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研究范文

时间:2023-06-28 17:40: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研究

篇1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问题;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2-0031-02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及其原因

在当前全民创业的大环境下,创业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重要选择,每年有大量大学毕业生以创业的形式实现就业,完成大学毕业生群体的分流。也由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对市场拉动的作用以及大学生创业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缓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者对大学生群体了解深入,非常清楚大学学校周边的创业商机所在,推动大学生创业能够有效盘活大学学校周边的商业环境,对打造大学城商圈有着非常巨大的贡献。

但在大学生创业者之中可以发现,较为缺乏的市场经验和年龄阅历也成为大学生群体在创业中的劣势和短板,这些问题不仅给大学生的创业过程增添了阻碍,还影响到了创业过程之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生创业者不能不对这些问题和可能带来的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加以关注。

在大学生创业者之中可以发现,会选择创业这条就业之路的原因非常多样,有的是由于家庭背景对商业较为感兴趣,有的是在大学在校期间通过打工发现了商机,也有的是对就业压力感到恐惧试图逃避,但纵观所有的大学创业者,缺乏工作经验和市场了解的创业者占有较大的比重。这些大学毕业生出于不同原因走上创业之路,但对未来的迷茫和对市场环境变动的恐惧却是相似的。

不同于不少经验丰富的创业者,很多大学生创业者进入这个行业的时间很短,对行业的大致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但相比于在这个行业内工作很久的创业者来说有着先天的劣势。他们往往在进货渠道、销售途径、宣传手法、经营策略上有着一定的缺乏,虽然有着大学生学历所带来的学习知识较快、容易接受新事物的优势,但在创业初期必会经历一定的波折。不少心理素质本事就有所欠缺的大学生创业者往往在创业初期就面临着各种问题难以为继,创业的夭折也会使他们对自己产生质疑和厌恶,带来消极情绪。

经验的短板不仅体现在知识和经验上,还会反映在创业者的心态上。有着丰富经验的创业者由于在行业之中摸爬滚打多年,经历过行业的波折,对行业的巨变有着心态上的准备和经验上的积累,在市场再次发生变化、环境有所改变时往往能够冷静下来思考对策,但对于新入行的创业者来说一次市场的波动就足以将他们淘汰。同时,创业的过程从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资金链断裂、市场开拓失败、进货渠道缺失、产品信任危机、竞争对手出现等等问题是创业之中常常会出现的。富有经验的创业者可以做到专注于问题的解决,以冷静的心态面对复杂的局面,但大学生创业者常常会在考验之中失败,产生自我厌恶和烦躁情绪。

二、大学生就业中的心理状态及其原因

除了创业需要面对的紧张和担忧,走上就业岗位的大学毕业生也会产生各种心态上的问题和心理健康上的困扰。在就业压力逐步加大的当下中国,不少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心理压力,长期奔波于求职现场,由于对自身的了解和定位不够准确,对就业市场的需求了解较少,再加上自身竞争力的缺乏,往往会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挫折,产生消极的情绪。

不少学生在进入大学时才刚刚脱离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对于自己的人生缺少规划和安排,在专业选择、学校选择等等方面多是听从家人的意见,自身对所选专业既缺少认识,也缺少兴趣。在大学四年的求学生涯之中,不少学生由于长期被家长管束的逆反心理、对自己专业兴趣缺缺或是受到不良影响,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有着得过且过的心态,认为及格就好,对于自己的专业缺少兴趣和深入研究,对于自己在毕业后的人生发展也从未思考。在大学混了四年之后,不少学生惊恐地发现自己即将毕业,在恐慌之中进入了求职市场,由于对自己能力缺乏认识,对于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市场前景也缺乏了解,在求职时不能够有的放矢,在应聘时缺乏针对性和主动性,在求职过程中遭遇不顺也是可以想见的。

除了心态上缺少准备,不少大学毕业生在能力上也有所缺乏,有些学生对于专业知识一知半解,不仅缺少专业需要的职业能力证书甚至未能通过四级、六级等基础的英语技能考核,有的甚至会面临课程未能通过补考、毕业论文未能通过的尴尬局面。由于自身能力的缺乏,这些学生在就业市场上遇冷也是非常正常的。除了主观上能力不足的原因,客观上的就业局势也给大学毕业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中国大学扩招以来,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多,但就业岗位相比增长较为缓慢,每年会存在大量的就业缺口,带来严重的就业问题。更为严重的是,未能在大学毕业当年求职成功的应届毕业生会在第二年重新进入求职市场,与学弟学妹共同竞争就业岗位,带来就业形势一年严峻过一年的紧张局面。面对着应聘会上人山人海的场面和数十人、数百人竞争同一岗位的现实,参加应聘的大学生很难不感到恐慌和紧张,而应聘时屡屡遭拒也会使他们开始自我怀疑,走向消极情绪之中。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心态调整方法

为了正确应对创新创业过程中大学生可能面临的心态问题,大学创业者在进入创业阶段前就应该做好心态上的准备和调整,并为了未来的创业过程进行一定的积累。只有充足的积累和正确的应对才能够帮助创业者正确应对心态问题,在面对挫折和不顺时正确应对。

在创业前,大学创业者首先应该做好市场调研,对于创业的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做好统筹准备和正确规划。例如,如果想开一家饮品店,创业者首先需要考虑饮品店的潜在客源是什么样的群体,是主要面对哪些人服务,是大学城之中的大学生还是市中心的休闲旅游人群?这决定了饮品店的地址、饮品店的经营模式、饮品的定价以及店内的装修风格。若是针对大学生群体的饮品店,就可以将店面开在大学校园之内或是紧邻着大学校门,店内装修应该是活泼生动的以迎合大学生的喜好,店内饮品价格不应该过高。若是在市中心的饮品店,就应该租人流量大的位置,店铺面积可以较小,以外卖和打包饮品为主,饮品价格可以相对较高。除了店铺的定位,饮品原料在哪里进货?营业执照在哪里办理?附近有没有相似店铺构成竞争关系?潜在客户喜欢什么样的口味?只有通盘考虑这些问题,创业者才能够真正做到心中有底不慌不乱,对于自己的创业过程有所规划和设计。

在创业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创业者切忌慌乱急躁,更不能对共同创业的合作者迁怒,避免互相指责互相埋怨的可能性。创业者可以选择进行一些能够放松自己的娱乐活动,例如参加运动、出去旅游、与朋友聚餐,通过调整环境使自己从急躁的环境之中脱离开来,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排除情绪解决问题,以冷静的心态找到问题所在,并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四、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态调整方法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在挑选企业和岗位的同时,企业也试图为自己选择最为适合岗位的员工,因此大学生求职需要把握这一实质,有的放矢地应聘才能够提高应聘的成功率。为了做到有的放矢,大学毕业生首先应该做到正确地认识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够知道自己的能力上限和能力短板,才能够调整自己的职业和岗位的心理预期,并将之与企业要求互相比对,找到最为适合自己的岗位。大学毕业生在求职前,可以花费一定的时间对自己的能力和性格做分析。为了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学生可以将一张纸对折,在纸的两部分分别写出自己擅长的项目和存在的短板,并根据这些内容撰写简历和选择岗位。例如,如果性格内向,擅长的项目就可能是文字工作和编辑撰稿,短板可能是社交能力和沟通技巧,在岗位选择上就可以选择文字性的工作和需要细致耐心的工作,排除需要应酬和沟通的推广销售类的工作。

在应聘时遇到挫折,大学毕业生也应该以平常心对待。面对多人竞争同一岗位的现状,求职者首先需要做的是认真思考这个岗位是否适合自己,自己是否符合岗位的硬性要求。在确定岗位适合的情况下,毕业生可以通盘考虑自己在应聘时的优势和劣势,并针对自己的优势重新设计自我介绍内容以突出亮点。

五、结语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和求职就业的过程中,学生会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和对未来的迷茫,初步接触社会带来的挫折会使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面对。但通过一定的心理准备和提前规划,大学创业者和毕业求职者就能够更为轻松自如地面对创业和求职时的压力,更好地迎接挑战。

参考文献:

[1]孙桂丽.高职学生就业心理分析与指导[J].课程教育研究,2013,(02).

[2]于洁,牛淑珍.基于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民办高校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成功:教育,2013,(01).

[3]韦国燕.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1,(05).

