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与建筑设计范文

时间:2023-06-29 17:25: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工程与建筑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工程与建筑设计

篇1

【关键词】 绿色建筑 设计

1.绿色建筑的整体注意事项

1.1绿色建筑的实用性

建筑是人们生活工作的场所,不能只重视绿色建筑的环保功能,同时也应该重视绿色建筑的实用性。要将绿色经济的创新理念与建筑功能进行有效融合,不断进行分析,创新绿色建筑新方法,提高建筑质量,为人民群众创造优良的生活工作环境,为社会作出贡献。

1.2注重绿色环保为主的建设理念

在进行建筑施工当中,应该全面贯彻绿色建筑建设发展理念,提高施工水平以及绿色建筑建设效果。必须将以往的建设经验与绿色环保理念进行相融合,创新建设新思路,将建筑物与周围的环保注意事项充分结合,加强自身建设能力,使全面的绿色元素能够融进来,提高绿色建筑设计施工水平。

1.3绿色建筑的社会效应

随着社会的发展,绿色建筑不仅要为人民群众提供舒适方便的生活环境,同时也需要对绿色建筑进行全面推广。因为在使用过程当中,人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绿色环保技术带来的方便,使人们喜欢上这种建筑类型。在建筑推广当中能够融合大家的建议,将建设思路不断扩大,不断激发出新的创新理念。

2.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2.1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

最近几年经济发展较快,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导致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因此必须调整土地的利用结构,改变土地的利用方式,切实保护好耕地,走土地资源集约化的道路,采用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缓解徐闻县土地资源压力。地下空间的利用可以在节约成本的前提下改善城市环境,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初始阶段是建立地下车库、地铁等设施,同时还可以采用新型结构来提高建筑质量或者利用废弃的土地资源以及建筑材料减少施工成本,比如将废旧的厂房改造为广场。绿色建筑设计对于土地开发的利用原则就是在原有的建筑工地上强调土地集约化利用,充分利用好周边的相关配套设洌合理的规划土地,在有限的土地情况下,能够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开发土地的多种使用功能。

2.2充分利用太阳能源

在绿色建筑设计当中应用最广泛的就是太阳能,徐闻县纬度较低,光照充足,因此可以广泛采用这种技术。太阳能集热器本身就具有防水与隔热的功能,与屋顶的作用具有相似之处,因此可以利用太阳能集热设施来代替屋顶的覆盖层,从而减少施工成本。绿色建筑设计要将太阳能设施与建筑物结合起来,既保证建筑物整体美观,又能够节约投资,能够最大限度上利用自然资源。

2.3利用自然通风与采光

徐闻县近几年来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城市的环境带来了不良影响,造成城市空气质量下降,粉尘污染增加的情况,室内与自然环境隔离。空调设备的出现解决了建筑设计当中的许多通风限制,但是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住宅的封闭性,并且增加了建筑的能源消耗。在绿色建筑设计时,可以合理利用空间布局以及窗台的位置设计进行自然通风,在建筑中间形成一定的中庭,有利于热空气从高窗流出,新鲜空气从低窗进入,增强空气的流通性,可以降低维护运行费用。采用建筑的内部与外部相连通的办法,对于区域气候的变化进行自动调节适应,为用户创造了一个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在天然采光方面可以在走廊空间处采用玻璃材料保留天井设计,还有许多大型地下车库采光较差,可以在车库顶板上开设天窗,达到通风与采光的目的。

2.4建筑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

徐闻县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为丰富,水资源较多,要加强对水资源的利用管理。绿色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加强水资源的利用,在进行建筑设计时,既要保障水质水量,又要设计污水处理系统和水资源循环系统。在保证水系统质量前提之下,可以设立中水处理及回收利用系统,将生活废水、冷却水以及生产污染水经过相关技术处理,达到国家杂用水质量标准,将这些水用于草坪灌溉、洗车、扫除用水或者厕所冲洗当中,不仅可以减少污水排放,保护当地的水体环境,还能够减少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负荷。广东徐闻县降水较为丰富,因此可以加强对雨水资源的收集并加以处理利用,可以将雨水收集起来进行系统处理,之后全部用来当作景观用水,使得景观用水不断丰富,同时也优化了生态系统。在绿色建筑施工当中要淘汰耗水型的器具,安装节水型器具,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损耗。

2.5采用三维立体绿化

三维立体绿化,强调要充分利用绿色植物来进行建筑设计,把绿色植物作为重要元素引入到建筑当中。由于城市用地日趋紧张,植被的覆盖率不断降低,顶屋绿化成为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措施。由于广东徐闻县常年温度较高,因此更有利于该技术的实施。在进行设计时可以设置空中花园,在里面种植一些常绿植物,植物可以吸收太阳的反射作用达到降温降噪的效果,减少耗能和施工成本。绿色建筑另一方面强调整体性,应该注重整个建筑的绿色性,对于公共部分也可以选择一些常绿植物进行装饰,将自然通风和采光与植物生长联系在一起,既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又改善了生态环境,将建筑与自然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结束语

随着社会文明不断发展,人们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和能源短缺问题,建立绿色居住体系已经刻不容缓。当前我国在绿色建筑设计研究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相对世界先进国家仍然较为落后,绿色建筑设计提高了建筑使用的舒适性,并且达到了节约资源和降低消耗的目的,解决了环境负荷问题,对于提高建筑的经济效益,解决能源危机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勇,林边,贾宁. 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技术更新之刍议[J].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2,(04):470-473.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成本要素;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必要性

1.1 中标设计方案有待成熟与完善

建筑设计方案的中标不代表着方案完善。在有些情况下,从招标文件公布到提交方案时间,设计单位的有效设计周期不会超过一个半月。同时,依据招投标法规,招标期间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之间除“答疑”之外不能进行其他方式的沟通,因此,在有限时间与有限交流的前提下,要求设计单位拿出能够充分领悟建设单位意图、完全满足建设需求的方案是不现实的。此外为了加快进度,目前建设单位一般都采用“概念设计方案”招标。在功能布局及技术标准等方面,中标设计方案的深度难以直接衔接后续的相关设计活动,需要在设计方案优化阶段加以深化与细化。

1.2 建设单位的技术要求有待明确与落实

目前我国的建设工程设计项目,尤其是大型而且复杂的工程建设项目,面临功能、交通、环保、景观、法规等越来越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条件和设计约束,在缺乏建筑设计方案雏形的情况下,建设单位很难提出明确详细的设计要求,其在设计招标文件中对功能需求、建筑风格的描述往往是模糊的或是框架的。因此,在明确中进行逐一细化、优化和协调,并标方案后,应该基于中标方案的建筑布局,对各项技术要求、功能需求及设计约束最终落实和确认。

1.3 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在建设工程设计招标过程中,多家设计单位的参与,其投标方案与设计手法、设计亮点对开拓建设单位和中标设计单位的思路是有价值的,可以在设计方案优化阶段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充分借鉴其他投标方案的优点,对中标方案进行优化完善。对于这些情况,对于工程建设项目,尤其是大型复杂建设项目,方案优化工作已成为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作程序和环节。建设单位要摒弃建筑设计方案优化可有可无的思想误区,在设计招标结束后不要急于展开后续设计,而要发挥各方优势,对中标方案进行充分的优化和深化,使各项功能指标及技术措施更为合理,建筑风格定位更为准确,造价与运营成本更为经济,并为后续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等环节提供科学、系统的工作依据。

