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课教学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29 17:26: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劳动课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劳动课教学方法

篇1

关键词: 《劳动法》课程教学考试考核方法存在问题策略

一、引言

目前,高校自主组织的《劳动法》课程考试一方面给学生带来了压力,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智力发展,使得人们对它的作用提出了质疑,有人甚至提出了取消《劳动法》课程考试,用其他合适的办法来检测教与学。我国各高等院校虽然开始重视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测定与评价问题的研究,但是研究的主题多集中在学生的问题上,很少研究管理者及教师的问题;过多地强调从严管理,而忽视人性化管理;把考试违纪现象归因于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而引发一系列考试诉讼案,使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处于对立的位置。为扭转这一局面,对《劳动法》课程考试进行规范化管理势在必行。

二、《劳动法》课程教学与考试考核方法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目标错位。

高校教学管理目标是《劳动法》课程考试管理目标确立的依据。当前《劳动法》课程考试的管理明显存在“为管理而管理”的目标取向。考试管理目标与教学管理目标分离。从理论上来讲,考试是教学的一部分,应该为教学服务,引导师生努力实现教学管理目标。调查结果显示,100%的教师认为组织《劳动法》课程考试的目的不在于证明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在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考试态度,并改进教学与管理。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情况却并非如此。大部分学生认为考试的目的在于区分学生的优劣,考试管理的目的是限制学生。其次,考试管理的目标往往与实际状况脱节。有些学校的《劳动法》课程考试不是根据本校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精心设计内容,慎重选择测试方法和内容,而是沿用旧的试卷。

(二)考试设计环节不科学因素。

1.考试内容片面。考试的内容十分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考试内容着重于零星事实和条文公式的复述,就一定会使学生形成死记硬背忽视理解的教条主义的学习方法。如果教师出题目专从教材中不重要或生僻的部分着眼,就自然容易导致学生形成注意细节、碰机会、靠运气,猜题目种种不好的学习态度。但高校《劳动法》课程考试大多偏重对知识记忆的考察,局限于教材、课堂笔记、教师划定的范围和指定的重点,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评价,形成“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学完全忘记”的教育模式。

2.考试形式单一。考试形式是一种在直接意义上指向《劳动法》课程目标并间接指向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活动方式之一,这是教育教学目标、《劳动法》课程与考试之间的“应然”关系。科学合理的考试形式有利于教育目的的实现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单一或不恰当的考试形式则妨碍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特定教育教学目标和《劳动法》课程目标的视野下,理解、思考与设计考试方式。考试的形式要因《劳动法》课程性质而异,采用多种考核结合,尽量避免采用单一的期末一锤定音的考核方式。

(三)评分标准不一。

《劳动法》课程考试大部分采用标准答案,似乎采用的是统一的标准,其实在阅卷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很多人为的因素:不论是集体阅卷还是个人阅卷,教师都有一定程度的疲劳感,很少有阅卷老师能够在整个阅卷过程中自始至终地理性地看待每个学生的试卷。据调查,阅卷过程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导致评分标准不一,宽严不当,打印象分等影响考试成绩真实性的不良后果。另外,有些教师还忙于教学以外的其他事务,根本无暇顾及教学,甚至请学生代为评卷,从而进一步增强评分标准的多重性。

三、《劳动法》课程教学与考试考核方法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运用现代管理理论、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教育管理理论、心理学理论等作为充分的科学依据,使其具有可靠性、可信度,并采用科学的考试管理方法、成熟的管理经验,使考试管理活动行之有效,有利于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

(二)公正原则。

考试管理的公正关系到考试的权威性,反映的是校风考风的建设程度。而且,考试直接关系到被试者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到被试者的心理,影响到个体对社会的态度。因此,我们要积极地创造条件,使考试尽量公正。

四、《劳动法》课程教学与考试考核方法的策略

(一)实施科学的教考分离。

1.积极修订教学大纲,为《劳动法》课程实施教考分离建立前提条件。多年来,不少高校的《劳动法》课程大纲建设一直滞后,很多《劳动法》课程的大纲二十年不变,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还有很多《劳动法》课程就没有大纲。原因是在以前教考合一制度下,《劳动法》课程缺少大纲的矛盾暴露得并不明显,教考分离制度将教与考分为两条线,但没有《劳动法》课程大纲则无法组织有效的教学,更无法组织有效的考试。因此,高校应积极组织力量修订、制定《劳动法》课程大纲,为《劳动法》课程实施教考分离创造前提条件。

