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方法论范文

时间:2023-06-29 17:27: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管理方法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程管理方法论

篇1

关键词:项目管理 工程管理

1、问题的提出及现状综述

项目管理之所以成为一种现代社会解决“一次性问题”的有效工具以至于一种职业资格,在社会事务、经济过程中广泛应用并且迅速发展,就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现代社会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趋势日益增强,发展速度加快,过程复杂,新的行业、领域不断出现,产品开发周期缩短,导致越来越多的“一次性”、无先例可循的任务的出现,尤其是企业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政府,更面临着日趋复杂的来自市场和国内外事务的各种问题,涉及到的因素、利益主体越来越多,这些问题常规的管理办法难以解决或圆满解决,而来自建设工程项目及军事、空间探索等领域的项目管理方法经提升为项目管理理论和思想,提供了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非常规问题的手段。可以认为,项目管理的发展与应用在于它的方法。项目管理在中国广泛推广普及是近几年的事,方兴未艾,而我们引进、普及的重点,不应是繁琐的理论、概念、程序,而应该是简明、适用、有效的方法。

不论经济结构如何变化,工程项目建设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在我国目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发西北、振兴东北的背景下,项目建设成为许多地区经济振兴的重要手段。有的城市甚至提出“项目兴市”的口号。在经济进步主要依靠新科技成果应用、依靠内涵式扩展、依靠知识创新的形势下,靠粗放式项目建设并不是合适的振兴经济的手段,我国也一直在为投资决策的失误付出巨大代价,所以利用科学方法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管理,包括评估论证,将是项目建设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重要条件。

工程项目管理方法不仅是具体方法,也包括思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可持续”的一个基本内容就是科学技术、经济、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工程项目建设做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不仅耗资巨大,而且对周围环境有较大影响,所以必须满足可持续、协调发展要求,这也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方法论是对方法的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发西北、振兴东北的现实背景可能掀起新一轮工程建设热潮,可持续、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对工程项目建设提出了一定制约的宏观控制,这一点要落实到建设项目管理的方法上。工程项目管理的目的不仅是实现具体的目标(工期、质量、费用),也应做到项目建设与环境、社会的协调,否则可能重蹈以前投资失误、失策、失控的覆辙。这也是工程项目管理方法上升到“方法论”的意义之一。

项目管理的理论至今已可以说是很完备的,这不仅表现在丰富多样的理论成果如各种项目管理书籍(包括翻译)的面世,更表现在这个领域有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如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于1987年提出并经1996、2000年修订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国际项目管理协会1997年推出了“项目管理人员能力基准”,中国双法研究会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也于2001年推出《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上述各知识体系将项目管理知识划分为若干领域、要素、模块,中国的知识体系有“方法与工具”概念,其他体系未有关于方法的独立专题,而是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过程、领域。各种项目管理著作也多侧重于对项目管理内容、阶段、程序、组织等的论述,对于方法的专门论述不多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方法的忽略,但对方法的总结、集中研究与完善有助于项目管理的推广应用的项目管理作用的充分发挥。

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方法的层次性

狭义的工程项目管理是在限定的工期、质量、费用目标内对工程项目进行综合管理以实现项目预定目标,但这只是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随着投资规模、领域的扩大、投资来源多样化、工程项目对环境、经济影响增强,工程项目管理已不限于实施过程,而是扩展到从立项到交付使用维护全过程的管理,工程项目的实施也从施工承包发展到项目管理、工程总承包等多种形式。对于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其目标已不仅仅是质量、工期、费用的控制,还要与资金筹措、风险分析、使用维护以及与所在地经济、环境等联系起来,项目的目标、管理都应按“广义”考虑。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除了具体的技术性方法,还要还要向前后期的评价延伸,要考虑中央提出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体现这些思想。综上所述,本文将工程项目管理方法分为两个层次:思想性方法和技术性方法,或者说,项目管理思想和方法。

3、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思想性方法

项目管理的思想性方法也可称为思想,之所以将项目管理思想作为方法加以分析,是工程项目管理的背景、环境日益复杂,涉及环节、因素增多,项目对环境、经济的影响较大,并受到人文、社会关系的影响,资金来源、建设形式也日趋多样化,如果仅仅着眼于具体的技术方法,不能从战略高度对项目进行综合分析,不能与国家的发展战略、发展观念相协调,所以首先研究工程项目管理的思想方法。

工程项目管理体现出来的思想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基本的应该是系统思想。

系统思想不仅是项目管理的基本思想,也是项目管理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之一。系统思想的科学基础是系统论,哲学基础是事物的整体观。系统论是二十世纪五十年展起来的,八十年代在中国曾在哲学界引起巨大影响,是“三论”之一(另两论是信息论、控制论)。在很大程度上,“项目”与“系统”是一致的,例如二者都有明确的目标、一定限制条件、需要制定计划实现目标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信息反馈进行控制等。“系统工程学是为了研究多个子系统构成的整体系统所具有的多种不同目标的相互协调,以期系统功能的最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系统组成部分的能力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如果将其中的“系统”改为“项目”,将“系统功能”改为“项目目标”,这一定义也适用于项目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的系统思想包含两个含义。

一是将工程项目自身作为一个系统来管理,也就是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通过信息反馈与调控,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综合管理,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以实现项目的目标。将项目作为一个系统管理体制早以有之,我国古代一些案例如战争国李冰修都江堰、宋朝丁渭修复皇宫等都典型地体现了系统思想。项目管理的过程也即系统管理过程,这一点不多论述。

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思想的第二个含义是工程项目作为一个系统,又是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大系统“包括项目所在行业、所在地经济、社会环境、以至于地区、国内、国外市场等,要将工程项目放到社会经济系统中,作为社会大系统的子系统看待,特别要注重项目建设与环境、资源、文化、区域发展规划等大系统的协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在项目建设中体现出来,不能为了经济振兴而牺牲资源、环境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方面我们已经付出了沉重代价,考虑到当时尚处于小康前阶段,片面追求投资规模有历史原因,当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性时应尽量项目的负效应。项目自身是一个系统,又是社会环境系统的子系统,项目自身的顺利实施是一个目标,符合社会、环境、发展要求又是一个目标。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工程项目建设才能既然实现自身目标,又能起到振兴区域经济、协调全面发展的作用。这一指导思想重点应在项目的策划、评价、决策阶段体现。

工程项目管理还有一些其他思想如控制性、目标性、柔性、团队性等,但它们都是系统思想的延伸,是以系统思想为基础的,所以不加论述。

4、工程项目管理的技术性方法

技术性方法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方法或工具,在不同环节有不同的方法。建设项目除了与环境协调的宏观目标,具体应有质量、时间、费用三大目标,前期需经评价,在实施过程中涉及合同、采购、信息、人力资源、风险等的管理,对于上述目标和过程中的管理内容,目前都有一定的方法,这些方法综合起来,共同控制、协调项目以保证项目建设的成功实施。

对于项目建设的直接管理可分为项目评价、直接目标管理、过程管理、综合管理四个部分,各部分可采用相应的方法。

4.1 项目评价方法

项目评价主要指经济评价,包括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其思路基本一致,只是角度不同,前者只考虑项目本身,后者从国民经济整体考虑(一些效益、费用由于只是在全社会转移而不予考虑,如税金、利息等),同时采用影子价格(资源优化配置状态下的价格)为数据基础。

经济评价主要采用指标分析、比选方法,评价指标有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通过与基准值比较或各指标间比较,选择较优的方案。只要基础数据确定得当、客观符实,通过指标比较能够选出较优方案。

项目还需进行社会评价,社会评价则带有较大程度的主观性,而且更多考虑项目的整体影响,所以主要体现在思想方法中。项目评价需要认真、客观,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4.2 项目直接目标管理方法

