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经营管理范文
时间:2023-06-29 17:26: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镇企业经营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会计信息失真性问题在宏观上会扰乱社会经济发展的秩序,危及经济稳定性,严重会引发金融危机,同时还给经济犯罪、等带来生存空间。在微观上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不实的会计信息将导致相关的信息使用者不能够根据信息做出准确的决策,在经济发展循环中进而导致国家税收部门的征税受到限制,最终也会发展到影响国家的宏观经济。本文就会计信息真实性对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进行研究以期探索出完整的措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关键词】会计信息;金融危机;宏观经济;中小企业
0.前言
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已经引起了会计人员以及理论研究者的重视,在对会计真实性的问题研究中一致认为具有高精确性的会计信息将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帮助企业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时能够帮助企业间的相互合作顺利展开,在自由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双赢。基于中观层次来分析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问题将信息的真实性主要导向于相关产业的发展,一个产业的发展稳定性也主要依赖于信息的真实性。为国家总体经济战略权衡,会计信息真实性也不可缺少。因此在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管理中,有大量的制度规范来保障如:会计核算规范以及会计信息披露等监管措施,但是基于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会计真实性措施还缺少细则规范。
1.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指对经济活动中的各项经济指标的准确反映,真实性受到会计人员的主观性认知和客观的复杂经济形势等因素的影响。具体到各个企业中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影响因素又各不相同,但总体而言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外部约束机制的弱化和内部管理监督控制失效
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与传统的企业结构模式相比,主要不是由政府或者主管企业的部门来任命企业经理,这就使企业摆脱上级的约束获得自主发展的独立性,使得中小企业能够根据市场动态来发展生产,同时这种条件也导致了企业经营主体法人代表拥有了较大的权力。当内部与外部制衡机制弱化时,企业经理人有可能出于“经济人”的利益偏好来定位公司发展战略,甚至在发展过程中谋取自己的利益。在中小企业中工作的会计因为要接受企业负责人的直接领导,因此就会不自觉的扭曲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不能向外界提供准确的财务状况信息。
1.2产权关系不清晰导致受利益驱动
产权关系到个人以及企业在发展中的利益保障,当产权关系不清晰甚至没有得到法律保障时就会导致市场主体相互的恶性竞争,从而获得最大化的利益,但从整体上来考虑这种情况时就会发现最后双方利益都因产权模糊得不到保障。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发展战略以及会计的工作行为规范程度都将波动市场的稳定性。在我国尽管有法律规定强调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企业发展中也有相关的法律和市场制约机制,但是在实际的市场环境中仍会出现企业市场法人主体资格的缺位。在利益的引导下,企业经营以及管理和企业职工都会因产权关系模糊故意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
2.会计信息质量对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会计信息质量将影响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以及资源在市场上的合理利用。当会计信息失真时,资源在错误的市场信号的指引下导致调节的失衡,而从企业内部而言,会计信息质量将严重的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对中小企业经营战略的影响
中小企业的经营战略主要涉及到企业的发展目标以及企业的发展规划。企业在市场上的定位决定企业在发展中的前景,当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受损时,企业不能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经营发展战略。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要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在客观实际的目标指导下,企业将在安全环境中稳定的经营,而制定目标的前提是能够依据准确的会计信息。企业的经营战略是整体的发展布局,在企业的整体布局中要对业务量以及业务水平进行准确的预算,合理界定企业发展空间,企业发展市场的开发以及发展方案的规划都要求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2.2对中小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
经营决策决定企业发展的好坏,当一个企业法人代表根据市场信息做出合理高效的经营决策将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生产效益的提高。而经营决策的主要依据是衡量企业发展的会计信息。企业经营归结还是资金的经营与管理,将资金合理的投放到生产中就会产生经济效益,企业在市场投资中获得利润就能带动再次生产投资。在企业的筹资以及投资中,会计负责做好资金的管理,一旦会计信息不实,经营成本与利益不能准确变现出来,就会进一步影响企业的经营效果。经营决策的科学性与会计财务管理的有效性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因此一切的企业经营活动都是和会计信息的支持相关的。企业要在竞争中实现快速的发展就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从而发挥其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3.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
会计信息真实性在随着企业经营的进一步市场化发展中作用更加明显。注重对会计信息的改善也是对经营效果进一步优化的一个方面。在目前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中可以采取外部与内部两条路径来改善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
3.1加强政府和社会的外部监督
在以盈利为目的的中小企业中,企业的发展要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才能够确保企业经营在合乎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一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企业不能因为为了自身的经济效益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就要求相关的政府监管部门加大对信息造假者的处罚力度,同时要对其进行法制理念与法制精神的教育宣传,增强市场经济下的法制意识。同时政府各部门应该尽快建立健全会计监督网络,在外部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进行监督时,政府应该发挥其主导性的作用,主动协调各部门间以及政府与社会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各部门可以根据相关的会计信息质量监督结果按等级进行分类,方便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信息的需求,尽快的做出经营决策。同时在对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真实性监督时要发挥社会中介如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的监督作用。
3.2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企业的会计信息真实性保证最主要的还是需要从内部着手,首先这本身对企业也是有益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安全、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和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和程序。内部会计控制可以帮助企业在复杂的财务管理中能够清晰完整的呈现生产经营的会计信息,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在企业内部建立会计控制制度能够强化经营管理,控制企业经营的风险。这种制度要建立在合乎相关法律法规、成本效益以及权责对应的原则基础上。从货币资金、采购、固定资产、销售以及存货等具体的业务上进行会计内部控制。同时重要的是明确会计从业人员的责任,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在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的培养上要通过合理的渠道聘用合格的人才,并采取培训、轮岗、考核、奖惩等方法,提高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工作积极性。在中小企业内部实行会计控制制度一定程度上会受到企业文化企业制度以及工作人员的阻碍,要保证其顺利的执行,就需要一套完整的监督制度措施。在会计控制执行的过程中加强监督管理及时的总结问题所在,按照制度规范处理相应的问题,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3.3培育有效的会计信息需求主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中小企业的管理还延续着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在市场竞争中,会计信息主要是为国家相关部门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所以说中小企业还没有能够有效监督会计信息供给质量的需求力量。在市场经济中将利益的良性导向作用发挥到实践中需要主体自觉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这样就要求在社会上培养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主体,在市场需求的导向作用下,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在市场环境中孕育出来。在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主体培养中,中小企业要改变家族管理模式为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与投资相分离。加强银行等金融融资行业对中小企业财务的透明度监督功能的建设。
4.结束语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关系中小企业经营效果,影响国家宏观经济,是确保市场经济能够健康发展的关键,中小企业作为市场最重要的主体,要积极的融入市场竞争中,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性,便于采取科学合理的经营决策扩大生产。
【参考文献】
[1]金海芳.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J].科技与经济发展,2012(10).
