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金问题范文

时间:2023-06-30 17:56: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资金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资金问题

篇1

关键词:企业资金管理;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资金管理对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的提高,尤其是对加强财务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两方面的重要性已经被理论和实践所证明。随着企业内部资金管理问题的突出,财务风险日益显露,资金管理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企业势必要采取各项措施来防止资金管理问题的出现。

一、目前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风险和问题

1.资金管理意识不强,财务风险高

近年来,国内外多家大型上市公司、企业集团轰然倒下,很多公司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依然有竞争力,究其原因发现多数公司是在资金链上出了问题,包括经营和资本环节等。企业在追求规模的持续扩张和利润增长的同时,忽视了其背后不断扩大的资金缺口和债务规模,一旦遇到波折影响到现金流的平稳运行,必然受到沉重的打击。这些事例说明很多企业管理者忽视资金管理的核心地位,缺乏必要的资金管理理论和方法,造成资金管理混乱无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或限制了企业发展壮大。

2.预算制度不落实,管理水平低

以往的管理体系中,资金管理功能主要是对资金的事后核算,是对企业已经发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资金的客观反映和监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希望能及时追踪和分析企业的支出、成本、收益的来源。很多企业还没有建立和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有些企业就算是有了预算管理制度,却没有成为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所依据的制度,形同虚设,还随意改动,使预算制度无法落实。

3.资金监督不完善,缺乏有效制约

目前国有企业中,所有者对企业、母公司对子公司、公司管理层对各资金运动环节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甚至内部人为控制现象,擅自挪用转移资金甚至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突出。尽管设置了一些监督职能,也制定了各种监督制度,但因各种原因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缺乏事前、事中的严格监督。相当多的企业在重大投资问题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资金的流向与控制相脱节。

二、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的若干措施

1.转变传统观念,提高资金意识

转变观念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前提,只有企业转变观念,去适应市场,决不能让市场去适应观念陈旧的企业。企业各决策部门、领导特别是起重要作用的领导干部必须切实转变观念,充分提高资金意识。要树立“财务管理要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观念。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条件。近期全社会的资金紧张严重困扰着各行各业,加之金融危机的冲击使许多企业无法生存而倒闭,因而要贯彻“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切实强化资金管理,做到统一采购、统一销售、统一收款、统一调度,减少资金流通环节,避免资金沉淀,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

2.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预算是一种控制机制和制度化的程序,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有效保证,是企业进行监督、控制、审计、考核的基本依据。预算主体包括企业内部各独立核算单位,范围由单一的经营性资金收支计划,扩大到生产经营、基建、投资等全面资金预算。预算编制时采取逐级编报、逐级审批、滚动管理的办法,原则上,各级预算一经批准不得更改。要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首先,需从资金集中管理入手,建立、完善并推广企业结算中心制度,强化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充分发挥财务公司、内部银行或资金结算中心的资金管理功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其次,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编制、分析、考核制度,将预算作为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把资金的收支纳入严格的预算管理程序。

3.健全资金管理规章制度,形成有效制约

首先,结合实际,制定出操作性强的规范各项收支运作的方法、程序,堵住资金流程中的“跑、冒、滴、漏”现象,把各层次、各项目的资金指标纳入考核分析体系,与各责任单位的经济效益挂钩,奖优罚劣,改善资金管理。其次,改进资金管理手段,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通过配置计算机、建立局域网,在资金预算编制、执行情况、信息反馈等方面统一使用应用软件,提高日常结算和核算的速度及准确性,实现信息共享,促进资金管理再上台阶。最后,树立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健全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强调内部审计与监督不仅是经营业绩的结果性审计,也是重大经营决策贯彻执行情况的过程性审计和监督,把监督关口前移,将更多的精力放到管理审计中去,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保证企业各项经营活动都在严格的程序下进行。

总之,只有加强资金管理,做好资金风险控制,才能促使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从而产生更大规模的资金并投入生产。因此,要想使企业健康快速地发展,就必须加强企业对资金的管理,否则,即使有雄厚的资金也只能是无用武之地。只有加强资金管理,使之运转自如,才能充分发挥其在企业中的血液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梁丽.浅谈企业资金管理与风险控制[J].冶金财会,2009(10).

[2]杨晓霜,杨树凤.谈企业资金管理[J].冶金财会,2010(11).

[3]杨丽丽.企业资金管理问题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06).

篇2

[关键词]资金管理;制造业企业;内控体系;监督管理;预算管理

1制造业资金管理的内涵及重要性

1.1制造业企业资金管理含义

资金管理是制造业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更是筹资、投资、运营的核心环节。制造业企业资金管理意味着在“增”“减”“存”三个方面对资金进行管理。“增”为如何为制造业企业筹融资,保持生存能力和发展动力;“减”为制造业企业如何进行投资决策,培育发展空间,维持或扩大制造业企业的盈利水平;“存”为如何对制造业企业的存量进行管理,使得制造业企业短、中、长期的需求达到平衡。总而言之,实施资金管理就是要针对制造业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制造业企业的资金进行规划与统筹。

1.2制造业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1)持续经营的重要保障。资金贯穿于制造业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从购买原材料支付资金起至卖出产品资金回笼,各个环节与资金密切结合。假设制造业企业资金困顿,则原材料无法及时购入、工人工资无法及时支付等,这些直接影响生产环节,可能导致生产停顿,影响制造业企业的持续经营。因此,良好管理水平下的良性资金循环能为制造业企业持续经营提供重要保障。(2)提高使用效率的必要途径。现如今,筹融资的成本逐日攀升,融资难、融资贵成为普遍、典型的企业问题。因此,做好资金管理,形成内部的资金池,调节制造业企业短、中、长期的需求管理,能够极大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和财务费用,增加企业的净利润。另外,制造业企业可根据资金使用需求以及时间安排,对闲置资金在短期市场和长期市场进行分散投资,对资金进行保值,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3)保障偿债能力的必然要求。偿债能力是企业用其资产偿还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的能力,是评价企业是否稳定经营的重要指标,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资金是重要的流动资产和速动资产的组成部分。良好的资金管理能够增加制造业企业的优质资产,能及时偿还到期负债,保障制造业企业的信用状况和培育良好的企业品牌。(4)预防经营舞弊的重要抓手。经营舞弊会极大损失制造业企业自身甚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在制造业企业的资产中,资金是最具流动性,也是最轻易被挪用的资产。除此之外,企业若发生经营舞弊,绝大部分利益流失最终体现在资金流失上。俗语说:“打蛇打三寸”,而在企业预防经营舞弊中,抓住资金管理等于抓住舞弊的“三寸”。低水平的资金管理是滋生经营舞弊的温床,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或者制止资金管理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内控缺陷将会迅速蔓延。因此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将极大地降低经营舞弊的机会。

2制造业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制造业企业缺乏对资金的有效管理

(1)资金管理的价值意识不强。制造业企业之所以对资金缺乏有效的管理,究其根本是因为大部分制造业企业在源头上没有意识到资金管理对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价值与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个价值取舍在企业管理方面具体表现在:首先,没有对经济市场进行全面的调查,没有发现资金管理的价值。其次,没有做好周密的计划,对资金使用的全流程把控不足,使得资金在后期略显疲态。总而言之,在管理时对资金有效性缺乏思考,导致资金流动出现一系列问题,最终整个制造业企业的现金流变长以及资金使用效率变低。此外,随着制造业企业生存环境竞争力加大,制造业企业疲于在市场中存活,激烈的竞争压力使得对现金管理的不完全重视。(2)资金管理方式传统单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蔓延,为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预见之外的机遇与变革。随着制造业企业规模的逐渐扩大和业务在异地甚至异国的拓展,制造业企业的组织形式也在不断调整中。然而,相当一部分制造业企业资金管理方式依旧停留在统收统支等传统的资金管理上,传统的资金管理方式对风险控制的能力较弱,容易引起坏账风险,这种传统的资金管理方式已经不完全适应制造业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组织形式和企业发展阶段在集中管理和授权管理中不平衡,将极大阻碍制造业企业的发展。(3)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资金管理制度的优化与完善是制造业企业进行现金管理必备的规范与准则,是制造业企业通过以资金为抓手进行内部深化调整的依据。在企业管理中,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是一个较为常见的管理现象,具体分为两个层级:第一层级指的是缺少管理制度;第二层级指的是制度执行不彻底。缺少、不执行资金管理制度的情况下,制造业企业往往会呈现出资金管理懈怠的情况以及一系列其他问题。

