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范文

时间:2023-06-29 17:25: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篇1

1.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皮下注射,使血糖控制在:FBG<7mmol•L-1,PBG<10mmol•L-1。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改善微血管循环、抗凝等对症处理(阿司匹林0.1g,口服,每日1次,前列地尔5μg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四周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中医护理:(1)情志护理:①主管护士每天巡视病房两次,与相关患者座谈,重点是新入院患者及情志波动患者。②要求了解患者家庭、经济、对疾病认知等情况,及时对患者的情志变化进行干预、疏导,每次30min。(2)饮食护理:①入院当日为每一位患者发放饮食宣教单一份。②次日要督促患者根据医师制定的食谱严格进餐。③对部分自制力较差的患者,主管护士要随时与家属沟通,共同做好患者的饮食控制工作。④对部分患者反应的食谱不易接受等问题及时告知主管护士,及时调整食谱。(3)生活起居护理:①在保证病房工作有序开展的同时,根据患者病情及生活习惯将患者入住相应病房。②病房应避免强光,保持病房的整洁、安静、通气,使其有“家”一样的生活起居环境。③生活不能自理者,要根据医嘱给予生活起居及健康指导。(4)给药护理:①对使用滴眼液的患者,要教会患者正确使用滴眼液。②对口服药物治疗的患者要嘱其按时服药,对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要教会患者及家属熟练掌握胰岛素注射方法。③要告知患者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如低血糖等,以及简单的应急措施。(5)病情观察护理:①护理人员要定时巡视病房,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视力变化、情志变化。②监督患者不能在正常食谱之外另行进食零食。③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报告主管护士。(6)运动治疗护理:①对病情较轻且适合运动的患者,每日下午由主管护士带领进行大约30min有氧运动。②运动要循序渐进,不可突然加大运动量。不宜空腹运动,宜在饭后1~2h活动。③对适合做眼部按摩的患者,要教会其正确进行眼部按摩活动。(7)健康教育护理:①对所有新入院患者,发放糖尿病知识宣教册,并由责任护士进行20min的糖尿病知识教育。②每3天由主管护士集中3d内入院患者进行小范围的座谈,讲解糖尿病患者日常注意事项。③每周由护士长对全体在院患者进行集中讲座一次。重点向患者宣教简单的糖尿病防治知识以及控制好饮食、运动、情绪对疾病的重要性,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2.观察指标:(1)疗效评定标准:显效:视力提高4行以上或恢复病变前视力,眼底出血、渗出、水肿、微血管瘤有二项以上减少。有效:视力提高1~3行,眼底出血、渗出、水肿、微血管瘤有一项以上减少。无效:视力及眼底病变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3.疗效评定标准:痊愈:证候中主症和体征全部消失,有效率95%以上;显效:证候中的主症绝大部分消失,有效率70%以上;有效:证候中的主症基本消失,有效率30%以上;无效:证候中的主症有一定改善或无改善,有效率<30%。有效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二、统计学处理用

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有关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治疗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结果见表1。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见表2。3.两组治疗中医证候总疗效比较: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治疗组有效62例,显效80例,总有效率为71.72%;对照组有效100例,显效20例,总有效率6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临床症状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的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达86.36%,中医护理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DR属于络脉病,其是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失调,或失治、误治,日久迁延,以致耗气伤阴,阴虚精亏,或目络瘀阻,目窍失养所致的变证,可挟痰、热、郁、瘀等。笔者认为本病以气阴亏虚为本,瘀热阻络为标,故以益气养阴、活血清热为法。

在中医护理方面,情志、饮食,生活起居等方面亦起到重要作用。保持豁达的心胸和乐观的情绪能使人体的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正常,从而有益于健康。对于患者而言,乐观的心情可以促使其病情好转,反之则可使病情加重。中医学十分重视饮食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认为科学的食谱和良好的饮惯,是健康长寿的关键之一,饮食的调护更是疾病治疗中必不可少的辅助措施。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是:1.饮食有节;2.饮食有方;3.谨和五味;4.荤素搭配。生活起居护理与养生的基本原则要做到以下几点:1.顺应自然;2.平衡阴阳;3.起居有常;4.劳逸适度;5.慎避外邪;6.形神共养。

篇2

【摘要】在VIP病房住院的患者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往往需求更高水准的医疗护理服务。在VIP病房工作的护士不仅需要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娴熟的现代医学操作,同时需要熟练掌握中医护理技能。中医护理在VIP病房的实施能使护理工作更加灵活多样,丰富多彩,安全优质。能更好的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患者需求,提高患者治疗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VIP病房中医护理特色

在VIP病房住院的患者,大多是社会较高层次的特殊群体。大多患者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他们住进VIP病房医治疾病的同时,往往需求更高水准的医疗护理服务。在VIP病房工作的护士只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熟练的现代医学操作已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大多患者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更注重生活治疗的提高,更看重养生与保健。中医护理内容丰富,有其特色和优势。在VIP病房实施中医护理能更好的提高护理质量。

1.中医护理讲求辩证施护

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精髓,是指导中医临床护理的基本原则。辩证施护注重人、病、证三者之间的关系。强调人具有整体性的同时也具有特殊性和个体差异性。同一种疾病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由于个体差异,病因病机不同,就会表现出不同的证。一种疾病发生在一个人身上,在不同的阶段也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证。因此辨证是施护的前提。只有辨证准确,护理措施才会得当有效。辨证施护的方法有很多种,临床上要求掌握八纲辨证。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纲,是中医辨证的纲领,突出地反映了中医学的辩证法思想[1]。临床护理工作中根据不同的辨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才能保证护理质量。如热者寒之,寒者温之,表者解之,虚者补之,实者泄之。

2.中医护理重视饮食调护

患者的饮食选择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指导患者了解饮食与药物配合的重要性。张仲景在《金贵要略》中指出: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2]。强调了临床应根据病情,近其所喜,远其所恶,选用适当的食物和护理方法,能促使疾病的痊愈。如病人脾胃虚寒,除服温补脾胃的药物外,宜食用温热而易消化的食物。若予生冷食物,必将加重脾胃虚寒。患者痰多湿重,不宜进食肥若有疮疡热毒患者忌食椒、酒等辛辣之品。可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配备与之相宜的膳食,比如脾胃虚弱者,可服用“大枣糯米粥”以健脾益气。对不同的病人予正确的辨证,据此采用相应的饮食调护,益于疾病康复,也益于养生保健。

3.中医护理注重情志护理

人体的情志活动与脏腑气血有着密切关系。《素问.阴阳藏象大论》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恐惊[3]。祖国医学强调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伤及脏腑而发病的重要因素。过喜则伤心;过怒则伤肝;过思则伤脾;过忧则伤肺;过恐则伤肾。VIP病房的护士要将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应用于临床。在VIP病房住院的病人大多有特殊的社会地位。他们在拥有较高社会地位的同时,也在承受较大的社会和心理压力。因此VIP病房护士不但要帮病人解除因疾病造成的心理上的痛苦,同时还要多了解病人的内心世界。调畅病人的情志,更有益于疾病的恢复。

4. 中医护理崇尚中医文化

中医文化是祖国历史文化的瑰宝。VIP病房的病人多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对中医文化大多抱有较浓厚的兴趣。VIP病房的布局要具有中医文化的氛围,比如多张贴古代医家画像及名言锦句等。VIP病房的护士要有较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要多为病人作中医方面的知识讲座和健康教育。让病人在治病的同时治有所获、治有所乐。

