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管理笔记范文

时间:2023-06-29 17:26: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项目管理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程项目管理笔记

篇1

关键词:BIM 应用 机电 项目管理升级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人们对建筑功能及舒适度要求的提高,现代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工程设计标准逐步提高,设计内容也越来越复杂而繁多,机电工程造价占建筑总造价的比例越来越高,这些都要求机电工程的项目管理水平不断升级提高。然而,基于二维CAD 技术的管理模式无论在化设计阶段、建造阶段还是运营阶段都不能很好地适应复杂的管理。BIM技术的出现给工程项目管理带来全新的理念与工具,将引发建筑业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在优化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效果尤为明显。

BIM即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BIM 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BIM 是对工程项目设施实体与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一个完善的信息模型,能够连接建筑项目生命期不同阶段的数据、过程

图1 机电管线工程信息模型

和资源,是对工程对象的完整描述。是利用数字信息化技术对于前期项目设计,中期工程施工,后期运营维护进行管理,协调的过程。

一、建筑设计信息传递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

毫无疑问,建筑不论在设计阶段、建造阶段还是运营阶段都是以3D 状态存在的。但是,建筑信息从设计构思到形成实体的传递过程及载体随着建设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 三维构思三维轴测图三维建筑实体

三维构思是指在建筑师头脑里想象,准备设计的建筑形象及结构;三维轴测图是指建筑师以三维轴测图的形式把自己对建筑的三维构思表达出来。当然,三维轴测图不能表达或表达不清楚的信息还需要通过语言描述来传递,从而建成三维建筑实体。

2、三维构思二维图纸三维建筑实体

过去的百余年来,我国的建筑业就处在这个阶段,这种信息传递形式仍然是当前的主要形式。设计人员之间,设计方和业主及监理、设计方和建造方、建造方和业主及监理之间的信息传递主要以2D 图纸和文字形式进行,信息传递形式如图2 所示。

图1 基于2D图纸的项目信息传递

3、三维构思BIM 模型三维建筑实体

这种信息传递形式是建筑行业现阶段努力的目标,建筑师们按照业主的要求直接设计成3D 模型,并可以很直观地进行“错、漏、碰、缺”检查,方便各专业人员之间交流理解。各参与方分别输入自己需要输入的信息,其他后续参与方可以根据需求使用这些信息,保证信息入口的一致性。这样既避免了错误发生的可能,又节省了重新输入的成本。该阶段信息传递形式与传统形式相比有很大变化,如图3 所示。

图3 基于BIM的项目信息传递形式

二、BIM在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当前,基于二维图纸的机电安装工程中存在着大量的“错漏碰缺”现象,特别是风水电不同专业的管线碰撞打架现象严重,如此等等,给机电工程项目管理造成了很大压力。BIM技术的碰撞检查可以提前发现各专业设备管线的位置冲突并给予综合平衡,减少返工;而且BIM技术的应用成果能够轻松延伸到其预制构件、机电清单、采购管理以及设备运营维护管理,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因此,相对其它专业,机电安装专业更加迫切需要应用BIM技术以走出当下的管理困境。

具体到机电安装施工领域,BIM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碰撞检查及管线综合设计

近100年来,由于电力、空调、通信、数据、安全、智能等技术

在建设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机电工程的复杂性呈几何级数增加。现在普遍使用的二维CAD图纸是用图层、颜色、线型、属性等抽象信息来表达的,所以参建人员之间理解出现偏差在所难免,信息传递管道不能畅通,由此导致的“错漏碰缺”及“设计变更”会更多,给机电工程项目管理更增加了困难。

机电工程中不同专业、不同系统之间的错漏碰缺将严重影响到建造成本与工期。传统的管线平衡设计是由机电总承包牵头将各专业的CAD电子图叠放在一起,画出局部二维剖面图,进行管线综合平衡。虽然各专业管线可以采用不同颜色进行区分,但重叠后的图纸看起来仍然眼花缭乱,不易综合平衡,各专业协同合作的效率也极为低下。而BIM模型管线几何冲突可视化 ,在传统设计方式下施工中才会体现的水、风、电系统之间碰撞能够在设计期间发现,并及时有效地加以解决。这将最大程度的减少现场的管线碰撞和返工现象,直接的降低施工成本,节约工期,实现低碳建造。在建造过程中,还可以应用BIM模型进行施工模拟和协助管理。

某项目由 2 栋 28 层LOFT公寓楼加上裙楼商业建筑连接而成,总面积近10万平方米。各专业设备管线种类繁多,包括给排水管路、消防喷淋管、电缆桥架、空调送风管、回风管、排风管、新风管、冷冻水管、冷却水管、弱电管线等等。该项目采用 BIM 技术进行三维综合,消除了九百多个个碰撞点,减少大量不必要的成本支出,保证了按期竣工。

在机电安装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如何实时地与土建、装修专业进行配合,合理的利用安装空间,一直是困扰企业的一个难点。采用基于BIM技术的专业软件,可以在项目开始阶段,进行机电专业的深化设计,合理利用空间,进行管线综合布置。在综合过程中满足各种国家规范要求,满足系统使用要求,尽量避免多余管件,减小系统阻力,考虑预留足够的检修空间, 考虑支吊架的制作及安装,需要时还可对水电风多专业的管线、桥架设计综合桥架,优化建筑空间的合理利用。

2、系统平衡校核

作为业主方,更加关心的是机电设备的使用效果是否能够达到预期,设计选择的产品参数是否能够满足要求? 因此,机电安装工程如果通过三维深化设计得到BIM模型,就能较好的去回答业主的这些问题,BIM模型是一个参数化的模型,是真实系统在电脑中的虚拟反应,管道、设备、部件均包含完整的数据信息,有了这样一个虚拟模型,就可以进行系统数据校核: 校核原始设计所选设备的参数是否满足使用要求;校核系统最不利环路。

3、工程量快速准确计算

传统的工程量是依靠人工根据图纸进行测量统计,不仅需要消耗大量人工,而且比较容易出现手工计算带来的差错。 而BIM是在事先建好的工程信息模型的基础上,依托一个富含工程信息的数据库,可以真实地提供工程管理需要的工程量信息,借助这些信息平台,相关人员可以对各种材料进行快速统计分析,轻松的实现了工程量与设计图纸的吻合。

机电安装工程中,除了各类管道以外,还有大量的机电设备及管道部件,采用专业的三维机电深化设计软件搭建BIM模型时,各类机电设备及管道部件都是来源于真实厂家产品数据库,因此,通过BIM模型快速统计项目工程量信息, 不仅可以减少管理人员大量简单重复的劳动,而且业主和建造方可以对变更引起的成本变化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估。

4 、施工用料精准控制

利用BIM数据库信息平台,可以快速、准确提取精准的施工用料数量,随时为采购计划的制定及施工现场限额领料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如图7),减少因施工用料申报不精准造成的工期延误、仓库积压、资金占用等问题。对于大型项目,可以利用BIM技术进行分区域、分层提取用料量,并一次性将用料卸货至用料地点,减少二次搬运工作,降低二次搬运费用。

5、优化机电系统运营维护管理

篇2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国际工程;多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企业业务的快速发展,需要处理的信息量急剧增加,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很难适应快速增加的工作量和业务复杂程度。尤其是目前多个项目并行运作时,多部门重复劳动、流程权责不清、文档管理混乱、日程安排冲突,都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项目的不可控性和风险。而且目前这些问题随着公司的发展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已经被大家提到急需解决的日程上来了。而将企业的传统项目管理模式提升到信息化管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唯一有效手段。

1公司概况及多项目管理的特点

1.1公司概况

本公司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现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某大型中央企业集团公司,是我国建材行业实力较强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建材及建材装备的研发、生产、销售于一身,主营进出口贸易、工程总承包、设备招标以及国际知名产品总等业务。其海外项目市场主要覆盖:东南亚、中东和非洲市场。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发展最为迅速的主营业务是国外工程总承包,其年营业收入占公司全年营业收入比例超过80%,但随着海外市场的迅速扩大,公司常常面临需要同时承接多个跨地域项目的情况,这既为公司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对公司的管理水平尤其是对多项目并行运作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极大的挑战。诸如:

(1)项目组内部、各个项目组间、项目部与公司间信息沟通效率低下。

(2)各职能部门间的协作困难。

(3)公司多项目间的协同度不高,项目经理间的资源争夺严重。

针对以上公司所面临的信息沟通效率低下、项目经理间协同度问题等,本报告希望能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提升项目实施质量,降低项目成本,提高资源共享,降低项目风险,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一个可供选择的方案。

1.2多项目管理的特点

针对于项目型企业来说,就信息化管理方面,多项目管理至少涉及到以下几个特点:

1)、项目信息复杂性:从内部环境来说,各项目间,单个项目内部,以及项目组与公司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从外部环境来说,有项目组与用户的信息交流,还有与其它第三方的信息沟通。另外,信息传递的渠道和方式也是多样的,包括电话、传真、EMAIL、网络、视频会议等方式。

2)、组织的整合性:一般单个项目管理中,项目实施过程中人员相互沟通少,沟通效率和有效性较低。而多项目管理中,项目组中各项目小组成员在统一的合作体中工作,技术、知识、信息共享程度较高,易形成和强化统一的合作观念,沟通效率和有效性较高。

2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

2.1 信息化管理要求的提出

信息化管理是公司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自己提出来的要求,大家都意识到了只能通过信息化管理模式才能管理好我们的日常工作和业务。其优势至少能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解决现有工作中已暴露出来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将有助于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公司形象和抗风险能力,适应企业信息化发展潮流。

2.2信息化管理的要求

对于一个公司来说,要想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单从客观方面进行调整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一些配套设施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完善,只有从软硬件上都满足了条件,才能实现公司管理水平的提升,公司要想能够尽快适应新的信息化项目管理模式,还需要做好至少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公司配套管理制度的建设,只有在一套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的支持下,整个项目组成员才能够团结协作为实现项目目标而努力工作,这一方面,可以聘请专业的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做人力资源相关的绩效管理方面的工作,整理出一些相关的绩效考核制度便可付诸实施;

(2)加强项目经理及项目组其他成员的培训工作,不仅仅是业务能力的培训,还有员工心理素质的培训、适应能力的培训等等。

(3)加快基础数据库、标准库和知识库的建设,为标准化和规范化的信息化管理打好基础,各部门基于信息系统开展业务联系,同时和必要的原有联系同步运转,这样可以简化部分工作流程,合并重复工作,减少管理任务冲突,且能够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进而减少任务延迟的人为因素,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3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

基于以上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公司开始着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定为:

以成熟的IT技术,结合企业的管理习惯,建设一套管理先进、技术成熟、满足我公司业务需求的,连结各业务及管理部门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把公司业务、日常管理纳入信息化管理,从而进一步提升公司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管理水平,加强数据和信息共享,为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提供支持,从而引导并全面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

通过3年时间的建设,基本完成了协同办公、公文流转、信息共享、人力资源、项目管理等涵盖公司所有业务和管理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并从企业组织架构上引入了信息管理中心,主要是为企业的运营提供支持,主要包括了为基层执行人员使用的事物处理系统也就是OA;还包括了为中层管理人员使用的MIS系统,加快中层管理人员对信息的了解和处理问题的速度,减少中间层级的信息传递;此外更重要的是包括了为决策层提供辅助决策支持的CAS系统。采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最大好处是信息交流顺畅,信息的交流不再受中间环节的干扰,员工可以越过界线与级别去寻找他所需要的东西而感觉不到他们是在破坏组织协议。这种方式能使各个部门、上下级等真正的达到项目的协同管理。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的网络制,各个部门产生、使用的信息资源得到充分的共享,可以优越于现有的通过电话、传真、邮件等方式处理问题;为项目管理中心实现了实时的监控和了解各个项目的情况,并从公司角度去达到多项目协同管理的公司级管理,综合考虑了人、财、物等资源的有效综合,达到多项目的成本最小化效果。

2.4信息化管理的效果分析

组织模式的变革通常有两种比较典型的形式:激进式和渐进式。而对于项目型的公司来说,多项目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保证企业的稳定性,我们采用的是渐进式的优化调整,没有去进行激进式的变革。而且,是逐步的应用到部分项目中进行效果验证后进行推广。

2011年底,公司在进行年度工作总结时,多个项目经理在年度述职报告中不同程度地提到了预算超支但同时却出现了进度延误的问题,在年度总结会之后,由公司高层、项目经理以及其他部门经理一起组织了专门的项目研讨会研究问题原因并找相应的解决办法。由各参会人员分别阐述其团队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梳理出了其中与信息化管理相关的有以下几点:

(1)项目在推进过程中,各部门协调执行比较困难,且业务处理流程过于复杂;

(2)信息不对称且无法及时共享,信息沟通和传递不及时,导致现场与国内项目组之间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指挥和领导,所作的决策迟缓导致工期延误;

根据以上项目执行中的问题,及公司目前的实际情况,形成决议要求将开发出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试运行到项目的实际执行过程中去;

通过做出了一些调整,并且公司从制度上给予项目一些支持,参照原有的项目执行计划在实际的执行进度基础上重新调整了新的执行计划,并且在尽可能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采取了一系列的赶工方案,到2012年在公司的半年成本预算执行总结会上,项目最新的进度和费用报表有了明显的改善,项目的执行进度基本赶上了项目初期制定的总的执行计划,费用控制上相比原执行的费用情况也有了较明显的改善。究其主要原因是:通过一系列的调整,增强了项目的执行监督控制力度,及时的采取了成本和进度纠偏措施,通过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加大了大家项目共享程度,简化了项目业务流程,提高了项目运作的效率。

当然,我们知道,由于项目管理的复杂性,且项目本身的单一不可复制性,我们也不能绝对地认定项目的改进完全是因为信息化管理的应用;而且对于项目的成功考核标准也很难界定,影响项目的因素太多,有项目经理的水平、团队的整体素质、项目干系人的配合程度等等太多决定因素,而不仅仅是一个项目管理的某一方面所完全决定的。

3结论

针对当前项目型企业多项目同时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论述了多项目管理研究的内在需求,根据多项目管理的特点以及与信息化管理的优点和相关理论,对公司现有的多项目管理模式进行了优化和调整,引入了信息管理系统和信息管理中心,也分析了引入信息管理中心在项目管理中的实际效果,此外对于信息化管理需要相应的要求做出了探讨。

研究成果表明:在多项目管理中引入了信息化管理的概念,使其能有效地解决多项目管理的沟通、信息共享、业务复杂等问题,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从而增强企业同时承接多个项目的能力。通过本文的研究,信息化管理在多项目管理上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可以为具有类似工程总承包业务的企业提供多项目管理模式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林晶晶. 企业多项目管理中的人力资源配置研究[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篇3

关键词:BIM技术、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策略

中途分类号: F40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一般来讲,在以往二维CAD时代下建筑业生产效率的低效性是困扰建筑业的一大难题,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建设项目生产过程分散性,建设模式集成程度低,建筑业信息化程度跟不上时展的脚步。BIM(建筑信息模型)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设项目的各阶段的信息,并提供协同工作环境,可以使建设项目的生产过程连续化,提高了项目的集成化程度,给解决这一难题带来了希望。

二、BIM技术概述

1.概念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指在广义的工业标准下建筑设施的物理特征以及功能特征,对应的工程生命周期信息可统计或可运算的基本表现形式。BIM采用三维数字技术,以IFC(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为参照标准,把建设工程项目信息集中起来做成工程数据模型。

这是一种新的软件开发技术,现在的BIM涉及到更多软件程序,并且还有扩大应用范围的潜力。BIM是一种更加智能的工具,它使工程项目的信息管理进一步便捷,这相对于以往的思维方式是一个改变;承建方得到更加全面的图纸信息,可以提升操作流程;管理者使用新技术统筹信息,可以进一步增强管理能力,提高效率。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可以给工程参与者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有利于做出正确的决策。

