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经营风险范文
时间:2023-06-29 17:27: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的经营风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四)风险意识淡薄我国的中小企业的发展模式比较粗放,企业领导大多是靠自己的人生经验打拼起家的,在风险的控制方面缺乏重视,他们大多数认为只要大胆就什么风险也不怕,结果无论在财务管理方面还是经营方面,都被风险击倒。史玉柱在建设珠海第一高楼巨人大厦时,就是由于没有考虑公司的经济承受能力,贸然在原定楼层上又加建数层,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企业破产。
三、管控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措施(一)完善企业的管理机构由于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是一个家族的几个人在一起策划成立,或者几个朋友合伙成立经营的,没有建立起很好的股权结构,管理权限也分配不科学,导致企业的管理结构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中小企业一定要完善领导层的权利和利益的分配,依据组织架构与部门职能,进行业务流程管理。让所有的管理人员明白企业所有事务的分工,什么样的事由谁去做、怎样做、做好的标准一目了然。职责清楚、职务分明、步调一致,会大大提高公司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而且可以去除部门间壁垒和职务与管理的空白处,避免人浮于事、扯皮推诿、职责不清、执行不力的固疾,让管理流程有序运行,提高企业效益、加快效率。(二)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方案科学有效的投资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加长远的经济效益,帮助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然而在进行相应的投资之前,必须要全面考虑市场中各个因素对于企业投资的影响,例如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就要提前对于市场需求进行调研,了解市场的走向;对资金的投入要做全面的预算,合理使用资金,避免出现资金链断裂和超出预算的现象发生。科学合理的方案有助于企业提高投资项目的成功率。
(三)完善企业的资本结构一些企业的资金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必须从外部获得相应的资金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但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资金支持,只能通过其它途径获取资金,资金成本高,给企业的经营发展增加了很大的负担,上市公司通过发行股票获得的资金,由于股市面临投机者较多,因而风险也很大,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从而占领更多的市场,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完善自身的资金结构合理性。
篇2
关键词:企业 负债经营 风险控制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关系着企业生存和发展,而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筹资是不可避免。负债经营是企业筹资的重要手段,是企业以自有资金为基础,通过银行贷款、商业信用、融资租赁等方式来筹集资金,来保证企业的正常营运、扩大经营规模、开发新产品的自己需求,并将这些资金投入到企业再生产中,以获取财务杠杆收益的一种经营方式。但负债经营是一把双刃剑,它也会给企业带来收益的同时会伴随着相应的财务风险,因此,正确认识负债经营,并采取防范措施,保证企业适度负债经营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
一、企业负债经营的积极作用用
(一)为企业所有者带来财务杠杆效应
因为企业利息支出是固定并且与盈利水平无关的支出,当企业的总体资产收益率产及利润增加时,企业是盈利的,带来留存利润的增加,同时当息税前利润增加时,企业所负担的债务利息就会相应地下降,这就是负债经营能为所有者带来财务杠杆效应,最终为企业所有者带来额外收益,提高了股东收益。在这种负债经营下企业获取的资金利益大于负债资金利息率,资本收益率大于负债利率,对企业的经营是非常有利的。
(二)减少通货膨胀的损失
政府因向银行透支、增发纸币等原因,会造成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导致货币资金购买力下降, 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市场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 ,而企业负债的偿还的本金及利息是固定不变的,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这样企业实际将货币贬值的风险转移给了债权人,偿还款项的真实价值必然低于其所借入时款项的真实价值。因此,在通货膨胀情况下,企业可通过负债经营相应地降低了企业资金成本,减少了因通货膨胀而造成的损失和影响,特别是在投资借贷中长期负债所占比例越大,企业获得购买力利益就越多。
(三)有利于企业强化内部管理
负债经营下能够有效提升企业使用资金的责任心,以及企业在固定时间内还本付息的压力,使企业对资金的使用更有计划性和实用性。负债经营下企业在进行投资时会做好投资项目的效益评价,以更加经济的观点来对待项目,从而不断改善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理念,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 同时,负债经营与筹资融资相比并没有分散股权,债权人也不会因为参与企业经营决策而影响原有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
(四)及时补足资金,增强经济实力
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血液,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资金需求,如果面对市场机遇却而又遭到资金短缺的困扰时, 企业就会难以跟上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形势。因此,企业采取负债经营可以有效支配更多的资金,弥补企业资金不足,合理地协调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的运用比例关系,从而扩大企业规模以提升经济实力,加速新产品开发速度,提升企业规模和竞争力。负债经营获得的资金富有弹性有助于解决企业困扰, 即使企业处于自身资金充裕的状况下进行负债经营也是很有必要的,能帮助企业优先占领市场抓住时机以获得较大收益。
二、负债经营的风险
(一)增加企业财务风险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与财务杠杆紧密联系的,是伴随着企业的债务而存在的, 虽然债务的到期还本付息不受企业是否盈利的影响,但企业在负债经营中要求资金利润率高于借入资金成本率,否则将收不抵支发生亏损。事实上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很难完全把握的,在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在负债数额一定的情况下, 企业偿债能力将会下降,可能产生盈利能力低于债务成本,从而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造成企业的安全性和竞争力下降,不利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严重时可能会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二)造成财务杠杆反效应
风险与收益是同比的,虽然杠杆效应确实能够提高企业权益资本收益率, 负债经营也能使权益资金收益率下滑。企业由于市场或管理等原因企业经营状况陷入低潮时,就可能产生财务杠杆负效应, 企业的资金利润率将会大于负债利息率。负债带来的利润只能或不足以弥补债务利息, 而到期的固定本金及利息的支出又会增加企业的负担,这样就会使得权益资本利润率大幅下降, 从而给企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企业将逐渐丧失偿债能力,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继而面临破产威胁。
(三)降低企业再融资的功能和信誉
在负债经营的过程中,适度负责经营可以提升企业经营效率,但如果企业负债规模过大就会导致债务负担过大, 增加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那么企业自身资金的流动性就较差,如果企业无法及时偿还债务,就使得短期债务长期化,迫使企业到期的债务不能足额还本付息,就会影响企业信誉。同时过高的负债率会使企业对债权人的保证度降低,若企业再产生资金危机,那些经常拖欠债务的企业就很难再筹集到资金,从而增加了筹资成本并加大筹资难度。
三、企业负债经营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一)树立风险意识
企业主体都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及经营者,都是自我经营和自负盈亏并独自承担其经营中存在的所有风险。因此企业在进行负债经营前,必须正确认识并承认风险,科学分析企业内部状况以及外部环境,对风险进行科学评估,来降低预期与实际经营的偏差,在防范风险的同时对突发风险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
