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资产的价值范文

时间:2023-06-28 17:40: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无形资产的价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无形资产的价值

篇1

【关键词】 无形资产 价值创造机理

无形资产不仅是21世纪的入场券,还是21世纪的竞争基础这早已成为各界公认的一种不争事实。无形资产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及所占比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不止是由于知识创新的原因使然,重要的是,无形资产目前的质与量已经的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判标准。并且地位也随着不断提高。综观当今世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产品和劳务中“物质”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知识和信息”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智力资本、无形资产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无形资产作为“软资产”在生产函数中的比重日益提高,并逐渐成为导致企业环境产生剧烈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1. 无形资产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分析

根据莫迪利安尼和米勒的定义,企业的价值为企业的市场价值,它由企业股票与企业债权的市场价值之和组成,即:企业价值=企业股票市价+企业债权市价。股票的价值为股东在未来"年内所获收益的现值;债权的价值等于其预期债息的现值加上最终票面价值的现值。同时,从财务上来说,企业价值为企业未来现金流入量的资本化现值。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价值的大小不再由其所拥有的有形资产的高低而决定,而是取决于企业品牌竞争力的强弱、市场份额的大小、技术水平的高低等无形资产。因此,企业的市场价值与有形资产价值之间的偏离越来越大。而且,高新技术行业与传统行业相比,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其有形资产账面价值的差距要更大一些。由此可见,现代企业的价值增长越来越多地以消耗无形资产为代价,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创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 无形资产是企业价值创造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

在过去以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为主导的经济时代里,企业是利用有形资产的投资和管理来创造价值的。在那个时代,企业关心的仅仅是货币资金、存货、厂房、设备、投资等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进入新经济时代后,企业处在一个信息和环境瞬息万变的国际巿场中,传统的价值创造模式已是强弩之末。为了创造超额收益,企业必须具有无形资产这项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大多是科技人员和管理者脑力劳动的结晶,其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无形资产投入生产过程后,使得生产率大大提高或者使提供的产品更具有吸引力。其结果表现为,一方面投入与原来相同的物质资产,创造的价值量比原来更多;另一方面生产与原来相同的物质产品,但是却节约了更多的物质要素投入。

3. 无形资产与企业价值实现的关系

从静态上看,无形资产是企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超额收益的源泉,在企业价值创造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动态上,无形资产与企业价值实现的关系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3.1宏观层面:无形资产是企业获取超额收益的动力根据企业价值创造理论,企业的超额收益从何而来,产业结构理论认为企业的超额收益来自于行业结构和市场定位,即企业所选择的总成本领先、差别化和集中战略。企业资源理论认为企业的超额收益来源于企业拥有或能支配的稀缺资源。企业能力理论认为配置和利用资源的能力才是带给企业超额收益的因素。企业关系理论认为企业与供应商、客户以及合作伙伴良好的关系构成了企业的超额收益。这些理论从不同的方面考察企业超额收益的来源。但是,无论是企业选择的战略,异质资源的识别与获取,核心能力的构筑还是良好社会关系的建立,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无形资产的培养与利用。

3.2中观层面:无形资产是企业现金流的重要来源企业价值通常定义为企业未来能够产生的现金流人量的折现值之和。无形资产通过改善企业的成本结构、组织效率和顾客价值改变企业的现金流,从而创造超过有形资产回报率的超额收益,改变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种:

3.2.1无形资产通过作用于有形资产改变企业的现金流虽然无形资产可以单独存在并进行投资转让,但是企业拥有无形资产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无形资产对有形资产的扩张作用进而创造超额收益。无形资产可以作用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改变物质资本的扩张作用。

3.2.2无形资产单独改变企业的现金流

企业只有降低生产的成本,提高销售量与销售收入,才能够维持企业现金净流入量的稳定增长。人力资本和组织资本注重的创新能力可以为企业不断提供开发新产品,建立新品牌,强化市场竞争优势的动力;同时在人力资本和组织资本上的投资可以转化为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

3.2.3无形资产相互作用改变企业的现金流

无形资产在对企业所发挥的作用上,部分的无形资产是通过相互渗透与合作才能够发挥其作用的。无形资产作用的发挥是在向价值转换的进程中来完成的。在无形资产范畴内,人力资本可以说是其核心力量。人力资本能够体系价值的创造活动,是无形资产的主体。

3.3微观层面:无形资产自身的特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除了宏观层面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创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极为重要的作用,中观层面无形资产是企业现金流的重要来源之外,无形资产本身具有什么特性促使其在企业价值创造中做出巨大贡献呢?美国纽约大学的巴鲁·列弗教授认为,促使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创造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是无形资产价值驱动因素,也就是无形资产促进企业价值增长的因素。

