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范文

时间:2023-06-29 17:27: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

篇1

关键词:信用卡;信用卡业务;消费;交通银行

中图分类: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4月29日

一、引言

信用卡又称贷记卡,是一种非现金交易付款的方式,是银行向个人和单位发行的,凭此向特约单位购物、消费和向银行存取现金。信用卡由银行或信用卡公司依照用户的信用度与财力发给持卡人,持卡人持信用卡消费无须支付现金,待账单日时再进行还款。作为五大国有银行之一的交通银行,其信用卡业务发展却并不抢眼。根据各大银行2014年报,交通银行信用卡市场份额排名第六位,约占7.3%,在五大行中垫底。面对信用卡行业中赢利模式趋于统一、信用卡产品本身同质化现象严重、信用卡市场立法不明等问题,交通银行仍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二、调研方法及过程

首先,本次调查采用了网上调查问卷的方法。收到新疆本地答卷57份,占总数的27.94%,其余答卷均来自全国各地;其次,本次调查的主要对象为银行,而问卷只能帮助调查用户反馈的部分,因此笔者通过浏览国有五大银行以及一部分股份制银行官方网站信用卡专页,获取相关的业务介绍,并上网查询了自己不了解的知识。实地走访了乌鲁木齐市各大银行,与相关业务人员交谈并获取各家银行申请表样表以及宣传资料,也亲身体验了各银行之间服务、环境方面的差别。本次调研重点对象为交通银行信用卡业务状况,包括发卡、费用、服务、风险管理等情况,同时与其他银行进行比较,希望通过调研能够对交通银行信用卡业务做出评价,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三、调查问卷情况

本文数据结果来自《信用卡使用情况调查问卷》,问卷采取网上的方式,面向全国各地各类人群,共收到答卷204份,独立IP地址192个,考虑到单个IP地址内可以有多名用户同时上网,因此误差忽略不计。

四、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一)交行信用卡业务发展水平。本次调查中,在选择“拥有信用卡”的88位受访者中有13位在“您使用的是哪家银行信用卡?”中选择了交通银行,排名第六,位于五大行的末位。在“目前无信用卡”的116位受访者中有22人在“如需办理信用卡,最有可能选择的银行”中选择交通银行,同样排名第六。交通银行年报显示,截至2014年末,交通银行累计发卡3,628万张,新增卡量608万张。从数量上看,远低于其他国有银行。

(二)影响信用卡业务发展的因素

1、社会大众对信用卡的认知水平。结果显示,对信用卡相关知识“不太了解”的人要略多于“比较了解”的人,占总数的45.1%。而在问卷发放的过程中也可以发现,一部分受访者不清楚信用卡(贷记卡)与普通借记卡的区别之处,或者将信用卡理解为普通银行卡。通过分析我们得到结论,在客户对信用卡业务还不太了解的情况下,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大银行对其本身基数庞大的客户群体进行宣传和推销,使其信用卡业务发展迅速。而由于不具备客户数量的优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交行信用卡的发展。

2、现有用户与潜在用户。本次问卷调查收回的204份问卷中,男性83份,占总数的40.69%,女性121份,占总数的59.31%。年龄构成中,绝大多数为20岁以下以及21~25岁人群,分别占总数的36.76%和42.16%。交叉分析后发现,83名男性受访者有43名选择“目前拥有信用卡”,而121名女性受访者中这一数字只有44。年龄方面,人数最多的20岁以下及21~25岁人群分别有80%和58.14%选择“目前没有信用卡”。而在26~30岁和31~40岁年龄段中,分别有88.89%、94.12%选择“目前拥有信用卡”。由此得出结论:我国信用卡用户男性用户多于女性,用户年龄偏向中青年。

3、申请难度。根据调查结果,认为“没兴趣或认为没有必要”办理信用卡的受访者占41.3%,可见各大银行对于信用卡业务的推广还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没兴趣或认为没有必要,表示消费者一方面对于信用卡业务具体细则不了解;另一方面对于办理信用卡的便利或存在的问题认知不清。调查中发现,银行信用卡的申请门槛整体在提高。

4、服务水平。调查显示,已拥有信用卡的88名受访者关于办卡途径,有71.59%选择了“直接去银行办理”,选择“银行业务员上门推销”的占27.27%。可见,银行业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在信用卡业务中的重要性。信用卡用户群体多为高收入、高学历人群,对服务的质量必然有较高要求。因此,银行所能为用户提供的服务对其业务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在服务态度方面,根据实地采访体验,招商银行的服务态度最好,工商银行服务态度较差,交通银行总体感觉较好,排名靠前。

消费者对于信用卡业务的服务质量具体有哪些要求和期望呢?如表1、表2所示。从表1、表2中我们可以得知,消费者对“费用”、“信用额度”、“优惠功能”三个关键词的关注较为突出。(表1、表2)

5、费用情况。对各大银行的信用卡卡费,最贵的是浦发银行的180元,最低的是广发银行的40元,有8家银行的年费标准都是100元。其中,交通银行太平洋标准信用卡普通卡年费80元。在19家银行中,只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平安银行、南京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7家银行对所有的消费都给持卡人免费的短信通知,其余的12家银行都对消费短信通知设置了门槛。

五、对策建议

(一)宣传教育、培养市场。根据调查我们可以发现,虽然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十分迅速,但依然存在一部分社会大众对信用卡的知识了解非常少。交通银行与其他大型银行比较,客户人数并不占优势,想要依靠客户基数发展信用卡业务较为困难。这时就需要主动挖掘新的客户,寻找信用卡潜在用户。建议交通银行增加广告投放量,以乌鲁木齐为例,公交车站、百货商场、商业街等人群聚集地,很少能看见交行广告的身影,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的广告牌却十分显眼。在教育方面,交通银行可以在社区、公司、学校进行相关知识的宣讲。

(二)看清客户、找准市场。目前,交通银行的信用卡卡种不是特别丰富,现有的几种信用卡对客户来说,选择面依旧较窄,与招商银行相比显得十分稀少。招行信用卡的覆盖面十分广,同时对目标客户的认知也十分明确。交通银行信用卡在卡种上主要忽略了区域特色与时尚族群。全国各省市的客户群体在消费习惯、收入情况、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差异之处。针对不同地域设计不同信用卡,对于交行来说是一个增加发卡量的好方法。可发行类似于招商银行的乌鲁木齐亚克西卡。如今大学生兼职已经很普遍,建议交通银行制定一套合理的标准,对经济条件允许的大学生发放信用卡,同时加强与更多高校的合作。

(三)认清业绩、提升服务。应重视与信用卡行业内发展较为领先的银行之间的差距。在服务方面寻求突破,以良好的服务品质获得更多用户。具体有以下几点建议:(1)增加联名商家,扩大信用卡优惠的范围;(2)减免不必要的费用,如短信提醒费用。减少用户挂失补办所需的费用;(3)建议交行开发更多积分优惠活动。信用卡积分服务对客户具有很强的吸引力;(4)增加银行网点。银行网点的数量直接影响了银行的服务水平以及客户的便捷程度。在银行网点数量方面,工商银行全国3万多家网点可称为魁首。交通银行为2,701家。网点的增加也能够提升交行其他业务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周宓.我国信用卡市场分析[J].经济视角(下),2008.11.

[2]宗琮.我国信用卡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J].中国商贸,2012.14.

篇2

当前,区域性银行业机构发展信用卡业务面临一些大的困难,一是发卡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和客户服务体系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区域性银行业机构难以承受。二是信用卡业务是一项比较独立的业务,目前区域性银行业机构能从事信用卡业务的人才十分缺乏,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不足。三是社会公众对区域性银行业机构信用卡产品的认同度较低,由于业务规模等原因,区域性银行业机构在信用卡业务和技术方面往往得不到卡组织的有效支持。四是区域性银行业机构主要在当地开展业务,营业网点少,客户资源相对较少,在信用卡业务上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区域性银行业机构要想进入经营成本较高的信用卡市场,在银行卡受理网络、发卡数据处理系统、客户服务系统建设等银行卡非核心业务方面必须借助第三方的力量。

发展非核心业务

银行卡自身特点决定了其业务发展需要依托于广泛的受理网络,需要走联合发展的道路。国内银行卡跨行转接清算系统的建立,不仅为各行发展信用卡业务提供了网络基础,而且为国内银行实现银行卡业务联合发展创造了良好平台。最近5年,国内受理市场已经从2002年的20多万台POS机,不到20万户特约商户,4万多台ATM,发展到80多万台POS机,50多万户特约商户,近10万台ATM。银行卡交易成功率从不到50%,提高到了97.2%。截至2006年底,境内银行卡跨行网络已经延伸到了大陆之外的港澳、东南亚、欧美、亚太等25个中国人常去的国家和地区。境外可以受理银联卡的商户已达5.8万余家,POS机超过8.5万台,ATM达到30万台。根据中国银联的发展计划,银联卡的全球拓展在今后几年仍将快速实施,同时会进一步加大海外市场的深度开发。毫无疑问,银联卡的受理将会更广泛地覆盖中国人常去的国家和地区。