(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
企业举债过多会造成资金的闲置,而举债不足又会影响企业经营,因此企业在资金筹集上应以需求为依据,避免错失良好的投资经营机会,以及利息支出和资金浪费。企业还应加强经营管理,尽量把负债筹集的资金运用到收益好的项目中去,降低资金占用额,缩短生产周期,保证资金的快速周转,实现企业管理最佳状态。
(三)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企业负债经营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预防财务风险是对风险控制的第一步。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就是要使财务风险在刚发生时就得到化解,进行事先识别、分析和判断存在的风险,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措施将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接受范围之内。建立健全财务预警系统,将利于对财务指标和财务报表进行科学的分析,有利于企业在资本营运过程中进行跟踪、调查,对财务活动中各种细微的变动迹象进行捕捉和监视,并及时采取应变措施应对出现的各种异兆,从而避免或减少风险损失。
(四)合理利用财务杠杆效益
确定企业的最佳负债比率是―项非常复杂的工作, 不同行业的企业面临不同的经营周期和竞争环境。从企业的营业收入状况确定,当企业营业收入稳定上升趋势时, 获利有保障,现金流量好,可以适当提高负债比重。即使企业负债筹资数额较大, 也不会遇到较高的财务风险,因为企业筹资顺畅能够获得到期支付本息。相反,如果企业营业收入不稳定, 企则其现金流入不确定性,应适当降低企业的负债比重。如果负债规模超过临界点,企业不但会陷入偿债困境,而且可能导致破产。从行业的竞争情况来看,如果企业所处的行业竞争比较激烈, 经济衰退、萧条的大环境下,为避免偿债风险,应考虑降低负债。相反如果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稳定增长, 市场的供求旺盛,竞争程度较低或出于垄断地位, 则应提高负债比例。合理进行负债经营,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及所处的经济环境, 估计每一项投资能为企业带来的利润, 选择适当的时机提高或降低负债比率, 避免财务杠杆的负效应。
(五)充分考虑利率和汇率变动带来的筹资风险
因为利率会直接影响企业应付的利息以及企业资金成本的大小,所以利率的变动会影响财务风险。企业应关注资金市场的供求状况,做出合理的筹资安排。当在利率处于高位时,应尽量少筹资或不筹资,并以短期资金为主,以便降低资金成本;在利率处由高变低时,也应尽量不筹资或采用浮动利率为主;当利率处于低水平时,筹资较为有利;在利率处于由低向高过渡时期,应积极筹集长期资金,选择长期固定利率负债融资方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因外汇借款带来的汇率变动风险也应当关注。而控制汇率对财务风险的影响应从预测汇率变动的趋势入手,制定外汇风险管理战略,针对汇率变动趋势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筹资风险,在筹资战略上和具体筹资的过程中做出防范风险的安排。
参考文献:
[1]靳远文.企业负债经营的经济学分析[J].现代企业,2009,(7)
篇3
关键词:国有企业 防范 经营风险措施
中图分类号: 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风险一般被认为是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在企业管理当中,经营风险是非常常见的一种。企业经营的目的就在于赢利,但企业风险大大的的制约了这一目标。因此,在国有企业中,为了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最终目标,防范和控制经营风险就成为一道必须解决的课题。
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风险因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经营风险,经营风险分为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内部风险一般包括合同风险、质量风险、安全风险、财务风险等,外部风险则包括市场风险和外部环境变化风险等,下面以合同风险、质量风险、财务风险和市场风险为例,详细分析如下:
(1)合同风险。在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签订合同履行合同是企业的经常性事务,但是由于合同管理体系不健全,制度不完善,从业人员对市场与合同、合同与合同管理两对关系缺乏认识等原因,就会对企业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如在合同签订阶段出现的合同主体不当、合同文字不严谨、合同条款不全面有漏洞、违法签订的无效合同等风险,如果企业不重视这种风险,并且想法面对,就可能因此承担违约责任,对企业的信誉和日后的发展都带来巨大的不利影响。 (2)质量风险。随着消费者自身权益意识的提高,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如不重视商品质量对消费者可能是身体甚至生命造成威胁,对企业自身也会带来致命性的打击。
(3)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种财务活动中,由于制度管理上的不健全,监督不到位,可能会出现虚构支出,公款私用等严重影响企业正常财务管理的现象,这就需要国有企业在管理中勇于面对,并通过制度的设计,监督的强化来降低财务风险。
(4)市场风险。市场风险表现在两个层次:①市场竞争,企业在特定行业特定地域,必然面对着竞争,这种竞争可能使企业进一步改进自身从而增强竞争力,也可能使企业陷入其中,被其他企业吞并或由于没有竞争力难以为继下去。②市场行情,这主要是指企业面对的经济形势,比如所需原料短缺,可能就会增大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价格来购买材料生产。 二、存在其经营风险的主要原因
收益与风险并存,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最为重要的独立主体,其生产经营活动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下,必然受到其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的影响。首先,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行为的支持。而国家宏观调控相关政策,如国家信贷、银行利率等,尤其是产业、行业政策导向的变化等都使得企业的经营环境面临重大的改变。其次,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市场的急剧变化,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具不确定性,随时都有可能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地区或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波动都或多或少地对我国国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企业经营风险产生的原因绝大部分源于企业内部,具体来讲,导致企业经营风险的内部经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风险意识。当前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对于风险的认识还明显不到位,只是简单地凭借个人的主观判断和经验进行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主观随意性大,难以保障企业对市场的变化作及时积极的应对。另外,风险管理意识的不足,也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我国风险管理组织机构的缺乏和不健全,导致我国企业的风险管理始终停留于追求眼前利益的较低层次上。二是决策失误。究其原因在于当前我国部分的国有企业决策机制不完善,决策目标的短视化,只顾眼前利益,无视企业资源条件的限制和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三是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状况不容乐观,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四是企业的管理水平仍处于较低层次,如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等各方面都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并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解决,必须会危及企业的生产和经营。
三、如何对经营风险进行防范、管理
首先要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对于企业经营风险的管理重点在于对于经营风险的事前预测与防范,将风险遏制在其产生之初。因此,建立健全风险预警系统,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有明确的认识和详细的克服预案,积极做好准备应对措施以将控制风险的进一步扩大。通过相应的诊断工具对于经营风险的各种征兆进行分析、判断,一旦发现可能导致企业经营风险的因素就及时发出警告。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应时刻关注风险预警系统的运作,根据相应的指标,尤其是可量化的财务指标,准确评估风险对企业可能造成的危害,适时地调整企业的发展策略,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