2. BIM特点

(1)可视化作用

在BIM技术的支持下,实现对建筑实物的立体化展现,这种近乎“逼真”的效果可以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的损失。在以往的建筑施工过程中,一般是应用平面的施工图纸做导向,但图纸最大的缺陷就是立体感明显不足,仅是设计人员的凭空想象,直观性不强,势必会对建筑物重要功能产生遗漏而不得不重新施工,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然BIM技术的引入,以其三维、四维、甚至N维的可视化强大功能,可以实现对建筑物物理结构和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使一个超乎真实的立体建筑物模型得以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如图1)。更有甚者,BIM不仅在建筑设计阶段实现可视化,在施工、运营的过程中同样可以达到可视化的效果。

(2)协调性

各专业项目信息出现“不兼容”现象,使用有效BIM软件协调流程进行协调综合,减少不合理变更方案或问题变更方案。BIM技术所特有的对项目各方的意见、建议进行交流和汇总的强大功能,并通过计算机程序来对施工工序进行模拟,不仅有效避免了建筑事故的发生,还能做到发现问题,协调沟通的理想效果。

(3)模拟性

BIM的模拟性技术特点,是指BIM不仅能在项目设计阶段实现对建筑物的模型模拟,通过三维、四维的效果图来消除以往图纸设计的缺少直观性的缺陷,还能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达到模拟的效果,即是说模拟施工建设的整个过程。在建筑物设计阶段,BIM会针对所设计的建筑物的各个部门的性能进行模拟,包括节能模拟、突发危机事件的人员疏散模拟、对建筑物的光照模拟、热能传导模拟等等;而在项目施工阶段,则表现为对项目的施工效果的三维模型进行4D模拟,即是说可以实现模拟施工流程,BIM的此种性能,不仅为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案的确定寻求依据,更为重要的是,在施工流程模拟中,项目各方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实现工程造价成本的有效控制,为经济效益的提高“保驾护航”。

(4)优化性:BIM及与其配套的各种优化工具能对项目进行可能的优化处理。保证了施工过程中各种数据参数信息的精确性,也实现了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各个阶段信息资源的无缝链接。

(5)关联性和一致性

在BIM技术下,项目设计模型中的各项数据是彼此关联的,当某一数据参数发生改变时,与这一数据参数相关联的其他参数信息都会随之发生变化,以实现技术数据参数的吻合性。此外,在项目进度的不同阶段,这些技术数据参数信息无需重复输入,也不会发生改变,实现了项目数据信息的全生命周期的一致性。

三、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模式与策略

1.BIM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作用

实现了建设工程复杂形态的空间三维表现。并且能够根据3D模型自动生成各种图形和文档,而且始终和模型存在着逻辑关系。当工程模型发生变化时,与之相关联的图形和文档将自动更新。设计过程中所创建的对象之间均存在着相应的逻辑关联关系,当某一个对象发生改变时,与它相关联的其他对象也会自动更新。

实现了不同专业设计之间的信息共享。结构、建筑、水电、暖通等各专业的CAD系统可从信息模型中获取所需的设计参数和相关信息,不需要重复录入数据,避免数据冗余、歧义和错误。

实现了不同专业之间的协同设计。当某个专业的设计对象被修改时,其他专业设计中的对应对象会随之更新。

实现了虚拟设计和智能设计,可以进行多种分析。如:利用工具软件创建3D 模型,完成结构条件图,对结构进行分析,得出合理的结构施工图;运用“零库存”的生产管理方式,限额领料施工,有效地进行造价控制;通过与进度计划软件的数据集成,实时监控施工进度,实时调整现场情况,有效调整施工工序。此外,还可进行碰撞检测分析、能耗分析、机电分析、可持续性分析等。

2. BIM技术在项目招投标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发挥招标投标模块的作用,这时的操作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主要目的就是将项目前期已经形成的成果适度的进行公布,公开组织招投标。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降低投标单位对项目误解产生的时间和费用损失,也可以规避一些行为的发生;投标单位还可以进一步依据这些集成文件,制作出合理、精确的标案,这也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公正的平台,使各方平等的进行竞标。经过一段时间Y系统公示,最终标案产生,输入系统招投标文件就会形成有效电子文档,它是项目合同的依据,并以此形成项目的一系列总承包合同文件。

3.BIM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作用

实现了集成项目交付IPD(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管理。系统把项目建设的各参与方在设计阶段就集合在一起,着眼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利用BIM 技术进行虚拟设计、建造、运营及管理。

实现了动态、集成和可视化的4D 施工管理。将施工现场和建筑物的3D 模型与施工进度相比照,并与场地布置和施工资源信息集成一体,建立4D 施工信息模型。实现建设项目施工阶段进度、人力、设备、材料的动态集成管理及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模拟。

实现了项目建设各参与方协同工作。项目各参与方信息共享。基于网络实现文件、图纸和视频的提交、审核、审批及利用。项目各参与方通过网络协同工作,进行工程洽商、协调,实现施工质量、安全、成本和进度的管理和监控。

实现了模拟施工。在计算机上执行建造过程,虚拟模型可在实际建造之前对工程项目的功能及可建造性等潜在问题进行预测,包括施工方法实验、施工过程模拟及施工方案优化等。

4.BIM在工程项目运营维护阶段的作用

综合应用GIS技术,将BIM与维护管理计划相链接,实现建筑物业管理与楼宇设备的实时监控相集成的智能化和可视化管理。后期运行和评估模块将会发挥积极的作用,它能够提供关于建筑物使用状态、详细的维修记录、全面的财务状况等信息。利用系统所提供的这些有用实时数据,承包物业管理方,终端用户等就可以对工程项目的运营做出准确决策。同时,还可以对建筑进行运营阶段的能耗分析,进而对其进行节能控制。结合运营阶段的环境影响和灾害破坏,针对结构损伤、材料劣化及灾害破坏,进行建筑结构安全性、耐久性分析与预测等。

5.BIM在工程项目信息收集及共享中的作用

系统建立了单一的工程数据源。工程项目各参与方使用的是同一信息来源,确保了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有效的实现了项目各参与方的信息共享和交流。从根本上解决项目各参与方采用纸介质的方式进行信息交流而形成的“信息断层”和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社会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BIM是实现建筑信息化的必要途径。可以预见的是,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项目参与方在关注和应用BIM技术,使用BIM技术进行设计和项目管理的涵盖范围和领域也越发广泛。相信随着BIM相关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将更加深远地影响建筑业的各方面。

参考文献:

王陈远《基于BIM的深化设计管理研究》,《工程管理学报》, 2012年04期

篇4

关键词:钻井工程;项目管理;必要性;承包方式;合同管理

中图分类号:TE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经济节奏不断加快,人类越来越多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进行钻井开采工作。钻井工程是一门工程科学,有自己的基础理论和各种各样丰富的实践,然而,如何高效、快速应对人类对自然能源依赖与需求,以适应经济和科学研究高速发展要求,采取一种行之有效方法,在钻井工程实践和资金固定条件下,科学、快速、高效达到特定科学目标,是我们针对钻井工程管理的迫切需求。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一种成熟而又有效的管理模式——钻井工程项目管理已在实际生产中得到证实,它是当今钻井工程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1 概述

钻井工程是一门工程科学,它是一种复杂、系统、科学专业生产活动。钻井工程是日以继夜的生产活动,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崛起,其功能也在不断创新,由早期传统陆地石油钻井、地质勘探向更加复杂海洋石油钻井、天然气能源钻井、地球气候变化勘探钻井发展,而这些复杂钻井工艺除了对科学技术有更高要求,同时也对钻井工程管理模式提出了更系统、全面要求。钻井工程项目管理化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必然产物,它是研究在时间和资金一定条件下,如何通过科学计划、控制和组织达到特定目标性科学。钻井工程项目管理化,可以有效解决在钻井工程中所出现效率低、质量差、施工成本高、工期长一些通病。通过对国内外已成熟钻井工程项目管理经验了解,针对国内钻井企业现状,解读建立钻井工程项目管理重要性,从而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提高钻井工程相关企业协调协作能力,相互配合能力,来为钻井工程更好、更快发展提供管理保障。

2 钻井工程实行项目管理必要性

2.1 由于目前人类生产、生活依靠大量石油、天然气、复合型等自然资源,因此要求一些从事石油开采、天然气开采企业加速对地下资源开采速度和提高开采量。但目前一些开采企业钻井施工项目,在全年人员与设备不停运转情况下,不仅达不到预定发展目标要求,还与专家根据现有技术和设备情况所预测钻井能力要求相差很大,这不但降低了开采速度和开采量,企业还要承担相关人员工资、奖金,负担这些设备维护和管理费用,从而大量增加油气田开支。