对一个建设项目而言,其直接控制的目标有三个,时间(工期)、质量、费用(造价),即按计划的时间、费用、质量完成项目。这三个目标彼此之间有一定互斥性,难以同时达到最优,其实施应以项目整体最优为目标。

(1)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原则是全面质量管理,即以质量为中心,项目全员参与,以达到预期目标。全面质量管理既是原则,也有可行的操作程序,即PDCA循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具体的控制方法则有ABC分析法(也称主次因素图、排列图方法)、因果分析法、控制图法、直方图法等,这些具体方法的作用在于找出质量偏差原因并加以修正。

(2)时间管理:也称进度管理,工程的进度直接影响项目效益的发挥。进度管理的主要方法是网络计划方法,网络计划以网络图为基础。网络图是反映项目各工作或活动间逻辑顺序关系的图,它既能反映项目工期,又反映各工作间相互关系、前后次序,通过对关键线路的分析,找出关键工序,合理统筹安排主次要工作和各项资源,有效控制工期。

(3)费用管理:也即造价管理,在费用预算内完成项目一直是工程领域追求的目标,可实际上总是超支,这当然有投资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管理方法上的原因。

费用管理主要有费用估算和偏差分析法。费用估算是工程项目前期根据设计、市场、有关规定估算投资总额,偏差分析(赢值法)是通过实际完成的工程与计划相比较,分析是否存在偏差并找出偏差原因,以合理控制费用的方法。费用偏差还要结合工程进度分析,这也可以通过赢值法进行。

4.3 项目过程管理方法

项目实施过程中有许多内容、环节需要管理,对项目实施影响较大的有:

(1)合同管理:合同是约定项目参与各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合同管理的中心是选择合同类型,主要是价格类型,不同形式价格的合同体现了风险分配形式。合同管理一般按标准合同文本执行,可适当加以修正。

(2)人力资源管理:项目建设的实现要靠团队进行。从现代管理角度,人们开始把人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而不是作为工具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一词越来越多地为理论与实践所提及,虽然实际上离这个词的本意还有很远。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主要是利用组织结构图、责任分配图进行人员需求分析,落实责任,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各参与人的积极性,保证项目实现。

(3)采购管理:项目建设中设备、材料的采购是一个重要内容,关系到大量投资。采购的原则是既不影响建设,又不要造成积压浪费,影响资金流动。采购管理方法除了计划,主要以库存计算为依据,即根据进度、市场价格因素计算出合理库存量,按进度采购,满足建设需要。

(4)沟通管理:沟通在管理中越来越重要,有效的沟通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是实现项目各目标的条件。沟通以信息为基础,通过信息的取得、辨别、处理、反馈实现良好的协调。信息技术是沟通管理的主要方法。

(5)风险管理:项目风险来自各方面,市场价格变化、业主、供应商、分包商、项目所在地的经济环境等,项目越大,涉及相关人越多,项目风险越大。风险有业主的,也有承包商的。风险管理的原则是对风险作出正确的估计并采用适当措施予以规避或转移(如通过保险、合理磋商合同条款等)。风险管理以风险评估为依据,风险评估有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概率分析(决策树、蒙特卡洛模拟、敏感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方法,各自从不同视角对项目风险作出评价。

4.4 项目综合管理

项目综合管理实际上就是对项目各目标、各环节、各要素、各过程进行全面协调,以保证项目整体效果最优,这也是系统思想在项目实施中的表现。项目综合管理采用计划、统筹、协调的方法。项目综合管理是针对项目系统进行,而不是某一个别目标和过程。综合管理是现代项目管理的主要特点。

5、结论

(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方法包括思想(哲学)、技术两个层次,思想是系统思想,技术是各种具体的工具性方法。

篇2

关键词:房地产;供应链接;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F293.33 文献标识码:A

供应链成本管理概念

对于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概念,目前被定义为对供应链中的所有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和合理分析。这个概念最近一段时间被探讨的非常火热,主要是因为供应链中的竞争关系已渐渐取代了企业间的相互竞争,并且只有在供应链中才能有效的对成本进行优化控制。作为供应链管理中的一种元素,供应链成本承担着跨企业成本管理角色,它的扩展将直接影响着整个企业供应链的发展管理,可以说已经与过去以往的成本管理产生了代沟,迈向了跨越化的组织管理模式,

二、房地产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现阶段,房地产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企业为了取得竞争上的优势,不断降低产品的价格,价格竞争已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内容。价格竞争的愈演愈烈使产品的价格不断下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推进,很多国外的企业进入到我国市场中来,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再加上他们的生产技术较为先进,生产成本较低,加剧了我国市场的价格竞争;二是随着贸易壁垒的消除和市场自由度的增加,很多竞争者涌入到市场中来,导致很多行业中的企业数量过多,产生企业过剩的现象,导致供大于求,进一步降低了产品的价格;三是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应用与推广,人们可以便捷、高效地对企业的价格信息进行对比与分析,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也推动了拍卖和交易行业的发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价格竞争;四是顾客更加重视产品的价值,企业必须以较低的价格生产出质量较高的产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价格竞争的趋势。 

很多企业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缓解降价压力,不断寻求办法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能否找到新的降低生产成本的办法将是企业面临的重要困难与挑战,也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重要课题。为此,企业必须从供应链管理中寻求新的降低成本的方式,只有加强供应链的成本管理,有效降低供应链的总成本,才能使企业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取得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房地产供应链成本管理方法

成本管理的方法种类较多,运用于供应链成本管理的主要方法有三种:传统型成本管理法、目标成本管理法以及作业成本管理法等。不管采用哪一种方法,供应链的成本管理都要求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实现整个成本的最小化。由于它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需要不断地整合,因此,基于事后对成本进行核算的传统型成本管理方法是不适合应用于供应链成本管理的。下面分别介绍目标成本管理法以及作业成本管理法:

1、供应链中作业成本管理

供应链中的作业成本管理要以生产供应链为方向,综合考虑作业成本与交易成本的优缺点来强化总成本的过程。所以,在供应链的作业成本过程中,要深入分析企业的作业成本与交易成本两个流程。在整个供应链流程中作业成本主要起着调节产品与供应商及用户之间的关系的作用,是将成本动因情况,及时反馈给供应商和客户,让这几方充分了解成本产生变动的原因,并尽可能的制定更改计划,寻找解决突发事件的途径。在供应链的整个过程中,作业成本不仅可以合理实现自身成本控制,还能很好的对供应商及客户的成本问题进行有效控制,更好的降低供应链中的总成本问题,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2、目标成本管理法

目标成本管理法以实现目标利润为目的,将客户的满意度纳入考虑范围,首先对产品售价与预期利润进行评估,之后定出产品的目标成本,在对产品的相关流程进行强制约束的过程中不断满足客户需求,该方法能够防止开发成本的无限增长,可以全面管理企业各种支出进行,并且制定的产品价格与成本更符合市场上顾客的需求。

以上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本文将二者有机结合,建立了作业基础上的供应链目标成本管理体系。基于房地产开发企业供应链机构的特点,融合了以上两种方法的供应链成本管理新方法,建立新的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两种方法结合的实现首先是将目标成本指针分解,落实到作业水平之后来进行控制分析以及考核,从而共同完成成本的管理.

