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前景范文
时间:2023-06-29 17:27: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商业银行责任越来越重的同时,也需要面对越来越大的社会责任。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计划经济时代的经济管理模式无法满足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机制,现代经济管理模式不管是在内涵上还是形式上都有着长足的发展。根据新经济发展形势,经济管理工作关系着经济机构是否能够长远发展,经济管理质量工作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从上述角度不难看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农村商业银行必须高度重视自身经济管理工作,继而实现农村商业银行的长足发展,在竞争中能够博得一席之位。
1.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经济管理所面临的基本问题
1.1财务监督过于薄弱且信息反馈不够及时
由于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一直实施的是计划经济管理模式,所以我国各大农村商业银行仍然有很大一部分缺乏健全的财务监督制度。随着经济制度的不断改革,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意识到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是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经济管理水平的关键因子。由于财务监督力度过于薄弱,所以农村商业银行在经济管理过程中,需要对设备的购买和财务的收支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在缺乏农村商业银行整体预算基础上,无法使得各项工作能够做到极致。除此之外,在日常的运用工作过程中,缺乏对收入和支出的分析,因此常常出现收支不够平衡情况。财务监督过程中,由于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费管理存在诸多的随意性,很容易出现违法违规等行为,再加上信息渠道反过于单一,所以对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进行监督比较困难。
1.2经济成本管理比较随意
现阶段来看,我国部分农村商业银行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最终使得成本管理比较随意,经济资源此时也得不到合理的配置,使用的整体效益处于低水平。与此同时,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管理层在没有对市场的前景进行可行性分析,盲目进行规模扩张行为,导致费用支出超标和固定资产闲置等问题的出现。基于此,经济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却不是在同一个水平,经济水平难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1.3农村商业银行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够高
从我国各大农村商业银行的领导结构层来看,农村商业银行专家和相关技术工作人员和教授等占据了绝大部分的管理岗位。由于上述领导级的人员把精力都放在与经济相关的专业中,难以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安排在经济管理方面。随着时间的流逝,农村商业银行的管理理念逐渐落后,一旦农村商业银行缺乏综合素质过硬的经济管理团队,势必难以将更多先进的和有效的管理方法应用全面。基于此,农村商业银行将错过良好的发展时机,使得农村商业银行的经济管理工作水平不够高。
2.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加强农村商业银行经济管理的相关对策
2.1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经济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农村商业银行应该采取一系列的积极措施来充分调动经济管理人员在农村商业银行经济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能够更好地为农村商业银行相关工作人员工作。基于此,农村商业银行的管理层需要高度重视对经济管理人员素质的能力培养,逐步树立起经济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基础知识,充分调动经济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提高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
农村商业银行要加强对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重视对财会和经济知识的学习,提高专业能力的培养,以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力量。部分有条件的农村商业银行可以考虑将经济管理人员在一些专业的机构中实地学习,与此同时在农村商业银行开展定期培训,及时更新农村商业银行管理工作人员的基础知识结构。农村商业银行还应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一些表现优良的员工,应该提供物质方面的奖励和精神方面的奖励,以提高其工作热情。基于此,不仅仅能够增强农村商业银行人才队伍的稳定性,还能够从社会中吸引更多的专业经济管理人才。
2.2强化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监督工作
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监督工作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经济管理工作起着最为直接的作用,财务监督工作不仅仅是支持农村商业银行经济管理工作基础,与此同时也是农村商业银行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监督工作必须具备独立性和专业型,集法规政策和业务等为一体的工作。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监督工作需要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来执行,在充分了解农村商业银行的资金特点之上,考察农村商业银行是否能够进行高效率地组织,正确处理好财务关系。因此,可以说财务监督工作在农村商业银行的整体经营过程中起着重大的控制作用,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的社会效益和整体效益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
2.3树立农村商业银行运行成本管理意识
加强农村商业银行的经济管理需要农村商业银行经济管理部门安排相应工作人员来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进行专门的负责。农村商业银行首先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成本管理制度,在农村商业银行的范围内营造出成本管理的良好氛围,树立起勤俭节约的管理意识,再利用诸多措施来降低农村商业银行的整体运行成本。首先,贯彻成本管理责任人体制,细化每一个成本管理目标,将目标分解到每一个科室之中,使得每一个银行工作人员能够负起责任。在清楚了解到成本管理的重大压力之下,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成本管理意识能够提高资源的使用价值。其次,提高成本效益。在经济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农村商业银行成本管理的最终目的能够显著发挥经济资源价值,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制定经济方案的过程中,农村商业银行可以从中找到最为合适的成本效益平衡点。
2.4加强农村商业银行经济管理的营销战略
首先,需要加强品牌方面的战略。农村商业银行的各个方面决定了经济发展的某些问题,举例来说,农村商业银行的经济设备是否具有先进性,银行工作者的技术是否过硬等。加强农村商业银行经济管理的首要工作必须在社会范围内创造良好的农村商业银行形象,打造出品牌效应。其次,需要加强服务战略。现阶段我国的诸多农村商业银行制度流程均比较复杂,因此需要对各个流程的服务质量进行加强处理,农村商业银行定期组织培训之后能够提高银行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度。定期考核之后,能够显著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性。
篇2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改革 问题 建议
一、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发展战略不明确
全国农村信用社改革按国家宏观政策组建联社、合作银行或商业银行。对于基层的信用社来讲,他们缺乏对自身及所处的经济环境的清醒的认识。牌子变了,内部体制如何及时转变,以后的发展方向如何,对于这些问题都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思考。
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具有金融空间结构效率方面的比较优势:(1)体制完善、经营灵活;(2)扎根于地方,网点多、人脉熟;(3)信贷资产质量优;(4)农村金融格局的调整为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契机。通过以上对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优势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市场定位不在于和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争业务、抢客户,而在于要充分发挥其地方性银行的地域优势、网点优势和决策优势,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为支持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2.市场定位不准确
综观我国当前的金融市场,各家商业银行在目标客户的选择和业务拓展方向上存在趋同化现象:一是没有基于市场竞争的行业分工,业务范围与经营领域基本一致;二是金融产品的设计上不存在互补,相互的替代性和模仿性很强;三是在客户选择上大都将目光投向国家垄断性行业、大型企业集团、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企业、政府相关部门等,而对于与农相关的产业及中小客户群体兴趣不大。这是一种定位误区,虽然在某一层面上形成了充分竞争,但既不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造成了金融资源的重复投入和浪费,同时也导致了对弱势农业,农村经济中非国有企业、个体农户的金融约束。
由于发展方向不明,自身的定位也就模棱两可,市场定位不准,一是会偏离实现国家宏观金融政策下的信用社发展目标,二是会偏离自身发展的正常轨道。
3.经营管理体制落后
由于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在信贷管理、财务管理、干部人事管理、固定资产购建、现金管理、统计管理、薪酬管理等各个方面缺乏有力的管理制度,缺乏保障制度落实的机制,缺乏监督制度执行的措施,特别是缺乏对高管人员的有效监督,使农村信用社产生内部道德风险,成为形成大量不良资产、亏损挂帐、历史包袱的重要原因。
二、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完善银行经营管理体制,积极开展联合与并购
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股份制的治理结构已经形成,但与之相对应的决策链、管理链、业务操作链还需进一步理顺。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激烈的同业竞争,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要本着审慎经营和稳健发展的观念逐步完善内控制度、风险管理制度、监察审计制度,并建立与银行发展策略和价值理念相一致的薪酬机制、考核机制、晋升机制、岗位流动制度等一系列激励约束机制。