Under the New Situation,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Undertaking and Employment Psychological Research

TANG Di-juan

(Hunan Polytechnic of Environment and Biology,Hengyang,Hunan 421001,China)

篇2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积极性调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1-0060-02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日渐增多,从2015年的调研结果来看,其已经达到了749万人。但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很多毕业生都处于“待业”的状态,这就让毕业生在“另谋出路”的道路上不断进行探索。中央也已经认识到此种情况的存在。也正是在此环境下,大力提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就成为高校所需要做的重要工作内容。通过学生创新创业管理积极性的调动,一方面为学生的就业发展探索更好路径,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获得更好发展。

一、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模式也在不断探索摸索前进,中国高等教育历经高校扩招、从精英化到大众化教育等阶段,这个过程让大学教学情况发生变革,也让其重要性日益突出,大学变革如何应对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如何做好对当代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并通过对学生创新精神有效疏导指引促进其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进而实现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和意识的相互转化与良性循环发展已经日渐成为高校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普遍需要提高,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学生能够实现自主创业的比例较低,依据《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所示,在2010年,大学生毕业创业率仅为1.5%,2016年之后大学生毕业创业率虽然略有提高,但是其提高并不明显,仅为2.0%。第二个方面,大学生在进行创业方面的能力还明显不足,依照《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的数据显示,2000家企业中其所招聘的大学生在创新方面的评分仅为57.6分,这与“及格”分数还有一点差距。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已经日渐成为学校所必须关注的重点,以及如何开发学生在没有资金、雄厚的物质基础的前提下,利用自身的专业技术、自主研发的专利成果转化为创业创新产品更是教师所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后者,不仅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提高自身能力和被社会认可的一种方式。

二、高等院校开展创业创新教育的目标

(一)激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创业能力得以提高。促进创业同时,间接促进大学生更早接触社会、融入社会,培养生存意识、贡献精神。对于大学生来说,其所具有的创业意识是其进行创新创业的重要前提,更加能够促进学生掌握先进的创业知识,提升自我的创业能力,创业意识不足导致的创业信心衰弱已经成为了大多数大学生创业失败的根源。所以,当代高等教育应做好创业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切实让学生从传统守旧的观念中“走出来”,让学生通过创业意识的具备达到创业精神的融入。同时,创业意识的培养还能够让学生具备勇往直前、永不气馁的精神,以及奋发图强、坚韧不拔的意志,为其更好地与社会融合,让其在创业路上更好前进提供基础。

(二)强化大学生的创业素质

当前,90后已经为高等院校的适龄年龄,该年龄段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虽思维活跃、创新能力较强,但独立性略显不足。这就需要教师做好相应的引导和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业独立性,促使其养成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和自信、自强、自主、自立的创业精神,培养出良好的竞争意识,并且在创业素质的培养过程中逐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让学生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更好生存、发展,让学生能够真正将自我创业思想应用于创业实践之中。

(三)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的形成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经历过程,同其他方面的能力一样,只有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决策能力、经济管理能力、交往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创业知识体系才能逐渐建立和熟悉;使学生掌握了创业的基本技能,明确各种与创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准则,最终形成良好的创业创新能力。这些都需要通过教育手段来实现和引导,而通过教育所引导的学生的创业能力则更加成为学生创新能力的表现形式之一。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与就业的策略

(一)建立课程模式

目前,高校普通课程设置已经满足不了社会对多样性复合人才的需求。课程设置不合理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课程涉及领域过窄,知识面过小,信息承载量小,仅局限于专业知识,拓展学习不够,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二是教材更新拖沓,知识更新速度有待提升,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三是实践课程比重偏低,造成学生的动手能力差等问题。不合理的课程设置导致学生的知识体系培养不完善,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成为阻碍创新创业型人才成长的障碍。

高等学院创业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的课程建立的意义在于,能够充分保证将创业创新教育更好地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中,最大程度实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时性,并保证与社会发展的同步性。一方面,设置创业创新教育基础课程,全面普及创业相关基础知识理论以及法律法规,并做好分层教学资源配置。比如,对大一的学生进行创业理论教学与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等,使学生打好创业基础意识和创业概念;到大二阶段则重点做好创业技能的培养,如开设交往协调、运营管理等n程,目的在于能够激发和发掘大学生对创业的浓厚兴趣;到了大三阶段则将重点放在创业实践平台的搭建上,使学生不断提升创业能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创业创新教育课程体系还应当重点强调其创新性,即与时俱进性,与科技同步,与社会发展同步,只有保证创业课程体系能够具有时代价值,才能真正发挥出创业创新教育的积极作用,推动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优化管理模式

在社会各界关注和政府的引导下,高校管理创新创业教育,对高效内部子系统联动管理和紧密合作进行分析,参考相关成功优秀管理团队的理念,构建优质高效管理服务体系,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咨询、跟踪、细化、诊断所有时期的相关活动。第一,筹备期,本阶段主要就是培训和教育学生的品质、意识、能力以及精神层面,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基本素质、知识和能力,利用学校教W教育来顺利完成培养先期阶段。第二,初期。该阶段实际上就是政府等相关职能部门为创新创业管理提供资金、技术、政策以及场地的支持,并且配备具有一定指导经验的教师,及时发现解决问题、预防和纠正相关风险问题,实际操作中不仅需要学校教育的支持,更需要社会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扶持。第三,中期。这阶段实际上就是跟踪、诊断服务,尽可能的为大学生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便于能够及时体现创新创业教学的基本作用和创业创新的初衷。第四,末期,此阶段主要是对管理的整个过程予以反思和总结,探究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为之后工作的更好开展提供借鉴,为工作质量的提升提供铺垫。

(三)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高等院校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当前的高校和企业之间交流的重要平台,针对创业创新教育来讲,高等院校要注重构建相应的实践平台,通过平台的构建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条件,让学生能够拥有更多的机会投入到实践之中,真正丰富学生的眼界,让学生从思想上了解当前的创新教育政策,为学生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而做好准备。首先,院校要注重与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让学生一边进行理论学习,一边进行企业实习,在实习中进行摸索和创新,在实践中进行创新理论知识的武装,从而让学生能够将所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由能够让学生了解创新的路径。其次,教师在学生进行实践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做好相应的理论指导,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让学生真正从实际出发探索自己所创新的方向。再次,教师还要协同企业为学生的创新提供机会,给予适合学生自身发展情况的创业项目,并让学生进行独立尝试运作,实现自负盈亏,让学生从此过程中了解不足和需要创新的“点”。

(四)组建“双师型”队伍,加强实践师资建设

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直接决定着创业创新教育的质量,缺乏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的教师队伍,对培养学生能力产生了消极的不利影响,成为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瓶颈之一,也决定了学生的创新创新层面,因此,院校要注重做好师资力量的储备。高校要注重强化教师的教育开展,在注重提升教师理论水平的同时,也要给予教师更多的实践机会,让教师真正参与到实践过程中来,让教师在实践中探索更好地创新路径,并将其引导给学生对学生予以启发和启迪。也就是说,通过教师影响学生,才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才能够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步伐逐步开展自我的创业之路。其次,院校还要注重引进企业中的中层骨干,或者企业领导、专家学者进入院校给学生进行相应的知识传授或者理论讲解,让学生可以跟随更为专业的认识进行学习,让学生的创新眼界得以开拓,让学生的创新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可以通过创新“成功人士”的经验总结、眼界预见中探索到更好的创新、创业路径。

结语

总而言之,高等院校应当广泛借鉴当前各院校的先进经验,加强院校之间相关交流,总结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保证自身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的雄厚。师资力量进一步增强及合理的配置教师资源,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和自身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陈文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以广东警官学院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12):123-124.

[2] 魏银霞,黄可,郭庆.地方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2):14-17.

[3] 王金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初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22):47-53.

[4] 刘兆平.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对策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2,(34):124-126.

篇3

创业创新教育;民办高校;创业创新能力;创业创新指导

十召开后我国进入深层次的各项改革,财政等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转型,企业面对竞争,在产品创新上压力递增,这种情况势必造成企业对创新人才需求上。同时,因高校的扩招导致高校毕业生的每年增加,加上原来未就业的毕业生,从而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就业压力。虽然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其毕业生数量也占有较大的比例,虽然在学业成绩方面和公办高校相比他们不一定是优胜者,但是这个层面的学生,家庭条件层次不齐,由于动手能力强且敢于尝试,对于创业创新有较强的欲望,如在校期间能较好地引导并提供平台与机会,在创新创业方面可能会有不同于公办高校的情况发生。基于这一背景,选取了笔者所在的河南省较有代表性的郑州科技学院这所民办本科院校。笔者结合学院科研处的老师,为了更好地完成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这个课题的研究,分专业随机对学生进行了走访、座谈和问卷调查,走访和座谈不同专业的学生480名;发出调查问卷380份,收回360份问卷,回收率为94.74%,其中有效问卷350,有效率为97.22%。下面是根据走访和座谈、问卷调查结果及结合笔者所在学校在平时所开展的创业创新实践教育,得出本研究该课题初步成果。

一、现状分析――在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方面

从学校层面上。通过走访、座谈和调查显示超过8成的学生肯定了所在学校从新生入校到毕业的不同年级,比较重视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创业创新能力培养。基本上与近年来国家鼓励大学生开展创业创新实践所形成的良好氛围,以及出台多项相关政策引导高校开展创业创新教育有直接的关系。另外所在的高校是民办高校出于自身长远的发展需要,也想通过学生在创业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影响力来提升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

