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的薪酬制度范文
时间:2023-06-29 17:27: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保险公司的薪酬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保险营销;系统激励;营销渠道;营销信息
由于保险商品及保险交易的特殊性,保险营销对于保险公司乃至整个保险行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西方,保险业与工商业一样,非常注重市场营销管理,将市场营销观念作为指导业务经营的基本思想,通过对市场营销进行有效的管理来不断获得新的市场份额。而在我国,市场营销引入较晚,市场营销进入保险领域滞后。保险营销进入我国保险市场后,走的是一条超常规的快速发展之路,当前暴露出诸多问题,营销模式的创新被提上日程。
一、我国保险营销即将进入后营销时代
保险营销进入我国市场后,采取的模式主要是人制度,该模式在特定的市场背景下曾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但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险市场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保险消费者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政府监管方式也在不断转变,但我国的保险营销模式仍停留在人制度的粗放式经营阶段,缺乏系统性、全面性的长远发展规划,这种状况必将严重制约我国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保险营销将进入后营销时代,因此,理论界、实务界都在探讨如何进行营销模式的创新。
对于后保险营销时代的到来,我们除了从组织形式上寻求创新外,更应着重于在现有制度框架内,不断改进和完善现行营销模式的管理机制,转变现有营销模式的系统激励机制,理性拓展新的保险营销渠道,构建适应我国保险市场发展的保险营销模式。
二、建立以服务质量为基础的保险营销系统激励机制,向服务营销转变
服务营销是指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明确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开发导向,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系统流程、绩效评估标准、薪酬发放体系,并加强对员工和人的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服务技巧、服务方法的培训,在全方位满足客户要求的基础上,增强保险公司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优势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在过去几年里,各家保险公司采取的经营策略主要是数量扩张性型及产品推销型策略。与此相适应,大多数保险公司在保险营销中采取的是数量型发展模式的激励机制。该机制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激励对象的选择:“宽进宽出”、“两两结合”。所谓的“宽进宽出”就是在大量引进新人的同时流失大量的老员工。“宽进”是由解决销售业绩问题而采取短时激励方案的“快速增员”所决定的。“两两结合”是指保险公司在激励对象的选择上,既选择了“个体”又选择了“群体”。但从制度的角度来说,“个体”激励的制度在薪酬、晋升、绩效考核、培训中均有体现。但对于群体来说,制度不支持群体激励,表现在团队的“一致性利益”不一致。第二,缺乏竞争力或吸引力、凝聚力的薪酬激励。保险公司薪酬制度是典型的纯佣金制。纯佣金制的优势是吸引好的业务员,即吸引已经具有良好感动力与自我驱向力的人,其对于专业人员具有高强度的激励性。但这种薪酬制度对于中国文化背景或者习惯于固定薪酬制度的员工来说是缺乏效率的,没有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说,其对于已经具有该资源的人自身来说具备强有力的激励,而对于未从事过保险营销、没有行业从业经验的新人来说,效果是不确定的。对于一个对自己是否具有从事销售工作能力还存有疑问的人来说,纯佣金制是毫无意义的激励。从管理角度看,纯佣金制妨碍了保险营销人员融入到保险公司的文化氛围,引发了保险营销人员急功近利追求短期利益、忽视培养营销人员注重服务的长效性,在一定程度上会诱发营销员的趋利心理使其做出对客户的误导和欺诈行为。第三,在目标考核和培训制度方面的低效率。保险公司的目标考核制度是以业绩为中心的动态考核制度。这种制度的优势在于给予考核者以强大的引力和推力,给予业务员更快的评价。但是这种考核制度也存在着一定的劣势,即激励营销人员急功近利,追求新保单,忽视服务质量,在保单销售中采取盲目许诺、大额回扣、强迫顾客购买等不规范的操作行为。而保险营销人员培训制度大多是建立在营销部基础之上的短期培训制度,这种培训制度弱化了人力资源部门的培训职能,降低了培训的效率和培训质量,对营销人员缺乏有效的长期激励作用。
进入后营销时代,必须建立服务营销的理念,实现营销激励机制从数量型发展模式向以服务质量为基础的激励机制的转变。第一,建立保险营销人员系统激励制度。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的、一流营销队伍,激励保险营销人员应该注重公司长期发展,注重公司的诚信和保险服务质量,并推销公司的核心价值。激励机制既要注重短期激励,又要注重中长期激励,既要强调和突出个人激励,又要强调公司群体激励;要明确保险公司的人力资源开发部门在保险人员营销激励中的核心地位。第二,保险公司管理人员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应当把观念转变到质量型发展战略上来,建立质量型保险公司营销激励机制。首先,培养管理者系统思考的观念,使管理者养成用长远的、持续的观念来解决公司发展中的问题的思维习惯;其次,树立人力资本观念,人力资本观念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人力资本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要把人力资源管理放在公司管理的核心地位,给予足够的重视。第三,改革薪酬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从保险公司营销人员的薪酬制度来说,减少首年度业务佣金,改纯佣金制为混合佣金制。从绩效考核制度来说,实施绩效管理不仅是绩效考核,而且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绩效管理系统,将考核时间与内容、形式进行合理调整。
三、拓展新的营销渠道,建立以保险为主其它渠道为辅的多元化营销体系
随着保险业的发展,现代保险营销渠道已不再是完全孤立的直接营销渠道或间接营销渠道,而是多种营销渠道的结合或组合运用。保险营销渠道的选择直接制约和影响着其他营销策略的制定和执行效果。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适时地、理性地选择人之外的营销渠道。
(一)社区营销
保险社区营销就是深入社区,通过与客户直接接触、直接交流、获取客户相关信息,以便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加快,社区在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社区既承担了原来政府的部分职能,也改变了企业办社会的状况,其网络涵盖方方面面,深入千家万户。保险公司应改变以往按行政区域设立分支机构的旧传统,利用社区现有的网络和人力资源开展业务。这样可以把保险的启蒙教育、保险意识的培养、保险营销的个性化服务与保险公司品牌经营有机结合,把保险服务直接延伸到居民社区,建立社区业务拓展的据点,提高保险服务的效能及服务的稳定,防范保险欺诈,提高承保质量,为保险公司的长期发展打下基础。
(二)网络保险