2.2制造业企业缺乏对资金的有效利用

(1)筹资方式不合理。对于企业而言,资金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资金成本项目对利润的多寡有直接的影响。尤其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资金成本无疑是企业在销售线之外的另外一条生命线。在制造业企业进行筹资决策时,核心就是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的筹资条件下,利用不同的筹资方式力求筹集到最经济、最稳定的资金来源。若筹资方式合理,则能极大地降低制造业企业资金成本,提高对资金的有效利用。筹资决策其基本思想是实现资金来源的最佳结构,即使公司平均资金成本率达到最低限度时的资金来源结构。一般在实务中,会对股权和债权两种筹资方式进行综合衡量。(2)投资活动存在风险。投资决策是企业财务管理相对于筹资决策的另一重要决策。在市场风险较大的前提下,每一项投资都有相当的“博弈”与“投机”属性,投资项目是否如预期产生利润是对制造业企业管理层把握市场动向的评判标准和衡量标准之一。投资风险具体存在两种:一是投资过于“冒进”,即管理层人员过于追求投资项目的回报率而采取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渠道,而没有结合制造业企业本身的特质进行精细的投资权衡。二是投资过于保守,表现在投资存在一定风险,存在一定资本闲置。

2.3制造业企业缺乏对资金的有效监督

(1)业务部门自我保护意识太重,监督难以到位。业务部门直接产生利润,在制造业企业中的地位最为核心,因此在执行资金管理制度和接受执行监督存在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甚至是对抗心理。监督难以到位使得监督很难深入制造业企业的各个流程和风险点。(2)监督形式流于形式化、表象化。在我国制造业企业中,相当一部分企业制定了规范的监督管理制度、流程,同时也配备了监督职能、岗位。但实际情况中很多监督形式不具有重大的影响力,一方面是监督单位、监督人员本身对资金管理的意识较为薄弱;另一方面是监督往往是在事后产生效力。两种因素综合导致监督流于形式,加大了资金管理风险。(3)监督部门未得到重视,形同虚设。很多制造业企业在组织形式中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但是较多制造业企业设置内部审计部门的初衷仅仅是完善组织治理形式,内审部门不仅没有和高层管理进行直接对话的通道,甚至与其他业务部门的地位也属于平级,在开展监督工作中受到较大限制,不能把监督部门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

3强化企业资金管理的措施

3.1提升资金管理意识

现代企业的经营能力不仅是用管理会计的理念去衡量,更是加入了面对风险、危机的适应能力。制造业企业如何面对风险、处理风险、规避风险等是衡量制造业企业能力的另一个维度。而如今商业社会瞬息万变,竞争前所未有的激烈,在企业经营的日常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增加风险防范能力非常有必要。在资金管理中,要关注资金的筹资成本、用资代价,同时也需关注资金的机会成本,充分利用资金杠杆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把握机会。3.2强化内控体系建设强化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从“建设”“评价”“审计”三个方面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持续性的完善。第一,督促新业务、新公司的内部控制建设。第二,在企业运营中及时进行评价,及时反馈内控环境优劣。第三,在年终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找出内部控制缺陷。综合以“建设”“评价”“审计”为抓手,建立必要的“正面”及“负面”清单,使得资金管理制度不断优化。

3.3强化监督管理

制造业企业应当持续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不仅要求管理层勤勉履职,更是要以内部审计为治理手段,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的作用。为此,制造业企业应该首先明确内部审计的组织地位,明确内部审计部门与董事会的沟通渠道和汇报通道。其次,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做到审计工作有支撑、审计有出处。最后,应配备专业、复合的内审人员,明确其岗位职责。把内部审计作用发挥最大,明确禁止踏足的红线和高压区,并对此进行持续监督,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防范资金舞弊的风险。

3.4强化预算管

预算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制造业企业建立完整、科学的预算体系能保障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也使得制造业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开展监督、审计等有依据可循。资金贯穿于预算编制、分析的各个流程,建立完善全面的预算管理机制,将预算管理制度作为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依据,在制定资金预算的过程中,考虑使用资金的“远”“中”“近”需求,使得决策策略更加贴近制造业企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谢茹.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6(10):126-128.

篇3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房地产业发展,带动了建筑企业的迅猛发展,其中中小建筑企业大量涌现,建筑业资金投入大和建设工期长等特点预示资金管理是建筑业的重要问题,尤其是中小建筑业,资金管理问题成为其能否生存和良性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就中小建筑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探求有效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中小建筑企业;资金运动;资金管理

城镇化建设高速发展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建筑行业属于资本密集行业,资金管理尤其重要。相当一部分的城市建设工程由中小建筑企业承揽,中小建筑企业是建筑行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资金管理问题不容忽视。

1 企业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就是对资金运动实行经常性的检查与监督,并对及时纠正企业资本经营的偏差。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企业的资金管理体系可以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速资金周转和实现资金增值,资金管理在对企业资金链的控制、管理和决策方面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加强资金管理是构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之一。

2 中小建筑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房地产业经过了高速发展,逐渐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随之建筑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业在不断地显现出来,由于建筑企业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等特点资金管理问题尤为突出,特别是中小建筑企业的资金管理问题,中小建筑企业规模、资质等方面的原因,对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的吸引力不足,很难聘请到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随着企业发展成长起来的财务管理人员资金管理的经验不足,资金管理意识淡薄,缺乏资金规划和管理理念,缺少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方法和资金使用计划。在资金的筹资、使用和分配上缺少科学性和统一协调性,资金管理的各个环节仅仅是根据之前的经验和自身的直觉,对企业进行管理做出决策,割裂了各个环节间的联系,致使企业的内部管理和资金管理混乱,企业大量资金被损耗、丧失和无法充分使用的情况;可能导致企业陷入负债经营的恶性循环之中;甚至导致资金链条的断裂,造成企业破产。中小建筑企业的资金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包括几个重要的方面:

2.1 资金管理意识缺乏

中小建筑企业大部分是从小建筑队等形式在房地产业高速发展的时期发展起来的,中小建筑企业管理层对资金管理问题没有概念或者重视不足,从而导致对引进财务人员资金管理方面的考察不足或者对财务人员实施资金管理的支持不足影响资金管理。

中小建筑企业在对待现金管理上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有的中小建筑企业认为现金多多益善,是企业实力的象征,导致内部积累大量资金,资金闲散而不能够充分利用;另外,一部分中小建筑企业则相反,为了高效地实现收益,将拥有的资产广泛地进行投资,导致企业使用资金时无法及时进行资金集中,急需资金时无法应付,甚至造成企业财务陷入困境。

2.2 资金使用效率较低

中小建筑企业规模相对不大,难以抵制市场的变化;中小建筑企业存在预算管理模式不健全、监督控制不完善等问题,使得管理层在执行计划等方面的态度不够坚决,最终导致中小建筑企业在客观因素市场变化或者主观因素管理层态度的变化的情况下,资金不能够按照计划分配,甚至脱离计划,使企业的资金管理盲目地进行,从而影响资金的正常周转,限制资金的使用效率。

建筑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一般多个项目同时进行,由于中小建筑企业集中调控能力有限,导致资金分散,有的项目资金短缺,有的项目资金闲置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此外,中小建筑企业为了能够承揽项目,存在严重的垫资情况,而垫资的资金不能及时收回,也是降低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原因。

3 中小建筑企业资金管理的改进建议

3.1 增强企业资金管理意识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平稳,中小建筑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就必须树立资金管理重要性的观念,增强资金管理必要性的意识,提高对资金管理的认识,实施科学的资金管理方法。首先,管理层要重视资金管理,将资金管理问题提高到一定的高度;其次要加大对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加强对资金管理知识的学习及应用;最后使所有的员工都能认识到资金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充分了解每个工程项目的风险,谨慎投放资金。

3.2 健全资金管理制度

健全资金管理制度是提高中小建筑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的基础 ,只有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才能够保证中小建筑企业在遇到环境变化时,能够平稳的应对。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必须能够加快资金流转、促进资金有效利用,确定最优的资金持有量以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资金,同时,企业还需要拥有足够的资金以偿还贷款,备不时之需。中小建筑企业资金投入大、建设工期长和易受客观和主观因素影响等特点,要求中小建筑企业在建立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过程中,应该注重资金使用审批制度和资金预算制度。

对资金使用应该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明确审批人对资金业务的审批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由于中小建筑企业金额较大、期限较长,应严格执行支付申请、支付审批、支付复核、办理支付的审批制度,只有严格的资金使用审批制度才能保障资金的有效使用。

