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银行的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3-06-30 17:56: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互联网银行的发展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互联网银行的发展现状

篇1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发展趋势;本质;意义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2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就是金融服务商通过互联网这个媒介,向客户提供证券、银行、保险、等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换一种说法就是通过电脑互联网进行所有的金融活动的总称。由此看来,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和互联网有效结合的一个新兴的领域。互联网金融是在金融服务提供者主机的前提下,利用互联网作为传输工具,同时借助业务流程的软件平台,进而将操作界面定位用户终端的新型金融运行模式。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互联网金融货币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在互联网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虚拟货币,例如:QQ币、比特币、莱特币、无限币、泽塔币等等,然而只有比特币和QQ币是当今互联网行业承认的虚拟货币,这些货币具有一定的金融属性,我们可以通过虚拟货币在网上进行一些交易。然而,根据目前的形式来看,虚拟货币不能够兑换真实货币,所以互联网货币不能够代替我们实际生活中的真实货币,只是法定货币的电子化。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各类公司

1.电子商务类公司

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公司主要通过互联网特定的金融平台来实行电子商务交易。我国目前已经有腾讯、苏宁易购、京东商城等电商企业,而这些电商企业正在积极申请民营银行牌照,从而体现了互联网的金融化。另外,我国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公司出现了第三方的金融产品销售渠道模式,而这种模式主要是在之前的第三方基金销售的基础上,添加了贷款产品销售等多种形式的金融销售。目前,我国具备这种销售模式的平台有: 好贷网、融道网、天天基金网、全球网等。

2.电子技术类公司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技术类公司主要分为第三方支付公司和软件开发技术公司两类。其中,第三方支付公司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将各个银行的支付端口与其接入,从而为用户提供结算服务。由于互联网金融支付是基础,所以第三方支付行业的门槛并不是太高,而据统计目前已大约有250多家支付公司了。而所谓的软件开发技术公司,就是为互联网金融提供网站开发以及软件开发的软件公司,而这类公司主要是为各个互联网金融网站提供软件开发服务的。

3.金融管理工具类公司

互联网金融管理工具类公司主要是为用户提供理财工具或者信用卡管理工具等具有个性特点便利的管理工具,从而实现了互联网金融的自动管理、匹配、投资等功能的公司。这些公司的出现不仅能够为互联网金融提供极大的便利,而且还能极大的推动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发展。

(三)我国互联网金融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主要采取在金融机构业务范围进行某种程度的分业管制和管理的经营模式。但是这种管理模式存很多漏洞,在无形之中加大了互联网金融经营的风险。所以现在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管理体制还不够全面、彻底和完善,解决这些问题还存在很大的难度。

(四)我国互联网金融技术不够成熟

我国的社会经济之所以能够迅速的发展,是因为我国进行经济发展时始终坚持标准化,在互联网金融中也不例外,如果我们要加快互联网金融经济的发展,就要坚持统一的标准。然而,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系统缺乏完善、具体、精准的,能够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的技术标准,从而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互联网金融交易的安全性。

三、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研究并开发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

为了有效的解决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首先要开发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还要提升互联网金融a品和服务质量,从而最大程度的满足广大金融用户的需求。另外,在研发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时,还要把互联网金融用户作为主体,尽量保持与合伙人长期稳定的合作,有效提高互联网金融用户的购买率。与此同时,还要有条理的整合资源和分配资源,建立一个统一高效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制定完善的问题处理方案,从而保证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信用。

(二)创建并完善互联网的安全保护系统

目前,互联网金融行业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问题就是互联网金融交易的安全性。想要保证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交易安全,就要做好网络安全措施,例如:设置防火墙、数字认证、口令交易等等。另外,还可以鼓励客户积极学习互联网金融安全知识和技能,从而有效的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企业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互联网金融技能与服务之间的统一性,积极研发新技术,创建并完善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数据库,全面实现互联网金融数据资源的共享。

(三)制定并完善互联网金融行业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若要使互联网金融行业有序而稳定的发展,这就要求每个互联网金融企业去积极探讨并制定出一套统一、完善的行业准则,同时还要建立一个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严格遵守行业准则,监督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工作,促使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有序、稳定的发展。

四、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分析

(一)互联网线上支付逐渐代替线下支付

自从余额宝上市以来,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第三方线下支付迅速发展,而第三方支付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与线下支付的融合发展,由此看来,我国未来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将会进一步增强线上线下支付工具的融合。我们现在常用的第三方支付软件就有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支付企业进入互联网金融行业,以“多、快、好、省”为目标,帮助各大企业实现资金的“搬运”。另外,我国的第三方支付企业首先会选择互联网、电子商务等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的行业,其次才会选择物流、旅游等行业。

(二)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建设不断的完善

纵观古今,无论是金融行业还是其他行业,如果想要健康并稳定的发展,首先就要具有本行业的信用意识。而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迅速发展,信用体系作为互联网金融行业体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互联网金融中信用体系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因此,在互联网金融行业中,我们可以通过P2P阳光透明的借贷平台,积极推动P2P行业健康蓬勃发展,从而对抵制高利贷以及扶持创业起到促进作用。只有不断的改进并完善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才能使整个行业向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互联网网上银行不断兴起

随着淘宝、天猫、苏宁、京东等电商企业的出现,互联网银行已经成为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所谓的互联网银行就是通过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的银行服务手段。而目前互联网银行具有两种发展模式,其中一种模式就是像美国第一互联银行一样,完全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没有实体分支机构的虚拟银行,而另一种则是目前大多数互联网银行所采取的,即在传统银行的基础上,将银行业务拓展到互联网上完成的发展模式。据了解,当今的每个实体银行都有自己的网上银行,由此看来,未来的互联网银行将会渗透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

(四)互联网金融逐步走向移动化、电商化以及自金融化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也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而就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来看,未来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将不断的趋近于移动化、电商化以及自金融化。其中移动化是指移动支付的迅猛发展,而电商化则是像淘宝、天猫、苏宁、京东等电商企业逐渐替代真实生活中的商业形式的模式,自金融化就是根据互联网用户的特征,为用户提供投、融资服务,进而改变以往通过借助机构途径来达到借贷和融资的情况。自金融化本着自主、平等、公开、透明的原则,实现从“差价”到“服务”的转变。

(五)互联网金融生态圈的建设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目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已经形成了创新性金融机构和科技中介机构聚集的形势,越来越多的证券公司、银行、中介机构、保险企业、担保公司、各个事务所、贷款机构、资产评估机构等都在不断的建设和发展。而根据当前的形势发展看,互联网技术在不断的改进和成熟,未来的互联网金融客户需要通过互联网金融机构将所有的相关业务融为一体。所以,在未来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中,一定会建造出一个完整、全面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为互联网客户提供多样化的产品,从而不断的丰富互联网金融产品,创造出一个具有全面的服务平台的互联网金融生态圈。

五、结束语

互联网金融这个新型事物的出现和发展,不仅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而且还会对人类文明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所以只有全面了解并掌握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分析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才能为我们未来的生活提供重要的保障。只有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中,制定科学正确的行业准则,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并改进互联网金融技术,严格遵守行业规则,才能保证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稳定、持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舜.浅析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其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6(03).

[2]张先成.浅谈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趋势与展望[J].经营管理者,2014(26).

[3]王倩倩,赵娇.浅谈美国消费金融发展现状及其启示[J].商场现代化,2013(13).

篇2

关键词:网络金融 商业银行 竞争力

一、前言

随着当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金融也得到了迅猛发展。狭义上,可把网络金融看作是交易主体以电子空间为平台进行的各种金融活动,较以往不同的是,网络金融更偏向于虚拟化和网络化;从广义上看,网络金融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将传统的金融和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在一起。现阶段,网络金融包含的主要业务有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网络信托等。

网络金融的迅猛发展已对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造成一定的冲击,并且影响有加深趋势。商业银行要在未来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除了紧盯同业之外,还必须加强对网络金融的认识,深入了解网络金融的基本特征,并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以确保取得竞争优势。下面首先对网络金融的基本特征进行阐述,接着分析了网络金融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最后分析了在网络金融环境下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几点措施。

二、网络金融的基本特征

(一)网络金融的信息化

与传统金融不同的是,网络金融的系统化和自动化程度更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金融服务更加丰富、多样和便捷。金融市场是一个信息化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所有的部分都以信息的形式存在。

(二)网络金融的虚拟化

网络金融同样具有虚拟化特点。首先表现为经营地点的虚拟化,所有的交易都是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没有具体和实在的交易地点;其次是经营业务的虚拟化,所有的业务都是理念中的业务;最后是经营过程的虚拟化,交易过程均以电子数据为基础。

(三)网络金融的一体化

网络金融的出现推动了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首先,促进了金融信息的统一化管理;其次,网路技术特有的信息快速处理能力,加快了金融产品创新速度,针对某一客户专门开发的金融产品越来越多,金融机构之间金融产品的同质化越来越明显;第三,虚拟化的网络平台降低了市场的运营成本,金融市场变得越来越透明,这使得竞争更加激烈。

三、网络金融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一)银行业务的创新性和多元性

网络金融的出现对我国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产生了巨大冲击,网络金融不仅涉及传统的银行业务,而且拥有传统银行所不具有的新业务,新的业务以更新颖的形式满足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受到客户的青睐。商业银行利用网络金融技术,积极进行新业务开发,为客户提供网上支付、转账、查询等各种业务。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利用网络银行出现的契机,不断推出多元化业务,使得银行业务收入呈现多样化。

(二)更偏向于国际化和全球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金融市场也呈现国际化和全球化趋势,尤其是在网络金融环境下,网银业务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使得整个金融市场融合成一体,国内外银行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海外的银行不断渗透中国市场,银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机遇和挑战面前,各个银行通过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增加竞争能力。

(三)网银业务模式滞后

现阶段,我国的网银业务是从传统业务模式发展起来的,还没有形成专业的网络银行发展模式,相对国际上已经比较成熟的模式,我国还处在比较滞后的阶段,这使我国的网络金融体系具备一定的风险。

