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和工业设计范文
时间:2023-06-29 17:27: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械工程和工业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施工企业 工程机械
管理工程机械是当前施工企业从事施工生产极其重要的工具。随着建筑工程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工程机械在现代化建筑施工中的作用已尤为突出,机械设备管理在施工企业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施工企业在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仍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如:工程机械装备落后与施工要求逐步提高之间不配套,专业技术力量薄弱与机械装备技术先进之间不满足,企业设备管理水平低与施工机械化程度高之间不适应等。而古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由此可见,如何设法搞好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正确分析与解决管理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关系,管好、用好、养好、修好施工机械,对提高企业设备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当前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1)一个施工企业要搞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需要适当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管理机构,明确制定各级机构、人员的职责,这是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组织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往往点多线长,设备、人员调动频繁,而施工企业却普遍存在着管理班子不全,人员力量薄弱等现象。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机械设备管理是施工现场的事,管理部门与基层单位只局限于个别业务上的联系,以致盲目地精简机构、压缩甚至取消设备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或将其工作职能并入其他部门兼管。由此必然导致管理层与操作层之间上下脱节,出现谁也不管的局面,设备管理工作很难实施。
(2)其次,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仍缺乏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无序,有的企业甚至在购买了新设备后,没有及时或根本不入账,造成管理工作相当被动,设备糊涂使用,严重的甚至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1.2、机械装备落后,设备盲目购置
(1)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建设单位对施工企业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市场竞争已演化为人才与设备的竞争。与此同时,由于高新技术的高速发展,施工企业现有的机械设备已显得过于陈旧,其机械设备整体技术状况已进入老化阶段,大半处于落后水平,造成企业在部分大型项目的投标及施工组织上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2)为了适应当前形势,施工企业的确需要适当引进一些国内外较为先进的机械设备,以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但有些企业没有根据自己企业发展的需要,未能科学地制订机械设备的发展规划和购置计划,未能正确预测所引进机械设备的市场使用前景,导致所购设备不能满足工程项目的施工要求,新置设备如成“废物”。
(3)还有的企业为了一味追求设备的生产率,盲目购置一些大型设备,但又未能充分考虑所购设备会受到资源、市场消耗能力、搬迁运输、施工场地、环保、操作使用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投入使用后的运转费用难以维持,以致设备平均利用率很低,不得不停机处理,这些都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3、舍不得智力投资
(1)虽然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都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立了机务管理部门,但由于机构、人员更迭较为频繁,设备管理及维修人员接受专业教育时间短,管理人员对设备管理的整体认识尚较模糊,技术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在实施管理过程中,还未能规范地开展机管工作。
(2)而有些企业只是片面注重眼前利益,宁愿花耗大量资金用于购买先进设备,但在管理人才培训等智力投资方面却显得过分吝惜,舍不得花钱。这样,就算有再先进的设备,但管理跟不上、人员素质低劣,是很难适应机械自动化、机电液一体化程度高的设备管理需要。
1.4、机械设备的使用与保养相互脱节
(1)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虽然都实行定人定机制度,即每个操作人员固定使用一台机械设备,但却忽略了定人保养制度,没有把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正因为如此,操作人员往往只是“包用不包修”,维修人员也是马虎应付了事,每当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卸责任。这样,不但影响了产量、质量,也增加了维修费用、运转费用以及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2)此外,不少项目负责人只考虑眼前利益,没有从长远打算,短期行为严重,只注意产值与效益挂钩,在设备管理使用上表现为“重用轻管”,为了赶工期、抢进度,而不惜拼设备,造成机械设备常常处于超负荷状况工作,或带“病”作业,甚至违章操作,其结果是该工程项目完工后,机械设备严重磨损老化,而调运到新工程又需花费大量的精力与费用进行整修,造成施工工期贻误,项目部之间在维修费用上互相推诿,固定资产无形流失。
1.5、设备维修“滞后”,浪费严重
(1)由于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还未能有效地实行点检制度等保养措施,设备维修管理往往局限于“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意识不够重视,对设备的故障及劣化现象也就未能早期发觉、早期预防、早期修理,以致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不必要的浪费。
(2)施工企业机械设备“浪费维修”的现象也十分严重,个别维修人员为了贪图方便,对一些仍有很大修复价值的旧件不加以修复利用,任凭其主观随意地报废,更有甚者,不考虑其它设备的整体性能,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得过且过,只要机械能动就交差了事,结果也只会是事倍功半。
2、提高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方法要解决上述问题,搞好施工企业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完善管理体制,健全规章制度
(1)建立并完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实行统一规划,专人负责,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努力做到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明确专管和群管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充分发挥各级职能人员的积极性。
(2)贯彻执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让每台机械都有专人负责保管、检修、操作。由于“三定”制度是机械化施工生产和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其执行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劳动生产率、施工安全、机械的完好率与使用率,因此在执行过程中除应配备相应人员外,还需注意不要随意变动其工作岗位,以免影响机械设备性能的了解与掌握程度。
2.2、加强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坚持设备评优工作
(1)我们知道,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使用这三者是相互关连,互为条件的。任何设备在使用了一段较长的时间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故障,为了降低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应根据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密切配合施工生产,按照设备规定的运转周期(公里或小时)定期做好各项保养与维修的工作。设备管理部门在制定维修及保养计划时须认真分析各类设备的具体情况,针对新旧设备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老旧设备,要以保证运行、消除隐患、及时修理为重点;对新设备,则以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维护为重点,从而有效地保证每台设备的使用性能和安全生产。
(2)对于施工企业已装备的具有先进技术水平、价格昂贵的机械设备,因其技术含量高,单凭经验与普通工具已难以对这些设备进行正确的修理。因此,这些机械设备应采用现代的手段,以经济合理的方法开展维修,改变以往计划经济背景下实施的强制修理制度,实行“视情修理法”,即视乎设备的功能、工作环境、磨损大小,在充分了解与掌握其故障情况、损坏情况、技术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状态维修、项目维修,这样既保证了设备的完好率,在确保正常使用的同时,又能充分发挥设备的最大工作效率,避免了机械不坏不修,坏了又无法修的局面发生。
