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综合实践报告范文
时间:2023-06-29 17:27: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管理综合实践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工程管理专业 财经类院校 高峰体验课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Capstone Course for Construct project
management: A Case of the Financial Colleges
HUANG Dongbing, WEI Fang, ZHU Panpan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yang, Guizhou 550004)Abstract At present, Chinese universities offering construct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To do own characteristics, the finance colleges which offer construct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should play their advantages of economic management courses. With the feature localization of construct project management in the financial colleges, seven capabilities of engineering personnel will be subdivided, combined with American psychologist Maslow's "capstone experience" theory. Taking the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s the exampl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are settled corresponding with seven capabilities, which for the purpose of constructing the capstone course of construct project management and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professional learning.
Key words construct project management; financial colleges; capstone courses0 前言
目前,全国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院校有300余所,基本可划分为四种类型:工程技术类院校管理类院校、专门领域工程技术类院校、财经类院校。各类大学各具特点和优势。贵州财经大学确定了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情怀高远、求真务实的管理工程师”。工程管理专业高峰体验课建设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1 高峰体验课程在工程管理专业教育中应用的作用
1.1 工程管理专业高峰体验课程有利于整合学生职业技能
高峰体验课程本身是一种综合课程,本质特性在于整合。在《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研究报告中,有部分文字如此表述高峰体验课程:“这一课程应该是早期基于问题的学习的顶点,对整个专业学习起拓展、深化和整合作用。”“对于直接就业的毕业生,这一课程应该提供许多职业必需的分析、团队组建、问题解决的经验”。
1.2 工程管理专业高峰体验课程陶冶学生的职业情感
工程管理专业教育是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教育类型,这决定了其课程的实用性、经济性、灵活性等特点。高峰体验课程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最终把课程目标落实在知识整合与实践能力培养上,使课程本身兼顾了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内心成长与职业技能的提高,有利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在特定职业范畴内培养职业情感。使学生将较强的社会责任,积极创新的精神内化为做人的品行操守,并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好的知识结构,优良的实践能力,扎根于贵州及西部建设,传承“情怀高远,求真务实”的传统。
2 工程管理专业高峰体验课程的实施方案
工程管理专业教育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职业岗位,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因此,围绕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而展开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在现代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实施中就具有主导性的核心价值和地位。在工程管理专业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中设计高峰体验课程,是从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充分发挥该课程从职业整体的角度塑造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观、从行业高度整合各岗位的职业技能、从职业社会定位的角度陶冶高职学生的职业情感的三重整合与提升作用,建立有效的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充分体现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办学理念的实践主导型教学课程体系。
2.1 “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思路
根据财经类院校培养人才的特色要求,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能力培养必须按照“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思路,着力培养掌握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基本理论,能运用现代技术和手段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中级管理人才。同时结合与工程相关的执业资格考试的有关内容和能力测试的分析,以及该行业对专业要求的广泛调研,结合特色专业培养的思路,将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能力的架构细分为七个模块。
在此七个模块的基础上,对每个能力进一步分解,将能力要求具体化,使得能力培养具备可行性,从而为培养方案的设计及课程设置奠定基础。其次,根据能力架构体系,制定培养方案,设置支撑课程,实现能力的培养。
2.2 “两平台、八模块”的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在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根据特色已经设计出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主要由“两平台、八模块”的框架组成。
“两平台”主要是指以理论教学和实验(践)教学为基础,而专业能力的培养必须重视实验(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课程教学中探索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并形成“认知与验证”、“综合与仿真”、“设计与创新”三个层次的构建。专业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八模块”中的专业课、认知实践课、专业课程实验、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五个模块中。
2.3 工程管理专业高峰体验课程的实施
工程管理专业高峰体验课程是在工程管理本科阶段的最后一个教学期开设的,是对工程管理专业七个能力的综合运用和高峰体验。通过对一个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实践,充分利用前面几年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讲授、讲座、参观、个案研究、实践锻炼、团队项目研究、书面交流、口头交流、班级讨论与汇报、个人研究项目和口头汇报等形式,来达到对整个学科的理解和高峰体验。最终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应用既有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表达问题能力;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合作能力和与人沟通的技巧。
(1)项目团队组建。学生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组建自己的项目团队,并制定团队章程,确定团队组织形式,明确团队每个成员在所属团队中的角色和责任。指导教师通过对每个成员进行学科背景、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分析,结合团队的章程和团队的组织形式等综合考评项目团队组建的效果,给出相应的分数,同时对于不合理的结构给予指导调整。
(2)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学生根据给定的项目背景资料,进行实地的考察、调研并综合分析,编制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3)项目的设计方案比选。学生根据给定的项目背景资料以及已完成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相应的设计方案的比选,完成相应的设计方案比选报告。
(4)项目概预算编制。学生根据给定的项目背景资料以及已完成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方案,进行项目的概预算书的编制。
(5)项目的招投标管理。学生根据给定的项目背景资料以及已完成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方案比选报告以及项目概预算等资料,进行相应的招投标管理工作,包括招投标机构的设立、招投标文件的编制、招标公告的、评标标准的制定、评标专家的选择等内容。
(6)项目的施工管理。学生根据给定的项目背景资料以及已完成的各项资料,进行相应的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包括现场的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内容。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施工项目成本预算、质量控制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等报告。
(7)项目的竣工验收阶段。学生根据给定的项目背景资料以及已完成的各项报告等资料,进行相应的竣工验收阶段工作,包括项目的决算书、项目的审计报告等。
对于每一阶段的完成情况,相应的指导教师会分别提供该项目的相对标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方案、概预算书、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项目决算书和项目审计报告,对比各项目组的实际完成情况评定相应分数,对其进行考核,并对各项目组的不足之处要求修改直至达到标准。
3 小结
知识的获得过程不仅仅只由一种单纯的学生接受性学习来完成,还需要学生的亲自实践,通过实践内化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批判能力、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的自我成就感。工程管理专业高峰体验课程整合有关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个人潜能和自我实现意识、升华学生的职业情感和态度,对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发挥其管理学、经济学的学科优势,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方面具有巨大价值。
参考文献
[1] 汤丰林.高峰体验及其价值——马斯洛思想研究之三[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1998.14(3):62-64.
[2] T.C.Wagenaar.The Capstone Course[J].Teaching Sociology,1993(3):209-214.
[3] R.J.Durel.The Capstone Course: A Rite of Passage[J].Teaching Sociology,1993(21):223-225.
[4] K.H Nisson,J.R. Fulton Tomas.The Capstone Experience Course in Agriculture Curriculum[EB/OL].[2006-01-08].http://agecon purdue edu/cab/research/articles/The Capstone Experience Course Pdf 2004/05/19.
[5] 博耶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委员会.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J].教育参考资料,2000(19).
[6] Tomas K.H. Nilsson, Joan R. Fulton. The Capstone Experience Course in Agricultural Curriculum [EB/OL]. http://agecon.purdue.edu/.
