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29 17:28: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德育教育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德育教育的方法

篇1

【论文摘要】德育教育担负着促进少年儿童品德发展的重要任务。做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应坚持“回归儿童主体,回归儿童生活”的原则,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采取渗透式教育的模式。本文浅析了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指出小学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阵地还是应该落在课堂上。 

 

德育教育担负着促进少年儿童品德发展的重要任务。一般来说,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范围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文明行为习惯教育等。做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应坚持“回归儿童主体,回归儿童生活”的原则,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遵循儿童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通过课内课外等多种形式,进行渗透式教育。只有这样,德育才不会被受教育者视为一种“异己”的力量,才能真正成为一种解放的力量和创造的力量。本文浅析了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指出小学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一、小学德育的一些基本认识 

小学阶段正处于儿童思想教育的启蒙时期,因此我们可以说,小学德育是一项奠基性的工程。从根本上讲,小学德育教育必须坚持“回归儿童主体,回归儿童生活”的基本原则,才能实现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众所周知,德育的本质意义在于不断地塑造和完善一个人的道德人格,因此,只要我们遵循了儿童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就可以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取得实效。 

从内容上说,小学德育涉及的面非常广,而且十分抽象,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做起,化抽象为具体,把虚的工作办实。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我们可以让学生从爱家乡、爱学校做起,从热爱身边的一草一木做起,把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到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中。 

小学德育教育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抓好班主任工作,搞好班级德育,也可以通过抓好各科教学,促使德智体美劳有机渗透,还可以搞好课外校外活动,利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另外,通过集会、班会、少先队主题队会、社会实践等形式,也都可以进行小学德育教育,它们都是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二、小学德育的主阵地是课堂 

小学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阵地仍然还是在课堂上,课堂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在课堂中,德育由于结合了学科教学内容,采用的是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点滴浸润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学生可以很方便地接受、领悟和内化,并逐渐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具体到课堂中,为了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深入挖掘教材德育内容,高度重视课堂随机教育 

在小学课本中,并没有明显的德育教材,但是大量的内容却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他们均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教师在备课时,应主要把这些蕴含在科学知识中的德育因素挖掘出来,寓德于教,把德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汇于教学过程中。其实,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也经常会出现一些德育教育的契机,教师要善于学会抓住这些契机,及时向学生开展德育教育。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必须做有心人之外,还必须要有教育的热情、广博的知识与高超的艺术。这即是我们常说的课堂上的随机教育,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2、合理选择恰当教学方法,切实增强德育实际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对于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例如,语文课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广,德育教育贯穿于文章的始终,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对于那些语句含义深刻,思想性强,又比较含蓄,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课文,我们应采取辅导理解法,不但要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还要对学生作适当的讲解,帮助他们领悟其中的思想、道理。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通过阅读思考法、讨论吸收法加强德育教育。总之,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感受到美好,领悟到含蓄,受到德育的教育,形成健康全面的人格,增强德育教育实效。 

3、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情感感染 

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电教设备,从音、像各方面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受到环境氛围的感染和熏陶,以实现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专家认为,道德可以通过学习获得,也可以通过学习加以改变,其中影响道德行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可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对德育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在德育教育中,通过课堂渗透德育,以课堂知识为基础,做到以文传道,以情入理,文道结合,情理交融。这样,学生在“随风潜入夜”的潜移默化中,逐渐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提高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辨别能力,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健康的道德情感。 

4、创新德育教育载体,丰富德育教育活动 

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促使我们在传统德育的基础上,必须寻找多样化的、富有新意的德育载体。针对少年儿童对网络的兴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远程教育设备等现代化设施,建设专门的德育网站,用于学生浏览学习、互动交流、收看音像资料、参与各种德育活动,通过网站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多姿多彩的资源特色,打开网络绿色通道,使学生在充满趣味的网络浏览过程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长。另外,还可以以活动为载体,融德育教育于活动中,让学生参与活动,这不仅能使学生通过活动展示才艺,还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感悟道德,形成道德意识。 

三、小结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经过上述一系列的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我们可以使得学生在做人、做事、学习方面都养成良好的习惯,让他们在思想品德和个人修养等方面都养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总之,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只要我们把握住了德育的特征,注意充分挖掘德育教育因素,抓住了小学德育教育的主环节课堂,用高尚健康的道德情操影响、教育学生,渗透学生的心灵,就能够实现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周汉斌. 小学品德课堂活动教学的课型与策略研究[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0,12(2). 

