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协议范文
时间:2023-06-29 17:28: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管理协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华盛顿协议》;工程教育;工程管理;专业评估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5)05002206
评估作为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一种手段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专业评估已列为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我国积极推进“五位一体”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包括自我评估、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以及状态数据的常态监测。其中,专业认证及评估是中心环节,因为专业是高等学校最基本的、相对独立的人才培养单位,高校能否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高质量专门人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的办学水平,因此,专业评估有其特殊的重要性[1]。
相比国外先进国家专业认证制度的建立,我国的专业认证及评估制度起步较晚且不完善,迄今仅有工程教育认证、医学教育认证以及土建类专业评估三类,而其中土建类专业最早开展专业评估。我国工程管理专业从初创到现在已有十几年,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在结合国情、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不断探索的基础上,工程管理专业已成为我国教育系统中的一个新兴专业。据统计,至2013年,国内高等学校中有418所设置了工程管理专业[2],成为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科专业中的第一大本科专业。面对如此庞大的工程管理专业点数和学生人数,构建更加科学、合理和先进的评估制度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势在必行。由于专业评估的理念、标准和内容是学科专业发展的风向标,因此评估制度的优劣直接影响专业的发展。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与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发展的国际化水平日趋显著,建立与国际认证制度具有实质
等效性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制度是工程管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鉴于此,本文拟通过借鉴《华盛顿协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内容和标准,探讨我国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发展的方向。
一、我国工程管理专业评估现状
我国1999年开始实施工程管理专业(本科)评估工作,截至2014年5月,全国已有35所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按1998年专业目录
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设立了工程管理专业。201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工程管理”分拆为工程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工程造价三个本科专业。
)通过了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本科)评估。随着专业评估的开展,工程管理专业的国际化程度日益加强,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委员会已经与英国特许建造学会(CIOB)和美国建设工程教育委员会(ACCE)签署互认协议。如此实现了通过评估的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学士学位被ACCE、CIOB所承认,且毕业生在英、美两国申请建造师执业资格时被认可。由此可见,我国高等学校本科工程管理专业评估有效促进了工程管理教育质量的提高、人才培养素质的提升以及与国际工程管理教育的接轨。但同时我国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可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虽然目前我国工程管理专业点位居第二,但工程管理专业的评估通过比例位居最后(见表1),这说明多数高校对专业评估积极性不高。目前申请评估并通过的院校主要为部属院校(或原为部属院校),地方院校参评的很少,部分院校对专业评估的意义认识不清,重视程度不够[3]。实际上,专业评估是地方院校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培养工程建设合格人才的有效途径,是院系长期生存和体现竞争力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我国工程管理专业评估面临着评估与否毫无差别的推动困境,这与国外评估制度的现状相差甚远。以美国工程教育认证为例,认证结果是决定一所学校办学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只有通过第三方认证的院校,其学生才能获得官方贷款或资助,其学分和学位才会得到其他学校及社会的认可,因此通过专业认证成为学校和专业获得良好声誉、招收优秀学生以及吸收公共部门和社会对该专业投资的重要保障[4]。
(二)专业评估与执业资格考试不挂钩
根据国际上通行的专业评估制度,专业评估与注册工程师制度之间存在紧密相连的六个环节:专业评估、专业教育、专业工作实践、执业资格考、注册执业和继续教育(见图1)。其中,专业教育是这一制度五个环节中的基础环节,而专业评估则是保障专业教育符合注册工程师的知识与能力要求的关键制度,因此这两个环节互为支撑,相互衔接。目前,土建类部分专业在参加注册师考试时,通过评估学校的毕业生与非通过评估学校的毕业生在职业实践年限上是减少的,因此能够实现专业评估与执业资格考试的挂钩[5]。以建筑学专业为例,通过专业评估的专业,其毕业生在参加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时,可提前2年考试(非评估毕业生毕业5年后考试);此外,通过评估的专业其学位从工学学位变成建筑学职业学位,还能获得堪培拉协议签署成员的互认[6]。但是,对于工程管理专业,迄今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表明通过评估学校的毕业生能减少最低职业实践年限或免考部分科目,这意味着评估制度与注册师制度未能相互支撑,这是我国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制度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6]。
(三)专业评估文件修订的步伐滞后
虽然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开始时间较早,但是评估文件的修订频率较低(见表2),第一版的修订经历了10年,第二版迄今尚未修订。如今,经济社会日新月异,这种修订的低频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评估文件的有效性,难以确保学生能力满足国际和国内人才需要。美国作为最早开展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国家之一,美国工程和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的工程标准2000(EC2000)在每年的年度会议都会就其中的某些条款提出修改建议,然后经董事大会表决通过后修订,并在下一个认证年度开始执行修订过的认证标准,从而使每年的评估结论和社会需要的变化及时用于评估标准的修订[7]。因此,保证评估文件的与时俱进是确保评估质量和权威性的一个关键因素,尤其是随着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工程管理专业评估文件的修订势在必行。
二、《华盛顿协议》的要求和核心理念
(一) 《华盛顿协议》的原则
《华盛顿协议》(Washington Accord)是世界范围知名度最高的工程教育国际认证协议[8] ,签署时间最早、缔约方最多,截至2014年,已有17个正式成员计入华盛顿协议[9]。《华盛顿协议》的诞生和影响日渐扩大,将使得到他国承认的工程专业评估成为国际技术人才市场准入的一道门槛[10]。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大,工程技术职业全球化成为必然趋势,我国也迫切需要建立与国际专业资格与学历教育互认的认证体系。该协议的核心原则为可比性和等效性,即用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具有可比性,以及经认证的专业培养的毕业生获得的能力是等效的。经过国际互认机制认可的毕业生才能在国际人才市场上成为获得职业准入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加入该协议后,签约国所认证的工程专业(主要针对四年制本科高等工程教育)培养方案具有实质等效性,经任何缔约方认证的专业的毕业生均达到了从事工程师职业的学术要求和基本质量标准。中国于2013年6月被全票决定接纳为预备成员,但这并不意味着将来一定会授予正式签约资格,还需要经过至少两年考察期,这也对我国工程教育提出了长期的要求。因此加入《华盛顿协议》对于我国工程教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二)《华盛顿协议》的毕业生素质要求
《华盛顿协议》规定了培养工程师的12项毕业生素质要求(见表3)[11] ,该要求也是《华盛顿协议》实质等效要求的核心参考框架之一。毕业生素质要求本身并不构成认证资格的一种“国际标准”,而只是为各认证组织描述实质等效性资格结果提供了一种被广泛接受的一般性参考,旨在帮助签约成员和临时成员制定出一套以结果为导向的认证标准,也用于指导那些致力于取得签约会员身份的组织构建自己的认证体系。
二、《华盛顿协议》的要求和核心理念
(一) 《华盛顿协议》的原则
《华盛顿协议》(Washington Accord)是世界范围知名度最高的工程教育国际认证协议[8] ,签署时间最早、缔约方最多,截至2014年,已有17个正式成员计入华盛顿协议[9]。《华盛顿协议》的诞生和影响日渐扩大,将使得到他国承认的工程专业评估成为国际技术人才市场准入的一道门槛[10]。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大,工程技术职业全球化成为必然趋势,我国也迫切需要建立与国际专业资格与学历教育互认的认证体系。该协议的核心原则为可比性和等效性,即用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具有可比性,以及经认证的专业培养的毕业生获得的能力是等效的。经过国际互认机制认可的毕业生才能在国际人才市场上成为获得职业准入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加入该协议后,签约国所认证的工程专业(主要针对四年制本科高等工程教育)培养方案具有实质等效性,经任何缔约方认证的专业的毕业生均达到了从事工程师职业的学术要求和基本质量标准。中国于2013年6月被全票决定接纳为预备成员,但这并不意味着将来一定会授予正式签约资格,还需要经过至少两年考察期,这也对我国工程教育提出了长期的要求。因此加入《华盛顿协议》对于我国工程教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二)《华盛顿协议》的毕业生素质要求
《华盛顿协议》规定了培养工程师的12项毕业生素质要求(见表3)[11] ,该要求也是《华盛顿协议》实质等效要求的核心参考框架之一。毕业生素质要求本身并不构成认证资格的一种“国际标准”,而只是为各认证组织描述实质等效性资格结果提供了一种被广泛接受的一般性参考,旨在帮助签约成员和临时成员制定出一套以结果为导向的认证标准,也用于指导那些致力于取得签约会员身份的组织构建自己的认证体系。
