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产和无形资产范文

时间:2023-06-30 17:56: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不动产和无形资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不动产和无形资产

篇1

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可以概括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的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

营业税征收:

1、提供或者接受应税劳务的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内;

2、所转让无形资产(不含土地使用权)的接受单位或个人在境内;

3、所转让或者出租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在境内;

4、所销售或出租的不动产在境内。

计算方法:

1、营业税应纳税额=计税营业额×适用税率;

2、营业额是指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出售或出租无形资产及销售不动产向对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价外费用包括向对方收取的手续费、基金、集资费、代收款项及其他各种性质的价外收费;

篇2

关键词:物权法 所有权 用益物权 担保物权 会计准则

我国物权法以财产权利与义务为内容,秉承物权法定的原则,规定了所有权、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其中,权利人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自己的动产、不动产的权利, 称为所有权。权利人占有、使用、收益他人不动产的权利, 称为用益物权。企业向银行借款, 用自己的不动产、动产或者有价证券担保, 银行占有、处分属于该企业的不动产、动产或者有价证券的权利, 称为担保物权。

会计学上的资产、负债来源于 法律 上的有关概念。 现代 会计虽然已经将“资产”与“负债”的内涵外延都进行了拓展,但是权利与义务仍然是其主要内容。这些法定物权种类的确立,以及动产和不动产物权取得和变动规则的发展,直接决定了企业资产与负债的内容与形式,进而必将影响会计核算。笔者分别从所有权、用益物权以及担保物权入手,进一步研究物权法对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影响。

企业法人所有权为贯彻会计主体理论提供制度保障

会计主体理论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前提和出发点,是会计学的基本假设之一。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即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企业本身发生的各项 经济 业务,应独立于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企业所有者及经营者自身与企业本身无关的经济活动。

会计主体与法学上的法人概念虽然并不完全重合,但是会计主体问题的核心,是如何正确划定主体权利和义务的边界。传统会计主体理论奉行的是投资者本位理论,虽然也承认企业在会计上是一个独立的主体,但是却认定企业的全部财产归投资者所有。这样就使企业成为了投资者的傀儡,毫无财产的自主处分权,形成了企业自主经营的桎梏。事实上,国家对其出资设立的企业所享有的权益的性质一直以来也都是制约国企改革进程的关键问题之一。随着现代企业组织形态的发展与经济生活的变革,财务会计开始强调企业的主体观念,认为在财产权的分配上,投资者一旦将其财产投入公司,就应该丧失了对其财产的所有权,转而拥有的是股东权利。而企业在取得了投资者投入财产的所有权后,依法对该财产行使权利、承担义务。但是对于这一会计认识的进步一直未有充分的法律支持。对于企业法人所有权的会计研究,在我国物权法颁布之前,就有学者在积极讨论。为了正确界定投资者与企业之间的权利义务,我国于2005年10月修正的公司法第3条规定: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第4条则规定: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物权法则是在公司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为这种新的企业会计主体观念提供了法理支持。其第39条明确规定“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它明确揭示出了所有权的四项积极权能,即占有、使用、收益、处分。从本质上看,所有权是所有人对于物产全面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也就是说,国家、集体和私人所有的动产与不动产,一旦经过投资投入企业,原所有人即丧失所有权,就不能够再继续对原属于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转而行使的是股东权或出资人权利。企业法人依法成为其所有权人,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物权法的这一规定更加具体和明确地确立了企业法人所有权,为贯彻会计主体理论提供了制度保障,为正确区分会计主体的边界提供了法理基础,有利于杜绝股东以各种非法方式干涉公司经营管理和侵占公司财产。如果没有物权法的这一规定,企业将无法清楚地核算其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以及收入、费用和利润。

用益物权的 会计 核算处理

用益物权是指以支配他人之物的使用价值为内容的物权。用益物权的客体为他人之物,其中的他人,原则上为对物享有所有权的人,也可以是对物享有用益物权的人;他人之物,主要为不动产和不动产权利,也包括 自然 资源,但不能是动产。用益物权的内容,为对物使用价值的支配,可以具体化为占有、使用、收益权能。物权法规定的用益物权主要有地役权、海域使用权、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渔业权等。

国际会计准则根据用益物权的种种特性,将用益物权排除在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以外予以单独规范,但我国会计准则却未能将大部分用益物权从无形资产或固定资产会计标准(包括 企业 会计制度及会计准则)中排除,这样就造成原来实务中只能生搬硬套会计标准中的无形资产或固定资产规定核算用益物权,带来了用益物权会计核算的失真。因此,也有学者提出为了规范用益物权会计,在会计标准的制订方式上与国际惯例接轨,应对用益物权进行单独规范。

对于上述各种用益物权,随着物权法的实施以及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具体规定,在会计上我们应该根据其权利的内容和特点,进行适当的确认和计量,不可简单地归类。如路桥收费权、公路经营权是依托在公路实物资产上的无形资产,是指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对已建成通车公路设施允许收取车辆通行费的收费权和由 交通 部门投资建成的公路沿线规定区域内服务设施的经营权。其作为无形资产还是固定资产一直以来在实务界与学术界都存在着争论,但是随着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中一些新规定出台,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路桥收费权和公路经营权作为无形资产在初始计量、摊销与后续支出上的技术障碍,从理论上就可以把它作为无形资产进行核算。最值得注意的是,物权法继承和 发展 了我国现有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制度,将《土地管理法》确立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发展成了“建设用地使用权”。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除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外,符合无形资产定义,应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国际会计准则一直认为土地是一种标准的不动产。然而随着物权法的实施,我国物权法所规范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已经完全符合国际会计准则对于“不动产”定义。从会计角度分析研究,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为具备自物权特性的高级用益物权,具备了权利人能够拥有或者控制、权利客体有形、使用期限超过一个会计期间等三大特点,在学理上,其实是可以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这实际上消除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有利于准则趋同。