网络保险是指保险公司通过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向消费者提供保险产品或服务,将实现保险信息咨询、保险计划书设计、投保、缴费、核保、承保、保单信息查询、保权变更、续期缴费、理赔和给付等保险全过程的网络化。与传统保险相比,网络保险具有降低营销成本、突破营销中地域、规模和时空的限制、有利于当事人双方充分交流信息、提升保险公司整体经营水平等优点。但由于相关环境还有所欠缺,网络保险的发展还有一定的障碍,其中网上支付系统、网上安全认证问题以及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都会制约我国网络保险的发展。而且网上保险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保险产品嫁接到网上,保险公司还必须不断进行产品创新,设计开发出大批适合网上销售的保险产品。
(三)直复式营销
直复营销指营销者通过目录、报纸、杂志、电视、电脑等媒体直接向顾客提供信息,通过获得顾客的回复信息达成交易。具体形式有:邮寄直销、目录订货、电话直销、电视直销、电脑购物等。直复营销具有成本低、便于管理、战略隐蔽性以及互动性等特性,其中最重要的是在直复营销活动中,营销人员能很确切地知道何种信息交流方式使目标顾客产生了反应行为,并且能知道反应的具体内容。电信业、邮政网络、互动媒体等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技术上保证了直复营销在我国保险行业的应用,同时保险行业本身产品特点以及当前保险产品消费者所具备的特征决定了保险直复营销的可行性。
保险公司应根据自身业务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营销渠道,形成多元化的营销体系。保险公司选择营销渠道一般应考虑以下因素:一是产品因素,它包括保险产品的类别即险种、保险产品的服务对象和保险产品的费率等;二是市场因素,这里主要考虑的是保险消费者的服务需求,即市场需求量、市场分散程度和售后服务等;三是保险公司自身的条件,这包括保险公司类型、保险公司规模与实力、保险公司对市场是否熟悉等;四是营销成本和效益的评价。保险公司在做出选择之前,对各种可供选择的营销渠道的费用、风险和利润都要进行详细的分析、评价和比较,以确保制定出最佳营销方案。
四、以数据库营销为核心,建立保险市场营销信息系统
数据库营销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它是指公司搜集有关个人的大量信息,经过处理后,来预测其有多大可能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以便利用这些信息精确制作营销方案,达到让消费者购买的目的。同时可以依据拥有的这些个人资料,开展直达消费者个人的服务,并可使这种服务达到近乎完美的程度。数据库营销的实施包括收集客户资料、分类与归纳客户资料、与保户沟通、建立支持性后勤系统和采取补偿措施等步骤。各个步骤的实施,实质上都是围绕客户服务这一中心来进行的。通过数据库营销,可以对现有客户归类,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销活动,帮助辨别潜在的客户,使客户与公司之间产生真正的“互动”。数据库营销不仅使公司及保险营销员更加了解其客户需要,同时还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从而提高公司与营销员的业绩。
长期以来,保险公司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管理资金、费用、人力资源等方面,而忽视了对信息的利用。实践证明,只有建立起市场营销信息系统,通过对市场营销环境及竞争者的分析,才能取得主动,在竞争中把握胜机。所谓市场营销信息系统是应用信息技术,将各种营销资料信息化,为市场营销决策者收集、整理、分析、评估提供有用、适时和准确的信息。市场营销信息系统一般包括如下内容:一是内部报告系统。该系统主要供市场营销经理们使用。包括展业、风险评估、承保条件、保险费率、应收保费、实收保费、售后服务、续保等内容。通过分析这些信息,市场营销经理们就能够发现重要的机会和问题。其中从展业(或续保)、承保到保费实收的循环,是内部报告系统的核心。二是市场营销情报系统。内部报告系统提供的是事后的数据,而市场营销情报系统提供的是当前的信息,是经理们为了获得关于市场营销环境发展变化的日常信息所用的整套做法和信息来源。保险公司可通过一线销售人员、客户、保险中介、刊物和同业公会统计资料四大渠道连续收集信息,再将信息资料汇总到市场营销信息系统小组进行处理。三是市场调查系统。该系统支持市场营销经理们为了特定的问题或机会而委托进行的正式调查。他们可能需要经常做市场问卷调查、产品喜好测试、地区销售预测以及广告效果调查,但经理们往往没有获得这类信息的技能或时间,则需要委托进行正式的市场调查,以便系统地设计、收集、分析并报告与公司面临的特定市场营销状况有关的数据和调查结果。
参考文献:
1、方茜.论保险营销的系统激励机制[J].理论与改革,2005(2).
2、李加明.数据库营销:拓宽保险营销新渠道[J].保险研究,2005(6).
3、周连学.论寿险市场转型和营销方式创新[J].保险研究,2005(4).
篇2
[关键词]新酬管理;保险公司;营销员
一、薪酬相关概念解析
(一)薪酬结构
广义的薪酬即报酬,是指企业员工因向企业提供了劳动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回报。
报酬可分为内在报酬和外在报酬两大部分。
内在报酬是员工由工作本身而获得的满足感,是精神形态的报酬。包括:参与决策权;自由分配工作时间与方式;较多的职权;较有兴趣的工作;活动的多元化。
外在的报酬则以物质形态方式表示,包括直接的薪酬、间接薪酬及非财务性报酬。其中,直接薪酬则包括基本工资、奖金、股票期权等;间接薪酬即各种福利;非财务性报酬是指与职务相关的一些特殊待遇,如私人秘书、动听的头衔、偏爱的办公室装潢、特定停车位、宽裕的午餐时间等。
狭义的薪酬,则指企业向员工支付的各种形式的现金和实物,是广义薪酬中的外在报酬部分,也可称为货币性报酬或经济性报酬。
薪酬应该包括:基本薪资、奖励薪资、附加薪资、福利。
基本薪资根据员工的工作熟练程度、复杂程度、责任大小、以及工作强度
为基准,按员工完成定额任务的实际劳动消耗而计付的薪资。它是员工薪资的主体部分和稳定部分。
奖励薪资根据员工超额完成任务、以及优异的工作成绩而支付的薪资。其作用在于鼓励员工提高劳动生产率(或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所以又称“效率薪资”或“刺激薪资”。
附加薪资为了补偿和鼓励员工从事特殊工作而支付的薪资。它有利于吸引员工从事某些对公司来说具有特殊意义的工作。
福利为了吸引员工到企业工作或维持企业骨干人员的稳定而支付的作为基本薪资的补充的若干项目,如失业金、养老金、午餐费、医疗费、退休金以及利润分红等。
(二)薪酬功能
一般来讲支付给员工的薪酬具有以下三种基本功能:
1、维持功能。也可以称为生存功能,即薪酬要能换得劳动者维持其生存所必须的基本物质。包括基本的吃、穿、住、行等方面的物质。其基准是最低生活收入。
2、保障功能。保障功能指劳动者所获得的薪酬收入除了必须满足其本次的生存需要的花费之外,还要能提供保障劳动者为下一次的劳动提供所花费的“维护”成本的支出。
3、激励功能。激励功能是指劳动者提供了超过工作标准的劳动所获得的补偿收入。它是按“劳”分配的表现形式之一,多“劳”多得。这里的“劳不仅包括简单意义上的体力劳动,也包括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技术创新劳动、管理创新劳动等。
二、保险营销员的薪酬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保险行业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保险公司薪酬策略的缺失已经导致了薪酬管理方面的种种问题,其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主要问题表现在:
(一)系统性低,缺乏长远发展的眼光
