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经营模式范文
时间:2023-06-29 17:27: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司的经营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我国证券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
我国证券公司的主要的经营模式一般是通过经纪业务和自己营销的业务来盈利的,经营的周期比较显著,而且波动比较大。从经营模式的角度来分析,我国证券行业的外部结构是我国证券公司能够获利的主要途径,我国证券公司是依靠经纪业务和自己营销的业务来获得利润的,而这两种业务与市场交投的活跃程度是密切相关的。我国的证券市场会有一定的周期性,是繁荣与低沉交替进行的,当证券市场没有其他的业务往来时,就会导致经营模式的周期性波动。
1.2、我国证券公司主要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证券公司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外部的商业结构具有较为明显的周期性,证券公司的大型的业务呈现出剧烈的波动现象,其波动与股票市场的波动是密切相关的,我国的证券市场没有自身的业务模式。我国的财富管理模式还有待深化,低迷周期的资金管理几乎不存在。我国证券公司自身存在行业与外界的结构不能有机的统一,制约了证券公司的盈利水平,导致我国证券公司的经营模式存在不稳定性。
2、我国证券公司经营模式的完善措施
2.1、我国证券公司要积极完善弱周期的经营模式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和深化,证券公司的经营模式出现了扩展的现象,出现了一批弱周期的经营模式,在对资金进行管理时,是向期货公司收取一定的费用,直接的投资带来的利润和发行上市带来的收益不多。向期货公司收费中介费的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资本市场的繁荣,对证券公司的经营模式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证券商家都想要按照自身的经营模式,向弱化的周期经营模式扩张,实现经营的强周期和弱周期的平衡发展。
2.2、我国证券公司要对不同的外部结构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积极调节内部的结构,实现各种经营模式的发展
经纪业务是给投资者提供便利的交易模式,提供投资的咨询,对经纪业务的经营模式进行分析,可以通过具有差异化的服务获得一定利润,经纪业务的核心在于合理的控制成本实现大规模的销售,在经纪业务上要降低成本,调节内部结构,创造出新的运营模式,建立与客户挂钩的模式。投资的业务指的是证券的销售和兼并等,这种方式的经营模式体现在优秀的投研能力上,我国证券公司要提高自身的投研能力,在管理方面采取创新的理念,实行岗位定薪的方法,实现投研人员的薪水与其能力挂钩。强化投行业务的发展,其经营模式是实现提供服务来收取费用,盈利的主要因素在于要有大量的业务,要开展交叉式的经营。我国证券公司要开展投行业务,对于那些已经占有较大市场规模的证券商家可以继续保持其份额,提高公司的公关水平,强化资源的利用能力,积极拓展业务,对于那些规模较小的证券商家,可以进行高投入,将大量的人才引进,努力扩大市场的份额。
2.3、我国证券公司要提高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实现资金的有效调控
证券公司的经营状况不仅仅要受到业务开展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对风险的抵御能力上,因此,我国的证券公司要加强资金的调动能力,证券公司要建立抵御风险的政策,正确地运用经济杠杆进行调节,有效地提升公司的盈利的可能性,确保证券公司经营模式的稳定性。
篇2
关键词:公私合营;特许经营;城市公共交通
一.概述
城市公交巴士采用集团化的公私合营的特许经营模式在我国刚刚开始,由于公交运营作为社会公益性的基础交通项目,具有服务水平要求高,利润水平低,受经济环境,政府对票价的控制及政策的约束等,对于合作的私营方降低投资风险,取得合理的投资回报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为了对如何成功地运作特许运营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有必要对国际及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公私合营经验有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
二.香港及我国公交特许经营的实践经验
(一) 香港公交巴士系统
香港优先发展以城市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公共交通,为700多万市民及游客提供了安全可靠、畅通便捷的交通服务。香港约90%的市民出行首先选择公交,每天有1150万人次使用各种公交工具 。
香港巴士服务采用巴士专营体制。香港目前有5家私营的巴士公司,包括九龙巴士,城巴,新世界第一巴士,龙运巴士,新大屿山巴士公司。共拥有5000多辆巴士,运营线路约600条,日载客量超过400万人次,占全港每日公交载客总量的37%。香港有近7000辆非专营巴士,主要为游客、社区居民、公司雇员、学生等提供服务。香港还有4000多辆公共小巴,以及近2000辆只提供团体服务的私人小巴。
香港的巴士专营全部由私营公司经营,即PFI的模式,私营公司承担了运营的收入,成本等方面的主要风险,特区政府不直接介入,也不提供补贴等直接资助,但坚持长期的,稳定的限制小汽车发展,鼓励使用公共交通的扶持政策与法规。
政府负责对公交工具实行总量控制与价格监管。政府通过对巴士运营线路实施经营专利权许可,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对公共小巴牌照实行定额拍卖发放。市场调节的一大作用是让社会资金能自由进入公交领域投资,使公交发展始终有充足的资金保障,政府既不用掏钱投资公交,也不用背上给公交补贴等财政包袱。巴士公司调价方案由政府审批。
政府对各公交运营公司实施有效监管。巴士公司的董事局里按规定至少必须有政府部门的两个代表,政府代表每月参加董事局会议,随时掌握公司的财政状况和经营状况,并对公司的重大决策提出政府的意见。当巴士公司服务质量低于标准影响公众利益时,政府则出手干预按巴士专营条例进行处罚。
(二) 国际城市的经验汇总
目前在城市巴士运营实现真正赢利的城市并不多,香港私营公交运营公司及新加坡的公交运营均实现了盈利,他们成功的经验有以下几点:
政府对公交市场有正确的发展策略
政府保持宏观市场需求的调控
政府不直接给运营商补贴,但尽可能提供政策优惠及减免税务方面的优惠来降低运营商的运营成本
政府有一套有效的对公交运营的监控及票价控制体系
(三 ) 我国的公交特许经营的实践经验
公共交通的私营(PFI)及公私合营 (PPP)运营模式在欧洲及亚洲的一些城市已广泛采用。我国的特许经营主要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最开始多集中于基础设施特许经营项目,后来逐步扩大到公共交通领域, 特别是城市地铁,至今外资在公交巴士特许经营项目的参与仍然十分有限,但特许经营的模式已从最初的单纯为引进外资和为项目提供资金,发展到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
在我国公共交通的公私合营PPP项目规模较大的主要集中于地铁行业,已经有北京,深圳,沈阳,杭州等城市采用PPP模式邀请外资独资及中外合资企业承担地铁的运营与维护。在公交巴士运营方面,我国一些城市开始对公交运营的改革采用的经营模式实际上也是公私合营PPP模式,政府控制公交票价,并建立相应专项的基金,用于公交运营补贴,通过建立保障机制允许运营商获取合理的利润,并设有利润分享机制,当运营商获取利润高于约定范围时,部分利润上缴给政府的专项基金。
自1990年后,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了一些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用以规范迅速发展的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活动。2004年建设部以规章形式了《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对城市公用设施特许经营项目的建设、融资方式、经营、管理等进行了规范。并规定了境外投资者投资城市的特许公共交通服务应以合资的形式进行,而且必须以中方公司控股,也就是说境外投资者所占的合资企业的股份最多达到49%。
三.结论
通过对上述几个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到一个完善的政府对公交市场宏观控制,明确的公司合营发展策略及有效的政府监管体制是公交PPP项目成功的关键。其中任何要素的不完善都会导致PPP的效果下降,甚至失败,以及政府可能背上沉重的经济补贴负担。
篇3
(一)变量选取DEA分析法是一种效率评价模型,以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资料为衡量要素。对于企业层面而言,投入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劳动力投入、资本服务要素投入以及中间投入,经过产品销售或服务提供过程,企业的要素投入形成的产出以收入的形式回流企业。因此,如表(1)所示,本文以企业的收入作为产出指标,以劳动力投入、资本服务投入和中间投入作为对投入要素的划分,另外由于光伏产业的产品具有高科技的因素,结合光伏上市公司的高成长性、高技术含量等特点融入创新能力投入指标。(1)劳动力投入指标。由于企业内职工所在部门与工作性质的不同,不同员工对企业的贡献能力也存在差异,选取员工人数或者工作时间就会忽视了劳动力投入结构的差异。在市场条件下,贡献能力的差异可以通过员工薪酬合理反映出来,员工所得报酬包括支付给职工的工资以及各种奖金、补贴等,因此本文选取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一项作为劳动力投入指标。(2)资本服务投入指标。本文采用永续盘存法估计资本服务投入数据,其公式为:Ct=Ct-1•(1-δ)+It。其中Ct与Ct-1分别表示时期t和t-1期的资本存量,δ为企业的折旧率,It为t时期新增资本。由于缺乏相应资本存量数据,本文以固定资产原值作为资本存量数据,以固定资产原值两年之差作为新增资本数据,以财务报表披露的t-1期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额表示Ct-1•δ值。(3)中间投入指标。可以通过生产法和收入法对企业的中间投入要素进行衡量,实际操作过程中两种方法可能会存在结果偏差,为避免随意性选择误差,本文根据袁堂军(2006)提出的取两者平均数的方法进行衡量。
(二)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本文选取沪深两市中从2010年之前实现光伏相关产品或服务营业收入的上市公司,剔除数据不全企业,采用了2010年至2012年沪深两市涉及太阳能光伏领域的28家企业数据,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和巨潮资讯。
二、实证检验分析
(一)综合效率分析综合效率由两方面构成:从产出角度看,是指现有的生产技术、设备及人员既定的情况下,光伏企业可以增加营业收入的潜能;从投入角度来看,是指以当前的技术条件和产出水平,厂商可以节约资源消耗的能力。综合效率可以综合的反映出光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由表(2)可知,3年均为投入产出效率DEA有效状态的为序号为1、2、6、8、14、18、23、27等8家公司,占决策单元总数的28.6%,即这些公司经营投入产出比例合理,效率达到了相对最优,其余为非DEA有效。从这8家公司的经营状况可以看出,其共同特点表现为3个方面:进入光伏行业较早,对行业特点认识深入;生产具有规模,其主要产品在市场中占有较大份额;创新能力强,掌握一定的核心技术。以特变电工为例,该公司是我国最大的从事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企业之一,太阳能核心控制部件研发和生产基地,能生产5-150kw的模块式大功率太阳能光伏电站系统、太阳能扬水照明综合应用系统、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硅片等核心技术产品,建成了全国目前容量最大的150kw独立式光伏电站。总体而言,28个决策单元3年综合效率的平均值为0.914,表示在这28个光伏企业中,就经营绩效而言,有8.6%的投入要素未产生任何贡献而形成浪费,即在技术水平不变下,所投入的资源未达到有效运用的程度。
(二)技术效率分析为了进一步分析技术效率,把其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反映的是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等因素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从纯技术效率来看,2010年至2012年平均水平为0.94,最大的为1,最小的是航天机电2012年值0.528,这意味着我国光伏企业技术水平与设备的先进程度处于较高的水平。航天机电的纯技术效率值相对低下是其技术效率差的主要原因,可以考虑增加科研投入或引进先进生产设备、提高技术和日常管理水平来提高其绩效。宏发股份2010与2011两年纯技术效率为1,而其规模效率却小于1,属于非DEA有效,与纯技术效率相比,规模效率对其影响更大。从其规模效益来看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即产出量的增长比例大于投入量的增长比例,说明宏发股份应当根据公司实际情况,适当增加科研、资金、生产要素的投入,缩减单位固定成本,获得规模效益。从规模效率角度来看,规模效率都超过了0.8,3年平均值为0.97,说明我国光伏企业经营投入产出总体上是规模有效的。其中2010年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的有8家,规模报酬递减的有4家公司;到2012年时有46%的公司处于规模最优状态,而经营投入产出规模效率递减的比例较大,达到39%,处于该阶段的企业如果继续扩大规模会降低现有的投资回报率,说明应充分利用和合理分配现有的生产要素资源,提高投资回报率。从以上分析看出,我国光伏企业规模效率水平0.97优于纯技术效率水平0.94,纯技术效率不佳是造成我国光伏上市公司技术效率不佳的主要原因,说明光伏企业应当在引进技术的同时,加大科研投入增强技术创新程度,争取获得核心先进技术,另外管理水平偏低可能是由于多数企业在原有主营业务的基础上逐渐涉及光伏业务,伴随着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管理制度、现有管理理念、方法可能不能适应其规模水平。