[2][美]泽夫等.现代财务会计理论:问题与争论(第1版)[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3]曾宪云.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2,13.
[4]刘立国等.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3,(2).
[5]王滨.论我国会计信息质量问题[J].现代商贸工业,2012,11.
篇2
关键词: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优化
一、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首先,集权式管理模式的弊端。大多数的民营企业采取集权式管理组织形式,这种形式的主要特征是,经营权与所有权是结合在一起的,一旦企业的规模扩大,就会暴露出很多的缺陷与问题,导致很多企业管理者个人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管理者自身的知识更新速度较慢,仅依靠管理者个人力量,是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及企业也发展;其次当前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缺乏系统规划发展战略与目标,很多民营企业没有与企业的产业的特点与优势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长远战略与目标,把发展目标局限于某一阶段的产值、销售收入以及利润等经济指标范围内,很少分析当前市场的发展形势以及竞争对手实际情况等,从而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再次,当前民营企业的信用度较低,融资较为困难。在经营过程中,民营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主要向银行借贷,受银行贷的审核速度以及企业的资金需求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大多企业又会选择短期借贷,但是由于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存在弊端,财务报表不完整且有没有合适的抵押物等,导致民营企业信用度低,银行贷款审核较为严格,给民营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最后,企业主素质水平不高。民营企业中的大多数企业主素质不高,虽他们有经济运作积累方面的经验,但却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对市场的运行规律缺少理性的判断与分析,仅是凭着经验进行决断,可能会由于失误,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阻碍民营企业的发展。
二、当前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优化策略
(一)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优化。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现有管理体系与流程也会有所改变,相关部门在新业务管控模式发生变更时应该及时制定符合新业务变更的先关制度以及流程,并在每年年底修订民营企业管理制度,避免出现实际操作与规定不一致的情况,在更新制度时应该由综合管理部门牵头统一规划,其他部门辅助完成,如果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矛盾由综合管理部门进行裁判与决定。
(二)对民营企业融资管理进行优化。当前民营企业外部融资环境相对较差,同时又缺乏科学理性的融资管理,导致企业资金使用率很低,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有必要对企业的融资管理进行优化,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企业资金使用率以及扩大内部盈余积累等方式对融资管理进行优化。民营企业应给根据企业未来长期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充分且全面的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最佳融资结构,首先可以根据融资来源结构与数量入手进行分析,从而预测出企业未来的融资能力;其次,科学合理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相一致的投资方案;再次,以各个项目资金需求、项目需求特性及融资来源资金成本为依据,更好的解决融资分配的问题,使资金成本、财务风险以及创造价值之间达到平衡,从而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营。
(三)民营企业组织结构优化。首先,要完善激励机制,可以采用股权激励员工,可以有效的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与想象,有助于企业管理短腿与技术团队的稳定,也可以更好的吸引优秀人才。股权激励可以促使员工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捆绑在一起,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其次,民营企业根据各部门职能不同设置不同的管理团队,并要加强各团队部门的协作与分工,从而提高管理效率。除此之外,企业要利用先进技术需要构建新型组织结构,促进员工之间的合作交流与知识共享,增强企业主管以及员工的知识水平与素质。企业要坚强管理创新手段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使员工从精神上受到熏陶,引导日常经营行为,提高诚信意识,推动企业健康开速发展。
总之: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必须优化当前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改变当前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促使民营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第一条为加强乡镇企业档案的科学管理,有效地保护和开发利用,更好地为乡镇企业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结合乡镇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主要适用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中小型企业。大型乡镇企业,参照《国营企业档案管理暂行规定》执行。
第三条乡镇企业档案是乡镇企业在生产、经营、科研、基本建设以及各项管理等活动中形成的,对企业具有查考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是维护乡镇企业历史真实面貌、合法权益的历史凭证,是提高产品质量、增长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
第四条乡镇企业档案属企业所有,由企业管理。企业安全保管条件暂不具备、档案安全无保障的,可由乡镇档案部门或县、市档案馆代管。
第五条乡镇企业档案工作是乡镇企业档案工作管理和档案管理的总称,是乡镇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组成部分。乡镇企业应当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将其列入企业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切实解决档案库房、设备等实际问题,保障档案工作与企业各项工作同步发展,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第六条乡镇企业档案工作在企业内实行统一管理,维护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便于企业各方面利用的原则。
第七条档案工作所需经费纳入企业财务预算和计划,并予以保障。
第二章档案机构与人员
第八条根据企业规模和需要,建立档案机构,配备档案人员。档案工作由一名企业负责人分工领导。具备条件的企业应建立企业档案馆。
企业档案机构主管全企业的档案工作,对企业内各部门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统一管理本企业的档案及有关图书、资料和信息,形成企业档案信息中心。
企业各部门应开展档案工作,配备档案人员,形成企业档案工作管理网络。
第九条档案管理人员应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序,政治素质好,并经过档案管理专业培训,熟悉企业职能任务。乡镇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参照国家有关规定评定专业技术职务,享受和其它专业技术人员同等待遇;保持相对稳定。
第十条企业对管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档案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应给予表扬和鼓励;对危害档案安全的行为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第三章文件材料的形成与归档
第十一条乡镇企业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党、群工作文件材料
二、行政管理文件材料
三、企业产权文件材料
四、劳动人事文件材料
五、经营管理文件材料
六、生产技术管理文件材料
七、产品文件材料
八、科学技术研究文件材料
九、基本建设工程文件材料
十、设备仪器文件材料
十一、会计核算文件材料
第十二条凡归档的文件材料,必须字迹工整、图像清晰、签字等手续完备,便于长期保存。
第十三条归档时间
1、各项管理方面的文件材料,在形成的次年六月底前组成保管单位,由产生文件的职能部门负责人审定签字后归档。
2、产品、设备、基建、科研等方面的文件材料,在任务完成后或告一段落时组成保管单位,由项目负责人审定签字后归档。
3、产权方面的文件材料,在工作进行完毕或文件正式生效后归档。
4、会计核算方面的文件材料,由财会部门整理立卷,保管一年后向档案部门移交。如有特殊情况,也可以分阶段归档。
第十四条建立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制度,并列入管理工作程序,列入企业有关部门的职责范围和有关人员的岗位责任制。
第十五条档案人员应参加产品试制定型、创优、科研成果鉴定或评审、基建工程竣工验收,以及引进技术资料验收,设备开箱验收等活动,指导、监督文件材料归档工作。
第十六条企业工作人员,因公外出参观学习、考察和参加会议获得的文件材料,按照归档范围的规定,及时向档案部门归档。
第四章档案的管理与利用
第十七条建立健全各类档案的登记、交接、保管、统计、保密、利用、鉴定、销毁及图纸更改补充等管理制度。
第十八条编制档案及其有关图书、资料、信息等总目录、分类目录和底图目录等检索工具,完善信息查询体系。