(3)为了促进各基层单位的管理工作,每年应组织开展机械设备检查评比活动。检查评比宜采用不定期抽检的方式,以防止基层单位平时不重视设备现场管理,检查时再搞突击应付。检查评比的结果还应与奖惩制度相结合,要体现增产节约有奖,损失浪费要罚的原则,对管理优秀的单位与个人给予奖励,对管理差的予以处罚。这样,不但有效地推动了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还减少了设备的故障停机率,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
2.3、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选拔优秀设备管理人才
(1)随者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其自动化程度将越来越高,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重。它要求管理者要有全新的思想、全新的观念,科学地对机械设备的购置、安装、维修、更新改造等进行有条不紊的综合管理。因此,施工企业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全体管理和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就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的方法,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选拔和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会核算的“一专多能”型人才,以满足企业今后的发展需要。
(2)施工企业也可以有重点地组织由设备管理、维修、操作人员共同参加的设备管理研讨会,大家集思广益,出谋献计,形成学技术、钻业务的氛围。并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采用示范表现、专题讲座、参观学习等形式,及时推广、宣传有实效的经验体会,以点带面,逐步提高企业各级人员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
2.4、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修养的问题,它与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息息相关,可以说是一种无形的资本。当前施工企业设备使用与管理上存在的野蛮操作、缺乏保养、随意浪费、马虎维修、以劣充优等行为,都是缺乏职业道德的表现。因此,施工企业仍需不断加强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让广大职工树立爱惜设备的良好风气,使机械设备发挥最佳效能。
篇2
关键词:地方高校 机械工程 产学研合作教育 课程体系
地方高校如何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合理地构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教学与科研、生产有机结合,培养高水平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1]。不同高校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构建不同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培养不同类型的创新人才[2,3]。以我校机械工程专业为例,主要研究地方高校机械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课程群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构建,以及教学改革措施,为培养具有机械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生产组织管理以及经营能力的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4,5]。
1 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对国内众多开设机械工程专业的高校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我国当前和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机械工程专业的大多数本科毕业生将直接进入生产一线,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制造、生产组织管理等工作。因此,地方高校机械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较系统地掌握机械工程专业宽广的技术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机械工程专业应用能力,能从事机械产品研发、设计、制造,以及组织管理和市场经营工作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2 课程体系建设
2.1 课程体系
2.2 课程群建设
14个模块对应着不同的课程群,通过课程群的建设完成对学生不同阶段的培养。
人文管法社会知识模块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人文修养,通过这个课程群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人文社会素养,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好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质量安全环保意识模块是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相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基本技能模块是通过大学英语、专业英语、双语教学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能较熟练地应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的能力,尤其是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通过计算机文化基础、技术基础课程及其应用实践,使学生具备应用计算机解决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分析、模拟和计算夯实基础;通过信息检索课程的学习,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知识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具有持续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自然科学知识模块是通过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电工电子学等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建模求解、设计计算、系统分析与预测能力,为后续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这是工科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功底。
专业基础模块是通过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机械制图、设计、计算、实验、测试、工艺、操作等基本能力。
专业应用模块、专业训练模块是通过机械设计、机电系统设计等课程的学习,掌握机械工程设计、制造、性能检测、质量管理的原理与方法,通晓机械工程领域的专业技术标准、安全技术规范等,使学生基本掌握本专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程机械模块、起重与运输机械模块是在综合掌握机械工程专业知识基础上,通过工程机械、起重与运输机械、电梯控制技术等课程的学习,加强工程机械、起重与运输机械的设计制造、检测控制、组织管理等知识的学习与实践,使学生具备本行业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及管理能力。
创新知识模块、创新训练模块是通过TRIZ理论与方法、专利写作与申请等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
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初步具备机械工程专业创新设计与创新制造能力,能够跟踪本领域科技发展前沿和发展趋势。
工程认知实践模块、工程项目实践模块、工程岗位实践模块是通过各种教授讲坛、企业家讲坛、前沿知识讲座、企业管理讲座,使学生积累一定的机械工程企业和经济社会环境下的综合工程实践经验,初步培养学生从事机械工程领域新产品开发、生产组织管理、市场经营工作的能力。
3 结束语
根据学校自身学科特色和优势,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产学研合作教育背景下进行教学改革,提出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下“四层十四模块”的课程体系,建立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相匹配的课程群,推进人才培养与企业相结合的模式,利用企业高技能人才和专家参与实践教学,从而培养出高质量能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机械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袁云沛.高等工程教育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3):10-30.
[2] 韩毅曈.工科院校发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5):15-35.
[3] 李和平,肖忠跃,罗淑平.产学研合作创新教育提升高校工科教学质量的探索[J].井冈山大学学报,2009,30(6):112-116.