图1

四、目标成本管理与作业成本管理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将目标成本管理和作业成本管理相互融合作为房地产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方法是具有可行性的,表现在:二者都是比较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它们都是伴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和壮大而产生的新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方法,有很大的更新;二者能够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上达成一致,对于成本观念和成本管理观念的理解也基本相同,这就能够奠定两者的有机结合;二者在管理上,都是将成本形成的过程作为重点,由产品层次深入到下一层,这使得许多基础工作,如确定各层次成本标准,落实责任以及建立内部责任制等达成共识。

五、基于作业的供应链目标成本管理实施

1、基于作业的供应链目标成本管理系统的流程

如图2所示,为基于作业的供应链目标成本管理系统的流程,供应链目标成本的决定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进行预测,预测出企业成本未来可能达到的水平;供应链目标成本的分解是对目标成本进行上下的分解,围绕已经确定的目标成本,加强监督目标成本执行过程,从而使得各个部门主动降低成本;供应链作业成本的分析与考核是指对目标成本的执行结果进行的核算、衡量和掌握。供应链作业流程的改善是通过对作业成本的分析来改善供应链的作业流程。

图2

2、结合目标成本进行作业成本控制

2.1上游作业成本控制

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在前期的开发阶段,需要确定好开发的楼盘,并且要综合考虑政府部门对于该楼盘的土地成本,在确定的过程中主要参考企业的发展战略、项目所在的位置和环境等,分析中,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估算出项目土地成本费用,找出成本控制的目标和应采取的措施,同时,要做好土地成本控制的可行性研究,尽量以最合理的价格获得土地使用权。在融资上,房地产企业在进行融资前,有必要对各个金融机构的手续费用及利息进行认真研究,因为每个金融机构的融资措施都是各有差别的,会产生不同的费用,房地产企业应该尽量选择最优的融资结构。 

2.2企业内部作业成本控制

所谓企业内部的供应链成本,包括在前期工程中的费用、在生产过程中的规费、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费等。对于这一层次的成本控制,要尽量发挥出作业成本管理的优势,采用成本动因法进行分析,有效地控制成本。企业内部运用作业成本法的具体内容是:对各个作业进行详细划分,对待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措施;要尽力消除无效的作业,提高维持性作业的效率,同时要增强作业的关联性,以减少其耗费。

2.3下游作业成本控制

房地产供应链条中的下游作业成本,包括营销成本以及物业成本,前者包括客服费用,销售费用,服务成本等;后者包括公共部分运行费,管理人员费等。在营销阶段,会发生以下一些作业:对销售点进行选择,装修样板房,宣传活动,销售推广,估价,报价,交付产品给购买商,保证相应的售后服务等,在销售开始之前,房地产商应与营销机构进行沟通,确定好营销的具体目标以及整个营销策略,还应该对应急事件作出策略;在物业阶段,房地产商与物业公司之间需要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涉,在对项目的后期运营维护上达成一致,不仅要保证物业质量,同时也要尽可能地提高对物业成本的控制强度。

结束语

现阶段,房地产行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房地产行业必须积极运用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加强成本管理工作,运用积极有效的成本核算方法和措施做好成本核算,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成本管理体系,降低的生产成本,提高房地产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工程管理;监理;项目经理:管理模式

房地产公司好的声誉也是由工程管理作保证的。在大力呼吁重视房地产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同时,工程管理仍是房地产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个实质性的环节。房地产公司好的声誉也是由工程管理作保证的。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工程质量通病、使用新型材料倚生出来的新的质量问题,虽说是防不胜防,但可通过工程管理这一环节,使之将范围缩小。

1选择优秀的勘探和设计单位

房地产开发投资控制影响在勘探设计环节中占60%~85%,好的勘探队伍能准确的对土质情况进行定位,提供合理的地基承载设计依据,从而节约工程造价。优秀的设计单位能对房屋进行合理化设计,优化工程结构,强调价值工程的运用,重视边际成本,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以节约工程造价和加快工程进度。

2选择高效负责任的监理公司

在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一方面,工程监理企业可依据委托监理合同和有关的建设工程合同对承建单位的建设行为进行监督管理。由于建设单位不了解建设工程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管理程序和市场行为准则,也可能发生不当建设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工程监理单位可以向建设单位提出适当的建议,从而避免发生建设单位的不当建设行为,以减少建设单位事后返工,重复建设的现象。另一方面,工程建设监理的作用是代表建设单位对工程建设项目用严密的监理制度、特殊的管理方式,按合同、规范及技术操作规程要求,进行全过程跟踪和全面监督与管理,促使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工期、质量按计划

实现,最终达到工程建设项目合法、合理、科学、经济。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建设行位都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市场准则。要做到这一点,仅仅依靠自律机制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客观条件所限,政府的监督管理不可能深入到每一项建设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因而还需要建立另一种约束机制,能在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对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建设行为进行约束,建设工程监理制就是这样一种约束机制。监理负责任程度直接影响房地产公司的外界形象和工程管理成本,监理公司主要承担质量、进度控制责任。通过监理公司的严格管理、业主方工程师的监督,达到施工承包合同制定时的真正目的,但如监理公司

在过程控制时,责任心不强,其岗位形同虚设,则为业主方增加了工程管理的难度和矛盾,其不仅内在的工程质量很难保证,外在也直接影响到销售。

3选择信誉好的施工企业和素质高的项目经理

施工队伍和业主方合作虽然是双向选择,但实际主动权在业主方。为达到按照合理的低成本和工期完成开发项目的建设任务,并达到业主方管理的目的,施工企业和项目经理的素质好坏,直接关系着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首先,应当有一整套的组织架构,如施工企业资质、施工企业技术力量、企业近3年的工作业绩、企业可靠度和诚信度、项目经理资质、项目经理素质及能力(经济实力尤为重要)、现场负责人的素质及能力等,只有多方面了解和掌握这些信息,加大筛选的力度,才能为我们选择优秀的项目班子提供合理的依据,这是业主方应关注的问题,因为这会影响到业主方开发小区的品牌宣传;其次,在合同条款和结算方式上要下足功夫,为能吸引众多施工队伍参与业主方项目建设,达到业主方理想的成本目标,并且便于管理,这个需要根据实际项目情况进行研讨确定;最后,在对施工单位进行考察时,最好让监理公司也参加。

4建立高效合理的管理模式

工程管理的工作内容主要有工程资料管理,部门关系协调,销售分区图确认及统一说辞,与有关部门配合的预算把关及销售面积测绘,甲供材料管理,工程队伍管理等。完善好业主方的前期工程建设资料,督促施工队伍做好真实具体的工程资料,为工程质量的评定提供了合理的依据。要加大甲供材的市场调研,多方面进行比较和区分,合理

的选价和选材,严把材料质量和数量关,提高材料的供应速度,有助于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和降低工程成本。

第一,业主方应坚持工程款支付原则:1)平时注重“进度控制”,每周、月进度计划对照执行,尽量遵守合同约定的形象进度,按期支付工程款(合同中需明确配合业主方开发进度的预售阶段,主体封顶阶段,外架拆架环节达到何标准,界定期限标准直接与付款挂钩,制订奖罚措施);2)农忙季节、年关等业主方资金紧张时,一定要以质量、进度综合考核为重点,以质量整改来调剂时间,或者直接进行罚款和工程款扣减。这样工程款的支付主动权就能一直在业主方手中,同时避免出现施工队伍因工程款纠纷,影响正常施工进度情况的出现。

第二,预防索赔。预防索赔是甲方过程控制的重要环节,开工前进行有实质性的图纸会审,要求施工单位细析图纸,找出图纸存在问题,不能搞形式化,业主方对外立面及结构构造定位要准,减少变更的发生。

篇4

一是组织措施: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项目经理是主要的负责人,对项目部的成本管理工作全面组织,对项目盈亏状况及时掌握和分析,并且及时应用相关的措施。工程技术部负责者施工技术和进度,需要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不受影响的基础上,将一系列的先进技术给应用过来,促使工程成本得到降低;经营部主要是采购材料,实施相关的合同,将预算和结算工作给深入开展下去;财务部主要是对工程项目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管理,并且对资金合理调动。

二是经济措施:主要是对各种费用进行控制和管理,如人工费、机械费用和材料费等;项目成本控制的核心就是项目经理部,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对资金使用计划进行编制,对项目成本管理目标进行确定和分解,并且科学分析风险,对防范措施科学制定。对工程各项开支严格控制,对实际发生的成本及时准确的记录核算,并且将业主签证给及时落实下去,对工程款项科学结算。