目前,由于我国已加入《华盛顿协议》,为了实现毕业生能力的实质等效,我国工程管理专业也必须及时修订评估文件为该专业国际互认创造条件。由于住建部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委员会已与CIOB和ACCE签署互认协议工程管理专业达成互认,因此新版工程管理专业评估标准需考虑与3个组织标准或协议内容的协调统一。表3对比了3个互认协议的毕业生要求或标准,可以看出组成和内容的细致程度上均有较大差异。《华盛顿协议》是针对所有的工科专业认证,因此所规定的毕业生素质是普遍适用的,反映了可接受的最低标准,并可进行客观性的评测,尽管所有的素质都是重要的,但权重根据专业类型进行确定。ACCE的《认证手册》内容更加丰富,不仅包含了认证的毕业生要求,还包含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要求等,可用于指导评估文件的编制。CIOB 的《教育框架》是直接针对工程管理专业认证的毕业生素质,因此,直接参考性更强,但是与《华盛顿协议》要求相比内容不够全面。鉴于三者的差别,我国工程管理专业评估文件,尤其是评估标准需全面权衡后修订,以满足更广泛的国际互认,提高国内毕业生的国际项目参与度和竞争力。
(三)《华盛顿协议》的核心理念
《华盛顿协议》的核心理念是以成果输出为导向(Outcome-based),采用以该认证标准,将使教育更加关注结果(毕业生能力),从考核 “教育输入”转向考核“教育产出”,因为毕业生能力是教育质量最直接也是最有力的证明。《华盛顿协议》的发起组织之一――美国工程和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首先采用Outcome-based思想修正了认证标准EC2000,与美国之前的工程专业认证标准相比,在指导思想和内容上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最重大的变革是从注重投入转向注重产出,它不仅强调学生专业知识的准备和教学过程的改进,尤其关注工程教育的产出即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而且认证标准的重心由院校转向了学生,由以往对院校各种资源、教学过程、课程设置和手段等的重视,转向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强调。这与目前《华盛顿协议》的核心理念一脉相承。
注重Outcome-based的认证理念首先对培养计划也提出了新的方向和要求,给教育机构在课程设计上一定的自由度。其次,教师队伍中除了具备扎实工程理论知识的学者外,还要求广泛吸收专业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以满足学生对实践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需求,体现理论联系实践的工程教育要求。再者,认证标准中重点强调参与工程实习训练,除了实际动手操作外还包括专业工程师角色的学习,以保证学生可以真正接触工业界和职业领域,成为更有潜力的从业者[12]。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对毕业生能力的要求将不仅限于传统工程知识和基础概念,而应该具备跨领域和专业团队合作的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都要求正式成员的认证标准对毕业生能力进行详细说明并不断调整,以体现持续改进的认证理念。
三、 对我国工程管理专业评估的启示
以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为契机,工程管理专业也应该加紧步伐,通过转变评估理念、修订评估文件和实现将评估与执业资格考试制度的挂钩等,最终推动建立从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到执业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6个环节互相支持的工程管理评估制度。
(一) 评估理念的转变
1.以学生为中心
学校大规模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学校的主要精力放在资源和声誉上,尚无暇顾及本科教学[13-14]。因此,评估文件作为专业发展的风向标,应促进教师重视教学,关心学生的良好氛围方面,推进学校转变办学思想,确立本科教育基础地位。具体而言,明确以学生为中心。一方面,专业的培养应以毕业生要求和培养目标为导向培养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把学生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不是单纯的教授知识,而重点考察学生能力。因此,在评估过程中不仅应关注专业的标志性成果,如院士和教授数量,高水平文章数量等,而更需要按照《华盛顿协议》的“成果输出导向”的标准来提高毕业生能力水平;另一方面,学生的范围应是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优秀学生,因此需要保障所有毕业生能力的达成,不能达到要求的学生应不予毕业。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后,通过认证学校的工科毕业生与成员国和地区实现了学位等效,可以在他国和地区考取资格证并执业,因此学校必须严把毕业关,以确保我国工科毕业生能力与其他缔约方的实质等效。
2. 目标导向
我国传统的教育均是基于课程,即“内容”决定内容。教学计划的核心是确定要上哪些课程,而确定哪些课程的根据是基于对该学科的“理解”,教学实施过程是安排上“好”每门课,教学评估是评价每门课上得怎么样。与之相反,目标导向的教育方式是“需求”决定内容,教学的目的是使得毕业生达到一定的能力要求,教学计划要明确反映对毕业要求的支撑,上“好”课就是有效的完成相应的“支撑”任务,以促使学生达到毕业生能力要求。基于产出的教育理念强调毕业能力,而不是单纯的知识,要求必须符合评估标准,但是知识载体与能力实现途径可以充分发挥各学校和专业特色。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我国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应当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具体包括:(1)从以教为中心,形成以学为中心,即关注学生学得如何,而不仅仅是教的如何。(2)从知识体系为中心到能力达成为目标。每一门课程需要考虑如何实现评估标准里的某项能力或者某几项能力,检验的标准亦为学生的某些能力是否达成。
3.持续改进
专业评估的核心目的是为了提高专业教育的质量,这是评估的核心所在[10]。而专业教育的质量改进是一个不断的循环过程,因此需要有连续不断的反馈过程。从专业评估中得到改进信息,再制定专业改进方案和实践活动,下一轮评估时再进一步的评价和反馈。持续改进的实现有赖于有效的质量监控与反馈机制,使每个教师在持续改进中均承担责任,并通过学生表现体现出来。新的评估标准应当要求被评估专业提供多方面毕业生情况的反馈,包括就业单位、社会人士以及广大师生等,帮助被评估专业发现当前的不足,以及专业特色和发展方向,从而使专业在不断改进中前进,达到“以评促建”的评估目标。
(二)实现与注册师制度衔接
探索专业评估和注册工程师等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我国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中所存在的诸如工程教育与工程实际脱节、毕业生后期成长缺乏必要的责任主体和引导路径等问题的解决是非常必要的[15]。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应当建立职业实践制度,强化毕业生从参加注册师考试阶段的职业训练和能力培养,将专业评估纳入注册师制度中,发挥专业评估在注册师制度中的支撑作用。此外,在制度建设上,把专业评估标准、职业实践标准和考试标准列入同等地位,发挥“三个标准”的作用,保障注册人员水平。但目前我国工程管理专业评估未能纳入注册师制度,在注册师管理有关规定中,对通过评估与未通过评估学校的毕业生报考条件上没有体现差别。通过将工程管理专业评估标准与注册师考试标准衔接,使通过评估学校的毕业生减少基础考试和部分科目考试,真正实现专业评估在注册师制度中的基础作用。同时,此措施能增强高校参与评估的积极性,有利于对更大范围的高校实现“以评促建”。如此专业评估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科的知名度,而且还有助于扩大该学科毕业生个人的发展机会。但是,由于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可参加的执业资格考试门类较多,因此专业评估与行业执业资格的挂钩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三) 转变专业评估方式为查“证”
参考《华盛顿协议》其他缔约国的评估方式可知,举“证”和查“证”是认证主要方式。但考察我国已评估专业的自评报告和专家的评估视察报告可以发现,当前工程管理专业评估文件对举证的要求不清,导致被评估学校的举“证”意识十分缺乏,评估专家常需要在视察的过程帮助发现证据,这与评估专家视察主要是查“证”,即核实自评材料的真实性和提出被评估专业改进方向的目标相背离。根据《华盛顿协议》提出的“逐项举证”的要求,被评估学校需要对在自评报告中描述的每一个观察点进行举证,而评估委员会的任务是查证,即确认举证者提出的证据有效,而绝非帮专业“挖掘”证据。因此我国新版工程管理专业评估文件中需对“举证”要求进行更明确的规定,提高被评估学校的举证意识。
(四)专业评估与产业界紧密相连
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毕业生的去向主要成为现场工程师,因此我国的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应积极依靠工程界、企业界的力量,吸引更多工程实践人员参与,使教育界和企业界充分合作,这将有利于教育界及时调整人才的培养方向,响应企业界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由于工程专业评估的任务、内容和组织方式,都有着超出院校评估框架的地方,工程专业评估不可能是囿于教学系统内部的自循环过程,而必须是包含院校―工程界互动机制的开放式的反馈过程[14]。同时,这也为工程管理教育的实践教学和毕业生的就业创造更有利条件。参照ABET对认证标准EC200的制订和执行过程可知,它十分注重吸收工程界以及会员单位专家共同参与认证,而且每年都听取企业界对工程师培养提出的新要求。鉴于此,一方面,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委员会应当建立更完善的专家遴选和培训制度,选取丰富经验的工程界和教育界评估专家,使专家按照相关的标准和程序客观、公正地开展评估工作;另一方面,需要广泛听取产业界的需求,使专业教育为注册执业奠定充分基础。
(五)专业评估标准的与时俱进
专业评估标准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参照ABET对认证标准EC2000的修订方式,我国应定期(至多5年)开展一次评估文件的修订,使评估专家、学校以及业界在评估过程中获得的评估经验及时地反映到评估文件中。此外,评估文件需根据国内外社会需求变化适时适当地进行调整,通过评估文件持续改进推进我国工程管理专业的建设发展。尤其是如今我国已加入《华盛顿协议》成为预备成员,专业评估更应当及时关注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国际互认条件的发展变化,通过修改和完善评估标准,充分实现《华盛顿协议》要求的“国际可比性”和“国际等效性”原则。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工程技术人员跨国界流动日趋频繁,同时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也跨出国界,趋于建立国际互认机制。因此,工程管理专业评估作为我国工程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借鉴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加速与国际标准接轨,健全工程管理专业评估体制,包括转变评估理念、实现评估与注册师制度衔接、转变评估方式、实现专业评估与企业界紧密相连以及保持专业评估标准的与时俱进等。这将为我国新版工程管理专业评估文件的修订以及工程管理评估制度的完善奠定基础。参考文献:
[1]曲艺. 我国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评估研究综述[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 (5):1-5.
[2]教育部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指定平台 [EB/OB]. http://.cn/ zyk/zybk/specialityDetail.action specialityId=73385248. 2015-1-2.
[3]童华炜, 张朝升. 以专业评估促进地方院校土建类专业建设[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2): 133-136.
