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管理体系范文
时间:2023-06-29 17:27: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建设管理体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市政工程,建设管理,管理体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建设逐渐走向,市政工程建设项目逐渐增多,市政道路、公共照明、桥梁、绿化环保等等,市政工程建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为城市化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如果市政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没有进行更好的管理,必定会影响到基础设施的质量,严重影响到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当下必须要重点加强市政工程建设管理,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提高市政工程建设质量,推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1市政工程建设管理特点
1.1涉及范围广,管理全面
市政工程建设涉及到城市化各个方面,包括基础设施的道路、电力、绿化和桥梁等等,所以说市政工程建设涉及范围广,那么对应的市政工程管理范围也会更广[1]。而这些基础工程建设与一般普通的工程建设来说,不仅工期长且工程造价也高,要求庞大的建设团队来完成复杂而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另外部分建设项目需要高质量专业人才来完成特殊项目,有的市政工程项目对自然条件要求较高,必须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为施工工程建设提供最全面的管理,所以必须要从各个环节进行严密科学的管理,使管理过程和内容更加周全。
1.2影响因素较多,安全性要求较高
市政工程属于一项政府性工程,施工工程安全性将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声誉和名声,所以必须要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市政工程施工相对安全,另外也是保护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施工过程的所有内容进行全面管理和把握。市政工程设计不同于其他房屋建筑设计,首先表现在施工环境比较复杂,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所以有关市政工程建设相关单位和部门都要做好全面准备工作,施工前进行全面分析,确认风险并对可能发生风险的事项做好应急方案,把市政工程项目建设风险降到最低[2]。那么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各个部门和单位进行明确的分工,管理内容和管理主体要清晰明确,项目负责人要时刻了解工程建设进度,并全面监督各个环节施工状况,安排具体的人员对其进行监督。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疏忽现象,提高市政工程建设管理的综合质量。
2市政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
由于市政工程建设项目比较特殊,施工环节较多和范围广,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施工人员,确保施工能够如期保质保量完成,基本上都是采用雇佣方式招聘大量的农民工进行施工[3]。农民工流动性较大,且综合素质普遍性偏低,一些市政工程建设为了赶工期,就直接让农民工上岗作业,忽视了对农民工进行全面科学的培训。这样的操作就等于农民工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就上岗作业,且施工技术没有得到提升,这样给市政工程建设管理来说带来了一定的管理难度。农民工的综合素质的问题严重影响到市政工程建设安全和质量。
2.2施工单位缺乏质量控制意识
现阶段,我国的施工单位普遍性存在一定问题,就是严重缺乏工程质量控制意识。甚至部分施工单位利用他人的信誉和资质进行施工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严重违反相关行业规则,比如有的施工单位为了获取一定的经济利润就把项目或者是某个环境进行二次分包和转让,这样违法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危及到工程建设施工质量。另外建筑行业竞争激烈,建筑施工单位逐渐注重经济效益,就会在施工过程中做出违法事件,使建筑施工质量更加脆弱,所以必须要加强施工单位质量控制意识。
2.3施工现场安全监督力度不足
市政工程建设主要在城市闹区进行施工,周边人口较多,车来车往,给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带来一定的困难,从而导致施工现场安全管控不够严格。另外上下班时间段,小朋友和电动车数量较多,在路过施工现场时却无法进行有效的管控。在现实生活中,市政工程施工现场出现过这类的意外事故。此外市政工程建设对空气污染、噪声污染以及水污染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影响,而在这方面存在明显的监督力度不足。
3市政工程建设管理体系完善措施
3.1加强人员的管理
加强人员的管理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是管理人员的管理必须要加强,在管理过程中会涉及到各个方面的人员,那么怎么管理才能保证管理质量呢,这个时候就需要拥有一个高质量的管理团队,必须要建立一个专业的管理团队,实施良好的内部沟通和交流,加强各个级别之间的沟通,明确每一个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4]。另外需要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水平和综合素质,不断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使施工人员拥有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上岗前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从而拥有专业的施工技术,安全规范操作,提高施工质量。
3.2实行精细化施工
市政工程不同于其他建设工程,包含隐蔽性工程和附属性工程,而这些工程对施工质量要求特别高,也是容易发生施工质量问题的工程项目[5]。为了保障城市居民出入方便安全,必须要加强隐蔽性工程和附属工程的质量管控,特别是这些工程项目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特别要重点关注细节问题,最大化控制质量问题,做到提前预防、及时解决问题,还需要不断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为以后的施工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3.3做好施工材料管理工作
市政工程建设对材料要求较高,当下必须要重点做好施工材料管理工作,保障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市政工程建设项目规模大,需要大量的施工材料,那么在材料购买方式上可以采用团购方式,或者是与相关单位进行合作,实施集中采购,这样不仅能够降低施工成本,还能提高资金利用率[6]。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必须要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包括施工、检测、监理和业主,施工单位需要建立严格的材料入库检查制度,需要对材料的大小名称、规格、料号等各个方面进行严格的检查;检测单位需要针对一些不符合规格的材料严禁进入施工场地;监理单位首先要加强自身的监管责任,然后加大施工的监管力度,保证市政工程建设的施工质量和有效的管理。
3.4做好环境保护措施
市政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噪声、废弃物的污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等等。在施工现场制定装卸搬运操作流程,定期对施工范围进行洒水作业,或者是安装降尘设备。水污染必须要严格遵守污水排放相关标准,对施工过程中的废水和排水设备要确保始终的有效性,保证各项水指标全部达标。同时还需要遵守城市生态化建设和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施工范围内必须保证五全一湿和六个百分百施工作业,文明环保永远在路上,既要让城市建设发光发亮,又要让福泽伸及子孙后代。最后在噪声方面要全程保持噪声不能超标为准则,采取相应的降声措施和低噪声专业设备进行施工,另外发电机必须要隔声处理,严格控制施工现场的噪声。
篇2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1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城市化进程也非常迅速,与此同时,交通拥堵问题更加严重,导致人们出行存在严重的问题,影响城市的全面发展。进入21世纪之后,具备较高节能性、通行便捷性的城市轨道交通被人们所关注,很多城市都在投入大量的精力组织开展建设,为当前我国地铁事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2国内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现状
当前,我国地铁建设规模很大,发展速度也非常迅速,而轨道交通建设施工的环境比较复杂,所处的环境也比较恶劣,所以,要进行必要的安全风险管理和分析。轨道交通工程与其他工程存在明显的区别,规模大、风险高是主要特点,而地铁工程主要是在地下空间进行施工,所以,隐蔽性大、不可预见的因素也比较多,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会导致工程的质量难以达到标准的要求,进而影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地铁是当前城市轨道交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施工中,主要是在城市中心区域进行,周边建筑物比较多,地形条件也非常复杂,地下管线埋设比较复杂,影响工程实施的安全性。因此,地铁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工期要求紧张、社会影响比较大,因而导致其风险极高。因为存在这些因素,加上很多单位对于风险管理重视程度不足,或管理方式比较差,造成安全事故问题比较普遍。结合目前的地铁工程安全管理实际情况,传统的事后管理方式很难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以促进总体安全水平的提升,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
3国内轨道交通工程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该项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轨道交通工程风险管理效果得不到提升。这些问题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3.1相关技术标准、规范需进一步完善
当前已经应用的标准和规范难以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对于工程的实际指导不会产生有效的作用。从工程实际情况分析,对于一些风险较高的区域内,地下工程施工环节中极易存在某些指标难以有效地控制,或不能发出相应的预警,而有些指标值的控制过于严格,致使投入资金过多而导致损失严重。即使同一指标,也会因为不同环境而产生不同要求。因此,在制定地下工程施工方式时,应该结合不同城市特点、地质条件因素综合分析,且风险等级要进行合理的划分,使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保证经济、工期、质量协调进行,切实保证工程的质量,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在进行技术规范标准制定的过程中,要结合原有的规范标准进行更新,使其能够满足整体工程开展的要求,减少交通工程风险问题产生。
3.2建设单位对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在实施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建设单位应该设置专业的管理机构,比如,质量安全管理部门或监管部门要实现全面的安全管理和控制。但当前企业在人员配置方面欠缺,导致一些经验不足的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岗位,也有很多没有设置安全管理人员的情况,使各项安全管理工作都不能有效地进行,从而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同时,在安全管理上,缺少安全管理方法。
3.3第三方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水平欠缺
当前,我国的安全风险管理咨询评估工作人员并没有具备相应的资质,企业对于资质的管理也比较松懈,导致很多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主体单位还主要是科研单位,以科研项目的形式存在,对于工程安全风险咨询评估管理却不能有效地开展和进行,也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致使各项工作无法有效地进行。此外,管理人员素质相对较差,也会导致安全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地进行。如果风险评估人员素质较差或不能按照标准开展工作,导致安全风险监控管理难以有序地开展和进行。