其次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必然会碰到各类的风险,经营风险存在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企业经营管理者,尤其是核心决策层的风险意识则是企业有效进行经营风险控制的前提。只有经营管理者从思想上重视企业的风险管理,认识到风险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对可能面临的风险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企业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将风险防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和日常管理的整个过程,实现对各类风险的有效预测、识别、判断、控制和处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以保障和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还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企业内控的加强是保障企业经营合法性、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和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为有效的途径。从企业发展具体实践来看,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及健全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管理者的重要责任之一。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完善内控业务流程、制度体系的建设工作,落实企业内控执行情况的检查工作,将内控理念融入企业的日常经常管理过程中。此外,以财务管理为核心,通过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整体带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达到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的目的。具体来讲,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将财务管理工作置于事关企业稳定发展的位置,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尤其是要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分析、预测功能,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充实的数据支持。同时在负债比例的控制上,在格外注意,实现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安排和优化调整,避免因财务负担过重影响企业的偿付能力造成财务风险的产生。
结语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有企业必须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建立一套有效的经营风险防范制度。同时根据市场变化,主动调整企业各项财务指标和目标任务,合理运用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方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使国有企业在未来前景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陈杰,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措施,[J],时代报告,2012,9
[2]李荣华,浅谈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及其防范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
篇4
关键词:经营风险;财务风险;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21-0080-02
一、企业风险的产生与分类
1.企业风险产生的因素分析
企业风险是指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某些难以预知或无法控制的因素的影响,使企业实际利润与预计利润发生离差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由于长期贷款利息、折旧、人员费用、税费等企业固定费用的存在,导致企业经营有杠杆效应,这是产生企业风险的主要原因。
2.企业运营管理中风险的分类
企业运营中风险是由于企业存在固定财务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即存在固定成本费用杠杆由此产生,原因上看,可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是由企业的生产管理决策和外部市场变化引起的;财务风险来自于企业盈利能力和企业融资决策的变化。
二、经营风险的分析
经营风险指企业在运营中因经营管理上的各种失误、缺陷而导致利润变动的风险。具体可以理解为公司的管理决策人员在经营管理中出现失误而导致企业盈利能力降低从而产生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
1.企业经营风险强弱程度
在企业产品结构和资金结构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论企业的市场销量如何,企业的固定费用都是相对稳定的。企业市场销售量越多,分摊到每个单位产品上的固定费用就越小,企业所获得的经营利润就越大,反之,销售量越少会使企业的获利水平降低甚至出现亏损。企业的销售额变动引起企业利润的变化,则表明经营杠杆风险影响的强弱程度。根据企业经营风险程度分类,可划分为经营风险明显型企业和经营风险不明显型企业。
2.影响经营风险的因素
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内部和外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因素有:产品销售量、产品价格、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3.企业的经营风险对利润的影响
企业由于产品价格、战略选择、销售手段等经营管理决策引起的未来收益不确定,特别是企业使用经营杠杆而导致息税前利润变动形成的风险叫作经营风险。因为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内外部因素经常发生变化,结合杠杆效应的存在,使影响被放大,使息税前利润降低,从而导致企业未来的净利润大幅度下降。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整个财务管理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外部不确定性因素所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企业的财务风险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可将其划分为投资风险、筹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种。
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点:
1.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企业管理系统不能良好适应外部环境
企业宏观经济环境的复杂性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这些因素在企业外部,但对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产生重大影响。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完善、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完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不够完善等原因,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无法快速适应和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具体表现在不能科学预见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应对措施不力、反应滞后,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必然伴随在财务活动中。然而很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风险意识的淡薄是导致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3.财务决策不够科学
导致财务风险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财务决策不够科学恰当。为了避免财务决策失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是必须的。许多企业财务决策都有主观经验拍板的现象,“一言堂”、家长制、情感用事的决策风格在企业的决策、管理仍然大量存在。决策失误经常发生,造成财务风险。
4.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够明确
