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3-06-29 17:26: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银行发展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村镇银行 经营现状 对策建议
一、山东省村镇银行机构人员情况
(一)机构设立情况
2008年11月,山东省首家村镇银行寿光张农商村镇银行挂牌开业。2012年末,山东省辖内的村镇银行达到52家,注册资本总额达人民币325070万元,平均注册资本额6251万元,其中注册资本额在10000万元以上(含10000万元)的村镇银行11家,注册资本额在5000万元以下的8家,注册资本额最低的2000万元。截至2012年末,山东省17个市除聊城外,各市都已设立村镇银行,绝大多数没有设立分支机构,服务范围有限。
(二)从业人员情况
山东省2011年度34家村镇银行共有员工1022人,平均每家村镇银行30人。从业人员数量最少的村镇银行只有20名员工,充分体现了村镇银行属于小银行的典型特点。本文对6家样本村镇银行195名员工的年龄、学历和从业来源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从员工年龄结构分析,在20—25岁的104人、占比53.33%,26—30岁的59人。从员工来源结构分析,大学毕业生91人、占比46.67%,企业财务人员等46人、占比23.59%,银行机构人员58人、占比29.74%。从员工学历结构分析,本科学历154人,专科学历32人,硕士研究生9人,从业人员总体学历水平较高。
二、山东省村镇银行业务情况分析
(一)存款组织情况
2011年,山东省32家村镇银行各类存款余额人民币704019万元,较2010年增加438123万元,平均每家村镇银行存款余额2.2亿元。2011年,菏泽市的3家村镇银行平均存款规模6215万元,德州1家村镇银行的存款余额5755.6万元,远低于平均存款规模,其中既有吸收存款能力弱也与当地金融资源不足有关。济南章丘齐鲁村镇银行开业时间较短,存款余额2619万元。总的来看,山东省村镇银行在吸收存款方面具有较强能力,少数经济水平较低地市的村镇银行吸收存款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贷款发放情况
山东省村镇银行的贷款投放力度逐年加大,2011年贷款余额533593.35万元,较2010年增加351061.15万元。2011年度山东省平均每家村镇银行贷款余额16674.79万元。
2011年山东省村镇银行的存贷比为75.79%,已经达到了贷款投放规模的最高上限。山东各地市村镇银行的存贷比不均衡,存贷比最高的103.31%,最低的只有19.98%。青岛、烟台、潍坊以及日照4个市村镇银行严重超存贷比,主要集中在山东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已经表现出较为严重的流动性风险。其中,村镇银行存贷比在50%以下的主要集中在山东中西部地区,村镇银行资金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存贷比最低的淄博沂源博商村镇银行19.98%,除资金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外,主要原因是当年开业时间较短。
(三)业务种类分析
目前,村镇银行的金融产品品种相对单一,只有简单的存款、贷款等基本业务品种,服务功能不完善,吸引客户能力有限。信贷业务则主要是农户个人贷款、个体工商业经济组织贷款、农村中小企业贷款等,缺乏适合农村金融需求和村镇银行特点的贷款业务品种。同时,村镇银行没有开展银行卡业务,更未设立便捷的 ATM 机,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客户到村镇银行办理业务的便利程度。
三、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来源受限制,存款稳定性差
当前,村镇银行在当地广大群众中的信誉度不高,同时面临同行业竞争对手众多,导致客户不愿把资金存放在村镇银行,导致村镇银行的存款及存款以外的其他资金来源存在严重障碍。截至2011年末,山东省辖内34家村镇银行各项存款余额70.4亿元,其中储蓄存款16.01亿元,占比仅22.74%。反映出,村镇银行存款结构不合理,吸收储蓄存款的难度较大。村镇银行各项存款主要为企业流动资金、个人活期存款资金,流动性存款占比较高,存款稳定性差,少数地市的村镇银行储蓄存款仅占各项存款5%左右,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
(二)结算手段不畅,业务创新不足
一是村镇银行的结算手段落后于其他银行机构,支付结算渠道狭窄,无法实现异地支取,不能满足客户即时支付结算的服务需求;二是村镇银行贷款业务品种单一,缺乏差别化贷款业务;三是中间业务等新业务开展缓慢,业务品种和业务创新存在不足。
(三)员工从业能力有待提高
从分析情况看,村镇银行员工总体素质不错,但大多数员工从事银行业时间较短,欠缺从业经验和实际业务操作知识。村镇银行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学习培训制度和后备人才体系,特别是重要岗位缺乏人员,过度依赖发起行的少数业务骨干,员工整体从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对策建议
(一)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公信度
村镇银行要通过建立精品网点来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加大支农资金投放力度等措施,逐步获得广大客户的信任和支持,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一是营造整洁的营业场所环境,提升村镇银行的正规银行形象;二是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不断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三是加强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和对外宣传力度,实现扩大村镇银行的社会影响的目的。
(二)创新业务品种,扩展业务市场
一是实现产品多样化,村镇银行应结合自身实际,科学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探索创新适合当地情况的贷款模式,科学划分客户群体,并有针对性地开发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产品,开展以小额信贷为主的各类金融服务,设计适合当地特点的金融产品;二是积极开展中间业务,积极开办并拓展中间业务,丰富服务产品种类,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需要,进一步优化村镇银行营业收入结构,提高村镇银行的盈利水平。
(三)培养专业人才队伍
一是强化员工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广大员工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等综合能力;二是引进优秀人才,从社会上招聘具有金融机构管理经验的优秀人才,逐步提高村镇银行的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三是留住人才,通过培养企业文化理念,培养员工树立视事业如家园的信念,提高员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让员工享受到实实在在在的物质优惠。
参考文献
篇2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互联网已经从方方面面对人们的金融生活构成了影响。本文以银行业为例,分析了其在移动金融背景下面临的机遇与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发展措施,为银行业在移动金融背景下的发展提供一点借鉴。
关键词:
移动金融时代;银行业;发展现状;发展策略
一、移动金融时代银行业发展现状
1、移动金融时代银行业发展的机遇
1)与同行业进行竞争的机会。从目前的市场发展来看,国内的银行业移动金融产品推出呈现出同质化的发展倾向,也就是大部分银行的移动金融产品都是类似的,包含了银行的账户管理、资产的增值服务以及公共缴费等几方面的业务,移动金融产品的发展差距不大。因此,每家银行都具有非常大的潜力成为移动金融产品发展的翘楚。
2)互联网发展方面的巨大机遇。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日渐发展,中国迎来了4G发展时代,这就使得智能终端技术实现了伟大突破,移动互联网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直接影响到人们的金融生活以及移动金融服务。从2014年的易观智库的相关信息数据来看,2013年是中国移动支付发展的井喷阶段,总体交易额不断实现突破,增长率达到了800%,移动互联网促进了移动商务的不断发展,移动金融需求日渐迫切,给银行业提供了绝佳的转型机会。
2、移动金融时代银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网点布局方面的问题。有的银行网点数量不多,由于实际的资金实力使得其网点数量相对较少,实际的移动金融产品推广力度和营销力度并不强,并且还有一部分的分支结构并不是全功能性的网点,缺乏移动金融产品的推广能力。
