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范文

时间:2023-06-29 17:25: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医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

篇1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以免疫缺陷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的严重慢性传染病。本病早期无特异性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厌食、慢性腹泻、体重减轻、乏力等全身症状,进而并发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或恶性肿瘤等而导致死亡。本病传播迅速,病死率高,目前尚无根本治愈方法。

随着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中医药在艾滋病防治领域的巨大潜力已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重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文献研究、临床研究、实验室研究特别是抗艾滋病中草药的单味药筛选、药物成分筛选、复方的筛选都表明中医药在治疗机会性感染、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轻和缓解化学治疗上的毒副作用等都有着独特的优势。但是,我们也看到中医药防治AIDS近20年的研究还有不足之处,例如:我国缺乏统一的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疗效判断标准,有关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疗效的报道差异较大;中医药与化学药物合用治疗艾滋病究竟是否有利,目前还未有严格的大样本研究做出定论;中医药抗HIV的临床研究仍没有突破性进展等等。

经过笔者多年在艾滋病一线工作所获得的临床经验,结合我所承担的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科技攻关计划资助项目所获得的阶段性成果,笔者认为,要想真正发挥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优势,治疗时就应从艾滋病无症状HIV感染期入手。本文从如下几方面来阐释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为何应首选无症状HIV感染期,供同道参考和研讨。

1 突出中医学“治未病”的学术思想

首先从中医学“治未病”的角度来看。中医学历来重视预防。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四大方针之一,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医学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里就生动地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治未病”分为“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层面。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从无症状HIV感染期入手,就是为了预防疾病的发展与传变,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延缓其向AIDS期进展,甚至使其长期处于无症状HIV感染期而不发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使患者长期带毒生存。

目前,在艾滋病无症状HIV感染期,风靡全球的HARRT疗法也束手无策。2004年WHO根据临床表现、CD4+细胞计数和血浆HIV-RNA提出“艾滋病临床分期及抗病毒治疗指征”,建议感染HIV后的无症状期不使用HARRT疗法。因此期运用会使患者:①生存质量下降;②较早产生耐药,未来抗病毒治疗的选择受到限制;③经济上无法承受;④由于HARRT的副作用,患者间断用药,诱发HIV病毒变异,对最终研制疫苗不利。因此,对广大尚未达到HARRT疗法应用标准的HIV感染者,目前只能任其病情逐渐加重,坐等患者CD4+细胞计数下降至可以使用HARRT疗法的指数。我们认为这显然不利于疾病的早期控制,也不符合医学伦理学的要求,违背了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和原则。

而这些不利因素,中医药都能克服。基于此,我们从2003年就将无症状HIV感染期作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首选切入点。我所承担的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科技攻关计划资助项目中,就体现了中医药在无症状HIV感染期所表现的增强患者免疫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效干预的优势。

2 充分发挥中医学辨证论治的优势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也是中医学

的基本特点之一。从中医学辨证论治角度来看,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也应首选无症状HIV感染期。艾滋病从无症状期发展到AIDS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西医学角度看,在无症状HIV感染期,HIV在人体内一直维持着高度复制平衡状态,病毒每天大量地产生,但同时也大量地被清除,不断地感染和杀伤T淋巴细胞,也不断地突变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击,HIV在人体内一直维持着高度复制平衡状态,所以患者还未发病。从中医学角度看,在无症状HIV感染期,患者虽未表现出艾滋病特有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由于“邪盛正虚”,已经表现出不同的“证”,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能够因人而宜地揭示出艾滋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从无症状HIV感染期入手,正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的信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确定相应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我所承担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艾滋病防治关键技术及产品研究中的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疗效评价研究“扶正排毒片对气阴两虚型无症状HIV感染者的干预作用研究”,就是依据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从无症状HIV感染期入手的,目前已初见成效,此不赘述。

3 抓住无症状期这一艾滋病中时间最长、患者最多的关键期

无症状期又称潜伏期,指的是从感染HIV开始到出现艾滋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时间,数月至数年不等,多数病人从感染HIV到进一步发展为AIDS的无症状期是8~10年。无症状期在艾滋病的三期(急性感染期、无症状HIV感染期、AIDS期)所占的时间是最长的。

2006年1月25日,卫生部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联合《2005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与防治工作进展》称,中国目前约有65万艾滋病感染者,其中约有7.5万人发病。可以看出处于无症状HIV感染期的患者占了很大比重。

篇2

1.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皮下注射,使血糖控制在:FBG<7mmol•L-1,PBG<10mmol•L-1。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改善微血管循环、抗凝等对症处理(阿司匹林0.1g,口服,每日1次,前列地尔5μg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四周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中医护理:(1)情志护理:①主管护士每天巡视病房两次,与相关患者座谈,重点是新入院患者及情志波动患者。②要求了解患者家庭、经济、对疾病认知等情况,及时对患者的情志变化进行干预、疏导,每次30min。(2)饮食护理:①入院当日为每一位患者发放饮食宣教单一份。②次日要督促患者根据医师制定的食谱严格进餐。③对部分自制力较差的患者,主管护士要随时与家属沟通,共同做好患者的饮食控制工作。④对部分患者反应的食谱不易接受等问题及时告知主管护士,及时调整食谱。(3)生活起居护理:①在保证病房工作有序开展的同时,根据患者病情及生活习惯将患者入住相应病房。②病房应避免强光,保持病房的整洁、安静、通气,使其有“家”一样的生活起居环境。③生活不能自理者,要根据医嘱给予生活起居及健康指导。(4)给药护理:①对使用滴眼液的患者,要教会患者正确使用滴眼液。②对口服药物治疗的患者要嘱其按时服药,对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要教会患者及家属熟练掌握胰岛素注射方法。③要告知患者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如低血糖等,以及简单的应急措施。(5)病情观察护理:①护理人员要定时巡视病房,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视力变化、情志变化。②监督患者不能在正常食谱之外另行进食零食。③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报告主管护士。(6)运动治疗护理:①对病情较轻且适合运动的患者,每日下午由主管护士带领进行大约30min有氧运动。②运动要循序渐进,不可突然加大运动量。不宜空腹运动,宜在饭后1~2h活动。③对适合做眼部按摩的患者,要教会其正确进行眼部按摩活动。(7)健康教育护理:①对所有新入院患者,发放糖尿病知识宣教册,并由责任护士进行20min的糖尿病知识教育。②每3天由主管护士集中3d内入院患者进行小范围的座谈,讲解糖尿病患者日常注意事项。③每周由护士长对全体在院患者进行集中讲座一次。重点向患者宣教简单的糖尿病防治知识以及控制好饮食、运动、情绪对疾病的重要性,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2.观察指标:(1)疗效评定标准:显效:视力提高4行以上或恢复病变前视力,眼底出血、渗出、水肿、微血管瘤有二项以上减少。有效:视力提高1~3行,眼底出血、渗出、水肿、微血管瘤有一项以上减少。无效:视力及眼底病变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3.疗效评定标准:痊愈:证候中主症和体征全部消失,有效率95%以上;显效:证候中的主症绝大部分消失,有效率70%以上;有效:证候中的主症基本消失,有效率30%以上;无效:证候中的主症有一定改善或无改善,有效率<30%。有效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二、统计学处理用