三是技术措施:结合项目具体情况,对施工方案科学制定,促使成本得到降低,在这个方面,包括诸多的措施;如合理确定施工方法,选择合理的施工机械,安排施工顺序等,要想降低施工成本,非常关键的内容,就是对施工方案科学选择。在施工过程中,要将一系列的新工艺、新材料等应用过来,这样各项消耗方可以得到降低,工作效率得到提升。

2 项目管理方法质量管理

一是对质量管控体系和制度进行构建:机构的主要工作是检查、监督和管理质量。在质量管理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构建一系列的制度,如图纸会审制度、质量自检制度、质量互检制度等。

二是施工中的质量管理:首先是前期管理,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便将一系列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应用到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施工环节,科学控制,促使整个工程质量得到保证。结合人的因素和劳动组织因素,在施工之前,项目经理需要分解工程目标,向各个施工班组下达分解目标,各个班长结合工程情况,对施工人员科学配置,优化组合施工班组。在施工之前,各个专业需要进行图纸会审,这样可以及时找出设计图纸中影响施工质量的各种问题,进行事前控制。

其次是施工过程的管理,在电力工程项目中,质量管理的重点就是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严格依据图纸和相关的规范来进行施工,将相应的质量标准给严格执行下去,落实质量管理制度,将检查监督工作给深入开展下去。

最后是电气装置试运行管理,完成了电气安装工程之后,需要试运行,通过试运行,来检验电气装置和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在试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保证电气装置能够与图纸和相关技术规范所符合。

3 项目管理方法安全施工的管理

一是强化班组安全管理:要想控制事故,施工现场是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将相关的制度给严格实施下去,如技术交底制度、工作票制度、安全检查制度等,没有交底,避免施工,只有具备了工作票和完善的安全措施,方可以顺利施工。要将施工班组作为安全管理的单位,现场负责人全权负责,有效控制每一个施工环节,这样整个工程施工安全方可以得到保证。

二是做好安全监察工作:要及时构建项目工程的安全管理网络,落实相关的安全负责人。将安全工作奖惩制度给严格执行下去,严格处罚那些违章行为。项目部结合相关的制度要求,定期经常的检查各个施工点,特别是不同的施工队伍在技术力量和人员素质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要深入检查那些施工薄弱环节。

三是做好文明施工:对于现代化施工来讲,在施工现场,需要营造良好的作业环境和卫生环境,构建良好的施工秩序。结合具体情况,对管理组织机构和文明施工制度进行构建和完善,将现场文明施工的检查和控制给落实下去,以便有效提升文明施工管理水平。

4 结语

篇5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建筑行业近年来异常繁荣,同时社会对建筑质量的要求也越发的严格。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因此,做好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是当前建筑行业必须做好的功课。

一、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意义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具有高空露天作业多、多工种立体交叉联合作业等特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是建筑工人直接从事施工活动的场所,施工进度的快慢、工程质量的优劣以及成本的高低和能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都与施工现场管理水平密不可分。只有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才能有效地降低事故发生率。有效改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人、物、场所的结合状态,减少或消除施工现场的无用功,降低施工材料的消耗,可以为施工膨胀节企业增收节支。实践表明,建筑施工企业越是重视和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就越能提高本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同时也能够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工程施工整体上的控制

由于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项目较多,专业性较强,因此其对房屋建筑现场的施工在其整体上的管理也就较难把握和控制。对房屋建筑现场的施工管理的过程,本身就是对房屋建筑项目的工期、质量和造价等方面进行平衡控制的过程。若施工单位太过于偏重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则就会减慢工程的工期,上扬工程的造价;反之,若施工单位一味的赶进度,则会忽略项目细节上的施工,加大人力、物力的短期投入,进而造成工程质量的下降。目前,在许多的房屋建筑施工现场往往缺乏对这三者之间平衡性上的把握。

2、人员方面

现阶段,我国很多建筑公司没有完整的管理机制,管理水平跟不上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当企业签订合同后,临时或者匆忙找一些管理人员拼凑在一起,组成管理团队。这些人员并没有相关资质水平及其素质。事实上,很多时候,发现一些工程团队在对工程进行管理时,单纯的要求施工进度,而忽略对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这样大大影响工程质量,难以按要求完工。我们知道,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态度对一个施工工程的质量起着关键作用,只有专业的团队,严明的纪律,过硬的技术,认真的工作态度才能确保工程的进度与质量,因此,对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人员管理是重中之重。

3、安全管理不到位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施工管理人员如管理不到位,安全意识薄弱,将给生产带来严重的质量问题,甚至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原因是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更没有考虑到施工现场安全责任重大。做好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确保工程安全施工,根据实际工程的情况还需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如不按设计规范进行施工,将给建筑工程施工带来安全隐患。

4、监管力度不足

造成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就是监理单位及人员没有严格、认真的进行工程施工的现场监理。有些监理单位及人员对工程现场监理的认识不足,在现场监理的工作过程中态度散漫、消极,不能积极、主动、有效的对建筑作业工程开展监理工作。再加上对现场管理相关配套设施的投入不足,造成监管的不到位。

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方法与策略

1、加强对房屋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过程的现场管理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是一项十分系统化、复杂化的管理工作,其内容涉及到工程的工期、质量、造价和安全等多个方面,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在进行现场管理时,必须要从整体上对工程的施工进行控制和管理。

1.1编制房屋建筑工程整体施工现场的管理方案,制定管理质量、技术等方面的计划性方案和文件,并对工程现场的各个方面进行科学地细分化管理。

1.2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中的项目化管理。实施项目化管理是对现场管理中的每一个管理内容进行的细分,并据此安排专门的管理团队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制度来确保管理高水平实施的有效策略。

1.3建立现场管理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房屋建筑工程工期、质量和造价三者之间的平衡化综合管理,从而最大化的获取房屋建筑工程的建设利益。

1.4加强对现场管理过程的科学评价和监督管理,提高现场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2、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建筑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无论何种行业,人都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人是组织、指挥、操作工程施工、生产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综合素质对最终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只有加强对人员的综合管理,才能充分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主人翁意识,挖掘他们的工作潜力,从而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作出更大的贡献。目前无论何种行业的竞争都属于人才的竞争,只有针对本企业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强化对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的进行职业道德及思想教育,增强他们对工程质量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由被动管理和操作变为主动管理和操作;实行岗位责任制,针对不同的岗位,根据人员的综合素质安排适合的人员,并做到责任落实到人,这就会为建造出精品施工工程创造条件。

3、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在进行现场安全管理时,要根据施工活动的变化不断的调整安全管理措施,通过调整这一变化过程,减少了新的安全隐患的产生。针对施工中出现的安全事故要认真分析,总结经验,为进一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工程实际的安全保证体系,完善项目安全管理制定,确保安全制度的落实,如进入施工场地正确佩戴安全帽、安全带,在进行脚手架搭设时按照设计规范标准进行等,因此,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需要各层次的管理人员共同努力,因为安全管理涉及的面广,周期较长,外界影响因素多,决定了现场施工管理的难度大,因此,需要认真分析工程中人的不安全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把安全隐患控制在萌芽状态。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的有效监管在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施工单位要联手监理单位、政府主管部门对施工现场的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管。通过制定相应的现场监管制度和规范,加大对施工现场管理监督的力度,从而提高施工现场监管的水平和效果,进而确保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保障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4、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的有效监管

在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施工单位要联手监理单位、政府主管部门对施工现场的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管。通过制定相应的现场监管制度和规范,加大对施工现场管理监督的力度,从而提高施工现场监管的水平和效果,进而确保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保障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尤其是房屋建筑工程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抓好建筑工程质量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虽然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但是仍然存在着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一系列问题,其中建筑工程现场管理上的问题直接影响着施工的质量,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就成为了一项重要且必要的工作。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尼尔基厂房混凝土蜗壳CTAFiber抗裂合成纤维