第十九条乡镇企业档案分类,依据文件材料形成情况,参照《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试行规则》(国档发[1991]20号)进行,档案形成数量少的,可将有关类目适当合并;归档的案卷质量要符合国家标准。
第二十条进行档案收集、管理、利用、鉴定、销毁等情况的统计。
第二十一条根据国家及中央有关部门的规定,编制档案保管期限表。档案保管期限分永久、长期、短期三种。确定保管期限的基本原则是:对企业有长远利用价值的档案应永久保存;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有利用价值的档案分别为长期或短期保存;凡是介于两种保管期限之间的档案其保管期限一律从长。
档案鉴定工作,由企业领导、专业人员和档案人员组成的鉴定小组负责进行,逐卷、逐件鉴定档案的价值,并形成鉴定报告。该销毁的档案,编造销毁清册,提出销毁报告,经企业领导审核批准后销毁,并由档案鉴定小组人员监销。
第二十二条逐步改善档案保管条件,档案库房有防火、防盗、防光、防尘、防有害生物、防潮、防高温等安全设施,并定期检查档案的保管状况,对破损或褪变的档案进行修复,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第二十三条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实行档案、有关图书资料和信息一体利用,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提高经济效益等各项活动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积极配合技术部门参与信息市场和技术市场交流;保护知识产权;严格执行国家和本企业的保密制度。
篇4
关键词: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1
会计核算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会计工作的核心。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为企业发展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众多的挑战。推动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发展,提升企业生产建设水平,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是现代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提升的关键措施。
一、企业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是对会计主体进行的经济活动进行的审查,在会计工作中记账等都是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现代会计核算能够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强化企业会计核算作用将会有助于企业制定有效的策略。保证企业核算的有效进行,将会进一步促进企业经济计划的制定,充分的反应企业经济计划预算执行情况,使企业经济发展按照预期效果进行。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将会使企业管理层面制定的措施不断得到完善,同时也是企业进一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企业管理者在注重企业会计核算的同时更应该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会计核算措施,保证企业经济效益持续、稳定的增长。
二、企业会计核算管理规范化影响因素
1.会计人员与机构设置不标准
会计从业人员是企业核算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是我国大多数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较差,具有高学历、高职称专业水平的会计人员比例相对较低,并且主要集中在行政事业单位,这样对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会计机构设置上,不少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在会计机构设置上较为简单。部分企业会计人员由兼职人员担任,兼职会计对企业业务不熟悉,缺乏责任心,只是简单的事后核算,不能够保证企业会计核算的及时有效性,影响了会计核算的质量和效率,无法满足企业核算规范化管理要求,无法为企业管理者的经营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2.内部监督机制欠缺
内部监督管理制度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发展效果。企业管理者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非正常干预,也会使会计核算的监督管理职能得不到发挥。企业内部应该建立定期账务清查制度、定额管理制度等来保证企业会计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
3.未按照会计制度建立账册
大多企业的账簿设置不是从企业管理需求出发,而是主要应对税务部门检查,有的企业甚至根本就没设账。同时,也未按会计制度的规定规范使用会计科目,不遵守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预提费用不按规定摊提,收入与费用完全不配比,为人为操纵利润提供了便利。
三、完善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对策
企业为了提升经济效益应该强化会计核算工作,提升企业对财务风险防范工作,这样能够推动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进一步发展。企业会计核算管理规范化发展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经济效益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实现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发展,保证企业会计核算准确性,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增长。
1.建立健全机构设置
企业应该加强会计人员管理,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业应根据财务管理实际情况,设置完善的会计管理机构,并且要保证企业会计配置齐全。保证会计人员福利待遇,支持会计人员开展核算工作,保证会计人员工作的独立性。会计管理部门应该联合职能部门对会计人员进行科学管理,制定会计人员管理要求,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质量。
企业一方面要加强对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及后续培训的考核,保证会计对新会计、税收知识的学习时间与掌握程度;同时还可以实施激励机制,对参与学习培训优秀或合格者要给予适当的奖励,以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另一方面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会计人员,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完善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
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建立要严格执行贯彻会计法规,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会计工作有序进行。企业会计核算制度是企业管理体系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企业会计核算监督管理有效执行的重点,是对会计从业人员责任的有效划分,将会促进企业财务处理程序现代化发展。因此要不断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建立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明确会计人员岗位职责、建立牵制机制,这样才能够推动企业会计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3.加强外部监管,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监督作用
企业外部监督管理能够保证监管执法效果进一步提升。要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监督作用,从而带动和帮助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发展。积极有效的借助外部监督管理机构,能够实现对企业会计事业的长效发展,逐步实现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另外,建立财政与税务多职能部门公共执法的检查制度,对规范企业会计核算也将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结束语
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发展对企业经营管理效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内容。但是企业会计核算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满足新时期企业经营管理需求。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较差等问题是困扰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因此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强化会计人员专业培训,才能充分的发挥会计核算监督管理职能。
参考文献
[1]陶晓乐.以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推动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J].经营管理者,2012,5,5
[2]王卉敏.新时期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的具体措施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5,28
篇5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具体措施
一、前言