篇3

小规模税率在经过营改增后,不再只有3%一种税率,而是分为两种税率,3%与5%,建筑业,文化体育业税率为3%,金融业,销售不动产营业税税率为5%,娱乐业则税率最高5%到20%。房地产开发企业中的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自行开发的房地产项目,按照5%的征收率计税。租房按3%来算。

法律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政策有关征管问题的公告》明确,纳税人以所有增值税应税销售行为(包括销售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和不动产)合并计算销售额,判断是否达到免税标准。同时,小规模纳税人在扣除本期发生的销售不动产的销售额后仍未超过10万元的,其销售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取得的销售额,可享受小规模纳税人免税政策。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新法规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确金融、房地产开发、教育辅助服务等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6〕140 号)第一条,《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注释》(财税〔2016〕36号)第一条第五项第1 点所称“保本收益、报酬、资金占用费、补偿金”,指合同中明确承诺到期本金可全部收回的投资收益。金融商品持有期间(含到期)取得的非保本的上述收益,不属于利息或利息性质的收入,不征收增值税。

变化

企业取得的股票股利不征收增值税。

资产管理产品持有至到期旧法规

《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注释》规定,其他金融商品转让包括基金、信托、理财产品等各类资产管理产品和各种金融衍生品的转让。

因此,基金、信托和理财产品等各类资产管理产品的转让属于金融商品转让,适用6%的税率。

新法规

财税〔2016〕140 号文件第二条规定,纳税人购入基金、信托和理财产品等各类资产管理产品持有至到期,不属于《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注释》(财税〔2016〕36 号) 第一条第五项第4 点所称的金融商品转让。

变化

基金、信托和理财产品等各类资产管理产品持有至到期,不征收增值税。

提示

法规中规定的是“持有至到期”,非持有至到期的,则不适用财税〔2016〕140 号文件的相关规定。

免租期

旧法规

纳税人在出租期限内提供了免租期,有些税务机关的政策解读要求免租期间要视同销售。

新法规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价款扣除时间等增值税征管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 年第86 号)第七条规定,纳税人出租不动产,租赁合同中约定免租期的,不属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财税〔2016〕36 号文件印发)第十四条规定的视同销售服务。

变化

出租方与承租方约定的免租期不视同销售缴纳增值税。

预付卡

旧法规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附件1《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纳税人发生应税行为并收讫销售款项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先开具发票的,为开具发票的当天。

因此,发卡企业销售预付卡时开具发票,应当缴纳增值税。

新法规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改增试点若干征管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 年第53号)第三条第一款规定,单用途卡发卡企业或者售卡企业销售单用途卡,或者接受单用途卡持卡人充值取得的预收资金,不缴纳增值税。

售卡方可按照本公告第九条的规定,向购卡人、充值人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第三款规定,持卡人使用单用途卡购买货物或服务时,货物或者服务的销售方应按照现行规定缴纳增值税,且不得向持卡人开具增值税发票。多用途卡也是如此。

变化

发卡企业销售预付卡时,不缴纳增值税,待持卡人实际消费时,再缴纳增值税。

提示

发卡企业销售预付卡时,应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待持卡人实际消费时,不得向持卡人开具增值税发票。

此前已征的应予免征或不征的增值税的处理

篇5

关键词:追溯性价值评估 未来价值评估 评估报告

资产评估是对评估对象在评估基准日特定目的下的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我国《资产评估准则――评估报告》中指出:“评估基准日可以是现在时点,也可以是过去或者将来的时点。评估报告栽明的评估报告日通常为注册资产评估师形成最终专业意见的日期。通常,只有当评估基准日与经济行为实现日相距不超过一年时,才可以使用评估报告。”。美国评估准则(Uniform Standards of Professional Appraisal Practice,简称USPAP)在评估报告准则中提出:评估基准日是确定价值意见的基础,评估报告日则表明评估师对评估基准日市场和资产状况的评价是未来的、现行的还是历史的角度。因此,针对评估基准日与评估报告日之间的关系,存在追溯性价值评估、现行价值评估和未来价值评估②。在评估实践中,大多数情况下进行的是现行价值评估,对于追溯性价值评估和未来价值评估的适用性及可能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的探讨,有利于加深对评估报告准则的理解,保障评估报告准则的有效实施和提高评估报告质量。

一、追溯性价值评估与未来价值评估的内涵

我们可以从理解评估实践中两个十分重要的日期――评估基准日和评估报告日的内涵入手,来了解追溯性价值评估和未来价值评估的具体内涵。

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资产所处的宏观经济条件、面临的市场情形以及自身的状况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所以资产的价值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而在实践中,我们只需要知道被评估资产在特定的某个时点的静态的价值。而无须知道资产连续的动态价值,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评估的特定目的选定某个时点。来判断评估对象在该时点所处的假设条件下的公允价值,这个时点就是评估基准日,它是确定资产状况、市场条件、资产价值等的基准日期。评估报告日通常为注册资产评估师形成最终专业意见的日期。