(三)投影分析投入方面研发费用投入冗余较大,均值为20.38%,各企业之间差距较大,最大值为有研硅股的90.17%,最小值为安泰科技的3.57%;技术人员投入数量的平均冗余度为14.46%;劳动力投入指标冗余度为8.57%。投入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费用偏高,同比例费用的增加超过其所能带来的收益,成本没有得以有效控制;二是科研技术人员的质量亟需优化和提高利用率、;三是企业经营过程中所投入的研发费用存在重投入轻吸收的现象,从而影响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新产品的研发、核心技术的研究进程,进而影响企业营业收入。产出方面,航天机电营业收入的增长潜力为28个样本中的最大值,产出不足率为28.72%,可能是其产品竞争力不足,市场占有率偏低的问题,出现产品过剩,其所生产的产品不能销售出去转化为营业收入,固定资产、人员、资金未能的得到合理的配置和有效利用。
三、结论和建议
篇4
关键词:精英教育;官产学合作;实训基地;软件工程
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为适应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和软件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实现我国软件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2001年12月,国家批准建立了35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示范性软件学院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培养一大批精英型软件工程人才,即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层次工程型软件人才。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加强对学生国际化视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了四位一体的实训模式,在精英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 培养精英型软件工程人才是软件产业发展的需要
2008年1月,教育部张尧学司长在北京大学软微学院调研时提出:“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定位是精英式工程教育,是培养精英型软件工程人才。我们培养的这些人才经过5年左右的发展,要在某一领域起到领导作用,要能较好地与国际交流,要能预测软件工程事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这就明确了精英型软件工程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这种类型的人才也恰恰是企业急需的中高端软件人才。目前,软件企业需要三类人才:第一类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国际化软件高级人才;第二类是系统分析及设计人员中级人才;第三类是熟练的程序员和操作员,人才需求模型呈“金字塔”型。据IDC公司2008年数据分析,中国软件及服务市场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都将超过15%,至2012年总体产值将至少翻一番,人才需求在现有基础上增加近2倍。按照三类人才需求数量的比例为1:2:7计算,中高端人才数量应该占30%,但目前仅为10%,难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印度的软件产业在近十年内得到了飞速发展,目前从业人员达到了41万人,拥有近3000家的软件企业,预计2008年印度信息服务业的总产值将达到780亿美元。充足的人力资本对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支持高等院校培养中高级软件人才,印度政府增加了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印度理工学院的财政投入,并计划将全国43所地区性工程学院提升到印度理工学院的水平。印度软件教育的突出特色是与产业互动,重视应用培训,学校课程的设置围绕软件企业的需求,讲授的是最新的技术发展动向。加上英语教育的优势,使得印度的软件毕业生一出学校就已经具备了较全面的实际工作能力,这也是硅谷特别偏爱印度工程师的原因之一。由此可见,我国的软件产业要想赶超印度,就必须加大对精英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力度。
2 四位一体的实训模式框架
2.1 四位一体实训模式的角色分工
“四位一体”即“官、产、学、生”四位一体。四位角色不同,但目标相同,共同推动实训模式的建立和发展。
“官”即政府,政府起行政推动作用。国发办《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国家商务部“千百十工程”、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政策都为建立实训基地起到了政策支撑作用。辽宁省、大连市高度重视软件人才培养工作,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实训基地也获批辽宁省软件与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和大连市软件人才(大连理工大学)实训基地。
“产”即企业,企业是实训模式的关键角色。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实训基地引进IBM、微软、RENESAS国际知名企业,坚持“强强联合”的原则,将国际大企业的管理经验、项目经理和实训项目引进学校。企业提供项目经理、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实训项目,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完全感受到企业环境、企业文化、职业素养、项目管理、时间管理等,企业随时提出对人才的需求,加强学生就业技巧和就业能力的培养。
“学”即学校,学校是实训模式的主体。学校将企业引入到校园,提供专门的场地,建立虚拟公司,投入设备和管理力量,建立模拟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实训基地拥有完全企业化的管理系统、考勤系统、安全系统,与企业一起选拔可塑性强、基础好的学生到实训基地完成3到9个月的实训,结合实训项目完成团队式毕业论文。
“生”即学生,学生是实训模式的主要受益者。实训模式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良好的外语基础,要通过企业和学校联合组织的初试方可进入实训基地学习。实训过程中学生分组分工,协同合作,扮演不同的角色,全面提升就业竞争力。
四位一体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学校聘请企业老总、政府官员、教授、高年级学生代表成立教育教学咨询组,共同指导课程设置、专业方向、实训模式等。
2.2 实训模式的主要内容
(1) 培养目标精英化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通过实训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即掌握外语技能、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制度、项目规范和流程等实践技能。通过真实的环境,让学生体验跨国大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流程,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通过仿真的商业案例,让学生完全掌握软件项目的生命周期,培养学生对项目的掌控能力;通过学生在实训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实训模式最终要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职业素质能力、应用开发的流程和方法论,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国际化、应用型高端软件人才。这些人才进入公司工作5年以后,能够成为项目经理、系统分析师、系统架构师等行业精英。
(2) 实训内容系统化
实训学生经过前期的专业基础课和语言强化学习后,经过企业和学校的联合选拔,进入实训基地。如图1所示,项目开工之前先对学生进行团队建设训练,项目经理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将学生分成各个项目组,每组成员5-10人不等。启动实训项目后,各组学生按照分工不同,均须完成业务理解、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直至项目验收等完整一套软件项目开发流程。在此期间穿插对学生沟通技巧、时间管理、演示技巧的强化训练,并进行企业文化、团队合作等模拟职场氛围的熏陶。仿真商业项目案例均为可替代模块,根据社会和产业需求调整案例内容,保证实训结果的实用化。
(3) 管理模式企业化
实训过程对学生采用模拟企业化管理,如图2所示。实训项目的总经理由企业指派高级项目经理担任,项目经理由企业指派工作经验丰富的员工和学校指派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担任。人事、财物、IT支持、安全、后勤、工会等部门人员分别由参训学生担任,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模式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学生角色与公司员工角色一致,参训学生佩戴胸卡,刷卡考勤管理,每天填写工作日志,每周进行项目进度交流,足不出校门就能感受国际大公司的工作方式。
(4) 实训过程规范化
实训的整个过程采用规范化管理,制定完善的《实训基地学员规章制度》、《学员考核办法》。实训中的所有文档均参照IBM、Microsoft等公司的标准模版执行,参训学生能真实接触到宏观设计规范、界面设计规范、微观设计规范、类图设计规范、编码规范、测试用例书写规范等。在完全掌握技术方面的规范以外,还要掌握演示技巧、面试技巧、沟通技巧、着装要求等软技能。
(5) 实训师资队伍专家化
实训模式不仅培养了一批高端工程型软件人才,也建立了一批专家化的师资队伍。我校实训师资队伍结构为校企联动、专兼结合,既有来自企业的项目经理长期驻扎在学校,也有来自学校的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教师指导学生实训的同时,能充分了解企业的业务走向,结合实训开展很多研发工作和教学改革的探索;企业在参与实训的同时也能了解人才的结构和现状。
3 实训模式一举多赢的效果
四位一体的实训模式试办2年多的实践取得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首先,从教与学的角度看,强化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实训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教学体系,构建了一个科学的精英化、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是研究型大学在培养工程型人才上的一个有益尝试,推动了学院的教学改革。在实训课程建设上充分体现了创新性、实用性的特点,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其次,从就业角度看,采用实训模式培养出来的高端实用型软件人才深受企业欢迎。据统计,我院通过实训模式培养出来的软件人才就业率为100%,近65%的学生留在了大连企业,近30%的学生去了世界500强企业,有些企业因为学生参加了实训而取消了入职试用期,即毕业就拿全额工资。97.5%的学生都认为,在实训工程中,自身素养和技能都得到提高。实训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就业难”和企业的“选材难”问题。
再次,从政府角度看,实训模式为中高端软件人才的培养搭建了一个平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大连市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将软件与服务外包业作为城市发展的支柱产业,中高端人才短缺成了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政府不惜斥重资去引进人才,但效果不明显。实训模式及其辐射作用培养了一批实用的软件人才,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实践证明,四位一体的精英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是研究型大学培养工程型人才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对发展软件产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受政府、企业、学校、学生欢迎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吴爱华. 适应时展 推进高等理工科教育改革[C]. 全国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教育年会论文集(2007)[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篇5
在这些制作团体中,“北京天禾兄弟电视电影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禾兄弟”)近几年成绩突出,在2008年获得了电影频道颁发的“电视电影突出贡献奖”。作为获得此表彰的唯一一家民营中小型企业,“天禾兄弟”凭借的是产品质量。虽然这个公司到2008年一共只完成了八部电视电影,但是其中有五部电视电影分别获得了“百合奖”、“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和四个国际奖的奖项,为打造电视电影的品牌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个公司的代表作有《礼尚往来》、《一介平民》、《贞贞》、《为奴隶的母亲》、《血溅三岔口》、《聊斋系列》等,其中《为奴隶的母亲》获得了国际“艾美奖”女主角奖,推进了中国电视电影走向世界的步伐。“天禾兄弟”的成长历程反映了整个行业的竞争形态;其运作模式也引发了我们对这类制片公司竞争策略和发展前景的思考。
影视文化产业具有区别于传统产业的特征,但仍然遵循着产业经济学的基本规律。也就是说,电视电影的生产企业要在行业竞争中获得优势,就必须思考这些基本问题:
1.在该行业中竞争到底是什么样的?