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有关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治疗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结果见表1。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见表2。3.两组治疗中医证候总疗效比较: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治疗组有效62例,显效80例,总有效率为71.72%;对照组有效100例,显效20例,总有效率6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临床症状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的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达86.36%,中医护理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DR属于络脉病,其是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失调,或失治、误治,日久迁延,以致耗气伤阴,阴虚精亏,或目络瘀阻,目窍失养所致的变证,可挟痰、热、郁、瘀等。笔者认为本病以气阴亏虚为本,瘀热阻络为标,故以益气养阴、活血清热为法。

在中医护理方面,情志、饮食,生活起居等方面亦起到重要作用。保持豁达的心胸和乐观的情绪能使人体的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正常,从而有益于健康。对于患者而言,乐观的心情可以促使其病情好转,反之则可使病情加重。中医学十分重视饮食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认为科学的食谱和良好的饮惯,是健康长寿的关键之一,饮食的调护更是疾病治疗中必不可少的辅助措施。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是:1.饮食有节;2.饮食有方;3.谨和五味;4.荤素搭配。生活起居护理与养生的基本原则要做到以下几点:1.顺应自然;2.平衡阴阳;3.起居有常;4.劳逸适度;5.慎避外邪;6.形神共养。

篇3

关键词 门诊护士 辨证施护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322

辨证施护措施

中医护理理论原则是建立在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的,它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中医历来医护不分家,强调三分治,七分养,祖国医学通过数千年的实践总结而形成的一整套独立完整的科学体系同样是护理工作的指导思想,而这些特色运用到整体护理中有着独到之处。我们结合中医理论的特点和护理原则,通过四诊所获得的资料,运用八纲辨证进行分析判断以确定疾病病因、性质、病位,为辨证施护制订措施。

病情观察:是指对病人的病史和现状进行全面系统了解,对病情做出综合判断的过程。

门诊护士通过与患者交谈,掌握患者基本病情,进行辨证施护的中医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中医门诊护士次询工作特点

我院日均门诊量2 000人次,门诊咨询台3名,护士负责为患者提供分诊、健康宣教等各种咨询工作。

在门诊咨询工作中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分诊指导,减少病人有病乱投医的盲目性,合理分流病人,同时给予病人必要的健康教育。推动整体护理运行与发展。

对于门诊患者流动性强的特点,门诊护士不能只是机械地指示路标,而是变被动为主动,热情接待患者,介绍医院中医特色,不厌其烦,减少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信任,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作为中医护士在门诊咨询工作中要熟练掌握望、闻、问、切的手段收集护理资料,为辨证提供依据,对护理对象及相关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将现代护理与中医护理相结合,实施护理评估,制定护理目标,需要与患者合作才能实现,合理分诊,给患者节省时间。

加强与患者沟通,掌握关键信息,结合中医理论,望一眼,观察患者面色、神态;耐心倾听患者诉说病情,发现问题,采取措施。

辨证施护时注意同病异护和异病同护及专病专护

同病异护:同为痹症,痛痹患者出现痛有定处,遇寒加重,痛处皮肤不红的腰腿痛,指导患者去骨科就诊;着痹患者出现肢体关节疼痛,手足沉重,活动不便,一侧肢体麻木,指导患者去神经内科就诊;热痹患者关节疼痛,局部红肿灼热不能屈伸,指导患者去风湿内科就诊。同为腹痛,门诊护士咨询时要询问患者痛点位置、性质,上腹胀痛,伴有嗳气、恶心等症状,指导患者去消化内科就诊;脐以下腹部剧痛伴发热,多为急腹症,指导患者去急诊外科就诊;小腹两侧隐痛的成年女性患者,指导患者去妇科就诊。

异病同护:我院骨科中医治疗具有特色,分为创伤、脊柱、关节、推拿等科,同时骨关节镜科还掌握了世界先进的微创技术,对于不同病种患者,门诊护士要善于分析,正确分诊到各骨科。四肢骨折患者由于脉络受损,气血运行受阻,出现肿胀疼痛,门诊护士指导患者家属优先挂号,去急诊创伤骨科就诊,并告知患者抬高患肢以利血液回流,减轻肢体肿胀。颈腰背部酸痛,活动受限及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指导患者去脊柱骨科就诊;膝关节疼痛,行动不便的中老年人,指导患者去骨关节科就诊;膝关节运动性软组织损伤患者,指导患者去关节镜科就诊。针对各科病人多,门诊护士指导患者初诊时尽量先挂普通号,做完各项检查后,复诊时再挂专家号,保证患者及时就医。

专病专护:《内经》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悲、恐。正常、和谐的情志,可使脏腑之气舒畅条达,情志异常,就会导致脏腑气血功能紊乱。”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精神压力大,患者出现情绪抑郁,心神不宁,多属情志病乃气机郁滞引起的一类病证。指导患者去抑郁门诊就诊。门诊护士在咨询工作中运用调节情志治疗脏腑疾病的方法,对待患者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善解人意,热情大方,消除患者就诊顾虑,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疾病。

讨 论

随着科技发展,对护理模式提出更高要求,门诊护士只需起咨询角色,给患者提供适当支持,卫生教育和建议。中医早就提出“上工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内经》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说明要保持健康长寿,就得懂得自然界发展规律,适应四时气候,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否则就会影响人体生理功能,导致气机逆乱或真精耗竭而疾病生。在季节变换时,门诊护士应指导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血管收缩诱发疾病;哮喘患者春季减少外出,避免沙尘、花粉诱发哮喘发作。患病初期,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门诊护士在咨询工作中适当给与患者饮食指导,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如口腔溃疡,中医从整体护理角度进行护理,“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即通过舌窍于外界相连,中医认为口舌生疮是心火上炎或小肠实热所致,饮食护理指导患者食寒凉食物,如鸭、西瓜、梨、藕、绿豆、白萝卜等,忌辛辣食物。