从学生层面上。通过走访、座谈和调查显示,60.90%的学生在校期间有创业创新的意向和着手开始创业,而且创业创新的理由非常简单,很多学生都想通过创业创新来锻炼自己,提升创业创新实践经验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目的是为自己的将来就业、创业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诚然,在校学生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想在学校创业创新或者是没有创业创新的愿望,在个人理念上认为自己上学是来学习的不是来创业创新的,只有自己好好学习,等到毕业以后各方面的条件到位具备了,才开始创业创新。譬如在资金来源上父母的支持、社会经验丰富和人际关系都达到一定程度后才想尝试创业创新,以此提高创业创新的成功率。从学生对于创业创新的认识上看,大多数的学生还是很想在校期间,在创业创新能力方面能够得到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这种想法为郑州科技学院这所民办高校按计划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创业创新教育实践铺垫了坚实的基础。

二、能力分析――在校大学生创业创新上亟待提高和解决的问题

在人际沟通能力方面。96.66%的学生认为人际关系是解决创业创新和未来就业的关键所在,从而把自己人际沟通能力的提高,作为在创业创新能力方面的重中之重,也作为很紧迫的能力要求,这恰巧迎合了在校大学生社会经验不丰富虚拟化生活中的一种常态。当前信息网络技术很发达,在社交领域大部分学生沉溺在虚拟世界中,在网上占据了大部分时间,显示了很强的与在网上的人交流能力。加上社会上独生子女现实状况,导致大部分学生的人际社交圈子很小,周围仅仅是父母、老师和同学。现实生活中与人实际沟通、相处、交往等方面,这种与社会接轨的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要解决这个实际问题要采取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园各项有益工作、教学计划生产实习实训、暑期和节假日社会实践以及学校和年级开展的第二课堂相关活动,自主组成学习小组和参加学生自主组建的各种社团和他们一起学习和成长,譬如担任学生干部、参加大型演讲、国家省市级各种比赛、参加社团等活动,就是一个锻炼的很好平台,通过这些活动和工作,扩大了学生们的人际交流圈,提升了人际交流能力,也为自己积累了人脉,为将来的创业创新打下基础。

在经营管理能力方面。68.66%的学生认为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亟待提高,因自己没有参与过实际的企业经营有巨大的关系。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这种能力很难通过理论和知识传授来实现,在与学生的座谈、走访中,从中发现有经商背景家庭同学,部分学生的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和思想与其他同学相比较较务实,适应性和可操作性能力强。为此,要提高同学们的经营管理能力,其关键点是加强从思想上引导同学们尽可能的多接触市场,鼓励同学们利用节假日多参与企业咨询公司和商业企业的市场调查的客户走访工作,从而能够使同学们深入一线接触和了解企业和客户的需求和心态,其外加强学生参与企业的经营方面的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和节假日社会实践,从企业角度出发掌握企业和顾客的实际需求和嗜好。为其未来积累拓展市场的丰富经验和掌握第一手资料,提升创业创新的成功率,减少失败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团队协作能力方面。63.16%的学生认为创业创新的成功在于提高个人团队协作能力。我们对在校创业创新成功的项目做过走访、座谈和调查,同学们都把成功创业创新归结于一个优秀团队,该团队是由充满活力、和谐协作组成的。团队协作能力是创业创新成功的核心要素之一,创立一个企业,关键是有一个好的项目,好项目的发展需要资金,资金的来源要从银行或者风险投资公司来融资,对于新设项目是否得到注资,主要看这个好项目是否具有发展的潜力,是否在未来盈利的可能性有多大;同时也重点关注项目人的因素,团队间创业创新的能力是否很强的互补性,成员间关系是否很融洽;在共享利益机制上、风险承担上是否责任义务很明确。通过以上可以看出,在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上同学们的需求很迫切,可以反映出部分同学在平时以往的学习与实践中,参加各种项目活动的团体协作不多,缺乏这方面的锻炼。这方面学校在原有综合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利用业余和第二课堂可以通过素养提升和素质拓展训练,以及多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有很强挑战性的团队竞技活动项目,从而让同学们在身临其境的实际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倍感团队力量的强大,使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团队协作精神。

三、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创新积极性方面影响的主要因素

创业创新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从事创业创新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些目标的内部动力,它是鼓励和引导个体为实现创业创新成功而行动的内在力量。良好的创业创新动机是民办高校大学生开展创业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前提。走访、座谈和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有82.20%的想通过创业创新积累实践经验,有80.60%的想通过创业创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另有58.36%的学生是由于当前的就业状况担心未来就业有困难,想通过创业创新给自己多提供一个选择机会。这说明民办高校学生参与创业创新实习实训实践的活动动机是非常简单的,也是很主动、积极和正面的,同时这部分学生定位很准确,其身份很清楚,很明确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学校要充分利用这部分学生的动机加以引导,使同学们认清创业创新是自己学习实践过程中的组成部分,从而更加使同学们把自己所学的专业和未来的就业方向、创业创新紧密结合,这为同学们主动参与创业创新实践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种良好的气氛可以在校园内形成主动学习敢于创业,勇于创新的氛围。

四、民办高校开展创业创新实践中学生顺利实现的制约因素

在创业创新资金的融资上。新企业的建立,新项目的上马,启动资金是关键因素,要想使一个企业获得成功,没有充裕的资金流是不行的,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更不例外,没有项目启动所需的资金,再好的创业创新想法也是空中楼阁。创业资金的融资更成了民办高校学生顺利开展创业创新实践的首要困难,88.28%的同学认为因自己是学生,在项目启动资金融资上很难筹到所需的创业创新资金。我们从在校摆地摊创业创新的同学中了解到,他们所需启动资金主要来源于自己父母或亲朋友好友支持,也有一小部分同学利用校内勤工俭学、节假日和寒暑假打工或者自己省吃俭用所积攒的零花钱等,以此可以反映出同学们创业创新所需的资金来源渠道很窄。

在创业创新项目的选择上。创业创新项目如何选择,是大学生成功创业创新的基础,创业创新动机和创业创新激情的激发上,关键选择了好的项目,更是充分发挥了大学生这个灵活的知识群体在专业上所占的优势,也更加说明了在创业创新的落实和实施过程所取得的不同效果。但是通过走访、座谈和调查显示78.16%的同学认为一个好的创业创新项目不好找,而且这部分同学认为当前自己所从事的创业创新项目主要以散发广告、简易商业贸易、销售类为主,很难和自己所学的专业相适应,无法和专业对口。

在获得创业创新的指导上。在教学实践中对大学生创业创新要科学引导,这是大学生创业创新区别于普通人创业创新的特征。因为在科学的指导下,同学们的创业创新很少走弯路,使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创业创新成功的关键要素的组织上。不过有41.22%的同学认为对于创业创新的指导上获得专业性的指导太少,产生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教师几乎没有参与过创业创新实践指导,如果有创业创新上的研究,大多数是在理论上的汇总,根本没有参与创业创新的体验和心理感受以及系统的学习。由此产生对学生在创业创新指导的实际指导课时,不能与专业和现实相结合,更不能考虑同学们的实际情况。因此,教师要在创业创新的每一个阶段,给予同学们较为客观、实际、具体、有效的指导和建议。

五、培养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主要路径

设立虚拟的创业创新实训平台,让学生透过模拟仿真企业管理经营积累经验。对创业创新教育在大学生中如何更好的普及,以此全面提高和锻炼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是当前民办高校实施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工作之一。同学们除了从课堂上学到的基本理论外,通过校企合作模式聘请校外成功的企业创业人士给同学们传授自身创业创新的体会和经验,利用这种校企共建的课堂让同学们在真正创业创新前接收到好的创业创新的经验,再通过学校所建的虚拟实践平台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得以体验。笔者所在民办高校所开设的企业经营管理虚拟创业创新平台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利用建立校园小型跳骚销售市场和专业性的实际操作的活动实践类,二是以网上企业经营管理实战的网络操作类。活动实践类主要以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参加多次举办的全国性“学创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为地方企业提供企业咨询、模拟公司设计大赛、举办亲手组装机器人大赛等活动为依托,利用实例和体验激发同学们对自己专业感兴趣的创业创新项目进行前瞻性思考和实践,从而使同学们更具体了解到创业创新的概念和细节,利用这种活动使同学们对自己的角色得到基本准确定位和认可。网络实操类则主要通过学校所建的ERP企业经营管理实习实训的网络虚拟实际操作,使同学们感受到犹如身临企业的角色扮演,以此引导同学们积极参与的专业实训实践,通过网上企业经营运行的模拟情景,有效地锻炼了同学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供扶持基金,为大学生创业创新提供实际帮助。民办高校学生的创业项目要得到社会风险投资基金的认可,那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资金匮缺的确又是摆在大学生创业创新前进路上的一道门槛,同学们缺乏一些好的创意和概念,但碍于启动资金无法到位而不得不搁浅,这不仅严重挫伤了学生创业创新的积极性,也使学校很难营造起良好的创业创新氛围。设立创业创新扶持基金需要学校来牵头落实,需要学校拿出一笔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扶持学生创业创新项目的启动。在此基础上,学校要积极向企业推广学生的创新、创意和创业项目,以使一些可以转换成生产力的项目能够得到企业的青睐和认可,不断吸引更多企业来参与。与此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良性的资金再生机制,与创业创新学生通过约定协议的形式,要求创业创新成功的学生要反哺基金,不断壮大基金的实力和扩充基金的来源。