2.正确确定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
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一般都组建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所面临的农村经济环境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农村经济已不是单一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均衡发展,伴随着乡镇企业“改制”,私营经济和股份经济成分大幅增加,大多数农民己经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向城镇集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主体。
面对农村经济和地方产业结构的变化,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支农观念,调整信用社时期的市场定位,由原来的支持“三农”扩展到立足于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和个体民营经济,服务优质客户。
3.制定符合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发展要求的发展战略
建立健全规范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管理的科学化,是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向现代金融企业转变的必然要求,也是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与目标相适应的智力结构应包括:有效的董事会、监事会对管理层的监督和制约;独立的风险控制、审计、薪酬委员会;独立、市场化和专业化的管理层。其中,独立、相互制衡是控制风险的关键。虽然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都建立了“三会”制度,但离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特别是在职权的划分、职能的发挥、职责的承担上仍需进一步规范。
4.优化农村金融机构的基本企业队伍建设
市场环境在改变,竞争对手在进步,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服务对象更是在不断成长与发展。面对客户的改变,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员工也必须发生相应的转变,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才不会在工作中面对客户的需求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是要转换思想观念,改变原信用社框架下一成不变和循规蹈矩的工作方式;二是要不断加强学习,确立不学习就要被淘汰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三是要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和业务技能,在工作中寻求创新和突破;四是切实加强人才引进,对人才的引进力度将直接关系到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前景。除提高员工的素质外,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还应大力引进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努力提升现有管理团队的管理水平,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也引进全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
5.进一步与市场经济接轨,发展农村客户群体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客户群体的成长,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原有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范围越来越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结算弱势更成为制约其业务发展的瓶颈。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经营领域受区域的局限,无法跨区域设置经营网点,结算渠道也不象全国性商业银行那样畅通无碍,而客户的需求是不受区域限制的,如果在某个环节上无法达到客户的要求,客户资源就有可能会流失。
因而,通过产品创新,凭借网络联结将经营的触角向区域外延伸,就成为在现有政策限制下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挽留客户资源的次优选择。
三、结束语
在中国,农信社改革是采用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模式还是选择合作制的形式,是由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农信社自身的特征所决定。两种模式并没有优劣之分,关键是要选择最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改革模式。只有确定了改革的方向,决定了改革的正确路径,整个农信社的改革才能有成功的前提。
中国农信社改革任重而道远,在改革的进程中,会遇到种种问题,在理论的指导下,只有不断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才能将中国的农信社改革不断向前推进,使其成为中国农村金融的一个支撑,扶持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篇3
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经济危机过程中小微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受到各界的重视。我国农村小微企业数量越来越多,相关的金融业务需求也逐渐增加,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小微金融业务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以当前农村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为依据,提出发展小微金融业务的现实意义并提出合理对策。
关键词:
农村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发展
我国小微企业繁荣发展,对小微金融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商业银行发展小微金融业务,可以提高银行的经济效益,促进银行转型,也为我国优化产业结构做贡献。其中城市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发展取得很大的成果,但是农村地区还不够重视小微金融业务,存在一些问题,研究如何解决使推动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小微金融业务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为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作出长足贡献。
一、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
农村小微企业规模小,有时候经济效益相对较低,资金周转比较困难,已经开始有农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的意识,还有其他的需求,农村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开始发展。但是由于整体上关于小微金融业务的经验不足,还存在一些不足。第一,农村商业银行开展小微金融业务过程中没有完善的规划,小微金融业务的操作流程、制度和管理不严格,各项工作环节之间联系不够,这主要是对小微金融业务认识不足造成的;第二,农村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范围局限,推出的业务种类少,大多数脱离小微企业需求,也不符合小微企业的特点;最后,农村商业银行对办理小微企业的审核过程不严格,容易发生欠款不归还等问题,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推动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小微金融业务有重要现实意义
在农村商业银行开展小微金融业务是有必要性也有重要性。第一,小微金融业务的金额比较少,推动发展可以让农村地区小微企业前来办理,积累客户量,增加银行收益;第二,发展小微金融业务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也是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内在需求,可以让农村商业银行树立良好的形象;第三,农村地区经济有限,一般金额数量多的贷款业务比较少,农村商业银行通过开展小微金融业务,可以促进银行不断变革,也可以提高服务能力,也通过办理小微金融业务的客户,为他们提供与小微企业相关的业务,保证银行正常收益。
三、促进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小微金融业务策略的几点思考
(一)国家支持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小微金融业务,提高重视程度
国家重视小微金融业务的发展,加大政策支持。一方面,各省市县镇政府加大对农村商业银行的投入,提高信息化水平,提高业务操作员工的专业能力,并定期对农村商业银行业务开展情况做调查,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推动其不断改进。另一方面,农村商业银行要贯彻落实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推进发展小微金融业务。开展业务过程中要了解当地小微企业的种类和规模,调查他们的需求,从而制定相关业务内容。
(二)农村商业银行变革小微金融业务的机构模式
上一点已经提到,要根据小微企业的种类和规模开展小微金融业务,在这个基础上变革小微金融业务的机构模式也是必要的。第一,不能硬性要求小微企业的规模和资金,要重视挖掘有潜力的企业。在了解当地小微企业的过程中,要重视对他们发展前景的估计,有些企业可能暂时不符合办理条件,但是其日后会繁荣发展,所以要创新业务规则,挖掘有潜力的企业,从而丰富客户群体。第二,农村商业银行要成立小微金融业务团队,专设办理区域,严格要求团队员工的专业素质。此外,还要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适当定制业务,这个过程要注意管理。第三,合理规划小微金融业务办理流程。农村小微企业的管理人员知识水平有限,对繁琐的规章制度和流程理解不透彻,也容易打消他们办理业务的积极性,所以要让小微金融业务各环节流程尽量简化。
(三)农村商业银行扩展小微金融业务的种类,注意风险预防
一方面,农村小微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中类型也繁多,相关的金融业务需求也不同,这就要求农村商业银行要不断扩展小微企业金融种类,这里可以制定不同类型的贷款方案,将贷款利率灵活化,让小微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扩展小微金融业务种类也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小微企业的特点,同时也要保证银行自身的经济效益,不能一味图创新招揽客户。另一方面,在扩展小微企业金融业务的时候,要注意风险预防。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审核小微企业的实际情况,与工商部门和财政部门配合审核企业的营业执照、企业收益等是否属实。
四、结束语
总之,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小微金融业务符合经济发展需求,是促进银行自身变革的新途径,也有利于促进农村小微企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增长。除了文中提到的几点措施外,乡镇政府要重视发展农村小微企业,加大扶持力度,让他们根据需求办理小微金融业务,从而保证企业长远发展。