篇4

慢性肾脏病主要包括慢性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性疾病、肾血管性疾病、遗传性肾脏疾病以及继发于全身系统性疾病的肾脏损害等。在我国主要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较为常见,但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的发病率有明显升高的趋势。

慢性肾病的临床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异常。大多数患者早期常无自觉症状或者症状较少,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疲劳、乏力,眼睑颜面浮肿。下胺水肿,尿中大量泡沫,夜尿增多等表现。当出现如上症状时,特别是多年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应及时或定期至医院检查。

慢性肾病一般病程较长,且病情复杂。在漫长的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患者及其亲属应积极配合肾病专科医生的治疗,合理用药,定期复查。

具体预防措施有

1 调整生活方式:戒烟、控制体重、限制盐的摄入。水肿明显时应限制每日饮水量。肾功能受损时,建议优质低蛋白、高钙低磷饮食。

2 积极治疗基础病:对于原发性肾脏疾病或自身免疫性肾脏病,必要时应遵医嘱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继发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肾脏损害,首先应积极控制原发病,控制血糖、血压。

3 严格控制高血压:持续、有效地控制高血压,降压达标是逆转或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首选具有肾脏保护和减少尿蛋白作用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降压。

4 有效降低蛋白尿,纠正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

5 针对并发症进行对症治疗。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藏真阴而寓真阳,宜藏而不宜泄,所以肾系疾病多见虚性证候。目前多数医家认为,慢性肾脏病发生与发展的病机特点为,“正虚邪实”、“本虚标实”,正虚乃是由外邪侵袭,饮食劳倦,或久病耗伤等,导致正气受损,主要表现为肺、脾、肾三脏之虚,甚及五脏受累。正虚致气血水运行不利,酿生水湿、湿热、淤血、浊毒之邪。正虚邪实二者相互胶着,致使慢性肾病迂延难愈。

中医治疗慢性肾脏病根植于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针对患者临床证候特点,或益气养阴,或渗利水湿,或攻逐水饮,或祛淤化浊,侧重不同,辨证用药。临床上常用茯苓、泽泻、车前子、苍术、薏苡仁等渗利水湿;黄芪、党参、山药、生地等益气养阴;女贞子、枸杞子、补骨脂等补益肝肾;全蝎、僵蚕等祛风通络;金樱子、芡实、五味子、龙骨、牡蛎等收敛固涩。

同时还可配合针炙、穴位注射疗法,多以水分、气海、三焦俞、足三里为主穴,配肺俞、合谷、脾俞、肾俞、阴陵泉等。实证为主时多用泻法,一般不灸;虚证为主宜调补脾肾,多用补法。还有应用活血化淤、祛风通络的中药足浴药浴达到缓解病情的作用。尚有磁疗腰部、循经推拿、拔罐外敷等多种辅助治疗手段。

中医学历来认为疾病的治疗与转归与患者自身的调摄与养护有着密切的关系,提倡医患相结合的治病模式。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禁止过食肥甘、醇酒炙、辛辣刺激之品,因为这类食物极易增湿生痰,阻滞气机,使炎症产生的“内热”不易消退,并进一步加重,使“内热”转化成“内火”或“火毒”,对身体产生进一步损伤。而生冷寒凉食物因易损伤脾胃阳气,也应避免食用。同时应参照不同疾病的特殊要求,采取不同饮食,如慢性肾功能不全者,应采取优质低蛋白饮食配合必需氨基酸;高钾血症患者,应避免高钾的蔬菜或水果等。还可根据不同疾病选用不同食疗药膳。如:1茯苓粉30克,红枣15枚,赤豆30克,粳米60克。将红枣、赤豆、粳米,加水煮沸后,用中火煨熟,调入茯苓粉。有健脾渗湿,利尿消肿之效。适用于肢体浮肿、小便不利、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等症。2,海带25克,猪排骨500克,精制油、料酒、葱花、姜末等适量。排骨先翻炒,再加入清水煮至排骨熟烂,加入海带,继续小火煮10分钟。适用于湿热内蕴型肾病综合征,见有水肿少尿、高血压、低蛋白血症。此外尚有黑鱼冬瓜汤、砂仁蒸鲫鱼等等。

动静结合 慢性肾脏病通常病程较长,病情复杂,一般都要求病人休息,特别是高度水肿的肾病综合征患者应以卧床休息为主。而实际上单纯的静养对疾病的康复不利,这是由于病人普遍存在气滞血淤的情况。故病情稳定的患者应该坚持锻炼,以促进脏腑气血的运行流动,从而促进气血流通,使受损肾脏得以修复,且可以提高患者抵抗外邪侵袭的能力,避免病情加重。但运动也不能过度,以免伤气耗液,加重病情。较为适宜的方法是散步、打太极拳,每日早晚坚持,活动时间视体力强弱与身体状态而定,同时要循序渐进,长期坚持。

调畅情志 中医治疗疾病历来十分重视情志因素,五志过极可伤及五脏,“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等。由于慢性肾脏病的病程迁延难愈,病情复杂,患者易形成悲观、恐惧等心理状态,从而进一步损伤脏腑功能,加重病情。而调畅情志,放松心情,可以使气机舒畅,肝脾调和,宁心醒脾,也有利于气血经脉的通畅,疾病的康复。所以,慢性肾病的治疗过程中,也要强调调畅情志,愉悦身心,积极配合治疗,这样就能更好地协助药物治疗使疾病更好更快地康复。

篇5

【关键词】慢性咳喘疾病反复发作机理;冬病夏治;方药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502―02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部疾病等临床表现主症为“咳,痰,喘”所以我们习惯简称为慢性咳喘病.往往反复发作,病史超过两年,发作有明显季节性,秋冬季节发作加重,每次发作持续时间长,春夏季节则发作有所减轻根据传统的中医药基础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我们通过近几年的临床研究表明"冬病夏治"这种特殊的治疗方法对慢性咳喘病有较好的预期疗效.

