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和中药的知识范文
时间:2023-06-29 17:27: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和中药的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中药;产学研结合;知识产权
中图分类号:DF5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9-0277-03
一、中药产学研结合的产生与发展
(一)中药产学研结合的产生
在充满经济市场竞争的21世纪,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已经开始融入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为了更好地迎接市场经济带来的挑战,为了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无论是国家政府还是私人企业都已经开始选择这种经济创新模式来改变自己的产业模式。这种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模式即由企业(产业界)、大学院校(学术界)、科研机构(研发单位)所组成的联合体,利用策略联盟的方式进行合作,合作各方基于策略上的目的或需要相互提供资源而联盟,以求目标实现的合作措施,它可以实现产、学、研三赢的局面[1]。而对于传统中医药来说,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走向国际化,是赢得争竞主动权的必修课,但是由于中药新药开发投入大,周期长,成本高,单靠中药企业或者科研院所这两支中药科研代表的力量是很难实现中药学新药的发展的。为此,近年来一些中医院校与中药企业也在积极探索采用产学研结合模式来试图克服单靠中医药企业或者科研院所单打独斗的局限,实现企业需求和科研院所的课题的有效对接,从而提高科技产业化率,以赢得经济竞争主动权。在中药产学研结合这一创新模式中,各方共同形成了这样一种法律关系,其中构成要素的主体是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客体是智力成果即知识产权,内容是合作各方所享受到的权利和义务。其中中药知识产权(客体)权利归属和利益分配就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二)中药产学研结合的发展现状
为了很好地实现中药产学研三者结合的目标,为了更好地共创产、学、研三赢的局面,近年来,一些中医药院校和中药企业积极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比如,二者进行联合,建立了许多中药产学研究实体和示范基地。而在上海、天津、广州等地都也已经开始实施这些举措,特别是广州市农工商集团有限公司属下骨干企业——广州市花城制药厂为抢占中药自主创新的制高点,与中国人民总医院和合肥工业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研发治疗心脑血分规模化生产步入快车道,对提高广东现代中药产业化水平,打造中药国际新品牌,带动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推动广东中医药强省建设将做出重要贡献[2]。以此可以看出,中药产学研结合是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是未来抢占世界医药行业的制高点的优势之一。故本文认为,无论是我国政府还是私人企业以及其他单位都应积极寻求适合自己产业模式的此种渠道,以赢得产业经济的发展。
(三)中药产学研结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产学研合作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合作的系统工程。这种新的模式打破了传统科研力量大部分集中在乏资金投入的科研院校,而具有市场竞争敏感嗅觉的企业有资金却无创新竞争点的模式。反映在中药产学研结合过程中,其合作核心是中药企业利用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智力成果为本企业谋取更多的利润,高校和研究机构利用企业的资金改善科研条件,为进行新的科研活动、创造智力成果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在这一合作关系里,如果作为开发人的医学院校和研发单位能与作为需求科技成果的受让方——企业处理好各种关系,即可实现各方优势与投入的生产要素的互补,取得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市场主体都有自身的利益诉求,企业作为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在向学研进行投资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该知识产权的价值有多大、投资该研发项目的风险有多大、如何以最小投资获得最大的收获,以及如果此次结合获得成功,那么自己又要怎样控制此智力成果;相反,具有丰富科研人才但又缺乏资金投入的学研方又会有着控制利用此科技成果获得丰厚报酬的想法。从此可以看出,合作双方基于不同的利益诉求,就会导致产学研各方对结合中的知识产权权利的归属和利益分配产生争议,即以知识产权为导火索的纠纷。如何解决围绕中药知识产权为核心的争议,就成为了现在影响中药产学研结合成败的关键。本文在此就主要探讨中药产学研结合中存在的知识产权争议有哪些、形成争议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这些争议。
二、中药产学研结合知识产权的主要争议以及形成原因
(一)中药产学研结合中的知识产权主要争议
近年来随着中药产学研结合进程的不断深入实践,中医药在经济市场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大推动作用。但是在中医药行业竞争优势不断加强的同时,作为中药产学研结合发展核心的知识产权权利归属和利益分配问题也凸显出来,成为中药产学研结合的绊脚石。主要问题有以下这些:
1.中药产学研结合各方对科研技术成熟与否认定判断标准不一
在中药产学研结合过程中,中药企业利用自身资金优势对中药科研院校可行性项目进行投资,主要考虑该科研项目是否具有创新点、是否具有经济竞争优势。其对科研技术是否成熟的判断标准是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看能否生产出符合其经济目的的产品并决定是否投资。相反,中药科研院校在进行一项科研项目,考虑其技术是否成熟时,往往考虑的是自己是否按照了科学的方法、按照了科学的过程来进行,并非是像中药企业一样从经济角度去考虑。这样,即便中药科研院校所研发项目被要求具有实用性,但这种实用性并非完全等同于企业从经济角度看的经济市场实用性,两者存在很大的差别。简而言之,中药科研院校多要求的实用性是象牙塔思维下的,具有太多的实际不确定性。而企业所要求的实用性则是确确实实的经济市场的实用性。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经济投资愿望。即便研究人员一定条件下能考虑到所研发的技术的市场实用性,也不能完全等同于中药企业所寻求的经济市场实用性。因此,中药产学研各方所考虑的科研技术判断标准不同,所做出的抉择也就有所不同,从而在合作过程中会造成很多分歧,严重时可能影响整个合作项目的成败。
2.中药产学研的知识产权权利归属不明晰
在中药产学研合作过程中,中药知识产权权利归属是合作各方矛盾的集合体,是重中之重,所以分清知识产权权利归属极其重要。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多知识产权权利的归属却不明晰,究其情况分为几种:
(1)职务成果的争议。实际生活中,有的高校科研人员直接与中药投资企业达成针对其自主研发科研成果转让的协议,企业对其本身并没有什么争议,但是往往因为该科研人员在进行科研项目研发时利用了其所在单位或者院校的便利,所以当其所在单位或者院校得知此科研成果并有心进行控制时就产生了该科研成果是否职务成果的争议,从而影响中药产学研结合的顺利进行。
(2)原始知识产权的归属争议。这种争议指的是在转让或开发技术环节针对该技术的产权的最终归属所发生的争议,该争议往往是因为合同约定不明(如在合同中以“未尽事宜,共同协商解决”等模糊条款)、合同各方对知识产权相关权利性质的理解(如许可使用理解为权利转让)等产生的[3]。
(3)后续改进成果的争议。这种争议往往是针对科研人员、科研单位在对其科研成果进行转让后,例如作股份参与公司经营。后又在原科研成果上进行了新的改进并取得一定成果并不可以单独使用实施的情况。此时受让方,也就是被入股的公司可能会主张该后续改进成果基于其科研成果的所有权主张侵权或者其他权利。而该后续改进科研人员或者单位申请新的专利保护也会受阻,因为会发生争议。
3.中药科研技术作价高低的争议
中药产学研合作中的权利义务的大小,都是由其科研技术价值的高低来决定的。如果作为中药产学研合作开发的项目技术作价比较高,作为科研技术的开发方便会主张更多的权利去支配此次合作事项,从而打破长期以来一直以企业为导向的合作模式,使中药企业在此次合作中的地位有所降低,所以企业针对此也是会极力反对的。相反,如果此次合作过程中对该科研技术的作价比较低,科研单位和院校也会有所反驳。很据此,我们可以知道,科研技术的作价高低非常重要。可是,究竟怎样评定该科研技术,我国法律没有具体的规定,只是表明合作各方本着公平自由的意思进行协商。至于国家政府也没有专门的机构来对此进行鉴定评断。此种情况下,以知识产权(科学技术)为核心的中药产学研合作也就会发生争议,甚至会影响最终该创新模式的实施。
(二)中药产学研结合中的知识产权争议产生的原因
1.未充分利用中介机构的优势
在中药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其主要核心就是作为科研技术的知识产权是否成熟,是否可以转化进行生产。在这个合作过程中,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诉求都希望对科研技术进行利己的判定。究其科研技术成熟与否完全可以借助第三方力量来做出公平的判定,而非依双方各自的准则去判定。看事情的角度不同,所做出的决定就不同。所以在中药产学研结合过程中迫切需要一个第三方去评定该科研技术成熟与否,而中介机构却能恰巧完成此任务。
2.中医药创新水平低
我国中医药学有着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但是我国的中药行业在面对世界经济竞争时却没有竞争优势。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中医药没有创新竞争优势。同样,在中医药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创新水平的高低也是非常的主要的,因为其价值的高低影响着中药产学研各方合作过程中地位的高低,合作各方权利义务的大小。故创新水平的高低是中药科研技术作价高低的争议的主要原因。造成中医药创新水平低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
(1)我国法律没有对科研项目创新进行处罚性规定,许多科研人员和科研单位在国家扶持的项目上没有责任感,忽视创新性。
(2)我国也没有规定具体的创新性标准,所以在项目结项时究竟科研人员或者科研单位所进行的项目研究有没有达到创新标准都无从考察。
(3)我国所进行的科研项目研发没有实行全国联网,许多科研项目只是在原创新水平上进行着一遍又一遍的重复。
3.科研人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较弱
尽管近年来国家一直在宣传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但是仍然有相当一大部分人,特别是中药科研人员,其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特别弱。他们有的先发表科研论文再申请专利保护,有的甚至不知道哪些科研技术成果可以采用专利保护。当合作方申请了专利保护时他们才认识到自己的科研成果保护权,但为时已晚。又或一部分科研人员在申请专利之前先无意泄露了该智力成果的主要内容造成合作外第三方先申请专利保护,从而造成对合作方的违约。这些都是因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较弱形成知识产权权利归属不明晰的一种。
三、中药产学研结合知识产权争议的解决建议
1.充分利用社会中介机构的力量,以减少产生争议的因素