保险公司的营销人员薪酬管理体系往往是通过多次的薪酬改革形成的。在改革过程中,不同时期会制定出不同的薪酬管理体系,这些体系多是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如基本工资调高、增减福利项目等,并非全盘考虑,这就有可能忽略工资、奖金和福利等薪酬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同时由于不同时期薪酬管理体系的设计人员的差异性而导致设计不够系统化,各种制度强调的导向分散或都强调同一导向,使各项制度的综合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使保险公司不能取得长期的竞争力。如底薪+提成制,多数中国保险公司采用只此种分配制度。一般企业底薪200——600元,提成比例根据销售额大小从1%——10%不等。另外,也有保险公司根据销售指标的达成比率提取,提成收入占总收入的60%——80%。这样使得营销人员的才能不能完全的发挥出来,不利于保险公司销售业绩的提升。
(二)薪酬与经营战略错位
这方面的表现很多,如有的保险公司声明它的战略之一是成为市场上的领先者,但该保险公司却将薪水标准定位于中档水平,且奖金只授予做出出色业绩的营销人员。保险公司往往着重于奖励短期经营业绩,这易于导致营销人员的短视行为,可能会放弃或忽视一些对于保险公司长远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的工作,如新市场的开拓。每个保险公司都希望利润最大化,应该强调保险公司整体业绩,团队协作,但实际中却往往过分强调营销人员的个人业绩考核与激励,这必将会影响到营销人员之间的协作精神,从而影响组织整体的运作能力,最终导致保险公司经营管理链条的断裂;而过分强调团体的利益,又会使营销人员产生吃大锅饭的思想。
(三)缺乏考核基础,无法达到良好的激励效果
薪酬的激励力度取决于薪酬与绩效的匹配程度以及营销人员个人利益与保险公司利益的结合程度。目前我国大多数保险公司仅仅把薪酬作为员工收益的一种支付手段,并不重视薪酬的激励功能,尤其是长期激励作用。如平安历来的销售人员分配模式都是低底薪+中等水平的提成。销售人员的收入多少仅只与销售业绩即保费收入有关,完全是数字说话。而是否配合公司的整体需要,是否有有效的信息反馈等似乎一概与销售人员无关,对于公司管理层的一些部署和要求,做好了是应份,做不好就扣罚,造成销售人员与管理人员不免有些对抗情绪,不合作情绪。出于物质需求、出于经济需求销售人员也会尽力争取更多的保费、更好的业绩,但这在销售人员看似乎只是个人的事,公司对己身只有束缚而缺乏指导、激励。销售人员对公司也渐趋漠不关心,使得保险公司失去活力而影响保险公司的发展。
(四)较注重物质报酬,不注重非物质报酬
薪酬系统作为保险公司激励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还需要其他激励制度来补充,特别是非物质报酬的激励手段,如建立起包括保健计划、非工作时间的给付,以及较宽裕的午餐时间、特定的停车位,还包括参与决策、承担较大责任、个人成长的机会、活动的多元丰富化等等。目前很多保险公司尚未真正认识到非物质报酬的重要性,对非物质报酬的激励手段也较为忽略,从而造成营销员的浪费和保险公司的损失。
三、保险营销员的薪酬管理制度改革方向
(一)改革营销员的福利制度
1、实行等级福利待遇
长期以来,福利平均主义盛行,福利与营销员的业绩没有太大联系,对营销员起不到多少激励作用。完善营销员等级福利待遇制度,设立营销员等级,从体制上杜绝福利平均主义的弊端,根据营销员的等级不同分为不同的福利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员享有不同的福利待遇。
2、实行保险公司福利形式的多样化
有的保险公司没有考虑到营销员的个性化需求,福利物品与营销员的需要相脱节,力求用一种物品去满足所有营销员的需要,营销员并没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福利状况。实行让营销员自由选择他们所需要的福利,象自助餐一样,因此这种福利形式称为自助式福利。营销员要什么,保险公司就发什么。如公司可以以福利包的形式,提供一揽子福利形式,不同层次的营销员有不同的福利金额,营销员在自身等级所确定的福利额度内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福利组成形式。
3、营销员参与福利的设计
包厢公司让营销员参与到自身的福利设计中来,以通信福利为例,营销员可以自由选择领取通信津贴,自己解决通信问题;也可以不领取通信,使用公司的通信,一旦员工在某种程度上拥有对自己福利形式的发言权,则工作满意度和对公司的忠诚度都会得到提升。
(二)建立有效的保险营销员经济增加值激励体系
经济增加值(简称EVA)是从税后净营业利润提取包括股权和债务的所有资金成本后的经济利润,是公司业绩度量的指标,衡量了保险公司创造的股东财富的多少。基本计算公式是:
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
其中,资本成本=资本成本率公司使用的全部资本
资本代表着向投资者筹资或利用盈利留存对保险公司追加投资的总和。如果管理者能有效运用资产,那么获取相同税后净营业利润所需的资本将减少,而盈余现金就能回报给投资者用来投资其他保险公司。通过向管理者收取资本成本,可以鼓励管理者高效利用资产,为股东和债权人负责。
EVA的奖金额度是通过公式每年重新计算的,根据EVA的计算公式,当EVA为零时,保险公司经营产生的效益刚好等于股东期望回报;当EVA大于零时,超出零的部分为营销员为股东创造的超出预先期望的回报,保险公司可以将超额的EVA按预先设定的比例分配给营销员作为奖金,则超额愈多,营销员所获得的奖金就愈多;营销员的奖金完全来自于营销员所创造的价值,对股东而言是没有成本的。当EVA小于零,即保险公司由于历史问题计算出来的EVA为负值时,由于营销员的努力,使负值的绝对值变小,则营销员也可以根据二者的差值获得相应奖励。
保险营销员经济增加值激励体系建立的具体措施有:首先明确每个保险营销员所要承担的公司资本成本,只有当他们明确自己所负担的资本成本时,才会知道自己所获奖金的基数。其次,当EVA值大于零时,确定保险营销员的奖金比例,营销员的销售额越大,奖金比例也越大。
EVA方案中,并不是所有的超额奖金都一次付给营销员,EVA预设了奖金库,用以保存部分超额奖金,只有在未来数年间EVA仍然维持原有水平时,这些奖金才付给营销员,如果EVA下降了,滚入下一年度的奖金就会被取消,奖金库使营销员承担奖金被取消的风险,能鼓励他们做有利于保险公司长期发展的营销策略,并谨慎地权衡收益与风险,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营销员的短期行为,保证了业绩的可持续性。
(三)健全保险公司内部管理制度
考核体系与保险公司的管理制度具有相当的关联性,为营销员的行为提供了指导和规范的一整套准则。建立有效的考核组织保障,建立考核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并加强考核主体和被考核者的培训阐明考核的目的主要在于帮助营销员提高个人技能、素质,从而改善营销员个人和公司的整体绩效,而不是为难谁,不是人为地制造麻烦,帮助被考核者的排斥心理,或者是对考核寄予的不切实际的期望;并把本期内的考核指标及其权重公布,明确公司经营目标在考核体系中的体现。
结束语新晨
保险公司保营销员工作具有时间随意性和自由度大,工作场所流动,完全以市场为导向。保险公司的活力大小,很重要的在于薪酬管理体制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调动营销员的积极性。这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法回避、又迫切需要取得突破的重大问题。保险公司只有改革现有的新酬管理体制,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最终实现保险公司最高利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冉斌.薪酬设计与管理[M].深圳:深圳海天出版社,2002.97-103.
[2]苏冬.保险经纪公司薪酬激励机制建立初探[J].上海保险,2002(4).
[3]何燕珍.竞争力导向型企业薪酬水平政策探讨[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8).
[4]彭璧玉.战略薪酬模式的选择[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6).
[5]陈思明.论现代薪酬管理的理念及其特点[J].同济大学学报,2004(4).