企业财务风险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够明确,企业内部各单位间、企业与上级企业间,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收益分配中存在的管理不善,权责不明确现象,导致资金使用效率非常低,资金发生流失现象,资金完整和安全的需要得不到保障。
四、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异同及协同性分析
企业经营风险关系到市场的不断变化,也关系到企业战略方向、内部管理、技术水平等,经营风险是相对长期的一种风险,而且企业在防控经营风险上,要投入很多资源和精力。
而财务风险更多地与企业内部财务状况相关联,财务风险相对经营风险来讲,比较短期,存在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应对财务风险虽然没有应对经营风险那么复杂,但是却需要时时刻刻小心谨慎。
公司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在产生机制上的相互依存性深刻地影响着公司的财务管理决策,对公司的风险管理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两种风险的管理必须具有一定的协同性,才能达到最优的管理效用。
五、加强对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防控管理措施
1.经营风险的防控管理
(1)明确受托责任、完善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实质的实质就是基于一种受托责任的法律合同关系,并以此来规范各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义务,并让它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有效的公司治理是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增强公司价值的组织架构上的保障。从表面上看,世通和安然公司的倒闭是因财务舞弊引起的。但实质上都是由于公司治理上存在严重缺陷,才导致公司在财务管理上造假行为成为可能,公司倒闭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司治理。因此,控制企业经营风险,不但要有完善规范的公司治理架构,更主要的是要有基于受托责任下的企业治理各责任主体的法律责任的有效履行。
(2)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应当借鉴先进企业的经验并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实际的生产经营中,根据各职能部门的特点,建立防堵查为主递进式的监控措施,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体系。在生产经营的第一线,改变以往注重事后监督的现象,建立预防为主的监督机制,还要明确内部控制的全面性、全方位、全过程的原则。但全方面、全过程的监督控制还要分清重点,有选择、有重点地对高风险点进行重点控制,以保证内控高效性和有效性。
(3)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
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企业经营风险防范制度。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遇见的各种具体风险,必须建立相应具体风险防范制度进行防控。
2.企业财务风险的防控措施
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完全消除财务风险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只能采取尽可能的措施,将其影响降低到最低的程度。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1)分析宏观环境及其变化,制定财务管理战略
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部门,配备高素质高水平的财务经理,健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体系能够做到有效运行,以防止由于财务管理体制对环境变化不适应而产生企业财务风险。不断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体系,以适应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
(2)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防控水平
通过会计政策和策略防控当前和未来的企业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步骤和环节,任何步骤和环节发生错误都会给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经理必须始终贯彻财务管理工作的风险防范。要注重建立对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的监督系统,有关部门应定期对资产管理比率进行考核。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
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决策,采用定量计算与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做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的决策,应避免主观臆断。在融资决策过程中,企业应首先根据生产经营的情况合理准确地预测资金需要量,再通过资本成本的计算和分析各种融资方式及风险分析,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融资决策。资本流动是周而复始的,可以说流动资金是企业的生命,企业必须加快库存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做到良好的资产流动性和资金链的高速周转。根据上述方法进行决策,会大大减少发生失误的可能性,可避免财务决策失误带来的财务风险。
(4)大力贯彻执行全面预算管理系统
全面预算管理形式上是一种财务计划,反映企业未来的特定时间的所有生产和经营活动。全面预算管理以实现目标利润为宗旨,把销售预测作为起点,进而预测生产运营,经营成本和现金收入和支出,并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损益表等预算表,来反映在未来期间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推行全面预算并不是为了最终实现全面预算本身,是为了将公司战略与经营绩效通过全面预算紧密联系。全面预算立足于企业整体战略需要,经过科学预测、分析和决策,以实物和货币、证券等多种形态来反馈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财务成果和运营成果等综合性的管理体系。良好的全面预算执行能使企业将资源更合理有效地分配和运用,对企业各部门的业绩也能更好更准确地衡量、监控,使公司战略目标得到有效的贯彻。
参考文献:
[1] 于新花.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J].会计之友,2009,(2).
篇5
一、企业组织风险的概要
企业组织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受到经营环境的变化的影响,以及经营管理工作上出现的失误和偏差,使得企业经营状况与预期的企业目标可能出现的偏差,尤其是出现与预期目标相反的情况,可能危及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企业发生风险有着其客观性,由于市场不断变化的不稳定性,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企业管理主体对客观认识的有限性决定了管理决策的有限性,企业组织的风险也将存在于整个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是每个企业必须所遵循的规律。随着市场环境的随时变化,由于风险有着一定的隐蔽性,使得公司在成立、成长、稳定、发展等各个时期存在潜伏的风险,只有促使风险事件发生的条件或环境变成现实,风险才从潜在状态转化为现实,成为风险事件。尽管经营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并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但是人们可以通过观察和监督,合理的分析和判断,对可能发生的潜在风险进行预测、评估和应对,就能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由于企业是一个紧紧依赖于环境的组织,它从市场环境中获取各种生产要素,其产品和服务要通过市场销售,并且其内部环境,即生产与管理系统也是一个由各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故企业经营的风险因素繁多。主要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因素可大致分为:一是外部影响因素,主要是来自于市场,包括自然环境、经济形势和经营环境的变化、市场供求和市场竞争的影响等,二是内部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于企业内部,包括技术更新、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等。由于市场变化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企业内部生产要素的随机变动,使企业时刻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也正是由于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给企业带来了赢利的可能,企业通过正确管理战略的实施便有机会获得颇非的风险收入,因此在企业成长过程中,如何应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风险成为在市场竞争中至关重要的立足根本。