随着我国住房需求量的增长,房地产企业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在这一有利形势下,房地产企业面临着新的发展局面。从房地产企业本身而言,要想提高整体经营管理效益,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形势,内部经营管理环境和经营管理手段十分重要。作为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财务管理是关系到房地产企业整体经营状况的重要因素,只有切实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并加强财务管理质量,才能达到提高房地产企业效益,提升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目的。因此,我们应立足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管理实际,制定具体措施,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二、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财务管理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从房地产企业的经验管理实际来看,财务管理工作的作用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管理对提高房地产企业整体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从财务管理的实际作用来看,财务管理对房地产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具有重要影响。由于财务管理是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只有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才能保证房地产企业的整体效益得到有效保障。从目前房地产企业的经验管理来看,财务管理对提高整体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对房地产企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财务管理对促进房地产企业快速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基于财务管理的内容及其对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的实际作用,财务管理工作可以被认为是促进房地产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房地产企业的深入了解发现,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是否深入,是衡量房地产企业经营有效性的重要标志。为此,我们应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对房地产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财务管理是保证房地产企业有序经营的重要手段
房地产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做到有序经营,并稳步提升企业业绩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就要对财务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结合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实际我们可以发现,财务管理质量已经成为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指标,如何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成为了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
(四)财务管理是房地产企业实现高效化管理的重要措施
考虑到房地产企业的特殊性,资金周转量大是其重要特征。如何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资金加速企业发展,成为了房地产企业的重要课题。而要想实现房地产企业的这一管理目标,财务管理无疑是重要手段。由此可见,财务管理是房地产企业实现高效化管理的重要措施,对房地产企业具有重要作用。
三、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虽然财务管理工作对房地产企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现实影响,但是受到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环境及人员的限制,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到位
目前在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便是对于房地产公司所要开发的某些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研究得很不到位,结果就可能导致企业在这个项目上的损失,甚至影响到整个公司的发展。所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制约了财务管理取得预期效果。
(二)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当前我国众多的房地产企业在企业财务管理的意识方面还很淡薄,缺乏足够的重视,这种重视程度上的差异对于整个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有重大的影响。从目前房地产企业的经营来看,财务管理意识淡薄的局面必须得到改变。
(三)财务管理方式不规范统一
我们都知道,因为房地产企业同时会进行好几个项目工程,成立不同的项目公司,甚至于一个大型的房地产企业会存在较多的分公司,正是由于这种分项目的多样化而每个项目的财务管理方式都不一样,所应用的软件、采取的成本费用标准、会计科目、核算方法等等也不统一。 如果不能财务统一的财务管理方式,势必会造成财务管理工作陷入被动局面。
(四)缺乏成本管理能力
不少房地产企业财务人员成本管控能力较低,由于财务人员非工程造价人员,对项目成本造价缺乏专业知识,难以判定成本价格的合理性。成本管理能力的缺失,是造成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五)资金管理能力较差
当前在我国的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活动方面,不管是资金的筹集、回收、投资、支出都存在着投入过大并且周期过长,资金难以形成健康的流动模式,企业也缺乏资金的流量管理观念。资金管理不到位,成为了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的软肋,不利于房地产企业的发展。
四、房地产企业提高财务管理质量的具体措施
基于当前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要想提高财务管理的整体效果,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质量
考虑到目前房地产企业项目可行性研究不够深入的问题,房地产企业应立足企业实际,做好立项审批和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并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使财务管理能够贯穿于项目研究始终,提高项目可行性研究质量,满足企业发展需要,达到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目的。
(二)加强财务管理意识
目前财务管理意识不强的问题是困扰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取得实效的关键,为此在房地产企业中,必须不断加强财务管理意识,提高对财务管理的认识,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的作用,使财务管理真正成为促进房地产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保证财务管理取得积极效果。
(三)采取规范统一的财务管理方式
从目前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来看,缺乏规范统一的财务管理方式是制约财务管理质量的重要问题。所以,只有根据房地产企业发展实际,采取规范统一的财务管理方式,才能保证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取得积极效果。为此,我们应优化此物管理手段,统一财务管理方式。
(四)提高成本管理能力和效果
在财务管理中,成本管理能力是关系到财务管理整体效果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应重视成本管理工作,认真研究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形势,将成本管理作为财务管理中的主要工作,不断提高成本管理能力,使成本管理效果能够满足实际需要,达到促进房地产企业发展的目的。
(五)加强对资金的管控
考虑到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性,我们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控制,一方面要保证资金安全,另一方面要提高投资效益,使资金能够满足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管理需要,保证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管理效果满足实际要求,达到提高房地产企业整体效益的目的。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作为基础工作,财务管理质量成为衡量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应从加强财务管理意识、提高成本管理能力、加强资金管控等几个方面入手,切实提高财务管理质量,为房地产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手段。
参考文献:
[1] 孙毓宏.浅谈成本核算方法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利润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外资,2011(15).
[2] 汪永华.房地产开发企业收入核算问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09).
[3] 侯彩虹.房地产开发成本控制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12).
[4] 李占军.大型房地产企业走强现象分析[J].城市住宅,2011(08).
