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时间:2023-06-30 17:56: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1

关键词: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教育;劳动力转移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1-0040-02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在“十一五”期间获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目前我国农村仍旧存在接近两亿的富余劳动力。如何面对如此庞大的富余劳动力,进行有效的转移和转型,相关职业教育必不可少,且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伴随我国现代化工业迅猛发展,农村劳动生产率急剧提升,农业生产现代化进程逐步提速,农村发展新形势的转变正在形成,依靠现代化分工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逐渐替代了原来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众多的农村人口产生了职业分化,这种职业的分化促使这些人不再从事农业生产,进入第二和第三产业就业。

数字庞大的农村劳动力是潜在资源,可这一潜在资源整体文化素质低下是目前的现状,不容忽视。我国农村劳动力中一半以上人口初中以下文化,高中及以下文化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他们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仅为6.66年,刚刚超过小学毕业水平。这样低素质的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带来了如下问题和障碍:转移劳动力数量大于需求,整体文化水平低,不适应市场需求;转移无序,盲目流动等。所以,不管是着眼当下还是展望未来,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整体素质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根本措施。目前主要是通过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来实现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根本目标。

二、职业教育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功能与作用

第一职业教育是联系自然状态中人与现代职业社会的纽带与桥梁,不仅促进劳动者职业化发展,而且还能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增长。现代社会经济需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还是农民脱贫致富愿望的体现,它反映这两方面需求。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力素质最有效的途径。

第二职业教育利用专业知识教学和职业技能培训,来提升人的技能与智能,将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劳动者具有专业技术和劳动技能是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故而不论是提供劳动力的地区还是吸纳劳动力的地区,都必须依靠职业教育来培养、培训转移者所缺乏的基本劳动技能。

第三职业教育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选择。职业教育应是终身教育,它贯穿于个人职业发展的全过程,它通过横纵联系全方面提供给劳动者多种类,多层次的枝叶教育和培训。

三、发展职业教育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对策

(一)转变传统农村教育观念

明确农村职业教育的目的:为发展农业经济服务和为发展非农经济服务。经过职业教育可给农民提供多种技能,让他们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不但有利于尽快转入城市适应新工作,还有利于留守农村的劳动力提高技术发展农业。

1.通过严抓九年义务教育来改变传统教育观。保证农村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率,保证九年义务教育得到真正落实,夯实教育基础。

2.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引导农民树立终身教育观念。通过多渠道完善该系统不断构筑教育平台,开创由学历教育向终身素质教育全面过渡的新格局。

(二)把握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点

职业教育指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教育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包括从业前、转业、学徒、在岗、转岗及其他职业性培训等等。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作用能降低劳动力转移规模与速度上的差异,满足产业结构和技术层级的要求。

1.坚持学历教育与中短期职业培训相结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要突出短期培训、技能培训,提高投入产出效益;要坚持转移前培训和转移后培训并重,实施终身教育。

2.要进行灵活多样的专业培训。劳动力市场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教育必须跟上这种变化的形势,培养出满足市场的专门人才。一方面,以推动工业化进程需求培训机械技术、微机技术、汽车行业、电子产业等领域的骨干。另一方面,按照劳动力转移的行业主要分布积极开发面向第二、三产业为主的培训专业及项目,比如餐饮、美容保健、家政、旅游、家电维修等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

3.扎实做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以各级农村教育培训体系为核心,为农村培养大批高中初级技术人才,让农村转移劳动力运用学到的专业知识、科学技术为农业生产做出积极贡献。

4.树立职业教育的品牌形象。品牌效应现在是市场竞争的有效法宝,积极树立品牌效应才能不同于他人,才能打造属于自己生存发展的道路。职业培训学校要加强师资队伍水平,提升教学质量和成效,积极开发设置特色专业和特色培训项目,灵活创新教学机制,要建立特色鲜明、适应市场的学校。例:陕西省明确推出的五大品牌:“米脂家政”、“杨凌农科”、“秦巴茶艺”、“蓝田厨师”、“渭北技工”,就在全国小有名气了。各地都在力创自己的品牌,抢占市场先机,扩大自己的影响。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政策

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方可保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平稳过渡,而职业教育需切实可行的教育政策扶持。

1.合理运用资金,保障职业教育投入。多年以来,投入职业教育的资金比重在我国教育行业投入中偏低,所以,国家好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确保各层次教育的协调发展;同时还要合理运用有限资金,提高教育投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大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投入具有更为显著的边际效益。因此,在教育投入上应通过制定对经济不发达地区倾斜的政策,重点加强职业教育投资,改善办学条件。

2.加强城乡之间教育政策的沟通。因为我国实行严格的城乡户籍管理制度有着很长的时间,劳动力无法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在子女入学教育等系列问题上,转移到城市的农村劳动力子女存在着较大的障碍,仍旧无法与城市孩子享受平等的教育权。所以,各级政府应该将流动人口从体制外纳入到体制内,纳入到城市社会整体制度创新的框架中,增加他们对城市社会生活的参与。与此同时完善健全劳动力市场体系,降低农村劳动力市场准入门槛,变换为文化技术知识控制,将职业学校毕业这一条件作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城市准入”的重要条件,把岗位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企业招工招聘的前提。

参考文献

[1] 曾继友.浅议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滑坡的原因及其对策[J].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1999.

篇2

关键词:出口贸易;蓝色贸易壁垒;影响对策

一、研究目的

近十几年来,“蓝色壁垒”严重削弱了我国在进出口贸易中的优势地位,限制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展。探讨如何提升我国对外贸易水平,加大出口贸易额度是我国对外贸易不可规避的问题。

二、研究意义

谈蓝色贸易壁垒的应对措施,有利于应对我国贸易壁垒问题,,对我国对外贸易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增强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实力,缓解蓝色壁垒对我国贸易收支,贸易进出口,和劳动力危害具有显著影响。

三、蓝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1.正面影响。(1) 有利于企业形象,扩大更多合作。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新一轮发展框架,目的就是通过解决中国经贸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增强中国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从根本上转变外国企业对我国的传统眼光,改变我国国家政策环境,大力提升中国企业形象,从而获得更多的国际合作机会,使我国对外贸易富有更强的战斗力。

(2)有利于中国改善劳资关系。我国企业实施SA8000标准,就要求企业坚持多元化的管理思想,改善员工待遇。将企业管理、商业道德和精神文明等指标化,为企业提供了可操作的量化标准,使企业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而且能为社会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2.负面影响。(1)中国出口企业成本增加。根据传统,SAS000标准认证通常需要1年时间,证书有效期为3年,每隔六个月检查。一个2000人的工厂需要费用是90000元。相比之下,加重劳动密集企业成本。

(2)对中国吸引外资的影响吸引外资能力下降。我国加人WTO后,外商进一步加大了对我国的投资力度,大量的跨国公司将其生产环节乃至在其他国家开办的工厂的部分或全部迁到了我国,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的就业增长。然而实施SA8000标准认证,我国的劳动力优势可能会减弱。一方面,跨国公司担心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会影响公司高额利润,难以完成公司要求和目标;另一方面,跨国公司也会担心其分包商不能达标而不愿来中国投资。

(3)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的损害较多。国际经济危机之后,欧美国家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限制的金额越来越大,而且涉及的行业也越来越多,涉及的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欧美对华的贸易壁垒建筑的越来越高,中国同发达国家在某些高附加值的产品上竞争趋于激烈,在法规架构或政府的基本原则上也存在明显分歧,导致我国受到贸易保护主义损害较多。

四、对策分析

中国改革开放35年,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通过参与经济全球化,成功实现了国家经济发展。为进一步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和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方针和政策,为应对我国新的挑战指明了新方向。概括来说,在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应该着力落实好以下几种新措施