2)营销渠道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营销的角度来看,部分银行的推广渠道非常狭窄,推广形式较为单一,实际的营销以及分销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虽然有的银行在各大流行网络客户端设立了官方交流窗口,但是由于渠道层次性较浅,实际的营销力度并不强。
3)创新能力方面存在问题。与其他行业相比,银行业的实际创新能力相对较差,比如微信银行、手机银行实际上仍然处于小范围宣传的阶段,使得金融产品并未深入推广,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着非常大的问题。
4)人才方面的问题。从目前的经营发展来看,银行业缺乏高素质的移动金融开发专业人员以及移动金融推广管理工作人员,并且银行内部并没有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使得银行内部的人才培养机制与外界的市场竞争存在着相矛盾的问题。
3、移动金融时代银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从目前金融市场的发展来看,银行业不断加大对移动金融产品的研发以及推广力度,移动互联网企业的移动金融产品创新与电信运营商的金融产品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来看,金融行业实现了巨大改革,民营资本进入到银行发展中,加入到移动金融发展行业之中,使得移动金融产品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其他的非银行机构,诸如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都推出多样化的移动金融产品,并且营销渠道不断拓展,提升自身竞争力,力图实现与消费者的直接交易,因此银行业在移动金融发展过程中面临巨大的挑战。
二、移动金融时代银行业的发展策略
1、转变银行的交易模式
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一点时间的积累和酝酿,正向着科学、理性、高速的方向发展和变化。当前环境下,移动互联网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在技术服务方面,它基本可以完成PC互联网的全部功能,它为人们提供了更便捷的网络使用渠道,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地搜集网络信息,更直接了解金融行业的变化动态。移动金融的主要优势在于信息获取的快捷性与交互性,那些以地理位置、本地化、服务类商业模式为代表的商业模式正在逐渐被改变,线上线下的交流互动模式让商品的范围更广泛,市场的潜力也更加巨大。与此同时,电子商务的应用实现了市民购物重心的转移,此时,对于银行业来说,电商网络的构建以互联网为基础,网上金融业务的本地化发展很有可能会成为接下来一段时间内信息化发展的新战略与方向。
2、通过多种方式实现自身业务范围的扩展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重点的兴起和普及不仅带动了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类网络软件的应用,同时也让普通市民与网络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对于更多青年人来说,移动网络的出现让他们的生活节奏更快、获取信息的方式更简单快速,让他们的金融需求向多元化、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从整体来看,电子商业依然处于发展的起步机遇时期,其具有的潜力是相当巨大的。通过推动信息化的发展,银行业能提前抢占更多的市场机会,并借助电子商业平台来实现自身业务范围的扩展。此时,他们的工作中心与核心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巩固,在新市场环境的竞争中,他们也更容易打开新的局面。
3、提升客户质量,有效増强市场竞争力
通讯技术的发展为沟通创造了便利,也为数据信息的获取奠定了基础。在数据基础上进行管理,不仅能更好区分不同客户群体的不同需求,同时也能将全行上下的员工集中起来,让他们真正以客户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努力提升客户的活跃程度与贡献程度。同时,银行还要积极开展金融安全教育活动,在高校、国有大中型企业中进行宣传,让更多人了解u盾、工银电子密码器等产品的使用价值,因为这不仅能提高金融交易的安全性,也能增加潜在的客户群体,让新增客户中的查询客户比例增长,以此实现网银应用群体数量的增加。另外,加强对客户及潜在客户的教育还能进一步提高客户的质量,让他们逐渐成为商业银行服务对象中的高端客户,以此实现高端客户群体的扩大。此时,电子银行的交易群体得到扩张,整体交易额也呈现出明显增长的态势。综上所述,移动时代背景下,银行如果不能重视移动金融领域的发展,忽视市场发展方向,就必然会面对失败。因此,银行业在发展中必须时刻注意市场动态,抓住此次移动金融的发展浪潮,进一步拉开其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差距,让它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蔚赵春,凌鸿.商业银行大数据应用的理论、实践与影响[J].上海金融,2013(9):28-32.
[2]严丽琴,方华.中资银行跨国境经营动因的实证研究.[J].商业银行,2013(6):21-23.
篇3
关键词:村镇银行;现状;难点;建议
衡阳辖内目前有4家村镇银行,分布于耒阳市、常宁市、衡阳县、衡南县,其中耒阳融兴村镇银行和常宁珠江村镇银行均成立于2011年,是衡阳市成立最早的两家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都达到5000万元,两家村镇银行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支农支小”功能,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探索农村普惠金融新路径。
一、村镇银行目前凸显的几个特点
(一)存贷比偏高,脱实向虚资金不少
2013年,耒阳融兴村镇银行贷款总额20734.39万元,各项存款总额24302.56万元,存贷比85.3%,不良率为0;常宁珠江村镇银行贷款总额26453.73万元,各项存款总额24045.89万元,存贷比110%,出现两笔合计13.2万元的违约贷款。由于成立不久,居民认知度不高,吸存能力不强,两家银行存贷比均高出了75%的政策范围,不良率几乎为0。
2013年底,耒阳融兴存放同业余额8366.88万元,常宁珠江存放同业余额10763.23万元,且均未有他行同业存放。两家银行在受限于贷款规模的情况下,资金脱实向虚存放同业。
(二)农林牧渔贷款少,经营消费贷款多
2013年,耒阳融兴涉农贷款比例为74.74%,其中,农林牧渔贷款占比例25.8%;常宁珠江涉农贷款比例为59.02%;农林牧渔贷款占比5.5%。剩余涉农贷款均为农户消费贷款和农村企业贷款。
常宁珠江1年以上中长期贷款余额7395万元,用途为住房按揭及装修贷款余额为3804.80万元,耒阳融兴中长期贷款3226.58万元。
(三)利率水平、贷款方式各有不同
2013年,耒阳融兴贷款户数82户,基准利率上浮50%-100%的有61户,占比74%;常宁珠江267户,基准利率上浮50%-100%的有97户,占比36%。贷款主要分保证、抵质押两类(见表1)。
(四)金融服务条件落后
耒阳融兴只有一个网点,正筹备开业一家支行;常宁珠江虽然在水口山还有一个支行,但是其未发行储蓄卡,支付结算很不方便。两家银行注册资本均为5000万,受制于10%的单笔最大贷款限制,每笔贷款最高不能超过500万。
二、村镇银行支农案例
(一)“保姆式”贴心贷,全程跟踪服务
耒阳融兴村镇银行针对“三农”贷款对象普遍存在的信息渠道不通畅、财务管理不规范等现象,为客户量体裁衣,推出了“助农富”信贷产品。该产品采用多户联保等方式,坚持“贷前审查、实地调查、持续关注”的信贷管理模式,开通“信贷绿色通道”,为农户解决资金需求缺口。在资料备齐的情况下,通常只需3至5个工作日就可完成贷款的审批发放。
(二)“杠杆式”担保贷,灵活放大额度
由于农业生产集约化、适度规模经营的需要,当前许多新型农村经济主体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普通农户小额贷款的额度,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生产经营贷款才能满足其需求,但受制于抵押物有限等因素,要获得额度较大的贷款往往比较困难。针对此现状,耒阳融兴村镇银行推出“政府背景担保公司担保+银行+合作社”的创新模式,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放大贷款额度,2013年全年通过担保公司担保发放的贷款达4610万元。
(三)“朋友式”信用贷,注重雪中送炭
农业生产面临的最主要风险是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对于欠发达地区普通农户而言,“靠天吃饭”的因素始终还会带来困扰,加之农业保险推广覆盖程度不够,农户一旦某个年份遭遇自然灾害,由农作物受灾造成的资金损失会进而影响到农业生产的良性发展,常宁珠江村镇银行针对农业生产的风险特征,制订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实施细则》,通过信用评估的方式,给予因遭受生产经营风险而暂时出现困难的已贷农户发放“扶助贷款”,帮助农户摆脱资金困境,走出灾害阴影。