篇6
关键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及对策
一、前言
对于企业而言,产品销售之后如果不能立刻回款,不但会影响企业的资金回收,还会占用企业的生产资金,使企业的资金处于紧张状态。从企业经营管理角度来看,应收账款的管理效果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获得积极效益。应收账款管理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效果的重要的标志。为此,我们应对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应立足企业产品销售实际,将应收账款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的基础工作。同时,还要认真分析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具体对策,保证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取得积极效果。
二、目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
通过对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分析后可知,目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其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往来客户的资信状况缺乏科学的分析与评估
企业对往来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科学分析与评估是从源头上扼制应收账款增加和形成坏账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很多企业为了占领市场,对客户不加以选择,对客户的信誉程度、支付货款能力、财务状况等缺乏必要的科学分析和评估。
有些时候为了提高销售额,销售部门甚至不对销售对象进行基本的鉴别和评定,只要对方有购买意向就积极地开展销售行为,等到回款遇到困难时才想起对销售对象进行评定,但是此时木已成舟,再详细的评定和鉴别都成为了事后行为。正是由于对往来客户的资信状况缺乏科学的分析和评估,才导致了企业应收账款存在的一定的困难,严重情况下直接产生了坏账,不但影响了企业的正常收入,还危害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益。所以,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中,必须坚持对往来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全面调查。
(二)企业的经营目的不明确
现代制度使企业享有充分的自和经营权。然而由于缺乏相应的约束和引导机制,容易造成企业经营目标的多样化。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的经营目标表现为片面追求高收入、高利润,过分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利益,从而损害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
有些企业在产品营销过程中,过分注重销售利润和销售数量,往往缺乏对销售目标的明确认识,导致了企业在制定销售策略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应收账款的风险,人为的导致了应收账款风险的存在,给企业的销售收入回款产生了不良影响。从这一点来看,企业应对经营销售目的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企业明确了经营目的和销售目的,才能形成对销售行为的有力指导,保证企业在产品销售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回款难度,做到销售行为结束之后,能够正常回款,提高回款速度,保证销售效果。
(三)内部控制存在缺陷
目前来看,内部控制存在缺陷也是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的主要原因。
(1)基础管理工作不扎实。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没有对应收账款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了应收账款管理工作效果没有得到准确衡量,影响了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取得积极效果。
(2)考核制度不合理,约束机制不健全。正是缺乏了有效的考核制度,导致了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工作缺乏实效性,不但影响了企业整体效益,还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产生了严重危害。
(3)内部会计控制不严。由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不严,导致了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不能全面反映出来,影响了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效果。
(4)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企业应收账款工作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将会直接影响应收账款工作的实效性。
三、解决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问题的具体对策
从企业目前的经营管理过程来看,要想解决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问题,有效提高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效果,就要立足企业经营管理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对客户资信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评估,建立科学的客户资信评估机制。在企业应收账款存在问题中,缺乏对客户资信状况的调查、分析和评估,未建立起科学的客户资信评估机制,是影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要问题。基于这一认识,在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我们应对客户资信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并根据调查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对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全面评估,验证客户的资信状况和支付能力。同时,将重点放在建立科学的客户资信评估机制上,保证客户资信评估机制成为促进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方法。
(2)企业应确立长远的发展目标,建立健全的约束机制和引导机制。从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企业在销售过程中,要想取得积极的销售效果,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就要确立长远的发展目标,不要贪图一时的利益而做出损害企业长远利益的事。从这一角度出发,企业应确立长远的发展目标,并根据企业的营收情况,建立健全的约束机制和引导机制,保证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能够取得积极效果,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要,提高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效益,促进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3)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在企业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应根据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和财务管理实际,允许应收账款的额度和周期在可控的范围内,提高应收账款的管理质量,使企业产品销售之后,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回款工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减少企业资金占用率,保证企业的资金管理取得积极效果。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从防范财务风险发生的角度出发,重点做好企业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切实形成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保证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取得积极效果。
(4)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企业应收账款的监督管理机制。基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优点,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应不断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同时应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基础制度。同时,还要健全企业应收账款的监督管理机制,在内部控制过程中重点做好应收账款的监督管理工作,保证企业应收账款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监督,从而达到提高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工作质量,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目的。由此可见,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是提高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应将应收账款管理作为基础工作之一,积极构建健全的应收账款管理体系,夯实应收账款管理机制,保证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取得实效,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参考文献:
[1] 赵士威.中小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与监督[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02).
[2] 周景冉.浅议企业应收账款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03).
[3] 刘杰.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03).
[4] 卢洁.我国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构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03).
篇7
在市场化经济发展的形势下,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集团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质量管理有了更高的业务要求,要想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业绩,就要有效完善财务内控管理可以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有效控制财务管理进程,避免出现财务管理混乱的情况,从而达到财务管理的新高度。
2加强财务内控制度与企业经营的联系
2.1完善财务内控制度是加强企业管理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多数企业已经成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经营实体了,国家要建立市场化的经营体制,所有的企业单位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就要加强自身企业内部财务工作的管理和控制,同时要把握好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与企业总体管理的关系,在不断调整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以及不同生产环节之间的协作关系的同时,使财务内控制度的管理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同时,在对生产过程实施严格的监督,才能保证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得到切实贯彻执行,才能进行科学的财务经营活动,所以,将强企业财务经营内控制度的管理是企业总体经营管理的基础。更是协调企业经营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关键性环节。2.2完善财务内控制度可以深化企业改革和克服薄弱环节。在以往的经营体制下,企业单位受到国家统收统支财务政策的约束,对自身的财务管控没有独立经营的理念,甚至生产出来的产品经由国家统筹安排和调配,所谓的内部经营核算都是在国家财务管控下进行的。随着市场化经营体制改革的到来,企业的自主经营理念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新趋势,为满足市场化经营的需要,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有效的执行,是适应深化改革这个大趋势要求的必然选择,同时也能规避企业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高经营效益,推进企业独立自主经营的新发展。
3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存在的不足
3.1企业只有原则规定,没有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财务内控制度没有建立、健全经营制度,企业单位对外投资经营没有经过必要的论证和分析,从而乱投资、乱借款、乱存款,其结果不但收不到效益,提升给企业造成财务经营的不得力,使得企业经济受到损伤。一些单位购进固定资产时,主管领导和经办人只是在发票上签字报销,对于财产的保管、使用、丢失、损坏、处置均无相应的制度管控,造成家底不清,账目混乱。3.2制定财务内控制度不严谨,偏离国家财经制度。企业为了活跃经营生产活动,单方面制定一些超出国家要求范围的一些管理经营策略,例如企业的业务招待费用比例制定标准过高,发生的招待费用没有符合国家税收要求的票证,甚至发生费用没有票证,一些单位的财务内控管理经不起检查和经营活动的推敲和梳理。由此出现了财务经营责任划分不清楚,相互推诿责任落实不到位。3.3在执行财务内控制度上,执行力不强。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一些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只是停留在纸面上,日常财务事物的处理不一定在按照内控管理制度进行,财务的内审也会受到行政权力的掌控影响不能做到实时有效的开展。企业的内控管理呈现软弱无力的状态。
4完善企业财务内控来提高企业经营绩效的举措
4.1加强收入资金监管企业的各项收入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加强资金收入的监管力度,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对当天的资金回收要做到当天收入当天入账,催促收费人员及时回笼每天的收入,建议设立专职的督察人员对煤炭的收入缴纳账目进行督导,以确保资金随时处在安全管理状态中。业务支出的审批流程必须做到逐级审批签字,严格按照审批制度进行,财务人员不得随意批复借钱款项。对于屋子的采购或新项目的支出费用的审批,要遵循审批流程,达到千元以上的基建维修或设备购置要求的,要经过企业董事会的通过才可以进行资金的调拨。强调采购制度的严格执行,采购清单要明细各类支出项目的资金款项,采购程序要透明,核定采购物资的消耗定额,不能有物资的积压情况,对屋子的手法保管做到严格细致,确保采购的物资安全储存。4.2完善财务内控制度的建设。完善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制定相应科室财务任务完成的责任书,同时要完善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制约的制度,对于财务印鉴的双人管控、收费稽核、物资采购和验收保管等工作相互分离,并进行不定期的职位轮换,上级主管对财务内控管理执行情况进行随机性的检查,对财务内控经营管理进行定期考核,有效监督内控管理情况,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对于出现较大违规的人和事进行一定的处罚,做到全面把控财务内控管理全局。从源头杜绝管理失控现象。4.3加大财务制度的执行力,内控制度执行载入考核管理。企业经营成果显著与否在于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经营的好坏,要想做到财务内控管理到位,就要做好财务制度的有效执行,设立财务监察审计专门的科室,对财务内控管理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整改,确保内控管理制度完善和严密,将财务内控制度的执行管理纳入各阶段的考核管理中,从而优化对每一个财务操控人员的业务管理,培养操控人员得专业素质,养成自觉遵守财务管理制度的良好习惯,由此达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
5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是一个企业经营发展的管理中心,企业的财务管理出现混乱就会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要想提高企业的经营成果,就要从加强财务经营管理上开始,严格把控财务内控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才能维护正常的财务秩序,才能使企业的经营正常开展,才能使得企业健康发展。
作者:陈瑞 单位: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来安县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赵强.论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的建立[J].工业会计,2016(3).
