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范文

时间:2023-06-29 17:28: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

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 环境保护

1.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

1.1 目标的明确性

任何工程项目都有明确的建设目的,有明确的工期和投资限额要求,有明确的质量和功能标准。

1.2 责任的明确性

首先是签订严谨合理的工程建设合同,明确项目管理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并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相互监督和促进对合同的履行。

其次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当事人在组建自己的项目管理组织机构时,要根据实现目标任务的需要,设置部门和岗位,并明确其职责、权利和任务,明确组织中各工作人员的责任,制定完备的工作制度。

严格履行合同,有一支精干高效的项目管理组织,是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的主要措施之一。

1.3 管理的复杂性

工程项目管理是对项目发展周期全过程的管理,跨越了从项目选择、论证、决策,到项目设计、招标投标、建筑安装,一直到项目运营后和评价,跨度大、时间长。

现代工程项目本身技术和内容就十分复杂,而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又包括质量、进度和投资(或成本)控制,包括项目组织的建立与管理、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多个方面,因此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管理。

1.4 管理的科学性

工程项目管理以系统理论作为管理的理论基础,并且认为项目管理系统是开放的系统,为实现系统目标,应对系统运行进行动态的调整控制。建立了现代化的、科学的项目管理组织。根据系统理论的统一性、整体性原则,依据现代组织理论建立起的项目管理组织,能够合理确定组织功能和目标,有效组织协调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提高管理效率,确保项目目标实现。

2.工程管理智能化构建

2.1 组织保证制度的建立

2.1.1 实现目标管理,进行目标分解,从项目的各部门到班组,层层落实,按工程及分部分项工程落实到责任人,明确责任,制定措施,以精心操作的工序质量来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

2.1.2 制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程序,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定期开展质量统计分析,掌握质量动态,全面控制各分项工程质量。

2.1.3 采取各种不同的途径,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使全体职工树立起“质量第一、为用户服务”的思想,以员工的工作质量保证工程的产品质量。

2.2 物资质量保证体系

2.2.1 供应商确定,须在确定合格的材料供应商或有信誉的厂家中采购。

2.2.2 材料供应商必须保证有足够的能力提供本机电安装工程所需某种材料或设备的全部型号规格与数量,以确保本机电安装工程所用设备材料的一致性。

2.2.3 物资检验,应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规定及标准、规范、合同要求,对物资进行抽样检验和试验,并做好检验记录。

2.2.4 设备材料进场,应及时对其进行验收,验收工作由物资采购部经理组织质检员、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并应邀请监理工程师参加。

2.2.5 材料、设备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填写《综合验收单》,《综合验收单》应编号存档。填写内容包括供方名称、合同单号、材料单号、合格证号、日期、数量、外观、质量状况、配件情况等内容,并由参加验收人员汇签。该《综合验收单》是质量追溯性管理的主要资料之2.3 施工中的管理制度

2.3.1 技术交底制度

坚持以技术进步来保证施工质量的原则。技术部门编制有针对性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积极采用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针对特殊工序要编制有针对性的作业指导书。每个工种、每道工序施工前组织进行各级技术交底,包括项目专业负责人对工长的技术交底、工长对班组长的技术交底、班组长对作业班组的技术交底,各级交底以书面进行。

2.3.2 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本工程各类材料需具有出厂合格证,并根据国家规范要求分批量进行抽检,抽检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准使用。

2.3.3 样板引路制度

施工操作注重工序的优化、工艺的改进和工序的标准化操作。每个分项工程或工种特别是量大面广的分项工程在开始大面积操作前做出示范样板,统一操作要求,明确质量目标。

2.3.4 过程三检制度

实行并坚持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自检要做好文字记录。隐蔽工程由项目总工组织工长、质量检查员、班组长检查,并做出较详细的文字记录。

3.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

3.1 文明施工方面

3.1.1 文明施工责任区制度

建立现场文明施工责任区制度,根据不同部门、不同作业层的具体工作将整个施工现场划分为若干个责任区,实行挂牌制,使各自分管的责任区达到文明施工的各项要求,项目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使施工现场保持整洁。

3.1.2 工完场清制度

认真执行工完场清制度,每一道工序完成以后,必须按要求对施工中造成的污染进行认真的清理,前后工序必须办理文明施工交接手续。

3.1.3 文明施工检查制度

项目每周对施工现场作一次全面的文明施工检查,检查内容为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执行情况,检查依据《建设部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条例》等。检查采用评分的方法,实行百分制记分,奖优惩劣。

3.2 环境保护方面

3.2.1 废水排放根据排水管网的布置和最大允许流量,选择合适的排放口位置和排放方式。

3.2.2 在开工前完成现场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建设,做到现场无积水,排水不外溢,无堵塞,水质达标。

3.2.3 现场油漆、油料的储存、使用、保管由专人负责,防止污染。

3.2.4 对易产生粉尘、扬尘的作业面,制定洒水降尘制度,保持适当湿度。

3.2.5 尽量减少噪声及有害光源对环境的影响,施工中采用低噪声的工艺和方法,对电焊光弧采取隔离措施。

3.2.6 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严禁在中午和夜间进行产生噪声的作业,控制电动工具使用次数。

3.2.7 严禁在施工现场焚烧任何废弃物和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烟尘、臭气的物质。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Project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Yao Xiao-bing

(The limited company of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of the Jiangsu QifengXinghuaJiangsu225700)

【Abstract】In this paper,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quality control, management methods, proposed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planning should be done,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content summary construction project, discusses the progress of the construction site, materials, safety, quality control, etc. management approach to improv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peer learning for reference.

【Key words】Construction;Project management

1. 项目管理的内容及特点

在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是指建设项目的施工组织与管理。从理论上讲,建设项目的施工组织与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涉及到生产力的组织,也涉及到生产关系的协调与发展;既涉及到具体施工技术问题,也涉及到经济发展与管理的问题。它包括技术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物资管理、机械设备管理、劳务管理、施工计划管理、成本管理等专项管理以及施工现场管理。

施工现场项目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思想、组织、方法和手段,对施工现场的人、设备、材料、工艺、资金等生产要素,进行有计划地。

2.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

组织、控制、协调、激励,来保证预定目标的实现。施工现场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基层环节,也是重要环节,企业管理的很多问题都要在现场得到反映,各项专业管理工作也要在现场贯彻落实。

施工项目成本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以施工项目作为成本核算对象的施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所创造价值的货币形式。随着施工项目管理在广大建筑施工企业中逐步推广普及,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可以说,项目成本管理正在成为施工项目管理向深层发展的主要标志和不可缺少的内容。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在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项目成本管理体现施工项目管理的本质特征,成本管理应体现在施工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施工项目管理的一切活动实际也是成本活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既是施工项目管理的起点,也是施工项目管理的终点。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反映施工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一个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全部目的,就在于追求同行业平均成本水平,取得最大的成本差异,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在施工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提供衡量施工项目管理绩效的客观标尺。施工项目管理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重心所在。建筑施工企业必然要对所属施工项目实施有效的监控,尤其要对其管理的绩效进行评价,以保证企业的利益,提高企业的管理素质和社会声誉。