(四)网银业务过于狭窄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大都推出了网银业务,主要是针对个人和企业客户提供一系列金融信息的查询、转账等服务。但从本质上看,这些网银业务还是基于传统的银行业务,相对于国外的网银业务,我国的网银业务水平还比较低,可提供业务的种类也相对较少。

四、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措施

(一)加强技术创新

1、加强网络技术创新

网银业务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发展,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使商业银行得以迅速地处理大量信息,为开发多元化的业务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商业银行应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将网络技术更好地应用到银行业务中,不断提高金融产品的科技含量,进而提高服务水平,以多元化的业务和产品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2、不断拓展电子支付业务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商业银行追求高效服务模式,提高服务客户效率,满足客户需要提供了可能。因此,商业银行应不断推出多元化的电子支付业务,如,适当增加电子银行网点的数量、细化服务类型等。同时,为满足多层次客户的需求,商业银行还应该加强与非金融机构的合作,打造出更多、更有效的支付平台,不断推出新的服务模式。

3、加强信息管理技术

网络技术的急速发展使得网络金融对信息的处理速度大幅增加,管理信息化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的重要发展趋势。商业银行要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在网络金融中的应用,将信息管理技术作为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的重要手段,由单纯的业务操作向信息管理、决策转变,对各类数据的处理要做到分层次、细致化,同时,要确保网络金融信息的安全和稳定。

4、维护网络安全

网络金融以网络环境为平台,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为金融交易提供了便捷性,但也增加了交易的风险,网络诈骗事件常有发生。同时,信息操作不当还容易造成交易信息的丢失、被盗等,因此,在进行各种网络金融业务时,各商业银行一定要注意对网络进行升级和维护,不断更新信息技术,利用法律武器保障网络金融的安全性。在进行网络交易时,建立真实的信息平台,确保交易双方相关身份信息准确无误,即使出现问题,也能做到责任到人,保证交易的安全性。

(二)改进营销手段

1、革新营销理念

在网络金融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形式下,商业银行要注意经营理念的转变,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网络金融的营销上,不断推出多层次、个性化的服务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同时,要加深对自身业务的分析,查找优势和不足,不断挖掘网络客户的潜力,建立以满足不同客户需求为目标的经营模式,形成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营销体系。

2、树立网络品牌形象

优秀的品牌形象是商业银行不断追求的目标,良好的网络金融品牌对商业银行推广业务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由于金融交易的复杂性和社会环境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出现损害品牌形象问题,因此,商业银行应注意保护网络品牌形象,利用法律武器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3、加强对金融市场的划分

商业银行在进行业务拓展时,应该加强对金融市场的划分,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更新自身相应的金融业务,以满足不同客户不同的业务需求。同时,商业银行还要利用手中的数据,尤其是网络金融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不断发现金融市场新的增长点,推出新颖的业务以吸引新的客户。

4、加强行业之间的联合

商业银行之间的合作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客户的需求,非金融行业和金融行业之间的合作形成的新的金融业务成为新的突破点。非金融行业通过网络平台不断推出金融交易业务,而商业用户为交易双方提供资金的保障。行业之间的合作对非金融行业和金融行业都是有益的。

(三)加强对网络金融的监管

1、加强网络服务的管理

网络金融业务的交易都是依托网络平台,商业银行通过网络建立的客户信息,形成了商业银行专业的数据库,银行应加强数据库的管理,形成一套网络服务的管理系统,不断优化数据库,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为商业银行拓展自身业务服务。

2、加强对风险的管理

由于网络金融是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平台上进行,这就大大增加了金融风险的概率,商业银行在大限度地应用网络便捷推广业务时,应充分考虑网络金融风险,实时关注信息技术革新也可能带来的金融安全隐患,做到风险可控。

五、结束语

本文首先对网络金融的基本特征进行阐述,分析了网络金融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例如,银行业务的创新性和多元性、更偏向于国际化和全球化、网银业务模式滞后、网银业务过于狭窄等,最后提出了在网络金融环境下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几点措施,如,加强技术创新、加强对网络金融的监管、改进营销手段等。

参考文献:

[1]齐靓靓.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9(01)

[2]曲林英.如何在网络金融环境下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力[J].市场研究,2012(10)

[3]杨小花.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文献综述[J].中国商界,2010(08)

篇3

【关键词】网上银行;安全性;网络监管;发展策略

一、网上银行简介

网上银行,又称网络银行,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建立互联网站点和web主页向客户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银行机构或虚拟网站。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网上银行定义为:网上银行是指那些通过电子通道提供零售与小额产品服务的银行。它以现有的银行、Ik务为基础,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客户提供综合统一,安全适时的金融服务,是一种以银行的计算机为主体,以银行自建的通信网络或公共互联网为传播媒介,以单位或个人计算机为入网操作中端的“三位一体”的新型银行。

二、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并持续高速发展,为我国网络银行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001年,我国网上银行用户只有200多万户,2005年已发展到3460万户。目前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网上银行个人客户已经达到1.5亿户.网上银行企业客户达到400多万户。并将有进一步发展.我国网银交易金额在2007年为225万亿,去年达到317万亿,2009年高达440至450万亿。

可见,我国网络银行近年来发展总的来说还是比较迅速的,但是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是很多的。

(一)安全性问题

安全性问题是国内外网络银行中普遍存在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我国,网络银行的安全问题也在日益成为社会焦点,盗窃事故接连不断,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许多商业银行都曾遭遇假冒网站的袭击,然而这仅仅是银行网络平台的问题,更为复杂的网上支付,电子转账等网上银行服务项目的安全漏洞,在电子商务浪潮下也显得尤为突出。

(二)法律问题

同传统银行相比,网络银行有两个十分突出的特性,它传递信息采用的是电子化方式。它模糊了国与国之间的自然界限。使业务和客户随着互联网的延伸可达到世界的任何角落。所以客户可能会承担由于法律滞后而造成的风险。在中国网络的法律问题还不完善,还存在很多问题,使消费者还不能很放心的使用网上交易,从而影响了网络银行的发展。另外,对于国外客户使用银行服务的便利几号同国内客户一样。这样,就向传统的基于自然疆界和纸质合约基础上的法律提出了挑战。

(三)信用机制问题

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在到期日不完全履行其义务所带来的风险。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交易双方不直接见面,身份难以确认,追究违约责任等方面有较大的障碍。金融也是具有虚拟性的服务特点,因此,相比传统金融而言,基于网络而产生的金融业务更容易发生信用风险。

(四)监管问题

我国网络银行要发展,相关的监管问题无法回避。网络银行的监管不是网络监管和银行监管的简单叠加,而有其自身新的内容,如对网络银行推出的虚拟金融服务品种、价格的监管等问题。这类监管有行业级与企业级两个层次。行业级监管主要解决网络银行对国家金融安全的影响问题,企业级监管主要解决商业银行网络服务的行为规范问题。更复杂和艰巨的任务还在于对跨国、跨境的金融数据流的监管。

三、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策略

(一)加强网络银行的安全性

发展与风险控制是传统银行经营的两大主题,网上银行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要提高网上银行的安全性,首先要增强计算机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安全防御能力。主要是要通过提高操作系统的安全管理能力和不断完善安全机制以加强网上银行的安全性,在运行过程中要不断检测各种网络入侵,审核安全记录,发现对网上银行安全构成威胁的情况及时作出处理。还要大力提高应用软件的科技含量,提高系统安全管理自动化程度,减少人为因素对系统安全的影响。

(二)加强央行对网络银行的监管

网上银行以其方便、快捷、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在瞬间将巨额资金从地球的一端传到另一端,大量资金突发性的转移无疑会加剧金融市场的波动,网络快速传递的特性,会使波动迅速蔓延。而网上银行的整个交易过程几乎全部可以在网上完成,金融交易的“虚拟化”使银行业务失去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交易对象变得难以明确,过程更加不透明。这无疑加大了监测与管制的难度。央行如何监管网上银行的行为已成为当务之急。央行是我国的金融监管部门,它对网上银行监管必然涉及到电子货币发行管理、金融认证管理、电子货币工具管理、安全电子交易管理、电子货币运行监管管理等,尤其是它要参与并主导全国性金融CA体系,对所有的认证中心进行分级别的严格管理,诸多环节、诸多因素都需央行去规范、去监管。

(三)加强金融产品创新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网上银行除了要提供传统服务以外,还应与高校、科技产业公司携手,设计出寿命长、符合客户需求的新的金融产品,并同步开发网上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观察和分析客户交易行为,为客户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

(四)增加国人对网络银行的信心,增加网络用户

我国的金融业和计算机起步较晚,很多人对电子交易系统并不是很了解,从而导致网络银行用户只占全国交易的很小一部分,这对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非常不利。所以,相关人员要积极宣传相关的知识,增强人们对网络银行的了解,从而增加网络银行的使用数量,加强网络银行的发展。

(五)加强网民的安全意识

我国还处于转型过程中,大部分消费者的安全理念比鞍薄弱,对银行的依赖性过高,自身保密意识低,常常导致网银资金被盗。同时,部分网上银行客户往往在公用计算机上使用网上银行,也可能使其机密资料落入他人之手。到目前为止,我国网上银行交易额已过数千亿元。为了防止用户信息被不法分子窃取,银行方面对每一个客户提供电子证书来提高账户的安全性,网银客户应该严格按照银行的要求进行操作。

(六)加快法律制度建设

我国需要加强网络银行的监管工作。根据网络银行业的实际情况,尽快建立适用于网络银行操作运行的法律规范,严惩利用计算机在网络银行系统中实施犯罪行为的犯罪分子,以完善对网络银行发展在法律制度上的安全保护。网络银行是无国界的,所以需要加强与国际组织以及世界各国金融司法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的合作,解决好对跨国、跨境金融数据流的监管问题,制定共同打击网络金融犯罪和调控网络金融业风险责任承担的国际条约,来确保网络金融业的顺利发展。

四、结论

我国网络银行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在以后的发展中要发挥自己特有的优势,积极加强网络银行的相关建设,借鉴国外网络银行发展中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更好的发展我国网络银行。

参考文献:

[1]谢贵勇.发展我国网络银行的对策思考[J].经济论坛,2010.