2.2 钻井工程是一项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工程,随着国际钻井工程技术发展,一些先进钻井技术也传入我国,被我们所利用,但钻井工程分工越来越细,自然导致相紧密联系一些附属企业和技术如测井、固井等企业与钻井开采技术成为一个庞大系统工程。目前大部分石油钻井公司依然采用原始,简单石油钻探技术来发掘油田,这不仅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资源,而且也是企业背上沉重经济负担。

2.3 由于一些油气田勘探开发属国有性质,其中国有企业将一些钻井工程项目分包给一些承包商,即有石油公司确定勘探任务,由钻井承包商进行钻井作业并承担风险。但这种关系是在非法人实体和企业间进行,在实践中出现了石油公司无法监督,承包商机构庞大局面,使钻井工程出现混乱局面,影响工程进度及生产质量。

2.4 目前一些油气田公司还存在全井包干制,就是油气田公司提供勘查和设计资料,而将所有决策权、材料采购权、技术准备和指导工作均有承包商自行负责,但一些承包商却不具备承担这些风险能力,自然在一些气候及其他不可抗拒原因造成风险便转嫁给油气田公司来承担,加大了油气田公司损失。

3 钻井工程项目管理具体措施

3.1 油气田企业设置专门部门承担某一工程管理职责,首先明确自身职责,严格制定油气田钻井工程项目管理办法、严格区分油气田公司、承包商职责和要承担责任,做到责任经济效益相挂钩。对于已经完成企业生产指标的承包商给与奖励,对于完不成生产指标的承包商进行处罚,这样极大调动广大施工人员积极性。

3.2 在承包方式上,钻井工程项目承包可以采用模糊分析方法对钻井项目钻井队实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从中选出具有一定生产实力和有良好信誉承保对象。这种方法为项目承包提供了一种科学评价手段,同时也为油气田企业评价各作业队伍提供了一种有效科学方法参考。

3.3 工程项目管理人员通过现场勘查,认真研究专业人员或专家提供相关地质调查数据、设计井深等书面文件和设计文件,制定详细、科学、可行施工组织设计和重点、难点施工方案,会同各承包商进行商讨,并一致通过后报相关部门审批合格后,分发给各相关单位或个人,并依照此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施工中对违反该施工组织设计并造成质量事故,有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

3.4 合同管理。在选择好承包方式后,实行项目管理合同制,要用合同来明确各方技术经济责任,把合同签订、检查、执行等贯彻落实到项目管理始终。

3.5 项目控制和实施。在实际钻井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部门要制定相应施工现场质量和安全检查方案,严格控制施工作业队伍钻井质量、工期、成本,及时纠差,以保证钻井项目合同和钻井目标得意实现。施工质量差,生产成本高于预算成本,工期控制不当导致工期延长,致使开采日期延后等带来损失都是由于钻井工程中管理不善造成,而通过钻井工程项目管理化,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出现,从而提高钻井工程各项指标在规范、合理控制下进行,推动其后期经济效益。

结语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今天,如何大幅度提高钻井技术发展,保证能源供应,是我们面临一个重要课题。除了依靠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工艺外,建立健全钻井工程项目管理,依靠项目管理科学性、全面性、有效性至关重要。可以说,钻井工程项目管理必将为钻井工程发展带来更加光明前景。

参考文献

[1]戴金星.石油勘探与开发[Z].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2009.

[2]杨茁.石油学报[J].中国石油学会,2008.

[3]李田宁.现代石油钻井工程关键技术实用手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4]陆青云.钻井工程施工新技术及标准规范手册[M].北京: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5.

篇5

[关键词]BIM 优势 价值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是指在开放的工业标准下实现的物理和功能特征,及其相关的项目生命周期信息的可计算或可运算的表现形式。BIM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通过一个共同的标准,目前主要是IFC(Industry FoundationClass)集成了建设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作为一项新的计算机软件技术,BIM从CAD扩展到了更多的软件程序领域,如工程造价、进度安排,还蕴藏服务于设备管理等方面的潜能。BIM给建筑行业的软件应用增添了更多的智能工具,实现了更多的职能工序。

1应用BIM进行工程项目管理构建优势分析

传统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由于工程管理涉及的单位和部门众多,信息输入只能停留在本部门或者单体工程的界面,常常出现滞后现象,难以进行及时整体工程的相互传输,阻碍了整个工程的信息汇总,必然形成信息孤岛现象。基于BIM构建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除了具有传统管理信息系统的特征优势外,还能满足以下要求:

(1)集成管理要求。随着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不断推广和运用,人们越来越强调项目的集成化管理,同时对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将项目的目标设计、可行性研究、决策、设计和计划、供应、实施控制、运行管理等综合起来,形成一体化的管理过程;将项目管理的各种职能,如成本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等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全寿命周期管理要求。全寿命管理理念就是要求工程项目的建设和管理要在考虑工程项目全寿命过程的平台上进行,在工程项目全寿命期内综合考虑工程项目建设的各种问题,使得工程项目的总体目标达到最优。

2 BIM的研究方法

(1)面向设计与施工的BIM建模系统

面向设计与施工的BIM建模系统引入建筑业国际标准IFC,将建筑3D模型与设计、施工及管理信息集成一体,实现了3D模型参数化创建与显示,建筑构件和体量、材料、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信息关联、查看、编辑和扩展,模型的IFC格式导入与导出等功能。本系统适用于各种建筑设计与施工阶段的BIM建模与编辑,为BIM创建提供了工具。

(2)基于IFC的BIM数据集成与管理平台

基于BIM工程数据库进行信息存储、管理和高效的访问,并基于子信息模型技术实现建设过程中BIM数据积累、管理和共享是这个平台的一大特点。平台提供了BIM数据存储、维护、管理以及三维几何模型和材料、进度等工程信息的浏览与查询功能,实现多用户的权限控制和并发访问。该平台为基于BIM的AEC/FM系统提供底层数据支持,是面向建筑生命期工程信息管理的平台支撑。

(3)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施工优化控制和管理系统

该系统研究基于IFC标准定义了施工管理领域涉及的人力、机械、材料等资源信息模型,通过建立将资源信息模型与施工计划、成本和施工场地信息模型进行关联的信息集成机制,构建基于IFC的施工优化信息模型。该系统在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场、广州珠江新城西塔等多个大型工程示范应用,有效的辅助设计施工人员进行施工进度安排与优化,场地布置和施工操作优化,明显提高了关键工序的施工效率和精度,提高了信息化管理水平。

3 BIM的应用

BIM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它涉及到从规划、设计理论到施工、维护技术的一系列创新和变革,是建筑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BIM的研究对于实现建筑生命期管理,提高建筑行业设计、施工、运营的科学技术水平,促进建筑业全面信息化和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国家的重视及行业发展的需求,将极大促进BIM更深层次的研究和广泛的推广应用。目前,我国BIM应用的主要推力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国家支持的BIM研究成果应用。我国BIM技术的基础性研究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如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课题研究成果“基于IFC的建筑工程4D施工管理系统”,成功应用于国家体育场、青岛海湾大桥、广州西塔等多个大型、复杂工程,专家评价属国内首创,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荣获2009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

(2)建筑业信息化应用的实际需求。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着世界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规模日益扩大,结构形式愈加复杂,尤其是超大型工程项目层出不穷,使企业和项目都面临着巨大的投资风险、技术风险和管理风险。应用BIM技术,从根本上解决建筑生命期各阶段和各专业系统间信息断层问题,从设计、施工技术到管理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和应用效果,已成为建设企业的迫切需求。国家体育场、青岛海湾大桥、广州西塔等工程项目成功实现4D施工动态集成管理,并获2009年、2010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

4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信息模型也得到了飞快的开发和利用,它的发展和建筑也得发展相得益彰.在这个信息化时生着举足轻重的作用。BIM的管理平台,优化控制与管理系统及其施工及安全分析系统的全面改进使得建筑项目的管理信息化实施有了实质性改变,工作效率,成本,人员冗余等各方面大大得到优化,进而推动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宇静.基于项目信息门户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研究[J].