建设实践园区,为大学生创业创新提供锻炼的场所。创业创新实践园区是在校大学生在校内参与实际创业创新的真实而亲身体验的良好平台,让大学生在创业创新实践园区按照市场运行的规律经营管理实体,是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综合提升的有效途径。笔者所在学校为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而校企共建的旅游管理专业 “蓝海班”、市场营销专业 “优德班”、财务管理专业 “百业班”和创业创新园区这种运营模式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其具体做法是由学校在科技中心这一区域内建设创业创新以学生创办实体为主的实践中心园区,成立学生自主组建创业创新管理公司,由管理公司面向全校学生选拔创业创新团队,由相关专业教师组成评审团优中选优选出入驻的创业创新项目。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业,前期的项目以食品糕点加工、营销类、电器维修类等服务型项目为主,这样作的优势是使率先创业创新的同学们在成功中获得自信,实现所创办实体的可持续经营,而创业创新管理公司也因而获得了租金收入,稳定了管理公司的正常经营管理,同时学校则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强扶持,以此引入与专业结合较紧密的创新型创业项目,在校内营造这种便利而良好创业氛围,逐步形成优秀的管理机制。通过走访、座谈和追踪凡是在创业创新园区里实训实习和实践过的学生,他们毕业以后在不同工作岗位上很快显现出卓越的实际工作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部分毕业生在企业得到重用和提拔,也有部分毕业生将自己在创业园区获得的成功模式和经验得以在社会施展才华,走上了自主创业的成功之路。

设立服务机构,为大学生创业创新提供专业咨询和引导。由于在校大学生或是对于创业创新无处下手,或是创业不成赔了夫人又折兵,或是无法遴选到好的创业创新项目,或是把校园的零售类的跳骚市场作为创业创新项目,总是徘徊在低层次,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对在校学生没有进行专业而系统的引导和教育,想创业创新的很大一部分学生或是模仿马路市场,或是以社会上的各种企业实体为参照项目,或者通过父母和亲友的建议,这种所实施的创业创新项目从实际出发没有新颖性和亮点,从市场运行的角度出发没有一点竞争优势和独特性。笔者所在学校目前认识到这种情况,在原有成立校企合作办的基础上,成立专门的创业创新服务中心机构,该机构的组成人员是聘请具有创业创新教育和实习实训实践经历的专业老师担任专任项目咨询师,聘请已合作创业创新成功的企业人士担任项目咨询老师,定期为同学们开展创业创新讲座,接受学生的咨询,使创业创新指导彰显出学生的个性化,这种指导和咨询不仅激发学生创业创新的灵感而且减少弯路和挫折,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得到紧密结合,尤其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为以后所从事的行业充满信心,这样有助于学生在以后整个行业的产业链条上寻找到自主创业创新的最佳切入点,从而既能发挥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长,又能激发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更有益于激发学生向新颖的创业创新项目努力,为培养和提高在校大学生创业创新的能力和素养得到可靠保障。

(作者单位:郑州科技学院)

附录:

作者简介:袁春林 (郑州科技学院 河南郑州 450064)

英文对应:Yuan chun lin

(ZHENGZHOUKEJIXUEYUAN HeNanZhengZhou 450064)

作者信息:袁春林,男(1971.2――),河南省郑州市人,汉族,研究生,讲师,

从事工作和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和教学管理工作、管理学方向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学院路1号郑州科技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电话:15670635636

篇4

[论文摘要]文章提出从提升自信心,提供政策扶持,给予创业实践平台,营造创业氛围,获取创业知识等方面进行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利于推进大学生合理就业,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困境;同时也有利于实现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目标,为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引言

自1999年中国大学开始扩招以来,高校学生人数急剧攀升,除了对高校的教育理念、教育制度、师资队伍、教学设施等高校软件硬件方面的直接冲击外,也带来了一个很重要、很迫切的民生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变革,大学生“包分配”的就业制度逐渐演变成“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大学生“天之骄子”的光环逐渐散去,大学生同样要在人才市场中搏杀,才能谋得一份职业,而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量却一直在低位徘徊,出现“生多岗少”的窘境。大学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用工荒”始终存在一种难以调和的矛盾状态。如果大学生就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那将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国家、政府、社会、高校一方面努力整合各方资源、开辟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推进大学生合理就业。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引导、鼓励、支持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大学生进行创业活动不仅解决了创业者自身的就业问题,并且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个人来说都是有利的。这与我国倡导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是一致的。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各条战线上输送了大批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尽管政府、高职院校非常重视高职生的创业教育,也纷纷启动了创业行动教育计划,提供政策扶持,搭建创业平台,但是高职生真正参与创业的比例明显偏低,创业规模小,创业成功率低是高职生创业的一大窘境。高职生创业比例的高低将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产生重大影响。高职生进行创业活动是多方因素合力的结果,其中,创业心理素质是重要因素。创业心理素质引导高职生由潜在创业者变为现实创业者,并且帮助创业者在整个创业活动过程中调整状态、克服困难、坚定意志,直达创业成功的彼岸。因此,研究高职生的创业心理素质不仅必要,而且必需。

二、创业心理素质的基本内容

国外大量心理学家的系列研究成果表明,成功创业者一般具备下面几方面心理特质:成就需要、内控倾向、风险偏好、自信。创业心理素质对创业者进行创业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和促进作用,结合创业活动实践,创业心理素质可以提炼为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行为和创业意志。

1.创业意识。个体从事任何行动都受到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信念等个性特征的支配和推动。个体的创业行为也不例外,个体不可能无缘无故就产生创业行为,那是因为个体有了创业的兴趣和需要,进而产生了创业的动机,最终导致创业行为的发生。创业意识是创业活动的“启动器”“发动机”,推动、激励个体进行创业实践活动,维持、调整其创业行为,确保其顺利实现创业目标的积极心理因素。创业意识可以让创业者长期保持一种比较高昂的创业心理状态,最大限度地激发创业者的创业潜能,力助创业者取得创业事业上的成功。

2.创业能力。创业能力是指创业者为顺利完成创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是保证创业活动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它是以创业者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为基础,经过分析、综合、总结、提炼、内化等心理过程的作用,并在创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心理功能。创业能力作为一种高度概括化、综合化的高级技能,包括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调能力、市场驾驭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抗挫折能力等等。创业能力对创业活动的成效产生了直接而显著的影响,决定着创业活动能否做大、做强。

3.创业行为。创业者拥有强烈的创业意识,具备很强的创业能力,也有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的扶持,如果没有创业行为的发生,整个创业活动将只是美好的“愿景”。可以这样说,创业行为是整个创业活动过程中最核心、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创业行为是将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外界资源整合的创业过程。简而言之,就是选择创业方向、挑选公司名称、搭建组织结构、评估预算报告、租赁经营场所、募集创业资金、完成公司登记、进行市场营销、招聘和培训员工等一系列活动。

4.创业意志。创业意志是创业者自觉地确定创业目的,并根据创业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各种困难险阻,以实现预定创业目的的心理过程,具有自觉性、坚毅性、果断性、自制力等特征。创业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创业期间可能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重重困难和险阻,如人才欠缺、资金短缺、技术瓶颈等问题都会对创业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创业者没有坚韧的创业意志来面对和应对创业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困难,创业活动很可能功亏一篑。坚强的创业意志让创业者始终保持一颗坚强的心,引领其创业活动不断向前发展。

三、高职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策略

创业者的创业心理素质直接影响了其创业活动的有序开展和顺利推进,从根本上影响了创业活动的成败。为此,需要国家、政府、企业、学校、家庭和个人多方通力合作,共同应对,切实把高职生的创业心理素质培养好、塑造好。

1.提升高职生自信心。客观来讲,高职生大多是高考的“失意者”,也是很多人眼中的“失败者”。正是由于他们在学业上的“失败”,让高职生内心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他们或多或少存在着自卑感。但是这种自卑感对高职生却是致命的伤害,很容易对学生产生迁移、泛化的作用,让学生对自我能力产生怀疑和不信任感。为此,学校要借助心理咨询中心、专业教师、辅导员、企业成功人士等各方有利资源,通过报告、讲座和谈话等方式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调试,让学生逐渐明白和懂得高考的失利并不能完全把自己否定,很多时候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道挫折,一种磨难,世界为你关上一道门,也会你开启一扇窗,进入高职院校是人生履历上新的一页、新的开始、新的征程,利用在校的这几年把各种知识与技能学会、学懂、学通、学透,同样也可以闯出一番天地,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只有学生信心上来了,他们才有动力去学习新知识、新技能,随着新知识、新技能的不断积累和历练,反过来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创业意识、创业理念也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得到影响和灌输。让学生明白创业对他们并不遥远,也可以说很近。