[2]张坤.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战略选择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3):262-263.

[3]王薇,宋威.议我国网上银行的金融监管[J].财经与法,2009(1): 108.

[4]王小芳.浅析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的发展[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9(2):57-61.

[5]商业银行降低经营成本的必然选择一建立有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J].集团经济研究,2009(2).

[6]杨海英.网络银行安全问题及对策[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0.

篇4

以下是演讲实录:

我主要讲的是“互联网金融的现在与未来”,将从两个方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局势做出阐述。

以淘宝、天猫、京东为代表的电商网购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标志着互联网技术成功地运用到了商业领域,而互联网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其实也是金融服务技术和手段的创新――把营业网点放在互联网上,开展网上营业,从而形成了新的业态“网上金融”。

2013年6月13日,阿里巴巴集团与天弘基金合作推出余额宝,这拉开了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序幕;2013年11月1日,17家基金公司在淘宝网开店,销售基金,这证明了互联网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可行性。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金融业态不仅改变了金融机构与客户必须面对面发生金融行为的情况,这宣告了互联网金融时代已经到来。

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和深化,已经进入金融牌照的发放阶段;以阿里小贷、P2P贷款平台为代表的网络融资等互联网公司加速成长,使传统金融机构脱媒化、去中介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我就目前几种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利弊与大家做一些分析。

首先探讨的是第三方支付。小部分第三方支付平台在做信贷业务,未来还可以利用沉淀资金做理财业务。由于存在大量支付的交易数据,未来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就是利用交易信息,做用户的信用分析、企业营销分析等大数据分析,这个业务最有可能颠覆传统金融的突破口。

此外,互联网金融征信,这些年也是国家一直在抓紧做的事情。通过推出征信业评级,对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评估,使得企业的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

第三方支付未来的发展将呈现两极分化的情况:市场占有率较高,排名比较靠前的公司在运用大数据分析的情况下,能够继续做大做强;而一些小公司发展的空间会越来越小,最终应该会被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收购,成为传统公司谋求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一枚棋子。

接下来谈谈信贷,P2P信贷是非常火爆的互联网金融业务。P2P信贷平台为借贷双方信息提供了渠道,双方在平台上既可以看到借款人和贷款人的信息――目前主要是借款人的信息。通过平台,双方可以自行完成借贷操作,减去第三方中介的成本,增加了信贷信息的流通速度。

虽然P2P信贷的前景被普遍看好,但它的挑战也是巨大的。目前这个业务还处于三无阶段,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监管机构。由于中国信用机制非常不完善,所以P2P信贷公司无法简单地获取到借款方的详细数据,只能够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信用评估,增加成本投入。

有一个利好的消息,国家刚刚批准了第一批八个互联网征信机构,使得未来线上全方位的信用评估成为可能,P2P业务可能会因此更加繁荣。

第三是网络众筹融资。网络众筹融资的本身就是众筹融资,只是融资的渠道是网络。在网络众筹融资平台上,项目融资人募集资金,将项目实施的收益返回给出资人,平台为用户提供发起筹资项目的出资人信息,项目实施结果,同时平台与投资人进行利益分成。

在以前,项目实施人需要找专门的投资人来进行投资,成本高昂。没有投资人资源的公司或者个人还要通过中介去找投资人,进一步加大了成本。那么互联网众筹使融资渠道大为拓宽,所有人都可以看到在网上的融资信息,只要有意向者都可以对融资项目进行投资。

对于投资用户来讲,投资人可以在网络众筹融资平台上查看融资项目――这里有大量的项目可以供挑选,投资人自行判断哪些项目可以投资;同时投资门槛低,只需要少量资金可以完成一笔投资。对融资者来讲,投资的成本相对较低,而且成功的机会较高。

目前这个业务与我国现阶段的法律还存在冲突――在中国,公募项目股东人数不能超过50人,不能向非特定人群募资;而私募基金至少要求投资人要有100万以上。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众筹平台现阶段只能产品广告或者新产品试用,可以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一旦解决了法律冲突的问题,用户在此业务上的活跃度必将大大增加。

第四是虚拟货币。虚拟货币是计算机系统产出的一种虚拟货币。目前有两种类别的虚拟货币,一个是通过现实中的货币购买或者网络上的积分兑换虚拟货币,这种货币只能在公司内部网站或者指定的渠道上进行消费,而不能够反向进行作业。作为网络虚拟货币,代表产品有大家熟知的Q币或者各个银行的积分。

第二种形式是通过制定一套计算机系统的规则来创造虚拟货币,这个货币类似于实体的货币,定位为与世界各国货币地位相等的货币。例如大家熟知的比特币,它与实体货币的属性相同,唯一的区别只存在网络而已。但是现阶段比特币还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因为世界上大部分国家还没有承认它的地位,只有大多数国家承认比特币的地位之后,它才有可能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

虚拟货币是伴随着电子商务而发展起来的,随着电子商务的应用越加广泛,网络虚拟货币的使用也将更加频繁,实体虚拟货币大胆的设想改变了金融的思维。待未来时机成熟,将会对未来的货币体系带来重大的颠覆。

第五是网络理财平台。这是一个B2C的平台,B是在平台上理财产品的公司,C是投资理财的个人用户,通过搜索引擎的方式将互联网各个理财产品集中再一个平台上来展现,打造一个统一的理财入口,用户只要进入到这样一个平台,就可以查看多个公司的理财产品。因此,网络理财平台可以获取大量的用户从而提高交易量,通过交易佣金的方式获取收益,这需要其和各大理财公司合作,但无需进行线下的评估,用户的成本也是较低的。

这种模式相对于P2P的信贷模式来讲,不经过网络理财平台,风险也比较小。简单来讲,它可以理解为一个菜市场,而理财公司可以被认为是菜市场里面的小贩。用户进入菜市场与小贩直接进行交易,菜市场收取小贩的入场费,虽然这些风险较小,但是它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个业务的从业人员主要是原来互联网行业的从业人员,做的事情还停留在互联网那一套,很多金融产品无法标准化的,未来客户的需求可能并不会是一个很明确的产品,而是客户的一个想法,这时候网络理财产品就要能够提供对应的金融服务,它才是真正满足人民需求的好平台。

第六是互联网银行。互联网银行是通过互联网的技术,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方式在线为客户提供存款贷款、支付、结算等全方位服务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对于客户而言,除了监管要求必须现场办理业务之外,其他业务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完成;而对于银行来讲,除了监管要求必须人工线下处理业务,其他的业务和管理工作全部线上完成。

互联网银行的优点就是体验好、成本低、效率高,是未来银行重要的模式。由腾讯牵头组建微众银行,是中国第一个民营互联网银行,在座各位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们,大家可以尝试做互联网银行,这是未来金融发展的一个方向。

接下来,我对于互联网金融未来发表几点看法。

在互联网时代,资源的配置效率大大提高,交易成本大大降低,社会资源配置优化使得互联网金融发展,金融脱媒已经成为不可逆的方式,传统商业银行将经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革。

在未来,互联网金融得益于平台化的战略发展方向以及大数据时代所提供的信息支持,资金的供给方和需求方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地进行各种交易,低成本、高效率、快捷地满足个性的需求。

同时金融业的参与者更为大众化,不再是寡头垄断市场,金融服务的时间、地点、方式都将会得到更大程度的拓宽,给客户带来更大的方便和享受。银行逐渐从资金渠道中的控制方,转化为单纯的第三方中介,仅仅提供平台,供借贷双方直接交易――银行在这个金融市场中扮演的角色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将呈现以下五个方面的趋势:

第一,互联网金融服将趋向全方位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互联网金融可以实现金融的全方位发展与一站式便利服务。由于中国金融行业中存在分业经营要求,不同职能金融公司之间业务不能交叉,这种状况几乎不能够满足现阶段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要求――由于互联网的便利、透明,用户要求在互联网上享受综合金融服务。因此不同金融业领域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将不同领域金融服务融于一身的服务网站模式已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大势所趋。

第二,互联网金融行业竞争将日趋激烈。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得金融领域进入门槛大大降低,金融行业竞争者大量涌现,开设一家网上银行的成本比建立传统银行的成本要低得多,而且无需雇佣更多的客户经理为客户办理业务,在即有的互联网系统的基础上新增加一笔业务的边际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通过便利的互联网信息比较,客户可以随时轻易地选择一家机构提供金融服务,这将会加大互联网金融企业竞争的激烈程度。

第三,互联网金融产品趋于个性化。互联网金融产品对目标客户实现了更加广泛的覆盖和更为精准的定位,传统金融服务的网络化是最基本的金融服务方式,互联网金融企业获得最直接用户的方式就是将线下的用户转移到线上,或者直接开拓线上用户。开设线上金融交易市场,将传统的金融业务搬上互联网平台,这只是互联网金融的职责之一。互联网金融还需要将更广泛的多渠道的、个性化的业务提供给用户,这是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发展方向。

第四,移动支付的潜力巨大。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支付是个重要的场景,每个人每天至少有5次支付的动作,随着人们生活的节奏不断加快,以前通过现金、信用卡或者是电脑网上支付的方式已经越来越跟不上时代,人们需要更顺畅的支付渠道和支付工具,移动终端在2010年的快速发展,移动的支付业务也跟随着快速发展,根据易观智库的预测,国内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将达到7124亿元人民币,而随着银行业、电信业等传统行业的加固,未来移动支付抢占更多的支付市场。

第五,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将常态化。2014年是互联网金融的元年,而2015年是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年。可以想见经过一年的快速发展,携款跑路等各种欺诈行为的出现,使得国家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监管力度在逐渐加大。因此我认为监管将趋于常态化――为了更好地发展互联网金融,为人们提供更加方便的金融业务,行业的管理规范必须尽快制定并完善。