二、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风险与原则

建筑设计的优化方案是否能够优化所有工作,并都实现目标呢?在有些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它们投入了时间、精力进行方案优化,但由于工作方法不当,往往出现调改了一个地方,却引发更多相关问题的现象。经过反复调改,却发现不是对中标方案进行了“优化”,而是丑化、劣化了原有方案,甚至颠覆了中标方案,轻者延误了工期,重者则造成工程建设管理的重大失误。因此,为了实现优化目标,达到理想的优化效果,在建筑设计方案优化过程中,如下几条原则是应该严格遵循的:

2.1坚持并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主导作用

方案优化失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工作人员不专业因素干预甚至主导优化过程是其中一项主要失败原因:一方面是建设单位的参与热情或领导的主观意愿不知不觉中影响或压制了建筑师的创作空间;另一方面,中标单位也常常存在任务完成式的被动工作心态,果是系统思考不足引发更多的问题,造成方案的劣化。为确保优化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来自各方面的的意见与建议必须要经过建筑师的整理、甄别与过滤后,通过专业的设计手段与技术举措加以落实。建筑师要摒弃任务完成式的消极态度,积极承担起方案优化的主导责任。同时,建设单位要给予建筑师以充分的信任与授权,并在工作程序、机制上给予保证。

2.2 识别并坚持中标设计方案的精髓,避免颠覆性的修改

设计招投标制度对中标方案的法律地位是有明确规定的,且大型重要项目的中标方案一般都经过了建设单位高层领导的认可,所以不能敞开来优化,而是应该充分挖掘、识别、提炼出原有中标方案的亮点,在保持原有方案精髓的基础上开展设计优化工作,切忌进行颠覆性的修改。

2.3 自顶向下,抓大放小,做本阶段应该做的事

因中标方案大多为概念设计深度,在设计方案优化阶段,应采取自顶向下的优化策略,优先着力于宏观与总体层面上的要素,重点关注于本阶段必须完善与决策的重要事项,避免过多、过早地陷入局部细节问题中。一些设计节点或专业技术措施可以留待工程设计阶段由设计院依靠自身能力加以解决。此外,在此阶段过早敲定的设计细节可能会随着后续设计工作的深入而废弃,造成工作上的浪费。

三、建筑设计方案优化中应重点关注的要素

那么,在建筑设计方案优化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要素有哪些呢?通常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3.1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综合优化

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以工程功能需求出发,以技术先进性、工程造价严谨性、财务审核规范性为重点,科学的进行设计方案优化。通过对施工技术的先进性的设计,科学的应用现代建筑施工技术,提高工程施工效率,达到降低施工成本、降低投资的目的。通过工程造价严谨性控制,达到工程造价对施工的指导目的,为施工成本控制奠定基础。通过财务审核规范性对工程造价、施工资金使用等进行控制,达到工程投资的科学使用,避免职务侵占、偷工减料等情况的发生。同时科学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还需要对施工过程材料进场数量、进场时间、堆放场地与堆放方法的进行设计优化。通过科学的进场数量设计减少材料进场过多造成的场地占用、资金占用以及材料管理费用。通过科学的堆放场地设计能够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二次运输费用,提高施工效率。通过科学的堆放方法设计优化能够有效的避免材料堆放不当造成的材料损失。总之,科学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施工对施工全过程各项工作的充分考虑,建立现代化、精细化施工管理,以此达到建筑工程施工设计方案的最终目的。

3.2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质量管理部分的优化

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对工程施工质量也有着一定影响,因此要加强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中关于质量的设计与优化,以此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建筑工程质量设计与优化首先要对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组织架构进行优化,构建以法人为主的、专业技术人员与专家为主导地位的、基础质量管理人员为管理基础的全方位质量管理架构。同时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体系,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质量管理与技术管理规程进行具体化与细化,以此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可靠性,做好质量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注重质量管理工作的连续性与全过程管理执行力,为确保工程质量奠定基础。

3.3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优化与管理

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优化与管理对建筑投资企业与施工企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为了提高工程设计质量、满足设计规范要求、达到高标准工程的关键。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优化是通过人员优化、项目设计管理优化以及科学的统筹安排来完成的系统工作。设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基础,并对每个设计人员的专业项目进行整合,是专业人员的强项得到发挥,以此提高设计方案质量的提高。项目设计管理过程要抓住重点与关键点、对项目设计的方案图、施工图、预算等进行重点控制,以此提高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质量。设计过程中还要通过优化统筹安排工作、提高设计效率与各环节的交接,对交叉工作进行统筹安排。通过设计工作的统筹安排提高设计工作效率、缩短设计时间。对于工程设计中需使用新技术、新材料的,还要加强对可行性的分析与验证,对比同类工程中新技术新材料使用情况确保工程质量。设计部门或企业还要加强自身设计人员综合水平与素质的优化,通过在职学习、交流等方式提高设计人员的综合水平,有针对性的对专长人员进行培训。

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化管理对设计项目的方案有着重要的意义,建筑设计方案的确定不仅仅是为了评选好的方案,优化选取方案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在建筑设计方案运行中进行优化管理。当建筑设计方案选取后,按专业部分进行优化、细化、量化而后运行。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管理,旨在于打破旧的、固定不变的教条,采取积极地动态管理方法。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在于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与管理。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关键在于建筑设计思想目标的确立,建筑设计思想的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因此,建筑工程设计部门或企业必须注重人才的培养,通过人才培养提高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质量、提高优化水平,以此提高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

四、建筑设计方案优化中的“倒三角”工作方法

建筑设计方案优化中的“倒三角”工作方法是作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提出的一种建筑设计方案优化工作模式。下面将结合某办公大楼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具体案例,对基于倒三角工作法的方案优化模式进行介绍。该项目的工作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建筑设计方案优化中的“倒三角”工作方法

在启动建筑设计方案优化工作之初,工作团队采用“头脑风暴”法,列出中标方案的精髓以及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设计特质与手法,并由高至低排序,构建出如图1所示的“倒三角”模型。由模型可以看出,五段式的体量关系集中体现了总部大楼的稳重和大气,给人的印象最为深刻,认可度与接受度也最高;其次是位于建筑中部的通高中庭,成为夜景效果的视觉中心;再其次分别是德式的建筑立面肌理以及对称式的功能布局。

基于倒三角工作法,在优化过程中,沿倒三角逆向而上,首先从位于“倒三角”最底层的功能要素入手,依据功能使用的合理性,结合出入口的交通组织,在保持对称性的基础上,将其功能布局从“东西分区”调改为“南北分区”。进而,从文化要素入手,在保证其立面肌理的基础上,对立面色彩、幕墙比例进行优化,使其更符合该企业的文化定位。之后,从绿色环保节能出发,对通高中庭进行了内部尺度的优化。而对于专家和领导普遍认可的五段式体量关系,则作为方案的重要特质原汁原味地给予保留。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住宅建筑工程;暖通规划;设计思路

在住宅建筑工程中,暖通设备为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供燃气、供热及空调工程等,主要包含通风、采暖与空气调节这几个方面。在科技与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影响下,人们有效提升了控制建筑环境的能力;另外,人们的生活逐步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为满足生活活动对环境的要求,同样需要对住宅建筑环境展开能动控制。在这一背景的影响下,以建筑内外环境干扰因素为出发点,以改进住宅建筑内部的空气品质及热湿环境为重点的暖通技术也逐步发展并成熟起来。

1 住宅建筑工程暖通设计概述

1.1 建筑工程暖通设计的概念

暖通设计指的是建筑工程项目中所需的空调系统,该系统通常包含新风、排风,以及供暖制冷等系统的设计,因而在住宅建筑工程的规划与设计中,暖通设备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住宅建筑设计中重要的分项之一,暖通空调的设计与使用都应当遵循建筑的具体功能以及投资者的实际需求来展开。