篇3
一、工作思想
积极贯彻省市公司关于公司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与时俱进,勤奋工作,务实求效,勇争一流,带领各部员工紧紧围绕“立足改革、加快发展、真诚服务、提高效益”这一中心,进一步转变观念、改革创新,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保险市场,强化核心竞争力,开展多元化经营,经过努力和拼搏,公司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为大地保险公司的持续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全方面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水平和管理水平。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肩负着上级领导和全体员工赋予的重要职责与使命,公司的经营方针政策需要我去贯彻实施。因此,我十分注重保险理论的学习和管理能力的培养。注意用科学的方法指导自己的工作,规范自己的言行,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
不断提高公司业务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一年来,我一直把培养展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作为团队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并和经理室一起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加强领导班子和员工队伍建设。
二、业务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使一个公司稳步发展,必须制定规范加强管理。管理是一种投入,这种投入必定会产生效益。我分管的是业务工作,更需要向管理要效益。只有不断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并真正贯彻到行动中去,才能出成绩、见效益。业务管理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根据市公司下达给我们的全年销售任务,制定各个部室的周、月、季度、年销售计划。制定计划时本着实事求是、根据各个险种特点、客户特点,部室情况确定每个部室合理的、可实现的目标。在目标确定之后,我本着“事事落实,事事督导”的方针,通过加强过程的管理和监控,来确保各部室目标计划的顺利完成。
2、作为分管业务的经理我十分注重各个展业部室的团队建设。一直注重部室经理和部室成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教育。一年来,我多次组织形势动员会、业务研讨会,开展业务培训活动,组织大家学知识、找经验,提高职工全面素质。培训重点放在学习保险理论、展业技巧的知识上,并且强调对团队精神的培育。学习促进了各个团队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为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3、帮助经理室全面推进薪酬制度创新,不断夯实公司基础管理工作。建立与岗位和绩效挂钩的薪酬制度改革。今年,我紧紧围绕职位明确化、薪酬社会化、奖金绩效化和福利多样化“四化”目标,全面推进企业薪酬体制改革。初步建立了一个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够充分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用人机制。
三、部室负责工作
除了业务管理工作,我还兼任了营销一部的经理。营销一部营销员只有一名,我的业务主要是面向大客户。我的大客户业务主要是生资公司的。根据生资公司车队的特点,在原有车辆保险的基础上,我在全市首先开办了针对营业性货车的货运险。货运险的开办既为客户提供了安全保障又增加了公司保费收入,真可谓一举两得。经过不懈努力,我部全年完成保费收入9009549.94元,其中车险保费8250160.12元,非车险业务759389.82元,满期赔付率为**。成为公司发展的重要保证。
四、工作中的不足
由于工作千头万绪,加上分管业务较多,有时难免忙中出错。例如有时服务不及时,统计数据出现偏差等。有时工作有急躁情绪,有时工作急于求成,反而影响了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处理一些工作关系时还不能得心应手。
篇4
[关键词]营销 薪酬制度 激励 市场变化
一、营销及营销人员的特点
1.营销工作的特性:岗位进入壁垒,就是非本人岗人员转换到本岗位并从事本岗工作的难易程度。和财务人员、研发人员、生产人员、技术人员等岗位相比,营销工作的平均岗位进入壁垒较低,就有可能转到销售岗位上,所以说销售岗位的岗位进入壁垒低。
2.从事市场营销工作的人员特点:营销人员工作时间自由,单独行动多,工作绩效可以用具体成果显示出来,但是不够稳定;营销人员独立开展销售工作,很难受到管理人员的全面监督,其工作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愿意怎样付出劳动和钻研销售;营销人员对工作的安定性需求不在,经常想通过跳棋来改变自己的工作环境或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以规划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
二、营销人员的薪酬设计原则
合理而有效的薪酬制度可以将员工的利益和企业的目标和发展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制定薪酬制度的时候,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公平原则。企业员工对于薪酬待遇的公平感,即对薪酬待遇是否公正的判断和认识,是企业在制定薪酬制度的,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公平的薪酬包括三个涵义:外部公平、内部公平、个体公平。
激励原则。每个人的能力各不相同,企业在制定薪酬制度时,应该根据劳动的复杂程度、技能要求、繁重程度、以及劳动条件等因素,使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薪酬待遇适当拉开差距,从而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达到有效激励的效果。
战略原则。薪酬战略是企业薪酬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制定薪酬战略的时候,应该在企业基本经营战略、发展战略、和文化战略的指导下,几种反映各项战略要求,使得企业的薪酬激励在有效地迎合企业的宏观战略需要。
另外,在设计薪酬制度时,有时也要遵循合法原则、竞争原则、平衡性原则、参与性原则等。
三、营销人员的薪酬制度方案
营销人员的薪酬是企业对员工为企业所做的贡献,包括他们实现的绩效、付出的努力、时间、学识、技能、经验与创造支付的相应的回报和答谢。不同行业领域、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等对市场营销人员会采取不同的薪酬方案。
1.纯佣金制:这是一种高弹性模式的薪酬方案。在本方案中,营销人员的收入完全由销售结果决定,通常是以销售额、回款额或销售利润来衡量。这种方案通常用在那些难度较高、市场广阔而很难界定营销范围的销售行业,如直销公司、人寿保险、汽车公司、房地产公司等销售队伍中,在这种方案下无效率的销售人员最终会主动提出辞职因为他们的全部工资来自于销售佣金。
薪酬计算方法:薪酬=销售额/销售利润×%(其中×根据产品的价格、销售量、推销的难易程度确定)×可以固定的,也可以变化的,如提成百分比随着销售额的增加逐渐直线增加或分段增加。
这是一种高稳定模式的薪酬方案。营销人员报酬的主要形式是薪资,偶尔也可能获得红利、销售竞赛奖之类的奖励。营销人员接受固定的薪酬,不随着销售额、市场分额以及其它销售指标的变动而变动。这种方案适合于其营销人员的销售业绩与员工的个人发挥并无直接关系或不能用量化指标显示的企业,如公司的主要目标是从事开发性工作(包括寻找新顾客),而且计划实施很好:或者销售人员主要从事事务性工作;或者参与国家与当地的贸易展销活动等等。最常用的是在销售技术类产品的行业。
薪酬计算方法:薪酬=基本工资+各种津贴+福利+×(其中×是偶尔的资金或红利等)
2.薪级工资加营销提成制:本方案采用折中模式,营销人员的薪酬由其所在的薪级工资和营销额的提成所组成。其中,营销人员的薪级根据其在绩效周期内的整体绩效考核情况决定,每个薪级对应固定的工资数额。对每位营销员来说,其薪级是可以变化的,例如某企业营销人员的薪酬等级分为五等,若某营销人员某个月所评薪级为4,对应的薪酬水平100元,销售提成1500元,那么,其本月工资总额为1000+1500=2500元
3.生活费加佣金制:生活费加佣金制,即提前给营销人员提取一部分生活费,生活费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公司先借给销售人员,等赚了销售款之后再偿还;另外一种是不偿还的,但是双方要约定一定的期限,比如说一年之后,如果营销人员还不能达到一定的销售额,则取消合同。
4.提成分摊制:由于营销人员在不同营销季节中的业绩常常会因季节变动而起伏,从而造成收入波动,这就可能造成营销人员的跳槽或者营销旺季时的过分竞争。因此,许多企业采取了提成分摊的方法来支付营销人员报酬。也即使,将营销人员开始几个月的提成分摊到以后几个月支付,以保证营销人员的薪酬稳定。
结语:对于一个特定的企业而言,它究竟选择哪种薪酬支付方案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企业不仅要考虑譬如自身所处的行业、公司产品的生命周期、销售的季节性、组织以往的做法等因素,还要根据营销人员的能力与职位特点设计与其相匹配的薪酬模式,对各层次营销人员进行细分,合理运用上述各种薪酬方安,发挥它们的优点,避其缺点,并辅以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标准和薪酬管理体系,达到实用、合适、经济的要求,充分体现公正、公平、竞争和效能最大化的原则,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营销人员的积极性,稳定、激励营销人员,为企业创造最大的利润价值。
参考文献:
[1]邹扬 陶腊梅:浅谈西方各国的保险营销渠道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7,(05)
[2]NickelAndreas,许闲.论保险公司营销渠道设计与创新[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5,(02):32-33
篇5
一、工作思想
积极贯彻省市公司关于公司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与时俱进,勤奋工作,务实求效,勇争一流,带领各部员工紧紧围绕“立足改革、加快发展、真诚服务、提高效益”这一中心,进一步转变观念、改革创新,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临沂保险市场,强化核心竞争力,开展多元化经营,经过努力和拼搏,公司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为大地保险公司的持续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全方面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水平和管理水平。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肩负着上级领导和全体员工赋予的重要职责与使命,公司的经营方针政策需要我去贯彻实施。因此,我十分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严禁复制剽窃注重保险理论的学习和管理能力的培养。注意用科学的方法指导自己的工作,规范自己的言行,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不断提高公司业务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一年来,我一直把培养展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作为团队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并和经理室一起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加强领导班子和员工队伍建设。