当评估基准日与评估报告日相同时,评估结果反映的是被评估资产的现时公允价值就是现行价值评估;当评估基准日早于报告日,评估结果反映的是被评估资产在该评估基准日的公允价值则是追溯性价值评估;比如,在现实中常遇见的联营法律纠纷中需要确定联营双方投入的资产的比例,这时就需要对联营双方联营时投入资产的价值进行追溯性价值评估。又如,委托方或其他相关当事人对其他评估师在过去的某个时点出具的评估报告有异议,此时评估师就需要对报告中的被评估资产进行追溯性价值评估。以对前边的评估报告的结论进行复核。再比如,涉及遗产或继承税等的税基评估等等,都需要评估师对资产做追溯性价值评估。当评估基准日晚于评估报告日。评估结果反映的是被评估资产在该评估基准日的公允价值,则是未来价值评估。比如,开发商需要抵押贷款进行项目融资时,用以抵押的标的是在建工程甚至是规划中的工程,此时就需要评估师在充分的调研掌握足够多的现有数据的基础上,对在建工程甚至是规划中的工程的未来价值进行合理的推测估算,从而对相关当事方提供合理的专家咨询意见。再比如以现金流量为基础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时,确定现金流预测期期末价值时,需要评估师对企业预测期期末的价值进行合理的未来价值评估。

二、追溯性价值评估与未来价值评估的适用性

美国评估准则指出追溯性价值评估和未来价值评估适用于动产和不动产评估。我国在资产评估准则中并没有明确适用范围,即意味着所有类型的资产都可以进行追溯性价值评估和未来价值评估。我们知道追溯性价值评估、未来价值评估与现行价值评估的划分是由于评估基准日的选择不同,并不关乎资产的具体类型,但是是否无形资产和企业价值评估也可以进行追溯性价值评估和未来价值评估,值得我们进行探讨。

从理论上讲,除了动产和不动产之外的其他资产,例如无形资产、企业整体资产等也像动产和不动产那样在过去的某个时点或将来的某个时点具备价值,并且也可以用资产评估的三种基本方法――市场法、成本法、收益法的一种或多种,对他们在该时点的价值进行评定估算,所以从理论上说对无形资产、企业价值等进行追溯性价值评估和未来价值评估是成立的。

在实践中,根据资产评估不同的特定目的,我们确定被评估资产的价值并选择评估基准日,通常会有以下五种情况,我们分别依次进行分析。

情况一:估算被评估资产(除动产不动产之外的其他类型资产,如无形资产、企业价值等,下面四种情况相同,不再做同一表述)在当前市场条件下的现时价值。这就是资产的现时性价值评估,评估界对此无争议,不做讨论。

情况二:估算被评估资产在过去的某个时点面临当时的市场条件的价值。这种情况下,评估师应当尽可能多地搜集相关资料,以对评估基准日时被评估资产的状况、当时的市场条件等进行人为的“历史还原”,并参照当时的价格标准、法律条文等对被评估资产的价值做出合理的判断。

情况三:估算被评估资产在过去的某个时点但面临现在的市场条件的价值。这种情况下,评估师同样的需要对被评估资产在评估基准日的状况进行人为的“历史还原”,但不同情况二的是,评估师必须假设还原后的资产处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使用当前的价格标准、法律条文等对被评估资产的价值进行合理评估。

情况四:估算被评估资产在将来的某个时点面临当时的市场条件的价值。这种情况下,评估师在充分收集信息资料、恰当判断趋势的基础上对被评估资产在评估基准日的资产状况、市场条件等进行合理的预测,并对被评估资产的价值进行估算。

情况五:估算被评估资产在将来的某个时点但面临现在的市场条件的价值。这种情况下,评估师在充分收集相关信息资料的基础上合理预测被评估资产在评估基准日的状况,并假设已预测状况后的被评估资产处在当前市场条件下,使用当前的价格标准、法律条文等对被评估资产的价值进行合理评估。

对于情况四,由于评估结果反映的是被评估资产在将来某个时点当时的价值,在实际评估实践中并没有什么应用,因此并不多见,所以这仅是理论上的分析。对于像无形资产等其他类型的资产而言,虽然情况二、情况三、情况五依赖于更多的假设,所需要的技术手段也更复杂,结论的限制条件也更多,但是它们的最终结果都是评估师对特定情况下资产的价值在科学分析基础上的一种合理评估。

通过以上分析,无论从理论方面考虑还是从实践层面讲,本文认为对无形资产、企业价值等进行追溯性价值评估和未来价值评估既是合理的又是可行的。

三、追溯性价值评估与未来价值评估中应关注的难点问题和对策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得知从理论上来说,对不同的资产进行追溯性价值评估和未来价值评估都是能够实现的,但是在实践中,这两种类型的评估又与现实性价值评估有着明显的不同。这体现在其复杂性和操作上的困难,下文将予以进一步的探讨分析。

(一)在实践中,追溯性价值评估有如下难点

1.对于评估基准日与评估报告日期间的资产的状况以及市场情况等,它们实际已经发生,评估师等相关人员也已经知道。若评估师采用收益法等方法对被评估资产进行追溯性价值评估时,评估对象相对于评估基准日的未来收益该如何准确地确定?