篇2
随着市场对工程管理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论证了本科实践教学过程中建立立体式教学体系的必要性,提出了由专业、时间和空间三个维度构建思路。从校内到校外实现实践能力大一到大四逐级提升,不断完善教学体系中各项具体保障措施,实现良好教学效果。
关键词:工程管理;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工程管理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较大的专业覆盖范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更注重实践教学,实现专业知识与工程实际操作有效转化。加强实践性教学及其体系的研究和完善,对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综合素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工程管理专业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一)市场发展需求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相关行业飞速发展,需要大量具有实践经验的项目管理人才,但目前教学效果与企业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难以符合市场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发展要求。因此,迫切要求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与行业紧密结合和创新,建立工程管理专业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满足市场发展的新要求,解决高等工程教育与市场发展不能有效对接的突出问题,提高学生专业操作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职业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二)专业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工程管理专业自身的实践性、应用性的专业特点使实践教学成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关键。工程管理专业属于交叉学科,造成在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存在以下较为突出的问题:依托专业平台不同导致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一系列专业软件使用受到限制,开放型实验平台难以建立,综合类实践教学难以开展,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及设计流于形式,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没有教材作为依据,考核机制和评价标准不能全面反映出学生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难以全程跟踪管控,导致学生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工程管理专业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符合工程管理专业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思路
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是明确培养目标,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由专业、时间和空间三个维度内容组成,制定有效评价标准,完善各项教学条件,对整个教学实践环节进行有效管控的多层次,全方位、系统性和开放型实践教学体系。
(一)三维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架构
专业维度是指融合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专业知识展开的实践教学内容。时间维度是从大一到大四本科四年时间。空间维度是在学校进行也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实现实践教学在空间上的分布。通过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分布,循序渐进的由基础技能向综合技能逐步提升实际专业操作水平,增强创新能力。
(二)三维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的特点
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突破传统的点线式一门课程一个实践的思路,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将工程管理四大平台知识模块化,完成阶段性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重视交叉学科实践课程的有效搭接,在时间和空间维度实现实践低阶模块向综合创新高阶模块梯度转化。同时在理论教学环节注重实践知识的前期导入和后期延伸,实现专业知识的融通和整体性。通过全程有效监督管理,使实践教学体系中各项保障措施不断自我完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核心内容
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实践教学内容的合理设置,根据实践教学特点和学生能力形成的规律,分为基础能力训练、专业技术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和创新能力训练四大模块,各层次实践训练模块通过理论教学有效进行串联。基础能力训练模块主要是公共基础课程的实践训练。专业技术训练模块主要是专业平台课程的实践训练,主要包括各专业课程实验、实训和课程设计。综合能力训练模块是综合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进行技术能力合成训练,主要包括工程全过程综合模拟实验、综合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或论文和毕业实习等。创新能力训练是对专业技术训练和综合训练的拓展,通过参与竞赛活动、科研课题、执业资格考试和课外实习等方式进行。在理论教学中加入工程实际案例、视频、课堂讨论、作业和课程参观提高感性认识,根据理论课程的相关性进行实践内容组合设计。通过“知识的掌握与深化—基本实践能力的形成—创新精神的培养”逐步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的过渡,形成立体式实践教学内容。
三、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保障措施
(一)明确教学目标
在立体式教学体系中应根据全国专业委员会意见,结合市场发展需要,摒弃工程管理专业设置在不同院系中差异,明确工程管理专业教学目标,培养土木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建设工程全过程管理的全方位高级人才,才能有效进行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中各组成内容的安排。
(二)加大资金投入,进行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
随着一系列软件在实际工程管理中的应用,需要学校加大资金进行硬件和软件投入,进行工程管理专业综合实验室建设。开展实训课程,通过实验室平台掌握各种工程管理软件的使用;利用专业的仿真实验室,模拟工程建设全过程策划并实施专业管理活动,使学生获得广泛而全面的专业技能训练。实现开放型实验平台,学生对于先进的工程技术管理软件应用得到充分训练,达到培养学生的单项管理应用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标。
(三)建立长期合作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是实现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中空间分布的关键,应由专业牵头学校与建筑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签订合作协议。由企业每年提供适合的建设项目工地,分配现场管理人员指导学生进行综合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实际操作,学校教师主要负责安全管理,解决建筑企业承担实习安全风险;学校分配专业教师提供咨询和培训服务;根据合作企业量身定制专业管理人才,企业优先录用学校的毕业生,形成企业和学校良好互动,互惠互利,从而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推进。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立体式实践教学发展和质量提高的关键,对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理安排年龄结构。年轻教师可到实习基地兼职增强工程实践知识;参加执业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培训,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提高对工程实际的系统认识。专业教师通过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和各级课题及企业共同开发科研项目,进一步提升教研能力;吸收实践经验丰富技术人员或聘请校外专家为本专业的兼职教师,在实践环节进行教学指导或专题讲座、座谈等活动,增进教师和学生对专业实践的全面认识。
(五)完善实践教材整体性
工程管理实践环节中目前只有实验环节在理论课程教材中有配套内容指导,但在实训和实习教学中缺乏相应的教材,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工程管理专业实践环节应该根据市场需求重视软件操作等实训课程教材的编写,对于课程设计、实习和毕业设计总体要求进行专业指导书籍和教程编写,形成完整的工程管理实践教材体系,让学生们能够有书可依,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六)完善考核方式
现阶段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已建立有效的实验和实训考核方式,但在课程设计和实习中,教师对学生的考核不全面。在课程设计环节要求学生制作PPT对实践过程进行说明并结合成果报告质量进行考核。在综合性实习考核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实习单位和工作的特点,针对性提交工作实习报告,制定明确考核标准体系,企业根据评分细则进行学生专业实践效果评价,学校侧重考核学生参加专业实践纪律和工作情况。建立完善的实习教学考核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七)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
在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中形成以专业对学生—学院对专业—学校对学院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专业教师根据实践教学各环节特点,制定实践(实验)教学计划和大纲,设计具体内容,通过对学生量化考评要求实现有效质量控制。学院对专业形成的实践教学管理材料进行审核和完善,采取教学督导评审和专业教师互评机制。学校对学院形成实践教学质量控制制度,综合实践教学特点和学院提交教学材料形成考评细则,开展实践教学检查和评估工作,通过学生评教反馈实践教学效果。实现实践教学质量准确合理的综合评价,使实践教学各环节工作不断自我完善。
四、结束语
实践教学是工程管理专业高层次管理人才培养的关键,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是工程管理实践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工程管理专业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已具备初步条件,但在建设过程中仍需在明确教学目标下,不断完善各项教学条件,形成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作用,提高学生工程管理的综合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四聪,李坚.地方高校管理类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J].中国市场,2010(22):152-154.
[2]潘海兵,等.多维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及农业高级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915-17917.
[3]陈建国,许凤.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1):89-94.