1.积极参与并参与谈判。我们应该积极参对外经贸谈判,完善我国公共经济利益。同时积极争取市场经济待遇,在贸易壁垒中捍卫本国经济权益,不一味退让,维护本国在对外贸易中应该行使的权益。

2.提升我国产业自身实力

我国自身产业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是我国遭遇蓝色贸易壁垒的真正原因,我国企业自身发展不均衡,严重依靠单纯劳动力资源,完全限制本国自身发展。中国产品在欧美市场中比重较高,市场过于集中,导致风险加大,欧美发达国家稍有变化,就会严重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因此中国进出口企业要实现海外市场多元化的同时,不但要开阔本国市场,还需要扩大内需。我国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靠这种优势虽赢得市场,但是很容易遭到欧美市场各种打击。本国企业要自律的原则,通过提升自己核心资源提高价位,得到自,提升自身实力。

3.强化进出口货物标准。政府和企业部门及时进行国际市场调查,切实了解在进出口贸易的货物标准及各国市场规范,努力使自己产品与各国需要匹配,加快占领市场份额的脚步。近年来,欧美发达国家蓝贸易壁垒来限制我国的产品出口,使我国外贸深受打击。现阶段我国更应强化进出口货物标准来使我国处于不败之地。

4.强化政府部门在劳动技能培训方面作用。现阶段,我国劳工素质及技术结构不是很均衡,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严重影响我国劳工工资水平。在蓝色贸易壁垒影响下,培养员工素质,提升劳工技能刻不容缓。

提倡政府建立培训技术机构,健全劳动者培训体制,大力深化劳动教育的比重,让我国劳工标准同国际接轨,并更近一步增强我国经济实力。

5.切实关注认证的动态和趋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在提倡政府建立培训技术机构,健全劳动者培训体制,大力深化劳动教育的比重的同时,要将培训及认证紧密的结合起来。让我们劳工成为国际标准化要求的人才,加快推广实施社会责任意识,改进劳工工作换进,各有关部门切实落实进出口产品标准,深化政府改革。

五、结语

近年来,欧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实施蓝色贸易壁垒,实质上是反应了发达国家对这一经济引擎,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视及争夺市场份额的爆发。中欧产业早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限制中国的经济进出口不仅损害了双方产业链的利益,也破坏了进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

虽然国际市场上并不明显承认蓝色贸易壁垒,也并没对蓝色壁垒取得一致意见。这更能引起我们反思,也能清晰的认识欧美发达国家的意图,在贸易对战中,有利于我们提高认识,增加我国清晰认知,合理应对挑战,促使我国对外经贸发展转危为安,蓬勃发展。

篇3

关键词:小学生;国学经典;道德教育;新思路

《品德与生活》作为一门小学入门综合课,它注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础课程,是学生成人成才所迈出的第一步。在实践中,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更好地把握和创新《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呢?笔者认为运用国学经典开展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是一种很好的思路。

一、国学经典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意义深远。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养育了多少仁人志士,孕育了多少英雄豪杰,培养了多少栋梁之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精神被广泛传颂。国学包含的不仅仅是这些,它集合的更是民族精神的“魂”。

如今,纳入小学教育课程的国学经典主要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三字经》是我国一部非常出色的国学经典之作,它涵盖了教育学、养生学、政治学、处世哲学等相关知识,为小学生提高道德修养,积累更多的古典文化素养创造了条件。“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提醒我们,每个人出生时的道德水平都是一样的,最初的德行都是从善的,但是先天的品行不足以战胜后天环境的影响。所以说,环境因素对人内心灵魂的冲击很大,强调人要自省。“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是教学方面的一些教诲,意在教育学生时刻让自己保持严谨的学习风气。“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家长和教师的看管是次要的,最主要的决定因素还是自己。

另外一部经典之作就是《弟子规》。大家都知道,这部国学经典最抢眼的地方就是,它仅仅有三百六十句话,一千零八十个字,几乎就把所有的“孝”和“行”集合进来,教育人们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修身养性等,字字千金,弥足珍贵。这里边最广为流传的就是这句话:“财物轻,怨何生”,告诫人们:钱乃身外之物,人生不是仅仅靠钱财就能换来想要的东西,短暂的生命中需要我们争取的还有很多,比如亲情、友谊、爱情、事业等。“泛爱众,而亲仁”,告诉人们要心存善念,懂得感恩,不管与什么样的人相处,都要视其为亲兄弟姐妹一样。这些具有深远意义的语句一直激励我们要积极学习我国的经典国学,继承并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接受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二、国学经典在小学进行现实道德教育的目的和方法

1.开展国学教育的目的

对小学生进行国学教育,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对我国国学常识的了解,并能够活学活用这些经典之作,提升自己的气质,提高道德修养,提升素质教育的内涵,让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经久不衰。

2.开展国学教育的方法

(1)合理安排时间,坚持不懈地进行国学教育。学习久了,难免会有厌倦感,但是如果掌握好了时间,学习国学是不成问题的。小学生最好坚持每天学习国学半个小时,最适合的时间是在清晨,这个时候学生记忆力较强,记得牢固不容易遗忘。另外,《论语》讲“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合理安排好时间后,最好让学生懂得预习、复习。在预习时,利用十分钟的时间把不懂的问题勾画出来,求得上课时解决。人贵有恒心,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如果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国学,一定可以养好的学习习惯。

(2)用矛盾的观点看“国学”。哲学上讲: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国学虽被看成是经典之作,但也有不契合现实之处。所以,教师在进行国学选材时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给学生传授最好的国学知识,让小学生从小就爱国学,从小就爱祖国的文化;让我国的国学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纵观历史,多少具有真知灼见的人,心存国学行走于国外,将我国的文化精髓与外国友人交流。如今,国学依旧被看好,国学热的现象屡见不鲜,不论是学术活动,还是电视媒体传播,都对国学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开放的、严谨的、系统的理念看待国学,用实际行动再现真实的国学文化韵味,挖掘国学背后的实际意义,将我国的国学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孙亚梅.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20).

[2]左雨佳.浅谈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主要思想问题及其原因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1,(23).

[3]徐白梅.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05).

篇4

高中政治课 德育 学生

新大纲明确规定:“思想政治课要帮助学生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奠定基础。”可见,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虽然中学其他各科都有育人的责任,但是不像政治课那样,整个教学都着力于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因此,思想政治课本质上应该是一门德育课程,应义不容辞地发挥其德育的主渠道作用。

一、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社会生活的影响

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生活表现得错综复杂。同时大众传媒良莠混杂,面对着迅速的社会变化和复杂的社会影响,一些不谙世事的青少年学生容易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思想的影响。因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成为素质教育中一个急需加强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2.应试教育的影响

我国倡导素质教育已多年,然而在现实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学校对老师的评价以及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仍然是以考试成绩作为根据和尺度。这种应试教育的思想和评价机制导致教师、家长、学生、社会只看分数,过分重视考试成绩,而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却被忽略了。

3.学生心理及生理的影响

随着智力的发展,高中生的逻辑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开始以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喜欢质疑和争论,但由于受知识能力及社会阅历的限制,看问题比较片面和偏激,容易夸大对社会负面影响的理解,因此,对于思想政治教材的德育观点往往持逆反态度。

4.教育方式、方法不当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由于教育方式、方法不恰当,导致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被教师不必要的讲解、纯粹的灌输、喋喋不休的讨论、翻来覆去的提问以及各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浪费了,以至将知识的传授和道德教育割裂开来,结果导致德育效果不佳,甚至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