建筑管理现代化,2008,(2):24--25.

[2]马智亮,秦亮,任强.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框架

[J].土木工程学报,2006,(1):103―107.

[3]陈彦,戴,等.建筑信息模型在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中的框架研究[J].施工技术,2008,(2):5----6.

[4]丰亮,陆惠民.基于BIM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构

想[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9,(8):363―364.

[5]丁士昭.建设工程信息化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2005.

篇6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现状;趋势

21世纪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与普及。无论是企业运作发展还是居民日常生活需要,都大范围的运用相应计算机技术,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不但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而且便于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因此笔者以自身多年工作经验为依据,简要分析计算机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应用趋势,可以为计算机日后发展方向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1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

1.1计算机应用的技术水平不高在我们国家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因为与国际接轨时间相对较晚,对于计算机相应技术运用还不够专业,而且在此过程中,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即使在一些领域已经开始运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一些问题,但是一般还仅仅局限于电子化处理方式,没有形成具有专业性和全面性的分析网站,最为严重的是该行业缺少高精尖人才,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限制条件,使其本身所具有的优势很难得到全部发挥,不利于技术的使用和发展。

1.2区域之间计算机技术发展不平衡因为我们国家国土面积广阔,还有很多欠发达地区,这些区域受到各种因素的共同制约,在行业发展中,并没有应用计算机相关技术,虽然国家和政府大力支持对计算机技术进行普及,但是,受到经济条件的影响,各个区域之间的计算机应用存在很大差异性。一般情况下,市中心繁华区域计算机应用广泛,偏远地区甚至不知道计算机为何物,不利于各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平衡度。

2计算机应用趋势

2.1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但是,由于各个工程项目之间都存在其自身独特的性质,所以在应用多媒体技术时,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进而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建设,而且没有可行的办法来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因此,为了使项目管理的风险降到最低,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有所准备,做好进行技术开发的前期工作。

2.2网络技术的应用再进行企业项目管理过程中,因为每个企业运营的实际情况所有差距,对于很对重要的问题无法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解决。因此,进行企业内部管理环节应该建立一个信息交流平台,除此之外,企业管理者还应该组建一个内部网络管理群,利用网络交流平台可以让公司高层深入了解员工所想,更好的为企业建设服务。

2.3计算机应用的微型化、智能化发展通常情况下,想要完善社会功能建设体系需要运用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在信息高速运转的今天,加快信息传播速度,有利于更好实现资源共享。在计算机技术得到广泛普及的前提下,要不断向微型化发展,如此一来,才能够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小型设备中,在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实现智能化。更加方便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可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物质文化需求。

2.4人性化发展趋势我们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随着计算机智能化得到普遍的运用与推广,计算机能够为人们做更多的服务,而且,在此技术引领下,促进社会进步和时展。文中所阐述的人性化,主要目的是为了便于实现计算机和人之间的交流,并不断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现如今运用最多的主要包括语言控制和手势控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升级,它发展到可以根据人们的意愿想法进行操作和指令的执行或删除。现在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老年人学习计算机的难度较大,正因如此,计算机技术将会向着人性化发展,所以在不久的将来,计算机将会变得更加简单易学,由此使这个问题得以解决。

2.5无线化的趋势根据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来看,从开始到现在,一直对无线技术有所研究,而且专业人员给出结论,即这种无线技术和笔记本电脑上网涉及到的无线技术从本质上来讲是两回事,而且专业人员预测在不久的将来计算机能够实现网络与设备之间无线化连接,假如说该项技术得以顺利实现,在将来家用台式机电脑将会越来越方便,因为其显示器和主机与其他电脑配件可以进行无线连接,而且在计算机的研究过程中,专业人士又把无线显示器称之为UWB技术,这种技术属于它无线通信技术,有着很多优点,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功率低、带宽高,能够大大提高计算机技术在生活便利性,所以说相关人员要着重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世界科技迅猛发展,而计算机脱颖而出,成为增速最快的科技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需求不断提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计算机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而且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现今社会,我们可以享受到计算机带给我们的便利,由此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提升。在未来社会,人们对科技的需求会越来越多,因此,为了保证计算机技术给人们带来更大的便利,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首要的就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便于相关部门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纪凌,谈良计算机安全管理及其在现代通信中的运用探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02):241-242.

[2]王慧霞.浅析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河北企业,2014(04):131-132.

[3]梁红杰,蔡丽虹.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运用探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05):225-226.

[4]李万明.浅谈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01).

篇7

【关键词】总监办;管理;体会

前言

随着工程项目管理制度的健全,监理机构的建设更加标准化,为适应工程项目管理需要,总监办职能由以往的简单履行监理合同信息管理逐步全面化、多元化。现如宁启复线电化工程监理II标管辖工程项目点多、线路长,专业多,且是营业线施工,工程项目特点的复杂性更加突显了项目总监办的重要作用,同时对总监办人员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宁启项目总监办管理模式

1.1建立适合项目需要的结构职能图

1.2细化总监办具体工作内容

(1)服务:安排日常后勤工作,包括车辆安排、环境卫生、会务接待、办公用品;协助总监进行办公费用预算,并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2)培训:根据工程项目需要,制定内部年度培训计划,在总监、副总监的协助下进行分层次培训(决策层、执行层、操作层);根据监理公司年度培训计划,为监理项目部提供培训信息并做好报名等服务工作。

(3)信息资料管理:信息传递(收发各部门资料,提供各部门相关材料);文件起草;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及修订;监理资料归档。

(4)考核:督导检查:内业、现场相结合;监督各部门的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总监、副总监对各部门布置工作完成情况。

(5)专业功能:投资控制:据实审核验工计价,审核周完成工程量,便于控制月工程量;进度控制:审核施工单位月施工计划,符合开工条件的才能上报计划,并通过比较完成和计划进行纠偏。

(6)助手:协助总监、副总监工作:安全质量专项检查、总监布置的工作计划等;做好领导参谋,提供信息和建设性意见。

1.3明确总监办管理岗位职责分工

(1)总监办主任

总监办直接负责人,根据总监工作要求和内容,制定总监办管理办法(综合管理制度),并明确总监办成员工作分工,进行内外部总协调,负责总监办职能图的一切事宜。

(2)办公室资料负责人

负责监理站资料的具体管理工作,按时完成领导交给的资料整理和编写工作,及时归类和收集各种相关资料,催办各监理组应上报的资料,负责与施工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相关单位的信息沟通。

(3)信息资料员

信息资料员:按资料管理办法的规定,负责文件收发、收集、整理、汇总、存档、总台帐工作,负责查找监理人员需要的资料。

2、宁启项目总监办在管理中取得的成效

实践表明,总监办在监理站领导和各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下,取得了一定成效,这是站领导的期盼,也是总监办一直努力奋斗的结果。具体成效如下:

2.1服务方面

最突出的效果是现场配备标准化。总监办为规范监理服务形象,统一现场作业工具及用品,为现场监理配备了工具包、监理安全帽及工作牌、笔记本、记录笔、小钢卷尺,要求现场监理根据现场实际带全施工图复印件、监理细则、规范和标准、施工方案、监理旁站记录项目交底、安全旁站交底、内在质量检查方法及交底。现场标准化管理促进了现场监理掌握现场施工和监理基础信息,重视监理工作依据,进一步培养勤奋学习和积极向上的工作习惯,提高监理事前考虑问题、事中检查分析解决问题、事后总结积累工作经验和技能的能力,为监理公司在监理行业中树立了正面形象。

2.2培训方面

(1)实行岗前员工培训聘用制:培训内容包括监理规范、验收标准、施工设计图、综合管理制度、业主来文,培训后进行考试,合格者聘用,不合格者淘汰。

(2)专业部位培训:自宁启项目开工以来,随着工程进展总监办一直坚持组织专业部位培训,包括桥涵(如钻孔桩)、路基(级配碎石、过渡段)等各专业部位,提高现场监理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水平。

(3)实现了培训课件系统化:为实现长期培训机制,总监办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系统化的课件编制,包括监理业务篇、基础知识篇、测量专业篇、安全篇、质量篇、桥梁专业篇、路基专业篇、试验篇。