2.建立高质量的题库,使教考分离更科学化。实行教考分离的重要途径是建立科学的题库。科学的题库可以提供各种规格、各种层次及科目的试题。采用试卷库的试卷可以克服由于教师命题随意性带来的信度和效度差的弊端。考试采用试卷库的试卷并且由水平较高的非授课教师参加阅卷,这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和杜绝授课教师在考试环节中参与作弊的现象。学校内部考试通过这方面的改进,可提高校内考试的质量与权威性。但建设科学的题库、卷库并非一蹴而就,它既是一项阶段性的、多方人员合力攻坚的综合技术工程,又是一项长期的,由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充实、革新、完善的系统工程。高校因学科、专业的多样性,试题要注意学科性、专业性,而且要适应学生能力、教学水平变化的需要。

(二)考试方式多样化。

高校应鼓励教师根据本门《劳动法》课程性质选择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突出《劳动法》课程的考核重点。对于外国高校校内考试所有形式和方法,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照搬,但其指导思想却可以借鉴。根据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高校基本考试形式可采用以下四种:

1.闭卷考试。指考试中不允许携带和查看任何资料的一种用笔答卷的考试方式。

2.开卷考试。指考试中允许携带和查看资料的一种用笔答卷的考试方式。该方法根据允许携带和查看资料的限制情况,可分为全开卷考试和有限开卷考试或一页纸开卷考试。全开卷考试指考试中允许携带和查看任何资料;有限开卷考试或一页纸开卷考试是指考试中允许携带和查看规定资料或写有学生自己总结和归纳《劳动法》课程内容的一页纸。

3.口试。指应试者通过口头语言来回答问题的一种考核方法(含答辩考核),是面试中常用的一种。

4.成果试(如设计、论文、报告、制品等)。指应试者就某个具体问题或任务、项目通过查阅资料、计算、绘图和制作等环节,用规范的方式做出书面表达或形成实物作品的一种考核方法。

五、结语

考试是学校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尺度,抓考试就是抓教学质量。笔者通过对高校《劳动法》课程考试过程管理中存在问题的研究与分析,推进考试观念的深层次转变;建立考试中心,完善考试管理规章制度;培养和建设高素质的考试管理队伍;实施科学的教考分离;考试方式多样化;重视平时考试;实行全程管理,以提高考试活动的效率,实现检测教师《劳动法》教学质量,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充分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方芸.劳动法案例教学模式的反思与探索.技术与市场,2009.01.

[2]刘瑛.《劳动法》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8.03.

篇2

一、怎样才爱劳动

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美.生产劳动是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础,不劳动,社会就不能进步、繁荣和昌盛。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说:“劳动是人生一桩最紧要的事体。”法国著名作家法朗士说:“人类的劳动是唯一真正的财富”。然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怕劳动、苦劳动变为喜劳动、乐劳动,这样便可以激活和加速学生的认知活动。现就在劳动技术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爱劳动,提高教学效果谈谈自己初浅的看法。

1、激发爱劳动,从培养劳动技能和创新能力开始

劳动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在课堂里教师讲授一些劳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布置学生课后或回家去实践。课堂教学成了脱离实际的纸上谈兵,当然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了。作为教师,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劳动技能,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并让学生在实践中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不仅是名人说的,也是我们大家的共识。路边、操场上遍地是各种各样的树叶、花草,我就让学生在休息日收集各式树叶、花草,并且找叶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找四叶草等,然后专门设计一节课让学生进行树叶、花草拼图,是否找到叶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是否找到四叶草,在这一节课当中学生表现得很出色,同学们互相帮助,提出不同的意见,拼出来的作品活灵活现,淋漓尽致,都很有创作的灵感,想象力很丰富。并且得出结论:”世界上没有两片叶脉完全相同的树叶”,找到四叶草将是很幸运的,这样的课程内容创造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爱劳动