2.各种竞争的力量有多大?
3.任何一个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都必须要有一个好的竞争战略,那么“天禾兄弟”这样的企业在竞争中将采取什么策略?
一、五力模型和竞争业态
为了回答前两个问题,需要阐明:在任何产业里,无论是生产一种产品或是提供一种服务,竞争的起源、过程、结果都源于以下五种竞争力量之中,也就是说一个行业的竞争是由以下五种不同的因素构成的:一是行业内的厂商之间的竞争;二是来自行业外的替代品的攻击;三是新厂商潜在进入的威胁;四是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五是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如图1所示。
我们不妨以“天禾兄弟”为样本,结合文化产业的新特征,来描绘一下电视电影行业的竞争模型。任何一个产业的众多经济特征对于五种竞争力的强弱都是至关重要的,本简单的逐一讨论。
(一)同行业的企业之间的竞争
作为一种内部力量,这种竞争是五种竞争力量中最强大的。衡量内部竞争力量强度有三个重要指标:
1.竞争企业数目众多,竞争可能加剧。
据对1000部电视电影承制及合作机构的不完全统计,至少有五百三十来家制片机构参与其中。这数量可观的制作队伍来自社会各个方面,涵盖了大型国家级电影集团和制片厂、国家和省市电视机构、国家剧院、部队、武警、公安及高校的影视制作部门,加上大量民营企业(如“天禾兄弟”),其中部分公司来自香港。(2)
2.市场大幅度增容,竞争可能加剧。
中国当代家庭观看电影的观众已经形成群体,这其中电影频道和电视电影起到了不可小视的作用。电影频道每天近二十个小时的节目播出时间、日吞量约十部影片、年吞量约三千六百余部影片的“海量”需求,仅仅靠电影提供,是杯水车薪。调查显示,电视电影的平均收视率为1.8%,这就意味着首播收看人次超过2000万,而一些全国电影票房冠军的“大片”观影总人次也只有1100—1200万左右。如果一部作品的收视率达到4%,它所带来的广告价值远远超过很多影片的票房。并且,一些电视电影的美誉度高,就可以反复播出。尽管中国电视电影投资规模为中低成本,但年计划产量一百多部,年投资七千多万元,单片成本从50万元左右提至80—110万元,个别影片由于剧情需要成本有更大上浮。截止到1000部时,电影频道节目中心投资达十多亿元。CCTV—6的发展加上“长影”、“上影”、“西影”三大电影集团的电影频道的建设,电视电影的真正规模经济性将会随之到来,市场的增容前景看好。
3.产品差异化和转换成本低,竞争可能加剧。
应该说,电视电影的类型差异化程度已经初步形成,但是由于古装片、当代题材、主旋律、农村戏几种类型拍摄成本都不高,(3)并且对于制片方来说,整个行业可以合作的创作资源类型(剧本、人员、后期)也较丰富,因此我们看到,行业内有很多制片公司可以比较从容地生产各类影片,还没有产生非常完善和独特的制作企业和类型产品。“天禾兄弟”也是从最初拍摄低成本农村题材电视电影之后,逐步过渡到古装武打、需要电脑特技的《聊斋系列》;另一方面,与美国相比,既然中国当前电视电影的产品差异化、企业的品牌化仍处于较低水平,那么电视电影的观众也没有按照类型片或是出品方的不同,培养起相对固定的细分群体,观众的选择收视大都仍停留在看“电影”、“电视剧”还是看“电视电影”的层面上。
当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较小,转换成本较低时,消费者对品牌和产品的转换比较容易,速度也比较快。如此一来,制片方会在产品的服务和价格上展开竞争,使竞争加剧。例如,各个制片公司会生产各种类型片进行激烈竞争。这样业态的好处是优胜劣汰,催生精品,如“天禾兄弟”的《为奴隶的母亲》。缺点是不乏跟风之作,同时,由于制播分离不彻底、观众收视“混沌一团”,很多制片方为了多挣制作费,想方设法尽力压低制片成本,导致产品质量和行业水准双重下降。
(二)行业外部的新进入企业威胁
这是另一个加剧竞争的因素。这种威胁大小关键看行业壁垒高低。如果壁垒高筑,则新进入者无法对现有者产生太大威胁,反之则大。传统上,决定行业壁垒的参数有: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资本需求、转换成本、获得销售渠道和政府政策等。从电视电影行业来看,这些壁垒参数大都是偏弱的。邓涛介绍“天禾兄弟”生产的电视电影的盈利率为15%左右,并且不需要像石油、汽车等传统制造业那样高资本投入、规模化生产才能创造利润。很多公司都是制作一两部拿到一些回报就满足于此。在政策上,电影频道鼓励民营公司参与,电视电影的产品差异和转换成本较小,这使得很多公司尤其是从事文化产业的公司都可以进入该行业。“天禾兄弟”的主创人员都是各大艺术院校毕业的人才,至今有过二十多年的影视创作经历。90年代初他们组建过“今日传播公司”(除影视制作外主要业务还涉及到拍摄今日集团各类饮品的广告片以及组织广告和传媒界的大型宣传活动)。
尽管如此,电视电影还是存在着文化产业和影视产品特定的行业障碍,如“天禾兄弟”的总经理、制片人邓涛所言,电视电影和电影、电视剧一样,尽管投资额度低,但也是需要二十多个影视相关专业共同完成产品,需要较高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最重要是,材料、技术和工具无法变成作品,必须经过高强度的智力活动、进行创造性的工作,而且实际对于执行操作能力要求非常高,一部作品的好坏,除投资方面的硬件因素外,编导的认知,制作团队的敬业精神都起到决定作用。一句话,拍成容易;拍好、拍出精品难。而电影频道作为电视电影的主要销售渠道,经过近十年发展和1000部作品的实践,在资金投入、制作管理和艺术质量把关等方面,已形成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电视电影管理机制,也从另一方面提升了行业壁垒。
(三)来自供应商的压力
在传统经济产业,供应商可以通过提高价格或降低所购产品或服务质量来威胁行业中的买方厂商。强有力的供应商的压力可能使一个行业内的厂商降低其获利能力,竞争压力将会增加。如果把“天禾兄弟”这类公司作为行业内生产方(买方)来看,作品的主创人员主要以自己的导演(如艺术总监阎建钢)、自己的签约演员。那么,其拍摄电视电影所需的供应方大体来自版权购买、剧本购买、器材和场地租赁、后期制作费用等等。在这些“原材料”中,器材和场地租用、后期费用都存在着一个行业内的稳定价格;版权和剧本购买(包括编剧的劳务),由于电视电影本身的制作规模限制决定了不会产生太大的费用。
由于硬件设备和人员劳务的价格规范化、编剧地位、知识产权法律保障体系欠缺以及影视产品的强势社会影响力等诸多原因,其实无论好莱坞还是国内影视行业,如果观察所谓的制作原材料供应方——制片方(买方)的关系,目前都处于买方市场,也就是说来自供应商的压力并不大,属于较低成本的电视电影更是如此。并且应该看到,各种供应方都在积极寻求和制片方进行合作。例如索尼公司曾和“天禾兄弟”进行合作电视电影,利用索尼的高清设备进行拍摄和后期制作;而一些城市和区域也希望利用当地文化资源进行合作,如《为奴隶的母亲》中的展现徽州祠堂文化,随着作品的获得国际艾美奖,也催生了“天禾兄弟”和安徽黄山的电视剧《大祠堂》的进一步合作。
除了这些外部原因,制片方化解供应商压力最关键的因素还是由于影视产品的创意主动性、灵活性和操作性非常强,这是它区别于一些传统制造业的产业特征。邓涛指出:一部电视电影的成本主要依赖于产品本身的题材、类型和规模。如农村戏、现实题材相对成本低一些,各项“原材料”成本就较低(不用还原一个历史空间等);如果是《聊斋系列》这样既是古装戏又需要一些后期电脑特技的产品,成本将随之上升。由于索尼设备的高成本问题使得《聊斋系列》的合作难以维系,制片方寻找另外一家收费较低的国内公司进行后期制作,也完成了当前国内电视电影所需的效果。所以,制片方创作班底实力雄厚、制片管理科学高效是决定项目成本和受益的核心要素,所谓“在专业管理的前提下一分钱一分货”,这也是体现买方的强势作用的重要条件。
(四)来自购买方的压力
电影频道作为电视电影购买方,其优势以及对制片公司们施加的竞争压力有多强呢?