3.4安全风险控制信息化程度不高
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安全风险,当前地铁建设施工城市已经逐步建立完善的安全信息工作平台,但应用效果一般,主要是经验不足、技术人员设置不合理所造成的,很多平台只能进行信息数据的监测,缺乏相应的监督与预警管理,经验总结工作也不能有效地进行。同时也没有积极地应用大数据技术,不能总结分析当前的安全事故实践经验,造成安全管理的总体效果较差,给整个系统的运行造成不利的影响。
4轨道交通工程风险管理体系研究
4.1建立适合本地区的风险指标管理体系
我国各个地区的地质条件相差比较大,市区内部的环境比较复杂,根据当前设定的监控指标值,与各个城市的实际情况还有着明显的差异,极易导致工作中存在缺陷,或造成施工成本的上升。要想确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和参数值很难,监控指标值应综合分析周边环境和工程的具体情况后再确定,这样才能够反映出当地的地理条件和特征。因此,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环境来确定合适的指标值,进而充分掌握各项工程力学的变化规律,为整个地铁施工提供指导,以保证地铁工程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同时,在进行本地区风险指标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还需要按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指标的要求进行构建。并且在该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制定风险指标的管理原则,从而保证构建出来的风险管理指标内容满足当地的要求【1】。
4.2应考虑对于重大风险源的应对措施
当前设计理念相对比较落后,要合理确定当地的风险指标,并充分考虑地铁工程和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同时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最佳的工程风险等级,然后组织专项设计工作,这是很多城市都在使用的方法。但很多专项设计却只能从机构自身的安全性考虑出发,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因素却没有从根本上考虑,导致整体的效果较差。地铁在穿越这些周边围护结构的情况下,虽然能够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建筑保护措施,但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各项建筑进行区分对待,造成防护措施的管理比较差,现场的实际情况也没有充分的掌握,使施工费用增加,产生不利的后果,所以,需要通过重大风险源的分析来确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4.3严格执行施工阶段重大风险源的条件验收
对于重大风险源在具体实施前,就应该组织相关专家来论证、分析,然后确定最为合理的专项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根据工程验收的程序和技术标准的要求,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使得验收工作可以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确保工作可以顺利完成。在施工阶段,重大风险源条件验收的过程中,还要按照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对验收的指标内容进行研究,按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将相应的方案制定出来,从而保证该项工作的开展能够符合实际要求。
4.4深入开发信息化平台的运用
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要结合实际工作的管理需要进行建设,同时,系统中应该明确具体的风险等级、风险因素识别、风险评估等,对于当前所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合理的划分,总结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明确具体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以更好地落实各项风险管理工作,消除安全隐患问题。同时,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预警体系,对于超出安全标准的事故问题要及时发出一定的警报,做到能够随时监控整个隧道项目运行中可能存在的安全事故问题,将一些安全事故排除掉,排除安全风险,提高隧道工程的总体质量水平。比如,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将预警响应体系建立起来,具体操作可以由以下方式进行;将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分为单向预警和综合预警,并且对于每种预警的方式采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例如,黄色、橙色,红色作为三级预警警示。同时,根据不同分层的预警进行综合管理,配备相应的救援队伍,当交通工程出现预警情况时,就可以采用救援模式。这种方式能够对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开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能够降低安全风险问题。
5结语
篇3
关键词:建设工程;造价;资料管理;体系
工程造价是指在建设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所花费的费用以及资源进行合理的控制,而管理与控制的过程中,需要做好记录,这会产生较多的管理资料与文件,加强对文档资料的管理,还需要与工程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造价管理的价值。只有建立完善的工程造价资料管理体系,并保证该体系更好的运行,才能促进建设工程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1 工程造价资料管理体系建立的意义
当前社会,建设工程项目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这促进了城市的建设与规划,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在建设与管理的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需要重视工程造价的控制,了解工程造价资料管理体系建立的意义。在传统的建设工程中,管理人员习惯采用计价的工程管理模式,而且没有发挥出造价资料应有的作用与价值。随着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建设行业采用的技术越来越先进,设备也越来越完善,功能越来越多,有效提高了建设工程的质量与效率。在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与技术后,我国工程造价资料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这促进了造价资料管理体系的完善,对建设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在工程管理中,造价资料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1.1 造价管理系统建立与完善对计价有着一定影响
随着建设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发生了变革,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逐渐开始向企业转变,这可以形成多元化、市场化的造价管理模式,有利于保证造价管理的效果。改变了定额管理的模式后,我国传统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逐渐被改善,管理工作体现出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的原则,这与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相符合。为了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的水平,相关工作人员必须重视造价资料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工程造价资料管理体系,从而实现制度的创新,保证工程管理体制更快的改革,保证我国造价管理系统可以与世界相关机制接轨。
1.2 加强对造价资料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实现社会信息化
进入信息时代,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信息技术的影响,很多企业将信息化定为企业发展的目标,也设定为企业竞争的源动力。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建立完善的造价资料管理体系,这对信息的交流提供了平台,也为建设企业各个部门的交流提供了基础,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建设工程在施工时,应用的技术与设备越来越新,采用的工艺也越来越完善,这对造价体系的完善起到了促进作用。另外,加强造价资料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实现信息的融合,有利于降低建设的成本,提高建设企业的经济效益。
1.3 造价管理体制的完善,可以保证市场竞争的秩序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很多管理机制都不够完善,而且经济市场的竞争比较混乱,在竞争时还存在缺乏透明度的问题,这对市场秩序带来了不利影响,会产生不和谐因素,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建设行业需要建立完善的造价管理体制,利用制度对建设企业进行管理与约束,这样才能保证施工单位更好建设项目,避免出现质量问题以及安全隐患。利用管理体制,还可以对市场中不规范的行为进行约束,保证管理体制的各项内容更好的落实。
2 工程造价资料管理体系的建立
要做好工程造价管理,充分发挥工程造价资料的作用,必须对造价资料建立包含收集、整理、处理、应用和反馈各过程的管理系统,从系统整体的观点和角度来提高对造价资料的管理和应用水平。
2.1 造价资料的收集
在工程实施阶段,工程造价资料包括工程建设基本情况、工程技术特点和技术指标、工程经济特性参数以及工程结算、竣工决算等资料。具体内容如下:
工程建设基本情况,包括工程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资金来源等信息。技术特点和技术指标,包括工程所采用的技术、管理等方法以及现场施工环境条件等方面的内容。经济特性参数则包括建筑系数、单位面积造价、工期耗用情况、工程质量鉴定、功能参数等内容。工程结算及竣工决算资料则是指在工程阶段结算、最终竣工决算过程中所形成的有关资料。
2.2 造价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处理
资料收集后,首先要对资料按来源和用途进行分类。在资料整理工程中,一般采用典型测算、统计分析和单项测算的方法,对造价资料进行分析整理;资料整理完毕后,就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内容丰富、管理方便、可扩充性强的造价资料信息库,为工程建设提供服务。
2.3 造价资料的应用
工程造价资料对于在建工程,可以为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提供重要的依据,这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不再详细探讨。而对于拟建工程,则可以通过造价资料的应用来预测造价,为投资决策提供必要而准确的依据。在使用中,一般采用类比的方法,通过对信息库中与拟建工程相类似的建设项目,比较异同,采用分解、换算、替代等方法,再考虑各种条件的变化对造价的具体影响,经过综合计算就可较准确计算出拟建工程的各项经济指标。随着当今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再加上专家的经验分析,对工程造价的预测准确率已得到显著地提高。
2.4 造价资料的应用反馈
应用造价资料来解决工程建设问题,准确度如何、效果如何,以及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这些都要时刻注意收集、整理和详细分析,并及时修正资料本身存在的针对性不强、代表性不够、时效性差等方面的问题,或是及时反馈、解决在应用方法、范围等方面遇到的困难,从而使造价资料的应用系统成为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动态管理体系。工程造价资料数据库的日趋丰富和应用经验的迅速积累,对于工程建设投资决策和造价管理的指导作用会更加显著。
结束语
造价管理是建设工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其关系着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也关系着建设工程施工的质量,本文对建筑工程造价资料管理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还对建设工程造价资料管理系统的建立方法进行了介绍,希望对相关管理人员提供一定帮助。只有加强对工程造价的管理,才能避免出现资源浪费、费用超支等问题。建设单位的管理人员一定要综合考虑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然后制定出解决的措施,从而促进建设行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影.关于房建工程管理与施工技术的探析[J].城市建筑,2013(22).