区域性银行业机构是银行卡跨行网络扩展的最大受益者。首先,银行卡跨行转接清算系统的建立,不仅帮助区域性银行业机构解除了受理商户和受理机具不足的制约,而且帮助区域性银行业机构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经营范围的地域限制,得以与全国性商业银行同台竞技,缓解了区域性银行业机构在信用卡业务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此外,目前银联重点推动的境外受理市场拓展,为区域性银行业机构实现低成本跨境经营提供了条件。很多不具备条件加入国外卡组织的区域性银行业机构,通过银联的境外网络实现了卡片的境外受理,对以附属会员身份加入国外卡组织的城市商业银行,则能以更低的成本让自己的持卡人在境外用卡。

对于发卡机构来说,发卡数据系统运行的好坏直接影响发卡机构为持卡人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区域性银行业机构可以通过委托第三方专业化服务机构,开展发卡数据处理外包、主机托管和灾难备份等业务。目前,国内已有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南京商业银行、宁波商业银行等几十家银行,通过第三方服务解决了信用卡发卡系统一次性投入过高的问题,有效降低了信用卡经营成本。

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

如今人们不仅可以在ATM、POS机等传统受理终端上使用银行卡,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固定电话、自助终端、数字电视机等各类新兴支付渠道和终端使用银行卡,中国银联已经建立了强大的新型电子支付服务平台,依托这一平台,区域性银行业机构可以为其客户提供更为多样的支付服务。

区域性银行业机构推广柜面通、ATM跨行转账、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等业务,可以弥补其网点不足的缺陷,利用银联建成的可以实现多种缴费功能的公共支付平台,区域性银行业机构可为其持卡人提供全方位支付服务。配合产品的创新,利用机构遍布全国的本土优势,中国银联正在建立和完善持卡人综合服务体系,正在整合商户资源和渠道资源,基于银联卡的不同产品,配合发卡银行为持卡人提供各种特色化的具有附加价值的服务,也有助于区域性银行业机构开展客户服务工作。中国银联还针对不同产品进行营销策划,以使银联标准卡产品的推广能够得到有效的营销支持。根据国际权威调查机构AC尼尔森的调查显示,2006年中国银联在境内的品牌认知度高达82%,远远高于中国市场上其他同类品牌的认知度。因此,区域性银行业机构在信用卡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应更多地借助国内卡组织的资源,争取其支持。

完善服务体系

我国卡民人数估计已在2亿人左右,但面对卡民的服务支撑体系则着实不能令人满意。值得注意的是,年收入5000美元以上的中高收入阶层在迅速壮大,据有关方面预测,目前这个人群约有数千万人,他们是信用卡的主体客户,是国内外发卡机构争夺的对象。港澳台和国外持卡人每年进入内地的人数数以千万计,2008年北京奥运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成为国外持卡人来华消费的难得契机。经济差别极大、各种需求纷繁复杂的国内外持卡人给现有的服务体系带来巨大冲击。但是,不言而喻,这一数量庞大的持卡人群体是世界上任何国家所无法比拟的。因此,掌握客户关系的主导权就成为以持卡人为核心的多元化服务体系的着眼点。

当今,银行卡客户服务已经完全依赖于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电子化的客户服务系统可以延长服务时间,使以较低成本为客户提供“全天候”服务成为可能。电话、自动语音、网站、传真等信息沟通渠道的多样性使客户交流、虚拟服务无处不在。无论过去有没有手工提供服务的经历,电子化的客户服务系统,都有助于提高服务质量、经营管理水平以及企业的市场形象。

通过IT系统对业务人员和业务过程进行整顿,并将企业的客户资源管理起来,以便对客户的构成和历史交易进行系统分析。区域性银行业机构应加强客户关系管理,一是找出真正的盈利客户,对其进行市场营销;二是提供互动式服务,了解客户真正的需求;三是提供人性化服务,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四是提高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区域性银行业机构可以和银联合作,利用第三方的客户服务中心获取客户,服务客户,保留优质客户,淘汰劣质客户,发展新客户。区域性银行业机构应重视客户服务工作,通过开展客户服务,收集市场信息和客户需求,市场信息和客户需求是业务创新的数据基础,区域性银行业机构可以据此研制新产品,设计新的服务模式,寻找市场进入途径,进而提升信用卡业务的质量,增强竞争力,最终达到扩大销售的目的。

参与创建民族银行卡品牌

创建民族银行卡品牌对于提高国内银行整体竞争力,共同抵御来自国外银行的竞争至关重要。众所周知,信用卡业务已经成为外资银行抢滩我国金融市场的主战场。面对严峻的竞争环境,国内发卡机构只有创建自己的银行卡品牌,才能牢牢把握民族银行卡产业未来发展的主动权,避免国内银行卡市场被代表国外少数大银行利益的外国银行卡组织所主导。另外,对于区域性银行业机构来说,还应尽量避免被卡组织的服务边缘化,并在游戏规则的制定方面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通过创建联合品牌,制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银行卡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区域性银行业机构与国内其他银行可以共同做出符合国内银行业整体利益的战略决策。另一方面,创建国际化的自主品牌将有助于推动区域性银行业机构实施“走出去”战略,形成既“防御”又“进攻”的战略局面。

提高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的微观结构将进一步调整,国有企业在竞争性行业的比重会继续下降,民营企业、私人企业的比重会进一步上升,中小企业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为区域性银行业机构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基础。因此,区域性银行业机构应与地方性中小优质企业、个体工商户客户保持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关系企业和特定个人客户群体量身定做信用卡产品,继续在地方银行卡市场中扮演重要角色。区域性银行业机构由于自身的一些局限性和存在的不足,要想在激烈竞争的信用卡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必然会选择内部合作与联盟。与地方政府、其他区域性银行业机构、企业发行联名卡,将成为区域性银行业机构信用卡业务发展的一种趋势。

篇3

本文首先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进行概述,包括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历程、我国信用卡风险类型、特征等方面内容;其次列举出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论文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作者自己的政策建议,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卡;信用卡风险;风险管理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概述

(一)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历程

1985年我国发行了我国内地的第一张信用卡,自此拉开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的序幕,在信用卡业务23年的发展历程中,业务发展模式和运作流程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用业务的发展经历的三个不同的阶段。

1、初期起步阶段

小而全的发卡模式,是该阶段信用卡业务发展的特点。

2、中期调整阶段

鉴于初期阶段信用卡业务发展的主要问题,各行在信用卡经营模式方面进行了重大的调整。

3、后期成长阶段

(二)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类型

1、信用风险

我国信用卡信用风险主要包括:信用卡损失后不及时向发卡机构挂失,卡被冒用造成经济算是;持卡人将信用卡转借给他人使用,发生纠纷造成损失;持卡人利用信用卡的透支功能,逃避授权,恶意透支引发风险;持卡人由于经济上发生重大变化,无力偿还透支或与其还款而引发的风险;一些人使用伪造卡盗取银行资金等。

2、操作风险

这类风险主要是由于发卡机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以及管理监督机制和流程违背切实履行或者员工操作不当而产生。由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正处在改革阶段,各种风险管理手段都还不是很健全,因此这类风险也不可忽视

3、欺诈风险

包括虚假申请和欺诈交易,随着信用卡使用量的增加,恶性欺诈行为也在急剧增加。

4、其他风险

除以上三种风险外,信用卡业务还面临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等各类风险.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特征

1、风险的滞后性和隐蔽性

风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被称为风险的隐蔽性,而信用卡的隐蔽性无法再客户申请阶段进行规避,这就要求对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管理必须是一种动态的管理,由于我国现无法对客户实施实时监控,当持卡的人的经济状况发生改变时,银行无法对风险进行分散或对信用卡重新定价,就会导致信用卡业务的风险蕴涵巨大的滞后性

2、风险的分散性和多样性

由于信用卡的风险产生于业务流程的各个方面,涉及到发卡行、商户和持卡人三个方面,因此各个环节所产生的风险是不一样,这就造成了信用卡业务风险形式的多样化。

3、风险的难以预见性

发卡银行与持卡人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申请人总比银行对自身的情况更为了解,因此通过一张申请表往往很难完全判断持卡人资信状况,在持卡人持卡消费或区县的初期,客户的性质往往难以区分,只能根据信用卡从业人员自身的工作经验,对其惊醒具体分析和判断,因此风险的产生就难以预见。