3. 施工项目管理规划

施工项目是一个系统,由整体系统和大小子系统构成。因此,施工项目管理也是一个系统。在进行管理时必须首先界定其工程系统,再针对工程系统确定施工项目管理目标,从而实施项目管理。施工项目管理中必须应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大力提高管理水平。现代化管理方法的应用就是应当在施工组织设计的全过程中,应用目标管理方法、系统工作方法、技术经济分析方法、预测方法、决策方法等。施工项目管理规划的实施期间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根据施工项目管理规划建立施工项目组织,明确组织成员的职责分工,落实工作的责任,建立规章制度。

(2)由项目经理主持,对规划进行交底,使项目组织成员根据其责任分工,了解根据施工项目管理规划自己的目标,为达到该目标应该如何执行该规划,尤其是怎样执行技术组织措施。

(3)由于施工项目管理规划的生命周期是施工准备和施工的全过程,时间长,作用大,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进行检查,检查的重点是:是否按施工项目管理规划执行?执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的效果如何?产生了哪些与规划有关的问题?其原因何在?是否应该调整规划?调整后效果如何?要进行动态分析。

(4)在执行过程中,应做好记录,记录与规划有关的重大事项,这项工作可与《施工日志》的记载结合起来。

(5)要在施工总结中,对施工项目管理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以便取得经验和教训,施工项目管理规划要作为档案文件予以保存。

4. 施工现场项目管理

4.1施工现场进度管理。施工进度管理在施工现场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工程项目能否在预定的时间内交付使用,直接关系到项目经济效益的发挥。进度控制的目标与投资控制、质量控制的目标是对立统一的,一般说来,进度快就要增加投资,但工期提前也会提高投资效益;进度快可能影响质量,而质量控制严格就可能影响进度;但如果质量控制严格而避免了返工,又会加快进度。进度、质量与投资三个目标是一个系统,工程管理就是要解决好三者的矛盾,既要进度快,又要投资省、质量好。由于工程项目的施工特点,尤其是较大和复杂的施工项目、工期较长,影响进度因素较多。对于工程进度的影响因素,一般认为有人为因素、技术因素、材料和设备因素、机具因素、地基因素、资金因素、气候因素、环境因素等等,但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干扰因素,比如说对项目的特点与项目实现的条件认识不清,过低的估计了项目的技术困难,没有考虑到设计与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又如对建设条件事先没有搞清楚,对项目的交通、供水、供电问题及施工物资的供应安排不清楚都会影响工程进度。再就是项目参加人员的工作失误导致的问题,如设计人员工作拖拉,建设业主不能及时决策;总包施工单位对分包单位的选择失误;建委、质检站拖延了审批时间等。

4.2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在施工项目成本组成中,材料成本所占的比重达到60%~70%,显然,控制好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成本,提高企业材料管理部门及相关人员的管理水平,对于控制施工项目成本、实现项目利润最大化、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建筑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到施工结束清理现场为止的全过程所进行的材料管理,均为现场施工材料管理,其内容包括:材料计划管理、材料进场验收、材料的储存与保管、材料领发、监督材料使用和材料的回收。首先应加强材料的采购管理,对于材料的采购管理应该区别对待。对于大宗材料的采购应采用招投标的形式,供货商公开竞争,选择价廉质优信誉好的厂家进货;对采购材料的品种、数量、质量等应公开;其次是加强材料的验收工作。在材料的验收工作中,采购人员与验收人员应当分开,防止采购人员与供货单位勾结,从中谋取私利。要严格实行两级验收,即材料管理部门与项目部两级验收,互相制约,保证材料验收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是加强材料的使用管理,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施工现场材料量的管理,各分项工程都要控制材料的使用。在物资消耗方面,特别是钢材、木材、砂石料等应严格按定额供应,实行限额领料。在材料领取、入库出库、投料、用料、补料、退料和废料回收等环节上尤其引起重视,严格管理。

4.3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施工现场是个动态的多工种立体作业,生产设施的临时性、作业环境的多变性、人机的流动性,形成了人、机、料的动态集中,导致安全隐患的大量存在。《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给建筑施工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施工现场施工事故多发的作业现场,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落实安全管理决策和目标,以消除一切事故,避免事故伤害,减少事故损失为管理目的,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点。安全管理措施是安全管理的方法与手段,管理的重点是对生产各因素状态的约束与控制。根据施工生产的特点,要从安全教育、检查、生产责任制与管理保证体系等方面展开。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项目部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组织机构;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做好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工作;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资料;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考核工作;做好施工现场的隐患整改工作。

4.4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管理。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把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把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一个优质的建设工程,是实施严格且先进的质量管理的结果。做好质量控制管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好质量监控工作。有事前监控、事中监控和分项完成的监控。如对设计图纸、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的监控,应在有关分项施工前进行,这样能更好地实现事先控制。对于在施工中容易产生的质量问题,则应重点加强过程中的监控,做到随时发现随时纠正,真正做到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做好工程质量检查。一般采用现场生产工人自检、互检和专职检查人员相结合的方式,其依据为国家或部门办法的工程施工验收及验收规范、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施工工程现场的质量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公司管理的各层次和施工现场的每一个操作工人,再加上建筑产品生产周期长、自然环境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决定了质量管理的难度大。

5. 施工项目管理总结分析

施工项目完工后,必须进行总结分析,从而对施工项目管理进行全面系统的技术评价和经济分析,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施工单位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施工项目的分析有全面分析和单项分析。所谓全面分析是对施工项目实施的各个方面都做分析,从而综合评价施工项目的效益和管理效果,包括效果指标和消耗指标。

5.1效果指标包括:(1)质量评定等级;(2)实际工期与工期缩短(拖期);(3)利润;(4)产值利润率;(5)劳动生产率。

5.2消耗指标包括:(1)劳动消耗指标;(2)材料消耗指标;(3)机械消耗指标;(4)成本指标。施工项目单项分析是对某项及某几项指标进行解剖分析,从而找出项目管理好与坏的具体原因,提出应该加强和改善的具体内容,主要对质量、工期和成本进行分析。在上述效益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做出恰当的施工项目总结。施工项目总结的依据还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日志、施工图、承包合同、施工预算等。

5.3施工项目总结包括:(1)技术总结:在施工中采用了哪些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和新方法,采用了哪些技术措施,还可以通过总结制定“工法”。(2)经济总结:是从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比较经济指标的提高与下降情况,其中纵向指企业本身的历史数据;横向指企业、同类项目的经济数据。

6. 结语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

0前言

提高对项目管理的认识,在观念上与国际接轨,这样才能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理顺管理流程,规范管理行为,真正做到了办事讲程序,管理各司其职,高效务实,同时工作行为必须规范,符合经济规律,技术、质量、安全操作规程的标准要求,要用统一的规范和责任来指导个人的行动,保证整个项目各项施工活动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抓住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项目经理的选择、施工组织设计、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资源管理、预算管理等,并进行优化规范操作,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1项目经理的择选与权责分配

搞好项目管理,关键在于项目经理的选择和项目经理部整体功能的发挥。项目经理在建筑企业的开发工作中充当着关键的角色。一个成功的项目经理必须能够适应高度变动的工作环境和紧张的工作条件,这就要求项目经理必须懂业务、善管理,既能抓住重点,又能调动项目部成员的积极性。可以成立评议小组,择优评聘项目经理。在强调为项目经理创造宽松环境的同时,还要落实项目经理的综合履约责任。坚持实行项目部风险抵押,真正对项目经理实行责、权、利的统一,使项目管理健康运行。

