险公司委托,在委托期限内代表其对房产进行开发、租赁、经营和管理等资产管理相关工作,收取相关收益,并代为支付资产管理相关费用。对于房产经营中的资金流入和流出,若缺乏有效地监管和审计措施,则同样会给保险公司带来资金损失。对此,保险公司应在委托管理期间,一是委托托管银行对共管账户的资金流向进行日常监管;二是于年度结算日前,与开发商共同聘请独立第三方对该账户的物业收入、物业支出及成本费用扣减额等情况进行审计,并出具相关财务报告;三是委派财务人员负责监督项目资金的运用情况。

2、物业管理风险。委托期限内,开发商或其聘请的物业管理公司的经营理念与管理能力,直接决定了目标物业的整体品质及未来发展方向。在委托期结束后,开发商应将目标物业交还给保险公司继续经营管理,若届时由于开发商经营管理不善或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将优质租户转移,将导致房产出租率或租金水平无法达到合理水平,从而对后续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增加保险公司招租及管理成本。为避免开发商无法有效履行经营管理职责,保险公司可与开发商在合同中约定,在房产经营权交还保险公司的时点,开发商需使所经营房产当年的租金水平达到一个预设值,该值由保险公司根据委托管理期间每年承诺的收益率、可接受的出租率及租金水平计算得出。

二、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的风险管理

房地产项目虽然收益较高,但是一旦出现泡沫或者剧烈波动,将对保险公司的经营造成不小的打击。房地产市场资金密集性的特征,决定了保险公司一旦在该市场受到损失,必将是非常巨大的,而最终的承受者将是广大投保人。出于保护投保人利益以及保险资金安全的考虑,监管机构也应加强对保险商投资房地产的引导与规整;同时,保险公司也应该未雨绸缪,建立健全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风险管理机制

(一)内部风险控制体系

保险公司必须建立完备的风险控制体系,特别是要根据《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指引》的要求,建立运营规范、管理高效的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体系,针对包括不动产投资在内的各项资金投向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同时,保险公司要加强风险技术系统管理,不断提高对投资风险的分类、识别、量化和评估能力,能够迅速有效的应对风险事件的发生;此外,由于不动产投资种类和模式繁多,也要注重对操作风险的监控和管理。

(二)外部监管机制

在我国不动产市场仍不够规范、保险公司自我约束机制和风险控制体系尚未健全的情况下,监管层必须在鼓励保险公司积极探索的同时,加强对其投资不动产的外部监管。总体监管思路上仍要以偿付能力监管为重点,以便使保险公司在偿付能力约束下更为自主地进行不动产投资。

篇9

无论从专业性、系统性、经济性方面均不尽合理。科学制定保险费率、最大限度遏制保险责任事故发生、降低赔付率、缩减经营成本是保险公司盈利水平提升的关键。为了充分发挥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在咨询、评价、检测、检验等方面的服务优势, 解决其法定业务市场萎缩之局面, 根据国内保险业对安全技术服务的需求, 笔者提出了企业生产风险管理市场化跨界融合新模式。

一、保险费率制定阶段

保险费率的厘定是以保额损失概率为基础, 通过保额损失率和均方差的计算求出纯费率, 然后在计算附加费率, 最后将纯费率和附加率相加得出营业费率。由于保额损失概率的基础取决于具有极不确定的风险发生概率, 因此保险公司只有通过对相同类型若干危险单位的常年历史安全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才能对未来保额损失概率的规律进行准确把握。安全中介机构作为长期专注于各种类型单位安全生产风险的防控, 对各种类型经营单位的生产环境、人员、设备、工艺流程等危险因素会导致事故发生的频率、损毁程度、损失率有着较为全面的精确把握和常年数据积累, 对有效解决保额损失概率的确定有着较强的专业互补性。

二、核保阶段

承保前保险标的风险查验是保险公司经营稳定性和经济效益有效保障的源头。承保前的风险查验是对投保财产所处环境、主要危险隐患和重要防护措施状况、有无正处在危险状态的财产、各种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与落实情况的综合性查验。生产单位基于主管部门的监管需要, 会阶段性、周期性地聘用安全中介机构进行安全、环境、职业卫生、消防等分板块的系统性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安全中介机构对承保企业的安全现状和承保标的风险现状信息掌握较为全面, 其自身拥有资源和技术优势均能为承保风险查验提供科学严谨的技术支撑。