从小学生天生爱玩特点入手,把劳动技术教育与游戏、比赛、表演等方法相结合,寓教于乐,事半功倍。比赛:我们的口号是“比赛比赛赛出风格赛出成绩。”是激励学生好胜心,取得优良劳动成果的手段,是利用情感动力功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比赛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困难的毅力以及成功的喜悦得到增强,因此,爱劳动效率会有很大提高。比赛的方式有个人比赛、团体比赛、自我比赛和能力分组比赛。如“课前可采用小组进行材料准备,进行尝试性实践,课中针对劳动过程开展个人或团体比赛,课后对劳动成果开展评比,使自己在不断比赛中提高、超越。表演:表演完全符合小学生爱动好玩、富于想象、善于模仿的年龄特征,因而特别受孩子们的喜爱。事先让学生按兴趣爱好自由组合成表演小组,然后根据特长选定内容。由于内容形式不受限制,又有充分的准备时间;表演时学生总能拿出各自的拿手好戏。如:叠衣服表演、拌凉菜表演、茶艺表演,插花表演等。这样,通过多次的准备、多次的表演练习,学生的技能自然会得到提高,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3、培养积极的爱劳动热情、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

(1)、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正确的方法是对孩子感兴趣的劳动,开头要教学生方法,鼓励孩子干好。可以用小组竞赛的形式维持他们的劳动热情,事情做完后,要检查并给予评价,给于一些适合的物质奖励,评选“优秀项目生”等形式,以表扬为主,允许失败,并要给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要为孩子参加劳动而感到自豪,当他们体会到劳动带给他的成功之后,学生的劳动热情会越来越高。(2)、劳动课里对于比较枯燥的课程,教师要创设愉悦的情境,增添劳动实践的乐趣。使学生的劳动情感始终处于最佳状态。让学生在一种美的艺术享受中来学习掌握技能技巧。如:角色游戏。例如在指导学生实践“摆放收拾餐具”、“泡茶”等,教师可找几个学生分别扮作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客人,然后让学生按一定要求模拟摆放餐具或端茶敬客。再让同学们检查评论。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会感到生动有趣,乐意参加。实践经验证明,小学生比较喜欢新鲜的场景和新奇的活动内容。现场劳动实践,身临其境,会使参加劳动的学生经常处于一种高度积极、主动、兴奋的精神状态,教学效果较好。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好这种形式的劳动实践。(3)、音像配合,比如用幻灯、录相演示劳动技能的操作过程,或在学生动手实践时播放一些符合劳动气氛的音乐等。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及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在充满美感的环境里得到锻炼,受到熏陶。这些都能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对劳动技术课的兴趣。

4、让学生拥有一双灵巧的双手

手的运动可使人的大脑变得聪明灵巧,我发现要使学生们很容易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他们折纸、废物利用无疑是一种简单的方法。于是在以后的劳动课上我就教他们用纸折一些小玩意儿,用易拉罐,矿泉水瓶、充电器线等制作一些艺术品。以使他们对劳动课产生兴趣。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以后就会带着一种快乐的心情期待劳动课的到来。

5、作品展示,“展”出学生劳动成果

作品展示是一种分享和相互学习的方式,人们在学习知识和实践劳作的过程中,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期望获得荣誉,学生也不例外。他们都很愿意将自己付诸心血的作品展示给大家欣赏,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因为这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会使他们精神上受到鼓舞,坚定努力成功的信心。第一在课堂上展示,第二、教室里设立展示台,展示他们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付出就有回报”。同时,展示的过程也是分享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交流的过程,能相互启迪、发现不足、冒出新的灵感等等。只要我们肯动脑子,千方百计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他们便能心情愉快地去学,学得更有劲头,自信高涨。作品展示机会要平等,即使是未完成的作品,我们也要允许学生把它展示出来,让学生在对比中了解自己的不足和闪光点,“瞎子背瘸子――取长补短”。一位伟人说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作为劳技教师,我们必须从内心认可每一个学生的作品,鼓励他们,展示它们,对小学生而言,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出来,就意味着作品被老师同学、认可,从而产生成就感,身心愉悦,树立自信心,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下一次的创作活动中去。所以教师不要吝啬那一块小小的展示台,因为这对学生来说,是展示自我的大舞台。让每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并及时获得反馈,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例如,在执教了《小风筝》一课后,我和学生一起挑选了一些比较出色的作品。有燕子风筝,有花蝴蝶风筝,有大鲸鱼风筝,有长龙风筝……作品被选中的学生就觉得非常自豪,很有成就感。当他们向别的学生介绍自己成功的秘诀时,内心的成就感与自信便油然而生。