2搞好施工组织设计

一般情况下,生产、技术、经营相对独立,施工组织设计往往都是技术人员的事,这导致编排有项、检查不缺,但指导实际的作用发挥得不好,写的一个样,干的又是一个样。要想搞好项目管理工作,必须转变这种情况。应该由项目经理组织施工组织设计,技术、生产、材料、经营、预算、设备、财务、合同等各部门参加,按合同、技术、质量标准要求,结合项目利润、目标、企业现状和能力等全面考虑,进行编制,形成一部指导各部门工作的大纲性文件,上报批准后严格执行,动态管理,成为项目管理经济运行的重要依据。

3健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系

为确保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企业必须建立健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系。包括建立健全各级组织机构、设计成本管理流程和运行程序、明确各级各岗的成本职责和考核办法,用成本管理体系文件的形式予以表达。

3.1制定科学的目标成本

以市场为导向,严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目标成本的制定要按社会可比的市场价格进行取价;价格必须以市场动态的即时价格进行测算。加强对工程成本的准确测算,大到单项工程、小到每道工序,都必须树立成本意识,将劳动力、材料消耗、设备使用、现场管理、临时工程与常规措施等各方面的费用进行细化,认真统计、整理和系统分析,逐步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的核算价格体系,科学地编制合理的内部成本价格。对施工项目的效益和成本应统筹兼顾,做到既要降低成本,又能全面完成其他各项经济指标;各项指标都能够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人和每道工序;建立实现项目目标成本的保障体系。

3.2落实经济责任制

必须按照经济责任制的要求,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责”是指要完成成本控制指标的责任;“权”是指责任承担者为了完成成本控制指标,对于必须采取的措施应具有的权限,即实施控制的权力;“利”是指根据成本控制指标完成的好坏,给予责任承担者的奖惩。

3.3提高成本管理人员素质

项目成本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加强对经济成本管理人员的经常性培训,以造就一批专业化、职业化项目经理和经济成本管理人员。加大经济成本管理人员的培训,由内行人来管理,使工程的进度、质量、工期和成本都处在受控状态。

3.4运用激励机制

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利用激励机制对各部门和责任人实施责任成本考核,奖优罚劣。公司要对项目部设定总的成本控制目标,项目部要将分项目标以责任状的形式落实到相应的部门与班组,明确责任人和奖罚办法,然后根据工程的进度,按时间段或工程节点进行考核,并实施奖罚,这是成本管理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

4严把建筑施工项目质量关

作为建筑企业必须坚持靠质量树信誉,以名牌优质工程开拓市场,把强化质量管理、争创优质名牌工作作为开拓市场的经营指导思想,把“质量兴企”作为企业发展之本,紧紧围绕“质量是项目经营的生命”这一中心开展工作,广泛宣传,以点带面,层层发动,着力提高广大职工的质量意识,实施质量目标管理,全面提高工程质量。对原材料必须严格把关,从进货到使用必须经过工地质检人员严格验收把关,有些材料(如钢材、水泥、红砖、防水材料等)必须有质保书和检验报告,对不合格材料,绝对不能使用。

5安全是项目管理的根本

建筑业有生产产品庞大,产品品种繁多,产品位置固定,建筑产品环境差,涉及专业和工种多,工人队伍因产品的定点而流动,且都是露天施工,因此安全对于建筑业来说就显得十分突出。因此建筑业必须从实际出发,面对工人流动性大、野外作用、工种交叉频繁、零星作业点多的特点,做好以动态管理为主,动、静结合的群众参与管理方法。采取多种形式对职工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做到安全警钟日日敲。

6充分利用网络等先进技术管理

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运用网络技术,可使计划工作做到统筹兼顾、抓住编制和执行计划的关键,特别是对生产工艺复杂、各项工作联系紧密的工程的计划而言,网络技术的优点就显得更为突出。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控制的及时性,而且在辅助管理人员进行设计、决策管理等方面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 项目管理 创新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不断革新与完善,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建设整体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和意义日渐突出,并且成为决定工程项目质量、进度、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相关部门和人员一定要加强经验的总结,以及外国先进理念的借鉴和学习,进而实现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不断创新。

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基本原则

(一)有利于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历程中,社会生产力是决定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而随着社会生产力整体发展的水平不同,对于管理模式的要求也有较大的差异。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过程中,只有科学处理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对象之间的关系,才能使管理工作真正转化为现实中的生产力,进而促进建筑行业在社会发展中占绝更为重要的位置。

(二)有利于适应现代化市场的发展需要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体制正处于一个不断变化与发展的时期,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不能仅局限于本行业的管理需求,而是要不断加强自身对于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进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理想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从建筑施工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角度而言,项目管理的创新可以有效推动企业与现代化市场的融合,增强企业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实用性。

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途径和方法

我国建筑行业现行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和模式多是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但是缺乏对于国内建筑市场实际情况的分析和考虑,进而导致部分项目管理工作难以深入开展和进行,对于工程项目造成的损失也是不言而喻的。为了有效解决和扭转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有针对性的进行创新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时展的必然结果。

(一)不断完善组织机构

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项目经理部是管理工作的核心机构,也是制定和实施各项管理制度的决策部门。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中,项目经理部的机构设置及人员构成一定要创新,既要设置分工明确、相互制约的部门,又要保证工程项目中涉及到的人、财、物、力的协调管理与统一调配。同时,对于项

目经理要实行责任制,即项目经理在上任前要签订相应具备法律效力的合同,其中要明确指出项目经理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而且要保证项目经理所作出的重大决策要经过相关管理部门和人员的表决,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客观性。

(二)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

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中,成本管理工作的创新是极为重要的,也是施工企业实现经济收益的核心管理项目。国内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对于成本管理工作的需要也有所提升,并且逐渐项目管理创新的重要环节。在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创新中,同时,建筑施工企业要在现行成本管理模式和制度下,加强成本管理核算体系的构建,并且力争实现全员参与成本管理,进一步明确体系流程和工作程序,结合实际采取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来控制好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现场管理费等四大成本费用要素。

(三)构建完善的管理及监督机制

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监理单位和政府相关建筑主管部门的管理和监督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而且有利于政府宏观管理政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贯彻和执行。另外,建筑工程监理单位要承担起相应的工作职责,协助工程项目经理部加强各具体工作的管理与监督,进而实现项目管理工作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四)加强对于施工质量的监管

施工质量的强化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重要目标之一,也决定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随着现代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技术管理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施工质量的监管问题尤为突出。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中,项目经理部作为核心管理部门,。对于施工质量的监管要实行分层把关的模式,即班组自检,项目部抽检,监理验收等,对于关键项目的施工质量要予以特别关注。

(五)强化施工安全的管理

近年来,在国内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不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对于建筑行业的社会形象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作为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主体,施工企业安全管理部门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工作理念,并且在项目管理工作中随时开展“事故零目标”推进活动。为了将安全事故的发生隐患控制在最

低点,施工企业要在现有能力的基础上,切实加大安全投入,保障职工在安全的环境中生产。

三、结语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竞争环境的日渐激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对于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中,项目经理部在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方面,一定要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并且细化各部门的具体职责和义务,真正实现分工管理、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管理理念。同时,项目管理的创新也要坚持全面性的原则,要在对现有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不断提出切实可行的创新策略,并积极组织实施。

参考文献:

[1]洪元义,生产与运作管理[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田金信,建筑企业管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刘小平,建筑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张先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Z].2007.