5.中医护理有丰富而独特的技术

中医护理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技术方法。操作方便,简单易行,安全有效,适用范围广,痛苦小,副作用少。诸如针灸、推拿、按摩、火罐、刮痧、气功、浴足等等。如脘腹冷痛患者予隔姜灸中脘必疼痛即缓;体虚多病老者予灸足三里必强身健体。痛苦小,效果好。近年来开展中药雾化吸入、中药离子导入、中药保留灌肠等技术,更加丰富了中医护理技术的内容,扩大了中医护理的范围[4]。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内容丰富,有其独特之处和鲜明优势。中医护理实施于VIP病房这种特殊的临床环境,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同时也有利于中医文化的传播。

参考文献

[1]朱文锋.中医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17

[2]范永升.金贵要略.[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7

[3]吴敦序.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29

篇3

    关键词:胃癌;中医特色护理;不良反应;生活质量

    胃癌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中医药

    在本病的护理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院自2010年以来将中医特色护理应用于进展期胃癌化疗患者的护理之中,效果颇佳,现汇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48例无远处脏器转移的进展期胃癌化疗患者,在其知情同意的基础上纳入研究。

    1.2  病例分组  按照前瞻性临床研究的随机、对照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中医特色护理组(简称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组(简称对照组),每组24例。所有患者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49~71岁,平均(54.1±1.5)岁;病理分型:低分化腺癌12例,状腺癌11例,粘液细胞癌5例,未分化腺癌2例;病程:0.6~7年,平均(5.1±1.8)年。

    1.3  护理措施

    1.3.1  常规护理 主要包括常规西药治疗的药物护理、针对患者出现化疗后胃肠道反应、口腔炎以及骨髓抑制等方面内容在内。

    1.3.2  中医特色护理  (1)中药护理:遵医嘱予以扶正驱邪类药物,如补中益气汤,有效恢复体力,减毒增效。(2)情志护理:通过言语帮助患者进行胃癌病机的分析,使其意识到患病原因的同时,也正确认识到心身健康的重要,从而指导病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有效开导病人的心理诱因,使之情志舒畅[1]。(3)按摩护理:①常规按摩:患者俯卧,术者站其一侧,两掌跟反复揉搓骶腰部及两侧肾俞穴,拇指揉压肝俞、脾俞、气海、归来、足三里、三阴交等穴。②足底保健按摩:以调和脏腑,益气活血为基本原则,除基本反射区外,肝反射区用重手法,肾、脾反射区用轻、中度手法。(4)熏蒸护理:若患者化疗后出现疼痛,可选用艾叶、络石藤、鸡血藤、防风等具有通经止痛作用的中药,煎煮至温度达40℃时药物蒸汽进入密封的熏蒸舱内,即可嘱患者更衣后平卧位暴露疼痛部位,以全身出汗为度,30 min/次,1次/2d。

    1.4  观测指标  主要根据WHO抗癌药物毒性反应标准分为0-Ⅳ度进行评定;以及药物对于胃肠道等的副作用。采用健康测量量表SF-36在患者治疗后3个月主要进行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情感职能(RE)的评定。

    2  结  果

    2.1  不良反应  观察组出现3例(12.50%),对照组出现7例(29.17%),均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对症支持治疗后均好转。

    2.2  生活质量评价  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指标PF、RP、RE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  论

    中医理论认为,胃癌隶属于胃脘痛、症瘕积聚等病症范畴,自《黄帝内经》以来,即有对于本病的治疗与护理的记载,《顾氏医镜?胃脘痛》对胃痛的辨证进行了补充:“须知拒按者为实,可按者为虚;痛而胀闭者多实,不胀不闭者多虚;…补而不效者多实,攻而愈剧者多虚。必以望、闻、问、切四者详辨,则虚实自明。”并随证附以芍药甘草汤、四磨汤、失笑散等,丰富和发展了胃痛的辨证论治体系,至今仍指导临床实践,而在中医药发展过程中,药物及熏蒸治疗、推拿干预、言语疏导、移情易性等特色护理措施亦渐趋成熟[4]。

    我科从中医药理论中寻找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之中,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为主要血液学毒性,以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为主。观察组出现3例(12.50%),对照组出现7例(29.17%),且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可见,中医特色护理不仅可有效降低进展期胃癌化疗患者的不良反应,而且对于生活质量的改善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钟小平,朱莹. 中医护理在进展期胃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J].中医药导报,2011,26(11):87-88.

    [2]吴凤萍,卢文杰.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中医护理[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15(3):139-140

篇4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人和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疾病的发生、发展是阴阳失调、邪正斗争的过程,其中内因是起主要作用的。中医辨证是用望、闻、问、切的方法,采集病人的自觉症状和临床表现来分析、辨别、认识疾病的证候。中医护理的原则是以中医辨证治则指导护理工作的,针对不同病情,应用“扶正祛邪”、“标本缓急”、“同病异护”、“异病同护”、“正护反护”、“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及“预防为主”, 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坚持“防胜于治”的原则,“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等护理原则来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护理工作要求做到"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针对病人不同年龄、不同体质和发病的不同季节以及所处的不同环境,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因此,中医关于整体观护理论特点与现代护理所提倡的对病人作系统、整体、全身心的护理是完全一致的。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不仅要观察局部病变,同时要观察相关脏腑的变化。体表的变化可影响有关脏腑的功能,而相关脏腑的疾病也可在体表反映出来。因此,可从机体局部的变化来推断整体的反应状态,测知内脏病变。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病人的体质情况及外界环境对病人的影响等,进行全面观察了解,正确认识疾病,施以妥善护理。

当前,在中医医疗机构中从事中医护理工作的人员,不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为我们从事西医临床护理的工作人员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和方法,总结出了一套从理论到临床的辩证施护方法和具有中医特色的操作技术,针灸、刮痧、推拿耳针、中药熏洗、中药灌肠、耳穴压籽、中药坐浴、中药足浴、中药离子导入、拔罐等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供我们借鉴。

采用中医的护理原则从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来探讨如何对老年人开展健康教育,其目的在于减少老年人照顾日常护理率,最大程度提高老年人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促使老年人建立新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减低疾病的危险因素,降低国家老年人口负担系数。

在疾病的护理上,中医十分重视良好的生活环境、稳定而舒畅的情志、合理的饮食调养和必要的功能锻炼。关于这些方面的论述,历代医书均有记载。

中医养生护理理念应用于老年人保健护理模式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心理护理与心理调养

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人际关系的疏远,以及对过去时光的眷恋而沮丧,易产生抑郁,多疑等消极的心理因素,我们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压力,学会自我减压,调整目标,降低期望值,量力而行,尽量避免同一时间内做几件大事,并且善于主动向外宣泄压力。中医讲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身心统一。心理护理要求患者“顺应自然、随遇而安”。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以中医护理解决好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养生保健指导的问题,对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起到积极作用;还可降低老龄化社会的成本,减轻青、壮年人口的后顾之忧,使老年人安享晚年,老有所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对整个社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 饮食护理与药膳调理

由于老年人原发疾病和消化能力减退,合理饮食护理十分重要。应保证摄入必要的营养成分,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饮食宜定时定量,少量多餐,经常保持似饥似饱的状态;饮食摄入应注意三高一低四少,即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低脂肪,少盐、少油、少糖、少辛辣调味品;每日摄水量保持1.500~2.000 mL;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食物要烧熟煮透,进食应细嚼慢咽;睡前不宜进食;忌食烟、酒、油煎、烧焦、腌制、发霉、坚硬等食品;提倡食用营养丰富、爽口美味的药膳食品。中医药膳调理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可以尝试。