作者:郑旭琳 单位:江门新会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陈一洪.立足行业及供应链金融发展小微金融——城市商业银行小微金融服务模式探析[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2
篇4
关键词:区域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3-0086-02
一、我国区域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
区域性商业银行是我国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一部分,主要是指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以及一些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他们主要服务于所在地的企业和普通居民,以存贷款为主营业务。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区域性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和组织规模一般都比较小。在资产与负债业务的利润越来越薄的情况下,区域性商业银行应该抓住机遇努力加快发展中间业务尤其是具有创新性的中间
业务。
二、我国区域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存在的几个问题
银行本身对中间业务的重要性及发展前景认识不够,在观念上就缺乏深刻的理解。我国区域性商业银行尤其像一些农村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在其成立之初就有着深厚的地方政府背景以及和一些地方企业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银行主要靠吸收储蓄以及向本地企业发放贷款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存贷利差就成为了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长久以来,区域性商业银行都不太重视中间业务的开展,甚至有些银行把中间业务当成是其开展存贷业务的附属手段。
中间业务的开展基本上是在模仿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并没有在客观地认识自身情况的条件下开发一些具有自身特色的中间业务。区域性商业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无论是在业务规模、资产规模、风险防范能力还是在市场定位上都有着巨大的差异。区域性商业银行没有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自身条件,单纯的模仿和跟随不仅在和国有银行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而且连自身的一些先天优势也会白白浪费。
缺乏一批具有综合能力和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依靠其优越的待遇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依靠这些人才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使国有商业银行在创新上要比区域性商业银行具有巨大的优势。反观区域性商业银行,银行工作人员总体综合素质偏低、学历普遍不高,至于创新能力几乎是
空白。
技术服务手段比较落后,缺乏相应的电子化设备。中间业务是一项集科学技术、电子智能和服务质量于一体的现代化金融服务业务,它的发展离不开配套的“软硬件”。虽然我国区域性商业银行近年来在建设电子化方面步伐较快,但这还远远跟不上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计算机联网、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及服务功能这几方面。
品牌认知度偏低。我国区域性商业银行的品牌认知度低,其中大多数银行的中间业务缺乏品牌产品。各家银行中间业务的产品基本上处于复制仿制阶段,产品趋同化。尽管各家银行的品牌不同,但它们并没有根据客户进行有效分层,针对不同层次客户的不同需要进行个性化设计,从而导致客户对理财产品的品牌缺乏认识和了解。
三、我国区域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建议
各个商业银行应该尽快转变传统观念,不能再把中间业务只看做是资产和负债业务的附加业务。应该积极将中间业务作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并能合理规划中间业务未来的发展战略,而只有持续不断地创新才能维持这个新的利润增长点。
随着经济和金融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应以满足客户的日益增多及多样化的需求为目标。区域性商业银行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缘优势、人脉优势及信息优势等一些先天优势。在这些优势的基础上对中间业务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吸收并利用这些优势之后在原先的中间业务基础上做出一些具有独特优势的创新,使这些经过创新的中间业务能够反映区域性商业银行特色和差异性,并且能够有效避免其他商业银行进行复制和仿制。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也要根据自身的现实条件和市场定位,在中间业务领域开展一些能够符合当地客户实际需求的新业务,并能通过这些新的中间业务与企业客户和居民客户产生一些良好的互动。通过与客户的互动能获得客户的第一手需求信息,商业银行如果能合理地利用这些信息,那么在下一阶段的中间业务创新上会有更加理想的效果。
区域性商业银行应该有自己一套独特的中间业务创新模式以及战略方法:
第一,按照商业银行明确的定位方向,应该把客户重点放在本地的优质企业和优质普通居民客户上。(1)银行自身要明确哪些本地企业是优质企业,如在企业的盈利能力、发展前景、市场份额、财务状况等方面要比其他一些企业要好。(2)随着居民收入水平高,中高端客户群体也已初步形成,这其中包括一些民营企业家、金融机构的中高层管理者、会计师、律师等。
第二,银行在中间业务的创新上也要以如何满足本地优质企业和优质客户的需求为服务宗旨。(1)根据所处的地区,企业的类型也不尽相同,需求也不相同。商业银行在开展中间业务时应该开发一些符合本地具体情况的业务。比如,在浙江沿海地区虽然企业一般规模都比较小,但他们很大一部分的业务是做出口尤其是义乌、宁波和温州。这些地方的区域性商业银行做中间业务时应偏向于做国际业务方面,如可以做一些国际结算,外汇业务,信用证业务等能够为企业出口贸易提供便利的中间业务。在开展这些中间业务时,银行不能完全复制和仿制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而是在其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创新使之符合本地企业客户的实际需求,为他们在出口贸易的提供便利。(2)地区的经济差异同时也有居民收入水平的巨大差异。商业银行在面向普通居民是不是仅仅能提供存贷款业务而是要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中间业务。由于东西部地区人均收入水平的巨大差异,地处东西部的区域性商业银行就应该在各自的收入水平上积极创新具有特色能够符合实际情况的中间业务。
第三,在中间业务创新模式上也应紧密结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发展前景。中间业务创新模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通过学习和考察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在这些中间业务之中挑选一些符合区域性商业银行特征的业务进行改进和创兴。这些经过创新和改进过的中间业务能较好的适应本地区的客户需求,有利于商业银行在本地区开展其他业务及长远发展。第二种就是区域性商业银行仔细考察和分析本地区的经济状况、客户需求和制约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瓶颈,再针对这些因素自行开展具有独特功能的中间业务。第一种模式较为节省成本但效果如何有待考察,而后一种则需要很大过的成本但其效果要好于前者。如果说前一种模式是“引进来”,那么后一种模式就可以称之为“自立根生”。这两种模式各有利弊,区域性商业银行应该在权衡各方面的因素后做出最有利的选择。
第四,区域性商业银行应做好人力资源的储备和管理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金融人才是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关键。中间业务品种的广泛性,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复合性、多种适应工作的能力。所以要大力引进和培训具备金融、法律、财会、税收以及企业管理等专业知识的人才:(1)要立足于现实,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办法对现有员工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以适应业务的急需。(2)要在内部公开选拔,挑选精通业务、善于钻研且具有开拓意识的人安排到中间业务岗位上来,并通过国内培训和国外培训相结合、理论研修和实务培训相结合等方式,对他们进行中间业务、外语、计算机、等较高层次的知识培训。(3)要积极过好人才招聘工作。区域性商业银行相比国有商业银行更加年轻,氛围更加活跃,更能容许不同观点和思想的碰撞。区域性商业银行应向全社会公开招聘年轻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尤其是高校毕业生。不仅要把人才引进来还要给予这些人才的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平台,银行也要同时做好相应的工作以留住这些专业人才长期稳定地为银行做出贡献。
第五,区域性商业银行开展新的中间业务时应该做好相应的市场营销工作和品牌推广,提高中间业务的认知度。区域性商业银行在推出新的中间业务时往往需要很多时间向企业和普通居民详细解释该业务的功能、特征以及其他一些相关因素。此时,银行便需要做好中间业务的市场营销和品牌推广工作。商业银行可以把新的中间业务根据不同的客户群体,树立不同的商业品牌进行推广。让客户先熟悉这种业务之后产生兴趣,再与客户办理相关业务。客户办理了中间业务之后,商业银行通过调差客户满意程度及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中间业务来满足更多的客户。
第六,中间业务创新工作离不开技术手段的支持,很多区域性商业银行的硬件条件还不能跟得上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应该加快电子化和信息化建设,加强与其他地区商业银行的信息交流和业务交流并建立起信息网络平台,以便于各个地区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合作和扩展市场空间。区域性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一般都在本地区,网点辐射范围有限,地理上的局限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间业务的开展和创新。通过运用高科技手段与其他地区的区域性商业银行合作建立起一个跨地区跨行的信息化网络平台如“云端”数据库平台,这就可以使银行摆脱地理条件上的限制,可以把中间业务拓展做到商业银行自身不能触及的地区和业务领域。
四、小结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一项风险小、效益高的新型业务,对于商业银行在日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区域性商业银行而言,要把中间业务的创新与本地区的实际环境结合起来,把业务创新的目的与客户的需求结合起来。所以说要想使得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不断发展创新必须在制度上不断深化改革,在管理上不断优化创新,在技术上强化支撑,在人才上加大储备,同时为了避免其他同业竞争对手复制和模仿自己的中间业务产品,商业银行也要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而不断的进行中间业务创新,始终保持自己中间业务的特色和创新优势,这样才能促使中间业务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 赵淑芳.浅析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7):46-47.