[2]刘巍.工程造价经济分析工作的探讨[J].城市建筑,2013(22).
篇4
A单位是主要从事军品项目生产,同时兼顾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科研院所。“十二五”期间,A单位虽然在预算管理、核算管理、财务分析、科研经费管理、成本工程、产权管理、筹融资管理、财务人员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尚处于起步阶段。事实上,构建一个完善的管理会计体系直接关系到A单位会计工作转型、会计工作总结提高、科研生产发展以及产品工程建设,任务紧迫,意义重大。
(一)构建管理会计体系是会计工作转型的需要
我国以往的会计工作以财务会计为主,管理会计发展相对滞后,管理会计在为单位发展提供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大力加强管理会计工作是会计领域全面贯彻落实深化改革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快构建管理会计体系对于A单位而言,不仅是顺应我国会计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推动会计工作转型升级的重点所在。
(二)构建管理会计体系是会计工作总结提高的需要
近几年,A单位在管理会计应用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在完善财务制度和流程、全面预算管理、建立财务分析机制、型号成本管理和财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上述领域的尝试还只是运用了管理会计的部分职能,对管理会计的认识仍停留在感性层面,缺乏系统性规划,与《指导意见》的要求相比仍存在差距。只有加快构建适应性的管理会计体系,将管理会计各个职能的应用整合起来,才能使管理会计真正在A单位发挥前瞻性的决策支撑作用。
(三)构建管理会计体系是科研生产发展的需要
目前A单位正处于统筹谋划“十三五”发展的承上启下时期,改革发展任务艰巨,型号试验任务繁重,风险程度高,挑战严峻,原有的科研生产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常态下的发展节奏,必须积极推进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推动军品产业化发展,提高效率效益。A单位的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是系统化和综合性工程,具体对财务领域而言,通过加快构建适应性的管理会计体系,利用管理会计体系加强规则制定,实现模式重构,提高管理效能,能更好地促进A单位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
(四)构建管理会计体系是推进产品工程建设的需要
产品工程是A单位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的核心工作,其关键理念是在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实现部组件产品化,从而实现经济规模的不断提高。推进产品工程建设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组件的标准成本怎么计量?质量缺陷成本如何核算?共享资源如何分摊?这些问题都是管理会计的标准命题,只有加快构建适应性的管理会计体系,通过管理会计体系优化流程、统筹资源、把控风险,才能更好地推进产品工程建设,在助力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的同时促进A单位整体价值提升。
二、产品工程建设需要管理会计体系作为支撑
A单位的产品工程旨在建立以产品为核心的体系,推动从面向型号需求的定制式产品向面向市场需求的模块化、货架式产品转变,其核心是满足市场需求和部组件产品化。产品工程的重点是产品平台建设,通过引入共用模块设计理念,提炼产品共性平台,开发货架式产品,满足可预见的全部使用要求。产品平台的具体架构如左图所示。
从产品平台架构可以看出,转变了原有的“私人订制”模式,建立了标准化共享的平台,这能大大规避产品研制过程重复、资源浪费、成本偏高、周期过长的问题。因此,实施产品工程可以优化产品研制流程,提高产品成熟度,控制产品研制成本,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一)产品工程的成本核算及结果反馈需要管理会计体系的支持
由于产品工程的成本核算涉及标准成本、目标成本、作业成本、质量成本等,这些成本概念在很大意义上已超越了传统财务会计的范畴,需要运用管理会计的工具与方法处理和解决;产品工程的结果反馈也无法仅仅根据财务会计提供的量化指标做出判断,需要借助管理会计的方法和工具进行综合评估。
(二)产品工程的流程设计及风险控制需要管理会计体系的保障
由于产品工程的基础是标准化共享的平台,注重技术和部组件资源的共享,原先事后式、程序化的型号管理模式已不能适用,需要建立事前策划、过程控制的体系化、专业化产品管理模式。与财务会计侧重核算历史成本的职能相区别的是,管理会计的职能是解析过去、控制现在与筹划未来的有机结合,能够对全过程的运营风险进行把控。
三、A单位管理会计体系构建工作探讨
基于《指导意见》提出的理论建设、指引体系、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和咨询服务的管理会计体系框架,A单位管理会计体系构建工作应顺应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方向,以助力产品工程建设为着眼点,以理论建设为指引,以典型案例为基石,以综合性管理会计师为依托,以信息化模块为支撑展开。
(一)加强理论建设,统驭体系构建
理论建设是A单位管理会计体系构建的基础,通过推进管理会计理论建设,强化理论创新,既能够有效引领和指导管理会计实践应用,又能为综合性管理会计师培养提供知识储备,为设计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系统的理论支撑。A单位管理会计理论建设主要包括建立管理会计的制度体系和建立管理会计的工具方法库两方面内容。
1.建立管理会计的制度体系
A单位目前已建立了一套成熟的财务制度体系,A单位管理会计制度体系可以参考借鉴现有财务制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目前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的要求,做出两步调整:第一步是将相关的科研综合管理制度规范纳入进来,例如科研生产管理制度、产品工程操作指南、产品保证体系手册等;第二步是在现有的财务制度中增加管理会计元素,对现有制度进行调整修正或制定新的制度,例如对成本核算制度等进行修改,增加战略管理制度、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制度、绩效评价制度等内容。
2.建立管理会计的工具方法库
在工具方法库中主要说明各种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应用的环境、具体操作及各自的优缺点、预期达到的效果等,为A单位系统应用管理会计提供资源基础;同时对各种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使用提供实例示范,作为A单位实施、应用相应工具方法的参考,有助于A单位发挥能动性,进一步开发更具适应性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
(二)整理应用实例,组织应用推广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内在应用管理会计方面有不少优秀典型案例,可以为A单位所用。对A单位而言,在总结学习管理会计案例时,应侧重关注产品工程领域成功的案例。例如大众、丰田等知名跨国企业的生产流水线,华为公司的集成产品开发IPD管理体系等都是可学习借鉴的范本,重点是提炼管理会计应用经验。管理会计案例库建设应当坚持标准化和特色化相结合的原则,采用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在统一框架结构、基本要素等案例标准,形成案例规范格式文本的基础上,结合A单位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的不同发展阶段,逐步提炼案例,应用于产品工程实际,通过实际应用效果的反馈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案例,从而在建立成熟案例库的同时,对实际运作提供指导和帮助。
(三)提供发展平台,培养综合技能
结合A单位的产品工程,可采用每一个管理会计师负责一个系列产品的模式,以“产品CFO”作为管理会计师的职责定位,由管理会计师对产品全流程进行把控。这种模式对管理会计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实现这种模式,需要A单位提供广阔平台,加大培养力度;需要管理会计师突破固有思维,提高综合技能。
1.单位要加大培训力度,创新培养模式
在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的形势下,重点是使管理会计师对科研业务知识和产品工程有一个全方位的掌握,这种掌握的深度应突破科普性层面的了解,只有使管理会计师对业务流程形成系统性认知,才能对产品工程的各个环节有效把控。可采用科研部门举办专业讲座、管理会计师到科研部门交流挂职、组织管理会计师定期到产品一线调研等多种形式。
2.个人要转变管理理念,提高综合技能