篇5

【关键词】工程项目;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对策

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风险、投资、合同、进度、质量、人员等多方面的工作,涉及设计、监理、施工、设备、物资、运营等部门和单位。因此,只有工程项目中各方通力合作,切实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和安全管理,才能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然而,大中型国有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地下,如何提高项目法施工,在企业中建立管理机制,成为提高施工企业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从提高效益的特点出发,分析建筑工程项目现有的问题,并作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1、工程项目管理特点

工程项目,因为时间、地点、环境、人等因素的不同,使得项目在发展过程中变数太多,不可预料,所以,项目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工程项目具有明确的起止时间,分为五个阶段:“概念、计划、实施、结束、运行和维护。”每个项目还具有明确的目标、完整的系统组织等。项目管理就是为了实现项目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的组织、筹划、激励、沟通、检查、控制活动。包括:范围管理、成本管理、时间管理、质量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人力资源,工作结构分析、责任分配等。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特点是:造价高,参与人数多,利益相关者多,对环境的依赖影响比较大,时间长。项目不确定性和内部各利益相关者变数较大,受外部环境影响大。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至关重要,管理的好坏极大的提高了建筑市场的竞争力,促进建筑企业向技术专业化发展。专业化一方面提高了自身的技术管理能力,生产质量有所提高;一方面专业化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而国家政策法规将促使专业化的管理体系完善,这也是企业走专业化的必由之路。

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关键问题

质量计划与控制:制定质量计划是质量控制的依据。首先应将质量计划中的目标体系进行分解,形成有效的质量责任体制。在质量计划实施控制过程中,应将质量控制的工作重点放在调查研究外部环境和系统内部各种干扰质量的因素上,做好风险分析和管理工作,预测各种可能出现的质量偏差,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同时,要使这些主动控制措施与监督、检查、反馈,要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发生偏差及时纠偏等控制措施有机结合起来,使工程项目质量始终处于项目管理人员的有效控制之下。

售后服务的理念不能单一地去追求降低成本,追求的应是通过售后服务与业主建立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承包商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失,而要考虑一种长期的共存关系。可以说承包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是通过有效地整合成本、质量、工期三要素,以满足业主的要求,树立企业的形象;在工程竣工后则是通过售后服务与业主保持长期、稳定的关系,以求得彼此间再次合作的可能。售后服务是承包商兑现自身承诺、树立自身形象、争取自身进步的必要手段。真正的售后服务,提倡的是一种经营理念,在为业主服务的定位上,不仅要有售后的服务,更要有售前、售中的保障,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我们加强了建造过程中的控制与服务,那么售后服务的精度会更高,效果也会更好。只有减少不必要的扯皮,加强与业主在建造过程中的沟通与协调,才是更好的完善售后服务的先决条件。

进度控制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它包括进度目标的分析和论证。在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进度计划和进度计划的跟踪检查与调整。作为进度控制来说,任何一个项目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在编制好进度计划的基础上,重视实施过程进度计划的必要调整。进度控制的过程是随着项目的进展,进度计划不断调整的过程。进度控制的目的是通过控制实现工程进度目标。通过进度计划的跟踪检查。若发现执行有偏差,则采取纠偏措施,确定新的控制点,只有这样才能确定一个工程项目各个阶段性的控制点,并从阶段性的成功取得最后的成功。

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形式分为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实际成本。预算成本反映的是各地区建筑业的平均水平,是根据施工图和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出来的工程量,以及套用相关的取费标准计算得出的。计划成本,指项目管理部门按计划工期的有关资料,在实际成本发生前计算的成本。实际成本,是施工项目在施工期内实际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的总和。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比较可揭示成本的节约或超支,说明经营效果。实成本和预算成本比较,可反映项目管理的盈亏情况。根据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的特点,施工成本管理要紧紧围绕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几个方面展开,在施工成本保证工期和质量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利用组织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等手段把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

在建筑项目管理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是解决是否利用计算机技术的问题,还是解决如何利用的问题。建设工程是一种由多个单位、多个部门组成的复杂系统之间的信息沟通、数据交换及各建设主体内部的数据加工、整理、传递、存储等大量工作,因为充分利用了计算机技术,而实现了建筑项目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不仅可以快速、有效、自动而有系统地收集、传递、加工整理、检索分发、储存、修改、查找及处理大量的信息,而且能够对施工过程中因受各种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施工进度、质量、成本进行跟踪管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反映了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而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施工管理的水平。分析造成项目风险的内、外部环境因素。运用各种调查研究方法,分析出造成项目风险的各种环境因素,即造成项目风险的内、外部环境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它们是外部环境对造成项目风险的直接有影响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属于客观因素,一般归属为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产品和服务的、技术的、市场的、竞争的等不同范畴;内部环境因素包括优势因素和弱点因素,它们是在自身项目管理中造成风险存在的积极和消极因素,属于主动因素,一般归类为经营的、财务的、销售的、人力资源等不同范畴。

3、总结

项目管理普遍涉及到多个目标的要求,一个优秀的项目管理人员,应该注重实践中的分析问题能力,结合理论知识,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并再通过实践来检验它的科学性。这样才能降低管理风险,产生最大且直接的经济效益。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 项目管理 创新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不断革新与完善,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建设整体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和意义日渐突出,并且成为决定工程项目质量、进度、安全的重要因素。我国建筑行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项目管理,在政府相关建筑主管部门的监督和协助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现代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规模的逐步扩大,以及对于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要求的提升,现行的项目管理已经难以完全适用了,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相关部门和人员一定要加强经验的总结,以及外国先进理念的借鉴和学习,进而实现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不断创新。

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基本原则

(一)有利于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历程中,社会生产力是决定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而随着社会生产力整体发展的水平不同,对于管理模式的要求也有较大的差异。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中,只有坚持将管理理念与社会生产力相结合,才能不断实现两者的相互融合与促进。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过程中,只有科学处理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对象之间的关系,才能使管理工作真正转化为现实中的生产力,进而促进建筑行业在社会发展中占绝更为重要的位置。

(二)有利于适应现代化市场的发展需要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体制正处于一个不断变化与发展的时期,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不能仅局限于本行业的管理需求,而是要不断加强自身对于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进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理想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在现代化的市场环境中,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根本目标是通过加强施工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实现企业综合实力的整体上升。同时,从建筑施工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角度而言,项目管理的创新可以有效推动企业与现代化市场的融合,增强企业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实用性。

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途径和方法

我国建筑行业现行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和模式多是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但是缺乏对于国内建筑市场实际情况的分析和考虑,进而导致部分项目管理工作难以深入开展和进行,对于工程项目造成的损失也是不言而喻的。为了有效解决和扭转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有针对性的进行创新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时展的必然结果。