[2] 张亚龙.试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3,(3):130.
篇5
一、当前我国信贷市场形式的分析
随着各种利好政策的出台,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农民的可支配资金也多起来,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巨变,不再是仅仅满足衣食无忧,对教育、住房、以及家电的需求猛增。这样原来的几千的小额贷款不再使用,贷款数额越来越大。一些农业加工企业的迅速发展,更使得农业贷款情况发生了深刻改变。总的来说,农村信贷已经朝着大额度、大规模、产业化和多层次的方向发展。农村市场的变化始终被银行业关注,各个银行也都发现了农村这一巨大的市场。银行筹备了大量资金,投入这一市场。按照正常的推理,在有市场,有资金的情况下信贷应该是蓬勃发展,遍地开花,但实际中这种局面并未出现,反而是借贷方借不到款,而银行大量资金闲置,造成极大浪费,究其原因我们给出以下几条:首先,借贷需要抵押物,正是农民最缺乏的,现实中我们的农村确实缺少这样的抵押物,这对银行现有的借贷体制提出了挑战,这就造成了有业务,但银行不敢做。其次,贷款利率高。根据农村的借贷情况,大多数的借贷属于短期的,这样农民只是当下需要而不是长期的,高的贷款利率使农民可望而不可即,加之抵押物的评估费用,借贷的资本很高。另外,借贷的额度,也是银行不愿接受,农村毕竟没有大批量的资金需求,大多数是零散的几千元的借贷,银行的效益得不到保证。还有就是贷款的品种,银行针对农村市场的定制品种很少,传统的几个样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的需求。最后,农业发展靠天吃饭,如果发生自然灾害,大款方无法偿还贷款,这种风险没有保障机制。这些情况使得银行“惧贷”、“惜贷”,农村信贷被严重限制。
二、当前农村商业银行信贷市场营销的分析
政策的快速转变和农村市场的快速发展,留给农村商业银行的准备时间并不多,这使得农村商业银行在对新市场的认识和判断上存在严重不足。在新的形势下,信贷体制的改革跟不上步伐,旧的体制不能适应新市场,反而限制了市场,在这样情况下一些地方出现了借贷减少。要想扭转局面,我们就必须做出以下几点改变:正确认识信贷市场,正确理解“四优”战略,改变借贷机制,扩大借贷业务;平等对待法人客户和自然人,提高服务质量;继续改革信贷的管理机制,对新的规则深入研究,正确认识风险,不能畏手畏脚,大胆开拓市场。受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市场上有效的借贷需求实际上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虽然就全国的市场来看,单凭数量,确实贷款增加了,但是增幅远远不及我们的经济增长率。尽管国家政策性调低存款利率,但是居民存款还是一路高歌猛进。这说明市场投资和居民的消费情况非常糟糕,对贷款没有需求。所以,我们的信贷市场的借贷规模在缩减,增速明显回落。另一方面,运营良好的企业,在日趋成熟的资本市场,不再一味依靠借贷缓解资金压力,发行债券、股票等新的融资方式成为获取资金的重要途径。还有一些企业通过职工集资,发放给职工股票的方式缓解压力,总的来看,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市场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经营不好的企业,负债高无法偿还贷款,农村商业银行也不可能担得起那么大的风险。同时,另外的三家国有银行以及众多的地方银行和商业银行进军农村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从当前的数据来看,农村商业银行在农村信贷这一块的份额正在缩减。实际上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市场营销前景并不乐观,这要求我们必须做出改变。
三、农村商业银行拓展信贷市场营销的优势
尽管有众多的不利因素,但这些因素其他银行也同样面对,我们还需要发掘自身的优势,并利用我们的优势抢夺市场,重新占领制高点,下面阐述几点农村商业银行的优势。
1、农村商业银行是农村信用社转变升级而来的,自成立以来一直以服务农业发展为宗旨,多数业务都是围绕农业发展展开,几十年来积累丰富的经验,同时,也为国家的政策服务。农村商业银行经历了从国有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后,农村商业银行根据中央指示,对原有的体制和机构组成进行了重大改革,这其中农业发展银行和信用社业务的分离有着重要意义,标志着农村商业银行已经脱离计划经济,走上了市场经济的道路,成为了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的原则改为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不再单纯的围绕农业展开业务。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发展,农村商业银行已经成为服务品种齐全、服务功能先进、服务手段现代化的国有商业银行,不仅是国内知名大银行,在国际上也已经成为500强企业,这足以证明我们的实力雄厚,完全能够适应当前市场的改变。
2、在计划经济时期,农村商业银行一直是一个政策性的银行,受制于国家的政策。因此,由于某些历史原因造成大量的不良资产,使得农村商业银行实际可控资金很短缺,这限制了农村商业银行拓展信贷市场。经过了这些年的改革,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农业发展银行和信用社的分离同时也将不良资产脱离出去,留下的客户和业务大多是优良的资产。例如,对某个农村商业银行分行的调查发现,改革前,资产负债比例达到了百分八十左右,加上一些非法项目占用的资金,甚至造成银行“没钱”的局面,经过改革后这一比例降低到百分三十以下,这样银行的资产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资产无论是量上还是质都得到了极大地改善。这些不良资产的分离为农村商业银行进一步拓展农村信贷市场奠定了资金基础。
3、随着国家对各个国有银行的改革,各银行也在进行机构的缩减。根据中央要求,各个银行改革后要根据自己的业务优势,推出更具特色的业务,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必要时缩减现有的业务范围,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优势业务。在这一要求下,工行、建行以及中行都做出了调整,尤其对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分行和业务进行了缩减,这对我们农村商业银行来说是个不可多得机遇,对于这些真空地带要尽快做出实质性调整。据调查一些不发达的县区已经没有了建行,这就为我们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机会。那么,对这些并不是很发达的县镇如何拓展业务,如何对已有的业务进行拓展,更好的为当地的客户服务就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总之,虽然市场化加剧了竞争,但它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机遇。
篇6
关键词:县域金融 制度创新
1 当前县域金融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在体制变革和金融创新的强有力推动下,我国金融的市场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金融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从县域金融发展的角度看,一些体制因素制约着金融业在县域范围内更大的作用。
1.1 商业银行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作用减弱
1.1.1 商业银行自身加强管理与县域金融需求之间的矛盾。1988年以来,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从降低管理成本、增强盈利能力、优化资产质量的角度出发,较大规模地收缩基层网点,上收管理和审贷权限,实行扁平化管理,这在客观上带来了县域金融服务的消弱。
1.1.2 商业银行管理模式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矛盾。县域中小企业虽然规模小,但转型快、效益好,因此发展趋势较好,对整个县域地区的经济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但是,这些中小企业所在地大部分在农村乡镇,并采用租用土地和厂房的方式进行生产。这些土地和厂房有的属当地村民委员会集体所有制,无法办理两证抵押,而中小企业的设备抵押则存在按年限折旧后抵押率低的问题,无法达到商业银行提供流动资金需要抵押的要求,虽然现行信贷政策允许由专业担保公司对中小企业担保,但需要企业支付担保费,综合计算后的贷款费用达到10%的年息,企业负担过重。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实行了比较集中的管理模式,对基层支行采取授权授信的经营方式,对信贷客户有着严格的客户评定条件和抵押担保条件,从目前情况看,商业银行信贷在县域范围的投放比较集中在大项目、规模企业、非生产性基础建设项目上,限制了部分中小企业的正常融资需求,同时,商业银行在信贷方式上比较单一,主要采取抵押和票据贴现两种方式贷款,而中小企业又无法满足抵押条件,以上原因造成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难,一方面商业银行放贷难的局面。