篇3
关键词:独立院校;实践教学;应用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0013201
工程管理专业是我校设置较早的本科专业之一,是学校重点发展的四大学科中管理学科中的专业之一,是新兴的管理艺术与工程技术复合性学科,旨在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等基础知识,通过工程师的基本训练,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一定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独立学院作为高等院校的生力军,其定位就着眼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又体现在实践能力上,随着就业形势愈发严峻,用人单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但是传统的实践教学过于教条化和形式化,在课程设置、基地建设、过程管理及课程考核等各方面都存在问题。
1 独立学院工程管理实践教学存在不足
(1)独立学院刚从母校脱离转设,但仍然沿袭母校传统的工程管理实践教学体系,重理论,轻实践,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理论基础薄弱的特点明显不适宜。实践课程设置也过于分散,存在条块分割,理论和实际脱离,学校与社会脱节等现象。犹如砂石、水和钢筋未经充分搅拌融合形成不了强有力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难以支撑起高楼大厦。
(2)实践学时和学分偏少。美国实践学分比重较大,在ACCE评估中最高的占36.17%,最低的也达9.84%,而我国因为理论课程未经优化而导致的重复性大大压缩了实践学时。在这较少的学时内要进行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及毕业设计,必然会导致演示类实验偏多,综合设计性实验缺乏,学生的动手能力受限;部分课程缺少课程设计实践环节,如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就缺少案例模拟实训环节,工程概预算也缺少电算化实训环节。
(3)实训基地匮乏,有的也只是形同虚设,这样导致每年学生的认识实习都存在问题,学生人数太多施工单位难找,就算有学生也只是走马观花,收效甚微,而且安全问题也难以保障。
(4)实践考核制度不够完善。传统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主要看结果,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课程设计成果,实习报告及毕业设计论文,教师根据成果来评定成绩,考核制度太单一,不乏有鱼目混珠,雷同成果,不能够反应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2 独立学院工程管理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我校自从开办工程管理专业以来,一直致力于实践教学改革,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
(1)实践课程设置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要求上,在2012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我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通过学校,社会,毕业生及在校教师四方调研,了解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目前实践课程设置上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讨论理论课程的优化,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紧密联系,实践课程的具体设置,从而对现行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新的修订,构建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一致的项目化和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具体做法就是以工程建设项目为主线,按照工程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可分为项目建议书即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工程设计阶段(建筑CAD实训、测量实习、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建筑结构课程设计)、建设准备阶段(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工程估价课程设计、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案例模拟实训)建设实施阶段(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最后通过沙盘模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完成实践教学项目化和一体化设计。
(2)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大一开始分方向,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和就业方向可以分为造价管理方向和项目管理方向,按照专业模块开设多门方向选修课,就可以对相关理论课程进行优化,加大实践课时来满足实践教学要求。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内容,让学生能真正动起手,同时对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做中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设计,分小组开始招标文件的编写,经过指导教师评议评选出最优者当甲方招标,其余小组就是投标人,进行投标文件的编写,通过竞标评标选出获胜的投标方,全过程都是团队合作,学生进行角色演绎,全仿真模拟真实工程案例。通过此次课程设计,学生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都有显著提升。增加工程概预算的电算化课程设计,与社会接轨。
(3)施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的实习效果甚微,应该每学期都进行分阶段实习。要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每年可以安排部分学生实习实训,其次可以逐步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可以由小及大,先建立小型的施工模拟场地,再逐步完善。这样学生就有了可以实际动手操作的可能性。
(4)美国多尔的“后现代课程理论”中提到“课程不再是确定性的产品,而是一个动态和创造性的过程,学习者应该通过理解和对话寻求意义”,实践课程更是如此,对于实践环节要进行动态考核,进行可视化评价,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过程控制。如毕业实习,指导老师要参与到学生实习全过程,通过电话、QQ、邮件和现场检查随时和学生保持联系,进行全程指导,这样也能了解学生的实习状态,进行阶段考核,最后进行实习答辩,让学生真正带有任务的实习,可以拍施工视频,拍照当做成果,如果学生有自己实践的视频可以适当加分等等。通过动态考核,能全面考察学生的实习成效,学生也会更有积极性。
独立院校实际上就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只有通过准确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应用型”,对现有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进行大胆的革新、试点,充分利用学校的重点专业土木工程和工商管理的优势,才能搞出自己的特色来。
参考文献
[1]谢忠镖.国内外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比较[J].科技信息,2006,(3):120121.
篇4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现状;问题;建设
特色专业建设是教育部门“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门,其主要是根据国家科技、社会、经济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引导各个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特点,发挥现有的优势,办出具有特色的专业。特色专业主要由新兴交叉专业和专门人才培养专业组成,其中工程管理专业则属于新兴交叉专业。
一、工程管理专业建设中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不符
从目前来看,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存在着很大的矛盾,两者不相符,这导致了工程管理就业方向不明,容易被相关专业代替。在当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许多用人单位急切希望高校能够培养出专业化、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以此可以有效解决企业在实践中所遇到的专业问题。但是由于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基本教育思路的影响即“宽口径、厚基础”,同时再加上基本技能的培养得不到的重视,导致工程管理专业缺乏特色,市场竞争力偏弱。
(二)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性较强,因此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例如建筑工程计价课的教师需要掌握关于房屋构造、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等方面的知识,才能够将建筑工程计价知识了解透彻,从而传授给学生。另外,工程管理专业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教师而言,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传授相关的实践经验。
(三)学生对专业前景认知模糊
由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对于该专业缺乏正确认识,对专业前景认知模糊,因此缺乏自信心。通过相关的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的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尤其是刚进大学校门的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对其专业的职业发展方向,根本不明确,认为工程管理专业性不强。例如,工程管理专业项目管理方向的学生,大部分都觉得还不如学习土木专业,学习造价还不如学习造价专业,大学毕业也难以进入管理层。正是由于这个认知,导致许多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于专业的自信心偏弱。
(四)过分注重理论知识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建筑业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想要在市场中求得生存,实现发展目标,就需要一大批优秀的外语能力强,懂得国际惯例,综合素质较高,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但是许多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取法国家工程管理的能力和知识。除此之外,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着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素质与能力的培养现象,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同时实践环节设施不合理,导致学生在进入社会后,无法快速的适应工作。
二、工程管理专业建设的路径
(一)明确培养目标
工程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在核心技能上必须过硬。工程管理专业将目标放在复合型技术管理人才方面上,突出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根据当前社会对于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还需要培养学生国际工程管理能力,邀请工作经历丰富,具有国外生活经验的教师讲授国际工程口语与交际课,聘请专业丰富的外籍教师讲授项目管理课程与国际工程,以此强化学生国际工程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二)设置能力为导向的课程
工程管理专业不仅需要技术类的课程,而且还需要管理类的课程。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应该设置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针对于就业岗位,以能力为导向,设置课程,主次分明、思路清晰,保证课程设置的有效性。在设置课程群的时候,需要根据不同岗位技能之间重叠部分的讲解和训练,必须给予充分的保障。工程管理是以技术为基础,应该贯穿于各个方面,尽量以考试课和必修课的形式设置。
(三)强化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主要包括有课程设计、毕业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应该由知识―技能―综合能力的顺序进行,通过分层的训练,可以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将毕业设计设置不同的方向为学生提供多选,并根据工程的实际特点,进行专业综合能力的训练。想要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还需要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制定相关的政策。
(四)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对于学生而言,提高了实践效率,而且还强化办学特色。在于企业互动过程中,学校需要根据企业的需求,引导学生进行就业。同时,校企合作,还可以培养双师型教师,帮助教师掌握理论和实践。例如,长春工程学院,与中交二航合作,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对于人才的需求。在合作过程中,根据中交二航的要求,学校确定了理论课程和实践内容,对于已经签订协议的学生,在毕业前需要进行分段强化。
三、结束语
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结构体系,需要考虑到学校的生源质量、发展方向、资源优势、市场需求、专业定位等。各个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优势、科研能力、专业背景等,凝练特色,形成鲜明的办学风格。
参考文献
[1]曾文杰,宋学臣.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训中心建设的研究[J].科教导刊,2012,(34):151-151,185.
[2]吴才轩.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华夏地理,2015,(2):42-44.
篇5
关键词:实践教学; 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教学的改革研究
Abstract: the independent college students link of practice teaching of reform and the research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is to think of running a problem. This article is around the independent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major students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began research.