篇8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吉林省乡镇企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是乡镇企业结构升级、质量提升的重要转折期,是深化改革、全面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期。近三年来,我们采取内扶外引、重组兼并、技改扩产等措施,新上较大规模农产品加工项目2129个,其中投资1亿元以上的就有52个,形成了玉米、大豆、畜禽、特产品等10大龙头型加工企业群。2009年我省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突破2150亿元,同比增长15%以上,同时涌现出了一大批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全省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3730户,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81户,其中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98个。粮食加工能力达到350亿斤,畜禽加工能力达到4.1亿头(只),农产品加工业覆盖农户258万户,占农户总数的65%。2009年省政府命名的22个全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销售收入都在10亿元以上。这些各具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为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奠定了基础。2009年全省乡镇企业增加值突破1137亿元,比上年增长12.5%,乡镇企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16%;乡镇企业对农民就业增收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共安置人员255万人,同比增长8%,占全省城乡就业人员的20%,据测算全省农民人均收入的31%来自乡镇企业;实缴税金达到85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17%。现在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加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产业支撑。
吉林省乡镇企业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马局长为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
重实际谋发展
针对粮多、农副产品多的实际,为快速推进优质农产品的就地加工转化,乡企局制定了东、中、西三个区域发展规划。即:在东部地区,依托长白山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以特产业为重点搞好特产品的精深加工,主要包括人参、鹿茸、林蛙、山野菜、食用菌、中药材等;中部地区围绕发展优质水稻、高油大豆和高淀粉玉米,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培育农业和农产品的深加工区域;西部地区属于半农半牧区,推进西部地区的杂粮、油料生产, 同时兼营草食畜牧业, 是今后西部地区的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经过反复调查研究,把发展思路放在大力发展农产品的加工业上, 通过有效地进行资源的整合、品牌的整合和基地的整合,并采取产业化的经营方式,实现了龙头企业连协会, 协会带动农户,进而达到种养加一条龙,产加销一体化的格局。
转观念求创新
我省农产品加工业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大做强的关键在于解放思想、科学谋划、强化措施、合力推进。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之后,随着农业和农村工作形势和任务的不断变化,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指导思想。从多年的实践探索中体会到:统筹城乡、工农和整个“三农”工作,必须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坚持用效益理念运作农业,坚持提升产业层次发展农村经济。抓住了农产品加工业这个关键点,不仅解决了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衔接问题,而且拉长了农业产业链,实现多层次、多环节增值增效;不仅使农民分享到了农产品加工环节的增值收益,而且还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促进了规模发展集约经营,而且还推进了标准化生产,实现农产品提质增效。
为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农业部举办的农产品加工技术推广与对接活动,有效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科研力量,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机制。支持企业自主研发机构建设,鼓励大企业增加科研投入,逐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为支撑的包括粮油、特产品、畜禽产品在内的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创新平台。在全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内,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和科技队伍,造就一批既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又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我省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乡镇企业发展提供持续、强大的科技支撑。
育人才强服务
立足人才培养是发展乡镇企业的战略基点。乡镇企业培养技术人才应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综合运用灵活的培训方法,开发企业现有人才资源和本乡镇的后备人力资源;乡镇企业还积极引进急需的人才,尤其是技术骨干和专业带头人,在这一点上,要建立好自身的企业文化和人力管理机制,吸引更多的外来人才。
根据企业发展需求,逐步将蓝色证书培训工程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开,培训更多的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在搞好农产品加工技术推广培训对接的工作基础上,培训各种农产品加工业和乡镇企业的实用技术人才。与此同时,要进一步突出县(区)级乡镇企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服务的职能,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调结构拓三产
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农业为主的农村第三产业,是将农业与旅游、生产和消费连接起来。通过发展休闲旅游农业,不仅可以有效带动旅游、休闲相关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扩大农村就业、加快农民致富,还可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休闲旅游农业又称旅游农业、观光农业,是我省乡镇企业发展开拓的新领域,是利用各类农业资源,为民众提供观光、体验、休闲服务,增进民众对农业与农村生活的一种新型农业产业。休闲旅游农业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推进了城乡互动,是拓展农业功能、促进资源高效利用、满足新的消费需求的朝阳产业。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村容村貌治理,有利于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收,是促进乡镇企业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推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我省休闲旅游农业还处在自我发展的起步阶段,主要抓好以下重点工作: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对休闲旅游农业的研究、宣传和推介,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对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认识,确保休闲旅游农业持续健康发展。二是要重视科学规划。任何一个产业都要有一个科学的规划,我省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刚刚起步,要在搞好调研统计的基础上,从规划入手,紧紧把握市场需求,结合我省农业发展实际和地区特点,依托现有的资源、文化特色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发展规划。三是要创造良好政策环境。要围绕解决影响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制定扶持政策。各地也要结合实际,切实解决好用地、用水、用电等各种问题,形成促进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四是要加快完善服务体系。要加大工作力度,把服务贯穿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在服务体系建设上,既要有政府主导的公益机构,也要有以社会中介组织为主的商业服务组织,两者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必须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不仅要把产业链条上的各个产业紧密联系起来,更重要的是把每个链条上的经营者的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休闲旅游农业才能走上健康的发展之路。
在谈完以上的工作后,马局长又对2010年乡镇企业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做了简单的介绍。
篇9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民营企业困境激励
【Abstract】Today,ourcountryhasvigorouseconomy,thecontributiontogrowthofthenationaleconomicofprelocalpeopleextricateoneselffromapredicamentfromcommonstaffandprofessionalmanagertwolevelsrespectively.