1工程简介

尼尔基发电厂房蜗壳为混凝土蜗壳,为了提高混凝土蜗壳的抗裂性能,为检验抗裂合成纤维性能,水电六局试验室对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生产的抗裂合成纤维(CTAFiber)进行性能试验。试验内容为用尼尔基三大系统生产的原材料进行C25W6纤维增强混凝土(纤维掺量为每m3混凝土0.7kg)性能试验。试验中进行了不掺纤维和掺纤维混凝土对比试验研究,现根据试验成果,提供如下分析结论。

2试验原材料

2.1水泥

采用抚顺水泥厂生产的中热525#水泥,其试验成果见表1。

表1水泥物理力学性能检测成果表

类型

水泥品种

密度

g/cm3

细度%

凝结时间

安定性

抗压强度MPa

抗折强度MPa

初凝min

终凝h

3d

7d

28d

3d

7d

28d

GB175-1999标准要求

中热525#

不得超过12

不得早于60

不得迟于12

必须合格

不得低于20.6

不得低于31.4

不得低于52.5

不得低于4.1

不得低于5.3

不得低于7.1

检测值

3.15

1.4

2:21

3:25

合格

33.2

47.2

59.7

7.0

7.3

8.7

2.2细骨料

采用三大系统生产的天然砂,其试验成果见表2。

表2天然砂检测成果表

项目

细度模数

F.M

表观密度

g/cm3

云母含量

%

坚固性

%

含泥量

%

有机物含量

吸水率(%)

依据DL/T5144-200规范要求

2.3-3.0(中砂)3.1-3.7(粗砂)

≥2.55

≤2

≤8

≤3

浅于标准色

三大系统天然砂

2.87

2.62

4.0

0.4

浅于标准色

1.0

2.3粗骨料

采用三大系统人工碎石,其试验成果见表3。

表3人工碎石检测成果表

粒径

mm

表观密度

g/cm3

堆积密度

g/cm3

吸水率

%

压碎指标

%

针片状含量(%)

三氧化硫

%

坚固性

%

有机物含量

DL/T5144-2001

规范要求

≥2.55

≥1.35

≤2.5

≤16

≤15

≤0.5

≤5

浅于标准色

5-20

2.62

1.57

2.1

3.6

5.5

0.12

1.0

浅于标准色

20-40

2.68

1.36

2.1

5.4

6.5

0.14

1.0

浅于标准色

从表1、表2、表3中可知,水泥、骨料均满足国家标准及规范要求。

3.4外加剂

采用哈尔滨生产的JL-10型引气减水剂。外加剂物理性能检测结果如下:

表4外加剂性能检测成果(检验依据:GB8076-1997)

试验项目

性能指标

检验结果

一等品

合格品

减水率,%不小于

10

10

12一等

泌水率比,%不大于

70

80

20.6一等

含气量,%

>3.0

4.2一等

凝结时间差min

初凝

-90-+120

+110合格

终凝

+120合格

抗压强度比,%不小于

3d

115

110

114合格

7d

110

112合格

28d

100

103合格

结论

经检测以上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GB8076-1997技术标准要求。

3抗裂合成纤维(CTAFiber)

由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生产,其主要参数见表5

表5CTAFiber纤维主要参数

纤维类型:

束状单丝

规格:

19mm

比重:

0.91

抗拉强度:

>400MPa

抗酸碱性:

极高

弹性模量:

>3.5GPa

熔点:

约160℃

纤维直径:

48μm

导热性:

极低

燃点:

约580℃

含湿度:

<0.1%

安全性:

无毒材料

抗低温性:经-78℃实验检测纤维性能无变化。

抗老化性:纤维经过了特殊的抗老化处理。

4掺抗裂合成纤维与不掺抗裂合成纤维混凝土的空白对比试验

采用上述原材料进行混凝土性能试验,试验用混凝土配合比见表6,试验成果见表7,检验依据DL/T5150-2001进行。

表6试验用混凝土配合比

种类

设计标号

骨料级配

砂率(%)

水灰比w/c

坍落度(cm)

每m3混凝土用量(Kg/m3)

外加剂(%)

水泥

5-20mm

20-40mm

品种

掺量

掺纤维

C25W6

40

0.42

16.4

359

731

548

548

150

JL-10

0.7

不掺纤维

C25W6

40

0.42

17.2

359

734

550

550

151

JL-10

0.7

表7混凝土性能试验成果表

种类

含气量(%)

抗压强度

Mpa

劈拉强度

MPa

极限拉伸值

×10-4

弹模×104

MPa

抗渗标号

7d

28d

90d

7d

28d

90d

28d

90d

7d

28d

90d

28d

掺纤维

3.45

31.9

37.3

39.8

2.3

3.48

4.68

1.14

1.28

3.06

3.35

4.13

10

不掺纤维

3.26

27.9

34.2

36.2

2.2

2.88

3.98

0.96

1.12

3.16

3.46

4.25

8

5抗裂性试验

大体积、大面积混凝土和砂浆在浇筑成型1h后,表面在材料硬化前往往会失水收缩引起拉应力,产生不可恢复的塑性收缩裂缝。原因是由于砂浆表面水分蒸发速率超过内部水分渗透到表面的速率,以及混凝土和砂浆的早期抗拉强度达不到其收缩所产生的应力造成的。水分蒸发是使砂浆及混凝土产生塑性收缩裂缝的主要原因。

参考水利部长江科学院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的方法进行混凝土胶砂抗裂试验。

混凝土抗裂试验所用胶砂的重量配合比为水泥:砂=1:2.8。水胶比0.55,纤维掺量按0.7kg/m3计算。板状试件尺寸为610mm×914mm×19mm,成型后在28±2℃、相对湿度70%的试验室内,风扇下吹1.5h。然后置于40±3℃、相对湿度50%、2.5m/s风速环境中。在24h裂缝基本稳定以后测裂缝的宽度和长度。观测结果见表8。

表8胶砂开裂试验结果

编号

裂缝宽度(mm)

A

裂缝长度(mm)

B

裂缝面积(mm2)

A×B

A×B

加和值

对比百分率

(%)

无纤维

2.0

1.0

373

373

813.6

100

0.5

440.6

440.6

掺纤维

2.0

1.0

307

307

504.5

62

0.5

395

197.5

6试验结果分析

从表7、表8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纤维混凝土较不掺纤维混凝土7、28、90d抗压强度分别提高14%、9%、10%;劈拉强度分别提高4.5%(7d)、20.8%(28d)、17.6%(90d),28d、90d的极限拉伸值较不掺纤维混凝土分别提高19%、14%,混凝土掺纤维后可有效控制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的产生、扩展、降低裂缝宽度和长度。有效的提高混凝土抗裂性。对早期硬化过程中的混凝土有很显著的阻裂效果。

从以上试验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在混凝土中掺加抗裂合成纤维后,混凝土的抗裂强度有显著提高,而且其抗压强度也有提高。

在混凝土中加入CTAFiber纤维,可以提高混凝土强度(特别是早期强度),抑制混凝土内部自由水蒸发,提高其变形能力,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改善混凝土的抗渗性,为解决混凝土表面龟裂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CTAFiber纤维在水中可以自行均匀分散。掺量适宜时,经机械或人工拌和后,在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含几千万根的纤维量,在混凝土中呈三维乱向均匀分布。

CTAFiber纤维对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影响不大,坍落度虽有所降低,但和易性好。CTAFiber纤维可以显著减少塑性裂缝和早期干缩裂缝,对尚处在塑性状态和硬化后的混凝土有明显的阻裂作用。

篇7

当今时代,科学发展已成为具有历史高度、全球角度的战略思想。在环境与资源的压力同步增长的环境中,科学发展必然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而科学发展的理念也会进一步加快科学技术的创新步伐,进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阶段。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开启了一个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进程。