4、风险的复杂性

信用卡业务产生风险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可能是单一因素造成的,也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处理信用卡业务风险时,判断风险成因既是风险管理的开始也是业务发展的基础,信用卡业务发展不仅在发卡机构的管理水平有关也与机构工作人员和持卡人员的素质有关。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识别、计量、预警和控制各类风险的方法、手段单一

目前我国信用卡风险评估方法主要集中在信用风险评估中,预测性能良好的信用评分模型建立既是信用风险管理政策制订的基础,也是信用风险管理流程改造的依据,更是信用风险管理一般原则的本质要求。

(二)、对持卡人的经济状况没有后续的审查制度

我国商业银行对持卡人的资信情况的了解多是只停留在申请办卡,是一种静态的审查手段。而很多持卡人的经济状况都是变化的,而经济状况的变化会对持卡人的资信状况造成巨大的影响,发卡行对持卡人的这些信息都无从知道,并且发卡行根据其良好的清偿历史记录,机械的增加其信用额度,最终放大了业务的信用卡风险,因此对客户长资信情况的审查成为了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不可避免的环节。

(三)、经营目标自我矛盾所带来的连锁效果

由于我国信用卡业务对银行盈利水平重要性的影响,因此银行对这项业务非常重视。首先体现在银行的经营目标上,很多银行给市场部门的指标都非常重,同时又给风险管理部门又要保持坏账率不能上升,这是一个明显自我矛盾的经营目标,因此怎样在经营目标和风险管理上面做到适度也成为了关注的重点

三.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策略建议

(一) 发卡前对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及建议

1、 加强征信审核业务管理

通过对信用卡信用风险的研究可以看出,做好事前征信调查并严格发卡审核程序,将会较大程度地降低甚至消除信用卡信用风险。

信用卡业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其风险构成和管理要求也有自身特点,适于采用标准化、流程化的作业方式。发卡行应从制度和流程上对风险进行过滤和规避,减轻因流程缺陷而引致风险的可能性。

篇4

关键词:中国信用卡业务;美国信用卡业务;比较分析

信用卡是国际流行的先进支付工具,被称为现代社会的电子货币,以其安全、方便、快捷的优势,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是金融业现代化的象征。

中国被称为全球信用卡发展潜力最大的市场,近几年来信用卡业务发展迅速。但由于起步较晚,无论是理论基础、业务经验还是运作水平都处于较低层面,而且受到技术水平、用卡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因此目前信用卡的应用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作为一种复合型金融工具,信用卡在中美市场的差异说明信用卡的发展与一国的经济发展、制度变迁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充分了解信用卡发展的经济环境、营销手段等,可以优化信用卡业务发展模式,为信用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尤其是中国加入了WTO后,充分利用银行的网络资源完善和发展信用卡业务,与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接轨,对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现状

目前,中国各家发卡银行为抢占信用卡市场都在积极推出车行的信用卡,使得中国信用卡的发卡量、交易量和透支余额都呈现出迅速增长的势头。同时,信用卡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方式,不断吸引着消费者,持卡消费已成为现代都市人的新时尚。

但是,中国信用卡市场规模较小,效率较低,导致中国信用卡市场呈现出一高两低的特点,即每笔交易额高,交易量低,信用卡信贷比重低。而阻碍中国信用卡业务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对信用卡业务的严格管制、受理市场规模较小以及较高的通讯成本。

(二)制约因素(硬件方面)

1、信用卡产品尚不规范。目前,中国金融市场上发行、使用的信用卡绝大多数是借记卡。银联2006年发行的标准卡中,借记卡1.41亿张,而信用卡只有313万张。由于缺少个人资信、风险监控、透支催收等手段,发卡银行对风险普遍抱有畏惧心理,对信用风险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这是制约信用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设备、技术落后,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有些发卡银行电子化水平不高,通信设施不健全,加上程序设计与使用、设备、人员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商户、储蓄网点与发卡银行之间还未能完全实现联网,使一些网点业务处理处于半手工状态,当持卡人消费时,授权速度又太慢,异地用卡授权手续繁琐,不能直接授权,使持卡人长时间等候,体现不出信用卡方便、快捷的特点,影响了信用卡的形象。消费后资金结算时间长,再加上有些信用卡业务人员素质不高,柜面服务跟不上,办理业务不及时,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银行和持卡人的利益。有些发卡银行综合业务网络系统中,信用卡会计核算程序在设计上存在不足。

3、发卡银行之间缺乏合作,未能真正利用网络资源。通用性是信用卡的特征之一,也是信用卡吸引客户的主要手段,而目前中国信用卡业务的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商业银行在信用卡业务发展中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在业务上盲目竞争。各发卡行在网络建设、设备配置、商户市场开拓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作为商业银行间彼此竞争的手段,发卡银行之间只视对方为竞争对手,而不能成为合作伙伴。这就造成了各发卡银行之间网络、设备不兼容,商户不能共享,使得中国信用卡业务发展不能形成合力,用卡环境受到限制,造成网络资源的严重浪费。

(三)服务问题(软件方面)

1、服务与收费。信用卡所提供的方便性与安全性,是其产品的核心。但在中国真正的信用卡并不多,目前的大多数信用卡实际上只是一种可以延期付款的借记卡。另外,中国银行并没有提供信用卡应有的信用担保,信用卡被盗用的风险和损失全部由消费者负担。事实上,中国银行从开办信用卡业务之时就一直在想方设法为自己规避风险,拒绝提供真正的信用担保,最初甚至要求消费者以存款质押。在提供这样的产品和服务的情况下,银行却还要按国际惯例收取年费。但他们没有告诉消费者,我们的信用卡无论是产品内核还是服务都和国际惯例相差甚远。

2、个别发卡行金融政策观念不强,不按《信用卡业务管理办法》执行。为了吸收存款,为某些企业将存在银行基本账户上的存款转到信用卡账户上,有的甚至将单位商品销售收入、营业收入、行政费等转入信用卡户,为企业单位办理转账、提取现金、发放工资、奖金等,实质上超越了信用卡业务功能,履行了银行基本账户的结算功能,形成了多头开户,为企业逃避还贷还息、偷税、漏税打开了方便之门。

二、中美银行信用卡业务的比较

(一)中美信用卡市场规模的比较分析

中国银联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银联标准卡境内新增1.44亿张,占到银行卡市场增量的68%,共有11家银行发行了400多万张标准的贷记卡,成年人持有信用卡的比例开始接近3%,信用卡占持卡人日常支出的比例开始接近1%。可见,中国信用卡市场已经初见雏形,但与境外成熟信用卡市场相比,市场规模还较小。

据统计,美国信用卡的发卡量已经超过了10亿张,成年人持卡比例超过80%,信用卡占持卡人日常支出比例为25%;在8000万拥有信用卡的家庭中,未清偿的平均欠款为6000-7000美元,并且只有40%的持卡人每月偿清信用欠款而享受免息期待遇,其余60%的持卡人都愿意选择最低还款方式承担贷款利息。

从上述比较可以看出,中国信用卡市场还处于新兴市场形成期向成长期过渡的阶段,还处于其发展的初级阶段。

(二)中美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的比较分析

总结境外银行卡市场的经验,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邮购分期付款、POS分期付款、签购单分期付款、现金分期付款。市场实践中,POS分期付款、现金分期付款较为流行。

在境外较为发达的信用卡市场中,分期付款业务的开展情况并不一样。在英、美等国家,由于信用卡业务发展比较充分,不仅银行、专业化机构大量发行通用型信用卡,许多大型商户也普遍独立发行私有标识信用卡。相对于通用型信用卡,私有标识信用卡的一大特点,就是为持卡人的商品购买提供费用较为优惠的分期付款计划(甚至零费用)。因此,在美国,通用型信用卡通常不提供分期付款计划,但是,为了争取新客户申请通用型信用卡,发卡机构偶尔也会提供较优惠的分期付款计划。

对于美国等发达的信用卡市场而言,中国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前一阶段,在“邮购分期付款”的基础上,中行、建行等多家银行在全国积极推广“POS分期付款”及“签购单分期付款”,市场拓展非常迅速。

中国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的迅速发展,不仅是银行通过产品创新争取市场竞争优势的必然结果,也深刻地反映出银行正在探索完善现有的信用卡业务盈利模式。中国自2003年进入“信用卡元年”以来,银行都把信用卡视作最有潜力的个人金融业务,投入资源大力发展。年费收入、循环利息和商户佣金是信用卡业务的三大收入来源,目前,减免年费已经成为常规性的促销手段,同时,持卡人尚未普遍养成使用循环信贷的习惯、信用卡沿用借记卡较低的商户扣率标准,进一步限制了信用卡业务的盈利能力。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分期付款等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等寻求盈利增长是各商业银行应对市场竞争的手段之一。