针对中药产学研结合创新模式中的知识产权这一无形财产,现在我国政府并无设置专门的机构来进行评定。社会中介机构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可以对合同的成立和履行提供可靠的依据。如合同当事人对技术作价的高低不能达成一致的,可以由专业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该评估结果可能是其中当事人不能接受的,但它可以作为双方签订合同的参考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作价过高或过低给其中一方当事人造成损失。
2.填补法律空白
现在我们国家的法律无论是针对中药知识产权的保护还是对中药知识产权的创新判定标准都还存在不足,我们国家和政府都应该积极制定其中的具体规定。法律应当在尊重当事人意志的同时,从产学研各方利益、研究开发者的个人利益等诸多利益中找到平衡点,实现利益平衡的构建,引导当事人签订协议,并提供当事人未签订协议时的法律适用模式。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是1996年通过的,已历时近13年之久,很多规定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难以起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尽快修改该法,增加促进解决产学研合作中知识产权问题的法律条款,以推动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3.加强科研人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在市场经济中谁的知识产权保护得更好,谁就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定的主动权,所以必须加强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思,因为一般情况下中药产学研结合中,中药企业仅仅是投资单位,所研发的科技成果在研发出来之前和研发出来之后多由科研人员在进行保护。故应该针对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普及学习,以期每个科研人员都能够清楚明白的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部受他人侵犯,同时也做到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4.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
健全中药产学研合作机制,公平合理分配产学研合作利益和风险,使合作各方齐心协力共同应对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危险问题。尤其是要注重探索高校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各个科研院校必须从我国高校实际出发,研究和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同时还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推进中药产学研结合的经验,充分发挥高校的引导推动作用,不断把中药产学研合作引向深入。
参考文献:
[1] 赵达薇.论产学研联合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分配制度创新[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4,(8).
篇2
【关键词】 中职;艺术教育;综合素质;提升长期以来,我国中职艺术教育延续一种较为片面的培养模式,即对学生只重视技能训练,忽视了综合素质教育;对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标准大都只注重教师的单项专业技能,而忽视了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以至于学生掌握的综合技能十分有限。这种教学模式沿用至今,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了。特别是近几年来艺术毕业生就业率急剧下降,乃至全国的专业艺术教育院校都普遍面临着较为严峻的竞争、挑战和危机。
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让学生进入社会就能有更多的就业方向和适应更高的岗位要求,成为艺术院校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因此,打造高素质的综合型师资队伍,继而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成为艺术院校创新办学理念的必由之路。
目前,艺术院校延续的单纯注重技能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在改革中首先必须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加大投入;增加现代教学设施;建设生源基地;提高生源质量等措施来应对学校面临的危机。在这其中,建设一支高等综合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在改革中最重要也是最艰难的一个问题。在这危机面前,教师同样也要更新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特别是面临着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压力和挑战。知识和能力不仅是教师在教育舞台上赖以立足的两根支柱,同时也是学校赖以提高发展的根本办法之一。下面提出几条如何提高师资综合素质的具体方法。
一、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保证
教师是教学科研的直接承担者,教师的素质决定着一个学校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这是因为艺术教育在教与学之中,有学术的熏陶、道德的升华,也有技术的传授、知识的传承,更有对艺术的感悟。这就要求艺术专业的老师比其他专业的老师付出更多的心血和精力。总书记曾经在第七次作代会的讲话中说到:“文艺工作者要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和庄严职责,更使我们深感艺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重大,我们要从历史的角度,战略的角度,考虑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力求在可行的范围内履行好自己的教育职责。”
胡总书记的这段话,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到学校要根据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去改革当今的艺术教育现况。作为艺术教育者要顺应社会的进步,提高自己教学水平,履行自己的教育准则,一切都要围绕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一切的改革都是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质量是全社会方方面面都应该关注的问题,有质量才有生命力,才能占有市场,才有竞争力。质量是学校生存的保证,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很显然,要实现这一目标,最重要、最急需的是要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二、提升教研水平,做研究型教师
1.新课程的改革更需“研究型”教师
所谓研究型的教师,是指能针对教学中的问题,自觉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程或教学实验和研究,从中总结教学规律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的教师。今年,教育部对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学改革已进行到实质性的操作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削减了国家统一的课程,鼓励教师开发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还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和研究者。新一代教师的成功不单纯取决于其艺术技能的高超和学识的渊博,更取决于他的先进理念、创新的意识、研究的能力和教学的智慧。因为,现在的教学不光是传授知识,更体现在如何创造性的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在实施课程时,须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景之中,用实际研究的方法分析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反思,总结研究结果,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只有不断探索研究的教师才能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教师”。
2.拓宽视野,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年轻教师应该要有继续提升学历的强烈欲望,积极拓宽自身的专业培训渠道,这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只有当你掌握了全面知识,让自身的整体知识结构不断的完善,才能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在拓宽知识方面还可以表现在其他几个方面:一是立足本专业,注重与其他学科的相结合,有目的为自己充电。二是多听课,甚至是其他学科的课,特别是技巧老师多听理论老师的课,而理论老师多听技巧老师的课,多观摩他们的演出等,这样也能取得一个互补的作用。否则容易自我称大。三是鼓励年轻教师多写论文,认真地写好每篇论文,就可以从某方面扎扎实实地提高一步,它不仅加深了教师教学方法,同时也提高理论水平,从而达到提高自己教学的研究能力。四是要多了解信息,及时掌握各种专业信息和教学动态,它可以认识自身差距的机会,又是专业发展的推动力。
三、在广博的基础知识上掌握学科前沿信息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终身的、连续的发展与提高过程。教师在整体知识结构自我完善的同时,必须主动适应信息化社会,掌握信息应用能力,才能了解本专业、本学科的发展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在教学改革中更主动,更有效的发挥作用。关注学科前沿,了解同类专业发展情况是专业教师认识自我差距的机会,是专业发展的推动力。我们只有在不断的掌握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新理论、新材料、新方法和新技术,在广博的基础知识上掌握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使之运用到课堂上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才能够把教学过程变成一个不断提高新能力的过程。
四、教师的素质教育与艺术修养
艺术即审美,艺术教育本身也有审美价值,作为教师也应具有美的教师形象,他在课堂上既是审美主体,又是审美对象。教师的仪态、服饰、表情、动作、语言、气质等都会构成学生的审美趣味中心。另外,教师的审美修养还表现在有目的的塑造自己美的教学形象,这种教学形象对学生时刻起着熏陶、感染和审美教育的作用。比如美的仪态、举止应是自然、高雅、有号召力;美的语言应是生动、形象、幽默、有感染力、逻辑性强。精当、优美的语言不仅能准确表达你要说明的意思,而且往往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学气质是教师人格和个性特点的外化,体现着教师审美修养的鲜明个性,因此,美的教学形象不能只有一个模式,凡是体现了教育目的性、审美愉悦性、个体创造性的教学形象都是美的,都会给自己塑造一个美好的教师形象。只有老师的自身素质提高了,才能担负起培养高素质的艺术人才。
篇3