[4]赵修渝,封丽娟. 美国高等教育专业认证制对我国专业评估的启示[J]. 科技管理研究, 2007, 27(8): 158-159.
[5]高延伟. 中国建筑学专业评估认证制度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 (3): 8-11.
[6]高延伟.中国土建类专业评估认证与注册师制度回顾与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9, 18(2): 1-4.
[7]严玲,张亚娟. 双证书认证模式下能力标准构建研究――以工程造价专业试点工作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 30(23):120-125.
[8] 郝丽芳. 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高校专业建设工作[J].科技信息, 2011(32): 25-27.
[9]The Overview of Washington Accord [EB/OB]. http:/// Washington-Accord/, 2015-1-2.
[10]陈以一. 我国工程专业评估工作亟待加快――兼读ABET2004~2005评估年度准则[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4(5): 49-52.
[11]IEA Graduate Attributes and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Profiles [EB/OB]. http:///Washington-Accord/, 2015-1-2.
[12]樊一阳,易静怡.《华盛顿协议》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4(8): 45-49.
[13]余东升. 评估一流的本科教育:路径与价值――美国的经验及其意义[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 (3):126-131.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监理单位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1-0083-01
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1.施工准备阶段存在的问题
(1)人员问题。在施工准备阶段,企业由于追求施工进度,且许多施工单位内部人员并不固定,有很多员工都是现招聘进来的,没有时间对其进行培训,他们对于将要修建的工程的特点、难度、需要注意的细节等等都不了解,只是机械地工作;对于项目的管理者来说,往往是一些有社会关系却缺乏工作经验的;至于监理单位,往往出现监理工程师身兼多职的现象。
(2)材料问题 。材料作为构成工程实体的生产要素,在建筑安装工程造价中,其费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材料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材料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只有搞好了材料的管理,才有可能做到工程成本低、质量好、效益高。
2.现场施工阶段管理存在的问题
(1)人员问题。.参与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高低,是整个工程质量优劣的最关键因素。就我国目前的建筑市场来看,大多数一线工人都是农民工,他们凭借着自身的吃苦耐劳,用力气拼出一些工作经验,有限的文化程度,让他们难以涉及建筑工程更多的方面;而对于建筑工程的管理者来说,大多数具有行业资格证或者技能证件,但是与自身的技能和学历并不相符。有经验的没有技术,有技术的缺乏经验,导致整个建筑工程缺乏技术尖子。
(2)机械问题。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人工化生产占大多数,机械的运用很少,导致生产率低下。同时,技术欠缺使得很多新型机械推广不够,应用力度小。
二、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途径
1.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可见以人为本对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以人为本同样不可小觑。
(1)加强教育。工程开工前对所有参建人员必须进行培训教育,而不是片面的追求施工进度。在培训过程中划分重点,对于没有接触过建筑行业的人员重点培训,对于有过工作经验的人要充分介绍本次建筑工程的重点和特点。同时,加强职工的安全学习、思想政治学习以及企业文化宣传,提高员工自我保护意识,以及积极性和凝聚力。
(2)强化用人机制。企业要保持持续强劲的发展势头,必须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培养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使用先进的机械设备,提高专业化施工能力,这才是企业保持强劲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人在工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相当大。
(3)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做好薪酬管理,在工资标准、奖金数额上,既要结合企业自身条件,市场消费水平、国家相关制度,又要充分发扬民主听取职工代表意见。执行多劳多得,充分体现员工的价值,对于加班一定要有所奖励或者薪酬。
2.认真对待前期准备工作
(1)人员准备。施工组织机构建立应根据拟建工程项目的规模、结构特点和复杂程度,确定拟建工程项目施工的领导机构人选和名额,坚持合理分工密切协作相结合,把有施工经验、有创新精神、有工作效率的人选入领导机构,认真执行因事设职、因职选人的原则。施工队组的建立要认真考虑专业、工种的合理配合,要符合流水作业施工组织形式的要求;按照劳动力需要量计划组织劳动力进场,同时进行安全、防火和文明施工等方面的教育;向施工队组、工人进行施工组织设计、计划和技术交底;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2)技术、材料准备。技术准备:技术准备是施工准备核心,由于任何技术的差错或隐患都可能引起人身安全和质量事故,造成生命、财产和经济的巨大损失,因此必须认真做好技术准备工作。具体如下:A、认真学习施工图纸,了解设计意图,消除错、漏、碰、缺等问题,解决施工技术与施工工艺之间的矛盾;B、对原始资料的调查分析;C、编制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D、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3.控制好工程施工过程
(1)进度控制。做好进度计划,把进度计划详细到每一周、每一月。但是施工进度必须和现实相结合不能生搬硬套、异想天开,在必要的时候,要合理的调整施工进度计划,确保施工按期完成。
(2)质量控制。工程质量是工程的生命,是工程管理的头等大事,想做好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工作,在整个质量控制工作中要以“人”这个最基本要素为核心,明确了参与施工的所有人员的各自权限和职责,把施工质量责任制落到实处。对于施工质量的控制也要按照图纸和国家的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进行控制和验收,对于工程质量的自检和互检等制度也要严格的遵守,保证材料的质量和工程的质量。
(3)成本控制。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是全方位的、动态的,要求项目的经营者对施工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等,都要做到正规化、标准化管理,这样才能使施工项目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顺利进行。树立效益和成本的意识,建立有效的成本控制机制,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保证工程质量。
篇3
关键词 :施工;预算;结算;管理;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建设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建设工程必须严格执行“五制”即: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资本金制。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工程工期越来越短,要使承建工的工程干好,多创精品工程,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必须拥有一个强劲的项目经理管理部。工程预算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综合了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工程项目预算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关健所在。工程项目预算管理分四个阶段:
一、投标阶段的项目预算管理
在标书编制段,项目经理部除了编制出最优的施工组织设计、最佳的施工方案、最少的投入、最多的产出取胜的技术标外,编制出最佳的经济标是整个投标的关键。
经济标的编制必须顺序做到:
(一)根据甲方(业主)的招标文件及规定计算报价:
(1)甲方(业主)提供的标书、设计图纸及有关的技术说明书、国家及地区颁发的现行工程预算定额及与之配套执行取费文件。
(2)根据工程所在地的现行材料预算价格、合同条件及供应方式等。
(3)因招标及设计图纸等不明确的部分,应要求甲方(业主)答疑,然后再结合业主答疑情况进行编制。
(二)测算投标风险费用
(1)在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不可避免,因此,实际施工时的费用可能超过招标是业主提供的设计图纸范围包括的费用。
(2)国家政策性调整造成的材料及费用价差。
(3)由于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和预防自然灾害采取的措施费用等。
(4)分部分项工程验收时,进行消缺的费用。
(三)确定报价
(1)根据上述计算的结果,进行全面的个别成本分析,剔除不合理的部分费用,进一步优化预算报价。
(2)充分利用企业的实力去参与竞争。
一般来说,并不是报价越低中标概率越大,如果我们的施工实力、经济实力及与业主的关系等占优势,可适度提高报价。如果竞争对手较强,为了占领市场,扩大知名度,必须夺标的话,可应适度降低预算报价,甚至于略亏本报价,以赢得工程项目。
投标阶段的项目预算管理是一门学问,它是工程项目预算人员经验、技巧、综合计算能力的积累。
二、施工前的项目预算管理
在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部除了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外,还必须编制出各类预算以满足工程项目施工的需要。
(1)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计算工程量,编制临建工程预算书。
(2)根据甲方提供的施工图,编制施工图预算书,并及时编制出材料计划、工程工料分析。
(3)收集当地物价管理部门颁布的材料预算价格及相关规定。
(4)认真学习甲乙双方签定的工程施工合同,掌握合同中有关工程价款管理的条款,为今后预算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5)对施工图中用到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应做好记录,并编制预算报甲方。工程项目预算工作是施工管理的灵魂,它贯穿整个项目管理的始终,一定要抓紧抓好。
三、施工阶段的项目预算管理
工程施工阶段,项目经理部除了精心组织施工、保证安全文明工地、确保工程质量外,还应该编制工程项目施工预算、设计变更预算、签证工程预算及与施工队的工程结算。
(1)对于按概算承包的工程,项目预算人员应该认真核定概算费用,按项目划分,结合施工图,编制施工图预算,找出概算的富裕和不足,为今后概算的调整做好基础工作。
(2)对于按施工图预算承包的工程项目,项目预算人员应积极与甲方接触,及时督促甲方早日审定施工图预算,敲定工程造价。工程造价的确定,有利于对各施工阶段的进度款拨付,如果工程款拨付不及时,将造成工程资金周转困难,影响工程施工。另外,先干后算,在项目完工结算阶段,项目部争取利润的机会将会很被动。
(3)无论是施工图预算承包还是概算承包,在施工阶段都是粗放型的,为了使项目管理处于先进的管理状态,把预算(概算)细化而达到工程动态管理的目的,唯一的途径就是要求项目预算人员编制分部工程预算。分部预算不仅能满足项目施工需要,还能满足项目成本管理。
(4)“不依规矩,不成方圆”。施工过程中项目预算人员对内部承包的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预算管理得好,既能给企业带来效益,又能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尤其是定额包含的而未施工的部分,项目预算人员可以扣除,而定额未包含的施工确实做的,预算人员可以调整。同时,还可以为今后对业主的结算打好基础。
(5)对于设计变更、签证要及时计算,做到当月计算当月,当季计算当季,并及时编制补充预算,保证工程价款的真实可靠。搞好项目施工阶段的预算管理,是项目增加收入节约开支的重要管理手段。
四、竣工阶段的项目预算管理