中医学认为咳喘发病大多为外感风邪,邪阻于肺,使肺失宣肃水液输布失调,水液,不归正化,聚而为痰为饮发为咳嗽,喘促,气逆之证.误治,失治迁延日久,反复发作则成为慢性咳喘病证.特别是"哮证""肺证"之疾,一旦风邪侵袭,引动"宿痰""宿饮"咳喘旋即复发.该类顽症以肺肾两虚居多.肾之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肾阳虚则一身阳气俱虚,卫阳虚表不固则易感外邪引发宿疾.痰饮为阴邪,易伤肺脾之阳,使肺失肃降,脾失输化使痰饮湿浊潜伏则为"伏邪""宿根'.新感则发,缠绵难愈.现代医学表明:肾阳虚的慢性咳喘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明显减退.温阳补肾法可调节改善这一功能,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同时并能很明显地抑制血清IgE季节性长升高,降低组织胺释放,改善气道的慢性变应炎症.

慢性咳喘疾病的发作期多以祛邪宣肺化痰止咳平喘为主,但缓解期的防治尤为重要.对于该类疾病遵循《内经》:"不汉已病治未病""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法则,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即中医学的"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有它丰富的内涵,临床上于三伏酷暑,阳气旺盛之时采用辛温壮阳的药物,取其同气相求之机理,收复耗散之正气,祛其冰伏之"宿根邪气"使正气来复,阳气渐旺,抗病力增强而起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另一方面在咳喘的缓解期服用温补阳气,补益肺肾的药物以振奋阳气,提高机体特别是呼吸系统的免疫功能,防止或减少疾病的复发.特别是慢喘支,哮喘患者可以减少发作频率,减轻发作期症状已达到防病治病的

根据上述机理,自拟喘咳散方治疗。方剂组成如下:黄芪30克、党参20克、冬花20克、紫苑20克、桔梗20克、泽泻30克、葶苈子20克、桑白皮20克、陈皮25克、半夏15克、贝母25克、甘草18克加减,表虚易感者加白术18克、防风18克、黄芪加至60克;阴津不足者加沙参30克、麦冬30克、五味子20克。脾虚湿盛者加麦芽18克、全瓜蒌20克。莱菔子20克、白芥子20克、有湿盛化热之象者加胆星15克、黄苓15克;瘀血者加川芎20克、红花18克、丹参30克;久病心肾虚衰并水肿者加肉桂20克、桑椹子20克、桑寄生20克、补骨脂20克、防已20克。以上诸药取一剂共研为末,在盛夏入伏后开始服用,每次3-5克,每日两次,温开水 冲服连服30天。纵观全方具有温补之功效。对慢性咳喘患者缓解期行“春夏养阳”“冬病夏治”有很好疗效。

病案举例:患者,男,58岁,农民,反复咳喘痰多10余年,每年冬寒季节常发作加重,曾十多次于市内多家医院信院治疗,诊为“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近两年入冬后发作较频,症状加重,于2008年5月7日来诊。患者诉入夏后咳喘虽很少发作,但欲作一些调补预防性治疗,以图秋冬少发作。该患者面色苍白、形寒肢冷,高度肺气肿征,动则气促、时咯稀白泡沫状痰。舌淡、苔白、脉沉滑。证属肺肾两虚,为寒痰宿饮伏肺之证。拟用喘咳散方,盛夏入伏后开始服用每次3-5克,2次/日温开水冲服30天,当年秋冬季节,咳喘较少发作,即使偶有发作症状亦较前大为减轻,后依此连服3年,去冬至今极少发作,偶有轻咳微喘稍治即止,体质亦较前大为改善。

讨论:一般认为支气管哮喘,老慢支,肺气肿等病在寒冬季节容易发病或病情容易加重,祖国医学统称为“冬病”。“冬病”发生的根本在于寒邪强盛和阳气亏损。“夏治”是根据《内经、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原则,强调在炎热的夏季采取各种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减少咳嗽、咳痰气喘的发生和发展。在夏季三伏时令,治疗“冬病”的好处在于:其一可以乘伏天阳气旺盛之势,祛除体内沉痼之寒邪宿疾;其二可以有助于亏损阳气的培补;其三可以更好地发挥中药的药效,达到预防冬病的发作或除病根从而治愈疾病的目的。

本人认为,本病多久病或年老以致气虚阳虚为其本,宿痰内积双肺为其标;又因痰遇寒则凝,故寒凉为其诱因,此时痰又成了发病之本.痰浊阻碍阳气,加重气虚,所以本病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虚实互为因果之证.冬季气侯寒冷干燥,宿痰遇寒则凝,阻于气道,肺失宣肃,而致咳嗽,故慢性咳嗽在冬春季节加重.其病机过程,痰为其中间环节.所以本人所诊患者不论虚实多表现有积痰之弊,治疗应重用痰药.正所谓邪正存,再兼以散寒温阳为基本原则.在冬春季节,时令以寒为主,痰性本重浊,不易化解,遇寒则凝,要想在此时痰收敛好,实属不易,而夏季三伏天是一年当中阳气最旺之时,根据中医“天人合一”的理论,此时用温阳法治疗寒气病,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6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流动时对血管壁所产生的压力,是维持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高血压是持续血压过高的疾病,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未治疗或未得到有效治疗的高血压,最终发生冠心病、心肌梗塞、心衰、脑出血、脑梗塞和尿毒症,使病人致残致死[1-2]。近来我国调查显示高血压病呈现“三高三低”现象,即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3-5]。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传统医学的治疗理念正逐渐为世界所接受,世界范围内对中医药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中医没有“高血压”这个病名,中医认为“阴阳失调”是该病之本,“内风、痰湿、瘀血”是其标,从防治与保健而言,中医是从整体全面调整机体阴阳的平衡,从根本上解除高血压发生和发展的内在原因。本文对中医药在高血压预防保健上的应用进行综述。

1 调整人体阴阳平衡的保健方法

1.1 生活起居调养

有规律地生活,是稳定血压、恢复健康的良好生活习惯。高血压患者生活要有规律,并制订出生舌时间表,不要随便破坏正常的作息制度。顺应大自然春、夏、秋、冬阴阳变化规律,按四季摄生需求,秋末、春初及冬季寒冷季节,不宜安排外出旅游;夏天使用电风扇的时间不宜过长、风力不宜过大,也不宜对着身体直吹;使用空调时,温度不要调得太低,以免室内外温差相差过大,对稳定患者血压不利。应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应及时增加衣服,以防血压升高。

1.2 饮食保健

高血压的病人饮食宜清淡而有足够的营养,并按四季饮保健要求,随季节变化调整饮食结构,以维护机体阴阳的动态平衡。饮食宜清淡,少吃肥甘厚味,如动物内脏、蛋黄、动物油等。应吃植物油。芹菜、胡萝卜、西红柿、黄瓜、木耳、苹果、香蕉、西瓜、小米、高粱、豆类、白薯等对高血压病人有好处。高血压的病人饮食应少盐。高钠低钾饮食是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高血压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1.3 精神调养