2005年底,中国信用卡透支余额不足150亿,在总额为2.2万亿的个人消费贷款中仅占约0.7%。而美国市场中,这一比例通常在8%左右。两者的差异,表明现阶段信用卡还不是中国持卡人获得消费贷款的一个主要途径。此外,中国信用卡循环信贷利率属于政府定价,银行难以通过降低利率水平促进居民消费信贷需求。而推出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能够有效地激发持卡人的消费信贷需求、培养持卡人的循环信贷习惯。其中,签购单分期付款是持卡人以支付手续费的方式,自行承担资金成本,实际上相当于银行为持卡人提供灵活便捷的个人贷款。

目前,中国信用卡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各类创新信用卡分期付款计划的设计和推广,有助于进一步发挥信用卡的消费信贷功能,加速发展信用卡业务。可以预见,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有着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三、促进中国信用卡业务发展的对策

结合中国信用卡业务发展的弱点,对比分析美国的做法,本文对促进中国信用卡业务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细分市场并采取不同的市场定位

1、对中国信用卡市场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制订有效的细分市场开发战略。针对持卡人年龄、职业、收入、爱好等特点,划分出不同的细分市场,银行要针对不同细分市场,推出具有特殊服务功能的卡种来赢得消费者,占领特定的细分市场。

2、国外的商业银行往往设立专门的附属公司经营信用卡业务,即使留在银行以内,隶属于零售金融部门,其经营管理方式也相对独立。只有当银行信用卡业务能给客户提供高层次、高水平的服务,给客户带来了收益和优质服务的享受,才能不断把信用卡业务做大、做深,促使其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因此,国外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二)通过营销方式差异化提高效率

1、整合营销渠道,提高营销效率。将银行信用卡部全面转换为从事产品销售、交易收单、特殊服务,依据统一政策开拓市场,改进服务,强化经营。

2、介入用卡环节,通过抽奖、征(免)税等措施,促进持卡消费的比重。持卡消费是信用卡业务发展的重点环节,连接发卡、受理两大市场,促进持卡消费对加快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作用非常大。

3、实行统一业务规范、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品牌宣传、集中产品研发。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扶持“银联”标识卡和银联网络的发展,实现各类卡片、受理终端、业务处理流程和服务质量的统一和规范,建立合理的业务收费和利益分配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挥整体优势,尽快扩大持卡消费量。

(三)进一步加强硬件建设

1、加快电子化进程,提高服务质量。各家银行应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加快信用卡业务电子化进程,充分发挥信用卡方便、快捷、安全的优越性,确保信用卡业务的健康发展。

2、加大技术投入,建设全国银行卡网络中心。网络中心将搭乘高速信息列车,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充分利用计算机与通信网络技术,使持卡人实现自动转账、自动授权服务、网上购物等功能,同时实现银行卡跨行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发卡银行的经济效益。

3、打造强大的银联公司和银联品牌,巩固银联网的地位,加速银联网资源的整合力度,加强业务链建设,推动银联品牌的国际化。

总之,国内各发卡银行在产品、服务手段与网络技术上各有所长,只有加强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才能使中国成为真正的信用卡大国,减少现金流通,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虞月君.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篇5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银行;信用卡业务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产业与金融产业相互渗透,促使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并呈现出多样化快速发展的现状。当前,互联网金融主要包括第三方支付、P2P、互联网基金、大数据金融、信息化金融、众筹六种发展模式,前三种发展模式占据着互联网金融的主体,其发展现状如下:

(一)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

第三方支付机构与企业支付、个人网购支付、保险、基金、代缴费等领域的业务快速融合,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互联网金融市场占有份额。近年来,第三方支付业务快速发展,由传统业务向银行业务不断拓展,并将个体商户、小微企业、联锁企业作为重要客户群体,使其交易规模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态势。2010年-2015年的第三方互联网支付规模如表1所示,2015年的交易规模高达104066.3亿元,是2010年交易规模的10倍。在第三方支付业务中,支付宝市场份额最大,约占总支付交易的47.5%;其次为财付通,约占20%;京东支付、汇付天下、易宝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占有一定份额。在2013年底,支付宝的使用者规模就已经超过1亿人,2015年支付宝移动端支付占比已经超过65%。

(二)P2P业务发展现状

在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中,P2P贷款是较为完善的发展模式。2011年,我国P2P贷款公司为214家,而到2015年底,P2P贷款公司数量增至3657家,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与此同时,P2P业务网贷成交量也迅猛增长,2011年-2015年的网贷成交量如表2所示,且2015年的业务参与人数突破千万大关。在P2P网贷平台中,广东、浙江、北京位居网贷总成交量的前三位,其贷款主体主要为银行信贷业务的边缘群体,包括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个人。但是,P2P业务发展也遇到了一些阻力,如网贷平台审批效率低、客户贡献度小、异地业务开展难、坏账率居高不下、用户认知度低等,所以必须进一步清除这些障碍,促进P2P业务健康发展。(三)互联网基金发展现状当前,各家互联网企业、电子商务平台企业与基金公司建立起合作关系,联合推出多样化的基金产品,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如,阿里巴巴联合天弘基金推出余额宝;巨人网络推出全额宝;东方财富网推出活期宝;数米基金推出现金宝等。在各类互联网基金中,余额宝凭借着第三方支付平台优势,占据着最大的市场份额,2015年余额宝的交易规模为6207亿元,用户数量超过2亿人。基金公司也借助互联网金融平台实现了产品营销的多渠道化,以华夏基金为例,2013年的交易量达到2532亿元,充分说明了电子商务平台拥有较高的产品营销活跃度。

二、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冲击和挑战

(一)对信用卡支付主动权的冲击和挑战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助推着网上支付市场的快速发展,在电商企业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密切合作的情况下,已经广泛涉足于信贷融资领域。同时,网上交易与资金支付需要经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这就促使银行信用卡支付作为结算机构退至幕后,与广大的消费群体和商户丧失了直接对话的权利。与此同时,在第三方支付机构垄断数据获取与利用的核心优势情况下,银行信用卡支付难以核实客户交易资金的用途,这种信息断层的出现导致银行无法监控客户风险,从而使得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管处于被动地位。

(二)对信用卡分期业务的冲击和挑战

由互联网企业推出的可透支账户虽然仅在小范围内应用,但其发展潜力却非常巨大。如京东推出的“白条”业务,06免息期最长可达30天,可分3-12期付款。同时,互联网小微企业的订单分期也已经初具规模,这种分期方式以阿里小贷为代表,属于订单质押贷款,最大额度高达100万元,相关数据显示,仅2014年上半年,其贷款余额就将近300亿元,这虽然与工商银行在同期为小微企业及个人提供的4.6万亿贷款有着较大的差距,但阿里小贷在业务办理方面的灵活性与快捷性却是银行无法比拟的。

(三)对信用卡收单业务的冲击和挑战

现阶段,互联网上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已经占据了线上收单的主导地位,银行与之的差距越来越悬殊。在线下收单方面,虽然一直都是以银行为主导,但在最近5年里,互联网企业的线下收单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基本每年的增长率均保持在50%左右,传统的刷卡支付,正在被POS和O2O等新型支付方式所取代,由此使得银行、银联及电信运营商的利益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虽然有关部门加大了监管力度,但第三方支付机构却在对线下支付方式进行不断创新,其通过十分低廉的费率,抢占了越来越的线下收单市场,2014年被监管部门责令停用的二维码支付业务,又在小范围内开始试用,若是监管政策进一步放开,该支付方式将会成为第三方支付机构抢占线下收单市场最有利的手段。

(四)对信用卡盈利能力的冲击和挑战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加之银行监管趋严,进一步压缩了信用卡的盈利空间,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2013年国内信用卡的刷卡手续费下调,其中餐饮类的费率下调了0.75个百分点,从原本的2%降至1.25%。同时银监会对信用卡的使用范围进行了限制,除服务三农的惠农卡之外,其余信用卡的透支不得用于非消费领域,由于信用卡使用范围的缩小,使其收益也随之收窄。其二,因第三方支付机构采取了以价格换市场的经营策略,致使商业银行支付系统的竞争力进一步弱化。以支付宝为例,它的费率在0.7-1.2%之间浮动,这远远低于银行的收费标准。银行因为不能向用户直接收取回佣,分润受到了影响,给收入带来一定的冲击。其三,线上小微信贷的出现也对信用卡的盈利能力造成了影响,以阿里小贷为例,截止到目前该公司已经为数十万家电商平台上的小微企业提供了超过1000亿元的贷款,而银行信用卡在线上小微贷款方面的业务尚未开展。

