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6-29 17:25: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德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无论是在平时的阅读教学还是在考试中,阅读都颇费时间和精力,这其中涉及老师的教学方法、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在考试成绩和升学的压力下,老师的阅读教学不得不采取最有效率的方法,即直接把解题思路告诉学生。这样让阅读无形中走向了狭隘,学生没有了思考的空间,把能考高分当成了阅读的动力,不利于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没有培养起来。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老师示范性地读一遍短文,学生再一起跟着读一遍。如此阅读教学不仅枯燥无味,而且因为小学生的注意力无法保持长时间的集中,只要开个小差就会跟不上。久而久之,这样单调的阅读教学方式不仅无法让小学生体会到文章中的各种情感,还会使小学生对阅读厌倦并产生反感。
(三)有的老师为了班级的整体成绩,只是让学生把课文和练习册掌握就不做其他要求了,课下很少让学生去拓展阅读。小学生在缺乏自主能力的情况下,只得按照老师的布置去完成作业。缺乏这种广泛性和个性化的阅读,会使小学生的思维无法得到有效发散,阅读能力无法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但有的老师也会走向阅读的另一个极端:完全放任学生去阅读,而不加以引导。这样也不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和语文课堂的构建。
二、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开阔自己的视野。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语文教学承担了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的重任,因此,改变传统的阅读课堂教学方法迫在眉睫。
(一)多途径培养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则是培养兴趣的重要一环。在做阅读题的过程中,除了题目本身,老师可以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邀请其他同学回答,还可以鼓励学生再去寻找类似题材的文章去阅读,然后写出读后感。这样既能让学生在做题的时候找到阅读的乐趣,又能开阔学生的思维,提升读与问的能力。在课文的讲解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续写故事结尾,也可以让学生以情景剧的方式来展现课文内容,老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大胆想象做出肯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辅助工具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多媒体能化抽象为具体,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示文章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从而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按不同的兴趣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然后组织学生互相分享交流阅读方法和心得,使学生能够共同提高阅读水平。
(二)多方配合营造阅读氛围。学校方面要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支持。建立图书角或阅览室为学生阅读提供基础设施;定期举办阅读大赛,评选出阅读能力突出的学生作为榜样,用以激励其他同学;邀请在阅读方面有经验的老师来做讲座,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指导学生阅读;有条件的可以与校外图书馆或书店联合,定期派老师组织学生到图书馆阅读,去感受图书馆的阅读氛围。
篇2
关键词:小学德育;成长教育;重要性;实施策略
小学德育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够为学生成长教育探索出全新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实施策略,为长期的德育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一、小学德育在学生成长教育中的重要性
小学德育在学生成长教育中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一方面,小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是很单纯的,处于德育启蒙阶段,对世界的认识还很模糊,因此任何不良的教育思想都有可能转变他们的道德观念。在如此关键的时刻,小学德育工作要重视学生成长环境的塑造,重视学生整体成长方向的引导,全面关注小学生的成长,让其能够尽快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所以,这个阶段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引导这些懵懂无知的小朋友建立起正确的道德意识、道德理解、道德判断及道德品质。另一方面,小学德育工作能够改变当前一些小学生之中的不良风气。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多小学生存在很多道德问题,例如:不尊重他人,缺乏同情心、宽容心、孝敬心等。推行有效的德育活动能够改变这些问题,让小学生关注到怎样的成长方向才是对自己最有利的,这样就能够让小学生不断发现自身的优点与缺点,用正确的态度来看待自身,提高自身的认识价值。
二、小学德育体系中成长教育的实施思考
1.推行成长记录教育模式
成长记录的教育模式源自国外引进的优势化评价方式“成长记录袋”,但对这种模式进行了中国式的改良和发展创新。成长记录的教学模式更重视对“成长内容”的记录,将有关学生德育表现的证据收集起来,通过合理的分析与解析,反映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反映学生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进步,并通过学生的反思与改进,激励学生取得更高的成就。成长记录的具体内容包括:①优缺点卡:用来记录学生一学期来学习兴趣、方法、习惯等方面的优缺点,看看优点是不是增加了,缺点是不是克服了,目标是不是已经达到了。②家长与教师的评价:家长与教师要对学生的发展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要以鼓励为主。③学生的荣誉内容:包括各类型的奖励、鼓励和优势评价内容,获奖证书和奖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暗示。④其他内容:自我简介、照片、成长目标、自创作品。对成长记录的管理要推行三级管理:①学生自主管理:成长记录袋的基本内容是学生作品。学生有权自主决定投入什么作品。作品的收集是有目标的,是能够看到自己在某一方面成长进步的,要留给学生发表意见和反省的空间。②教师的管理:教师的管理是成长记录的关键,教师要经常观察学生的记录情况,对年级低的学生更是要详细进行指导,并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评价,让学生给对方鼓励的话语,教师也要及时参与成长评价。③学校的管理:学校要经常组织成长记录的德育活动,组织评选,评选出进步最快的学生,树立成长榜样。
2.发挥课程作用,输送成长价值
小学阶段的学科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德育活动要发挥课程作用,为小学生输送成长价值。例如:语文学科能够指导学生读有关的书,出有关墙报,办有关小报,写有关评论,开展演讲会、朗诵会等各种活动,实行全面教育,综合治理,形成集体舆论,充分发挥多渠道功能。美术等艺术学科也能够让学生在创作之中体验生活美,传递正面情感。总之,课程即营养,教师还要针对成长教育,设计专门的德育课程,如国学诵读、礼仪教育、写字、英语口语等,学校每学期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活动计划开展。
3.家庭教育是学校成长教育的补充