3 修身养性与健康运动

根据老年人的不同情况,制定适宜的休养计划,建立合理的生活起居制度。特别应注意老年人早睡早起的习惯,调整作息时间,保证每日有6 h以上的睡眠时间和1 h的午睡时间;入睡时避免声、光和寒冷的刺激;睡前忌饮咖啡、浓茶等,可根据情况稍进豆制品和热牛奶以助入眠。

保持老年人脑力和体力,协调的适当活动与营养同等重要,《庄子•刻意》记载:“吹口句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这是要求人们用调整呼吸和模仿禽兽活动的姿态,即通过适当的身体活动以调和人体气血阴阳,强身健体。老年病人的运动指导十分必要,指导老年人健身运动应注意的是:除自理生活、料理家务等日常活动外,安排一定时间的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步行、慢跑、爬坡、上下楼梯、打羽毛球等运动量适中的运动;宜在早晨起床后,选择空气清新的地方,注意每日定时、定量、有规律地运动;时间因人而定,以不疲劳为度;运动时注意安全,以防跌仆,发生骨折等意外;指导老年人自我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助消化、缓解便秘等。通过适当运动可以使气血通畅、关节滑利,营卫调和。

气功锻炼对老年人防病治病有特殊功效。气功重视人体自身的真气培育,固摄全身,平衡阴阳。通过养内守息,达到调心凝神的作用。运动指导结合气功锻炼必然事半功倍。

老年人作为生理过程的特殊阶段,物质基础相对薄弱,更需要从生态取向出发,树立生态保健意识,通过保健的方式维护机体的活力。在生态性的保健和养护中,形成天人相应、身心相关、防治互动的保健环流。这种积极、健康、理性的保健思想和模式,必将在老年人养生健康中发挥出其巨大的潜能和积极的效果。

社会进入高度文明发达程度,由于物质生活条件充实,精

神生活丰富多彩,医疗保健技术先进,为实现健康长寿奠定了可靠的基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篇5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主要特征。中医认为,其多由素体阴虚,复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致肺燥、胃热、肾虚而成。病机主要是燥热偏盛,阴津亏耗。若失治误治,护理不当,常可并发雀目、耳聋、疮疡、痈疽、泄泻、水肿、中风等症。因此,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辨证施护也尤为重要。

1 生活起居护理

糖尿病患者宜在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整洁、安静,室温18℃~20℃,湿度50%~60%环境下生活,使患者感受到温暖、舒适、方便和安全。患者入院后测身高、体重,以便计算饮食和药量。以后每周测体重1次,注意观察尿液量、色、味变化,观察患者神志、视力、血压、舌象和皮肤情况,并做好记录。如患者出现头晕,头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呼气有烂苹果气味,或重症患者出现神昏,呼吸加快,血压下降,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时,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抢救。使用胰岛素时应在每餐前测血糖,严格掌握准确时间及用量,要经常变换注射部位,以免引起注射部位脂肪萎缩。服用西药类降糖药时,必须按医嘱严格执行给药时间、剂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和反应时间。同时注意并发症的护理。

2 情志护理

情志失调是糖尿病的病因之一。患病后,患者又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情绪,对治疗和康复十分不利,甚至加重病情,因此,护理人员要多加关心体贴,经常与其谈心,使其了解自己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分析治疗中的有利因素,交流同种疾病治疗的有效信息,使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增强治疗信心。如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时,由于疾病的折磨,常有、烦躁、愤怒、悲观、失望等表现,护理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给予护理,为其排忧解难,使患者感到有所依靠,同时,还要告诫患者家属不要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精神压力。

转贴于

3 饮食护理

饮食调护是治疗成败的关键[1],帮助教育患者了解调节饮食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以取得合作,严格按医嘱进食,认真控制主食量,每天的饮食总量要在符合疾病和身体需要的前提下用餐,要定时定量,如能少量多餐则更佳,外出时携带必要的食物,以保证按时进食[2]。按规定进食后仍感饥饿者,可添加水煮蔬菜充饥,忌暴饮暴食,以免引起昏迷。口渴甚者,用鲜芦根或天花粉、麦冬、葛根等煎水代茶饮,大便干结时可食用多纤维蔬菜或口服麻仁丸等,如出现低血糖时,立即给予糖水或果汁饮用,亦可食巧克力、饼干等,必要时给予50%葡萄糖液推注。若有皮肤瘙痒、疖肿、痈疽、疮疡等,忌食鱼虾、蟹、竹笋、牛、羊肉,猪头肉等荤、腥发性食物。在血糖和尿糖控制后,可少吃一些梨、西瓜、猕猴桃、橙子、苹果等,平时可用黄瓜、番茄代替水果[34]。

4 出院指导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患者不可能长期住院治疗,康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当患者病情稳定,血糖、尿糖及并发症得到较好控制后予以出院,但出院前应做好卫生宣教和康复指导,使患者及家属了解本病的病因、诱因和治疗的基本原则,以积极配合治疗,并教会患者用简易方法监测血糖和尿糖,注射胰岛素,坚持按时服药,节制饮食和,预防感染和感冒。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参加文体活动。

【参考文献】

[1]董淑范,周新灵.中医内科疾病证治与护理[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9.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护理常规、护理文件书写、技术操作规程[S].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1.

[3]邵春萍.糖尿病肾病病人的健康教育[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6):101.

篇6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合理使用;技术规范

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不仅关系到疗效的发挥,更关系到患者的用药安全。为了更好的发挥中药注射剂的作用,在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的《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1]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制定本技术规范,突出实用性,为临床医师及护士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的技术规范,用于临床医生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657—1995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1]。

3 术语和定义

合理用药[2](rational therapy)是指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用药包括诊断、处方、标示、包装、分发以及患者遵医嘱治疗的整个过程。

4 基本原则[1]

选用中药注射剂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合理选择给药途径。临床用药应遵循能口服给药的,不选用注射给药;能肌内注射给药的,不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必须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的应加强监测。

辨证施药,严格掌握功能主治。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

严格掌握用法用量及疗程: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调配要求、给药速度、疗程使用药品。不超剂量、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

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禁忌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谨慎联合用药,如确需联合使用其他药品时,应谨慎考虑与中药注射剂的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用药前应详细了解患者有无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患者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加强监测。对长期使用的在每疗程间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加强用药监护: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特别是开始30 min。发现异常,立即停药,采用积极救治措施,救治患者。

5 临床医师需掌握的中药注射液的使用规范[3]

辨证施药,因人制宜。遵循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具有一定的中医辨证能力的医生应辨证使用,从“病”和“证”是否相符来选择适当的中药注射剂。

使用前应详细了解该药物的使用方式(静滴、静注、肌注)。

使用前需详细阅读中药注射剂的说明书,严格按照说明书推荐的溶媒配制。药物浓度越高,不良反应越严重,因此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合并基础病等情况酌情掌握用药剂量,严格控制药物的浓度。