三、案例分析

招商银行为全国性大型商业银行,设有105家分行、867家支行、2190家自助银行。2012年末,招商银行信用卡收入为117.16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10.33%;信用卡贷款额为1065亿元,占零售业务贷款总额的15.51%,从信用卡业务收入与贷款规模上来看,其对招商银行有着较高的贡献度。当前,招商银行信用卡的种类繁多,包括标准信用卡、区域特色卡、商务旅行卡、特色主题卡、卡通粉丝卡、网络游戏卡、时尚族群卡等系列,各系列下又包括多种卡型。但是,面对着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使得招商银行信用卡业务面临着严峻挑战。为此,招商银行必须积极采取应对策略,促进信用卡业务收入与规模的快速稳步增长。具体策略如下:

(一)开展信息化服务

1.整合应用软件。招商银行共推出“招商银行”与“掌上生活”两款应用软件。其中,“招商银行”软件分为手机银行、金融助手、生活助手三大模式,“掌上生活”与信用卡账户关联,具备手机充值、账单还款、分期理财等功能。由于这两款应用软件的功能存在部分重合,所以建议整合为一款综合性的应用软件,便于客户使用和银行维护。2.扩大网上商城规模。招商银行信用卡客户群体呈现出年轻化的特征,这部分客户群体热衷于网上购物,所以招商银行应在已有网上商城资源的基础上,邀请更多商家入驻,使客户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登陆该银行的网上商城,利用招商银行自己的渠道完成支付结算,而不需要借助第三方支付平台。3.改进支付结算手段。招商银行要积极开拓非接触式支付结算手段,如推广手机钱包支付方式,提高支付结算的便捷性。招商银行还应对银联支付环境进行改造,建议其与通讯运营商合作,扩大手机钱包支付功能。进一步优化手机钱包中信用卡账户功能,保障电子现金安全,一旦发生手机遗失问题,可立即通过手机钱包对信用卡账户进行挂失处理。

(二)与互联网业开展合作

当前,招商银行已经与互联网金融业建立起浅合作关系,通过微信平台“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提供信用卡业务服务,使客户可通过微信服务号查询账单、设置密码、账单还款、信用卡激活或注销等操作。在此基础上,招商银行还可与互联网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以股权合作的形式打造以金融业务为主的互联网企业,依托招商银行强大的支付结算平台和完善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以及互联网企业优势的数据信息技术以及庞大的社会资源,从而拓展支付渠道,扩大客户群,实现两者双赢。

四、结论

篇6

【关键词】信用卡;风险防范

信用卡业务风险是指在信用卡业务经营管理过程中,因各种不利因素而导致的发卡机构、持卡人、特约商户三方损失的可能性。信用卡是高利润贡献率的私人金融业务。随着我国金融领域的全面开放,一些外资银行早已通过合资、合作的方式,将触角伸向这一领域,国内银行卡业务竞争愈演愈烈,可以说信用卡扩张时代已经到来。据麦肯锡预测,中国的信用卡业务市场将呈指数式增长,到2013年利润将达到130亿元~140亿元(郑玉仙等,2006),成为商业银行核心业务和主要利润来源。与此同时,始于2003年岁末的韩国信用卡危机至今尚未能有效治理,近年来香港的信用卡危机也未得到根本解决。信用卡业务快速健康的发展将有利于促进个人消费的增长,从而有力地推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如果做不好信用卡风险的防范工作,那国家、银行、持卡人都将会遭受一定的损失,我国的经济发展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国内银行必须在大力发展信用卡业务,迅速抢占市场的同时,注重风险的防范。

1.我国银行信用卡的发展历史以及现状

信用卡是一种由银行或信用卡公司签发,证明持卡人信誉良好,可以在指定的商店、服务场所消费或在各地的金融机构取现,办理结算的信用凭证和支付工具。信用卡现已在全世界成为一种被普遍采用的支付方式,也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信用卡于1915年起源于美国,最早发行信用卡的机构并不是银行而是一些百货商店饮食业娱乐业和汽油公司。

孙光锐(2005)对国内信用卡的历史阐述如下,在80年代中期,当信用卡刚走进国门时,遇到的是百姓疑惑的目光和心情,在那时,改革开放才开始,居民储蓄不多;长期以来信奉量入为出的理财观,习惯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银行卡特约商户比例低,分布不均匀,刷卡很不方便。随后20多年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理念和习惯得到提升,市场环境极大改善,信用卡进入快速增长期(雷纯雄,2003)。中国信用卡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丁玲娟,关于信用卡风险防范的研究,2009)。(1)萌芽、起步阶段。1978-1993年,是我国银行卡产业的萌芽、起步阶段。从开始信用卡业务,到多家银行实现发行自主品牌的银行卡,我国的银行卡产业实现了“零”的突破。(2)初步发展阶段。1995-2002,是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初步发展阶段。从1995年3月广东发展银行发行了中国内地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标准信用卡。中国信用卡与国际接轨的序幕由此来开。(3)规模发展阶段。2003年起,信用卡开始广泛出现在办公室里、百货中心、超市门口、大街上。2003年甚至被称为“中国信用卡元年”,也被看做是“黄金十年的起点”。中国人在传统上就很懂得理财,相信随着人们逐渐了解信用卡,人均持有信用卡的数量也会进一步增长,中国信用卡市场还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我国信用卡发展的现状有,信用卡业务主要收入来源于存款利差、消费回佣、异地取现手续费、透支利息收入等,它与传统业务靠利差收入来取得效益有所区别(见下表)。目前,国内各家银行都在积极谋求信用卡业务的突围。而率先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银行如花旗银行,同样是把目标锁定了信用卡,银行信用卡市场已经弥漫着战争的硝烟(孙光锐,2005)。近年来,我国的银行卡业务发展迅速,截至2002年末,我国发卡银行达88家,其中83家加入了银联网络,发卡总量达4.96亿张,比2001年末增长30%,其中银联标示卡8670万张。(钱懿,2004;万建华,2003;孙芙蓉,2003;万建华,2003;林采宜,2003)

2.我国银行信用卡系统风险的种类

信用卡业务风险具有范围广、风险发生方式多样等特点。信用卡风险的最大特点是市场拓展越深入,风险控制要求越高。随着高端客户资源开发完之后.灰色地带的客户即风险难以辨别的客户逐渐进入银行开阔视野。信用卡风险也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Pagano,M.,and T.Jappelli,1993)。

由于信用卡与其它种类的银行业务具有不同的特性,如无担保循环信贷、贷款实际发生非计划性、无固定场所、授贷个体多、单笔金额小等,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国信用卡风险的种类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钱懿,2004):(1)持卡人产生的风险;(2)信用卡欺诈风险,其中包括社会不法分子的欺诈、特约商户内部人员的欺诈、发卡银行内部人员作案、国际信用卡欺诈;(3)特约商户产生的风险;(4)发卡银行产生的风险。

3.我国银行信用卡系统风险产生的原因

信用卡风险的最大特点是市场拓展越深入,风险控制要求越高。随着高端客户资源开发完之后.灰色地带的客户即风险难以辨别的客户逐渐进入银行开阔视野。信用卡风险也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丁玲娟,2009)

Elizabeth Langwith(2005)指出产生信用风险的部分成因是还贷利率过高而导致的,他通过对大量信用卡使用者的调查发现要降低信用卡风险,除了发卡银行必须管理好银行内部操作风险以外,还应该酌情降低还款利率。另外处理呆帐可以借助专业的催帐公司来管理。

钱懿(2004)总结的原因则是在信用卡的接触者的角度来说明的,主要有有这样的四点:(1)持卡人的原因,包括许多持卡人缺乏必要的风险防范意识,持卡人在用卡过程中不严格遵守信用卡章程的有关规定,他们的法律意识淡薄,而且他们的经济情况很有可能发生变化;(2)特约商户的原因,包括培训不足和为追求自身的利益而违规操作等;(3)发卡银行的原因,比如业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发卡行的人员管理不善等;(4)政府和社会的原因,包括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和个人信用体系,我国身份证制作技术不高等。

相比较符桃(2006)的观点,她对于原因的阐述有着不一样的观点,在宏观上和微观上都做了具体的分析。(1)信息不对称的存在给发卡机构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它是信用卡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2)通过对信用卡风险产生的法律和社会背景分析,指出宏观法律环境不完善、金融监管体制不健全、用卡环境和观念亟待改善是信用卡系统风险产生的简介原因;(3)对不同主体的行为特点分析得出直接原因,信用卡业务与传统的金融业务不同,它涉及三方面的利益主体,即银行、特约商户及持卡人。这三方的交易活动直接导致了信用卡风险的产生。