(一)不断完善组织机构

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项目经理部是管理工作的核心机构,也是制定和实施各项管理制度的决策部门。但是我国现阶段设置的建筑工程项目经理部多是由施工企业自行组建,缺乏必要的责任约束和管理,各部门在进行工作交接时,常出现职责不清、管理混乱的现象。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中,项目经理部的机构设置及人员构成一定要创新,既要设置分工明确、相互制约的部门,又要保证工程项目中涉及到的人、财、物、力的协调管理与统一调配。同时,对于项

目经理要实行责任制,即项目经理在上任前要签订相应具备法律效力的合同,其中要明确指出项目经理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而且要保证项目经理所作出的重大决策要经过相关管理部门和人员的表决,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客观性。

(二)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

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中,成本管理工作的创新是极为重要的,也是施工企业实现经济收益的核心管理项目。国内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对于成本管理工作的需要也有所提升,并且逐渐项目管理创新的重要环节。在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创新中,施工企业首先要树立以质取胜的理念,即在保证工程项目质量达标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成本的投入。施工企业要逐步建立与市场发展环境相适应的成本管理理念,在成本管理的具体工作和重大项目的决策中一定要经过慎重的考虑,防止因决策失误而造成企业经济的巨大损失。同时,建筑施工企业要在现行成本管理模式和制度下,加强成本管理核算体系的构建,并且力争实现全员参与成本管理,进一步明确体系流程和工作程序,结合实际采取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来控制好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现场管理费等四大成本费用要素。

(三)构建完善的管理及监督机制

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监理单位和政府相关建筑主管部门的管理和监督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也是促进项目管理创新的重要外在影响因素。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招投标、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阶段,一定要建立和实施完善的管理及监督机制,不但弥补了施工企业在项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而且有利于政府宏观管理政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贯彻和执行。另外,建筑工程监理单位要承担起相应的工作职责,协助工程项目经理部加强各具体工作的管理与监督,进而实现项目管理工作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四)加强对于施工质量的监管

施工质量的强化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重要目标之一,也决定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随着现代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技术管理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施工质量的监管问题尤为突出。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中,项目经理部作为核心管理部门,首先要制定明确的施工质量监管标准,并且将工程项目的质量验收标准进行细化和归类,并通过开展长期、有效的质量管理工作培训,保证全体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树立质量第一的工作态度。对于施工质量的监管要实行分层把关的模式,即班组自检,项目部抽检,监理验收等,对于关键项目的施工质量要予以特别关注。

(五)强化施工安全的管理

近年来,在国内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不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对于建筑行业的社会形象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中,安全管理是一切工作开展和进行的基础,必须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作为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主体,施工企业安全管理部门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工作理念,并且在项目管理工作中随时开展“事故零目标”推进活动。为了将安全事故的发生隐患控制在最

低点,施工企业要在现有能力的基础上,切实加大安全投入,保障职工在安全的环境中生产。

三、结语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竞争环境的日渐激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对于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中,项目经理部在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方面,一定要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并且细化各部门的具体职责和义务,真正实现分工管理、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管理理念。同时,项目管理的创新也要坚持全面性的原则,要在对现有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不断提出切实可行的创新策略,并积极组织实施。

参考文献:

[1]洪元义,生产与运作管理[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田金信,建筑企业管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刘小平,建筑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张先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Z].2007.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方法

1.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的标准及特点

1.1、标准

依据工程项目管理的全面活动要素,构筑出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和工程技术标准三大系列标准框架,结合本工程项目的特点制定出具体标准。主要标准包括项目部组织机构工作标准、各项职能业务工作标准及全员的岗位工作标准;管理标准主要针对项目的管理客体,分项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主要依据所担负工程的施工项目范围,分项分工序制定出相应的施工操作技术规范。三个标准相互关联,从而构成一个严密完整的项目管理标准体系,使项目的一切管理活动都始终处于标准的控制和调节之下。

1.2、特点

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①创新性。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是对以往传统管理方式的一种扬弃和创新,突出制度标准管理,较好地克服了人治管理的随意性弊端。②科学性。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是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而形成的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③系统性。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是按照工程的要求。根据项目管理的实际需要,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将项目管理规章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归类,形成一套与项目管理相适应的标准体系,从而使工程项目全过程各项工作的开展、各种管理的实施、各种技术规范的执行。④实用性。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是依据项目实际制定各项标准,每项标准既有总体要求,又有细化要求,这样制定的标准,不仅针对性强,且可操作性强,又便于考核。因而能使职工在执行中既知道坚持什么样的标准,又懂得如何去落实标准。

2.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现状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行业实践与系统探究均起步较晚。自1984年云南省建设的鲁布革水电站面世以后,项目管理才开始正式步入人们的事业,逐渐被各大建设企业所重视。鲁布革水电站通过世行贷款的方式,在国际进行招标,为实施工程项目管理奠定基础。工期有效缩短了五个月,降低了40%的成本花费,这一工程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成为建筑工程行业的楷模。自此之后,为了降低成本、确保工程的质量与效率,我国很多大规模工程陆续采用工程项目管理体制,包括建设监理制、合同承包制、法人负责制以及资本金制度等。历时二十年的完善与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然而,费用超支、工期拖延以及质量事故等现象仍然屡见不鲜,譬如说:北京西客站、宁波大桥以及重庆綦江彩虹桥坍塌的坍塌事故等,不仅负面影响波及范围较大,还造成了严重的财务损失与人员伤亡,这些都是项目管理不规范而导致的。

3.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3.1、对项目工程管理缺乏认识

现阶段一些主管部门或是建设单位工程项目管理对工作都缺乏正确认识,使部分地区没将工程项目管理实施起来,而一些地区也在慢慢适应此管理办法,虽然不够完善,但也不断研究探索中,由于部分地区没有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意识,甚至有些建设单位还有排斥心理,不愿接受项目管理,在生产构建中也不积极配合管理部门的工作,这样一来就很难开展项目管理工作,而且还会阻碍管理工作的使用和完善,对建筑工程会有很大的影响。

3.2、工程管理与技术不健全

实质上工程项目管理属于技术工作,因为它涉及的是整体建筑工程项目工作,它需要在前期工程项目开展前做工程策划,企业招标,工程进行时进行施工管理及购买所需材料设施等方面的管理工作,总结起来项目管理也是建筑工程的重要核心,它必须掌控全面完整的项目信息。这就需要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一定要有较强的工作管理能力,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对工程施工管理长久的管理经验,以及控制工作人员与组织的协调能力。

4.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

4.1、与国际接轨

与国际接轨,主要从合同、工程、质量、安全、报价管理等方面入手。项目管理在国际上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国际规则对承包商要求很严格,他们对资质管理,工程开工、竣工和投入使用都有一套严格的制度,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要求也很严格。面对全球市场化的激烈竞争,我们只有认真研究国际法规、标准,才有可能融入到国际市场中去。

4.2、建立、健全项目管理的法律、法规

现阶段我国建筑市场比较混乱,项目管理还不规范。因此,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建立、健全建筑行业的各类法律、法规和制度。做到职能部门负责宏观调控,各类行业、企业各行各责,在职能部门指导下有序经营。职能部门要运用好法律、法规的手段,着力培养和发展我国的建筑市场体系,使其良性、健康、有序的发展起来。

