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业务管理范文

时间:2023-06-29 17:26: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保险业务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会保险业务管理

篇1

20xx年最新保险公司档案管理办法全文第一条为规范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维护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真实、完整和安全,发挥档案的服务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社会保险相关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依法经办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业务的机构(以下简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是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办理社会保险业务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专业性文字材料、电子文档、图表、声像等不同载体的历史记录。

第四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管理工作,并接受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由县级以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集中保存。

第五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和必要的设施、场所,确保档案的安全,并根据需要配备适应档案现代化管理要求的技术设备。

第六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认真落实档案保管、保密、利用、移交、鉴定、销毁等管理要求,保证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妥善保管、有序存放,严防毁损、遗失和泄密。

第七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业务过程中形成的记录、证据、依据,按照《社会保险业务材料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见附件)进行收集、整理、立卷、归档,确保归档材料的完整、安全,不得伪造、篡改。

第八条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分类应当按照社会保险业务经办的规律和特点,以方便归档整理和检索利用为原则,采用年度业务环节或年度险种业务环节的方法对社会保险业务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并及时编制归档文件目录、卷内目录、案卷目录、备考表等。负责档案管理的机构应当对接收的档案材料及时进行检查、分类、整理、编号、入库保管,并及时编制索引目录。

第九条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分为20xx年、30年、50年、120xx年,各种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具体保管期限按照《社会保险业务材料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执行。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定期保管期限为最低保管期限。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保管期限,自形成之日的次年1月1日开始计算。

第十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法为参保单位和参保个人提供档案信息查询服务。

第十一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对已到期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进行鉴定。

鉴定工作应当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相关负责人、业务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以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有关人员组成鉴定小组负责鉴定并提出处理意见。

鉴定中如发现业务档案保管期限划分过短,有必要继续保存的,应当重新确定保管期限。

第十二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经过鉴定可以销毁的档案,编制销毁清册,报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主要负责人批准后销毁。

未经鉴定和批准,不得销毁任何档案。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派两人以上监督销毁档案。监督人员要在销毁清册上签名,并注明销毁的方式和时间。销毁清册永久保存。

第十三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将永久保存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向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

第十四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限期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工作人员、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给参保单位或者个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 不按规定归档或者不按规定移交档案的;

(二) 伪造、篡改、隐匿档案或者擅自销毁档案的;

(三) 玩忽职守,造成档案遗失、毁损的;

(四) 违规提供、抄录档案,泄漏用人单位或者个人信息的;

(五)违反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和国家档案法律、法规的其他行为。

篇2

关键词:养老保险;社保业务;档案管理

一、维护社会保险档案,保护职工权益

随着群众养老保险意识的不断提高,沉寂多年的历史缴费日益显现出其重要性,断保多年要求续保的参保人员越来越多。由于社会保险历史缴费记录档案管理的不完善,一些参保人员的缴费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并在实践中产生了不少争议。

我市自1984年就开始实行养老保险统筹工作,由于当时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加上对业务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参保人员原始缴费记录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胶州市社保所在开展企业参保职工缴费工资和缴费年限确认工作的过程中,对一些缺少以往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记录的职工档案,通过查询企业职工花名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卡、补缴缴费分解表、历年缴费记录表等相关材料,确定缴费事实,重新整理、归集参保数据,真实记录每位参保人员的参保历史,保障了参保人员的养老保险权益。

随着国有企业重组兼并、倒闭,职工下岗、中断劳动关系、中断缴费情况大量出现,如何记录、保存每一位参保人员的缴费资料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不及时开展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就会形成一种被动的工作局面。

二、社会保险业务规范化管理

在胶州市,类似杨丽的情况非常的多,在养老保险手册丢失的情况下,胶州市社保经办机构通过历史资料的查询,为他们补办养老保险手册,保证其继续参保。

社保业务档案对参保人员十分重要,但是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对社保经办机构来说还十分陌生。没有现成的样板,胶州市社保经办机构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通过抓库房建设、文件材料收集、归类、整理、立卷,使业务档案整理和立卷从不规范到规范,社保档案库房从无到有;业务档案内容由简单到丰富;并把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列入长远规划、年度计划及有关人员的岗位职责中,把业务档案工作作为全局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年度目标,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组织、同考核。

为规范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维护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真实、完整和安全,发挥档案的服务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第3号令我市社保所出台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同时对业务档案进行规范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推动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开展。

社保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不仅确定了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基础,而且有力地维护了参保人员的权益。胶州市纺织厂等11家企业,由于在改制前欠缴职工养老保险费多。改制时,职工强烈要求其补缴历年欠缴的养老保险费,通过查阅历年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分解表,社保机构为职工提供了这些企业历年欠缴的准确数字。企业补缴了历年欠缴的养老保险,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

三、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统一与标准化

社保业务档案是全面系统记录参保单位和参保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计发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凭据。实现社保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保证社保业务档案的完整、安全和有效使用,直接关系到参保单位和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

(一)统一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根据我市社保经办机构下发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等七项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结合我市业务情况的实际需要,业务档案主要采取分级管理、便于查询、集中保管、确保安全的原则,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可依、有底可查,统一了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二)统一档案室标准

档案室是社保业务档案的"家",统一档案室的标准至关重要。为此,胶州市社保经办机构建立了一个具有防火、防光、防尘、防盗、防潮、防高温、防污染、防有害生物等"八防"功能的档案室,基本实现档案库房、档案查阅、办公三分开,并配置与档案数量相适应的档案柜和档案密集柜、灭火器、温湿度计、空调、计算机等专用设备。

(三)统一规范整档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第3号令,结合本所业务职责,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共分六类三十八项,以此规范全市社保经办机构业务档案的收集、积累、整理、保管、应用、查询服务工作。

篇3

关键词:社会保险;保险业务档案;档案管理工作

社会保险档案是社会保障管理的重要对象,可以全面反映参保人履行缴费义务、享受社保待遇的真实情况。随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化,保障范围的越来越广,如何做好社会保险档案工作,已成为社保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就如何做好社保档案工作谈一些浅显的见解。

一、加强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1. 加强社会保险的档案管理,是深化社会保险改革的需要。

随着社会保险改革的逐步深化,“单位人”势必要变成“社会人”。社会保险部门不但要履行社会保障的责任,同时还要承担起对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服务与管理职能,如此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若无完整准确的个人资料记载,即安全有序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社会保险部门的工作就会陷入困境,甚至会影响到社会保险改革的进程。