2.提供创业政策扶持。深圳特区由贫穷落后的小渔村一跃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很重要的原因是国家实施改革开放政策,而针对深圳特区又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深圳特区的成功无疑是中国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其他地区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政策扶持在教育领域同样适合。无论是政府还是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台鼓励学生创业的政策,与资金雄厚、经验丰富、人脉广泛的社会创业精英相比较而言,进行创业活动的大学生是“弱势群体”,如果没有特别的政策扶持,大学生创业活动大多数将以失败而告终。正是由于大学生创业活动将遇到的种种困难,需要得到特别的关心与呵护,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国家层面的优惠政策主要有: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后两年内自主创业,注册资金(本)可以分期到位;大学毕业生新办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经税务部门批准,免征企业所得税2年;各商业银行要为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提供2~5万元的小额贷款;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免费为自主创业毕业生保管人事档案2年等。地方政府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也出台了更加灵活、更加细化,更贴近实际的优惠政策,如上海市政府规定,上海地区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可享受免费风险评估、免费政策培训、无偿贷款担保及部分税费减免四项优惠政策。

3.给予创业实践平台。光有创业理论,没有创业实践,一切都是空谈。学校应该想方设法鼓励、引导、支持大学生投身于创业实践,学校在已有条件的基础上,开辟创业园、创业街作为大学生投身于社会创业的“演练场”。在大学生创业园里,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和强项等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从开办一个饭店、奶茶店、精品店等最简单、低层次、低附加值的创业项目开始,逐渐向管理咨询、广告设计、软件开发等高端创业项目推进。只有大学生进行了创业实践活动,他们才能熟悉了解:查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开户注资(银行)验资(会计事务所)申请营业执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组织机构代码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申请税务登记证(税务机关)整个注册公司基本流程。营销策划,资金募集,广告宣传,财务预决算,员工招募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创业者去面对与解决。在创业实践过程中,大学生可能会碰到很多挫折和困难,甚至于失败,他们只有经历过种种打击之后,才能成长、发展、成熟、壮大,等他们离开学校这棵大树的庇荫时,同样也能够适应,甚至可以说游刃有余,这样的创业实践活动才是有效,值得去尝试与努力。国内高校中温州大学城创业园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

4.营造创业氛围。学校的氛围很重要,如果一所学校学术氛围很浓,那么学生更多的是投身于学习和科学研究当中;如果一所学校商业气息浓厚,那么学生更多的是投身于商业活动当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什么样的学校,就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不可否认,大学生进行创业活动起主要作用的还是学生个体,但是环境的影响同样非常重要,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少,富有激情,充满活力,很有冲劲,很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学校通过营造浓郁的创业文化和创业氛围,让大学生明白他们不仅可以成为岗位的竞争者,更可以成为岗位的创造者,大学生去创业并不是找不到工作,是“失意者”,而是能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是“成功者”。

5.获取创业知识。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外,创业知识的储备必不可少,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创业者,他必须掌握丰富的创业知识,这就要求这些大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大学图书馆、学生社团、媒体资讯、与商界成功人士交流等方式与渠道,获取经营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知识、广告策划知识、人际交往的处事原则与方法、专业技术知识等各种创业知识,进而逐步提升自己的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

高职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教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是我国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更需要得到国家、政府、企业、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等各方力量的关心与呵护。我们应该鼓励、引导和支持高职生投身于创业活动,让高职生不仅成为岗位的“竞争者”,还成为岗位的“创造者”,更能成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者”。

篇5

关键词: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创业意识

在我国目前的社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开始日趋严重,许多大学生一毕业就面临着失业的危险,因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革新问题,就成为大多高校需要重视的问题。而“激励机制”作为能够系统的通过激励主体的一系列运作,从而对激励客体产生激励作用,因此把它用于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问题上,必然能收到很大的成效,对于激发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积极性能发挥很大的作用。而且“激励机制”还能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一定的帮助与奖励,分担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风险,增强他们自主创业的自信心。与此同时,“激励机制”更能让大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自我,发现自我的潜能,从而最终解决大学生毕业难就业的问题。

一、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现状

(一)缺乏创新

在这个一切都发展飞速的时代,无论是人才还是事物,都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进行创新,不然就可能被社会所淘汰。而作为起激励作用的激励机制更是如此,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与不断创新的人。而现如今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却还是依旧沿用传统的模式,这明显可以看出已经不适应当代的大学生了,对他们根本起不到激励作用。如果我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还不进行创新,那么必将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与动力。因此,我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应该多多结合当代社会的发展实际,并且不断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进行创新性革新,才能适应我国当代的大学生。

(二)标准过高

我国现行的激励机制都是结果导向型的,并且衡量标准都比较高,比如以成绩作为衡量标准的奖学金制度;以结果为导向的自主创业奖励成果;专利申请;等。这些激励机制不仅不科学,还缺乏合理性,最重要的是它的衡量标准过高。这样的现状往往导致的是,大多数的大学生望而生畏,这对于他们的创业积极性和创业激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使得大学生的创业思想还未萌芽就被扼杀在摇篮中。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建立原则

(一)切实加强实践体验

现在一般的大学生都是拥有比较专业的知识储备,却缺乏实践的工作体验,因而对于自主创业,空有创新思想,却因为缺乏创业经验而无从下手。所以,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首要原则,就是要加强大学生的实践体验。以此来在巩固大学生的习得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精神。

在这个体验实践的过程中,大学生会无法规避的碰到许多问题与阻碍,但是在解决这些问题和扫清这些阻碍的同时,他们就能够获得丰厚的创业经验。并且能在这个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的各个层面,还能充分地将自身所习得的专业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在深化自身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

(二)面向所有大学生,做到一视同仁

每个高校所制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一定要是面向多有大学生的,并且要一视同仁的给予每个不同年龄、家境、出身、性别的大学生以同等的机会实施创新创业。大学生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主体,高校首先要从每个大学生出发,尊重他们的人格,关注他们的需求与个性差异,积极地构建有益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环境,努力增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其次,高校对于进行自主创新创业的大学生,要给予全面的、多角度的、层次丰富的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的不同及时调整激励机制,使之更好的适应大学生创新创业。最后,高校还要鼓励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大学生,进行班级与班级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甚至学院与学院之间的互评,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

(三)因材施教策略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着自身不同的个性,个体的差异性是一直存在的。教学方面教师需要针对这一些进行因材施教,那么对于帮助大学生就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也是一样,一样要做到因材施教。高校在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过程中,在保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科学、合理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每个大学生自身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帮助他们制定符合自身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帮助大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目标,与此同时校方还应当在自身的权力范围内,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思考、观察、交流、实践的机会,积极地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完善对策

(一)加强激励机制的可持续性发展

所谓可持续发展,指的就是一个事物或者国家、企业等,它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应该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简单来说就是这一样东西它持续发展下去,既能够满足现在人们的需求,还要在能满足未来人们的需求的同时,还不给未来人们带来危害。由此可见,一个东西或者事物要想长久地存在,其必须是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作为一个要不断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存在,其肯定是需要具备可持续发展性的,只有这样它才能长久地存在下去,并且一直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起激励作用。因此,我们就必须做出一些努力保障这一点。比如,通过奖励相应的学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保证奖励学分的认定程序顺畅,不会出现拖延等问题,这都是能够加强激励机制的可持续性发展的。

(二)改良激励因素的配置

激励制机作为激励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一个机制,并不是一个单一的个体,它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因此,要想完善激励机制,那么就需要改良激励因素的配置。首先,高校需要加强自身的创业教育;其次,对于评价方面,要完善评分制度,以此激励学生自主创新;最后,对于高校自身的不足之处,但是激励机制有需要的地方,校方就要想办法弥补,以完善激励因素的配置,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激励效果。

(三)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要相结合

在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过程中,高校会对大学生给予很多奖励,但要注意的是,奖励应该要是多方面的。在注重精神激励的同时,还要加以物质激励,因为创业毕竟是需要资金的,物质奖励可以保障创业的需求,同时精神激励可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与热情。因而将两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

结束语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研究,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新时代的带学生在面临就业困难的问题时,高校积极鼓励他们自主创业是很好的选择。但是与此同时,各大高校必须做好自身的激励机制革新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积极性与热情,帮助其实现自主就业。

[参考文献]

[1]赵增胂.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研究――以青海民族大学计算机学院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6,01:398-399.

[2]肖怿,魏志平,邹家柱.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2016,01:45-46.

[3]周彬,黄维琴.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09:271-272.