Keywords: practice teaching; Independent colleges;specialty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reform of teaching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项目来源:本文系武昌工学院2011年度校级重点课题“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研究”(编号:2011JY09)的研究成果。
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处在一个新的发展的历史时期,办学理念已由传统的精英教育转为新形式下的大众教育,随之涌现出了大量的独立学院。我国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模式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独立学院办学的特殊性,从理论教学思想转向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是必然趋势。加强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结合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建立适应改革发展需要的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1 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相对于理论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长期依附于理论教学,没有一个独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为此我们提出,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充分体现出实践教育的重要性,使实践教学从配角走向主角。
1.2针对工程管理专业实践基地严重缺乏
独立学院由于办学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实践活动基本上是自己找实习的基地,而自己找的实习单位,不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的理解运用,所以学生在专业实践中专业理论知识得不到有效的利用。专业实践活动只局限在表面工作上。
2 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2.1重新对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进行定位和思考
独立学院,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目标,更应重新对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进行定位和思考,提出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全面提升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因此,开展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研究,全面构建完整的实践教育体系是应用型和创新型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关键途径,也是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树立职业意识的重要渠道。
2.2重视工程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
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离不开教师队伍的支持。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应以保障教师队伍的数量为基础,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为目标,以培养教师队伍为重点。而目前由于工程管理专业的特殊性,专业教师队伍的人员与上诉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为此各独立学院必须要从学校的现状出发,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充实工程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的质量。如我校加强引进“双师型教师”将在企业中具有丰富现场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引入高校,经过全面的培训后,充实高校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另外,我校也经常组织安排,部分教师利用假期深入企业中实践实习,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综合能力。还有,我校也给教师提供继续进修、深造的机会。鼓励教师到其他高校访学,从事科学研究。这样确保了专业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
2.3重视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实习基地
独立学院由于办学的特殊性,国家投入的教育基金有限。由于投入资金有限,相当部分的独立院校专业实践基地设备不齐全,甚至落后。而校内实习基地的建立是实践教学的基础条件。为此,独立学院应结合专业培养的基本要求,建立长期有效的工程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践基地,并加大经费投入,定期的添置和更新相关的专业实践设备,以满足学生的生产实践需求。校外,也可以长期同一些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将我们教育培养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输送到企业实践,并对实践的活动作出合理的评价。专业毕业实习,学校应组织学生到校外的实习基地,进行全面的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工程生产过程联系起来,体验专业学习的实用性。
2.4健全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考核制度
考虑到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调动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度,因此专业实践教学要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是依据实践结束后根据学生的出勤,实践日志,实践报告,以及实践单位给出的评语按评定学生的实践成绩。从表面上看这种以提交实践资料为主的考核方式看似科学,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易出现抄袭或造假现象,这种考核方式有一定的片面性,有失公平性,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实践积极性。
为此实践教师要健全出一种充分有效的实践考核制度,使认真完成专业实践的学生得到有效的肯定,从而也可以间接的起到保障专业实践教学的执行力度。让独立学院的学生真正自主的扎入到专业实践教学中,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的应付阶段,让他们真正的在自己参与的实践教学中学到经验知识。
3 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渐进性
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为此我们在针对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过程中要不断的探索,一方面不能裹足不前,套用前面的实践教学经验;另外一方面,在实践教学改革中我们要不断的思索,将前面改革中取得的成果进行充分的肯定,在此基础上争取后面实践教学改革中更大的进步。不断的探索,提高我们独立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能力,提高独立院校的办学能力,提升独立院校的社会公信度。
参考文献
[1] 叶志攀;金佩华;;中国工程教育实践教学研究综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2] 陈建国;许凤;;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年01期
篇6
Abstract: Graduation design, as a comprehensive practice teaching link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applied universities, focuses on innov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bility on the basis of multidisciplinary. The project-based graduation design mode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lty is to construct work breakdown graduation project content system through project-oriented graduation design topic selection, to promo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complete the professional whole process work decomposition the structure to meet the actual production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needs of enterprises.
关键词:工程管理;项目生命周期;项目化
Key words: project management; project life cycle;project-oriented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5-0195-02
0 引言
工程管理专业是介于工程技术和管理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涵盖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四个方面知识,涉及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培养从事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更注重技术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毕业设计作为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一个主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领域具体问题的专业技能。本文提出基于项目化的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模式,以实际工程项目导向来设置毕业设计选题,以工程项目全过程的工作分解结构设置毕业设计内容体系,建立项目管理全生命周期阶段性、细分化、专业化的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毕业设计模式的引导,体现项目管理的专业化,培养学生系统性地运用所学过的相关知识,完成实际工程项目具体任务的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需求。
1 项目化的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模式
项目是为创建一个独特产品、服务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种临时性工作[1]。每个项目都会在某些方面是独特的,项目的成果是唯一的,项目管理专业化分阶段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因此,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模式借鉴项目管理专业化的方式方法,在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环节中以项目导向来构建毕业设计模式,体现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从工程建设项目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工程管理包括了从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分析、设计与计划、执行与控制、经营及后评估等多阶段的工作,如图1,项目生命周期管理根据不同项目阶段的内容和工作特性开展项目的专业化管理活动。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也必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的要求深入到项目的各阶段工作中,从而使学生能够接受经济、技术、管理、咨询等多方面专业性的锻炼。因此,基于项目化的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是指在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环节中,以培养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依托具体的工程实际项目,按照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构建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以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工作分解结构设置毕业设计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可行性分析、项目规划、执行、结束等方面,学生根据专业所长、实习或拟就业的岗位选择其中的一个工作分解结构,完成项目活动层面的具体任务,从而提高学生领域内的专业动手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
2 项目导向的毕业设计选题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关键环节,应用型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既要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又要联系工程项目实际,体现工程的实际生产经营管理需要和专业发展的方向。从图1可以看出工程管理专业是以工程建设项目各个阶段作为研究对象,工程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涉及到很多阶段,每个阶段又包含众多具体任务,各阶段、任务相互衔接,相互制约,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因此,选题的目标定位要明确具体,通常是本学科专业知识在具体工程项目某一方面的体现,在项目的选择上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操作性,可以是一项单项工程,也可以是一项单位工程。
以项目导向的选题主要体现在,项目的选择必须是实践基地、实习单位或调研单位的实际工程项目,针对该项目在建设程序中的不同阶段,形成以各工作阶段为特征的选题,每个阶段任务可以作为一个毕业设计选题,体现出工作分解的专业性的教学内容,如工程管理(工程造价方向)可以是某一建筑项目的招投标阶段,具体包括投标分析、投标决策、投标价、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工程投标文件编制等相关的专业知识。选题不能大而全,最好是项目某阶段的工作分解任务,如果选题较大,可以将选题分解成有明确界限的小选题,真题真做,根据学生的专业所长,细分化,专业化地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以x题内容的连贯性来反映工程项目建设的规律性,向学生完整地展示本专业工作的基本特征,使学生体会到项目建设中不同阶段的工作任务,需要服务于项目建设的总目标。
3 工作分解的毕业设计内容体系
项目生命周期各个阶段任务体现了多学科交叉,如投资决策阶段的可行性研究包括市场分析、技术分析、经济分析、资源利用分析、实施进度安排、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等各方面任务。相应的毕业设计内容涵盖了从项目投资到后评估的整个生命周期环节,覆盖了整个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运用工作分解结构对项目的工作范围进行界定,将整个项目划分为多个相对独立的单元。毕业设计的内容体系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在一个实际工程的工作范围内针对不同阶段的工作单元提出不同的任务要求和交付成果。因此,毕业设计内容体系可以根据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工作范围和工作分解单元进行设置。如表1。
将一个项目分解为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每个阶段任务和选题内容要求相对完整,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经过努力能够独立完成,从而在知识系统性的基础上进行项目管理专业化的能力培养。
①项目策划决策阶段,根据应用型工程管理专业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毕业设计选题和内容侧重于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主要能够进行工程经济分析、融资方案设计、投资估算,进而能够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②设计与计划阶段,主要确定项目工作范围,进行项目工作结构分解,编制项目实施计划,建立项目管理系统,确定标准质量及招投标管理,毕业设计选题主要侧重于国内标的施工项目招投标文件编制(综合标、商务标和技术标),工程计量与计价。
③施工阶段,包括监督、跟踪、诊断项目实施过程,协调各参与方的工作,进行进度、成本、质量、风险控制,材料、设备、现场、环境信息管理等工作。毕业设计选题和内容主要侧重于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编制、进度、成本、合同等工作分解结构的项目管理。
④结束阶段,包括项目的验收、交接、费用结算,项目运营、项目后评估等工作,毕业设计选题和内容侧重于项目后评估和运营使用的物业管理。
⑤计算机应用软件平台,随着工程信息化的发展,工程管理专业软件在各类工程项目管理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实践教学平台,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所应该具备的各项能力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专业软件的应用技能,增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应用型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往往也需要通过建立模型或设计方案进行验证和实现。在建模和设计方案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研究与数据处理的能力,以及利用工程管理专业软件进行设计、分析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应用CAD技术进行绘制平、立、剖面图及Excel等文本软件进行文本处理,为专业软件的使用打下基础;能够熟练掌握工程造价软件、算量软件及BIM软件的应用;能够熟练应用招投标软件进行招投标文件的制作;熟练掌握工程项目管理、施工组织设计等软件,能够进行项目管理及施工组织的管理控制工作。
基于项目化的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探索,以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构建工作分解的毕业设计内容体系,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项目管理专业化的应用型人才。毕业设计选题要依托本校的学科专业背景和资源优势,注重产学结合,力求有益于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依托实际工程项目,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与实践教学基地、企业的联系,促进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应用。通过专业软件等辅助功能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使学生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学生在综合素质提高的基础上,获得项目管理专业化的实践能力锻炼,对专业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专业特色的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美】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许江林,等译.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M].五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3.