二、进一步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实效性的对策

1.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建立教学新模式,提高德育实效性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中小学要改进德育课的教学方式,多采用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方式,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寓教于乐,深入浅出。”因此,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方式、建立教学新模式,改变原有令人乏味的过于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激活思想政治课,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自觉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从而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增强政治课德育的实效性。

2.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

以往的政治课堂曾陷于这样的误区,上课满堂灌。教师讲条条、学生记条条,考试考条条。教师与学生精疲力尽,但效果却不佳,事倍功半。经过探索,大家形成这样的共识,即变单一的课堂教学为自学、讨论、讲授三结合。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循循善诱,有的放矢,释疑解惑,打破课堂的沉闷气氛,使教与学显得有声有色,相得益彰了。

3.倡导学生自我体验,增强道德教育的针对性

学生自我体验亦即学生以主体的角色去操作和感受教育对象的过程。道德教育为了把社会的期望内化到受教育者的心理成分中去,必须让受教育者作为主体去活动,将道德理论变成他们直接相关的对象,并在活动中实现对学习对象的创造性把握和自我个性的全面发展。所以,教育者必须为受教育者提供适当情景(包括活动对象、活动目标、活动方式和活动条件),使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知识对象和活动目标能够在活动中形成有机的统一。在这种情景中,由于受教育者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将教育者操作的知识对象变成自己的操作对象,因而能以相对独立的方式和更加积极的姿态去感受知识对象的善与真。

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辨别能力。因而,在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较多地采用讨论课、辩论课、演讲课等形式,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对某一问题的看法、观点。这些课型深受学生的欢迎并乐于参与。一些诸如“人的本性是否自私”、“怎样实现人生价值”、“假如我富裕起来,该做些什么”等问题,经过学生的自我体验,道德理论变成了他们的一种需要,从而使之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在讨论、演讲和参与辩论的自我体验活动中,在把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进行对照、比较中,反省或重新选择正确的道德观念。此时,教师的引导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4.美化教学心境,增强道德教育的震撼力

教学心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一种具有感染力的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状态。心理学认为,教师的教学一开始就是从一个由“心理流”(由具有方向性的知情意等心理要素构成)和“心理场”(具有不同层次,蕴藏精神能量的磁场)所组成的有机的心理结构出发的。良好的教学心境,就是教师整个地沉浸到由“心理流”到“心理场”所组成的有机完整的心理活动时间和空间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种精神状态。处于这种状态中的教师能把教学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语言、模式等有机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从而能使教师讲解声情并茂,内容结构自然得体。教师良好的教学心境又能感染学生的听课情绪,从而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积极。师生双方以相应的角色感受着授课内容,使整堂课犹如山巅瀑布,气势非凡,从而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巨大的冲击力。

良好教学心境的形成需要教师“胸有成竹”、“意在课先”。只有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才能整体把握授课内容,占领教学的至高点,总揽全局;才能使自己在三尺讲台上挥洒自如,左右逢源;才能使自己的讲课如鼓风之帆,使整堂课如一幅引人入胜的字画,充满灵气。

5.开展活动,创设情景,实现知行统一

篇5

一、统一思想,形成合力。

学生的思想品德要靠教师去陶冶,良好的年段风气主要靠教师去营造。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在思想品质方面要做好表率,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影响教育学生。首先,我凡事身体力行,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各方面尽量起模范带头作用:其次,每个月定期召开年段教师座谈会,采用集中学习讲座的方式,共同学习和探讨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新理论、新形式,共同探讨本年段教育教学此文转自中顾在的新现象、新问题及其解决之道从而保证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再次,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要求,根据每一位教师的能力、兴趣等,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发挥每位教师的聪明才智。第三,工作上的决策,通过各种民主方式,请教师参与,征求教师的建议和意见,努力创建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让教师充分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四,生活上,抓住各种细节和机会,真诚地关心和帮助每位教师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困难,注意协调好教师间的各种关系,使年段形成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氛围。以上做法,使全年段同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成为一个有坚强战斗力的战斗集体。获得学校和社会的赞誉。

二、确立以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为年段工作中心的共识。

期初即明确本学期的工作重心是:补缺补漏,杜绝偏科现象。为此,我们努力配合学校各教研室特别是本年段各教研组,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教研活动,特别是“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后,都要求及时进行商定对策,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适当的调整原有的计划,及时补漏,以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鼓励积极钻研教学业务,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寻求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途径。经常深入课堂调查研究,了解各学科的教学教育情况,通过召开各类型学生会议来了解情况,掌握新动向,研究新问题,制定新方案,拿出新办法,及时有效地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力争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成绩都能不断地更上一层楼。

三、面向全体学生,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家校共教”网络体系。

本学期更加强同各村小学校长发及老人会的联系,从而大大增强了社会教育的功能。在学生的管理教育方面,继续努力探索新时期青少年的新情况、新总是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方式,积极探索和实践“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本学期我们分别在期初、期中后、期末前召开年段全体或部分学生家长座谈会;每次“月考”后都召开了部分学生家长座谈会;班主任主动同家长优质经常性的联系。我们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年段全体科任教师会议,商讨各科的教学与协调配合以及年段班级工作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各科任教师对自己所负责的教学班中存在偏科现象的中、优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强课外辅导,并责任到人;年段或班级每月必分别召开一次优、中、差和座谈会;等等。以上措施的实行已见成效,年段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学习风气不断更上一层楼,获得学校和社会家长的好评。

四、开展丰富多采的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本学期成功地组织学生参加了学校第17届校动会、以及“纪念一二九爱国运动歌咏比赛”等活动,同时还配合各科备课级开展了许多小型即兴式比赛,寓教于乐;等等。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既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开阔了眼界,学以致用;同时也使学生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革命教育、劳动教育以及科学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使学生劳逸结合,取得良好的效果。

回顾一学期来的工作,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年段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胜利地完成了初三年毕业年段的第一场关键性的战役——上学期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工作。从总体上看,本学期学生的学习、纪律及精神面貌等方面都稳中有升,一学期来,学生的违规违纪现象大幅下降,反之,年段的良好风气,班风、学风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内容来自]巩生率得到确保;这就为下学期的最后冲刺奠定了稳固的基础,提供了有力的保保障。

但我们还应该清楚地看到年段还存在些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亟待改进的问题:

1、有的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沿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

2、有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学习有待进一步加强。

3、年段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环境同社会上的游艺机室、网吧等想比显得苍白无力,沿需大力加强以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4、沿须加强对新时期实施“素质教育”的探讨。

针对这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来采取积极措施加以改正:

1、进一步加强学习,并自觉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2、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讲究工作艺术,彻底改变单一方式,力求工作效率的提高。

篇6

关键词: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流程

一、引言

从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开始,一股由美国刮起的“外包”之风,逐渐蔓延到日本、欧洲,成为全球企业界的一股潮流。现在,外包已经不仅仅限于传统的信息外包或者制造业的外包,外包的领域和范围正在不断的扩大,连传统上被当作组织不可分离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也开始被外包。国际数据公司( IDC) 的资料表明,2000年美国在人力资源服务方面的花费超过了$227亿,其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外包是该领域中增长最快的部分,2000年美国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外包达$25 亿 (赵曙明、李海霞,2004)。而国际数据公司对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市场的最新预测表明,人力资源服务方面的收入到2006年将达到$560亿,且人力资源业务外包将继续是人力资源服务消费中增长最快的领域(Denise Pelham,2002)。

Greer、Youngblood和Gray (1999)给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定义是:由外部伙伴在重复基础上从事原来由企业内部从事的人力资源任务。 Lever(1997)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是关于从外部服务上获得商业服务的长期合同关系。张占斌(2005)认为所谓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就是指将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与发展及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工作和业务外包出去,交给专业的管理顾问公司来做。这样既能降低运作成本,又能提高员工的素质与办事效率。