(四)“抱团式”互助贷,风险共同承担
目前以为核心的农村生产经营方式,决定了以分散农户为基础开展农业生产的特点,常宁珠江村镇银行为降低发放贷款的信息搜寻成本,有效解决商业性金融机构开展农户贷款面临的严重信息不对称和信息成本高等问题,发挥农村熟门、熟脸、熟路的“熟人社会”优势,拟成立农户互助合作基金社,并实现资金互助社与商业银行有效对接。
三、当前村镇银行支农服务的主要难点
(一)缺乏适度规模,小型农户获取资金难
据调查显示,目前规模化的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相对容易获得信贷资金和政府补贴,小型农户和家庭农场获得资金支持较难。如耒阳某省级示范种植专业合作社,一次性获得上级生产项目补贴资金70万元,本级种子补贴50元每亩、作物种植补贴200元每亩。常宁某农户种植蔬菜瓜果,搭建大棚300个,应享受每个大棚300元,共计9万元的补贴,均未到位。耒阳某养殖户,从外地运入鲜活禽畜也被收取了高速公路通行费。
(二)缺乏配套措施,农村金融产品创新难
为解决“三农”缺乏抵押担保、融资难等问题,各部门一直推动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林权抵押、大型农机具抵押、动产质押、仓单质押等农村资产抵(质)押新型信贷业务,但由于有关法规及制度等配套服务跟不上,农村资产的物权确权、价值确定、流转变动、处置变现、抵押登记等还没有建立一整套完整的配套措施。如耒阳建立了油茶林权抵押服务中心、常宁建立了农村综合产权流转服务中心等机构,但缺乏专业的评估机构和评估知识,金融机构出于防范风险的需要,通常难以接受上述农村资产作为贷款抵押物。
(三)缺乏支持政策,风险补偿机制建立难
由于“三农”经济的弱质性和粗放经营特点,农贷主要特征是额度小、回收周期长、综合收益低,同时相关支持政策不到位,影响金融机构支持的积极性。一是风险分担补偿机制不到位。县域地区担保机构缺位,担保费用高昂,信贷成本大幅增加,同时农业保险发展滞后,银行成为风险承担者。二是激励措施有待加强。受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财政实力影响,针对信贷支农的贴息、税费优惠等措施普遍缺失,影响信贷支农积极性。
四、相关建议
(一)打造惠农补贴发放长效机制
既要防止各类补贴跑冒漏滴,又要防止广撒“胡椒面”式浪费资源。对于规模较大,发展较好的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要以市场引导为主,通过以奖代补手段,鼓励其做大做强;对于处在起步阶段的家庭农场、普通农户则要注重通过补贴调动其积极性,建立惠农资金直补机制,将政策允许补贴的项目全部纳入直补范围,通过“一卡通”方式足额发放补贴资金。
(二)完善土地流转市场运作机制
一是建立集体土地公开挂牌交易机制,提高集体土体交易价格的透明度,为银行判定集体土地价值提供依据。二是公开土地信息查询渠道,使金融机构通过公开渠道即可查询到土地的使用者及取得土地的相关情况,消除“一证多抵”的情况。三是完善农村土地价值评估机构。农村土地管理部门应组建独立的土地流转评估中心,培养专业资质评估人员,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评估行为,为金融机构开展经营权抵押贷款创造有利条件。四是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可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土地流转信息库,乡镇和村成立土地流转服务站,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提供服务。
(三)推动涉农贷款风险分散机制
建议由地方政府牵头,在县(市)和乡(镇)一级,由地方财政拿出一部分资金成立信贷担保基金,其余可在当地企业中募集。利用地方财政设立专门的担保基金,通过对风险较大、金额较高的种植业和养殖业贷款担保支持,实现政府、银行、农户风险共担机制。在此基础上,鼓励村镇银行根据贷款风险情况自主定价,由财政对实际利率和基准利率的差额部分贴息,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同时,积极发展农村保险事业,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加快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为农民就业、生产、生活提供保障,降低村镇银行发放涉农贷款的风险程度,提高发放涉农贷款的积极性。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客户信用信息收集整理、分析评估,逐步提高信用贷款比重,为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有效资金支持。
(四)建立村镇银行政策扶持机制
一是建立和完善村镇银行技术平台、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发行借记卡、资金结算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必要时可以搭建相应的技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二是改革现行财税扶持政策。在探索建立和完善支农考核标准体系的基础上,将按“季末贷款平均余额”定向补贴政策改为按“季末涉农贷款余额”定向补贴,以更好地发挥财税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同时,落实减免村镇银行的营业税、所得税等相关税费,并将农贷风险补偿机制制度化、长期化。三是建议取消村镇银行贷款规模控制。在此基础上,建立支持“三农”发展专项基金,为村镇银行富余资金开辟新的出路。
参考文献:
[1] 金峰.我国村镇银行金融产品的现状、问题及优化.企业经济,2012(10).
[2] 谢琳.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运营绩效与发展路径分析.财政与金融,2013(11).
篇4
关键词:商业银行;国际结算;发展现状
四大国有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几乎占有全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总量的大部分比例,国际结算业务发展现状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反应,一个是国际结算产品种类,一个是国际结算总量,另一个是国际结算手续费收入。
下表列示了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的国际结算主要产品。从表中可以看到四大国有银行的国际结算产品主要集中在信用证、汇付托收等常规性方式,而新型的国际结算方式仅出现在少数的银行业务中。从四大国有银行的先行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产品类型可以看到中国银行与中国建设银行产品种类比较丰富,客户可选择的余地相对来说比较大,而中国工商银行与中国农业银行由于国际结算业务发展时间滞后与其他四大银行,国际结算产品集中于传统的信用证、托收、汇付等等,其中工商银行也涉及了福费廷、国际保理等新型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
如下分别是国有四大商业银行2009年到2011年国际结算总量的数据图表,通过图表可以看到中国银行一直处于领先地位。鉴于中国农业银行的国际业务起步较晚,农业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规模要落后于其他四大国有银行。从2009到2011年的总体趋势来看,四大国有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都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率,主要受益于我国在金融危机后的进出口贸易总额的逐渐恢复和不断增长。中国银行2011年的国际结算量是招商银行同年的结算量总额的将近4.17倍,在四大国有银行中国际结算量差距也相对明显,中国银行的国际结算量是中国农业银行的2倍多。
通过上图中2011年四大国有银行的国际结算总量的比例可以看出,中国银行在整个四大国有银行中占了35%之多,其次是工商银行占了28%。从整体来看,中国农业银行与中国银行的国际业务差距较大,主要原因是中国银行开展国际业务较早而且一直定位于国际化的银行的发展战略。
数据说明:工商银行数据包括现金管理手续费收入,兴业银行数据为支付结算手续费收入。
以上图表为2010年和2011年我国各个商业银行取得的国际结算中间业务收入。通过图表可以看到四大国有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收入几乎远远超过其他中小型商业银行所取得的国际结算收入,而且2011年各个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收入增长率大都在30%以上,其中浦发银行较为突出,结算手续费2011年增长率超过100%。其他中小型银行由于国际结算手续费收入基数较小的原因,2011年全年的增长率表现出普遍高于四大国有银行,也体现了我国中小银行在国际业务发展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
参考文献:
[1]潘虹红.国际结算方式概述[J].商业现代化,2007年6月(上旬刊),总505期
[2]王家民.国际结算业务中的发展与对策[J].集团经济研究,2007年10月.