篇2

关键词:素质教育 青少年 德育课 教学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素质发展为核心的教育。青少年素质教育在整个的义务教育阶段具有特殊的地位,它是整个人生教育的基础阶段。青少年德育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社会生活、历史、地理、法律等与公民素质养成相关的各种知识。德育的宗旨是提高青少年的公民素养。总言之,就是使学生在德育担负着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任务,是完成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在德育教学中给青少年学生提出具体的行为要求,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一、素质教学下的德育存在的问题

自德育开设以来,部分学校未能彻底的执行素质教学,在素质教育上认识程度不高,一直把它作为“副科”来对待,老师上课只是应付考试,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本上划出考试重点,通过死记硬背记住知识点,使本来丰富多彩的课堂变得枯燥无味,使德育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学生的真实内心,不能真正从青少年的心灵深处产生影响。德育内容涉及广泛,特别强调学生的实践和体验,真正有效的教学,是以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为基础的,必须能触及青少年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

二、素质教学下的德育教学策略

(一)营造自主开放的教学环境

1.和谐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在课堂上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积极引导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合作,给学生自学、互学和师生共学提供多向选择形式,营造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促进的交往氛围,促进个性充分发展,培养人与人合作的精神以及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充分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2.开放的资源环境

在教学中过程,鼓励学生在教材基础上大量阅读有关课外知识,让学生利用图书室的文献资料,在互联网的资源库内查询,以对教学内容有个全面的认识。在实施中发现,学生对这种知识拓展的方式非常乐于接受。

3.民主的思维环境

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发散、联想的思维空间。在教学实践中,允许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在课堂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创设独立思考、主动求知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过程需注意的策略

德育是以小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培养青少年学生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内容涵盖了科学教育、品德教育、劳动教育和社会教育,涉及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直接反映了学生的现实生活。

1.重视学生思维发展

德育呈现出开放性、活动性特点,面向儿青少年的整个生活世界,从道理说明到对青少年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从校园生活到家庭及学生的其他活动空间,从学生的评议到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其目标直接指向的是:培养一个人的公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而是要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态度思考问题的取向,形成个人素质的基本要素。

在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随着年级的增高,年龄的增大,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不断拓展和提高,在问题情境的设置,实践活动的安排上,活动达到的要求及目的,都要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思维能力相结合,避免出现教学内容过于浅显,令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也要避免教学内容超过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让学生无所适从,陷入困窘境地。

2.教学贴近生活,让其体验生活真理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德育的教学要特别关注学生的生活,将学生的生活用作课程资源。课程标准提出教学建需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人生的美好生活,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细腻起来。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尽力做到把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引用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生活的材料,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课堂效率。例如通过德育的教学让学生熟悉社会法则与道德,比如遵守社会公德,乘公共车时不拥挤,给老弱病残的人让座。

3. 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教学

学生品德的形成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实现的。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要关注学困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大量的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课程教学过程,成为受教育的主体;同时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丰富生活经验。

三、小结

校园是青少年学生形成个人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个人素质的第一战斗线,而德育教学优劣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以后的素质。所以要在青少年德育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显得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篇3

任何矛盾的双方既是相互对立又是相互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脱离另一方而孤立地存在,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比如,氧化与还原就是相互对立矛盾的,但两者又缺一不可,没有氧化就没有还原,相反的,没有还原就没有氧化。当非金属在接触了电子转换成阴离子时就拥有了还原效果,而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转换成阳离子就拥有了氧化功能。量变到质变是化学变化中的普通规律。如:SO2-SO3,两种物质组成的元素种类相同,仅原子个数比不同而引起质变,二者化学性质有明显差异。