一、树立良好的师风师德,以“慎独”来严格要求自己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敬业精神,较高的人格魅力。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教师必须树立“以德树人,以德服人”,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打动学生,提高学生的学识和修养,这是教师工作的最高目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教师职业特征的概括,也是对现代教师人格塑造的基本要求。由于中职学校大部分专业老师都是非师范院校毕业,在企业的工作环境毕竟和学校不同,面对的不再是冰冷冷的产品和利润高于一切的企业追求,而是有血有肉的生命。师德的关键就是要爱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学生崇拜和模仿的对象,教师只有以身作则,才能有效引导学生怎样去做人和学习。教师应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是一个可亲可敬可信的人,学生喜欢把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品行乃至行为举止等,可以说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
二、需要有健康心态
健康心态,一个方面就是要求自己要有良好、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得开才能有好的工作态度,才能给家人、亲戚朋友、同事、学生、家长带来轻松和快乐。多为别人着想,做事要努力让身边的人感到轻松、快乐,不斤斤计较,淡泊名利,甘为人梯。在领导、同事心目中做一个善于为人处事、少说话多办事,说话不伤人、做踏踏实实的人。同事关系好了,师生关系融洽了,自然心情就好,做起事来就会干劲十足。
中等职业教师更应培养良好的健康心态,才能面对复杂的问题,尤其是现阶段中职学生参差不齐的基础知识,个别学生心理状况不健全、思想道德品质不良、师生心理沟通存在障碍、行为习惯无规律、学习成绩不佳、不思进取和奇形怪状的想法及做法等。老师要诚恳对待学生,与学生做朋友,对真、善、美有执着的欣赏和追求,要胸怀坦荡,能采纳不同的意见,勇于接受各种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改正错误,充满爱心与责任感等等。心态健康,身体才健康。比如:周末可以让自己放松一下,带上照相机,拍摄些风景照片,根据学生的近况,做些明信片并附上祝福语、或勉励语、或劝说语,发到学生QQ邮箱等等,不仅让学生感觉得到你的关注,拉近师生的距离,还可以通过QQ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近况,鼓励学生,寻找开心快乐的话题,让自己心情放松,享受一下生活的乐趣,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用愉快的心情去面对每天的工作。
三、做一名学生喜欢和赏识学生的好老师
1.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喜欢你
树立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赏识教育,让学生喜欢你,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但是,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师爱是每个学生都应充分享受的权利。留有死角的师爱是一种不公平的师爱,不成熟的师爱,因此我特别关注那些有“问题”的特殊学生,这些学生在学习工作中,叫苦叫累,遇到一些挫折便精神苦闷,情绪低落,哀叹时运不济,对未来失望,这种状态往往使学习工作半途而废。多接触这些学生,就能体会学生的心情,学生的感受。作为教师有责任去发现他们,重视他们,为他们擦拭,帮他们发亮。尽管他们的光暂时是微弱的,但是我们要相信有光就会有希望。一名好教师应有一颗宽容的心,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老师要学会赏识学生,在评价时,能保持鼓励性的倾向,使学生时刻感到自信,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学生犯错时,要给他们一个台阶下,当学生取得成绩时,那怕是小小的成绩,别忘了给他送上一片掌声。学生有疑难时,教师应该是学生最好的心理医生和真诚的朋友,当学生大胆表现自己时,教师是最好的欣赏者,真诚的赞美、友善的态度能感染学生,了解、尊重、欣赏每一个学生,赢得学生们的信任和爱戴。
对学生赏识并不是放纵,它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并不是教育的一切.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不要相信爱与赏识能解决一切问题,而应该从爱心出发坚持“惩罚”,这也是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顽皮的学生,不轻易放弃,对其违规行为,不要听之任之,应当给予合理的教育,要求能够做到“自律主动、问心无愧”,在学生管理上相当有效。学生违反纪律时用自律,学生学习工作偷懒时用主动,学生做了一些不应该做的事情时,教育他们要懂得问心无愧,并给予适当批评与惩罚,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以学生为本,学会反思
今天,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我们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需要是―条“常流的小溪”。在知识经济时代,不仅要求教育内容的不断更新,更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具有自我深造的能力。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学会反思的教学能力,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中职教育能办多少年?中职教育该怎么办?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管用吗?一系列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从事职业教育的专任教师思考。教师之路任重而道远,相信自己,一名优秀中职教师是脚踏实地干出来的。
参考文献:
[1]黄勤 李颖钰 职业学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分析和对策.卫生职业教育,2009, 9(18):21~22。
篇4
关键词:合格投资者制度;信托行业;业务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392(2007)05-031-03
2007年1月23日,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修订颁布了《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等新的监管规章(以下简称新办法)。新办法中首次引入了合格投资者的概念,这一概念的引入和合格投资者制度的建立是新办法的核心内容之一,将对信托行业的市场定位、产品开发方向、内部管理模式产生重大影响,也为解决长期困扰信托公司的信托产品风险承担问题提供了现实的解决方案,对信托公司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 合格投资者制度的建立,确定了信托业高端理财的市场定位
按照信托资金的来源划分,信托公司从事的资金信托业务可分为单一资金信托业务和集合资金信托业务,其中集合资金信托业务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主流业务。新办法颁布前,信托公司依据2002年颁布的《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办法》(简称老办法)办理集合资金信托业务,老办法第六条规定单个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接受委托人的资金信托合同不得超过200份,每份合同金额不得低于人民币5万元。据监管机关有关人士解读,200份信托合同的限制体现了信托业务私募理财的性质,每份合同不低于5万元体现了对投资者风险承担能力的要求。
2002年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增长,普通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增加,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中等收入的个人即可达到目前信托业务的资金门槛(5万元)限制,该限制已难以作为投资者是否具有风险承担能力的标志。另外,老办法对于投资者资质的规定过于简单,仅以投资者单个信托合同的金额作为标志,难以对投资者的风险承担能力作出综合评价,不利于实际操作。再有,老办法对于信托产品的市场定位与目前其他金融机构理财产品的定位基本相同,无法体现信托公司的独特作用。而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又纷纷利用各自的竞争优势开发理财产品,给信托公司带来了很大冲击。
2007年颁布的新办法通过合格投资者制度的建立对集合资金信托的客户准入作出了新的规定。办法规定集合信托计划的投资人应为合格投资者,合格投资者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能够识别、判断和承担信托计划相应风险的人:一是投资一个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二是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计在其认购时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财产证明的自然人;三是个人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20万元人民币或者夫妻双方合计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3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收入证明的自然人。新办法一是提高了委托人资金规模限制的门槛(或要求其能证明近年来的收入水平),这一限制远高于目前各类金融机构推出理财产品的金额起点规定,将目标客户群体限定在收入比较高的人群,初步确定了信托公司高端理财的市场定位。二是提高了合格投资者制度的可操作性,由过去仅以投入信托计划的信托资金金额为考量委托人资质标准,变为综合分析投资金额、拥有资产情况和收入情况,为识别投资者提供了更为全面的依据。
二、 合格投资者制度的建立促进了信托公司业务重心的调整
合格投资者制度的建立决定了信托公司高端理财的市场定位,信托公司面对的投资者群体具有更多的金融知识,拥有更多的金融财产,具备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同时也对投资收益有着更高的预期。信托公司要在高端理财市场站稳脚跟就必须具有能够满足高端客户需求的投资管理能力,依据信托市场的多元化需求设计出对高端客户具有吸引力的信托产品。这就促使信托公司在做好现有业务的同时调整产品结构,进行业务创新,增加证券投资、股权投资、投资银行、资产证券化等业务的比重,突出高风险、高受益的产品特点,满足高端投资者的需求。
目前,资金信托产品的资金运用渠道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即以信托资金发放贷款、投资于证券市场、进行股权和受益权投资,以上三个投资渠道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以发放贷款为资金运作模式设立的信托项目,信托受益水平稳定,以贷款合同为纽带,信托项目与借款人之间形成的是债权关系,当借款人面临清算时债权关系的受偿顺序在股权前,另外操作中还可以采用抵押、质押、保证等担保手段,风险相对可控。因此以信托资金发放贷款是许多信托公司进行信托资金运作的首选模式。但由于受市场利率水平的限制和商业银行竞争的影响,以贷款模式运作的信托产品受益率相对较低,难以满足高端投资者的受益需求。2006年以来,由于“全流通”等困扰证券市场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我国证券市场得到了蓬勃发展,以证券市场作为主要投资目标的信托产品增长很快,在新发行信托产品中占有相当比例。和贷款相比,证券市场投资的受益水平较高,但受益水平波动也较大。目前,基金管理公司和证券公司的理财产品多以证券市场为投资目标,和这些机构相比,信托公司的专业化程度较低,证券信托产品缺乏明显的差异性,竞争中不具有优势。股权投资和受益权投资是近年来信托公司重点拓展的领域,这一领域具有高风险、高受益的特性,对于追求高受益的高端投资者具有比较大的吸引力,特别是私人股权投资等业务已成为近年来高端投资者追逐的热点。受国家政策的影响,目前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还难以大举介入这一领域,给信托公司留有比较大的拓展空间。