[2]王燕,李传勋.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毕业设计指导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6):118-121.
篇7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优化
现代项目日趋大型化、复杂化,项目管理的内容和方法也需要不断丰富和创新,加之在项目全寿命周期内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工程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等院校在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中,应重视实验教学环节,突出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目前,实验教学环节通常包括四种形式:①课程实验,如项目管理课程实验等;②课程设计,如项目管理规划大作业等;③现场实习,如工程认识实习、毕业实习等;④校内仿真实验,如沙盘推演等。
一、工程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河北省内外42所学校工程管理专业实验教学情况的调研、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课程设计实训效果不理想
一是专业工具软件和机房等教学资源相对紧张,导致设计难以使用软件处理数据,指导教师只能缩减课程设计内容,设计规模与实际工程有差距;二是成绩考核主要依据学生提交的作业或报告,缺少对学生兴趣和参与性的培养及设计过程的动态监控,这就容易造成部分学生“先拖后抄”,投入精力不够,减弱了课程设计的实训效果。
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不足
调研表明,70%左右的学校校外固定实习基地建设数量偏少,每年组织实习时,都要由指导老师靠个人社会关系联系实习单位,导致现场实习组织难度大、实习效果受不确定因素影响大。校外实习实施的困难主要有三个方面:①交通、食宿费用上涨很快,实习经费不足;②施工生产现场条件复杂,学生安全难保证;③工程建设周期很长,而教学计划内的实习时间有限,一般学生在现场实习过程中,通常只能接触工程建设的某一阶段,或是项目管理某一方面的工作,不能将各种专业课程知识系统化并有效地应用。
3.专业软件建设资金不足
调研显示,有60%以上的学校存在软件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的现象,究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某些学校重视硬件建设,轻视软件建设;另一方面,某些课程相关软件市场价格较高、升级周期短,费用高,造成软件建设资金相对不足。另外,有些专业软件的利用率不高,也使得软件购买的性价比较低。目前,市场竞争激烈的一些专业软件,如房屋建筑工程计价软件,绝大多数软件公司很重视从学校入手进行潜在市场的开拓,一般能够给出一个低于商用价格的优惠价,但是这一价格还是高于一般高校的承受能力。
二、工程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的优化对策
1.开展与专业软件公司的全方位合作
高校可尝试与专业课程软件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具体操作要点有:①软件公司以优惠价格或免费提供给学校,学校通过安排实验教学,让学生了解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②学校老师结合教学与科研成果,对行业需求热点或某些软件功能需求进行分析,有效指引软件公司研发或与软件公司合作进行二次开发;③软件公司可通过举办软件应用比赛等活动,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如算量大赛、项目管理沙盘对抗大赛等。
2.提高软件采购资金利用率
当前,各种专业软件更新非常快,学校往往在批准初次购买资金后,很难再给予定期的软件升级费用。因此,在引进专业软件时必须和软件公司谈判,尽量争取最长的免费升级时间,以保证软件的及时更新、持续可用。
教师在课程设置时应考虑提高软件利用率,如工程量清单计价软件,可列为《建筑工程估价》课程的实验项目,又可作为建筑工程估价大作业和毕业设计的工具软件,还可以作为造价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软件。另外,不同专业、不同二级单位之间可以共享软件,比如工程管理、土木工程专业可以共享工程造价计价软件和实验室。
3.动态控制课程设计全过程
课程设计的组织实施应强化从指导书编制、设计指导到成绩评定的全过程控制。如石家庄铁道学院建筑工程估价大作业、专业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采用过程控制方法,虽然增加了指导老师工作量,但体现了对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校生普遍觉得把课程中的基本原理学通了、会用了。对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85%以上的学生反映大作业实习与实际工作联系紧密,能够直接指导实践工作。
4.建立协议实习基地
现场实习基地可通过和学校的主要用人单位联系,建立固定实习基地,每年实习前选择距离学校较近的有代表性的项目,尽量节约使用经费。如石家庄铁道学院积极加强和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等用人单位合作,建立了多个协议实习基地。学生参加施工现场实习前,应事先进行安全教育,进入现场前还应接受现场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另外,学校也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的形式来转移安全风险。
5.加快校内仿真实验室建设
建立校内仿真实验室可以将一部分现场实习转变为在校内实验室实现,如可以将瓷砖墙面、玻璃幕墙等外墙装修施工工艺和工程构造制作成实验室展板,既节约实习经费,又丰富实验内容。仿真模拟训练可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实现短时间内对项目管理全过程或是工程造价管理系统过程的体验,克服现场实习的不均衡性。如石家庄铁道学院2008年引入了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课程,教师只作为仿真施工项目管理的引导者和讲评者,由学生组建的团队独立借助沙盘进行施工项目管理模拟推演。该课程的教学实践表明,仿真推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现场气氛热烈、开放,并且能够把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合同管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等专业课程知识进行整合和应用。
6.引导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
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课外实践学习或社会服务,如辅导学生参加算量软件比赛、参加实际工程的投标文件编制等。课外实践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增加其社会实践经验,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三、结语
工程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的优化应基于资源的高效使用,强化实验教学全过程对工程管理人才基础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反复训练,以推动新形势下应用复合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并为其他相关专业的工程人才培养提供可借鉴的实验教学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作者:方国华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对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进程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指导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建设,必须逐步建立和完善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在全面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对江苏若干典型水利工程进行现场调研;并参考、借鉴有关研究成果[1-4],建立了系统、先进、实用的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于典型水利工程中[5-6]。
1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1.1构建原则
为了能够客观、准确且比较全面地反映不同区域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先进性、系统性与可能性相协调;(2)除了有反映“管理水平”的指标,还有反映“管理效果”的指标;(3)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4)具有层次性和可比性,同一层次内各指标应具有可比性;(5)兼顾代表性与可操作性;(6)具有导向性。
1.2一级评价指标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一级评价指标有9个,分别是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合理性与先进性水平,水利工程管理规范化程度,水利工程管理手段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水利工程管理法治环境良性化水平,水利工程运行安全管理水平,水利工程设施完好和功能达标程度,水利工程水环境保护水平,水管单位经营管理绩效和发展能力,人力资源科技水平和结构性合理程度。其中,前5个指标为定性评价指标,评价全面,但人为因素较多;后4个指标为定量评价指标,评价客观且人为因素较少,数据来源稳定。
1.3二级评价指标
上述9个一级评价指标可分解为32个二级评价指标,其中定性评价指标21个,定量评价指标11个,见表1,表中括号内数字为指标权重。
1.4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权重的确定是多指标综合评价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权重的合理性、准确性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可靠性。笔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的特点和总体要求,采用德尔菲法构建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项指标进行赋权。德尔菲法又称专家调查法,是一种非见面形式的专家意见收集方法,能够充分利用专家的知识、经验和智慧[7]。笔者设计了问卷调查,邀请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基层水管单位共7位专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对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和各级指标权重分值给出意见。在第一轮征询时,基于层次分析法,请各位专家对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提出意见,综合专家意见,建立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再次征询专家意见,使意见相对趋于集中,将反馈结果汇总并加工整理,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值,见表1。
2评价指标的内涵及定义
通过对典型水利工程进行调研,并参考、借鉴有关研究成果[8-17],分别针对21个定性指标和11个定量指标给出各指标的内涵或定义。
2.1定性评价指标的内涵