在工程竣工阶段,项目经理除了搞好工程竣工移交资料外,还应该重视和加强工程竣工结算资料的编制。
(一)工程竣工阶段,项目预算人员应先准备以下结算资料:
(1)施工图、设计变更通知书、现场签证单、施工组织设计,以及施工承包合同、施工过程中甲乙双方因工程原因形成的会议纪要等资料。
(2)甲乙双方签字认可的隐蔽工程记录、当地造价部门颁布的各种调价文件。
(二)竣工结算的编制构成:
(1)项目工程施工图预算。
(2)设计变更预算。
(3)项目现场签证预算。
(4)材料价差预算。
(5)政策性调整预算。
(三)项目工程竣工结算编制好后,项目预算人员应积极与业主进行核对,一般要求在一个月内向业主报出并办理结算。
(四)项目竣工结算编制好后,应及时报请审计部门审计,只有结算经过审计,结算成果才真正有效。项目竣工结算是整个项目的经营成果,是项目预算管理的目的。
篇4
关键词:道路 工程 建设 施工 管理
道路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便是施工管理,施工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道路工程建设质量的好坏。而道路工程建设质量不仅关系着建设单位的声誉,而且关系着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如何加强道路工程建设施工管理是建设施
工单位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道路工程建设施工管理是指,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为了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而进行的施工质量管理、施工成本管理、施工人员管理以及施工安全管理等一系列管理的总称。通过这个概念,我们可以看出道路工程建设施工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过程,它不只是施工质量管理,还涉及成本管理、人员管理以及安全管理等,是一个复杂的管理体系。所以,为了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在行业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建设施工单位必须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制定出明确的施工管理目标,找出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施工管理体系。为了提高道路施工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现代道路建设施工企业应从管理工作的分析入手,强化企业管理体系的完善同时根据道路工程项目施工特点加强各分项管理工作制度的完善与执行,以此实现企业长期盈利能力的构建。
一、关于现代道路工程建设施工管理工作的基础探讨
随着现代道路工程建设项目的开展,我国道路施工企业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但是、传统道路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为了能够提高我国道路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有效解决传统道路工程建设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国道路工程施工企业加快了企业自身管理体系完善的脚步,同时道路工程施工企业还为了能够提高管理水平强化了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执行监督与项目管理,通过道路工程建设施工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保障道路施工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实现我国道路工程建设目标。
二、道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对施工质量的促进作用
道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能够有效提高施工过程技术的监督与管理,保障道路施工质量在进行道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通过对施工测量#防线的技术管理;施工过程技术参数控制;常见技术问题解决等工作,能够有效地保障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提高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避免施工质量通病的出现,减少由于施工过程中操作参数不正确带来的施工质量隐患,同时科学的道路施工技术管理还能通过施工前技术方案的审核工艺流程设计、施工技术选择、设备选型等工作的开展,为道路施工质量奠定基础,道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科学实施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从技术角度出发,对施工管理施工工艺、施工组织、施工操作等方面进行技术控制,有效地保障施工方案的可行性与经济性,为保障道路工程施工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关于道路工程建设成本管理探讨
作为道路工程建设施工管理工作的重点,施工成本管理一直以来都是道路建设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关键,通过成本控制能够使企业在工程建设中提高经济效益,根据成本控制管理的目标,巩固建设施工企业应首先对材料采购进行强化管理,针对材料采购过程可能存在的问题以招投标方式提高成本控制效果。同时,注重材料进场的符合与检验,通过质量检验,数量复核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另外,道路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还应针对道路工程建设施工的特点进行成本控制与管理,以道路施工进度为基础科学的进行施工场地规划与进场材料规划,以场地规划的有效实施减少材料,设备二次运输造成的成本增加,根据工程进度规划科学的规划进场材料数量能够减少材料堆放管理成本,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最终目的、另外,施工企业还应根据道路施工特点进行成本控制的完善与管理,以此有效降低道路工程建设施工成本,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四、道路建设主要准备工作内容与基本任务
1.了解和分析建设工程特点进度要求,以及施工客观条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且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全面及时地从技术物资人力以及组织等各个方面为工程创造全部必要的条件,使施工过程连续均衡地进行,保证工程在规定的工期内交付使用,并使工程施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做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工程成本。
2.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即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是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增强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具体内容包括:做好图纸会审,坚持按图施工;编制并且优化施工方案以及施工措施;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施工;快速及时检查施工进度和计划执行情况,确保工程按期完成;认真做好施工记录和隐蔽工程检查记录;做好施工资料的积累和整理,确保与施工进度同步,确保实施和改革创新;道路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绝对不可固步自封,应做到经常走出去进行学习和交流,应认真落实技术交底和技术档案管理制度技
术交底工作可分级进行,分级管理,目的是使全体参与职工提高施工进度;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保证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合理节约施工资源且降低施工直接成本;加强风险防范意识与变更管理,争取最大的工程施工效益,对施工设备和工具进行改进,提高效率;对原材料方面进行改进,降低消耗,或者综合利用,完善施工,应用先进管理方法以及实用技术等,最终企业通过施工技术革新,不断提高生产水平。
五、结语
现代道路工程建设施工管理工作是关系到工程施工质量,关系到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由于传统粗放型管理使得我国道路建设施工管理中存在着诸多的不足,这就需要道路建设施工企业以道路工程施工特点为基础,运用现代项目管理理论指导道路工程建设施工管理,通过科学的管理工作执行保障道路建设施工质量!保障道路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从管理管理工作的执行的分析入手,了解企业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以此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道路工程建设施工管理工作开展。
参考文献:
[1]周伟,王选仓.道路经济与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篇5
关键词:人工成本;管理;企业;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直以来我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谐社会的构建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企业是经济运行的基本细胞,企业和谐则是社会经济和谐的重要基础,因此建设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企业人工成本的管理关系到企业人力资源的运作,关系到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对企业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优化人工成本管理,在促进企业和谐、全面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发展,企业要立足于市场,实现长远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极高,人工成本管理也成为企业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下文将结合企业的现实情况,基于人工成本进行科学分析,进而探索人工成本管理与企业和谐的关系,并且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和有效的管理措施,最终提高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进一步降低企业的人工成本管理,最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并且推进和谐企业的建设和长远发展。
一、企业人工成本概述及其重要性
1.人工成本概述
所谓企业的人工成本,主要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项直接和间接人工费用的总和。人工成本包括了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培训费用、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费用。企业人工成本直接体现了企业对现有劳动的一般消耗和特殊消耗,总和体现了企业在维护劳动力再生产等因素中所产生的费用。基于对企业人工成本含义的基本认识,一般来说,企业人工成本具有如下功能:首先,人工成本能够对企业员工的收入进行分配,是企业实现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方式,体现了分配功能;其次,人工成本是对企业内部员工的工资、奖金、福利等进行分配,实现按劳分配在不同部门和岗位之间的流动,从而对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起到激励作用,能够激发员工参与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竞争意识,挖掘员工的潜能;再次,人工成本还具有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通过对不同劳动创造的分配和管理能够更加合理的利用不同劳动力素质,最终实现企业资源的整合和有效利用;最后企业人工成本体现了社会保障功能,尤其是在给予员工各项劳动保险、医疗保险等福利性支出时,体现了企业人工成本的社会保障作用。