在管理的角度来看,耿忠强(2009)认为我国信用卡风险管理水平是比较弱的,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1)在风险管理内容上,现阶段主要还是单一的信用风险管理,而不是信用、市场、操作等多种类型的风险管理;(2)在风险管理方式上,主要还是审批授信等直接管理方式,而不是直接管理与以运用模型进行风险的定量分析等间接管理相结合;(3)目前的风险管理更多是事后被动督导型管理,而不是事前主动引导型管理和事后被动督导型管理相结合;(4)目前的风险管理更多是末端治理型管理,而不是源头控制型管理与术端治理型管理相结合;(5)在风险管理机制上,还是以惩戒机制为主,而不注重激励功能;(6)在风险管理对象上,主要关注单笔信用贷款,而不是面向整体风险过程;(7)在风险管理范围上,主要关注国内范围,而没有关注全球范围;(8)在风险管理重点上,主要强调单个过程的管理,而不是强调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9)在风险管理技术上,更多使用定性分析,而没有根据实际要求做到定性与定量管理相结合。

从各个不同角度阐释的原因来看,我国的信用卡风险系统存在着一定的漏洞,解决的办法需要从这些原因的角度出发,找出一一对应的政策,弥补这些管理的缺陷,缩小系统风险的扩散。

4.我国银行信用卡系统风险防范的措施

关于信用卡业务风险防范的措施丁玲娟(2009)指出在信用卡业务迅速扩张的时代,必须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建立和完善信用卡风险的防范对策。(1)在发卡银行间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系统和信息共享制度。(2)加快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和个人征信系统的建设。目前对信用卡风险防范的对策的探讨大多集中于信用卡欺诈风险和操作风险,对信用卡风险的防范更应关注信用风险。(3)完善信用卡担保制度,健全风险补偿机制。在对担保人的职业、社会地位、收入情况进行认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灵活制定担保条件。加强对担保人个人及单位资格的审查,避免”一人多保”的“无效担保”现象的发生。在风险补偿机制建设上,尝试与保险公司合作。共同研发相关保险产品,对持卡人的信用风险进行保险。(4)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对现实和可能的风险进行控制。

吴洪涛的著作《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2003)年将信用卡业务发展与信用消费理论、银行信贷理论、货币进化论结合在一起,提出防范信用卡业务风险的普遍模式:一是要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二是根据信用卡业务活动流程来管理;三是账户管理,建立数据分析技术,并引用Biorman和liass(1975),Yawitz(1977)的成果进行论述。

在措施方面,专家学者们的建议都有一定的相似性,最重要的都是要完善银行系统内部的管理以及和国际接轨,使中国的信用卡系统走上正轨。消费和信用卡制度是分不开的,加快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将有助于我国信用卡的发行和使用,然而,经济的发展和信用卡的使用优势相辅相成的,信用卡制度的完事也将反过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因此,完善信用卡风险系统将有助于信用卡的使用走上正轨,也能达到最关键的目标---促进经济发展。

5.小结

信用卡是商业银行的一个重要的盈利方法。许多国外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产生的利润一般要占到全部其利润的30%以上,信用卡能刺激消费需求,提高社会消费水平,信用卡业务快速健康发展有力地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却相对缓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信用卡的风险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和防范。本文主要以参考文献的形式对我国信用卡的历史和发展现状、信用风险的分类、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中国的信用卡市场充满着巨大的市场机会和盈利空间,牢牢抓住这一商机,大力拓展国内信用卡市场,不断优化用卡环境,防范和控制信用卡风险,实现中国信用卡市场与国际接轨的更大发展,未来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郑玉仙,杨景仰.var方法在信用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北京:中国信用卡,2006(4).

[2]丁玲娟.关于信用卡风险防范的研究[J].商业现代化,2009(6).

[3]魏坤利.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4]耿忠强.银行信用卡风险防范体系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9.

[5]陆文彬.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2008.

[6]符桃.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6.

[7]孙光锐.国内信用卡业务运营策略和风险防范措施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5.

[8]中国人民银行.2008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E].北京,2008(9).

篇7

所谓信用卡保险就是指发卡行与有关的保险公司签订协议,按规定每年交纳一定的保险费,当发生合同内规定的风险损失时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的一种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方式。这种信用卡保险主要包括两个种类:信用卡信用保证险和信用卡意外责任险。

信用卡信用保证险即保险公司以银行信用卡部作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对因持卡人或其他原因给银行信用卡部造成无法追偿的经济损失给予补偿的一种保险。信用卡意外责任险即保险公司以持卡人作为被保险人,对于因信用卡丢失或被盗后在信用卡部规定的挂失生效期之前被他人冒用所造成的无法追偿的、本应由持卡人自负的经济损失给予补偿的一种保险。

我国信用卡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首先,信用卡保险意识淡薄。一些发卡银行没有真正认识到参加信用卡保险是防范信用卡风险的一种有效方式。很多持卡人则认为,持卡的最大风险就是自己的信用卡丢失或被盗后被人冒用,却不知道通过参加信用卡保险可以转嫁风险损失。

其次,信用卡保险宣传力度不够。一方面,发卡银行本身对参加信用卡保险认识不足。另一方面,保险公司没有充分认识到信用卡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新的广阔的保险市场,忽略了这一潜在市场的开发。

第三,信用卡保险业务的风险防范机制尚未建立。有些银行疏于履行与信用卡保险有关的监管和审查义务。一些持卡人在信用卡丢失或被窃后,消极被动地等待保险公司的赔偿,这就产生了信用卡保险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多管齐下,完善信用卡保险制度

第一,更新观念,强化保险意识。发卡行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向持卡人介绍参加信用卡保险的意义,使持卡人树立起强烈的保险意识。

第二,搞好信用卡保险宣传。发卡行可以和保险公司联合举办有关信用卡保险业务的活动,使更多的持卡人充分掌握信用卡保险的有关知识,了解被保险人的权利和义务,熟悉信用卡保险的有关处理程序。

篇8

(1)互联网消费信贷仍处于试点时期目前,互联网企业推出的消费信贷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虚拟信用卡,二是可透支账户。虚拟信用卡由互联网企业提供数据,通过银行发卡平成发卡,如2014年3月支付宝、腾讯联合中信银行拟推出的虚拟信用卡,因不符合监管机构对于信用卡审核“亲访、亲签、亲核”的要求,已被监管机构暂时叫停。未来,虚拟信用卡的办理、审核流程是否能够符合监管机构对于安全性、反洗钱等方面的要求,将成为其能否投入实际应用的关键。可透支账户形式的网络消费信贷产品目前也仅在小范围内应用,如京东“白条”最长免息期30天,分期付款为3~12期,利率为每期0.5%,违约金为每日0.03%,仅限京东商城使用。与信用卡相比,京东“白条”在分期利率和违约金方面有一定优势。尽管关于监管机构暂停互联网消费分期产品的消息不断,但互联网企业对其的试验和探索并未停止,反而参与的范围愈加扩大。2014年7月初,支付宝“信任宝”意外曝光,与此同时,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旗下的蚂蚁微贷联手天猫推出了可在天猫赊购的分期服务。虽然支付宝于2014年12月中旬再次否认推出透支消费服务,但使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授信仍是各互联网企业觊觎的焦点之一。(2)互联网小微企业订单分期已初具规模互联网小微企业订单贷款以阿里小贷为主要代表,其基于买家订单金额系统给出授信额度,实际上是订单质押贷款,最高额度达100万元。2014年上半年,阿里小贷贷款余额约300亿元,虽与工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和个人类贷款余额约4.6万亿元相比差距甚远,但其业务办理灵活、快捷的优势也值得银行业借鉴。与此同时,银行业迅速推出以POS收入绑定为还款来源的商务信用卡采购分期付款业务与其竞争,如工商银行的小微企业逸贷公司卡,广发银行的生意人卡,平安银行的贷贷平安商务卡等,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二、互联网企业与银行双方优劣势分析

1.客户信息来源各有所长

一方面,互联网企业获取客户交易行为、关联企业、市场动态的信息体量和连续性较银行更具优势。互联网企业与多家银行合作,掌握客户搜索偏好,了解客户具体消费信息;而银行无法了解资金进入第三方账户后的明细信息,只能掌握客户与自身开展业务的单边信息,信息静态且被分割,信息渠道上不占优势。另一方面,银行的信息质量和历史信息长度优于互联网企业,信息真实性更强,但急需将银行各专业、系统的信息集中、整合、共享和挖掘。

2.互联网企业形成跨界平台,银行平台建设有待加强

互联网企业将其定位从交易服务平台转向了信息服务提供商,充分利用平台搜集数据、互动营销、反馈分析,形成集成化平台优势。虽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平台运作已较为成熟,但银行的电商平台才刚刚起步。银行正在逐步完善整合多平台,但集成化仍落后于互联网企业,银行综合性平台建设应加快步伐。

3.互联网企业面临政策壁垒,银行存在特许经营优势

银行具备金融特许的政策优势,严格的金融监管已是银行生存的常态,其与监管机构沟通更充分,共识性更高,应对更自如。相对比,监管机构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监管力度正逐步加强,从虚拟信用卡的叫停到二维码线下支付遇阻,互联网企业的跨界创新也正触及监管部门政策壁垒。