a.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合理性与先进性水平。该一级评价指标可细分为4个二级评价指标:(1)水管单位分类定性准确合理性:为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应明确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类别和性质。(2)管养分离方案先进性及实施程度: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开展维修养护项目的招投标,推进管养分离和合同管理,积极培育维修养护企业和市场,择优聘用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主体。(3)管理维护经费落实到位程度:按照水利部、财政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等规定,对管理维护经费进行测算,并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将公益性工程的管理维护经费纳入公共财政支出,保证落实到位。(4)管理机制先进性:建立竞争机制,实行竞聘上岗并优化组合;建立合理、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探索并建立管理科学、经营规范的水管单位运行机制。
b.水利工程管理规范化程度。该指标可细分为以下6个二级评价指标:(1)水利工程安全、监测工作制度完备和执行规范化:建立规范的水利工程安全监测工作制度,包括对水利工程进行观测、巡查和检查的制度;严格执行水利工程安全监测工作制度,监视运行期间水工建筑物的运行状况,发现异常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保证工程安全运行。(2)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管理制度完备和执行规范化:建立规范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管理制度,包括合同管理、质量管理、监理管理和验收工作制度;建立并严格实行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质量管理体系;规范项目的实施、结算、验收程序,确保维修养护项目的工期、质量和安全,合理利用维修养护资金。(3)水利工程控制运用方案和操作制度执行程度:水利工程的控制运用方案应在保证工程安全的前提下,本着局部服从整体、兴利服从防灾的原则选用最优调度运用方案,综合利用水利资源,充分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并建立水利工程调度考评制度。(4)水利工程各类预案完善程度: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应制定超标准洪水防汛、应急供水、水污染治理等应急预案,工程管理部门要提高预案的执行能力。(5)单位行政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完善程度: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根据所管工程的工情、水情和人员结构状况,建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6)人才培养机制及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完善程度: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继续教育机制、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和使用规划,并加强考核和效能评估。
c.水利工程管理手段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该指标可细分为以下4个二级评价指标:(1)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为加强水利工程基础数据库建设,应建立水利工程管理数据库系统,包括机构设置、职能管理、档案管理、财务管理、安全巡护、工程调度、效益统计等,同时规范基础工情信息的采集、管理和上报,并利用工情采集、水文自动测报、远程监控、大坝安全检测系统,将整个工程的管理纳入信息化管理的轨道。(2)水利工程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先进性:依据实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建设水利工程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浸润线监测、渗流量监测、变形位移监测、结构缝张合度监测、坝基扬压力监测等监测系统。监测系统必须在线不间断监测,确保及时发现、处理和维修硬件设备故障。(3)闸站工程自动化监控系统先进性:依据技术先进、实时有效、操作方便、稳定可靠的原则,构建闸站工程自动化监控与视频图像监视系统,实时监控各个站点的闸门开度、水泵启停状态、电机状态、机电设备实时运行数据、内外河水位流量等参数,全面提升水利工程自动化管理水平。(4)水情预报和水利工程运行调度系统先进性:依据实用、可靠、先进的原则,设计并组建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功能全面、性能稳定的水情测报及洪水预报调度自动化系统。系统采用现代化的雨情及水情自动采集、传输、处理设施并实现洪水预报和调度的自动化。
d.水利工程管理法治环境良性化水平。该指标可细分为以下4个二级评价指标:(1)管理范围确权划界完成力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完成水利工程的确权划界工作,明确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保护范围。(2)依法管理完善程度: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执法手段和监管能力,强化涉河事务管理。(3)水政监察人员素质建设力度:加强水政监察队伍能力建设,全面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4)水利工程管理公众参与程度:通过加强宣传,提高公众保护水利工程和河湖水域的意识和自觉性,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保护水利工程和河湖水域的活动,并加强社会监督。
e.水利工程运行安全管理水平。该指标可细分为以下3个二级评价指标:(1)水利工程反事故预案完善程度:加强与完善水库安全鉴定、注册登记、汛期调度计划审批、除险加固竣工验收、涉河涉堤建设项目管理等水利工程安全管理的各项行政或非行政许可工作;着重抓好工程运行安全、消防安全、信息安全、特种作业安全等方面的工作;建立水利工程反事故预案应急机制,避免事故发生或扩大,确保水工程运行安全。(2)报告制度完善程度: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请示报告制度、检查报告制度、事故处理报告制度等,并严格执行。(3)责任制落实程度:强化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网络;进一步完善各项安全制度,严格安全责任追究。
2.2定量评价指标的定义
a.水利工程设施完好和功能达标程度。该指标可细分为以下2个二级评价指标:(1)工程设施完好率,即水利工程中技术性能完好的设施数量占全部设施数量的百分比。工程设施完好率是工程管理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基本上决定了水利工程的运行服务能力。(2)工程设计能力达标率,即水利工程目前实际防御洪水(蓄水、泄水、输水、调水改善水质)能力达到设计防御洪水(蓄水、泄水、输水、调水改善水质)标准的百分比。利用现有水利工程将邻近江河水或跨流域水引至本地区河网或城区河道,增加水体循环自净能力,以改善本地区河网、城区水质。
b.水利工程水环境保护水平。该指标可细分为以下4个二级评价指标:(1)保洁率: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持续保持洁净的水面和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应建立河道长效管理机制,保持河面、岸边护坡、河道周边环境洁净,确保河道保洁率达100%。(2)绿化覆盖率:即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绿地面积占用地总面积的百分比。它是衡量水利工程绿化水平的主要指标。(3)水土流失治理率:即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已经得到治理的水土面积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百分比。它是反映水利工程生态效益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指标。(4)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即水质达标的认证水体及断面数量占全体认证水体及断面数量的百分比。
c.水管单位经营管理绩效和发展能力。该指标可细分为以下3个二级评价指标:(1)水费及其他费用征收率:每年实际征收的水费额占每年按水费标准应征收水费额的百分比。除了水费,其他费用包含经批准的河道堤防占用费、水管单位自管船闸的过闸费、水管单位自管的水力发电电费。其他费用征收率为每年实际征收的费额占每年按其他费用标准应征收费额的百分比。这里的水费标准及其他费用标准是指能实现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收费标准,反映了现代水利的客观要求。(2)可开发土地资源利用率:即已开发利用土地面积占水管单位管理范围内可开发土地面积的百分比。(3)水管单位经营项目盈亏率:水管单位经营项目盈亏额占总成本的百分比,其中,水管单位经营项目盈亏额为经营服务总收入减去总成本再减去税金后的金额。在计算总成本时,必须考虑工程良性运行的要求,即保证水利固定资产保值增值,以满足现代水利的经济运行要求。
d.人力资源科技水平和结构性合理程度。该指标可细分为以下2个二级评价指标:(1)在岗人员业务技术素质、结构及人数与职能要求适应率:该指标主要考量在岗人员业务技术素质与岗位职能要求相适应的程度,以及人才结构的合理性程度。(2)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员比例:在岗人员大专以上人员数占在岗人员总数的比例。
3评价方法、步骤及标准
3.1评价方法
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方法,即分层逐级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与评价指标体系二级结构相对应,对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水平和效果的评析分二级进行,并在此基础上对系统总体现代化建设水平进行评价。
a.定性指标评价。根据水利工程管理实践和现代化建设情况,对照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中定性指标的内涵,对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进展进行评价,依据评析意见确定定性指标所达到的等级,即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相应分值分别为0.9~1.0、0.8~0.9、0.7~0.8、0.6~0.7和0.4~0.59。按照指标达到等级所评定的分值被定义为该指标的实现指数。
b.定量指标评价。根据水利工程管理实践和现代化建设情况,对照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中定量指标的定义,对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进展进行评价,计算定量指标现状值。此外,依据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目标,参照相关的法规、规划和科学研究成果确定定量指标目标水平,或根据专家意见汇总确定。在确定指标目标水平及指标现状值的基础上,以现状值/目标水平作为该指标的实现指数。
c.分层逐级综合评价。一级指标评价方法:根据二级指标的考核值、指标权重,采用算术平均加权法确定一级指标的实现指数,对一级指标的建设水平进行评价。综合水平评价方法:根据一级指标的考核值、指标权重,采用算术平均加权法确定系统总体的综合实现指数,对该系统综合建设水平进行评价。
3.2评价步骤