2.由于评估基准日可能相距评估报告日久远,待评估资产的状况可能发生比较大的变化,评估师应该如何有效地收集评估所需要的资料,并对资料怎样才能做出合理的取舍?

当然如果评估师能够找到评估基准日附近其他评估师出具的评估报告,并以此来作参考来取舍或许会是一个比较好的情况。

3.由于评估基准日距离报告日较远。市场状况可能已经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收集到的资料数据可能满足不了评估基准日后的某些时点,这就需要评估师确定一个截止日期,那这个截止日期应该如何合理地确定。

(二)在实践中,以常见的用在建工程作为标的进行抵押贷款为例来说明未来价值评估的难点

为了更好地给相关当事方贷款决策提供咨询意见,评估师一般要对在建工程未来价值做出两种不同的评估:在建工程完工时价值的评估和在建工程达到稳定使用率时价值的评估。为了完成这两种未来价值评估,评估师可以同委托方一道选择两个不同的评估基准日,对同一在建工程做出两个不同的未来价值评估,以服务于不同的评估目的。

1.由于评估的是在建工程未来某个时点的价值,在建工程在评估基准日时的状况(包括完成情况、实际使用情况、各种实体经济特征等)、所面临的市场条件、当时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价格标准、相关法律法规等该如何合理有效地预测。

这需要评估师充分收集实际可获得相关历史数据,比如,在建工程的预计建筑期限、开发成本,当前的建造进度和水平,已l生的各种成本实际支出,现有的市场情况、可比项目的收益和支出水平,与可比项目的优劣势对比分析,当前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等等,在这些实际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使用审慎的科学假设进行趋势分析和合理预测。并在出具的评估报告中披露相关分析的时间阶段和合理的限制条件。

篇6

关键词:营业税;改革;航运业;影响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2

为了提升规范性文件的法律级次,国家对营业税法也进行了改革,2008年11月14日国务院第540号令,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自200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2008年12月15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公布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新《细则》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2010年1月1日,财政部及国家税务总局又联合了财税[2010]8号《关于国际运输劳务免征营业税的通知》,是对2009年实施的营业税条例的补充和修订。

一、2009-2010年营业税制改革简析

从2008年以来进行的营业税法的改革,相对所得税法变化较小,其整体框架并未发生实质变化,变更主要体现在纳税范围、纳税地点、纳税时间、扣缴义务人等方面。在这些变更中,与航运企业密切相关的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对营业税中“境内”的含义进行了重新解释

营业税属于流转税,该税种的征税范围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的应税劳务、转让的无形资产或销售的不动产。旧条例对“境内”的规定是:①提供的劳务发生在境内;②在境内运载旅客或货物出境;③在境内组织旅客出境旅游;④转让的无形资产在境内使用;⑤销售的不动产在境内;⑥境内保险机构提供的保险业务;⑦境外保险机构以境内的物品未标的提供的保险业务等。新条例则对“境内”进行了重新定义:①提供或者接受条例规定劳务的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内;②所转让的无形资产(不含土地使用权)的接受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内;③所转让或者出租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在境内;④所销售或者出租的不动产在境内。

新条例(2009年)下“提供或者接受条例规定劳务的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内”主要包括三层含义:①境内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的全部劳务,无论其提供的劳务是否发生在境内都属于境内提供劳务;②接受劳务方在境内接收劳务均为境内提供劳务,无论其是否属于境内单位或者个人;③劳务提供方有来源于境内的收入都视为境内劳务,无论其是否在境内提供劳务。

“境内”含义的变更意味着起运地说法的取消,而2010年《关于国际运输劳务免征营业税的通知》规定:1.在境内载运旅客或者货物出境。2.在境外载运旅客或者货物入境。3.在境外发生载运旅客或者货物的行为免于征收营业税,已经缴纳的予以退税。与2009年的条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规范了营业税的扣缴义务人

2009年营业税条例规定“境外的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在境内未设有经营机构的,以其境内人为扣缴义务人;在境内没有人的,以受让方或者购买方为扣缴义务人”。这意味着公司接受境外公司的劳务,需代其在境内缴纳营业税,即境外船公司向境内船公司提供船舶租赁服务,境内船公司应代其在境内缴纳营业税(签有双边税务协定的地区,营业税可减免)。

(三)明确了交易价格明显偏低的处理

2009年条例规定: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价格明显偏低并无正当理由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营业额。对交易价格明显偏低的处理,旧条例没有规定,只在实施细则中稍有体现。这一变化将对集团内部的关联交易价格起到约束作用。比如集团内部的船舶租赁等经营性租赁,如租赁价格远远低于市场租赁价格,在新营业税法颁布以后,将有可能引起税务部门的重点关注。

(四)延长了申报缴纳期限

2009年条例增加了可按季度纳税申报的规定,同时表示对按月或按季度申报纳税的期限由原来10天延长至15天。此项修改与增值税、消费税的申报缴纳一致,便于税务机关的管理。

二、2009-2010年营业税改革对航运企业影响

对航运企业来说,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为航运企业主要税种,营业税变化下,航运企业主要税种仍是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营业税法的不断变化,为不少航运企业带来了许多变化,尤其突出的是公司注册地、经营地点选择的变化。