二、注重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

美育是人类按美的规律建造世界、完善自身的重要手段,即美德教育。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学同样能渗透美德教育,让学生在感受、创造、探究发现化学美的同时也拥有了一定的化学素养和化学修养。一切审美都从直觉开始,这是审美的基本特点。化学教学中“以实验为基础”正好与之相吻合。在实验中观察与思考,是中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要方法。“生活式打比方”的化学美教育,贴近生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例如,新制的氢氧化亚铁被形象描述为:呈现出黎明破晓前“鱼肚白”颜色的絮状骨头,随后它又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通俗的语言描述、形象的比喻,很快吸引住学生,让他们观察得更仔细,感受得更深入。自然而然地氢氧化亚铁的色态、溶解性等物理性质和易被氧化的化学性质很快被学生吸收和消化。化学审美教育既提倡“以真启美”,也提倡“以美启真”。化学教学是理性和感性的结合体,两者有机地结合,有利于学生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调发展。一个西点师完全将烹饪当成是一种艺术,他在做面包的时候,面粉和黄油必须要精良,使用的器皿也要一尘不染,给他打下手的女孩更要眉清目秀。他说缺少了这些条件就没有做面包的灵感与乐趣。他没有把赚钱作为一个目标,而当看着那些能够品尝到美味的人们脸上流露出笑容时他感到很欣慰。其实,在化学教学活动中,化学实验是进行美育教育非常好的教学途径。实验是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一个最直接的“物化”过程,它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整个实验过程充满了美的艺术,严谨、准确、有序的实验设计,实验过程体现化学实验美;实验仪器的艺术形状、整齐排列、合理装置、精确操作和结果的变化,到处充满了化学实验的科学美。它们是科学进步的象征,是科学创造的结果,是美的创造。有很多的化学装置造型优美匀称和谐,如齐普发生器的造型就是十分的美观,它能让学生感受到创造美。化学实验的装置美表现为有秩序、均衡、协调、美观。好的化学装置就好像一件精雕细琢的艺术品,总能让人感受到和谐的韵律。化学实验过程中只要遵循科学性和美的规律,就能让整个实验的过程自然流畅,让整个过程具有艺术性。

三、结语

篇4

关键词:教师;德育教育;积累;潜移默化

道德教育是伦理知识的教育,它与科学知识不同,学生向教师学习的不是客体化的知识体系,是充满主观内在性的、主体选择性的观念体系。道德知识是附着于情感化的教师身上,吸引学生自觉地趋近和认同。所以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是德育工作的关键环节。那么,为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使德育工作取得实效,教师在教育和引导中就要有一定的方法和途径。

一、重在实践,注重积累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的做法是“重在实践,注重积累”。首先,不断提高自我的道德修养,时刻以学生为根本,使思想道德理论教育学习与课外道德实践活动相结合;其次,以学校内的教育为辅,让学生从一点一滴来理解思想道德的重要性,使个人认识与社会道德评价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班会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我们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正确而深入的理解,而这一切都需要在平常的学习中不断积累。但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注入新的血液,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的辨别力,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所以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发挥班干部的作用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学习成绩的优劣,除了个人主观努力外,还需要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班干部起到引领的作用。鼓励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互帮互学,除了课堂上相互切磋外,课余时间要提倡彼此为师,相互激励。开展“一帮一”活动,发挥优等生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后进生在学习上的转化。班干部各尽其职,组织同学们进行有效的合作,找出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与科任老师保持联系,从而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班干部是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选拔一支精明能干的班干部队伍,对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班级管理中,比较忌讳的是班主任一人说了算,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变成对手的关系。那么如何将对手关系改为助手关系呢?这就是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所在。我认为首先班主任要有多设助手的想法,要使每一名班干部成为助手,要把每一名学生当作助手。每名学生在班级中都负责一定的事情,大家都为班级负责,人人参与管理,人人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鼓励学生珍惜机会,努力工作,努力表现自己,展现自己才华,为班级争荣誉,重新塑造自己。同时使学生明确自己是班级的主人,这样他们从严要求,不断克服缺点,积极向上,他们的才华显露了,人格美了,形象改变了,信心也回来了,从而达到了思想转化的效果。

三、让诚信教育发挥作用,从而优化环境

在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不同角度营造氛围,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学生理解诚信,践行诚信。

1.通过现实生活中生动的事例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争论,引发学生内心的震动。

2.充分利用黑板报、教室标语作为宣传阵地,着力营造诚信教育的氛围,感染学生,使学生关注诚信教育。

3.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学为人师,身体力行

教师从事的教育实践是一种道德实践。教育本身就具有深刻的道德内涵,教育这种以人为主体的教育实践活动,是以对人性善恶的认同为逻辑前提的。尽管古今中外教育家对人性善恶的缘起说法不同,但都坚持认为人在合理的教育环境中是可以弃恶从善的,教育是教人弃恶扬善的活动。教师的道德素质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品质,会全面地展现在他的专业活动中,全部显示在学生的面前,成为影响学生和教育学生的现实力量。教师可以在一举手、一投足之间就自然、率真地表现自己的风范,不是靠说教和强制,而是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中就产生了教育的效应。而且那些价值导向、情感陶冶、意志磨砺、自我示范,统统都融入“无言之教”中,这种人格魅力可以说是最珍贵的资源和最有用的手段。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使学生感到自己没有任何特权,遵守校规校纪是必需的,以强化管理工作。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模范言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注意身教,才能为人师表。

总之,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作。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用生动、贴切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完善它,同时更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我的道德修养。只有这样,德育工作才会时刻发光。

参考文献:

1.廖咏梅.浅谈教育之德育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09(04).