掌握配制该中药注射剂的室温要求、从配制到使用时间、滴速、注射部位;用药前后使用了其他药物,应更换输液器或冲管。

对过敏反应高发的中药注射液,尤其是标明必须进行皮试检查的药物,应在用药前进行皮试检查,皮试阴性方可使用。主要的过敏试验方法有:划痕试验法、皮内试验(皮试)法、斑贴试验法、点刺试验法、眼结膜试验法。临床上以皮试法应用最为广泛[4]。根据药物的不同,皮试药液的配制也有区别,产生的阳性表现也不尽相同。

单独使用中药注射剂,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 在联合使用中药注射剂,尤其是功能主治、药理作用相似的品种时,应严格把握。

6 护理人员需掌握的中药注射液的使用规范

执行医嘱护士在处理医嘱时,要严格进行处方审核,考察是否存在如配伍禁忌、剂量、给药周期、更换药物、给药途径、给药方式合理性等的审查,提醒医师处方中存在的明显问题,对有疑问处方的应及时与医师、药师沟通,了解医师开具处方的理由。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进行中药注射液的配制,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注射器加药及输注,检查有效期及包装有无破损。

严格检查中药注射剂的外观性状是否与说明书相符,生产厂家、批号、有效期有否有问题。

使用前应认真查看瓶签是否清晰,有否过期。检查瓶口有无松动,瓶体、瓶底及瓶签处有无裂纹。药液有无变色、沉淀、杂质及澄明度的改变。如果发现溶液浑浊、澄明度差、分层、有气泡、有异物、瓶口松动、包装不严、生产时间较长、外标签模糊等现象,严禁给患者使用。

配置前应注意药液配置顺序和加药方法。

避免提前配药,最好现配现用。以免中药注射液药物配制后放置时间过长,注射液中的某些成分发生肉眼看不见的分解、聚合反应,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

注射前,护士应对光仔细观察配置好的中药注射液溶液有无不溶性微粒、沉淀、浑浊等异常现象,如发现异常,严禁使用。

注意控制注射速度,避免速度过快,输液速度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来调节。

长期连续用药时在每疗程间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2组或以上药物输注时,中间需适当间隔一定时间,以防止不同药物在血液中混合发生反应。

在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停止输液。

7 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注意事项[5-6]

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可适当调整用量、减慢滴速以减少用药风险,密切观察并加强监测。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应给予积极有效的处置。

说明书未标明儿童剂量的中药注射剂儿童不宜使用,孕妇不适宜使用中药注射剂。

使用中药注射液期间应详细记录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出现时间、表现、轻重程度、处理经过、持续时间、后遗症等。

对已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应告知患者及家属其过敏的药物,避免再次使用。

中药注射剂说明书对禁忌症及不良反应只简而概之,因此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要更加注意药物剂量、配制流程、用药时间及更换输液器或冲管等细节问题。

本技术规范是结合临床实际制定的,较为详细的规定了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的原则及注意事项,减少中药注射剂不合理用药造成的不良反应/事件,能为医护人员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液提供有实际意义的指导。

(中药上市后再评价技术规范指导委员会:王永炎,杜晓曦,晁恩祥,翁维良,季绍良,易丹辉)。

[参考文献]

[1] 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卫医政发[2008]71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S].2008.

[2] 谢惠民.合理用药[M]. 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 李廷谦.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0,10(2):111.

[4] 李睿,翁维良,高蕊. 中药注射剂皮肤过敏试验的方法与意义[J].中国执业医师,2012,9(12):53.

[5] 韩丽萍,张延军,赵树进.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成因[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2,22(11):706.

[6] 田月洁,李泮海,李彩利,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的配伍禁忌概况[J].中国药物警戒,2010,7(2):105.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rational clinical use of parenterally administered

Chinese medicine(draft version for comments)

XIE Yan-ming1, LI Ming-quan1,2*, ZHANG Yun-ling3, MA Rong4, XIAN Shao-xiang5, LIU Jian6, LI Su-yun7, ZHAO Yu-bin1,8

(1. Institute of Basic Clinical Medicine,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2.The Affiliated Hospital to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chun 130021, China;

3. Dongfang Hospit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78, China;

4.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0193, China;

5.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510405, China;

6.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efei 230031, China;

7.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engzhou 450000, China;

8.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Shijiazhuang Affiliated to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51, China)

[Abstract] The regulations on basic clinical use of parenterally administered Chinese medicine, issued jointly in 2008, by the ministry of health (MOH), Chin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SFDA) and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ATCM). Integrating actual clinical practice, these presented doctors and nurses with detailed specifications for the safe use of parenterally administered Chinese medicine. The regulations emphasize the use of Chinese medicine pattern differentiation, use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instructions, and they prohibit use combined with other medicines. The emphasis of the regulations are practicality and operability, and provide meaningful guidance to doctors and nurses for the rational and safe use of parenterally administered Chinese medicine, to reduce adverse reactions/adverse events caused by improper use.

篇7

【摘要】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的方法以及在断指(肢)再植中的应用。方法:对130例断指(肢)的患者行再植术,并给予人性化护理。结果:本组手术顺利进行,存活125例,5例残修。结论: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的减轻病人的紧张的心理负担,更有利于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手术,使手术尽快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人性化;断指(肢);再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110.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095-01

人性化护理是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加大了人文关怀的力度,使病人感到更加舒适,更加安全,更加放心的一种护理。真正做到急病人所急,需病人所需。自2007年12月至2011年6月我们将人性化护理应用于130例断指(肢)再植术患者,取得较为满意疗效,同时新知识新观念在实际手术护理工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认识到推行人性化护理的重要性,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断指(肢)再植患者130例,男性95例,女性35例,年龄在5岁-55岁之间,其中断指再植123例,多指再植34例。断腕再植2例,断臂再植5例,均为急症手术,在2.5%利多卡因局麻或臂丛下行断指(肢)再植手术。

1.2 方法,将130例患者分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

2 结果

观察组经过人性化护理消除了紧张,顺利完成手术,对照组大多很紧张,充满恐惧。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首先由巡回护士与麻醉师共同访视病人,细致仔细的了解病人的各项指标,并仔细记录病人的特殊情况。由巡回护士给病人做术前宣教,告知病人术前应做哪些准备,做好心理准备。由器械护士选择空气层流净化手术间,室温保持在23~25℃,湿度保持在55%左右,准备好常规手术物品。并检查显微镜的功能是否正常,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中护理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肢(指)体的离断对患者精神和肉体都是沉重的打击,患者往往流露出恐慌、焦虑、烦躁等心理状态,背负着巨大心理压力,手术室护士应观察病人心理变化,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介绍我院断指再植目前水平手术医师情况和手术关键所在,鼓励病人增强信心,消除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术前认真检查手术器械,仪器和抢救设施,做到心中有数,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3.2术中护理患者进入手术间后再次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床号等具体情况,摆好患者,连接好多功能监护仪,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患者别女性患者在手术中感到自己丧失尊严,因此,尽量减少肢体暴露,术中注意遮盖患者,协助麻醉医师完成麻醉,将上肢安放舒适,对所有可能压迫血管神经皮肤地方加上衬垫,减轻患者生理上不适,连接好电动止血仪,记录好止血仪时间、尿量等。对于多指断指应小心妥善保存于2-4℃冰箱内,使断指处于低代谢状态,缩短热缺血时间,为再植创造条件。巡回护士术中陪伴患者身旁,在患者听得见的范围内不允许有喧闹声,术中注意为患者保温,细心观察病人情绪变化,主动于病人交流、亲切的问候,如"×女士,您感觉怎么样,有什么不舒服吗?"等。断指再植手术时间长,术前用药常包括腺体分泌拮抗药,会使病人感到口渴难耐,为使病人舒适,用药棉湿润嘴唇。患者长时间保持同一种姿势,体力消耗快,当病人累时,会更加烦躁,这时可轻轻帮病人抚触关节、肌肤等,可使患者感到舒适,向患者介绍手术进行情况,如"术中出血不多""手术很顺利,血管已经接好了"等,缓解患者不安情绪。人性化护理要求器械护士在配合医生手术时动作精细娴熟,传递器械做到稳准轻。器械护士应了解显微镜等各种仪器使用及保养方法,并了解不同医师的习惯,才能在手术中做到配合默契,人性化护理要求手术室护士在手术过程中,不但充当外科医生助手,而是还是手术合作者,护士不再是被动盲目的参与手术,应熟练掌握手术过程,积极参与手术过程,提高手术效率。