二、业务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使一个公司稳步发展,必须制定规范加强管理。管理是一种投入,这种投入必定会产生效益。我分管的是业务工作,更需要向管理要效益。只有不断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并真正贯彻到行动中去,才能出成绩、见效益。业务管理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根据市公司下达给我们的全年销售任务,制定各个部室的周、月、季度、年销售计划。制定计划时本着实事求是、根据各个险种特点、客户特点,部室情况确定每个部室合理的、可实现的目标。在目标确定之后,我本着“事事落实,事事督导”的方针,通过加强过程的管理和监控,来确保各部室目标计划的顺利完成。
2、作为分管业务的经理我十分注重各个展业部室的团队建设。一直注重部室经理和部室成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教育。一年来,我多次组织形势动员会、业务研讨会,开展业务培训活动,组织大家学知识、找经验,提高职工全面素质。培训重点放在学习保险理论、展业技巧的知识上,并且强调对团队精神的培育。学习促进了各个团队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为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3、帮助经理室全面推进薪酬制度创新,不断夯实公司基础管理工作。建立与岗位和绩效挂钩的薪酬制度改革。今年,我紧紧围绕职位明确化、薪酬社会化、奖金绩效化和福利多样化“四化”目标,全面推进企业薪酬体制改革。初步建立了一个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够充分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用人机制。
三、部室负责工作
除了业务管理工作,我还兼任了营销一部的经理。营销一部营销员只有一名,我的业务主要是面向大客户。我的大客户业务主要是生资公司的。根据生资公司车队的特点,在原有车辆保险的基础上,我在全市首先开办了针对营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严禁复制剽窃业性货车的货运险。货运险的开办既为客户提供了安全保障又增加了公司保费收入,真可谓一举两得。经过不懈努力,我部全年完成保费收入9009549.94元,其中车险保费8250160.12元,非车险业务759389.82元,满期赔付率为。成为公司发展的重要保证。
四、工作中的不足
由于工作千头万绪,加上分管业务较多,有时难免忙中出错。例如有时服务不及时,统计数据出现偏差等。有时工作有急躁情绪,有时工作急于求成,反而影响了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处理一些工作关系时还不能得心应手。
篇6
保险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障碍
新制度难免与实际需要间存在偏差,在实施前要先试行,找出制度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改进,这也会产生一定成本。旧体制的阻碍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仅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专业的保险企业,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进行结构重组,分成了若干国有保险公司。但这些国有保险公司的管理体制仍存在一定的计划经济色彩,尤其是产权不清。经过多年来的改革,国有保险公司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董事会建设也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国有产权的特殊性,决定着产权问题将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存在,成为制约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7]此外,在用人制度及薪酬制度上,国有保险公司在用人方面行政色彩依旧浓重,很多富余人员难以按照市场化的要求推向社会,导致冗员严重,影响企业的运行效率。而从整个保险业看,重数量、轻管理、缺创新的旧模式已经存在了很多年,导致保险业存在营销员业务素质低、工作绩效低、收入水平低、留存率低的“四低”特征,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转型。保险业缺乏自觉转型的动力近几年来,保险业转型所取得的成绩主要依靠外力推动,如开展规范保险市场行为的专项整治行动、新《保险法》的出台、实施合规性监管等等,而保险业自身更多的是对外部政策变化的被动适应,在理念上对转变发展方式没有形成强烈的意愿。既得利益者的阻碍保险业转型对相关利益主体,如经营者、投保人、相关企业、营销人员等的影响较大,有很多原有体制下的既得利益者可能因此而受损,进而缺乏改革的意愿,甚至对改革进行千方百计的阻挠。为实现转型,不得不对利益受损者,如被淘汰的冗员、因竞争而失去职位的管理者等进行适度的补偿,而补偿多少、如何补偿、谁来补偿等问题却很难解决。
加快保险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及路径
由以量为主向以质取胜过渡,将客户资源开发程度、生态环保、社会评价、成本控制等多维因素纳入考核体系。如,可将赔付率、业务拓展度作为效益考核的重要指标。此外,还要将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制度化,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对各职能部门的要求,对其落实情况进行全过程的严格考核,对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的部门及个人给予相应的精神及物质奖励,而对未完成目标的则要按照规定进行惩罚。如,要严格遵循《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建立企业制度化的信息披露机制,并加大对相关责任人的问责力度。要进一步深化国有保险企业的改革。进一步解决好产权不清、董事会制度不完善、一股独大、内部控制等问题,为发展方式转变消除体制性的障碍。具体措施包括:进一步深化战略重组,在促进规模经济发展的同时,保障市场的竞争性与活力;深化股权改革,引入更多的战略投资者,并维护好广大中小股东的权益;加强董事会制度建设,优化董事机构,增加独立董事的比重,并建立规范的独立董事选聘机制及约束机制;改革不合理的人事制度,在晋升制度上引入竞争机制,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加快企业转型。第三,优化产品及业务结构。保险业发展要以“转方式、防风险、调结构、稳增长”为准则,大力调整产品及业务结构,增强企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能力。在审慎原则下,以保障长期理财为核心,健全产品线,优化产品结构,加快保险产品创新,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保险产品,加快具有保障功能的产品如普通寿险和分红寿险等业务的发展,适当发展投连险和万能险等投资型业务,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全面化的服务。此外,充分利用客户和股东资源,扩大业务范围,在柜台销售、电话销售的同时,积极探索发展网络保险、手机保险等销售方式,积极吸收国际大型保险企业的先进技术及经验,大力开拓定期寿险、责任险、意外险等业务领域。同时,改变目前银保渠道“一家独大”的局面,赋予证券公司、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营销保险产品的资格,逐步形成多种渠道并存、互补、相互竞争的格局。第四,大力推动品牌建设。从发达国家大型保险公司的发展经验看,品牌是保障保险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信誉保障。在经济高度全球化的今天及未来,中国的保险公司不仅要与本国同行竞争,还要与国外大型保险公司在国内外市场中展开广泛而深入的竞争。因此,中国的保险公司,尤其像中国人寿、平安保险、太平洋保险等保险龙头企业,一定要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重视品牌的建设,通过商标和广告等媒介传达公司的核心价值理念,下大力度培育享誉世界的民族保险品牌。第五,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保险业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尊重及重视人才,建立唯才是用的用人选拔机制与薪酬体系,在劳动力市场上吸收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的同时,充分挖掘自身人力资源的潜力,并在此基础上,加大人才的储备。此外,利用专家讲座、定期培训等方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对从业人员提供多维度、差别化、有针对性、涵盖保险业务全过程的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对那些年纪较大、学历层次较低、思想转变难度大的从业人员,要通过再培训等手段提升其专业技能,而非盲目地淘汰。第六,政府及监管部门应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要进一步完善和补充保险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当前的法律法规中未规定投资模式与风险投资的比例,不可抗辩条款存在法律盲区等。今后要在切实落实相关法律的同时,对存在争论的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为保险业转型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政府要大力加强保险市场建设,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打破不合理的行业垄断,塑造竞争性的市场结构,为保险业转型提供坚实的市场基础。中国保监会等有关部门要建立保险业服务方式转变的长效机制,加强对保险公司的依法监管,由直接干预向指导、服务转变。研发保险产品监管信息系统,强化对保险产品定价的监督和管理,健全保险产品定价机制。从易产生保险风险的关键环节入手,创新监管手段及制度,规范现场检查制度和程序。
作者:王艳 单位: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篇7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培训;激励机制;绩效管理