管理会计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在财务计划、预算预测、财务分析、决策支持、业绩评价、绩效管理等方面的专业能力。管理会计师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财务知识,更要懂得如何进行职业判断和决策分析。需要指出的是,管理会计师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必须使自身知识体系与A单位的科研生产管理体系融会贯通,提升视野的全局观。主动学习科研业务知识和产品工程运作方式,学习全新产业化模式等,努力学习并研究透彻相关政策法规。
(四)完善信息匹配,提供决策支持
结合A单位的产品工程和目前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状况,可根据产品工程的产品研发、产品成熟和产品绩效评估等阶段对管理会计信息的不同需求,增加相关模块,以信息化的手段处理数据,把“大数据”利用起来“强管理”,从源头上防止“信息孤岛”。
1.产品研发阶段的管理会计信息化需求
在产品研发阶段,产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市场需求,梳理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部组件,形成共享的技术平台和部组件目录,需要管理会计师提供部组件的标准成本,标准成本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的修正分析获得;管理会计师还应积极收集行业中同类企业的可比成本作为参照的目标成本;与此同时,管理会计师还应建立产品的全周期成本策划,从而为产品全周期把控奠定基础。因此,在这一阶段,A单位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中需要增加标准成本、目标成本以及全周期预算成本模块。
2.产品成熟阶段的管理会计信息化需求
在产品成熟阶段,产品工程的重点任务是依据产品的质量与可靠性以及可应用程度进行度量,度量结果将作为产品被选用的重要依据,需要管理会计师提品的精确成本,对于同一产品平台上不同产品系列之间,以及同一产品系列中不同产品之间共享的资源可以通过作业成本法逐步进行分解和计量。同时,产品生产、设计过程中发生的质量缺陷也应纳入总成本中,并通过统计学原理,对质量问题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风险预判。因此,在这一阶段,A单位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中需要增加作业成本、质量成本以及风险分析与预警模块。
3.产品绩效评估阶段的管理会计信息化需求
篇5
关键词:油田地面建设;工程质量;存在问题
油田地面建设工程的项目非常的多,使用到的工艺也非常的复杂,并且由于其高空作业比较多,建设周期比较长,经常会存在各种各样的不安全因素。地面工程建设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对于油田的长远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进行油田地面工程建设的时候必须做好各个环节和方面的管理,保证其工程质量。
一、油田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建设者对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进行油田地面工程建设会涉及到勘探、设计、招投标、材料采购、内部控制、工程项目的建设以及竣工验收等各个方面,由此我们也能够看出其系统工程非常的庞大。在其建设的时候,很多建设者并没有真正的意识到其质量管理对于石油企业的重要性,甚至有些管理者认为,小细节不会给整体的建设造成影响,所以在建设的过程中,非常的重视工程的实际实施,而对质量监管不够重视。此外,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若是资金控制、工程的进度、质量监控以及成本管理存在一定矛盾的时候,建设者往往放弃的是质量控制,这也导致了地面工程存在比较严重的质量问题,这对将来的石油生产是非常不利的。
(二)质量管理制度制定的时候不够科学,并且执行力很差
质量管理制度的制定是为了保证地面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到位。但是很多单位在制定质量管理制度的时候,制定的制度科学系以及可行性不够。大多数的制度都是抄袭其他工程,并没有根据本工程的一些特点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制定制度,这直接导致了制度制定的不够合理,明细的准确程度也不够,相关的规范不够完整和全面,指导导致了质量监管的时候,执行力度比较差。
(三)质量管理人员本身的素质比较差
在进行油田地面工程质量管理的时候,对管理人员本身的素质以及职业道德方面的素质要求是比较高的,但是很多工程质量管理人员本身的素质就比较的差。首先,很多质量监管人员本身的业务水平低下,专业性比较差,这也导致了其监管不够到位。其次,监管人员本身的责任意识比较差,职业道德缺乏,在面对利益诱惑的时候,经常会和施工单位沆瀣一气,弄虚作假。
二、做好油田地面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一些措施和办法
(一)建设单位必须真正的认识到做好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相关的建设企业在进行油田地面工程建设的时候,首先必须真正的认识到工程质量给整个油田将来的生产和发展造成的严重影响。在建设的时候,做好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和控制,特别是做好材料的采购和选择,做好建筑施工规程质量方面的管理。在能够保证做好质量管理的前提下,将工程成本管理、资金管理以及进度管理各个方面和质量管理协调在一起,正确的认识到这几个方面的之间的关系,努力的做好工程质量管理,保证油田地面工程的质量。
(二)对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和健全
在油田地面工程建设以及质量管理的时候涉及到的方面比较多,比如说地质侦察、进行油田建设的决策、做好材料的选配和采购、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以及在工程投入使用之后的后期维护等等,所以在进行相关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完善的时候必须从这几个方面出发。首先,在进行建设的时候,必须明确职责,对职责进行确定,根据油田企业对地面工程建设的需要来明确工程要求,并根据需要制定不同岗位的施工规范以及相应的考核标准,真正的将工程的质量管理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其次,在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的时候,必须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绝对不能出现照搬其他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的情况,这样制定出来的管理体系本身的针对性才会更强,在实施的时候可行性才会更强;最后,在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时候还必须保证各个环节工作的连贯性,确保工程质量的实际信息能够尽快的传递出去。
(三)努力的提高相关质量监管人员本身的综合素质
在进行油田地面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时候,监管人员的作用非常的重要是质量管理的实际执行者,所以,必须采取措施努力的提高质量管理人员本身的素质。首次按,应该根据实际的需要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并且在进行地面工程质量管理的时候涉及的方面是比较多的,所以监管人员本身的综合素质比较强。企业必须根据质量管理的相关要求来进行培训大纲和培训内容的制定,根据计划来对质检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让质检人员能够在短期之内掌握质量管理的相关业务,为质量管理的到位提供一定的条件。其次,必须重视质量管理人员本身的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采取措施努力的提高质检人员本身的职业道德素质,提高其责任心和责任意识,避免在监管过程中出现的情况。
结语:
在油田企业中,其地面建设工程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油田企业的长远发展,地面工程质量若是满足不了实际的需要,那么在后期生产的时候,很容易存在各种隐患,给油田生产造成不安全因素,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方面的效益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而质量管理人员必须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根据油田发展的需要来进行工作思路的转变,对相关的制度进行建立和健全,并严格执行,保证油田地面建设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周生来.针对油田地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问题的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01:218.