2. 加强社会保险的档案管理,是社会保险业务本身的必然要求。

一个参保人从办理参保手续到离退休以及中间失业等享受社会保险的各项待遇,还要办理保险关系转移和基金的转入转出手续等,这些详细的个人档案记载,就成了今后支付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依据。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参保人的切身利益。

二、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建立形成的业务档案资料不齐、不健全。不齐表现在有些缺身份证、户口卡复印件,补收(补缴)历年缴费维护明细表、个体人员参保委托申报协议书、参保单位信息采集表等资料;不健全:一方面申报单位或个人报来的参保资料未填写申报时间、姓名、单位名称和盖公章;另一方面审核单位在办理各种参保业务时,建立形成的档案资料没有按要求一式几份填写留存,并且未填写办理、审核时间,无经办人、负责人或领导的签字,未加盖审核章或公章;有些交来存档的参保资料不是审核单位建立形成的原始纸质件,而是留存的业务资料复印件(并且未加盖鲜章),如今后有争议事件发生,这类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的真实性、有效性就要被大打折扣。

(2)社会养老保险业务存档资料不规范。表现在书写不规范,存档材料不规范。一方面交来的业务存档资料中姓名、身份证号与户口卡、身份证复印件上的不一致,有写错、录入打印错的,有填写不完整等;有的用红色、圆珠笔填写的,并且在业务存档资料中划减、修改处未加盖审报单位、审核单位(或经办人员)的校对章;另一方面留存建立形成的业务档案资料被剪得长的长、方的方,小的手这么点大;有些存档资料是用打印废的表格、文件来复印、打印形成的业务存档资料,并且在废页面不划掉,使人容易误解难利用。问题突出的是建立的参保业务档案中,出现补收(补缴)历年缴费明细表打印不现,把空白表格或部分打印清楚的业务资料上交档案室存档。这些不规范、不符合要求业务存档资料不现、不清楚、不确定,今后就难准确利用档案来核实缴费等情况,就没有利用价值。

(3)业务存档资料移交不规范。一方面把一些没办结完的业务资料和审核中有明显错误不符合规定参保的资料交档案室存档;另一方面养老保险业务经办部门移交业务存档资料时,不按业务档案建立形成的先后顺序移交,跨年度或间隔着、倒着移交。这给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保管存放、整理、编目、查找利用等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和麻烦。

三、如何提高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对策

(1)提高认识,把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摆在重要位置。随着社会保险在保障民生、服务民生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加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显得更为重要。各级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机构,要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以对现实负责、对历史负责、对参保群众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切实把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纳入社会保险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计划,长远规划和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之中,使档案管理工作与社会保险业务工作同步发展。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主动抓,上下业务经办部门要配合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2)加强管理,确保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积累到位。要从社会保险档案的源头抓起:一是抓好文件处理关。重点做好办公室收发文件过程中积累的各种文件、函、请示、批复以及与企业签订的各种协议等资料收集工作。做到及时处理、及时归档案。二是抓业务经办关。做好参保登记、缴费申报、基金征缴、账户管理、退休审批、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和稽核等具体业务经办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文件,做到一月一整理,一月一立卷。三是抓基金管理和统计报表关。重点是基金管理过程中形成的财务管理凭证和各科室具体负责的统计报表、统计分析材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工作,做到及时整理、随时立卷,按时归档。

综上所述,我们要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制度与流程,还拓展业务档案收集渠道,改善了业务档案保管条件,丰富业务档案门类和数量,确保业务档案的完整和安全,基本实现业务档案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篇4

自1984年在部分地区实行退休费用社会统筹试点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险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从最初的在国有企业固定职工中实行养老保险,发展到目前在城镇各类企业、各类职工中普遍实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按规范化的业务程序对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进行管理,以增强内部制约机制,提高工作效率,进而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为此,我部拟定了《社会保险业务管理程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有关部门应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社会保险业务管理的实际,提出贯彻实施《社会保险业务管理程序》的具体意见与要求,并报我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备案。贯彻实施中的问题,请及时向我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反映。

附件:1.社会保险业务管理流程图(略)

2.表式目录(略)

社会保险业务管理程序

为规范全国各级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业务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内部制约机制,并为统一社会保险业务的计算机管理程序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保险的良好形象,根据国家关于社会保险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管理程序。本管理程序适用于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所承办的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业务管理。

一、社会保险业务管理环节

《劳动法》规定“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依照法律规定收支、管理和运营社会保险基金,并负有使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责任”,因而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是社会保险业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依据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与流向,社会保险业务管理分为缴费核定、费用征集、费用记录处理、待遇核定、待遇支付、基金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等六个基本环节(社会保险业务管理流程图见附件一)。社会保险基金从筹集到支付的这六个环节,形成了社会保险业务管理的程序。各级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应按业务管理的基本环节设置相应的管理岗位。

(一)缴费核定

本环节主要职责是:

建立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下简称单位、职工)的基本资料档案,作为缴费核定的依据;

核定单位和职工的缴费工资与缴费金额;

负责单位与职工变更后相关业务的处理及未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和职工的催办工作;

对单位和职工各类报表项目进行复核;

制订年度社会保险费征集计划。

(二)费用征集

本环节主要职责是:

依据缴费核定环节提供的单位开户银行、帐号、帐户名称及应征集数额,办理社会保险费托收业务,同时定期向机构内有关部门反馈征集信息;

接待来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缴费的单位,办理收款手续并登记;

办理单位缓缴手续及向缓缴期满和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单位催收社会保险费业务;

负责向本机构领导及有关部门提供单位缴费情况,提出加强社会保险费征集工作的建议。

(三)费用记录处理

本环节主要职责是:

根据有关基础资料,建立健全各项基金管理台帐和职工养老保险(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养老保险,下同)及其医疗保险个人帐户;

根据社会保险费征集与分配到帐情况,登记职工个人帐户,按规定的记帐利率计算和登记职工个人帐户利息,并负责个人帐户变更处理;

对单位各类社会保险报表进行统计汇总、分析;

定期公布单位缴费情况和职工个人帐户情况。

(四)待遇审核

本环节主要职责是:

建立离退休(职)人员、企业工伤职工、育龄女职工生育等情况档案;建立死亡离退休(职)人员和工伤与非工伤职工遗属档案;

审核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待遇;对离退休(职)人员、工伤职工及其遗属津贴、一次性待遇予以认定并按规定进行调整;

对上述各项待遇进行复核。

(五)待遇支付

本环节主要职责是:

填制社会保险待遇支付花名册并确定各项待遇的支付方式;

填制社会保险待遇拨付通知单,办理社会保险待遇支付手续并登记;

协调待遇支付单位间的业务关系;

对各项社会保险待遇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与监督。

(六)基金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

本环节主要职责是:

负责对各项社会保险费的收支进行审核及其会计核算;

定期与银行对帐并对实际到帐金额予以认定,将对帐信息及时通知有关部门;

对各环节社会保险费收支记录予以核对和检查,汇总登记基金帐簿;

审核、登记、管理各种结算凭证;

办理基金的存储及有价证券认购等事宜;

编制各项基金的年度预决算草案及报告期会计报表。

二、业务管理程序

根据社会保险业务管理环节及其职责的划分,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的业务管理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缴费核定

1.及时建立和调整所辖地区单位和职工的基础档案资料。为保证社会保险费收、支的准确性,单位和职工基础资料应全面、详实。

(1)单位基础档案资料主要由以下项目组成:

①单位名称;

②单位编码;

③单位注册地址;

④单位现所在地地址;

⑤单位邮政编码;

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

⑦单位隶属关系;

⑧单位所有制性质;

⑨单位所属行业;

⑩单位主管社会保险各个项目负责人及联系电话;

((11))单位具体经办社会保险各个项目业务人员名单;

((12))单位业务经办人员联系电话;

((13))单位的开户银行、帐号、帐户名称;

((14))单位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基础情况;

((15))单位实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础情况;

((16))单位实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基础情况;

((17))单位实行医疗保险基础情况;

((18))单位实行工伤保险基础情况;

((19))单位实行生育保险基础情况;

((20))事业单位经费来源;

((21))其他。

(2)职工基础档案资料主要由以下项目组成:

①姓名;

②性别;

③出生年月日;

④社会保障号码;

⑤所在单位代码;

⑥参加工作时间;

⑦用工形式;

⑧供养直系亲属情况;

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情况;

⑩参加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情况;

((11))女职工生育情况;

((12))参加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情况;

((13))参加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缴费情况;

((14))异地转移情况;

((15))其他。

2.于本缴费年度初根据上年度各单位各项社会保险的缴费、支付情况,制定本年度的各项社会保险费征集计划;并依据情况变化,适时提出调整缴费比例的建议。

单位和职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比例按当地政府批准的缴费比例执行;其中,单位工伤保险缴费比例,应根据上一缴费年度各单位工伤保险费缴纳情况及单位工伤事故发生率,按国家及当地有关浮动费率的规定相应调整。经国务院批准实行养老保险行业统筹的部门,单位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缴纳,按财政部批准的比例执行。

3.根据社会保险业务开展情况,参照单位和职工基础档案资料制定相关报表(劳动部统一规定的报表除外,下同),在审核单位报送的各项社会保险情况表时,应确认其在开户银行帐号上结存的资金,足够缴纳当月各项社会保险费。

4.对各单位上报的各类报表,应重点审核单位及职工缴费工资基数、缴费金额以及其他变动项目。

5.对新建单位及应参加而未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和职工,业务人员应及时向其发出《办理社会保险手续通知单》,督促其尽快参加社会保险。

6.单位补缴单位和职工以往欠缴月份的社会保险费时,应审核是否填报参加社会保险人员社会保险费补缴核定单,《核定单》由各地区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制定。业务人员应根据补缴办法,核定单位和职工补缴各月的本金、利息及滞纳金。补缴本金、利息及滞纳金的办法,按国家统一规定执行;没有统一规定的,暂按各地区、各部门现行办法执行。

7.职工在同一统筹范围内流动,业务人员应按规定审核转移其社会保险关系;职工跨统筹范围流动时,业务人员除按规定办理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外,还应同时审核转移其养老及医疗保险费,并填写《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人员转移情况表》。基本养老保险转移办法按《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管理暂行办法》执行;其他社会保险项目的转移,暂按各地区现行规定办理。

(二)费用征集

1.根据缴费核定环节提供的单位和职工的基础档案资料,整理、掌握单位开户银行、帐号、帐户名称、联系人、负责人姓名及联系电话等有关情况,并与单位建立业务联系。

2.依据缴费核定环节提供的社会保险费征集数据,开具委托收款及其他结算凭证,通过银行或直接征集社会保险费;必要时,也可直接到单位征集。

3.采用支票或现金结算方式征集社会保险费时,在收妥款项的同时必须开具“社会保险费收款收据”,并妥善保存收妥的款项、结算凭证及“社会保险费收款收据”存根并按要求办理款项和收据的交接手续。

4.及时了解社会保险费征集落实情况,对因单位名称、帐号变更或帐户存款不足等原因造成的社会保险费欠收,及时填发《社会保险费催缴通知书》,督促其尽快缴齐欠缴的社会保险费,并办理征集手续。

5.对于符合缓缴条件的单位,按规定办理缓缴手续,并要求缓缴单位制定出补缴计划。在缓缴期内,随时了解该单位生产经营效益情况;缓缴期满,及时办理欠缴费用的补缴手续。

6.通知费用记录处理环节,对欠缴及经批准缓缴养老、医疗保险费的单位在其欠缴及缓缴期内暂停记载职工个人帐户,也不计算职工缴费年限,待其补齐缴费本金和利息后,及时通知下一环节补记职工个人帐户。

7.向本部门和有关领导报告社会保险费征集情况,提出加强社会保险费征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三)费用记录处理

1.根据缴费核定环节提供的单位和职工基础档案资料,业务人员应及时在计算机中为每个单位和职工建立基础档案库。

2.根据基础档案库资料及单位和职工缴费情况,及时建立职工参加养老、医疗保险个人帐户。

3.根据其他各业务管理环节提供的统计资料,随时调整单位和职工各项社会保险基础数据,并确保数据记录的真实准确和安全。

4.根据费用征集环节提供的数据,将实际征集到的社会保险费按规定分配到各项目下。根据待遇支付环节提供的数据,记载职工养老、医疗保险个人帐户的实际支出情况,并按有关规定计算和登记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个人帐户的本息和职工缴费年限。