目前国内互联网监管的方向仍然没有确定,尚未出台明确的监管细则。在监管缺失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在灰色地带迅速壮大,未来随着监管的加速,互联网金融的政策红利将逐渐减少,各种业务能否持续壮大仍然存有疑问。

近几年来,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引导和规范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发展。比方说在支付业务方面,2010年出台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标示着第三方支付业务正式受到监管。在P2P方面,2011年8月银监会了关于人人贷风险提示的通知,要求银行必须建立与人人贷之间的防火墙;2014年4月银监会明确提出P2P发展需要坚持的四条底线。在众筹业务方面,2014年4月,中国股权众筹联盟自律公约,标志国内众筹开始进入行业自律监管。在2014年4月下旬,中国人民银行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对互联网金融进行了单独的阐述,表达了政府对互联网金融的高度重视,然而这个报告仅仅限于提出指导思想,提出互联网金融要健康发展,必须坚持底线思维的要求,但却没有对互联网金融监管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

篇5

[关键词]网络银行 安全 监管 风险

网络银行(Internet bank or E-bank ),也称电子银行或虚拟银行,是指银行通过信息网络,将客户电脑与银行相连接并提供金融服务的系统。网络银行可以向客户提供开户、销户、查询、对账、行内转账、跨行转账、信贷、网上证券、投资理财等服务项目。由于网络银行具有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特点又被称为“3A Bank”(Anytime、Anyhow、Anywhere)。比尔・盖茨预言,传统银行将是21世纪灭绝的一群“恐龙”。网络银行的发展壮大已成为不可逆的趋势,同时也成为商业银行创造新的竞争领域。综合国内研究可以看出,安全问题、法律监管、风险问题是影响网络银行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安全问题

李宗芳(2007)认为:网络安全是实施网上银行业的根本保证,但从各行实施的手段来看,彼此间均有差异。具体表现在:一是对公业务加密手段高级,对私业务相对简单。如对公业务除采用软件加密外,还采用智能卡等硬件加密手段,配以密码等辅助手段。二是提供加密的渠道不同,有的采用自己认证,有的采用国外系统认证,使得不同行之间的加密手段缺少权威性。李宗芳对网银安全的认识,主要是站在银行角度,强调了安全对于网络银行的重要性。他忽略了也是防止安全问题发生的重要手段。

重庆大学的叶强在其“商业银行竞争的有力武器――网上银行”的论文中则从完善银行系统的角度论述了这一问题。他将网上银行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受到的安全威胁归纳为:假冒用户身份、窃取网络上的信息、篡改网络上的信息、否认其所发的信息及重发信息。在论文中他提出的解决措施为防火墙技术、消息摘要、数字签名、数字证书和密钥系统。

二、法律监管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体制,即人民银行监管银行业,保监会监管保险业,证监会监管证券业。赵亮认为,当前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过度干预。由于以前按照行政区划分分支机构,导致管理成本高、效率低,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在履行监管职能方面受到地方政府和部门的过度干预。第二,信息公开性差。由于没有健全的统计报表责任制,总行与分行上报数据有较大的差异,提供的信息缺少参考价值。第三,法规不健全。原有法规有些内容已经不适应当前金融监管要求,需进一步修改。第四,处理有问题的金融机构存在缺陷。对有问题的金融机构的处理主要由政府采取行政性手段加以解决。这种方式虽然能迅速解决问题,但会造成接收机构风险和成本提高。

兰州大学的吴海峰则认为,我国的银行法律法规健全,并对网络银行的法律环境的发展持乐观态度。他在毕业论文中写道: 2001年7月初,人民银行《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为中国银行业网上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2004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草案)》。2005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2005年11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了《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和《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并明确规定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以上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为我国银行业网上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三、风险问题

有些学者站在银行角度分析网络银行存在的风险。网络银行作为一个综合的交易系统,在其运作过程中面临着操作、信誉和法律等方面的一系列风险。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发达国家及联合国有关机构都在对网络银行的风险问题进行研究和界定,出台了相关的法律规范,如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电子商业示范法》、巴塞尔委员会《电子银行风险管理原则》、美国《电子资金划拨法》、《统一商法典》等。其中,美国财政部货币总监署的《总监手册――互联网银行业务》,对网络银行风险的界定较为全面,并具有典型意义。

还有些学者是站在客户角度分析网络银行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电子扒手”和“网络诈骗”两个方面:

一些被称为“电子扒手”的银行偷窃者专门窃取别人网络地址,这类窃案近年呈迅速上升趋势。因为Internet服务在给银行和用户提供共享资源的同时,也为窃取银行业、用户秘密数据的非法“侵入者”敞开了大门。一些窃贼盗取银行或企业秘密卖给竞争对手,或因商业利益,或因对所在银行或企业不满,甚至因好奇盗取银行和企业密码,浏览企业核心机密。据美国官方统计,银行每年在网络上被偷窃的资金达6000万美元,而每年在网络上企图电子盗窃作案的金额则高达100亿美元。“电子扒手”平均作案值是25万美元,而持枪抢劫银行平均作案值只有7500美元。此外,“电子扒手”多数为解读密码的高手,作案手段隐蔽,不易被抓获,通常能够查获的约为六分之一,而只有2%的网络窃贼被抓获。

网上诈骗已成为世界上第二种最常见的网络风险。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发送电子邮件或在互联网上提供各种吸引人的免费资料等引诱互联网用户,当用户接受他们提供的电子邮件或免费资料时,不法分子编制的病毒也随之进入用户的计算机中,并偷偷修改用户的金融软件;当用户使用这些软件进入银行的网址时,修改后的软件就会自动将用户账号上的钱转移到不法分子的账号上。网上诈骗包括市场操纵、知情人交易、无照经纪人、投资顾问活动、欺骗性或不正当销售活动、误导进行高科技投资等10种互联网络诈骗。据北美证券管理者协会调查,网上诈骗每年估计使投资者损失也高达100亿美元。

篇6

摘要:本文以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性的理论探讨。首先分析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根源,其次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最后研究面对互联网金融的侵蚀态势,商业银行应采取的应对策略,提出应与互联网金融取得双赢,共同发展,实现“普惠金融”,以期为我国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

2014年4月3日,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组建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正式成立,标志着国内互联网金融平台发展日趋成熟,中国互联网金融已经走上正规,作为一种新兴的概念融入我们的社会。同时这种创新对于中国传统的中国金融业来讲,正在以其方便快捷的在线服务模式及其低成本战略侵蚀和蚕食着中国金融业原有的市场份额,曾经以贵族特权自居的传统金融业已经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紧迫感与焦虑。处于中国传统金融业核心的商业银行,需要以不断自省和发展的眼光来应对这种变化,实现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创新发展。

一、文献综述

在以往的研究中,有学者认为,当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到充分有效的市场,市场的信息能够全面地透明化,资金供需双方可以直接交易,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达到等同的资源配置效率,互联网金融就可以完全替代商业银行,达到完美的无金融中介状态(谢平,2012)。但是,这种完美的状态需要的假设条件过于严格,在我们可以预见的未来很难达到,商业银行一定会在未来金融发展中起到自己的职能作用。但是我们可以预见到,随着科技的发展与金融创新的不断出现,商业银行的职能会慢慢弱化,对经济的影响幅度会不断减小,这种情况是极有可能出现的(第一财经新金融研究中心,2013)。也有些学者认为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长期和短期两种情况,一方面短期内互联网金融模式不会对商业银行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是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商业银行必将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以期自身变革,从而获得新生才可以长远发展(宫晓林,2013)。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

商业银行最基本的职能就是在资金的需求者和资金的供给者之间起着桥梁的中介作用,但是随着互联网金融模式逐步渗透人们的生活,商业银行的中介职能出现逐渐弱化的趋势。

1.互联网金融以信息技术优势削弱商业银行的中介作用

在传统的社会融资过程中,资金供求双方难以及时有效地交换信息,难以形成资金供求双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匹配,而商业银行的存在解决了资金双方寻找直接对手方的难题。而目前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Facebook、微信、阿里巴巴等社交网络信息和电子商务信息,增加了新的信息传递方式和路径,形成了金融交易赖以生存的信息基础。这种金融模式,绕过了商业银行较高的交易成本和繁琐的审批流程,为小额借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借贷双方在资金成本和收益上均有一定优势。

2.互联网金融以支付渠道优势削弱商业银行的中介地位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着电子商务由实体店向虚拟店、由银联或银行的POS终端向网络支付的变革。在这个过程中,传统商业银行支付方式劣势尽显,而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由于支付灵活、便捷,有着传统银行支付方式不可比拟的支付体验,逐渐引领了新的潮流。一方面,新的支付方式大大降低了支付者对银行物理网点的依赖,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支付,所需要的只是一台电脑或者手机终端;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方式大多能实现快捷支付,无需客户开通网银,甚至能够突破网银的交易额度限制。

3.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冲击商业银行客户群

在互联网金融出现以前,传统金融的运行模式、服务态度等方面已经显示出了弊端,互联网金融出现后,它的便利性、广阔性以及模式多样性与传统金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满足了相当一部分客户的需求。其在支付便捷方面动摇了那些资金流动快、交易额少又喜欢方便快捷的客户,例如学生。虽然学生的整体资金不高,但不可否认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特别是余额宝针对商业银行忽略营销的80%的中小储户的理财需求这个庞大的市场需求应运而生,它的创新在于既能满足客户高流动性的需要,又能兼顾到高收益率的需要,从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商业银行的客户流失。

三、面对互联网金融冲击商业银行应对策略研究

1.实现传统商业银行的转型面临新的竞争环境,传统商业银行应该重新衡量自身的优势与劣势,要认清网络金融的竞争所带来的挑战和影响并应把握住机会,重新组织业务模式,重创行业新价值。国内大型商业银行自身的优势在于具有强大的资金实力,手中掌控着庞大的全国客户资料、客户金融往来交易情况以及客户的信用评级情况,并且许多客户都具有潜在的向电商转型的可能。