3.3 术后随访,术后巡回护士送患者回病房,送病人途中,观察病人病情变化,保护手术部位,于病房护士交接,告知病人及家属手术成功,需配合下一步治疗。器械护士清洗手术器械和显微器械,显微镜维护。

4 小结

人性化护理增强了病人信心和安全感,为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康复创造良好条件,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利于患者配合治疗,使肢体功能最大程度恢复。人性化护理增加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缓解医患矛盾,于现代医学模式准则相符合,也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秀颜,谭淑芳.新形势下手术室护理的发展与护士角色的转变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7B):60-62

[2] 陈秀芳.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6(10):19-20

[3] 张宏舒适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护士进修杂志 ,2001,16(6):409

篇8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的整体护理方法、措施,观察护理干预作用效果,为小儿肺炎的临床医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60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在保证可比性充分的基础上,将60例患儿划分为整体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每组人数30例。在相同治疗措施的基础上,根据组别分别对两组患儿实施整体护理措施与常规护理措施,最后参照相关疗效标准,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经相同的治疗措施与不同的护理措施干预后,整体护理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患儿,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整体护理组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对比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相同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对肺炎患儿实施整体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快速有效康复,同时还能够明显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加强临床推广与实践。

关键词:肺炎;整体护理;常规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178-02

小儿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科临床病症,发病率相当之高,尤是以春秋两季为甚,该病会对儿童的健康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在坚持治疗的基础上,还应当加强对患儿的临床护理,这样才能够促进他们快速康复。作者所在医院通过对30例小儿肺炎患者实施了整体性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在本文的临床研究过程当中,一共收集了60例研究对象,他们均为作者所在医院从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以来,所收治的小儿肺炎患者。患儿年龄最小1岁,最大8岁,平均3.5±1.2岁,男28例,女32例,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精神萎靡、烦躁、呼吸困难、发烧、咳嗽、舌红苔黄、口干唇裂等,肺部听诊可闻及固定湿音,胸部 X 线可见肺纹理增粗,斑片状阴影。根据患儿的年龄、性别以及临床表现等,将他们划分为整体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每组人数30例,确保两组患儿之间的可比性充分。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儿均接受相同的临床治疗措施,在治疗的基础上,常规护理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即仅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必要的医护引导,并满足患儿及其家属所主动提出的护理要求,对整体护理组患儿实施整体性的护理干预,主要的措施内容如下。

1.2.1 基础护理:

首先,要提高病房环境质量,为患儿的病情治疗与康复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病房室内的温度应当尽可能控制在18摄氏度到22摄氏度之间,相对湿度要保持在55%到65%之间,保证室内通风性良好,定时打扫,保持病房整洁与卫生;其次,要减少患儿的活动量,使其卧床休息,半卧最佳,这更加有利于患儿呼吸。做好对患儿的个人卫生护理,保证患儿的皮肤清洁、干燥,衣物、被褥都要柔软、轻暖。由于肺炎患儿通常都具有咳喘、发热等临床症状,所以他们口腔内的唾液会大幅度减少,食物残渣容易繁殖细菌,加之治疗过程当中一般会使用到抗生素,所以非常容易导致患儿出现菌群失调,进而引起口腔溃疡、口腔感染,所以要针对性的对患儿做好口腔护理,每天分2次到4次用0.9%氯化钠溶为患儿擦拭口唇、口腔,可以漱口的患儿应当指导其分别在晨起、餐后、睡前漱口,保持口腔卫生。

1.2.2 体温护理:

小儿肺炎患者普遍会出现发烧的症状,因此需要加强对其体温的监护,根据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确定体温测量频率,最高应每半小时到一小时测量一次,最低应每半天进行一次测量,测量过程当中还需要做好明确的记录,为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如果患儿的体温高于了38.5摄氏度,要立即采取针对性的药物降温措施和物理降温措施,防止患儿出现高热惊厥,物理降温措施要掌握好尺度,不能让患儿的体温骤然下降过多,同时要及时补充液体,更换汗湿衣服。

1.2.3 呼吸道护理:

呼吸道护理是小儿肺炎临床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首先,要对患儿进行有效的排痰护理。在肺部炎症的影响下,患儿呼吸道中的分泌物会大量增多,如不及时的将其清除,就非常容易导致痰液阻塞呼吸道的情况出现。要多向患儿喂水,这样能够使痰液的粘稠度降低,并采用叩背的方式,帮助患儿进行排痰。对于排痰困难的患儿,可以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来促进其排痰,再是无效,就必须要进行吸痰器排痰,操作时要绝对做到无菌,不能将细菌带入患儿呼吸道中,加重患儿病情。

还有部分患儿由于呼吸困难,需要进行吸氧。如果患儿的病情不是非常严重,应采用鼻导管给氧,氧流量不宜过高,每分钟0.5L到1.0L即可,病情较为严重的患儿,需要采用面罩雾化给氧,氧流量为每分钟2.0L到4.0L,并时刻注意患儿的呼吸状态。

1.2.4 输液护理:

在对患儿进行输液的过程当中,所有操作必需要做到无菌,防止加重患儿的感染症状,根据液体的种类与医生的医嘱,严格控制好液体滴速,严防滴速过快给患儿带来过大的机体负担,导致心衰、肺水肿等情况出现,对于并发有心力衰竭的患儿,应当进一步减缓滴速,同时要严密观察患儿的受液情况,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出现时,应当立即停止输液,并上报医生进行对症处理。

1.2.5 饮食护理:

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饮食护理,坚持少食多餐的基本原则,给予其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以增强其机体抵抗力。对于婴儿喂养时,每次应抱起,同时保持头部抬高,以免发生气管吸入出现呛咳、窒息。鼓励患儿多喝水,使呼吸道黏膜湿润,从而有利于痰液排出。

1.2.6 心理护理:

一方面,要针对患儿的年龄,对他们做好心理护理,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消除他们对于医院环境的陌生与恐惧感,与他们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他们的信任,使他们能够积极的配合医护工作开展。另一方面,要做好与患儿家属的沟通交流,告知他们小儿肺炎是常见的病症,只要积极配合医护工作开展,患儿是能够快速康复的,以消除他们过多的顾虑。

1.3 观察标准:

疗效观察标准:患儿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肺部听诊、胸部 X 线检查完全恢复正常,为治愈;患儿的临床症状可见好转,肺部听诊、胸部 X 线检查可见改善,为有效;临床症状无好转,肺部听诊、胸部 X 线检查无改善甚至是有所加重,为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治愈率加有效率。

满意度观察标准: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收集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从0%到100%,依次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最低到最高。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所有数据对比均采用SPSS 17.0,计数资料用X2值进行检验,如果P

2 结果

经相同的治疗措施与不同的护理措施干预后,整体护理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患儿,整体护理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66%,常规护理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仅为86.66%,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整体护理组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整体护理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8.8%,常规护理组仅为88.4%,对比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参表1)。

3 结语

小儿肺炎是儿科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主要是指不同的病原体或者是其他因素而导致了患者肺部出现炎症。由于小儿的抵抗力较低,呼吸系统的发育尚不完善,且气管及支气管腔较为狭窄,从而使肺炎成为威胁其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

通过本文的临床研究证明,在相同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对肺炎患儿实施整体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快速有效康复,同时还能够明显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加强临床推广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梁兰芳,郭臻.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康复中的作用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5):155.