5.对流动职工,随时向缴费核定环节提供职工社会保险基础资料和个人帐户有关情况。

6.整理、汇总、分析社会保险各类统计数据,按要求上报各类统计报表及相关报告。

7.接待和办理单位及职工对其缴费情况及个人帐户记录情况的查询。对缴费记录中出现的差错,经与相关业务管理环节核对后,及时予以调整。

8.每一缴费年度初向单位和职工公布上一缴费年度单位缴费情况表和职工个人帐户情况表,并发放对帐单,以接受单位和职工的监督。

(四)待遇审核

1.制定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审批表》,单位在申报职工享受养老、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待遇时,业务人员应指导单位按要求填写《社会保险待遇审批表》并要求提供相关的证明。

2.根据单位填报的《社会保险待遇审批表》及有关证明,结合缴费记录处理环节所提供的单位和职工基础档案资料,依据社会保险有关法规、政策,逐项予以审查、核准。

3.对申请享受医疗保险待遇人员,需审核其出具的医院有关证明和费用结算手续;对申请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人员,需审核其出具的当地劳动行政部门认定的工伤通知书及劳动鉴定机构提供的伤残鉴定结论证明;对申请享受生育保险待遇人员,需审核其出具的生育指标证明及医院证明;对申请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人员的审核办法,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4.对需一次性支付待遇的人员,需审核单位及职工填写的《社会保险待遇一次性支付审批表》。

5.根据有关政策,对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人员待遇标准的调整予以审核认定。

6.为确保职工应享受的社会保险待遇准确无误,设专人对审查核准的《社会保险待遇审批表》及相关证明进行复核,认定无误后,方可转入下一个环节办理。

7.根据各单位所报材料,结合单位和职工基础资料,业务人员应随时建立离退休(职)人员档案、职工医疗保险档案、工伤职工档案,死亡离退休(职)人员及工伤人员遗属档案,并定期调查离退休(职)人员及享受遗属津贴人员现状,定期审核、调整其应享受的待遇标准。

8.对取得医疗保险定点服务资格的医院、药店等医疗服务机构执行医疗保险政策的有关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适时提出改进管理及调整医疗服务机构的意见。

9.负责接待和办理单位及有关人员关于享受社会保险待遇问题的来信、来访与咨询事宜。

(五)待遇支付

1.对待遇审核环节提供的单位及其职工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有关资料予以确认,编制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人员名册与台帐。

2.根据有关规定,确定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人员社会保险待遇的具体支付方式和时间。

3.及时填制社会保险待遇拨付通知单,按确定的时间办理支付手续,通过银行或其他方式,将应支付的社会保险待遇发放给享受对象。

4.对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的支付情况,及时登记并妥善保管有关凭证和资料。

5.与银行、代办所、社区或单位等承担待遇支付的部门建立并保持经常性的业务联系,适时协调相互间的工作关系,保证社会保险待遇支付渠道的畅通。

6.对各项社会保险待遇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发现不落实问题,配合有关部门及时查明原因予以纠正,并对纠正情况实施监督。

(六)基金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

1.按照会计制度认真审核整理原始凭证,并依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及时编制社会保险费收入和支出记帐凭证,同时按规定对各项社会保险费的实际收支进行审核。

2.定期汇总记帐凭证,填制记帐凭证科目汇总表,试算平衡后登记总帐,并将明细帐金额分别与总帐进行核对,无误后进行结帐。

3.每月与开户银行对帐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及时调整未达帐项;对因银行退票等原因造成的社会保险费欠收,及时通知费用征集环节,查明原因,采取措施使社会保险费收缴到位。

4.根据有关规定按期计算、提取各项费用,并编制凭证。

5.根据基金实际结存情况,在满足周转需要的前提下,按规定和要求及时办理购买国债或基金存储手续;建立银行定期存款和各种有价证券备查帐,掌握银行存款及有价证券的存储时间与金额,按时办理银行存款及有价证券的转存、兑付及保管工作。

6.定期清理基金应收暂付款和基金应付暂收款,及时收回和偿付。

7.按照《会计法》要求妥善保管、发放、收回、销毁各种结算凭证、帐簿以及其他有关财务管理资料。

8.按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定期编制报送各种会计报表,正确反映基金的收支结存情况,并适时作出基金筹集、使用、管理等情况的分析报告,提出加强基金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建议。

篇5

关键词: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设立社会保险基金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参与保险者的社会保险待遇。在设立保险基金时是按照我国的法律法规通过单位及个人按照相应的比例缴纳保险费用或者是利用其它的方式来筹集专项资金,从而达到国家财富共享的目标。社会保险基金一般包括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以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这五项。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的同时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性及运作稳定性也越来越重要,所以我们必须要不断地加强对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管理,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一、现阶段在我国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管理缺乏有效地监管机制

由于社会保险基金的特殊性,所以在进行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管理不断地实现其信息化管理,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管理人员在管理财务时必须及时准确的掌握基金的真实变化情况,从而有效地控制基金的流入与流出。但是在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并未真正的做到基金的透明、公开、安全。这不仅是因为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强制性和权威性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由少数人员负责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权及基金管理权,这就容易导致他们在基金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发生挪用公款、贪污等违法乱纪行为。同时它也因为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低,操作不规范,导致基金监督者无法及时的获取全面的基金财务管理信息,从而使得社会保险的监管机制难以发挥其自身独特的监督作用。

(二)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缴纳积极性较差

在缴纳社会保险基金时由于缴纳的主体不同,若企业内没有财政拨款,则企业与个人共同承担社会保险的各项费用,企业承担大部分,若企业或单位有财政拨款则国家负责大部分的社会保险费用,个人承担小部分。由于缴纳主体的不同就会导致经营不景气、效益不好的企业在缴纳保险基金时通过恶意篡改数据、伪造数据等非法手段来隐瞒谎报员工的工资、数量从而实现其漏缴、少缴保险基金费用目的。

(三)基金支付管理体制尚未完善

现阶段,由于我国尚未健全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基金的制度管理机制,所以一些参保个人、参保单位或其他的相关人员会趁虚而入,通过采取各种非法手段来伪造社会保险享受条件从而欺诈冒领社会保险待遇。如难以审查异地就医报销费用的项目、冒名顶替医疗保险等。这不仅违背了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成立初衷,同时也会对基金的完整性、安全性带来严重的损害,从而限制了社会保险基金功能的发挥。

二、加强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并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的预警机制和内部控制控制制度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的预警机制和内部控制控制制度时首先要加强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人员对基金的预警机制和内部控制控制制度认识,充分的了解它们在基金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同时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人员也要坚决的制止违法乱纪行为,认真的对待会计工作的职业道德法律条文,从而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其次,若单位若拖欠社会保险基金就需要利用预警机制来对其提出警告与批评,从而增强企业对社会保险基金缴纳的重视程度。