我国是以投资建设为主要推动力的发展中国家,投资的规模巨大,投资的结构和效益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指导投资建设的工程管理体系因此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所以,按科学发展观要求,创新工程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是在经济建设实践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途径和重要的组成部分。

以科学方法论为基础,争取工程管理的创新

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在经济建设领域实现科学发展应该从实践出发,在实践中得到体现和验证。所以,以科学发展的方法论为依据和出发点,实现理论的创新与应用是工程管理创新的主要方向、内容和目标。但方法论决不是具体方法的集合和简单叠加,而是依托长期实践、经过高度的理论升华形成的基本理论。随着科学方法论的不断完善,现代的科学技术、特别是工程科学正在快速发展,工程科学在大规模应用的过程中,逐渐超越自然科学的范畴,融合社会、人文、管理、政治等学科因素,逐步成为一个完整的科学学科,并通过投资建设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影响和决定着人类、社会、环境、经济、文化的快速、持续发展。

在工程科学的体系构成中,相对于工程技术的成熟与稳定,工程管理的理论、方法仍处于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中,工程管理的创新将带动工程科学的跨越式发展。科学发展观从发展理念的高度指出了工程管理的创新方向;从社会、环境和经济结构的系统角度提出了协调、持续发展的要求。

工程科学与工程管理的发展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研究、应用历程,人类改造自然、创造财富的能力也在快速提高。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体现了这种生产力的发展程度,也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标志。同时,工程实践的积累也进一步促进了科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随着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程项目专业程度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应用内涵也不断丰富,逐渐演变为以工程技术为最新阶段的自然科学体系。科学技术的理论、方法不断完善,经历了从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到工程科学的层次性发展,逐步形成了目前的自然科学体系。

工程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在经济建设中的全面、综合应用,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标志性阶段,也是自然科学与管理

科学、社会科学交叉、融合的重要领域。

工程科学大致由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技术两个部分构成。工程技术带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但是也可能附带产生出资源、环境问题,需要通过工程管理技术进行有效、合理的控制,指导和控制工程技术的使用方向、决定工程建设整体效果。相对于工程技术的高度发展水平,目前工程管理理论和应用均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这体现了工程管理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工程管理涉及管理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同时必须形成与工程技术的有效结合,并可能在不同的经济体制和历史时期中,呈现不同的实际效果。所以,工程管理的技术理论目前仍处于一个不断发展、期待创新的阶段。以理论的创新、发展带动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投资建设领域全面、均衡、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

工程管理技术可以大致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的两个层面;宏观管理主要针对工程建设和自然、社会、宏观经济的关系,寻求、揭示工程建设的外在规律,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方法和政策措施,宏观管理还要关注工程项目之间的协调、结构关系,关注重大项目的决策和过程的监管。宏观管理技术的主要形式有法律、政策、区域和行业的监管等。微观管理主要包括具体项目的项目管理和项目过程的咨询,主要从方法理论的研究和应用角度,从提高执行力的角度,对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控制、评价和组织监督。微观管理的主要形式为市场化的专业服务形式,在国内外以往的实践中,微观管理主要关注于提高具体项目的投资收益、减少建设风险。

工程管理创新的方向与途径

根据科学发展的思想和工程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未来的工程管理理念可以概括为三点:

1.将不仅仅局限于项目的效益与风险,还应兼顾项目与社会、环境的辨证关系;

2.微观管理不仅仅局限于项目的的实施过程,还要扩展到项目的外部和相关的环境中,从传统的刚性管理发展为辩证的柔性治理;

3.形成完整、量化的方法理论体系,从难以重现的“精英管理”模式转变为结构化的“制度管理”模式。

在工程科学的范畴中,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技术的构成与关系可以由上述的示意图描述(参见上图)。

科学方法论在工程管理创新中的应用

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探索方法的一般结构,阐述它们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以及科学实践中各种方法的相互关系问题。20世纪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方法理论,如控制论方法、信息方法、系统方法等,促进了方法论研究的高度发展。科学方法论进一步显示出它在科学认识中确立新的研究方向、发展规律、提示科学思维的基本原理和形式的作用,并以方法论的理论研究为基础,形成了现代工程科学的体系结构。

在工程科学的形成过程中,实践的需求和方法论的研究、应用支持了这一学科的不断发展,并在微观管理领域中,通过对产生技术方法的规律、标准和工具等的理论提升,逐渐形成了“方法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方法体系从词义可以简单解释为“产生方法的方法(平台)”。到目前为止的工程管理领域,对于方法体系的研究和应用仍比较薄弱,以一种普遍的现象为例,人们学到的项目管理知识难以在实践中直接应用,或者表现为项目经理们在不同的项目实践中的差异较大。在科学研究领域,不能得到重复结果的过程往往意味着理论方法的缺陷,并认为这是判断“科学理论”的基本标准之一。对于项目管理这类以实践应用为主的学科,缺少方法体系将难以形成一个完整、可操作的理论体系框架。

篇8

关键词:土建工程;土建工程管理;优化方法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建筑要从新布局和规划,土建工程作为建筑改造的基本工程,在新形势下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工大贡献。但就土建工程管理而言,在安全管理,材料管理,土建工程设计,人员管理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优化土建工程管理方法。

一、优化土建工程管理体制,提供制度保障

健全完备的制度是进行管理的可靠依据,只有在制度的保障下,具体管理措施才能有效实施。我国现阶段从事土建工程建设施工的相关企业仍没有制定完善的工程管理规章制度,使很多具体事项没有相应的体制支撑,许多细节没有妥善规划,这就给土建工程管理带来众多不便,例如一些土建工程中提出了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的要求,但是并没有对如何监督做相应的规定,导致监督事项与范围模糊,不利于土建工程管理的具体环节落实。这就要求细致化科学化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首先,确定建设目标,以具体目标规定管理方向;结合当地实际,不断完善相关企业关于工程建设的规章制度;以实际经验为条件,细化各项制度条款,建立属于本企业独有的细致的管理制度;适应时代变化,用发展的眼光制定一系列体制,以适应新事物的出现。

二、优化土建工程人员管理,提供人力支持

人是创造经济价值的源动力,土建工程中具体管理措施的制定与实施都是人的作用发挥的过程,要保证土建工程的安全性,机制性,优化土建工程管理,必须优化土建工程人力资源管理。一方面落足人本,体现人员价值。人是价值创造主体,要取得高价值,必须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首先,建立激励机制,展开竞争,使人员在实现自身价值基础上为土建工程创效益;其次利用相应的奖惩措施,强化人员法规意识;最后采取家庭式管理,使人员爱上企业,对企业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另一方面,增强土建工程人员素质。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工作者都要求是质量的集合体,这就要求适当展开业务培训和素质培训,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和其他能力,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优化土建工程人员管理,为整个管理的展开提供良好的人力基础。

三、优化土建工程设计管理,提供基本条件

土建工程设计是土建工程进行的第一步,土建工程设计管理是土建工程管理的重点。土建工程设计朴素来说,主要是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相关规划与管理,一个良好的设计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利益,也关系到人们的安全,社会的稳定。土建工程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程,这就要求土建工程设计深入到施工和建设各个环节中,做到科学设计,避免设计上出现通病错、漏等的发生,以避免安全问题、经济问题的出现,保证时效性、科学性的设计,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的支出,为企业赢得效益。

四、优化土建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提供根本保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安全第一”的标语存在于各处,尤其是建筑现场,这一方面说明了生命高于一切,另一方面说明土建工程质量先行。