(一)更多地选择在境外注册公司

在旧税法下,航运企业按起运地缴纳营业税,起运地在境内的航次缴纳营业税;起运地在境外则不交营业税;同时船员外派业务由于提供劳动所在地非境内,也不缴纳营业税。2009年,起运地说法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境内”、“境外”企业的说法,按照新营业税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只要提供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或个人在境内,就应交纳营业税,这意味着航运业务无论起运地在境内还是境外,均需交税;对境外航运公司的船员外派业务也应交税。运输企业中,运输收入以3%计营业税,如以公司全年收入50亿营业额为例,需缴纳1.5亿营业税,还未计约0.3%的营业税附加。以目前低迷的航运市场来看,燃油价格的上涨、船员成本增加等,使一般性航运企业收入成本率不断攀升,以致于贡献毛利仅能维持平衡甚至亏损,债务风险、资金周转不灵,还需支付人工工资、船舶成本等,使资金也限于断流风险当中,高额税费是企业不得不另谋出路。于是,国内运输企业纷纷在境外成立单船公司,注册于巴拿马、马绍尔群岛伯里兹或利比里亚等地,在注册地国家一般与其他国家保持良好关系,所挂方便旗船舶停泊港口时不容易受到港监PSC检查的滞留。一来可以改善税务结构,二来可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企业风险。

篇7

【关键词】 研发支出; 原材料; 进项税抵扣; 会计处理

一、关于研发支出领用原材料进项税现有的抵扣规定及不足

《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将购进的货物或应税劳务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的进项税不得抵扣。非增值税应税项目主要是指,提供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和不动产在建工程。就《增值税暂行条例》而言也没有明确规定自主研发无形资产领用原材料的进项税不得抵扣,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关于研发支出领用原材料的进项税不允许抵扣。无形资产是企业最有竞争优势的企业资源,进项税不得抵扣使得企业无形资产研发成本太高,降低了企业自主研发的积极性。随着无形资产占现代企业资产的比重越来越大,无形资产自主研发也日趋常态化,笔者认为有必要将无形资产研发过程中领用原材料的进项税视情况予以抵扣,以降低无形资产的研发成本,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首先要予以说明的是本文提到的企业在未特殊说明的情况下都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

二、关于研发支出领用原材料进项税可抵扣的新思路

关于研发支出领用原材料的进项税是否可以抵扣,应根据研发无形资产的用途确定,无形资产的用途主要有为生产产品提供服务,对外提供技术服务,用于企业内部管理。首先,第一种情况为企业生产产品提供服务的无形资产,当无形资产累计摊销计入产品成本时,那么当产品在销售流转的过程中也实现了无形资产的流转,因此对于为生产产品提供服务的无形资产的研发过程中领用原材料的进项税应该抵扣。其次,对于用于对外提供技术服务的无形资产,原本对于对外提供技术服务的收入应该征收营业税,但我国目前处于“营改增”试点时期,就目前来看“营改增”已是大势所趋。如果“营改增”在全国推行,那么利用无形资产对外提供技术服务也将在全国范围内改为征收增值税。由此,对于研发用于对外提供技术服务的无形资产领用原材料的进项税也应该予以抵扣。最后,对于用于企业内部管理的无形资产由于其累计摊销最终计入了管理费用,不能在产品中进行流转,即不符合增值税流转的特性,因此对于企业研发用于内部管理的无形资产领用原材料的进项税不允许抵扣。

对于为生产产品提供服务和对外提供技术服务的无形资产研发支出领用原材料的进项税可以抵扣,但抵扣也是有条件的。自主研发无形资产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研究阶段;二是开发阶段。对于研究阶段领用原材料的进项税不允许抵扣,原因在于研发阶段的支出不符合资本化要求,而是将研发支出计入当期管理费用,因此被费用化的原材料进项税并没有在后期为生产产品提供服务或对外提供技术服务,所以其进项税不得抵扣;对于开发阶段领用原材料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进项税应该抵扣,因为符合资本化耗用的原材料最后构成了无形资产的成本。资本化的原材料支出,最后能在为产品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得以流转,因而符合抵扣规定。

上文已经探讨了研发支出中用于哪些用途的无形资产的原材料进项税可以抵扣以及在研发过程当中哪个阶段领用原材料的进项税可以抵扣。接下来本文将重点讨论研发支出中领用原材料的进项税应该如何抵扣的问题。首先笔者认为自主研发的无形资产在用途上与固定资产很相似,都属于企业长期持有并长期为企业带来价值的资产。我国从2009年1月1日开始实施消费型增值税,2009年以前实施的是收入型增值税。借鉴外购固定资产进项税不同增值税类型的抵扣方式,又由于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分为使用寿命确定的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因此笔者认为可以有两种抵扣方法:一是对于使用寿命确定的无形资产,在研发过程中先将领用原材料符合资本化的进项税转出计入“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完工时再结转到“无形资产”当中,最后根据无形资产累计摊销计算当期可抵扣的原材料进项税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回)”;二是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由于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在存续期间不进行摊销,所以在研发过程中先将领用原材料符合资本化的进项税转出计入“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在完工时一次性计算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作为完工当年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回)”。