篇3
湖北省品牌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通信工程、工业设计、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工程力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 。
九大品牌专业:通信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轮机工程、工业设计、复合材料与工程、工商管理、艺术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 。
热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电子商务、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
武汉理工大学简介:
篇4
关键词:工业设计;机械设计;产品开发;方案;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0-0087-02
一、引言
机械设计作为机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相对于其他学科发展历史较长,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课程培养体系。然而,技术完善并不意味着必然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与新产品开发设计密切相关的工业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技术水平[1];我国的工业设计发展历史较短,很多人对其本质及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存在很大的误区。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将“工业设计”(专业代码:080205)专业设置在工学之下的机械类,对应于原工学学位的部分;而对应于原文学学位的部分则设置在艺术学之下的设计学类,名称为“产品设计”(专业代码:130504)[2]。新专业目录要求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具备相当的自然科学知识,尤其是机械学科的知识,以便为机电产品的创新设计提出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方案。
国内工业设计专业大多是在艺术类院系开设并发展起来的,时至今日也有很多高校仍然开设于艺术院系,因此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工业设计就是外观设计,是纯艺术的专业,与机械关系不大。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至少也是不全面的。外观设计绝不是工业设计的全部,把外观设计等同于工业设计是不正确的。
针对这一状况,本文从机械设计与工业设计的角度分别阐述了新产品设计开发的一般程序,说明工业设计与机械设计的关系以及工业设计在机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二、新产品开发设计的一般流程
1.机械设计的一般流程。从机械工程的角度来讲,机械设计没有固定的设计流程,需要视实际情况而定。机械设计的一般流程简述如下[3]:(1)产品规划:确定设计对象,展开相关的调研和预测,论证新产品开发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明确设计目标完成设计任务书。(2)总体方案设计:根据设计任务书,进行功能目标分解寻求功能原理解法;拟定总体方案,进行执行系统、传动系统等设计形成多种可行性方案。对各可行方案进行运动规律、机构型式、造型以及色彩等方面的设计。对各可行方案进行评价,选择最优方案。(3)结构设计:拟定传动系统、执行系统的具体方案。设计零部件的结构,确定零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及联接方式;确定零件的材料、尺寸公差等技术要求。绘制总装图、部装图及零件图,编制设计说明书。(4)施工工艺设计:进行加工与装配工艺的设计。制定零件的加工工艺流程以及检验标准,必要时还需进行专用工具、夹具以及模具的设计。制定装配、调试、性能测试的技术文件。确定产品包装、运输、安装等方面的要求以及使用说明书。(5)改进设计:进行样机试制并进行试验测试,做出评定,提出改进意见。通过小批量生产试销,获取用户的使用意见,进行改进设计。
2.工业设计视角下产品设计的一般流程。工业设计视角下的产品设计程序目前没有统一的定义,大多数学者的观点是产品设计程序可以由如下四个阶段组成:(1)确认需求: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市场需求以及商机,制订可行性计划,并对融资问题进行研究制订合理计划等方面的准备工作。(2)研究分析:深入进行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开展市场调查、竞争产品分析、产业发展分析、预期消费群体等研究工作,进行产品造型意象定位以及形态分析,并考虑人因、产品结构、材料和功能等因素,研究与本产品相关的专利与法律文件,制订详细的发展计划或设计规范。(3)整合发展:此阶段由如下三部分构成:①构想概念发展:充分运用创意法则或相关工具,提出多种可行的解决方案。②造型整合发展:根据前期制定的设计要求进行产品造型设计,并进行视觉性筛查制订出最佳修正方案;通过制作立体模型、运用评估以及细部修正等手段,最终确定产品的外形并且绘制外观尺寸图。③工程规划发展:进行细部设计,获取精确的工程图面数据进而制作准确的功能模型。为保证数据的可靠性,需完成整体结构、材料以及使用性进行研究或者试验。如果各项指标数据达到设计要求则可形成最终的工程技术资料,开展小批量试生产。(4)设计评估:这一阶段的内容一般在造型整合发展过程阶段同时进行。当构念、图面以及模型评估时需依据先前制定的设计规范,运用恰当的评估工具或方法,筛选出可行方案;进行小批量试产试销阶段,需要通过使用情况调查或者市场接受度调查为大量生产以及营销提供必要的准备工作。
三、工业设计与机械设计的关系
篇5
关键词:机械工程设计 CAD技术 应用
中图分类号:TH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c)-0-01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变化发展,信息化、智能化的高新科学技术也使得机械设计这一老牌技术领域得到了新的提高和发展。其中,CAD技术就在较为典型的一种新型的计算机设计应用技术。该文就CAD技术以及机械工程设计的相关情况进行简单的概述,并就CAD技术在当前机械工程设计当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更好的推动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建设和发展。