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建工程的发展势头猛进,而土建工程是是高危型行业之一,对安全的要求也必然高于其他行业,这就要求全面土建工程全进程加强对安全问题的管理。在工程施工前,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增强他们安全意识,认真学习安全知识,适度的做一些安全训练,增强他们的安全操作水平和自我防御的能力。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时时“心理有安全”,小心施工,在一些危险的地方使用相应的标志语,如“正在施工,危险,请远离”的标牌。工程完工要对整体工程做质量检测,以保证工程安全性。而在整个过程中,必须有良好的安全体制支撑,不同环节,不同现场制定不同的安全制度,以相应的安全体制来约束工程的每个环节和工程人员的活动,将安全融入到工作中,将安全落实到每个人身上,使每个人时时处处谨记安全重要性。

正如上面的加强“安全”管理中提到的质量之重要,要加强质量检测那样,对质量的管理尤为重要,可以说质量关系到土建工程成败,所以要加强土建工程质量管理,全过程注重,全过程监督。

材料是建筑之本,要保证建筑质量,首先要加强对建筑材料的管理。在选材上,质量第一,确保建筑材料合格;选择诚实度高的供货厂家,以保证建筑材料来源合法化;对建筑材料采用先机的技术进行检验,杜绝掺假现象的存在;正确调度建筑材料数量,以实际需求为本,杜绝浪费;进行市场材料调查,以小成本购进高质量材料。在材料的使用上,按照工程实际,调节使用材料的数量和标准,实现材料结构最优化,减少不必要的材料支出,例如土建工程中房屋的建设用材,基底建设和上层建设要求的水泥,沙子,石灰的数量和强度不同,这就要在施工中合理计算具体使用量,以达到节约成本,保证质量的目的;采用良好的技术方案,提高施工工艺,保证建筑材料最大化创造效益。

工程的质量问题还表现在工程结束时的建筑整体质量问题,不考虑建筑材料的质量性的条件下,其质量问题的出现与实际的人工操作有着直接关系,这就要求加强质量监督与管理,各个方位管理建筑施工,要求建筑配置各个环节合乎质量标准和设计标准。首先要建立质量监督体系,在源头上规范建筑施工以及建筑质量,这正与第一点所说的“优化土建工程管理制度”相一致。其次,建立相关监督部门,派遣监督人员对施工现场以及施工后的建筑进行监督和测验,规范土建工程图纸规划,严格审视各个投标单位的资质,按规范看各方主体资格与所承担工程是否适应,检查各方主体的职能是否到位,从业人员是否坚守岗位等,从土建工程的具体实施环节来约束各方,保证施工质量。最后,在最后的建筑检测中,要加强监测管理。建筑质量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安全,建筑工程必须要经过科学真实的验证才能被人们使用。在建设过程中一些偷工减料行为出现,导致一些建筑质量不过关,这就要像上面所说那样加强人员的管理,还要发挥监督功能,真实有效的将监督进行到底。

质量问题是土建工程管理的大问题,其中涉及到土建工程的人员队伍建设,相应的设计管理,技术的投入等方面;质量问题又是土建工程管理的中心,这不仅是工程取得效益的保证,还是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们基本人身安全的大工程,重项目。

总结:

土建工程的迅猛发展,对土建工程管理方法提出了新要求,而土建工程中存在的基本体制不健全,建筑质量不达标,安全程度不够,土建工程设计不科学,土建工程人员队伍素质较低等问题的存在也迫切要求新方法的实施,而土建工程要取得经济效益,必须要优化土建工程管理方法,以质量标准来为发展提供根本保证,以设计科学性来为经济效益的获得提供基础条件,以人员素质的提升来为土建工程发展创造新动力,以健全的体制来做工程整个环节的制度化保障。

参考文献:

[1]罗添明. 议土建施工现场理性管理研究[J]. 科技信息, 2010,(01)

[2]滕春毅. 浅谈如何加强土建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16)

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效益

建筑工程量大,涉及面广,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质量对国民经济建设具有直接的影响。多年来,因劣质工程的返修发生的材料、资源的浪费数量巨大,使得用户蒙受了不必要且巨大的经济损失;因劣质工程而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令人痛心。因此,必须严抓工程的质量管理,从而保障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这就要求必须建立健全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

一、项目质量管理中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的命脉。质量控制必须坚持以下原则:坚持质量第一;坚持以人为控制核心;坚持预防为主;坚持质量标准;坚持全面控制。

(1)制定质量目标,设置质量控制;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必须制定质量目标,根据质量目标而事先确定一些重点控制对象、关键环节或薄弱部位。在质量控制点的选择过程中,一般更加关注那些技术难度高、对质量影响大或者一旦发生质量问题产生危害广的部位作为质量控制点。在确定质量控制点后,施工企业技术人员要事先分析可能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再针对这些原因有的放矢地制定对策措施进行预控,以保证工程质量。

(2)强化对人的管理;作为保证施工质量的人,是直接参与施工过程的管理者和操作者,一方面要确保其在操作的过程中不产生或少产生失误,另一方面要具有充分调动各方面有利因素的能力。首先,必须以态度、管理能力、技术、施工经验为次序精选合适人员;其次,以个人专长、生理及心理特点为依据对人员做出合理的组织安排,实施人性化管理,改善工作及生活条件,以确保工作人员处于最佳状态;再次,对所有工作人员要有计划地组织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以适应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工艺、技术、设备和规范的要求;最后,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是健全和完善责任人签字制度、责任文件存档制度以及追究当事人责任等问责制度。

(3)加强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建筑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这是施工的物质基础,其质量优劣对工程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对于材料的质量控制,首先要抓好源头控制,这一方面需要精选采购人员,挑选专业知识扎实,具有较高质量鉴定能力的人员负责各种材料的采购;另一方面要掌握各个厂家生产材料的详细信息,优选供货厂家。其次,材料进场时,要加强检查验收,对出厂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以及材料的数量和质量进行严格核对验收,并且要对材料做二次鉴定,鉴定不合格不能在施工中使用。再次,加强施工材料的现场管理,提前安排材料存放的布置规划以及运送路线,施工中,落实材料管理的责任制,本着“干什么,用什么,管什么”的原则,划片分区,责任到人,搞好材料平衡。

(4)加强对机械设备的控制;设备是人的生产能力的延伸,是现代工程建设必要的物质保障。而机械设备的寿命、生产效率,一方面当然取决于设备本身的质量及性能的优劣,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设备的使用情况。因此,机械管理首先要根据工艺特点及技术要求,选择质量达标的施工设备;其次也要选择优秀的设备操作者。设备只要使用正确,保养良好,就能够降低磨损、提高工效、延长寿命,具体而言要做到如下几点;首先,使用正确是工程现场机械管理的中心环节。操作人员在操作前必须明确操作注意事项、技能要求 、岗位责任等多方面内容。其次,加强机械设备的检测和保养,这是设备管理的基础环节,对设备工作效率的充分发挥起着关键作用。根据生产和技术的不断改进的要求制定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并加以贯彻实施。要对设备进行日常的清洁、、紧固和维护;实行设备的分级保养;设备退场时,要利用工地的调转空隙,对设备进行检修,确保正常使用;定期对设备进行大修,使设备的所有技术指标达到既定的要求;同时要根据季节的变化而采取必要的维护措施。

(5)推行样板管理推行;建筑工程样板在施工中能起到指导作用,它能体现设计要求,达到指定的质量等级,把抽象的设计要求和繁复的质量标准、规范、规程等具体化和实物化,供施工人员参照。因此,推行样板管理是保证和促进工程质量不断提高的有力措施,是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样板间的施工可达到更好地控制施工质量、工期、材料定购和各专业的协调,并及早发现存在问题和进行防治。

(6)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检查;对违章操作,不按设计、施工规范或质量标准要求的施工要及时纠正;工序交接以及隐蔽工程必须经过严格检查后方可继续;对重要部分或薄弱环节要进行技术交底,并经常进行预检和复核;对成品需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等等。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必须就地解决,严重的问题还需立刻停止施工,进行核查处理,以确保工程质量。