(二)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征收管理工作

单位或者个人在缴纳社会保险基金时,有关机构应设置支出户、收入户这两个不同账户。收入户没有其他特殊功能只能用于社会保险基金资金的收入工作。通过开设不同的账户,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管理部门能够有效地提高资金的正常使用率,避免出现违规操作资金等现象。

(三)加强社会保险基金支付的管理工作

在加强度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管理工作时要建立并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的支付管理体制。以医疗行业为例,在进行社会保险基金支付的管理工作时首先要通过规范医疗行为来抑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加,从而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就必须要充分的发挥社会保险基金在市场经济下的作用,切实的做好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管理工作。此外,为了促进基金使用效益最大化,就必须要不断地建立并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制及基金管理机制,并在进行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管理工作时要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为我国创作出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保险基金的合理使用环境。

参考文献:

[1]孙永勇,李娓涵.从费率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J].中国人口科学,2014

[2]国务院批转财政部关于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开展专项财务检查情况报告的通知[J].贵州政报,1997

[3]财政部、劳动部印发《关于加强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J].财务与会计,1995

篇6

1 关于医疗保险业务档案的立卷方式

现阶段,我国通行的立卷归档方式主要有两种,即:按卷归档和按件归档,其中按件归档是国家档案局推荐的归档方式。《规定》中提出的“五类九种”(五类即管理类、征缴类、统计报表类、稽核监察类和待遇类;九种是将待遇类分为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后,再加上管理、征缴、统计报表和稽核监察4项)的分类方案就是以按件归档为前提确定的。这主要源自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现代档案管理的要求是高效、快捷、易于检索、便于利用,按件归档方式简单、便于查阅,因此为信息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所推崇。但是,社会保险档案不同于其他文书档案,较之其他档案,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关联性和个体化特质更为明显,按件归档虽然也能够在社会保险档案中使用,但从医疗保险业务档案的长远发展来看,按卷归档更加有利。原因有两点:

一是医疗保险档案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按件归档的优势在于快速查找便于利用,不足之处在于割裂了档案之间的有机联系。举例言之:实行总额预付后,某医院当年度计划预分额度为X万元、实际统筹发生额为Y万元、审核扣款额度为Z万元、年度实际支付给该医院W万元。依照按件归档原则,这四个数字分别对应在医疗保险基金分配(综合计划部门制定)、医疗保险报表(定点医疗机构传输)、医疗保险待遇审核(医药审核部门核定)和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财务结算部门拨付)等四个案卷中,果真如此,则既不能反映出该医院的医疗服务发展趋势,亦不能反映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状况,更加不能体现出付费方式改革对医疗保险基金使用效率的影响。

二是参保群众更高层次的要求。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以“五险”分开管理的多,“五险”统一管理的少,这种现状带来的结果就是既给参保人员带来了诸多不便,也造成了重复建档、资源浪费、管理混乱等现象。前不久,我们就遇见了这样一件事情:一名参保人员在没有携带领卡凭证的情况下到经办机构索要3年多以前补办的社保卡,工作人员在查询系统后,显示“已发卡”,但参保人予以否认。无奈之下只得求助档案管理部门,但是由于现行的业务档案是按照“年度―部门―业务”分类归档的,这就需要查询当年办理的为数众多的参保凭证,费尽周折才在一大批领卡凭证中找到了参保人的领卡凭证,证实了参保人已经领取了社会保障卡。如果实现“一人一档”的话,那情况就简单了,查到归档号,调出参保人的档案,只需要一分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参保人的所有参保变化了。

因此,从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趋势来看,要想真正实现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的长远目标,“五险合一”是基础,“一人一档”是关键。所谓的“一人一档”,指的就是以单个参保人为归档对象,改变现行的以业务、部门、时间等为对象的“粗放式”的档案管理模式,按照参保人员的出生时间、参保形式、参保变更、转移接续、待遇享受等内容立卷归档,实现立体式管理,既方便参保人员办理业务、接受咨询,也便于经办机构研究个体与群体的社会保险需求变化,促进社会保险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 关于医疗保险档案的归档分类

《规定》在附件中明确了社会保险业务材料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这就给我们的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不止一个单位在确定本单位业务档案分类时直接把归档范围当成了本单位的分类方式,这显然是一个误区。

归档范围,顾名思义,是确定需要纳入档案的材料范围;而分类方法则是指档案形成单位的归档原则。两者区别在于归档范围具有宽泛的指导意义,而分类方法则因单位而异,各单位可依照实际分别制定。其实,《规定》在第八条中已经给我们明确了分类方式:“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分类应当按照社会保险业务经办的规律和特点,以方便归档整理和检索利用为原则,采用‘年度―业务环节’或‘年度―险种―业务环节’的方法对社会保险业务材料进行分类、整理。”这种方法既符合社会保险业务经办的特点和规律,也兼顾到目前大多数经办机构设置的实际情况和业务档案管理的实际做法,大家只需要在此基础上,根据机构设置、业务流程、管理习惯等确定分类方法就行了。凡是有利于反映医疗保险业务档案的历史面貌、有利于归档管理、有利于查找利用的,无论是单式还是复式分类法都可以大胆应用。

3 关于医疗保险档案的保管期限

《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中将档案保管期限定为永久和定期两种,其中定期又分为lO年、30年、50年三档。《规定》在定期中又增加了100年一档的保管年限,这主要是考虑到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涉及参保对象的基础信息、待遇领取核准材料等,需要较长时间保存。可以说《规定》既兼顾了国家的相关规定,又充分考虑到社会保险档案的特殊性。但其所确定的档案保管年限,立足点主要是现有的业务档案,并没有考虑到新型社会保障体制和电子档案的出现,因此,其确定的保管年限仍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为参保人员办理社会保险卡(证、手册)首发、补发、收回等管理的登记表单及相关材料为50年”。此规定在执行上有以下几个难点:一是经办机构在社会保障卡制作、发放等环节上实行的是“年度―业务环节”的立卷方法,在纸质档案中不能有效区分参保群众具有不规律变化的社会保障卡变更行为。二是社会保障卡发放面广,业务量大。以郑州市为例,全市参保人员近300万人,平均每个工作日的电话挂失、现场挂失和补办卡业务均在400例左右,这还不包括新参保制卡和社保关系转移制卡等业务,如果按照50年保管期限计算,考虑到人口增长等因素,仅社会保障卡业务档案的存放需求就相当惊人。三是社会保障卡业务在很多地方是由信息部门管理的,他们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是平行的两个机构,其业务档案分属不同全宗,难以统一管理、统一存放。存储空间大、使用率低,保存成本高,其结果只能是单纯为了保存而归档,失去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原意。