2.企业人工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企业人工成本控制的重要性综合体现在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上,首先从企业人工成本统计的重要性来看:
(1)统计核算企业人工成本能够增强成本核算,通过统计核算能够清晰地了解企业生产成本以及人工成本主要支出方向,从而能够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费用支出进行全面监控,通过科学分析费用支出的主要方向来判断企业人工成本控制的支出结构,从而更加合理、有效地实现人工成本的控制;
(2)有利于加强劳动力管理,通过企业人工成本的核算统计对于增强劳动力管理控制人力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尽可能保证企业人工费用支出在计划范围之内;
(3)统计核算企业人工成本有利于全面把握企业的整体生产经营运作状况,从而调整企业的生产结构,实现宏观战略决策的管理。
再从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作用来看:人工成本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具体来说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高效化对于企业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实现企业的优化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企业增强管理效能的重要途径;人工成本投入是否有效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战略和经济效益,是企业战略及经济效益增长的源泉之一;相反的,如果一个企业的人工成本管理不善,将会直接降低企业员工参与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持续进行;人工成本体现了企业的费用支出,因此企业人工成本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利润的高低。
二、当前企业人工成本管理存在的不足
1.人工成本管理的观念不强
由于受传统成本管理观念的影响,当前大多数企业的人工成本管理的科学认识尚未形成。而企业赖以生存的竞争力来源于产品竞争的优势,产品竞争很大程度上又受制于产品的价格,归根到底则是产品生产成本的竞争,产品生产成本不仅体现在产品的生产过程当中,还直接受人工成本的影响。过度依赖于扩大生产规模、盲目生产产品以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的方式在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是不适应的。缺乏人工成本管理观念使得企业管理陷入诸多困境,严重的甚至出现亏损,使得企业陷入不良循环中。
2.人工成本统计缺乏真实性和可靠性
人工成本统计是企业实现人工成本管理的重要基础,就目前大多数企业人工成本的现状来看,大多数企业尚且没有形成专门的人工成本管理岗位,在管理人员的配置上也缺乏专业性,许多企业的人工成本管理工作由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人员兼职,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人工成本管理虽然有相似之处,但成本管理与企业的财务管理等联系更加紧密,更加需要专业的工作方法,因此依赖于人力资源的管理方式显然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正是因为企业人工成本缺乏专门性,企业人工成本统计数据缺乏真实性和可靠性,难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决策依据。人工成本管理工作在企业建设和发展中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人工成本指标形同虚设,企业单纯依靠财务报表对人工成本进行考核,而财务报表中的人工成本涵盖内容并不全面,人工成本构成的项目又颇多,这样的数据统计不能科学地反映出企业人工成本的多少,费用支出的多元化等都影响着企业成本管理数据的准确性,给企业人工成本的分析带来了诸多困难。
3.人工成本管理体系不完善
许多企业的人工成本管理体系并不完善,指标体系、工作体系等都有待进一步改进,没有建立起人工成本的需求预测以及人工成本评价体系和预警制度,尤其是在当前建设和谐企业的要求之下,分散的人工成本管理体系都不利于和谐企业的构建。人工成本管理缺乏体系化,使得人工成本管理工作从统计、分析到决策各个环节没有客观可行的标准。
4.人工成本管理存在不合理现象
由于在进行人工成本费用核算口径以及核算方法中存在诸多不规范,使得企业人工成本的支付存在诸多不合理的现象。例如由于人工成本存在资金来源不同支出渠道多元化的问题,在人工成本分析中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5.忽视了工序定额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背景之下,许多企业忽视了定额管理工作,忽视了工序写实、技术测定、工时消耗数理分析,使得劳动定额管理监控和按劳动量计酬失去作用,最终使得人工成本难以降低,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影响,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
三、人工成本管理与企业和谐
和谐企业的构建离不开企业员工的“团结友爱、和谐融洽、安定有序”,归根结底,和谐企业的构建,需要符合全体员工的根本利益,促进企业与人的共同发展。构建和谐企业需要着力于培育企业员工的归属感、责任感、成就感。通过营造和谐共赢的企业环境来激发和调动员工参与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升员工的创造力、凝聚力,为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供助力。
1.从提高员工的归属感角度来看,就需要员工对企业产生依赖,在认同企业的价值观,这就需要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科学合理地进行收入分配,公平公正对待企业内部员工,从而使得他们认同企业的管理,从而能够主动投入到工作中去,主动将企业作为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的平台,不断创造价值。
2.责任感,则是指企业员工要在其位谋其职,在岗位上做到兢兢业业,乐于奉献,并且要严格履行各自的义务,人工成本管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按劳分配的原则使得员工在岗位上不断创造价值,员工能够主动自觉承担更多责任,从而增加企业员工工作的责任感,使得他们真正做到对自己负责、对公司负责以及对社会负责。
3.成就感则是员工通过创造价值获得物质以及精神上的双向激励,提高他们的成就感,这与人工成本管理的激励功能有着直接联系,通过合理的分配方式,让全体员工在各自岗位上创造业绩、体现自我价值。
四、增强人工成本管理,构建和谐企业
1.树立正确的人工成本管理理念
人工成本管理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处于相对薄弱的环节,增强企业人工成本管理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新时期要促进企业和谐发展,首先就需要认识到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增强对人工成本管理的认识,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该认识到人工成本管理与控制是关系到企业所有部门的系统性综合性的工作,它直接关系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从H R部门到财务部门都需要建立起执行人工成本预算决算的制度,为支持人工成本管理工作提供助力;另外企业人工成本管理需要企业各个部门尽可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企业利润,因此说企业人工成本管理涉及到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各个部门的战略性管理。其次,还应该认识到人工成本管理与降低人工成本的区别和联系,人工成本管理的目的不仅在于降低企业人人工成本,还在于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得企业人工支出水平与结构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吻合,并不单纯依赖于降低人工成本。再次还应该认识到人工成本水平的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员工收入水平的多少,衡量人工成本需要从绝对和相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需要将人工成本与企业的战略发展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相结合。如果一个企业的员工收入水平较高,相对应的企业劳动分配率和人事费用率低的企业利润水平较高,即效益好的企业人工成本低于平均水平,通过人工成本的控制能够实现企业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收益水平。
2.利用标准成本制度,增强宏观调控
从制度管理的角度对比率控制采取一定的方法来进行控制,对于比率控制较好的企业,基于人工成本合理比例,可以适当地提高工资总额,达到增强员工积极性,保证利润目标实现,最终促进企业的发展,并且使得企业人工成本比率指标位于平均竞争水平之上,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开发人力资源,实现良好的经营循环。而对于那些比率控制效果不理想的企业来说,首先需要降低人工成本比率指标,调整人工成本和增加值,通过严格控制工资总额,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实现。另外,在考核中纳入人工成本控制指标,通过利用标准成本制度,来对人工成本进行综合性控制,具体来说包含了三方面的标准制度,事前制定指标标准值,事中进行记录分析,事后进行调整控制,三步骤实现对人工成本的有效控制。事前指标的制定包括了定额标准、工时利用率以及编制人工成本标准等,事中记录则是需要对生产加工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人工成本的监察。事后调整控制,则是对比最终的成果与事前指标,结合事中记录情况,对人工成本策略进行调整,尽可能减低人工成本,挖掘劳动潜力,提高员工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并且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3.完善企业内部制度改革
构建和谐企业需要依赖于企业内部的有效管理,制度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性措施,因此完善企业内部制度改革,推行全面责任成本管理,对于构建和谐企业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需要积极面向市场,建立起企业人工成本的科学管理体系,在企业内部推行责任成本管理,层层控制,严格执行,企业各个部门要根据自身情况建立完善的人工成本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尤其是要做好人工成本的预测、核算以及控制制度。其次要结合企业内部分配制度调整企业人工成本管理制度,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薪酬分配制度,通过协调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的关系,实现二者的共赢发展,从而更好的发挥收入分配在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挖掘员工潜能以及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方面的作用,调整收入与风险的关系,将企业工资总额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结合起来,深化企业内部制度改革,构建和谐企业。
五、结语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企业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人工成本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建立起与社会和谐发展相适应的企业发展管理理念,宏观调控与微观调控相结合,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增强人力资源分配效率,提高市场竞争力,构建和谐企业。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管理,MBA必读核心课程,编写组.人力资源管理[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128-132.
[2]高文凤:加强人工成本管理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8年第S1期.
[3]王 楠 储剑锋:企业人工成本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04年09期.