篇9

为促进我院中医药文化发展,我院组织广大职工认真学习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及相关文件,根据各级卫生主管部门部署和要求,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医院作为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要以中医药文化为主体,以大力培育和倡导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为核心,融合时代文化特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体现中医医院个性特征和区域文化特征;促进科室建设、技术服务、学术研究、人才培育等各项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基本原则

坚持突出特色。以中医药文化为主体,融合时代文化特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我院中医药文化特色。

坚持统筹规划。中医药文化建设与医院总体发展规划相衔接,与医院文化建设相结合,做到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的有机统一。

坚持因地制宜。按照总体要求,从我院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建设工作充分体现医院个性特征和区域文化特征。

坚持促进发展。紧紧围绕医院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以中医药文化建设促进科室建设、技术服务、人才培养以及科学管理等各项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主要目标

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进一步增强我院中医药文化底蕴,彰显中医药文化氛围,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扩大社会影响,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管理文明的有机统一,通过中医药文化建设,使人民群众从诊疗环境、就诊方式、服务态度等方面切实感受到独特的中医药服务。

二、医院文化建设的内容

(一)价值观念

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卓越的文明智慧在中医药中的集中体现,主导着中医医院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要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中“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等价值观念,认清自身价值需要、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关键,在思想理念、价值取向、培育方针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医生和护士是直接为病人服务的人,必须确立和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把维护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感动人,通过开展以“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次详细的入院介绍、一张舒适的病床、一壶热水、一个整洁的环境”的活动,为病人提供温馨、细心、爱心、耐心的服务。各科室要在医院价值观念体系中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切实改进科室建设、技术服务、医德医风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

(二)医院宗旨

医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我院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坚持“诚信为本,仁德为先,人性关怀,科技兴院”的宗旨,推动医院文化建设,行风建设,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即待人处事真诚、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本义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弄虚作假。仁德即是要对患者做到想起所想,急其所急,心系患者。这反映时代特征,具有前瞻性;有利于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建院方针

年来,我院坚持“科技打造医疗,疗效树立品牌,服务善待患者,关爱铸造人生”方针,不断强化科技技术含量,引进现代化的诊疗设备,营造专科特点,打造专科优势,为每一位患者提供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人性化、现代化的医疗服务。同时,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办院方向、保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灵魂,不断改进医院各方面工作、增强员工凝聚力。这是提高医院创造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中医药事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证。

(四)行为规范

1、诊疗行为规范

医务人员要加强法律意识,要尊重病人的知情权、隐私权;在医疗活动中,要遵守卫生管理条例、行政法规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以免造成患者人身损害事件;要规范医疗文书的书写,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书写;要加强医务人员的责任心,避免在诊治过程中出现误诊、漏诊等现象发生。

2、言语仪表规范

我院医务人员在接待患者和家属时,必须遵循文明服务用语规范,使用“您好”、“请”、“对不起”、“谢谢配合”等文明词语,做到一要有称呼,二要有礼貌,三要用亲切的语言,大力提倡文明敬语,坚决禁止使用禁语。

医生上岗统一着装男性必须配长裤、皮鞋,夏天不得穿大短裤、露脚趾凉鞋。女性也可搭配裙装,裙边不能超过隔离衣下摆。冬天不得穿长统靴上岗,夏天不得穿鞋拖。冬夏装更换按医院统一时间要求,不得擅自更换。隔离衣保持整洁无皱褶,每周换洗一次,特殊情况下随脏随洗。

3、教学传承规范

规范教学传承行为,有利于我院中医文化的发展,也有利于我院人才的培养和医院的长期发展。教学传承规范,是传道授业、学医习业等方面的行为准则,应弘扬中医尊师重教、教学相长的优良传统,老师应为人师表、修身正行,平易待人、乐育英才,乐教敬业、口传心授,因材施教、循循善诱,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示人规矩不示人以巧;学生应尊师重道、谦逊恭敬,持之以恒、精勤不倦,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学贵专一、思贵沉潜,继承创新、与时俱进。

4、特定礼仪

我院建立健全保障中医药特色优势充分发挥的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将各种行为规范通过制度固定下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具体明确、切实可行的体现中医医院特点的《员工手册》。

同时,将《员工手册》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全员培训中,定期开展讲座,并注重培训形式的多样性、趣味性,提高培训效果。将行为规范的执行情况纳入目标管理,制订考核指标,建立奖惩办法,落实考核结果。

我院曾多次开展此类竞赛及考核,在全体员工中开展执行行为规范的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立标杆,树典型,发挥先进的模范带动作用。

(五)环境形象

医院环境形象是中医药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展示与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方面。我院在进行环境形象体系建设中充分彰显中医药文化,有利于体现中医医院的基本特征;有利于巩固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更好地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有利于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管理文明的有机结合,达到医院内部的和谐统一;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竞争力。

建筑外观和庭院建设

我院占地面积40余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上采用全新的环保材料,独特的建筑风格,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精神。建筑的色彩,结合中国古代建筑习惯,选用红、黄、米、灰、褐色等,要因地制宜,合理搭配,体现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庭院中草木茂盛鸟语花香,碧绿的草坪中还有一弯浅浅的小水塘,水中还有小鱼在游动嬉戏,一派和谐景象,尽情展现了一排和谐文化。

内部装饰

我院内部的大厅、走廊、候诊区、诊室,住院部的大厅、走廊、护理站,办公区域等都有许多的装饰品,包括一些国画、毛笔字画等含有中医药元素的陈设及装饰,营造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尤其是一些医院发展史和成功病例的展示板,弘扬中医药历史和我院发展历程,同时也让患者更加了解我院的办院理念和中医药治疗的特色。

还有宣传知识和介绍治疗的特殊方法,主要是宣传和介绍中医药的基础知识、养生保健方法,以及中医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方法,常用中药的识别和功效、中药煎煮常识和我院特色治疗方法。

(六)医院标识

标准院名

我院的标准院名为“中医医院”,这是医院标识中最直观的基础要素。医院名称按规定经有关部门核准的名称,并由中华医学会会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吴阶平题写,汉字使用规范,字体端庄易识别,外文字母应规范。

医院网站

我院也通过建立医院网站来扩大医院知名度,宣传中医药文化。网站版面简洁,样式风格非常具有中国风,让人感到中医药的特色,棕色的色彩渲染了古香古色。

三、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是党和政府振兴中医、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举措之一,不仅对促进文化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促进人体的和谐、家庭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医院在充分认识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重要性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医药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院的中医文化建设的领导,医务科、护理部和门诊部统筹协调,确保中医药文化建设规划的有效实施;各科室主任负责各科门诊室内、病房的文化建设,门诊楼走廊、大厅由门诊部具体负责,楼外庭院由总务科具体负责,办公楼由医院办公室具体负责,明确工作职责和内容,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和可持续发展计划,形成职责分明、分工协作、有效落实、逐步推进的医院文化建设责任体系。