2.名师谈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培训资料.

篇5

[关键词]德育教育 方法与原则

方法问题是事业成功的重要问题,教育亦是如此,特别是德育教育的方法使用尤为重要。正确的教育方法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适当的方法则会事倍功半,甚至彻底失效。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注意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

(一)说服教育法

说服教育法一般有讲解、劝告、报告、个别谈话和讨论等形式,它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应用最为普遍、也是最基本的方法采取说服教育法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要做到有的放矢,把握学生的心里和思想上的症结所在,运用具体事例进行深刻分析。特别是采用座谈讨论方法时,要使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交换思想、互相启发,共同提高,达到自我教育、提高思想认识的目的。

(二)典型榜样教育法

典型榜样教育法时指用英雄模范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和行为,课堂上出现的突出的好人好事,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方法,因为少年儿童有善于模仿、崇敬英雄人物,争取好胜的心里特征,所以,表扬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好人好事,宣传为我国争光的优秀运动员在各类赛场上的英雄事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有着积极作用。

(三)评比法

评比法是指通过检查、评定和比较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思想行为等方面表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方法。结合少年儿童朝气蓬勃、积极进取,好胜心强等心理特征,因势利导,有计划,有目的通过竞赛,对比等各种形式,来激励学生提高要求进步的自觉性于积极性。如:“某小组站的最好,某某同学走的最好”等。教师通过语音的诱导,从而振奋学生的向上进取精神,这在培养学生良好思想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四)指令法

所谓指令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做到某一点或必须完成某一项任务的一种带有强制性的教育方法。如:进行队列表演时,表演中的各种口令要求学生必须做到整齐一致、准确无误,这种行为对于学生来说,学生的行为表现都是被动的,不应该有任何的松懈。指令法对学生养成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协调动作,维护集体利益等良好品质有着促进作用。

德育教育的原则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教育和培养,不应该是盲目的,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育规律,要遵循下列原则: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原则

尊重、关心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落脚点,以学生为最终目的,千方百计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也就是要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和审美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以人为本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但要求我们善于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做事,适合社会环境,还要求我们更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认真尊重学生的权利,维护学生的利益,满腔热情地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积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原则

体育教师为人师表是很重要的,要热爱自己做从事的体育工作,要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对工作严肃认真负责,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对学生的要求,教师首先要做到,做学生的典范,以本身的模范行为和高尚的品德情操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体育教师在上课时应注意自己的仪表,着装、语言、作风以及示范作用感染熏陶学生,其一言一行,教态仪表对学生有直接影响,只有做到精神振奋,服装整洁、谈吐文雅,举止潇洒、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尊重学生自尊心,在学生面前才能更有威信。

(三)以正面教育,表扬为主的原则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须认真,细致,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积极启发诱导,循循善诱,是学生掌握正确的道德认识和行为的标准。对好的典型的事例要及时给予表扬,进而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要以说服教育为主,不能简单粗暴,更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批评和语言要注意准确,不能粗鲁更不能讽刺、挖苦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收到预想的教育效果。

(四)思想教育与身体锻炼相结合的原则

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是通过身体锻炼掌握“三基”增强体质。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注重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与身体素质提高作为重点工作,所以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必须与身体锻炼相结合,端正学习目的,激发学习热情,提高锻炼的自觉性,这样才能高效益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五)教育要符合学生实际的原则

任何一项教育都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也就是说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里特征、生理特征,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里发展规律,在进行德育渗透时,语言简明,深入浅出,学生易懂,且不可哗众取宠,故弄玄虚。提出的要求要切实可行,具体明确,防止成人化,使学生便于理解和掌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篇6

班级管理教学方法德育教育我国高等医药院校普遍开设了药学专业的课程,要把药学专业课程的教学目的落到实处,切实提高班级管理在德育教育上的成就,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就是要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教学理论的不断创新,为我们提供了教学方法创新的可能性。药学专业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鉴定、药物设计、一般药物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药学专业教育主要培养药学各主要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药学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评价及指导合理用药的基本能力。因此,必须针对高校药学专业课堂教学过程的情况,根据药学专业的班级管理实践,根据药学专业课程的教学特点和性质,不断创新班级管理的德育教育方法。