科学的资金预算制度,根据企业的资金流量制定资金使用计划,保证企业经营活动所需资金的同时,尽量减少企业闲置的资金数量,提高资金有效利用;完善的预算计划使企业的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可循,而不是由相关的工作人员凭经验执行或者随意执行。在此过程中要不断的运用科学的财务分析和管理方法到实际操作当中,不断促进资金管理制度发挥作用。

3.3 完善资金监督制度

中小建筑企业资金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的发挥作用,完善的资金监督制度是保证,只有对工程项目中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才能保障资金管理实施的各项制度得以落实。建立完善的资金监督制度,加强对资金活动情况实施各个环节的监控,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保证企业资金的使用按照资金预算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完善企业的资金管理监督,要从企业资金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面监管,各个环节相互联系,才能共同促进资金监督作用的发挥。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中小建筑企业的管理资金问题的研究分析,认为中小建筑企业存在资金管理意识薄弱和资金使用效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了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增强中小建筑企业的资金管理意识,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和完善资金监督制度的建议,期待有助于解决中小建筑企业的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周荣.建筑企业资金管理与存在的问题刍议[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1,(19):211

[2]曾云.加强建筑企业资金管理的措施[J].城市建设,2010,(25):102-103

篇4

关键词:营运资金管理;管理问题及成因;应对措施

一、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中呈现的问题

(一)流动资金短缺

企业的营运资金在目前企业中呈现出的首要问题就是流动资金短缺现象,这类问题的出现导致企业面临流动性的风险。流动资金对于企业而言,是企业能够获取的最低成本资金,当企业面临一些比较紧急的项目时可以动用流动资金,因此一旦流动资金短缺的问题出现,则会使得企业在进行一些项目上存在资金运转不过来,无法实现企业经营的转型或者规模的扩大。

(二)营运资金结构不合理

企业营运资金结构与资产结构相关联,因此营运资金结构的不合理直接是受到资产结构的不合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会根据利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做一个权衡,将营运资金进行合理的配置已达到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很多企业在进行资金配置管理中往往为了尽可能的得到更大的收益,会将大部分的营运资金投入到风险比较大的项目中,忽视了营运资金结构的协调平衡,造成企业流动资金的短缺。

(三)营运资金管理水平较低

我国现阶段的企业对于营运资金管理概念比较忽视,很多企业在管理内部并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资金管理模式。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现金管理的混乱。企业对于现金的持有应该具备一定的协调,过多或者多少都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针对我国一些中小型企业而言,由于在现金管理上没有可遵循的章程操作容易使得现金管理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问题,降低营运资金管理水平。二是,应收账款控制不严。企业在经营业务过程中对于经营规模的过多重视,导致在规模扩大中没有注重到应收账款存在的一些信用问题,出现一些资金问题。三是,存货在资金中所占比重较大,这也受到企业没有一套完善的存货管理制度的影响,存货占据的比重较大使得资金周转困难,造成营运资金的浪费。

(四)营运资金运营效率低

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水平决定了营运资金使用效率。企业内部营运资金多的时候,如果不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使用,会造成营运资金闲散。而当流动资金不足的时候则会呈现资金周转慢增加企业财务风险等现象。

(五)没有一套完善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制度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套相应的绩效考核评价制度指标,通过评价指标明确在管理中各个环节的一个操作情况以及制定一些奖罚制度达到激励的作用。但是这个部分被大多数企业长期忽视。

二、我国企业出现营运资金管理问题的主要成因

根据以上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的探索可以大致总结出其出现的几个原因:首先是企业内部的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异,产品在市场上的滞销导致企业存货量过大,流动资金减少。其次是企业在其发展阶段盲目的追求规模的扩大,使得企业财务的真实情况无法适应发展步伐,导致资金量不足。最后就是企业在资金的配置方面不合理,造成营运资金的浪费。这三个方面是目前我国企业在营运资金管理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由。

三、提高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企业营运资金项目管理

流动资产项目管理。流动资产主要包含有货币资金、短期债券以及存货等方面的资产。围绕这些流动资产企业如何进行营运资金的管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就是企业在遵循国家规定的有关制度的前提下,企业计算出对企业最有优势的一种流动资金持有量,以便于在满足企业日常运作所需要的资金情况下,还能将一部分闲散资金投入到能够创收更高效益的项目中去,提高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率。第二,企业流动资金中的短期债权包括有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等,其中所占比重最多的就是由于赊销和分期收款等销售方式所产生的一些应收账款,企业应该在不影响销售收入的前提下,制定一系列的信用政策,降低企业一些坏账和收不回的账款的损失。第三,短期投资主要是指将一些闲置下来的流动资金进行短期的投资,在投资中还要注重分析投资风险,在稳健中进行创收。第四,我国企业的存货管理水平远落后于一些国外企业,存货管理主要包括对原料或者成品的管理,在管理中要猪猪婆娘个协调生产经营者需要和存货占用的资金成本之间的关系。举例说明:

1.合理的控制存货采购及库存。企业应该制定合理的存货采购和库存策略,以一家外资奶酪食品企业为例:企业根据下一年的月别销售量预算制定产品生产预算同时根据生产预算再计算出每月的原料、包材需要量,再按照采购周期及合理的库存量进行原料采购及入库,国外采购原料采取期货的方式,同时确定船期分次到港入库,这样既减少存货库存也能避免一次性付款。每月采购经理要按照上述原则和预算指标要求检查部门的工作结果,截止到发稿这家企业存货周转天2015年9月41天;2015年12月39天;2016年9月份29天。

2.合理确定销售策略及时催收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对实现营运资金管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家公司零售渠道主要采取的销售收款方式是预收账款,款到发货的方式,对于相对信用好的而且合作时间较长的客户采取赊销30天的方式,应收账款收款指标纳入销售部门的绩效考核,以2015年为例,年销售额6个亿,应收账款2500万元,应收账款周转天数15天。3.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的管理。企业要尽量占用供应商的货款来解决营运资金不足的问题。与国际大的供应商签订的采购合同一般是对方发货60天或45天,与国内供应商的付款方式是票到30天,财务部门会尽量控制好付款节奏合理的运用资金。运用先进的SOP\ERP系统不会出现延迟付款的情况。

(二)企业营运资金结构管理

营运资金结构管理指的是针对流动资产和中长期资产的比例、与流动负债匹配的关系等的管理。首先,企业中流动资金与中长期资产的比例关系需要考虑到不同行业的实际情况,有些企业的产品生产周期较短,对于流动资金量就相应较大,而管理层对于风险的偏好也是影响营运资金结构的关键因素。其次就是考虑到财务风险的预防,企业就需要将流动资金规模大于流动负债。最后就是企业要帮张流动资产内部项目比重符合数量合理并存、时间一次继起的原则。具体到企业在营运资金管理和分析,以这家企业为例,这家公司从2006年的年销售额4千万元,到2015年6个亿每年的增长比例20%以上;10年的告诉增长除了得益于中国奶品市场的需求的迅猛发展和企业产品的适销对路以外,最多的就是来自于企业对营运资金的管理和重视。比照这个分析表要对产生的数据进行相关的分析和说明,这样集团才能够有的放矢的了解在中国的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方面发生的变化和结果。在存货方面:要分析与上年同期和上年末相比是由于存货量的增减的影响了多少金额;由于存货价格变动影响了多少金额。在应收账款方面:需要分析应收账款余额与上年同期和年末比较市场发生的变化,出现余额多或少的原因和解决方案。在应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方面是什么原因出现的差异?在对这些营运资金因素分析后,既能满足集团高层对中国分公司经营和市场的分析和了解,以备根据市场调整投资策略,也能够督促国内分公司合理的管理营运资金,在上述这些方面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经营效益。

四、总结

企业营运资本管理主要包含存货管理、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以及其他应收、应付账款之间的管理。而存货管理是企业对原料或者成品的管理,一个企业要想管理好存货首先就得协调日常经营者所需与存货占资金成本之间的关系,对于一些销售方式的把握要严格控制,尽量减少一些坏死帐的出现。存货、应付账款与销售方式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保障企业营运资金正常运行的关键。希望通过借鉴外资企业对营运资金的管理能够使国内的企业经营者找到如何在现今经济下行的状态下如何使企业能平稳的度过难关及更好的发展,以利于不败之地。