篇6
【关键词】配电网;安全;管理
0 引言
配电网即分配电能的重要网络,是由架空线路、电缆、杆塔、配电变压器、隔离开关、无功补偿电容以及一些附属设施等组成的。配电网是我国主要的供电网络,因此配电网时候安全就显得特别重要。如果发生重大事故,不仅会使用户无那法正常使用电能,更能造成一线人员的身体危害,造成人力物力的重大损失。因此我国在配电网的安全保证上一定要加大力度,根据现配电网的现状,我们必须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最佳解决方案。
1 配电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能源的使用很重要,电能的使用是我国走向经济社会的重要产业,而在我国的一些突发事故中的数据显示,电力行业出现的危机不容小觑。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可以分为两大方面,即人员问题和硬件问题。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高低不同,不能进行自我保护也不能保证出现问题的急救措施的使用;硬件问题就是配电网施工自身出现的安全问题。问题的解决方案不可或缺的就是对配电网施工时重要的管理措施。
2 配网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2.1 硬件方面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电力也在迅速发展,但是在少数的一些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仍旧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结构简单不坚固,设备更新状况不容乐观,供电能力不充足,自然灾害的防护措施不到位,维护配电网的措施不完善等。而且,出现问题时也不能做到专业解决,有些甚至是施工人员手动操作处理,又加大了不安全性。
配电线并不是简单的电路设置,而是接线非常复杂的电线以满足其用户量大的需求性。因此,如果发生停电等故障光靠工作人员是不能解决整体大问题的,需要用户和工作人员之间的联系和配合,较快的进行安全检查。而用户自己处理故障问题时,由于不了解情况,很容易造成更大的安全漏洞,会给工作人员解决问题造成更大的困扰。
2.2 人员素质方面
对于配电网的工作人员,除了必须要有很强的专业知识以外,更需要对安全意识有所提高。要是只考虑省事,不能做到考虑问题严谨或者按照相关的程序操作,突发的安全事故很有可能造成人力物力更大的影响。因此也要求工作人员责任心强,办事严谨细心,只有做到按程序工作,才能保证自己及他人的人身安全。专业人员并不单单指对工作任务的了解,更应该有很强的人身安全的意识,即便相关业务在过硬,不注重安全性,也不能说了解这个岗位的工作和性质。
电网技术的发展迅速,人员的分配也会造成一些问题的暴露。工作人员数量不足,造成很多一人多职的现象。这种问题的产生必然会造成工人工作效率低,甚至优于休息不足会产生较大的问题,严重影响整个电网的发展状况。
另外,应届毕业生也反应出一些问题。应届毕业生理论基础过硬但是经验技术不足,只能在后方学习和记录。一线的工作人员还是年龄偏大的技术人员,虽然工作经验丰富,但是意识都不够强,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这样的人才分配很明显不够合理,会影响电配网整体的发展趋势。
2.3 安全管理方面
安全管理性需要不断提高。配电安全的管理并不像主网设施,很多主网上的问题并不存在。比如冷备用状态,只在主网上有所使用,在配网上并不需要。而且配网需要用户的协助,这就更需要确定用户的安全,解决电网中不安全的成分,当然最重要的就是行程一个有效的安全管理系统。
安全管理不仅要提出更要注重执行力度。一些企业只注重企业的效益不注重管理模式,造成管理制度执行的不到位。另外也要注重配网的风险管理,只有管理人员的业务精能力强,再配上强稳的管理力度才能保证配网的安全管理。
然后,最重要的就是对配电网管理的监督。在企业中,下级应该严格遵循上级的要求和指示,但是在上下级任务传输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相对应的问题。上级指示并明确,下级也没有将材料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而是直接发送到基层单位,最终不仅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预期的结果也对整个安全生产产生巨大的影响。工作人员应该有良好的辨识能力,将防范和落实做到位,积极维护整体的安全系统并严格监督电网管理的安全性,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2.4 设备和材料方面存在的问题
配电网在整个工程建设中正在不断加强,但是部分设备和材料都不能及时供应,导致整个加工成的建设都存在问题,甚至出现停滞状态。因此对于材料和设备上的要求也同样严格,保证材料供大于求的同时也同样对每一个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做到下单子及时,输送材料及时,材料供应及时并质量一流,绝对不在原材料的问题上给整体的安全带来影响。保证从最基本的问题上解决安全隐患。
3 加强配电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建议
3.1 落实配电网工程安全管理责任
(1)建设单位要落实配电网工程安全管理责任。保证专人专项,电力工厂建设单位即一个项目的法人,必须要有责任心,付得起责任,履行法人在安全方面应该监督的职责,在加强项目过程的安全性原则的前提下,落实最适应安全管理制度和项目责任到位的方案,推动整个管理系统的进步,保证电力系统的最大安全性,第一时间解除安全隐患。
(2)施工单位要落实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责任。除了责任人外,最重要的就是施工现场安全的保证,施工现场应该严格要求,落实对于安全管理的责任,按照时间空间等方式进行隐患的排查和解决。实事求是,根据不同的项目要求作出对应的保护措施,甚至要求保证对于季节气候和一些突发环境问题的解决,做到将安全问题作为第一位,绝对保证安全性的提高,将隐患减到最小。
(3)监理单位要切实履行安全监理责任。监督是解决安全问题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监理单位也就有责任保证一个项目的安全管理。作为监理单位,应该加大对施工单位的监理力度,将自身体系达到更细化并完善自身的监理手法和方式,合理配置安全监理的资源。对存在问题的项目进行时时监督,定期整理,小问题绝对杜绝,大问题停工整改,绝对不能忽视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安全问题。
3.2 保障安全管理费用投入
保障安全管理费用应该做到规范细致,绝对不私自占有或挪用一分一毫,规范提取,严格按照安全管理费用的使用标准。建设单位应该及时和配电网的施工单位进行沟通,了解该项目的进展情况,保证及时供给安全管理费用的同时了解该费用的使用方向。以便于更好的将每笔费用进行核实,保证及时对费用进行审查和监督。
3.3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应急工作体系
施工单位应该保证人员对安全管理的培训的同时建立良好的安全事故应急工作体系。保证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建立单位都有至少一种对于工程安全的应急方案,并落实各部分的措施,使每一步骤在突况下都有实用性并与国家、地方的应急部门想联系,保证应急工作的可实施性和有效性。建立单位应该在实施之前将预算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告知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应该根据现场的具体方案和配电网的特点、范围找到该项目的危险源和危险环节,并根据该环节作出适应的调整或者列出可行的措施方案。监理部门则应该在施工的过程中帮助施工单位找到存在的危险源,并及时处理点危险,将危害和损失降低到最小。
4 结束语
近阶段,电力安全事故也正在专拣较少,人们对安全隐患也越来越重视,但是安全问题在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仍是一个大问题,安全管理仍出现不少的漏洞,暴露出很多的不足,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在有更高的技术性同时,也应该强化更高的安全意识,不违法,积极按照规定进行施工,不断加强对于安全的实训和学习,坚决杜绝安全问题的发生,尽最大可能的减少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刘强.浅谈建筑安全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08).
[2]吴丽萍.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促进企业和谐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35).
篇7
关键词:铁路工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F530.6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3)06-(页码)-页数
铁路建设作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为应对大规模的经济危机,我国提出了建设大规模基础设施的计划,铁路建设作为大型基础建设迎来了空前的发展阶段。另外,伴随工业建筑机械化的发展,铁路工程的规模化机械工程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当前的机械设备安全状况是不容乐观的,要加强铁路工程的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从而避免大规模机械施工的安全事故发生。
1.铁路工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现状
1.1机械设备的技术寿命和经济寿命之间的矛盾
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分别是经济寿命和技术寿命。其中,经济寿命是指使用机械设备的平均年成本最低的年数,包含了设备的折旧费用以及年运转费用,技术寿命是指设备本身因为自身技术水平的落后而遭到淘汰的时间长度。技术寿命和经济寿命同样作为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将其统一纳入设备的寿命管理是符合设备安全管理的目标的。无限的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会增加施工过程中的能耗投入,会给设备的性能和安全可靠性带来事故隐患。并且随着施工规模的不断扩大,机械设备的技术寿命和经济寿命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出来,有的施工单位为了尽可能的追求机械设备的经济寿命,提高设备的使用期限,导致技术相对落后,设备的技术寿命无法延续,最终影响了整个铁路工程的施工。
1.2专业管理人才的缺乏
随着新的设备和机械的引入,铁路机械设备的传统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管理需求。机械的规模逐渐扩大,数量也不断增多,各种新型的机械设备在铁路施工过程中得到使用,因此对机械管理的要求明显提高。与此同时,铁路施工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他们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自我培训,提高个人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因此,在铁路机械设备的管理中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加大管理力度显得极为必要。
1.3项目管理目标与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之间的矛盾
从项目管理的行为目标来看它要求最大化提高施工效率,强调项目实施进度,因此在设备的使用上希望最大限度的利用设备。质量、进度、效益是项El管理的目标,因此给施工中的机械设备带来和巨大的工作负担,这从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角度考虑是不可行的,因此在中使用轻管理的环境下,机械设备超额负载,超强度运作,最终会直接影响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加速了其老化进程,最终使得机械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另外,从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所处的地位来看,它处于项目管理的边缘地带,并未受到施工单位的重视,片面强调效益的施工最终必然会导致机械设备的故障,影响施工的顺利进行。
1.4在现有的铁路施工中存在机械设备安全隐患
在我国现有的铁路施工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基于机械设备的安全事故也层出不穷。由于基础管理的工作意识淡薄,机械设备管理缺少统一的标准化的制度,因此在基础管理的薄弱环节没引起重视,造成事态的恶性发展。另外,由于铁路施工环境的特殊性,也为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增加了难度。铁路建设大都选择在偏远的山区和高原,甚至沙漠,这些环境自然条件恶劣,不利于设备的保养和管理,机械设备本身存在的安全隐患较为严重。
2.铁路工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措施
要增强铁路工程的设备管理需要从多方面着手,综合考虑我国铁路施工建设的具体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高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意识。具体说来,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改善目前的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迎接新时期铁路工程建设的新挑战。
2.1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专业人员培训,提高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
从我国目前的机械设备管理现状我们可以看到,当前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专业人才极为缺乏。因为管理过程中的认为失误造成的设备安全事故占据整事件发生原因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由此可见,人为因素在设备管理中的重要性。因此需要加强内部管理体制的完善,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专业素质,从而达到促进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目的。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改善:(1)在操作管理人员的选择上要严格、专业。首先需要保证操作人员的严谨认真,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并且要选择具有安全意识和较强责任心的人才。其次是在学习能力和操作能力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机械设备管理和操作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机械设备操作管理人才。(2)加强培训,提高操作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从当前的管理现状来看,专业人才是严重缺乏的,因此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一方面增加了他们的管理技能和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增加了工作人员对施工单位的归属感。在施工过程中组织有经验的专家和前辈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促使工作人员熟练的掌握操作管理技巧,适应不断变化的机械设备安全管理需求。(3)完善奖惩制度,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施工单位内部的工作积极性和管理效率。由于在传统的铁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机械设备这一重要工作的不重视,导致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偏离,工作的责任心不强,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可以提高工作人员进行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效率。(4)加大监督机制的建立。监督机制作为一种外部约束力量,在内部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施工单位完善了内部竞争机制的基础上,加大监督机制可以大大提高内部管理的效率,进一步推动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
2.2减少不安全因素,提高机械设备的性能
影响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需要尽可能的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保证施工正常有序进行。首先针对已经陈旧老化的机械设备要做好更新和维护工作,一旦存在安全隐患就要立即停用。此外,还需要加强对施工设备的基础管理和维护,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机械设备投入使用前需要熟悉其变装使用说明以及注意事项,并且对设备的质量安全进行核查,检验合格后投入使用。对机械设备应该进行定期保养和检验,一旦发现问题要立即纠正和维修。
2.3协调项目管理和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目标
篇8
关键词:机械设备;维修;设备维护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mechanization, scientifically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achinery management units, enhance market competition abili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market plays a vital role. Undertake comprehensive summary by some problems in equipment maintenance and repair, combined with years of practical work, especially in repair and maintenance of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in project management.