1.2 建筑工程暖通设备的设计特点

作为住宅分户中央型空调,暖通设备最大特点便是能够为住户提供适宜的室内环境。不同于只能解决环境冷暖问题的分体型家居空调,暖通空调还可有效解决空气处理这一过程。其中,空气处理过程的步骤具体如下:空气首先进来,在引进新风的同时,冷却处理空气,接着进行过滤处理,随后利用电子除尘器来对细小的颗粒灰尘进行捕捉,最后边通过加湿设备来使房间达到40%左右的舒适湿度。

2 住宅建筑围护结构的热量计算

在对住宅建筑暖通工程进行规划与设计时,通过自然通风或改进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等手段,可减小室内温度受到室外温度波动的影响,进而达到降低空调能耗的目的。其中,空调系统在夏季消耗的费用要远高于冬季的费用,这是因为在冬季,空调室内的压力要比大气压高,因而不需要将渗透冷风产生的热负荷计算进来。住宅建筑围护结构消耗的热量值便是在室内外空气存在温度差的情况下,热量将房间的门窗及地板等围护结构作为媒介由内向外传输的数值。当传热条件处于稳定状态下时,我们可根据以下公式来计算住宅建筑围护结构消耗的热量:

q=KF(tw-tn)a

在上式中,q指的是住宅建筑围护结构消耗的热量,单位为W;F为围护结构表面积,单位为m2;K为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单位为W/(m2・℃);tw与tn分别是指冬季室内与室外的计算温度,单位均为℃;a为常数,指的是围护结构温差的修正系数。

其中,整个空调房间消耗的热量为其各部分围护结构消耗的热量总和,也即:

Q=∑q=∑=KF(tw-tn)a.

上述公式计算出来的围护结构耗热量是基于传热条件稳定的前提下。然而事实上,住宅建筑的实际情况及气象条件等因素都会对传热条件产生影响。考虑导致这些影响因素的存在,我们有必要来修正住宅建筑围护结构消耗的基本热量。将高度、风力、朝向等修正耗热量考虑在内,推出了以下计算公式:

Q=q(1+A%+B%)(1+C%)

在公式中,Q为围护结构的修正耗热量,A%、B%、C%分别指的是高度、风力、朝向的修正率。

针对高度修正,当房间高于4米时,每高出1米则附加2%;对于风力修正,由于本建筑的房间维持在正压,因而冷风的侵入量为0;对于朝向的修正,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围护结构朝向修正表(%)

朝向 东 西 南 北 西北 水平

修正值 -5 -5 -25 10 10 0

3 优化住宅建筑工程暖通规划与设计的措施

3.1 加大变频技术的使用力度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现代化设备的普及,使用变频技术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通过将变频技术应用在住宅建筑的暖通系统中,可使空调设备随着负荷的变化对水流量或风流量进行改变,通过调节自身的输出功率,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等目标。一方面,空调的变风系统利用末端装置来补偿室内的负荷,通过对风量的调整进行优化,进而确保室内温度适宜。变风量系统相比于定风量系统,可节约50%左右的能源。另外一方面,空调的变水量系统可通过对数量进行控制,实现温度的自动调节,消耗的电量也远小于定水流量系统。

3.2 确保热源系统选择的合理性

住宅建筑设计人员在对暖通设备进行挑选时,首要工作便是认真研究建筑物的具体情况,确保选择的热源系统符合要求。目前,热电站、热泵、吸收式热水机组等为我国使用比较广泛的几种热源。从利用能源的效率展开分析,热电站具备最高的运行效率,其次则为热泵。热泵应用的热源主要来源于自然中低品位的再生能源,可分为家用热泵空调器、商用热泵空调机组以及热泵冷热水机组等地源热泵,就土壤型展开分析,此种热泵的使用可节约超过30%的能源。另外,直燃型吸收式机组与燃气锅炉具备类似的供热效率,但相比于小型区域的锅炉,大型锅炉房具有更为明显的蓄冷系统。

3.3 有效降低热媒介消耗的能源

在环保意识不断深化的影响下,住宅建筑的暖通空调系统也通过应用节能设备,逐步形成了整体的节能体系。其中,作为暖通空调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热媒介质传输系统的材料及输送热能的方式均会影响到节能的效果。基于此,针对热媒介质的材料,我们就应选择直埋管等具有保温性能的材料,通过预制保温水流,从而有效降低传输热能时产生的损失。此外,还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全面测评,并采用平衡阀及智能管网等设备,促进管网流量的优化,在提升空调系统运行效率的基础上,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现代社会,人们对住宅暖通系统的运行方式也提出了舒适、健康、节能的要求。在此种形势下,为在节能减排的基础上,给人们创造出舒适的居住环境,建筑设计人员就需要加大对先进技术的学习及引进力度,做好暖通工程的规划与技术工作,使我国住宅建筑暖通设备朝着更为舒适、节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明岳.探讨居民住宅暖通设计及应注意的问题[J].山西建筑,2012 (34):165-166.

[2] 耿士泉,朱爱华.浅谈房屋建筑工程暖通设计的思路与方法[J].城市建筑,2012,9(17):258-259.

篇4

关键字:建筑工程 结构设计风险分析 安全设计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风险分析。

在建筑工程结构的设计阶段存在一些风险的问题,要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就必须对此进行分析研究。首先,设计人员的职责上存在风险因素。就是从事建筑工程设计的本人由于在工作中出现失误或者是设计的建筑物质量不过关,导致整个结构设计的不合理,影响工程的进度更甚者危害人们安全的问题出现。其次,整个结构设计的技术存在风险。如果设计人员所设计的方案不当,所使用的技术存在大的难度问题或者技术成熟度太低,都会影响到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建筑设计达到理想的效果。再次,就是整个设计最后的审核把关存在风险。建筑企业必须选择设计经验丰富、设计知识精湛的人员来做最后的设计审核人员,大大降低整个设计出现问题的可能性,降低设计不合理存在的风险,一定要把质量检查作为重中之重,保证整个建筑结构设计的风险达到最小。

二、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设计研究。

(1)安全设计的重要性。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安全性是任何建筑工程的施工标准,只有做到保证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我们才有理由和动力从事一切创造经济效益的活动,所以在整个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要严格贯彻“质量第一,安全至上”的原则,一定要把防止建筑物的损坏坍塌事故的出现作为整个建筑工程结构安全设计的核心,维护人们的生命安全。

(2)安全设计的隐患。在整个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很容易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就是建筑物抗震设计不足、建筑设计存在偷工减料的问题。近年来,我国的四川、云南等地多发生地震灾害,太多地方的建筑物因为建筑结构设计的不合理或者施工不合格而在地震后坍塌严重,对人民健康造成巨大威胁。血的代价告诉我们,建筑者必须加强整个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设计,消除安全隐患问题,严谨出现设计人员为谋取暴利,减少施工钢材或者知识、技术水平不到位导致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现象的出现。建筑工程设计人员必须在整个设计中加强安全意识,加强重视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3)加强工程结构安全设计。首先,在整个复杂、精细的建筑工程设计中要投入更多的安全意识,设计人员要提高学习热情,加强设计专业技能的掌握,做到工程设计的每个步骤和细节都达到最好并且对工程实行成竹在胸。同时加强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多了解灾区震后建筑物问题,吸取教训,并且为自己的工程设计提供有力的指导。其次,一定要遵守设计的规范规定。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建筑结构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强制性的规范和规定纷纷出台,工作人员一定要严格遵守规定,设计过程以保证安全为核心,严禁出现违规设计的现象。最后,设计人员掌握整个设计的理念。设计人员要认真对待增强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设计的这一问题,分析到所有可能制约安全的因素并且多加研究和分析。要明确用合理、科学的技术和知识去增强整个设计的安全指数,并不是只一味增加有水泥量来保证安全性。设计人员要提升自己的设计理念,充实自己设计知识,设计出更多安全性高更耐久的建筑物。