1 CAD技术的概述
1.1 CAD技术的概念
CAD技术即为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它是将设计资料传输到计算机当中去,并通过相应的计算机技术使计算机能够自动的进行程序的编制,从而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并绘制出零件或产品的结构图。CAD技术具有机械产品及工程的几何建模、分析计算、绘制图形、仿真试验、生成设计文件以及数据库管理等特点。随着计算机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CAD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中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并在机械产品的设计比例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1.2 CAD软件的功能
目前,企业常用的CAD软件的模块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的内容,即:(1)CAPP功能。即计算机辅助的工业设计。它主要是对材料定额、工艺的设计任务及内容等进行管理,从而提高机械设计的标准化,确保机械设计的高效率、高质量。(2)二维绘图功能。它是当前CAD技术在机械设计应用当中的主要功能,它利用计算机进行智能绘图,转变了原有手工绘图的方式,能够有效的减轻设计人员的工作任务量。(3)PDM功能。即对产品数据的管理功能。它能够实现机械设计的标准化、规范化,从而确保工艺卡、图纸、技术资料以及加工代码等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 机械工程设计的概述
2.1 机械工程设计的概念
所谓机械工程设计,即设计人员根据相关产品的使用要求,分析、构思和结算产品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能量传递方式、运动方式以及各个分部件的尺寸、规格、质量、维护方法等,并将它们转化为具体设计的
过程。
2.2 机械工程设计的特点
目前,机械工程的设计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1)精确性。准确性是当前机械产品随着综合性和复杂度的提高而出现的必然结果,也是当前先进的计算设备和技术方法的发展趋势。(2)经济性。随着用户选择以及市场竞争对机械产品在经济方面的性能要求的提高,在设计时,也会随着提高它的经济性能。(3)智能化。这一性能的设计主要体现在大型的结构较为复杂的机械产品的设计当中,从而实现机械产品的智能性、创造性的思维活动。(4)集成化。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硬件软件一体化、机电一体化以及人机一体化方面,它能够综合各个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指导和评价相应的机械设计。(5)并行性。能够实现DFA、DFM等的设计理念,减少库存以及废品所产生的消耗,从而保证机械产品的经济性。(6)动态性。动态性特征除了体现在设计对象的分析上,还体现在组织设计的协调和合作方面,从而确保机械设计的无缝连接。
3 CAD技术在机械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在机械工程的实际设计过程中,CAD技术在其中的应用范围主要包括CAE软件、CAD/CAM软件以及生成零件装配设计图等。CAD技术在设计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对机械工程设计的方法和手段进行优化和更新,转变过去传统的设计模式,通过积极的引进和系统当前国内外先进的设计现代化理念,不断的提高和推动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壮大和发展。目前,CAD技术在机械工程设计过程中的应用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3.1 CAE机械软件
CAE在机械工程设计当中的软件系统的实际功能主要包括:结构优化设计、工程数值分析、运动学/动力学仿真、强度寿命预估与设计评价等等。在设计的过程中,CAE系统软件要在等CAD 技术解决完机械产品的造型问题之后,方可进行产品刚度、强度、材料、寿命、合理性、运动特性以及结构等方面的动态特性问题和其他问题的设计。
3.2 生成机械产品的装配及零件设计图
目前,在CAD技术进行机械工程的设计过程中,主要包括三种常见的三维建模类型,即:实体模型、表面模型以及线框模型。在实体建模方法中,有许多基本的设计体系。例如AUTOCAD的实体造型系统中,主要包括六种基本的建模体系(即球体、立方体、圆锥体、圆柱体、楔形体和环状体)。在进行简单的机械零件设计时,就可以通过利用这些基本结构进行设计分析,从而有局部的多个基本体构成对零件整体三维实体的造型设计。同时,当机械工程的零部件在完成实体的构造设计之后,要通过相关机械设备对运动过程当中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分析,从而保证零件运动到制定的某一个位置时,系统能够按照各零部件提供的实际位置坐标进行精确的“装配”,从而实现CAD软件在机械工程设计过程中的三维编辑
功能。
3.3 集成制造CAD/CAM模具
随着CAD技术的不断应用和更新,机械制造业的生产设备也从过去的普通机床逐步的向着数控机床进行转变,通过运用CAD设计技术,能够将模具制造向着数字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CAD/CAM技术的功能主要包括:图形编辑、三维绘图、仿真模拟、曲面造型、有限元分析、数控加工以及动态显示等等。
4 结语
二21世纪时信息化的时代,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必将成为社会各行各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在机械工程设计当中应用CAD技术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顺应当前整个社会大环境发展的要求。相关机械企业要大力引进和推广CAD技术,积极地扩大它在机械设计领域内的应用范围,不断地在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加大对新技术的将研究、开发和应用,从而促进机械制造行业的现代化、智能化
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夕琴.CAD/CAE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J].装备制造技术,2012(4).
[2] 段清.CAD技术在机械工程设计中的发展与应用[J].山西科技,2010(23).
[3] 孙正兴.基于特征的机械设计CAD系统研究[J].机械设计,2010(8).