[3]李刚、田原、张志亮.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发展研究[J].商业现代化,2006年2月(下旬刊),总459期
篇5
一、社区银行的概述
(一)国外对社区银行的认识
对于社区银行这个名称,现在学术界也没有统一的解释,每个国家对于它的称呼也有所不同。比如在日本就把社区银行叫做地方银行,在德国叫做区域性银行。公认的社区银行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美国词典给出的解释是在特定地区范围内,按照市场化原则由地方自主建立和运营的商业银行。随着金融体系的不断升级,美国对于社区银行的看法也存在多种变化,不过总体呈现三方面特点。其一在于投资规模小,大多数都是总额小于10亿美元的商业银行;其二在于定位比较准,主要的服务范围在当地家庭、农户以及中小企业之间;其三在于成本低廉,社区银行的服务费与其他的大银行相比低15%[1]。
(二)我国对社区银行的认识
我国的社区银行还处于初级阶段,仅仅建成两年,很多规定和体制都不够完善,也没有深入性的理论研究。最早建立的声音,应该在2002年,由巴曙松提出的,他在书中指出,社区银行应成为放松银行的突破口。紧随其后,国内的很多学者对社区银行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借鉴的形式给出了不少合理建议[2]。
2005年,王爱俭也在出版的作品中提到了社区银行的概念,并指出我国在当下对于社区银行的建设,应该本着良好的监管力度为基础,再加上外部资金作为支撑,走一条以改造为主的社区银行发展路线。直到2012年,各地银行才对社区银行的探索达到如火如荼的地步,2013年底,银监会声明支出,社区银行是定位于服务社区居民和小微企业的简易型银行网点,属于支行的一种特殊类型。对于概念的界定众说纷纭,不过大方向是从服务对象、资产规模、区域经营方面进行讨论的。
二、社区银行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社区银行的现状
在当下,社区银行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主要研究的对象有三个方面:第一,是以龙江银行为代表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社区支行,这个银行是在2009年由黑龙江政府组织的社区银行,不到几年的时间里,银行的经营规模就显露成效,规模增长了近三倍,资产也达到1500亿元。在金融领域竞争激烈的今天,龙江银行能够有如此的成绩,靠的就是定位准确、机构设置边缘化、贴近百姓以及与社区紧密融合的特点;第二,是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农村社区金融,这样的社区银行最接近银行本质,是当下社区银行的主要发展趋势,重点在于它能够把市场地位转向农村,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之下,更好的完成对于“三农”的服务;第三,是以民生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便利店,其主要特点在于延长了人工服务时间,方便了用户随时办理业务的需求,让社区银行发挥了便捷性的优势进行运作,受到了广大社区群众的欢迎[3]。
(二)社区银行的监管现状
现阶段,我国对于社区银行的监管进行了调整,逐步加强了对银行内各项业务的监管。中国银监会在2013年底就监管层面发出通知,要求监管部门对社区银行的牌照范围、风险管理以及业务模式进行全面监督,不允许出现业务外包,或者是展开许可经营之外的业务。总体而言,监管部门对社区银行的发展持支持的态度,只是禁止了经营过程中的不合理渠道。
由于我国对于社区银行的管理还处在摸索阶段,很多银行的具体做法与政府的规定不一致,对于规定之前的中小银行,在成立之初没有领取许可证的机构,也要纳入之后的发展计划当中,应通过转变为自助银行的方式进行调整。银监会出台的规定使得很多社区银行都放开了拳脚准备大干一场,纷纷通过人工与自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运作,有了监管机构的保障,降低了投资风险,加大了投资力度[4]。
三、我国社区银行的发展前景
(一)就社区银行的建立途径而言
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条件下,应该本着“改造为主,新设为辅”的发展思路,首先要把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小银行进行系统的改变为社区银行,这样能够解决农村小银行安全系数低、管理能力差的问题;其次应该通过民营企业资本来建设社区银行,通过民营资本的介入,无疑为社区银行增添了新的活力,其优势在于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同时还卸下了之前的历史包袱,让产权保护的情况更加深入人心,更有助于防止风险问题的发生;最后应积极引导民间众多的非正规金融机构进行重组,让他们积极发展成为社区银行,以解决这些机构积攒多年的问题,加入到有序、合理的组织中来。
(二)就社区银行的经营原则而言
社区银行想要有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要本着定位准确、稳步发展、突出特色、强化合作等特点,社区银行应该结合自身实力,准确的做出市场定位,因为一旦盲目做大,就会增加贷款的风险,导致资源配置出现问题。还应在集体的大浪潮中走出来,结合自身所处的位置发挥自身的长处,走一条特异化道路,同时应该有选择性的进行合作,通过合作可以加快产业链的融入,对于国际化经营的推动有积极意义。
(三)就社区银行的监管体系而言
篇6
论文关键词:银行保险,发展现状,对策建议
一、银行保险的内涵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不断催生和推动着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在这一进程中,投资者和投资者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选择投资工具和渠道,资本融通的成本收益和主要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国际贸易和商品结算金融服务的商业银行,必须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和扩展性质的资金来源,才能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金融需求。传统意义上只从事风险承保的现代保险企业,对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渗透性越来越强。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保险产生了。自产生以来,银行保险的快速发展逐渐引起了金融服务领域的广泛关注,各机构和学者对银行保险的内涵也纷纷给出了自己的描述,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从销售方式的角度看,银行保险的保险公司的一种销售方式。保险产品的销售方式通常有5种:保险公司员工直接销售保险的方式;通过保险人销售保险的方式;通过保险经纪人销售保险的方式;采用门店销售保险的方式;通过银行销售保险的方式。 (二)从组织形式的角度看,由于银行保险除分销协议、战略联盟外还可以采取合资和金融集团的模式,因此银行保险还可以是银行和保险公司合资成立新的金融机构,如银行保险公司发展现状,也可以是银行、保险公司分别销售其下属子公司的金融产品。 (三)从经营战略的角度看,认为银行保险是银行和保险公司为了销售产品、扩大服务而采取的战略安排。银行和保险公司为在金融服务市场上更为一体化的动作采取的战略合作关系,是银行和保险公司为扩大自己的金融服务范围而采取的策略。银行和保险公司都可以利用对方的分销渠道来扩大收益和缩减成本。 (四)从产品的角度看,银行保险是一种保险产品。保险产品的种类,银行保险地过是诸多保险产品中的一种产品形式而已。总结这些描述可以发现,仅仅从银行或保险公司单方面或者仅仅从产品分销的角度阐述银行保险已经不能概括其全部含义。因为,银行分销保险产品虽然是银行保险的主要特征,倡并不是银行保险的唯一特征,因为同时还存在着保险公司提供及分销银行服务和产品,即保险银行。从银行与保险业界的角度,银行保险这一术语应包括两层含义,一层是对不同金融产品的分销,另一层则是不同金融服务之间的相互连结。因此,银行保险的实质就是两种金融服务的融合,银行与保险融合的各种不同形式只是其外在表现。二、我国银行保险现状 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已经有整整十个年头了,这十年可能对成熟的欧洲市场来说只是一个开始,但中国银保市场在这十年里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2005年以来,我国银行保险的业务量波动幅度很大,这表明我国银行保险市场还很不成熟,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基础并不牢固。 从总体上说,我国的金融业与发达国家甚至许多发展中国家相比,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于国际上出现的金融业务一体化的趋势,我国要谨慎对待,不可盲目追随,但我们要认真研究和进行准备。待条件成熟时,我们也要逐步放开各种行业限制,促进国内金融企业的一体化发展。 我国近年来构建了完整的金融框架,即银行、保险和证券业务的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分别负责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的规划和管理。我国有独立的《银行法》、《证券法》和《保险法》发展现状,银行和保险受行政条块分割,这与我国目前整个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市场不成熟、保险业欠发达的背景是相符合的,也是符合我国现阶段金融乃至整个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的。但是,三业联合毕竟代表了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前述的导致银行保险产生的因素也都存在于我国的金融业,尤其是加入WTO后,金融业的竞争将明显加剧,国外金融财团凭借雄厚实力和全球性网络,必然会冲击国内金融体系。因此,国内银行和保险公司强强联合,共同发展,建立起一套适应市场竞争的合作机制十分重要。三、现阶段我国银行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银保合作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合作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粗放式经营,抵消网点的燎原优势 银行拥有的广泛分支机构,为销售保险产品带来了便利,这也是银行保险产生的初始动力,但这种简单的通过银行和保险公司的订立分销协议,“借助银行卖保险”,即银行作为保险公司的兼业人实现保险分销只是银行保险的初始阶段。现代银行保险分为五个层次:分销——市场联盟——战略联盟——组建合资公司——银行拥有保险公司。我国目前的银行保险还只限于单一的银行兼业经营保险模式,是浅层次的合作,与国外的银保融合经营有着本质区别。(二)产品同质性,营销缺乏特色 当前各大银行代销的不同保险公司的银行保险产品,无论从保险内容到费率,或分红险的红利率上都没有本质的区别。去年在银行保险方面获得较大成绩的保险公司主要是凭借其获得的先机才取得超额销售。由于我国金融政策的制约,混业经营近期不可能实现,银行保险的销售在近段时间将继续以银行代售的形式出现,随着“1+1”的放开,银行销售保险的规模不再受到限制,多家保险公司的类似产品很可能同时出现在银行的柜台。一方面发展现状,这种情形可能给客户更大的选择余地,另一方面,罗列、解释多种同质产品不仅给银行销售人员带来困扰,也必然会降低客户挑选的热情和再度购买的可能性。(三)技术限制,无法发挥便捷优势 与传统营销的方式相比,银行保险的优势十分突出。