Keywords: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repair; maintenance of equipment
中图分类号:F416.42
加强机械设备维修的必要性
近几年来,我区公路工程项目建设中机械化程度在不断提高,施工机械设备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地位愈来愈高。加强工程机械设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可以加快工程项目进度,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和减轻劳动强度,从而节省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程造价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对加速工程项目建设,改变公路交通面貌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机械设备的长期使用,造成的损害对工程有很大的影响,下面主要就此进行分析。
1.1设备的磨损。设备的磨损分为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项目使用设备时,由于摩擦、震动使设备发生了形体磨损。这是设备的主要磨损形式,这种磨损在设备的不同使用期也有所不同。设备在闲置停放中也要产生形体磨损。它主要由自然力作用引起。如温度、湿度、灰尘、有害气体等的影响,使其发生锈蚀、老化、变形等现象。不论是项目使用和停放中发生的设备磨损,都将使零部件的原始尺寸发生变化,改变了零部件之间的形位公差,从而导致设备丧失精度,性能衰退,直至丧失工作能力。它是项目施工中引起各种机械事故的重要原因。
1.2磨损加剧的原因。现代项目施工过程不断的自动化、连续化、使设备作业时间增加。高强度、高效率的项目施工也提高了设备的速度、压力和温度。重载荷使设备易于疲劳。所有这些因素促使有形磨损不断的加剧。设备的有形磨损使设备丧失工作能力时,就到了完全磨损的程度。项目施工期间,要消除和缓解这种磨损,只有通过维修保养来加以解决。从机械使用的状况来看,一般的有形磨损都随着时间 (工作时间与闲置时间 )的延长而加重,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随着使用强度的加大而加重;随着环境的变坏而加剧;通过维护保养的改善而减轻。
2.公路工程机械施工设备管理与维护中存在的问题
在公路工程机械施工过程中,各种施工机械都有其独特的技术性能,比如施工机械的便甩性能分为牵引特性、动力特性、机动性、稳定特性和经济特性等。 为了高质量地使用公路施工机械,取得良好的实物成果和经济成果,了解施工机械的使用性能是非常重要的。 结合实践经验,我们从机械的使用性能出发,分析公路机械施工设备管理与维护中存在的不良因素。
2.1机械管理与生产管理不合理。机械管理往往是一些工程技术人员,但这些人员常被安置在技术研究等相关部门,不能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而生产管理的人员尽管长期实践, 但是却对公路建设机械的正确使用、定期保养等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操作机手的施工技术知识掌握有限,在指导公路建设施工过程中产生很多弊端,就大大削弱了机械设备的正常管理。
2.2机械设备管理的寿命短。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往往过于重视经济效益,因此在公路建设施工过程中对于机械的使用率也是越大越好。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单位便不得不加班加点,长时间超负荷工作。这种“轻管理,重使用”的行为大大影响了机械的技术状态和使用寿命。此外,对于某些发生故障的机械,施工单位不愿承担高额的维修费用,这些因素都导致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缩减。
2.2施工机械设备配套不够。公路建设工程项目中标后,公路建设施工单位要组建项目部,从现机械设各中抽调的部分设备技术状态较差,投入工程建设难免会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而在某些情况下,大型或特殊的设备不到位、设备不配套同样是很棘手的问题。
3.工程机械设备维护管理措施
3.1 机械设备维护措施。应对机械设备严格执行机械保养制度实行定期保养,使机械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尤其是一些利用率高并且容易出故障的设备应做好跟踪诊断,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机,并迅速组织维修人员进行检查和现场抢修。通常公路工程的机械故障大多是由不良引起的,所以对机械的合理是机械保养维护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工程机械各零部件进行合理的,能降低零件的磨损程度,从而减少机械故障。为此,一定要合理选用剂,还应经常检查剂的数量和质量,及时补充或更换。公路工程中施工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故障,其中有些故障对机械设备的影响是比较严重的,而这些严重的机械故障往往是忽视了对小故障的及时处置而引发的。因此,在维修方面,一定要对小故障及时处理,切不可因故障小不影响使用,而让设备带病作业,最后造成大故障,使机械设备不能使用,这样不但会延误工期,影响工程进度,还有可能造成设备突然报废,造成重大财产损失。还应做到养修并重,预防为主,根据零件磨损和机械损坏规律,定期对设备实施强制保修项目;还应进行预防性维修,即按照维修对象的实际计划状况来控制的维修方式,这样能避免强制维修造成的浪费。在检修过程中更多的采用先进技术的不解体检测和保修,并加强工程修理车的利用,以便对故障机械设备随时随地的进行维修,大大节省维修时间和费用,相应地提高了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对一些大型的设备,应利用施工间歇时间和下雨天,执行计划预防保养制度,减小事故率,最大限度的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3.2 机械设备管理措施。首先应积极做好设备的组织工作,在初期建立项目设备组织管理体系,做好项目组织计划工作,根据工程需要来确定机械种类和数量,编排机械总量控制,及时上报组织计划,还应对各机械技术状态深入了解,将不合格机械进行撤换,以保证公路工程顺利进行。其次,还应建立完善的机械管理体系,包括完善的管理制度和高效的管理机构,这样能更好的调动广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实现机械设备的有效管理。还可对工程机械实行包机责任制,将责任人的经济利益与机械设备的维修等各项费用挂钩,增强其责任心,促使规范性操作,对机械设备更加爱护,调动对设备维护管理的积极性。可以给每台机械设备设置一张设备例行保养登记卡,由相关负责人来填写,以对设备实现动态跟踪管理。管理人员要加强现场监督,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奖惩制度,对那些技术指标好的操作者,给与相应的奖励,对操作不当者要给予及时处理,对于操作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其本人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再次,对机械设备的使用也要注意,使用时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操作,并在合理的使用范围和条件下使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安全生产。而能否正确对机械设备进行操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人员的水平。因此,应对操作人员进行教育,指导他们正确使用和操作各种工程机械,尽量保证机械负荷的均匀加减,不能使机械在超负荷状态下进行工作,操作手要严格按照规章操作,时刻关注机械状况,及时排除各种隐患确保机械的正常运转。还应对他们加强岗前培训,提高操作人员专业素质,杜绝无证人员上岗操作,使操作人员不仅仅会操作使用,还要对机械的构造。原理和性能有充分的了解,并掌握基本的保养和检查方法,会排除故障,这样能从源头上减少机械故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在整个使用过程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应该意识到只有抓好设备的保养,才能尽量减少设备的维修工作。只有做好设备的维修管理,才能让机械设备在整个的使用过程中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参考文献
[1]中国水利水电总公司.工程机械使用手册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篇9
关键词:道路桥梁建设 施工管理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project for the people, the found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is on the increase, making management span, and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safety there exist certain hidden troub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process and easy,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road and bridg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f the relevant discussion.