篇6
关键词:手绘表现;整体意识;设计理念;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8)33(c)-0041-01
快速,准确的手绘表现能力是设计师必备技能之一。年轻设计师对手绘认识存在许多误区:一方面许多设计师对手绘投入时间少,学习计算机绘图技术占用了大量时间;另一方面,临摹时只是机械的模仿,缺乏思考的过程,导致在做具体产品设计时,头脑一片空白,茫然不知所措;再者,整体意识较差,导致临摹出的作品缺乏美感。大量的练习是提高手绘表现能力的前提,正确的方法和良好的心态是提高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要培养设计理念---手绘的作品是没有止境的,要去发现缺陷并且改善和改变做一份很好的作品。逐步培养良好的视觉修养,从而培养创造性思维及积累设计经验。审美水平的提高和创造美的能力,是不断学习和锻炼的结果,不是先天的本能,因此,后天的努力是关键。
一、练习手绘首先要有好的工具
最好是用A3的复印纸练习,蓝旗舰牌的比较好,因为这种纸比较柔韧,光泽也比较好。可以用速写笔,晨光的中性笔效果也不错。练习时要在平稳的桌子上,心态要好。
二、手绘练习要领
握笔的位置在与笔尖5cm处为最宜。画的时候要用眼和用心,不一定那么用力。每天都应该练笔。在A3的纸上画不同方向的直线,以及椭圆,正圆,曲线,开始的时候画的不是太规范,但是也不能放弃,每天的练习可以让你熟悉线条的性格。画的时候不要太快,要感受笔在纸上的滑动,体验这种微妙的感觉。
在临摹时尽量做到跟别人的一模一样,最好达到每一根笔触都和别人的一样。智慧的传承是从学习开始的,学习别人的做法可以让自己更快的进步。初期临摹的作品是比较严谨的,比较注重线条及结构。要用很严谨的线条画出很严谨的感觉。同时,要掌握好透视与比例。一个作品一定不能出现矛盾空间,并且做到近大远小。设计师对透视的理解应该是很深刻的,平时可以多画一些透视线,这样可以帮你更好的理透视。此外,比例也由其重要,比例反映你对美的意识。
练习手绘的过程也是练习你的手与脑的结合能力,当手与脑达到吻合时你就能很好的控制手中的笔,让你的笔灵活的活跃在纸上。手绘的最高境界就是手与脑的吻合。当练习的量足够了就能达到质变,从而可以达到最高境界。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地思考,总结,多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不管是临摹还是自己创作,图形都是画在纸面上的,我们要求产品的美感,因为我们不时机械设计师而是工业设计师,练习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你的审美能力。
三、关于上色[1]
1.上色是上在形体之上而不是上在纸面上。用笔要随形体的结构,这样才能体现出形体感。
2.用笔用色要概括,要有整体上色的概念,笔触的走向要统一。特别是用马克笔上色,应该注意笔触间的排列和顺序,以体现笔触本身的美感,不可以画的凌乱无序。
3.形体的颜色不要画的太慢,特别是形体间的颜色要主次区别,要敢于留白。色块要注意有大块的色系和走向。以避免色彩的呆板和沉闷。
4.用色不可以杂乱,要用最少的颜色画出最丰富的感觉,同时用色不可火气,要温和,要有整体的色调概念。中性色和灰色是画面的灵魂。
5.画面不可太灰,要有虚实和黑白灰的关系。黑色和白色是画面的重点。
四、结论:要想成为优秀的工业设计师,手绘表现是很重要的技能。1998年9月澳大利亚工业设计顾问委员会就堪培拉大学工业设计系进行的一项调查指出,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应具备十项技能:第一条就是应有优秀的草图和徒手作画的能力。作为设计者,下笔应快而流畅,而不是缓慢迟滞。这里并不要求精细的描画,但迅速地勾出轮廓并稍事渲染是必要的。关键是要快而不拘谨。
作者单位:长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作者简介:任海霞(1986.10-),女,山东菏泽人,长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业设计系
篇7
关键字:工业设计;产品结构设计;教学改革
1广西科技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方向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由1999年的10.5%上升至2014年的37.5%。根据著名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理论,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与精英教育阶段相比,大众化教育阶段的教学培养目标更加多元化:不仅需要培养高素质研究型人才,还需要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进入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时期,社会对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日趋强烈,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质量与社会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培养出的应用型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当前高等教育所处阶段和人才需求--供给矛盾都表明:我国需要对应用型人才高等教育进行探索和改革。2014年,广西科技大学提出建设“国内先进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目标。新定位和新目标对我国、我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要迎接挑战,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水平,势必需要进行人才培养的最基本环节--课程教育的改革。
2工业设计专业产品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工业设计专业是广西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一个重要专业。工业设计是为制造工业产品所进行的设计,它包含产品外部和内部设计的整个过程,对产品的外观和性能,生产技术的发挥,以及品牌建设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发达国家发展的实践表明,工业设计已成为制造业竞争的源泉和核心动力之一。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入、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将首先取决于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工业设计是制造业发展的先导行业。首先,工业设计创造了产品品牌。其次,工业设计创造了产品的高附加值。再次,工业设计创新水平直接影响技术创新水平,好的设计创意会极大地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最后,工业设计是制造业发展的龙头。由于工业设计在制造业中的核心地位和关键性作用,世界各国在发展制造业的过程中往往把它作为龙头,通过加速工业设计的发展带动整个制造业的发展。随着我国工业化步伐的推进,工业设计对经济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凸显出来。在高校,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工业设计人才的目标日益紧迫。《产品结构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最重要的课程之一,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效果好坏直接关系到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基础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影响到整个专业学生培养质量。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在面临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时,对产品结构设计课程开展教学改革的需求是有必要和迫切的。广西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高等院校,位于中国西南工业重镇——柳州。因此,开展工业设计专业产品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工作,有助于推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提高工业设计专业教学质量,既能增强办学特色,又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3工业设计专业产品结构设计课程存在的主要教学问题