学校是专门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班级教育模式不可能更好地照顾到每一名小学生,因此学校德育活动也要重视对家庭教育的指导,通过整合家庭教育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家庭教育的指导措施包括: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利用家访的有利时机对学生家长进行个体指导,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家庭教育的针对性与科学性。另一方面,要建立 “教师-家长交流表”,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定期填表的方式相互问答交流,积极沟通,使教师可以掌握到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得到及时的信息反馈。
参考文献:
[1]邵 军.“学在课堂”:让学生在自主构建语文中成长[J].课程教学研究,2015,(7).
篇3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质量;教育方法
在21世纪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更加全面,未来的社会不但需要有技术、有能力的人,更需要有德行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小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合理科学的德育有利于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形成集体荣誉意识、民族自豪意识及正义感,实现对真理的理智追求。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班主任应将德育融入每一个教育环节中,从而为学生的将来勾勒出优秀的“底稿”。
一、明确德育的重要性和目标
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充分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是提高德育质量的前提,明确德育的目标是提高德育有效性的前提。
首先,德育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小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基础阶段,并且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但他们的品德行为仍处于低级阶段,可塑性强,非常需要及时、正确的引导,否则可能导致他们朝着不良方向发展,行为出现偏差。“少年强则国强”,小学生的思维道德素质体现着我国当代的精神文明,也决定了我国未来社会的面貌和民族精神,因此,德育工作对促进儿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品德是一个人的灵魂,德育起着导向作用。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次,不同阶段的德育目标也不尽相同。作为班主任,在设定德育目标时,要从细节开始,从实际出发,由低而高。小学德育的开展应建立在遵循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入手实施规范化教育。如,可以先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按时到校,认真听讲、爱护公物,使学生的行为逐步得到强化,并将良好的行为带入家庭、社会中,久而久之,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得以养成,从而使德育收到良好成效。
二、运用恰当的德育方法
开展德育工作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否则就会事倍功半,教育者累,学生烦,教育效果差。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班主任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首先,重视榜样示范。小学生受环境和周围人物的影响很大,对其进行德育时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一些榜样人物,尤其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典型人物,学生能够获得更真实的感受,并且使情感得到熏陶,从而形成一种崇敬的心理。榜样的高尚德行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化力量,并内化为他们的道德修养。同时,也可以适当将一些“假、丑、恶”现象引入教育中,让学生辨别美与丑,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样的警示教育也能够教会学生如何拒绝一些不良风气。
其次,恰当对待缺点。很多小学生的道德行为不够完美,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学生就是坏学生,在对他们进行德育时要注意采用恰当的方法。对待学生的缺点与其不顾场合、分寸地斥责、唠叨,还不如多用些时间来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之处。从闪光点出发,对学生进行启迪和鼓励,让这小小的星星之火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如,当学生表现出对人不礼貌时,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爱劳动的优点,进行激励,告诉学生其实你离完美很近了,只需要改正一些小小的缺点。这样,学生才能够带着积极的情绪接受教师的意见,并对自身行为进行纠正。
三、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和评价
德育工作并不是一味说教,还要靠行动。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应以体验为主,作为班主任可以根据班级的特点组织开展丰富有趣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深有体会,陶冶情操。这样,学生在接受理论教育的同时也能够将理论付诸实践,积极性得到激发和调动。如,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关爱孤寡老人、打扫卫生等,并结合活动开展主题班会,使德育的实效性更强。德育的效果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出来,因此,实践活动是对德育成效的检测,也是真正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此外,德育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也是不容忽视的。成功源于自信,自信有助于成功,是成功的起点,是成功的动力。有自信心的孩子,才会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更容易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取得优秀成绩。学生相信自己是一个品德优秀的人,就会在生活中、社会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要求,用美好的道德品质去学习、待人接物,赢得大家的肯定和赞扬,从而更加自信,使自身的行为习惯更加完美,如此便形成人人争做道德模范的良性循环,带动整个班级良好班风的形成。
总之,通过有效的途径与方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h。如果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都能重视学校德育工作,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关注学生德行的培养,就一定能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篇4
小学教育是学生整个教育生涯的打基础阶段,因此需要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始进行德育教育,《弟子规》在小学德育中的应用,为小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创造了条件,大大提高了小学德育教育的水平。
1.没有重视《弟子规》的作用
目前,我国的小学德育教育中,有的学校还没有意识到《弟子规》的重要性,因此没有专门开设针对《弟子规》的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于《弟子规》学习的重要性,也阻碍了《弟子规》进一步发挥它的作用,大大限制了小学德育教育的效果。
2.《弟子规》课程形式单一
一部分学校虽然意识到《弟子规》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但是在《弟子规》课程的开设上,形式较为单一,仅仅只是对学生诵读能力进行要求,而忽略了学生的理解,没有将《弟子规》的真谛真实、有效的传达给学生,大大影响了《弟子规》作用的发挥,老师应该将《弟子规》中的内容与我们实际生活中的案例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弟子规》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价值