(二)形式多样,内容广泛。

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以中医人文关怀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把中医药文化建设成为一项群众性的活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一方面充分利用院内会议、学术讲座等各种场合与途径对医院文化进行宣传,以医院网络和宣传栏等作为宣传阵地,采用书法、图版、标语等多种表现形式,切实把中医经典、医德警言警句等富含中医哲学思想内容渗透到医院文化建设中来,开设通俗易懂、形象直观、科学实用的中医药科普教育专栏,介绍中医药的基本知识、诊治原理,普及中医药防病治病知识,宣传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中医药知识、方法、观念,力争使人从中感受到中医药文化氛围,接受中医药文化的陶冶。

(三)加强培训,提高素养。

各职能科室要采取有效措施,对从事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不断提高其工作能力。加强对职工尤其是青年医护人员的中医药文化以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培训,努力提高全员的中医药文化素养,使其言行、举止、思维、诊疗工作无不体现中医药文化的内涵,鼓励各科室建设富有自身特色的个性化科室文化。

(四)长远规划,持续发展。

中医药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医院对此要有一个长期规划,建立长效机制,落实科学发展观,力争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从建筑风格、内部装潢、诊疗环境、形象识别等方面入手,通过传统文化元素和艺术手段(书法、绘画等)展现中医药文化,营造中医药文化环境的氛围,体现中医药古朴典雅、简约大方的特色,体现中医院的与众不同。塑造优秀的医院形象,鼓励广大职工积极参与,使长期规划得到具体落实,中医药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

篇10

[关键词] 遗尿;穴位注射;刮痧疗法;护理

[中图分类号] R27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3(b)-0111-03

中医外治法源远流长,其应用广泛、疗效确切,与针灸、汤剂相比美,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小儿遗尿的治疗中,因服药困难,笔者采用穴位注射联合刮痧治疗的方法,并在应用过程中加入相应的中医护理治疗,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0月在河北省唐县中医院就诊的儿科患者120例,其中,男61例,女59例;年龄5~12岁,平均7.5岁;病程6个月~6年,平均4.8年;遗尿频率为(4.89±1.09)次/周。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1]

睡眠较深,不易唤醒,每夜或隔几天发生尿床,甚则一夜尿床数次;发病年龄在5岁以上;小便常规多无异常发现;X线摄片检查,部分患儿可发现有隐性脊柱裂。

1.2.2中医辨证标准[2]

肾气不足:睡中遗尿,尿量多,尿色清,熟睡,不易叫醒,面色淡白,精神不振,形寒肢冷。舌质淡,苔白,脉沉迟无力。脾肺气虚:睡中遗尿,尿频而量多,面色无华,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偏淡,脉缓细。肝经湿热:睡中遗尿,尿频量少,性情急躁,手足心热,唇红而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滑。1.2.3 排除标准

因常见的可能引起遗尿的器质性疾病,如泌尿道感染、尿道畸形、糖尿病、尿崩症和神经源性膀胱、大脑发育不全等。治疗期间未按方案执行,依从性差者;应用其他可能影响本病治疗效果观察的药物者。

1.3 治疗方法

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及刮痧疗法同时进行,每周2次,2周为1个疗程,休息1周再进行下1个疗程,共5周为1个治疗周期。

1.3.1 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

1.3.1.1 穴位注射 选穴:中极、关元、三阴交(双侧)。每次治疗时,三阴交双侧交替选用,关元及中极交替选用。

1.3.1.2 操作方法 备黄芪注射液(神威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3020999),2 mL一次性注射器。找准穴位后,消毒局部皮肤,左手按压穴位周围,绷紧局部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对准穴位垂直刺入皮下0.5~1 cm,进针时用力不宜过猛,推药的速度不宜过快,并酌情掌握进针的深度,注意注射前抽回血,无血可将药液缓慢注入,每穴注入0.5~1 mL药液,拔针后轻按针眼。

1.3.1.3 注意事项[3] 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则,防止感染。②操作前通俗的说明本疗法的特点和注射后的正常反应。如注射局部出现酸胀感,4~8 h内局部有轻度不适,或不适感持续较长时间,但是一般不超过1 d。③要注意药物的有效期,并检查药液有无沉淀变质等情况,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④体弱及初次接受治疗者,最好取卧位,以免晕针。

1.3.2 刮痧

1.3.2.1 选穴 华佗夹脊(双侧)、肾俞(双侧)、膀胱俞(双侧)。

1.3.2.2 操作方法 物品准备:治疗盘、消毒用品及棉签、刮痧板或瓷匙、刮痧油。摆好,一般取俯卧位或伏坐位,暴露需刮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采用补法,先刮华佗夹脊,方向为自上而下刮动,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肾俞及膀胱俞宜用刮板角部稍重刮,每个部位约30次,出痧为度。刮痧毕,为患儿擦干刮痧油,盖被卧床休息半小时。

1.3.2.3 注意事项 ①刮痧的器具边缘必须光滑、圆钝,若有破损或毛糙,不得使用,以免刮破皮肤。②操作时,刮痧板应与皮肤呈60°或90°角,单向刮动,注意观察患儿和局部皮肤的反应,“重而不板,轻而不浮”是力度的要求;“快而不滑,慢而不滞”是速度的要求。及时调整手法的力度,用力均匀,轻重以患儿能忍受为度。③体弱及患处皮肤病,禁用此法。

1.3.3 护理

1.3.3.1 基础护理[4] 病室温湿度:温度22~24℃,湿度50%~60%。预防在治疗前后因温湿度突变而引起六外邪趁虚而入。保持床单及病服干燥、清洁。

1.3.3.2 心理护理 良好的心态环境,可以帮助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加治疗的依从性。积极的情绪状态,可以调整机体的功能活动,使患儿增强抗病及康复能力。这些都可以通过护士具体的通俗解释、鼓励、暗示等改变患儿最初对治疗的恐惧情绪及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患儿穴位注射及刮痧后,身体舒适度改变,更应在精神上加以安慰,心理上给予疏导。尤其在穴位注射之前依据儿童心理特点,对其做鼓励性心理疏导,使其勇敢接受治疗积极配合,并告知注射过程中有酸胀麻重等感觉属于正常现象。这样即取得了患儿的积极合作,又保证了治疗的顺利,更保证了治疗作用的最大发挥。

1.3.3.3 治疗护理[5] 治疗前嘱患儿排尿,选择适宜。穴位注射操作前要仔细检查针头,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为防止晕针、滞针、折针等针刺意外,应在患者精神放松时进行。操作过程中随时观察患儿精神和面部变化,如果患者出现紧张、出汗、心慌、头晕等晕针现象,应及时把针拔出,让患儿去枕平卧,喝温开水或糖水,严重的可以指压人中穴。施治后患儿往往有遗留针感,足不能行,可让其休息片刻,待恢复后再行活动。刮痧后清洁局部皮肤并用手掌轻柔按摩数分钟,注意保暖,卧床休息半小时。做好每个患儿的病情及治疗记录。告知家长在睡觉前尽量制止孩子过度兴奋,让孩子养成睡觉之前排空小便再上床的习惯。