二、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旅行社业属于人力和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产业,其投入主要是人力资源和知识,产出主要是服务,人力、人才是旅行社业最大最主要的资本。当前,旅行社在人力资源管理机构设置、招聘、培训、薪酬等方面存在问题。

1.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机构设置不完善

在多数旅行社中,一般都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部门,人事事务仅由办公室代为处理;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员工招聘,简单培训和工资待遇及劳动合同等方面,很少涉及职业系统培训;有些旅行社口头上说尊重人才,实际上却更加相信经验,对知识和人才缺少强烈的需求,有些旅行社虽然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但很少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下功夫,或只是把重点放在待遇的提高方面,不能把人才管理与旅行社的发展真正联系起来。

2.旅行社员工流动性大,人才流失严重

旅行社企业间、行业间的人员流动现象突出。在其他行业,正常的人员流失一般在5%-10%左右,而旅游企业员工的流失率竟高达20%以上(赵丽萍,2006)。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2003)的调查报告显示,自1989年开始实施全国导游员资格考试以来,截止2002年8月,全国已有197 375人获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其中正在从事导游工作的有131 904人,占66.8%;目前已不再从事导游工作的有65 471人,占33.2%。

3.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简单化

旅行社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一人从事多项工作的现象大量存在;员工工作内容较灵活,绩效考核难度大。目前我国旅行社在招聘、培训、绩效管理、薪酬设计等方面的制度和管理手段相当落后,人力资源主管往往并不熟悉本企业的人才现状,更不明白本企业的人才需求,不能有效激发本企业的人才潜能,在使用人才时只凭感觉行事,甚至只是机械被动地例行日常事务,不对本企业的人才状况做研究、分析,缺乏对人才的长远规划。

4.旅行社招聘主要以学历和资格证书为标准

在人力资源市场里,员工的来源广泛,除了相对较为固定的教育经历之外,应聘者对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经历、工作业绩等隐含信息比企业主了解得多,但企业主对应聘者的能力评价目前主要是简单的以学历和相应资格证书作为划分标准。在考核过程中,大部分企业将工作年限、学历、甚至将员工家庭背景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而忽略员工的工作能力、发展潜质、个人品质、任务饱和度、个人目标等软信息,缺乏系统科学的考核体系,这种不完全信息阻碍了旅行社与员工契约关系的运作能力,进而导致无效率的后果,最终不能提供真正适合员工发展的岗位,直接造成未能真正体现员工个人价值的所在。

5.旅行社薪酬制度不科学

由于企业主对于各类员工的素质难以衡量,没有统一的标准,个体的能力很难评价,所以旅行社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往往以岗位设定职务工资。这种以劳动投入为导向的传统薪酬制度,就使应聘者对自己的能力与薪酬标准进行比较,如果认为自身的能力大于所在岗位报酬,付出的努力与获得的报酬不成正比, 就使得许多具有丰富营销经验的旅行社业务骨干有可能进一步寻求更好的企业和岗位,导致这些员工在外资旅行社高薪聘请时“背叛”原来的企业,并带走大量客源;反之则选择留在原岗位。但经过多次循环,同一岗位人员的往复变动,在既定的岗位报酬标准下,能力强者选择离开,留下的则是能力较低的员工。对于分成制(佣金制),它以劳动的产出为导向,员工的收入直接与销售业绩挂钩。在这种制度安排下,旅行社和员工都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在员工成长的初期,由于压力过大,对旅行社会有较少认同感或者对旅行社难以形成较长的良好的预期。再有承包制,这种员工每年交固定的管理费用给旅行社即获得所有的剩余索取权的薪酬制度,个人的风险很大,员工对旅行社认同感较少,其流动性较高。由于卸责问题和实施成本的存在,旅行社会采用不同的薪酬制度,不同的薪酬制度会带来不同的管理机制。现行的信息考核与薪酬体系匹配,不利于员工积极性的发挥及旅行社的良性发展。

6.旅行社人力资源培训存在问题

目前,旅行社员工培训存在以下问题(刘雪莲,2006):第一,培训观念存在误区。第二,松散的雇佣关系导致旅行社培训制度不完善。旅行社行业普遍实行部门承包制和责任制第三,培训体系缺乏系统性。表现在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需求不明晰;培训内容注重技能,忽略素质;培训方式不能适应需求。第四,缺乏必要的培训评估机制。第五,培训费用的支付。部分旅行社不为参加培训的员工支付费用,因此,许多员工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不愿参加自费培训,从而,导致了员工业务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提高。

三、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流程

参照一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流程,结合旅行社的特点,旅行社人力资源外包主要有6个流程,如图1所示:

1.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可行性分析

如前所述,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可行性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旅行社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分析、旅行社员工的接受与支持程度分析、外包服务商的可获性分析。一旦,三个条件都成熟时,旅行社即可考虑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

2.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内容的确定

旅行社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决策时,要考虑的是重要内容就是外包什么。我国尚无相应的、完善的法律法规去规范“猎头”以及其它外包咨询行业的运作,因此,在旅行社准备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之前,必须先界定清楚,某一职能是否真的适宜外包。通常对于旅行社来说安全性是首要考虑,同时要坚持不能把关系企业核心发展能力的工作外包出去的原则。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来讲,工作分析与岗位描述、员工招聘、培训与发展、薪酬、福利、劳动关系、人力管理信息系统等工作是可以考虑进行外包的。

3.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商的选择

首先当然要考虑服务的价格,因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某项工作外包以后,企业必然要承担一定的外包成本,如果成本较大,甚至大于由旅行社内部自己承担的成本,那还不如不要外包。其次是注重服务商的信誉和质量,它将对整项工作的完成乃至对旅行社的正常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旅行社在对涉及企业机密、员工满意度、工作流程等敏感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选择服务商时,必须确信其可靠性。此外,企业还需根据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量的大小,考虑服务商的强弱,选择适合于本企业的服务商。

一般意义上讲,外包商的选择标准如下:有本地人事部门或劳动部门颁发的合法从业资质;有外包项目或相关项目成功运做的经验;有稳定和多样化的招聘渠道,有能力及时补充空缺岗位;和本地劳动部门、人事部门、社保部门、教育部门和公安部门有良好关系,能及时处理紧急人事事务。

4.选择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方式

一般来说企业寻求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商的方式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普通的中介咨询机构,他们从事的业务很广,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仅仅是他们诸多业务中的一项;第二类是专业的人才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如英法等国新近出现的快速人员服务公司,就是专为企业人力资源外包服务的。当然,国际盛行的“猎头”公司,也属于这类公司之一,企业把对高层次员工的招聘外包给这类公司是比较合适的;第三类是企业可以寻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人力资源专家或研究机构的帮助,由他们来为企业出谋划策,比如对员工的绩效考核、薪酬制度设计等。当然,上述三类外包的方式不是各自孤立的,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往往会召集各类人员,组成一个“智囊团”,力求把工作做好。

5.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计划

经过上述工作,人力资源外包就可以由相应的服务商来负责实施。在这期间,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并不是消极等待,而应该是积极的参与,概括起来说也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要注意人力资源外包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企业方应与服务商就相应的外包项目鉴定书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违约赔偿等问题。在外包实施过程中对工作的进展作定时检查,确保工作的顺利、安全实施。另一方面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还应积极参与配合,为外包服务商尽可能提供帮助,双方应建立起双赢(Win-Win)的合作关系,共同把工作做好。