1.为学生养成良好的情操奠定基础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文化修养,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弟子规》中体现的文化底蕴能够对小学生德育教育产生一定的帮助,推动学生人生的发展和进步。
2.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
老师可以利用空闲的时间,来对学生进行《弟子规》的教学,并根据《弟子规》中的内容创设情境,以加深学生对于《弟子规》内容的理解,能够实际的应用,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弟子规》中的品格,用来熏陶学生的人格,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以起到推动学生人身发展的作用。在小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会逐渐的形成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小学生进行《弟子规》的学习,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保证学生未来发展道路的正确性,例如“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就强调了个人人生观、价值观要与社会发展整体的人生观、价值观相统一。而目前我国的文化都深受《弟子规》的影响,因此要让学生通过多种有效途径来感受《弟子规》内容下涵盖的内容,以指导学生思想文化的形成,从而保证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3.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
在小学阶段开设《弟子规》的课程,有助于学生懂得更多的人生道理,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品格。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措施的实施,我国目前有很多的独生子女,这就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溺爱作用,影响了学生性格的形成。随着《弟子规》课程的开设,学生的行为和言语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学着如何做一个谦虚的人,知道通过自身的努力所取得的成绩是最为高兴的,吃饭不浪费、尊敬师长、理解父母以及团结同学了,让学生变得更为单纯了。在小学生的世界里,没有那么多的利益关系。在最初进行《弟子规》课程的开设时,受到了很大的质疑,但是随着《弟子规》课程开设时间的不断增加,老师和家长都切实的感受到了学生变化,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文化修养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因此家长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弟子规》中有着很多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内容,能够对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行为进行指导,能够推动学生的发展。
4.提高学生的精神修养
受到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小学教学中,过分的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而忽略学生的德育教育,这就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通过《弟子规》课程的学习,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的精神修养,完善了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也推动了小学生智力素质的发展。在小学德育教育中,除了发挥《弟子规》的最大作用外,还需要老师积极的发展其他途径和形式,以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便利和条件。
三、结语
篇5
一、小学德育工作的意义
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思维与各项能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小学生的想法简单,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的品德正在逐步由低级迈向高级,处于一种重要的“质”的变化中。在这个阶段,如果教师能对其进行正确的、有效的引导,学生就能够向着正确的、健康的方向发展,产生好的“质变”。相反,如果教师对其不闻不问,或是进行了不当的教育,学生就有可能发展到不良的方向,甚至由此步入歧途。小学生的精神面貌与道德素质是我国民族精神的一种体现,也代表了我国的未来。在这个竞争极其激烈的时代,为了不在民族素质方面落于人后,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因此,德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奠基意义。
二、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
(一)教师和领导对于德育工作认识不足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学校的教师和领导仍保持着“重智育轻德育”的想法,他们没能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随之也就无法对德育工作产生很大的热情和工作的动力,这种消极应付的状态不仅效率极低,对学生也没有任何吸引力。
(二)没有持续的规划,只是在短期内进行
有的学校实施德育工作没有规划,也没有持续性,遇到某个问题了就开设几次德育课,完成目标后就彻底放松,不再重视德育教育。
(三)表面形式严重
有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对于德育工作的调控功能只体现在开会、评比上,给学校发一堆文件,经常性地举办一些活动,活动完毕后由德育教师上交总结,教育部门装订、封存后就完事了,从不关注活动开展的过程,即使没有开展,只要交上来材料即可。农村小学编制内人员本来就很紧缺,为了应付这些活动,学校疲于应付,只能做一些表面文章,在形式上过得去就行。这种做法不仅带来教育、教学资源的浪费,还削弱了德育的有效性,使德育教育无法长久地开设下去,所带来的恶劣后果是无法估计的。
(四)没有完整的德育队伍
在有些学校没有专门的德育教师,都是由班主任兼任。班主任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再加上家庭的负担,他们的体力匮乏,精力有限,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对学生展开细致的品德教育。有的教师不能将德育教学融入学科之中,认为那是班主任的事,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就向班主任抱怨。这样就使班主任“费力不讨好”,丧失信心,对德育工作也就更加丧失耐心了。
(五)德育内容不能与实际相结合
有些学校德育课的设置不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很好地融合到一起,当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出现问题时,无法在德育学习中找到好的解决方法。而且,在课堂上教师教育学生要助人为乐、谦虚礼让,但是目睹了社会上的一些坏现象,如公交抢座、胡乱插队等,学生就会困惑、不解。并且,有的教师没有上进心,他们的思想紊乱,知识薄弱,观念陈旧,在实施德育教育时就没有足够的说服力,也无法使学生受到感染。
三、提高农村小学德育有效性的方法
(一)明确德育工作的内涵
对于目前教育界的动态和发展,以及形式上的变化,教师要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明确如今进行德育教育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学校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只有教师从思想认识上明确德育的紧迫性,才能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不仅要将教学这个本业做好,还要注重学生的品德教学。所谓教书育人,教师为人师表,自己首先要明确德育工作的内涵,在正确的思想的指导下展开教学活动。
(二)改变过时的评价方法