二、怎样才会动手

篇3

关键词:“五会”教育;职业教育;特点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1-0063-04

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扬州商校)在50多年特别是在近10年的办学实践中,基于职业教育不是授人以一技之长的功利性教育,而是注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育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长远教育考量,重点推进“五会”教育,即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回答了职业学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课题。

一、学会做人:努力争当一品百姓

引导学生做有信仰的人、做正直的人、做诚信的人、做有责任的人、做有能力的人,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扬州商校根据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身心成长规律,不断挖掘、营造各种育人元素,精心培育学生成人成才。

营造以文化人的环境。学校从弘扬“雷锋精神”,引领学生“成人”;弘扬“以墨子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引领学生“成才”的两大主题出发,建构以“爱人助人”为内核的“仁”文化体系、以“崇尚劳动”为内核的“能”文化体系、以“勤奋刻苦”为内核的“勤”文化体系、以“据正治校”为内核的“正”文化体系,立体、全方位营造“崇尚卓越,超越自我”的文化氛围。实验实训中心前塑有烹调之圣伊尹的雕像和“扬州三把刀”群雕。矗立墨子像,建设墨子文化长廊,编纂《墨子文化读本》,处处闪烁着墨子文化的光辉:以尚贤、尚能、尚同等来命名校园主干道,提炼出“兼相爱、交相利、行为本”等思想,系统解读墨子文化的精神内核,引导师生效法前贤,崇尚劳动、崇尚技能。校园内开辟雷锋园,塑造雷锋像,开设雷锋宣传栏和雷锋专题网站,引领学生学习雷锋事迹,讲雷锋故事,续写雷锋日记。以“小红帽”志愿者服务为活动载体,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感恩祖国,回馈社会,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开辟成功大道,设置“状元墙”,激发青年学子勤学技能,勇创佳绩。定期开展“学习之星、礼仪之星、文艺之星、创新之星、创业之星、运动之星、服务之星、孝廉之星等“八星”系列活动和“感动商校”人物评选活动,树立身边的典范,激励学生向善向上。开展班级文化名片和宿舍文化名片的设计评比活动,引导学生提升文化素养。

“五维素质教育”培养人。学校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实施方案》,注重过程管理、注重思想引领、注重行为养成。完善“三全育人”运行管理机制,从“教育认知”和“行为引领”两个层面,推进“课堂教学建构素质、课外活动拓展素质、行为引导规范素质、劳动训练强化素质、社会实践提升素质”等“五维素质教育”活动。坚持“一个理念”:做人优于学艺;增强“二个信心”:成人的信心、成才的信心;围绕“三个重点”:习惯、品德、修养;开展“五项训练”:吃苦耐劳训练、综合才艺训练、沟通能力训练、合作相处能力训练、奉献社会实践训练;实施“八项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就业创业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教育、安全教育。建构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德育模式,促进学生职业道德提升、职业素质建构与人文修养提高、职业技能学习的充分结合,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笑”起来。

素质课堂教育人。学校开设礼仪课,知、行合一,引导学生“会坐、会站、会走”;开设文化(诗词、音乐、名画、影视)赏析课,培植学生审美情趣与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知善恶、懂美丑、明是非;开设劳动课,引导学生学会专业技能的前期操作性劳动。以一年一度的新生军训为契机,强化纪律教育;以“行为百分考核”为抓手,引导学生做人。实训课推行“双百分考核”(过程100分+成品100分),如烹饪专业“过程”是指操作流程中的节约、安全、卫生、规范、礼仪等;“成品”是指菜肴的色、香、味、型、器以及营养、创意等因素。

二、学会学习:打开终身学习之门的金钥匙

学会学习体现在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和核心技能的提高,在于自主学习能力的生成。