三、应用举例

(一)使用寿命确定的无形资产

例1:增值税一般纳税人ABC公司是一家生产型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2009年初公司自主研发了一套自动化管理系统。研究阶段领用原材料10万元(不含税),发生人工成本20万元。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包括:领用原材料100万元(不含税),人工成本80万元,领用银行存款100万元。该系统2010年12月31日达到使用状态2011年1月1日投入使用,预计使用期限10年。

1.研究阶段的账务处理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31.7

贷:原材料 1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1.7

应付职工薪酬 20

2.开发阶段的账务处理

借: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297

贷:原材料 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 17

应付职工薪酬 80

银行存款 100

3.2010年达到使用状态的账务处理

4.2011年摊销无形资产29.7万元,其中包括转回的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1.7万元

(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例2:增值税一般纳税人DEF公司是一家高科技研发企业,为开发新产品,公司于2009年初开始研发一项新产品专利技术。研究阶段领用原材料100万元(不含税),发生人工成本50万元。开发阶段领用原材料1 000万元(不含税),人工成本200万元,领用银行存款500万元。该新产品专利技术2010年12月1日达到使用状态,使用寿命不确定。

1.研究阶段的账务处理

2.开发阶段的账务处理

3.2010年12月1日达到使用状态的账务处理,从资本化支出中转出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170万元,并作为2010年增值税可抵扣项目。

四、结论

无形资产是一种重要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源,但是高额的开发费用及开发成本严重阻碍了企业自主研发的积极性。目前税法规定:对研发支出未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研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对形成无形资产的,按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虽然政府从税收上已经给予企业优惠,但无形资产的研发风险太大。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企业无形资产研发的税收优惠,而对研发支出中领用原材料的进项税允许抵扣,这不失为一项很好的减税政策。

【参考文献】

[1] 杨焕云.无形资产研发中增值税的会计处理探析[J].会计研究,2009(6).

篇8

一、法律法规方面

台湾评估行业主要是在不动产估价领域开展经营活动,在人员资格、机构资质上也只有不动产估价师一种从业资格。除不动产估价之外,虽然也开展动产(机器设备)、珠宝、无形资产和企业评价等评估业务,但没有行业规范性管理。目前,在台湾比较规范管理的只有不动产估价行业,管理的法律有《不动产估价师法》和《不动产估价师法施行细则》,其管理职能由内政部门行使。

大陆目前还没有专门规范评估行业的《评估法》或《评估师法》,对资产评估、房地产估价、土地估价三个行业的管理依据只有部门规章和行业规范。而台湾有专门规范不动产估价行业的《不动产估价师法》,但其执业内容只限定在不动产范围,不涵盖其他资产。

二、行业管理

台湾评估行业的管理主要是对不动产行业的管理,对不动产估价机构和不动产估价师注册均实行政府许可的方式,由所在地直辖市政府或县(市)政府审查登记,取得开业证书。目前,全台湾共有不动产估价机构249家、不动产估价师405人,其中申请执业的275人。

不动产估价师执行业务必须申请开业证书,在未领取开业证书前,不得执行业务。不动产估价师开业,应设立不动产估价师事务所,或由两个以上估价师组成联合事务所,共同执行业务,不得设立分所,也不得以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等方式开业;不动产估价师成立事务所并领取开业证书后,要加入不动产估价师公会,方可执业,并按规定缴纳会费。公会分为台湾地区联合会和县(市)公会两级,主要负责不动产估价技术研究、保障会员合法权益、调解会员争议、开展专业训练、对外交流联系、处理政府与民间委托纠纷等事务。

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中国房地产估价师协会、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都是社会团体性质,具有独立的社团法人资格,在行业管理上与行政主管部门密不可分。在大陆,大多数地方只在省会和计划单列市设立评估行业协会,少数地级市设立评估行业协会。台湾评估行业协会,主要是不动产估价师公会,台湾不动产估价师公会设立在其直辖市或县(市),直辖市或县(市) 不动产估价师公会由该区域内开业的15名以上不动产估价师发起组织,开业不动产估价师不满15名的,要加入临近直辖市或县(市)的不动产估价师公会。同时,成立了不动产估价师全合会。台湾不动产估价师公会也是依法设立的职业团体,是单纯的民间团体组织,与政府管理部门没有关系。

三、执业资格

(一)执业资格取得

台湾评估执业资格通过考试取得的只有不动产估价师一种,考试由考试部门负责,通过考试后由内政部门发证。

在执业资格的取得上,台湾与大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一是台湾不动产估价师考试与大陆三种资格考试,虽然专科以上都可以报考,但大陆三种资格报考时均对工作年限有要求,而台湾没有对工作年限的要求。二是台湾不动产估价师的考试科目比大陆三种资格的考试科目多,且有普通科目和专业科目之分。三是台湾不动产估价师考试与大陆三种资格的考试虽然都是每年开考一次,但对成绩有效期的规定不同,大陆的注册资产评估师和土地估价师的考试成绩可以连续滚动3年有效,注册房地产估价师考试成绩可以连续滚动2年有效,而台湾不动产估价师的考试只能一次通过。四是台湾不动产估价师考试的成绩计算要求较高,不仅普通科目与专业科目合计的总分要达到一定要求,且6科专业科目若平均成绩未满50分的,均不予及格。而大陆三种资格的考试成绩一般以各科满60分就算合格(100分卷),不以总分录取。