三、建筑工程结构设计降低风险、提升安全性需要注意的问题。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降低风险、提升安全性是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重要工作,建筑单位必须加强重视程度,在分析好设计的风险因素和不安全因素后,要做到设计的规范和安全性到位,设计出更多人们满意放心的建筑工程设计图。建筑工程结构设计降低风险、提升安全性还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保证建筑物结构的承载力够大和牢固性能够强。建筑物能够承载足够重力,就会降低事故的发生,如果牢固性很强,当建筑物局部出现破损时,会阻碍更大的损伤程度,这就能降低事故风险,提升安全性。第二,特殊部位设计要重点设计。建筑物结构的有些特殊重点位置一定要加强安全设计力度,比如说地基基础。地基的设计必须有设计人员足够的重视,它是建筑物安全的决定设计,要严格勘测施工地的地质、位置和施工条件。降低地基出现问题的危险,严禁出现后期地基坍塌倾斜、损坏等严重事故。设计人员一定要结合自己的设计经验和实地考察资料做出合理的地基设计,把相邻的建筑物的位置与高度都做出详细的了解,保证建筑地基的质量与安全。第三,加强建筑物的刚度设计。在建筑业快速发展下,楼层的高度逐日增加,这就给设计人员的结构设计安全增加了难度挑战。为了降低因楼层太高引起的事故风险,就必须在设计上考虑增加建筑物的刚度,防止楼层因为高度的原因增大了位移和重力。一般设计人员会重视到建筑物的刚柔度,在地质好的地段,建筑物设计的抗侧力的刚柔度就会柔和一点,这样不仅减小了地震的危害度还达到了设计经济的目的。

四、小结:以上对建筑工程设计的安全设计与风险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安全风险分析后需要注意的问题。用意就是加深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在人们心中的重视程度,提高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安全性与耐久性。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是整个建筑工程的灵魂,建筑工程者加强其中的安全设计与风险分析,不仅能够减少建筑的不安全事故发生,保证人民与施工队伍的生命财产安全,还能因为设计的质量提升减少工期、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这条生命线的推动下,我们相信我国的建筑工程无论是在外表美观还是在内部质量上,都会有大的提升和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1、陈海燕.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风险分析与规避措施.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第7期.

2、王声全. 论述如何控制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质量.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第11期.

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管理;项目管理

一、关于设计管理的相关概念

设计活动不是一个人可以单独完成的,它是一种群体行为,需要每一位参与者都积极发挥自己的能力,才能使设计效果最理想,达到最大的功效,所以设计管理的有效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设计管理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是一个多层次、多学科的交叉学科。包括管理设计小组、设计成本核算、招聘或组合设计师、设计专利保护、评估设计工程等等方面。

1.建筑工程的设计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设计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关健环节,设计联系着现场施工与业主需求两个方面,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工程的质量、进度、造价和业主功能,所以设计管理关系着项目管理和项目成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建筑工程准备施工前要充分考虑到设计阶段的设计管理,因为设计管理为设计决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项目的投资与效益。

2.在工程前期设计管理的设计管理工作非常重要,项目的设计管理中一定要保证项目投资金额的准确性,因为建筑工程项目投资金额的准确估算就成为建筑工程的整体造价,所以在建筑工程项目实施前,一定要设计任务书,有效的控制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造价,当然也要加强对施工图的设计控制,这样才能够保障施工项目总体造价不变。还要做好设计阶段的专家汇审,设计方案的制定过程中,一定要集合设计专家的意见,多方讨论工程设计,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对建筑工程中的技术,布局,功能等展开讨论,选取优秀的设计方案进行细致分析,一定要保证设计工程总造不变,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案,以免没有做好预算,而影响到建筑工程的完工和整体工程的经济效益。建筑工程设计单位要对工程设计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设计单位的人员素质。由于设计费用与设计面积和工程预算有直接关系,而设计质量与设计费又没有关系,造成设计人员不考虑项目质量和经济效益,而只考虑建造标准和单位面积,从而影响了工程设计的经济效益,有的设计人员甚至还通过加大设计标准和设计面积来增加设计费用。所以设计质量和设计标准很少能成为设计单位的审核重点,而有些特殊的建筑工程往往没有通过设计招标来选择设计单位,这就造成工程设计方案缺少竞争,设计缺乏主动性。这些不合理的设计管理,影响了工程质量的提高,总之,建筑企业一定要重视工程设计管理。

二、做好建筑工程各阶段的设计管理应该注意的问题

工程项目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大的阶段:项目构思、设计和计划、施工、项目结束,在设计和施工阶段,最要是的就是做好设计管理工作。根据设计工作的内容又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应该做好各个阶段的设计管理:

第一是需求设计阶段的工作,在前期策划的项目定位、投资估算等完成以后, 就需要对需求设计进行详细的分析。此阶段主要任务是通过对气候条件、场地条件、人文环境、法律环境、使用者需求、相关工艺、项目预算等进行有效调查, 明确建筑物的价值、目标、客观限制和需求。需求设计文件可以主要分析一下几个问题:预算、平面的规划目的、建设场地的特点, 场地开发需求、预算、对设计方案的特殊限制和制约、设施的功能需求、特殊的设施需求、使用者的特点、功能对未来变化的适应能力、空间的相对位置和相互关系等,这是做好需求设计阶段的所必须的工作。

第二是方案设计和扩初设计阶段,这个阶段主要任务是根据工程项目需求来设计文件, 与建筑师沟通,力求最快最好地完成项目的方案设计,向决策层初步山治规划的布置和设计,做出来效果图、平面图、实物模型、立面图、剖面图至关形式。项目的决策层则需要对功能需求、技术、设计风格、结构方面确认后, 对这个提交上来的初步方案进行后续扩初设计。决策层应该听取部门和单位的意见,然后对方案设计的确认, 为了做到万无一失,可以组织有关单位和部门, 对项目总体方案进行审核。设计方案是否符合设计大纲要求, 符合现行设计规范、标准; 设计方案的确认过程, 伴随着方案的不断完善和优化。这个过程中, 应当加强设计的过程控制, 并整合相关各部门对设计的意见, 从多方面优化设计方案, 保证设计满足项目干系人的需求。

第三个阶段就是设计管理中的图纸会审和优化阶段,图纸会审在设计管理中的作用非常大,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相关专家要对开工前的施工图纸进行会审,并组织施工单位参与会审,这样才能够确保图纸的科学性,保障工程的顺利实施。在图纸会审中,要广泛听取各个方面的意见,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图纸审查清楚,采取措施尽量减少设计过程中的设计缺陷,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难度问题,并从使用功能上进行合理分析,研究施工图纸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施工材料的选择、施工进度的周期以及施工项目的整体效益,监理、施工单位应着重于图纸自身的问题并结合实际需要进行审阅,并检查图纸与规范规定是否相符。所以设计管理者就应当对设计文件进行有效的优化。在初步设计和方案设计阶段就应严格把关控制各项指标去粗取精, 对一些不该建的项目, 装饰豪华, 业主难以承受的标准坚决优化掉, 从而减施工图阶段的设计修改, 使工程设计达到预期的目的和目标,提高工程项目的综合效益。

第四个阶段就是设计管理中的设计变更管理阶段,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很可能由于其他因素的改变,需要对设计进行一定的变更,承建单位对建筑自身功能上的改变而进行设计的变更,一般改变和修改的是对源施工图纸和设计文件中的设计状态,因为在项目施工中,经常会遇到由设计缺陷引起的改变、使用功能的改变、使用材料的改变等。