1.1.3 商业银行经营方针与新农村建设的矛盾。从三农经济的特点来看,这是一个受自然风险和经济风险两种风险影响的生产过程。也必然造成影响农业收入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众多小农户或种植户的生产相对分散,地域分布广,收益性又较低,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多属长期性投资,风险高,收回时间较长,这些特点导致了农村经济的交易成本和资金的使用都较高,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遵循的原则只能是商业银行原则,为了应对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带来的更激烈的竞争,为了降低管理和监督成本,控制信贷风险,商业银行对支持“三农”经济只能是避而远之。
1.2 农发行、农信社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心有余而力不足
作为政策性银行的
1.3 配套金融服务跟不上县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县域金融的发展还迫切需要担保、抵押、保险等配套金融服务,在抵押方面,一些中小企业、农户所能提供的抵押物品(没有房地产证的房屋,小企业厂房设施等),商业银行普遍不愿接受。而且双方在估价上差别很大,即使银行能够接受这些抵押品,到时也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抵押品拍卖市场去处理,在担保方面,目前县域经济的担保公司存在商业化趋势,他们从商业角度出发,更愿意为一些有规模的企业进行担保,县域内欠缺为中小企业、农产品生产等提供小额担保的机构,在保险方面,我国的农业保险经过20世纪90年代初期短暂的快速发展后,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目前全国仅有几家成立不久的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尚不足全国财险保费收入的1%,远远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2 县域金融制度创新研究
县域金融的发展既需要政府的有效引导和支持,还需要着力打造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合作性金融机构和民营金融机构等多种形式金融机构并存,进一步深化县域金融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才能不断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城乡统筹建设提供必须的金融组织保证和金融制度保证。
2.1 人民银行应发挥“窗口指导”作用
一是积极协调和督促指导基层金融机构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引导基层银行、农发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货币信贷政策,增加对县域经济的有效信贷投入,切实改进县域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二是加强与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联系,协调好政、银、企之间的关系,帮助银行和企业构筑信贷、项目交流平台,推动银企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三是强化政策引导,鼓励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各市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向县域提供以增加信贷投入为主的金融服务,适当扩大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试点范围,逐步放松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控制,调动银行支持县域经济的积极性。四是灵活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对县域企业的信贷投入。五是实施信用工程。完善银行登记咨询系统,建立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档案,结合创建金融安全区,广泛开展创建信用企业、信用乡镇活动,加大对守信企业、村镇和个人的信贷倾斜,以增强全社会信用意识,在县域努力营造诚信观念和信用文化。
篇7
一、小企业担保方式创新是商业银行的迫切需求
随着全社会对小企业的关注,以及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的日益凸显,大力支持小企业发展,着力破解其融资难题,已逐渐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外部政策环境也朝着越来越有利于小企业的方向发展,各家商业银行在支持小企业金融创新担保方式方面也在积极进行实践探索。
(一)地方性商业银行率先破冰。目前,地方性商业银行仍然是服务小企业的主力军,对小企业贷款有较强的意愿,服务于本地小微企业发展有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为了服务小微企业,当地的一些商业银行因地制宜,积极推进金融创新。如:江苏农信社广泛推广仓单质押,通过库存产品作为抵押取得贷款;天津滨海农村商业银行积极开展企业股权质押贷款;北京银行新近推出知识产权作为质押从银行获得贷款等等,可以说各出高招。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积极跟进。中国银行业协会的对全国范围银行业大型金融机构调查报告显示,近年,大多数银行家正在开始谋求自身的准确市场定位,积极关注小企业贷款业务,80%的银行家选择小企业贷款作为银行未来公司金融业务的发展重点。他们普遍认为,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大企业会越来越多地采用直接融资方式,“金融脱媒”现象会给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形成很大压力。在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各家银行如果不从现在开始注重对小企业进行研究,加大金融创新,失去的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在今后的信贷市场竞争中将会处于不利地位。虽然小企业与心目中的优质客户距离有些远,风险与收益、成本与产出的比例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但小企业并不是一块食之无味的鸡肋,而是一块具有巨大潜力、能给银行带来巨大收益的金矿。在遵循可持续发展和风险可控的原则下,考虑增加投放规模,既能为小企业发展解决资金问题,又能扩大银行客户来源、增加市场份额。以上表明,银行家们正在形成对小企业新的认识,不只是把对小企业贷款当作一种社会责任或政治任务,而是在经营上实现业务重大转型的内在需求驱动。近年,各大银行正在通过创新担保方式来开发一些新产品,大大加快了小企业贷款的投放速度。
二、创新担保方式融资精品介绍
各家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特点和小企业的区域环境和政策支持程度,均开发了不少创新担保方式的融资精品,并取得了较好的市场效果。下面分别介绍几种新颖的小企业产品。
助保金贷款——助保金即中小企业助保金贷款业务,是向“重点中小企业池”中的企业发放,在企业提供一定担保的基础上,由企业缴纳一定比例的助保金和政府提供的风险补偿金共同作为增信手段的信贷业务。助保金池按照“自愿缴费,有偿使用,共担风险,共同受益”的原则组建。
“e单通”——商业银行、金银岛和物流商三方实现系统对接,通过网络完成融资的新业务模式,这一创新的业务模式实现了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三流合一,通过三方的紧密合作,为钢铁、石化、煤炭、橡胶等大宗产品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了实质性的突破,成功搭建了全流程在线的网络融资平台。
租赁通——商业银行根据中小企业特点,适时开展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业务,把“融物”与“融资”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而且有利于自身拓宽业务渠道,化解经营风险,促进业务增长。
联保贷——由多户小企业组成联保小组,为小组内企业提供联合保证,通过“企业信用抱团”解决抵押和担保难题,比较适合同乡圈、生意圈内相互比较了解的客户。
订单贷——小企业作为订单接收方签署订单合同后,以真实有效的订单合同为依据,以订单项下的预期销货款为主要还款来源,向银行申请融资,用于满足订单项下原材料采购、组织生产、施工和货物运输等资金需求,以解决小企业生产能力跟不上订单规模的问题。
种子贷——银行和政府、商会或企业合作,由其发起设立种子基金,提供小企业融资风险补偿,银行将根据种子基金规模配套一定倍数的信贷资金,形成面向小企业的专项贷款。
按揭贷——为购买工业标准厂房、商用房而采用的法人按揭贷款。小企业支付一定首付款后,以拟购买的固定资产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融资,并可分期归还贷款本息。
组合贷——小企业可将名下拥有的住宅、厂房、商铺或机械设备抵押给银行,银行通过担保方式的结构化设计,为小企业提供更高的贷款额度。
市场贷——主要适用于在大型批发市场长期经营、资信状况良好的优质小企业。小企业可采取经营权质押、组合抵押、担保融资和种子基金等方式进行融资。