为了让德育工作有一个更好的评价机制,我们必须改变以往那种过时的评价方法,建立一种科学的、正规的、与时俱进的评价机制,对于教师的考评工作也不再是单纯地依靠学生的分数来评定的,而是要将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师德、教学效果等综合起来评断。在以往的教师评价中,多数都是教师单独评议,这样做的缺点就是不全面、不深刻。我们可以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家长对学生的评价纳入评价系统中,并逐渐缩短评价的时间,实现评价的优质、高效。
(三)校内外相结合,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
认真组织好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确定相应的基本时间,并把实践活动作为期末考评的依据之一,让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四)与家长加强沟通和联系
为避免5+2=0的现象出现,学校应加强与家庭的联系,通过家访活动,让学校德育走入家庭。学校发动教师定期进行家访活动,使学校的德育要求为学生家长所了解。有家长督促,学校检查,促进了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提供,同时充分发挥家长的特长,让学生在不同的家庭学会交往与合作,开阔视野,锻炼能力。
(五)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我们要让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首先要爱家乡,爱学校,让他们从小事做起。教师要引导学生共同为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出力。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让学校内的一草一木都成为教育的阵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熏陶,提高素质。
总之,农村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任重而道远。学校要矢志不渝地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网络,与时俱进,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通过各种途径和灵活多样的形式,围绕教学这个中心开展德育工作,农村学校的德育工作就会进入一个新阶段。德育的内容才会转化为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好品质,才会以成人促成才。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德育 渗透 方法
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科目,它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渗透性,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在小学语文的课程中,包含了丰富的思想与情感。例如,在孔融让梨的故事中,表达了中华民族谦让友爱的传统美德;在的事迹中,展现了中国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舍己为人、舍生救国的爱国主义情怀。还有许多展现中国人民优秀思想道德品质的文章,都生动形象地渗透了德育教育。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师应该将语文教学与德育有机结合好,在进行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非常方便,也非常重要,它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比拟的优势,是完成小学德育任务的需求。
(一)层次分明
小学语文课本的编写层次分明,课本内容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状况、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来划分与编排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也有层次之分。像低年级课文中的《刘胡兰》,就是非常直接地学习主人公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的性格;在中年级的课文中,《》则要让学生学习热爱人民,憎恨敌人的思想;而在高年级的课文中,《舍身炸碉堡》进一步学习了同志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甘愿献出宝贵生命的崇高品质,强调树立人民利益至高无上的思想。这样的教学不仅全面,而且层层深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认识生字的同时,也接受了精神品质的影响。
(二)渗透性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文讲解、课外阅读、作文教学等各个方面的教学,都可以对道德教育进行很好的渗透。其中,阅读教学是进行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其中的教育要点。例如,在进行课文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带有感情地进行朗读,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提升道德品质;坚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可以扩展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作文教学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良好途径,在写作教学和学生的写作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还能使学生养成认真、诚实、善思、笃行等优良品质,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模式和审美情感。
(三)共鸣性高
在语文课文中,好的文章都饱含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深度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对词语的意思进行讲解,还要充分挖掘出渗透在词语中的真实感情,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一)利用语言解析进行道德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对语言文字进行讲解是一项基本内容,而这也正是开展德育的良好时机。需要强调的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时,不能过于注重德育渗透,而忽略了基本的语文教学任务。在教学时,通过分析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和句子,使学生在学会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充分理解其中的思想内容、深刻含义以及深厚情感,从而达到基础教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
(二)利用教材内容进行道德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着许多德育内容,但是有些德育内容并不明显,具有一定的隐含性,这就要求教师要研究教材内容,充分挖掘课文中的德育素材。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赏析文章中的字词和语句,理解字词的深刻含义、句式的变换、修辞的运用等,使学生认识并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姿以及魅力和妙处。
(三)利用情境感染进行道德教育
在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课前预习,在课堂上多介绍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尽力模拟出真实的情境,制造氛围使学生在课堂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加真实和深刻地体会课文中表达的情感。
(四)利用课外阅读进行道德教育