4.3、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

可行性研究是指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市场、技术、财务和国民经济分析,对各种投资项目的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进行的综合评价。其基本任务,是对新建或改建项目的主要问题,从技术经济的角度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并对其投产后的经济效果进行预测,在既定的范围内进行方案论证的选择,以便最合理地利用资源,达到预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我国现阶段很多投资项目都很少在这方面做工作,常常是盲目跟风式的投资,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所以,我们必须加对项目前期工作的建设,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市场评价工作,真正把可行性研究与建设期的“一大管理,三大控制”纳入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为投资项目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出贡献。

4.4、提高人员的素质

建筑工程的施工不仅是需要先进的施工技术,同时还需要高技术的专业管理人才对项目进行管理,二者兼顾才能确保建设优良的工程。建设企业必须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管理队伍,并对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加强他们的专业知识学习提高他们法律意识,以便使他们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建设企业要明确责任到部门,采取奖优罚劣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高等院校应随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教育策略,可以对口培养一批专业管理学员,以便为国家卫企业做出应有贡献。

4.5、项目管理信息化、网络化

在知识信息化背景的如今,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铺天盖地的信息流充斥于我们的生活,令传统的管理方法与模式承接无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借助现代化管理手段,来提升项目管理的质量与效率。计算机的引入在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同时,也为我们工作带来了新意,应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作用及优势,做好项目管理工作,为建筑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取得了较大进步,管理面越来越宽,且管理手段也更加先进,不过这其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由于建筑工程管理涉及面很广,它是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及经济规律,把各种不同的资源有效结合起来,将所涉及的资源融入建筑工程中,同时还要协调与组织各项管理活动一项科目。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要将经济效益与工程质量同时达到最佳效果,实现两者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邹蔷.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

[2]钟长鸣.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14.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设计项目管理;创新;团队;沟通

中图分类号: TU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实质是企业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通过技术创新构建企业的核心能力,企业只有拥有核心能力,才能产生强大的竞争力和市场竞争优势。

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1、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是建筑市场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的要求。

建筑市场是整个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有其自身固有的特性,但在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中仍存在阻碍和影响市场健康发展的很多问题。如建筑工程投标中的过度竞争、相互压价、低价中标;国有建筑企业与集体、个体企业存在不正当竞争, 影响公正、公平的实现;行业保护、地区保护仍然较为严重,这些问题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建筑市场的逐步完善和进入国际化,需求我们的工程项目管理,必须不断创新来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需要。

建筑企业在目前招投标承包竞争机制下, 由传统的“等、靠、要”的思想逐步向市场观念、竞争意识转变, 形成生存发展靠市场、靠自己的观念。但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像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机制僵化、变化不大,项目与企业间责任不明、关系模糊、约束不严, 诸此过多不确定因素严重影响着项目施工管理的正常实施,。通过创新解决好项目与企业的关系,才能使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是当今时代所需。

面对新的世纪如何建立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 适应市场需要, 适应提升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需要的项目管理模式, 努力走一条改革、创新、发展的一体化道路, 是建筑企业需要面对的一项艰巨而关键的任务。市场的扩大意味着市场将被重新瓜分, 企业如没有管理、资本、机制、体制、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将无法占有相应的市场份额,其市场份额将减小并逐步被市场淘汰。特别是国际承包商进入中国建筑市场使我们面临世界区域内的竟争对手, 要求我们必须正视和参与世界经济的竞争与挑战。由此可见时代的巨大变革迫切要求建筑企业必须加快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对于当前是非常必要的,而建筑工程设计项目管理是工程全程管理中相当关键的环节,其管理创新对于整个建筑工程顺利推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建筑工程设计项目管理的创新方法

1、观念的转变

建筑设计项目管理对设计人员来说, 首先应从观念上进行转变。设计项目管理是一套全新管理思想的引入,需提高全员的管理意识,我们目前对设计流程、市场意识都有不同;项目经理不同于设计总负责人,他在各个阶段的职责是不同的;对于设计人员不仅仅需要有技术, 还需要有一定的管理知识和市场经验。

建筑工程设计项目管理系统的实施需要全员上下,尤其是决策层和管理层的支持。项目中无论是直接从事技术工作还是涉及项目经理工作, 均需要加强项目管理的知识和意识,达到从根本上认识其重要性, 适应时展的需要。

2、动态的管理和全过程的控制

建筑设计项目管理有明确的时间和目标, 但在实现过程中需要进行整个全过程的控制。设计项目管理的过程控制也包括质量控制、时间控制、费用控制和信息管理。

建筑设计的过程包括方案、扩初、施工图、施工配合阶段。因建筑项目的特殊性,其涉及面广、变化因素多、建筑个体的不同,其过程的控制需要不断的协调。设计院需要建立《设计项目管理手册》,提供给设计人员具体的操作方法, 确保项目总目标的最优实现。

在项目管理中, 变化的不定性需要进行有效地控制, 采用动态的管理方式是必须的,而计划是控制的基础, 没有计划也就很难有效地控制。项目经理需要在变化和矛盾中处理好各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对于质量、进度、收费和支出在不同的阶段需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和工作方法。在协调中不可缺少的是进行多方面的沟通,不仅包括设计团队与业主的沟通,还包括设计团队内的沟通、设计团队与设计单位内领导和所内其他项目间的协调沟通,确保建筑设计全过程的控制。

3、发挥团队作用

项目管理的一大优势就是充分发挥团队集体的作用。设计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性角色。对于项目经理需要通才包括领导能力、人员开发能力、沟通能力、应付危机及解决冲突的能力、技术能力以及创业能力等。因此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技术, 更需要项目管理的知识和经验, 才能成为会管理的项目经理人才。

充分调动设计成员的积极性, 确定、引导并实现项目目标是很重要的。让设计团队的每个成员感到在项目组中是很被需要的、互相依赖的、互相支持的。在设计互提资料阶段,需要加强协同设计的能力,保证项目组进度的一致,不要产生个别工种进度的滞后而带来整个项目的影响;在设计修改阶段,项目经理要加强与业主的沟通,最大限度地控制变更,这也是保证设计质量的问题,对内争取设计人员的理解,共同完成项目的目标。

4、构建现代建筑设计项目管理机制

(1)应用先进设计技术

各专业都要广泛应用先进技术,实现技术与效益的最佳结合,如提高CAD 应用水平,在应用微机和单机版软件的基础上,建立设计企业局域网;加强内部业务建设并结合专业设计工作实际,编制通用图、采用标准图、建立图形库和各专业数据库,不断完善设计资源,提高设计效率;建立工程设计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使项目管理实现动态的实时管理。

(2)着力培养现代化工程设计人才

为适应国内外设计市场竞争,要把设计企业办成学习型企业,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设计人员业务能力。设计人员有专长、设计室有特色、设计院有优势,才能培育出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人才,做出优秀建筑设计。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复合型的现代化工程设计项目管理人才,既有“硬技术”,又有“软技术”的项目经理人才。

(3)组织设计项目管理创新

设计项目管理现代化包括管理思想现代化、管理组织现代化、管理方法现代化、管理手段现代化、管理人才现代化。国内设计企业要学习境外设计企业新的设计理念、手法和管理,努力“转机制、练内功、抓管理、上水平” 。“练内功”既有技术方面的内功,又有管理方面的内功;“抓管理”既有设计企业管理,又有每个设计项目的管理。要缩小与国外设计企业管理的差距,根本措施是进行技术管理的系统整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计划、组织、决策、协调、控制等方面进行管理创新,构建现代建筑设计项目有效的管理机制。

总之,创新是建筑工程企业得以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源泉,特别是通过加强建筑工程设计项目管理的创新,能够及时有效的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 并且能够将设计企业的项目管理框架不断完善与充实,使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得到不断地提高,从而为建筑工程设计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新. 基于现代建筑工程设计项目管理的探讨[J]. 广东建材. 2010(12)

[2] 王晔. 建筑设计项目管理内容与流程的科学规范化[J]. 建筑设计管理.