再有,就是电子档案与其对应纸质档案之间的关系及保管时限问题。我市某经办机构在档案资料堆积如山、存放空间严重不足时,曾经有这样一个设想,即在生育保险报销过程中采用电子扫描的方式收取资料,并建立信息系统进行管理,但在咨询有关部门后,这个计划就不得不终止了。原因很简单,有关部门要求在加强电子档案管理的同时按照《规定》要求时限保留纸质档案。经办部门主要考虑的是实际工作需要,而有关部门则是从国家规定考虑,两者的出发点都没有问题,只不过是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时代,众多计划赶不上变化的一个缩影罢了。电子档案的效力问题已经讨论了很多年,但至今只有一个简单到不能行的《国家档案局6号令》。社会保险档案是重要的民生档案,有其本身独有的特点:一是电子化、信息化水平高,在“金保”工程的推动下,大多数地区均已实现网络化办公。二是业务变更频繁、数据量大。三是医疗保险关系变更具有可覆盖性和对应性,一种医疗保险关系对应一种待遇和一个参保人员,一变俱变,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参保人员的身份和参保类别也会随之变化。因此,医疗保险电子档案的保管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如果能够尽快就社会保险电子档案管理出台相关规定,并结合电子档案适当调整纸质档案保管年限的话,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发展将非常有利。

4 其他问题

一是业务档案的管理体制问题。目前档案管理工作基本上由办公室或综合部门牵头,综合部门业务相对较多,而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牵涉到诸多部门的配合,任务重,难度高,建议增设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负责该项工作。二是档案管理人才短缺。一方面是绝对人数不足,另一方面则是缺少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三是库房不足。随着参保人数的增加,经办场地愈发紧张,很多地方仍然靠租房来解决办公用房,加之业务档案量增长迅速、鉴定工作滞后等因素,库房不足问题较为突出。

篇7

关键词:养老保险社保业务档案管理

1维护社会保险档案,保护职工权益

随着群众养老保险意识的不断提高,沉寂多年的历史缴费日益显现出其重要性,断保多年要求续保的参保人员越来越多。由于社会保险历史缴费记录档案管理的不完善,一些参保人员的缴费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并在实践中产生了不少争议。

我市自1987年就开始实行养老保险统筹工作,由于当时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加上对业务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参保人员原始缴费记录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保定市社保所在开展企业参保职工缴费工资和缴费年限确认工作的过程中,对一些缺少以往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记录的职工档案,通过查询企业职工花名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卡、补缴缴费分解表、历年缴费记录表等相关材料,确定缴费事实,重新整理、归集参保数据,真实记录每位参保人员的参保历史,保障了参保人员的养老保险权益。

随着国有企业重组兼并、倒闭,职工下岗、中断劳动关系、中断缴费情况大量出现,如何记录、保存每一位参保人员的缴费资料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不及时开展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就会形成一种被动的工作局面。

1980年参加工作的李桂兰,今年已经46岁。1980年11月,李桂兰成为保定市水泥厂的一名正式职工。按照有关规定,1987年1月李桂兰参加了当地的养老保险。1998年李桂兰离开保定去了新疆打工。2009年,李桂兰从新疆特地赶回到保定市社保所查询以往的养老保险缴费情况。离开企业十几年,社保资料会不会遗失?社保所这里是否完整保留自己过去的参保记录?李桂兰的心里忐忑不安。来到保定社保所,档案员根据李桂兰的身份证输入名字后,几秒钟就查到记载李桂兰详细缴费情况的职工养老保险卡。李桂兰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踏实了下来,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保定市社保所依据李桂兰的养老保险卡,重新为她补办了养老保险手册,恢复了缴费情况。

2社会保险业务规范化管理

在保定市,类似李桂兰的情况非常的多,在养老保险手册丢失的情况下,保定市社保所通过历史资料的查询,为他们补办养老保险手册,保证其继续参保。

社保业务档案对参保人员十分重要,但是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对社保经办机构来说还十分陌生。没有现成的样板,保定市社保经办机构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通过抓库房建设、文件材料收集、归类、整理、立卷,使业务档案整理和立卷从不规范到规范,社保档案库房从无到有;业务档案内容由简单到丰富;并把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列入长远规划、年度计划及有关人员的岗位职责中,把业务档案工作作为社保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年度目标,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组织、同考核。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档案目录全部实现电子化管理,从而使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为规范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维护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真实、完整和安全,发挥档案的服务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第3号令和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北省档案局《冀人社发2009(11号文件)》要求,我市社保所出台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同时对业务档案进行规范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推动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开展。

社保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不仅确定了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基础,而且有力地维护了参保人员的权益。保定市纺织厂等7家企业,由于在改制前欠缴职工养老保险费多。改制时,职工强烈要求其补缴历年欠缴的养老保险费,通过查阅历年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分解表,社保机构为职工提供了这些企业历年欠缴的准确数字。企业补缴了历年欠缴的养老保险,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

3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统一与标准化

社保业务档案是全面系统记录参保单位和参保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计发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凭据。实现社保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保证社保业务档案的完整、安全和有效使用,直接关系到参保单位和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社保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关键在于实现管理的统一与标准化。

3.1统一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根据我市社保所下发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等七项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结合我所业务情况的实际需要,业务档案主要采取分级管理、便于查询、集中保管、确保安全的原则,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可依、有底可查,统一了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3.2统一档案室标准。档案室是社保业务档案的“家”,统一档案室的标准至关重要。为此,保定市社保所建立了一个具有防火、防光、防尘、防盗、防潮、防高温、防污染、防有害生物等“八防”功能的档案室,基本实现档案库房、档案查阅、办公三分开,并配置与档案数量相适应的档案柜和档案密集柜、灭火器、温湿度计、空调、计算机等专用设备。

3.3统一规范整档。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第3号令,结合本所业务职责,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共分六类三十八项,以此规范全市社保经办机构业务档案的收集、积累、整理、保管、应用、查询服务工作。

保定市社保经办机构还要求对社保业务档案进行统一集中清理。各社保经办机构按照先收集后筛选、保齐全少缺漏的办法集中清理,要求每位职工将橱柜的所有原始资料、文件集中起来,进行鉴定整理、组卷归档。