2.3信息资料管理方面

总监办在资料管理上已经日渐成熟,根据《铁路建设项目资料管理规程》(TB10443-2010)编制了《内业资料管理办法》并已实施,资料管理有序、齐全、易查找。

2.4考核方面

总监办考核工作正常化,尤为突出的是季度督导考核,总监办根据事业部技术负责人制定的督导计划进行检查并形成督导检查报告,反馈到各监理组,监理组进行整改、回复,实现闭环管理,加强了总监办与现场监理组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

2.5投资、进度控制方面

在铁路项目中,监理投资控制主要体现在验工计价方面,上海天佑监理站在验工计价审核上得到了业主的认可,这与总监办的工作态度息息相关的,总监办严格审核施工单位上报的资料。合同内计价依据合同,结合现场实际完成的合格工程量进行计价,不超计、不漏计;合同外计价据实签认,拒签施工单位申报不符合实际的工程量,比如既有线加固未拔除钢板桩、挖孔桩护臂钢筋,维护了业主的利益,有利地控制了投资;进度控制上总监办认真审核施工单位上报的月施工计划,只有符合开工条件才允许上报计划,并进行计划和实际进度相比较,出现偏差时及时与施工单位进行沟通,分析偏差原因,进行纠偏。

篇8

关键词:成本分析 项目管理 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2-257-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路施工企业竞争日益激烈,获利空间越来越小,为了企业的发展,或立于不败之地,公路施工企业都重视了对项目的管理。根据相应的管理模式,对施工成本进行控制,使企业获利空间有所提高。对于项目的成本控制,主要应从管理模式上着手,从组织机构、科学技术、经济等方面,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一、公路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企业体制不健全,责、权、利不对称。在公路施工企业,普通存在的问题是利益与风险不对等,权利与义务不相称。有的项目经理权力很大,但风险却很小,企业的盈亏很大程度依赖于项目经理的个人素质,而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包盈不包亏,对各类成本不重视,管理不精细,甚至有可能出现“黑洞”。而项目的职工,由于成本与自己的切身利益并无太大关系,对企业的发展,企业的成本控制与管理模式漠不关心,可能导致工作失误,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2.人工成本高,材料管理制度不健全,机械设备完好率、利用率低,使用费用高。项目成本构成主要是由工、料、机三大部分组成,人工成本在招投标综合单价中的比例为:大型桥梁一般在10%以内,路基工程一般在16%以内,路面工程一般在10%以内,当然人工费用比例随特定项目的施工环境、机械化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目前,税务、劳动人事等相关部门审定的百元产值含量工资一般在16%左右,并随企业效益等各方面因素而浮动,但这含量系数是包括全企业的总工资开支水平,而不是特定某一项目可实际开支的工资水平。据笔者调查,项目工资开支总额一般都达到15%左右,个别项目甚至达到了25%,有些项目大锅饭现象仍然严重,公司职工放假工资,大量外聘技术人员、农民工、临时工工资,项目部仍承担责任,致使工资居高不下。另外,当前项目部在劳动力使用上,不按岗、不按实际需要配备人员,两人能完成的工作安排三人,可使用低工费的工种却使用高工费的劳力,为了照顾关系、人情,安排一些专业不对口的人员上岗,对临时工闲时也留用,职工对生产经营状况可以不闻不问,但每月的工资、津贴、奖金一样不能少拿,从而人为地扩大人工费开支。

材料费指在施工过程中耗用的构成工程实体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和周转材料、摊销材料费用以及材料租赁费等。材料成本在施工企业工程成本中占相当重的比例,一般经验值为55%~65%,可以说材料成本管理的成败,就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成败。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一些项目部在购入大型结构、施工钢材及各种配件、低值易耗品等时,属无计划采购,或采购计划非常随意,结果往往导致材料的积压、超支;采购人员暗箱操作,抬高材料价格,索要高额回扣,直接导致材料采购成本增加。再者,在材料保管阶段,没有把好用人关,经常出现监守自盗的现象。材料堆放零乱,没有及时清点,变质锈蚀厉害,有效利用率低。在材料的领用上,不按定额发料,施工人员想领什么就领什么,想领多少就领多少,多发的材料就浪费在工地上,材料被盗的现象时有发生。机械配件领用不审查,坏了就换,没有人去修复。

施工机械费占施工企业项目总成本20%左右,因此,对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造成机械使用费成本偏高的原因很多,归结起来有:第一,盲目采购设备,不根据市场行情和项目施工需要做可行性分析来购买或租赁设备,致使投资无法取得实效,无法收回投资设备成本,项目完工后造成设备闲置。第二,购买大批设备不实行招投标,不计算资金成本。第三,设备采购选型盲目,专用性太强,一旦设计变更,就造成设备投资浪费。第四,设备管理不到位,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均不能按操作规程办理,操作人员不能执证上岗,甚至造成人为损坏等现象。第五,企业缺乏计划管理和统筹调配机制,同一企业内部无法实现资源共享。

3.间接费用控制不力。间接费占施工企业项目总成本10%左右,间接费是指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费、差旅费、劳动保护费、其他费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办公费、差旅费,以及业务招待费开支严重失控。办公费开支无计划,办公人员想买什么就买什么,高档的办公用品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照相机随意买;项目部差旅费开支无控制标准,不管事情的轻重缓急,坐飞机出差,住高档宾馆。

4.承包措施不配套,分包工程存在漏洞,安全事故较多,甚至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公路工程项目实行内部队伍承包,其目的是使职工树立主人翁意识,有效降低各项成本费用。但一些项目部对内部队伍的承包没有相应配套的管理措施,实行承包后漏洞百出,致使成本超支。比如,有的承包方案规定完成多少任务发多少工资,但对材料的消耗和设备的使用、维修没有明确要求,形成包工不包料、包盈不包亏。

项目的安全管理,就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管理活动,通过对项目实施安全状态的控制,使不安全的行为和状态减少或消除,以使项目工期、质量和费用等目标的实现得以充分的保证。但大多数项目部均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安全事故,轻伤影响员工上班,重伤既影响员工上班,又需要开支医疗费,同时还使员工的体质和技能下降,降低劳动能力和劳动效率;特别是死亡事故的发生,既造成巨额抚恤费用开支,又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工程质量是核心,是生命线。但一些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从而导致返工、修复、推倒重来等重复施工的现象发生,加大了工程成本。

5.合同意识淡薄,财务管理混乱。合同管理是公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大多数项目部合同管理的意识淡薄,对购货、雇用人员、提供服务、分包工程、承包工程等合同知识知之甚少,不理解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基本要素,导致合同管理混乱,企业遭受巨大经济损失。

财务管理混乱现象具体体现在:一是没有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开支无计划,想怎么开支就怎么开支。二是货币资金管理混乱,开设多个银行存款账号,但又不及时核对清理,导致银行存款和现金账款不符,巨额成本隐匿在银行存款和现金余额里。三是债权债务的确认不准确,结算不及时,导致多付货款,应收款无法收回。四是收入、成本的计算不准确,导致成本不实、盈亏不准。五是会计基础工作较差,账物不符。上述问题的存在,必然影响到成本信息的准确性,继而造成项目部成本控制不准。

二、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措施

1.工程项目应实行独立核算。工程项目财务管理是指从项目接受到项目完工这一施工生产过程至工程保修期结束后的财务管理。项目部应根据项目规模的大小、施工组织特点、核算力量强弱及项目的地理位置等因素,采取独立核算财务管理体制,明确责任并授予相应权利,进行独立的绩效评价。

2.工程项目资金应实行预算管理。在独立核算财务管理体制下,工程资金回收与使用应建立科学的资金预算管理体制,进行成本控制,通过预算、控制、监督、分析、考核规范资金使用。项目资金使用应严格执行项目资金需求预算,增强计划性,减少资金浪费和损失;在保障项目施工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努力减少资金的占用,提高资金周转率。具体来说就是根据“零边际生产率”原则,即有多少事上多少人、进多少料。在项目开工之前,依据项目工程预算、施工组织设计等原始资料,选择最优施工方案,按照工程项目各项费用支出类别、支出时间、支出数额编制项目资金需求预算。