随着保险业的开放和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中国保险公司面临的是资本实力、业务、客户、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强大竞争,而人才是保险业竞争的根本。怎样应对保险市场的人才竞争,如何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尽快改革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这是关系到中国保险业繁荣发展的大事。
一、中国保险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必要性
1.人才是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决定因素保险公司作为知识、技术、智力密集型企业,人才对推动企业发展和业务、技术、管理、制度创新等各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和重要,是在未来激烈的同业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决定因素。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际大型跨国保险公司加快在我国的网点布局和本土化进程,其管理和业务人才主要来自于我国的保险行业。在各方对人才需求大量增加,而我国中高级保险人才又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对人才的争夺就可想而知了。保险公司能否在人才竞争中取得先机,将成为其在市场竞争中胜败的关键。
2.人才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中之重保险公司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尤其是懂得现代企业制度组织和运营的人才支持。保险公司现代企业制度的设计既要满足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等现代企业制度的一般特征,也要结合保险公司现实的行业特点、产权结构、经营规模等实际情况,因而不但需要通晓企业管理理论和实务的人才,更需要通晓国际保险公司经营和管理惯例的人才。
二、目前我国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保险人才供不应求
我国目前保险从业人员有120万人,但整个保险从业人员在数量、结构、素质等方面跟不上保险市场发展的需求。保险行业的精算、核保、投资、理赔、展业等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累积的过程,而我国保险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也仅仅是近几年才起步的。目前我国各方面的保险人才都严重不足,尤其是保险精算师等专业技术人才和了解国际保险市场情况、熟悉国际保险法律法规的复合型人才更为短缺。
2.保险公司缺乏竞争激励机制
从某种角度讲,人力资源管理的精髓就在于激励员工,使之保持高涨的工作积极性。只要激发人才主体的内在动力,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才才能不断增值。除了在工资收入、各种福利等物质方面需要外,员工的精神需要也是不可或缺的,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个人发展和对成功的需要上。但目前保险公司中合理的人才选拔体系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尚未形成,这些都不同程度地阻碍着人才的脱颖而出,影响了高素质人才聪明才智的发挥。
3.保险人才的正常流动受到限制
保险人才的流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保险人才供不应求的格局必然引致保险人才在不同保险公司间的流动,但是这种正常流动却受到部分保险公司人为的限制。他们一方面不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留住保险人才,另一方面对即将离去的保险人才加以种种阻挠,阻碍了其正常发展。
三、新形势下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竞争形势分析
1.外资保险公司涌入后人才竞争将日趋激烈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保险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外资保险公司诱人的发展前景、培训机会、先进的管理体制和高薪,对保险业内人士具有相当的吸引力。随着业务竞争的升级,对高层次、专业性保险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如果保险公司现有人才流动、保险潜在人才流失问题不解决,那么中国保险公司难以与外资保险公司竞争。
2.保险业经营环境变化对队伍素质提出挑战
当前,保险专业人才的匮乏,将是制约我国未来保险业发展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这既表现在现有人才缺乏和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后日趋激烈的“人才战”,还表现在现行的保险教育观念、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师资状况等有待实现根本性转变。
3.人才竞争向专业化和复合型的竞争趋势发展
其特点有二:一是人才的需求趋向专业化,市场竞争必然使经济、管理的技术朝专业化方向发展,人才发展本身也朝专业化方向提升。二是专业人才的竞争朝高新科技信息、保险营销、精算、理赔、保险法律等专业转移,使人才专业的门类更加齐全,专业之间相互融合、渗透,人才向一专多能发展。
四、我国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1.建立高素质的保险公司员工队伍
(1)要建设具有先进性的领导班子。优秀领导者对保险公司至关重要。保险公司的领导者需要在企业经营环境不确定的条件下发挥领导决策作用,需要引导企业依法经营,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优质服务,完善高效的经营机制,同时有效地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企业要发展壮大,后进企业要摆脱困境,都要求这个企业的领导者必须是优秀的。
(2)要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凝聚干部员工。保险公司作为金融服务性企业,要确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实行“人性化”管理,把尊重人才、尊重人的各种潜能的发挥置于管理的首位。通过实施文化管理,确立企业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大力弘扬企业精神,引导全体员工为实现统一、明确的目标而做到同心同德,步调一致。保险公司要建立具有人性化、科学化的激励机制,既考虑人才的物质需求,又考虑人才的精神需求,创造一个尊重员工的环境,对员工实行非强制性的激励和约束。保险公司要发扬民主精神,保持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经常交流,管理层能够认真听取员工意见,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欲望,使员工体会到自己参与创造企业的价值,从而更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3)要全面提升员工的业务素质,建立培训开发制度。在新的形势下,培训不仅仅是为了使员工适应工作的需要,而且是帮助员工提升自我价值的一种渠道,是公司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应加强对新员工的培训,开发、培训和使用他们的潜力;其次保险公司要以高等院校为依托,培养所需的保险事业人才。
(4)要积极营造使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一个公司能否充满活力、奋发向上,关键在于它能否激发员工的热情和才智。新形势下的人事工作应当建立激励、开发、培养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建立一整套完整的激励约束机制。首先,要扩大激励竞争的用人机制。其次,要建立科学的激励、考核机制。再次,要做好人才挽留工作,以公司自身的影响力吸引人才,用好人才。
2.建立公司与员工个人发展相结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1)竞争激励。竞争是激励的重要手段。竞争机制会使员工处于激发的状态之中,让人产生一种紧迫感和激励感,强化员工永不满足,促使人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首先在用人制度上企业应在管理岗位和任职上实行聘任制和聘期制,同时,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真正实现以市场为基础配置人才资源。通过规范的契约形式,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规范双方的行为,促进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其次在选拔任用制度上推行竞聘上岗,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竞争机制引入到管理人员选拔任用、员工的岗位变换工作之中。重点在领导、管理人员的选拔任用上推行竞聘上岗,一方面激活管理人员队伍,使在岗人员既有被淘汰的压力,更有提高素质、努力工作的动力,激发他们的奋发进取精神;另一方面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走上领导、管理岗位提供了可能,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发现和掌握一批素质较高、潜力较大,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后备管理人员。
篇8
(一)同业“挖墙角”导致寿险个人人大规模流动
寿险公司对个人人的大力需求,尤其是对个人营销精英的需求,大大加剧了各家寿险公司对人的争夺,致使人的流动数量不断增加。国内新成立的寿险公司或者是外国寿险公司在国内新设立的分公司,为了尽快在中国市场抢占份额,占有一席之地,最快捷的方式就是从已经开业而且发展比较壮大的同业公司中挖人,甚至挖走整支营销团队。以这种形式存在的寿险个人人流动越来越频繁,已经陷入白热状态。
(二)选择跳槽的寿险人得到更好的发展,带动新一轮流动
优秀人才的加入将使公司的经营业绩得到不断的提升,从寿险个人人自身方面来看,由于得到挖人寿险公司的重视,会得到比之前更好的待遇和发展空间。寿险公司的其他人看到这种现象,纷纷效仿,由此引发了新一轮的寿险人的流动。
二、寿险个人人高流动率的原因分析
(一)寿险公司严格的业绩考核和晋升制度
对保险个人人严格的业绩考核和晋升制度是寿险人高流失率的原因之一。通常各保险公司对人的基本做法为:新人如果在半年内(或者9个月)达到一定的业绩标准,可转为正式业务员,否则出局。成为正式业务员之后,如果业绩持续达到一定的标准,可升级至资深业务员、业务主任等,但不管升到何职位,只要有连续一段时间未能出单,便会降级或者出局。这样的业绩考核和晋升制度令大部分人感到不满。
(二)不合理的佣金制度
作为保险公司激励员工的核心―佣金提取方案的不合理。佣金通常分为首期和续期,寿险人的首期佣金一般占所交保费的30%-50%,然而续期的一般只占到3%到8%左右,并且缴费年限普遍在3-10年。这种佣金提取方案的设计使个人人更看重新的保单的拓展,忽视旧保单的存续情况,导致寿险人很有可能采取短期行为,导致寿险个人人的高流失率。
(三)社会地位低下,行业形象差