以旅行社的人才流失为例,外包商可以和旅行社一起分析原因,找出解决方法。旅行社人员流失率高的主要原因是旅行社与员工之间没有一种较紧密的维系关系。在旅行社股份制改造中员工可以持股,使旅行社的员工在旅行社中既是经营者也是所有者,对旅行社就不仅是一个员工,同时也是旅行社的主人,并和旅行社形成了一种资产关系,这种资产关系是维系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手段,可有效地留住人才,巩固人力资源。近几年来,许多国有旅行社进行了股份制改造的积极探索,如1994年上海国旅通过股份制改造B股上市,1997年青旅组建青旅控股并上市,1998年“广之旅”转为股份制公司,北旅集团的神舟国旅集团组建成5个分公司等(章牧、陈桂秋,2004)。员工持股既是旅行社对员工工作的肯定,也是旅行社对员工付出努力的回报,通过员工持股,可以有效消除工资收入不稳定性问题。

6.外包的监督、评估与调整

外包计划实施过程中,旅行社必须安排人员监督外包商的操作。防止外包商一味降低运行成本,而致使员工和旅行社利益受

到损害;防止外包商泄露旅行社的有关机密。在外包结束后,为

保证下轮活动能在此基础上有所改进和提高,对外包考评结果的反馈是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旅行社和外包商应针对外包结果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异,分析原因,提出双方改进外包效果所采取的可行性措施,以此作为改进下轮外包效果的有力工具。只有这样,每轮外包结束后进行反馈,总结经验,提出措施,人力资源外包活动效果才会与预期目标越走越近。如果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计划

实施后的实际效果要比预期差很多,可能就要重新审视旅行社人

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可行性,外包内容以及外包商的选择等问题,找出问题,重新决定是否进行外包以及如何开展外包。

四、结论与讨论

通过笔者简要的分析,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不妨利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方式来解决。旅行社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前,应充分考虑外包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旅行社具体特点和情况,确定外包流程,进行有效外包。

旅行社人力资源外包的实践才刚刚开始,理论研究刚刚起步。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的重要问题有: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与旅行社绩效的关系、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模式选择等。

参考文献:

[1]Denise Pelham. Is it Time to Outsource HR ? Training , April 2002

[2]Greer,C.R., Youngblood,S.A.&Gray,D.A.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outsourcing: The make or buy decis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1999(13):85-96

[3]Lever,S. An analysis of managerial motivations behind outsourcing practices in human resources. Human Resource Planning,1997(20):37-47

[4]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 国家旅游行业资格考试及导游人员、旅行社经理人力资源状况的调查报告[J]. 中国考试(高考版),2003.Z4:27-30

[5]刘雪莲. 旅行社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6.9:274-275

[6]赵丽萍. 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应对[J]. 现代企业,2006.7:22-23

[7]章 牧,陈桂秋.非常时期凸现的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研究[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8(1):18-20

[8]赵曙明,李海霞.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研究[J]. 南京社会科学,2004.1:1-7

[9]张占斌.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相关问题[J].生产力研究,2005.3:202-203

篇7

关键词:高中 德育 教学管理

一、高中学校德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偏差

笔者在日常工作中观察发现,目前的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存在着一些方向的偏差:

偏差一:在学校德育管理中,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生在德育管理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处于被管理者的位置。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教师给学生灌输一些枯燥的理论,让学生背诵和记忆,形成的结果就是教师讲条条,学生背条条,思想和行为不沾边。

偏差二:无论是学校管理者、教育工作者、家长和学生,都狭隘地将德育管理工作理解为是单纯的学校的工作和任务,而忽视了应当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共同完成德育管理工作。

偏差三:作为普通高中班主任来讲,没有认清自己在学生德育管理中的重要位置,一味的只注重班级学生的成绩,造成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混淆。对于高中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施只有宏观上的论述,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执行的措施。

以上列举的一些现象仅是笔者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体会到的。学校经常谈德育管理重要,而实际工作中对德育管理的重视程度如何,德育管理队伍建设的如何,德育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德育管理的方法、途径、评价是否科学合理,带着一系列问题,笔者主要想通过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然后进行走访调查几所普通高中学校德育教学管理的实际,以期待从现状中总结成绩、发现问题,展开思考,以探求相应的有效对策,对实践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二、高中学校德育教学管理策略

(一)注重切身体验,建立评比竞赛制度

1.注重学生的切身体验。目前学校德育“假、大、空”,教育效果甚微,在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结合本地区的现实情况,例如可以通过让学生在企业见习实习中体会职业道德,培养职业道德情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学校可以结合地区特色、本校特点,进行丰富多彩的道德教育体验活动。

2.建立评比竞赛制度。学生会下设文体部、生活部、礼仪部等。对学生进行日常考核,开展比、学、赶、帮、超竞赛活动。同时设立礼仪示范岗、礼仪示范生培训班、在思想道德和礼仪方面为全校学生起到示范和监督的作用。在每年的五四青年节时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彰。授予其“五四表彰”或“礼仪示范标兵”等称号。这样的活动不仅在一段时间内对学生有督促管理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也起到了道德教育的作用。在这样的活动和组织中,让学生自己成为德育管理的主人,让学生既是德育管理的管理者,又是德育管理的被管理者,学生是真正的主体。

(二)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德育管理网络。德育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德育管理工作应不仅仅体现在学校工作的时时处处,它不只是一节课,一次活动,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社会、家长、学生共同合作。我们不仅重视教育的三大支柱分别在学生健康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而且特别强调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沟通,积极配合,形成合力,以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家庭教育从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发展过程来看,是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人的一生发展都离不开家庭教育,在学龄前,是在父母的呵护和教育下长大,上学时期更是在父母的关心和爱护下学习。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子女都有着言传身教、陶冶习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父母必须加强修养,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父母作为孩子人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影响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对于模仿性、可塑性极强的青少年来说,无言的身教比什么都重要。父母的社会行为、言谈举止,就像一面镜子,对孩子产生着无言而最直接的影响。

(三)加强对职业高中教师的培养。对班主任的培训,要把固定培训和机动培训结合起来,及时从思想、政治、品德等方面提高班主任的德育素质,保证德育管理骨干队伍先受教育,增强其对德育工作的责任心、自觉性和热情;对一般教师的培养,要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把育人订入教学计划,贯穿于教学活动,不允许只教书不育人现象的存在。可以采取的形式灵活多样,如“班主任岗前培训”、“班主任德育工作经验交流座谈”、“老教师带新教师”、“师德演讲”、“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等,通过这些活动,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增长德育工作的经验,促进教师的德育管理工作能力的发展,使德育管理工作能切实有效进行。

学校团委和政教处两个组织机构联合起来,对班主任和青年教师进行培训管理。在学校团委的培训管理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组织青年教工德育论坛,这里讨论最多的话题是如何培养教师的师德,如何培养学生,即研究教育学生的方式和方法。另一个方面,是对班主任和青年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不同的方式和途径,给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和渗透,进而能够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引导。在学校政教处中,要通过对班主任和教师进行管理,使整个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达到“高一合格,高二成熟,高三优秀”的水平。最终实现的是学校对班主任进行管理,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管理。

三、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加强高中学校德育教学管理水平势在必行,笔者主要想通过本文的研究,探索出有利于提升高中德育管理水平的相关策略,希望能为提升当前高中学校对于学生德育管理的实效性提供一定的参考及借鉴。

参考文献:

[1]张卉,发挥高中资源优势,提高德育实效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2/26

篇8

关键词:大学生 犯罪 概况 特点

一、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概况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中的违法犯罪问题也日趋严重。据不完全调查统计,2004年-2006年淮安高校保卫部门破获涉及大学生违法违纪盗窃的案件共有49起,其中2004年为13起,2005年为16起,2006年为20起。2006年10月29日晚,淮安市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刘某,在学生宿舍盗窃被当场抓获。据该生交待,其先后在周边高校作案11次,盗窃的物品有手机、学生学习用品等,涉案金额累计4000余元。2006年6月30日下午4时许,淮安某高校学生赵某,在教学办公大楼内趁办公室无人,将一名工作人员的一台手提电脑盗走,因失主报案及时,在保卫人员严密布控下。该生最终在校门口被保卫人员截获。另据我们查阅的资料显示,外地高校如重庆市沙坪区检察2002年至2005年10月,共办理大学生犯罪案件51件66人,其中2002年9起15人,2003年11件15人,2004年12件15人,2005年1-10月就有18件21人。犯罪大学生涉及10所高等院校,其中4所重点大学就有43人。常州武进检察院统计:2006年该院共受理在校大学生刑事犯罪案件10件20人,占在校生犯罪的100%,成为武进青少年刑事犯罪新的增长点。从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盗窃犯罪约占大学生犯罪总数的50%左右。其次就是伤害案件。从总的趋势来看,大学生违法犯罪呈上升势头,违犯校纪校规,甚至以身试法者屡屡出现,有些案件在校内外引起极大震动。如:2005年1月8日上午,北京外事研修院心理系一年级学生小民,被刺身亡。刺死他的是其校友,19岁的大一学生小徽。伤害原因只是为了一点口角纠纷(《现代快报》2005.1.10)。过去常有的盗窃、流氓、伤害犯罪案件明显增多,以前较少发生的暴力型犯罪也开始抬头,尤其还出现少数团伙犯罪。如西安某大学5名大学生女青年。包括西安某大学5名学生在内的7名犯罪嫌疑人,在一夜间猥亵了2名女青年。被抓后,他们无知地问民警“关多少天?罚多少钱?”据审查,他们相约在27日通宵上网,28日到义兴旺酒楼住宿。有人提议找个女大学生来玩玩,随即其中一人将他认识的网友郑洁骗至酒楼,学生张矛、董乐提出与郑发生性关系。遭拒绝,郑未遂。几个人又对同学王小靓说道:“你不是认识一个叫‘小心眼’的女同学吗?”凌晨4点,“小心眼”陆艳被王小靓带至酒楼一个房间,四人按住她的手脚,将其(《江南时报》2004.7.16)。

二、大学生犯罪特点

(一)犯罪类型单一

大学生犯罪涉及的罪名十分单一,从目前统计情况看,仅涉及盗窃和故意伤害这种罪名;涉案大学生男女比例约为10:1,男大学生主要涉嫌故意伤害罪,女大学生无一例外全部是涉嫌盗窃罪。

(二)犯罪目标固定,涉案金额较小

涉嫌盗窃罪的大学生们下手的目标都是移动性强的个人物品,如移动电话、信用卡、随身听、手提电脑等,且涉案金额都比较小,多数都在一千元左右,也有极个别因盗窃手提电脑,涉案金额为八千元左右。

(三)侵害客体多是学生

大学生犯罪侵害的客体一般都是同学,越熟悉的人(舍友)越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当然不认识的人被侵害权益的也有,仅占少数,但被侵害权益者也都是校内同学。

(四)处理结果轻微

大学生犯罪处罚一般都较轻。凡在校内查破的大学生犯罪案件,学校一般都不移交公安机关、司法机关处理,由学校内部按照大学生处分条例和校纪校规给予行政纪律处分。处分的种类有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勤令退学和开除学籍。情节严重的开除学籍。

(五)学历层次一般偏低

在涉案大学生中,一般以民办高校、成人教育学院和公立高等院校的专科生为主。公立高等院校的本科生也有,但占的比例较小。

(六)年龄结构偏小

以本科二年级和专科一年级的学生为主。本科三、四年级的学生很少出现。

(七)户籍范围

多以外地来市上学的大学生为主。

(八)犯罪意图主观故意

这些大学生主观恶性比较小,没有顽抗情绪,在侦查阶段一般都能如实供述自己所犯罪行,且口供比较稳定,不会出现翻供现象。

三、大学生犯罪原因分析

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苗头的形成与违法犯罪本身一样,有其深刻的原因。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诸如社会、家庭、学校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即行为人的原因。笔者认为,其犯罪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思想素质差

由于受资产阶段处由思潮的影响,少数学生入校后不注重政治学习,不注重世界观的改造,思想上缺乏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可贵品质,存在着混文凭的想法。以我院学生为例,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刚入校时,大多数人保留着勤奋、朴实的作风,进入二年级,少数人受社会风气和各种思潮的影响,对学习开始厌倦,对生活开始盼比贪图安逸、享受,讲究吃、穿、玩、乐,有的逐步走向堕落。

(二)缺乏组织纪律性

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从单一的家庭到学校这个大集体,没有经过严格的组织纪律训练,缺乏应有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道德情操。因此,行动上不严格要求自己,随心所欲,长期下去,难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法制观念淡薄

由于哥们义气大于法纪观念,往往一点小事可以引发互殴甚至打群架;由于经济条件有限,满足不了自己的大肆挥霍,一跃而变为盗窃犯;由于思想空虚而又不甘寂寞,成天游荡在网吧、录相室、游戏机室,最终由天之骄子变成了犯罪之人。

总之,大学生犯罪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这多方面都是息息相关脉脉相连的。大学生自身也是受其他方面,如社会、家庭、学校的影响。大学生在思想上大多比较不成熟。由于年龄和社会阅历的原因,是情感比较脆弱的群体。近年来大学生犯罪有增无减的事实表明,当代社会面临一个新的问题,如何去引导处于未成年与成年的夹缝之间的大学生。

四、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对策思考

正确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是一朝一夕之功,也绝非权力所能奏效。所以预防是减少大学生犯罪的最有效途径。预防大学生犯罪是对人才的珍惜,是对社会的责任。每个大学生犯罪案件都是个人、家庭、学校或者社会等多方面的产物,是社会多方面消极因素的综合体现。因此减少和预防大学生犯罪与其他犯罪具有类似性,最根本的措施还在于防患于未然,针对其犯罪原因,实行综合治理,形成一种有利于大学生合理发展的环境,才能收到治本的效果。

(一)坚持“智力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教育模式,扭转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

首先应加强对大学生政治素质的教育培养,增强其公德意识,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正确对待学习、生活和金钱,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把追求美好的生活愿望同为社会多作贡献的行动结合起来。

育人要育人性的人。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大学期间对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学校要向学生广泛宣传新时代的英雄、模范,引导其积极进取、奋发向上,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抵制一切落后、愚昧、腐朽的东西。让大学生能够学到现代科学知识、技能和理论的同时,对他们进行有效的道德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教会他们为人之道,使他们真正成为心智与人格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材,是高校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二)建立有效的大学生心理救援机制,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感情丰富,没有走上社会却渴望走上社会,他们缺乏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但社会却纷繁复杂,所以,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大学生很容易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针对其心理发展不够成熟的特点,学校要有意识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设心理咨询机构,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悲剧。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当前尤为重要的是:

1、建立以宿舍、年级、学校为单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管理中心,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和调适,消除其人格障碍,提高大学生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必要时对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给予有效帮助。

2、丰富学校文体活动,引导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与人和谐相处。引导同学之间在活动中发现多方面的价值,尊重差异,放弃偏激和自卑心理,笑面人生,热情生活,多交朋友,学会欣赏个体的独特性。

3、引导大学生控制情绪,正确交友。学校要教育引导在校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应该以友情为重,并利用指导和帮助大学生以严肃的态度对待友谊,正视同学关系,保持稳定的情绪及健康的心理。让学生学会乐观面对困境,敢于承担责任,待人宽容,使心理经常处于轻松愉快之中。