银行的改革方向应该以网络与核心的金融业务相互整合,以开放、开明的心态主动迎合网络金融公司的竞争与合作。通过对外公开的技术平台,以优势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利用供应链融资作为盈利增长点,注重客户体验,注重电子银行产业的发展。

2.加强对大数据的分析与应用

商业银行应借鉴互联网金融经验,利用其建立的平台积累大量客户的交易和信用数据,通过大数据对客户进行有效分析和不断挖掘其个性化要求,并以此建立一种科学的可以量化的流动性评估模式,既掌握客户的金融需求,又降低交易可能带来的风险。如果缺少大数据这种信息技术,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内的创新很难有所突破,近几年银行在金融电子化方面做的创新也是在原有的金融框架内部所进行的。

3.借鉴互联网金融经验,研发更加贴近客户的产品

通过互联网平台,互联网金融企业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地挖掘大量数据,积累客户交易信息,从而进行客户的金融需求分析和风险评价。针对互联网企业获得信息的优势,商业银行应该大力发展互联网新业务,将线下业务转为线上业务,增强现有业务能力,改善业务结构加强与客户直接的交流,稳定现有客户群体。相较于刚刚发展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商业银行拥有其独特的优势,如金融知识全面、人员数量庞大、物理网点多、监管严格以及客户对其高度信任,这些优势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来说,短期之内无法企及。利用这些优势,商业银行可以在互联网上建立自己的电商平台,更加贴近客户需求,增强与客户之间的粘稠度,全面了解客户的信用情况,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相竞争。

4.加强人才储备,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同时,商业银行应该重视对互联网人才和技术的需求,培养和吸收既懂得金融又懂得互联网技术的人才。只有通过相关人才和技术的分析,为银行提供有效的决策数据,才能确保商业银行在大数据时代紧跟时代的步伐,不被淘汰。

四、结束语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目前虽然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但是还没有达到颠覆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市场上的主导地位。从另一方面来看,对互联网金融倒逼商业银行改革的态势现状要认清,不断改革与创新,运用互联网金融的思想构建商业银行网络运营体系,适应客户需求的发展,联合互联网金融企业,在竞争中合作,实现双赢和共同发展,实现“普惠金融”,为我国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曾刚.积极关注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及发展——基于货币金融理论视角[J].银行家,2012(11):10-13.

[2]冯娟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2013(4):14-16.

[3]皮天雷,赵铁.互联网金融:范畴、革新与展望.财经科学,2014(6):16-19.

篇7

关键词:网上银行;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2026402

网上银行是指银行在互联网(Internet)上建立站点,通过互联网向客户提供信息查询、对账、网上支付、资金转账、信贷、投资理财等金融服务。更通俗地讲,网上银行就是银行在互联网上设立的虚拟银行柜台,传统的银行服务不再通过物理的银行分支机构来实现,而是借助技术手段在互联网上实现。网上银行的出现全面实现了无纸化交易。同时,由于网上银行以先进的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为载体,因此它能为客户提供更加方便、快捷、高效和可靠的服务同时,相对于传统的实体银行,网上银行具有经营成本低廉、简单易操作、服务质量完善、业务领域更宽等优点。

1 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现状

(1)我国网上银行发展正处于快速增长期。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的《2008年中国网上银行调查报告》显示:网上银行总体发展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用户量及交易量高速增长。网银用户5800万人,较2007年增加l800万人,增长率为4%,使用率为19.3%。40%的网银用户关注“网银申办程序的方便性”。36.7%的网银用户关注“上网操作的简单性”。网银用户主要是大学生与办公室职员。但是,71.7%非现有网银用户最担心“网银的安全性”,安全性问题成为实际使用网银的最大阻碍因素。

(2)网上银行的低成本逐渐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分销渠道之一。网上银行突破了时空局限,改变了银行与客户的联系方式,网上银行能大幅度降低银行交易成本,成为传统银行分支机构网点的重要补充和替代。将使传统银行业分支机构及营业网点数量逐步减少,网上银行对于传统柜台业务的替代性逐步提升。网上银行能突破传统银行的局限,提供一揽子高附加值的综合金融服务,可以让客户在Anytime、Anywhere、Anyhow都享受到便捷、安全、优质的“3A”金融服务。网上银行的低成本优势促使各家银行投入较大资源用于网上银行的建设与推广。

(3)国内网上银行三足鼎立,各有特色。从网上银行业务交易规模来看,根据2008年国内主要上市商业银行的中期报告,建设银行电子银行交易额为77.64万亿元,工商银行为68.07万亿元,招商银行为11.43万亿元。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凭借网点多、客户资源丰富等传统优势.网银用户数量位居前列,招商银行位于第三。从网上银行业务品牌知名度来看,招商银行“一网通”、工商银行的“金融@家”、建设银行的“e路通”等品牌知名度在人们心目中比较高。从网上银行业务功能来看,工商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功能比较丰富全面,除基础功能外,网上支付、个人和企业投资理财较强大:招商银行的“一网通”致力于产品创新,功能丰富和操作简单快捷,例如网上支付、个人理财、自助贷款等功能比较突出:建设银行无论是在个人网上银行还是在企业网上银行方面业务范围较全面,更突出安全性和申请办理程序的方便性。

2 我国网上银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与国际上先进的银行相比,中国的网上银行明显滞后。尽管网上银行业务高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但是我国网上银行在发展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2.1 法规滞后

《网上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网上银行安全评估指引》、《电子支付指引》等法律法规相继颁布实施,全面规范了网上银行业务的市场准入、运行管理和风险控制,为保障网上银行发展的质量和安全奠定了法律基础。但是仍滞后于网上银行的快速发展,缺乏可操作性和指导性。网上银行在有关服务承担者的资格、交易规则、交易合同的有效成立与否、交易双方当事人权责明晰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与传统银行相比更加复杂、难以界定。

2.2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影响网上银行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内部管理方面。风险管理仍需进一步改进。目前网上银行安全的风险管理策略及各种指导规范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风险管理体系。风险分析的模型与方法不成熟、定量分析不足,缺乏系统、成熟的风险管理流程与方法。风险研究也多偏重信息技术层面,从银行整体角度分析、防范操作风险较少,网上银行与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风险管理没有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2.3 技术风险

在信息技术方面,金融网络安全存在隐患。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对“防火墙”、身份认证(CA)、安全系统层SSL协议、安全电子交易SET标准及其他技术措施的要求更高,而在信息的真实性、客户身份的合法性、支付信息的完整性、支付信息的不可否认性、网上交易的合法性等方面,还不能够完全消除人们的疑虑。此外,黑客、木马病毒的攻击使网民在支付过程中防不胜防。

2.4 顾客面窄

中国个人上网客户集中在20-35岁,这些人收入较高、受过良好教育、乐于接受新事物,但网上交易屈指可数,盈利性差。中国的电子商务交易量不高,尤其是B2B模式电子商务交易量不大,使银行的网上业务缺乏盈利的基础。投入不足的银行由于在网络银行上投入不足,造成银行电子化规模小、网络化程度低、缺乏规划,导致目前一方面国内各商业银行之间的互联性差及人才的匮乏、国内商家信用缺乏、送货渠道不完善等。

3 我国网上银行的对策

针对网上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商业银行要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明确网上银行的发展战略,优化网上银行发展的资源配置,加强渠道管理,建立系统化的网上银行营销体系,进一步完善网上银行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健全网上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

3.1 建立专门的网上银行准入制度

网上银行的准入要在注册制度、安全工作、地域界定方面从严,而在准入标准、业务范围等方面从宽,建立一套区别于欧美已有网络发展优势国家的准入制度,加快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网上银行法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和一系列相关的法律规范相联系的主要有税收征管法、合同法、国际税收法、电子商务立法、刑法诉讼法、票据法、证券法、商业银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其次,加大银行信息系统基础建设投入。

3.2 大力推进信息化、网络化建设

扩大网上银行的生存空间,电子商务与网上银行的发展空间取决于信息基础设施的规模的水平,信息终端以及信息知识的普及程度。因此,要加强网络信息基础建设,尽快普及计算机及网络知识。

3.3 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积极推行以建立“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为基础,完善企业及个人的信用体系,实现贷款信息共享,信用等级评估和信用咨询服务。建立和规范安全认证体系。发展网上银行业务,大量经济信息在网上传递,安全性是最大问题。而在以网上支付为核心的网络银行,电子商务最核心的部分包括ca认证在内的电子支付流程,只有真正建立起国家金融权威认证中心(ca)系统,才能为网上支付提供法律保障,逐步为网络银行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

3.4 建立健全自身的网络安全系统

随着网上银行业务发展,必然出现很多金融业务创新,也必将涉及到现行金融管理体制和政策的空白点或。同时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系统极易遭受黑客和病毒的袭击,内部技术和操作故障都难以避免。因此,由防火墙、CA加密等技术手段为基础,整合企业、家庭使用的一些财务管理软件结合起来成为一个互联通的系统,共同建造一个安全的网络空间。

3.5 开发新的产品服务,进行全新的业务拓展

网上银行要适应客户在电子网络上进行买卖交易时的支付与结算需要,就必须创新与电子网络交易相关联的交易支付手段和金融工具产品,必将对传统的商业银行的支付手段产生深刻的影响。网上银行新的交易支付手段主要有数字现钞,电子支票,电子信用卡,其他电子金融工具。新的产品及服务内容主要包括:线上市场销售、线上或电话客户服务(如透过网上、电话申请信用卡)、客户遥距操作及结算(如电子信用证)、线上产品资讯服务(如线上查询存款利率)、数码货币系统、电子信用卡支付系统、电子支票支付系统、网上电子现金产品(如数码现金、电子货币)等等网上银行还可以对传统的银行金融工具进行电子化改造,以提高这些业务的办理效率与质量,改善对客户的服务,降低经营管理的成本,扩大银行的收益水平。

3.6 强化银监会对网上金融风险的监管

政府之所以要对金融机构实施广泛的监管,是因为存在着市场缺陷。这些缺陷包括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些缺陷加上银行业较强的外部性和天然的脆弱性,都极易给消费者带来消极影响,引发消费者对银行体系的不信任。因此,需要政府进行干预,政府对银行业监管的最基本目的是保护消费者和提升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网络银行的金融监管应重点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将网络银行业务正式列入金融机构管理范畴,建立专门的网络银行准入制度;完善现行法律,补充适用于网络银行业务的相关法律条文;加强网络银行的信息披露制度,以便促使网络银行的经营者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制定网络银行的安全标准,建立安全认证体系;结合网络银行业务的特点、完善现行金融监管办法;加强国际间的网络银行监管合作;加强金融监管人员的计算机培训,提高监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等。

参考文献

[1]卢玉志,赵东星,刘晓亮.我国网上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特区经济,2008,(02).