作者:东会云 单位:天津中谊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资金管理;问题;对策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加强资金管理和控制是实现其长远发展的必要措施。资金在整个企业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是企业所有活动开展的前提,也是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就必须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加大对资金的管理力度,将其作为内部控制中的重点,确保资金的使用科学规范。对于企业资金管理中的存在的问题,需要管理者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减少由于资金管理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产生,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运行。

一、企业资金管理简述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形势下,它所面临的经营和发展环境越来越复杂,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资金作为企业生产、经营以及发展等一系列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对于它的管理就需要贯穿于企业整个发展过程中。从内部控制角度来讲,资金管理属于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企业来说,只有牢牢抓住这一中心,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控制措施,做好资金流动的各个环节管理,才可以确保经营效益。

二、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当前很多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策略时,忽视了对资金管理的重要性认知,没有将其作为重点来抓,最后所形成的制度体系也与企业管理实际不相吻合。国家在出台关于资金管理的政策文件后,企业的内部资金管理制度逐渐趋于规范化,但是,出于经济效益考虑或者是缺少专业性,使得在制度制定过程中,忽视了资金管理过程中的很多流程,而且在制度制定之后对于其落实执行情况也缺少相应的监管,导致很多制度形同虚设,对于资金流动没能发挥出相应的规范和监督效果。

2.缺少有力的内部牵制制度

当前社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信息化,信息化在社会各领域都有应用体现。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中,就会更多的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系统来实现资金的入账、核算等管理,这样势必就会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量。但是,在中小型企业中,会由于自身规模的限制,在财务部门的岗位设置上会出现人员不足现象,人员设置和岗位所需不统一,甚至于出现一人兼数职的现象,财务人员不仅需要做好原始凭证审核工作,而且还要对各项资金的入库进行落实,这样的话就会导致岗位间的相互牵制作用弱化,部门间的监督监管也难以体现,很容易导致资金管理出现潜在问题。

3.授权审批制度的不科学

在内部控制中,对于资金的科学化管理离不开授权审批制度作保障,一个完善健全的授权审批制度可以控制企业不必要的资金支出,同时还可以避免资金出现违法使用现象。这对于一些经营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授权审批制度会相对较为完善,各方面的配套措施也比较健全,但是,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由于它的经营决策大都集中在领导层中,这样就会导致在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以及销售等计划制定上容易出现较大的误差,对于各项资金的流动缺少严格的审批确认制度作保障,很多资金支出没有经过审批和授权,容易造成资金损失现象,导致企业经济效益陷入困境,很难在市场中获得立足之地。

4.风险预警系统需要改进完善

资金管理涉及到的资金的支出、入账以及核算等内容,在具体的管理上会因为资金流动的不确定性而面临各种风险影响,对此很多企业都在这方面建立了相应的风险预警和防控体系。相对于国际水平来讲,我国企业对于资金的内部控制建设以及研究还有很大差距,对于风险预测以及防范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健全的体系。

三、企业资金管理的优化改善对策

1.健全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在当前形势下,企业要结合自身经营实际,在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与自身实际相吻合的资金内部管理制度。在制定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由于企业的发展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在这种变化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这就需要在制度的可行性方面还要保留一定的可调整空间,可以根据企业经营形势的变化而调整,对于资金的流动有规范化指导,保证各项资金的支出都有制度作保障,从而提高资金利用率,满足科学化和合理化使用的原则。

2.发挥内部控制的监督和牵制作用

对于企业的资金管理来说,需要企业领导层予以重视,积极培养财务人员的自我检查意识,对资金流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事前防范措施,使之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各项资金的支出规划中,审计部门要切实发挥自身作用,对于其中存在不足要及时纠正和处理,尽可能避免由于资金使用所导致的经营损失,与此同时,企业还要积极发挥外部审计机构的监督作用,保证资金内部管理制度可以稳步有序的实施。这种外部监督形式可以更为公正公平的监督资金的使用,对于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及时提出质疑并督促企业及时整改,从而为资金的规范化利用创造良好环境。

3.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加强资金授权和审批管理

企业的经营发展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在发展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很多难以预料的风险,尤其是在资金流动方面,常常会由于业务的突然变更而增加资金支出量,这样就会改变之前的资金预算方案,对企业经营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就需要结合自身经营实际,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在预算方案制定上要从企业的全过程入手,对不同发展阶段所需要的资金变动有事前的预测,并对可能出现的资金风险建立相应的应对策略,从而实现对资金流向的合理把控。对各项资金的流动有严格的审批和授权管理,对每一笔资金的支出都要经过财务部门的审核和确认,绝不能随意支出和使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全面预算管理不能和大一统的资金规划和使用划等号,还要有一定的可调整空间,保证资金的高效化利用。

4.构建全面的风险管理机制

基于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资金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加大对资金风险的准确判断和控制力度,进一步规范化资金管理。企业可以组建专门的风险预测和分析部门,必要时还可以聘请资深风险评估管理专家,形成专业的风险评测系统。此外,企业还可以按照各项业务开展中所需要的资金量,构建一个健全完善的资金流向预警系统,一旦资金流向出现严重偏差问题,预警系统就可以第一时间对问题作出反应,从而减少企业的经营损失,发挥出资金管理的最大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企业还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设置风险临界点,保证风险可以消除于萌芽状态。

5.资金管理的信息化

当前社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信息化趋势,对于企业来说就可以在资金管理上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实时监控和管理资金的流动。在先进的信息化系统支持下,管理人员可以实现资金流动信息的实时传输和共享,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和联系也会更具有时效性,能够在资金发生变动时及时调整管理策略,各个部门有相应的应对方案,与此同时,在对这些信息进行利用的同时还可以为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制定提供参考借鉴,进而保证每一阶段资金的使用科学合理,形成一个良性的资金流动机制,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四、总结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使得企业所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企业来说,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要加强内部控制和管理,对资金的流动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保证各项资金流动的科学合理。针对于当前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需要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并依据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采取相应的解决优化对策,从而保证各项资金的高效利用,最终带动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娅萍.基于内控视角的企业资金管理研究[J].财经界,2014,(23):140-140.

[2]胡雪冰.基于内控视角的企业资金管理研究[J].新会计,2013,(9):18-19.

篇6

关键词:建筑企业;资金管理;解决措施

一、前言

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推动下,建筑企业的财务和资金管理呈现高度集中发展的趋势。当前由于企业管理手段上的缺陷以及资金控制的监管力度不够,促使建筑企业在这方面损失严重。另外也有一些建筑企业由于自身规模比较大,分布的地域又比较广泛,加上员工比较多,因而资金集中管理上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使得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资金管理上的失控、监控手段的缺乏、资金使用率低等是建筑企业资金管理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它作为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最为核心的部分。所以加强建筑企业资金管理,将有限资金应用到企业经营中并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建筑企业采取管理中最重要的任务。

二、建筑企业资金管理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1.实际和计划脱节,促使资金使用效率低

建筑企业因为市场经济等各方面客观因素影响,一些不在意料中的项目,再加上企业领导及管理人员实施计划时过于主观,促使项目很难有计划的控制好,与此同时企业的资金难以按照计划进行支配,这时便会导致计划可操作性降低,企业资金管理比较盲目,严重时还会导致企业计划和实际情况脱节,进而促使其资金难以正常周转。建筑企业在施工上具有点多线长的特点,这就使得每开始一个项目就要开设一个银行账户,因而经常会出现一个单位却多头开户的情况,这样资金分流沉淀,带来很大的浪费。与此同时因为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分部时点多、面广、线长,其分支机构又分布的较为广泛,很容易促使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和内部多级法人在资金分散占用方面的矛盾激化,从而促使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尤其是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一些企业由于不顾实际承受能力,承接的业务过多,特别是为了一些所谓“高、难、精“工程项目选购专项设备,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企业闲置成本风险增加,进而增加了企业的资金负担,从而使企业流动资金难以顺畅流通。

2.出现严重的垫资以及资金短缺问题

近些年尽管国家已经在加大建筑市场的整治工作,市场上的一些无序竞争以及恶意压价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是由于建筑市场中一些主体地位本身就不平等,市场运行以及监管力度不到位等问题的出现,促使招标时业主经常会提出各种不平等条约。很多建筑企业为了谋求生存的空间,经常会被迫接受这些不平等合约。在这里面最严重的一条便是垫资问题,有时候一个建筑企业所需垫资往往会达到上百万或者上千万。一旦建筑企业不接受这些条件,它们便会失去中标机会,进而失去市场。只要一家建筑企业答应垫资就会引起其它企业的效仿,如果不接受就难以承接到项目便会给企业运营造成困难,进而造成恶性循环,使得建筑企业出现了资金紧张的局面,也给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很大的财务风险。另外建筑企业出现资金短缺问题,其整个正常运转都会受到影响,所以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企业这种垫资问题。