淡泊静养,思绪平静,心气和畅,情志愉悦,力戒躁狂激动和“七情”过当。有噪音的工作环境,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均易发生高血压。可以安排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消除紧张因素,保持血压稳定的活动。

1.4 运动保健

坚持轻强度到中强度的运动锻炼,如传统的导引气功、太极拳、健身舞、步行等等都对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具有非常好的效果。运动有疏通气血,平肝潜降、宁心安神、降低血压等作用。老年人要根据所患疾病和体能情况,参加力所能及的运动,如散步、快步走、太极拳、游泳等并且不能盲目追求大运动量,以防止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减轻体重减轻体重适合于伴有超重肥胖的高血压患者,是非药物治疗中效果最明显的方法,低热量饮食和增加运动必须同步进行,且持之以恒,才能获得上述效果。

1.5 按摩

拇指与食指捏印堂穴位10-20次,再用拇指推眉骨到太阳穴10-20次,接着按摩太阳穴10-20次,顺太阳穴再向下移动找到耳门穴位,按摩耳门10-20次。曲池穴:既降血压,又是退烧最好、最快的穴位,有时候在药物退烧效果不好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试着按摩风池穴,可能会有很好效果,按摩10-20次。

2 辨证施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根据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属于中医“眩晕”、“头痛”、“肝阳上亢”等病症范畴。阳亢型治以泄热平肝法;肝肾阴虚型治以滋养肝肾法;阴虚阳亢型治以潜阳育阴法;阴阳两虚型治以滋阴助阳法。兼内风者,基本方加潜降熄风药物;兼血瘀者,加入活血化瘀之品;兼痰阻者,加入豁痰利气之属。

3 防治高血压药膳

3.1 天麻钩藤粥

天麻钩藤粥具有平肝熄风,滋阴清热的功效,由天麻、钩藤、杜仲、夜交藤、茯苓、石决明、桑寄生、益母草、粳米等组成。天麻钩藤粥适用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防治。

3.2 八仙茶

八仙茶具有补气养血,益精悦颜的功效,由粳米、黄粟米、黄豆、赤小豆、绿豆、茶末、芝麻、净小茴、净花椒50克、炮干姜、盐等组成。八仙茶适用于气血不足型高血压病人食用。

3.3 二至蜂蜜饮

二至蜂蜜饮具有补益肝肾,滋阴降压的功效。二至蜂蜜饮由女贞子、旱莲草、蜂蜜组成,适用于肝肾阴虚型高血压病人服用。

3.4 西瓜决明子汤

西瓜决明子汤具有平肝清热,消暑的功效。西瓜决明子汤由西瓜翠衣、荷叶、决明子组成,适用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症见眩晕、口渴汗出,心中烦热,小便短少者,亦用于暑热病有上述症状者。

参考文献

[1]顾东风,Jiang He,吴锡桂,Kristi Reynolds,甘文奇,刘东海,宿少勇,段秀芳,黄广勇,Paul K.Whelton.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和控制状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02).

[2]周慧,胡晓抒,郭志荣,武鸣,张均,孙国祥,周正元,姚才良.高血压前期的血压水平与多代谢异常的关系[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11).

[3]亓小燕,戴俊明,尉敏琦,王健,余峰,严玉洁.高血压患者社会支持、药物治疗依从性与血压控制的关系[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4(01).

篇7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 虚劳; 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067-01

老年糖尿病是以多种原因所致的以气血阴阳不足脏腑功能紊乱为主要病机的慢性顽固性疾病,应属于中医“虚劳”范筹。辨证应该以阴阳气血为纲,五脏证候为目,以病为中心,以证为先导,开展多层次的辨证论治是中医防治老年糖尿病的主要方法和思路。

1 老年糖尿病的早防早治 中医学强调未病先防,不治已病治未病。近年来随着对2型糖尿病病因学及发病机理的研究的深入,认识到糖耐量减低者能否近展为糖尿病或逆转为糖耐量正常,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坚持宏观辨证与微观辨病相结合,从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着眼,对在查体中发现血糖升高者,给与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c肽释放试验和肝胆脾胰肾的彩色超声波检查。重视糖尿病教育。使病人认识到中医养生之道的道理,法於阴阳,和於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的重要性,并且懂的恬澹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道理,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情志刺激。通过临床观察发现糖耐量减低者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暴饮暴食,过食肥甘,饮酒失度,过度肥胖,血脂升高,脂肪肝,大便秘结或腹部满闷者,给予消食,消气,消痰,消水,通便导滞的加味四消丸(香附,大黄,牵牛,猪牙皂,槟榔,焦山楂等)间断服用。二是因长期情志刺激,肝气郁滞,气机失调而烦躁易怒或情志抑郁,呆腹胀,便溏不爽等证者,给与加味消遥散(柴胡,川芎,当归,白芍,荷叶,马齿苋等)制成丸药,此方疏肝解郁,健脾和营而达到气机升降出入协调,脏腑调和的目的。临床观察对改善自觉症状,对血脂血糖的改善均有一定的效果。对防止和延迟老年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具有实际临床意义和深远影响。

篇8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中医研究 综述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9.001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状态,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多与肺部对有害颗粒与气体的异常炎性反应相关。它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由于其缓慢进行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在我国,每年由于COPD造成的死亡可达100万人,致残人数达500~1000万。慢性阻塞性肺病在我国是农村人口首位死因,且在疾病负担中占第1位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可归属于中医“喘证”、“肺胀”范畴。近年来中医药介入COPD防治已成近年研究热点,其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初步得到临床认证,现就国内中医药在COPD的研究结果作如下综述。

病因病机研究

肺为娇脏,不耐寒热;肺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这些生理特点,决定肺易感邪。汪翠红等认为,脾肾亏虚、瘀血阻滞是COPD的基本病机。闫治达认为,COPD系外感咳嗽反复发作,导致肺气阻滞,肺络瘀损,邪气胀满填胸,引起以咳、痰、喘、呼吸气促、动则气短心悸为主要症状的慢性呼吸阻塞性疾病。王国忠等认为,肺脏感邪,迁延失治,日久导致肺虚,卫外不固,外邪六每易反复侵袭,诱使本病发作,其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肺脾肾虚,标实为痰饮、血瘀。本病病机目前认识多趋向于本虚标实,急性期以标实为急,多见痰、瘀、热稳定期以本虚为主,多系肺脾肾虚损.外感是重要的诱发因素。