[2]冯小武.我国网上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硅谷,2008,(03).

[3]王红喜.我国网上银行业务开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01).

[4]黄凡,陈韶钦.浅析国内网上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8,(03).

[5]曹万卿.网上银行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大陆桥视野,2009,(01).

[6]徐长斌.大众对网上银行的需求及网上银行的发展[J].浙江金融,2009,(07).

[7]蒋科.推动我国网上银行业务发展的对策探析[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9,(01).

[8]张晶奇,王宇航.浅析我国网上银行业务发展战略[J].现代商业,2009,(02).

[9]晓辉.CFCA2008中国网上银行调查报告[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9,(01).

[10]李彦.我国网上银行发展问题的思考及对策[J].大众商务,2009,(08).

篇8

关键词:企业网上银行 商业银行 现状 发展趋势

企业网上银行随银行传统柜面业务的不断发展正在逐步完善,由于企业客户群体相较个人客户来说,整体数量规模较小,在对公结算方面的应用更专业,所以被大众熟知的程度要低得多。

企业网上银行主要是是银行资金结算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指商业银行以互联网或专用网为接入方式,通过安全认证后为对公客户提供实时化的自助金融服务。作为一个面向客户的标准化产品渠道,企业网上银行加快了客户资金周转效率,突破了银行传统会计柜台业务地域、时间的限制,向企事业对公客户提供了除现金以外的几乎所有形式多样的在线金融服务,因此越来越被客户所青睐;企业网上银行作为商业银行会计柜台的一个延伸服务渠道,营运成本低廉,巩固和完善了传统银行业务,商业运行模式及赢利手段也越来越丰富,其自身渠道的产出与投入比也越来越大。另外,企业网上银行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的业务融合,从而衍生出更多的金融创新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因此,企业网上银行日益受到重视,已经成为各商业银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发展重点。

一、企业网上银行近几年的发展概况

(一)概况

企业网上银行的起步相对较晚,初期是作为商业银行对企业客户提升服务水平的一种柜台延伸手段,换句话说是一个服务补充渠道。客户使用企业网上银行,需经签约认证后通过互联网或专线接入方式实现资金划转、查询等实时功能。各商业银行一般都是以宣讲全天候、足不出户等服务特点作为推介企业网银的营销卖点。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国有商业银行和多数的股份制银行均推出了各自富有特色的企业网上银行,不仅基本覆盖了传统会计柜台除现金以外的业务,而且还涉及到了自助贷款、票据业务、国际业务、缴税、报关、电子商务、现金池管理、企业理财等多项综合性金融领域,通过系统直连方式还可经专线或互联网实现企业财务软件系统、ERP系统与企业网上银行系统的无缝连接,客户直接通过财务系统或ERP系统的界面就可以享受账户查询、明细下载、转账付款、资金归集管理等服务。各商业银行中,工商银行的企业网银相对覆盖的产品较多,交通银行和农业银行其次,建设银行近几年也加快了产品与柜面的同步覆盖。各金融机构的企业网上银行在各自服务的客户中的知名度也不断提高,艾瑞市场咨询(iResearch)查数据显示,工行网上银行及品牌“金融@家”的认知度最高,达到了86.4%,招商银行“一网通”和建设银行“e路通”的知名度也分别达到了64.8%和60.1% ;从企业网银的服务水平来看,用户对工行的网上银行满意度达到了84.2%的较高水平,其次是招行网上银行业务,建行位居第三。从企业网上银行安全性对比调查中,认为工行和招行的网上银行很安全的用户较多,分别达到了47.9%和42.3%。从企业网银系统构架,工商银行的企业网银相对来说略胜一筹,一个网银系统分层级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简单明了。建设银行则采用不同的客户推介不同的结算系统。中行和农行的企业网银近几年也在系统优化和产品种类做了大量的有效工作,力求与同业领先的工行缩小差距。

(二)优势

企业网上银行提升了各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力,服务的地域、时间等渠道的延伸使客户的忠诚度不断提高。针对大型集团公司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的资金管理需求,企业网上银行更显现出重要性,其跨区域全天候的资金归集、现金池、收支双线管理等应用功能,成为商业银行争夺和维护重点集团客户的必备手段。

企业网上银行基本的转帐、查询等功能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本系统,依托人民银行的大小额系统或二代支付系统(超级网银),跨行实时转帐、实时查询等新功能逐渐成为吸引客户的新特色功能。为加强对授信客户的服务,一些商业银行将传统贷款的操作流程模式转移到企业网银上,实现信贷额度内自助借贷还款,例如工商银行的网贷通、招商银行的点金成长计划以及建设银行的E贷通等,这种传统资产业务与企业网银的结合,在贷款申请、支取和还款方面极大地方便了信用良好的企业客户,提升企业与银行的相互依存和忠诚度。另外,一些传统手续较为复杂的票据业务和国际业务也正在逐步迁移到企业网上银行,通过流程优化再造和系统联动使客户真正体会到网上银行的便捷,从而达到手工柜台业务的网络渠道分流。

在安全性方面,美国彼得S罗斯(Peter S Rose)在其《商业银行管理》在线银行的观点中强调让客户账户和资金安全是目前网上银行最大的问题,提出了采取密码、智能卡、指纹等进行多重身份验证。企业网上银行正是基于数字证书的电子签名和多重密码保护,并且网银系统的交易流程和角色权限控制沿用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流程管理,所以从目前的安全机制和防控措施来看,企业网上银行是相对安全的,至少从近几年的网上银行案件来看,因为企业网银行系统原因造成的客户资金风险还是少见。

(二)劣势

从目前各商业银行企业网银的功能来看,多数还停留在传统柜台业务的电子化搬迁上,即把银行柜台除现金外的各种银行服务、产品移到网上来供客户自助操作使用,从而造成各家银行企业网银的的主要功能,尤其是一些最基本、最常用的功能如查询、转账、代收付业务等基本一致。产品功能和服务存在着较大的“同质性”使得企业网银在同业竞争中日趋激烈,用布鲁斯.亨德森(Bruce Henderson)的竞争平衡理论中的反应模式理论可以较好揭示企业网银市场的竞争态势,具体表现就是各个商业银行企业网银由于传统功能同质性很强,那么就会通过价格浮动展开争夺,通过开发特色功能来吸引客户。

各商业银行的企业网上银行客户细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客户细分要针对不同的客户匹配对应的个性化和行业化功能。不同层级和规模的客户需求是不一致的,相同行业的客户具有需求的相似性。尽管工商银行按照不同客户层级将其企业网银

进行系统功能划分,但还远未达到真正按需选用的客户细分的要求。客户细分不但要按行业、按区域、按规模等可识别的差异性区分,而且还应当与客户自助开通对应的服务渠道、网上银行产品功能结合起来,借助自助方式达到更精确的细分,将企业网上银行原有的以银行为中心转换成以客户为中心。商业银行应当在企业网上银行面向客户的渠道、产品功能的自助互动开通方面都做得更充分彻底,例如通过签约成功企业网银后,客户可以自助开通短信提醒、理财投资功能、国际业务以及资金管理等一些特色服务。客户根据业务需求通过渠道自助互动,实际上也就把自己进行了一个合理的类型细分。

企业网上银行面临多语言和多操作系统的客户群体,还有待推出更多的版本或者可嵌入式客户端。例如除了WINDOWS外还有LINUX、MAC操作系统,WINDOWS除了简体中文版还有繁体中文版,除了英文版还应有日文版、韩文版、法语版、德语版等。

企业网银要加强针对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服务内容。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严格的说应归于企业网银的一部分,这部分也是目前和今后商业银行以及非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企业竞争的焦点,尤其是人民银行的跨行二代支付系统的不断完善,商业银行垄断的支付结算格局被打破,谁早走一步,谁就可能占领先机。

二、外资银行企业网上银行值得借鉴之处

1、丰富的产品服务。从外资银行的网银发展的趋势看,凡是柜台网点提供的服务和产品网上银行都有,凡是柜台网点没有提供的服务网上银行也应发挥优势向客户提供,所以外资企业网银的产品服务种类较多,涉及面较广,包括柜台网点没有提供的股票、期货、保险等。

2、简约通用。外资银行除了针对用户比较关心的网上银行产品功能、安全和收费下足功夫外,更越来越重视系统的通用和易操作性,例如香港汇丰银行如果遇某企业的财务软件与网银接口不一致,不会单方面要求客户与之匹配,也会根据客户的要求开发一个转换小程序方便其向网银交互各种数据,提高其企业网上银行的通用性。

3、价格优惠。外资银行的网上银行价格一般较柜台网点优惠,借以吸引客户使用。

4、高增长性。这几年外资银行的网上银行的发展速度也非常快,2008年全球金融虽受到经济衰退和泡沫破灭冲击,但是网上银行的发展势头依然良好,每年交易额、交易量都有成倍的高速增长。

5、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外资银行注重企业网银与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结合,积极进军这些领域并设计和开发出许多新型金融产品。例如,汇丰银行和商业网站、软件公司、电子商务公司组成策略联盟,专门从事电子商务,并推出电子商务门户网站(B2B、B2C),供商业机构进行企业对企业、企业对消费者的交易,包括保险、房地产、采购及零售等网上交易。随着政府大力引导信息产业和公共服务电子化等客观有利因素支持,国外银行也积极与政府公众信息平台合作,加快发展电子政务,将网上银行的支付结算与政府公共服务结合起来,发展网上招标采购方案(i-shoppingsolution)与网上贸易方案(e-commercesolution),例如花旗银行属下的CitiCommerce。

但是,由于国外银行利用混业经营的优势,在网上银行中融入了很多金融创新,国内商业银行受制于监管业务模式不同,不能完全照搬。

三、企业网上银行发展趋势

国内一些专家人士把企业网上银行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最基础的阶段是“依附主营业务的网上银行”——只是将除了现金存取款以外的银行传统柜面业务全面搬到网上开展,且实现方式尽量遵循现有业务的流程规定和制度?这一阶段的企业网上银行更像是自助式的会计柜面终端?