Keywords: road and bridg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U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道路桥梁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影响着各方面的正常运转,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尽管当前社会建筑行业的发展正在不断加快,尤其是交通事业的进步带动了道路桥梁的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不得不认识到一些管理方面的问题,这对于施工过程都会带来直接的影响,对施工质量的好坏更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所以,实施工程施工进度的优化管理,全面提高道路桥梁施工项目的管理水平,才能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 道路桥梁工程项目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道路和桥梁建设不计其数。道路桥梁的建设工程是国家建设发展的基础工程。近年来由于对施工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各施工队伍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差异,道路桥梁在施工质量上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如何加强道路桥梁工程质量管理,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 道路桥梁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施工人员整体素质和安全意识不高
安全意识是做好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工作的关键,安全意识不强,缺乏严格的安全负责制度和安全措施,施工中人员出现不安全行为等是造成建筑现场施工安全事故和意外的重要原因。同时,要求道桥施工人员具有坚定的工作信念,硬实的政治素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目前施工人员整体素质还需要提高,通过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加强自身素养和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路为家、以路为业。
2、 施工现场缺乏严格的监管体系
施工只是完成了道路桥梁的目标任务,而监管才是保证质量提高的有效措施。由于没有严格的组织和严明的纪律,监管部门在工作中缺少职业道德,监督管理不严,责任心不强。造成了很多监管工作只浮于形式,并未真正落实到工作实处。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对于最终的道路桥梁施工质量而言是很不利的。
3、 道桥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隐患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现场施工操作工序多,存在质量波动性,采取抽检的方法,往往会导致一些质量问题的漏检。当道路桥梁施工结束后,对施工整体进行评估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这不仅能够及时发现施工过程出现的问题,还能对管理工作的制度带来引导作用。而现实管理中并没有对施工评估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怎样实现对现场施工质量的全面控制也是目前存在的问题之一。
三、 道路桥梁建设施工的各项管理探讨
1、 建立完善的施工安全的管理措施和科学合理的合同管理
① 安全管理关系到人员的生命安危,只有做好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整个工程建设才能顺利进行。工程管理部门应该设置安全管理小组,建立安全负责制定,做好各项安全措施。全面对工程的安全管理从制度上开始落实,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制度的培训学习,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牢牢地安放在员工的生产观念中,提高其施工过程的安全意识。并合理、适时的安排人员的休息时间,通过开展文体活动,以增进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发展。定期检查安全措施的实施情况,发现缺漏及时修正,把安全生产原则全面贯彻到工作中。
② 在道路桥梁建设中,科学合理的合同是管理工作的依据,也是项目管理进行中的准则。在工程进行期间,要对合同的条款按照实际情况作出认真的比对和修改,树立强烈的合同意识,以合同为准则,按合同办事。坚持在工程进行期间实行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谨遵合同条款,制定一套与工程计划相协调适应的管理制度。将项目所涉及的全部工作具体化,将其管理工作分配到具体部门的具体管理人员职责上,确定工作的范围、工作目标以及工作标准。各部门之间既要相互协调又要相互牵制,彼此独立、彼此制约,对各项任务的完成进度及时的进行信息收集、分析以及依据合同条例作出相应的调整。
2、 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严格执行道桥施工方法的工艺流程
对道路桥梁进行管理必须要以熟悉道路桥梁的施工情况为前提,这样才能保证制定的管理措施具有针对性,让管理工作真正发挥出作用。同时完善奖惩制度,提高员工积极性。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在弄清道路桥梁的施工时主要是针对施工的方法、技术、工艺流程等方面进行深刻了解,掌握各个方面的情况后才能更好的展开一系列相关的管理工作,多方面的对工程项目管理进行监督控制。严格执行各个施工方法的工艺流程。将工作内容、工作秩序以及工作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
3、 遵循科学的安排,实现创新管理,合理的调配使用的管理原则
经济发展靠创新,技术进步靠创新,管理工作依旧要靠创新。只有遵循科学的安排,实现创新管理,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在运用科学发展观对道路桥梁进行管理后,不能长期仅守着一个管理方式,而是要学会灵活运动管理理念,当积累到丰富的经验后自行研究制定出全新的管理模式,科学合理的调配使用的管理原则。这才是道路桥梁管理工作发挥作用的最佳途径。
①经济效益原则
项目成本控制主要取决于作业层的管理力度,这是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所在。施工现场管理一定要克服只抓进度和质量而不计成本和市场,从而形成单纯的生产观和进度观。同时要力争少投入多产出,坚决杜绝浪费和不合理的开支。
②科学合理原则
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都应当按照既科学又合理的原则办事,做到现场管理的科学化。还要做到操作方法和作业流程合理,现场资源利用有效,现场设置安全科学。
③标准化规范化原则
标准化、规范化是对施工现场的最基本管理要求。必须克服主观随意性,施工现场的诸要素都必须坚决服从一个统一的意识,有效协调地进行施工生产活动。
4、 健全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全面加强施工队伍的条件和素质管理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不断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注重专业技术培训,以人为本,全面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和专业技能。施工过程中不断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明确人员岗位责任制,同时管理人员也要逐步适应建设管理的需要,努力学习工程管理的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
篇10
【关键词】桥梁工程;管理;问题
1.引言
桥梁工程建设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桥梁工程管理贯穿于道路桥梁工程的整个过程,涉及到桥梁工程方案设计、桥梁工程投资评估,以及路桥工程竣工最后考核阶段等方面,对桥梁工程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我国桥梁工程管理的发展时间较短,整个管理体系不够完善,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的专业理论探讨以及反复的具体实践论证。因此,在桥梁工程管理中,仍存在着很大的不足,需要不断地解决与完善。
2.桥梁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桥梁工程建设管理体制不完善
科学完善的工程建设管理机制是桥梁工程能否顺利开展的前提,对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依据实际需求设置管理部门,是桥梁施工的正常运行的必要保证,但是,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节约开销,减少了桥梁工程项目中的人员投入,导致项目运行中操作人员不足,直接影响到桥梁的顺利有效开展;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分包现象,分包单位间很难界定工作范围,协调管理复杂,工序容易出现遗漏,不利于正常施工,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部分桥梁工程建设施工单位管理体制制定时,并未对实地进行考察,使得指定的的制度与工程实际不相符,不能明确的对施工任务进行安排。
2.2 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不到位
2.2.1管理人员理念落后,施工人素质较低
当前我国桥梁工程管理人员受传统施工观念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管理理念陈旧、方式落后等现象。其大多拥有丰富的理论基础,但缺少微观把握以及宏观控制能力,导致施工设备的投入不能满足施工组织以及施工规范的需求,不能很好进行施工质量控制。施工人员是公路桥梁工程的主要参与者与施工质量控制者,但是在公路桥梁工程的施工现场,施工操作人员大多是农民工,技术水平相对不高,同时也缺少安全防范意识,施工中不符合相关规定,施工仅凭经验,使得桥梁工程施工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施工操作的整体性能也无法有效的提高。
2.2.2施工材料质量管理不到位
施工材料是确保公路桥梁工程质量的不可忽视的保障。但是在实际的桥梁工程现场,存在着采用不符合规范的施工材料,机械设备施工现场不配套,设备落后老化等问题,极大的降低了工程质量,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阻碍建筑施工的进展。甚至对后期的工程考核造成严重影响。
2.2.3施工前准备工作不足
每个工程在施工前都必须做好充分完善的准备工作,从而保障工程能够顺利高效的开展。但是在部分桥梁工程施工前,桥梁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并未对工程周边的环境进行全面综合的检测分析,对工程附近沿线的可能对施工造成影响的外界因素进行了解,导致工程不能正常开展。 不仅对桥梁工程施工工期产生影响,还对工程建设资源造成浪费。
2.2.4施工工艺不合
(1)裂缝是桥梁工程施工后容易出现的问题。混凝土是桥梁工程进行过程中大多使用的施工材料,但在现实桥梁工程施工时,施工人员大多缺乏规范的施工技术,仅依据经验对混凝土进行配比,混凝土拌合过程中,常存在着搅拌时间过长或不充分等问题,从而导致离析现象出现,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强度。在拆模时,因对混土的养护及遮盖不及时,使得水分流失,最后产生裂缝。(2)钢筋易腐蚀,钢筋是桥梁支撑的核心。而环境因素恶劣、施工不够严谨、原材料的选择等都极易造成刚进腐蚀。桥梁的钢筋如果出现锈蚀现象,就会缩短桥梁的使用寿命,对桥梁安全产生威胁。(3)铺装层脱落是桥梁工程建设过程中最常出现但却最容易忽略的问题。铺装层的占地体积或许不大,但却道路交通的安全通畅有着直接的影响。由于对桥梁的铺装监管不严格等问题,桥梁的铺装层往往流于表面,导致铺装层裂缝脱落状况极易发生。
2.3工程安全管理不到位
施工安全管理是桥梁工程管理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桥梁工程管理者应在关注工程质量管理的同时,使施工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的到保障。部分建设单位对施工安全不够重视重视,为了赶工期、追进度,让工人连续施工作业,不仅无法落实施工技术,质量不达标。甚至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直接威胁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由于现场施工操作面广量大,很难做到全面检查,相关质量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对施工单位造成更大的损失。
3解决施工管理问题的对策
3.1加强桥梁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管理
桥梁建设施工安全管理具体包括: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设备安全管理以及技术安全管理等。随着桥梁工程建设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桥梁工程建设项目的结构、功能和构造也朝着复杂多样化发展,使桥梁工程建设施工安全存在着很大的隐患。对桥梁施工过程中会运用到的机械设备,应按照说明书正确对机械设备进行安装,并且正确合理对设备进行使用,做好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机械设备的选择应依据施工工程的施工特点,对桥梁建设施工机械制定科学的使用计划,操作人员在使用完机械设备后应及时进行维护,从而是其在发挥应有运用性能的基础上实现安全运行。
3.2制定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确保施工进度管理
为了使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保障,需要制定科学的施工质量计划以及施工组织方案,以及完善的通过具体的桥梁工程施工实践可知。在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完善的施工组织方案以及施工质量控制计划对桥梁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有着很好的保障作用。可以对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预防,并提前制定对应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了可以提前控制工程施工质量的目标,确保在桥梁工程施工中有条理的进行施工质量控制。
3.3构建完善的桥梁工程监督机制,落实管理职责
构建完善的桥梁过程监督机制应做到:学习先进的桥梁过程管理理念、提高工程管理质量以及施工技术管理水平、落实桥梁工程管理职责和质量控制、科学的制定施工管理制度。在监督质量管理人员工作的同时,也要对监理人员的工作进行动态监督,从而保障监督工作的有效落实。并且设立专门的桥梁工程施工管理及其质量控制部门,并将管理职责进行科学合理的责任分配,对部门中每一个人的管理职责落实到位,使其明确自身责任,树立责任意识,做好本职工作。对桥梁工程施工进行实时监管,保证桥梁施工的顺利运行。
4.结语
桥梁工程建设对人们的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加强对桥梁工程的管理力度,完善桥梁工程管理机制,同时要求各个管理及施工人员落实责任。推动桥梁工程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桥梁工程的管理工作还需要对技术、施工人员、材料、施工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从而保障桥梁工程的整体质量。并且,在桥梁工程管理人员应充实自身理论知识, 在对具体实践中经验进行分析总结,认识自身管理理念的不足并修正改善,实行有效科学的管理, 从而促进桥梁工程的整体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郑传鑫. 对道路桥梁工程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探析[J], 商情,2013(22).
[2]蔡体健.针对道路桥梁工程中存在的问题的探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
- 上一篇:建筑工程监理安全管理
- 下一篇: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工程造价预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