课外阅读是进行德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语文成绩,还能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许多课外文章都包含着大量的德育素材,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利用课外阅读来渗透德育。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等,向学生推荐适合实际的课外读物,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读书。教师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尽力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他们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注重运用评价与欣赏的方法,让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得到更多的收获。
(五)利用课外活动开展道德教育
语文课外活动也是实现德育的一个有效途径。我们的语文教师可以举办讲故事比赛、辩论比赛、主题演讲等一系列活动。在课外活动中,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在真实的感受中提升道德品质。并且这些活动还能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六)教师自身的榜样影响
教师是学生的启蒙者和身边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思想、态度、情感,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以好的榜样和各种方法,把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做好。
篇7
关键词 小学德育 问题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1培养小学生德育的重要性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小学是孩子形成德育观念最初始、最正规的阶段。小学阶段的教学培养奠定了学生学习道德知识的基础,而当前小学教育并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各种新思潮的涌入给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带来了新的难度,使得德育教育成为一个针对性的课题。远离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小学生在养成自身良好的德育品质问题上,尚且不能有自主的看法和想法,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2我国目前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很多小学的德育教育只是口号
很多小学都存在一定的口号式教学缺点,学校在培养人才上,过于注重口头教学,而缺少实质性教育,一直把学生成绩放在首位,而不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小学学校出现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忽视对学生的实质教学,这也导致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学校对外的表面发展严重不符。家长对学生过高的学习期许也是口号化教学的体现,这也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重大漏洞。
2.2小学德育教育的内容不合理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德育教育也在逐渐向现代化方向发展,而现有的小学德育教育大都还停留在老旧的思维管理,教育内容没有根据时展的步伐进一步推陈出新,缺乏一定的合理性、科学性。现有的教育内容大都是在沿用传统的模式,不能和主观的教育精神相吻合,导致教育内容严重脱节。
2.3小学德育教育没有合适的方法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当今时代,小孩子有着越来越强的自我个性,家长和教师不能很好地掌握小学生的内心需求导致对孩子的教育有所偏差。不同的小学生兴趣、个性和接受能力都不同,所以无法根据每一位小学生来制定统一的教育方式,但可以根据小学生在某些相似性的性质上尽量采取合适的方法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小学生的教学。
2.4父母没有尽到教育小学生德育的责任
在现展的过程中,小学生家长大都专心于工作或娱乐,家长们普遍认为教师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引导者,因此把小学生全权交给老师负责。但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还是不可忽视的,许多孩子会把父母当做自己成长的典范,而家长们在小学生成长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主观地认为德育教育是教师的责任因而忽视孩子的德育成长。
3针对小学德育教育问题的应对措施
3.1丰富小学德育教育内容
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学方式和教学体系过于单一,学校和教师注重的一直都是小学生的学习发展进程,而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小学德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而教师的教学一直都浮于表面,没有让小学生的学习得到实质性提升。教师应该丰富小学德育教育内容,将学习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小学生在德育小活动中得到乐趣,感受德育教育带来的快乐,这样不仅丰富了德育教育的教学内容,也能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在学生学习上的作用。
3.2小学德育教育要跟上时展的步伐
许多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在对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德育教育的影响认识尚浅,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旧时代的教育体系还根深蒂固,不能在现有的时代背景下做出一定的变动。时代一直在发展,同时小学生对教育的认知也在不断地深入,但还是不能完全理解其意义和对自身的作用。目前的教育还是以比较笼统的方式在进行,小学生的大脑发展是一直跟着教育工作者在转动的,而教育体系的落后对小学生的健全发育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小学德育教育应该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将小学生培养成多方面的适应性人才。
3.3改变德育教育方式,让小学生在行动中体会
在小学生德育教育中值得一提的是,当今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过于骄纵,教师对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手能力的不重视,都是小学生没有实践机会、缺少行动能力的原因。许多学校将小学生的课程安排和活动区域限定为教室内,让小学生只进行大脑思维的活动和思考。孩子的天性是在外界活动中发掘自身的潜能和乐趣,而学校忽视小学生的行动力将其限制在指定小范围区域,不能让学生在行动中体会德育教育的全面教学思想。学校应该在现有的德育教育方式下,让小学生进行部分活动,活跃学习氛围,体会学习乐趣。
3.4家长要重视小学生德育教育,做好分内工作
部分家长将小学生的德育教学过分寄托于学校和教师,而没有对孩子的教育方面表现出重视。教育问题是教师和家长的共同事业,家长应该在孩子的学习教育中成为助力者,多与学校沟通,了解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情况。家长与学校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让小学生在德育教育中得到全身心的健康向上的发展。
4结语
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只需要学校教师的努力,而是要家长和社会也对其关注全心对待。对学校来说,教育是个庞大复杂的体系,需要教师的合作和不断努力对学生的健全人格加以引导和完善。对于小学的德育教育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致力于对小学德育教育提出的问题和可以加以考虑实施的措施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蔡继英.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学周刊,2016(17).