篇6

关键词:大学生;自主创业;心理历程;心理素质

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大学生在自主创业活动中,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创一番符合自己理想的事业。自主创业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国家的支持政策、社会文化环境、学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大学生的创业知识和能力、项目资金筹集等等,其中非常关键的因素是创业者自身的创业心理素质。

大学生创业心理历程是指大学生在整个创业活动中的心理变化起伏的动态过程。大学生具备的创业心理素质水平与其能否创业成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创业者的创业活动很大程度上受其内在心理的控制。从创业开始到创业的持续进行,到最终创业成功,大学生的心理都要经历一个起伏跌宕的动态变化过程。

一、大学生创业准备阶段的心理探析

创业准备阶段是指大学生下定创业决心,迈出创业第一步之前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由不认识到认识,对国家制定的支持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由不了解到了解,创业心理意愿逐渐形成,创业决心逐渐确定。他们会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主动地考察创业的社会环境,设想创业的方向和方法,与同学、家人探讨创业的风险,同时,他们也希望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渴望获得更多的创业信息和创业能力。据本项目组做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心理历程的研究调查》显示,在调查对象中,对自主创业的了解程度,不知道为7%,很少知道为52%,大概知道为35.5%,很清楚为5.5%。另一组数据显示,49.5%的人有意向创业,38.4%的人会根据就业形势的发展选择是否创业,只有12.1%的人没有创业意向。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大学生对自主创业有着很高的热情,希望通过创业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但他们缺乏足够的创业知识和风险认识,对能否真正地去实践创业活动,内心世界充满了矛盾。

作为充满朝气活力、勇于创新探索的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创业心理素质。他们年轻、创新力强、有勇气和毅力;自主学习能力强,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对新事物学得快,能很好地适应市场变化;理性心理平稳,没有压力、家人给予支持和宽容,能坦然面对各种结果。有志创业者必须首先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充分认识大学生创业群体的创业心理优势,做好各种心理准备,以较强的心理素质走上自主创业之路。大学生要培养创业动机和兴趣,这是创业的先行条件。有了明确的动机和浓厚的兴趣,大学生才会以积极的热情去开展创业活动。

大学生在创业准备阶段的心理活动由弱到强,他们最渴望的是对创业有一个系统的学习认识。高校应在教学计划中设置相关创业教育课程,开展创业培训活动,这既是响应国家发展素质教育的号召,又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创业教育可以给大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和常识,培养创业技能,在创业培训中增强他们的责任感,锻炼意志品质,为大学生以后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打下坚实基础。高校切实开展创业教育的仍是少数,政府就必须制定相应的督导政策,引导高校设置创业课程,发挥高校在创业教育中的中坚作用,为创业者提供系统的服务。

二、大学生创业起步阶段的心理探析

大学生创业起步阶段是指大学生做出创业决心,开始行动,到创业规模形成,项目经营进入平稳状态这一历程。通过调查访谈,我们发现,在这一阶段,创业者已经有了明确的创业目标,下定决心要大有一番作为。他们内心渴望迅速地打开局面,急切地进行着各种准备工作。

迈出创业第一步,首先要让内心活动进入状态。要胸怀大局,对自己的创业项目有一个框架性的宏观把握,有思路、有目标,做到有的放矢。要调整好心理状态,时常回想自己在创业准备阶段养成的良好心理素质,多鼓励自己,“我能行,我一定会成功。”遇到困难是肯定的,告诉自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先在精神上取得胜利,勇敢地面对压力、冷静处事,化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有了这种心理状态,已经为以后的创业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创业成功十分有利。

大学生在创业准备阶段接受的创业教育在创业起步阶段将发挥明显作用。由于知识体系完善,大学生在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中能及时发现商机,确定项目。由于事先了解了公司注册的流程和相关的国家政策,大学生申请成立公司、登记、注册、办证等事情时显得快捷高效。大学生养成的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其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应对难题,形成互帮互助、互敬互爱的团队文化氛围。

真正去实践创业的大学生还是少数,据追踪调查显示,有过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只有5%去实行创业。对于这部分人,政府和高校要特别关注,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安抚其心理情绪,给予指导帮助,以使大学生能坚定信心,继续发展创业项目。高校和政府部门应设立大学生创业咨询委员会,建立大学生创业档案,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咨询平台,向大学生提供各种创业信息,与大学生开展创业心理交流活动,鼓舞大学生创业者坚持到底,争取成功。大学生创业是国家支持和鼓励的,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光荣事业,政府和高校要担负职责,共同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对刚走上创业路的大学生,让他们在创业第一步感到踏实,昂首向前进。

三、大学生创业发展阶段的心理探析

对受访者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在创业发展阶段的心理状态起伏波动比较小。在经历创业起步阶段心理情绪大起大落之后,大学生更能坦然面对各种意外问题,冷静地分析问题原因、解决问题。

许多大学生创业者坦言,他们在闲暇之余会抽出时间与创业成功人士、同行的伙伴探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交流心得体会,既可以让周围的人对自己有所了解,给以指点,又能在相互学习交流中使心情得到放松,缓解创业压力,增强走向成功的信心。在项目初具规模,进入正常的经营阶段,创业者内心总会期待着要把项目发展壮大,这是积极追求成功的心理状态。根据调查结果显示,53.6%的人有意愿积极扩大经营范围,力求把项目做大做出名气,35.8%的人所想的是根据形势变化,稳定地增加投入,加大宣传,扩大规模,10.6%的人在短期内保持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继续熟悉市场环境。大学生初次创业,渴望成功,在每一次作出决策之前,要慎思而行,事先对成功的可能性和失败的风险性进行比较,选择那些成功可能性大的目标,要提高评估风险的能力。

项目的发展壮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会与很多客户打交道,大学生要从内心树立诚信原则,信义至上,如不拖欠工资,按时供货,在别人眼中留下诚信老实的印象,别人才会愿意与自己做长期合作者。如果抱着投机取巧、趁火打劫的心态去做事,可能短期内会取得成功,但是经不起岁月的风吹日晒,终究是不会成功的。因此,在创业发展阶段创业者要保持良好的经营信誉。

大学生在创业发展阶段还要有另外三种心态:一是学无止境的心态。这里的学习是指学习政策信息、成功的经验、成功者的优秀精神,学习行业知识和技术,不断学习才能使自己的创业能力增强,利用网络学习、向老师请教、向成功校友学习,这都是对自己的创业发展十分有益的。二是反思自己在现阶段的追求与当初定下的理想目标是否一致,是不是依然坚持着既定的创业动机和兴趣,有没有被金钱名利所诱惑,有则改之,无则加冕。保持健康的价值追求是最重要的。三是为自己整个人生考虑。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事业,还是会转行,如果有更好的工作机会,自己会选择放弃创业成果吗?这些都是应该有所考虑的。

四、大学生创业分化阶段的心理探析

相对于创业的前两个阶段,随着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发展经营,一方面会顺利地越做越好,最终实现创业成功。这时成功的创业者要戒骄戒傲,鼓励自己再接再励,争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担任更重要的社会角色,报效社会。另一方面有些创业者要面对失败的打击,他们主观上并不愿意失败,但现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就比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如狂风骤雨般吹倒了许多大学生的创业大旗,使他们的公司濒临破产。意想不到的事情可能是打击,也可能是转机,要学会坦然接受现实,总结经验教训,这才是积极健康的心态。

根据我们的访问,发现创业失败的大学生常有两种心理倾向,一种是意志消沉,垂头丧气,对什么事情都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另一种是坦然直面失败,不被失败的阴影笼罩,要么竭力挽回局面,要么另谋他处,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受第一种心理状态影响,那些大学生在以后的日子里,不但无所作为,而且受人指责。相反,第二种心理素质的大学生在其他领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又激情饱满地开始新的奋斗,他们更加慎重,更加成熟。经受住打击的人,他们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

大学生创业能够走到最后的人屈指可数,能够多次克服艰难坚持下来,并取得成功,需要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他们成功了,但他们并没有骄傲自满,他们当中许多人以淡泊之心视之。也许在他们看来,自己不过是有幸越过危机,没有什么值得炫耀,自己还应更加努力,继续面对新的挑战。能这么想问题,他们的创业路会越走越远。

无论面对何种情况,大学生都应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来面对,坚持信心,坚持信念,以理想追求鞭策自己,不断保持警惕心理,一种好的心理素质是创业成功的核心因素。一个人内心强大,就会抓住有利条件,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进步,面对成败坦然视之,胜不骄,败不馁。

参考文献:

1、陈政赵.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问题与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21).

2、储亚平.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探析[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8(3).

3、韩力争.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与思考[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4(6).

4、卢旭东.创业学概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5、陈灿军.略论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心理素质教育[J].求索,2004(1).

6、周治金.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3(3).

7、蔡渊.政府在大学生创业中的角色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07(3).