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与教育时,必须做到以下基本方面:第一,在德育教育理念上,要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新时期教育理念的核心。“以生为本”就是教师要把学生当作教育教学活动的最高主体,要确立尊重、平等、民主的观念,正确处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尊重被教育者平等的人格价值,重视大学生具有的自身尊严,彻底抛弃“唯师是从”“听话老实”的传统评判标准。第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理论模型的建立对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也不可忽视,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教学,参加教学模型的直观学习方式,避免复杂的理论逻辑。不但使学生可以通过教学来进一步感受德育方面的知识,将药学教学课堂中深奥难懂的教学知识通过实践来更深入的认识。教师在德育教学管理中,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了解,多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设计出一套合理的具有不同针对性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对教学学习的兴趣,将难懂的教学知识直观化,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勇于尝试师生角色互动教育法

互动式德育教学方法的形式主要有:一是主题探讨式互动。即在课堂上紧紧围绕药学专业教学主题展开“教”和“学”双方的互动交流。二是归纳问题式互动。即针对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问题,归纳问题,然后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教”和“学”双方的互动交流。三是案例式互动。即在课堂上由教师呈现药学专业相关的个案,然后请学生积极的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提出可行方案,教师要合理的设置问题的悬念,针对问题重点和热点深入透彻分析,最后形成关于药学学习的理性认识。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方式是“问”与“答”,促进师生之间的影响力,发展班级德育教育教学的创新方法。

其一,对于药学专业的教师而言,有利于其教学理念和专业能力的不断提高。“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对任课教师有很高的要求:如需要教师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需要教师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需要教师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等。因为,在“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扮演是组织者和指导者的双重角色,主要发挥协调和指导作用。只有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才能保证教学活动有序地、紧凑地实施和进行。因此,教师需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转变“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宰”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性学习,营造一种民主、双向、平等、协商的师生学习关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否则就会使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的地位,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其二,对于广大药学专业学生而言,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不但可以增进与教师的互相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知识的概括归纳能力和记忆能力,进而更好地组织语言能力,表达以及创造性思维习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处于“互动式”教学过程的中心地位。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亲自参与问题的解决。同时,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不仅是视觉和听觉的活动,还需要动口、动手、动脑,充分调动各种学习器官的功能。久而久之,学生概括总结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自然就会得到提高和培养。

二、适当采用案例教育管理法

案例教学“是指以药学专业相关案例为教学平台,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基本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理论和分析技能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药学专业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或环境进行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其正确的理念、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药学专业学习的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模式结构图如下:

精选案例呈现案例理论学习用理析例总结升华

典型生动创设情景自学精讲分析讨论点评指示

寓理于例提出问题把握原理解决问题明理导行

突出案例教学,以药物的研发、生产、流通、使用、管理环节的案例为主线,进行分析、论述,典型引导,启发学生。案例设有相关的药学知识链接、介绍学科的知识,增加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开拓学生视野。首先,案例的有趣性、可读性,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第二,案例教学法不仅仅能够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理论,而且更有利于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学会学习。第三,案例教学法有利于促使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学会与他人的沟通与合作,培养其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于案例教学方法是认同的,认为案例评析法能够改变理论灌输的枯燥性、乏味性。

三、建设班级文化,营造浓厚学风

为了建设良好的药学专业班级文化风气,营造浓厚的医学氛围。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注意学生对药学知识的兴趣。只有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了,他们才能够学好。另外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做到勤学好问。因此我的学生经常与任课老师探讨问题,给我们班任课老师都这样说:“我们累并快乐着”。

四、注重德育教育,转变评价方式

班主任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而且要注重德育教育。在德育过程中,作为班主任应该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赏识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因势利导。发现每一位学生在药学专业学习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与鼓励。要注意摸清后进生的思想实际,并及时与家长沟通,掌握后进生落后的原因,切记不能讽刺挖苦后进生,要用爱心、诚心去感动他们、接近他们,用恒心和爱心来转化他们。注意以表扬为主,注重他们的进步,从基础的知识入手,不怕劳苦,不言放弃,给他们改正的时间,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为后进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从而不断缩小与中等生和优等生的距离,使一部分后进生有了很大的进步。

总之,高校的药学专业课,是大学生接受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对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有巨大的指导作用。班级管理是一件既辛苦又充满乐趣的工作。只要我们班主任讲究管理方法,从关心、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及时总结自己的管理经验,形成自己的管理模式,认清药学专业课的重要性,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想方设法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联系理论内容和社会实际,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药学专业班级的德育教学实效,使药学专业的班级管理成为学生“真心喜爱,受益一生”的德育教育实践。

参考文献:

[1]姚君安.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J].文学教育,2010,(2).

[2]杨生元.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J].中国农村教育,2009,(5).

[3]黄春鼎.创新中职德育教育,提升班级管理水平[J].现代阅读,2012,(16).

[4]黄琳.德育教育渗透于职业学校班级管理的探讨[J].科教导刊,2011,(9).