利用银行柜台交易使得保险资金结算更加快速、安全。但实际上,由于电子技术的不完善,大多数银行目前只是代收一下材料,真正的保单仍然需要送回保险公司处理,由于中间环节的增加,一旦材料发生缺漏,客户,甚至需要银行、保险公司两边跑,就算是顺利也需要一个星期左右才能拿到保单,无形中使得在银行购买保险,非但不方便,甚至比去保险公司还麻烦。(四)无法满足个性化服务的需求 银行是我国居民最经常打交道的金融机构,随着银行改革的进行,银行的服务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获得客户的认可。在与客户的经常联系中,银行可以利用更加详细的资料库为客户提供更合适的产品。而实际情况是,现在无论在哪个网点排队现象都十分严重,无法满足个性化服务的要求。(五)后续服务停留于表面化 银行在代销保险方面一个突出的优势就是其严谨的公众形象和优质的服务。这在保险行业人诚信风波后显得尤为突出。许多客户也是基于此,购买银行保险。但是保险卖了,服务谁来做?不同于国外银行保险的渗透性,我国银行只充当了代售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迅速壮大的银行保险的购买者仍然由各保险公司负责后续服务。银行人员“肯定服务好”的承诺,需要第三方配合才可能得以实现。回想起保险公司的诚信风波,对银保后续服务和理赔的状况不由打上问号,尤其在许多客户冲着银行甚至某个银行人员的声誉购买的银行保险,更会因为后续服务的不到位产生灾难性影响。在加入WTO后的开放政策情况下发展现状,如果不利用这仅有的几年时间巩固国内金融企业的信誉,当国际金融组织大举进入中国市场时,其后果着实令人担心。(六)短期特点显著、后续力量不足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经历了数次降息后,我国储蓄利率及国债收益率已降到了非常低的水平;股市又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居民缺乏投资的渠道。银保产品的热销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这也印证了目前销售势头良好的多是投资回报率较高的分红险等险种的原因。但证券市场的低迷不会长久,由于证券市场在我国资本市场的特殊地位,经过政府的大力整治,一旦证券市场进入健康发展的阶段,必将吸引目前转向银保的投资者和资金。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政策的放开,我国金融市场也必将出现更加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供投资者选择,也将分散银保的魅力。 从银行的角度来看,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关系是短期行为,在目前的经济形式和经济政策下,银行保险获得了发展的最佳时机,国家刺激内需,降低利率,银行愿意其客户用储蓄购买保险,从而解决存贷差,化解经营风险,并赚取费用。然而,要想获得银保的飞跃,必然需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带动,经济的增长尤其需要资金的推动,而银行贷款依旧是未来几年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但银行贷款需求的增加反过来又可能抑制银行保险的发展。等到国民经济形势向好,转而贷款需求上升的时候,银行还是希望把资金贷给企业发展现状,从而获得高额利息收益。因此,在银行贷款业务放量,需要大量储蓄支撑,费收入构不成对银行吸引力时,银保产品的销售可能会受到重创。(七)产品类型单一、保障低 随着银行保险的发展,各保险公司相继推出了一些便于银行销售的保险产品。但产品种类还比较单一,各家保险公司的银行保险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同质化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满足不了客户的差异化需求、以及价格恶性竞争。各家寿险公司在银行柜台上推出的产品大同小异,绝大部分为简易型人身保险、分红型产品,保障功能设计不足,无法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目前占银保市场份额最大的产品为趸缴的分红保险,占比达到99%左右。而我国资本市场又不是很稳定,资金运用渠道相对狭窄,加上银行要求支付较高的手续费;有的寿险公司为了扩张业务规模,不得以支付较高手续费抢夺阵地,进行不计成本的恶性竞争,陷入粗放型扩张状态,从而影响到产品的盈利性,降低他对股东的收益贡献,影响偿付能力,引发风险四、发展银行保险的对策建议(一)更新经营理念,增强银行保险合作意识 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是现代竞争的新理念。保险公司和银行都要及时转换经营意识,更新经营理念,充分认识到银保合作的重要性。保险公司应消除靠降低保费、提高支付手续费的低层次竞争理念转变为依靠险种创新、提高服务质量的高层次竞争理念,增强合作意识。银行要看到国际银行业的演进趋势,认识到银行保险这一低成本、低风险的中间业务是未来银行业利润的重要来源,更新经营理念,增强合作意识。(二)建立长期市场战略联盟 银保合作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发展现状,不仅能促进保险公司进行销售渠道和产品创新,也能改善银行的经营结构和提升服务质量。银行要重视看待该项创新业务可能带来的长远战略性收益,重视从双方资源互补、产品开发、服务优化、客户资源共享等多维角度进行投入与开拓,重视自身的信用延伸予和管理。银保合作发展方向将是在利益共享的机制下更加紧密合作,包括资本相互渗透、文化相互交融、产品相互融合,建立银行和保险之间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银保合作在“信任、协作、互利、互惠”的准则下,在寻求深层次合作与发展时,银行可通过保险公司丰富的保险产品和专业的理财能力,不断提升对客户服务的附加值和客户的忠诚度,可在现有兼业的基础上升华,衍生形成一种长期市场战略联盟。(三)建立科学、有效、合理的保险业务销售体系 银保合作最大的优势是保险公司可以充分利用银行广布的网点、众多的客户进行业务拓展,形成资源共享。如何建立科学、有效、合理的销售体系,要做到三个到位:一是人员到位即抓好销售体系的建设,为了加强银行业务的专业化管理,银行、保险各自应设立保险、银行业务部,建立专管员和协管员队伍,从机构、人员上保证了银保合作业务的开展。二是认识到位即对保险公司而言,就是把银行工作提高到关系壮大业务规模、提升企业实力、抢占市场、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与实施,要对员工进行银行业务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意义的教育,提高了员工推行银行工作的自觉性,增强了紧迫感;对银行而言,要把保险业务作为壮大银行实力、增加银行功能、发挥银行优势的重要渠道,看成是一种“双赢”行为。在银保双方达成共识后,各自员工认识的提高,为银行合作的发展打下思想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措施到位即实行公司领导与行领导沟通;做到采取措施、关系、服务、任务、考核办法、兑现、专管员的职责落实到位。银保双方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做到以上三个到位,保险业务工作得到落实,业绩得跟踪,动态得及时掌握,银保合作必然会得到健康、稳定、协调发展。(四)培养复合型保险从业人才 银行销售人员对保险业务知识了解有限发展现状,保险知识缺乏,特别是建立科学、有效、合理的保险业务销售体系办理产险业务时,要涉及到承保前的核保、理赔时的核赔等保险技术方面的知识,完全制约了人员办理保险业务的能力,增大了银行开展保险业务的难度;同时可能产生误导隐患,丧失行业诚信,危害银行、保险、消费者各方利益,不利于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险公司要加强对银行专管员在职生涯规划、银行专卖保险产品销售策略、银行专业化销售流程、银行渠道开拓与维护及销售技巧、柜台营销等内容进行培训;对银行协管员和银行网点人员通过保险公司专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或到保险业务的柜台上手把手教银行员工保险业务,提高他们的保险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以尽快提高银行的水平。(五)探索产品开发和创新营销策略 1、开发创新业务合作品种是银保合作得以发展的关键一是银行的保险产品应该既形式简单、操作方便、适合柜台销售,又与传统银行业务相联系,这样不仅对银行业务消费者具有吸引力,还能调动银行的积极性。二是在新产品的开发上,银行必须主动和保险公司联手创新,积极参与和配合,改变目前完全由保险公司独家承担,闭门造车的情况,使保险产品能集保障性、储蓄性、投资性为一体,以满足客户对全套金融服务的需求。银行和保险公司抽出专业的人员,组成市场拓展的专家小组,对银行客户进行细分,确定相应的目标市场,根据不同需求层次客户设计出既满足客户需要又适合银行销售和市场需求的保险品种;三是加强产品的共同开发和合作,应当在保证客户保险利益的前提下,开发能够规避银行经营风险的保险产品,提高产品的创新能力。应将投资型保险产品和化解贷款风险保险产品作为发展银保合作业务的重点,共同打造具有即能变现又能维持原有保障功能的投资型保险产品银行保险精品。 2、共同打造创新营销策略。银保双方一是可以共同开展户外咨询活动和经常进行相互交叉宣传,促进了银行和保险公司员工之间的沟通,增进他们相互的认同感;二是保险公司可以将通过银行销售产品而降低成本所获得的利润适当的与银行分享,从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发展现状,奖励那些保险业务突出的人员,并将保险的销售额作为评价银行分支机构业绩的标准,这样可以激励银行及其员工保险业务的积极性,建立有效的营销激励机制;三是注重激励机制科学考核。银保共同商定销售人员的激励考核办法,采取奖励基金与销售业绩、产品组合、业务增长点以及目标完成率相挂钩的方法,调动银行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对于保险公司银代管理员,应对其推介银行产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奖励,共同推动双方产品的销售,强化对对方业务的熟悉度。(六)加强金融监管,建立健全相关法规 我国银行、保险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制度。从现行来看,已经远远超出监管制度范围;放宽法律环境是银行保险发展的内在要求,银行、保险业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也要求改革现有法规。《保险法》与《商业银行法》中的许多规定明显不利于银行保险的发展。从长远来看,金融一体化是银行保险发展的要求和结果,只有建立较宽松的金融法律环境,才有可能实现金融一体化,为银行业更积极的进入银行保险建立良好的环境。因而,应着手制定银行保险业的统一规范,为银行保险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此外,银保合作的开展要求监管部门既保证保险业务的顺利进行,又要防止银行和保险公司盲目发展、违规操作。因此,监管部门必须协调配合,共同制定监管政策,共同维护金融安全。
Abstract