三、承保过程中的防灾防损

承保过程中的防灾防损是减少保险责任事故发生, 降低保险公司赔付率的关键。在承保期间, 保险公司在积极参与社会防灾检查、检验活动的同时, 还要专注保险标的安全状况的及时检查, 向被保险人提出消除不安全因素和隐患的书面建议。由于保险防灾技术普遍优于社会防灾技术水平, 保险公司不得不从保险费收人中提取相应费用设立专业部门从事防灾技术研究。以上各项措施的落实需要耗费保险公司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其结果无论是经济性、专业性和最终效果必然逊色于专业安全服务机构。安全中介机构长期专注于专项安全技术的研究, 在履行法定安全责任的同时, 可以及时为保险公司反馈保险标的周围危险因素、标的现状与数量、存货地点、所有权等与保险责任相关的各种变化。保险公司根据安全中介机构的防灾防损建议, 可及时采取诸如督促被保险人整改、提升保险费率或终止保险合同等措施,实现有效降低赔率率和经营效益提升。

四、出险后的事故救援

重大保险责任事故发生, 保险公司有直接参与救险救灾防止灾害蔓延并妥善处理残值的义务。生产事故发生具有较强的偶然性和多样性, 科学救援是应急救援工作迅速有效展开、最大限度地保障救援人员安全和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 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 并制定应急预案 。安全中介机构在为生产经营单位编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过程中, 对该单位综合危险因素和一旦事故发生会造成的危险具有较为全面地把握。

篇10

【关键词】国际工程投标报价;风险识别;管理

国际工程投标报价不同于我国内部的工程投标报价,其投标报价工作涉及的范围很广,工程的投标报价人员不仅要具备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具备如金融、法律、税务、保险及当地的经济与政治状况等相关知识。只有投标报价人员熟练的掌握了国际工程投标报价的规范和操作程序等一系列知识,才能识别在投标报价中出现的风险并尽量避免。

1.国际工程投标报价的概述

1.1国际工程投标报价的前期工作

国际工程投标与招标属于一种在国际上普遍应用,且有规范组织的市场交易行为,也是国际贸易中一种技术、劳务和商品的买卖方法。工程投标是对工程招标的响应,是投标人为了能得到工程合同(包括技术设备、工程建设、劳务等)、采购合同等而向招标人发出的回应表示。在国际工程投标前,要做的前期工作主要有:(1)对项目的选择和跟踪;(2)参加招标项目的资格预审;(3)选择当地的人和合作伙伴;(4)组织国际工程项目的投标小组;(5)在项目工程所在国进行注册登记[1]。

1.2国际工程投标报价计算程序

工程企业投标报价有关人员在进行国际工程投标报价时,首先,应先熟悉招标的文件,并参加各项调查研究与标前会议,通过对招标工程的了解,核算其工程量并制定进度计划与工程施工方案;其次,对工程工日、设备基础单价、材料等进行计算,并对分包工程进行询价;再次,对分摊费用进行计算,对各细目单价进行分析,对工程量、标价进行计算和汇总,根据标价分析对投标报价进行决策;最后,编写好正式的工程报价单,写投标函并整理投标书,报送投标文件给招标方。

1.3国际与国内工程投标报价的差异

我国国内与国际投标报价的差异可分主要由四方面构成:(1)形式的不同。国内的形式为公开招标与邀请抬标,国际形式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议标;(2)分包的不同。国内只能分包非关键性或是非主体的工程,而国际可以分包关键性项目或是主体的工程;(3)成本的不同。在国内低于成本的属于废标,而在国际就算低于成本也有可能中标;(4)法律责任的不同。在我国法律中的《招标投标法》主要是以惩罚为主,而在国际没有《招标投标法》,其主要以《合同法》为依据,而合同法中主要是以补偿为主[2]。