[5]李玉林.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J].现代农村科技,2011,(2).

篇7

1、当前网络发展对小学德育教育提出的要求

小学德育教育需要针对网络的不断发展所提出的一些要求进行调整。因此,我们首先要思考网络的发展给现代小学德育教育带来了怎样的变化。首先,网络的不断发展使得学生能够快速的简单的接触到大量的信息,这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和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与此同时,学生接收到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其中信息的质量参差不齐。一些消极的观念可能会趁机侵蚀学生的思想,同时网络带来巨大的娱乐性,不少学生沉迷在网络中,在游戏中获得,这使得学生和现实世界越来越远。网络同时也给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传统的传播渠道如广播、电视、报纸等,这些渠道相对来说管控容易,但是网络的监管难度比较大,而且内容的传播时效性快,学生接触更加容易,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调整德育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最后是学生内心世界的变化。网络的不断发展,使得学生逐渐脱离现实社会沉浸在网络虚拟世界中,他们习惯于在游戏中获得。而且这一阶段的学生自制力相对来说比较差一些新奇的思想有趣的东西都可能让学生沉迷网络,这也是网络发展带来的一个巨大问题。

2、小学德育教育的调整

针对网络带来的一些问题,小学德育教育要进行及时的调整,以解决好这些问题。

2.1、设立班级教育网页

为了做好德育教育工作,班主任首先应该建立一个班级德育教育网页,通过网页的建立帮助学生更好地使用网络班主任应该引导学生科学上网,在网页上班主任可以上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吸引学生进行正确的浏览,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可以起到监督和引导的作用。

2.2、设立信箱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在网络背景下,班主任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应该更加的多元、方式更加的灵活。邮箱的使用就能够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在网络背景下,班主任和学生的沟通可以使用邮箱,因为邮箱的使用,避免了班主任和学生直接接触,这样不少学生就会放下心里的界限,主动和班主任进行沟通,沟通的内容可以是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一些困难,也可以是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包括学生情感方面的问题心理方面的问题等。班主任可以通过邮箱给学生发送邮件,推送一些更加正能量的内容,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真正的做好德育教育工作。

2.3、注意和家长建立紧密的联系

德育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要求教师必须要给予家长建立紧密的联系。通过建立联系教师和家长可以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在学生在学校的时候教师可以起到监督作用和帮助作用。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情感学习。在家里面的时候,家长可以监督和帮助学生避免其受到网络消极思想的影响,同时教师和家长应该积极的进行互动,这样教师和家长就能够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最准确的掌握。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微信、QQ等方式进行联系。教师还可以通过视频通话进行快速简單的家访,这样不仅能够降低教师的工作量,还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师的工作效率。

2.4、学校要重视德育教育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为了有效地提升教育的质量,教师必须要争取到学校的支持。学校可以全校范围内举行大型的活动,比如说德育知识竞赛德育标兵评选等。通过这样的竞赛,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篇8

关键词:小组工作;小学;德育;创新;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1?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056-02

针对当前传统德育方式的单一性问题,笔者提出将小组工作方法应用到德育教育中来,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小学德育教育中应用小组工作方法的尝试性探索进行论述。

一、应用小组工作方法的重要意义

从当前的德育方法来看,主要存在着单一性问题,缺乏实践性、趣味性和实效性。从小组工作方法来看,它是属于社会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指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下,有意识编制小组进行活动,通过小组成员之间有目的的互动互助,使参加小组的个人获得行为的改变、社会功能的恢复和发展的工作方法。它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实践性和理论性。

1.利用小组工作方法开展德育工作,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德育的实践性,弥补传统德育方式的缺陷。同时,小组工作根据一定教育目的开展游戏和活动,与小学生活泼好动和形象性较强的特点相适应,寓教于乐,让小学生在活动中受到良好的德育。因此,将小组工作方法与传统德育教学方式相结合,可以创新教学方式,使小学德育教学方式更加完善,能够更加有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2.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小学生的注意力持久性不强,采用课堂授课的形式难以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小组工作的引入,让学生经过活动参与、个人展示等环境,能够增强学生及教师的互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3.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受到德育,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一系列丰富的小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体验,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良好的德育教育。

4.引入小组工作,能够有针对性地干预、疏导和矫正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治疗模式,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寻找到解决方法。

二、尝试性探索

根据相关理论,我们将小组工作法应用于小学德育教育中,作了如下尝试性探索。

1.分析学生,因材施教。一是摸清底子。全面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家庭环境、成长历程、品德习惯等,给每个学生建立德育档案。重点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以及存在着的主要问题。二是深入分析,查找德育短板。根据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存在这些德育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解决措施。