购买者与原材料供应商不同的是:作为购买者,总是要求价格低,产品质量高,服务全面的产品或服务。他们总是以此为目标,与行业内的企业讨价还价;而行业内的企业为了赢得顾客的满意,就不得不在这几方面展开竞争。这些竞争都是以牺牲行业利润作为代价的,但购买者却从中获得了利益。购买者的谈判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购买数量大,谈判能力强。2.转换成本低,谈判能力强。如果购片方到其他影视制作公司购买电视电影的成本较低,那么购片方具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可以对制片方施加压力。3.购买者相对集中,谈判能力强。制片公司一旦失去了这个购片方,就很难寻找新的买主。4.购买者掌握信息,谈判能力强。购买者对厂商的产品、价格和成本了解得越全面、充分,他们所处的谈判地位就越强。5.购买者向后整合,提高谈判能力。购买者如果有向后一体化的能力,就可以直接进入卖方厂商的生产领域,通过生产和自销自有产品来对供应商形成威胁。
为了扶持电视电影产业的初期发展,电视电影运作模式目前采用三轨制。(4)但CCTV—6自投自买仍是最主要的渠道;并且,CCTV—6掌握剧本审查和立项权,自投的电视电影的后期制作要使用电影频道的机房和设备,费用计算到投资成本里;“西影”、“长影”电影频道、音像制品、海外销售等几种购买方的市场需求远低于CCTV—6;尽管现在技术设备的革新,已经让电视电影具备了进入院线的条件,但国内的数字院线建设也是刚刚起步。因此,无论从购买数量和集中度、选择余地,还是从掌握信息、向后整合能力(进入制片领域)等各种因素上看,CCTV—6作为主要购片方,无疑具备较为强大的决策能力和优势,由此加剧了电视电影制片行业的竞争。
(五)来自替代品的压力
电视电影从诞生至今,关于它的概念、形态和美学特征的讨论一直在继续和界定,在市场上也一直经受着电影、电视剧和新媒体的竞争和生存空间的探索。学界丰富的探讨成果在这里暂不赘述,总之,替代品在制作成本、价格、受众消费体验、产品传播方式等各方面的威胁和压力始终严重存在。
二、“天禾兄弟”的竞争优势和战略
当影响产业竞争的作用力以及它们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被确定之后,公司的当务之急就是辨明自己所具备的优劣势,采取各种战略建立进退有据的市场地位,成功对付五种竞争力——这些回答文章开头提出的第三个问题。“天禾兄弟”是一家有着雄厚资金实力,长期致力于影视产业投资和制作的股份制企业,多年以来,“天禾兄弟”作为中央戏剧学院影视制作中心的长期合作伙伴和投资人,与导演阎建钢一起拍摄了《秦始皇》、《尘埃落定》、《红顶商人胡雪岩》、《雄关遗梦》等为代表的电视剧和《贞贞》、《血溅三岔口》、《为奴隶的母亲》、《聊斋系列》等数字电影,并多次获得“飞天奖”、“金鹰奖”、“百合奖”及国际“艾美奖”等国内外奖项。2007年,中央戏剧学院影视制作中心遵照教育部精神而转轨,阎建钢导演率领其制作团队和旗下高明、赵亮、李欣凌、周野芒等三十多名签约艺员整体移师“天禾兄弟”,成为公司主要管理和创作团队。
从实际情况看,任何一个企业都在力图创造性地制定企业的竞争战略,以便赢得顾客,战胜和防御对手,确保自己的市场优势。“天禾兄弟”能够从众多制片公司杀出,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并不是偶然的,这与其采取的竞争战略密不可分。
(一)垄断和管理文化产业最重要的竞争力——人和创意
文化产业相比起汽车、能源等传统产业来说,由于硬件成本的相对固定和简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集中体现在智力储备和智力转化上,并最终落实在人的主体上。这些创意和人才在知识产权的法律约束下具有难以复制的排他性,因此针对于最强烈的同行业内竞争压力,近年来,“天禾兄弟”影视公司加大了在影视制作和演艺经纪的投资力度,重点是凝聚了一大批优秀导演和制作人才。邓涛称:“天禾的导演和艺人都不是大明星,但都是具备深厚实力和踏实敬业精神的人。”公司对“人才和创意”的垄断,使得自己在行业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在公司架构和管理上,“天禾兄弟”实行“总裁—总监制”,确保在艺术、市场、制作、人力和财务上分工明晰、责任明确、管理专业、绩效考核严格科学。在上层的总裁管理上,则实现了信息双向透明通畅、监管和问责明确便捷(图2)。
除了垄断创意资源之外,由于制作电视电影基本的转换成本和进入壁垒相对较小,加剧了同行和潜在新进入者的竞争。“天禾兄弟”如果要长期生存,必须实施精品战略,培育知名品牌。为了频道生存、确保质量和培育产业队伍,电视电影的审查政策相对宽松、产销模式较为固定,这使得电视电影投资风险较小,回收周期固定和迅速。但从宏观产业发展看来,也造成了一部分公司为了吃制作费,压缩成本,粗制滥造,使得市场整体质量下降。面对竞争激烈又良莠不齐的产业现状,“天禾兄弟”在生产电视电影的初期就狠抓制作,不求规模数量,求一部一部实实在在的精品,树立起自己的品牌。阎建钢和邓涛都提出:“‘电视电影’更应该称为‘数字电影’,以‘天禾’现在的发展规模,电视剧的生产利润完全可以维持公司运营,那么拍电视电影的经济收益则不是重点,而是为了艺术精神和电影专业去拍摄。”例如阎建钢导演执导的《为奴隶的母亲》一举斩获第33届美国国际艾美奖最佳女主角奖、首届好莱坞国际电视电影节最佳电视电影奖、第17届法国汉斯国际电影节最佳音乐奖等国际重量级奖项,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数字电影在国际上获得的最高荣誉。《血溅三岔口》将一个传统戏曲剧目进行再创作,加入现代精神和商业元素。在京剧配乐下,采用怀柔皑皑白雪的外景地。全片既有舞台戏曲的厚重韵味,又兼具武侠动作的炫目、惊悚和悬疑。主演一真、“老顽童”赵亮都是武打明星出身,片中唯一的女主角青年演员时代美也有着十年的京剧功底,加上经验丰富的幕后制作班底齐力出击。2008年拍摄由苏童小说《强盗》改编的《一声唿哨》讲述上世纪80年代的事情,因此选用了活跃在80年代银幕的演员,营造极具时代特征的场景和细节,充分唤醒观众关于那个年代的记忆。本片不仅起用了强大的班底和演员阵容来制作这90分钟的电视电影,而且采用了全新的高端拍摄设备,技术含量非常高。《聊斋系列》也是大胆加入大量电脑特技,为电视电影能否存在特技做了实验性探索。
“天禾兄弟”的精品战略目前已经在业界建立了较高的品牌优势,2008年成为全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获电影频道嘉奖的民营制作机构,体现了其在同行业中显著的竞争优势。公司明确提出“电视电影”应该尽量靠近电影,因为电视的手段更多是以语言表现,而电影的艺术性更强,更多的是使用镜头语言,镜头语言是没有国界的,而电视电影的国际市场的需求量远远大于我们国内,因此中国电视电影的目标市场应该是全世界。尽管目前无法达到美国电视电影的生产成本,但注重受众调查、精雕细琢的一周一集“顺着拍”,应该是值得参考的生产模式。
(二)差别化战略——“中华名著系列数字电影”
差别化战略是将产品或公司提供的服务差别化,树立起一些全产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在题材多样数字电影中,“天禾兄弟”的“中华名著系列数字电影”一直受到业内人士和普通观众的关注。紧扣“名著主题”,展现“名著内涵”,发扬“传统文化精神”是拍摄“中华名著系列”的初衷和准则。作为专业的拍摄制作团队,“天禾兄弟”已参与制作了多部数字电影,《聊斋系列》,《侠客系列》。除了《为奴隶的母亲》荣获“艾美奖”之外,《贞贞》、《血溅三岔口》、《聊斋系列》的《侠女》、《白秋练》、《连锁》等都深受专家和观众的好评,屡次揽获“电视电影百合奖”。近来,“天禾兄弟”签下了文学巨匠鲁迅的《铸剑》、人民文学家老舍的《断魂枪》、《黑白李》以及当代著名作家苏童的《强盗》共四部短篇小说的数字电影改编权,利用现代视听手段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公司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如果差异化战略可以实现,它可以建立起对付几种主要竞争力的防御地位:既然购买方对制片公司施加的压力较大,那么利用客户忠诚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价格的敏感性下降,使公司得以取得一定的谈判优势地位;对于竞争对手来说,“中华名著系列”工程的初步成功,使得购片方和观众的忠诚度得以建立,某一竞争对手要战胜这种“独特性”需付出较大努力,这种进入壁垒的构建使得“天禾兄弟”立于有利地位。正如此,如今“天禾兄弟”基本已经脱离电影频道的投资,转向公司自投自产,享有了更大的自由,发行渠道也较为稳定。这种自由来源于实力和成功的策略。
(三)总成本领先战略和延伸产业链的设想
成本领先战略要求积极地建立起有效规模化的生产平台,在经验基础上全力以赴降低成本,抓紧成本与管理费用的控制,以及最大限度地减少研究、开发、推销、广告方面的成本费用。对于电视电影产业来说,较为固定的生产和发行模式,减少了制作、广告和发行费用,使得剧本成为重要的创作环节和成本因素。“天禾兄弟”在电视电影制作中,一直在强调对剧本的重视,“中华名著系列”是公司与CCTV—6长期合作的项目之一,这个庞大的文化工程也是降低总成本的有效策略。
名著改编有很大的难度,但是原创剧本要达到名著的高度更是难上加难。国内编剧没有形成团队协作模式,好编剧费用高,数量少。通过文学名著改编最基本的都会提供一个较完整的故事框架,一组符合情理的人物关系,具备当时的历史价值和文化精神等,需要投入的是提取其精髓,以创作者独特的视点让风干了的人和事都鲜活起来,具备现代人的角度和审美。“天禾兄弟”邀请专家策划和把关文学题材,聘请年轻的编剧队伍。年轻人重视自己的作品,虚心接受意见,费用低。从经济学角度看,这种创意整合和剧本生产,避免了原创剧本的周期过长和成本过高,也确保了剧本质量和产品质量。
在剧本管理基础上,对于“天禾兄弟”这样的中型民营公司,也可以适度开展有效规模化生产。每次选题会,公司都会召集十几位专家,每个专家负责提供20部短篇小说供公司选择。《聊斋系列》将由10部电视电影组成,产品形态上由一个个不同单元的小故事组成,每部几十分钟,避免了电视剧版本间断性的缺陷。公司还准备专门成立主抓电视电影的一个部门,实现规模化生产,如一次性投资1000万元,根据市场反应分阶段制作10部电视电影;或是规划年产20部电视电影。这样就形成了投入和产出的伦次循环,保持资金链不断,并且从中可以选择出较合适的产品进一步制作胶片电影和手机电视,如《一声唿哨》,如果收视效果不错,公司将会再投入磁转胶成本进入数字院线,实现多渠道的产品派发。
赢得总成本最低的地位,除了要求产品最初设计上便于制造生产,还应开辟新的蓝海市场,建立一个较宽相关产品链以分散成本,同时也化解了替代品的威胁。“天禾兄弟”为了让电视电影进入数字院线,已经全部采用高清和5.1环绕立体声技术进行摄制,最重要的是公司管理层已经明确了完全以市场需求和产业链思路去启动创意和选题。《贞贞》、《为奴隶的母亲》的立项就是因为小说中的“慰安妇”、“典妻”、“借腹生子”都是极具国际化的人性主题,影片也取得了海外市场收益。对于电视电影的替代压力,邓涛认为:“无论是面对电影,还是新媒体,天禾都是以合作共赢大于你争我夺的思路来进行跨媒体整合的。”阎建钢、邓涛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制作今日集团“反斗星奶”广告片的时候,就考虑拍摄100集“反斗奇星”系列动画片来进行产品和品牌推广,但因为当时动漫市场不大以及成本过高的问题仅完成10集就没有进行下去。“天禾兄弟”的《为奴隶的母亲》获“艾美奖”之后,拓展了一定的海外影响,但是公司所拍摄的电视电影,尽管品质较高、发行稳定,可除了电影频道收购之外,网络、音像、院线、海外市场以及衍生产品远远没有开发出来,这反映了国内电视电影当前“准市场化”的初期产业特征,国内民营制片公司具备了跨媒体营销观念,但多元资本结构和市场占有最大化的目标远没有实现,这需要产业体制、政策、电影频道和制片企业多方共同努力。
篇6
关键词:合资铁路 委托运输 历史沿革
一、引言
1996年以来,为拓展建设融资渠道,铁路与地方政府采取合资建设铁路形式,兴建一批支线铁路、地方铁路,成立了一些合资铁路公司。2003年以后,随着大规模铁路建设的推进,随着铁路投资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入,新建的客运专线、干线铁路,亦采用合资铁路公司模式,铁路方大股东作为实际控股方,负责从项目建设到运营的全过程。
如何规范大股东与控股企业之间的交易,避免直接的利益输入,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是投资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上市公司根据诸多规范性文件以及公司治理的要求,近年来逐步规范。在资产所有权人不具备资产营运能力的情况下,委托运输一方面发挥了受托企业的业务专长,另一方面又实现了规模效应,此种模式在交通运输行业较为普遍,特别是一些跨地区的企业。委托运输管理作为一种合同契约形式,合同双方是平等的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双方契约应是平等公开公正的。
铁道部控股的合资铁路公司由出资人代表(相关铁路局)委托运输管理,符合铁路运营管理的现状。合资铁路公司作为资产的所有人,因为其管理能力、技术水平、人力资源等条件所限,无法比照铁路局运营管理所辖线路,铁路局利用管理和人员优势,将合资铁路公司线路纳入全国路网统一调度、营运,合资铁路公司管理机构及人员,仅是负责对公司的宏观管理。随着越来越多合资铁路投入运营,合资公司建设期间、联调联试试运营以及正式运营后,与相关铁路局业务关系越来越紧密,双方经济利益如何划分、资产界限以及安全生产责任如何界定,都是摆在铁道部、铁路局以及合资铁路公司面前的难题。
二、委托经营的概念
委托经营是受托人接受委托人委托,按照预先规定的合同,对委托对象进行经营管理的行为。从法律上看,委托经营是信托范畴的延伸和发展。但在具体内涵上又有区别。信托的内涵是资产的委托管理,是以受托人的名义代为管理或处理财产;而委托经营的内涵是企业的委托经营,主要以企业产权及其经营权为对象,对陷入经营困境或发生产权关系重大变动的企业委托专门的托管机构经营管理,目的是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赢利能力。