As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financeintegrate and deepen constantly, financial mixed operation has already becomethe trend of the times of futur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circles. The bancassurance is under the economicglobalization and macroscopical background of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tool,products of bank and products of insurance compound banking and insurancebusiness mutual permeate, bank capital and insurance result that capital mergedeach other. Develop bancassurance, can not merely reflect the cooperative effect,large-scale production and range economy of cooperation of bank and insurancecompany, it is the important step of implement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management innovation and system innovation of modern financial group evenmore. However, it is relatively low-level that the bancassurance of China is developed butstill in, many problems exist. The intension of the analysis bancassurance of this text, thecharacteristic, combin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 of probing intodevelopment of bancassurance of our country actually,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and suggestion of developing insurance business of bank of our country underthe trend of mixing industry of the finance.Key words: Bancassurance Development process Countermeasuresand Suggestions
参考文献
[1]程英杰,银行保险发展比较及我国未来发展对策分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
[2]宋雪枫,欧洲银行保险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事,国际金融研究,2005(10)
[3]陈莉鸿,论中国银行保险的合作模式,上海师范大学,2005
[4]赖小民,推动银保合作加强风险监管,中国金融,2005(3)[5]邓志清,香港汇丰集团银行保险的经验及其启事,《国际金融研究》,2006(9)
[6]陈文辉等,银行保险国际经验及中国发展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篇7
一、网上银行的概述
网上银行又称网络银行、在线银行,是指银行借助客户的个人电脑、通讯终端(包括移动电话、掌上电脑等)或其他智能设备,通过互联网技术或其他公用信息网,向客户提供开户、销户、查询、对帐、行内转帐、跨行转帐、信贷、网上证券、投资理财等传统服务项目,使客户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够安全便捷地管理活期和定期存款、支票、信用卡及个人投资等。一般来说网上银行的业务品种主要包括基本业务、网上投资、网上购物、个人理财、企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服务。
对比传统银行业务而言,网上银行以其灵活、方便、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特别是年轻的一代的认可。而网上银行在降低经营成本、完善服务质量、拓宽业务领域、加深与客户问的关系等诸多方面具有的显著优势,无疑是网上银行应用得以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突破交易时间限制
它以时空界限的模糊性代替了传统业务时空的有界性。互联网具有超越时间约束和空间限制进行信息交换的特点与优势,网上银行客户只要接入互联网就可以得到银行每周7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服务;突破传统银行要在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才能开展业务的局限,网上银行客户不论身在何处,只要接入互联网就能得到银行服务,通过网上银行,银行真正实现了“AAA”式服务,即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为客户开展服务。
2.节约交易运营成本
它以电子虚拟的服务方式代替了面对面的实景服务方式。网上银行是虚拟银行,没有建筑、没有地址,只有网址,其分支机构就是互联网带来的电子化空间,网上银行的客户端采用的是公共的浏览器软件,不需要银行升级和维护,大大节省了银行客户维护的费用,这些使其具有传统银行不可比拟的成本优势。据测算,在工行,一笔在柜台10分钟可以完成的个人业务成本为10元钱,在招行成本为12元,而通过网银渠道处理,单笔业务成本却可以降到1元以下。
3.服务更标准化、多样化和个性化
网上银行提供服务可以比传统银行营业网点更准确、更规范,避免了因个人素质和情绪状态不同而带来的服务满意程度的差异。网上银行可以实现客户在银行各类账户的信息查询,及时反映客户的财务状况,为客户提供多种形式的交易服务等。
二、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现状
从1996年中国银行首次在国内设立网站,面向社会提供网络银行服务起,网上银行在我国发展非常迅速。以招商银行为例,作为中国第一家研究和推广网上银行的银行,招商银行于1997年率先推出了中国的第一家网上个人银行;1998年推出中国第一个网上企业银行,同年在中国的银行中第一家推出实现网上支付业务跨地区实时联网的B2C网上支付系统;2000年,推出了中国第一个全面使用数字证书保证系统安全的网上银行产品。
经过数年的发展,中国网上银行用户数呈现不断增长的势头,交易额由2003年的24.3万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49.3万亿元,增长率高达93.6%,用户数也达到了1,900万左右。从2005年开始,网上银行步入快速发展期,2007年中国网上银行交易额规模实现爆发式增长,高达245.8万亿元,比2006年增长163.1%。2008年中国网上银行交易规模达到320.9万亿元,比07年增长30.6%。截至2008年底,全国个人网银客户已达1.48亿户,比年初大幅增加了52.81%。
2009年尽管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网上银行总体上依然保持了向上的发展态势。据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网上银行市场交易金额已超过400万亿元。尤其是个人网银业务,显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2009年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网上银行个人客户已经达到1.5亿户,全国城镇人口中,个人网银用户的比例超过20%,其中35-44岁的“社会核心”人群和女性市场网银用户增幅明显。调查显示,在网银用户量进一步攀升的同时,用户使用网银的活跃度也在迅速提升:2009年活动个人用户人均每月使用网银5.6次,2008年为5次;交易用户平均每月使用次数5.9次,高于2008年的5.5次。此同时,在过去的几年间,为达到减少成本的目的,大力发展网上银行业务成为不少银行的选择。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有上百家商业银行开通了网上银行业务。伴随着网上银行的产品也不断丰富和更加多层次,除传统的户口账户管理、转账支付、投资理财、信用卡、个人贷款、缴费站等多项业务外,中信银行等已率先推出了网上代缴养老保险等新业务。2009年的调查显示,使用各项网银功能的个人用户比例均比2008年增加,特别是网上支付、转账汇款、信用卡还款和个人贷款4项功能,增幅非常明显。
至此,全国各大商业银行及股份制银行的网上业务交易量普遍超过总业务的20%,而招商银行、工商银行的网上业务占比更是达到了40%以上,有效弥补了传统营业网点数量有限对业务处理能力造成的限制,成为部分银行新的盈利增长点。
三、网上银行亟待解决的难点
虽然网上银行有着非常强劲的发展势头.但是由于网上银行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我们也必须承认网上银行还存在众多难点亟待解决。
1.社会信用环境缺位
网上银行缺乏应有的信用环境。个人信用联合征信制度在西方国家已有1 5 O年历史。而在我国.信用体系发育程度还相对较低。部分企业仍不愿采取客户提出的信用结算交易方式,而是向现金交易、以货易货等更原始的方式退化发展。另外,互联网具有充分开放、管理松散和不设防护等特点.网上交易、支付时双方互不见面,交易的真实性不容易考察和验证。对社会信用的高要求迫使我国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以支持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其次,在网络经济中,获取信息的速度和对信息的优化配置将成为银行信用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商业银行网上支付系统各自为政,企业及个人客户资信零散不全,有关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其整体优势没有显现出来。
成功案例来自2005年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的崛起。统计数据显示,因为信任支付宝,近8成用户增加了网上购物频率。目前支付宝用户数突破3亿,日交易额超过12亿元人民币。毋庸置疑,支付宝已经树立起网络购物市场上的诚信标杆。
2.安全问题突出
虽然网上银行相对于传统的柜面银行、自助银行、电话银行来说,最大的优势就是使用方便、节省时间、不受地域限制,这些优势使得网上银行有潜力发展成为未来交易模式的主流。但是,据《2009中国网上银行调查报告》报告指出,“网银安全信心”已成为网上银行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虽然目前网银已有防火墙、加密技术和数字签名等安全技术保障。可事实上,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系统不稳定,易发生软硬件故障和数据丢失等故障,客户对网上银行的安全问题的顾虑并不是空穴来风。于此同时,依靠计算机、互联网这些开放系统上运行的网上银行的信息,的确很容易成为众多网络“黑客”截获与攻击的目标以及受到计算机病毒的威胁。
3.网络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银行在资金、人员等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造成网络金融市场规模小、覆盖面小。虽然不少银行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在网站的架构和服务内容上,仍然离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的要求有很大距离;有的银行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业务的电脑化上;有的银行与高新技术产业结合不紧密;有些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业的网络建设缺乏整体规划,使用的软、硬件缺乏统一的标准,更谈不上拥有完整、综合的网上信息系统。
4.网上银行业务创新能力较弱。