篇8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
以德为首是小学阶段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特别是班主任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小学班主任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他们如何生活,如何为人处世,应该具备哪些优秀品质等。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各个学科里面,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小学班主任要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途径,扩展德育工作的内涵、创新德育工作的模式,真正地把德育工作做好。
一、提升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一个人要想成才,首先要学会做人。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必须树立为受教育者今后终身学习打好基础的观念。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思想道德的起点,这个起点能不能做好直接决定着学生对周围事物认知的对与错。小学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是学生的引路人,在小学生眼中班主任就是全能者,无所不能。因此,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班主任既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小学班主任要重视德育工作,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帮助小学生迈好人生的第一步,为以后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班主任工作又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在新形势下,这个工程的主体结构必须是德育。只有把德育工作做好了,整个工程才能取得成功。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班主任要积极迎接各种挑战,在实践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开启德育教育新模式,真正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二、当前小学德育工作存在弊端
1、教育急功近利。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市场的竞争性。这些都在影响着教育的发展,无形中给教育开始带来功利色彩。通过升学深造掌握专门技能来实现人生价值的思想深入人心。与此相伴的是教育的功利化,课堂教学的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教育更重视升学功利价值,无暇顾及德育教育,忽视了合格人才的培养。在应试教育下,智育放在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德育则无人问津。重知识、轻能力现象非常严重,德育地位仍然被冷落。
2、德育教学手段单一。目前,班主任即使开展德育教育,教育的方法也是呆板、单一,小学生根本认识不到德育的重要性,甚至对德育教育产生抵触心理。譬如,德育工作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忽视了小学生各个年g阶段的心理特点,一概而论的德育教育效果甚微,也使小学生不买班主任的账。另外,班主任除了管理班级之外,还要担任教学工作,他们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忽视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无法及时给予小学生德育指导,这和德育教育理念是相背离的。
3、教育观念滞后。由于小学班主任更多的热衷于学科教学,在开展德育教学的时候只凭借个人经验,自身缺乏系统的德育理论支撑,导致德育教育没有实效性。比如,小学生犯错误后,班主任要不就严厉指责,要不就片面说教,不能耐心引导和帮助,没有把德育理论渗透到日常生活中,这不利于小学生主动认识错误和改正错误。
三、创新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策略
1、充满爱心,善待学生。平等、尊重、信任是人与人相处的前提。作为学生的引路人,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放下姿态去关爱学生,结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学会换位思考,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和他们交流。学生犯错误之后,老师采用训斥、挖苦的方式只能引起矛盾,导致学生的畏惧心理,严重打击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要善于聆听学生的心声,多为学生着想,尽量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耐心引导,善于启发,使他们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班主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和学生交朋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德育教育,手段多样。小学生性格好动、活泼、淘气等等,因此,德育教育的开展方式也应多元化,避免单一的形式,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入游戏,读书读报会,利用多媒体播放德育视频,举办专题讨论会、演讲,也可以通过升旗、班队会等形式。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对德育知识有深刻的认识。另外,除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更是陪伴孩子时间最长的长者,是孩子心中独一无二的存在者。因此,做好德育教育,就应该联系家长,充分发挥家庭优势,让家庭与学校结合,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后作业中布置回家帮家长做一项家务活,或者帮父母洗一次脚,开展“我是好孩子”互动活动等。在家长的配合下,一起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在参与中形成良好的品德,使学生受益终生。
3、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小学班主任要与时俱进,多了解德育教学知识,不断探究小学生的行为和心理,深刻理解德育教育内涵,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其进行德育教育。例如,班级中经常犯错的学生,大都和家庭教育有关,很多家长由于工作太忙,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同时也缺乏对孩子的关心照顾,班主任应告诉父母关爱孩子,多和孩子沟通交流。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原来建立班群QQ的基础上,还建立家校通、班级与家长微信群等,加强了学校、班主任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