明确“可望”而又“可及”的学习目标。学校基于岗位工作任务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学生在校期间阶段性学习目标,遵循低起点、小坡度,分层管理、分类指导的原则,引领学生实现既定的目标。学校从“实用、够用、能用”原则出发,着力提升学生核心技能和职业素养,明确每一个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和核心技能,构建科学的证书体系,证书体系含基础性证书(普通话、计算机、英语等)、专业技能证书(中级工、高级工等)、素质拓展证书(职业经理人等)。如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热情、细致、周到”,核心技能是“带团能力、服务接待能力、沟通能力”,基础性证书是普通话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证书、书法等级证书,专业技能证书是导游证、餐饮服务高级工证书、客房服务中级工证书,素质拓展证书是茶艺师证书、插花师证书、调酒师证书。开展专业誓词的提炼和评选活动,如会计电算化专业誓词:“我是一名会计专业学生,我志愿学习会计专业,我宣誓坚决做到——认真学习各项会计制度,努力提升各项专业技能;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勇于承担责任,绝不作假!”并将专业誓词作为学生的晨读内容,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认同,在潜移默化中体验、践行;通过“技能竞赛月”的举办、专业技能的展示、专业未来的展望等活动,浓郁学习氛围。

传递“可亲”而又“可感”的学习内容。各专业以满足人才培养的目标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参考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先进课程体系的构建经验,以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研究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为切入点,以完成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为依据,建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模块(公共课模块、专业公共基础课模块、专业公共技能课模块、专业方向模块、人文选修模块)或学年模块(如动漫专业分美基年、软件年、企业年、综合实训年、顶岗实习年)进行编制,形成各具特色的体现鲜明职业能力培养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规范早读内容:温习专业誓词,诵读古诗文、英文名篇;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演讲结合专业特色、结合个人实际、结合主题教育。

选择“可行”而又“可用”的教学方法。学校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以“主题教学模式”为主导,通过各种主题活动建构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前布置学案,学生课前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完成各种任务,课堂上小组展示交流,在评价中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等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发现不足,在评价他人时获得启迪,在教师点评中丰富知识,使评价成为学习的延续,在建构知识过程中生成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五环节,即自主学习互助探究展示交流多元评价能力生成,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布置作业体现学生能力提升的要求,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采用PPT、调研报告等电子作业,在知识巩固的同时,提升自我学习能力。

同时,学校推出了体现具有职教特色的12种主导教学法,各专业结合课程特点探索个性化教学模式:文化基础课教学内容与专业相结合,体现文化基础课为专业服务的思想。如专业课按照专业特点不同,探索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计算机应用、动漫设计与制作、会计电算化等专业推行“项目式教学”;烹饪专业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旅游服务与管理、商务英语等专业推行“情境教学”;电子商务、商务管理专业推行“案例教学”。实践证明,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学习效果大为提高,真正做到了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

三、学会生活:开启幸福人生第一课

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训练学生的生活技能,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较高素质、自食其力、热爱生活、善于生活的人。多年来,学校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导向,强化学生的生活能力教育,从班会课、劳动课到技能大赛,从文化基础课到专业课,从宿舍文明到校园文化,时时处处体现着“学会生活”的教育理念。

培植热爱劳动的情感。学校以劳动课为抓手,培养学生认识劳动、尊重劳动、感恩劳动的意识,也凸显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学校每学期都开设劳动课,每个班级每学期必须上一天劳动课,内容涉及学校的各个部门,从后勤到行政,从宿舍区到实训室,从公共区域到食堂等。课堂上给每位学生分配劳动任务,进行跟踪考核,最后鉴定表现。劳动课让学生认识到“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懂得感恩父母,感激老师、回馈社会。学校还提供部分岗位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勤工助学,一方面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学校还在宿舍区开辟跳蚤市场,倡导学生将自己的二手用品低价转让给他人,此举既可使旧物品循环利用,避免了资源浪费,又训练了学生理财能力。节假日,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打工,挣零用钱,既让学生认识了社会,又锻炼了独立生活的能力。

营造“创意生活园”。校园内主干道和小路旁、教学楼和宿舍楼的走廊上、教室内、食堂里……处处可以看到名人名言和温馨的生活提示。在贯穿校园东西的主干道两旁设有状元墙,树立“八星”和“感动商校”人物的典范,宣传教师和学生的先进事迹。创业园区,学生们自己开公司、开小店,学习创业,让学生提前感受社会生活的氛围。实训基地呈现出现实生活的本来面貌,这里有超市,有仓储搬运车间,有学开叉车的练习场地等。学生在这里可以体验超市工作人员(导购、收银员)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可以体验仓储搬运工人的辛劳。