(二)评估师执业注册

台湾不动产估价师也实行属地管理方式,取得不动产估价师资格证书、并有两年估价经验的人,可向所在地直辖市政府或县(市)政府申请登记开业。

大陆与台湾对评估师的管理方式基本相同,均实行属地管理,均有年检或换证制度,均需接受一定学时的继续教育,但台湾不动产估价师注册、年检及后继教育培训时间的要求都比大陆三种资格的低。下表以大陆福建省为例,对评估师执业注册方面的内容与台湾进行比较。

(三)机构设立

和大陆相比,台湾不动产估价机构的设立条件较低,对估价师人数要求不高,没有对估价师人数的要求,一个人也可以申请设立事务所登记开业,因此,台湾的不动产估价师人数虽然申请执业的只有275人,但不动产估价事务所却有249家,其中联合事务所只有20多家(有两名以上的不动产估价师),大多数的不动产估价机构只有1名不动产估价师。(表见下页)

四、评估准则

台湾目前出台的有《不动产估价技术规则》、《证券化不动产估价报告书范本》和《叙述式不动产估价报告书范本》三项。估价方法有:比较法、收益法、成本法、土地开发分析法。

大陆的资产评估准则体系比台湾的评估准则全面,体系比较完善,覆盖面较广,除了不动产以外,还涉及了机器设备、金融不良资产、企业价值、无形资产、专利、珠宝,以及评估相关的程序性规范。但大陆与台湾对不动产的评估,所使用的评估方法基本相同,均以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三大评估基本方法为主。

台湾地区估价的基本方法有比较法、收益法、成本法和土地开发分析法等,分别相当或类似于大陆的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和假设开发法。由于台湾地区的估价受日本影响很大,因此台湾地区在估价实务中主要是采用比较法,其他方法则很少使用。近年来,随着日本地价泡沫的破灭,台湾地区和日本一样,也在反思对比较法过于倚重的不当之处,开始重视收益法等方法的应用和各种估价方法的校验作用。

五、业务范围及业务开展情况

台湾《不动产估价师法》的业务范围是:办理土地、建筑改良物、农作改良物及其权利之估价。

台湾不动产估价业务的来源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与诉讼相关的法院拍卖和法院诉讼;二是与金融机构相关的金融保险机构房屋贷款估价和金融保险机构企业贷款估价;三是企业或个人委托,如:企业对所属经销商之货款担保、会计35号公报与10号公报中对估价的要求、公开发行公司资产交易、企业或个人有关海外投资等。

篇9

【关键词】营业税;增值税;企业财务

一、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必要性

1.通过营业税和增值随的区别我们可以看出,营业税存在重复征税,这样会加重企业的负担。而增值税只对增值的部分征税,不存在重复征税的情况,有利于减轻企业缴税负担。比如如果企业货物运转一次,就要缴纳一次税的话,这对于交通运输企业将产生很大缴税压力。

2.我们在购买服务是,因为无法取得专用发票,就无法征税,因此增值税无法对第三产业征税,购买服务的购买商不用缴纳增值税,因此增值税体系在第三产业这里缺失,要想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增值税的运转时缺失的。

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税制变化

1.税率:试点地区试点行业原适用3%或5%的营业税税率。为使试点行业总体税负不增加,改革试点新增11%和6%两种税率。租赁有形动产等适用17%税率,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适用11%税率,其他部分现代服务业适用6%税率。改革试点将中国增值税税率档次由两种调整为四种,是一种必要的过渡性安排。今后将根据改革的需要,适时简并税率档次。

2.计税方式: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邮电通信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体育业、销售不动产和转让无形资产,原则上适用增值税一般计税方法。金融保险业和生活业,原则上适用增值税简易计税方法。

3.计税依据:纳税人计税依据原则上为发生应税交易取得的全部收入。对一些存在大量代收转付或代垫资金的行业,其代收代垫金额可予以合理扣除。

4.服务贸易进出口:服务贸易进口在国内环节征收增值税,出口实行零税率或免税制度。

三、“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1.“营改增”对账务处理的影响

(1)从销货方或者说从提供劳务者的角度来说。入账金额在主营业务中是不一样的,在营业税被取代前是包含税的,营业税计入应交税费减去应交营业税并对应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而被取代后主营业务收入则不含税,税务单列计入应交税费减去应交增值税。

(2)从购货方或者说从接受劳务者的角度看。我们的不动产和无形资产入账金额也是不同的,在营业税被取代前,固定资产中的不动产和无形资产则包含营业税的买价入账;而营业税被取代后,固定资产中的不动产和无形资产以不含税的买价入账。因为次进项税可以抵扣,也需要单独列示。

2.“营改增”对企业财务核算的影响

试点前,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收入”核算的金额是含营业税的“含税收入额”,而营改增后“主营业务收入”核算的内容就应该是不含增值税的“税后收入额”。即账务处理时纳税企业的收入和成本核算应采取价税分离方法。纳税人取得的营业收入采用销售额和销项税额合并定价方法的,应按规定换算为不含税销售额确定营业收入并计提销项税额;外购货物和劳务的支出,如果取得符合规定的增值税扣税凭证的,也应该以不含税价格确定存货、固定资产和成本费用等入账价值,同时确定相应的进项税额。即使实际税负变化不大,净收益数据的绝对水平不受很大影响,企业的利润率(利润/主营业务收入)数值会由于主营业务收入额的减少而上升。此外增值税不反映在损益表中,在账务处理上也与现行营业税的记账方法不同,都会影响企业财务报表的数据结构,企业在进行核算分析、经营决策时,需重新审视其毛利率、净利润率等指标。