3.融资出现困难,导致筹资的成本加大

国家近几年在金融体制上的改革不断深化便使得各种经济主体对银行贷款的需求与日俱增,特别是融资方面银行贷款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建筑施工企业属于微利企业,一旦负担太重就会导致其经济效益不好。银行在给其贷款时经常会将建筑企业的还款能力以及垫资风险等诸多问题都纳入考虑范围内,这样很难将建筑企业视作潜力大的客户,因而促使企业贷款难度加大。此外建筑施工企业经常会因为支付巨额投标保证金和垫资,以触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代价进行高息集资,以期可以克服流动资金不够的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给企业本身造成巨大的财务压力,还会严重降低建筑企业预期的经济效益。

三、建筑企业的资金管理对策

1.对企业资金采取集中管理方式

建筑企业应该采取全面预算以及集中管理的方式来管理建筑企业的资金,并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宗旨,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内部资金管理体系。对于建筑企业各个项目的资金应该完善预算体系,加大监督和考核预算全过程的力度。关于预算的编制要采取逐级编报、审批以及滚动管理的措施,等到预算批准确定后是不能随意进行更改的,一旦出现特殊情况必须得调整时,相关负责人就要根据预算的调整程序开展工作。

2.不断优化企业的筹资结构

建筑企业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全面考虑诸多资金预测方法所使用的条件从而在里面选出能够适合企业发展的正确预测方法,当前最为常用的方法为销售百分比法,通过这种预测方法的结果来选择合适的筹资规模与筹资渠道。企业是市场中独立的主体,其筹资的渠道比较广泛,比如可以发行股票与债券、融资租赁以及吸收直接投资或者借助其商业信用等多种方式;整个筹资过程里,企业一定要考虑到资金来源属性,这样才能不损害到企业信誉度,另外还要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实际情况,对筹资风险进行科学评估,然后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来选出最为合理的筹资方式,进而将筹资的风险分散和转移。与此同时,建筑企业在筹资前还应该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从而全方位的思想筹资结构的优化管理。

3.对市场进行准确定位,加强资金的管理意识

企业资金管理与企业整体管理的各个方面都有密切的关系,在对企业经营管理期间一定要详细划分市场,对企业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并科学合理筛选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投资项目,进而从根本上加强企业资金的控制以及管理。此外,还可以对企业支出上面的资金进行严格控制,从而实现对投资项目成本的全方位控制,尽可能的消除所有的亏损项目,有效地将上面所说的各种措施应用到企业的资金管理中,从而实现企业资金管理的精细化发展模式。

企业管理过程中,资金的时间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内容。对于企业来说,加强企业时间价值观念才能确保企业资金可以正常运营,进而才能满足市场变化所需,把握好机遇,将资金风险与损失降到最低。与此同时建筑企业还应该具备正确现金流量管理的概念,密切关注企业和市场现金流量信息,将企业内部实际情况作为编制切实可行现金流计划的重要依据,一般该计划会包含长、短、期内现金的流量方面的预测报告。

4.采取先进的资金结算方法

建筑企业要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情况,采取先进的资金结算方法来实现企业资金结算所需,从而将企业资金整体的运转速度提高。比如可以开通网上银行、借助信息网络以及网上银行诸多功能完成资金在线实时查询所需。企业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到资金管理的结算中,不仅有利于实现企业采取以及业务一体化的管理,还能为集中管理与控制监督资金、有效规避资金风险等提高安全保障,从而真正实现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所需。

5.加大企业财务监督与管理的力度

当前形势下我国很多建筑企业普遍存在着所有者缺位、企业的所有权结构过于单一,而监事会的监督力度又不够,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等诸多问题,为了能够解决好这些问题,建筑企业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多元化的采取监督管理制度,比如财务总监制等。通过一些列的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企业项目事前、事中以及事后三个方面的监督和控制,进而确保企业内部的统一财务软件可以有效运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四、结语

总之,资金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核心内容,对于增强建筑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以及确保企业资金良性运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筑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完善企业的财务资金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针对企业全部资金要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并且要加强企业对资金监管的力度,使得企业资金结构得以优化,能有效规避资金方面的风险,促使企业资金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从最大限度上将企业资金运营效能得以提高,进而可以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崔可萍:浅析建筑企业资金管理及预防财务风险的措施[J].现代商业.2012(21).

[2]黄柳英:建筑企业资金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 财经界(学术版). 2013(01).

[3]熊伯毅:论建筑企业资金管理、价款结算和利润核算的改革[J].江西财经学院学报.2012(03).

篇7

关键词:集团企业 资金管理 监管

资金被誉为企业的“血液”,是维持企业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任何企业战略的制定都必须以资金为中心进行考虑,没有资金的企业战略就是空谈。在资金管理中,国外企业集团都有一套独具特色且行之有效的资金管理方法,如通用公司、丰田公司等都有自己的资金结算中心。相比而言,中国在资金管理方法、控制手段以及运营方面存在着明显不足,这也严重制约了我国集团企业向国际市场进军的步伐。一些集团企业在迅速扩张期,为了打开国际市场而贸然进军,结果往往以惨重的失败而告终。产生失败的原因很多,资金管理方面的不足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当然,我国集团企业在资金集中管理方面不断尝试并获得了一些经验,但问题依然不少,值得业内工作者的进一步关注。

一、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理论的完善

资金集中管理在我国开展的时期还不长,许多集团企业仍对其一知半解。然而,我国集团企业在迅速成长过程中不断模仿一些成功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国外企业,虽然是粗浅的运用,但已显成效。我国集团企业只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理论层面的知识还很匮乏,所以从资金集中管理的实践经验着手,加强对资金集中管理的理论分析,从而帮助我国集团公司从源头解决资金集中管理的问题。

(二)加强资金管理的财务功能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流淌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如果资金出现了断链,就像生了大病的人一样,很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疾病,甚至会不断恶化,直至死亡。资金集中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资金集中管理,集团企业的资金运行效率得到提高,集团总部对下属子公司起到更好的财务信息监控作用,从而了解成员单位资金占用情况、资金使用效益、资金使用风险和资金流的变化过程。

(三)有利集团企业的成本控制

我国集团企业多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企业,这些企业普遍受到计划经济下的一些影响,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始终没有彻底解决。企业管理与企业领导有很大的关系,一些企业领导往往是“有钱多花,没钱不花”的传统观念,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成本浪费的观念。对此,采用资金集中管理,该花的钱就花,不该花的钱分文不动,从而大大节约了资金,减少对外贷款,也减少财务费用支出。

(四)降低集团企业的财务风险

任何经营都会存在风险,特别是对成长型的集团企业,风险如影随形。集团企业建立了统一的资金集中管理系统,就像人的五根手指一样,紧紧地握住资金这一中心纽带,形成合力,牢不可破。资金由集团总部统一管理,有专业部门进行资金统一管理,有利于与银行或金融机构的谈判,有利于掌握更丰富的一手资源,有利于财务预算,进而有利于防范各种可能滋生的财务风险。

二、集团企业资金管理的问题

(一)资金过于分散,难以集中管理

集团企业的下属单位存在多头开户的现象,这样许多交错就无法被有效监控,更无法实施有效的集中管理。集团企业内部的资金十分分散,许多资金无法得到有效配置,进而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一些下属单位由于资金短缺不得不向银行贷款,进而造成财务费用升高。集团企业规模庞大,在管理中对下属单位投资权没有完善的制度约定,导致集团总部不能把握下属单位的投资方向。集团企业拥有庞大的资金规模和生产规模,并且生产经营多元化,各级企业财务管理较为分散,使得企业的资金管理不能集中,十分分散。在治理实践中,由于各级企业盈亏情况不一,而资金没有得到有效地互补,进而使资金管理出现失灵,严重影响了集团企业的发展。