培养学生生活能力。学校充分利用班会课、劳动课和技能大赛等载体,积极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态度,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班会课是学校德育的主要阵地,为了强化班会课的育人功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校每学期开学之初规划每周班会课的主题,其中大部分主题与生活有关,如“热爱生活,关注生命”、“做有责任的人”、“讲诚信,争做文明职校生”等,以丰富多彩的形式积极探讨生活的真谛。教师也常常通过鲜活的正反事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了提升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引导学生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学校还大力加强宿舍文化和教室文化建设,以星级宿舍评比和卫生包干区考核为导向,开展“内务整理技能大赛”,使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引导住校生整理内务,学会料理生活,乐观生活,不断提高适应能力。

四、学会合作:生存艺术第一法则

目前职业学校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学校等生活中表现出不合群、不善于与人合作的弱点。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非常必要。学校以“学会合作”为教育目标之一,并努力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中。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知识技能的学习到实训实习的锻炼,都渗透着合作意识,注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增强责任意识,强化集体观念和凝聚力。

教育活动培养协作意识。坚持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通过各类团队教育和活动促进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一方面,重视校内教育。课堂上,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学习小组等方式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交流、学习和合作;课堂外,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活动,例如运动会、艺术节等,使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合作,在活动中不断成长。另一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校外教育方式,如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社会调查等,促进学生与社会进行有机的沟通和融合,促进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实训实习强化合作。部分专业按照企业架构构建班集体,以企业的名称命名班级、以企业的组织模式设置干部、以企业的管理模式实行“总经理(班长)负责制”管理、按照企业的制度制订班级制度和公约、以项目招标的方式组织班级活动,强化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在实训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互相配合。如物流实训,搬运、驾驶叉车、卸货、上架等,必须密切配合才可以完成整个流程,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影响全部程序。经过训练后,学生深有体会。

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必须认同企业文化,践行企业文化,融入企业团队,服从领导安排,接受师傅指导,主动与同事(同学)协作分工,精诚团结,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协同完成工作任务。

“小红帽”志愿者爱心合作。合作是以理解为基础,以真诚为前提的,照顾和维护了别人,别人也会感恩并回报你一份善意。学雷锋“小红帽”志愿者帮助别人,服务社会,是扬州商校50余年来坚持不懈的优良传统。“小红帽”志愿者队伍主体由学生组成,在教师的指导下,志愿者走进社区、走进居民家中,义务为普通百姓分忧解难,如修理电器、理发美容、照看孤寡老人等。学生们分工协作,走街串巷,传递爱心,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认识社会、懂得爱护弱势人群。在播种爱的过程中,学生们也收获了另一种爱,那就是百姓的赞誉,社会的好评。学生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只有相互关心、相互合作,社会才变得美好。实践表明,长期参加“小红帽”志愿者的学生,更善于与人交往,更会与人合作,也更有爱心。

五、学会创新:追求卓越的必备条件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必须在教育教学整个过程中,鼓励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大胆探索,敢于体验,勇于尝试,形成一个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

营造创新氛围。学校通过课堂渗透、讲座、参赛经验介绍、案例剖析、参与省市创新大赛、创新创业文化营造,使学生学习创新理论,向学生介绍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完成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的转变,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业潜能。

社团活动显身手。社团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设了情境,打造了平台,创造了机会。学生根据兴趣,结合专业、依托技能,按照“1+1”、“专业加特长”的原则参加社团活动。目前,学生社团有110个,主要分专业类、兴趣类、服务类等三大类。社团负责人依据自身特长,独立策划、制订方案、组织实施、考核评估,在整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还引导相关社团协会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文明风采”大赛、创新大赛和技能大赛,社团成为“文明风采”大赛、创新大赛、技能大赛获奖选手的摇篮。职业生涯规划是职业学校学生面对未来生活的“必修”课。学校每年举行各类比赛,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必不可少。学生通过对自己各方面的条件仔细分析,对专业发展前景的展望,以及对社会需求的预测,设计出一份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一活动,激发了学生对未来生活的认真思考,促进学生面对现实、认识自我进而努力学习,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创业园培植创业能力。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东京会议报告指出,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人,这种人应该具有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为此,学校从2007年始,组建创业指导委员会,从创业课程、创业实践和创业服务等三个维度构建创业教育体系。组建创业指导团队,教师是“导演”、“教练”,指导学生依托专业资源,选择项目,拟订计划,制订制度,建立团队;学校设立创业基金,在政策、资金上给予扶持;建立准入机制,引进市场管理模式,定期进行经营规范和绩效评估,实施动态管理。学校开辟了营业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的学生创业园,目前,入驻园区的学生创业公司有25家,主要从事商务销售、文化制作及传播、餐饮、综合服务等与专业相关的创业实践活动,所有公司都成功实现盈利。其中宅急送分公司与知名大型物流企业对接,市场化运作,其业务范围涵盖整个扬子津科教园和周边企业及居民。一些学生在创业园尝试创业后,又租赁社会企业,创办实体,大幅提高了自己的创业能力。