二、社会分担制度与企业组织经营风险的关联性
社会分担制度,即企业在应对发生风险的时候,企业在承担其应有的责任,还要有各个社会主体对风险的承担,社会主体与企业共同来维护经济市场的稳定。而社会分担按照其在社会角色中所扮演的不同,可以分为内部的承担和外部的承担。内部承担,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和非公司制的企业都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本身已经对风险起到一个承担风险的作用,以及公司的管理人员和员工在公司面临风险就已经以其自身所处的环境去承担风险。企业组织经营的风险往往是由公司内部领导、管理、体系和公司战略等所引发的,所引发的风险理应是由企业承担连带责任。外部的承担,法律赋予企业承担有限责任的,企业在承担风险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公司的实际承担能力小于当时能够完全承担下风险的能力的情况,而此时矛盾的出现,最终是由除了内部承担者之外的社会一部分人承担,而这些人往往是企业的债权人。
《公司法》赋予公司制企业以公司全部资产承担有限责任,并且区别股东与公司财产,当公司终止,股东并不是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因此,在公司制企业的公司法本身就具有一部分的社会化分担的作用。公司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也要立足于社会,其经营风险的承担就与社会离不开社会,从其源头来看,社会分担制度本身与企业组织经营风险的承担有着关联性。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每个阶段的发展必须得到社会的支持,当企业的风险承担已经超过其承受范围,那风险对于企业来说是可以是致命的,若没有社会承担机制的介入,企业将承受超过其自身所承担的压力,多一点的风险承担可能或称为压垮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社会承担风险的介入将成为社会支持企业的一部分力量,过多的使企业承担超过其所承受的范围将极大的阻碍企业的热情,并不能活跃市场。企业作为市场重要的参与者,最重要的是其所不断前进的创造力,推动企业不断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创新,使得企业一直能够为人们作出贡献,创造财富。因此,按照企业在市场中的目的角度而言,社会承担制度与企业风险有着关联性。
三、社会分担制度与企业组织经营风险出现的问题
虽然社会分担风险的介入将使得企业的发展更加稳定的发展,但当社会承担风险与企业承当风险机制不平衡时,会使得两者出现矛盾,给社会带来是的更多的困扰。
1.社会承担责任和企业管理责任的不明确
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当社会承担企业风险过多时,将使得社会承担者,对于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相较于企业,社会投资者所呈现的处在弱者位置,社会承担责任的不明确,有可能使得社会投资者逃避责任对于企业造成损害,或者承担过多的责任使自身的利益受损害。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也将作为风险承担的主体,所以风险的出现,很大部分的风险是需要企业承担的。企业有着其完整的管理体系,作为企业的管理层面需要在风险发生的时候,首先要进行的风险的承担管理。风险的紧迫性,使得企业的管理层发挥其应急管理作用,此作为风险发生的第一道防线。如果在企业在管理层面责任并不明确,并没有起到有效管理的作用,将使得社会承担风险的资源造成浪费。
2.风险评估制度和商业保险体系的不完善
风险的危害虽然大,但并不是不可以控制的,风险具有可预见性,也是需要企业提前做好准备,拥有一套属于自己企业的风险评估机制。但很多企业受自身体制因素的影响,以及受企业的管理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多,使得企业并没过多的精力投入到对于市场环境的了解和潜在风险的评估等活动中,往往是在风险发生的时候才开始做出应对,使得企业应对风险手忙脚乱,甚至使得企业失去了先机,最后陷入到万劫不复的状态中。因此,风险评估对于一个企业的持续性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商业保险作为企业发展中的一种规避风险的常见措施,在企业的应用中也相对较广。当企业发生风险,商业保险公司对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并为企业应对风险提供一定的保障。但现在的商业保险体系并不完善,商业保险制度并没有很有效的发挥对企业的保障措施。而且企业对于商业保险的认识限制,商业保险被企业的接受程度有限,因此商业保险并没有风险介入的保障优势。
四、社会分担制度在承担企业组风险中的完善举措
1.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制度和商业保险体系
风险评估应该根据每个企业所不同的特点,所处的市场环境所作出,每个企业所处的境地都是不一样的。加强企业的风险评估能力必须首先对企业自身文化的打造十分了解,并且提出属于自己企业的风险评估方案和风险紧急应对措施。对于企业的商业保险制度,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对于风险较大的方案可以进行商业保险,加强对于项目的监测。市场需要建立开放的,完善的商业保险制度,使企业持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开放态度看待商业保险。
篇6
一、资产结构不均衡的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在经营管理中出现失误而导致公司盈利水平变化从而产生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或由于汇率的变动而导致未来收益下降和成本增加。
对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占资产总额比例很高的企业选择退出竞争的策略需要付出高昂的机会成本。这类企业只好选择继续参与竞争,结果往往是承担了巨大的经营风险,却只能获得微不足道的回报。
二、中石化简介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于2000年2月25日??家发起成立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石油产品和主要石化产品生产商和供应商,也是中国第二大原油生产商。
三、资产结构分析
可以看出,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存货。2016年货币资金在资产中所占比例有所上升,由4.75%上升至9.51%,增长幅度较大。应收账款所占比例有所减少,存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略有增长,从2015年的10.08%上升至2016年的10.44%。固定资产所占比重虽有所减少,但所占总资产的比重仍然是最大的,2015年固定资产所占比重为50.76%,2016年为46.08%。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略有增加,由5.62%增加至5.67%。
下面我们再来比较一下中石油的资产结构。
中石油也是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存货。但中石油的这几项资产所占总资产的比重均比中石化的要低。其固定资产2015年占比28.47%,2016年有所降低,占27.99%。中石油的存货占比有所增长,由5.3%增长至6.13%。中石油的货币资金占比也有所增加,但增幅不大,从2015年的3.08%增至4.11%。同中石化一样,2016年中石油的应收账款金额也有所减少,且其所占总资产的比例也有所减少,从2.18%降至1.97%。2016年中石油的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几乎没有变动,仅增长了0.01%,由2.97%变为2.98%。
四、基于资产结构的经营风险分析
通过与中石油相比,我们可以得知,中石化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例过大,这两者合起来超过了企业总资产的50%。而中石油的资产结构就比中石化合理的多。这就说明中石化的退出壁垒很高,那么中石化将只好选择继续参与竞争,这会使企业承担巨大的经营风险。
篇7
关键词:经营风险 战略 全面成本管理 研发 内控
随着原材料价格持续攀升,人工成本增加,环保治理的加强,使产品成本居高不下。又因市场竞争继续白炽化, 医药企业特别是原料药企业的经营风险不断加大。在这种形势下,强化成本管理、深化内控建设,不失为企业抵抗竞争风险,开辟生产经营的新天地的一个良策。
一、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
原料药企业在医药产业链中主足轻重,它的发展和壮大不仅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还为国家增加了税费收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然而,盈利空间缩小,环保压力加巨,企业经营风险在不断增大。主要表现在:
(一)原料价格上涨,公司消化乏力
由于通胀、基础原料价格上升给医药企业的成本管理造成巨大压力,特别是原料药企业,由于工艺改进的艰难和复杂性。使得很难通过优化工艺将原料成本维持在原有水平。
(二)人工成本增加,加速成本上升
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内地农民工部分返乡,使得熟练工变得紧缺。新生代的高学历职工的进入,在优化文化结构、增强管理基础的同时,为满足他们的要求企业付出了较大的代价。特别是在和谐社会、福利社会、分配不公等背景下,员工诉求增多,国家要求企业为职工做的也多。从而导致人工成本年年升高。