篇8

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工作首先要实现“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参保,有效地保障企业每一个员工,使参保率达到100%;能够为油田驻地各单位、边远山区等分散的参保人员提供就近、方便、快捷的办理社会保险业务的条件。

1.群体利益要平衡。完善制度要考虑不同的用工之间利益平衡,例如:不同性质的用工在缴费比例,医疗费用报销政策、社会保险待遇等方面做到统一。基本保险与补充保险相结合。建立基本保险与补充保险(企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等)相结合的多层次保障制度,提高员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和就医保障水平,是有利于增强企业人才竞争力的制度设计。运行模式可多元、灵活。通过单位员工统一参保、业务托管、特殊群体到指定点参保等多种形式开展经办服务。

2.管理制度框架设计遵循管理制度设计符合石油企业的职业特点,并借助石油企业信息化平台的优势,实现制度的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以持续提高工作效率和经办管理服务水平。规范化指统一、规范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参保登记、基金征缴、待遇审核、待遇支付、财务管理、稽核监督,以及个人账户管理等各环节的技术要求和业务操作规程。它是实现科学管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专业化指培养经办业务专业化人才,并依据国家、行业或企业标准,制定适应于社会保险业务的标准和细则,统一操作要求、技术要求、工作质量要求,解决经办人员在业务操作、管理服务活动中应达到什么标准的问题。信息化指构建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保险业务经办需要,实现局域联网、远程数据通信、常规统计信息一体化管理。采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充分利用社会保险信息资源,优化和提高社会保险经办管理及服务水平。对社会保障基金实现有效的调拨和运营,严格控制行政开支,规避风险。网络建设遵循标准化原则,即:统一使用省级统筹指定的养老保险业务管理系统软件、中油财务系统软件,实现缴费、社会化发放、行政财务、服务查询全方位对接和可控。

二、“三个层面”的管理模式

保险构、人事劳资、离退休管理、社区综合服务、医疗卫生等部门霍江梅黎英长庆油田矿区服务事业部社会保险中心陕西西安710201和各参保单位的工作需要相互衔接,才能有效推进社会保险工作开展。就实现多单位岗位责权分明、协调运行的体制,我们以“三个层面”的职能分析,落实岗位责权。

1.第一个层面是社会保险机关部门的职能作为社会保险工作的决策层,主要职能是:贯彻执行国家、所在省区和集团公司有关政策规定,并拟定和修订企业各险种实施办法、方案和细则,加强队伍建设,指导社会保险业务的开展。例如:拟定五大险种和企业补充保险有关实施办法和细则,内容涵盖新参保业务、日常业务规范、编制社会保险基金年度收支预算、收集测算公布有关统计数据、编制社会保险统计报表和会计报表、台账、提出确定定点医疗机构的意见、工伤职工保险待遇档案的建立和管理,社会保险业务人员的培训等等。

2.第二个层面是区域性社会保险窗口的职能它是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的执行层,是社会保险机构的经办服务窗口,直接面向参保单位和个人,是联系社会保险工作与参保人的桥梁和纽带,例如:对来访人员业务服务和政策解释;社会保险和企业补充保险信息管理的日常维护;收集汇总参保单位数据增减变化情况;定期给参保单位提供《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对账单》、《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记录》、拟退休人员相关资料;支付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企业补充保险、丧抚费;基本养老金调标、参保人员就诊就医管理和医疗费用报销、转外就医、特殊慢性病申请及认定所需资料的收集、初审和上报;员工工伤保险待遇支付等。

3.第三个层面是人事劳资、离退休管理站、社区综合服务、各参保单位的职能他们是参保人员的权益代表,同时也协助社会保险部门实现保障。例如:申报单位和个人缴费基数、职工参保信息;填制、公示拟办理退休手续人员有关资料、信息;按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缴费;提供人员增减变化;协助职工提交住院治疗、转院转诊等申请以及住院治疗职工资金困难时的协调处理;工伤保险待遇的申报、社会保险相关政策的宣传等。“三个层面”的职能形成一个闭合的循环管理模式,有效推进了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工作的开展。

三、取得的成效

篇9

【关键词】基层社会;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这为基层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建立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能极大程度的提高相关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使社会基层的保险服务工作变得更加便捷,也避免了一些骗保、漏保等不良行为的出现。

一、建立基层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的意义

(一)顺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

以我国某市为例:其区域面积约六百平方公里,下属有两个乡镇共八个街道。辖区内共有三十多万参保人员,而相关的社区经办机构却只有一个,其中仅有十名工作人员,这十名工作人员却要承担辖区内三十万参保人以及一万多家参保企业的各项保险工作的查询和办理,每天要面临着十分巨大的工作量[1]。这样的工作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社会济的高速发展,因此,建立基层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是十分必要的。

(二)顺应保险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保险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参保的人也越来越多,这就导致了保险服务人员的工作量不断增加,工作范围不断扩大,工作的内容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此时传统的服务体系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于保险事业的基本要求。对于保险人员的需求与日剧增,在不能满足大量的人员需求的情况下,就需要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进行分散式的服务,使保险相关业务的办理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推动保险事业长期稳定的发展[2]。

二、建立基层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的可行性分析

(一)服务型政府管理的要求

当前我国政府部门实行社会保险经办部门与人力资源管部门相脱离的管理模式,确立了社会保险经办部门在政府工作中的服务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保险事业的不断发展,遵循扁平性管理原则,服务下降,管理上升,大部分社会保险业务被分散到各个社区服务站进行办理。使群众进行保险业务办理时更加方便高效。极大的提升了业务办理的效率和质量。

(二)社会化管理对象的要求

通过建立基层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能够极大的方便街道单位和辖区内的群众查询和办理相关的保险业务,避免由于复杂的办理过程致使参保人来回奔波浪费不必要的精力和时间。通过对已经建立并投入使用的相关部门公共服务平台的研究和观察,我国当前的劳动保障及人力资源服务管理平台,主要是针对劳动者及退休人员的工作生活进行管理。结合实际我们不难看出,基层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是为了顺应当前时代信息化的发展要求,是十分必要的,基层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从根本上改善了原有保险经办工作中的种种不足,极大地提升了办理效率,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三、建立基层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的基本策略

(一)将平台的建立写入政府规划章程

把基层社会保险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工作写入政府的规划章程之中,将现有的各项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的信息进行共享,从而建立相应的服务管理体系,实现保险事业的规范化和高效化发展目标[3]。