1.3.4 饮食护理

“饮食失节”也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因素之一,治疗期间保持正常生活习惯,调适起居,顺应四时, 动静结合。饮食调理包括:避免生冷、油腻、腥类及不易消化,特别是有刺激类食物。饮食适量、清洁、软硬冷热适宜。给予限制高糖、高盐及生冷食物摄入,嘱患儿多吃新鲜蔬菜和富含纤维素、蛋白质、铁质的豆类、水果。禁食辛辣香燥、肥甘厚腻之品,晚餐不宜过饱,宜吃干饭,以减少水分摄入。教导家长尽可能给孩子定一个食疗计划,比如肾气不足型:狗肉炖黑豆、山萸韭菜饮、麻雀粥;肺脾气虚型:莲子粉粥、人参粥;肝经湿热型:赤豆薏米粥、李子茶等。

1.3.5 其他

给予患儿膀胱训练、唤醒疗法或尿湿报警器、奖励疗法等,均依据辨证施护的基本原则,“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既要细心入微,全面周到,又要抓住重点,这样才能与医生的治疗方法和措施密切配合,从而获得最佳治疗效果,达到解除病情,早日康复的最终目的。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疗效评定标准[6]。最后疗效评定临床以统计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治愈效率+好转率)为准。①治愈:遗尿消失,且未再发生遗尿;②好转:遗尿次数减少1/2以上,但每周大于1次,睡眠中能叫醒排尿;③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结束1个月为91.67%,结束6个月为78.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P = 0.14)。证明该方法治疗小儿遗尿,近远期疗效均较理想。

3 讨论

遗尿的确切原因目前现代医学仍不完全清楚,多认为与遗传因素、睡眠过深、膀胱功能成熟延迟、精神紧张、疾病的因素等几方面有关。祖国医学从内经时代对本病已有明确论述。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先天肾气发育未充,肾阳亏虚直接影响膀胱气化、三焦决渎,导致尿液失调。《素问・调经论》云:“肾者水脏,主津液”。《甲乙经》:“虚则遗溺”。所以遗尿的发病,与肾有重要关系。肾气不足,不能温养膀胱,下元虚寒,命火不能蒸腾水液、鼓动气化、约束膀胱,但昼间能得天阳之助,所以肾与膀胱气化尚可司职,致小便有节有禁;夜间阴气盛极,阳气弱小,肾阳寡助益虚,膀胱气化无权,关门不利,决渎失司而尿自遗。《仁斋直指小儿附遗方论-大小便诸证》载:“小便者,津液之余也。肾主水,膀胱为津液之腑,肾与膀胱俱虚,而冷气乘之,故不能约制。其水出而不禁,谓之遗尿。睡里自出,谓之尿床。此皆肾与膀胱俱虚挟冷所致也。”

本科研课题组采用的治疗方法是以传统中医的整体观念,治病求本,标本兼治为理论指导,并利用多种操作方法而起的综合疗效。从整体观念考虑,小儿遗尿为儿科特有疾病,与患儿稚阴稚阳、形气未充、脏腑功能不够完善,整体功能低下,局部脏器气化功能不全有直接关系。鉴于此,在治疗上采用扶助正气、平衡阴阳、疏通经络,才能符合病情需要,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振奋阳气,调理气血的最终结果。

穴位注射也称水针或穴位封闭,是将水剂药物注入穴位,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将针刺对经络、腧穴的反应和药物对人体的作用结合在一起发挥综合治疗作用。穴位注射时选用了补虚第一要品黄芪注射液,可以补各脏器功能不足,提高整体功能。而且药性平和,无阴阳寒热之偏性。黄芪作为一种常用的补气升阳中药,其有效成分黄芪苷具有较强的正性肌力作用及免疫调节作用。采用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关元、中极、三阴交),穴位主治作用与药物药理作用相一致时,表现出最强的穴药疗效,具有穴效药效“叠加效应”,包括针刺样作用、药物循经作用、药物与腧穴相互作用等,而使人体气血调和,阴阳平衡[7]。所选穴位关元、中极为整体强壮穴位,又在膀胱附近,可以同时起到整体和局部的治疗作用,所选三阴交为远端取穴,起到振奋脾肾气机,温补下焦元气的作用。所用穴位注射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激发经络、穴位的治疗作用,结合近代医药学中的药物药理作用和注射方法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疗法。可以同时起到穴位、针刺、药物三结合的作用。穴位注射后,药物在穴位处存留的时间较长,故可增强与延长穴位的治疗效能。与单纯针刺比较可以减少治疗次数,患儿易于配合。综上所述,穴位注射通过针刺腧穴及药物的双重作用,配合恰当的整体护理,方法简便易行,每次治疗时间短,疗效好,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刮痧法,又称“挑痧”,属《内经》砭石疗法、刺络疗法的一种。是指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癍或痧痕的一种治疗方法。可疏通腠理,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逐邪外出,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百疾皆可发痧”,现代医学认为,当机体脏腑功能减退或发生严重障碍时,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局部呈缺氧状态,毛细血管通透性也增强,刮痧时毛细血管破裂,因此有“痧”出现。夹脊穴当包括C1~S4脊旁0.3~1寸范围内的一切穴位[8],从属于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与脏腑密切相关,是体内脏腑与背部体表相连通的点。《难经・二十八难》中指出督脉属于脑,它能统摄调理全身阳气,维系全身元阳[9]。足太阳膀胱经络肾属膀胱,与心脑等脏腑直接发生联络,为一身之巨阳。肾俞、膀胱俞、华佗夹脊等穴位区域作为脏腑之气输通出入之处,经过刮痧后,内应于脏腑,反注于背部,借助于气街之经气的共同通路,起到了其他腧穴不能及的调理枢纽作用。从治病求本,标本兼治出发,本病所涉脏腑为肾与膀胱,肾虚为本,膀胱失约为标。据此刮痧穴位以肾俞、膀胱俞为首选,配合经外奇穴华佗夹脊,后者属督脉和膀胱经,督脉为诸阳之汇,扶助正气之总督。经过刮痧刺激可以从整体到局部增加肾的气化和膀胱的约束之功,标本兼治。

穴位注射配合刮痧两法合用,标本兼顾,坚守中医特色,疗效满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所采用的综合护理措施,从多个层面进行了良好的配合,保证了治疗操作的安全、顺利;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医疗隐患的发生;提高了患儿的舒适度,增加了愉悦感,依从性,从而提高了疗效。在整个治疗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在患儿治疗期间,采取对患儿进行适当的护理及心理疏导等措施, 有利于获得患儿的配合,顺利的完成操作,避免意外发生。术后的合理施工护,即避免外邪入侵又增强了患儿再次治疗的信心,增加了其治疗的依从性。回顾整个治疗过程,护理工作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也是成败的关键。加强护理工作的进一步研究,以利总结提高,医护患的良好配合是保证疗效的关键环节。综合考量本治疗方案理论明确,方法多样,操作简便,护理精细,疗效可靠,安全舒适。

[参考文献]

[1]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896-1898.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86-87.

[3] 李镤.穴位注射疗法临床大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119-121.

[4] 李小寒,尚小梅.基础护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5-16.

[5] 张喜锐,高晓玲,刘彩云,等.河北省中医护理规范[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63-264.

[6] 戴慎,薛建国,岳沛平.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31-533.

[7] 范刚启,陆斌.穴位注射疗法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中国针灸,2001,21(7):437.

[8] 王升旭,赖新生,杨哲.华佗夹脊穴刍议[J].针灸临床杂志,1998,1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