(三)环保政策收紧,工业费用高涨
医药企业特别原料药企业,对环境确实有一定危害性。近年来国家开始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中央和地方政府均要求加大环保治理。在此背景下,各企业纷纷还历史欠账,加大三废处理投入。想做大做强的规范化企业从长远着想对环保进行了大力治理,同时也花费了大量的财力。
(四)市场竞争激烈,盈利空间缩小
自2008年美国次债危机以来,国际上许多企业纷纷倒下,大规模失业人口给西方发达国家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为缓解国内矛盾,争取选票。他们向刚刚崛起的中国开战――人民币汇率战争。战争的结果是人民币不断升值(2008年6.8%,2009年-0.7%,2010年4.3%,2011年1-11月2.8%),出口企业的利润持续缩小。为了生存,企业间特别是在退出成本相对较大的产业内部,发生了大规模价格白刃战。绝大多数企业盈利空间大幅下降甚至亏损,经营风险进一步扩大。
二、企业如何更好地做好经营风险防范
在上述情况下,如何才能让原料药企业不会被以上外部因素所困扰,使企业走出困境呢?笔者认为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优化产业链,提高议价能力
原料药企业处在基础原料与制剂厂的中间环间。要想优化产业链。必须对自已的产业链进行审视。做价值链研究,客观分析产业的生命周期并测算产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正确认识在整个价值链中的地位。并结合自已的实际情况对企业做战略性定位。优化供应链,提高与上游企业的互信程度,并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确保在市场大起大落中原料价格波动不大,且质量稳定。其次是销售战略上应对不同市场做不同的战略,如国内市场、国际市场,这两个本不一样的市场,销售战略必有所不同,产品品质也应不一样。还有规范化市场与非规范市场,均各有各的战略。另外还要做客观价值分析,留下并大力发展有后劲、信誉好,给企业能带来价值的客户,同时对那些信誉差,对企业造成价值减损的客户进行舍弃,从而保护了自己也树立了企业的品牌。
(二)强化成本观,降低产品成本
成本是公司的利润来源,有了成本公司才能取得盈利,同时降低的成本就是利润。企业要想降低成本,就必须在整个企业中树立成本观,即全面成本管理理念。从生产成本中的原料、水、电、汽单耗,到各个部门的可控费用乃至全公司的可控费用,或是利息费用或汇率损失。所有责任中心均要认真理会。只有把全面成本管理的理念植入企业文化,只有让所有责任中心均每时每刻均关注本中心的成本,只有让每个员工每天都想着怎样节约,只有让技术人员每次研发时都想着怎么以最低的成本来满足客户的需要。企业的产品成本也就自然降低了。浙江新华制药有限公司是浙江台州一家原料药生产企业,自2010年11月开展全面成本以来,舒他西林的单耗下降了7.8%,环丙的单耗下降2%,所有产品的水电汽单耗均起得了5%-10%的下降,部门可控费用下降27%,有效地缓解了原料价格上涨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局面,也减少了环保投入的压力。
(三)加快研发力度,增强核心竞争力
研发是公司持续经营的后勤保障,相当人体中造血干细胞,担负着技术造血功能,研发的顺利有效开展一是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二是为技术革新、三是研究新项目为企业培养新的产品。但研发是大投入,短时间看不到回报的事情,如果投入超过企业的承受能力或是吝啬投入均可能会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进而扩大经营风险。如何从战略层面加快研发力度,增强核心竞争力呢?首先,做市场战略分析,要分析整个产业链的寿命和当前所处阶段,避免研发一个马上要就退出的产品或瘦狗产品;其次,要做客户价值分析,把握战略的方向,避免研发大大超过客户需求的产品,用最简单的方法达到并不过多超过客户的需求,因为超过即是浪费;最后是,量力而行,企业的存在前提是盈利和发展,而持续经营则是基础。此时最要紧的是把握节奏,在系统风险较大时可进行技术改进,而当系统风险降低时则可进行大的研发投入。
(四)加强内控建设,夯实管理基础
篇8
论文摘要:中小企业经营风险监控机制是财政政策制定的基础。中小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根据木桶原理,政府要针对其面临超过自身承担能力的风险提供强有力的风险规避财政政策。本文将通过研究中小企业在企业资本、技术创新、融资担保等经营方面的风险,通过对这一系列风险的分析,来监控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为建立风险规避的具体财政政策奠定基础。
每个企业都是在风险中经营的,中小企业也不会例外。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极大的,但相对而言,风险对中小企业来说远远超过大企业。政府要针对其面临超过自身承担能力的风险提供强有力的风险规避财政政策。以求未雨绸缪,把企业进一步做稳做大做强。
1.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
1.1资本风险。
这种风险主要表现为损益表上利润的期末余额巨大,但实际上企业现金表中的期末数额却小到几乎为零甚至是负数。经营者以为,帐面上的利润就是现金,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这是因为赊销虽然也计入收益,但销售时并没有收到现金。另一方面,赊销增加了销售/存货的成本,但并没有立即支出现金。这种误解往往使企业的现金状况发生假象,经营者因而在企业扩张或新项目上马时忽视了对现金供需的平衡核算。现金是企业的血液,从日常经营活动看,只有提供足够的现金,企业才能正常运转。没有充足的现金,将给企业带来严重后果,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因而降低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信用等级,最终使企业资金周转不灵,甚至资不抵债,走向破产。现金风险主要表现在:业主只对企业的主要财务指标如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等兴趣,而忽视了指标掩盖下的问题;过分注意利润和销售的增长,而忽视手中掌握的现金;固定资产投资过多,使企业的变现能力降低,导致资金沉淀;企业规模盲目扩张,缺乏相应的短、中、长期计划。
1.2融资担保风险。
这种风险是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资产数量少、生产经营规模小、经营业绩不稳定、抵御风险能力差,信用等级较低,商业银行从信贷安全角度考虑不愿意对中小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在市场的作用下,其结果必然造成资金配置的“马太效应”,大企业容易获得资金而发展更快,中小企业难以获得资金而发展缓慢甚至倒闭。中小企业发展缓慢和萎缩将带来失业增加、经济发展不稳定、技术进步减速等经济社会问题。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则是政府通过担保或监督的形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的手段之一,也是政府对经济进行的必要调控。
1.3技术创新风险。
大多数中小企业研究发展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差。据调查,我国中小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水平不到。4%,而国际企业界普遍认为:研发经费占销售额的5%以上,企业才有竞争力;占2%仅够维持:不足1010的企业则难以生存。技术创新的动力在于企业的研发能力,对我国中小企业而言,研发投入的严重不足阻碍了企业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严重削弱了企业的持续竞争能力,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由于资金规模的限制以及对企业发展前景的预期不高,中小企业一般难以吸引到高素质的人才。这直接导致了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相对低下,难以通过管理和技术革新获得超额利润。
2.风险规避的财政监控政策
2.1设立并管理好中小企业发展基金
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直接融资渠道在财政预算中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其资金来源可由三部分组成政府财政拨款;出售国有中小企业的收入;从中小企业营业收入中提取的一部分收入。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应由政府管理,为中小企业提供贴息贷款或低息贷款,扩大其融资渠道对于生产“精、尖、特、优”产品的中小企业,如辽宁省对中小企业的无偿补助政策。对符合专项资金使用范围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一般采取无偿补助的方式。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省财政核定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年业务支出总额的50%我省可对市场前景看好、具有财源价值的生产和建设项目、对用自有资金创建中小企业和对现有中小企业增加投资的企业和个人进行补贴。引导中小企业做好中长期目标规划。
2.2建立完善的担保风险防控体系