篇9
【关键词】小学德育;传统文化;现状
作为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国,在传统文化层面也比较多样化,一些有着良好内涵的文化内容在当前的教育中加以应用,对促进当前的小学德育教育发展能起到促进作用。小学教育中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让学生的全面素质得以良好发展的重要举措,传统文化的科学融合,就要从实际出发,注重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通过从理论上对小学德育教育的传统文化融合研究,对实际教育发展就有着积极意义。
一、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和传统文化融入的重要性分析
(一)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
近些年我国的小学教育发展比较迅速,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下,小学教育发展从整体上有了进步,在教育的整体面貌上有着改变。小学教育中,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进行加强深化实施,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保障,在实际的教学中将传统文化和学生的德育教育相结合,对德育教育的积极意义能进一步深化[1]。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教育问题,没有注重将德育和智育进行协调发展,对学生的成绩比较重视,但是在德育教育层面没有注重,这就造成了德育和智育的发展不协调。
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在教育的思维上相对比较落后,在教学的方式上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德育教学必须要和时展步伐相协调,只有从思想观念上得到了创新,才能有助于德育教育的整体效率提高。但从实际的德育教育现状来看,在教学的方式上没有创新,学生在德育知识的学习上缺乏积极性等。这些都会影响德育教育的最终效率。
小学德育教学中,在师资力量层面相对比较薄弱,在整体的教育布局层面没有合理科学性呈现。教师在学生的德育教育中起着重要性作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着引导作用。但从实际的德育教育现状来看,在老师的结构还存在着不协调,以及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从整体上看农村和城市的德育师资队伍的差距比较大,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对新技术的应用,从而造成了德育教育的效率比较低[2]。
(二)小学德育教学中传统文化融入的重要性
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融入比较重要,我国自古就是崇尚道德的国家,尤其是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行下,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提出了新要求。传统文化和当前小学德育教育相结合,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的作用发挥上能充分体现,这对丰富学生的学习思维,以及学生的文化内涵也有着积极作用。少年强则国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加强,对整体学生的素质提高有着积极作用。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对传统文化和小学德育教育相结合就更为重要。
二、小学德育教育中传统文化融入的措施
为保障传统文化和小学德育教育紧密结合,发挥其最大作用,笔者结合实际对传统文化和德育教学的措施进行了探究,在这些方法的应用下,对小学德育教育发展就有着积极作用。
第一,对小学的德育教育要充分重视。价钱小学的德育教育就要从思想观念上及时性转变,将传统文文化能和小学德育教育紧密结合,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在传统文化中有着诸多先进的思想,天下为公以及舍生取义等到的主张,都是对当前的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提高的重要保障[3]。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促进作用,这就需要注重从思想观念上及时转变,和新时代的发展相跟进,将先进的思想和德育教育相融合,只有从这些基础层面进行加强,才能有助于德育教育的整体水平提高。
第二,加强德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加强,将传统文化和德育教育相结合,就要在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层面不断强化,提高德育教师整体素质,从而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指导。正如韩愈在《师说》中所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只有教师自身的德育水平得到了提高,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所以对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进行加强就显得比较关键。从具体的方法实施上来看,就要对德育师资队伍进行扩大化,对青年教育的培养工作要加强,在内部培训工作层面要不断加强,老师只有不断的完善自我,才能更高的将传统文化和德育教育紧密融合。
第三,加强德育教育的方式创新。对小学阶段的德育教学进行深化,就要从教育方式上加以创新,德育教育不能局限于一种方式,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应用。德育教育中,在将传统文化与之相结合的时候,就可将新的教育技术加以应用,将传统文化进行动态化以及丰富性的呈现,这对学生的知识理解就比较有利[4]。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传统文化能够情境化,或者是演示方式呈现,这些都比较有利于教学课堂的丰富性以及活泼性呈现。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小学德育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就要从实际出发,注重传统文化的针对性以及恰当性的融入,这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质量水平提高就有着积极作用。通过从理论上对小学德育教育的研究分析,以及传统文化的融入研究,就能从理论上对实际德育教育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艳.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之我见[J]. 新课程(上). 2016(09)
[2]胡多根.“重德重习”――小学教育的重新定位[J]. 教书育人. 2016(25)