[2]辜奎军.如何提高油田地面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有效性[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8,09:56+59.
[3]王小伟.浅析油田地面建设工程的质量控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15:164.
篇6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灌区节约用水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奈曼旗孟家段水库是西辽河上游一座大型的旁侧水库。始建于1958年,库区面积90平方公里,设计库容1.08亿立方米,最大分洪流量315立方米/秒,设计灌溉面积11.7万亩,实际灌溉面积2.28万亩,林地1万多亩,农田1000多亩。近年来,孟家段水库罐区兴建了各种堤防工程、引水、蓄水、提水灌溉供水工程和排涝工程,极大地提高了防灾抗灾减灾的能力。特别是国家把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列入“十二五”发展规划以来,国家在加大对水利工程投入的同时,也提出农田节水工程的重要性,针对目前灌区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使用和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灌区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灌区作为农业灌溉专业管理单位,除有一支专业的输水灌溉管理队伍,还要有维护自身建设发展的工程建管队伍,这样才发挥水利工程的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存在的问题有:
1.由于工程始建于60年代初期,工程建设规划标准不一,管理模式还没有成型,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导致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顾。
2.工程重复建设多、半拉子工程多以及工程纠纷多。造成了规划无序、施工无质、管理无度、科技含量低,存在很多工程隐患。
3.管理粗放,建设标准低。由于资金短缺或是工程建设单位的违规建设,导致部分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建成后管理粗放,造成过早的失去其使用价值,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以及工程不配套造成灌溉水量的浪费。
4.工程建设缓慢,工程年久失修,老化现象严重。早期工程建设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工程规划不合理,以及过程建设中的纠纷问题,导致建设进度缓慢甚至长期拖延,工程使用起来效果不好,更不用说节水了;由于缺乏严格的工程管理机制,一些老工程年久失修,过早的失去了其功能,致使部分渠道停灌,改用井灌,造成公共资源浪费。
二、加强对在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管力度
要做到工程建设规划合理、施工有质、管理有度,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同时组建一个完整的质量监督体系,自上而下,齐抓共管,才能保证工程建设过程透明,质量过硬,经得起考验。
1.建立管理机制,完善建设程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通过对灌区水利工程现状调查,实行统一管理,合理规划布局,完善建设程序,根据先申请规划审批,再建设施工,后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进行建设和管理,使使灌区农田水利工程在不断往规范有序方面发展。
2.建立工程建设规划审批制度。规划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提,是搞好工程建设、合理利用资源,使工程发挥更大效益的基础依据。必须严格水利建设规划程序。为此,灌区管理局出台各级渠道及建筑物规划审批程序,有基层管理单位提出规划要求,管理局统一规划,统一招标,集中建设,后交管理单位使用。
3.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和工程招投标制度。依据审批工程的规模,建立健全资质认证制度,确保聘请具有一定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设计图纸必须加盖资质证章方能使用,严禁使用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通过不正当渠道获取的水利工程设计;所有审批的水利工程,必须经管理局招标办招标,引进竞争机制,规范施工管理,遏制工程建设中出现的腐败现象,签定施工合同方可进入施工程序。
4.建立施工准入证制度和实行工程监理制度。建立施工准入证制度和实行工程监理制度,是工程质量保证的基础。水利施工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人员、生产设备和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施工人员为标准才可参加灌区水利工程建设;在工程进入施工阶段,灌区会配备一定数量的质监员,施工单位的技术员随时配合质监员对工程各个部分进行检测,填写检测记录,特别是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材料,如设备、水泥、钢材、试件、试块等能验证和影响工程质量的材料,作为保证资料、必备资料和安全资料汇入施工资料,为综合验收和今后工程管理检验提供可靠真实依据。
三、加强对现有水利工程的使用、维护和管理
1.安全使用和管理。灌区主要利用已建成的各级渠道及建筑物为农业输水,通过管理,提高水的利用率,安全使用和管理很重要,每次灌溉前要对工程隐患进行排查,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及时处理,保证每次输水前绝对安全,也是实现节约用水的前提和关键,管理过程中要熟知每天渠道和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在安全范围内运行,特别是末级渠系的使用和管理,节约用水的质量在于此,因此安全使用和管理是第一位的。
2.工程维护。现在灌溉用水季节性很强,灌溉过后,工程会出现淤积、毁损现象,闸启闭机等操作不灵活等,日常维护保证工程的完整性,确保工程运行质量就是工程维护的内容,包括渠道工程、建筑物工程、基层驻地及环境建设,灌区为此设有专门的渠道维护人员设立责任区责任段,每周至少巡查两次,出现紧急情况要第一时间汇报,每月要将巡查结果汇总上报到分块管理单位,分块管理单位汇总到管理局,有效地保证了水利工程的保值和增值。
3.经费管理。推行用水户协会参与管理,制定合理的工程维修养护费标准,根据受益面积和各地的具体情况,向受益者和收益单位征收一定的费用,用于工程维护;利用水利发展基金等形式对工程进行维修和养护。
4.注重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重视水利工程人力资源的开发。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人才去深造,与相关院校、有关单位搞好人员的培训,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做到有的放矢。鼓励职工在职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使基层水利人力资源切实得到保值和增值。对现有水利技术人员进行适当分工,明确每个人的业务主攻方向,尽早造就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地质及地下水、水行政执法、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行家里手,并能统揽全局,承担起相应的工作,使他们能独当一面。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是我国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而农业基础薄弱和水资源总量不足又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加强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是着眼全局、着眼长远、着眼发展的战略举措,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电力工程 建设项目 风险管理
一、电力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概况
(一)电力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内涵。电力工程建设项目是指对电力工程开展的初期建设和后期维护。电力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是指针对电力工程建设项目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事前预测,并实施具体的风险管控措施,对可能的各类风险因素进行管理和控制。但与其他项目的风险管理不同,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工作具有特殊性,管理难度比较大。一方面,电力工程建设的风险管理不可控,风险伴随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全过程,风险的发生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因此实施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的难度比较大,需要全面分析电力工程建设项目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另一方面,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要求较高,要求项目的风险管理人员具备较深厚的风险分析与管理经验,同时也要求风险管理人员全面了解电力行业,具备一定的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把控能力。
(二)实施电力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必要性。电力公司实施电力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意义重大,在现阶段国家大力发展电网建设的背景下,电力公司应进一步加强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水平,为我国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首先,实施电力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符合电力公司自身发展的要求,电力公司要实现平稳发展,就需要规避包括电力工程建设风险在内的各类风险,以减少损失,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其次,实施电力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符合我国电力电网建设项目的要求,目前,我国仍处于高速发展之中,合理高效的电网建设有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电力公司应确保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将项目的风险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在风险安全的基础上实施电力工程建设项目。最后,实施电力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能满足我国居民生活用电和企业生产用电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这要求电力公司必须确保正常的居民用电和企业用电需求,为此,需要电力公司分析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因素,实施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措施,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性能。
二、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识别及风险因素分析