国外网上银行有许多创新业务品种是传统银行所没有或者是传统银行无法运作的。而我国网上银行的服务品种大多数是将传统柜台业务延伸到网上,没有充分利用网络金融技术开发业务新品种,不能更好地以创新来服务客户,争揽客户,扩展销售范围。具体表现为:
一是业务创新较少,有的只是在原有功能上增加了一些新的功能,却以全新业务的面貌向社会推出;二是随着业务的迅速扩张,各项网上银行业务品种的平均使用寿命呈现缩短趋势;三是创新的业务与银行经营缺乏深层次结合。
5.监管意识和方式有待提高
我国目前还缺乏与网上银行相配套的完善的法律法规,比如,对网上银行的设立及日常经营活动的相关法规还不全面、不完善;对电子资金的转移和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用关系如何用法律保障,跨境网上交易和金融服务的管辖权、适应性等问题还需进一步明确和解决,而且对网上银行的管理规则也较少。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也还只是基本的、粗线条的,离整个监管体系的健全和完善还相差甚远。这些也都影响着网上银行的发展。
目前,仅有银行和权威的、公正的第三方安全认证机构正在建立运行监控和管理制度,进行预警防护、客户身份验证和数据传输加密。以规避银行和客户交易风险。
四、网上银行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网上银行业务的深入普及,银行作为交易支付机构与各个行业融合渗透的趋势也日益明显。网上银行在日益丰富银行业的商业模式及赢利手段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各个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突出了每一家银行的特点,从而避免了银行机构之间业务的同质化。结合国外银行业发展的模式,我们对中国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1.基础阶段――“基本的个人银行”
网上银行只是将除了现金存取款以外的银行传统柜面业务全面上网,且实现方式尽量遵循现有业务的流程规定和制度的方式。这一阶段的网上银行更像是自助式的柜台终端。其主要操作集中在单一账户上。网银更多地被作为银行的一个宣传窗口。
2.第二阶段――“可定制的个人银行”
银行在将传统的柜面业务迁移到网上银行的基础上,增加了转账支付、缴费、网上支付、金融产品购买等交易类功能,同时银行在利润率、渠道选择和客户行为方面都做出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对客户的洞察力更加深入,并且对客户行为开始加以诱导,进一步在客户群体中传播银行业务信息。银行致力于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多账户的关联操作。
3.第三阶段――“专有的个人银行”
这一阶段的网上银行以积极的观点对待客户,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系统、应用结构、程序和策略。令客户实现自助服务、产品选择和决策支持。这样,银行可以很容易地收集并了解客户的消费习惯以及他们乐于使用的服务方式。由此,银行可以对客户进行分类,然后提供针对某客户的、专有的产品和服务。这一阶段的网上银行建立的是“真正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一种真正贴身的服务,可大大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并因此加强银行的竞争力。届时,网上银行将成为银行的主渠道。
五、总结
篇8
关键词:网上银行电子银行法律风险
一、我国网上银行业务发展的现状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并持续高速发展,为我国网络银行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001年,我国网上银行用户只有200多万户,2005年已发展到3460万户。2006年上半年已获准开放的外国银行开设网上银行的有48家,农村信用社约有5家也开设了网上银行,2007年上半年的网上银行客户数达6900万左右,网银交易额约140多万亿。1996年2月,中国银行在互联网上建立和了自己的主页,成为我国第一家在互联网上信息的银行。1998年,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开通网上银行服务,此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以及农业银行等也陆续推出网上银行业务。在我国,根据CNNIC历年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超过85%的网民选择网上支付作为付款方式,网上支付已经成为最为普遍和最受欢迎的网上购物付款方式。虽然目前我国网上银行业务在整个银行业务交易金额中的比例仅为5%-7%。据世界银行预测,在未来几年,中国网上银行业务量占银行业务量比重将达20%左右。可见,我国网上银行产品将从投入期进入发展期,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二、防范网上银行法律风险的对策
1.加强内部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和业务协议
网上银行业务能否健康有序地发展,能否避免和减少法律纠纷,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银行内部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商业银行应当采用先进的技术水平,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根据网上银行的需要和发展,不断完善有关内部规章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对于银行和客户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通过业务协议规范,尽可能做到详尽和具体化;对于银行和网络服务商之间的协议要明确约定;对于银行与软件供应商之间的协议要明确约定。同时拟订的协议必须兼顾当事人各方的利益,体现公平、合理、合法。
2.加强对网上银行犯罪的打击力度
目前,利用互联网犯罪的案件不断增多,作案方式也更加隐蔽和复杂,网上银行因其交易对象金融货币的特殊性,成为网络犯罪分子的重点攻击目标。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犯罪日益渗透,危害的程度也越来越高,而刑法对计算机犯罪的规定较为粗疏、原则,量刑也较轻,对网上银行犯罪的威慑力较弱。因此,目前迫切需要顺应网上银行业务的开展,针对新的网上银行犯罪问题进一步制定出更加具体细化、操作强的法律规定,加大对网上银行犯罪的打击力度,以确保网上银行业务的稳健发展。
3.促进行业联合,共同发展
对于尚处在发展初期的我国网上银行业务,其发展的当务之急在于充分利用了网络低成本高速度和跨越时空的优势,强强联合,从而实现共赢。网上银行的创立和发展,仅仅依靠一个银行或者一个组织的力量是完全不够的,其发展需要的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基础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这包括了金融网络设施建设、网络安全维护、支付交易协议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社会消费理念的转变等等。因此,强强联合可以有效的避免重复建设而造成对资源的浪费,增加合并后组织和竞争力和抗风险力。同时,现在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跨时空性和即时性等也为这种强强联合提供的必要的前提。因此,这就要求国内的银行要在传统银行的基础和条件下,依靠自身优势,制定简洁、快速、安全的网上银行运营策略,联合其他机构,全力打造有特色的网上银行。从而开拓未来市场,以求共赢。
4.加强内控,完善管理机制
网上银行具有经营层级少、管理链条短、运营效率高、客户交易自主性强等特点,势必对商业银行旧有的组织体系、管理体制、业务流程和运营模式等方面产生冲击。银行若要通过网上银行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必须对传统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实现从垂直结构到交互式扁平结构的转化。当前比较合理的选择是:通过集中化管理实现全行管理资源的整合,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经营成本;通过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减少管理层次,使银行更加贴近市场,快速应对市场变化,增强差异化服务能力;通过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实现银行各种渠道之间的优势互补和协调配合。
5.切实解决电子银行的安全技术问题
技术问题早已不是发展电子银行的关键。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技术,我国信息应用技术与国外的差距并不是很大,有些方面还比较领先,所需的是进一步加强。为此,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加强信息产业、工商企业、银行及公安等部门的协商配合,完善安全技术和硬件设施,把网络通信技术和现代密码技术结合起来尽快建立客户终端浏览器码处理技术、防火墙技术和保护交易中枢不被入侵的三重安全防护措施。在充分分析网络脆弱性的基础上,通过采取物理安全策略、访问控制策略,构筑防火墙、安全接口、数字签名等高新网络技术的拓展来实现网络系统的事前防护。加快网络加密技术的创新、开发和应用,包括乱码加密处理、系统自动签退技术、网络使用记录检查评定技术、人体特征识别技术等。并且,建立不良借款人的预警名单和“黑名单”制度,实现统一授信的监控。同时,建立一整套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办法,加强电子银行业务的规范化管理,建立电子银行重大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明确具体重大事件内容,处理程序,着力解决好安全与发展速度的关系。在业务发展时,要时刻注意风险防范,努力为银行的客户创造一个安全的服务平台。
篇9
一、网上银行的概念及特点
网上银行又称网络银行,借助客户的个人电脑、通讯终端,通过互联网技术向客户提供开户、查询、对帐、转帐、销户、信贷等传统服务项目,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就能够安全便捷地管理存款及个人投资。网上银行有多种业务品种,其中除了基本业务之外还包括网上购物、个人理财及其他金融服务等。
网上银行具有快捷性、操作性、运行成本低、信息量大的特点。传统银行必须在各地分支机构才能办理银行服务,网上银行处理业务以电脑的处理能力为依托,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能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以任何方式进行信息交换,为用户提供金融服务。通过网络,就能得到相应的服务,网上银行不受地域限制,随意操作性强,。网络银行操作迅速,?楣丝徒剂舜罅颗哦邮奔洹@?用网上信息的交互性,及时更新网银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效率非常高。传统银行需要建立分布广泛的营业网点,网上银行没有固定的营业场所和营业人员,降低了运行成本,又实现了环保。除此之外网上银行可以为客户提供大量的信息,服务更标准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网上银行可以及时反映客户的财务状况,实现客户在银行各类账户的信息查询,为客户提供多种形式的交易服务等。网上银行具有很多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