3.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科目的影响

试点期间凭据应该做的有关规定答允从销售额中扣除其付给非试点纳税人价款,应在“经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下增设“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专栏,用于记录该企业因按划定扣减销售额而减少的销项税额;同时,“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等相关科目应按经营业务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4.对企业税款计算的影响

“营改增”后税款的计算征收区分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采用不同的征收办法。凡年应税服务销售额(不含税)超过规定标准(500万元)的为一般纳税人。年应税服务销售额未超过规定标准的为小规模纳税人,其应纳税额按简易征收办法计算,应纳税额=应税服务销售额×3%征收率。但对于核算规范的咨询服务企业,营业收入确认方法一般是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即按照完工进度)分期确认收入。在确认收入发生时,无论是否开具营业税发票,无论是否已经收回账项,按确认收入的总额作为提缴营业税基数。“营改增”实施后,企业对外提供咨询服务确认业务收入产生增值税销项税额的同时,会在日常采购环节上从供应商获得增值税发票上载明的税额一般可抵扣,这不同于营业税的按照收入额的一定比例计算应交营业税的计算方法。故目前尚不明确在“营改增”后,企业按照完工进度确认的收入是否要直接作为计算增值税销项税的计税基数,而企业为客户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开票的税控系统会按增值税发票票面金额计算销项税额。这样就会给企业的应缴税金计算以及确定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带来影响。故国家应明确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法,并给与一段时间的过渡期。

四、结语

据估计,营业税改增值税后,可以使得GDP增长大约千分之五,带动出口上升千分之七,还将新增就业岗位70万个。同时全国税收减少将超过1000亿元。用营业税改增值税,避免了营业税的重复征税,也减轻了企业的税费,给企业开辟了一条新的渠道,企业的经济效益就会得到提高,投资增加,规模扩大,从长期考虑,这一举动将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因此说它对企业财务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许善达.营业税改革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条件[J].民主与科学,2011.

[2]潘文轩.企业“营改增”税负不减反增现象分析[J].商业研究,2013.

[3]闫秀丽.营改增对企业利税的影响与对策[J].财会月刊,2012.

作者简介:

姚宏程(1992-),男,安徽芜湖人,现就读于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专业。

篇10

一、存货清偿债务的流转税处理

对于债务人来说,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如用库存商品等存货来清偿债务,属于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应视同销售产品产生增值税纳税义务并缴纳增值税。如果用于清偿债务的库存商品属于自产应税消费品在缴纳增值税的同时还需缴纳消费税。由于是视同销售,在进行会计收入确认时应该以债务重组双方确认的换出存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税务处理时应注意应税销售额的确定,此时增值税的计税基础应当按照税法规定的顺序来确定:(1)按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2)按其他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3)按照组成计税价格。消费税的计税基础应该按照《消费税暂行条例》的规定:纳税人用于换取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投资入股和抵偿债务等方面的应税消费品,应当以纳税人同类应税消费品的最高销售价格作为计税依据计算消费税。对于债权人来说,换入抵债的存货可做购进处理,并进行相应进行税额的抵扣。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对于债务人来说,要注意区别债务重组利得和资产转让收益的区别。

[例1]A、B两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0年7月A公司从B公司购入原材料一批,价款共计140万元。现A公司发生财务困难,无法按约定偿还货款,经双方协议,B公司同意A公司用其产品抵偿该笔欠款,该产品为应税消费品。抵债产品的最高售价为120万元,最低售价为80万元(均为不含税价),该产品适用消费税税率为10%,增值税税率为17%,该产品成本为70万元。B公司收到该抵债产品,并作为库存商品入库,B公司已为该笔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10万元。假定不考虑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税费。(单位:万元下同)

债务人A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借:应付账款 140

贷:主营业务收入 8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43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12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12

借:主营业务成本 70

贷:库存商品 70

债权人B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借:库存商品 8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

坏账准备 1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33

贷:应收账款 140

二、无形资产清偿债务的流转税处理

无形资产清偿债务也属于非现金资产债务重组的一种方式。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无形资产债务重组视同于转让无形资产,应该以偿债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为计税依据计算缴纳营业税。在进行会计处理时,根据债务重组准则的规定,当债务人用无形资产清偿债务时,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超过清偿债务的无形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计入债务重组利得;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记入营业外收入,作为资产转让损益。债权人收到无形资产以公允价值入账,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受让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计入债务重组损失。

[例2]A公司2010年8月从B公司购得一批产品,含税价格为30万元,后由于A公司发生财务困难,到期尚未支付货款。A经与B公司协商,B公司同意A公司以一项专利权偿还债务。该项专利权的公允价值为20万,账面原值为24万,累计摊销额为4万,已提减值准备为1万,A公司已对该项债权计提坏账准备5万元。该专利权转让营业税税率为5%。假定不考虑除营业税以外的其他税费。债务人A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借:应付账款 30

累计摊销 4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1

贷:无形资产——专利权 24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1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