目前几个发达省份都已设立了省级再担保机构,省级再担保机构对于提升区域范围内担保机构抗风险能力,保证其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将成为完整有效担保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适度增加信用担保专项扶持资金规模。辽宁省目前用于支持信用担保机构的专项资金是1亿元,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省市,滞后于辽宁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值得在这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建议增至2亿元。对向经省中小企业厅认定的“五点一线”工业园区内企业、重点产业集群内企业、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为大企业提供关键配套企业、科技创新企业、吸纳就业企业和节能环保企业等符合国家和我省产业政策的企业提供的担保笔数和担保额分别达到当年累计担保笔数和担保额60%以上的担保机构,按10%幅度提高其应补偿担保额。但是随着融资担保规模的不断扩大,构建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就关系到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能否健康发展。因此,要加强政府协调力度,促进商业银行与融资担保机构之间风险共担机制的建立。随着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发展,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通行做法,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不做全额担保,而是与商业银行按比例分担,这样可以强化银行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现有监控体系的优势,减轻担保机构的风险压力。
2.3对创新与研究开发项目的支持
篇9
Abstract: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sources of enterprise risk from the definition of risk through applying related risk management theory and research method. At last, the framework of enterprise-wide risk management is constructed from point of view of enterprise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nd enterprise strategy so as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China's enterprises developing risk management, improve risk management level, and realize enterprise's goal finally.
关键词:风险管理;企业风险管理;多元化
Key words: risk management;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diversity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3-0111-01
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波及全球,这场由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再一次表明了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的不可预测性以及危害性。这场危机的爆发,导致了更多的实体经济遭受重创,作为微观经济实体的企业,如何能够预防风险,并且在风险发生后,如何能够把损失降到最低,是每个企业家需要考虑的问题。在本篇文章中,我将会从公司治理的角度讨论企业经营的风险控制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风险的定义。不同的学者对风险有不同的定义:一种是把风险定义为风险的不确定性,另一种是把风险定义为我们预期的目标和实际的差距。我认为风险既强调不确定性,又要强调这种不确定性给我们的事业和项目带来的损害。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风险的定义为,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在该组织的定义中,突出了风险所具有的三个特性:客观性、损失性和不确定性。风险的这三个特性主要是从决策的角度考虑的。
企业风险指的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以及企业经营所造成的影响。
由于企业内部要素的流动性以及企业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关联性,企业的经营风险及容易被放大,形成危机。风险来自于方方面面,既有来自企业内部的,也有来自企业外部的。
先从企业内部来看。按照企业的构成要素,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可以分成以下几方面。由于构成企业的最基本要素是人、财、物和信息。风险也相应的分为:①来自于人的风险,比如人力资源流失的风险,主要包括关键岗位或关键技术人员的流失。②来自于财务的风险,即和企业筹资、融资以及经营现金流等相关的各类风险。③来自于物的风险。即企业的产品生产或销售的风险、物流体系的风险,设备运行和工艺风险等。④信息的风险。企业的经营决策,离不开对各种信息的有效处理。而企业的成功经营,离不开这四种要素有效地流动。四种基本要素,也构成了企业的全部资源。而四种要素中任何一种风险,都可能会导致企业经营陷入危机。
再看企业的外部环境。在经济进入全球化的今天,企业所处的环境并非是静态的,封闭的,而是动态的和开放的。企业的外部环境分为政治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以及人口。企业作为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首先必然会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其次,社会文化环境改变,对企业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文化环境的改变,通常会影响企业的市场环境,且有着极强的渗透性。结合我国经营企业的自身特征,将我国经营企业面临的文化风险归类为精神文化风险、行为文化风险、制度文化风险和物质文化风险四个方面,并在分析各种风险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作为企业经营者,应该时刻关注企业外部与自身相关的各种新技术的变化,我们称之为技术风险。最后就是人口要素变化构成的风险。人口的变化,通常会影响消费者的构成。
再来看看什么是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以最小的代价降低纯粹风险的一系列程序。这个定义出了也指明“纯粹风险”外,还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降低风险,也就是消除或降低风险中的不确定性;二是必须考虑代价。事实上,损失控制的一切手段都是符合这两个特征的。因为通过控制损失发生的频率和大小,损失的分布更为集中了,从而降低了不确定。我们将会看到,风险中的预期是风险管理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风险的分类,可以很好的揭示风险的来源。不同的来源构成了不同的风险。企业需要对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企业风险管理所针对的是任何来源地企业价值的降低。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看,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参与的,应用于企业战略制定和企业内部各个层次和部门的,用于识别可能对企业造成潜在影响的事项并在其风险偏好范围内管理风险的,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为了使企业能够有效应对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不确定性,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能够生存发展。企业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风险管理。
在董事会一级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通常,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一般都是按照职能部门进行运作。这样,企业的风险管理就被分散在各职能部门中,而不是统一的。比如市场部,需要密切关注市场、消费者以及竞争对手,而这三者则构成了企业的市场风险。而人力资源部门所关注的是企业经营过程中人的风险。研发部门或者生产部门的核心人员流失,对公司经营,也会带来巨大的风险。董事会要关注企业战略风险以及管理层经营管理的风险。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所处的生存环境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复杂。我们周围充斥着大量的经济预测,而经济学家的工作之一也是对经济形势进行大致判断。但是预测并不能使我们有效应对风险和危机,尤其当某些风险引发的危机破坏性足够大的时候。专注于专业化发展的企业,可能会有很多优势。比如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能产生效益的生产环节中,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然而生物进化的历史表明,单一性是一种危险的形态,非常脆弱。因此,企业在有能力发展多元化的时候,应该有意识去涉足不同的行业,适当增加企业战略业务单元的数量。
参考文献:
[1]郑子云,司徒永富.企业风险管理.商务印书馆,2002.