第二阶段可称之为“可定制的全面支撑的网上银行”——网上银行在利润率?渠道选择和客户行为方面都做出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客户规模和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客户对网上银行的依赖性更高,网上银行成为银行抢占市场、拓展客户、提升服务、创造收益的重要渠道;这一阶段的网上银行在互联网上仍旧只能提供基本功能,银行的电子银行策略尚不够明确?

在不久的将来,企业网上银行势必要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即“真正意义的电子化金融机构的网上银行”?这一阶段的网络银行有自己的客户群体,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系统?应用结构?程序和策略,令客户实现自助服务?产品选择和决策支持?这一阶段的网上银行建立的是“真正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一种真正贴身的服务,可大大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并因此加强银行的竞争力?

从这三个阶段来看,国内商业银行的企业网上银行基本走完以交易为核心的第二阶段,伴随着网络、网络技术、网络经济的高速发展,正在突破传统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向第三阶段迈进,就目前企业网银的具体业务发展趋势来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望:

(一)企业网上银行的渠道立体化整合

立体化的渠道体系应该是一种全新的电子银行产品服务营销理念,是依托物理网点将企业网上银行、电话银行、WAP手机银行、短信通知银行等各具不同特色的系统进行整合,共同搭建一个营销和服务的大平台,渠道整合体现了电子银行立体化发展趋势,是电子银行无限拓展性的特点决定的。

(二)企业网上银行打造自己的电子商务支付平台

电子商务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给电子银行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网上支付业务在短短几年内成几何倍数猛增,电子商务作为企业网银的一个组成部份,使得企业网银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人民银行的二代支付系统、WEB2.0的信息互动、第三方电子支付的从业资格牌照的发放,势必更进一步突破银行与非金融机构在金融支付业务竞争中的壁垒。面对第三方支付行业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各商业银行的企业网上银行借助自身行业优势和客户优势,打造属于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使得传统的客户发展、盈利模式、竞争格局等传统规律不断被打破。

(三)无限量扩大规模,不断创新形成核心竞争力

规模的无限扩大并不意味成本增加,企业网上银行不仅是一个超级强大的交易渠道,而且在销售、创新和市场细分中孕育着巨大的潜能和机会,并逐步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网上银行遵循网络经济规律不断发展完善,突破传统商业银行的服务方式,催生新的商业金融服务模式,真正实现从客户角度和市场角度的市场

细分,势必不断创新形成商业银行新的核心竞争力,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的竞争格局。

(四)更高的安全保证

不再使用传统USBkey数字证书加密方式,而是采用指纹、虹膜等生理信息技术验证客户身份,或者IC卡组合实时的一次性动态密码和交易信息进行多重认证等安全简便的方法。

(五)成熟的网上银行立法保证

根据网上银行的实际情况,建立适用于网上银行操作运行的法律规范,严惩利用计算机在网银系统中实施犯罪行为的犯罪分子,完善对网上银行在法律制度上的安全保护。网上银行无国界,要加强与国际组织以及世界各国金融司法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的合作,解决好对跨国、跨境金融数据流的监管,制定共同打击网络金融犯罪和调控网络金融业风险责任承担的国际条约,来确保网络金融业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捷  建设国际一流电子银行理论与实践  2011

[2]《金融时报》2010年12月23日

篇9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F2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009(2015)22-0049-02

21世纪是一个全球化、信息化和经济化的时代,降低企业交易时间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利润是时展的主流。而现代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发展脚步的加快,不仅扩大了企业货币交易服务市场,还促使现代互联网行业与金融业行业实现了有机统一。

一、互联网金融相关概述

所谓的互联网金融是指借助现代高科技技术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将传统的金融产业与现代互联网技术进行有效衔接的新兴行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脚步的加快,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金融行业的发展模式中,不仅打破了金融行业传统的管理方式以及管理理念,在一定层面上推动了很多新兴行业的迅猛发展。现代金融行业发展模式的确立与形成,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与推动,其中,各种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作用尤为突出。第一,就互联网金融数据的高效性而言,现代互联网金融技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快速处理传输层的相关数据,从而大大减少数据等待时间,增加了时间成本,为进一步提高互联网工作效率提供了保障。第二,就互联网信息化而言,现代金融企业无论是在互联网金融中进行生产信息交流也好,还是在互联网金融中进行货币服务也罢,现代互联网金融都是一个为其提供便利的平台,为现代企业加快生产规模和中介服务质量提供了一个安全有效的支撑点。第三,就互联网金融一体化而言,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广泛运用,不仅促进了金融行业的发展,还带动了与金融行业相关企业的发展,促使经济一体化的实现。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正在从原有的单一模式向多元化模式发展。诸如网络信贷平台、P2P贷款平台等都是其中十分典型的代表。支付结算业务是互联网金融将现代信息技术最先运用于实践的表现。就我国的金融支付体系而言,我国的金融服务体系和结算机制主要依托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各种交易都是在网络中进行,从而促使计算机和网络平台成为电子支付方式的有效载体。其中,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我国金融市场中发展尤为迅猛。第三方支付机构在现代金融市场中的快速发展帮助不同区域经济组织和企业解决了资本和成本问题,进一步促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相较于第三方支付机构而言,信贷业务发展模式主要以“小额小贷”和“信用贷款”为主。其中,实行这种模式的典型企业为阿里巴巴。阿里巴巴信贷发展模式主要借助于小贷网络平台,通过“订单贷款”和“信用贷款”促使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比如淘宝和天猫等网站就是利用互联网金融平台,以“信用贷款”和“订单贷款”运营模式为主,促使互联网金融平台上的卖家将货物发送给客户。根据相关研究调查报告可知,阿里巴巴的小贷业务放贷累积数量已经超过300亿元。

三、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存在问题

(一)存在风险性

互联网金融不仅面临传统的信用风险,还面临市场风险。支付结算业务中还存在技术风险以及业务风险,这些风险项的存在,将会导致严重的安全问题,而相关法律法规中存在的一些缺陷也将进一步助推风险问题升级。常见的技术风险有这项完善支付业务的操作风险、技术支持等;业务风险包括操作风险、市场选择风险、信誉风险等。

(二)使用技术不够规范

我国很多企业的金融业务的操作平台是在网上,因此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技术规范标准,导致企业在执行业务操作时会没有统一的技术规范与标准作为依据,进而产生很多不正规现象。

(三)监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企业在不断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互联网金融不仅使企业的金融成本比例降低,还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削弱了银行在金融市场中的主导地位,但是以“信用贷款”和“订单贷款”为主的运营模式对未来商业银行的存在价值会直接构成一定的威胁。另外,由于银行在金融机构业务范围进行某种程度的分业管制和管理经营模式以及法律制度的缺失,在某种程度上讲,甚至会导致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无法在市场中生存。

(四)对于发展趋势预判不准

对发展趋势预判不准是互联网金融发展中表现出的一个显著问题,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可发展形式多样,且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参与到互联网金融的主体越来越多,这就导致出现了多极化发展的现象。于是,不少主体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形成了错误的判断,进而在工作中出现失误。

四、互联网金融发展解决措施

(一)创建互联网安全保护系统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涉及的范围不仅包含基金领域,企业支付、网络购物等银行业务领域也被包含在内。所谓第三方支付机构是指包括支付宝、财付通、快钱在内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已将银行个人和企业客户服务作为其重要业务战略。由此可见,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较为多元化。互联网金融企业需要根据业务实际发展现状,通过创建属于自己企业的金融数据库来达到数据资源共享的目的。与此同时,要通过各种措施手段强化网络安全,常见的有设置防火墙、要求客户在交易时进行数字认证等。另外,要积极组织客户参与到互联网金融安全知识的学习当中,强化安全意识,提升互联网安全技能。

(二)设定互联网金融行业准则

互联网“信用贷款”和“订单贷款”运营模式主要依托于客户对平台和卖家的信赖度,简而言之这种销售模式和运营模式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卖家的信誉度。但是由于缺乏国家政策法规的监管导致互联网行业业务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指导方针作为方向。导致各个金融组织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银行金融组织。基于这种情况,国家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互联网金融准则,提高互联网金融组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构建标准化、多元化、专业化、科学化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提供保障。其次,国家需要成立专门的监管机构,为做好相关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创建互联网金融检测系统

首先,提高市场“门槛”。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符合市场“门槛”的标准表现为:互联网有一定的经济组织规模、全面了解市场现代科学技术、内部监管体系较为完善规则较为明确、贸易操作高度完善化。通过借助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办理中心以及申报策划的业务,进驻互联网金融市场,这就实现了在规避各种可能的风险的同时,还能致力于行业的创新发展。其次,强化对市场监测体系的完善。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发展已经越过了证券业务、银行业务以及保险业务的边界,这就使得分业检测的工作更加艰难。对此,可考虑将混业检测板块与分业检测板块进行有机结合,进而实现对风险的全面检测。