2011(02)

[3] 陈继光. 浅论道路工程设计项目管理[J].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1(03)

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评价方法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绩效评价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由于项目管理在我国建筑工程领域应用推广的时间较短,目前适用的绩效评价体系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严重限制了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有必要对现存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进而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提升绩效评价体系的可行性。

1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现状

1)评价指标设定模糊。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内部环境和所处的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市场发展的动态性使得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面临较多的可变因素,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不能仅仅依靠以往的经验进行决策判断,但是目前适用的绩效评价体系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仍然根据历史项目管理经验制定具体的评价指标,经验主义严重,导致评价指标的设定模糊不清,缺乏预测性及先见性。2)评价体系不健全。模糊不清的评价指标使得绩效评价不够全面,无法全面、客观的衡量工程项目,而且现行的评价体系只是针对某一工程或某一类工程建立起来的临时性的评价体系,缺乏对企业整体战略的指导性,无法反映企业的战略思想,导致绩效评价体系与企业发展战略之间的脱节,不利于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此外,企业所采用的绩效评价体系大多倾向于静态评价,没有形成一个动态、往复循环的指标体系,无法适应市场的形势变化要求,这也显示出评价体系在动态跟踪方面的不足[1]。3)评价方法适用性差。评价方法的适用性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评价周期往往以半年、一年或某个固定的期限为准,与动态变化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项目周期设置过于固定,而且没有很好的与评价目的相关联。b.目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在开展相关绩效评价工作时往往采用自上至下的评价模式,即由上级管理层对下级部门或工作人员进行审查、评价,评价者一般是管理层,其和被评价者之间的利益、价值观冲突将直接影响绩效评价结果,导致出现一些难以令人信服的绩效评价结果,严重时还会导致上下级关系的恶化,这种单一的绩效评价角度并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2,3]。c.部分企业的绩效评价仍然流于形式,即使人资管理部门制定了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但是在实际运作时却没有真正意识到绩效评价的重要性,将其作为一种管理形式走走过场,并没有对绩效评价结果进行认真客观的分析总结,导致绩效评价体系并没有起到真正的监督、督促作用。

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再设计

1)设计思路。从上述建筑工程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的现状可以看出当前所适用的评价体系已远远不能满足绩效管理要求,这就需要以当前存在的问题为戒重新考量评价指标及内容,构建新的绩效评价体系,将重点内容充分的融入到再设计范畴中,为此,本次针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工作应当按照以下的思路展开:首先,应当仔细分析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结合管理特点提出几点有助于改善现状的可行性对策,同时还要抓住绩效评价的重点内容对提出的对策加以完善,构建绩效评价的初始模型。其次,确定评价目标确定评价指标及权重选择评价方法的流程对初始模型加以完善,同时针对反馈意见进行优化改进,最后,实际应最新建立起来的绩效评价体系。下面,本文将着重分析如何开展绩效评价体系设计的第二个流程[4]。2)确定评价目标。上文提到现行的绩效评价体系在目标设定方面过于模糊,这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特殊运作方式有关。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同一工作人员既要担负团队整体绩效责任,而且还要担负个人的绩效责任,绩效责任表现出多重性和多层次性。而且最终的绩效目标往往是由管理者最终决定的,最后再分解到各个组织层面上,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过程,这种目标设定方式往往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和非操作性,导致下级人员和部门只能被动的接受任务,而且目标在分解的过程中也逐渐丧失了一致性,变得模糊不清[5]。因此,在确定绩效评价目标时,应当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形成一套完善的目标制定制度,并利用目标管理原理将目标管理体系划分为三个阶段(计划、执行、检查)和四个环节(目标确定、分解、实施、评估),按照上述要求依次完成各个阶段、环节的目标设定工作,保证绩效评价目标的清晰完整性。3)确定评价指标及权重。在确定评价指标之前首先要衡量企业的整体绩效评价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各个层面上的具体评价目标,参照设定的目标明确团体和个人绩效所占的权重关系,在确定权重关系时要注意衡量影响评价目标实现的关键要素,当然,还要考虑到市场环境变化、项目计划变更等影响评价目标的动态因素。为了使评价指标更加符合企业的战略指导思想,应积极采用KPI,即关键绩效指标,通过输入、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设置来设定目标式的量化指标,将企业虚拟的战略目标分解为若干可供执行的工作目标,从而提高企业战略目标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关键绩效指标可以更加明确各个部门、人员的主要责任,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个主体的绩效衡量指标,因此,建立行之有效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是做好绩效管理的关键,同时也是促使企业战略目标最终实现的重要手段。4)选择评价方法。目前可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采用的绩效评价方法较多,实践表明最合理有效的评价方法为360绩效评价方法和BSC方法。360绩效评价方法需要由被评价者的上级、评价者自身、直接部署、同事、客户等对个人进行全方位的绩效评价,这种360°无死角的评价模式比较适用于个人的评价[6]。如果是对管理团队进行绩效评价则需要选用BSC方法,BSC方法即平衡计分卡方法,是一种超越传统以财务度量为主的绩效评价方法,可以使团队组织的策略转变为行动,已成为企业集团、团队执行管理的重要手段。BSC由财务、客户、内部运营、成长四部分内容组成,在直观卡片的指示下使团队的职责、工作任务变得更加清晰明了,而且层次分明。借助360绩效评价方法可以创建以下BSC平衡计分卡:a.从上级的角度:团队的主要工作职责及任务是什么;b.从同事的角度:团队成员之间的工作开展情况怎样;c.从客户的角度:有没有达到客户的服务要求或工作标准是否满足;d.从自身的角度:学习培训是否跟得上团队步伐。

3如何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实现

为了使新的绩效评价体系得以实现,并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发挥作用,我们认为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完成并不是最终环节,还需要通过反馈与改进使新的绩效评价体系更加符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特点。从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反馈的不及时直接影响了评价体系的最终实现及绩效的改进,针对这一问题,首先要进行积极的反馈,其次要制定完善的绩效改进计划。为了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意见,应当做到以下几点:持续性、首先进行自我评价、鼓励员工参与反馈过程、少批评、制定绩效改善目标并定期检查。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保证全员参与绩效反馈过程,获得更加真实而全面的反馈意见用以绩效改进,保证绩效目标的最终实现。

4结语

绩效评价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绩效评价体系则是开展相关绩效评价工作的主要依据,只有切实可行的绩效评价体系才能确保绩效目标的最终实现。本文在分析绩效评价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如何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并进一步分析了如何促进绩效评价体系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最终实现。

作者:路新学 单位:山西鑫路美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孟建锋,梁磊宁.基于BSC的矿井建设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中国矿业,2014(9):152-156.