总之,尽管无形资产自身的一些特性在某种程度上阻止了其价值的创造,但毫无疑问,从宏观上来说,各类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创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从中观上来说,无形资产通过改善企业的成本结构、组织效率和顾客价值改变企业的现金流,为企业创造超额收益;从微观上来说,无形资产自身的非竞争性、规模报酬递增性、可升级性等都极大地促进了企业价值的增长。这就意味着无形资产的内涵和构成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强大的价值创造功能,企业价值的增长越来越多地来自无形资产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2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并购、公司上市、股权变更、企业清算、国有企业改制等经济事项日益增多,这些经济事项的发生都会涉及到企业价值评估。企业价值评估中需要探讨的问题很多,无形资产因素就是其中之一。为了便于说明,本文中所指无形资产不包括土地使用权和人力资源两个内容。

一、采用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时对无形资产因素的考虑

收益法是企业价值评估中的一种主要评估方法,它是通过将被评估企业预期收益资本化或折现以确定评估对象价值的评估思路。收益法的预期收益可以现金流量、各种形式的利润或现金红利等口径表示。按照一般的企业价值评估思路,收益法通常适用于评估持续经营且具有获利能力的企业。

企业的未来获利能力,是企业各种因素包括企业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类型很多,理论上包括各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权、商标权、特许权、专有技术等)以及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如企业的人员素质、企业文化、商誉等)。在评估企业价值时,这些无形资产因素都必然要加以考虑。需要探讨的问题在于,评估师如何对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后将给企业未来收益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

比如,企业通过购买方式取得一项技术,但在技术的消化与吸收方式以及相关的资金投入等方面不同,这项技术的价值,即未来获利能力就会完全不同。据统计,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的一些企业,在技术引进方面的投入比例大约是1:7,即每引进一元钱的技术,企业自己进一步开发的投入大约是7元;而我国企业的该项投入比例大约是1:0.2,大大低于上述两个国家的企业。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同样一项技术,在不同的企业中,人员技术水平的的高低、管理人员的素质、企业对技术的消化能力、企业的融资能力以及投入的资金量等因素不同,该项技术所产生的未来获利能力是完全不同的。

根据这个例子,可以悟出一个道理,就是在预测企业的未来收益时,一定要充分考虑企业无形资产(特别是技术型无形资产)的构成,要考虑与无形资产未来发挥效益密切相关的因素,如企业未来的融资能力、在技术方面加大投入的能力、在技术方面进一步开发的能力(主要指企业中技术人员的素质)、技术研发成功后相应资金的配套能力、与该技术相关的产品市场份额、与该技术相关的国家产业规划以及环保因素等。简单地讲,就是要考虑四个“量”,即: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研发能力)、企业后续配套资金的数量(融资能力)、市场上对相关产品的容量(竞争能力)、企业的生产能量(生产能力)等。

在采用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时,要充分考虑企业的无形资产(特别是技术型无形资产)在未来使用方面的各种配套因素以及影响因素,本文将这种思路称为动态评估思路;而不是笼统地以企业的现有收益为基础,以某一个预计比率来对企业未来的收益加以预测,本文将这种思路称为静态评估思路,在评估无形资产时,应采用动态评估思路,而不宜采用采用静态评估思路。

在采用动态评估思路评估企业无形资产乃至企业价值时,对于一些引进技术要特别加以注意。有些企业在引进技术方面是花了很大代价的,从成本的角度看,这些技术的价值是很可观的;但如果从收益的角度看、从技术的进一步开发以及与该项技术的相关配套因素上看,有些引进技术所实际发挥的作用可能是非常有限的。这就形成了某些无形资产,在技术上是先进的、引进成本是较大的,但在效益上却是较差的。评估师在进行评估时对这些情况要特别加以注意。

二、采用成本法评估企业价值时对无形资产因素的考虑

企业价值评估中的成本法又称为资产基础法,它是指在合理评估企业各项资产价值和负债的基础上确定评估对象价值的评估思路。

运用成本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应当考虑被评估企业所拥有的所有有形资产、无形资产以及应当承担的负债。

采用成本法评估企业价值时对无形资产因素考虑的问题有两个。

(一)对非持续经营企业进行整体评估时,是否要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

企业非持续经营通常又称为企业清算,这种情况大致包括:企业解散(如:企业因经营目的达到、因经营期限到期以及因其他各种原因不再继续经营等)和企业破产。企业中止持续经营,通常要履行企业清算的程序,其中包括资产评估。那么,在对非持续经营企业进行整体资产评估,也就是以企业清算为目的所进行的资产评估中,是否还要考虑无形资产因素?