如果施工过程中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设计部门就应该针对这种情况对变更后的施工图纸和施工技术进行分析,而且还要对施工成本进行经济分析,切记引起变更的盲目性而给施工技术和质量带来严重的问题,当然这一步也不能少了对设计变更的预算管理。在设计变更实施的同时,还应该积极防范由于设计变更而产生其他的错误。加强对设计变更合法性的维护和监督,防止非法变更,防止变更过滥。

很多项目承建单位的管理人员由于自身素质不高,随意更改方案,不顾正常修改程序,也不听取各方意见,随意对设计文件进行修改,甚至还会以多修改设计文件来标榜技术水平。这种非正常程序的计变更,会对其后的工程验收工作带来负面影响。所以一定要重视严格规范设计变更流程,保证所有设计变更规范、合理、操作流程正确,这样才能真正做好设计管理工作。

在建筑企业的运行过程中,建筑工程设计管理作为建筑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对工程项目的成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采取积极措施,不断强化建筑工程设计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星敏.建筑工程项目承包管理模式优化设计探讨[J].今日科苑,2006(08).

[2]范贤辉.再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科技资讯,2007(14).

[3]侯学良,贺全龙,金维兴.建筑工程项目冲突事件的互适性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6(06).

篇6

最近几年,在我国城镇化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很多建筑企业的设计也随之得到了繁重,同时,在社会的快速发展的作用下,各种新型的设计理念不断地在市场中涌现,从而使得建筑形式呈现多样化,建筑的外立体面也包含了众多的丰富的内容,而内部的功能也在设计理念更新的过程中,得到了人性化的发展。与此同时,在我国企业深入改革的过程中,中小企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再加上全球化的经济发展,众多的国外设计企业也不断的加入我国设计市场,因此,建筑企业设计想要能够在建筑设计市场中得到优势,那么做好工程设计水品的提升管理显得格外重要。

二、设计管理概念及重要性分析

设计管理属于一门综合性的管理学科,其涉及的内容非常的广泛。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众多人的人员进行参与其中,独自一人是不能完成一项设计内容的。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所有的参与者都能够将自己的优势发挥,从而能够确保设计的效果达到最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应该的重视设计的管理工程,合理的设计管理能够将设计管理的有效性实现,能促进设计在活动过程中将最优的功能发挥。设计管理无论在那种项目中,他的作用非常大也是最关键的一个部分,因为在设计的过程中,起设计的效果往往需要满足现场施工以及业主双方面的要求,设计质量的优劣在一定的程度上与建筑工程的进度、质量、竣工都有着紧密的关系。

三、建筑设计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设计方案直接影响投资 项目在实施的阶段中,往往需要经过决策、设计、实施三个重要的过程。而对于工程的投资控制影响比较大的两方便在于决策阶段与设计阶段。项目在得到决策以后,设计过程中是非常关键的一个过程。通常情况下,虽然设计费用在总体项目上占据的比例相对比较少,但是它还是具备影响投资的主要因素。

(二)设计质量间接影响投资 当前,在建筑质量事故中,因为设计问题导致事故产生的因素占据较多,这其中主要是是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的效果缺乏优化性,从而导致设计出来的建筑功能不合理,不能有效的将正常的功能发挥。另外就是,设计的图纸存在问题,有众多矛盾的地方存在,这也是导致施工无法正常进行的因素,严重的还会影响施工质量,导致项目不能按时竣工给企业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影响。

(三)设计方案影响经常性费用 一次性投资以及经常性费用是工程项目设计阶段常见的两个内容,因而,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设计的方案进行优化,从而使其能够将这两方面的最佳点进行结合,从而使其能够保证建筑质量。

四、建筑工程各阶段的设计管理要点

一般情况下,工程项目往往能分成项目构思、设计、施工、竣工等四大过程,在该过程中,设计管理往往是体现在施工阶段与设计阶段,按照工作内容的特点与性质,设计管理库分成需求设计、施工图纸设计、等几个施工阶段。各个阶段的管理内容有以下内容所示:

(一)需求设计阶段 设计应该在企业完成各方面内容的定义与决策后实施,在该阶段中,起主要的任务是对施工现场跟进、施工工艺、施工要求等项目进行分析,需要明确建筑物的目标、内容与客观限制的需求。其中,设计文件包含的内容有 对设计方案特殊限制于制约、对平面规划进行分析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分析。

(二)方案设计和扩充设计阶段 该过程中,它的主要任务是需要对设计文件进行审阅,同时与建筑师进行沟通交流,将项目的方案设计,以平面图、效果图、立面图等方式,向决策的领导层展示。当决策层领导对设计的功能与风格以及结构等内容进行确定之后,便对后续的进扩初设计。在对方案设计的确定的过程中,决策层应该多采纳一些相关单位与部门的建议,可以通过队伍组织的方式,对项目的总体方案进行审核。审核的内容主要针对性的对建筑的设计依据、规模、占地面积等内容审核。同时查看设计方案是否与设计大纲吻合,是否满足国家设计的方针要求,查看设计的方案是否具备经济性、可靠性、实用性等,在设计方案的确定阶段中,需要采纳各方面的补充意见,不断的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整改,使其能够满足实际的设计要求,这些内容是设计过程中控制的主要内容。

(三)各专项方案设计至施工图设计阶段 该阶段,属于材料与设制造以及现场施工的最后一个环节,设计的管理主要任务,在该阶段中需要按照最初的设计成果与设计文件得需求以及设计合同与国家等设计规章对设计单位在总体设计的要求进行各方面的审查,保证各项设计施工设计内容满足施工图纸要求。

(四)施工设计配合阶段 在该阶段中,起主要的任务包含了组织对图纸的会审以及设计交底,解决施工阶段中存在的设计问题。而设计交底的主要任务他主要是由设计的单位向参与施工过程中的各方单位设计的数据、参数、技术难点问题进行管控,一般情况下,设计交底是在施工前期完成,随着施工的开展,还需要对难点问题进设计交底。

篇7

关键词: 建筑结构 抗震设计 结构工程 问题探讨

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得越来越快,而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想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进行结构抗震设计,必须要将结构设计这一基础工作做好,施工单位必须要重点解决抗震设计方案能否使人们的抗震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这一问题。本文对建筑抗震设计与结构工程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且分析了其中比较关键的几个问题,希望能够使我国建筑行业的抗震水平得以有效提升。

1 抗震结构设计理论的基本概念及注意事项

1.1建筑结构工程中抗震设计的基本概念

建筑结构工程中的抗震设计理论是在长期的工程实践中积累总结而来的,是一种防御地震灾害,将地震灾害所产生的破坏降到最低点的一种设计思路和概念。也就是说建筑结构工程中的抗震设计的目的是提高建筑结构整体抗震能力,确保建筑物在地震灾害来临时能够有效地抵御灾害。当然地震发生时的剧烈程度我们是无法预知的,我们能做的是运用抗震设计理论知识,结合建筑空间结构工程的实际情况,从分析抗震材料选择等方面入手,提高建筑结构整体抗震能力。

1.2 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注意事项

1.2.1 建筑物建筑场地的选择。在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阶段,建筑场地的选择是抗震设计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关键技术性问题,抗震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应深入到建筑场地,对建筑场地的地质情况和水文情况进行勘察,收集记录数据,认真研讨在该建筑场地建筑房屋对抗震设计的影响因素,比如建筑场地处于地震频发地段或者建筑场地的地基为软弱地基等,所以在建筑场地选择时应尽量避开这些地段,如果无法避开,就需要充分地运用建筑抗震设计理论知识,对建筑地基和结构进行强化和优化设计,保证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固性,进而提升建筑的抗震能力。同时,根据建筑物地域性分布及结构特征选择不同的建筑材料和抗震设计方案,如果建筑场地处在地震高发区,建筑房屋的抗震防烈度要求高,这就需要对建筑结构的柔性和延展性进行考虑。