由于合格投资者制度的建立,促使信托公司调整业务结构以适应合格投资者的需求,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资金运用方式将逐步由贷款为主向证券投资和股权、受益权投资为主过渡,股权、受益权投资以及相关的投资银行业务有望成为信托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三、 合格投资者制度的建立为解决长期困扰信托公司的风险承担问题提供了现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按照《信托法》规定,信托产品的风险由信托财产承担,即由委托人自行承担,只有在受托人违反信托目的处分信托财产或者因违背管理职责、处理信托事务不当致使信托财产遭到损失的,受托人才承担赔偿责任。而在实际操作中,风险承担问题要复杂得多。首先,目前信托公司发行的信托产品,尤其是作为其主营业务的集合信托产品,其主要市场定位是中等收入人群。这一客户群体对信托产品的风险意识比较淡薄,加之信托公司的营销宣传带有或多或少的保本暗示,使得这一客户群体很难接受信托损失的现实。一旦发生损失,可能会引发社会问题。其次,由于客户承受风险的能力弱,即使委托人承担了风险,也会对信托公司的目标客户群体产生重大影响,信托公司将立刻面临信托计划发行困难的问题。由于信托公司不愿或者不敢把风险交给委托人去承担,所以信托投资一度成为了一项不能失败的投资。一笔集合资金信托业务的成功运作仅能给公司带来1%左右的收入,而一笔信托资金的运作失败将让信托公司面临灭顶之灾。因此,近年来许多信托公司呼吁建立信托产品的风险缓冲机制,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但由于信托产品风险缓冲机制与《信托法》的设计初衷相违背,信托产品的风险承担问题始终难以得到解决。
合格投资者制度的建立为解决信托产品的风险承担问题提供了现实可行的方案。委托人与信托公司之间是信托关系,委托人在充分了解信托产品风险和预期收益的情况下,委托信托公司从事资金的运作。由于委托人的范围被界定为具有识别和判断信托风险的能力、具有承担信托计划风险能力的投资者,因此,信托公司只要通过调整信托产品的定位,完善产品设计、依据信托合同进行资金运作,履行受托人的职责,信托产品发生的风险可以交由委托人去承担,信托公司无须承担额外风险。
四、 合格投资者制度促进信托公司改善内部管理、健全风险控制体系,强化信息披露机制
合格投资者委托信托公司进行的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且要承担投资失败产生的风险,因此投资者会更关心信托公司的内部管理、风险控制、投资项目管理、优质项目开发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的高低是委托人选择信托公司的首要依据。同时从保护委托人、受益人的利益出发,监管机关也对信托公司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因此信托公司在努力开发信托产品、拓展市场的同时,必须努力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健全风险控制体系,才能达到监管机关和合规投资者的要求,在理财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和银行业、证券业相比,信托公司真正从事信托行业的时间还比较短,缺乏进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方面的经验,从业人员素质也有待提高。虽然近年来信托公司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合格投资者制度的建立进一步促进了信托公司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另外,基于合格投资者风险承担者的角色,其对信托公司信息披露程度也势必提出更高要求,包括产品设计情况、信托资金运作情况和清算情况等。近年来,由于银监会先后出台了关于信托公司信息披露和信托资金托管的相关制度,信托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已取得了长足进步,部分信托公司还主动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对信托资金的运作和清算情况进行见证,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随着新法规的实施,信托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将进一步完善,逐步满足合格投资者对于信息透明化的需求。
五、 合格投资者制度促进信托公司改变营销模式,逐步实现信托产品与其他理财产品的差别化
篇5
关键词:公共实训中心;职业教育;产业发展
河北唐山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是经河北省政府批准,由唐山市建设的一个技术先进、设备高端、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和鉴定服务的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中心依托唐山劳动技师学院进行建设,建有现代机床加工、现代电气控制、现代机械设备维修、现代汽车维修、现代化工工程、现代焊接、现代物流、现代服务、现代信息等9个实训分中心,每年为经济快速增长和转型升级提供大量高技能人才。河北唐山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将在如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一、全面提升工业装备水平,引领产业发展方向
中心建设遵循“全新理念、瞄准前沿、科学布局、引领示范”的原则,建设一个既立足于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又具有高端示范引领作用的国内一流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规划建设的数字工厂引领未来工业的发展方向,紧扣“中国制造2025”产业发展战略,使信息化与自动化、个性定制化深度融合,推动唐山制造业价值链的全方位变革。规划建设的石油化工教学工厂、盐化工教学工厂瞄准唐山化工支柱产业。其中,盐化工教学工厂是国内首创,填补了国内空白。引进的五轴龙门加工中心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能满足航空航天、模具生产、汽车制造业及高铁、石油化工等高端制造的需求。焊接设备瞄准焊接行业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以机器人焊接技术和高速焊接技术为核心,以满足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迅猛发展的需要,为区域产业升级转型和经济建设培养高技能焊接人才。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是现阶段的重要任务,而高端装备将大幅提升工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成为发展的关键。
二、提高职业教育水平,推动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从技工职业教育现状来看,无论是在师资队伍、实训条件、教学设施,还是在更新教学技能工艺等方面虽有一定基础,但与现代装备制造、化工、物流等项目的新设备、新工艺和新理念的需求,与先进制造技术领域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一是培养能力不足,规模小而散。现在许多技工学院都是几十亩校园,几百名学生,面积虽大,却由多个校区组成,导致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能力严重落后。二是实训设备老旧,更新缓慢。长期以来因资金投入不足,大部分技工、职业院校实训设备还停留在传统产业、手工操作阶段,装备制造、化工、物流等多个专业远远达不到F代企业对新设备、新工艺和新理念的要求。三是专业规划不科学。突出表现在专业重复设置,传统专业远远落后于产业的发展要求,新专业建设严重滞后,造成技能人才结构性矛盾。四是师资队伍亟待提升。据调查,当前社会上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有相当一部分是职业院校急需的“双师型”教师。因此,加速培养“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和关键。
河北唐山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的建立逐步改变了这种现状。公共实训中心将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化标准进行实习教学、生产加工,实现实习教学与岗位锻炼零距离接触,用企业明天的需求培养今天的技能劳动者。从政府服务角度看,可成为政府提供服务的桥梁和纽带,助推经济快速持续发展;从企业发展角度看,可以提高职工技能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职业教育发展角度看,可成为构建我市职业培训多元化、市场化体系,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的重要载体;从共享型实训中心社会化角度看,可面向社会开放,提高设备利用率,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与辐射作用,打造资源共享和可持续发展的广阔平台;从技能人才结构角度看,是破解我市人才结构性失衡的有效载体;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角度看,是实现我市“两极”率先突破、“三带”跨越发展的人力支撑。
篇6
因此,如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引导全体员工树立正确的思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目的,塑造高素质的卫生队伍形象,适应医院改革的需要,更好地为医疗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政治思想保障,成为了当前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具体考虑以下几点:
1 深化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促进职工思想观念的更新
随着知识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及医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医院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目前医院正处于发展改革阶段,人的思想观念、道德水平、价值取向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如果没有及时加以正确引导,思想政治工作跟不上,未帮助全体员工树立正确的思想信念及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纪观,就会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走上经济利益至上的极端,甚至影响改革的顺利进行。因此,要大力开展和谐可持续发展教育,重视内涵提升,组织广大职工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谐社会医疗卫生基本规则等,使广大职工明确医院要生存、求发展与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运行机制、提升医院应对市场的能力,提高医务人员的思想素质密切相关。