原产品结构设计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壳体、箱体结构设计,连接与固定结构设计,连续运动结构设计,往复、间歇运动机构设计,密封结构设计,安全结构设计,绿色结构设计。关于以上主要内容的传统教学,通常存在以下问题:“重灌输轻探究”导致浅尝辄止。全国开设工业设计专业的院校的产品结构设计课程多数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教学方法上主要是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这些问题在课程建立之初常常是通病。灌输式的教学形式,势必会造成学生不主动探究知识。“重知识轻能力”导致眼高手低。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实践内容缺失,或者实践内容陈旧,造成学生学习了知识,却不懂得如何应用,导致学生创新能力较差。考核形式“程式化”枯燥乏味。课程的考核形式传统、单一,导致考核不能全面的体现出学生的差异性、个性与创新能力。同时学生备考、复习巩固知识的过程枯燥乏味,使学生对知识不能形成深刻印象。学生学习“功利化”限制创新。在有限的课程学习时间里,快速记忆知识,应付考试,是学生在传统教学形式下常采用的方式,这往往导致学生只求分数的功利化学习,而忽略了知识运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4对工业设计专业产品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4.1产品结构设计课程教学要更多体现工业设计专业学科特点。其他专业开设有结构课程(不同于产品结构设计),因此工业设计专业的产品结构设计课程要能够充分体现专业特点,既要有一定的哲学高度(用于审美),又要有扎实的应用性(实现产品功能)。
4.2产品结构设计课程教学要更好结合地方经济特色。柳州市是一座工业城市,现已形成汽车、机械、钢铁三大支柱产业,其中汽车产业有着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等一批大型知名企业。2015年,柳州市汽车产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更好结合地方经济特色,需要在产品机构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更多联系地方支柱产业,尤其是汽车产业。例如,在产品结构分析时,需要选择汽车产品作为典型产品进行讲解。
篇8
浙江农林大学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于2003年进行了详实的规划,并聘请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的机械工程领域的相关专家对实验室建设方案进行论证。通过此次的规划和论证,为实验中心后期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十来年的建设和发展,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拥有工程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液压与气动、测量与测试技术、CAD/CAM、机电控制、金相、工程训练等九个实验分室,实验室使用面积2049平方米,仪器设备600多台(套),总资产超1000万。实验教学中心依托机械工程学科,拥有专业实验人员8人,另外,学科大部分专职教师参与实验中心的基础实验教学并开展相应的科研工作。实验中心主要承担全校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工业设计、木材科学与工程等9个工科专业的基础及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每年能开设实验课程20多门,实验项目数约80个,实验总人时数超6万人。目前,实验中心已成为教学实验、生产实习、测试分析、科研开发及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实验平台。
2实验室开放模式
实验室开放是指各实验室在完成计划内教学、科研任务的前提下,利用现有仪器设备、设施条件及师资等,面向学生、教师及社会等人员开放,为学生、教师及其他人员等提供实践学习、科研和服务平台。如何实现实验室的全面开放,充分发挥实验室在人才培养和科研中的作用,许多高校根据自身条件采取合理的开放模式,优化实验资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校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以实验项目的形式进行开放,探索其在创业型人才培养中所起的作用。
(1)开放实验项目除了课内必修实验项目外,教务处将开放实验项目纳入学生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实验室开放活动。开放实验项目一般为大型仪器设备所具备功能未在基础及专业课程实验教学中开设,实验人员或者专职教师编写综合性或设计性项目供学生以公开课的形式进行选课。为了确保开放实验的教学质量,每位教师每学期最多开设两个开放实验项目,每个开放实验项目规定招收的学生数不得低于20人,而每个项目最多只能设两个班次。学校设立实验室开放专项基金,用于补贴学生参加开放实验所需材料消耗,且学生所参与的开放实验项目成绩考核合格后可以取得实践性课程学分。同时,为了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和教师积极开展开放实验项目工作,学校给予指导教师一定的实验项目开放津贴。
(2)各类竞赛项目目前,机械工程学科组织的大学生竞赛项目有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慧鱼组竞赛、浙江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及浙江省大学生工程训练大赛等。为了促进各项赛事的顺利开展,由相关的专职教师负责,同时,实验中心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对所需的实验分室进行全天候开放,实验技术人员在上班期间对需要使用实验仪器的学生进行技术使用指导,而周六、周日及假期通过预约方式,由实验教学中心安排人员值班。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机械工程学科获得浙江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和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优秀组织奖各1项。近4年来学生竞赛成绩斐然,共取得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省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特等奖4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6项;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慧鱼组竞赛二等奖1项;浙江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7项;浙江省大学生工程训练大赛三等奖4项。通过竞赛的创新设计,学生已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7项,发明专利3项已受理;另外,有大学生利用自己的发明专利进行自主创业,其中有2个大学生创新企业落户临安科技创新服务区。
(3)毕业设计及教师科研项目高年级本科生都要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实验中心充分运用教学实验室优质资源对学生实行开放。在课题指导教师和实验室技术人员的指导或辅助下,让学生利用实验室的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毕业课题的测试分析;另外,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实验室对机构设计类的毕业课题提供理论支持和结构参考。实验中心为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开放,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创新性科学研究的锻炼,为毕业后能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提供一个难得的实践平台。近几年来我校教师的各类科研项目不断增加,为了开展科研,他们需要实验场地和仪器设备。针对种情况,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积极为有科研项目的教师开放相关的实验室,提供实验场地,搭建一个科研平台,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科研环境,帮助他们顺利完成科研项目。同时,教师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了新的毕业课题资源,在教师的科研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组成科研小团队,调动学生对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的测试分析,最终完成毕业课题;而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发挥学生的团队作用,完成科研项目,实现双赢的效果。
(4)社会服务项目浙江农林大学地处浙江杭州临安,是目前临安唯一一所大学。临安传统特色工业是电缆和节能灯,而杭州对工业区进行了整合,将一些大型工业搬迁到了临安工业区,目前有杭州叉车制造有限公司、杭州起重机有限公司和杭州氧气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大型机械企业,同时在建规模较大的减速器生产基地。而浙江农林大学的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技术队伍雄厚,机械工程学科可以结合企业运作需求,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建立校企合作实验室,实现资源共享,走“产学研”合作发展道路,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在实施校企合作过程中,使学生有机会在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上得到培训和专业训练,大大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造力的发挥,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实验室开放管理