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周期长,项目涉及的面广,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恶劣,项目施工难度大,建设单位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协调难度大,使得风险因素存在于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之中。电力公司应依据一定的方法与措施对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进行识别。电力公司的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识别流程下页如图1所示。
(一)工程实施风险。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工程施工风险主要有项目设计风险、物资采购风险、运输风险和施工风险等四类风险因素。
1.项目设计风险。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风险源很广,主要包括对电力负荷的预测不准确;项目设计规范不恰当;设计的内容不全面且存在缺陷、遗漏或设计错误等情况;实施项目设计时未考虑项目所在地的地质条件;未全面分析项目施工的可行性;未考虑用电大户的用电情况等。
2.物资采购风险。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物资采购风险主要来源于项目所需材料或设备供货不足或拖延;材料或设备的数量差错或存在问题;建设项目所需特殊材料的质量不合格、类型不配套;因设备安装不当造成的损失等。
3.运输风险。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运输风险主要来源于输配电所需的大件设备过宽、过高而造成的运输不当;项目所在地交通不通畅、道路弯曲、道路承载力有限等而造成的运输不及时;因设备不合格而带来的二次倒运等。
4.施工风险。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风险主要来源于施工的组织不合理;施工设计不合理;安全措施防范不到位;安全配套设施不齐全;作业安全培训不全面;设备材料供应不足导致施工进度滞后;施工质量不合格等。
(二)工程环境风险。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工程环境风险主要有征用土地风险、自然环境风险等两类风险因素。
1.征用土地风险。该风险由土地政策变动风险与管辖不确定性风险两方面的内容构成。风险来源是项目所在地的土地政策变动差异等,一般来说,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地域跨度大,有时需要跨市或跨省建设,不同地方的土地政策不同,电力公司需详细分析不同地方土地政策,政策分析不到位就有可能会引起征用土地风险。
2.自然环境风险。自然环境风险有不可抵抗的外部风险、极端气候现象风险和极端地质条件风险等。自然环境风险主要影响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进度、项目成本支出、项目安全等。一般来说,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建设方可以提前预测某些自然环境风险,如项目所在地复杂的地质地貌、气象条件等,但有些自然环境风险无法预测,如台风、暴雨等极端气候条件。对于可以预测的风险因素,如地质地貌等,项目实施方可以提前实施风险管控,避开重要的风险点或风险事件;对于不可预测的风险因素,如台风等,项目实施方只能在风险将要发生时采取有效风险防范措施,降低风险损失。
(三)安全风险。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风险由电网安全风险、设备事故风险以及人员伤亡风险等因素构成。
1.电网安全风险。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复杂程度很高,而且电网的电压等级很高,在电网建设完成,进入运行阶段后,电压波动、电流转移、多直流落地等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的风险因素很多,给电网安全带来严峻的挑战。安全是企业生存的前提,电网公司也应将电网安全视为企业经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设备事故风险。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可能会给设备带来运行事故,但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设备造价高、技术含量高、维修成本高。此外,电力工程建设项目需要大量的设备,与之配套的新技术也在电网各系统、各环节中广泛应用,因此,设备事故风险的发生不仅对设备本身有影响,同时也会影响与之相关的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行,进而放大设备事故风险的严重程度。
3.人员伤亡风险。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人员伤亡风险是项目实施方最需要控制的风险点。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人员触电、设备坠落等对人身安全有严重影响的风险因素,加之项目建设现场的安全保护措施不足、施工人员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不强等因素,会进一步加大人员伤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四)财务风险。除对技术水平的要求比较高之外,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对资金的需求量也很大,在项目建设中会涉及大量的资金支付。因此宏观经济政策变化、项目投资决策不当、电力公司财务管理能力不强的因素,都会给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带来财务风险。此外,财务风险不仅包括财务管理风险,还包括投资风险、筹资风险等。
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项目成本严重超支,项目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差异明显,从而使财务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增大,盈利能力降低。财务风险是所有对智能电网项目建设有不利影响的风险事件最终体现,是电力工程建设项目风险事件的货币化表现。
三、构建电力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体系
(一)优化电力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流程。一般来说,电力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流程至少应包括风险计划、风险评估、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控四个基本步骤,且该四个步骤有机结合,贯穿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只有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得到很好的落实和实施,项目风险管理活动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果。电力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基本流程。
(二)构建电力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方法。依据风险管理理论与电力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特点,本文认为,电力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有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分散、风险控制、风险自留等方法。项目风险管理部门和人员应根据不同的风险因素、风险等级采用适合的风险应对方法。电力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基本方法如图3所示。
1.风险回避。风险回避就是指在确定项目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回避对项目实施有重大影响的风险因素,避免或降低风险因素的发生,从而避免给项目造成不利影响或损失。一般来说,风险回避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能避免对项目有重大不利影响的风险事件发生,但会给项目带来其他方面的损失,所以项目风险管理部门在实施风险回避时,应全面分析风险回避对项目的影响,确保因实施风险回避措施给项目带来的积极影响大于其他方面给项目造成的损失,否则,不应实施风险回避措施。
一般来说,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风险越大,收益也越大,回避风险就意味着失去从风险中获得超额收益的机会,但项目管理的最重要的原则是安全性,而不是收益性,应在确保项目安全的前提下不断提高项目的收益水平。所以应从项目实施安全性的角度出发,实施风险回避措施。
2.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指将对项目有重大影响的风险因素转移给第三方,确保项目安全。一般来说,风险转移的对象是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损失等。与风险回避相比,风险转移是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等因素从项目中转移出去,没有降低或消除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而风险回避是降低或消除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风险转移措施在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最广泛,效果也最明显,项目实施方通过与风险承受单位签订风险转移合同,支付一定金额的费用,将对项目有重大影响的风险因素转移给风险承受单位。在实施风险转移时应注意以下内容:一方面转移的风险因素对项目实施具有较大影响,若风险事件发生,则会给项目实施造成严重影响和较大损失;另一方面,在与风险承受方签订风险转移合同时,支付的费用不得高于风险发生给项目造成的损失,否则风险转移就是失败的。
3.风险分散。一般来说,风险分散措施主要应用于非系统性风险因素方面,对系统性风险没有任何效果。非系统性风险是指某项目特有风险因素,能通过技术手段进行风险规避、风险转移等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如项目的技术水平风险、项目安全性风险等。与其相对的是系统性风险,指的是任何时候都存在的风险因素,无法通过技术手段实施风险规避等,如政策风险、环境风险等。
4.风险自留。即风险自担,是指项目实施方不对风险因素采取任何措施,自己承担风险后果的一种风险管理措施。一般来说,适合采用风险自留的风险因素应具备如下几方面的特征:一是该风险因素是系统性风险,无法通过风险管理手段进行风险管理,如政策风险等;二是该风险对项目的影响不大,或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非常小,即使风险发生,给项目带来不利影响,但造成的损失远远低于实施风险管理措施而发生的成本费用等;三是项目实施方有足够雄厚的财务实力和风险消化能力,即使风险事件发生,给项目带来损失或影响,但损失或影响在项目实施方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四、结语
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规模大、周期长、施工技术难度高,要求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项目的建设效率和建设质量。目前,我国已建立了相关风险管理框架,随着工程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不断提高,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工程建设质量和水平必将得到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邢建浩.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分析[J].电子制作,2014,(3).
2.张西元,欧阳丹妮.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2,24(3):16-18.