分型论治

近年来,中医治疗COPD已取得相当的进展:目前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看法是由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收敛的一种虚标实夹杂之证。COPD乃本虚标实之证,发作期则以痰、热、瘀交互错杂致病为主,稳定期多表现为肺、脾、肾三脏之虚。治疗时当根据不同时期及临床表现,选用适当的治疗方法。“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同时兼顾整体,综合调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急则治标”,以痰、瘀、热论治:COPD急性发作期多表现为标实之证,即痰、瘀、热等病理产物成为致病的主要因素,故针对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主张以祛邪为基本原则,根据病情表现的不同,选用化痰、祛瘀、清热等治法。①清热化痰:“肺为贮痰之器”,痰作为COPD的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在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多表现为咳嗽喘促,痰多黄稠,身热面赤,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黄短,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濡滑,中医辨证当属痰热蕴肺或痰湿化热,故治宜清热化痰、降气平喘。王鹏2以祛邪排痰立法,分别以温肺化痰、清热化痰、祛痰活血化瘀法治疗。吕英,张慧琪以化痰合剂(鲜竹沥、生姜、橘皮),及东野长新,东野广刚以化痰平喘合剂(桑白皮、鱼腥草、瓜萎、浙贝母、桔梗、前胡、紫菀、地龙)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证患者各100余例,有效率均>90%。吴映霞以千金苇茎汤加减治疗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32例,总有效率93.75%,由此证明COPD急性发作期以清热宣肺化痰,降气平喘为基本治则是正确的。可见,清热化痰在COPD治疗中占重要地位,急性期积极有效的祛痰,可尽快祛除外邪,减轻症状,达到治疗目的。②化痰祛瘀:痰和瘀作为COPD的重要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常相互影响,易形成痰瘀相结,临床上亦有以祛瘀化痰法获显著疗效者。王胜全,刘小虹等以毛桃合剂(毛冬青、桃仁、枳实、厚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39例,有效37例。尹维东、袁静3以化痰祛瘀方(半夏、杏仁、苏子、射干、葶苈子、川贝、丹参、川芎)随证加减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8O例,有效率93.75%。患者临床症状、肺功能检查、动脉血气分析等指标的改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化痰祛瘀队COPD患者有较好的疗效。③痰、瘀、热并治:COPD患者往往由于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而导致肺、脾、肾三脏亏虚;肺气虚则血运无力而致瘀。脾虚痰聚。痰瘀互结郁而化热。故肺热、痰湿、血瘀为COPD急性加重期主要病理机制,治宜清热化痰、活血化瘀。余小萍、王惟谆等运用息喘冲剂(射干、炙麻黄、桑白皮、黄芩、柴胡、半夏、丹参)治疗COPD急性发作期证属痰热瘀交阻型患者60例,总有效率83.3%。石克华、王丽新等采用清肺化湿活血法(药用桑白皮、贝母、茯苓、桃仁、丹参、黄芩、甘草、鱼腥草、薏苡仁等)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33例,患者在临床症状、动脉血气分析、血液流变学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说明该法可以纠正缺氧,减少二氧化碳潴留,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改善肺的通气功能,改善肺血液循环,减缓病程的进展。

篇9

关键词:生物反馈疗法;中医心里疗法;相关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R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9-1874-03

生物反馈是指用现代仪器将生物机体的生理过程转换为信息,及时地提供或反馈给受试的生物机体本身。生物反馈技术是上世纪60年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和医疗技术,病人能通过生物反馈而立即知道自己生理功能变动情况与趋势。

1 生物反馈的原理及种类

1.1 生物反馈的原理

生物反馈是在电子仪器帮助下,将我们身体内部的生理过程、生物电活动加以放大,放大后的机体电活动信息以视觉或听觉的形式呈现出来,使主体得以了解自身的机体状态,并学会在一定程度上随意地控制和矫正不正常的生理变化。人身体的每一部分都影响着人的松弛感,生物反馈可以帮助人们发现神经系统哪一部分没有放松,提高对身体放松状态的全面觉察。生物反馈就像打字、打球一样,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利用生物反馈技术控制某一生理活动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过程。因此病人必须了解生物反馈的原理、仪器的使用方法、反馈信号的意义,而且必须坚持练习,才能逐步调控自己的身体。用生物反馈技术治病过程中,病人是治病的主体,病人自己对疾病治疗的快慢、疗效负责;医生起教师的作用,帮助的作用,强化病人动机的作用。生物反馈治疗仪由生理信息检测、信号处理、反馈显示、数据收集记录4个部分组成。

1.2 生物反馈的种类

(1)肌电生物反馈:用于反馈的信息是肌电信号,可直接反映肌肉的紧张和松弛水平,由于简便易学,疗效显著,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按其应用的目的可分为两类:一是松弛性反馈,多用于紧张焦虑、烦躁不安、高血压、心动过速、心律不齐以及失眠等症的康复冶疗。二是再训练反馈,用于中风后肌力减退患者的康复训练,治疗时将肌电电极放在被训练肌肉的体表,训练患者努力提高自己的肌肉电位水平,达到提高肌力的目的,因此多用于中风患者的康复训练及运动员的技术训练。(2)心率生物反馈:心率受植物神经控制,通过训练逐步建立操作条件反射后,患者可以达到一定程度上随意调节心率的快慢。心率反馈是以脉搏波的幅度和速度,通过声音和屏幕图像进行反馈,用以治疗多种心律失常,尤其是对伴有心理障碍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3)血压生物反馈:血压反馈是向患者显示自己动脉血压的瞬息改变,作为临床治疗,目前很少采用直接的血压反馈,这是因为血压的升高可以通过肌电和皮温反馈的训练得到矫正,而血压反馈系统必须通过血压的自动监测系统才能完成,其成本将大幅上升。因此,目前临床上都应用肌电与皮温联合反馈治疗高血压病。(4)皮肤电生物反馈:指尖温度与肢体血液循环有密切关系,可反映血流动力学改变,目前多用于高血压以及紧张焦虑引起的胸闷、胸痛和雷诺氏病、脉管炎等的治疗。(5)心电图生物反馈:心电图的反馈是向患者显示自己瞬息的心电图形改变,电极的放置一般采取Ⅱ导联的方式,右臂和左腿分别连上正负电极,右腿接上地线,心电图反馈的目的是矫正心率和心律,反馈的形式一般为听觉信号和屏幕显示。(6)脑电波生物反馈:在安静状态下α波占优势,入睡时θ波占优势,让患者的α波和θ波与一个测量脑电活动的电子仪器声音信号连接起来,当α波和θ波出现时患者就听到这个声音,α波消失则听不到,患者借助这种电子仪器可以学会尽量设法增多声音出现的时间。因此,脑电反馈训练有助于患者达到放松,安静和入睡的状态。尤其对那些肌肉已经放松而又不能入睡的顽固性失眠症患者有着重要的治疗作用。生物反馈疗法不仅应用于躯体疾病的治疗,而且生物反馈治疗还作为行为治疗的一种方法,被广泛的用于心身病的治疗中。在心身疾病的治疗中,将放松训练与生物反馈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机体的主动放松来增强对体内的自我能力的控制。临床上通过生物反馈的治疗,发现心身疾病患者其临床躯体症状的严重程度明显减轻,患者的心理症状消除,疾病治疗周期明显缩短,病人对躯体病的紧张、恐惧、焦虑及痛苦状态得到有效的缓解。