(1)实验室开放审批实验室开放的运行流程要尽可能简化、易操作。通过实践探索,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的各实验室开放需要办理申请手续。教师或者学生根据要求填写实验室开放申请单,由指导教师或学生签名,经实验中心审批,各实验分室技术管理人员根据审批单对管辖的实验室实行开放。实验开放项目完成后,需要由该实验室技术人员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检查,遇到设备损坏及时维修,确保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正常运作。
(2)开放模式管理研究实验室实行开放,无论是开放实验项目,还是竞赛项目均在时间、空间上实施开放,使实施管理者的工作量急剧上升,无形加重了实验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的工作压力,导致每个专职实验人员每天同时管理几个实验室,管理几台设备,疲于应付。为了保证实验室正常开放,指导教师按分项负责,参加指导实验和安排必要的实验室值班工作。在实验室开放期间,实验室实行出入登记制度。凡是来实验室做实验的,必须要做好出入情况登记,标明当日出入实验室的时间和工作的具体内容。这样一旦实验室出现了安全事故,可以通过查看实验室出入人员的登记记录,追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其责任人。
(3)仪器设备维护研究随着实验中心以项目制的形式实施开放,仪器设备磨损或者损坏率会逐步增加,其后果是设备的维护保养费,尤其是大型精密仪器的维护保养费会急剧增加。为了确保实验室的开放,如何解决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维护费值得商讨。目前,由学校设备处牵头实施大型仪器设备开放收费制度,收取的经费大部分用于仪器设备的维修和保养,余下的部分补偿实验技术人员的额外劳动。
4小结
篇9
关键词:工业设计 工科院校 教学改革 协同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1-0136-02
人们在追求高质量生活的同时,对身边的工业产品人性化、科学化及可靠性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这直接导致了对全方位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量激增,也是各大高校进行教学改革的动力源泉,各大高校的工业设计教师也都在积极思考工业设计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目前,全国工业设计专业的培养模式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偏向于文科的艺术类工业设计培养模式,另一种是偏向工科的理工类工业设计培养模式。理工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较强,但思维往往过于程序化,并且入学前没有一定的绘画功底,造型能力和对色彩的感觉相对较弱。因此,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社会迫切需要一批满足群众需求的全方位工业设计人才。
1 我国工科院校工业设计教育现状及问题剖析
1.1 学生绘画基础较弱,造型能力欠缺
理工科学生在入学前没有经过绘画基础的训练,造型能力较弱,然而一些绘画基础类课程往往只在大一开设,课程种类少,学时短,对理工类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还远远不够,这就造成了学生后期接触手绘类课程时较为吃力,自身的绘画基础不足以将想法完美地表现出来。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是经过长年累月的训练逐步提高的,所以工科院校只在短期开设一部分艺术类课程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工科院校工业设计学生缺乏造型能力和绘画基础较弱已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不仅仅体现在对设计内容的手绘表现能力方面,还体现在对设计作品造型、配色、最终效果图的表现以及展板的版式设计等方面。
1.2 教学方式方法的陈旧滞后
工业设计学科在我国起步较晚,工业设计作为一门专业进入高校也不过30年的时间,近10年在国内各大高校才有所普及。绝大部分高校在建设工业设计专业初期,往往一味地掉入提升师资力量、设备水平、和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圈子中,极少将精力放在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的研究上,多数照搬照抄其他高校或本校其他相近专业的教学模式,造成人才培养的“同质化”现象,人才培养缺乏特色,服务面模糊。再者,由于工科院校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过于程序化、机械化,其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依旧是延续老师讲,学生听,试卷考试的培养模式,在课堂上一味灌输知识点,缺乏对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启发以及对学生实践和研究能力的培养。
此外,教材建设的和相关理论支持的不足也导致了我国工科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方法陈旧滞后,很多近几年刚刚被研究出来的先进技术和设计方法等仅仅是在企业应用,无法直接进入课堂教学中,这直接导致学生与社会、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1.3 课程之间缺乏交叉渗透
我国几乎所有的工科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课程设置都是由设计类课程、艺术类课程和机械工程类课程所构成的。机械工程类课程任课教师多为机械专业教师,艺术类课程多由艺术学院的教师教授,机械类教师和艺术类教师在教授方法上往往有很大区别,前者多采用传统机械类教学模式,偏向于理性教学,后者多采用传统美术类教学方法,偏向于感性教学。两种类型的教师也都是术业有专攻,只专注于自己的研究领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只负责自己研究的某一领域,很少进行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这就导致了学生所接收的知识点被划分为两个模块,感觉自己好像在学习两门不同的专业。而设计类课程往往被安排到大三及以后,方向多、涉猎广,而课时不足,学生的学习很难深入下去。这种课程设置直接导致了学生向两个方向发展,一种是倾向于机械设计领域,另一种则是倾向于艺术设计领域,很少有学生能够将他们学到的机械类知识和艺术类知识完美的融合到一起。
2 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协同创新教学改革思路
2.1 明确培养目标
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建设应着眼于社会市场需求,合格的工科工业设计人才应该是集科学技术、艺术修养等于一体的全方位人才。工科类学生其本身的严谨性较艺术类学生有一定的优势,作为工科院校,应努力培养逻辑思维与设计创造力均衡发展的,全方位、高水平的工业设计人才。
与此同时,工科学生在入学前没有经过传统美术培训,缺乏造型基本功和艺术熏陶,因此设计出来的作品往往比较呆板,缺乏对美的认知。所以工科工业设计专业应同时注重学生艺术思维的培养,让工科学生设计出来的作品也能给予使用者以美的感受。
2.2 调整课程思想
首先,专业教师应关注学科发展动态,紧跟时代潮流,及时根据最新研究更新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能把握最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潮流,将新的设计信息在第一时间传授给学生。工业设计是一门需要与时俱进,及时与社会接轨的学科,高校还可以通过聘请企业高层设计开发人员直接到学校作为兼职教师,分享企业的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一个产品从构思、设计到生产和销售的整个过程,让课堂与社会接轨。
其次是强调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工业设计人才要进入市场竞争,就必须紧跟设计市场发展的步伐,掌握时代经济需求的相关知识和技术。面对目前飞速发展的技术和经济,培养工业设计人才的课程的内容虽然不大可能做到“日新月异”,但与市场接轨、与时代同步的确不容忽视。在调整和更新课程内容的过程中,除了强调学生对基础理论的掌握之外,更通过见习性实验、课程讲座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目前市场上或企业中应用的先进的应用型理论和技术,积极与市场接轨,以增强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