(三)多形式强化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

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的学校首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要从刚入校门着手,结合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教育,结合校园内的安全案例讲危害,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指导大学生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履行义务的前提下,合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帮助大学生形成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同违反宪法、法律以及破坏法制的行为斗争的思想意识。

在校园里开展普法教育,绝不仅仅是单纯地让大学生读法律条文,而应当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制感,让他们了解法律是他们生活及健康成长的保障,遵纪守法自然会得到好的效果,靠个人意志去寻求所谓的自由,只会触犯法律。要用科学的方法,从公平、公正、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去进行教育,并努力改进外在环境。

在大学里设置的法律课应当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不能作为选修课不计学分,应将法制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学校的法制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提高学生的法律观念。

(四)加强学校的内部管理

预防犯罪首先必须保证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保证校园里一个学习知识的场所,切实抵制社会不良文化的进入。因此要加强和改革高校的学生管理,尤其是集体宿舍的管理,采取针对性措施健全管理约束机制,建立预防大学生犯罪的网络;配合有关执法部门综合整治,排除校园周围不健康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和干预。通过建立一整套的安全防范管理体系,最终从体制上杜绝违法犯罪现象的产生。

(五)司法机关的积极协助

司法机关对大学生犯罪应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以法律效果为基础,以政治效果为原则,以社会效果为目的,采取人性化的帮助手段,挽救这些失足青年,使他们能够重新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对罪行并不严重的且有悔改之意的,应采取微罪不诉或建议法院单处罚金的方法,给他们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司法机关也应该有重点地与大学生定期联系,帮助学校建立良好的校园环境,同时加强校内的司法宣传教育。

(六)家长有针对性的引导

学校对大学生的引导是整体上的、普遍性的引导,而对大学生有针对性、个别性的引导则要靠家长了。因此,家长要注重对自己孩子的了解,加强与孩子的沟通联系,在配合学校教育前提下,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健康、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

(七)加强公益劳动教育,让学生融入社会,增强其爱心和责任感

篇9

摘要: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必要的组成部分。①

美育的功能就在于引导受教育者的审美活动,满足他们的审美需要,促进他们的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形体美,增进他们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使他们为维护和创造美好的事物而作出不懈的努力。②

关键词:美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4-0000-01

一、有关美育的说法

中国古代非常强调美和善的统一。一方面强调礼教在伦理道德上的是非、善恶、美丑的观念对审美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又肯定了乐教对伦理道德的教育的潜移默化的功能。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就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③“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④把诗教和乐教并列,看做是造成仁人君子必不可少的条件;把“志道”与“游艺”结合起来,当做陶养德行的途径和手段。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第一批“思维课”不应当在室内、在教室的黑板前面上,而要到大自然中去上……真正的思维总是渗透着战栗的情感;儿童一旦感受到了芳香,他的心里便会产生灵感”。“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儿童思维的天性本身要求富有诗意的创造。美与活生生的思维如同太阳和花儿一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富有诗意的创造开始于美的幻想。大自然的美使知觉更加敏锐,唤醒创造性的思维,以独特的体验充实着语言。”⑤把美育和智育结合起来,会使学生的脑力劳动更具有活力,更富有创造性。

二、当今教育美育缺失现状

(一)单一静止层面的美育教学

早期美育观的根本缺失,是不考虑教育自身整体美。与近代席勒的影响有关,我们曾经长期把美育仅仅看作是艺术教育,就是把音乐、绘画、舞蹈、书法、文学等艺术形态当做教育内容,给学生传授一些艺术知识和技能,使他们从中受到情感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这种美育观,把美育作为与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在内容上相并列的一个特殊的教育领域(在我国是首先确定这种关系的)。这种做法,在当时大大提高了美育的地位。但也埋伏了日后把美育与整个教育相割离的危险。

(二)扩大静止层面的美学

随着人们生活的富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意识和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人们开始对单一的静止层面的美学开始质疑。人们指出,美不仅仅存在于艺术领域,美不仅仅是艺术家的事情。它同样存在于自然、社会生活、技术工艺和科学文化中,因此,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都可以挖掘出美的内容。都有普及美学知识、激发学生美感创造的任务。甚至在课外活动和学校其他全部活动中,也都应该利用美的因素,使学生得到审美享受。这种认识,打破了单一的美育和其他各育之间的孤立关系。扩展了美育的范围。

(三)动态的美育――教学过程中的美

上面所谈的美育都没有与教育的本质规定联系起来,也就是说,“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它自身的形式是不是美的问题没有被考虑到。迄今为止,这些美育观,只是把教育所利用的外部对象的美放在自己的视野之内,而将教育自身的美遗漏在事业之外;他们考虑了各种各样的美来培养人,唯独没有考虑到“教育自己”应该怎样做才“美”这个根本问题,没有考虑教育自身的美有些特点。所以,我们只是把美作为一种外在的,因而是可有可无的“奢侈品”来加以有限的借用,没有以美来规定和修饰教育自身;我们的美育都是外在的“借美”的教育。”⑥

三、 当代美学教育畅想

美育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发展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审美能力

审美观点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所持的态度和看法。由于人们的经济地位、生活经历、文化背景、思想倾向、审美素养不同,他们的审美观点也不相同,对同一美的现象或艺术作品会有不同的审美判断和审美评价。鲁迅在谈到《红楼梦》时曾深刻揭示出:“单是名义,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⑦都未看出他的美学价值。

学生在审美活动中,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坚持某种审美观点。问提在于他们有的观点正确,有的不正确;有的高尚,有的低级。有的青年学生以洋为美,以奇为美,以奢为美,甚至把一些格调低下的艺术作品,腐朽的生活方式,庸俗的思想作风当做时髦去追求,其原因之一,就是因为缺乏正确的审美观点。教育他们懂得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什么是高尚的,什么是庸俗的,就够对现实生活和艺术作品做出正确的审美判断,教育他们懂得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什么是高尚的,什么是庸俗的,能够对现实生活和艺术作品做出正确的审判判断。

当然,要鉴赏美,不能单凭审美观点,还有有审美能力,包括审美感感受能力,欣赏能力,评价能力,等等。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方面要授予必要的艺术基础知识,包括美学、文学、音乐、美术等方面的知识,了解艺术表现的手法和技巧,提高艺术素养;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参加艺术欣赏活动。观赏自然,分析社会生活美,培养对美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和评价能力,加深对美的理解。

(二) 艺术的渲染功效

戏剧是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的综合体。在戏剧舞台上,艺术的“建筑材料”是活生生的人,是演员、借助布景、灯光、音响效果,通过演员的表演,真实地表现人物活动场景,是观众陶醉在美的意境中。学生欣赏话剧,可以从演员活灵活现的表演中受到启发和感染。

电影和电视都是20世界的创造,是现代最普及、最大众化的艺术。采用“蒙太奇”手法对画面剪裁组接,使画面连贯而有节奏,可以造成悬念。对比,联想,衬托。等审美心理效果,提高艺术表现力。

运用艺术作为美育手段,除了艺术学科的课堂教学外,在课外还可以采用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在艺术实践活动中提升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再是通过班级团队组织开展艺术欣赏评价活动,评论艺术作品,评价社会生活中的美丑行为,提高审美趣味,提高鉴赏能力。

艺术是美育的主要手段,运用艺术手段也要讲究艺术。

(三) “身正为师,行为世范”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都是美的体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是天底下最阳光的职业”。教师的教学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有美育的体现,这样才是真正动态的美育,才是活的美育。

首先是教学语言操作的艺术,语句的结构中的用气和用意,语音的重与轻,语调的升与降,语言过程的顿与续,语速的快与慢都要教师掌握的恰到好处,有松有驰,形成语言的节奏美。