(四)正确预判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现代信息技术脚步的加快,金融企业以及区域经济组织的发展模式逐渐趋向于多元化、专业化和体系化。例如手机支付宝、网银支付、网购保险、电子商务等现代金融体系随着互联网金融发展理念的渗入也逐步步入多元化轨道。由此可见,将互联网与现代金融市场的有机整合不仅可以进一步促使现代市场结构更加完善,还可以推动现代市场管理体制向创新性方向转变。互联网金融主要有三个层次组成,分别为替换、优化、创新。就互联网金融替换层次而言,互联网金融就是将传统的金融业务替换成适应现代市场的新兴业务。就互联网优化层次而言,通过不断改进进一步促使现代金融市场体制的完善。就互联网金融创新层次而言,所谓创新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出新的业务发展方式。由此可见,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逐渐走向移动化、电商化和自金融化。第一,移动化。所谓移动化就是指移动支付的迅猛发展。根据相关调查数据得知,截至2014年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累计额相较于2013年而言,同比增长了55%。现代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不仅大大提升了网络服务效率,还促使银行服务工作方向由前台逐渐向后台方向转变。第二,电商化。所谓电商化是指电商企业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在现代金融市场体系中挖掘小微型企业,并采用信用评估和信息交易方式达到提升企业信贷服务质量的目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向电商化方向发展很大一部分取决于电商企业内部运营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化,为进一步提高企业信贷资金管理能力提供保障。比如阿里巴巴最为具有代表性的电商企业之一,其内部运营模式和管理模式通过现代金融市场体系以及网络技术得以不断调整和优化,不仅大大提升了其服务管理质量,还能够及时取得足够的资金供自身运营。比如阿里巴巴企业开拓创新的阿里巴巴金融,不仅为淘宝、天猫等小微型企业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服务平台,从而将淘宝和天猫等小微型企业的利润额大大提升,还可以为小微型企业内部融资和投资管理体系提供便利。一般情况下,淘宝和天猫等小微型企业的金额上至数十万元,下至数千元。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淘宝和天猫的利润率将会比平时翻上几倍,比如“双十一”、“双十二”、国庆、元旦等。第三,自金融化。所谓自金融化是指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实现用户与客户网络信息交易。我国互联网金融向自金融化方向发展不仅可以为广大用户提供一个多元化和开放性的融资平台,还可以构建一个自主、公平和透明的互联网金融体系。就我国金融企业而言,大部分金融企业的投资者是独立的个体,借助互联网金融改变以往投资和贷款方式,促使互联网金融实现“价差”到“服务”的实质性转变。面对这种情况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

结束语: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需要依托于现代金融市场体制的完善、市场交易方式的不断创新,从而促使现代金融市场和互联网技术得以不断发展。在如今这个变幻莫测的金融市场中,只有依靠国家法律法规才能够促使现代金融市场向标准化、体制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促使互联网金融市场在既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同时满足客户对新产品安全的要求,为保证互联网市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廖愉平.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其风险监管研究——以P2P平台、余额宝、第三方支付为例[J].经济与管理,2015,02:51-57.

[2]张童莲,华立庚,黎文娟.我国互联网金融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PEST分析法[J].嘉应学院学报,2015,01:38-42.

[3]张影强.借鉴国外经验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政策建议[J].全球化,2015,08:113-121,135.

篇10

【关键词】 手机银行业务 互联网技术 潜在风险

引 言

手机银行又称为移动银行,属于互联网金融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指将互联网技术与商业银行的业务有机地结合起来,用户利用手中的移动设备便可以享受到高效、便捷的服务,能够真正实现“手机在手,世界我有”,节约时间,降低运营成本。手机银行的主要功能有转账汇款、投资理财、生活缴费、信用卡等,但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需求的多样化,手机银行又增加了购物功能,不出家门,便可获得想要之物。

一、手机银行发展的现状

我国最早的手机银行产生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由中国移动集团、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联合推出。在发展之初,由于受到技术发展不成熟、人们对手机银行的安全性存在质疑等条件的制约,手机银行业务的开展并不理想,但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认知度的不断提高,在银联与中国移动集团合作为多家银行推出手机银行业务后,手机银行逐步发展起来。现在,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地方性银行等金融机构纷纷推出具有各自特色的手机银行服务,承载手机银行服务功能的主要是手机银行APP,手机银行服务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吸引潜在客户,有助于其增强竞争力,扩大在本行业的影响力,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7.63万亿元,同比增长30.4%;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61万亿元,同比增长48.7%。

这些数据无疑显示出人们利用手机银行等移动设备享受服务的意愿不断加大,手机银行业务的发展呈现出良好趋势。

此外,商业银行为了更进一步吸引潜在的优质客户,纷纷推出境内人民币转账汇款免费政策。中信银行率先推出在用个人网银办理境内转账业务包括异地和跨行转账时,均可以享受手续费“0”的优惠,之后招商银行、浙商银行宣布在网上转账时实行全免费的优惠政策,而五大(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国有银行

在2015年12月25日联合宣布,利用手机银行办理境内人民币转账汇款免收手续费,同时对5000元以下的人民币网上转账免除手续费,以降低客户费用,这些措施将对手机银行业务的发展产生重大的促进作用,更有利于手机银行业务的普及。尽管手机银行业务发展态势良好,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二、手机银行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安全性。安全性无疑是手机银行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首要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在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后,人民的创新意愿不断增强,在互联网领域的一个表现就是手机更新的更加迅速,功能更加多样,但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手机被植入病毒。在用手机银行支付时,由于整个过程都是在无纸化、虚拟化中进行,一旦手机被植入病毒程序,就可能导致密码泄露,接下来便是银行存款被盗刷,对用户使用手机银行接受服务的信心产生不良影响。目前,利用手机银行进行欺诈的方式多样,用户稍不注意就可能掉入陷阱,比如平常的扫描二维码、手机登录不规范的小额信贷平台等都可能导致银行存款的丢失。解决不好使用手机银行的安全性问题,手机银行业务的进一步推广就面临着巨大难题,严重制约手机银行的发展。

操作繁琐,用户积极性不高。用户在体验一种金融服务时,总希望能够得到高效便捷的效果,而手机银行在提供金融服务时手续相对繁琐,过程复杂。在享受手机银行提供金融服务时,首先是资料填写,其次是柜台注册,最后是在银行大厅服务人员的帮助下激活手机银行,修改密码。在经过所有的程序后,用户才可以使用手机银行,而且在使用手机银行办理服务时,还面临着登录速度慢、页面操作繁琐等问题,导致部分客户选择相对更加简便快捷的微信或支付宝支付。

客户群体有限。享受手机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前提是拥有一部多功能手机,同时能够熟练快捷的操作相关功能。这一前提条件无疑将手机银行的大部分服务对象限制18~45岁之间,而将45岁之后有手机银行金融服务需求的人排除在外,其实伴随着中国人口逐步进入老龄化,这部分人口呈现出上涨趋势,因此,商业银行可尝试在这部分人群中拓展服务,扩大服务对象,但由于这部分人口多受到学历以及认知能力的限制,因而在拓展这部分服务对象时存在困难。

三、完善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相应的对策

加强安全机制创新,同时提高用户安全意识。商业银行和互联网运营商作为手机银行的开发者,同时作为获益者,应更加注重手机银行业务开展中的安全性,为用户创造一个良好、放心的服务环境,一方面要建立安全机制检测系统,在用户体验金融服务时,要在包括密码输入打开手机银行、手机银行支付、动态密码获取、动态验证码获取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控,防止各种诈骗程序的植入;另一方面在后台检测到危险信息、木马程序等不良信息时,及时以短信等多种方式提醒用户,告知用户停止或中断目前正在进行的金融服务,同时告诫用户查杀病毒,保障手机处于安全状态,从而保障资金安全。

作为用户来说,应该提高安全意识。在使用手机银行之前,应先进行杀毒,保证手机处于运行的安全状态,并且在连接网络时,确保网络是安全可用的,切忌利用陌生网络连接上网,因为在连接网络的过程中可能被植入病毒,造成个人信息的泄露,这往往是个人资金丢失的前兆。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应加强网络安全的监管,完善法律法规,禁止不安全网络资源的流出,把握好网络安全的层层关口,为用户创造一个安全、可靠的网络空间氛围。

技术创新,简化操作。在保证不影响安全性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应积极进行技术创新,优化操作流程,为用户提供简便、灵活、快捷的服务。在首次体验手机银行服务时,可以将柜员注册转变为脸谱注册,当用户填写完资料后,电脑根据用户填写的资料进行脸谱识别,确保所填信息与人员相符,从而保证整个注册过程的可靠性、准确性。这一方面有利于提高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效率,节约资源,降低拥挤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用户时间成本,用户不一定非在大厅才可以完成手机银行注册,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完成手机银行注册,节约时间,提高办事效率,有助于增加手机银行的用户量。

细化市场,加强手机银行业务宣传。进一步细分市场,寻找市场的空白点,现在各大商业银行重点关注的对象主要是青年、少年,在这一年龄段银行之间手机银行业务竞争十分激烈。为进一步挣得市场上的主动权,在关注青年、少年等潜在客户的同时,可将关注的对象延伸为中年人,此年龄阶段通常有较强的购买能力,而且购买需求也相当大。此外,可开发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手机银行服务,灵活、形式多样的金融服务更容易吸引客户,同时应加大手机银行业务的宣传力度,除了借用电子屏宣传手机银行业务外,还可利用规范、简洁明了的宣传册在潜在客户中宣传,重点宣传手机银行的优势――方便、灵活、快捷、高效,这有利于扩大潜在客户的认知度,加深潜在用户对手机银行的了解,对手机银行的进一步扩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胡现玲.我国手机银行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经济师,2011(1):61-62.

[2] 潘玉龙,黄磊,马牧原.我国手机银行发展思路[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2) :54-56.

[3] 刘泽玲.手机银行产生、发展现状及趋势展望.科技信息,20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