我国从事保险的进入门槛低,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大多数人是为了较高的行业收入而进入,一些待业人员也将其作为人生的跳板,短期行为严重,极大地破坏了保险行业的形象。另外由于少数人的不诚信行为,使得人们一谈到保险,便给它了诈骗人的外衣。社会上的评价对于寿险个人人的高流失率也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三、应对寿险个人人高流动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改善和加强相关制度措施,优化寿险个人人队伍
(1)建立公平合理的业绩考核机制。寿险公司应建立一个公平、公正考核体系,加强各层级间的相互监督。对于寿险人在以业绩为主要考核指标的同时,可以增加客户满意度、投诉率、退保率和保单继续率等业务品质指标,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对各级主管的考核不能局限于团队业绩与增员,要建立从下而上的监督、评估体系。
(2)完善寿险个人人的薪酬福利制度。我国目前的寿险公司对寿险人通常采取无底薪的薪酬制度,普通寿险个人人的收入主要依靠新单佣金。对于大部分寿险人来讲,一旦无法拓展新单,收入就会大大降低,从而加速流动。基于此,可以对现在的福利制度进行改革,给个人人提供一定底薪及各项福利待遇,在可以有基本保障的情况下展业压力会相对减小,有利于提高寿险个人人的留存率对。
(3)加强对寿险个人人入职和离职的限制。在招聘寿险人,要选择素质高,适合从事寿险工作的人员,从源头上提高个人人的整体素质,减少流动人数。当寿险个人人有想离职时,公司领导应该其对进行挽留,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公司对他们的重视,降低他们的离职意愿;可以规范离职手续,对寿险人的离职做一些硬性规定。
(二)监管机构和行业协会加强监督和管理
(1)加强寿险个人人的准入监管。随着国务院取消保险人资格考试,个人人进入保险行业几乎没有什么限制,这样寿险个人人队伍的质量也就得不到保障。为此监管机构尽快出台新的从业考试制度,提高保险人从业资格考试的难度,对不同性质的保险产品,采取不同的考试方法和难度,限制考试人员的学历,提高寿险个人人的整体素质。
(2)建立人信用评级制度。行业协会可以对寿险个人人进行信用评级,参考银行对客户的信用评级
篇9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培训;激励机制;绩效管理
随着保险业的开放和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中国保险公司面临的是资本实力、业务、客户、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强大竞争,而人才是保险业竞争的根本。怎样应对保险市场的人才竞争,如何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尽快改革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这是关系到中国保险业繁荣发展的大事。
一、中国保险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必要性
1.人才是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决定因素保险公司作为知识、技术、智力密集型企业,人才对推动企业发展和业务、技术、管理、制度创新等各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和重要,是在未来激烈的同业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决定因素。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际大型跨国保险公司加快在我国的网点布局和本土化进程,其管理和业务人才主要来自于我国的保险行业。在各方对人才需求大量增加,而我国中高级保险人才又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对人才的争夺就可想而知了。保险公司能否在人才竞争中取得先机,将成为其在市场竞争中胜败的关键。
2.人才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中之重保险公司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尤其是懂得现代企业制度组织和运营的人才支持。保险公司现代企业制度的设计既要满足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等现代企业制度的一般特征,也要结合保险公司现实的行业特点、产权结构、经营规模等实际情况,因而不但需要通晓企业管理理论和实务的人才,更需要通晓国际保险公司经营和管理惯例的人才。
二、目前我国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保险人才供不应求
我国目前保险从业人员有120万人,但整个保险从业人员在数量、结构、素质等方面跟不上保险市场发展的需求。保险行业的精算、核保、投资、理赔、展业等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累积的过程,而我国保险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也仅仅是近几年才起步的。目前我国各方面的保险人才都严重不足,尤其是保险精算师等专业技术人才和了解国际保险市场情况、熟悉国际保险法律法规的复合型人才更为短缺。
2.保险公司缺乏竞争激励机制
从某种角度讲,人力资源管理的精髓就在于激励员工,使之保持高涨的工作积极性。只要激发人才主体的内在动力,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才才能不断增值。除了在工资收入、各种福利等物质方面需要外,员工的精神需要也是不可或缺的,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个人发展和对成功的需要上。但目前保险公司中合理的人才选拔体系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尚未形成,这些都不同程度地阻碍着人才的脱颖而出,影响了高素质人才聪明才智的发挥。
3.保险人才的正常流动受到限制
保险人才的流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保险人才供不应求的格局必然引致保险人才在不同保险公司间的流动,但是这种正常流动却受到部分保险公司人为的限制。他们一方面不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留住保险人才,另一方面对即将离去的保险人才加以种种阻挠,阻碍了其正常发展。
三、新形势下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竞争形势分析
1.外资保险公司涌入后人才竞争将日趋激烈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保险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外资保险公司诱人的发展前景、培训机会、先进的管理体制和高薪,对保险业内人士具有相当的吸引力。随着业务竞争的升级,对高层次、专业性保险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如果保险公司现有人才流动、保险潜在人才流失问题不解决,那么中国保险公司难以与外资保险公司竞争。
2.保险业经营环境变化对队伍素质提出挑战
当前,保险专业人才的匮乏,将是制约我国未来保险业发展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这既表现在现有人才缺乏和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后日趋激烈的“人才战”,还表现在现行的保险教育观念、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师资状况等有待实现根本性转变。
3.人才竞争向专业化和复合型的竞争趋势发展
其特点有二:一是人才的需求趋向专业化,市场竞争必然使经济、管理的技术朝专业化方向发展,人才发展本身也朝专业化方向提升。二是专业人才的竞争朝高新科技信息、保险营销、精算、理赔、保险法律等专业转移,使人才专业的门类更加齐全,专业之间相互融合、渗透,人才向一专多能发展。
四、我国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1.建立高素质的保险公司员工队伍
(1)要建设具有先进性的领导班子。优秀领导者对保险公司至关重要。保险公司的领导者需要在企业经营环境不确定的条件下发挥领导决策作用,需要引导企业依法经营,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优质服务,完善高效的经营机制,同时有效地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企业要发展壮大,后进企业要摆脱困境,都要求这个企业的领导者必须是优秀的。
(2)要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凝聚干部员工。保险公司作为金融服务性企业,要确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实行“人性化”管理,把尊重人才、尊重人的各种潜能的发挥置于管理的首位。通过实施文化管理,确立企业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大力弘扬企业精神,引导全体员工为实现统一、明确的目标而做到同心同德,步调一致。保险公司要建立具有人性化、科学化的激励机制,既考虑人才的物质需求,又考虑人才的精神需求,创造一个尊重员工的环境,对员工实行非强制性的激励和约束。保险公司要发扬民主精神,保持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经常交流,管理层能够认真听取员工意见,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欲望,使员工体会到自己参与创造企业的价值,从而更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3)要全面提升员工的业务素质,建立培训开发制度。在新的形势下,培训不仅仅是为了使员工适应工作的需要,而且是帮助员工提升自我价值的一种渠道,是公司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应加强对新员工的培训,开发、培训和使用他们的潜力;其次保险公司要以高等院校为依托,培养所需的保险事业人才。
(4)要积极营造使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一个公司能否充满活力、奋发向上,关键在于它能否激发员工的热情和才智。新形势下的人事工作应当建立激励、开发、培养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建立一整套完整的激励约束机制。首先,要扩大激励竞争的用人机制。其次,要建立科学的激励、考核机制。再次,要做好人才挽留工作,以公司自身的影响力吸引人才,用好人才。