1.2.2 建筑结构体系的选择。在建筑结构体系选择时要对建筑结构的特征进行综合考虑分析,在设计过程中要对建筑结构中的任何一个构件都要进行抗震能力的分析及试验,避免因某个微小的房屋构件未达到抗震设计要求,一旦地震发生,会因一个微小的建筑构件影响整个建筑的抗震能力。因此在建筑结构体系选择时,首要工作是对建筑结构中的各个构件承重能力、构件均匀沉重分布情况及构件的抗震能量传输进行分析和计算。

1.2.3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建筑平面布置问题,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除了抗震设计达到有关要求外,还需要注意建筑平面布置的规则性,做到既能满足抗震要求又能满足城镇建设规划要求。

2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2.1根据建筑结构性能进行抗震设计

根据建筑结构性能进行抗震设计同传统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针对建筑结构性能的抗震设计主要是通过对建筑场地地质情况,建筑结构情况和抗震材料采集数据,并分析计算后所产生的更具科学性的抗震设计新思路,新方案。这样综合性考虑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方式,使得设计作品更加地贴合抗震功能性的要求,对确保建筑抗震能力,降低地震灾害对建筑物体的破坏程度有着积极的影响。

具体而言,根据建筑结构性能进行抗震设计时都会有一个终极目标,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会对以往建筑物体在地震灾害破坏之后的破坏程度大小进行定性定量分类,然后建立完善的地震灾害数据库,根据数据库的信息数据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设计。为了能够确保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有效发挥,目前在建筑结构性能抗震设计中还会通过模拟地震的方式对地震对不同性能的建筑结构破坏进行安全评估,更具安全评估结果,分析抗震设计方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及时对设计不足之处进行优化改进。使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达到最优化,以便抗震设计方案应用到工程实践中能发挥其真正的抗震作用。

2.2 根据建筑场地和建筑规划进行抗震设计

通常情况下,地震在同一区域造成的破坏程度具有差异性,即同一区域的建筑房屋在地震灾害的破坏下,有的建筑物破坏程度不是很严重,而有些建筑物破坏程度极为严重,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除了同建筑物体自己的建筑质量有关外,还同建筑场地和建筑规划有着必然的联系; 如建筑物体在建设过程中建筑场地刚好处于地震震中外,地震的破坏能力最强,使得这一区域的建筑物体受破坏程度最为严重。所以在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时要针对各个区域以往发生地震震级的大小及地震发生的区域进行设计,规划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在选择建筑场地时候避开地震频发区域。

2.3根据建筑结构类型进行抗震设计

目前建成的房屋建筑中,大部分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以框架结构为例,抗震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框架构件的截面尺寸和配筋率进行合理设置。合理的布置设置构造柱和防震缝。对于建筑结构的薄弱位置应加强构造措施,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

结束语:

尽管现在已经具备先进的技术能够较为准确地对地震进行预测,然而地震仍然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且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为了能够有效降低地震带来的破坏作用,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科学合理的抗震设计。本文对建筑抗震设计与建筑结构设计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并且提出了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结构设计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在结构设计中必须要有效地融合结构设计与建筑抗震设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地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云,徐彤. 基础隔震结构的能量设计方法[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1.

[2]赵艳. 关于改进我国抗震设计反应谱的探讨[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

006.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地基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地基是指直接承受建筑物、构筑物荷载的土体或岩体。地基土分为持力层和下卧层,持力层是指在基础之下直接承受建筑荷载的土层。地基承受建筑物荷载而产生的应力和应变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在达到一定深度后就可忽略不计。持力层之下的土层称为下卧层,理论上建筑荷载传递到该层已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1地基允许承载力与设计要点

1.1地基允许承载力

地基允许承载力指地基土层所能够承受的、具有一定的安全度和不引起“不许可沉降量”的荷载。它介于临塑性荷载与极限荷载之间。使地基中开始出现塑性变形区的荷载,称临塑性荷载;使地基剪切破坏,失去整体稳定的荷载,称极限荷载[1]。

1.2地基设计要点

地基是支承由基础传递的上部结构荷载的土体(或岩体)。为了使建筑物安全、正常地使用而不遭到破坏,要求地基在荷载作用下不能产生破坏;组成地基的土层因膨胀收缩、压缩、冻胀、湿陷等原因产生的变形不能过大。在进行地基设计时,要考虑如下因素:

1)强度:地基要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建筑物通过基础将全部重力荷载和其他作用力传给地基,地基需要具有相应的承载能力;

2)变形;建筑物允许有沉降,但不允许有过大的不均匀沉降。地基的沉降量需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同部位的地基沉降差不能太大,否则建筑物上部会产生开裂变形;

3)稳定:地基要有防止产生倾覆、失稳方面的能力;

4)其他:在进行建筑物地基设计的同时,要进行建筑结构的基础设计;建筑物基础宜埋置在砂土或黏性土上,埋置深度至少在土层冰冻线以下[2]。

建筑物建造在土层上,其必然会发生沉降,如果沉降是不均匀的,特别是当地基土层软硬不均、厚薄不匀,或建筑物各部位荷载轻重相差较大时,建筑物将会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如果沉降和沉降差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使基础以上的结构受到损害,发生裂缝,影响其正常使用。

2建筑地基设计存在的问题

因地基问题而引起的建筑物的破坏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建筑物上作用的荷载过大,超过基础持力层的承受能力而地基失去稳定,剪切破坏,另一种是由于建筑物在荷载作用下产生过大的沉降或差异沉降,致使上部结构倾斜、开裂,而影响正常使用。因之建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必须满足下列两个条件:1)作用在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应该在地基允许承载力的范围之内;2)建筑物基础在荷载作用下可能产生的最大沉降或沉降差,应该在该种建筑的允许值范围之内。众所周知,建筑物地基在荷载作用下,初期产生的变形主要是压密变形,此时,荷载——变形关系为线性的。随着荷载的逐渐增长,位于基础边缘的地基土,其剪应力首先达到抗剪强度而逐渐剪损,如果荷载继续增大,该剪损区也逐渐扩展连结成片。当形成连通的滑动面时,地基土将沿该滑动面挤出而发生整体破坏,即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3]。

3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中存在的问题

3.1建设方对勘察单位提供的勘察任务书内容不详

建设方有的为了赶工期,在拟建建筑物设计文件没下来时就约勘察单位进场勘察,勘察任务不详尽,有的没有建筑设计文件,只是口头交代,勘察任务书都不签,并要求短时间内提交报告,用于报审。结果造成勘察内容的欠缺,还要进行补充勘察。

3.2《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外业的层面上,工程勘察本身已经越来越市场化,部分勘察单位因为很难接到勘察业务,所以报价过低,最终勘察成果必然不能够达到理想的质量,从内业讲,《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般上应该包括的内容有勘察工作的具体概况、对建筑物的地基稳定性产生各种不良影响的具体地质条件、地层本身的均匀性以及水质对地质可能产生的影响,同时还需要论证分析拟采用基础地基方案,争取方案能够最优,对施工和设计给出自己的建议,但是因为人员本身的业务素质水平,当前的地勘报告显得过分的简化,对稳定性评价不够,对试验没有具体的指标,基础的方案建议不合理等等。