篇8
论文摘要: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并结合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我们应该不断完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以适应我国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
伴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近年来兴建了一大批河道堤防、水库、水闸、大坝等水利工程。我国的水利行业不断发展,尤其是我国成为WTO的一员,新的发展形势要求建设更加符合这些标准的技术标准体系来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我国现行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的标准进行分析,揭示现行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建设适应新时期发展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新标准,以便更好地完善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配套相关水利工程管理项目标准。逐步改变现行体系缺项多、起点较低、技术工艺不配套等现状,使新时期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1、我国现行标准体系的简介
我国现行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主要由《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水利技术标准汇编》、《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负责的标准项目现状表》中的相关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标准及工程建设所采用的国家标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及机电设备的安装等方面的施工标准。水利工程管理标准根据工程类别进行分类,包括了对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的综合技术、河道堤防工程项目管理、水库大坝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闸工程项目管理等。
2、我国现行标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水利工程与管理技术标准体系中,一共有163项技术标准。其中综合类标准为19项、水利工程建设类标准为102项、水利工程管理类标准为42项,三者分别占标准总数的12%、62%、26%。另外,我国现行的标准体系中,强制性标准106项,推荐性标准23项。因此,在水里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体系中强制性的标准占主要部分。在水利工程建设标准中,施工质量检验类的标准有6项,验收及评定类的标准有14项。因此,在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的现行标准体系中,涉及工程建设的安全及环境标准的只有2项,明显较少。同时,对于验收及评定的标准只有14项,其中10项都是评定类的标准,验收标准明显不足。
3、建设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新体系
从对我国现行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现行体系主要以强制性标准为主,推荐性标准为辅,这种体系标准不适应我国加入WTO协定的相关要求。因此,在建设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新体系中,我们应该后对现行体系中的强制类标准做出一定的修改。并且,应按照国家相关法规来修改并组编强制类标准较低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
其次,对于加入WTO后,现行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标准中出现的结构不合理、不配套的项目建设标准要予以修改。进一步按照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来配套相关的施工技术标准。同时,建立配套的施工技术标准并符合我国相关行业的标准。伴随我国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市场不断完善,我国新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对于水利工程质量的建设与评定做出了新的规范。水利建设行业等建设行业要实现验评分离,严格实施好工程验收标准。
第三,对于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中技术内容相对比较陈旧的部分要加以修改。由于我国现行体系标准是在上世界八九十年代编制的,,应该把这些工程建设施工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的反应上去,以更好的配合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同时,对于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标准中缺少与环境安全及卫生等方面的内容加以补充。
第四,重新整合并编制相关强制性的工程建设标准。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之后,为了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与管理,工程建设与管理部门应该对我国现行的工程建设标准中的强制类标准加以认真审核并从“安全、环保、质量”等方面考虑,全面贯彻实施相关标准。并对零散不完整等条文进行填充,完善水利工程建设标准的汇编。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新体系的建设一定要符合国家现行法规的要求,并且新体系的核心内容要以我国法律、法规、WTO/TBT协定为基础依据。
第五,加快对水利工程建设标准的修订。水利工程建设作为一项特殊的工程建设项目,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提高对水利工程管理的标准制订,不断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同时,由于水利工程建设是利国利民的必然举措。因此,通过新体系的建设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及技术标准,是我国建设的水利工程有标准可依,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同时,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能够有效的保障我国江、河、湖、库等安全;保护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建设适应新时期发展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新标准体系能够更好的完善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配套相关水利工程管理项目标准。改变现行体系缺项多、起点较低、技术工艺不配套等现状,使新时期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4、结论
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新体系的建立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关的WTO协议,深化建设标准以适应我国加入WTO后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同时,新的体系建设还能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与国际接轨,促进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并且,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对于河道堤防、水库、水闸、大坝等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需要新的标准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同时,我国的建设水利工程中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的经验也应加入到新的标准体系中以更好的适应行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尤其是在我国成为WTO一员之后,新的发展形势要求建设更加符合这些标准的技术标准体系来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施工合同作用 法律问题 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指发包方(建设单位)和承包方(施工人)为完成商定的施工工程,明确相互权利、义务的协议。主要作用是承包人据此进行工程建设施工,发包人支付价款,同时也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的主要依据。工程建设合同一般采用书面形式,是维护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最直接依据。因此,施工企业应重视施工合同在施工企业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深入研究施工合同在签订和管理过程中的法律问题,采取有力措施,提高企业合同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的合法权益。
1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作用
1.1合同是工程施工的依据。施工单位要按合同的约定编制报送施工组织设计、进度计划、资金使用以及竣工结算等各类报表,同时要依据合同约定购买工程材料、设备等,保证工程的质量、安全和施工进度。
1.2合同是工程索赔的依据。合同索赔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由于业主违约引起,主要指业主未按合同约定完成应该完成的工作以及未能按时拨付预付款、工程款、拖延图纸审批以及未按时对承包方提出变更、索赔的答复等;二是由于工程本身变更引起,如工程量的变化、材料价格变化、现场签证等;三是由于施工条件和环境变化等原因引起,不能进行施工作业。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务必明确上述三个方面的约定,防止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
1.3合同能够有效转移企业风险。《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1999-0201)中有违约、索赔、争议、保险、担保等条款,如将这些内容纳入合同条款,就可将业主违约、工程变更以及自身在施工中发生的一些意外伤害等方面的风险向业主或第三方转移,使可能发生的经济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2施工合同签订过程中应注意的法律问题
2.1合同内容的严谨性和合法性
2.1.1确保合同措辞的严谨性。目前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普遍采用建设部和国家工商总局《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1999-0201),有的使用业主与承揽方协商起草的其它合同文件。如果使用由业主与承揽方协商起草的合同文本,应对关键词和关键语句含义要表达清楚,避免在理解合同条款时产生歧义。
2.2.2确保签订合同的合法性。合同的主要条款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反映了当事人的诉求,工程合同价款中履行方式、违约责任等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关系到有关双方权利和义务等各项条款,在订立合同时应考虑全面、细致,避免产生责任不清问题。
2.2审查发包人和分包人的资质和履约能力以及信用情况
施工单位在签订施工合同时,对发包人和分包人主体资格的审查是签约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在订立合同时,应先审查建设单位是否依法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是否取得相应的经营资格、是否有政府对项目的批准文件、招标计划是否得到批复、签约代表人是否得到授权等,同时还应了解发包方的履约能力和信用情况。同时,对分包方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防止分包单位不履行、没有能力履行或不当履行合同给施工总包单位造成经济损失。
2.3施工合同主要条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3.1合同当事人的名称(或姓名)、住所(注意住所地和注册地是否一致,如不一致的应注明)、法定代表人(人)、电话、传真、邮箱地址等联系方式应详细明确。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一定要用全称并保证准确。如授权人签订合同,应要求对方提供由合同法定代表人签署的授权委托书,避免以后造成纠纷不认账的情形。