商会贷——主要适用于各级地方商会和行业协会中诚信度好、经营情况稳定、发展前景广阔的会员小企业。可采取种子基金、互助融资、商会担保和担保公司担保等融资方式。
园区贷——主要适用于在优质园区内生产经营稳定、发展前景广阔的小企业。可采取工业标准厂房按揭、园区增信融资、组合抵押和种子基金等融资方式。
供应贷——主要适用于为知名超市、商场和大中型企业长期供货的优质小企业。可采取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质押、核心企业保证等融资方式。
篇8
一、财务精细化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在财务精细化管理理论出现之前,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注重的是成本(费用)控制。成本(费用)控制方法主要有财务部门负责,通过减少预算、节省开支等降低成本(费用)的手段来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容易使管理者注重眼前利益,忽视成本(费用)引起的长期问题,很难保证企业的长远利益。随着金融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商业银行为了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开始将重点放在追求多方位的客户关系和产品的产异化管理方面。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商业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对自身的每一经营管理活动和业务环节根据集约化的要求,进行投入和产出的分析,从传统的成本(费用)控制逐渐向全方位的财务精细化管理转变,通过对产品、部门、客户、甚至是员工等方面进行成本收益的分析,为预算管理、效益评价、业绩考核、产品定价等决策提供依据。精细化管理的理念逐渐扩大到财务管理领域,并在财务管理方面得到了成功的运用。
二、加强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加强财务精细化管理有利于农村商业银行及时转变经营观念,更好的适应外部环境变化
作为地方性银行之一的农村商业银行,扎根于县级、乡镇地区,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有较大的联系,和当地政府关系密切,犹如鱼水关系。但是,随着金融竞争格局的不断复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逐渐下设机构,农村地区的金融市场被不断的细分;再加上利率的市场化进程逐渐推进,各银行为了扩大自己的存款规模,往往以上浮到顶的利率来吸引存储客户,而贷款利率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也在逐渐下降,这就导致了银行传统的业务的利差降低,而中间业务在银行业务中占据的比重较小,这就使银行的盈利水平大大下降。而我们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还处于传统的阶段,对于相关资源要素的成本、收益和风险等因素没有进行精确计量。随着金融竞争的加剧,传统的财务管理使得各种财务文问题逐渐暴露。而运用财务精细化管理,有助于农村商业银行克服粗放经营带来的弊端,以更好的管理方式适应新的竞争态势。
(二)加强财务精细化管理有助于农村商业银行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
农村商业银行实现价值最大化,除了要提升银行的价值外,还要体现银行经营活动的社会价值。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业的主力军,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农村商业银行的价值最大化,就是要保证银行的经营管理活动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保证银行经营管理活动达到最优的水平,即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三者统一。而银行价值最大化的实现,需要有精细化的财务管理作为支撑,保证银行各项业务有序进行。
(三)加强财务精细化管理能够保证农村商业银行将经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加强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精细化管理,可以以风险控制为导向,对细分的银行业务进行风险分析,找出风险产生的业务环节,并对风险的后果进行分析,从而采取有力的对策防范风险。由此可见,进行财务精细化管理还有助于引导和督促银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防止财务风险的恶化引起更大范围的金融风险。
三、加强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建议
(一)转变经营观念,建立健全组织体系
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存在组织机构繁冗且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这就造成银行很难对工作人员的薪酬和业务费用等进行详细的统计,存在很多浪费的领域。长期以往,这笔浪费会使农村商业银行在与其他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竞争中难以匹敌。而财务精细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进行周密的分析和设计,稳步扎实的开展财务工作。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需要完善的组织体系作为保障。这就需要农村商业银行对所有的营业机构进行全面细致的量本利分析,分析内容涉及到存款的余额及其结构、人员的配置及其素质、组织结构、地理位置、发展前景以及业务费用和人员薪酬等等,再结合外部环境的好坏、在同行竞争中所呈现的竞争力和生命力等因素,对营业机构的增长潜能进行静态分析和动态预测,并以此作为合理调整营业网点的重要依据。
为了保证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农村商业银行总行应该成立专门的机构,主要负责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组织领导、系统设计、数据分析;各相应的分支机构则应该在总行的领导下,设立财务精细化管理具体行动部门,负责数据采集、程序监控和信息反馈,引导全行的工作人员转变管理理念,将全行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目标要求上来,推动全行为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而努力。
(二)建立完善的成本认定和费用分摊制度
成本认定制度是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重要领域,直接决定了财务管理的成功与否。如果缺乏完善的成本认定制度,则整个银行的工作很难正常开展,财务管理很难正常运行。而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成本认定制度和费用分摊制度不够健全,制约着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
农村商业银行想要建立完善的成本认定制度,在实际操作时,首先要明确财务精细化管理对成本对象的要求,以此作为成本认定对象分类的依据,切实保证能够按照客户、按照部门、按照业务等进行成本的认定,并且要注意将成本的管理逐一渗透到每一经营环节中,防止成本认定的缺失。其次,要明确成本认定对象的范围。成本认定对象既包括业务部门,也包括非业务部门。其中,业务部门包括经营网点、计财部门、存款部门、贷款部门以及与存贷资金、财务资金运行相关的各个过程;而非业务部门主要是指办公室、人事部门、后勤保障部门等。
另外,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还需要建立合理且行之有效的费用分摊机制。在建立费用分摊机制时,要本着“谁受益谁分摊”的原则,通过精确计算,将费用分摊到相应的业务或者部门。例如,农村行业银行推出了一种借记卡,则营业网点在办理这种卡片时所产生的费用要分别核算,计入该种卡片业务中。每个部门在经营过程中会产生以下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招待费以及业务宣传费用等,这些费用要一一计入相应的业务或者部门中。通过将费用进行合理的分摊,保证成本的核算更加准确、科学。
(三)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进行预算控制
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加强预算编制、预算控制和预算分析,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制度。
预算编制方法主要有自下而上的汇总预算和自上而下的分解预算,这两种预算都能够对农村商业银行进行全方位、分层次的进行预算。如果情况发生变化,可以对预算进行调整,调整后生成新的预算数据。
预算审批后,就对经营环节的各项业务有了指导作用,例如,资金的使用要按照资金预算的要求实施。如果预算执行过程中,主观条件或者客观条件发生了变化,则预算也应该作出相应的调整,使预算的范围、权限、程序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财务精细化管理还应该对预算进行及时的分析。在预算分析过程中,应该将异常情况剔除,分析实际数据与预算数据之间的差异。如果预算数据有多个版本,则各个版本之间也应该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有助于上级单位及时了解下级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为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篇9