【Keywords】Humanresourcesmanagement;Enterpriserunbythelocalpeople;Predicament;Encouragement
【文献综述】
一、民营企业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民营经济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我国出现的名词,本意是用它区别前苏联和东欧的私有化经济,以保护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健康、顺利地发展。现在,凡是由非国有资本投资举办和由不代表国有资产的民间企业家或经营者经营管理的经济实体,都可以统称为民营经济。因此,民营经济应该包括个体、私营企业,民办科技企业,城乡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以民间资本为主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及合伙企业等。由于民营经济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以民间资本为主的混合型经济,因此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企业就可以称为民营企业。
所谓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指的是对人力这一特殊的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从开发的角度看,它不仅包括人力资源的智力开发,也包括人的思想文化素质和道德觉悟的提高;不仅包括人的现有能力的充分发挥,也包括人的潜力的有效挖掘。从利用的角度看,它包括对人力资源的发现、鉴别、选择、分配和合理使用。从管理的角度看,它既包括对人力资源的预测与规范,也包括人力资源的组织和培训。人力资源管理日益成为现代科学管理的核心。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困境。
(1)“内部人”控制。人力资本,特别是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稀缺性和重要性人所共知,而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确实是存在许多弊端。据调查,约90%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控制在家族成员中,中高层管理人员约40%是企业主的朋友或家庭成员。而“自己人”的素质不适应专业化的工作,造成企业的低效率。
(2)人员流失严重。由于民营企业的制度安排、利益分配、福利保障、精神文化建设、激励等方面的问题,使其难以留住优秀人才,跳槽现象比较普遍。
(3)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协调的艺术。而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目前一般还在独自为政,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内功修炼不够。
2.研究该课题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探讨我国民营企业摆脱人力资源管理现实困境的对策,力争为我国民营企业开辟一条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路,使我国的民营企业更加具有竞争优势。
3、当代企业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之间的竞争尤为表现为对人才的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对企业的特殊价值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物资资源无法取代的,通用汽车公司前总裁史龙亚弗德说过:“你可以拿走我们的全部资本,但是你把我的组织人员留下,五年内我就能够把所有失去的资产赚回来”。通用电气公司总裁韦尔奇也说:“我们能做的是把赌注押在我们所选择的人身上,因此,我的全部工作是选择适当的人”。这充分说明了人力资源管理对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特殊意义。
三、研究现状
对我国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出现的困境,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解决对策:
1.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张学文教授在《民营企业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一文中提出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企业全面质理管理以及参与全球竞争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提出民营企业应在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同时,创设一种高效而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2.浙江工业大学的陈春根认为职业经理体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西方,随着现代公司制度成为企业制度的主流形式,职业经理业已作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主流群体而成为一个独特的社会阶层,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国内,随着国营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经理人体制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日益被人们所重视。与此同时,经过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粗放型发展,民营企业已成为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力量,尤其在沿海地区,大批经营上规模,具有行业优势的民营企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面对日益国际化的市场竞争,加速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提高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一项新的重要课题。在民营企业中引进职业经理人体制,是民营企业摆脱目前人力资源出现的困境,逐步从家族型经营模式向社会化的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
3.王晓明在《民营企业如何坚持以人为本》中认为,民营企业在实行经理人制度的同时,也必须加强对普通员工的管理。他指出当代企业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之间的竞争尤为表现为对人才的开发利用。他对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三点看法。第一,民营企业要尊重员工,并且要培养员工的献身精神和忠诚度。第二,民营企业应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第三,民营企业要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4.戴园晨在《民营企业的人才战略》一文中指出,民营企业在克服困境过程中做大做强需要使用外部人才,要使用外部人才就要果断引进职业经理人制度。他在该文中还进一步指出民营企业主对职业经理人的不信任是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最大障碍,并且建议要增加职业经理人的诚信度。
5.谭伟生和刘芳在《民营企业的个性化趋势》一文中指出,民营企业要走出人员流失严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高的困境,就要实行个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个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雇佣合同制;二是完善招聘制;三是引导员工科学设计职业生涯与发展方向;四是设计完善的工作职务。
四、研究的基本内容、方法和创新之处
1.针对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面临的困境,该文从普通员工的管理和职业经理人的引入两个层次提出了几点对策:
(1)对于民营企业员工容易流失的困境,文章提出的主要对策有以下几点:尊重员工,培养员工的献身精神和忠诚度;为员工提供施展舞台,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制度;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建立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机制。
(2)对于民营企业“自己人”缺乏管理现代企业能力的困境,文章提到了引入经理人制度,并对这一制度进行了分析。该文在这一部分阐述了这样一些内容:人才短缺对民营企业的挑战;职业经理人的职业特征;民营企业应提高职业经理人的忠诚度;对职业经理人的激励和约束。
2.在研究这个课题时,主要用到了以下方法:
(1)归纳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的使用主要是总结事物的特征。文章中许多观点早已有学者提出,但是他们都只说了某一方面,或是说的不完整。在这篇文章中对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2)对比的分析方法。对比的分析方法一般有两种,即静态对比和动态对比。本文的研究主要采用静态对比的研究方法。本文将这一方法使用在民营企业与国营企业的比较分析中。
(3)抽象的分析方法。抽象的方法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本文将这一方法主要使用在对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困境的分析中,即从复杂的现象中分析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遭遇的主要困境。
3.这篇文章有两个创新。第一是论述角度新。本文从普通员工和职业经理两个层次来进行论述民营企业摆脱人力资源管理困境的对策,在这之前还没有发现类似角度的文章。第二是本文对许多学者的很多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形成了新的观点。
五、研究趋势
1.职业经理人作为民营企业的第一资源,市场化是必然趋势。随着未来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以及民营企业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多承袭了传统家族经营模式的民营企业迫切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来实现新的突破,以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在这种情形下,职业经理人制度将被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所采用,职业经理人也将在全社会内的企业中自由进出。