篇10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课堂;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061-01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社会已经进入经济化时代。面对时代的发展,社会更加需要多元化、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这不仅要求较强的专业技能与知识,还需要良好的人格品质。小学作为教育的初级阶段,是塑造人格的关键时期,对思想品德教育、人格养成、能力培养都起到了关键作用。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加强小学课堂中的德育教育,培养出适合新时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德育教育在小学课堂中的重要性
在时展的过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人才,而是人才在具备专业技能的同时,还需要具备更加优秀的思想品德素质。小学教育是塑造人才基础品德的关键期,是未来人格发展的主要方向,其中起到最大作用的即为德育教育。所以在小学课堂中合理使用德育教育非常重要,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渗入德育教育,要通过多种方法将德育教育与学生学习过程结合到一起,潜移默化的为学生塑造人格。通过德育教育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小学教育的重点内容是帮助学生养成关爱精神、尊重师长等道德品质,而道德品质并不是短时间可以养成的,它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渗入小学课堂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影响学生道德品质的成长。作为小学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合理使用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格特性。社会品德课是直接进行德育教育的基本课程,对学生塑造道德品质有非常大的作用,教师必须予以重视,并且积极推动小学德育教育的工作。
二、德育教育渗透途径
1、教师榜样示范作用
教师的核心职责是“教书育人”,所以教师自身必须具有正确的精神风貌,通过自身的榜样作用指导学生塑造自身人格特征。课堂教学中,必须有明确的内容与目标,并且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教师在规定课时内制定教学计划,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必须制定周密的计划,遵守课堂教学纪律,其作风、态度、言行都会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被教师言行影响,在无形中为学生塑造道德品质提供前进方向。小学教师必须具备正确的工作态度,注意自身着装,制定清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逻辑性强,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充分发挥教师的模范榜样作用,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2、培养学生遵守课堂纪律
由于小学生性格活泼,所以需要加强课堂教学纪律性。教师需要提醒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并且在课堂教学开始前准备好笔记与教科书,在上课时必须专心听讲,不能聊天与溜号,下课后需要认真复习,并且完成教师安排的课后作业。培养学生自觉性的过程不能过于急躁,需要长时间的培养,通过积极的手段教育学生,让学生养成自律意识,为未来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基础。随着德育教育的展开,学生可以养成认真学习、积极思考、自觉检验、遵守纪律、完成作业等好习惯,并且可以充分借助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学生养成团结互助与遵守纪律的道德品质,激发学生对创新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端正学习与工作态度,锻炼坚强的意识提供帮助。
3、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到有趣的课堂氛围,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欲望。小学生处于发展阶段,这段时期儿童注意力并不集中,思维比较发散,教师需要结合儿童心理特点,找到正确的德育教育与学生学习的结合点,调动课堂教学气氛,寻找合适的时机开展爱国爱党教育,使课堂教学可以真正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
4、激发学生的爱国感
为了提高学生的爱国感,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优化小学课堂的爱国教学内容,利用历史资料与知名建筑,帮助学生体会到党和国家的伟大,增强学生归属感。我国历史文化悠久,不仅具有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还有无数历史名人为祖国添光加彩,从每个学科中,都可以找出历史文化的痕迹,可以表现出古今学者做出的贡献与高尚品质。通过我国的历史资料,增强学生民族感,使学生愿意为国家崛起而奋斗。
5、合理开展德育教育
许多教师认为,德育教育主要应当在偏文性教学内容中开展,而数学、自然等偏理性课程无法有效开展德育教育。但是教育界学者曾经提出,只要通过合理的安排,在偏理性学科也可以提高学生爱国意识,并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社会观。例如通过计算用电量与电费的关系,可以为学生树立节约用电的理念,通过计算粮食质量与利率,可以让学生了解勤俭节约的重要,通过我国科学家做出的贡献,可以让学生了解科学的趣味性。总之课堂教学中无时无刻都可以进行德育渗透,应从多方面进行德育教育,利用文理科不同的优势效果,做到有机结合,尽量使德育教育与学习内容完美融合。
小学教育是儿童塑造一生基础的关键时期,对人格养成、思想素质提升都起到了关键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渗入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在实践过程必须时刻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学生爱国感,通过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愉快的气氛,使德育教学内容与学习内容可有机结合到一起。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营造大德育环境配合青少年成长,为学生提供分辨是非的能力,使社会道德在学生身上得以体现,提高自身道德素质,为中华民族前进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 吕文容.浅谈提高道德教育实效性的长效机制[J].文学教育中,2011(1).
- 上一篇:保险公司信用风险管理
- 下一篇:养老保险科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