(二)集团企业没有科学有效的监管机制

一些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只是徒有其名,并没有严格的制度和行之有效的办法,导致出现问题时无章可循。权责机制不分明,也没有明确的考核机制,导致员工在工作时热情度并不高,大大降低了资金集中管理的效率。另外,集团企业还缺乏一套监督机制,大多只是事后评价,是“亡羊补牢”的做法,而并没有做好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大大降低了监管的有效性。监管不足使集团企业的运营成本变高,也使资金风险大大增加。一些企业集团各层对资金运作环节监控不力,内部控制缺失,导致内部转移资金、侵吞资产等问题。监管工作不到位,就会使财务监督流于形式,这样最大的问题就是集团企业内部整个财务体系失控,而财务管理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

(三)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

国外集团企业都有其独特的资金管理模式,经过长期的总结与完善,已经相当成熟。然而,这些经验直接拿到国内并不一定切实可行,我国集团企业要在借鉴国外企业经验的基础上发展属于自有特色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然而,限于我国集团企业的具体环境,一般仅仅是对商品流、资金流的简单集中,导致其不能及时掌握各级企业的财务状况,所以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手段还有待进一步改善。此外,多数集团企业资金管理理念不协调,资金集中管理方式不对,手段落后,缺乏统一的集中资金调度,信息平台不能足够支撑,致使各类资金集中困难,企业决策者要想及时掌握准确有效的信息比较困难,因此无法进行综合有效的管理监督和内部控制。

(四)资金集中管理的成果没有实现统一

集团企业在实施资金集中管理过程中,只是提供了集中管理的方案,没有建立与之相对应的专业机构,也无法实现投资组合、现金流预测、资金风险管理等服务。从某种意义而言,集团企业实行的是不完全资金集中管理,其“管理”职能的定位并不突出。也就是说,所谓的“集中”只是形式上实现了“集中”,只是进行资金的简单归集和划拨,账户余额清零等,而对具体的管理的认识还很肤浅。如某集团企业,公司的存款余额巨大,但财务费用居高不下,原因是一部分下属企业资金不足,向银行贷款;一部分企业享有大量存款,集团的资金使用率不高。

三、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统一的资金结算中心

为了能够有效地降低集团企业的财务风险,必须对资金进行合理的配置,建立一个能够对资金进行集中控制的结算中心。取消各级企业私设的账户,杜绝多头开户的现象,坚持对各级企业收支两条线的资金管理,如果有其他特殊情况,应在集团总部的严密监控下进行。集团财务部门与各分级财务机构保持相互联系且相互独立的关系,在对资金流进行严格监控的同时,还要实现资金的科学分配,满足各级企业的资金需求,资金使用达到平衡。当然,结算中心的统一管理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结算中心在建立以后,要对创新的试用制度进行评价,对取得一定效果的要进行全面推广。另外,加强与银行方面的联系,银行一直是集团企业最亲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在各个银行的有力支持下,集团企业的资金才能维持一定的时间,特别是在面对一些风险时,银行将对集团企业在风险中的脱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完善资金集中管理的监管机制

为了使资金运营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资金集中管理机制,这个机制应该包括与资金相关的多方面内容,只有完善的机制,才能使资金集中管理达到规范的目的,才能防范集团企业资金运作中的风险,才能保障其正常、持续、健康的发展。资金预算管理也是一项能够保证资金管理人员合理地安排各种所需资金分配的管理理念。对此,集团企业要有良好的监督机制,通过完善而有效的监督体系达到降低资金管理风险的目的。而内部控制无论对资金集中管理的监督,还是对规范员工行为方面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由此可见,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以及外部的监督机构,这三者形成合力才是最好的资金集中管理的监督体系,有效管理资金,从而使得企业得以顺利健康发展。在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进程中,监督管理制度的建立是首要的,它使集团企业的资金使用方向、现金流量大大提高了透明度,合理使用集团企业的资金,填补了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

(三)加快资金集中管理的方法创新

融资管理对集团企业是极其重要的,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由于筹集资金需要担当一定的风险,所以集团企业要采取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方式,尽可能将风险降到最低。另外,还要针对投资规范、资金来源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考虑,选报最佳的资金筹集方案。信息化的支持有利于资金集中管理各项目标的实现,对此,集团企业要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增添速度快、扩展性能好的硬件设施,同时加强配套软件的开发,通过开发公司独有的系统软件提高管理效率。集团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特色选择资金管理软件,使之成为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良好平台。

(四)提高资金集中管理中的风险意识

一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风险预警的内容要多元化,不仅包括与风险相关的操作、程序和设备等,还要将企业各层级的应对态度和处理方式纳入其中;建立专家系统,将已有经验或知识集成在系统之中,以便更好的防范和处理风险;建立上下畅通的信息沟通系统,信息终端之间能够快速沟通,减少信息的滞后性。二是资金管理风险要与员工绩效挂靠。集团企业要建立业绩考核与薪酬体系,根据员工的工作情况和贡献度,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总部对财务人员的激励与约束的有效制度安排,将有利于纠正其不道德的思想意识。不管从任何角度考虑,资金集中管理必须有一个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总之,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必须引起重视。当前,我国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对此应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加强管理,不断改革与创新,形成健全的监管机制,最终为集团企业的未来发展起到助航作用。

参考文献:

[1]洪礼国.集团企业资金管理模式探讨[J].现代商业,2011(26).

[2]赵丽萍,姚晓霞,郝雯雯,宋燕.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模式及财务公司功能的整合[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7).

[3]张志超.浅析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1).

篇8

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存在下述问题:第一,企业的资金调控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当施工企业的规模逐渐发展壮大,企业的结构进行进一步深化调整的时候,传统的资金管理制度无法适应企业的发展现状,导致施工企业的资金矛盾问题日渐激化;第二,基层单位缺乏执行力,即企业的内部控制不严,主要表现在基层单位的财务制度远远落后于当前的建筑市场的整体形势,导致资金使用规范性匮乏,效率低下等问题;第三,我国的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均设置有资金管理制度,但是制度在企业的实际生产运营中往往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这种流于形式的制度导致施工企业的上级单位无法掌握其下属单位或者下属项目的资金变动具体情况;第四,企业的资金管理制度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体制,导致企业存在出现财务风险的潜在威胁,同时给施工企业的资金调控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第五,施工企业的财务情况存在失真问题,部分施工企业为了追求资金的量化指标和缓解企业内部的利益矛盾,往往擅自修改财务报表和审核报表的信息,导致企业的资金情况存在不真实的情况,使得企业的资金现状无法成为企业进一步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窘迫问题原因分析

(一)施工企业投标保证金退还期限严重超标

投标担保方式可以分为保函担保和现金担保,其中保函担保是指,担保人向签订合同的另一方做出书面担保承诺,包括担保期限和担保金额以及经济赔偿责任问题等;资金担保则是指,通过保证金作为施工企业的投标保障,由于退还施工企业的投标保证金需要一定的时间,正常时间一般为3个月,一般投标后3个月,中标与否企业的投标保证金才能够退还,部分企业的投标保证金延期至半年才被退还,而根据我国近年来的建筑市场施工企业的投标现状,其中现金担保占据绝大多数的比率,这种投标保证金的逾期退还现象,将这会对企业的资金周转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施工企业履约保证金退还期限时长过长

在施工企业投标后接到中标通知书时,需要缴纳履约保证金,根据有关资料,近年来,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的履约保证金金额大约为中标价格的10%,这笔金额对于企业来说关系重大,由于业主将未按时缴纳保证金的施工企业视为自动弃权者,即主动放弃与业主签订合同的权力,因此,施工企业一般均按时按量的缴纳保证金,但是,施工期企业的履约保证金退换时间往往为建筑工程验收合格之后,但是由于施工工程涉及的问题众多,施工项目一般较大,导致施工企业的工期往往较长,部分业主在施工结束后更是迟迟不进行验收,导致施工企业的履约保证金退还时间过长。

(三)施工企业需要过大的垫支项目费用

根据我国的建筑施工领域现状,施工企业的多数项目并没有工程预付款,这部分开支需要由施工企业进行垫支,根据资料,部分企业的垫支资金超过了项目工程价款的50%,施工企业的工程价款是企业的主要经济来源,同时也是施工企业运营开支的承担者,企业若取得良好的施工进度,必须定期进行工程价款的核算,当前仍然存在部分企业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忽视工程价款的重要性,并且不与业主沟通施工时的资金困难问题,导致垫支项目费用过大,对施工企业的资金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四)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