2 把握思想脉搏,考虑职工利益;做好职工观念转变的引导工作
新形势下,医院要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适应的,与医院可持续发展和培养“四有”人才相符合的,具有良好院风院貌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亦不能离开物质利益这个原则。因此,要贯彻多劳多得,按劳分配原则。用制度保护医院职工的合法权益。在促进观念转变的引导上,要看到观念是受物质利益制约的,利益是观念转变的重要动因。首先在分配制度进行改革,打破工龄、职称界限,工资向临床一线、对医院可持续发展打的岗位科室倾斜,实行同岗同酬,报酬凭贡献,多劳多得,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工作积极性。在医院干部职工中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念,优质高效的专业服务水平。把医院建设成为精神风貌健康向上,医德医风高尚优良,干部队伍勤政廉洁,广大职工爱岗敬业,学术思想严谨活跃,人际关系团结和谐,文化氛围浓厚高雅,院容环境整洁优美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窗口。这是新时期医院思想工作的重大任务。
3 结合改革措施,做好导向工作,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在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思想政治工作肩负着重要使命,必须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注重实际效果。帮助职工树立危机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经营意识和效益观念,剖析医院面临的优势与困难,让广大职工深入了解医院的经营情况,工作进展,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增进相互间的理解,把医院和职工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思想观念的导向,即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加以正确引导,调节和保证其行为的正确性。随着改革开放纵深发展,医疗保险制度的推广,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建立和医疗需求的变化,医院由过去的纯福利型事业单位被推上市场,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医务人员的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创新意识和紧迫感越来越强。若不加强思想政治导向工作,设法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将阻碍医院的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是“以人为本”,拥有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是做好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包括:
3.1 优化干部、职工队伍。即加强教育,使其爱岗敬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乐于奉献。
3.2 规范上岗资格和任职条件,建立优胜劣汰机制。
3.3 加强培训。不断拓宽知识面,使其思想素质、业务水平不断适应时展的需求,营造浓郁的学术气氛,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3.4 改善待遇。使干部和职工在政治、经济、晋升和生活上得到关心与实惠,不断调动他们努力进取和勤奋工作的积极性。
3.5 提高医院职工文化素质。医院大部分职工都受过高等教育,文化素质较高,但随着社会的进步、道德水准的提高、科技的发展、知识的更新,广大职工的文化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高,方能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需要。
篇7
1 引起药患纠纷的要素
1.1药师因素
1.1.1少数药师工作责任心不强 由于综合性医院门诊量大,特别在高峰就诊时间内患者更加集中,少数药师因工作责任心不强,"三查七对"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往往在紧张的工作时间内不能很好地履行岗位职责,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有错发、漏发处方药品情况发生,导致患者不满而引发投诉,严重影响了医院的声誉。
1.1.2有些药师业务技术水平缺乏 有些药师由于不注重加强个人业务学习,没有工作进取心,对继续教育培训理解认识不够,业务技术水平还停留在学校课本基础上;对一些新药、特药药理学与药代动力学、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与不良反应不了解,无法示别临床医生所开处方的正确性与规范性,更不能对不规范处方加强监测;同时对新形式下药剂人员的职能要求不了解,药师的药学监护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还有一些编外聘用药师,药学基础知识差,在学校所学知识不牢,继续教育学习技能缺乏,严重影响了药学质量,从而导致一些差错的发生,因而引起患者不满。如有的抗菌药物需要做药物过敏试验,而医生在开处方的时候没有标明,如业务不熟练的药师如果在发药的时候没有识别出来,一方面会导致患者来回往返门诊输液室,另一方面如果患者皮试阳性而需要重新找医生调换处方或重新排队退款,延长了患者就诊时间,阻碍了优质服务流程,给患者造成来回折腾的痛苦,从而引起患者强烈不满。
1.1.3 部分药师服务意识不强 很多患者对药师进行的投诉或者与药师产生纠纷均是由于药师服务意识较差,责任心不强[1]引起。在实际工作中还有部分药师由于对自己职业生涯没有明确规划,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认识不足,对自己的个人不良行为缺乏约束力,职业道德进取性不强,工作中不是主动去服务患者与临床,而是上班时间机械性地应付日常工作,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个别药师上班时间不在岗位,存在迟到、早退、脱岗、干私活、衣帽不整洁等;同时不加强人文、心理与社会知识学习,沟通知识缺乏、交流技巧缺失,在实际工作中一些简单问题难以处理,甚至简单问题复杂化;服务态度生硬、解释工作不耐心、沟通不到位;不下临床了解问题、解决问题;药品配送不及时,药库人员采购不及时,导致一些常用药品配备不足,不能保证患者正常用药而延误患者治疗,因而引起患者、家属及临床医护人员不满。
1.2医院其他医务人员服务上的原因 医师处方书写错误或不规范,如不正确的药物剂量、剂型、数量、用药途径、浓度、用药次数、用药次序、字迹潦草、简写、小数点不明确,用字母、药名的前缀或后缀来代替药名等,引起差错或患者不满。
1.3患者自身的因素 患者自身利益与国家有关药品管理法规相矛盾,要求得不到满足;部分患者认为药价过高导致对临床医师与药剂人员不满;有些患者为了省去再次开药需排队或其他程序等麻烦,要求增加用量等情况,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药患纠纷[2]。
2 对策
2.1加强医德培训与督察 首先要有计划地对新进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并严格进行考核,同时医院医德医风办公室每年要举办相关内容培训,对职工要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与强烈的责任意识;要进行各项质量督察,发现问题要进行处罚并向全院通报,从而起到警示教育作用;要开展各种形式的优质服务竞赛活动,活动重点要放在窗口科室上,要在全院范围内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做到服务热情、周到、耐心;要求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和蔼、文明用语;服务功能上做到简化流程,细节服务,多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开展竞赛活动达到提高工作效率,表扬先进,鞭策后进作用;要建立科室内部管理制度,强化科室二级管理,科室负责人要真正负起责任,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不让问题蔓延。
2.2加强各项业务培训 院科两级要以药剂人员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进行相关业务培训,对初级人员应进行基本药学知识培训,强化"三基",主攻处方调配;对于中级人员应进行药学服务知识培训,开展药学心理学的学习,药剂人员应定时下临床参加各科查房,了解患者用药情况,收集药物不良反应资料并进行分析监测;高级人员要加强药学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开展临床科研与教学改进,从而推动药学的发展,更发地为患者服务。
2.3加强院内各科之间的协调管理 无论患者选择在门诊还是住院治疗,都与药剂科分不开,药剂科负责人应及时清理药品,保证常规用药处于完备状态,同时要与各临床医生加强联系,了解临床各科医生用药特点,定期药讯,让信息公开;药品下送要及时,在临床用药高峰时期药剂科要及时增加工作人员,简化服务流程,从而充分发挥药品治疗与药学服务作用,有利推动优质服务的开展。
2.4树立预防为主、安全第一意识 防止药患纠纷重要的是树立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思想。如在调配处方时认真做到"四查十对":即查处方,对科别、对姓名、对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对规格、对数量、对标签;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对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遵守一人调配,另一人监配、核对,双人签字,保证发药的准确率。发药时呼患者姓名,核对无误后方可发出。有的食物与药物可产生相互作用,应向患者交待清楚;有的药物特殊用法也应耐心告知患者,以免造成不良反应而影响疗效,同时要详细交待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对于老年人可以写在纸条上,并留下联系方式,以利患者查询。
2.5加强与患者沟通 有的药患纠纷责任在于患者,表现在患者自身利益与国家有关法规相矛盾。如国家对毒性药品、品、的特殊管理规定等引起不满,在个人要求得不到满足时,有的患者迁怒于药师。对于这种情况,药师首先要从自我做起,增强服务意识,提高交流技巧,对患者合理要求尽力满足,在服务中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加强国家有关药品管理法规的宣传,如毒性药品、品、管理规定,使患者了解自已的权利和义务,更好地配合药师的工作,同时对有疑问的患者,应有专门的服务窗口和专职人员做出耐心、准确的解释[3]。
综上所述,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药患纠纷,药师都应该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服务至上"的原则,用心与患者沟通,就会减少或防止药患纠纷。另外,药师也应该充分认识到不同学科领域或不同业务范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而交叉和相互融合却越来越明显,我们不要画地为牢,而要拓宽视野,以临床和患者的需求为导向,学习新的服务理念,满足不同个体服务需要,充分发挥药学服务在临床中的作用,从而让患者满意,使优质服务在落实中不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季芳,彭庆海.医院药师和患者关系的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0):160.