2.建立公司与员工个人发展相结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1)竞争激励。竞争是激励的重要手段。竞争机制会使员工处于激发的状态之中,让人产生一种紧迫感和激励感,强化员工永不满足,促使人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首先在用人制度上企业应在管理岗位和任职上实行聘任制和聘期制,同时,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真正实现以市场为基础配置人才资源。通过规范的契约形式,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规范双方的行为,促进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其次在选拔任用制度上推行竞聘上岗,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竞争机制引入到管理人员选拔任用、员工的岗位变换工作之中。重点在领导、管理人员的选拔任用上推行竞聘上岗,一方面激活管理人员队伍,使在岗人员既有被淘汰的压力,更有提高素质、努力工作的动力,激发他们的奋发进取精神;另一方面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走上领导、管理岗位提供了可能,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发现和掌握一批素质较高、潜力较大,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后备管理人员。
(2)考核激励。考核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考核的质量,最大限度地激发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是考核的关键。首先,要设定科学的考核标准。从工作实际出发,设置考核项目和考核指标,明确考核内容和考核程序,以工作实绩为重点的考核评价体系。在方式上,实施分类量化考核,区别对象,实施不同的考核办法,以分类量化考核的方式考核业绩,以多方评价的方式考核综合素质。在时效上,尽量缩短考核周期,实施动态考核,提高时效性。其次,要认真组织实施。实施阶段要充分准备,精确操作,深入分析,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为领导和管理人员岗位调整提供客观、公正的依据。最后,要实施有效的激励。将考核结果作为激励管理者的重要依据。实施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同时要体现考核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发挥考核在管理人员甄别、选拔和调整中的作用,增强对管理者的激励力度。
(3)薪酬激励。保险公司应建立市场化的用人机制,认真建立市场化的薪酬制度。确定合理薪酬是激励员工必不可少的手段,必须建立起一种把员工同企业发展前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新型分配机制。保险公司要想留住人才,就必须加大对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力度,提高企业薪酬政策上的外部竞争力。在企业内对各个层级要实行差异化激励政策,根据员工的岗位、贡献和绩效确定不同的薪酬待遇,员工薪金要与超额利润贡献、业绩增长、风险收益、市场满意度等考核指标挂钩,适当拉大收入差距。保险公司应努力探索附属于人才资源的管理要素、技术要素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途径和手段,使之系统化、制度化。另外保险公司还要完善企业年金的激励制度。企业年金是在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根据企业效益,按照自愿、量力的原则,自主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是企业薪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工资、奖金及其他福利计划一起构成了“一揽子薪酬”,成为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而且它所具有的长期激励和保障功效,是其他法定外福利措施所难以达到的。
参考文献:
[1]李殿君。保险企业制胜要素[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2]郭芬,李颖。经济全球化下中国保险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J].理论探讨,2002(5)。
[3]代莎,李伟。浅析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10)。
[4]李万春。浅析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5(9)。
[5]陈翠美。建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大激励机制[J].发展研究,2005(8)。
[6]吴战波。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4(12)。
[7]陈璐。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培养、吸引、留住保险人才[J].保险话题,2002(2)。
篇10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社会保险业以惊人的速度蓬勃发展,在取得了众多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人力资源是保险公司最重要的资产,人才是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保险公司是知识、技术、智力密集型企业,人才对推动企业发展和业务、技术、管理、制度创新等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是未来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保险公司在管理方面暴露出很多问题,尤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下面就谈谈社会保险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社会保险人力资源的内涵
社会保险人力资源又称劳动力资源或劳动力,是指在社会保险中,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
二、社会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弊端
第一,社会保险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落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社会保险公司受国家宏观调控,只重视解决公司内部的物质、资金、技术等问题,忽视了人力资源问题,把人力资源仅仅看作是需要时才发挥作用,视人为固有劳动力,只重视拥有和使用,不重视开发和流动,使人才既进不来,也流不出去,人才闲置、压制、浪费等现象严重。有些领导仍然停留在“以事为中心”、因事择人、重事不重人的传统人事管理理念上,在管理上多采用“管、卡、压”的方式。
第二,社会保险人才供不应求。社会保险人才严重不足,尤其是社会保险精算师等专业技术人才和了解国际保险市场情况、熟悉国际保险法律法规的复合型人才更为短缺,市场严重缺乏高学历、懂管理、重服务的高级管理人员。营销队伍中,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第三,缺乏竞争激励机制。社会保险公司中,合理的人才选拔体系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尚未形成,不同程度地阻碍着人才的脱颖而出,影响了高素质人才聪明才智的发挥。员工的利益风险与岗位责权不对称,责权利不统一,奖惩不对称,“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仍然存在。受社会保险业行业特性的影响,存在绩效考核导向偏差的问题,过分强调对工作结果的考核,而不关心员工行为与过程,这种考核的结果并不能提供帮助员工提高绩效的明确信息,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第四,人才流动影响了公司的发展。社会保险公司人才的流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保险公司员工“能进不能出”的问题一直无法解决,“冗员”的出口渠道不畅。人才大流动,预示着原有格局的大变化和保险业的大发展,或许对整个保险行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和专业人才的流出,会带来商业秘密的泄露、公司战略的曝光、新品开发的受挫和原有客户的流失等问题。
三、社会保险人力资源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第一,更新社会保险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社会保险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整体系统,由各个人力资源环节子系统构成。人力资源管理是社会保险企业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其根本目的就是实现社会保险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优化配置;应该竞争上岗,将人的惰性抑制到最低,发挥人的潜能;一定要坚持因事设岗、以岗定员、薪随岗变的原则,严格控制人员及辅助人员的比例;通过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氛围来吸引人、留住人,增强社会保险公司的凝聚力,增强人才的归属感,促进工作绩效的提升。
第二,建立公司与员工个人发展相结合的竞争激励办法。人力资源管理的精髓就在于激励员工,使之保持高涨的工作积极性。在管理岗位和任职上实行聘任制和聘期制,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竞争机制引入到管理人员选拔任用、员工的岗位变换工作中。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实施分类量化考核,发挥考核在管理人员甄别、选拔和调整中的作用,增强对管理者的激励力度。只有良好的人才成长和工作环境,合理的具有激励机制的薪酬制度、期权制度、职务升降制度等,才能留住人才。
第三,拓宽人才培训机制。社会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为中心”,把人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人看作是社会人、自我实现人,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建立人才选拔机制,用多种激励手段激发人的潜能。拓宽培训途径,采取函授、讲座等培训方法使员工掌握本专业的知识、技能,让一些有能力的员工脱颖而出,成为公司的骨干,让员工了解社会保险公司本企业的文化、传统,从而产生集体的向心力、感召力,凝聚一支高素质的保险队伍。
总之,社会保险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人是生产过程中最活跃、最积极、最富有创造性的因素,是生产过程的主体。人力资源在社会保险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谁拥有一流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而一套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仅成为社会保险公司极其重要的战略工具,也有助于企业拥有持久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 上一篇:保险品质管理的重要性
- 下一篇:商业银行的经营业务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保险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