最后,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人们适应传统世界,不是着眼于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表达思想的能力,以便他们在无法预知的未来做出更有意义的选择。工科背景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长处,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抽象的归纳能力和理解力。
2.3 借助工科学科平台,强调课程的交叉和融合
工业设计是一个强调学科间交叉和融合的综合性专业(如下图),高校设立工业设计专业的核心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创新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并存,并且有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的综合性工业设计人才。然而,这些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是不可能完成的。工科院校多忙于专业和课程的建设,没有仔细思考如何将课程进行交叉融合,工科院校应立足学校自身优势,借助工学学科平台,优化课程体系,强调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从多学科、多领域着手,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加强对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图1)
3 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启示
对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究和实践,其必要性和意义主要体现在:
高校教学水平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学质量因教学方法的不同而不同,工科院校现存的一系列由多年延续下来的、陈旧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对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严重影响了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质量。
对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进行协同创新教学改革,能够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专业定位,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研究和学习,并提高自己的专业综合素质,积累实践经验,从而培养出真正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工业设计人才。
篇10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专业。注重学生厚基础、宽口径、重素质培养。在全国及省部级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国际工业设计作品大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等重大赛事中屡屡取得优异成绩。三十多年来,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合格的有用人才,毕业生受到社会普遍欢迎。学院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已成为学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当然我校在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实践方面需要针对技术发展、社会需求做出相应调整,实践内容相互联系与协调。因此,积极开展机械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改革与研究十分必要,如何能够在现有的条件下真正提高机械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二、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综合实践教学改革方案分析与研究
新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口径更宽的专业,要求学生既能搞设计也能搞实际操作,因此,要求设计综合性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十分必要的。其实,国内高校不同专业的许多教师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传统实践教学的实践多为验证性实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紧密结合我校实际,根据我们的机械工程学院院级教学研究项目的实践情况经认真分析、充分讨论,提出先组合、后融合,循序渐进的改革思路,综合实践内容的规划方案体现出发展的动态特点。最终提出该发展过程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途径为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基础综合实践提供一条可持续的发展近期和远景规划。具体的实践方案是针对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重组实践教学内容,提升教学实践档次,加强基础动手训练、学科强化训练以及综合调试设备训练的能力。本项目根据拟订实施方案重组实践教学体系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总目标分解为基础训练、学科训练、综合训练三个层次。
①基础训练包括工程认知、计算机制图与测绘等。通过实践教学能掌握到基本的实践操作方法,能够正确地使用仪器设备,准确地采集实践数据;认真观察实践现象,进行分析判断、逻辑处理、做出结论的能力。
②学科训练包括电工电子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材料成形技术等。该层次实践主要机械原理、机械零件设计、电工电子技术等。
③综合训练:该层次实践主要结合工业生产过程、模具CAO/cAM基础、CAE技术与应用、应用微机原理、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仿真技术与应用等焙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所提供的实践设备覆盖面宽、专业性强河适应机电类类多门课程实践。其中将AD/数据采集引入气动拼装综合实践台,数控设备网络远程程序上传下载实践装置和伺服运动控制台等设备填补了国内在实践设备上的空白。
三、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的价值和体现
1.学术价值
研究的理论成果被国内外近十种刊物所发表发表的十多篇论文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统计与分析研究数据库所收录;被国际三大检索收录5篇。理论成果和教学实践是教学改革广泛开展的有利条件。
2.实践意义和社会影响
①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实践教改的深入开展对广大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周此教师开始关注研究方法和教育理论知识进行学科交叉知识的学习。
②初步构建了富有教育特色的有效教学理论体系颂目的实施,减少了授课时间,提高了学生自主能动性和动手实践能力。必须开拓新的思路提高整个教学系统的效率,精心落实每个教学环节,构建有效教学。
③探索行之有效的实践模式和教学方法素质教育的实施也促进了教科研的发展。教师和学生更加关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实施高效教学,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培养需要。
3.成果的特色
实践教改为本科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课外创新制作提供训练平台,为教师和相关技术人员提供技术研究开台为改善办学重要任务,提高学科水平,增加学校亮点服务,具有以下几个特色:
①综合性。为了体现这种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联系设计实践基地将大学的各种实践课程进行了有效的连接与实验。通过实验更深刻地体现专业课程之间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
②开放性。教学实践采用模块化设计各模块之间相互独立,功能各异,可选择合适的模块进行连接和实验,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工程项目的设计思想,加深了学生对机械产品的设计、组装和调试过程认识。
③实际操作性强。所有实验均需学生自主动手完成实验的连线、程序编程和调试通过实验提高在未来进入社会后的适应能力。另外通过实验学生不仅可以对前期学习课程进行总结还可以对其他专业课程进行学习,如电气、计算机和电子等课程。
- 上一篇:工程管理的问题
- 下一篇:民政资金使用存在的问题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机械制图实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