篇8
[关键词] 临床合理用药质询;药事管理;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 R96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1(c)-0155-02
Clinical effect of question of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in hospital pharmacy management
DENG Lin
Department of Pharmacy,the Sixth People′s Hospital of Nanning City,Nanning 53000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ect of question of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in hospital pharmacy management.Methods Some irrational prescriptions from January 2010 to January 2011 in our hospital were analysed.The clinical medication of our hospital before and after question work in 2011was summed.Results Antibiotics unreasonable incidence(3.00%)of classⅠincision in 2011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2010(11.11%)(P
[Key words] Question of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Pharmacy management;Clinical application
医院的药事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药品管理与药学工作管理两个方面,其中药品管理是药事管理的核心工作。随着我国临床药物种类的增多,药品的管理过程中不良用药情况逐渐增多[1]。美国有数据统计发现住院患者中约有16%因用药不合理而住院。为规范本院医护工作者的用药行为,2011年开始本院结合相关法规制订实施了临床合理用药质询制度,从专业评价与行政干预等多方面共同监督临床用药的合理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1日~2011年1月1日本院发现的不合理用药及金额超高的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共1052份,其中2010年520份,2011年532份,包括:①药师调配时发现的不合理处方;②每月门诊处方核验时发现的用药不合理及金额超高的处方;③住院患者的病历核验时发现的不合理用药情况;④其他途径发现的不合理用药情况。
1.2 方法
1.2.1 总结方法
由药剂科组织药学专业人员分析、评估入组的处方及病历中用药的合理性,分类汇总评价结果,将不合理用药案例提交医务科进行处理。
1.2.2 临床合理用药质询方法
1.2.2.1 临床制度和流程 医院医务科和药事管理会每年根据所选材料的特点,组织相关方面专家成立质询会,同时要求医院内的抗菌药物管理成员、药学专家、感染科负责人等必须参加。质询会成员参与质询会要保持科学、严谨、公平的态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践与经验,认真听取事件说明,以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评价,评判用药是否合理,对于用药不合理的情况给出整改与处理建议,书面报告医院负责人。
1.2.2.2 落实质询结果 临床合理用药质询的目的在于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专业人士探讨总结方式纠正临床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合理规范药物在临床的应用,尤其是抗菌药物的应用。对于评判出的用药不合理人员给予教育、警告、罚款、开除等处分,以警示其他科室用药人员,保证医疗质量和用药安全,提高医疗水平。制订用药不合理的处罚措施如下:①一般违规用药者给予全院通报批评,主要进行教育整改;②违规程度中等者给予全院通报批评,并对责任人处以处方同等金额罚款;③严重违规者全院通报批评,并对责任人处以处方3倍金额罚款;④因用药不合理产生医疗事故者按医院安全责任制度进行相关违规处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2010与2011年Ⅰ类切口抗菌药物应用的比较
1052份处方及病历中350份抗菌药物应用处方,选择其中190份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处方作为典型进行数据统计,结果发现2011年Ⅰ类切口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发生率为3.00%,明显低于2010年的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92,P
表1 2010与2011年Ⅰ类切口抗菌药物应用的比较[n(%)]
与2010年比较,*P
2.2 2010与2011年中药注射剂用药情况的比较
2011年中药注射剂用药处方92份,其中用药不合理发生率为5.43%(5/92),2010年中药注射剂用药处方89份,其中用药不合理发生率为14.61%(1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93,P
3 讨论
临床抗菌不合理用药情况包括联用不合理、给药方法不当、药物品种选择不对、频繁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过量等,如抗菌药品选择时集中在几种价格较高的品种而无形中使药费过高,再如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常见的致病菌覆盖率较高,临床部分医生未考虑其耐药性应用于手术类抗感染中,而不知喹喏酮类药物因普遍使用导致耐药率较高,一般不应用于手术类患者的预防感染。抗菌类药物应用指导中明确规定Ⅰ类预防用抗生素应在术前0.5~2.0 h应用。临床合理用药是对医务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是安全用药的基本保障[2-3]。临床医师在用药选择上处于“统治性”地位,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者会导致医疗事故。为改变这种不良现象,建立合理用药质询体系,通过公示、警告、处罚等多种手段对临床用药进行管理非常必要[4]。
实践证明临床合理用药质询制度建立可以使临床诸多用药不合理情况得以暴露,研究发现最为频发的不合理用药现象有:①医务人员选用中药注射药物或联合用药时对药物适应证把握不准确[5];②对于抗菌药物治疗时间较长患者未进行病原学标本检测和药敏实验;③对于疑难疾病患者仅给予门诊诊治,未收治住院治疗,影响疾病治疗时机[6];④药物联合应用时对药物间潜在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与不良反应等考虑不充分;⑤处方金额超高,如处方中选用价格偏高的药品,用药疗程过长,甚至重复性用药[7]。临床合理用药质询的应用,在某种程度上督促了医务工作者自身用药水平的提高,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提高临床用药的准确性[8]。本研究发现自2011年本院实施临床合理用药质询后,抗菌药物及一些易超适应证应用的药物不良应用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
综上所述,临床合理用药质询在医院药事管理工作中具有积极作用,不仅督促了药物的合理应用,也提高了治疗效果,避免了医疗事故及纠纷,同时提高了医务工作者自身的水平,完善了医院的管理制度,提高了医院竞争力,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俊.临床合理用药质询管理的深化与成效[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1,32(5):394-395.
[2] 张新玲,徐越斌,向大伟,等.深化合理用药质询,提升药事管理水平[J].医院管理杂志,2011,18(1):81-82.
[3] 应茵,黄萍,薛飞,等.临床合理用药专家质询制度的实践与药师的体会[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1,28(3):271-273.
[4] 张晓伟.从药物不良事件报告看合理用药的必要性[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0,30(11):735-737.
[5] 冀玉梅,刘延梅,郭朗.浅谈药剂科药事管理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作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5):1976-1978.
[6] 郑利光,牛桂田.我院药剂科药事管理小组开展医院药事检查的实践和体会[J].中国药房,2009,20(19):1452-1453.
[7] 牛恒立,李平.药物经济学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4):308-310.