三、铁路委托运输管理机制的历史沿革
1992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计委、铁道部《关于发展中央和地方合资建设铁路的意见》,这是首次针对非国铁线路如何建设运营出台的一项重要指导意见。强调合资铁路是对传统的铁路建设和管理体制的一大突破,是深化铁路改革的一条新路。根据国家发展股份制企业的政策,合资铁路组建规范性的股份公司,负责铁路建设和经营管理。投资各方本着平等互利、等价有偿、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原则,共同解决铁路建设和运营中的有关问题,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偿本息和自我积累。
铁路运输具有高度集中、统一指挥的特点,铁道部行使行业管理职能,加强统一归口管理,切实做好对合资铁路指导协调、帮助与监督工作。合资铁路的接轨过轨、排空接重、运量分配、设备维修等,由两家共同制定计划,共同落实。之后,各铁路局相继成立合资铁路管理办公室作为合资铁路管理的机构。
1996年,结合合资铁路建设、运营的实践,铁道部和原国家计委联合了《合资铁路管理办法》(试行),办法首次明确铁道部对合资铁路实行行业归口管理,负责规划、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各铁路局〔含铁路集团公司,以下同〕受铁道部的委托,指定专门机构对管内的合资铁路负责归口管理。投资各方应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并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运作。公司作为项目法人,对项目策划、资金筹措、建设、经营、债务偿还和资产的保值增值等全过程负责。合资铁路的运营管理方式主要是公司自管自营,也可与铁路局联合经营,或由铁路局承包经营。公司与铁路局确定联合经营或承包经营时,必须签订协议或合同。两家之间有关运营费用的清算,比照国铁办理。自此,明确了合资铁路公司作为独立法人与铁路运输企业开展业务,运营管理及相关费用清算办法。
1998年,铁道部《合资铁路公司国有铁路股权及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明确国铁持股单位对铁道部履行以下责任:①贯彻执行国家和铁道部颁布的有关法规和规定,维护国有铁路权益。②对投入合资铁路公司的国有资产,依法确立与合资铁路公司之间的产权关系和财务关系,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和核算,行使股东权利,并对铁道部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③定期分析报告合资铁路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对涉及合资铁路公司的股权结构变动、公司改组、解散清算等重大事项报铁道部审批。铁道部对合资铁路公司的管理仍带有对其下属单位管理的框架痕迹。
1999年十五届四中全会后,随着合资铁路项目的增多,为加强合资铁路工作,规范合资铁路管理,铁道部印发《关于加强合资铁路工作的通知》,明确了由投资各方共同组建的合资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是按照《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组建的公司制企业。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铁道部的出资代表要定期检查合资铁路工作,加强对所投资的合资铁路公司的管理,指定专门机构负责合资铁路归口管理、日常工作协调。对铁道部颁布的有关铁路行业管理的政策法规、规章制度以及有关文件和电报等,及时向各合资铁路公司转发。按《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健全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班子,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公司的决策、执行、监督体系。制定董监经的工作规定,经营决策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按规定权限履行相关程序,使合资公司管理走上规范化轨道。
2005年后,路网干线建设实行项目法人制,合资铁路公司作为项目的建设单位负责项目建设及运营,先后成立京津城际、郑西、哈大、合宁、武广、石太客专等等一些超大规模的合资铁路公司。
2008年后,一些项目先后建成投产运营,合资铁路成为全国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新建合资铁路运输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输效率,确保运输安全,促进合资铁路发展,实现铁路运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铁道部印发了《关于新建合资铁路委托运输管理的指导意见》,从委托运输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条件、主要内容、各方的权责关系、实施程序、监督指导五方面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首次对规范委托管理提出详细的要求。
2011年,为适应铁路运输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地位及加强多元化经营的改革需要,铁道部对《关于新建合资铁路委托运输管理的指导意见》修订了部分条款。
篇7
【关键词】Logistic模型 财务预警 回归模型
机械制造业作为工业的核心,随着我国经济及工业发展,其上市公司的数量日益增多。截止2014年12月,机械行业上市公司共计556家(含机械、设备、仪表),占整个沪深两市的21.05%。在机械行业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同样存在因财务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或退市风险警示处理的制造业上市公司,而这特别是在2014年。呈现出这一高比例的ST或*ST股的原因较多,由财务原因而被特别处理的主要原因是机械制造业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缺乏适合行业有效的财务预警体系。为此,对机械制造业及整个机械行业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预警分析势在必得。通过构建有效的财务预警模型,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对机械制造业上市公司管理层、债权人、投资者、供货商以及其他利益相关主体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
一、Logistic模型综述及相关表达
Logistic函数是在果蝇繁殖的研究工作中发现,并最早应用于人口估计与预测,通常把该函数又称为增长函数(Growth function)。由该函数构建的多元逻辑模型Logistic是依据被研究对象(或分析对象)的条件概率从而判断其财务状况和经营风险。模型的建立基础是累计概率函数,其优点是不需要严格的假设条件,突破了自变量服从两组间协方差相等和多元正态分布的局限性等。相对于多元判别分析,该模型更为稳健且具有更广泛的使用范围。为此,本文选择该方法对机械制造业公司进行分析[2]。
在财务预警分析中,通常将概率最佳分割因子设为0.5,当分析对象的值小于0.5时表明其财务状况健康,相反则表明存在财务危机。在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中,Logistic模型表述为[3]:
■ 1.1
式中,Yi表示第i家企业的财务状况,当i=0时为财务危机企业,当i=1时为财务正常企业;Xki为第i家企业的k个财务比率。
将计算得到的Yi值代入下式1.2进行再计算:
■ 1.2
其Pi值便是由该模型得到的对第家企业的财务危机情况预估值。当该值大于0.5时表明存在财务问题。
综合上述两市,并采用对数表达,得到Logistic模型的常用表达:
■ 1.3
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原理可以看出,其模型不仅能对企业是否会发生财务风险做出很好的判断,同时还对其风险的大小可以进行量化。根据模型的理论背景,在实际应用中需有这样两个假设作为前提:(1)样本数必须为非回归参数;(2)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
二、研究对象样本及相关数据选取
本文以证券会行业板块中的机械、设备、仪表类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其分析数据来自其中新浪网财经股票数据库,该数据库分析数据准确、及时,数据全面、可靠。
该数据库显示,截止2014年12月,机械、设备、仪表类上市公司共计556家,该类中的ST和*ST共计26家,占该类上市公司中的4.68%。
每个分析对象中,选取资产负债率(分析时用X1表示)、应收账款率(分析时用X2表示)、总资产周转率(分析时用X3表示)、主营业务利润率(分析时用X4表示)、每股经营现金流(分析时用X5表示)作为分析模型在计算过程中的参与分析量。资产负债率是资产负债表所有资产的总和同所有负债的总和相除得到的一个比值,对于其他指标的具体意义,在此不再详述。
三、机械制造业上市公司Logistic回归财务预警模型
(一)预警模型建立
采用统计软件――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SPSS16.0的Logistic回归功能,并选取回归方法为(Wald)法,对机械、设备、仪表类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比、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每股经营流数据进行3次回归计算,得到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SPSS软件回归求得系数值
表中,B为变量系数;S.E为标准差;Wald为Wald得分;df为自由度;sig为伴随概率。
由此得到Logistic回归方程为:
■ 3.1
得到分析对象企业的财务危机情况预估值为:
■ 3.2
(二)回归模型统计检验
为验证所构建的回归模型,在初值-2Log Likelihood为91.702时,再利用SPSS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其输出值为表2所示(限于篇幅,该处只列出第三步回归输出值):
表2 SPSS软件对模型计算的输出值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2Log Likelihood值较大,表明本文构建的机械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拟合度较高。
(三)以川润股份为例,进行回归模型实例检验
根据所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下面以川润股份(股票代码为002272)为例,进一步实例验证回归模型的统计检验。计算公式中单位为元。
资产负债比为:■=32.4%;应收账款率: ■=136.97%;总资产周转率:■=28.5%;主营业务利润率:■=0.705%;每股经营现金流:X5=-0.0956。
将上述计算得到的值代入式3.2中,得到:
■=0.534。
四、结果分析
通过对川润股份(股票代码为002272)为实例进行计算,其结果为稍大于财务危机情况预估的临界值,其财务状况正常。该企业主要以生产制造销售液压设备为主,通过结合当前的机械制造业情况来看,当前制造业确实处在“艰难时刻”,这是由于受到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实体经济低位运行的影响,投资增速逐步放缓这一些因素所致。这一系列因素导致传统机械行业景气度低迷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同时,从该股2014年9月30日公布的财务摘要中也可以看出:每股收益为0.0096元;每股现金含量为-0.0956元。
注:本文计算及结果依赖于企业公布数据的真实性,同时限于本文仅对财务预警模型的理论研究,因此其计算结果对投资人、债权人等所有利益相关方不具有实际参考意义。
五、结论
利用SPSS软件对机械设备仪表类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Logistic回归模型参量。从而构建出当前机械设备仪表类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进一步将该模型中利用软件进行统计验证,其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机械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拟合度较高。
以某公司为实例,利用该模型进行分析,其分析结果为该公司超过财务危机情况预估的临界值,该公司财务状况正常,对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的构建方法、实际应用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常立华.对企业财务危机临界点的认识[J].财会月刊,2008(4).