"Five Abilities" Education: An Education More Suitable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GAO Yong-hong&XU Kun

(Jiangsu Yangzhou Commercial Vocational College, Yangzhou 225000, Jiangsu Province)

篇4

1.1不重视体育课、体育教育功能得不到有效落实

小学阶段的体育课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然而由于受到传统升学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领导并不重视体育课,开设体育课时较少,体育课仅应付了事。甚至一些学校的体育课变成了劳动课,让学生进行大扫除;还有部分体育教师没有认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在给学生上体育课时,让学生跑几圈,就让学生自己玩篮球、足球等,不给学生讲解或者示范。体育考试也流于形式,部分学生在考试时动作不符合规范,教师也睁只眼闭只眼。更有部分学校,尤其是面对生源竞争的私人学校,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将体育课变为自习课。在评“三好学生”的时候,也主要考虑学生的文化成绩,体育成绩仅仅是学习的附属品,小学生正是长身体的重要阶段,对体育运动十分渴望,十分希望能够在体育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然而这一切在学校都难以得到有效实现。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体育教学难以达到教育部的基本要求。

1.2教学场地不足、体育器材缺乏

体育学科和其他学科不同,体育教学只能在操场通过使用体育器材完成,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大量的练习,通过体育训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要确保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专门的场地和体育器材必不可少,然而由于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如领导不重视、教育经费不足等,导致多数小学没有专门的体育场地,体育器材也相对缺乏。尤其是农村学校,很多体育课都在校园水泥场地进行,体育器材更是缺乏,严重影响了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1.3师资严重不足、专业教师缺乏

由于学校领导对体育课并不重视,对于体育课的考核也缺乏明确的考核目标,认为体育课只要带学生玩一会,放松下身心就可以了。因此很多带体育课的教师并不是体育专业,而是由其他课程的教师担任,这就导致体育课教师专业水平不高。同时由于各方领导的不重视,体育教师也没有机会参加培训和进修,对于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掌握不够,教学观念没有及时进行更新,教学内容单调,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学效果更是可想而知了。

1.4教学内容和模式落后、学生缺乏兴趣

体育教学内容落后,跟不上时代,体育课仅仅交给学生体育技能,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极大的打击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兴趣,在这种落后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下,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存在很大难度。

2.小学体育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2.1更新教育观念、落实体育教育功能

新形势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优异的学习成绩,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这样才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学校各级领导要转变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体育教育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结合小学体育教育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开展体育教学。同时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时,要重视体育所占的比重,在评“三好学生”时,要加大体育课成绩在综合评价中所占的权重比例,充分发挥体育课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2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

学校不仅要重视体育课教学,更要投入相应的资金,完善体育器材,改善体育教学场地,改变资金投入和体育实施需求不足的矛盾。学校在对来年活动经费进行预算的时候,要将体育场地和器材的预算列入其中,加大对体育教学设施的投资,促进体育课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让学生能够参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设立专门的体育器材管理部门,对体育设施进行管理和维护,防止体育器材的随意使用和堆放废弃。

2.3提高教师素质、引进专业人才

随着高等教育的持续扩招,高等体育院校毕业的体育专业人才越来越多,一方面小学可通过增加体育教师的岗位,招聘专业的体育教师,为学校体育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小学可通过和其他高等院校的合作建立相应的培训、进修等项目,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水平,使体育教师能够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接受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学科知识,并将其应用到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体育创新。

2.4创新教学内容和模式、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模式是确保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