4.银行业风险管理能力优势凸显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其风险管理能力优势明显。互联网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与银行业相比有一定差距。但也应看到,互联网企业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在风险评估模型、在线批量审批模式、分散化的融资对象等方面的优势值得银行业积极借鉴。行业间相互借鉴,融合风险管理理念、技术、经验,以此不断提高契合市场发展需要的风险管理能力。

5.互联网金融挑战传统银行卡费率体系

随着互联网企业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银行卡业务的收入有所降低,多数互联网企业利用创新和规则漏洞规避监管,为了抢占市场采取降低手续费收取标准,甚至免收手续费等方式吸引并留住客户;而传统银行卡业务则因监管严格,收费标准只能在监管要求的范围内上下窄幅浮动。在监管统一标准、完善规则之前,互联网企业得以快速发展的机会,但银行业仍应积极应对,丰富业务功能,提高银行特有的综合附加值,形成特有优势。

三、互联网金融探索实践及启示

1.将互联网思维融入银行企业文化

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开展的金融活动,客户至上、体验为王、开放包容的互联网文化和思维方式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根基。(1)同业已尝试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运作信用卡业务互联网企业带给银行的不只是竞争和威胁,同时也是机遇与合作。日前,多家银行已积极与非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合作,将互联网开放合作精神融入信用卡业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比如,中信银行携手阿里、腾讯,兴业银行作为百度在银行业唯一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已积极开始互联网金融布局。①将互联网创新精神融入信用卡产品设计。各银行信用卡业务部门积极推进卡片技术的更新换代,包括从磁条卡到芯片卡的升级、电子钱包、闪付、电子支付等支付介质创新,中信银行的POS网络商户贷款业务,华夏银行专用理财POS终端创新以及工行的多币种卡、逸贷业务等,无不体现了求新求变的创新精神。②将互联网体验精神融入营销设计。交通银行“周周刷”活动、招商银行“刷卡达标抢礼品”活动、浦发银行信用卡微信红包活动等营销设计创新都体现了互联网精神,大大增强了品牌效应。(2)应加强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对于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变革,业界尚存在究竟是延续性创新还是颠覆性创新的争论,无论是哪种创新,各家银行都应将目光从同业之争扩展到互联网行业对手,尤其是信用卡业务,更需要顺应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一是借鉴同业经验与互联网龙头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形成有利的竞合关系。二是积极研究互联网企业金融需求,研发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三是关注互联网金融的潜在风险,及时将互联网企业合作业务纳入银行的监控范围,通过各种手段构建有效的防火墙,严防第三方风险的传导。

2.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需深入贯彻“大零售”战略

(1)进军互联网金融不是信用卡业务部门一己之战融合是互联网金融的灵魂,对于信用卡业务部门而言,互联网金融不是一个产品的竞争,而是一揽子金融服务的竞争。比如,京东打造的金融生态圈,京宝贝提供电商供应链融资服务,与商户信用卡授信分期产品同质;京东白条提供消费透支帐户,替代信用卡透支功能,小金库提供余额理财,与银行存款竞争;这些核心产品集合成为网银钱包,为整条电商链条提供一体化一揽子金融服务。第三方收单机构,如江苏银商公司,为竞争商户、稳定市场份额,紧跟市场动态和需求,推出了“商户清算资金自动购买理财产品”,增加商户收益,使商户结算资金利益最大化,既留住客户,也发展了自己的业务。浦发银行将信用卡业务视为浦发银行布局移动金融、互联网金融版图的重要载体,在2014年初全行战略管理会议上,浦发银行决定将信用卡部门回归总行体制,信用卡专业与零售业务一块牌子、一个体系“共同作战”,努力在交叉销售、资源整合、产品创新等领域创造“1+1大于2”的资源整合效果,最终推动实现大零售业务的大发展。工商银行已提出“大零售”战略,加快探索建立零售银行新模式,加强个人金融、信用卡、私人银行、金融市场、贵金属、小微信贷等业务的一体化营销、流程、管理,形成“功能多元化,载体集成化,服务立体化”的大零售产品。(2)应加强与其他部门之间创新合作银行信用卡业务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创新合作,以提高信用卡的整体竞争力,比如,加快电商平台建设,持卡人通过信用卡购买商品享受专项折扣或加倍积分等方式引导、吸引客户使用信用卡,带动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的发展,提高客户黏性,提升信用卡综合竞争力;通过电商平台实现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整合;通过微信银行、手机银行的功能设计和费率优惠,为信用卡客户提供更多便利,提高信用卡的产品附加值,提升动卡率;通过与科技部门合作研发新型支付技术应用,推广NFC-SIM、NFC-SD卡、二维码、声波、视网膜、指纹等创新支付应用;在营销链条上,加强与POS商户的合作,引入更多信用卡优惠商户,让利于商户、客户,吸引更多的优质客户。

3.大数据时代下信用卡业务的深耕

(1)银行信用卡同业已着手实践大数据技术应用①利用大数据进行客户关系管理。中信银行于2013年7月启动了“天罗地网”大数据项目。采集“客户线上信息”、“客户线下坐标轨迹”、“住宅商厦名址库”、“商户库”、“商圈库”、“网点库”等数据信息,突破数据的表层信息,把互联网、大数据、O2O模式和信用卡业务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利用银行客户数据信息,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并推动新客户引入、存量客户经营、风险管理、信贷审批、客户服务等业务模式的优化和创新。②利用大数据技术支持微信及APP客服。招商银行微客服平通了其内部的主机系统和十多个系统,利用行内客户服务数据库,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智能客服平台中的知识库,微客服将可以随时调动数万条知识为用户做即时服务。③利用大数据分析提升授信精准度。建设银行信用卡采用数据分析进行授信的动态管理,其为每个信用卡客户测算最高透支限额即影子授信,如一段时期内客户实际消费记录不高,则会在通知客户情况下降低日常透支额度,超出日常额度但低于最高透支限额的部分纳入影子额度进行管理,一旦客户提出调额需求可实时调整。这样既实现了最大信用风险敞口的事前管控,也有效节约了授信额度的资本占用。④利用大数据进行差别营销设计。浦发银行信用卡有针对性地向不同地域分配境外游抢票额度,旨在让更多持卡人享受刷卡消费实惠。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借助Greenplum数据仓库解决方案,营销团队可以对客户按照低、中、高价值来进行分类,根据银行整体经营策略主动提供个性化服务。(2)应加强大数据挖掘深度大数据的应用主要有四个维度,分别是客户消费行为数据挖掘、行为轨迹数据、社交数据和文字解码数据,目前银行对大数据的应用体现在客户消费行为数据挖掘方面,还需要在其他三个方面进行深挖,洞悉客户的全貌,对不同维度的信息进行全面分析,开发出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并调整相应的业务流程,以精准化的营销活动提升信用卡产品的客户体验和客户黏性。

4.互联网时代信用卡业务发展的根本是人才竞争

篇9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卡;坏账风险;成本收益

一、信用卡发展至今的现状分析

(一)商业银行信用卡的起源与发展

信用卡(Credit Card),又叫做贷记卡。它是一种用刷卡来代替现金交易付款的形式,同时也是一种简单信贷的服务。信用卡里具有着银行授信额度和透支功能,为持卡人提供相关银行服务的各类介质。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早在1952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作为金融机构首先发行了银行信用卡,成为全球第一家发行信用卡的银行。在1985年3月,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了我国的第一张信用卡,唤作“中银卡”,此举迈出了中国在银行卡业务发展市场中的第一步。经漫长的的努力和磨练,我国信用卡业务的发展环境前景都非常被看好,但是由于信用卡业务仍然在刚刚起步的阶段,其带来的收益在全部银行的总业务中所占比例较低,信用卡的坏账率等也在不断上升。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我国的信用卡业务也得到了迅速的提升,商业银行渐渐开始重视信用卡业务,目前相当于每个中国家庭里至少都拥有一张信用卡。这意味着信用卡已经真正走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二)商业银行信用卡的坏账出现

据央行数据显示,截止至去年末,我国信用卡授信总额为4.63万亿元,信用卡卡均授信额度则突破了过万元,为1.27万元。伴随着信用卡的普及,部分消费者使用信用卡时过度放纵,刷卡毫无节制,这样就导致了信用卡的坏账也在逐年累积增加。据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末信用卡逾期半年而未偿信贷的总额高达281.0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35.33亿元,激增了73.76%。在此之前,2014年全年我国信用卡的新增坏账仅35.38亿元,这样的数据意味着,在2015年信用卡的新增坏账已接近2013年全年新增坏账的4倍了。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趋势,远远高于去年末的商业银行1.1%的不良率。