[2]刘彦文.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D]. 大连理工大学 2009.
篇8
1产品整体解决方案和产品形象规划的设计经营模式
这种经营模式的代表是成立于1995年的上海龙域工业设计公司。作为中国第一家开展产品形象规划业务的工业设计公司,上海龙域的经营目标是努力为全球客户提供以品牌为核心的产品设计及设计服务,其设计经营模式可归纳为以下两种:①产品整体解决方案。上海龙域转变了由客户委托,按照客户要求进行设计的固有方式,而是为客户提品整体解决方案的一站式设计服务。产品整体解决方案是在设计业务的深度上进行创新,旨在为客户提供完整设计的产品,首先是产品的前期市场调研,其次然后是创意、设计、工艺、模具,最后是制造,生产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掌控,从而完成自主研发的产品。这种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最大不同在于设计和制造的风险由龙域来承担,这对于工业设计公司来说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自信。上海龙域有效地利用十几年积累的各种资源优势进行全面、整体的产品创制。②产品形象规划的设计业务模式。在上海龙域进行国际化的进程中,为国际知名企业客户合作带给龙域的不仅是产品设计的机会,更是设计经营模式的更新。上海龙域设计总监杨文庆曾说过,一般国内外知名的领导企业比较需要产品形象规划PI(ProductsIdentity)这项设计服务。这项服务主要内容是为客户设计产品导航手册,建立产品决策评审机制,整理“产品设计工具箱”,帮助客户形成系统的“产品家族形象”。上海龙域的产品形象规划设计理念是在为松下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学习到的。松下要求龙域按照松下的“工具箱”实现“简明”风格。这样的交流激发了龙域推出产品形象规划服务的设计经营模式。相比过去对单个产品设计的强调,产品形象规划的设计思想更着重于强调所有产品之间的相关性、连续性和系统性。产品形象规划方便设计师在进行系列产品设计时选取恰当的设计元素,保证产品之间风格的一致。成功的产品系统形象塑造有利于吸引固定客户群体,能够培养消费者对产品的忠诚度,是新产品推出时的销量保障。
2策略与研究咨询的设计经营模式
北京洛可可是这种经营模式的代表。总部位于北京,同时在伦敦、深圳、上海和成都等地设有分公司的洛可可是一家实力雄厚的国际整合创新设计集团,公司旗下的洛可可策略与研究事业部是国内首家从用户、行业、品牌、产品等多个维度进行基础设计研究的工业设计公司,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权威的创新型研究平台。洛可可策略与研究事业部的设计业务模式是倡导研究先行于设计,专注为客户提业环境、产品概念、用户研究、设计趋势和服务规划等先导性设计咨询服务,并且与ABB、西门子、松下、三星、戴尔、GE、联想、美的等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凭借高质量的客户资源,洛可可对客户所在的特定市场和终端用户能够进行深度的理解和体验,不断为客户在设计策略与研究上推陈出新,同时指导客户运用工业设计发挥商业价值。北京洛可可通过为客户提供工业设计策略与研究的咨询服务,实现了设计经营模式的升级,创造了更多的商业价值。
3设计管理咨询与自主品牌的设计经营模式
深圳嘉兰图设计有限公司是国内一家荣获过RedDot至尊奖、IF金奖、IDEA设计奖的本土设计机构,也是设计管理咨询与自主品牌经营模式的代表,其设计经营模式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设计管理咨询服务提升设计经营模式价值。“BrandPlanning”是嘉兰图的创新服务模块之一,为客户提供的业务包括:品牌策划、产品线规划、产品策划、客户设计团队管理、设计开发流程梳理、设计开发评价体系建立、设计资源管理、产品工程控制。嘉兰图通过将多年在工业设计领域的设计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同时针对不同客户企业的设计状况提供设计管理上的咨询服务,帮助客户建立从设计战略、产品规划、团队管理、生产流程和评价体系的完整架构,帮助客户解决产品设计工作中的管理难题,使得客户能够可持续地进行产品设计工作。借此,嘉兰图以咨询顾问的身份为客户提品设计工作上的智力服务,增加客户对嘉兰图的依赖性,有效地建立长期业务伙伴关系,将管理智慧转化成商业价值。二是利用资源优势建立自主品牌。嘉兰图借助在市场研究、策划、产品设计以及制作能力上的先天优势,建立了老人用品品牌——雅器,经过几年的品牌建设,雅器的明星产品老年人手机在国内外市场获得好评。雅器第一代S718充分体现了嘉兰图易用性的设计理念,在欧洲销量超过100万台,此后的几代雅器手机产品都荣获了国内外各项大奖,并取得良好的市场效应。雅器产品不仅是体现嘉兰图“易用性”设计理念的经典案例,同时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让嘉兰图看到了公司设计业务模式创新的必然性和未来。
4工业设计资源整合设计业务模式
专注于工业设计展会的深圳灵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于2006年11月通过竞标获得田面工业区经营权,开始着力将其打造成综合性的工业设计产业园区。作为整合设计的代表,灵狮集团的设计业务模式是凭借枢纽地位促进工业设计公司间合作。灵狮集团作为田面工业园区运营商,与园区内企业建立了市场合作关系,同时建立专门的销售队伍,对外联系设计业务,以打包的形式承接订单,再将订单分包给设计企业。这种方式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园区企业的互动,最重要的是通过打造产业平台、促进产业对接,促成企业合作分包设计项目。例如,从事电动工具及各类家用电器制造的德国AEG公司曾把电烤箱和烤面包机等电器的设计任务委托给灵狮集团。针对此设计项目,灵狮作为园区运营商,对各公司的专长都比较熟悉,能够选取园区内合适的设计公司进行设计。工业设计园区内的大型工业设计公司在承包规模较大的综合性设计项目时,可以借助灵狮集团对项目进行分包。这对委托分包的公司而言,既减少了搜寻评估合作对象的成本,又保障了产品质量,同时降低了分包管理的成本。而各参与分包的公司不仅获得了设计收入,更重要的是积累了参与大项目的设计经验。灵狮集团承接大的设计订单,然后把业务细分,再承包给园区内企业,在降低创新成本的同时,提升了企业绩效。
5众筹式设计经营模式
杭州瑞德设计是拥有近90位资深跨领域专业人才的创新团队和3000坪LOFT创意办公空间的工业设计公司。不断为全球500强及国内一线企业成功提供品牌体验和商品创新设计,还成功开展了近2000个创新项目,协助企业创造超过1000亿销售业绩。杭州瑞德设计的设计经营模式是小众化设计思路的众筹式设计业务模式。瑞德认为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已经越来越突出,小众化创意设计的理念将更符合设计市场规律,未来小众化的设计商品将越来越多,大批量生产的产品设计附加值将逐步下降,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满足自己个性需求的设计买单。瑞德在接受客户委托业务的同时,鼓励设计师按照每星期的主题自由设计,并通过网络平台售卖。通过互联网交易平台,网络上的设计爱好者可以对设计概念进行浏览和评估,选择自己喜爱的设计项目进行一定额度的投资或捐赠,一旦产品得以实现,投资人们可以直接获得产品,或者享受购买产品的优先权和优惠度。这种向大众筹集设计项目生产资金的设计业务模式,一方面可以帮助工业设计公司或设计师个人降低资金募集的困难,另一方面较大程度地避免了产品推出的市场风险,此外还对设计师自主进行设计创新起到了激励作用。工业设计公司不再被动地等待客户的新产品开发计划,而是积极把自己的设计作品转化为产品和商品。工业设计公司以良好的设计创意吸引消费者主动投资,通过产品专利权的占有获取丰厚的专利费,同时还以销售提成的方式拓展利润空间。综上,工业设计公司需要摆脱单一产品造型设计的设计业务模式,必须为客户提供以产品为核心的策略研究和设计实现,同时将品牌形象设计、产品规划设计、宣传物料设计和终端展示设计纳入设计业务当中,通过广义的设计力量来为客户增加品牌与产品的竞争力,从而赢得更多的商业价值。以优秀的设计吸引客户,这样工业设计公司的收入既包括了设计费又涵盖了丰厚的专利费,还通过销售提成的方式赢得更多的利润。工业设计公司积极地把自己的业务能力从设计室延伸到生产线,占据制造产业链的主导地位才能实现设计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
二、广州工业设计公司设计经营模式创新的举措
1以价值提升为目标的设计公司发展战略
首先,通过业务价值提升战略走出困境。价值提升战略是指工业设计公司通过将公司内外资源进行整合,重新规划设计业务的范围、内容和形式,以期在单个或组合的设计业务中产生更多利润。设计业务价值的提升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客户服务中获得更多利益,工业设计公司需要做到:1.与客户保持高效、愉悦的合作,并出色地完成设计任务;2.整合自身资源,为客户提供性价比更高的整体解决方案;3.帮助客户完善研发、生产和管理上的不足,实现长期业务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另一方面,工业设计公司应该着重提升自身价值:1.提升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工业设计公司应该学会利用各种媒体途径进行品牌宣传,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2.提升公司的资源价值,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积极将工业设计相关的研究成果、管理经验和信息资源转化为商业价值;3.提升公司的行业影响力,促进行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定期行业研究趋势报告等,显示公司实力。价值提升战略是工业设计公司摆脱被动工作,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内在驱动。
2能力和结构双重创新的设计组织建设
设计组织建设是设计经营模式创新的基础。工业设计公司要实现设计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配套的人才和组织结构是必不可少的。考虑到设计经营模式创新的需要,工业设计公司在进行组织建设的构建和调整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一、提升设计能力。扎实的设计能力是工业设计公司设计业务模式创新的根基,没有过硬的设计能力,就无法获得客户根本性认可,失去形成品牌效应的前提,容易在竞争中被淘汰。工业设计能力的提升除了造型、结构和表面处理等产品属性相关方面的能力外,还应该注重提升用户心理和行为研究的能力、产品的生产制造环节掌控能力、市场的推广和营销能力;二、拓展业务能力。设计业务模式的创新使得工业设计公司必须在设计业务的基础上扩展,因此在组织团队中应该具备能够执行新型业务的相关人才。以咨询服务为例,工业设计公司需要有能够掌握管理咨询技能的人员,他们能够进行信息资料挖掘、数据统计分析、理论模型建立、咨询报告撰写和知识技能培训等能力。三、变革组织架构。设计业务类型和相关人员的增加必然会迫使工业设计公司转变设计团队管理方式。新型的组织结构应该是以业务类型的横向划分,如产品部门、咨询部门、研究部门等,其次是按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的纵向划分,如先导研究、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市场推广等。横向和纵向交替的矩阵式组织架构,改变了原有的树状式组织结构,使得公司内部员工的分工更加明确,业务权责更加清晰,运转更为灵活。