根据前文所述,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往往设置有明确的资金管理和项目开支计划,但是这种计划往往流于形式,具体的施工工程中并不能按照计划进行资金控制,导致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缺失,资金周转不利,具体的原因与施工市场的多边性和资金管理的执行力度有着直接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施工企业盲目购置固定资产,甚至超过企业的资金承受力度,对现有的建筑市场研究不透彻;第二,由于对投标时市场的研究不谨慎,导致盲目进行开发,占用大量的企业资金;第三,建筑施工企业信贷规模扩建未合理依据企业自身的资金承受能力,导致出现资金窘迫问题。

(五)施工企业的资金缺乏合理的活性调剂

根据我国的建筑施工现状,绝大多数业主和银行对建筑项目的资金采用封闭式监管,也就是说,当施工企业进行施工之初,就必须与业主以及银行签订三方的资金监管协议,内容主要涉及到施工企业的资金使用事项以及使用的金额数量等,根据有关资料,部分银行要求施工企业的每日资金用量为30万元之下,并且严格限制现金用量低于10万元,当施工过程中,企业遇到大额支付人工费时,必须向业主以及银行进行资金使用申报,等到获得批准之后才能够进行资金使用,封闭式监管造成施工企业的资金缺乏活性调剂,资金的利用效率低下。

三、建筑施工企业加强施工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企业的资金管理制度

企业需要从资金预算管理入手,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综合企业的发展现状,建立健全企业的资金管理制度:(1)自下而上逐级编制资金预算计划。自上而下,通过一定的会议形式审批预算,各职能部门对所属单位的预算计划,通过收集整理,确定本企业下月财务资金预算,改以往的“先用后算”为“先算后用”。(2)执行严密的预算调整程序。原则上,各级预算一经批准确定,不得更改,但因特殊事由,须调整的,应遵循严密的审批制度。(3)建立严格监督和考核制度。资金管理的实质就是对各个环节现金流的监督与控制,也就是对施工生产、任务承揽、设备购置和基建投资等过程的现金流采用预算管理和定额考核,实行动态监控,量化开支标准。在编制资金预算时,本着轻重缓急的原则,将营运资金区分为生产经营资金和非生产经营资金。生产经营资金包括承揽任务、项目施工和正常管理费所需资金,是保证生产经营的必需资金,应按照企业内部各个所属单位年度、月度计划,统筹调配,保证这部分资金供应,不得挤占或挪用。

(二)增强企业的资金周转监督

在严格的资金监管制度的监督下,重视分析企业的支付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企业的资金周转监督内容主要涉及到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的资金收入,企业的资金支出等问题。严把现金流量的出入关口,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各个环节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严格管理。企业监控的重点应包括:第一资金收入方面:加强企业预算、计划、项目部、财务部的相互联系,根据工程合同、工程变更签证、预算结算等整理好应收款资料。应收款项是否应收未收或缓收;在建项目资金是否及时回笼;已完工项目是否及时退场;处置资产的审批及款项收回等;当期的实际资金收入与预算收入差异及原因分析。第二资金支付方面:应付款项是否存在支付风险;大额资金的立项、审批、支付是否合法,当期的实际资金支出与预算是否存在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三)重视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

第一,建立健全资金内部结算中心制度,从而实现企业资金的集中管理和统一调度以及有效的监控,企业建立的结算中心分别针对下属单位等开设专用的账户,以提高资金周转效率;第二,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例如,采用网上银行的结算方式,将企业的分支机构的资金业务“汇集”于虚拟的总账户中,实现企业资金管理的高度集中,实行统一调配使用,保证资金不闲置;第三,重视监管企业资金的流动性,严格审核企业资金的利用情况,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完善内部控制措施,员工之间相互牵制,以防止出现施工企业的项目资金侵吞等问题的发生。

四、结束语

篇9

关键词:资金 拆借 涉税

一、非关联企业间资金拆借涉税问题

1、非关联企业间有偿拆借资金涉税的一般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营业税暂行条例》)第一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本条例规定的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为营业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缴纳营业税。”《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条则进一步解释:“条例第一条所称提供条例规定的劳务、转让无形或者销售不动产,是指有偿提供条例规定的劳务、有偿转让无形资产或者有偿转让不动产所有权的行为(以下称应税行为)。但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聘用的员工为本单位或者雇主提供条例规定的劳务,不包括在内。前款所提有偿,是指取得货币、货物或者其他经济利益。”

很显然,纳税人将资金有偿借与他人使用,满足《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应缴纳营业税。

2、非关联企业间有偿拆借资金涉税的特别处理

(1)集团公司统贷统还业务涉税情况

所谓统借统还指主管部门或所在企业集团的核心企业统一向金融机构贷款并统一归还,此为统借统还。对于此类非金融机构统借统还业务的营业税问题,《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金融机构统借统还业务征收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财税字[2000]7号)作了特别规定。即,企业主管部门或企业集团中的核心企业等单位(以下简称统借方)向金融机构借款后,将统借资金分拨给下属单位(包括独立核算单位和非独立核算单位),并按支付金融机构的借款利率水平向下属单位收取用于归还金融机构的利息不征收营业税。但需要强调的是:统借方将资金分拨给下属单位,不得按高于支付金融机构的同期贷款利率水平向下属单位征收利息,否则,将视为具有从事贷款业务的性质,应对其向下属单位收取的利息全额征收营业税。

(2)企业以资金投资收取固定收益的营业税问题

按照《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企业以资金进行投资的行为,不属于营业税的课税范围,不用计算缴纳营业税。但对于签订补充合同,约定出资人按照资金金额和约定的固定利率取得收益的投资行为,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应当作为有偿提供资金,视为发生贷款行为,按“金融保险业”税目征收营业税。

3、非关联企业间无偿拆借资金涉税问题

《营业税暂行条例》第七条明确地规定:“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价格明显偏低并无正当理由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营业额。”但是该条款并不能成为对纳税人无偿借贷资金进行纳税调整的依据,因为适用该条款具有严格的条件限制:相关的营业税应税行为必须“价格明显偏低并无正当理由的”。众所周知,价格的存在是以有偿为基础和前提的,相反,如果没有价格,则可以将相关的行为视为无偿。因此,该条款的适用仍然是以有偿为前提的,所以,企业将资金无偿借与非关联企业使用的,不用缴纳营业税,因为其中不具备“有偿”的条件。

二、关联企业之间资金拆借涉税问题

1、关联企业之间资金拆借的营业税问题

除了符合统借统贷的关联企业间资金拆借行为外,其他关联企业之间资金拆借行为必须按照“公平成交价格和营业常规”进行调整,并计算缴纳营业税。按照《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三条的规定,税务机关按照下列顺序核定其营业额:

(1)按纳税人最近时期发生同类应税行为的平均价格核定;

(2)按其他纳税人最近时期发生同类应税行为的平均价格核定;

(3)按下列公式核定:营业额=营业成本或者工程成本×(1+成本利润率)÷(1-营业税税率)。

2、关联企业之间资金拆借涉及所得税问题

就关联企业之间资金拆借涉及所得税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企业从其关联方接受的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比例超过规定标准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这里所提的“规定标准”,财税[2008]121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关联方企业利息支出税前扣除准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给予了详细的规定,即:接受关联方债权性投资与其权益性投资比例为:

①金融企业,为5:1;

②其他企业,为2:1。

超出以上比例标准,发生的利息支出,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当然,企业于以上比例范围内的利息支出要同时符合《通知》第二条规定,即:企业如果能够按照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提供相关资料,并证明相关交易活动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或者该企业的实际税负不高于境内关联方的,其实际支付给境内关联方的利息支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另外,企业同时从事金融业务和非金融业务,其实际支付给关联方的利息支出,应按照合理方法分开计算;没有按照合理方法分开计算的,一律按本通知第一条有关其他企业的比例计算准予税前扣除的利息支出。

国税函[2009]312号文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凡企业投资者在规定期限内未缴足其应缴资本额的,该企业对外借款所发生的利息,相当于投资者实缴资本额与在规定期限内应缴资本额的差额应计付的利息,其不属于企业合理的支出,应由企业投资者负担,不得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三、企业拆借款项列支利息其他规定

企业向除关联企业或个人以外的内部职工或其他人员借款的利息支出,其借款情况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其利息支出在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根据税法第八条和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准予扣除。

篇10

关键词:营运资金;财务管理;企业发展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企业的生存面临着众多问题,其中资金是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主要瓶颈。目前我国一些企业普遍存在营运资金短缺等问题,这大大的限制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利润是企业在运作中追求的最终目的,企业的利润主要是靠流动资金的周转来实现的,所以营运资金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之核心,可见营运资金是企业生存发展的血液。