二、项目质量管理中的进度控制

进度控制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目标工期(合同工期)顺利实现,确保项目按期竣工。这就要求进度控制要有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施工进度计划,是确定施工项目的各项工作的施工顺序和开竣工时间及相互衔接关系的计划,是控制工程施工进程和工程竣工期限等各项施工活动的依据,它反映了从准备工作开始直到竣工为止的全部主要的施工过程,是确定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数量的依据。要编制科学的进度计划,做好施工项目管理中的进度控制,应当抓好以下几方面:

(1)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即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措施。施工方案选择的合理与否与施工质量能否保证、施工工期能否完成有密切关系。首先必须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掌握各方面情况,进行反复分析比较,利用先进科学的施工理论,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

(2)编制合理、经济的施工进度计划;要做好进度控制,必须根据合同工期,编制合理且经济的施工进度计划,并利用统筹法的基本原理分析各施工过程之间的关系(或工序),绘制出网络图,找出决定工期的关键工序和关键线路;借助电子计算机不断改善网络图,优化网络计划,选择最优方案,寻求最优工期(指完成计划的时间较短且费用最小的工期),并在施工进度计划执行过程中有效地控制与监督,保证以最小的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对项目进行监测;为了掌握整个项目的进展程度及预期完成时间,就必须对项目进行监测。监测的方法是通过检查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并将实际值与计划值进行比较,分析产生的偏差及原因,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监测的内容包括项目准备工作进展情况、设计图纸的审定、技术交底、施工组织设计、材料及设备的采购、预制构件、加工件等现场施工的进展情况。现场管理人员从准备工作开始就必须做好进度记录,掌握现场施工实际情况和进度计划实施情况,协调各方关系,多考虑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的解决措施,排除施工中出现的多种矛盾,保证作业计划及进度控制目标的实现。

篇10

关键词:土建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方法

中图分类号: TU4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土建行业的不断发展,土建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逐渐受到广泛重视。造价管理不仅能够对土建工程项目的投资、收益进行管理和控制,还能够对工程的质量、工期等产生直接影响。就目前我国的土建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现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严重,这已经严重影响了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虽然我国现在加强了土建工程造价管理控制,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要通过对土建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理论和研究和学习,不断探索有效的造价管理方法。

土建工程造价管理的相关理论

1.1、工程造价管理概述

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就是在优化建设方案、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在工程建设的各阶段,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把工程造价的发生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或核定的造价限额以内,以求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土建工程造价一般是指该建设项目进行固定资产再生产和形成相应的无形资产和铺底流动资金的一次性费用总和,也就是合理确定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它包括建设工程投资费用管理和价格管理。工程造价控布控贯串于项目建设全过程,但必须突出重点。同时工程造价限额的确定是随着建设项目各个阶段的深入,由粗到细分阶段设置,由粗略到准确逐步推进,而且还要以主动控制为主控制工程造价,因此,要有效地控制造价,应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与信息管理等多方面采取措施。

1.2、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项目投资决策是选择决定投资方案的过程,是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比较、选择并做出判断和决定。项目投资决策是项目行动的准则,其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成败,关系到造价高低和投资效果的好坏。因此,正确的决策是合理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前提。

1.3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工程设计是影响和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初步设计基本上决定了工程建设的规模、产品方案、结构形式、建筑标准及使用功能,形成了设计概算,确定了投资的最高限额。施工图设计完成后,编制出了施工图预算,计算出工程造价。当前,设计阶段影响建设工程造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设计保守、设计的错漏及超标准设计等。

1.4、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施工是实现建设项目的过程,造价的90%以上都耗用在施工阶段,因此,这一阶段的造价控制是整个工程造价的重要一环,要准确处理造价、工期和质量的辨证关系,把投入产出观念渗透到过程施工过程中,努力使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生产要素达到最优组合。施工组织设计基本运转过程图(见图1)。

图1 施工组织设计基本运转过程

1.5、竣工结算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工程竣工结算是指施工企业按照合同规定的内容全部完成所承包的工程,经验收质量合格,并符合合同要求后,向发包单位进行的最终工程价款结算。工程竣工结算是最后确定工程总造价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竣工结算超施工图预算是造价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

土建工程造价管理阶段的控制方法

2.1、招投标阶段控制方法。在编制投标文件过程中,应当对清单的工程量进行审核和计算的同时,在确定报价时,投标人应当采用适合的投标策略来辅助中标。也就是:例如对工程量中的较小子项目进行低价报价,对工程量中的加大子项目提高报价,并且多数招标文件中都有这样的规定,只有当工程量的误差超过一定限度之后,才能够进行工程量的调整,因此必须要对工程量进行资金的核算,然后才能够明确工程造价。而在保证不影响到工程项目总标价的前提下,通过调整一些内部子项目之间的报价,来增加中标几率。例如一些完成工程后便能够得到借款的项目,在总项目中的一些土石方工程和基础工程中!可以适当提高综合单价。或者对于一些工程内容不明确的项目,可以用适当降低单价等。

2.2、工程施工阶段控制方法

加强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在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控制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项目成本目标、生产要素以及机械费的控制。土建工程成本控制是管理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项内容,也是施工单位获得预期效益的重要基础。因此施工企业要合理组织施工,通过管理工作,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这就要求其一成本控制的关键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控制目标,通过施工单位的怒路可以实现的控制目标,项目合同条件、施工现场周边环境、设计图纸的变更、地区的气候天气、监理人员、业主人员及项目部人员的素质高低等因素都可以形象制约项目目标;其二是生产要素的控制,这就要求加强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的生产要素进行控制;其三是要利用造价管理来控制施工索赔,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影响到工程量,从而引发索赔情况,影响到工程成本。因此,要对索赔事项进行严格控制。

2.3、工程结算阶段控制方法

在项目验收竣工后,施工单位要将在建设阶段的各种工程资料收集整理好,特别是相关设计,建设单位的认可方案等资料。而承包人要为工程竣工结算提供一些必要的资料和数据,例如设计单位的变更通知书、发包人的变更、追加工程量的通知书、图纸的会审记录、隐蔽工程的验收、现场签证和索赔报告等,所有和工程量有关的资料都要准备齐全,保证竣工结算的价格能够与实际成本价格相符,并能够反映出工程的实际造价。然后根据相关资料进行工程结算,在结算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做到不漏算、不多算,做出一个真实有效能反应整个项目的竣工结算报告,并提交给建设单位。

完善我国土建工程造价管理的相关建议

3.1、加强各部门的协作管理

当前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实行分阶段由政府有关部门管理,制定造价政策又涉及财务、税务、物价、统计等相关部门,因此,要加强各部门的协作管理。第一是建设施工管理单位应认真执行造价部门的规定,造价部门应对执行定额的单位进行抽查监督,形成相互制约机制;第二是造价管理部门在承包商内部应处于造价管理的核心地位,其他各部门应与其密切配合;第三各有关部门应严格审查建设项目开工前和年度计划中的建设资金,加强和规范总概算的编制和管理,发挥总概算对工程投资的控制作用,从而才能从源头上控制投资,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完成。

3.2、实行项目目标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土建工程造价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具体的操作中,可以运用预测与决策方法、目标管理方法、量本利分析方法和价值工程方法等。第一是考虑制约项目目标的影响因素,深入分析工程的功能,根据情况确定科学合理的目标,确定哪些功能是必要的,哪些功能是过剩的或不必要的,以便把有限的资金用于保证必要的功能;第二是应着重分析和论证项目的投资目标,确定周密的成本计划和目标;第三是各个职能部门 ( 包括预算、测算、计划、财务等 ) 应严格按项目成本控制的要求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责。

4、结束语

土建工程造价管理控制的实质,就是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运用经济手段和技术原理,解决在工程建筑中经营与管理、技术与经济的问题。只有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采用科学的计价方法和切合实际的计价依据,合理确定投资估算,才能把握市场经济的脉搏,减少或避免建设资金的流失,最大限度地提高建设资金的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