3建立设计知识储存和分享的管理机制
知识(设计)管理是设计经营模式创新的保障。工业设计公司本质上来说是制造知识、运用知识和销售知识的盈利机构。知识管理主要是指知识的储存机制和分享机制的建立,知识管理有三大作用:1.避免知识产权流失,防止公司因员工的变动而导致业务受阻或经济损失;2.建立强大的知识资源池,为业务开展提供高效准确的信息支撑,也为员工自主学习提供平台;3.为公司获取新型价值提供机会,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源的丰富就是企业的巨大商业价值。在知识的储存机制建立方面,主要有以下工作:1.建立数字化知识储存工具,帮助公司员工方便、快捷地将所有知识进行分类、描述和上传,以此调动员工储存知识的主动性;2.引导员工进行知识储存,要求设计师或其他项目成员在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成果汇报,对主动储存知识的员工酌情进行激励;3.设置管理人员对电子或纸质等文档专门进行管理,并对员工的储存行为进行奖励和监督。在知识分享的机制建立方面,应开展以下工作:1.搭建数字化分享平台,给予公司相关人员查阅权限,方便员工进行自主学习;2.组织部门内外的交流等活动,促进员工之间非正式的知识分享,形成员工间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3.举办设计成果和研究成果的会或讲座,鼓励员工积极分享最新知识,营造企业的创新氛围。
4以“五化”为核心的设计资源经营策略
设计资源经营策略是设计经营模式创新的方向。工业设计公司应该转变过去盲目获取设计业务的商业策略,而对所要进行的设计业务进行选取,对设计业务的选取可以遵循以下原则:一专业化原则。工业设计公司在面对设计业务委托时,应该注重培养设计团队在某一领域的专业实力,努力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企业,这是公司建立品牌效应和业务衍生的基础。二区域化原则。工业设计的进步离不开区域产业的发展,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工业设计公司的责任之一。区域化的设计业务选取原则可以保证工业设计公司利用地理位置优势更容易地获取持续的业务和客户资源,更容易地获得开展设计业务所需的信息和资料,同时更容易地奠定公司在区域市场中的商业地位。三小众化原则。针对小众化群体的产品设计,可以帮助工业设计公司一定程度避开激烈的市场竞争,培养公司的忠诚客户群体,还可以向大众募集设计研发资金。四信息化原则。互联网和物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工业设计行业需要在原来实体产品设计的基础上,发展有利于人们在信息化时代改善生活方式的体验设计和服务设计,更好地享受因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五合作化原则。工业设计公司应积极开展行业间的合作,这样可以使得工业设计公司节约资源成本的同时,实现业务中介盈利、行业互通有无、企业合作双赢等诸多益处。
三、结论
篇9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由于我国和国外银行的经营模式不同,采取的刺激和恢复本国经济的手段也有所不同。从大体上说,我国主要分业经营模式,而国外采用混业经营模式。但是随着全球的经济形式的逐步一体化,中国也将逐渐步入混业的经营模式。面对此次金融危机,中国虽然相对其他国家损失不是很大,然而随着混业经营模式的不断介入加深。我们有必要吸取国外混业经营模式的教训,来防范如若再有金融危机爆发,我们应当采取怎么样的措施,才能使我国银行业的损失降到最低。
关键字:次贷危机,混业经营模式,分业经营模式,防范措施
一、次贷危机产生背景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出现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美元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首先,房价的非理性上涨和下跌是次债危机爆发的导火线。95年后快速增长的住房所有率迅速增长,而大多数美国人都采取门槛较低,利率则高于正常利率30%的次级贷款方式消费,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公司多采用固定期/浮动期利率来计算。但是在9.11以后,美联储为了融资,迅速把基本利率从6%降低到1%,之后为了加强美元的地位,在之后的5年间美元利率持续加息17次,同时也刺破了房地产泡沫。其次,信贷金融创新产品助长也助跌,加大了房价的波动性。再次,评级机构对结构性金融产品信用评估体制存在缺陷。第四,中间人利益驱动因素的影响。第五,浮动利率按揭贷款的影响。第六,数据模型投资缺乏风险控制。
二、次贷危机对国内外金融业的影响
(一)对国外金融业的影响
1.金融机构遭受巨大损失
整个信用市场低迷,各类抵押贷款相关资产大幅缩水,并最终导致各家金融机构纷纷计提减值。
2.融资成本攀至历史高点
投资者为了躲避风险,纷纷卖出与次贷抵押资产有关的金融债券;由于各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受阻。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迅猛提高。
3.股票价格暴跌
由于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遭到质疑,股价不断下降。
(二)对国内金融业的影响
由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由于涉足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不多,因此受到的直接影响较小:
1.我国股市在次贷危机中出现高位调整
我国内地股市对外资开放程度尽管有限,但随着港股联动性的加强,香港股市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传导至内地A股市场。
2.我国商品期货市场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
由于国际上商品期货价格关联度较高,美次贷危机打击了国外的商品期货市场,我国商品期货各交易品种也延续了盘跌的趋势。
3.金融机构面临一些损失
比如,我国有6家大型商业银行在次级债券危机中损失近49亿元,次级债券的投资规模减少15至37.5亿元之间。
三、分业和混业经营模式以及我国经营模式的现状
实际上,美国在历史上也经历了银行混业-分业监管-再混业的过程。美国1933年设立的银行法是美国进行分业经营的开始随着逐步的发展到1999年,混业经营开始大行其道。但是由于银行的大量介入证券化业务。金融的混业经营逐步衰退。
(一)混业经营模式
从狭义的观点来说,金融混业经营是指银行业的证券业之间的经营关系,金融混业经营即银行机构与证券机构可以进入对方领域进行业务交叉经营。从广义上来说,它是指所有金融行业之间经营关系,金融混业经营即隐含个、保险、真个圈、信托机构等金融机构都可以进入上述任一业务领域甚至非金融领域,进行业务多元化经营。就混业经营的模式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是早期的“全能银行模式”和现代的“全能银行模式”,德国是从早期的全能逐渐转变为现代的全能模式,之后是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其特点是母公司为非银行金融机构且不直接经营人和金融业务,只是以控股的形式参与各个专门金融业务有限责任子公司的经营管理。
(二)分业经营模式
所谓分业经营是指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或自愿或受到法规强制,不得直接(设立专业业务部门)或间接(设立有限责任形式的子公司)经营其他业务。商业银行不是从事以证券发行和承销为代表的投资银行业务,而证券承销商也被禁止吸收公众存款。我国采取这种经营方式的依据有以下几点:
第一,通过将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分离,保护银行业的安全与健康,从而回复公众对商业银行体制的信心。
第二,防止银行资金从正当的商业性使用转向投机性使用。银行参与股票证券交易不仅会削弱银行体系的安全性,而且会使银行业务走向歧途。
第三,消除利益冲突,停止被银行滥用的业务。
分业制在美国实施60多年后,经济水平和结构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监管部门监管能力的增强使混业制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国际银行业的发展。在上述混业经营模式中,第1种即使混业经营,优势分业经营。第2种则是符合分业经营管制要求的混业经营模式。目前我国的金融制度是分业经营,从1993年7月开始的“整顿金融秩序”,强调银行业不得投资进行证券业的经营。为此我国金融当局着力清理各家银行向非银行业投资的问题,实行了银行与证券经营机构及信托投资公司的分离。在这些有力的前提条件下,中国在建立现代意义的独立银行体系方面取得长足进展,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人民银行“一统天下”发展到中国人民银行与国家专业银行分离的银行体系,再发展到包括国有独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外资银行机构的多元化商业银行体系。这一阶段,商业银行的独立地位得到了有力的保证,同时银行业也结束了前一阶段混乱无序的“混业经营”模式,从而变成了有序的分业经营模式。
(三)我国经营模式现状
目前我国的金融制度是分业经营,从1993年7月开始的“整顿金融秩序”,强调银行业不得投资进行证券业的经营。为此我国金融当局着力清理各家银行向非银行业投资的问题,实行了银行与证券经营机构及信托投资公司的分离。在这些有力的前提条件下,中国在建立现代意义的独立银行体系方面取得长足进展,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人民银行“一统天下”发展到中国人民银行与国家专业银行分离的银行体系,再发展到包括国有独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外资银行机构的多元化商业银行体系。这一阶段,商业银行的独立地位得到了有力的保证,同时银行业也结束了前一阶段混乱无序的“混业经营”模式,从而变成了有序的分业经营模式。
四、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业实行混业经营的启示
面对这次的金融危机,各国都采取了不同的急救措施。美国布什签署房市援助法案确遭否决。之后奥巴马提出新版的救市方案,美联储年底注资总规模增加到9000亿美元。欧洲各大银行纷纷宣布向市场注入短期流动性资金,并且召开了世界危机峰会和欧元区首脑峰会。目前,由于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走混业经营道路是大势所趋。
随着银行业与非金融行业的联系不断加强,我国金融业已经为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渡打下一定基础,并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与发达国家开展混业经营的银行相比,我国金融业仍存在许多不做,而美国次债危机又为我们敲响了新的警钟。因此,要充分估计到混业经营的风险,现阶段仍应采取审慎态度逐步推进金融经营体制由分业向混业的转变。
(一)选择合适的混业经营模式