2 中医气功疗法的原理及特点

2.1 中医气功疗法的原理

与生物反馈疗法相比,早在几千年前中医学中的医疗气功就有着与其相似的治疗力法,即气功疗法。中医气功疗法包括吐纳、导引、静坐等,是调身、调息、调心融为一体的心身锻炼技能。气功疗法的特点是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病人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自我锻炼而恢复健康。《黄帝内经》中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指的就是锻炼者意识处于宁静、愉悦的状态时,体内各系统的生理功能会随之变得协调,长期坚持,可起到强体健身、防治疾病的作用。气功通过调神来促使气机协调,以实现防治疾病的目的,其中要用到大量的自我心理暗示,可以说气功就是通过自我心理调整,促使生理功能变得协调,以防治疾病的。

2.2 中医气功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2.2.1 中医气功疗法的特点 整体性:气功疗法是以发送整体机能状态、提高整体健康水平为目的的治疗方法。整体观念是中医临床治疗的特征之一,但在强调整体性这一点上,气功疗法要更甚于其他中医疗法。不同的气功功法对于具体病种或机体某一局部病变可以有一定的针对性,但与其他疗法相比较,这种针对性大都还是建立在整体调节的基础上。因此,气功疗法属于宏观调控的整体疗法。

主动性:气功疗法是以自我心身锻炼为主,调动自身的潜力,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所以说气功疗法是一种主动疗法。在数千年的医学发展史上,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无论是针灸、推拿还是手术、药物,起主导作用的是医生的技术或药物的性能,患者总是被动地接受治疗。只有气功疗法使患者在疾病面前处于主动地位,患者一旦正确掌握了气功功法,便可以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自我治疗。患者由被动治疗到主动锻炼,患者在疾病面前地位的变化引起的心态的转变,对机体的生理活动能够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最终影响治疗效果。

自然性:气功疗法的基本原则是“顺乎自然”,要求依主客观的自然条件而灵活掌握练功进程。大多数气功功法都是简便易行的,不受外界条件限制,可以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随时随地练习。只要顺其自然,锻炼起来就是一种轻松愉快、充满乐趣的享受,毫无强制约束之苦。

2.2.2 中医气功疗法的适用范围 气功疗法的适用范围与其作用机理、治疗方式有密切的联系。由于气功疗法的治疗方式主要是自行练功,患者从学习气功到取得疗效需要有一个过程,故气功疗法主要适用于各种慢性疾病。气功疗法属于心身锻炼方法,是主动调控心身的生理病理过程,因此心身疾病可首选气功疗法。目前常用气功疗法治疗老年病,效果非常显著,这和气功疗法的整体性特点有关气功疗法又以治疗功能性疾病见长,因为气功三调操作的治疗手段是从机体功能的调节入手的。

3 中医气功疗法与生物反馈疗法和相关性

3.1 中医气功疗法与生物反馈疗法的相似性

中医气功疗法和生物反馈疗法都是在意识主导下通过锻炼运用心理过程来影响生理过程,在“放松”的基础上训练控制自我的生理活动,调整纠正各种自律紊乱,促使身体中某些失去平衡的状态恢复到接近相对平衡的水平,从而起到治病强身的作用。从本质上讲,二者都应用了患者易接受暗示的心理特点。气功状态和生物反馈的机制是这样建立的:在气功状态下随着练功活动的进行,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引导气息流动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生理变化如心跳变慢、血管扩张等,这些生理反应是无意识的自发产生的,但一旦某些生理反应引起机体生理或心理的“舒适”或满足,这些生理反应就得到强化,以致不断发生,形成生物反馈。当这些生理反应不再能带给机体“舒适”或满足时,它们就不再发生,这些生理反应也可能由于练功过程的进行而被打断或干扰,还可能被其他更能带给机体“舒适”或满足的生理反应所取代。因此,在正常的练功活动中很可能会出现一些生物反馈现象,如气功态下下丹田区的皮肤温度有明显上升。而在不同次的练功活动中这些内隐性生物反馈出现的种类可能会不一样,但经过长期的练功活动,某些生物反馈就可能会固结下来,在以后的各次练功活动中总会出现某些特定的生理反应。这些生物反馈也可能在非气功态如应激等状态下自发产生作用,起到帮助机体恢复平衡状态等作用。这些结果都暗示,在气功状态下可能确实存有一些生物反馈,并可在以后的行为中自发的对生理反应起到调节作用。

3.2 中医气功疗法与生物反馈疗法的差异性

从行为治疗的角度看,中医气功属于行为疗法,现代的生物反馈是以电子学仪器将内脏活动换能来形成操作条件反射控制内脏活动,而气功是一种不用仪器的内脏学习和生物反馈。气功完全凭借体内感觉的冷、热、麻、胀等感觉作用即内感受器的“返观”作用:而生物反馈是在回授器帮助下,把体内生理指标的变化过程放大并显示,凭视觉和听觉的作用,即外感受器的回授作用。气功锻炼时要求在“入静”的条件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意识对生理活动的主导性调节作用;而生物反馈是在回授器的启示下运用心理诱导的方法调整生理功能。

气功疗法是在调整机体整体机能的基础上达到某一生理改变来防治多种疾病,调动机体的功能来抵抗疾病,调整气机来疏通经络,使人体达到一个平衡点。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医整体观的思想。而生物反馈疗法具有明显特异性.直接控制的是某项生理功能的指标和变化。

此外气功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机体的各个脏腑器官出现患病状态均可以通过练习气功调整其功能状况,使机体恢复平衡,消除疾病。而生物反馈疗法应用范围则相对窄小,难以对机体全身做整体调整,多针对某一种器官或者一种疾病进行治疗。