【关键词】民间金融;发展现状;发展前景
2010年3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业内人士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这意味着民间金融组织有望取得合法身份。早期的金融理论中,作为非正规金融的民间金融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是政府打击的对象。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许多国家通过实证研究表明,民间金融之所以能够产生并长期存在,在于它在资源的调动和分配活动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能解决许多正规金融系统难以解决的重要问题。如中小企业和弱势群体的融资问题,民间金融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民间金融的发展现状
(一)形式和渠道具有地区性差异
传统农区,农户的生活性借款多于生产性借款,民间金融保持着自由借贷的传统,资金主要靠亲戚朋友提供。张家口坝上地区,当双方关系亲密时一些临时性借贷一般不付利息,即使支付利息,其利率也比其他形式的民间借贷低。在新型农区,如种植暖棚蔬菜、特色水果等的农区,农户多为季节性借款,民间金融趋于组织化。张家口的涿鹿、崇礼地区借款的利率要高于生活性借款的利率。在经济较发达地区,民营中小企业对民间金融的需求占较大比重,民间金融体现出规模化的特点。张家口的宣化、沙城地区,该借款的利率较高,金额也较大。
(二)借贷方式相对比较单一
农村民间金融的借贷方式主要为信用借款,民间金融的主要形式——私人借贷就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信用形式。资金持有者一般只向周边熟悉的农户放贷,通常局限于一个村或邻近村的农户。民营中小企业的借贷主要发生在有经常业务往来、借出方对借入方的经营情况十分了解的企业间。借贷双方由于十分熟悉和了解,贷款一般不需要抵押和担保,多为信用贷款。通过对张家口农村地区的调查,60%的农村家庭在需要借款时首先考虑的是向亲戚、朋友等借款,大大高于向银行贷款的比重。
(三)利率相对较高,借贷期限较短
民间金融的利率一般由资本市场上资金需求和供给关系决定,并参考借款人的信用、借款期限以及与借款人的亲疏关系,平均利率水平高于银行同期的利率水平。借贷主要是由于生活和生产急需时,农户和民营中小企业会面对较高的利率,一旦渡过难关,会立即偿还贷款,贷款期限一般较短,以6—12个月期限居多,月利率平均在2%~3%,利息支付方式以按月支付和按季支付最为普遍。期限越短,利率会越高。
(四)交易成本低,融资金额不断上升
中国社会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农村民间金融也具有乡土性,多发生在具有血缘关系的家族内部或是朋友乡邻之间,彼此非常熟悉,借出者对借入者的经营情况和收益状况很清楚,对借款人的人品、资信情况等也有深入了解,因此信息成本很低。借款后彼此能保持较频繁的接触,对借款者的生产活动和资金使用状况等信息也很清楚,收集和处理贷款的监督成本和跟踪成本也较低,从而降低了整个金融活动交易成本。农户发生的民间借贷金额普遍较小,一般都在万元以下。而企业的借贷规模一般较大,一般在10—30万元之间。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民营中小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需要的资金不断上升,融资金额也随之攀升。
(五)金融覆盖率高
民间金融由于其特有的优势,在农村广泛存在着。调查发现,在张家口的农村地区,不管是经济较繁荣的地区,还是位置偏僻的地区,民间金融都普遍存在,有的地方还十分活跃。在农副业发展较好的农村地区,民间借贷的市场覆盖率更高,如蔚县东辛庄村,201户农户中多数家庭从事养猪、养羊和经营小煤厂,2006年有90%以上的农户发生过民间借贷。
(六)规模与民营经济的发达程度和贷款需求满足度密切相关
农村的中小企业贷款大多缺乏必要的抵押和担保,而对资金的需求规模却比较大,正规金融出于对风险和成本的考虑,一般不愿意将资金贷给他们,民营中小企业的资金主要依赖于民间金融。因此,民营企业发展水平较高而正规金融对其资金需求的满足度低的地区对民间金融的需求越大,民间金融也越呈现出组织化和规模化。
(七)公开程度逐渐上升
随着农村资金需求的不断扩大、政策管制的松动和金融改革的推进,民间金融内部和外部的环境都已有所改善,社会承认和认可的程度提高,以借贷为主要收入来源,资金实力较为雄厚,能够满足较大额度农村资金需求的民间金融组织大量出现,民间金融正在由隐蔽的地下状态向半公开化甚至是全公开化程度转变,农村民间金融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二、民间金融的发展前景
通过对民间金融现状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民间金融能够在夹缝中生存下来,说明它本身就有市场。随着市场的发展,正规金融体系远远不能满足整个经济发展的要求,就会出现一支新的金融体系,一些新的金融组织,或者一些新的金融形式。民间金融的特点符合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融资安排,不是对正规金融的拾遗补缺,而是一种必要的金融方式。笔者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对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前景作出以下几种设计。HttP://wwW.gWYOo.Com
(一)设立小额贷款公司
中国的小额贷款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这些小额贷款试点没有实现真正的自主经营,主要是强调公益扶贫性质,而忽视了其商业性,所以绝大部分没有维持太长时间,能赢利者不到1%,其中大多是因资金困境而中途夭折,这也与政府当时严格控制金融业的背景有关。政府对金融业的严格限制在2005年发生改变,央行第一次提出,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由自然人或企业发起的小额信贷组织。同年12月27日,第一批正式注册的新型民间商业性金融组织“晋源泰”和“日升隆”两家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在山西平遥县率先成立。通过对这两家小额信贷公司运行一年多的观察可知,作为商业性的民间金融机构,一定要体现盈利性和商业性,机构由市场和股东会说了算,而不能只由政府或监管部门决策。小额贷款组织应该主要是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贷款难的问题,其贷款对象应该以“三农”为主,以及为“三农”服务的其它经济实体。为促使小额贷款组织广泛地为农户服务,还应该规定单户贷款最高金额以及农户贷款占资本金总额的比例。从国际经验来看,小额信贷公司多会受到资金缺乏的困扰,要想持续发展,国家必须允许其吸收存款,逐步拓宽其融资渠道。
(二)发展为合作金融机构
合作金融是指由个人集资联合成立,以相互合作作为主要宗旨的金融机构的金融活动,由此建立的金融机构称为合作金融机构。该机构是由资金所有者各自为了自身融资方便自愿组织起来的机构,进出自由,每个人可根据出资的多少承担相应的责任,简便的手续和快捷的方式以及低于其他民间金融组织的利率使其可帮助急需资金的机构成员解决资金困难。近年来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扬的农村合作金融模式是孟加拉乡村银行(GrameenBank)。该银行由接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孟加拉学者穆罕默德·尤努斯于1976年创办,其宗旨是向农村地区追求自我就业的穷人提供小额流动资金贷款。从国际经验来看,合作金融事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各国的合作金融不存在完全一致的具体模式,各自的合作金融机构本身也随时间和经营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合作金融作为我国农村金融的基本组织形式,已在理论界达成共识,可以借鉴国际经验来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金融事业,通过对农村信用社的改进来形成合作金融机构。改革过程中应吸收民间金融的资金,根据当地经济和金融发展水平、农村信用社的经济实力和当地民间金融的规模来选择各自适宜的合作金融模式。
(三)成立社区银行(或称为村镇银行)
社区银行(CommunityBank)源自美国,由当地移民社区中的农民或商人建立起来,并一直以住户、中小企业和农场主为主要的服务对象。其业务领域较为广泛,主要涉及商业银行各种业务,以及客户中介金融服务。美国独立社区银行协会(ICBA)定义的社区银行是独立的、由当地拥有并运营的机构,其资产少于1000万到数十亿美元不等。由于其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具有坚实的制度和法律保障。借鉴美国社区银行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当前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实际情况,发展社区银行,服务三农和民营中小企业,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社区银行可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设立、运作并为农户和民营中小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个性化金融服务,这为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提供了一个比较现实的通道。