二、我国当前网上银行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银行业为了吸引顾客也开始推出网上银行政策,虽然我国网上银行事业起步较晚,但是网银用户和交易规模不断增加,通过调查显示我国网银业务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逐渐尝试网银的各种业务,随着网银功能的不断更新,用户使用的活跃度不断提升。网上银行业务种类逐渐丰富,通过对不同用户需求的不断研究,已经逐渐形成各自品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深化,外资银行已开始进入我国网上银行领域。
随着网上银行的发展,其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的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传统的运营模式不能够适应网上银行的发展需求,网络安全问题阻碍着网上银行的发展,缺乏相应的网上银行监管法律。传统银行运营模式根深蒂固导致其不能够很好的驾驭网上银行,渠道建设与业务发展之间的矛盾比较明显,系统间缺乏横向业务逻辑的共享。国内银行大多还没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网上银行体系。由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上银行很实现绝对的安全,有的时候用户账号和密码会出现被盗的情况。我国网络上的一些法律还不够健全,缺乏相应的网上银行监管法律,不能满足网民的需求。网上银行的办理方式过于复杂,也给网上银行便捷性大打折扣,其便捷性有待提升。
三、推进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有效对策
(1)优化网上银行的运营模式,更新银行的经营理念,合理的分配资源,提升现有的银行服务水平。从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出发,优化网上银行保障网上银行的便捷性,必须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可以安排客户参与网银业务的开发及创新,真正满足客户的需求,吸引顾客的注意力。为客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及特色化的服务。
(2)加快网上银行的立法程序,加强网上银行的法律法规和监管工作,完善网上银行的立法体系。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对我国网上银行进行监管进行先行的立法保护,提升网上银行的信誉度。正确引导银行有序地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结合具体的情况,促进网上银行健康、快速地发展。
(3)创新银行的安全防范技术,强化客户的安全防范意识,建立安全的网上银行风险管理体系。重视科技产品的引进与开发,完善网上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起严密的安全防护体系。网银的犯罪手法不断变化,因此网上银行应不断创新技术,采取有效措施提升银行的安全防御能力。加大银行的安全监控力度,加强相关的安全防护知识的宣传,提高网银客户的安全防范意识。
篇10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
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运用各种金融知识、专业技术以及广泛的资金信用等专业优势,根据客户的财务状况和具体要求,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财富的日益积累,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自己的资产能够保值增值,希望得到专业的理财服务。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一)银行理财产品规模不断扩大。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2009年各商业银行共发行5998款理财产品,比2008年增长了10.5%。其中,发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有4996款,比上年增长25.4%,外币理财产品1002款,同比下降30.6%,这主要是由于金融危机下外汇市场波动加剧造成的。从市场占比来看,人民币产品依然占有主要位置。
(二)理财品种日益丰富。从产品种类来看,各商业银行继续推出不同风险类别的多样化产品,理财产品结构设计日趋复杂,产品挂钩的对象越来越丰富,涉及到汇率、指数、债券、股票、黄金、大宗商品、房地产等。但目前投资于债券市场、货币市场以及信贷资产的产品占据了85%以上的市场份额。
(三)产品期限呈现短期化趋势。2009年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与之前相比有一定变化,金融危机对理财产品的明显影响之一就是产品的期限缩短了。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2009年期限在6个月以内的短期产品占比71.2%,而2008年这一数字为63.5%。金融危机还影响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总体来看,2009年投资者更青睐于保本保收益的产品。2009年共发行保本保收益的产品1999款,占比33.3%,同比增长了77.5%。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虽然国内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近年来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与国外银行理财业务相比,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差距甚远,存在不少问题。
(一)缺乏专业理财人员,服务意识不足。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业务,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服务要求高,要求理财师具备较高的素质。一个优秀的理财师需要全面了解理财产品的各项功能,熟练掌握证券、银行、保险、法律、税收、财务等多方面知识,具备丰富实践操作经验,并有良好的交际和组织协调能力。但是,国内银行普遍缺乏高素质的优秀理财人员,一些理财人员自身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行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对所从事业务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章也不了解,对所推介产品的风险特性认识不足,造成了销售行为的不规范。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发展理财业务中缺乏主动的营销意识,大多是被动的等待客户来办理各种业务。这种坐等客户上门的营销理念需要转变,理财人员或客户经理应主动发现潜在目标客户,为客户制订合适的理财方案。一些银行的理财人员在理财协议及相关文件一旦签署后,就觉得任务完成,服务终止了,对客户的后续服务没有跟上,导致客户的流失。
(二)产品设计管理机制不健全,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当前,金融分业经营的现状及金融工具的单一制约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目前,国内各家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虽然名目众多,但实质上大同小异,互相效仿,没有本质上的差别,缺乏竞争力。多数个人理财产品没有根据客户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规划,产品的市场定价和定位无法形成区分度,理财服务实质性内容少,产品整体技术含量较低,导致各商业银行在同质化产品中恶性竞争,而且许多理财产品有较多的客户条件限制,使得产品的适应性不强。
(三)理财产品潜在风险大,银行宣传中风险揭示不足。个人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它涉及产品、交易等多个层面。一些商业银行在设计理财产品时没有充分考虑客户利益和风险承受能力,没有设置相应的市场风险监测指标和有效的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体系。银行在推销理财产品的时候,风险揭示不足,没有以醒目、通俗的文字进行表达,过分强调预期收益率,追求销售业绩。一些商业银行在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时没有对客户进行风险偏好评估,或随意评估。对客户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风险认知和承受能力了解不深,导致客户购买了并不适合的理财产品,造成了客户的损失。
(四)科技手段滞后,网络化程度低。以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为中心的金融电子化是理财业务发展的技术依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技术服务手段落后,通讯网络、计算机应用软件配套能力差,科技化程度低,大多数商业银行还在以宣传图表、资料、计算器等简单工具为主,缺少专门为客户设计的电脑软件,以及提供必要的查询和市场资讯服务,更谈不上为客户做理财分析、调查、量身定做理财目标和计划等。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还处于新兴阶段,庞大并持续增长的个人金融资产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市场前景广阔。
(一)更新营销理念,提升个人理财服务质量。商业银行在营销理念上应有所创新,建立整体营销体制主动向客户出售服务。银行要培育理财文化,向公众宣传金融知识、理财观念和理财产品,打造有特色的理财品牌。个人理财服务的质量对理财业务的开展至关重要,银行应以客户为中心。理财师要帮助客户分析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理财目标,详细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及其他各方面的投资需求,向客户传达正确的理财观念和方法,推荐适合的理财产品。理财协议及相关文件签署后,理财人员更应做好后续服务工作,定期为客户寄送理财明细,便于客户随时了解自己的资产负债状况、可运用的资金、盈亏情况等,帮助客户分析理财产品的投资收益及风险情况,及时给客户提出相应的投资调整建议,增加客户的收益。
(二)创新金融理财产品。随着社会不同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多样化,以及银行间竞争的加剧,要求商业银行不断推出有市场特色、有效益的新产品。商业银行应积极与证券、保险、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努力发展交叉性金融业务,不断推进产品整合、开发能力,加快个人理财产品和服务创新。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备的客户信息系统平台,细分客户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客户设计不同的理财产品与投资方案,提供有针对性的、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