篇10

通讯作者:雷贻禄(1982~),男,住院医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干部病区)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电子邮箱:

摘 要:目的:运用中医体质防治方案对高血压病血栓前状态(pro-thrombotic state,PTS)患者进行早期干预,观察血压病控制情况、患者生活质量、高血压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及心肌梗死与脑梗死发生率的影响,评价高血压血栓前状态的社区中医体质防治方案的可行性。方法:对240高血压病血栓前状态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干预,并与西医治疗对照,随访1年后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体质组血压控制情况体质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高血压病血栓前状态;中医体质;早期干预

中图分类号:R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6-0013-04

高血压病存在PTS(pro-thrombotic state,PTS),且PTS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有关[1~2],对高血压病PTS进行有效的干预,可以防止越来越多血栓性事件的发生。通过前期的研究,确认了高血压病PTS的中医体质特点及与PTS分子标志物的相关性(高血压PTS的常见体质为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体质与PTS分子标志物水平vWF、11-DH-TXB2、GMP-140、Fib之间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与AT呈负相关;PTS标志物vWF、11-DH-TXB2、GMP-140、Fib水平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AT则相反),结合分析古今文献,经专家优化制定了高血压病PTS的社区中医体质防治方案并应用于240例高血压病PTS患者,随访1年后,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1 纳入标准 ①符合高血压1、2级的诊断标准者,诊断、分类标准按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的标准;②患者知情配合。

1.1.2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病例标准者。②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脑梗塞、静脉血栓栓塞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等血栓并发症者。③继发性高血压、急性感染、严重心力衰竭、糖尿病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

1.2 临床资料 240例均来源于2011年7月至2011年12月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高血压病患者,符合纳入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体质组和对照组各120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危险因素等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3 干预方法 2组均给予基础西医治疗(按卫生部颁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硝苯地平缓释片10 mg/次,每天2次;培哚普利片4 mg/次,每天1次。)

体质组中医体质防治优化方案具体包括:a.健康宣教。制作印刷健康手册的发放到每位患者的手中。手册主要根据中医体质特点进行介绍养生保健的方法,如饮食调养、功法摄养等;b.每季度开展高血压知识讲座,每次都有1个主题,如高血压的并发症及危害;饮食与运动治疗;高血压药物治疗及药物的不良反应;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干预;面对面与授课人员交流等;c.定期管理随访;d.药物调治,即辨体施药。辨体质施药:其基本原则以扶正为先,祛邪为次;长期调理,毋求速效;寓药于食,大方小剂。阴虚阳亢体质当平肝潜阳,平素服杞菊地黄丸、天麻钩藤饮等养阴潜阳平肝之剂,以防阳亢生风;若郁火偏盛者,予丹栀逍遥散解郁清肝;若阴液已虚,已成虚风内动者,当选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等,急滋肝肾之阴,以熄风止痉;痰湿内盛者予二陈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配合归脾丸口服,化热者予温胆汤;气虚体质者予玉屏风散加减配合归脾丸、参苓白术颗粒或者八珍汤口服。

2 观察指标

2组随访1年,每3月观察①血压控制情况:降压疗效评定(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 mmHg或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不及10 mmH 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 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 mmHg以上。须具备其中1项。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②空腹采静脉血检测PTS分子标志物水平: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11-去氢血栓烷B2(11-DH-TXB2)、纤维蛋白原(FIB)、人抗凝血酶(AT)的含量。vWF、GMP-140、11-DH-TXB2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AT活性测定采用发色底物法;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测定采用Clauss凝固法。③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简称SF-36)[3]评定,SF-36包括患者的角色功能、生活方式、情绪功能、用药知识及总体生活质量5个方面,每个项目得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健康状态越好,生活质量越高。④心肌梗死及脑梗死的发生率。

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 ±s )表示,若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异性,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4 结果

4.1 2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 干预后,2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所下降,干预3个月后体质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3 2组PTS分子标志物水平比较 干预1年后,体质组PTS分子标志物水平中vWF、GMP-140、11-DH-TXB2、FIB下降显著,AT升高显著,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5 讨论

我国属于高血压的高发国家,近期研究表明全国每年有230万人的死亡与血压升高有关[4],高血压患病率的不断升高及其严重的并发症如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成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高血压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state,PTS)是机体可能发生血栓形成的状态,即纤维蛋白产生前的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或诱因下PTS有利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西医目前无针对PTS的治疗措施。从临床实践也发现,抗高血压治疗可使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减少25%;而进一步加用抗血小板药物阿斯匹林则能使高血压患者主要的心血管事件降低15%[5-6],但采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和他汀类等药物防治PTS仍不能令人满意,表现在临床上高血压患者并发冠心病、脑梗死等的发生率仍非常高,而且长期服药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长期服抗血小板药物还增加患者出血的风险。

中医认为,疾病发生与否,主要取决于正气的盛衰,而正气的强弱和个体体质状况密切相关。干预高血压的偏颇体质,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体现,通过前期的研究,确认了高血压病PTS的中医体质特点及与PTS分子标志物的相关性即高血压PTS的常见体质为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这三种体质与PTS分子标志物水平vWF、11-DH-TXB2、GMP-140、Fib之间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与AT呈负相关;PTS标志物vWF、11-DH-TXB2、GMP-140、Fib水平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AT则相反,通过运用中医体质防治方案对高血压病血栓前状态的干预研究发现:体质组与对照组对比,不仅血压控制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在生活质量改善、PTS分子标志物水平、心肌梗死率及脑梗死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中医体质防治方案在高血压病血栓前状态的防治是可行的,下一步我们将扩大研究样本量,不断的优化,并应用于临床,最终形成标准化可操控性的高血压病血栓前状态中医体质防治方案,这为控制高血压血栓性疾病的发展、伤残和死亡,从而减轻这一疾病所带来的沉重的社会、经济和医疗问题,提高广大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长远的意义。由此为从“治未病”的角度早期预防高血压病血栓并发症,从而从根本上控制高血压病血栓性疾病的发展、伤残和死亡提供理论和方法。

参考文献:

[1]Lip GHY.Targert organ damage and the prothombotic state in hypertension[J].Hypertension,2000,36(6):975~977.

[2]芦 璐,姚艳粉,宗俊学.血栓前状态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国综合临床,2006,22(2):97.

[3]王金平,吴建龙.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与生活质量的关系[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8,8(11):876~878.

[4]王文.我国高血压防治现状和策略[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0,l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