2.国际工程投标报价中风险的识别与管理

2.1国际工程投标报价中的风险识别

在国际工程投标报价中投标方所面临的风险相对来说较招标方大,且风险的潜在性比较强、又加之其影响的因素复杂,风险的识别难度相对也大。因此投标方为了尽可能避免风险的发生,应提高识别风险的效率,其风险识别法有头脑风暴法、风险分解法、故障树法、检查表法、专家访问法等,通过此些手段方法将工程投标报价中存在的风险有效识别并尽量避免风险的发生。国际工程投标报价中常见的风险主要有项目本身风险、外部环境风险和参与方行为风险三类。

2.1.1国际工程投标报价项目本身的风险识别。国际工程投标报价项目本身的风险主要是指直接影响项目实施的风险,其风险包括招投标风险、设计风险、采购风险以及施工风险。招投标风险主要由于招标方提供的信息太少,使得投标承包方对后期工程的调研和信息收集难度加大,因此一旦出现风险问题,如果风险未在合同文本具体说明时将要由承包方来承担;设计风险主要是招标方对于投标方设计的不满意,致使投标方反复修改,从而导致工程项目成本的增加和工期的延长;采购风险主要是由于货物在采购、运输、存货等环节出现各种人为或是不可预见的问题,从而给投标方带来的风险;施工风险主要包括劳资双方争端、施工意外、施工现场环境恶劣等因素所带来的风险[3]。

2.1.2国际工程投标报价中外部环境的风险识别。国际工程投标报价中因外部环境所带来的风险,有当地灾害发生的情况和频率,水文、气候、地质等条件带来的风险;还有投标方总承包商经济环境的风险,如汇率、货币、通化膨胀等方面带来的风险;或是当地的政治因素所产生的风险,如当国对于资产的征收、政策的改革,或是战争和内乱均会给总承包方带来一定程度的风险。

2.1.3国际工程投标报价中参与方行为风险识别。参与方的行为风险主要有招标方对工程款的拖欠或是合同责任与风险分担不公,如在工程项目完工后,一些业主故意拖欠工程款,且未按照合同上所规定的条列及时的缴纳延迟付款的利息;或是业主为了避免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故意以各种手段将本该是自己承担或是双方共同承担的风险全部转嫁给承包方单方面承担,使得承包方的风险加大。

2.2国际工程投标报价中的风险管理

2.2.2国际工程投标报价中风险的回避。当在国际工程投标报价中发现其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很高,没有相关有效的对策可以降低风险,且风险有可能会给承包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时,应理智地选择放弃此项目。虽然放弃投标将会使承包方失去获得利润的机会,但如果所要承担的风险远远超过将要获得的利润时,便要果断地将其放弃。

2.2.1国际工程投标报价中风险的转移。在国际工程投标报价中有些风险存在且无法避免时,投标方便应该面对风险并尽量地减小风险的发生,如承包方以自己的能力无法有效地承担此风险时,最好的方法便是能将风险适当的转移。风险转移是指通过一些合理正当的方式将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及后果连同风险的责任管理均转移给他方。

2.2.3国际工程投标报价中风险的自留。在国际工程投标报价中,因为工程项目中影响工期的不可控因素有多种,如工作人员的签证未能及时通过,或是设施设备和材料等物在运输的过程中遭到海关的阻碍等因素,造成工程项目工期的拖延[4]。这些风险因素既无法回避,也不能转移,便只有自留并尽量去解决。当这类风险出现时,应参照招标文件合同条款的有关规定,计算出一些风险费用在报价内作为预备费用,用以解决不可控风险所带来的不利后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国际工程投标报价中,投标方应该提高项目风险估算的准确性,要正确对待在国际工程项目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并有效的进行识别。通过对风险的识别与管理,尽最大努力降低风险的发生率,从而使我国工程企业能在国际工程招投标市场中站稳脚步。

参考文献

[1]刘潋.EPC工程总承包投标报价中风险费用的研究[J].管理科学与工程,2012,11(2):22-26.

[2]吴国雄.国际工程投标报价中的风险识别与管理[J]现代商贸工业,2012,24(8):21-22.

[3]韩春民,李占巧,解汉瑞.浅析工程投标中的风险管理[J].集团经济研究,2009,15(15):131-133.

[4]廖一.基于风险的建设项目投标报价决策研究[J].土木工程建设,2011,6(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