3.工程项目资产应加强成本核算与管理。工程项目的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涉及到固定资产、主要材料、临时设施、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等诸多实物资产,我们必须对其加以科学合理的管理与核算,对固定资产和主要材料实行重点管理。

(1)公路施工中使用的固定资产具有价值高、磨损大的特点,特别是大型的机械设备,由于高强度的使用频率,致使其价值迅速转移到工程成本当中。因此正确进行固定资产折旧成为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的一个重心,直接关系到成本、设备更新、税收等诸多问题,企业必须着重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对于按照项目所需购置的各种固定资产,均由总公司和分公司单位统一调配或购置;项目部只有使用、管理权,没有所有权,不得擅自出租、出借或用于抵押和经济担保。项目部对固定资产应设立台账,做好实物管理、调入、调出、盘点、对账等基础工作。同时,项目部必须加强固定资产的维护和保养。

(2)工程所需大宗施工材料要制定采购计划,进行公开招投标制度。项目部应根据施工组织计划,预算耗量及预计将发生的耗用情况,按月编制材料物资采购计划,经公司总部审核后进入采购程序。做好工程物资管理的基础工作,项目部要设置材料实物账,建立计量、验收、入库、出库、盘点、对账制度,账、卡、物必须相符,盘盈、盘亏要按规定处理。存货计入成本要以出库单和存货费用分配表为原始凭证。做好库存限量管理,对于工程用料,应按照工程进度、预算用量、市场供应情况等因素确定适度库存量,保证施工正常进行。项目完工后,项目部库存的存货由分公司和区域财务处理收回价款或转入下一个项目使用,无法使用和处理的部分,其价值全部计入项目成本之中。

(3)对于工程所需的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根据实际需要申请购买,合理进行摊销。项目完工后,尚可使用的,由公司财务部负责变价处理收回残值,也可估价收回周转使用,取得的收入冲减项目成本。

4.正确核算工程项目成本,加强成本控制。

(1)制定成本计划。公路工程成本是由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分包工程支出组成。其中,“其他直接费用”包括临时设施摊销费、施工工具费、项目设备与物资的进退场费。间接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项目部应按照收入与支出类别,制定成本费用计划,落实管理责任,尽量降低消耗、减少支出。

接到施工任务之后,要细化成本和费用核算,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出严格的项目成本计划表、降低成本技术组织措施计划表、降低项目成本计划表、间接费用计划表,作为对成本控制、分析和考核的重要依据。然后对成本计划进行分解,把指标落实到诸如木工组、钢筋组、混凝土组等各工组,同时设计内部表格,将计划用工、用料和机械费用与实际支出进行对比分析,查明原因,进行调查。

(2)进行预算控制。对于直接费支出建议主要运用定额控制。对于间接费支出建议用包干预算,一次性包死预算总额,全年不变。争创节约型企业,创建节约型项目部:杜绝在物资采购、工程结算、设备材料使用中管理混乱;杜绝各种非生产性经费开支,如电话费、招待费、差旅费等方面的浪费。

(3)关注项目的三个成本。一是关注质量成本管理效益。正确处理质量成本中关于质量损失(内、外部故障损失)、预防费用和检验费用间的相互关系,采用科学合理、先进实用的技术措施,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二是关注工期成本控制效益。正确处理工期措施成本和工期损失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确保工期达到合同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期成本,切不可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盲目抢工期赶进度,造成增大项目成本,导致项目亏损。三是关注安全成本。安全成本属于非功能性成本,在保证安全第一的前提下,准确核算和预测并合理控制安全成本,对于降低工程成本,提高项目效益,具有积极的意义。财务部门要按项目单独设立账户,对上述三个成本项目进行核算,反映项目的质量成本和工期成本,积累数据,在成本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降低质量成本和工期成本的建议。

5.做好工程项目的债权债务清理工作。独立核算的项目部应建立往来业务的结算、登记、核对清理制度,及时登记每笔债权、债务的形成、清偿及增减变化情况,每月底列出每个往来科目余额的分户清单,及时核对、清偿。项目完工后,为项目发生的所有债务应予全部偿还,项目形成的债权应该全部收回。在进行项目完工清算时,凡清算工作没有结束,债权债务没有全部清偿的,财务人员仍需对此负责。

6.对项目实行报告制度。实行独立核算财务管理体制的项目部,除定期编制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分配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专业报表(分对内管理的和对外报税的)外,还应当根据管理需要编制相关报告(包括项目预算执行报告、项目竣工决算报告、项目竣工审计报告、项目业绩考核报告)。

7.加强项目财务管理,强调项目经理成本责任制。提高全员成本控制意识,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实行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各项管理工作达到合理化、规范化、高效化,实行由开工到竣工、验收全过程的管理机制,保证工期、质量、安全、成本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提高财务人员地位与业务素质,让财务人员参与成本决策,使企业一切经济活动按照预定的轨道进行。强调项目经理成本责任制,把选准项目经理、建好项目管理层,作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龙头”。

总之,施工项目管理与成本控制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加强施工项目管理,才能控制住项目成本;只有实现项目成本控制目标,加强施工项目管理才具有真实意义。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体现了施工项目管理的本质和核心内容,是施工项目管理绩效的最终体现。

参考文献:

左向农.施工企业几个成本管理技巧[J].中国公路建设市场专刊,2003,(7)

篇9

1.1在项目工程中计算机软件的应用

在信息化社会,不管是信息的传播方式也好还是信息量也好都具有多种多样的特点,而这一特点也使得项目各方在具体的交流过程中变得比较困难,因此信息的交流和传递对一个工程的管理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将计算机软件充分的运用到项目工程中就能够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现在按照功能可以将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划分为两种,比如高档次的P3具有十分强大的功能,但是也相对的具有较高的价格,TimeLine属于一种低档次的软件,其只能解决工程中的某一方面的问题。

1.2在工程制图中对计算机软件的应用

在工程制图中对计算机软件进行充分的运用能够使工程师的劳动力可以极大降低,并且也使得工程开发的进度得加快。现在制图软件技术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出现了较快的提升,一般可以将工程制图的软件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也就是初步使用光栅扫描显示器,广泛使用PC机以及飞速发展的工程制图软件。现在有很多软件都在计算机工程制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Java以及AutoCAD等都属于比较常用的软件。各软件侧重不同,适用范围各异。

1.3在移动计算机通信中对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

现在在IT技术中移动通信和Internet属于两大热点技术,有效的结合这两大这点技术就诞生了移动计算机通讯网络。移动计算机通信网络主要指的是可以在网内随意移动主机的一种网络,这样就极大地方便了计算机用户的使用。比如PDA(个人数字助理)以及HandbookPC(笔记本电脑)等基本上都对无线通信设备进行了配置,用户可以在任何无线网络覆盖到的位置对各种不同的数据信息进行随意的发送或者接收。计算机通信的主要功能包括信息通信与网络技术的应用、分布处理功能、资源共享功能、数据通信功能。目前移动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主要包括移动internet的应用、纵向应用以及横向应用,而且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1.4在移动数据中计算机软件的应用

在移动通讯数据业务不断发展的今天诞生了多媒体应用处理器,现在3G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普及。3G网络能够将更加有效地支撑起共给移动业务的发展,其除了使通信质量得以极大提升之外,同时也保证了视频通话的实现。全方位的移动数据服务时代是3G时代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在各方面3G移动通讯技术都表现出了非常大的优势,在我国移动通信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现在又已经推出了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与3G移动通信网络比较起来,4G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势更为显著,其能够保证全球性的互通和漫游在不同同接入技术之间的实现,并且能够对多媒体互动业务进行支持,因此其具有更强的相互交错的功能性,年轻一代在未来市场上的多样化需求势必会由于4G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普及而得到更好的满足。

2结语

篇10

施工企业全面推行项目法施工管理,项目部在施工生产和队伍素质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但项目部只管生产任务的完成,成本意识淡薄,把成本管理看作可有可无现象仍然存在。目前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工资超支严重。项目成本构成主要是由工、料、机三大部分组成,人工成本在招投标综合单价中的比例,当然人工费用比例随特定项目的施工环境、机械化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随企业效益等各方面因素而浮动,当前项目部在劳动力使用上,不按岗,不按实际需要配备人员,两人能完成的工作安排三人,可使用低工费的工种却使用高工费的劳力,职工对生产经营状况可以不闻不问,但每月的工资、津贴、奖金一样不能少拿,从而人为的扩大人工费开支。