篇7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心理教育

一、创业心理教育和创业心理教育的产生

提到创业教育大概可以追溯到1983年美国德州大学开办的商业计划书竞赛。由此创业教育的研究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我国创业教育研究来源于1989年北京"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议。在此会议中提出了创业教育这一概念,又称"第三课教育护照"。我国从1990年启动创业教育研究至今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其中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是由最初的清华大学赛事已经发展到全国成为了比较有影响的全国大学生赛事。通过比赛产生了很多到实际操作性的创业计划,并孵化出了一批优秀企业。

创业心理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知识的储存相比,大学生毕业创业心理上的储备更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风险的把握和调节意识不足。(2)对于自我的认识过高或过低。(3)没有看到创业过程是一项曲折的、长期的、艰辛的过程,大学毕业生想象得过于简单。

因此,大学应该注意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心理,设置相关的课程,并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使理论更好的应用于实践,更为实践服务。

二、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是一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体发展需要引发的创业动机意向或愿望。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硅谷创业奇迹的出现让人们发现:创业成功的人士并不一定是天才的工程师。因此,决定创业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情商。这一结论可以看出,创业意识不止是有智力因素决定的,也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自我评价的正确信、信心、自控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团队意识、人脉关系、信用等。因此创业意识是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出发点和动力。

(二)创业思维 创业思维指创什么业和怎样创业,其基本表现形态实际上是一种最原初的、带有表象性的创业成果。马克思在研究人的创新思维活动时提出了两条路径,一条是通过思维活动把外界观念化,由此积累起丰富的知识,这种路径被称为"自然的人化",属于人类的精神生产;另一条是通过实践活动的现实性把观念外界化,创造出五彩缤纷的世界,这种路径被称为"人化的自然",属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当许多人为无业可创苦苦犯愁时,不妨来一次围绕创业的思维变革-创业思维,或许,创业的领域和岗位就在思维的变革中呈现出来。当然,思维本身是无法产生创业的领域和岗位的,但凝结在其中的知识和价值导向,在一定程度上就呈现出创业领域和岗位。因此对于创业思维而言,知识的储备是极其重要的,知识既是创业思维的必要前提,又是创业思维的制约因素,借助必要的知识储备,而面对无穷多的创业思维对象时,就能够把无穷变成有穷,把有穷变成创业的方向。

(三)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对学生的综合性和创造性要求就较高,主要包括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的心理素质。

1、创业知识 创业知识从总体来说,不只关于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它所涉及的面很广,主要包括经营管理知识、综合性知识以及所创业方面的专业技能。经营管理知识主要是经营管理企业所需要的管理经验与管理知识。不同行业存在一定共性。综合性知识主要是指法律法规相关条例、企业和税收缴纳。人际交往礼仪(商业礼仪等)等。而所创业行业方面的专业技能是指所创业行业的相关知识,其实主要是深入了解行业的运行规则,以及一定的行规。大学生应该在实践活动中注重对于以上创业知识的积累和培养。更重要的是在把理论知识也要与实践,更好地为创业活动服务为成功创业奠定了基础。

2、创业技能 创业技能是创业所具备的综合能力,也是创业成功的基础。主要包括操作技能、动手设手技能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校大学生主要通过全国性的比赛"挑战者"创业大赛来实现创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创业大赛逐渐成为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器,同时高校也通过设立创业实验课程来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操作技能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效果显著。

3、创业心理素质 从心理学上说心理素质包括情感、信心、意志力和韧性等等。而创业心理素质是综合性的心理素质,是心理活动在创业过程中所起的影响作用,它能直接影响着创业能否成功,因为创业过程的曲折和反复要求创业者具有良好优秀的心理素质,才能在困难中坚持创业的方向、坚持创业信念、最终取得创业成功。 三、提高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途径

1、树立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的思想

从高校到大学生本身都应牢固树立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确立其在创业理论中的地位。树立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思想,不仅能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到自身的条件,也能够关注周围的创业环境宏观和微观的变化,从而抓住重要的机会实现创业者的飞跃。

因此,高校应从提高创业教育出发,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理念,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提高到一定水平,促使更多的大学生创业成功。

2、推动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教学改革

大学生创业教育其中的创业心理教育是一门专业性、科学性很强的教育活动。他关系着学生的创业活动发展。科学合理地设置创业心理教育课程是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推动力。

首先,创业心理教育课程安排应科学合理,所占课时应有所提高教育课应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开放性、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各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和特性,安排符合自身专业的创业心理教育内容,设置包括创业教育理论课程、实验操作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养课程等。其次,高校因以和企业联合开发心理教育课程,以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更好地与社会接轨,将理论更好的应用于实践。

3、优化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环境

通过全方位立体的手段,广泛开展创业心理教育。在校园中逐步形成创业风气鼓励毕业生创业,优化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环境。这里的立体式、全方位是指利用时间空间进行宣传。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方法,起到更好的宣传作用。有问题了。同时利用高校心理教育的优势,创办创业心理教育研究工作室。是拥有心理咨询师和职业规划师资格的老师能够为学生积极提供创业服务。同时利用计算机的辅助作用,建立创业实验室,建立模拟的创业环境,学生可以进行实际操作提高自己的水平,优化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环境可以创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就创业展开讨论、交流、互动,在互动过程中增长见识提高创业水平。

参考文献:

[1]刘万兆.西凤茹、李学东.创业教育本质与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2).

[2]柴旭东.基于隐性知识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3] 董红燕,徐双俊. 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探究[J]. 埠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4]张竹筠.美国大学的创业教育对中国的启示[J].科研管理,2005(10).

篇8

新时期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社会需求,已经把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工作。通过我们的课题研究充分认识计算机类专业的实践环节的特点,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把各实践教学环节作为一个整体从实践能力培养角度进行安排,学习期间实践能力培养不断线,着手改变以往实践教学作为理论课程的附属地位。创新创业项目是国家进行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把创新创业项目、计算机类大学生5+2+1培养模式与一线IT公司运营模式综合考虑,使三者相互衔接、紧密配合,支撑本平台培养目标的实现。

2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

2.1探索和构建了“一个原则、四大模块、多个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

结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在确定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基础上,首先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探索和构建了“一个原则、四大模块、多个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其中,“一个原则”: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过程中,坚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吸收改革成果和先进经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注重实践,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实现”的原则。“四大模块”:第一是通识与公共基础教育模块;第二是学科基础教育模块;第三是专业方向教育模块;第四是创新与素质拓展模块。“多个专业方向”:即软件技术与应用、软件项目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等多个专业方向。

2.2建立了与培养软件工程师相适应的“一主三实”人才培养体系

“一主”指一条主线,即以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使之贯穿全学程。“三实”指以培养实用性强的软件工程师为目标,达到主流就业岗位“上岗即可用”;通过校内外实践环节进行专业基本技能实训;通过课内实践环节、企业合作等提供真实工程环境与项目,使学生掌握“上岗即可用”的实战技术。

2.3构建以创新创业项目为载体的“5+2+1”人才培养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把知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构建计算机类专业“5+2+1”人才培养模式,在实习、实训职训化的基础上全面实施“5+2+1”培养模式。

创新创业项目是国家进行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重点扶持项目,结合“5+2+1”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四级创新创业项目申请机制,让更多的学生受惠于创新创业项目。可以让大二的学生开始准备项目,大三上学期学生的知识达到做项目要求时开始申报项目,项目申报成功后,学生可以在培养模式中的“2”阶段进行项目研发。在项目研发过程中严格按照IT公司项目管理和运行模式,通过这个阶段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项目意识、团队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在模式执行过程中一些创新创业项目完成比较突出的学生,通过培训可以参加全国各级学生竞赛。

根据计算机类专业教学“5+2+1”体系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一个有效而且确实存在的场所,让学生按照公司的运营模式在其中工作,在分析了IT企业公司的运营模式和技术方向后,按照IT公司运营模式对学生科技创新基地进行建设,成立了ACM/ICPC工作室、经纬工作室、图形图像工作室、嵌入式工作室,使学习环境接近生产一线环境,提高学生培养水平;通过规划与设计,按照模拟真实工程、实践环境的要求,建立与创新创业项目工程环境相匹配的实训基地。

篇9

关键词:土木工程;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6.122

1 土木工程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与着眼点

1.1 动手能力的培养

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与动手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模型制作及软件应用等方法的应用都能够极大的提升和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且实践操作性强,易于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动脑及动手能力相结合,方法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操作结果的检验方便,效果显著,并可以通过对比与交流,不断突破,不断得到理念的提升与操作能力的进步,最终保证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在此过程中实现更大程度的创新。以河南省第四届大学生结构模型设计竞赛为例,学生所做的竞赛模型材料基本为白卡纸,竹皮,木材等,所做模型从方案的初步修改,到大量模型的制作,在模型制作过程中更看重局部构件的制作等内容,这些均需要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及较强的动手能力,而这方面正是课堂理论教学所不能培养的技能。

1.2 团队协作精神的养成

在创新实践中,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与培养。如结构模型设计竞赛小组一般由3人组成,团队成员的协作与合作能力直接影响竞赛的最终成绩。在模型制作过程中,组员们分工合作,各显所长,又相互写作,相互指正。只有相互良好的沟通和交流,相互纠正才能最大程度上的做出最好的作品。在这里,大家要有团队精神,不仅要分工明确、配合默契、还要尊重彼此的看法和意见。集思广益、齐心协力才是一个优秀的团队应该具备的素质。

1.3 思维与分析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结构模型竞赛中,分析表达能力考核分为书面和口语表现两种形式。书面表达主要体现在结构模型计算书中,通过计算书表达出学生对于模型设计的逻辑与思路,并展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主要体现在比赛现场的作品介绍以及答辩两方面,要在有限时间内将模型设计思路和方法展现给在场的评委,不仅要表达清晰精简明了,还要克服恐惧心理做到从容淡定,考验了学生的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与实际工程问题结合的能力,将极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

2 土木工程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探讨

2.1 大学生创新中心的建立

为了更好的培养我院学生的创新能力,学院成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中心,以其为创新教育和科技创新活动的载体,强化其孵化功能以培养具有真正创新素质的人才。创新中心建设目标是:建立以活跃创新思维,实践培训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科研基地;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以人为本建立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以满足现代教育实验需要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