步骤1选择评价指标和权重。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功能的水利工程,可对表1中的32二级评价个指标有所取舍,并修正指标的权重。
步骤2确定定量指标的目标水平。目标水平的确定是对定量指标进行评价的基础,并具有特定社会发展阶段的技术水平、经济水平和价值取向特征,兼具阶段性和地域性。因此,对定量指标确定目标水平值,是评价过程中需要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步骤3对二级评价指标进行评析、考核。在评价指标体系中,二级评价指标是具体的考核对象,对于定性指标可根据其内涵进行考核以确定其所达到的等级,对于定量指标可根据其定义直接计算求得;在此基础上确定各二级指标的实现指数。
步骤4对一级评价指标进行评析、考核。一级评价指标是根据二级评价指标的考核结果、权重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得到;在此基础上确定该一级评价指标的实现指数。
步骤5对系统总体进行评价。根据一级评价指标的考核结果、权重加权平均计算得到系统总体的综合实现指数。
3.3阶段评判标准
将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进程划分为3个阶段:初步实现阶段、基本实现阶段和全面实现阶段。拟定了不同阶段的现代化评判标准:初步实现阶段,要求系统总体的综合实现指数超过90%,一级评价指标和二级评价指标的实现指数分别达到90%和85%;基本实现阶段,要求系统总体的综合实现指数超过93%,一级评价指标和二级评价指标的实现指数分别达到93%和90%;全面实现阶段,要求系统总体的综合实现指数超过95%,一级评价指标和二级评价指标的实现指数均达到95%。
4应用实例
将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江苏7个典型水利工程中,分别是石梁河水库、横山水库、泰州引江河水利枢纽、常熟市长江河道堤闸工程、无锡市太湖闸站工程、盐城市西潮河闸、盐城市大套第二抽水站。对照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中定性指标的内涵,对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进展进行分析评价,依据评析意见确定定性指标达到等级,并赋以相应分值;对照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中定量指标的定义,计算定量指标现状值,依据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目标,参照相关的法规、规划和科学研究成果确定定量指标目标水平。在确定指标目标水平及指标现状值的基础上,以现状值/目标水平作为该指标的实现指数。
根据二级评价指标的考核值、指标权重,计算确定一级评价指标的综合实现指数。然后根据一级评价指标的考核值、指标权重,计算确定系统总体的综合实现指数。上述7个水利工程的管理现代化水平综合实现指数分别为87%、86%、93%、94%、87%、75%和88%。
依据不同阶段的现代化评判标准,泰州引江河水利枢纽、常熟市长江河道堤闸工程已达到初步实现管理现代化水平,接近基本实现管理现代化水平;横山水库、石梁河水库、无锡市太湖闸站工程、盐城市大套第二抽水站接近初步实现管理现代化水平。
为推进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笔者认为今后需要大力关注以下环节:(1)促进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落实到位;(2)完善水管单位内部管理机制;(3)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并狠抓落实;(4)加强除险加固和更新改造建设;(5)加大科技投入,推进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设施的建设;(6)建设高素质的水利工程管理队伍。
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施工管理;问题措施;创新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1、分析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
1.1工程项目管理不够完善
建筑业已经是我国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工程项目管理本应该在建筑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很多建筑行业业主的工程项目管理意识很淡薄,没有充分认识到项目管理的优势。使得项目管理的优势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而建筑工程管理更多的是依靠行政手段达到目的。往往业主认为在技术上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需要额外的支出来进行项目管理。因此大多数的建筑企业并未建立与工程项目相对应的组织机构和项目管理体系。
1.2工程项目管理的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业性及系统性的工程项目管理组织,只有少部分的高等院校开设了关于这方面的课程。另外,大多数的建筑施工单位从未建立系统的项目管理工作程序和工作手册,项目管理方法与手段还很落后,缺乏先进的工程项目管理的应用软件系统。
1.3工程项目管理方面总体水平不够高
竞争力薄弱,不能适应建筑行业国际化发展需求。目前我国的设计单位多为综合性设计单位,包含着结构、建筑、机电等多工种。由于组织过于繁杂,从而导致设计单位不适应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以设计为主的总承包体制。另外监理单位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对监理的性质、任务、机制认识不到位,监督不力,仅局限于对施工质量的监控。令人遗憾的是,国内众多工程项目,如小浪底水电站、鲁布革水电站、深圳地王大厦大亚湾水电站、以及北京、上海等地的许多大型项目的项目管理被国外的项目管理公司所包揽。
1.4工程项目管理方面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完善
尽管我国在2002 年颁发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同时还颁发了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但是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也没有和国际项目管理标准接轨,要做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另外在工程管理中,出现的执法不严和现象严重影响了工程项目的管理。
2、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2.1前期工作的准备
2.1.1人员
建筑工程的各方参建单位主要管理者应具备相应的执业资质和丰富的现场经验。主要的管理者应明确各自的管理任务,使各个管理系统能有效、高速的运转起来,以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展开。认真做好施工队伍的资质审查工作,确保施工队伍素质与工程要求基本相适应。
2.1.1技术、材料
(1)技术:真审阅工程设计图纸、设计说明,就工程设计图纸中的问题与建设单位及设计院工程师沟通,充分理解建设单位意图和设计思想,提出合理化建议,对工程功能及系统组成做到全面、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2)材料:对于材料要进行严格的把关(进场关、检测关等)。进场材料的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及检测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要齐全。按总施工进度计计划来制定详细的购买计划,减少购买中出现误差;做好材料的保管,避免材料在没有运用前就受到损耗。
2.2工程施工过程的控制
2.2.1进度控制
与建设单位根据工程工期的总体预定目标,编制项目实施总进度计划。施工进度必须和现实相结合不能生搬硬套、异想天开,在必要的时候,要准确的调整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2.2.2质量控制
工程质量是工程的命,是工程管理的头等大事,在管理时,对专项系统及各分系统的重要部位,加强双控制检查, 对于施工质量的控制严格按照图纸和国家的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进行控制和验收,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三检制度(自检、互检、交接班检),三按制度(按图纸、按工艺,按标准施工)等。
2.2.3成本控制
树立提高效益和节约成本的意识,控制好施工和生产中的成本费用,建立有效的成本控制机制,对成本进行好预算,在倡导节约成本的同时应该保证工程质量。预测工程风险,提早做出防范、规避、转移等措施。
2.2.4安全控制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工作保障体系,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安全防范措施。定期召开安全例会,检查总结安全工作,参加重大安全事故调查,审查有关单位提出的事故报告;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加强现场各类人员的安全意识。让安全意识深入到每一个员工的心里,让员工有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对于违章施工,要严格批评,消除安全隐患,避免、杜绝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
3、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的意义及方法
3.1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的意义
目前我国一些建筑工程企业存在着在工程投标中相互压价的现象,而且在建筑工程行业中还有拖欠工程款项的问题。使得各种职能错位的现象经常发生。项目工程管理中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不仅仅是我国制度不完善,更多的人为因素。要想弥补这些问题,就必须在项目工程管理中勇于探索创新,寻求适合建筑行业实际情况的管理方法和模式。
3.2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的方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符合市场需求才能实现盈利。建筑工程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保证工程项目的进度和质量。从而使建筑企业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鉴于目前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市场为主导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是非常有必要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继续开拓、占有市场。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不高,并有许多遗留问题。对工程管理的创新要从实际出发,不能仅仅按照国外的管理水平进行改革创新。如果一味追求理论上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而忽视我国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那么建筑工程管理的改革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3.3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
作为展示一个建筑企业的综合实力的窗口,工程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推动企业的经济快速增长,还能够为企业培养一大批优秀的管理人员。经过建筑企业多年的实践探索,目前,在一般的建筑企业里面,有项目经理部、组建指挥部及它们部下的各级分别负责安全、合同问题、施工质量和进度等具体项目的管理机构。但是,诸如人力资源浪费,设备及物质的配置等问题仍然存在,因此,我们必须对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改革创新。