二、商业银行信用卡日益凸显的坏账风险分析

(一)信用卡风险控制不当

1、欺诈风险

恶意套现透支――信用卡套现”是指持卡人并非通过正常合法手续去提取现金,而是通过其他手段,将信用卡中的信用额度里的资金以现金的方式套取出来,同时呢却又不支付银行提现费用的行为。例如,盗用他人的信用卡进行恶意透支,卡里包含虚假信息,伪造信用卡,伪造他人身份证信息等等。

2、信用风险

透支了不按时还款问题――持卡人刷卡无节制,缺乏信用卡消费常识,造成非主观性坏账率上升央行数据显示,从公布消费额和透支余额数据的银行来看,卡均消费额高的银行一般来说卡均透支余额也多。

3、操作风险

违约办理信用卡的问题――有些发卡机构员工滥用权力对信用卡进行审批.违规发放信用卡,给不法持卡者法外开恩。例如信息系统、发卡机构内部控制以及管理监督机制等流程不按法律法规进行.而出现不当操作所带来的风险。

(二)银行“跑马圈地”式的滥发卡

1、发卡银行同行之间恶性竞争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各大一线城市大规模的跑马圈地以后,正渐渐地将信用卡战场蔓延拓展至二三线的小城市,各城市的商业银行在信用卡市场上的空间被进一步排挤压缩。它们通过发行大量的信用卡来抢占市场。给信用卡产业的盈利蒙上了一层灰尘,同时也造成了睡眠卡,刷卡率低下等问题。

2、工作人员完成任务式不负责任地推销发卡

现在很多发卡人员在城市商业区摆设摊位,在各种写字楼里地毯式逐层扫楼。有些摆设点业务人员需要自己掏钱出摊点费,根据摊位所处地段的不同,其费用也不同。每月要完成规定一定数量的多少张卡,才可以拿到提成。而银行其他部门工作人员迫于考核压力,找同学、找关系办卡,拿到手以后开卡消费几次后就可以得到银行赠送的办卡礼品,然后销卡,下次再继续。而对于一些持卡人来说,办卡成了一种人情负担,拿到的卡是超出他们日常经济能力承受范围之外的。从而消费了还不起,坏账就形成了。

三、防范信用卡坏账风险的相关措施

(一)严格控制信用卡的发行数量,建立健全发卡行的内控制度

信用卡的风险其往往是出现在发卡行自身。一是建立专门的风险测控组织,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进行完善地管理,从而来提高信用卡的可靠性。二是建立严格标准细致的业务流程。从而提高信用卡业务在各环节中风险管理方面的有效性。并且可以尝试采用分工责任制,责任明确到员工个人,降低风险的控制成本:三是提高业务人员的基本素养.在招聘时要对人品严格把关,避免人为的违规操作。

(二)注重客户信誉质量,加强个人信用制度建设

利用科学的评分技术遴选优质客户并实施差别化服务。信用卡的发展要求高度发达的个人信用制度为基础例如,对于经常刷卡透支从而带来高利息收入的持卡用户,银行应该想一些办法提高这些用户的忠诚度,比如送些小礼品一些优惠消费优惠券等等,防止这样的客户流失,同时,更要注意潜在的风险。这些高消费的持卡用户通常具有较强的支付能力,通常情况下,并不会选用最低还款额的方式还款来给信用卡银行带来相应的利息收入,但这些高消费的客户却能给银行带来商户回佣,而且数字非常可观。故应将市场定位于“高级持卡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因此可以分别建立“高消费”和“高利息”评分模型,对高收益客户进行区别划分,从而进一步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三)加强对信用卡升请的审核力度

加强源头控制,严格筛选客户,严密流程控制,防范虚假办卡。严格执行实名制,严格审核找出虚假资料、虚假的审查,把具备经济偿还能力和办卡应具备的相关资格作为首要的也是最最基本的审批条件。必须严格执行监管要求和总行制度规定,必须将个人信用卡授信纳入全行个人综合诚信授信框架进行集中管理;必须确保个人信用卡透支用于该客户正当的消费领域;必须严格落实风险预测监督调节的职责;对“空手套白狼”等违规用卡行为应及时采取措施,将风险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2]孔华.警惕信用卡高发卡量背后的忧患,金卡工程,2015年10月

篇10

无容置疑商户在信用卡业务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各家银行在加速发卡的同时,不断加强了对各种类型商户的发展。

关键词:商户,信用卡

一、商户的涵义与信用卡业务概述

1.商户的涵义

从狭义讲,商户就是持卡人用卡的场所。目前银行一般有本外币特约商户、特惠商户、分期商户以及一些特殊商户,如大众龙卡商户、洗车商户等。通过发展各种商户,可以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使持卡人得以刷卡消费,为商户资金结算提供便利,同时为银行带来商户结算手续费收入。

2.信用卡业务概述

信用卡一般是由银行发行的,是“先消费,后还款”的支付结算工具,持卡人可以在信用额度内购物消费、提取现金、代缴费用、转账结算,且信用额度可以循环使用。目前信用卡行业已经具备业务规模化、产业集中化、管理科学化以及经营专业化的特征。近年来通过有效控制风险,业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对消费者来说,用信用卡在商户消费有着现金和支票所不能比拟的好处。

二、信用卡对银行业务的重要性

从银行角度来讲,一些商业银行已经意识到信用卡是一个空间广阔、利润潜力巨大的产业,主要体现在:

1.丰厚的利息收入、刷卡手续费收入、分期业务收入、年费、取现手续费、滞纳金等,这些给银行带来了巨额的利润。

2.信用卡业务直接促进了相关银行业务发展,如还款帐户建立等。

3.信用卡信息资源为银行业务提供了业务发展渠道。

三、坚持信用卡商户业务风险控制原则

信用卡业务虽然是一项高收益业务,但风险不容忽视。首先信用卡本身就存在信用风险和欺诈风险,其次信用卡使用场所商户也存在业务风险,管理不当也要造成银行收益损失。比如说,由于特约商户的操作人员没有按照规定核对持卡人的签名、身份证,造成某些不法人士凭签名不符拒绝还账。

四、大力发展各种类型商户,促进信用卡业务健康、快速地发展

根据商户对信用卡业务的作用大致可以分成二种。一种是为了促进发卡而营销的商户,如特惠商户、洗车商户、大众龙卡商户等。另一种就是能够直接创造中间业务收入的商户,如本外币特约商户、分期商户等。

首先谈一下商户对信用卡发卡的作用。众所周知,信用卡数量和质量会直接影响到中间业务收入。实践告诉我们,特惠商户已经成为许多银行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做卡的主要诱因之一,比如在我市,有好几家银行信用卡直销人员手拿特惠商户手册推销信用卡,都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目前洗车商户主要为了汽车卡发行,每年业务数据显示,汽车卡是能够创造较多中间业务收入的卡种,并且得到了市场广泛认可。洗车商服务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持卡人做卡意愿,从而影响信用卡业务发展。

接着谈一下商户对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影响。本外币特约商户是创造信用卡中间业务收入最传统的方式之一,也是目前银行间最激烈的竞争项目之一。当前各家银行主要采用三种方式发展商户,银行拓展、委托第三方发展、既有银行拓展又委托第三方发展。无论采取哪种方式,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发展商户,获得更多的中间业务收入。分期商户是银行近期推出的,并且快速发展的商户类型。商户分期将商户与消费信贷有机结合起来,是整合商户资源、增加信用卡交易额和贷款余额、提高信用卡手续费等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手段。目前汽车分期付款、家装分期付款、商场分期付款在全国开展得红红火火,已经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是中间业务收入增长又一个亮点。分期付款不仅拓展了传统信用卡消费模式,还增加了信用卡的活力。

商户在信用卡业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一点是无可否认的。信用卡同商户好比鱼水关系,众所周知,鱼是离不开水的,同样,信用卡离开了商户,照样失去了生命。待信用卡发行趋于饱和时,商户在信用卡业务中的作用会显得更加明显。当然不同时期对信用卡业务发展有着不同战略。大力发卡还是发展商户,或者同时驱动两架马车、使之并驾齐驱,这要取决现阶段的目标和任务。

五、大力发展各种类型商户主要对策

首先谈一下对发卡有帮助的特惠商户和洗车商户。银行在发展特惠商户比起其他机构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因为本身就有许多收单商户,涵盖“衣、食、住、行、游、购、娱”各方面,并且其中很大一部分同银行各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业务往来。这些商户业务发展也离不开持卡人,特别是一些新开的商户,急需消费者捧场,银行可以借助这个有利时机,大力开展活动,在为商户提高品牌知名度同时,也为客户带来了实惠。商户尝到甜头后,肯定也会更愿意找银行合作。洗车商户难发展的确是个问题,但如果银行通过活动或加大投入,给洗车商户得到甜头,那会是哪种局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