二、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不重视企业财务管理,缺乏高级的财务管理人员,财务基础工作薄弱,缺乏计划性,而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实力薄弱、筹资能力有限、抗风险能力差,忽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只追求销量和市场份额。造成这一现象其实具有两大原因:外因和内因。外部原因在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我国特殊的国情和长期的计划经济所有制的影响,内部原因则是受企业管理者的思想和经验的限制。国内企业在营运资金管理方面的观念、手段和方法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依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三、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营运资金不足

企业的生存维系于营运资金的管理。企业营运资金的主要来源有自有资本,投资融资,贷款。而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是中小企业资金的最主要来源,但中小企业吸引金融机构贷款或融资却比较困难。金融机构提高利率则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一些企业盲目投资扩大生产引起资金周转不灵,企业投资不慎则导致资金不足,甚至引起资金链条断裂,这都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

(二) 营运资金管理弱化

1.财务管理模式老套

由于社会从工业经济时代转向信息经济时代,原有的经济模式将不再适应现今这个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社会要求,将会被逐渐淘汰。而现今许多企业却没有认清集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比如现金管理仍处于粗放型管理模式,没有认真地分析现今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现状,更没有以市场为导向及时的提出科学的财务管理机制模式与方法,所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陈旧老套,不能适应企业现今的生存与发展。

2. 企业管理者营运资金管理意识淡薄

目前,由于我国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观念还比较淡薄,管理手段也相对落后。没有重视财务机构的设置与管理。从而使得企业内部管理混乱,机构设置不合理以及账本不符合企业会计标准,管理的有效机制中,高级财务人员缺乏,企业缺乏现代科学的营运资金管理方法,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3. 财务控制薄弱

一些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督控制机制薄弱,财务人员对现金流量缺乏可靠的预测,对现金流动情况及信用状况缺乏重视,一些企业管理者管理意识淡薄,以为流动现金总是越多越好或没充分利用闲置资金,导致现金管理混乱;对应收账款的控制不严,催收怠慢或拖欠严重无法回收,导致形成坏账使得资金周转缓慢;对投资缺乏合理的分析,企业盲目投资,导致有些项目成为永久性在建工程;过量购置不动产,导致无法应付经营继续的资金,企业陷入财务困难;资金呆滞,盲目采购,导致存货过多,存货资金积压严重,占用大量流动资金。

(三) 营运资金低效运营

1.流动资金周转缓慢

企业盲目投资,应收账款形成的坏账,盲目采购,存货资金积压严重,都将占用大量流动资金,使得不良资产比重较大,造成资金周转缓慢,导致资金流动质量差,而利润是在资金不断周转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可见资金的运作效率,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所以企业必须加强对不良资产的处理,提高资金的流动质量和提高资金的周转率。

2.短期借款管理不当

短期借款是企业流动负债项目,企业为了解决生产经营中的资金的不足,将会进行借款,企业的短期负债融资主要有三条渠道:一是企业之间资金拆借,二是内部职工集资,三是从财务公司借款。财务公司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及其他信贷机构。而有些企业没有考虑到自身的偿债能力乱用借款,将它用于长期资产的购置,资产在短期内又得不到回收,偿付不了账款从而形成资金短缺的恶性循环,引发财务危机。

3. 货币资金管理缺乏效率

现金循环周期的变化直接影响所需营运资金的数额。企业对货币资金的管理缺乏效率,无法正确掌握货币资金的流通量,一些企业货币资金占用过少,无法保证企业进行正常的生产运营周转;一些企业对流动资金的需求量一旦增加,此时却没有足够的现金储备或借款额度,无法增加资金投入,营运资金规模就会因此而无法满足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

4.营运资金结构不合理

企业资金结构的严重失衡,是造成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重要原因 。当前企业侧重于降低企业的资金占用等方面,而忽略了营运资金结构的管理。由于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不合理导致营运资金结构不尽合理,从而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营,也影响企业的绩效。资产结构的不同决定了企业盈利性资产和安全性资产的配置,影响到企业对风险和收益的权衡。企业应合理调整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结构,通过优化权益结构、资产结构、降低信贷资金比重和不良资产比重,制定最适合企业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资产资本结构模式,从而来实现和保持企业良好的财务状况。

5.企业内部缺乏专门的财务监督机构

目前我国企业中大部分都存在着财务监督体系不完善这一问题,企业中存在财务部门,但企业中却缺乏专门的财务监督机构对财务部门进行监管、控制与引导。这也导致财务部门对资金的控制不严以及财务部门管理人员对资金管理的疏忽,造成营运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或资金浪费,没有充分利用企业的财务资金。

6.缺乏提供营运资金管理咨询服务的专门机构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完善和我国企业对营运资金管理意识的淡薄,我国缺乏提供专门的营运资金管理咨询服务的机构,极少数这样的机构存在但从业人员数量少,规模小专业度不高。所以中小企业的资金管理与投资缺乏专业人士指导,无合理的投资分析,造成盲目投资或投资失误,中小企业有没有多余资金用于必要的周转,使得企业陷入困境,或面临破产。

四、 应对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 从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两方面着手

1. 对流动资产进行有效管理

流动资产的内容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帐款和存货等。加强对现金的管理,在确保企业正常的运营状况下,尽量降低现金的持有量,减少闲置资金的数量。做好现金管理需从现金预算、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控制现金流量三方面着手;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控制,观察欠款方的财务动向并及时向欠款方催还资金;加强存货管理。存货过多将导致资金利用率低,加长资金周转期及降低资金运作质量。加强存货管理需压缩过时物资,提高资金利用率,对存货管理采用信息化的管理工具。

2. 加强流动负债的管理

企业运营都会采取贷借款增加所需资金扩大生产,一般采取短期筹资方式解决所需资金,充分利用短期资金融资方式,缓解企业紧迫的资金短缺困扰。企业会在适当的时候向银行借款。短期借款占用的时间应越短越好,选取利息最小的贷款金融机构贷借款。合理利用借款,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取得最大的效益,就需要对借款进行合理的管理。谨慎投资,控制借款流动的各个环节,避免所借资金运用不当引致的亏损,无法偿还到期借款。

(二) 创新营运资金管理理念模式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管理者要加强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度。树立科学的营运资金管理理念,设置专门的财务管理监控机构,对流动性应收、应付项目的金额进行合理的安排。充分灵活地利用流动性应收、应付项目的差额来满足流动资产的波动性需要。

1.调整资金结构

在流动资产中,各构成项目所占比例不同,变现能力也就不相同,因而导致流动资产总体变现能力存在差异,企业应尽可能降低流动资产的置存损失。科学安排自有资金与负债、长期负债与流动负债的结构,充分灵活地利用各种流动负债来满足流动资产的波动性需要。

2. 建立财务结算中心进行资金管理

强化银行户头的管理,坚持一企一户,一个企业统一开一个户名,由企业财务中心负责管理。财务结算中心作为企业集团的一个管理部门,负责整个企业的日常资金结算活动。财务结算中心包含了内部银行的长处,它是作为一个管理部门存在,设置相对简单,但发挥的功能却是比较强大的。可以实现资金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资金管理与会计核算的一体化处理;金融业务的处理;集团联网的应用、集中控制结算以及银企直连,加速资金周转,整体提高集团资金效率。它为企业开展资本扩张、收购、兼并创造条件。对资金更好的进行统一管理,省去以往财务机构设置的冗长,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力度。

3.企业内部建立财务监督机构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监督体系不容乐观,建立科学的行业和内控制度势在必行。财务监督机构可对相关人员及资金流向进行监督,避免财务人员对资金管理的疏忽或人为原因引起的一些不必要损失。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建立财务监督机构:建立债权人介入公司财务监督的制度,实现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有机融合;重构监事会的体制和功能,真正实现监事会在财务监督组织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建立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在财务监督中的作用;理顺财务监督组织体系,建立一个高效,合理的财务监督信息系统。

五、 结束语

营运资金管理主要是对企业流动资产及流动负债的管理,它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维持正常的运转就必须要拥有适量的营运资金。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与营运资金管理水平是成正相关的,营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将阻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所以分析营运资金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是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营运资金.百度百科. baike.省略/view/437021.htm

[2] 董迎春.加强营运资金管理促进企业效益提高[J].2010年第2期

[3] 中国海洋大学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课题组.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J].2009

[4] 陈淑兰.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和对策[J].2006.3

[5] 李剑锋.论我国企业资金管理的问题成因对策[J].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