(2)材料管理制度不健全及不重视材料管理制度。材料费指在施工过程中耗用的构成工程实体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和周转材料摊销等材料费用以及材料租赁费等。由于材料成本在施工企业工程成本中占相当重的比例,它在施工企业项目成本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材料成本管理的成败,就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成败。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大多数项目部在购入大型结构、施工钢材及各种配件、低值易耗品等时,无计划的采购现象比比皆是,或采购计划非常随意,控制权完全在项目经理及采购员身上,结果往往导致材料的积压、超支;另外项目部未掌握相对合理的价格信息,也不懂采购材料的资金成本,从而使项目部购买了大量的高价材料;采购人员大都是项目经理“信得过”的人,对材料的质量标准知之甚少,甚至购买不达标的材料,从而增大材料需要量;采购人员暗箱操作,抬高材料价格,索要高额回扣,直接导致材料采购成本增加。

(3)机械设备完好率、利用率低,使用费高。对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造成机械使用费成本偏高的原因很多,归结起来有:①设备管理不到位,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均不能按操作规程办理,设备使用及操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操作人员不能执证上岗,甚至造成人为损坏等现象。机械设备有了故障不分析主观原因,不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坏了有料就换,无料就等的现象经常发生;②盲目投资,不能根据市场行情和项目施工需要作可行性分析来购买或租赁设备,致使投资无法取得实效,无法收回投资设备成本,项目完工后造成设备闲置;③设备采购选型盲目,专用性太强,一旦设计变更,花巨资所采购的设备就无使用价值,造成设备投资浪费。

(4)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管理混乱现象具体体现在:①没有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开支无计划,想怎么开支就怎么开支;②货币资金管理混乱,开设多个银行存款账号,但又不及时核对清理,导致银行存款和现金账款不符。③债权债务的确认不准确,结算不及时,导致多付货款,应收款无法收回;④收入、成本的计算不准确,导致成本不实、盈亏不准;⑤会计基础工作较差,账物不符。上述问题的存在,必然影响到成本信息的准确性,继而造成项目部成本控制不准。

(5)安全事故较多。项目的安全、健康管理,就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管理活动,通过对项目实施安全状态的控制,使不安全的行为和状态减少或消除,以使项目工期、质量和费用等目标的实现得以充分的保证。但大多数项目部均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安全事故,轻伤影响员工上班,重伤既影响员工上班,又需要开支医疗费,同时还使员工的体质和技能下降,降低劳动能力和劳动效率;特别是死亡事故的发生,既造成巨额抚恤费用开支,又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有:①纪律松弛,管理混乱,有章不循或无章可循;②现场缺乏必要的安全检查;③机械设备年久失修,开关失灵,仪表不准,超负荷运转或带病作业;④缺乏安全技术措施;⑤工人操作技术不熟练,安全意识差,违章作业;⑥领导违章指挥。

(6)间接费用控制不力。间接费是指管理人员的工资、差旅费、办公费、其他费用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办公费、差旅费、及业务招待费开支严重失控。办公费开支无计划,办公人员想买什么就买什么,高档的办公用品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照相机随意买;有的项目部领导不顾项目部的实际情况,员工工资可以欠发,外欠款可以拖延,但小汽车不能不坐,而且讲究档次。

(7)分包工程存在漏洞。分包就是承包人把从业主那里承接到的工程中的某些分项工程或工作分包给另一个承包人来完成,与其签订分包合同。在工程实践中,项目部对分包队伍施工的部分工序的工程数量存在重复计价现象,导致多拨工程款,最后形成亏损;有的项目部对分包工程的价格非常随意,没有重新按照定额和预算标准进行计算,仅随便定一个提取管理费的比例就万事大吉,最终提取的管理费还不够补偿投标所开支的费用;有的项目部甚至不考虑中标价格,把工程以高于中标价的价格分包出去(并不是中标价偏低的原因),形成巨额亏损。

(8)合同管理混乱。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大多数项目部合同管理的意识淡薄,对购货、分包工程、承包工程等合同知识知之甚少,不理解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基本要素,导致合同管理混乱,企业遭受巨大经济损失。有的项目部甚至与对方签订“一边倒”的合同,对方只有权利没有责任,而项目部则只有责任没有权利,导致项目部出现较大亏损。

2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措施

(1)人工费的控制。假定预算定额规定的人工费单价为25.80地,合同规定人工费补贴为30元/工日,两者相加,人工费的预算收入为55.80元/工日。在这种情况下,项目经理部与作业队要劳务合同时,应该将工费单价定在50元以下(辅工还可再低一点),其余部分考虑用于定额外人工费和关键工序的奖励费。如此安排,人工费就不会超支,而且还留有余地,以备关键工序的不时之需。

(2)材料费的控制。在实行按“量价分离”方法计算工程造价的条件下,水泥、钢材、木材等“三材”的价格随行就市,实行高进高出;地方材料的预算价格=基准价×(1+材差系数)。在对材料成本进行控制的过程中,首先要以上述预算价格来控制地方材料的采购成本;至于材料消耗数量的控制,则应通过“限额领料单”去落实。由于材料市场价格变动频繁,往往会发生预算价格与市场价格严重背离而使采购成本失去控制的情况。因此,项目材料管理人员有必要经常关注材料市场价格的变动,并积累系统翔实的市场信息。如遇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可向“定额管理”部门反映,同时争取建设单位按实补贴。

(3)施工机械使用费的控制。施工图预算中的机械使用费等于工程量乘以定额台班单价。由于项目施工的特殊性,实际的机械利用率不可能达到预算定额的取定水平;再加上预算定额所设定的施工机械原值和折旧率又有较大的滞后性,因而使施工图预算的机械使用费往往小于实际发生的机械使用费,形成机械使用费超支。由于上述原因,有些施工项目在取得建设单位的谅解后,于工程合同中明确规定一定数额的机械费补贴。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施工图预算的机械使用费和增加的机械费补贴来控制机械费支出。

(4)构件加工费和分包工程费的控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钢门窗、木制成品、砼构件、金属构件和成型钢筋的加工,以及打桩、土方、吊装、安装、装饰和其他专项工程(如屋面防水等)的分包,都要通过经济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签订这些经济合同的时候,特别要坚持“以施工图预算控制合同金额”的原则,绝不允许合同金额超过施工图预算。根据部分工程的历史资料综合测算,上述各种合同金额的总和约占全部工程造价的55%~70%。由此可见,将构件加工和分包工程的合同金额控制在施工图预算以内,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实现预期的成本目标,就有了相当大的把握。

(5)加强合同管理。项目施工合同管理的时间应从合同谈判开始,至保修日结束止。尤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抓好合同管理的攻与守。合同管理,应严格按照合同进行工程结算,特别是以分包工程为主的项目部,承包合同的工程价款应以重新编制的施工预算依据进行确定,另外,必须指定专人负责合同管理,除能够及时结算或者处理的事项外,其他的与外单位或个人的经济往来,技术、用工等事项,都必须签订正式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不得以口头形式约定。

(6)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对财务人员要大力开展专业岗位培训,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严格财经纪律,使企业的成本始终处于制度和纪律的约束之下,以适应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成本管理的要求。作为企业只有不断深化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突出成本管理的中心地位,进一步加强成本管理,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控制,才能不断适应市场竞争的形势,摆脱困境,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

(7)安全事故的预防及措施。安全工作要预防为主,消除事故隐患。小事故要当大事故抓;别人的事故要当自己的事故抓,险肇事故要当事故抓。另外,不应把搞好安全生产单纯看作技术性工作,而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技术上采取相应的措施,综合治理才能奏效。①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安全事故处理制度等。事故发生后,应认真吸取教训,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②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如使用前通过检验排除隐患,按性能使用,改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的技术措施,如开展文明施工活动,做到施工现场整洁有序等。

参考文献

[1]金德钧等.施工项目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陆惠民等.工程项目管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3]傅承涛,安永芳.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