其次是教学体态操作的艺术,教师表情的变化:眼神要真诚,和善,鼓励,热情,嘴角也就是微笑,微笑可以给学生以鼓励,大笑可以缓解课堂紧张尴尬的气氛。教师的面部表情应该既庄重又亲切,这会使学生产生敬意,情绪坦然,心情舒畅。教师的姿态要端庄大方,无论是站姿,还是挺直腰板的坐姿,都要表示充足的自信和阳光。当然也不能失掉亲切感。

注解:

①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第414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②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第415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③《论语・泰伯》

④《论语・述而》

⑤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161页

⑥陈建翔《教育美学视野下的教学操作艺术》发表自《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25卷第2期

⑦鲁迅《<降洞花主>小引》,《鲁迅全集》第8卷,第145页

参考文献:

[1]陈建翔《教育美学视野下的教学操作艺术》发表自《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25卷第2期

[2]倪文锦,欧阳颖《语文教育展望》[M].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

[3]杜卫(华中理工大学)《儿童美育概论》[M].1995.6

[4]李戎主编 《美育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10

新学期初中班主任工作总结一

新学期已经开始,学校的各项教学工作已陆续进入正常运行。在本学期我担任初一(10)班班主任一职。为了本学期能顺利开展各项工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这学期我的主要工作是围绕端正班风、学风,全面提升我班各科成绩为重点展开。

1、全面配合学校工作,加快自身发展。

将遵照学校德育工作要求,着重加强确立健康的自我意识,自觉抵制不良行为思想的诱惑,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引导,开展多种适合学生特点的教育活动,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坚持以师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本,落实道德建设纲要,系统科学的开展生命教育,提升人文素养,进一步落实弘扬民族精神教育。配合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德育资源,实现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结合,行为规范和自主管理相结合,以期不断完善学生人格,实现主体价值的张扬和超越。

2、 加强班风学风建设,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

① 抓好学生常规,重新制定班规。要求我班学生早上按时到校;作业在进班时上交,并于第一节课前,由各科课代表把作业交到任课老师处,学习委员负责作业上交情况统计;上课注重纪律要求,认真听讲,积极提问;中午准时进教室,做好下午的课前准备工作;放学后认真做好值日生工作。

② 注重班级文化建设。根据班级特点布置班级环境;实现班级文化多元化,根据形势要求,配合重大纪念活动及时更换班级黑板报。

③ 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全面整顿班干部队伍,进行改组重建。完善班级奖惩制度,全面提高学生在纪律方面的自我约束力。

常言道: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我班拥有像刘青、文吉、李敏等这样的优秀的学生,用她(他)们的学习态度和精神做榜样,影响班级中的其他同学。同时加强对后进生的爱护,引导这批学生自觉参加学习生活,激发他(她)们的学习激情,提高学习兴趣与成绩。平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展前途教育,深入学生当中做好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班风学风。

3、 建立班级公约和健全班干队伍,充分利用公约的约束作用和小助手的辅助作用。

班级公约是规范学生行为的标准,利用此法可以有效的帮助班主任管理学生,更能为班干提供管理班级的依据,这也能更好的发挥班干的小助手作用。任用班干应通过民主投票选举,让学生挑选自己信得过的学生担任班干。对产生的班干明确各自的职责,团结协作,共同管理班级。同时设立纪律委员,加强纪律管理。

4、加强各学科教师的协调,全面提高各学科成绩。

协调好各科之间的关系,使各学科教师能够各尽其能,做好学生的辅导与教学工作,各门学科都能均衡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各科成绩。在学习方面我本学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成绩提高

1.抓好辅优补差工作,对困难学生要多鼓励和帮助,采用多种形式,补缺补漏。

2.努力抓抄袭作业的情况,做好早读与晚辅导的安排。

3.与家长积极沟通,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鼓励进取,争做先进。

4.多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讲究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并且经常用事实和道理指导学生。

5.培养坚韧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努力在这一学期有大的进步。

以上是我本学期初的一些工作计划,在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带班经验,查漏补缺,争取把本学期的班主任工作做的更好。

新学期初中班主任工作总结二

本学期我们按照学校工作计划、本年段期初制定的年段工作计划,并结合段情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体如下:

一、统一思想,形成合力。

学生的思想品德要靠教师去陶冶,良好的年段风气主要靠教师去营造。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在思想品质方面要做好表率,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影响教育学生。首先,我凡事身体力行,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各方面尽量起模范带头作用:其次,每个月定期召开年段教师座谈会,采用集中学习讲座的方式,共同学习和探讨教育教学新理论、新形式,共同探讨本年段教育教学中顾在的新现象、新问题及其解决之道。从而保证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再次,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要求,根据每一位教师的能力、兴趣等,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发挥每位教师的聪明才智。第三,工作上的决策,通过各种民主方式,请教师参与,征求教师的建议和意见,努力创建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让教师充分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四,生活上,抓住各种细节和机会,真诚地关心和帮助每位教师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困难,注意协调好教师间的各种关系,使年段形成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氛围。以上做法,使全年段同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成为一个有坚强战斗力的战斗集体。获得学校和社会的赞誉。

二、确立以教学质量为年段工作中心的共识。

期初即明确本学期的工作重心是:补缺补漏,杜绝偏科现象。为此,我们努力配合学校各教研室特别是本年段各教研组,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教研活动,特别是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后,都要求及时进行商定对策,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适当的调整原有的计划,及时补漏,以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鼓励积极钻研教学业务,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寻求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途径。经常深入课堂调查研究,了解各学科的教学教育情况,通过召开各类型学生会议来了解情况,掌握新动向,研究新问题,制定新方案,拿出新办法,及时有效地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力争教育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成绩都能不断地更上一层楼。

三、面向全体学生,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家校共教网络体系。

本学期更加强同各村小学校长发及老人会的联系,从而大大增强了社会教育的功能。在学生的管理教育方面,继续努力探索新时期青少年的新情况、新总是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和实践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本学期我们分别在期初、期中后、期末前召开年段全体或部分学生家长座谈会;每次月考后都召开了部分学生家长座谈会;班主任主动同家长优质经常性的联系。我们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年段全体科任教师会议,商讨各科的教学与协调配合以及年段班级工作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各科任教师对自己所负责的教学班中存在偏科现象的中、优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强课外辅导,并责任到人;年段或班级每月必分别召开一次优、中、差和座谈会;等等。以上措施的实行已见成效,年段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学习风气不断更上一层楼,获得学校和社会家长的好评。

四、开展丰富多采的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本学期成功地组织学生参加了学校第17届校动会、以及纪念一二九爱国运动歌咏比赛等活动,同时还配合各科备课级开展了许多小型即兴式比赛,寓教于乐;等等。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既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开阔了眼界,学以致用;同时也使学生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革命教育、劳动教育以及科学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使学生劳逸结合,取得良好的效果。

回顾一学期来的工作,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年段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胜利地完成了初三年毕业年段的第一场关键性的战役上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从总体上看,本学期学生的学习、纪律及精神面貌等方面都稳中有升,一学期来,学生的违规违纪现象大幅下降,反之,年段的良好风气,班风、学风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巩生率得到确保;这就为下学期的最后冲刺奠定了稳固的基础,提供了有力的保保障。

但我们还应该清楚地看到年段还存在些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亟待改进的问题:

1、有的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沿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

2、有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学习有待进一步加强。

3、年段的教育教学环境同社会上的游艺机室、网吧等想比显得苍白无力,沿需大力加强以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4、沿须加强对新时期实施素质教育的探讨。针对这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来采取积极措施加以改正:

1、进一步加强学习,并自觉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2、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讲究工作艺术,彻底改变单一方式,力求工作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