(四)发展民营银行
民间金融总体规模的不断加大和民间资本强烈的逐利性,成为创建民营银行的内在动因。市场经济要求金融机构按市场规则运行,民间金融组织逐步演化为民营银行顺理成章。综观世界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民营银行的比重都在持续上升。在世界上少数国有银行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多是一些比较贫穷和处于转型过程中的国家。在经济发达的工业国家中,国有银行所占比例都低于10%,而且其比重还在下降。中国民生银行的董事长经叔平曾表示:民营银行是我国未来间接融资需要大力发展的主体。民营银行适合为中小企业服务,开放民营银行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还能加强金融市场的竞争,从而促进国有银行的改革。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相当程度上是银行业垄断程度过高,真正能够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商业银行数量太少造成的。可通过引导民间金融组织逐步转化为规范化的民营银行,民营银行的服务对象定位于民营中小企业,为其提供灵活的专业化服务,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篇10
发展县域金融是中小商业银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所说的中小商业银行,是指除了四个大型股份制银行之外的国内其他商业银行,包括全国性和区域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信用合作银行等。这一群体构成了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一半市场份额。中小商业银行的成立和发展,适应了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大型商业银行收缩县域机构造成的市场空白,较好地满足了县域经济发展的融资需求。从发展趋势看,发展县域金融应成为中小商业银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首先,中小商业银行不具备与大型商业银行在大中城市进行竞争的优势。中小商业银行不能高水平地满足大中城市客户的金融需求。大中型城市客户一般规模大,信贷需求多,服务要求高。中小商业银行由于资本金、网络、人员素质的限制,往往难以满足其需要。有些大型企业资产规模超过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规模。此外,在各种经营要素中,大型商业银行竞争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中小商业银行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难以与规模巨大的大型商业银行相抗衡;多数中小商业银行由于成立时间晚、系统建设滞后、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等原因,造成业务品种少、服务手段落后,难以有效满足客户多元化、差异化的金融需求;中小商业银行大多采用跟随型市场营销战略,没有个性化的经营特色,竞争能力不足。
其次,县域金融为中小商业银行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目前,县域金融还是一个竞争不充分的市场,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对于中小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近年来,县域经济快速发展,金融资源日益丰富。以县域经济发达的江苏省为例,全国百强县(市)中江苏就占有21个,最发达的十强县中有6个在江苏。统计数据表明,2005年、2006年、2007年县域GDP占全省GDP的比重分别达到49.7%、50.84%和51.74%。由县域金融的存款和贷款的统计数据可知,江苏省县域的存款及贷款增速均高于市区,而县域现有的存款及贷款的绝对值均低于市区,即县域金融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有待开发。由此可见,县域是一个有很大发掘潜力的金融市场,特别是金融服务相对薄弱县域蕴含了更多中小商业银行可以提供服务的机会。
再次,中小商业银行发展县域金融适应了金融改革的大势。利率市场化和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中的比重是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大势。利率市场化则意味着中小商业银行与大型商业银行在同一平台上进行面对面的规模与效益的对抗,显然,作为在这两方面都不占据优势的中小商业银行必然要选择与大型商业银行的错位经营策略,发展县域金融则是最佳选择之一。直接金融在社会融资比重的提高,意味着传统以存贷款业务为主的赢利模式将改变为以发展中间业务、个人金融业务等为主,这在客观上要求中小商业银行必须将战略向县域转移,将目标客户转向金融资源相对潜力较大的县域金融。
中小商业银行发展县域金融的策略
中小商业银行发展县域金融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更好地为县域经济、新农村建设和中小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适应、满足并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因此,在其发展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发展思路:
制定规划。中小商业银行在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时,应将发展县域金融列入发展规划,要在对各县域经济、金融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设立机构进行财务评估和风险评估,明确县域金融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发展策略。
完善机制。中小商业银行以灵活、方便、快捷为体制优势,发展县域金融必须建立符合县域经济发展要求的经营机制。具体地说要建立五大机制:一是授权机制。应给予县域支行充分的经营自,因为只有拥有一定权限的县域支行才可能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制定和调整发展策略。二是授信机制。应给予县域支行充分的授信权限,使之能不断优化信贷流程,减少贷款审批环节,提高贷款效率。三是激励与约束机制。应制定有别于城区经营分支机构的县域支行考核与管理办法,加大资源倾斜力度,以调动支行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四是财务管理机制。应给予县域支行一定的财务自,可以实行“多收多支”、“多存多贷”的原则,在创业初期可以不考核利润,等到一定规模后再进行严格的考核。五是风险控制机制。应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加快数据集中管理力度,加强事前和事中的监管,发挥科技手段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以增强支行自我发展和调节能力。
抢占市场。县城经济关系较为简单,金融资源相对集中,同时中小商业银行也不可能设立众多网点,在发展中应重点抓住三个市场:一是中小企业市场。中小商业银行发展县域金融应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要搞好调研、分类指导,改善服务质量,加大贷款营销力度,培植核心客户。二是县城城镇居民的消费市场。县城集中了县域内高收入群体,中小商业银行应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简化和完善个人消费信贷的发放程序,大力拓展消费信贷领域。三是带“农”字头农产品市场。县城也是大中城市与广大农村商品流通的中转地,在整个农产品供应链中有特殊地位和作用,因此,中小商业银行应突出支持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的发展,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特色发展。中小商业银行发展县域金融的特色主要是通过其他行难以模仿的管理与服务来实现。第一,通过管理效率的提高与流程的优化,尽可能实现低成本经营,让客户利益最大化,以效益特色来促进发展;第二,通过加快金融创新,开发金融新产品。对已经在大城市开办的业务品种,应尽快在县级金融机构推广。通过业务创新,为投资者提供机遇。第三,根据县域客户的需求,适时提供差别化的金融服务。中小商业银行基层行对县域内的各种信息,企业的经营状况、发展前景、信用程度等情况掌握较多,因此要发挥主力军作用,积极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品种。
- 上一篇:企业养老保险工作总结
- 下一篇:项目资金需求及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