要提高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力,迎接来自国内外同业的挑战,关键在于找到适合混业经营模式。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金融控股公司既可以顺应金融业跨业经营的趋势,也充分考虑了我国金融业市场风险承受能力较弱、金融法律外部监管体系不健全的现实国情。金融控股公司的模式比全能银行模式更适合我国。
我国发展金融控股公司的途径,可以考虑在当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格局下,迂回进行混业经营,实现“集团混业,控股子公司分业经营”,这样既可实现公司控股下的混业经营,又使控股子公司分业经营,有效规避不同金融业务领域的风险相互传染。
(二)树立正确的混业经营理念,做好战略规划
要吸收国外混业经营的精髓,面对国内迅速增长的投资理财需求,国内金融机构要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金融服务,在此基础上配置多元化的业务需求,不只是借机进入证券业或保险业,而是应着眼于扩大资本实力,增强其在商业银行业务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在战略规划上,一定要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体现有所为,有所不为,应该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实现混业经营。
(三)加快金融控股公司立法,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实行混业经营,法律法规要先行。我国银行法规尚不完善,面对新的金融市场环境,经济活动缺乏完备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要根据金融发展和开放的要求,考虑未来混业经营、防范风险的要求及国际金融法律法规的标准,适时修订现行的法律制度,以及制定新的金融法规,逐步形成一个健全完善的金融法规框架体系。在金融业逐步实行混业经营的进程中,可通过立法,明确金融控股公司的法律地位、经营范围、风险控制、监管方法等,进一步控制金融风险,加快金融业发展。
(四)强化金融监管,提高监管效率
我国银行业在此次波及全球的次贷危机中没有造成伤筋动骨之害,与我国监管机构审慎持续的监管是分不开的。但对于日益国际化的中国银行业而言,此次危机在敲响警钟的同时,也对监管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要在目前初具规模的分业监管体系基础上,逐步加强各监管机构之间的联合监管。次债危机中金融监管缺失的核心,是美国没有建立与综合经营相适应的金融业综合监管体制。
第二,适时推行监管体系改革。面对更加复杂的金融市场结构、金融业务与产品、金融机构格局,金融监管也应该做出相应调整,以控制金融业风险和促进稳健经营为目标。
第三,在强化监管的同时,审慎处理创新和监管的关系。席卷全球的美国次债危机是披着创新外衣对金融衍生工具的滥用。相较之下,我国金融市场面临的问题是创新不足,工具不足。归根到底,目前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竞争力不强,关键还是在于对创新的认识不够深入,创新的手段比较单一,创新的范围不够广泛。
(五)加快构造金融机构内部防火墙,完善危机救助机制
根据国际惯例,在混业经营体制下形成的金融控股集团,首先要建立内部“防火墙”制度,防范风险在不同类型业务之间相互影响。此外,还要优化不同类型业务风险的汇报路径和监控体系,通过严格授权管理来控制各类风险敞口等。
次债危机的教训告诉我们,危机救助的途径不可缺失。对于监管部门来说,既需要研究建立长远的金融安全保障机制,也需要形成快速的危机反应和处理意识,通过有效的危机救助途径,及时介入干预,力求迅速恢复金融市场稳定,重塑投资者信心。
(六)积极开展试点工作,逐步推进混业经营
随着金融全球化和中国金融趋势力的增强,我国金融业推行混业经营要做的工作就是认真准备,审慎对待。我国分业经营具有一定的惯性,因此应在有条件的地区,选择条件适合的金融机构进行试点,合适时再逐步推广。我国还要广泛吸取国内国际经验教训,摸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又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业经营监管理论和模式,为金融体制改革创新提供借鉴,尽快完成我国金融业经营和监管体制转型。
五、总结
论文通过对在金融危机下各国出台的不同政策,来对中国目前的状况进行分析,提出了对于在以后如果遇到同样的金融危机我们所应该采取的措施:选择合适的混业经营模式;树立正确的混业经营理念,做好战略规划;加快金融控股公司立法,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强化金融监管,提高监管效率;加快构造金融机构内部防火墙,完善危机救助机制;积极开展试点工作,逐步推进混业经营等思想和解决方案。通过我国各个银行之间的相互协调和相互合作。完全的混业经营是不可能生存长久的,我们可以从美国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指出中国的银行业将逐渐趋于混业经营模式,但是不能一味的盲目追求我们所能得到的最大利益,而是要从实际国情出发和经济环境,制定出一套可以让收支平衡,汇率稳定的经济体系才是生存之道。
参考文献
[1]吴青.西方银行管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436
[2]雷达.金融发展与金融自由化[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231
[3]张德远.金融危机的理论与对策[M].农业出版社,2001:233
篇10
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现状及主要产品对比
1.德国。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建立比较完全健全的话,其商业保险体系会受到一定程度的负影响。但是,德国的商业健康保险却并没有因为其社会健康保险的覆盖广度和深度受到限制,相反,仅2006年德国商业健康保险的保费收入达到266.1亿欧元,占德国商业保险保费收入的18%,远远高于中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市场份额(2007年为5.46%),截止2011年6月30日,德国已有46家商业健康险公司,同时全国8.95万人参加了PHI。另一方面,德国商业健康保险的产品也非常丰富,保障范围也比较全面。目前市场上销售情况最好的是长期护理保险、收人保障保险充医疗费用保险、重大疾病保险、综合医疗费用保险和旅行期间健康保险等,业务规模最大的是综合医疗费用保险。
2.英国。英国的NHS体系已覆盖了近99%的国民,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空间本来是比较小的,但英国的商业健康险业市场定位非常准确,主要是为高收入人群提供高端医疗服务。商业健康保险提供多种健康保险产品,包括商业医疗保险、健康基金计划、牙科保险、重大疾病保险、收入损失保险等。目前商业健康险支出约占所有的健康保险支出的16%。
3.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的私营健康保险作为其公营健康保障体系的补充,主要是以健康基金等互助组织的形式存在。目前约有1000万澳大利亚居民购买了商业健康险,占总人口的45%左右。商业健康险支出占国民健康费用支出的7%左右,仅次于美国、荷兰等国家。其产品的形式主要是住院保障和附加保障,前者是保障公立以及私立医院提供的住院医疗服务,后者主要保障牙科、视力矫正、家庭护理等医疗服务。
4.美国。目前美国有上千家保险公司经营商业健康险业务,保费收入占人身保险保费收入的四分之一左右。在健康保险市场比较成熟的国家,产品种类往往都比较丰富,投保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主要有团体类、家庭类、个人类等商业健康险几类。5.中国。“十一五”期间我国健康保险保费增速为16.76%,低于保险业保费增速约8个百分点,低于人寿保险保费增速约10个百分点。去年我国健康险保费收入为6917212.77万元,占人身险保险保费收入的7.12%,远低于发达国家相应水平。2003年财险公司的加入使商业健康保险经营主体迅速增加,个别公司开始涉足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领域,也有公司开始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供第三方管理服务。我国形成一定规模的主要是重大疾病、附加住院补贴等产品,在高额医疗、护理费用上的产品类型很少。
商业健康保险经营模式对比
由于医疗保险需要较强的专业化经营和保持经营的持续稳定性,专业化经营无疑是健康险发展的方向。从国外成功经验来看,商业健康险主要由人寿和专业健康险公司经营,还可由意外伤害保险公司或财产保险公司经营。
1.国外商业健康险经营模式。德国的法律体系对商业健康险的经营有明确的规定,商业健康保险必须与其它保险业务分业经营。目前德国市场上专业的商业健康保险公司是46家,许多商业健康保险公司都已有了几十年的经营历史,例如作为德国最大的商业健康保险公司,德国健康保险公司已经有八十多年的历史。另一方面,德国的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已经进入垄断竞争阶段,大部分业务集中在少数几家公司手中,总体上业务规模增长比较平稳、缓慢。美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的经营主体呈多元化,参与经营者既有非营利性的管理式医疗组织(HMO、PPO),非营利性的健康保险公司(BC、BS),也有营利性的保险公司和专业健康保险公司,而值得注意的是,HMO管理式医疗组织最近几年在各类健康保险计划提供者中有较快的发展。澳大利亚的商业健康险经营模式也很有特点。截止2009年10月底,澳大利亚的私人健康保险市场上共有37家基金,这37家基金向澳洲公众提供了超过3000种健康保险产品,并且这37家基金中有10家是盈利性质的,虽然数量少,但占有近70%的市场份额。他们的竞争策略并非是采取通常的价格竞争策略,而是针对细分市场提供不同的产品。
2.我国商业健康险经营模式。2006年9月,保监会颁布了国内第一部商业健康保险部门规章《健康保险管理办法》。根据这一规定第七条,“依法成立的人寿保险公司、健康保险公司,经中国保监会核定,可以经营健康保险业务。?前款规定以外的保险公司,经中国保监会核定,可以经营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我国目前的商业健康保险业务主要还是采取的是附加于人寿保险业务由寿险公司统一经营的模式,当然也有财险公司经营。而我国专业健康险公司只有5家:人保健康、平安健康、昆仑健康与和谐健康险公司。陈滔教授提出,保险公司应尽快采取在寿险公司内部设立专门的健康保险事业部的经营模式。此外,应积极探索成立专业性健康保险公司的可能性。随着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的不断成熟,个别有条件的公司还可以采取健康保险子公司的经营模式,对于医院或其他组织直接向客户提供健康保险的经营方式由于有独特的优势,也应积极探索并进行深入的跟踪研究。另外,陈滔教授提出我国的商业健康险有以下的不同组织形式和经营模式可供选择。事实上,不同的健康保险经营模式应该说是各有利弊的,我们选择哪种模式的关键在于要根据健康风险和健康保险自身的发展规律来经营和管理好该类业务。例如,专业的健康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和寿险公司应根据自己的优势,在定位上有所区别,专业健康保险公司应在专业化上做文章,开发不同于产、寿险公司的产品,产寿险公司可以把健康保险产品和主业相结合,充分发挥主业的品牌效应和资源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