[2]景姣,尹长萍.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方法与实证研究:文献综述及研究展望[J].科学决策,2013(12):70-94.

[3]谢丹凤,公彦海,郭树荣,等.基于动态指导模型的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绩效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23):63-67.

[4]吴宗法,马振鹏,孟秀焕.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公共项目绩效评价模型研究———以发展结果为导向的理论框架构建[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5(1):85-94.

篇10

关键词:建筑 工程项目 管理标准化

引言:本文以项目管理理论为基础,对项目管理的特征、分类、任务、效果等展开较全面的论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实现通过加强项目目标管理达到提高施工项目管理水平的构想。

一、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特征:

(1)、复杂性程度高建筑工程造价高,参与人数多,利益相关者多,对环境的依赖和影响都比较大,时间长,所以相对于其它的项目而言,其复杂性程度高。

(2)、项目进行中不确定性程度大建筑工程项目复杂性高,受外部环境影响大,如天气、原材料价格、政府法规变化、周边社会关系等较容易影响项目进程;项目内部各利益相关者,如业主、监理、总包商、分包商、供应商、政府监管机构,变数较大;加之项目自身建设进度也在不断进行,其不确定性程度高,管理过程应牢牢把握渐进明细的特点。

(3)、建筑工程项目目标较易明确,多实行目标管理,目标相对稳定建筑工程项目较之其它技术开发项目,目标较稳定,建筑工程项目化管理已实行多年,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经验,所以项目目标一般明确,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也多数采用目标式的责任承包管理。

二、 工程项目管理

(1)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

工程项目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一大类,其管理的对象是工程项目。工程项目管理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以最优地实现工程项目目标为目的,按照其内在的逻辑规律对工程项目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指挥、控制的系统管理活动。其实质是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工程建设进行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管理,以实现工程项目的最终目标。

(2)工程项目管理的分类

1)按管理工作范围大小来分,工程项目管理可分为建设全过程管理和阶段性管理两类。

2)按项目管理者在建设过程中的经济地位来分,工程项目管理分以下三类:

第一类 : 由建设单位进行项目管理.这时的项目管理者处于需求者的地位,其管理范围是建设全过程,即建设项目管理。

第二类 : 设计或施工单位在合同规定的范围内进行项目管理。管理者处于供应者的地位,管理范围是工程建设全过程的一部分:但在实行建设项目全过程总承包时,总承包单位的项目管理范围要相应扩大到建设全过程.

第三类 : 项目管理咨询机构或工程承发包公司受建设单位或设计、施工单位的委托进行项目管理。管理者处于客户人的地位,应客户要求,其管理范围可以是建设全过程,也可以是其中的一个阶段。

(3)工程项目管理的任务

1)建立项目管理组织

明确本项目各参加单位在项目周期实施过程中的组织关系和联系渠道,并选择合适的项目组织形式;做好项目实施各阶段的计划准备和具体组织工作:建立本单位的项目管理班子:聘任项目经理及各有关职能人员。

2)费用控制

编制费用计划,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将费用控制在计划目标内。

3)进度控制

编制满足各种需要的进度计划,把那些为了达到项目目标所规定的若干时间点,连结成时间网络图,安排好各项工作的先后顺序和开工、完工时间,确定关键线路的时间;经常检查计划进度执行情况,处理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协调各单体工程的进度,必要时对原计划作适当的调整。

4)质量控制

规定各项工作的质量标准:对各项工作进行质量监督和验收;处理质量问题。质量控制是保证项目成功的关键任务之一。

5)合同管理

起草合同文件,参加合同谈判,签订、修改合同;处理合同纠纷,索赔等事宜。

6)信息管理

明确参与项目的各单位以及本单位内部的信息流,相互间信息传递的形式、时间和内容:确定信息收集和处理的方法,手段。

(4)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

1)目标的明确性

任何工程项目都有明确的建设目的,有明确的工期和投资限额要求,有明确的质量和功能标推。工程项目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在项目的各限制条件的约束下,将项目顺利建成。

2)责任的明确性

首先是签订严谨、合理的工程建设合同,明确项目管理各方的任任和义务,并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相互监督和促进对合同的履行。

其次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当事人在组建自己的项目管理组织机构时,要根据实现目标任务的需要,设置部门和岗位,并明确其职责、权利和任务,明确组织中各工作人员的责任,制定完备的工作制度。

严格履行合同,有一支精干高效的项目管理组织,是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的主要措施之一。

3)管理的复杂性

工程项目管理是对项目发展周期全过程的管理,跨越了从项目选择、论证、决策,到项目设计、招标投标、建筑安装,一直到项目运营和后评价,跨度大、时间长。现代工程项目本身技术和内容就十分复杂,而工程项目管理的容又包括质里、进度和投资(或成本)控制,包括项目组织的建立与管理、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多个方面,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管理。工程建设项目的一次性和固定性,使得工程建设项目设计单一,不能像一般的工业产品成批生产(建设),工程施工受气候、水文、地质等因素影响大,因而管理复杂。

4)管理的科学性

工程项目管理以系统理论作为管理的理论基础,并且认为项目管理系统是开放的系统,为实现系统目标,应对系统运行进行动态的调整控制。根据系统理论的统一性、整体性原则,依据现代组织理论建立起的项目管理组织,能够合理确定组织功能和目标,有效组织协调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提高管理效率,确保项目目标实现。

三、实施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的主要效果

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是适应施工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工程项目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它的实施对于确保工期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以及加强职工队伍建设,都显示出较好的效用。

(1)提高了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一是改善了管理状况。由于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把项目的各项管理要素组成更加严密的有机整体,改变了以往项目部领导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的管理方式,使项目部领导能够有更多的精力想全局、抓重点,争取了工作的超前性和主动权。二是增强了管理实效。由于标准化管理将项目的工作、管理、技术要求,制定出定性、定量的规范,可操作性强,加之奖惩严明,改变了以往工作无章可循的弊端,使职工逐步养成了按标准办事的作风,增强了管理的力度和效果。

三是提高了管理素质。健全的管理标准,为大批新走上管理岗位的人员提供了管理依据,为施展才干创造了条件。为企业发展生产经营锻造了大批的经营管理人才。

(2)促进了工程质量的提高和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

实行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为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确立了更高的起点和目标,有力地促进了全公司工程项目质量的提高和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

(3)加快了施工生产任务的完成

工程项目实行标准化管理,使生产要素得到优化配置,促进了项目管理的整体优化,提高了合同履约水平,年完成工程任务总额逐年提高,一年完成工程任务总额亿元。

(4)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实行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明晰了项目的责权利关系,促使职工在施工生产中加强责任成本核算,树立勤俭节约、增收节支的意识,千方百计地降低成本,有效促进了全局经济效益的提高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方法探讨有哪些。

(5)强化了施工队伍的全面建设

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重在标准化,突出全面性,有效地克服了以往工程项目管理中只顾眼前生产、不顾队伍长远建设的问题,尤其是把“三线建设”文化线、生活线和卫生保健线纳入标准化体系,有效改善了一线职工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