(二)建立相关组织,明确组织职能

建设基层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首先要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来建立辖区内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的相关管理体系。培养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以及监管人员。明确社会保险服务机构的基本职能,做好日常个人及企业项目的办理工作。在社区内设立基层保险工作的服务站,使参保人能够就近进行保险业务的办理,降低不必要的时间投入。完善社会保险服务的信息化系统,实现保险业务的网上咨询、申报和查询服务,提高保险服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并保证每个社区工作站内工作人员的投入能满足日常业务办理的工作需求,确保政府拨款能够落到实处,以保证服务人员的自信待遇。

(三)建立现代化网络服务平台

当前我国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和普及,基层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也应当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应用网络实现信息的管理。信息化的网络服务平台能够带动基层保险服务工作的科学化发展,有效的提高保险服务的效率。首先要借助已有的人力资源与劳动就业保障信息系统,发挥其在群众中的基础性作用,为社区内居民咨询、办理和查询保险业务提供便捷的渠道。相关的工作部门要定期的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各部门互相配合,充分发挥出基层社会保险服务工作的作用。其次要完善相关设施的配备,增设电脑和自动查询机等现代化的设施,培养技术型的服务人员,做好对电子设备日常的维护和管理,对于设备故障要及时的进行修护,确保信息查询工作的方便和快捷。并且要定期召开员工会议,加强服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更好的做到为人民服务。

(四)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实行考核机制

在基层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的运行过程中,根据保险的分级管理原则,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企业办理和个人办理;根据办理方式同样可分为两部分:线上办理和窗口办理[4]。因此对于服务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首先要加大对于日常岗位知识学习培训工作的开展力度,定期的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保险政策、保险业务办理和设备操作与维护的培训活动。其次要鼓励基层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的工作人员,积极参加政府部门开展的保险服务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尽可能的提升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建立一支合格的现代化基层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工作人员队伍[5]。此外,还应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和奖惩机制,定期的对基层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考核,把考核成绩列入日常工作能力的评判中,利用先进的典型进行榜样教育,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充分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原本复杂的保险业务办理工作,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四、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保险意识越来越强,对于保险的需求也逐渐提高。传统的保险业务办理体系较为复杂麻烦,常常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基于基层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它极大程度的简化了保险业务复杂的办理过程,从根本上提升了社保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为我国社会保险事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褚勇强.我国基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

[2]周浩良.基层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研究[J].今日中国论坛,2013,06:36+38.

[3]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课题组.河南省基层人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3,07:6-9.

[4]张泓.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安全体系的研究与实现[J].情报探索,2008,05:69-71.

篇10

【关键词】社会保险;人力资源;对策

一、前言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为了提升整体保险管理服务水平,要求当代社会保险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应不断完善自身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并深入探索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凸显出的相应问题,并激发工作人员积极性,带动其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氛围中,提升整体工作效率,提供优质服务环节。以下就是对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体系人力资源发展难题及对策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前社保机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的不断创新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

二、当前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体系人力资源所面临的问题

我国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体系经历了20多年的变革,且就广东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体系现状调查中得知,资金运行水平处在不断上升的发展状态。同时到2013年为止,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已经达到了3200万人,五大险种资金达到了2412亿元,即为全国的/5。另外,结合2013年《中国社会保险年鉴》得知,广东在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体系实施过程中始终处在领先位置。但其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即全体工作人员中编外人数占据了30%,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工作人员工作情绪,同时导致其在加班加点的环境下工作效率逐渐降低。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偏低也是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凸显出的主要问题之一,同时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也就此影响到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为此,在实施管理工作过程中应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

三、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体系人力资源发展对策

1.重视网络平台的运用

在社会保险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强调对网络平台的运用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此,首先要求当代社会保险管理部门在发展过程中应依据自身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构建统一、集中化管理平台,并将网络技术引入到其中,继而便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基于业务操作平台、管理决策平台的基础上可全面掌控到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且及时发现管理工作中凸显出的问题,对其展开行之有效的处理。其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保险业务量逐渐增多,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给予客户良好的服务环境,社会保险管理部门应利用现代化网络搭建监督、管理等平台,从而引导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规范自身操作行为,且就此提升整体服务质量。

2.健全奖励制度

在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工作人员逐渐凸显出消极的工作情绪,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激发其工作兴趣,要求社会保险管理部门在实施管理工作过程中应注重构建奖励制度。例如,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即定期带领员工进行旅游、野外烧烤、徒步等活动,同时给予每月表现优异员工一定的奖励。即奖金、生活用品等,由此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此外,基于奖励制度完善的基础上要求社会保险管理部门应注重强调专业化工作团队的建设,继而由此提升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并带动其积极参与到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中,发挥自身效用及价值。

3.完善动态增员机制

在动态增员机制构建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社保机构在发展过程中为了稳固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应注重随时掌控到自身社会保险业务增长状况,继而依据增长数据随时调整人员编制,即以增加员工的形式来满足人力资源管理条件;第二,动态增员机制的实施要求社保机构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设置测试人力资源数目的专业化机构,并将社会保险工作岗位所需员工数目的工作职责落实到该部门,且要求其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通过科学定岗定量定员的路径来解决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凸显出的问题,避免人员短缺问题的凸显影响到整体服务水平,且就此达到最佳的人力资源管理状态。

4.推动人事制度改革

随着社会保险业务的逐渐增多及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社保机构人事制度已经无法满足其发展需求,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达到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状态,要求其在开展管理工作过程中应注重引入混合编制方式,即通过增设事业单位编制的方法来应对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并带动工作人员基于自身利益得到保障的基础上提高自身工作积极性,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此外,在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应注重针对非公务人员展开技术职称评审环节,继而确保其专业化水平满足自身社会保险业务发展需求,且就此实现对高素质人才的引进,避免人才流失现象的凸显影响到社会保险业务的有序开展,并提升整体服务质量。

四、结论

综上可知,部分社保机构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管理方法不科学等问题影响到了社会保险整体服务质量。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推动社会保险业务的有序开展,要求当代社保机构在发展的过程中应从推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动态增员机制、重视网络平台的运用等途径入手来营造一个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氛围,且就此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并带动其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环境中,达到高质量服务状态,满足社保机构发展条件。

参考文献:

[1]牟燕.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体系人力资源的制约因素及应对措施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15(05):145-146.

[2]王飞跃.深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探讨――以贵州为例[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1,12(05):105-110.

[3]阳程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能力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铜陵学院学报,2013,11(04):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