2.3.2对工期的约定。实践中关于工期的争议多因开工、竣工日期未明确界定而产生。开工日期有“破土之日”、“验线之日”或“合同签订之日”之说;竣工日期有“验收合格之日”、“交付使用之日”、“申请验收之日”之说。无论采用那种说法,均应在合同中予以明确约定,并按规定办理开工竣工手续。对中间交工的工程也应按上述方法作出约定。
2.3.3对工程质量的约定。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的规定,竣工验收由建设单位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进行。因此,合同中应明确约定参加验收的单位、人员、采用的验收标准、验收程序、须签署的文件以及产生质量争议的处理办法等。
2.3.4对工程造价的约定。施工合同中,工程价款的结算方式和付款方式因采用不同的合同形式而有所区别,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进行结算,需双方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协商,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对于工程款(包括预付款、工程进度款、竣工结算款、保修扣留金等)的拨付,需根据付款内容由双方当事人约定。如果是单价合同,应注明单价和总价,如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单价或总价发生变化的,必须明确变化的计算依据或计算方法。在签订合同时,需注明工程价款支付方式及支付时间,保证施工企业能以最快的方式回收资金,保障工程项目资金投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工程施工合同最常见的纠纷是对工程造价的争议。由于大部分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不可能避免发生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和材料差价等问题,所以难以做到“一次性包死,不作调整”。因此,合同中必须对价款调整的范围、程序、计算依据和设计变更、现场签证、材料价格的签发确认做出明确的约定,为竣工结算的顺利进行提供依据。
2.3.5违约责任。在合同内中应明确约定违约行为情形、如何计算违约金、怎么计算损失额以及违约达到怎样的情形另一方可以解除合同等。
2.3.6解决争议的方法。在洽谈合同时,双方当事人应约定解决纠纷的方式。首先,要明确约定是通过法院还是通过仲裁解决纠纷(只能二选一),其次,如果约定通过法院解决纠纷,应明确通过那方的法院解决,目前我国法律只允许选择合同当事人一方法院、合同履行地或合同签订地法院管辖,不允许选择级别管辖。
2.3.7当事人其他约定。除了履行合同中约定的义务和法定义务外,双方还必须履行合同的附随义务,比如声明保密、声明真实等。
3施工合同管理措施
为加强合同管理,保证合同的全面履行,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提高经济效益,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强化合同意识,谨慎签订合同。应加强合同管理教育,建立全员合同管理培训机制。合同管理教育的内容要适应国家法律及相关知识完善和发展的需要,通过教育,使企业各个层次人员都能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和合同意识,营造良好的依法管理企业氛围。
3.2建立有效的合同管理体系。施工企业必须在深入研究自身管理现状基础上,结合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建立起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和要求的合同管理体系,理顺信息传递渠道,适应施工合同动态管理、过程管理、风险管理的需要。
3.3设置合同管理机构和配备专业人员。施工合同的管理必须注重专门化、协调化和信息化。要在施工企业内设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和保存合同,配备专门的专业人员具体负责合同管理工作,强化合同管理过程中企业内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协调与合作。
3.4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施工企业必须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主要完善合同内部会审制度、审查批准制度、合同用印制度、检查和奖励制度、统计考核制度、合同管理评估制度、合同管理目标制度以及合同管理质量责任制度等。
3.5实施合同信息化管理。《合同法》对电子、传真、数据交换等新型合同订立确认做了原则性的规定,应当大力推行合同管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建立文档编码及检索系统,建立文档的收集、处理制度以及行文、传达、确认等制度。
参考文献:
[1]丁士昭.建设工程法律法规选编(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梁泠曦.谨慎签订合同避免企业风险[J].中国安防,2010,(5)。
[3]建设部 国家工商总局《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1999-0201)。
篇10
关键词:建设工程合同,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715文献标识码: A
一、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是市场经济和工程建设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工程项目的建筑过程中,其主体的行为必定会形成各个方面的社会关系,诸如政府建筑管理机关、项目法人单位(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商等。其中除了政府管理机关是依据法律、法规对工程建设主体行使行政监督管理外,其他各方面社会关系却是通过“合同”这一契约关系来完成的。
工程建设活动的质量、投资和进度都是在合同管理的调整、保护和制约下进行的。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特点是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其重要性和意义表现在: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依法办事和鼓励自由竞争,合同管理就是法制(合同法、建筑法等等)管理。
(二)现代企业自身发展要求。现代企业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法律形式,是工程施工、监理和验收的重要法律依据,是建筑施工企业走向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合同的内容也直接关系双方的根本利益。
(三)强化合同管理,提高履约率。
(四)合同管理对开拓国际市场、尽快与国际接轨,也有十分重要意义。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二、目前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一) 合同双方法律意识淡薄,合同执行力度不够
1、个别合同有失公平。合同文件存在合同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现象。从目前实施的建设施工合同文本看,施工合同中绝大多数条款是对发包方制定的,其中大多强调了承包方的义务,对业主的制约条款偏少,特别是对业主违约、赔偿等方面的约定不具体,也缺少行之有效的处罚办法。这不利于施工合同的公平、公正履行,成为施工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生争议较多的一个原因。
2、合同文本不规范。国家工商局和建设部为规范建筑市场的合同管理,制定了《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以全面体现双方的责任、权利和风险。有些发包方在签订合同时为了回避义务,不采用标准的合同文本,而采用一些自制的、不规范的文本进行签约。通过自制的、笼统的、含糊的条款,避重就轻,转嫁工程风险。
3、“阴阳合同”充斥市场,严重扰乱了建筑市场秩序。有些发包方以各种理由、客观原因,除按招标文件签订“阳合同”,供建设行政主管部分审查备案外,私下与承包商再签订一份被双方认可的实际执行的 “阴合同”,在内容上与原合同相违背,形成了一份违法的合同。这种工程承发包双方责任、利益不对等的“阴阳合同”,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重损害承包商利益,为合同履行埋下了隐患,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进而给发包方带来不可避免的损失。
4、建设施工合同违约现象严重。有些工程合同的签约双方都不认真履行合同,随意修改合同,或违背合同规定。合同违约现象时有发生,如: 发包方暗中以垫资为条件,违法发包;不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进度款;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发包人不及时办理竣工结算手续,甚至部分业主已使用工程多年,仍以种种理由拒付工程款。承包商不按期依法组织施工,不按规范施工,形成延期工程、劣质工程,严重影响工程建设市场。
5、合同索赔工作难以实现。索赔是合同和法律赋予受损失者的权利,对于承包商来讲是一种保护自己、维护正当权益、避免损失、增加利润的手段。而建筑市场的过度竞争,不平等合同条件等问题,给索赔工作造成了许多困难,再加上承包商自我保护意识差、索赔意识淡薄,导致合同索赔难以进行。
(二)不重视合同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
一些承发包方不重视合同管理体系的建设。合同归口管理、分级管理和授权管理机制不健全,谁都可以签合同,合同管理程序不明确,或有制度不执行,该履行的手续不履行,缺少必要的审查和评估步骤。缺乏对合同管理的有效监督和控制。
(三)专业人才缺乏
建设合同管理涉及内容多,专业面广,合同管理人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法律知识和造价管理知识。很多建设项目管理机构中,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合同,或合同管理人员缺少培训,将合同管理简单地视为一种事务性工作。因此,一旦发生合同纠纷,缺少必要的法律支援。
(四)不重视合同归档,信息化程度不高,管理手段落后
一些承发包方合同管理仍处于分散管理状态,合同的归档程序、要求没有明确规定,合同履行过程中没有严格监督控制,合同履行后没有全面评估和总结,合同管理粗放。很多单位合同管理信息的采集、存储和维护手段落后,合同管理应用软件的开发和使用相对滞后,没有按照现代项目管理理念对合同管理流程进行重构和优化,没能实现项目内部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偏低。
(五)合同索赔难以实现。我国的建筑市场由于过度竞争,不平等合同条件等问题,给索赔工作造成了许多干扰因素,再加上承发包双方自我保护意识差、索赔意识淡薄,导致合同索赔难以进行。
三、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措施
(一) 加强对承包商的资质管理。通过严把建筑承包商资质管理关,从总量上控制建筑施工队伍的规模,解决目前建筑市场上过度竞争问题,从根本上杜绝压级压价。同时,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承包商参与市场行为的监督管理,对承包商的违法行为要严肃处理,维护正常的建设市场环境,确保建筑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
(二) 加强工程招投标管理。国家已经出台了招投标法,并全力推行工程量清单报价体制。在招标形式和方法上要兼顾承发包方的双方利益,过份追求招标过程的严格、完善,达到最佳效果。
(三) 加强合同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项目建设各方要重视合同管理机构设置、合同归口管理工作。做好合同签订、合同审查、合同授权、合同公证、合同履行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操作,以提高合同管理水平。
(四) 提高合同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加强建设项目合同管理队伍建设,加强合同管理人才的培养,实行合同管理人员持证上岗。目前,我国己正式推行注册造价工程师制度,造价工程师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搞好建设项目的投资控制和合同管理。
(五) 加强合同法律意识,减少合同纠纷。承包商由于缺乏法律和合同意识,在签订合同时,对其中合同条款往往未做详细推敲和认真约定,即草率签订,特别是对违约责任,违约条件未做具体约定,都直接导致了工程合同纠纷的产生。因此,在签订合同过程中,承包商要对合同合法性、严密性进行认真审查,减少签订合同时产生纠纷的因素,把合同纠纷控制在最低范围内,以保证合同的全面履行。
(六) 加强施工合同索赔管理工作,是培育和发展建设市场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工程承发包双方在合同履行中对工程索赔认识不足,缺乏推行工程索赔所需的意识和动力。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工程造价预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