2.2 创新项目组织和管理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中心对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组织和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接受国家级和省级等大学生相关创新竞赛文件,组织相关学生和指导老师开展项目;(2)组织和开展相关专业校级大学生创新竞赛和创新实验等活动;(3)汇总和评审相关的学院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向学校推荐;(4)为学生提供创新实验和相关项目的场所,多层次、多专业、多角度全方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2.3 创新项目课题的选择

创新课题从来源上大致分为两部分:一种是确定性的课题,如结构模型设计大赛等、纸板模型设计大赛等;第二种是自主性课题,如S C 项目。对于自主性课题,大学生创新性项目的选题原则为:注重培养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研究课题实效。重点资助学术思想新颖、目的意义明确、理论根据充足、研究方案合理、技术路线可行、实施条件具备的创新性和探索性项目。

2.4 重视过程指导老师与学生的关系

结构模型大赛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较自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设计出创新方案。指导老师具有一定的工作基础以及经验沉淀,在学生思路遇到瓶颈的时候,老师会给出相应的指导,鼓励学生对新方案的尝试,帮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与带领下,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解决问题能增加学生的信心,从而对挑战更有兴趣,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控能力,并且激发出更多的创新点。

3 成果及展望

3.1 取得的成绩

由于学院对创新型人才、实践型人才培养的重视,我校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近年在大学生创新性专业竞赛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如下表)。推动了学院对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提高了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认识。

3.2 展望

依托创新实践对大学生创新活动进行管理并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目前已取得一定的良好效果。笔者认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还有待从以下方面加强:

(1)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包括在课堂教学中,把教师在科研中的成果展现给学生,从而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2)院系应当鼓励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去创新。

(3)从奖励机制上重视大学生创新,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ERP实训平台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B

创新改变世界,创业成就梦想,创新创业成为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重要力量。ERP沙盘模拟实训教学平台将体验式场景学习有机融入到学生的创新与创业教育中,是对传统理论教学模式的改变与创新,实现了体验式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能有效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现有知识技能去发现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实践中不可预见的问题,进而实现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拓宽未来就业与创业的渠道,最终帮助学生立业成才。

一、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构成要素分析

创新与创业能力是当代经管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对经管类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不仅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创新创业的内在需求与亟需提升的素质与能力,而且能有效促进毕业生的高质量创业与就业。经管类学科是文理渗透的综合性学科,在思维方式、专业基础、创新实践等方面相对于其他专业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对创新创业能力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时要结合其相应的能力特质。

(一)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在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具有综合性、发展性、创见性、开拓性等特点,是个体综合素质与发展潜质的最高体现。从对创业实践的促进功能角度,创新能力主要包括逻辑思维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理论分析能力、创新感知能力等。创新能力主要来源于创新性的思维,经管类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需要文理兼顾,相对于纯文史或理工类学生,在思维意识形态方面更具活跃性与感知性,较为活跃的思维模式也决定了其相对较强的交际沟通能力,而敏锐的思维与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创新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特质。

(二)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是创新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创业行为的孵化器,是指致力于理解创造新事物并能运用各种方法去开发与利用它们进而产生新结果的能力,是以专业智慧为基础、以创新和创造为载体、以持续改进为主线,以创业实绩为核心尺度的综合能力,是个体智慧、能力、气魄、胆识的全方位展现。从对满足创业实践的基本需求角度,创业能力主要包括机会识别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领导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六个方面。经管类学生在这些方面具有相对比较优势,其工商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课程的学习,为其创业实践奠定了良好的专业知识基础,而良好的专业技术能力是创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能力特质。

二、ERP实训是培养与提升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平台

经管类学生虽相对于其他专业学生有着比较竞争优势,但创新与创业更注重多方面综合素质能力的融合,因而在夯实专业知识基础的同时,更要注重自身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ERP综合实训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提供了平台和路径。

(一)ERP实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ERP实训采用的是体验式教学模式,将学生分成6-8组,每组充当一个企业角色,进而构成市场上的竞争性企业,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分别承担CEO、CFO、CIO、COO、CMO等相应的职责,模拟企业6-8年的运营过程。由于在模拟企业运营过程中,需要对市场需求、资金流量、原材料需求量、未来产能、产品研发与认证等进行预估与决策,需要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重新的梳理与整合,结合模拟企业运营中遇到的问题与实践需求,完成理论知识到实践行为的转化与转变。但在实训过程中,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往往是不足的,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自行拓展专业相关的知识内容,而且要主动学习和掌握专业以外的相关知识内容。ERP实训是对传统授课“满堂灌”教学模式的改变,通过体验式教学,让学生练中学、学后用,不仅强化了学生的自身专业理论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了理论分析能力与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二)ERP实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领导决策与经营管理能力

ERP实训在课堂模拟经营中注重学生逻辑思维、市场意识、经营方式等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在整个企业模拟运营过程中,学生必须以长远的战略眼光思考企业下一步应如何发展?厂房是选用大厂房还是小S房,是购买还是租赁?应选择什么产能的生产线,何时购买?应选择研发何种产品,同时生产几种产品,是否获取认证,何时认证?开拓几个市场,开拓次序如何?广告投入量如何?采用短期借款还是长期借款,借款额度多少?这一系列问题不仅关系到此刻企业的生死存亡,更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需要快速而审慎的做出决策。通过实训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领导决策与经营管理能力得到锻炼,同时在完善年度经营方案过程中,学生的统筹规划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也能得到相应提高。

(三)ERP实训有助于学生组织协调能力与共赢观念的培养

在ERP课堂实训中通常按照学号或者依据随机原则组建项目团队,而在团队组建之初,成员之间往往并不熟悉,在思维方式、性格特点、风险承受能力等方面可能存在较大差别,这就要求团队成员不仅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而且要树立全局意识与共赢观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各部门的有机协调与通力协作,在竞争中获得共赢,在合作中实现目标,为自身的发展与提升带来更多的机遇。另外,在模拟经营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难题会经常性的出现,各部门间也时常会因为资源的有限而出现矛盾与冲突,此时各部门间的组织协调就显得尤为重要,战略目标、战术目标与业务目标间关系的处理以及资源在各部门间的分配成为企业生存攸关的重要问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实训过程中就能得到有效锻炼与提升,也有助于全局意识与共赢观念的培养。

(四)ERP实训有助于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与交际沟通技能的培养

ERP实训在模拟企业运营过程中是需要学生之间相互互动的,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扮演了相应的角色,并承担相应的职责,负责其相应经营领域的决策与经营,这就要求团队成员之间要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目标一致,为取得经营企业的预期目标而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市场份额,降低运营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在实训中获得较高的分值与较好的名次。而企业运营又是一个多方面互为影响与制约的系统,在经营互动过程中,由于各团队成员所占立场与角度不同,难免对经营管理的实施方案持有不同观点,从而需要团队成员间通过良好的沟通协调以解决矛盾与冲突。这不仅提升了团队成员的交际沟通技能,又能使他们从产生分歧到获得和解的过程中学会换位思考与团结协作,使团队精神得到培养与提升。

三、ERP实训平台培养与提升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实施方案

(一)选择合适的实验平台,加强专业学科知识教育

专业学科知识是创新创业的基础,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源泉,而创新并不是脱离现实的凭空想象,是以专业学科知识和专业素养为基础的综合素质的升华。通过选择合适的试验平台,让学生亲自体验创业过程;以体验式实验教学带动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在实验过程中以用友软件的创业者企业经营模拟系统为依托,模拟企业整体运营,让学生在分析市场、制定战略、组织生产、整体营销和财务结算等一系列活动中体会企业经营运作的全过程,借助实训平台这一第二课堂的优势,鼓励学生将专业学科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中思考新问题,在实践中创新,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二)引入动态市场信息,完善学科竞赛机制

在ERP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在后台添加不断变化的宏观信息和市场信息,引入动态因素以改变经营环境,让学生自主判断对市场及销售的影响,使学生领悟市场的风云变幻,切实认识到企业资源的有限性,从而深刻理解ERP管理思想,领悟科学的管理规律,提升管理决策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另外,在日常的教学实验过程中引入学科竞赛模式,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实现与学生的学分认定、综合素质测评、评优选先等学生毕业与就业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相挂钩,以提升实验过程中表现优秀学生的被认同感与优越感,并影响与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的相关活动中,提升ERP实训对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力与指导力。

(三)实施面对面点评与交流,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在学生模拟企业运营一段时间后,由创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模拟经营状况进行点评,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分析在经营过程中各个环节决策的得与失,汲取经验与教训,进一步提高创新与创业能力。选择适当的时机,邀请创业校友与实验学生参加座谈,一方面为学生分享创业心得,为模拟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指点迷津;另一方面鼓舞学生的创新士气、激发学生创业的热情,使创新创业教育符合社会发展实际,落到实处。另外,要积极开展双师型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的培训,鼓励他们进行专业研修和专业实训,全面提升实践指导能力,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引领和指导。

新与创业教育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高校教学综合改革的目标与方向,尤其是对于经管类学生如何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成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着力点。ERP综合实训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提供了平台,但归根结底其最终目的还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最佳教育和全面发展。

[参 考 文 献]

[1]邱文伟.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基于学科竞赛的功能效应[J].当代经济,2015(1):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