篇9
【关键词】审核;管理:验收
一次性医疗用品医院由于其灭菌效果可靠、有效期长、包装组件齐全完整、使用时无需清洗消毒,在诊疗护理中可预防医源叉感染及传染性疾病感染,减轻医护人员劳动强度等显著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高质量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生物材料及医疗器具)应用将有助于确保临床诊治过程的安全性。然而目前有些生物材料及医疗器具虽然有一定的治疗功能,优点如上所述,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及令人担心的问题。其一,无证经销厂家众多,产品质量合格率低。其二,流通领域混乱,大量的无证,假冒厂家生产出质量低劣的产品,进入医疗机构。有相关报道:由生物材料制作的医疗器具,曾出现过如硬膜移植引起的感染;人工生物材料也曾导致人体感染,在体内变异,断裂等,直接危害人民的健康。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由于以上多种原因,加之市场假冒伪劣产品的存在,长途运输、周转、长期存储,进入医院后不再做任何消毒处理,使用后产生大量的医源性垃圾等问题,使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成为目前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因而在验收一次性医疗用品时一定要供货商提供物品的质量鉴定报告及灭菌质检报告。因为消毒是卫生防病治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环节,特别在传染病控制中,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的手段。例如在住院病人感染肝炎的病例中25%是由于污染的医疗器械和血制品感染的;18%是由于针刺事故引起的,足见医疗器械灭菌在防止医院感染中占有重要位置。
近20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高新技术的生物材料和一次性医疗器具迅速发展,在医疗卫生事业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物材料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例如介入器材和植入人体的器材),在国际上通常将生物材料及医疗器材(植入物)称为重要医用装置(CriticalMedicalDevices)---是指危险性大或维持生命的一类医用装置。许多生物材料和医疗器材都要长期植入体内或用于抢救病人以维持生命。例如,人工心脏瓣膜,心脏起搏器,人工晶体,人工关节,导管等等产品都要长期植入体内几年至几十年,因此根据这些物品的特点和使用目的,决定了这些产品的重要性。
因此,为适应今后社会高龄化发展所带来的疾病结构变化,减少各种疾病的交叉感染,可以预测,患者对医疗器具及生物材料的新需求也会增加,用生物材料及医疗器具诊治疾病对医疗器材依赖的程度会逐年提高。我国一次性医疗用品市场每年以7%以上的增长率在发展,其需求每年已达到近千亿元。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是医院医疗风险监测与预警制度中的重要监控环节,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上如有失控都会引起不可预测的医疗风险。对采购、存贮、使用诸多环节的人员,经常性的法制教育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应该成为管理工作的重点。
医疗器械作为涉及多科学的边缘科学,技术含量在不断提升,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但在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潜在着一定的风险,其安全性.有效性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全,如临床使用植入物越来越广泛,不良事件发生概率随着也会越来越高。为加强对病人的安全保护,减少医疗纠纷,最大限度地控制一次性医疗用品在使用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医疗结构在购入一次性医疗药品时严把流通关,增强责任心,尽可能地保证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可靠性.安全性及有效性,以人民健康为首位,做好人民心中的健康守护神。
综上所述,严格掌握标准,保证购入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质量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中一次性使用无菌卫生用品管理规定要求,选择信誉好,质量好,证件齐全,产品标识符合要求的生产厂家的产品,严格把关,加强验收,存放的管理,合理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至关重要。
我从事这项管理工作已二十多年,有两例事件引起了我的深思:一件是媒体曾报道过的“心脏起搏器”在患者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另一件是骨科植入物钢板在患者体内断裂;经判断这两件事例均与医院无关。这说明了,作为使用部门医院如果在购入物品前严格把关,按照国家部门的要求严格审查供货商或厂家资质,《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产品生产制造认可表》,《产品经销授权书》,《销售人员身份证复印件及授权书》,《卫生许可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合格证》,《出厂批检报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查中心检测报告》。《质量承诺书》,进口一次性医疗器械还需提供《报关单》,《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等,并严格验收物品质量,把好质量关,就有可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医院购入合法.安全的一次性医疗器械,从而杜绝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医院。与此同时还需要在购入一次性医疗用品时,建立较为详细的一次性医疗用品档案,做严格的验收记录,这样就可尽量避免医疗纠纷,确保临床放心使用,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史安俐,李春生,王有森,消毒卫生标准概论[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篇10
一、跨区、跨界污染是造成我国环境保护目标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
解决环境问题离不开政府,加强环境执法,强化政府的环境责任,把环境保护指标纳入到各级政府的考核体系,是实现我国环境保护目标的重要途径,但是,这种制度安排要有效地发挥作用,其前提是,环境保护责任界定明确。但事实上,我国环境问题相当程度上表现为跨区、跨界污染,明确界定一地的环境保护责任有很大的难度。
(一)资源的跨区流动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我国工业资源消耗量大,资源开采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形成一批因资源衰竭而陷入贫困的区域。如山西是一个采煤大省,现在几乎成了一个“塌陷大省”。截至2005年10月,山西省矿区面积累计已达8000平方公里,其中采空区面积约占5000平方公里,引起严重地质灾害的区域达2940平方公里以上,每年新增塌陷区面积约94平方公里。发生地质次生灾害的范围波及1900个自然村,涉及95万人。煤炭开采造成水利设施报废、地表植被死亡、粮食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全省主要矿区内,平均每公顷耕地粮食减产250公斤,每年减少粮食产量1.17亿公斤。山西每年新增煤矸石在1亿吨以上。煤矸石在堆积过程中发生的自燃,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更为重要的是,煤矸石经雨淋,渗透到水系,会污染地下水资源。
我国的自然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很不均匀,经济发展的分布与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匹配,从而产生资源开采和消费的空间分离,产生资源的跨区流动。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我国要通过生产的合理布局,要尽可能减少资源的跨区流动,但随着我国经济规模在今后的不断扩大和人口向城市的集中,资源的跨区流动仍会显著加剧。西部地区水能、煤炭、天然气资源将通过国家兴建的大型工程继续加速向东部地区和大城市转移,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它们也将被加速开采并流动到经济发达地区,水资源将从南到北出现大规模的转移。在资源出现跨区转移,资源开采带来严重的环境破坏和污染,对资源开采区,不实行生态补偿制度,就会加剧资源开采区与资源消费区间的矛盾,对资源开采区也是极不公平的。
(二)跨区环境服务与实现当地经济利益的矛盾日益尖锐
由于我国生产技术水平不高,产业和企业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低成本竞争,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矛盾是客观事实,这一矛盾不仅表现在地区内部,而且表现地区之间。如河北的张家口地区为京津的重要水源地,为了保证向京津输送清洁用水,张家口地区一律禁止建设有可能污染当地水源的项目,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接续生态产业或旅游产业,又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发育和增长期,这就产生了生态建设和保护与实现当地经济利益的尖锐矛盾。内蒙古之所以成为北京沙尘暴的一个主要风沙源,也是因为那里的牧民除了放牧外没有别的收入来源。
(三)跨区环境污染十分突出,并已日益成为完成环境保护目标的严重障碍
我国的水污染十分严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跨界污染、客水污染十分突出。2004年七大水系的412个水质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1.8%、30.3%和27.9%。七大水系的121个省界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36.3%、33.9%和29.8%。污染较重的为淮河和辽河水系的省界断面。省界面水质较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跨界污染的严重性。这一问题因为涉及到不同地区之间的利益关系,只有充分运用经济手段才能很好地得以解决。
二、我国目前的生态补偿机制还不足以解决跨区、跨界污染问题
要解决好跨区、跨界污染问题,国际上近来比较流行的做法,就是建立和运用生态补偿机制。相比于只强调处罚的其它环境保护措施而言,生态补偿机制是一种积极的办法,它可以有效地平衡各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利益。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就已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但目前我国的生态补偿机制仍不完善,不足以支持解决我国的跨区、跨界污染问题和生态修复工作。