2.相互了解,增加信任。先让主持人对小组活动进行介绍,如活动的目标、成员等,让学生对小组工作有初步的了解。然后,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分组,让每个小组成员积极发言,讨论确定小组名称,共同协商制定小学公约,选出组织能力强、有威信的一个学生为组长。组长带领小组绘制出海报,并介绍本组基本情况。最后,举行“解开千千结”热身游戏。(组员围成一个圈,先举出左手,握住对面一个组员的左手,再用右手与对面另一个组员右手相握。不能放开手,如何解开这个结)。这个活动可以促进组员之间的了解,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团队的力量。

3.增强自信,提高能力。通过前面的活动,学生之间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再开展“同学眼中的我”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写其他同学的优点,并将写好的优点送给所写的对象,让同学之间一起分享所写的评价。学生通过别人写自己的优点,可以使自己的信心倍增。同时,让学生学会去赞美别人,多看到别人的优点,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最后,让学生观看家庭冲突情境剧,并模仿和表演。让学生找到解决情境中家庭矛盾的方法,这既能够让学生通过扮演家长角色而体验到父母的艰辛,还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体验亲情,感恩父母。一是播放感恩父母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恩情。看后,让学生谈谈感受。很多学生都说自己以前不懂事,现在感到很愧疚,还有的学生说以前不听父母的话,现在才知道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二是做一个测试游戏。先让学生在纸上写出5个最亲的人。很多学生都写上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外婆”等亲人的名字,然后,让学生划掉一个亲人的名字,并说明:划掉一个名字就等于这个亲人永远离开了自己。随着一个个名字被划掉,也就意味着一个个亲人离开。学生不忍心地划去一个个亲人的名字,在划的同时,就想到了这些亲人对自己的恩情,于是,很多学生都哭了。工作组的主持人此时顺势而导,请一些学生现场对父母说说心里话。有的学生说自己不懂事,以前不懂得父母的艰辛,也不知道亲情的珍贵,一旦要失去亲人的事情,才感到亲情是多么的珍贵。一个平时爱上网的学生鼓起勇气说,以前他经常上网,不爱学习,现在知道了这样做是愧对父母的付出,所以在大家面前保证,一定戒除网瘾,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5.做好评估,总结经验。小组工作评估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在目标的达成上进行,二是对组员及工作人员参与度方面进行评估。组员参与热情高,而且小组之间的分享与行动也比较积极,小组工作人员在小组活动中运用恰当工作技巧,有目的地引导,适当地运用倾听、同感、同理心等方法,让学生们将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并且更深入地进行分析,加之有效的分享环节,使得很多学生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收获。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组工作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小学德育教育方法,能够增强德育工作的趣味性、实践性和理论性,让学生在小组德育活动中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通过尝试探索,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优点,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让学生受到感恩教育。因此,我们在德育教育中,应该充分利用小组工作方法,不断探索,大胆创新,以增强德育活动实效,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篇9

按教育方式将道德教育分类,可分为两种,即直接方式和间接方式。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教学大纲,在教学体系中划出特定的一部分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安排专门课程授课,这就是所谓的直接的道德教育。而间接的道德教育指的是在语文等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将思想品德观念渗入其中。此外,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在校内接触的各种环境因素、各项活动、各类课程等都隐含着德育因素,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触动学生的内心,潜移默化地渗入德育艺术,这些也都属于德育教育的间接方式。由此,可以看出高中德育工作应从直接与间接两方面入手,如此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二、为何要加强高中德育管理

加强高中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培养学生道德素质是极其重要的。对于现代教育来说,培养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是其最终目的。鉴于此,必须将德育教育放在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纵然近年来人们对道德教育越来越重视,但其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人文关怀、急功近利的现象日益突出;另外,将德育隔离于知识教学之外,割裂二者的联系。针对以上情况,提出以下解决方法。

三、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1.创设良好的环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不可小觑。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行为,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对做好德育工作极其重要。要想在学校创设出一个良好的德育氛围,那么,学校的相关管理工作就一定要跟上。如:在校园宣传栏中展出相关模范代表的事迹、起到带头作用;或开展一些校园宣讲活动,定期举办德育讲座;招选一些志愿者,培养学生助人的品德。总而言之,就是将德育渗透到学校风气中。

2.强化教学德育渗透

除了要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外,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更为重要,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属于德育管理的间接方式。教学活动是一种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如有可能最好融入示例进行讲解,这样不仅丰富了教学活动,使所授知识更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还达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