3.4管理理念上的创新
为了能够使建筑企业较好地长远发展,首先建筑工程的管理者必须重视其管理的创新工作,改变原来的思维方式,尽力培养和引进一些高学历的管理人才,在管理的创新问题上加大经济投入,明确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对整个工程项目的重要性,建立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方案,并适当采取措施,确保创新的每一项具体工作都能达到落实。另外,在建立的创新方案中要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尽量将方案不断完善,不要生搬硬套,使创新方案能够体现管理的内在要求和顺应时代的发展。
3.5管理技术上的创新
工程从竞标成功到最后的交工验收,除了需要先进的施工技术外,也离不开先进的管理技术。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工程比较分散,涉及的人员也多,在工序上也比较复杂,是一个劳动力非常密集并且分工也较细的行业,要想对其进行统一的管理,我们必须把一些新的、先进的管理技术运用到管理工作中,对工程项目的施工建立管理系统。实践也证明,在建筑项目中使用计算机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这样一方面可以建筑行业里面的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当施工中出现问题时,我们可以迅速在系统中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法,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我国的建筑行业的管理水平,促使其更好地发展。
4、结语
我国建筑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筑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市场竞争的加剧必须要求项目管理具备很强的综合能力,为了加强对项目工程的管理,其各个部门必须不断学习,勇于探索创新,并能够熟练的运用新知识、新规范,总结经验教训,吸取他人的先进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做好管理工作,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
篇10
关键词:工程管理学科现状 发展方向涉及问题
中图分类号:TL372+.3 文献标识码: A
目前我国工程管理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改进空间很大。笔者研究了工程管理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的方向,指出工程管理的方向需要进一步提升。在工程管理培养层次、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都要进行改革。在教学中推动我国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提升工程管理学科的教学水平。
1 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现状
目前受到相关部门的委托,西安交大对工程专业专业的办学模式、学习年限、学习内容、学习实践等环节进行研究,总结了工程管理本科办学规模,以及教学任务。对工程管理学科进行分类。一类是把工程管理归纳到管理类或经济类学院的教学科目。另一类是把工程管理做为建筑类和土木工程类的教学科目。目前清华的工程管理专业由土木水利学院来承担教学任务。另外有个别学校的把工程管理做为院系。从办学层次这方面出发,工程管理形成了专科、本科、研究生以及在职培训等方面教学内容。注意,各个学校的办学体系都不一样,但是总结办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工程管理方面的人才。
2工程管理的学科定位
工程管理学科能够培养出较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在国际上这种专业的培养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定位。学科定位的不同是培养体系不同的根本原因,同时也造成学科方向存在一定的差异的原因。其中一方面的学科是面向特定行业的一种管理方式。美国建设教育委员会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单位进行指导和评估,要求这类专业的学生能够获得在建筑领域的专业知识、获得全面而均衡的教育以使学生得到终身学习的机会、获得专业意识和领导能力以便服务于建筑业和社会。国外很多著名的大学都采用这种办学定位进行办学。
另一种定位方式不是面向特定行业的工程管理,这种专业的培养和办学宗旨在于具有很强的综合组织管理能力和管理技术,是一种综合型人才培养的形式。美国工程管理学会将工程管理定义为对有工程技术成分的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资源配置的艺术与科学。这些内容同时也为培养专业人才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方案,同样也有很多学校采用这种办学理念进行教学。
我国的工程管理专业,主要研究学科项目的技术和活动方面的经济分析,例如进行项目的评价和可行性分析,按照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工程管理专业能够培养出管理学、经济学、工程技术方面的综合性人才,要求学习的人员要具有现代的理论知识和现代的管理方法,掌握投资经济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熟悉工程技术、了解工程项目建设的方针和政策法规。除了这些内容还需要具有管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运用计算机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具
有从事工程项目决策与全过程管理的能力,也能够掌握文件的查询方式,掌握工程资料管理。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明确工程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工程技术活动的根本。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工程活动遵循的规律等。工程技术活动涉及管理规律,主要因为行业的活动内容涵盖的太多是一种和工商管理有一定区别的学科。
(2)工程管理的研究方式是一种集成性的研究方式,不同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也不同,是一种集成性的管理研究内容,具有很强的计划性和专业性,同时也能够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工程施工规律和其他规律不一样。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强调技术课程的学习。随着时间的变化,学科的研究成果也产生变化,其中这方面的研究领域因其应用的背景不同而在不断
的变化,工程管理所具有的共性知识与所在的行业技术特征的结合是当前工程管理发展的重要趋势。
(3)工程管理学科是理论研究学科,需要解决工程技术中出现的问题,不仅仅限制在工程项目建设这方面,还涉及到时间、成本、质量等方面的内容。理论和方式也是优化项目的一种方式,能够优化项目的建设,降低建设成本,优化质量。对工程项目需要从研究报告以及工程造价这方面分析,增强工程管理的科学性。同时工程管理学习也强调了工程技术活动中管理学科出现的问题。
3 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
工程管理专业做为一种实践性和指导性都很强的专业,每个学校的教学方式不同,但是从整体出发,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包括指导委员会和各院校的工程管理教育者都已经明确了工程管理专业的目标和技能,也就是管理知识都达到了很高的要求,能够培养出从事工程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但是从调研这方面出发,管理方式仍然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工程管理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面向工程实际与社会需求,这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包括国外工程管理教育和工业发展的经验,现有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培养的人才,需要注意的是本科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很弱,毕业生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研究才能了全面了解学科的重点内容。所以提高工程管理教学的有效方式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3.1充分发挥各院校优势准确合理定位各办学理念
培养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需要从两个方面出发,一种是针对建筑管理行业,另一种是针对工程技术管理专业。这两种观点的也存在一致性的方面,涉及的技术与行业背景侧重点不同,前者强调建筑行业,由于不管何种行业的项目投资或多或少均需要涉及到建筑工程或土木工程活动,所以强调这方面的内容也具有很强的指导性。研究我国工程管理的办学和历史发展联系在一起,合理定位学校的工程管理专业教育,从学校的优势出发,使工程管理专业更加适合社会需求,更加符合学校的办学特色。从研究结果这方面分析,工程管理办学具有明显的社会背景,学生学习这个专业就业比例都很高。例如:西南交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很多都到铁道部下属的单位工作,几乎能够达到百分之五十,所以增强特定行业的技能培养对促进就业有一定的影响。
3.2调整与优化工程管理学科的知识体系
关于我国工程管理专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培养体系,必须遵守教育部对工程管理专业的要求。对这个专业进行调研发现很多学科的知识进展都会借鉴一些国外的办学经验,是教学能加完善,工程管理学科的知识体系也更加充实。对于本科阶段的知识体系需要强调工程就似乎活动和理论管理方式,但是研究生阶段在强化本科阶段知识的同时加强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阶段性的培养能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科的应用能力。
结束语:
除了上述两方面的内容,还需要加强学校和企业的联系提升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 完善工程管理学科的办学层次明确各层次的培养目标,能够有效的提升工程专利学科的教学质量。另外还可,适当加长工程管理本科生学习年限,大力推广项目管理的工程硕士培养,还可以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继续教育,改革工程管理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工程管理的现场教学,提升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使工程管理学科更加具有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 汪应洛,王能民.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现状及发展[J].中国工程科学,2006,8(3):11-17
- 上一篇:公司社会保险管理办法
- 下一篇:资产负债情况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工程造价预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