(一)我国的生态补偿缺乏有针对性的、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
根据现行生态建设的布局,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建设与治理的重点区域,也是实施生态补偿的重点区域。《中国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对我国的生态建设投资规模作了比较详尽的估算,其中包括植树造林、草原建设、水土保持三大项,而这三项工作的展开主要集中于西部地区。在西部地区大规模开展生态环境建设,不但需要投入巨额的建设资金,而且对生态环境建设所在区域的某些利益相关者造成经济社会利益的损失,比如,地方财政收入减少,森工企业转产或破产,工人下岗,农民收入下降,日常生产生活受到不良影响如烧柴来源受到限制、牧业发展受到限制等。而从当前地方财政的财力看,即使依靠地方承担部分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补偿的成本,执行起来也有相当难度。
尽管目前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中,为了尽快恢复已遭到严重破坏的生态环境,仍需要有针对性的在某些区域运用大规模工程性资金投入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但是,工程性资金具有不稳定性,因为工程性资金没有对应固定的财政收入项目,它主要是从政府专项拨款、补助或发行国债的收入中实现,当政府财政出现收支不均衡需要削减财政开支时,很可能会影响生态工程财政资金的到位情况。可是,一项生态效益工程要持续地发挥效用,必须有持续的生态补偿资金渠道与之相对应。缺乏稳定充足的资金投入已成为制约西部生态环境效益作用发挥的最大阻碍。
我国与生态补偿的法律、法规也很多,如《森林法》、《土地管理法》、《水法》、《水土保持法》、《矿产资源法》等等。由这些法律所规定的资源开发、利用的税和费多少也与生态补偿费性质有关,但是,上述种种资源税或费,都只是解决了资源经济补偿问题,即就单种资源的消耗(稀缺性和有用性)对资源的所有人或经营人的补偿,而自然资源固有的生态环境价值仍然没被考虑。实际上,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价值来赢得其现实的经济效益的,整个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重视。一些部门征收的资源费,只是考虑对本部门所管资源的保护或更新,而不考虑对其他资源或生态环境要素的破坏及其危害进行补偿。即便最具“生态补偿”特性的资源补偿费,严格地讲也没有包括对资源的生态属性的补偿投入,而只是对寻矿勘探的劳动投入的补偿,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未将采矿所造成的地面塌陷、水上流失、泥石流、森林草地及耕地破坏等纳入补偿范围。我国征收的各类税收中,虽有不少与环境保护相关,但由于这些税种不是基于生态税原理设计的,显得系统性、整合性、针对性不够,总体力度有限,不足以为生态补偿筹集到足够的资金。
(二)受益者支付和补偿建设者制度不完善,补偿不足的现象较为普遍
对环境保护,我国贯彻的是“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付费”的制度,这一制度不仅没有得到很好贯彻,而且在制度设计上存在明显缺陷,就是缺乏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补偿规定。
生态补偿从要求补偿的主体包括三类:
第一类,对为生态保护做出贡献者给以补偿。由于生态保护是一种公共性很强的物品,完全按照市场机制是不可能提供市场所需要的那么多数量的。如森林绿化、内河治理、生态环境科学研究、生态环境信息等,这些物品都属于公共物品。既然是公共物品,就存在生产不足甚至产出为零的可能性,这就需要另外一种机制来解决。通过补贴那些提供生态保护这种公共物品的单个的经济主体,以激励他们的积极性。
第二类,对在生态破坏中的受损者进行补偿。由于这类主体是生态破坏中的受害者,给受害者以适当的补偿是符合一般的经济原则和伦理原则的。生态破坏中的受害者又可以分成性质不同的两种受害者:一是生态破坏过程中的受害者,另一是生态治理过程中的受害者。
第三类,对减少生态破坏者给以补偿。有些生态破坏确实是迫于生计,是“贫穷污染”所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从外部注入一种资金和机制就不可能改善生态环境。因此,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者也不得不给以补贴。
上述三类补偿中,第一类和第三类都属于保护者补偿,这二类补偿普遍存在补偿不足、覆盖面有限的问题,特别是当上述三类主体发生重合时,政府采取的是最低化补偿标准原则,对主体的生态保护贡献者角色重视不足,影响了环境保护效率。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生态环境建设,采取了诸如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牧等措施,其中就采用了以粮代赈的补贴手段,即由政府发给一定数量的粮食和现金补贴,让农民、牧民植树造林、种草,减少对水土易流失的山地、草地的过度耕作、过度放牧。在这里,农民和牧民既是生态保护的贡献者――植树造林,又是生态治理过程中的受损者――放弃可耕种和放牧的土地,同时也是减少生态破坏者――放弃耕种和放牧就是减少生态破坏。但在实施补偿的过程中,我国往往只考虑第三类补偿,结果是造成补偿不足。
(三)补偿网络与途径不健全,补偿主体和方式没有实现多元化
从国际上的情况看,生态补偿可以采取如下的途径和手段:生态补偿费与生态补偿税;生态补偿保证金制度;财政补贴制度;优惠信贷;市场交易体系;国内外基金。
对照上述生态补偿途径和手段,我国的生态补偿途径和手段还比较缺乏,补偿途径和网络不健全,没有实现补偿主体和方式的多样化,我国目前的生态补偿以财政补偿为主,而在财政补偿则以纵向转移支付为主,造成不受益者付费和受益者支付不足。生态服务具有公共性,因此,要求以国家为主体来予以实施,并促进生态补偿中的财政纵向转移支付,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生态服务又具有地域性和层级性,生态服务收益在不同人群、地区、部门之间分配总是不均匀的,鉴于生态补偿的公平性,就需要实施生态补偿的横向转移支付。
(四)环境和生态产品的估价技术与制度不完善,严重阻碍了生态补偿制度的建立
各地在推行生态补偿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约束是确定科学、合理的补偿标准难度较大。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生态产品及其服务定价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从理论上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化方法主要有生产函数法、避免成本法、替代/恢复成本法、旅行成本法、享受价格法和条件价值法等,但实际操作要么是计算复杂,要么是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方法,导致结果差别很大,很难取得一致。这就需要探讨科学的制定生态补偿的办法。制定科学的生态补偿标准有如下两个思路:一是根据某一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生态服务来定价,二是根据生态系统类型转换的机会成本来确定。从目前来看,根据机会成本来确定补偿标准的可操作性较强。由于这种方法没有考虑生态服务的价值、环境效益等因素,补偿标准偏低。从有效地实现资源配置的角度看,根据生态服务价值来确定补偿标准更合理。但目前大量的生态服务、环境效益的价值估算,结果差异很大,价值都很高,如按这些估算进行补偿,政府根本无力承担。
三、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一)以生态税改革为主线,进行系统性的税收改革,建立建设者受益制度
在我国原有的税种中,有部分税种和环境保护是有关的,这些税虽然客观上起到了环境保护的作用,但并不是专门针对环境保护而设计的。近年来,随着资源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日益迫切,我国也开始运用税收手段调节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但都是局部的、零散行为,和我国要求实施节约发展,清洁发展的要求不相称。目前应以生态税改革为主线,整合各种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税种,优化我国的税收结构。
开征生态税要坚持在不削减现有税收规模的基础之上进行,但也不能把开征生态税作为增加财政收入的手段,开征生态税的目的就是要改变我国目前的税收结构,提高生态税在税收总量中的比重,开征生态税之后,社会总的税负不应增加。这就需要在开征生态税的同时,必须降低其他税率。为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我国提高了部分产品的税率,但在提高这部分税率的同时,没有出台与其对冲的相应减免措施,实际上是提高了社会的总体税收负担,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竞争力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在税收改革中,要在“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付费”的原则基础上,增加“谁建设,谁受益”原则。对有利于生态修复、环境建设的行为,实行减免税政策。减免税政策是很多国家用来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我国除继续保留原有减税、免税和零税率等税收优惠形式外,还应针对不同优惠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多种税收优惠形式,促进保护者补偿的落实。在增值税中增加对企业生产用于消烟、除尘、污水处理等方面的环境保护设备给予减免增值税的优惠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制度中增加对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为治理污染而调整产品结构、改革工艺、改进生产设备发生的投资给予税收抵免的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制度中增加对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场)实行加速折旧的规定。这样可以增强税收优惠手段的针对性,便于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税收优惠形式激励企业采取措施保护环境,成为环境的建设者。
(二)建立区域性环境保护委员会,在流域补偿上引入综合补偿机制,建立双边、多边区域生态补偿基金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具有明显的外部性,在大多数情况下,生态环境保护者、建设者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受益者不一致。这就要求受益者对保护者进行补偿。根据补偿资金的来源渠道,将生态补偿划分为纵向补偿和横向补偿。纵向补偿是指政府通过税收的形式向生态环境破坏者和生态环境受益者征税,然后政府以补贴的形式向生态环境的建设者、贡献者,生态环境破坏中的受损者,以及减少生态破坏者给以补偿。我国目前迫切需要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重点是流域补偿机制。
由于区域生态保护涉及到受损补偿、建设补偿等多种类型的补偿,所以,在区域、流域补偿上可以引用综合补偿机制,就是建立区域补偿金,受益地区按经济总量的一定比例支付,由利益相关的地区以及中央政府相关部门共同组成区域性环境保护委员会,共同管理基金,协调各方利益。
(三)通过制度设计,克服生态、环境产品科学估价的困难
- 上一篇:中医的基础知识入门
- 下一篇: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