篇10

关键词:高职学校;英语教学;德育渗透;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0

德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的最基本的素质教育内容,在高职的英语教学中有明确要求:在学生的学习范围中应该注重中西方文化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效的将德育和语言学习融合在课堂教学中。所以最为高职院校的基础性课程,英语对于学生的课堂延伸以及思想品质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高职院校的英语课堂内容中不但对英语语言进行教学,还要根据教材做特定的德育培养教育,为国家培养大批全面的、高素质的人才。

一.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由于我国的英语教材有很多种,选材的范围比较广,英语课文和对话中含有德育内容。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抓住教材的根本,挖掘英语教材中思想教育,同时在教学中对英语知识的传授应该合理的融入德育渗透。

英语教材的选定都是根据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与培养目标编订,在课本中的内容中包括英语的摘录、精彩片段的英语文章,文章的实用性比较强,其中蕴含着德育教育和人生道理。英语教学中的德育内涵有效的激发了高职学生思想感情。为了开展英语教学中的德育培养,应该在课堂上深刻渗透德育。

1.1英语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的思想教育中,应该进行报效祖国以及刻苦学习的教育,爱国主义情怀是我国最基础的、最深厚的一种信念和思想感情。现代化的爱国主义情怀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建设,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反对国土分割。在英语教学中挖掘丰富的思想内涵,在进行中外交流时,充分表达对祖国的敬意。

1.2德育渗透中的理想主义教育

在教育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人生态度的培养,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对未来事物充满想象和追求,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德育教育可以推动人类思想前进,教师应该以长远的观点为出发点,针对学生的生活和道德化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国家要和世界进行广泛的交流学习,深化体制改革开放,例如:加入世贸组织,举办奥运会和上海等地的博览会活动,无论是技术还是管理经验都可以适当的吸取与借鉴,在本国文化技术的基础之上与世界接轨,提高我国的能力。因此,国家的基础性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高职教学中的英语课程,需要弘扬我国的本土文化的同时认真学习国外先进知识与技术,可以通过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贯彻这一理念。

1.3英语教学中的环境保护教育

现在全球都将保护自然环境作为国家的综合国力、文明建设和经济化发展的重要评价标准,在高职英语教育中更应该教育学生热爱自然,同时又要保护自然。现在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等一系列问题都被编写到英语教材中,并且作为重点章节,目的是教育学生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环境专业英语》是一本全国高职高专环境保护类规划教材,例如:Module 1中的课文The Environ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Module 3中的Air Pollu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等。说明国家英语教材中更多的融入了德育教育,用德育渗透的方法教育学生要有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英语渗透的具体措施

2.1英语练习

在英语教学中,练习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环节,因此在英语练习中渗透德育是有效的教育方法。高职高专的英语应用性比较强,在对英语中的单词、句子或者是课文时,都可以融入德育相关知识的练习,例如: Hope you could help me,意思是希望您能帮助我;Excuse me,打扰一下; Sorry to trouble you.,对不起,麻烦您了等。在进行英语对话中,也可以根据实事和教学设计进行有关德育场景对话模式,在活跃的英语课堂中起到德育渗透的效果。

2.2注重英语交流中的德育渗透

在高职教学中着重教育的应用实践课程,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的是一种合作和交流的社会交往。在高职英语课程的讲解增加英语对话和提问的心灵沟通,可以有效的促进英语教学。不但如此,英语教学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利用课间的歇息和业余时间进行英语交流互动,并且在对话交流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德育素质,还增强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2.3多元化的推出德育教育手段

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基本点是课堂,因此,在课堂中借助多元化形式手段对于德育教育来说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利用多媒体视频教学丰富课堂氛围,通过网络化学习提高英语技能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等。

第一,在英语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视频教学丰富课堂氛围,同时通过视频可以有效的渗透德育教育,英语课堂显得不那么枯燥乏味。在视频教学中最重要的是电影教学,电影是一种很受欢迎的文化载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德育素质和学习兴趣。

第二,网络化学习。网络上的学习资源形式多样,资源丰富,为英语德育教育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不但如此,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及时的交流,加强了德育教育的效果。教师利用计算机制作英语教学课件,将文字、声音和图形生动的展现给学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时,教师的任务不但是对信息的采集,还要针对丰富的信息库进行信息筛选,并有责任引导学生吸取良好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健康价值观念。

3.结束语

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德育开展环节中,应该跟进英语教学的新形势,体现深化改革的要求。不但在教学任务中体现知识的重要性,还要高质量的培养学生素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做好学生的道德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基础上,还丰富了教学思想,提高了英语课堂的丰富化水平和内涵。

参考文献

[1]李湘辉.高职英语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