2.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更加集中于激励,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加员工的活力,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能,做到人尽其才,从而加强组织竞争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3、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日益向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转变。民营企业将要面对的是新世纪激烈、反常的竞争环境,只有通过实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才能保证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有效实现。
参考文献:
[1](美)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中译本第六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
[2]戴园晨.民营企业的人才战略[J].乡镇企业,民营企业.2003年第1期
[3]王晓明.私营企业管理如何坚持以人为本[N].北京科技报.2000年11月5日
[4]陈春根.论职业经理体制在民营企业的推行[J].乡镇企业,民营企业.2003年第二期
[5]谭伟生,刘芳.民营企业管理的个性化趋势[J].人力资源开发.2000年第2期
[6]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7]安鸿章.现代人力资源管理[M].中国劳动出版社.1999年
[8]贺爱忠.21世纪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中国软科学.2000(2):37-39
篇10
【论文摘要】中小出口企业①是我国扩大出口规模和不断开拓新兴国际市场的重要基础和强大推动力。但当前多数中小出口企业普遍存在财务管理意识薄弱、水平低下等问题,财务管理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帮助中小出口企业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财务管理体系,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进而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中小出口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经营管理者财务管理意识薄弱。一大批中小出口企业是由外销员投资成立的,拥有客户资源,他们既是经营者又是管理者,经营权和所有权合二为一。他们虽然拥有丰富的国际市场营销经验,但基本上是企业管理的门外汉,缺乏现代管理理念。更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机制中。
(二)财务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中小出口企业财务部门的定位是后勤部门,财务工作就是出纳、简单记账和报税,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基本是空白。不但在原始凭证管理、定额管理、计量验收管理方面无制度可依,而且在财会部门职责权限、财会人员岗位责任制、账务处理程序、内部牵制、稽核等方面也无制度可依。多数经营者没有切实地通过指标和数字来了解经营状况,致使财会人员办理会计事项有很大的随意性,造成账目不清,核算不细,手续不全,填报不及时。
会计人员任用和会计岗位设置也不符合会计规范要求。由于需要办理出口退税,中小出口企业基本都设置了独立的会计机构。但在会计人员任用上,最常见的做法就是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出纳工作实际是财务工作的核心,全面负责财务工作,兼任复核、采购、保管等现象较为普遍。同时,外聘兼职记账人员,他们往往在多个单位兼职,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
(三)财务控制薄弱,管理粗放。一是应收外汇账款风险控制意识淡薄,方法简单。应收外汇账款风险是出口企业最典型的经营风险。但超过50%的中小出口企业经营者认为:老客户没有风险和用信用证结算没有风险。根据外贸、外汇、银行和保险等部门提供的综合情况分析,在我国全部逾期应收境外账款中,超过60%是恶意的拖欠,其中超过70%是所谓的老客户拖欠的。据统计,在国际贸易活动中,82%是非信用证交易,其坏账率是0.25%~0.5%;而我国出口贸易中,信用证结算超过60%,其坏账率高达5%。二是主动控制和防范汇率风险的意识不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不断升值,这给中小企业的出口带来不小压力,但大部分中小出口企业都是在被动适应,消极抱怨,主动化解汇率风险的动作少,增加了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三是缺乏以现金流管理为核心的科学资金管理理念。资金时间价值观念不强,不注重对现金流量的分析。
(四)对金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信用建设滞后,难以取得金融支持。中小出口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有诸多原因,但中小出口企业没有在金融部门建立信用记录也是重要的原因。一些中小出口企业不注重建立企业的信用记录和融洽的银企关系。当企业发展需要金融支持时,只能抱怨银行是“嫌贫爱富”、“只做锦上添花,不做雪中送炭”。
二、改善和加强中小出口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努力实现中小出口企业财务管理的制度化、预算化和信息化。一是建立健全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切实可行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中小出口企业要按照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内控制度,实现财务管理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覆盖。二是企业财务部门要在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围绕目标利润,认真编制和执行财务预算,构建企业财务指标体系。财务部门要按照财务预算目标加强管理,定期检查、严格考核、落实责任、兑现奖惩。三是财务部门在保证会计核算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财务信息的主渠道作用,扩大财务信息的采集面,实现财务信息系统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过程的全覆盖,数字化展示企业经营活动过程。
(二)财务“引智”,聘请财务专家或专业机构做顾问,利用第三方智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借助专家或外部专业中介机构的力量,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定期进行财务分析;对企业重大财务事项专题报告;定期为企业提供会计团队培训;帮助企业设计各项会计、财务制度、成本核算流程;对企业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等。
(三)建立科学管理体系,有效防范中小出口企业出口风险。一是掌握风险产生的规律,有效防范风险。出口额大、利润高、条件十分优惠或突然集中放单等都是高风险业务。二是掌握国际贸易惯例,规范业务操作流程。三是建立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系统。交易前期的信用调查评估可以借助专业化的机构以及驻外商务机构、银行分行和专业的信息调查系统来开展。实施风险转移也是实施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主要有:政策性的出口信用保险和商业性的保理、福费廷、远期信用证无追索权贴现等。四是通过约定汇率风险承担方、调整价格策略、选择结售汇时间和参加远期结售汇等化解汇率风险。
(四)提高中小出口企业经营管理者、财会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和综合素质。首先要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管理素质,摒弃“家族式”管理理念,增强其现代财务管理理念,改变过去重经营轻财务的陈旧管理理念。其次是树立以人为本观念,一方面可以高薪聘请资深的财会人员补充到企业中来,另一方面必须加强企业现有财会人员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五)中小出口企业要敢于对财务管理进行创新。为适应变化的经济社会环境,中小出口企业要对财务管理要素做出适时的重新组合,从而构建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有效的财务创新能够随环境的变化,快速有效地整合财务资源,适时调整投融资方案和营运资本管理策略,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小出口企业的财务目标。
(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中小出口企业发展缓慢和风险高的内在根源在于其“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在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的基础上,建立起科学的激励和监督机制,对企业实行科学化、制度化管理是加快中小出口企业发展的根本所在。
注释:
本文所说的中小出口企业是指年出口1 50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其以出口销售为主导。这主要是参考财政部、商务部《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管理办法》。《办法》规定:申请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支持的企业上年出口额不能超过1 500万美元。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惠萍.《论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场现代化》,2007年第21期.
[2]杨延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模式创新》. 《前沿》2004年第7期.
[3]胡淑姣.《对我国中小企业财务战略的新思考》. 《江苏商论》,200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