3.3 勘察方法的不正确

部分勘察部门确定承载力的时候选用静载荷试验压裂法对两侧土层进行深入的探坑,这种方法不科学,容易产生误导,可以想象一下,两侧土层在进行较浅和较深压裂的时候,压力大小并不相同,这个时候选作地基承载力,无论哪一个都不够科学合理准确,除此之外,压裂两侧土层并不能够科学的告知这个压力值对应的就是竖直层面上的承载力。产生问题的原因包括了主客观两个层面,主观层面,勘察设计人员不能正确地认识相关的地质条件,没有进行现场踏勘,标准不能予以灵活的运用,对工程造价和工程质量之间的具体关系,没有科学地认识,对于多快好省原则的处理,不能够给予正确的取舍; 客观层面,设计理念不能够适应时展的要求,设计水平显得落伍于社会的进步,技术标准和指标的运用和掌握灵活程度不够,成本控制超过了估算和预算等等,在技术方案的选择上,科学性、合理性、客观性不够,资料的收集、运用、分析以及效应的发挥显得不充分[4]。

4加强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与地基设计的措施

当前建筑工程出现质量事故很大一部分是变形条件不满足所造成的。建筑工程中出现的不均匀沉降造成房屋裂缝、倾斜、局部倾斜,就是变形条件不满足所带来的危害。从已有的大量地基事故分析,绝大多数事故皆由地基变形过大且不均匀所造成,故在地基规范中大多规定按变形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地基承载力的选取以使地基中不出现长期的塑性变形为原则,同时还要考虑在此条件下各类建筑物可能出现的变形特征及变形量。要使工程变形条件得到满足,地勘报告中必须提供建议性工程处理措施,以供设计人员参考,重要的工程甚至要作变形计算。提供的建议性措施,对建筑物上部结构而言应包括建筑措施、结构措施、施工措施,对地基而言应包括地基处理方法,如换填、夯实等。而且不应只停留在定性分析和描述上,要明确提出定量数值,以使设计人员重视和好用[5]。

此外,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规定的承载力计算采用荷载设计值,也就是将荷载标准值乘以荷载分项系数。但限于条件不成熟,该规范中并未能规定地基基础的可靠指标,从而在荷载分项系数已定的条件下确定与之相应的合适的抗力分项系数。因之,当将强度参数标准值代入地基承载力理论公式中计算时,如果保持传统的安全系数值不变,那么,对应于荷载设计值的计算,实际上进一步加大了地基承载力的潜在安全因子,这一点是需要注意的。

参考文献:

[1] 赵亚楠. 建筑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刍议[J]. 企业技术开发,2011(11)

[2] 康燕云. 浅论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6)

[3] 孙胜钦. 论工程勘察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J]. 四川建材,2007(03)

篇9

【关键词】方案设计招标;倡导原则;存在问题;努力方向

为确保建筑工程方案设计质量,体现公平有序竞争,节约社会资源,2008年11月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建筑工程方案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建市[2008]63号)(以下简称《办法》),用以指导设计招标、投标、评标、定标等环节的具体工作。《办法》试图有效解决了制约工程投资效益、设计质量和工程建设质量水平提高等问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解决方案设计招标与项目审批的矛盾,全面推广方案设计招标工作――任重而道远。

1.《办法》倡导解决制约方案设计招标发展的规定

1.1“通过式”准入原则有效防止了招标人排斥潜在投标人的现象

《办法》规定,大型公共建筑工程项目或投标人报名数量较多的建筑工程项目招标可以实行资格预审,但招标人应在招标公告中明示,投标人报名需达到的数量,并发出资格预审文件;还规定资格预审必须由专业人员评审,不采用打分的方式评审,而只有“通过”和“未通过”之分;如果通过资格预审投标人的数量不足三家,招标人应修订并公布新的资格预审条件,重新进行资格预审,直至三家或三家以上投标人通过资格预审为止。“通过式”准入原则有效防止了招标人排斥潜在投标人的现象。

1.2境内外同等待遇原则有效控制了挂靠问题

《办法》强调,建筑工程方案设计采用国际招标的,不应人为设置条件排斥境内投标人;投标人应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内容和深度提交投标文件;境内外设计企业在我国境内参加建筑工程设计招标的设计收费,应按照同等国民待遇原则,严格执行我国的设计收费标准。给予境内外设计单位同等待遇,按目前我国在国际经济领域的地位,实际上并不排斥境外设计单位继续参与我国建筑设计方案的投标和竞争,并有效控制了境内设计单位挂靠境外知名设计企业而套取更高设计费用的现象。

1.3设计费适当经济补偿原则有效保障了双方权益

《办法》规定,采用公开招标,招标人应在招标文件中明确其投标人参加投标的设计费补偿标准、档次及补偿人数量,并对评标委员会评选出的优秀设计方案给予适当鼓励。《办法》还规定,未经投标人书面同意,招标人不得将交付的设计方案向第三方转让或用于本招标范围以外的其他建设项目。这样不仅保护了投标人的知识产权、设计方案的著作权(版权),招标人与中标人签署设计合同后,投标人应保护招标人在该建设项目中拥有中标方案的使用权。其设计方案不能受到来自第三方的侵权诉讼或索赔,否则中标人应承担由此而产生的一切责任。使得双方权益均得到有效保障。

1.4对项目投资的责任追究原则大大提高了方案设计的经济性、实用性

《办法》规定,设计单位应对其提供的方案设计的安全性、可行性、经济性、合理性、真实性及合同履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承担后续阶段工程设计业务的设计单位,由于设计原因造成工程项目总投资超出预算的,建设单位有权依法对设计单位追究责任。这一责任追究制原则在增加设计单位责任意识的同时,能充分展现设计阶段节省投资的优势,并能有效控制项目实施阶段工程造价的攀升,目前节能、环保新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也可望在方案设计阶段得以有效调控。

2.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招投标活动中长期存在的围标、串标、明招暗定等顽症,在方案设计招标中也同样存在和难以解决。

2.1业主搞虚假招标,内定设计单位;设计单位相互围标、串标

设计投标人以中标为目的,与业主勾结,采用围标、串标的方式,设计招标简单地以价格定标的方式,招标人一味地看重设计费用的额度,忽视优化设计的功能差异及后期收益,给设计投标人造成只注重投标报价,不侧重设计方案优略和节省资源的错误导向,导致了设计方案招标定位的偏差。在一家设计单位完成所有投标单位的设计方案的围标方式上,更有甚者采用“买断”的方式,“淘汰”竞争对手,以确保中标。失去公平竞争费用、优化方案、节约社会资源的招标始终。

2.2招投标过程暗箱操作

评审过程以及评审意见不透明,由于方案设计招标的特殊性,展示在评标专家面前形式各异的方案设计,不难识别出意向投标人的作品特征,主观意见在评标过程中不难加入个人倾向性因素;更由于匿名投标原则使设计人没有阐述自己作品设计理念的机会,从设计标准、材料采用到使用功能的目标展现完全依赖评标专家对作品理解与招标人的接纳程度;而这些人为因素事后又很难评判对与错、是与非,评标人在利益的驱使下丧失责任底线的境况也难免发生。

2.3立项、规划审批深度的制约

主管部门对业主在进行建设工程项目立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中对设计方案深度的要求、规划设计方案审批中容积率及户型的要求对设计方案深度的限制,涉及设计人的大量工作投入,使得设计方案招标处于程序后置境地;从审批程序的根本环节,影响了方案设计招标的正常推广。

3.全面推广任重而道远

《办法》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以来,设计招标项目只是施工招标项目的6.41%,从统计数据比例看,方案设计招标更有待于推广,但仅靠该《办法》想解决方案设计招标长期存在的一些顽症尚需探讨:

3.1要解决“前置性”招标问题

《办法》中规定,无论概念性方案设计招标还是实施性方案设计招标,都要求具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履行项目审批手续的,已履行审批手续,取得批准;”目前,无论是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投资控制、资源配置还是规划方案的户型、面积、容积率等对设计深度的要求,都少不了设计单位的提前参与。因此,缺少了“前置性”审批前招标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制约建筑工程方案设计招标推广的主要因素之一。“前置性”方案设计招标办法的实现:有待于⑴对招标必备条件的放宽;⑵审批条件的设计深度限定阶段化;⑶实行并联审批或前期审批与招标同步;⑷设计费用的落实;⑸部门之间的协调等等。

3.2大力推进“阳光评审”

《办法》中涉及的建筑工程概念性方案设计招标可能更偏重于建筑的风格、造型、布局、构思等,而建筑工程实施性方案设计招标,更偏重于具体的设计。目前这两种方式都采用文字描述设计方案,隐姓投标、背对背评标的方法,没有给投标人当众阐述方案的设计构思、意图以及总投资估算依据和设计理念等的途径,只有将《办法》中向有异议的投标人当场质疑的环节,扩大为给有效投标人有时限的、面对面的、公开的方案目标的阐述,才能确保评标专家有足够时间逐一直接倾听而不是靠猜测投标人的设计理念来排除疑虑、考察优略,审阅投标文件。采用“阳光评审”最大的优点在于给投标人一个公平竞争的体现,促进设计者创作出更优秀作品的积极性,在中标方案得到应有经济补偿的同时,更好地保护投标人的利益―最大限度实现功能目标,节省投资。

3.3实现“公示制”

对于大型公共建筑、标志性建筑的中标方案实行社会化公示制。《办法》做出了对于国有资金投资或国家融资的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标志性建筑,招标人可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公众代表列席,但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涉评标委员会独立开展评标工作的规定。列席者不是专业人士,自然不可参与对评审结果的意见。但通过公示制度可演映民众对建筑物适用当地历史文化的认知程度,增加信任比率,代表公众利益。

总之,建筑工程方案设计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原则,要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鼓励采用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技术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现阶段推广招投标有待完善各项制度。 [科]

篇10

一、工程造价的控制

建设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相对应四个阶段的投资控制值可称为:可行性研究阶段的估算、初步设计阶段的概算、施工图设计阶段预算和施工阶段决算。这四个阶段对工程造价都有直接的影响,必须进行全过程的控制。

据西方一些国家分析,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百分之一以下,但正是这少于百分之一的费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度占到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由此可见,设计质量对整个工程建设的效益是至关重要的,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对提高设计质量,促进施工质量的提高,加快进度,高质优效地把工程建设好,降低工程成本也是大有益处的。

现在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建设项目中的投资方讲究投资效益,业主(建设单位)、承包方(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也都有各自的经济利益。因此,市场经济的建立,为造价控制在大的环境方面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虽然在设计阶段控制造价比在施工阶段的效果好得多,但它并不是无条件的,设计阶段控制造价依然需要主客观条件。没有条件就根本谈不上控制造价。设计阶段控制造价的主观条件是:业主(建设单位)非常真诚而且迫切需要控制本文由收集整理造价,设计单位不但有水平非常高的设计师而且还有非常精通造价业务的造价师。设计阶段控制造价的客观条件是:国家(包括中央和地方的各级政府)要有相应的、明确的政策法规。只有在主客观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设计阶段控制造价才能实现,也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造价控制。

二、建设项目的优化设计:

优化设计控制投资是一个综合性问题,不能片面强调节约投资,要正确处理技术与经济的对立统一是控制投资的关键环节。设计中既要反对片面强调节约,忽视技术上的合理要求,使项目达不到功能的倾向,又要反对重视技术,轻经济、设计保守浪费的现象。设计人员要用价值工程的原理来进行设计方案分析,要以提高价值为目标,以功能分析为核心,以系统观念为指针,以总体效益为出发点,从而真正达到优化设计效果。

(一)设计方案的优化:

单项工程设计中,其建筑和结构方案的选择及建筑材料的选用对投资都有较大影响。

1、建筑方案的选择:

建筑方案设计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集工程性、艺术性和经济性于一体,只有技术上先进可靠,经济上合理可行的建筑产品才能被社会所接受。但由于建筑设计工作的特点,更多的设计者主要从事的是建筑设计工作中创造性劳动部分,同时受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经济意识薄弱,缺乏将经济意识贯穿于设计过程中。

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方案,之所以能在众多方案中脱颖而出,应该集中了众家之长,不仅在设计中有独特的构思,而且在经济分析上也占有优势。然而在目前的方案设计过程中更多的是考虑了建筑的新颖,外形的美观,功能的完善等等,而对于经济分析这一块即便有所考虑,也是花

费的功夫甚少。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一环套一环,始终围绕着方案设计进行。初步设计概算不能超过方案设计阶段的投资估算,施工图预算不能超过初步设计概算。所以,方案设计阶段的投资估算是重中之重,方案设计阶段的经济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2、建筑材料的选用:

例如框架结构的非承后墙体种类选择对工程造价有着较大的影响。传统的做法是粘土空心砖,自重大,保温性能也差。现在有许多轻质、隔音、隔热且价格较经济的新型建材可供选用。如加气砼、砼空心砌块、水泥玻璃纤维板、石膏条板、膨胀珍珠岩空心条板等。

3、结构方案的选择:

基础的经济技术指标对高层建筑的总造价有很大的影响,基础的工程造价在整个工程造价中所占的比例较高,尤其是在地质状况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此现以基础方案的选择来说明结构方案的优化。

10%,甚至可达10%~20%。

所以,方案设计阶段的经济分析做得好,才能真正从源头上控制工程造价,对设计人员和造价管理人员都应该重视起来,使工程造价控制真正落到实处。

4、结构设计的优化:

目前承建方对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的控制:现在包括房地产公司在内的承建方已经不同层次的认识到结构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设立专门的人员控制结构设计。由于认识的不同,只是一味的控制含钢量,混凝土用量等等低级的方法。结构施工图设计不能给房地产公司创造价值,但是好的结构设计绝对可以给房地产公司降低工程成本,真正的在设计过程的各个环节控制,保证工程结构设计的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面及配筋。

5减少设计变更:

加强设计变更管理,实行限额动态控制。一般来说,设计变更是不可避免的,但不同阶段的变更,其损失费用也不相同。变更发生得越早,损失越小;反之,损失就越大。如果在设计阶段变更,则只需修改图纸,其它费用尚未发生,损失有限;如果在采购阶段变更,不仅需要修改图纸,而且设备、材料还须重新采购;若在施工阶段变更,除上述费用外,已施工的工程还须拆除,势必造成重大变更损失。为此,必须加强设计变更管理,堵塞由于不合理的修改变更而提高造价,尽可能把设计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初期,尤其对影响工程造价的重大设计变更,更要用先算账后变更的办法解决,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

6、适当采用标准设计:

经国家或省、市、自治区批准的建筑、结构和构件等整套标准技术文件图纸,称为标准设计。标准的工程设计,来源于工程建设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是已被实践证明了的优秀设计,它适应我国的自然条件和技术发展水平,能合理地利用能源、资源、材料和设备,体现施工、生产、使用和维修的要求。因此采用标准设计一般都能使工程造价低于非标准设计,但对于特殊的工程例外。同时,采用标准设计还能节约设计费用,缩短设计周期,能较好地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它是在设计阶段有效控制和降低工程造价的重要方法。

7、各专业之间的协调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