[2]波特,陈小悦等译.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5.
[3]王文钦.公司治理结构之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高立法,虞旭清.企业经营风险管理实务.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5]乐云,崔政.项目实施组织策划的理论与实践.建设监理,2006.
[6]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7]卢友杰,王勇译.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篇10
一、企业负债经营的含义
负债经营是指企业以已有的自由资金作为基础,为了维系企业的正常营运、扩大经营规模、开创新产品新事业等,产生财务需求,发生现金流量不足,而通过银行借款,商业信用和发行债券等形式来吸收资金,并运用这笔资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使企业资产不断得到补偿、增值和更新的一种现代企业筹资的经营方式。简单来说,企业筹资一般是两种途径,一方面是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金以及留存收益转增的资本;而另一方面企业通过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等方式筹集的资金即负债,而企业通过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等方式筹集资金的这种经营方式也就是负债经营。一般而言,经营方式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负债经营的方式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由于负债经营方式而带来的风险就被称为负债经营风险。负债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借入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它包括负债经营导致的所有者收益下降的风险,也包括负债经营可能导致企业财务困难甚至破产的风险。
二、企业负债经营风险的成因
1.负债规模
负债规模是指企业负债总额的大小或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的高低。当企业负债规模增大,相对应的筹资成本-利息费用支出就会增加。而由于收益降低而导致偿付能力的丧失或破产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增大;于此同时,股东收益的变化幅度就会加大。因此,负债规模越大,企业潜在的负债风险程度就越大。
2.企业的经营管理
企业进行负债经营,还本付息的资金的最终来源是企业的收益。而如果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导致企业经常亏损那么企业就不能够到期还本付息,这样企业就会有偿还债务的压力,也导致企业信誉降低,不能有效的再集资,从而陷入财务危机,甚至导致企业的破财。
3.负债结构
负债结构是指企业用不同的筹资渠道所筹集来的资金的比例关系,从大的方面考虑,贷款、发行债券、筹资租赁、商业信用这四种负债方式所筹资金各自所占的比例之间的关系。借入资金和自有资金比例是否恰当,与财务上的利益和风险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财务杠杆作用下,当投资利润率高于利息率的时候,企业扩大负债规模,适当提高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之间的比率,就会增加企业的权益资本收益率。相反,在投资利润率低于利息率时,企业负债越多,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的比例越高,企业权益资本收益率就越低,严重时企业会发生亏损甚至破产。不同的负债筹资方式,取得资金的难易程度不同,所以资本成本的水平不一,对企业约束程度也不同,从而对企业收益的影响肯定不同,因此,负债风险的程度也就不同。
4.利率变动
在筹集资金时,企业会面临着市场利率的变动对企业带来的风险。市场利率水平的高低直接会影响企业资金成本的大小。当国家在实行“双松”,即扩张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时,货币的供给量增加,贷款的利息率降低,企业此时筹资,资金成本较低,企业所负担的经营成本减少,这样就降低了企业的筹资风险;相反,当实行“双紧”政策,即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货币的供给量萎缩,贷款的利息率提高,企业此时筹资,资金成本增加,企业所负担的经营成本提高,这样企业就要承担较大的筹资风险。
三、企业负债经营的风险防范
1.树立风险意识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它必须独立承担风险。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实际经营结果与预期效果相偏离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因此,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即要承认风险,正确认识风险,科学评估风险,预防风险发生。
2.在成本收益和风险之间进行权衡
在具体项目上,企业所采用的筹资风险决策法是:首先,在筹资成本相同的情况下,选择筹资风险最小的方案;其次,在筹资风险相同的情况下,选择筹资成本最小的方案;最后,在筹资风险小但筹资成本大的方案或筹资风险大但筹资成本小的方案中,根据管理者对风险的态度和筹资收益效用的大小,选择筹资风险和资金成本相对较小、筹资收益相对较大的方案。
3.确定适度的负债数额,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
负债经营能使企业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同时企业还要承担由负债带来的筹资风险损失。为了在获取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避免筹资风险,企业一定要做到适度负债经营。企业应充分考虑企业未来时期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及稳定程度,企业所处行业竞争的情况等因素,确定最佳负债规模,保持权益资金和负债之间适当的比例关系。一般认为速动比率一般控制在1∶1比较适宜,流动比率控制在2∶1较为适宜。如果大于上述指标证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和变现能力较强,反之较弱。但上述两项指标过高则会造成资金浪费,过低会形成资金周转不灵,所以举债时要做到比率协调。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选择最优化的资金结构,是一项复杂和困难的工作,对一些生产经营好,产品适销对路,资金周转速度快的企业,负债比率可以适当高些;对于经营不理想,产销不畅,资金周转速度缓慢的企业,其负债比率应适当低些,否则就会使企业在原来商业风险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筹资风险。企业必须大力补充自有流动资金,降低资产负债率。
- 上一篇:绩效考核中的目标管理法
- 下一篇:德育思想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