要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弄清企业的无形资产都包括哪些类型。

关于无形资产的类型,有各种各样的分类方法。这里按无形资产的性质划分,可以分为知识型无形资产、权利型无形资产、关系型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型无形资产等四类。

知识型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技术、专有技术、计算机软件与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

权利型无形资产包括各种特许权,如烟草专卖等专营权、进出口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等。

关系型无形资产是指企业可据以获得盈利的各种关系,如客户关系、购销关系等。

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是指那些不可单独取得、离开企业就不复存在的无形资产,如商誉。

进行非持续经营假设下的资产评估中,是否要考虑无形资产因素,笔者认为要根据以上不同无形资产的情况而定。

对于依附于企业的无形资产,如权利型无形资产中的各种特许权、关系型无形资产中的各种客户关系及购销关系、不可确指的无形资产如商誉等,在非持续经营假设下的整体资产评估中,可以不必考虑和评估这些无形资产,因为随着企业的消失,这些无形资产自然也就消失了,这些因素不会再产生未来获利能力,因此,也就没有必要对这些无形资产进行评估了。

对于知识型无形资产,如各种专利权、专有技术、计算机软件等,则要视情况而定。为了获得这些技术,被评估企业曾经进行了投资。这些技术型无形资产,有的是可以不依附于企业而独立存在的(如专利权),有的则是依附于自然人的(如专有技术)。因此,在进行非持续经营假设下的评估时,有必要对这些无形资产的价值加以评估。对专利权的价值进行评估后,可以对专利权实施转让,以取得一些转让收入并加入到企业清算分配中去;对专有技术进行评估,可以将这些技术的评估价值参与到企业清算分配中去,因为这些技术通常是依附于自然人的,这些自然人在离开清算企业后仍然可以通过这些技术获得收益。所以,在非持续经营假设下,有必要对知识型无形资产(至少是大部分)的价值进行单独评估。

这里有一个问题值得提出来讨论,就是关于国有企业改制的资产评估问题。国有企业改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对改制企业进行整体资产评估。在国有企业改制评估中,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

一是改制企业的评估假设问题,也就是企业是否持续经营的问题。从企业原有经济性质将终结,企业的人员、名称等都要发生较大变化这个角度看,企业是非持续经营;从国有企业改制后,企业作为一个实体依然存在这个角度看,又属于持续经营。这样,在进行国有企业改制的整体资产评估中,就有必要对于评估假设作出判断,从而才能采用不同的评估思路和方法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笔者认为,国有企业改制政策性很强,涉及到国有资产的管理、人员安置、改制企业今后的股权设置等敏感问题,在以企业改制为目的的整体资产评估中,评估假设宜确定为非持续经营假设。因为,在非持续经营假设下,企业整体评估才能采用成本法进行评估;而又只有在采用成本法进行整体资产评估时,才有可能对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进行逐项清点和评估。

二是如何对改制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进行评估问题。有的改制企业,从账面上看,拥有不少无形资产(如商标权、专利权等),但从效益上看,企业的年度报表上仍然显示是亏损,这就需要进行判断,在企业亏损的前提下,这些无形资产是否还具有价值,如确实这部分无形资产不能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甚至一般利润,那么,在评估实践中,对这部分账面无形资产,通常可以不进行评估;有的改制企业中的无形资产,在企业评估基准日时,可能只能产生有限的效益,但从未来看,在相关因素(如人员素质、资金来源等)具备的前提下,可能会有成倍的效益产生(如特许经营权等)。对于这部分无形资产,应当进行价值评估,在评估方法上,可以采用收益法进行评估。

(二)自创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完整时如何取得相关资料

运用成本法评估无形资产的难点在于自创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完整。这是无形资产会计核算方面的规定造成的。

财政部于2001年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规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定;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

这项规定的实质就是将研究与开发费用在发生时全部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而不是资本化。这项规定的后果是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是不完整的。如果运用成本法评估企业的无形资产,就很难以企业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作为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基础依据。

解决的办法是:

第一、如果被评估对象是一项研发成功了的无形资产,那么,在采用成本法评估时,就要对该项无形资产自研发以来所发生的所有费用加以整理搜集,从而据以确定该项无形资产的评估价值。虽然这是一项很繁琐的工作,但也是必须做的一项工作,前提是需要被评估企业有较好的资料基础工作,特别是研发费用支出资料的保存工作(注:当然,研发成功了的无形资产,并不能说明就具有经济效益,也许未来的使用成本会大于未来收益,但在采用成本法进行评估时,就暂时不考虑未来的使用成本与未来收益等因素了)。

第二、如果被评估对象是一项正处于研发阶段的技术型无形资产,那么,在评估时,该项技术暂时不能被确认为无形资产,其所记录的研发费用,也不能作为评估该项无形资产价值的依据。

三、对企业集团中的控股公司进行整体资产评估时对无形资产因素的考虑

企业集团是指由母公司、子公司、孙公司等组成的多层次的经济组织。企业集团由若干具有法人资格的公司组成,但企业集团本身不具有法人资格。

控股是指投资公司对被投资公司拥有控股权,在这种情况下,投资公司被称为母公司,被投资公司被称为子公司。母子公司的结构通常形成企业集团。

当企业进行企业兼并、合并等经济事项时,就需要进行企业价值评估。如果被兼并方属于企业集团类型,那么,就涉及到对母公司的评估和对子公司的评估。企业集团是由母、子、孙公司多层次组成,凡是下属有子公司的公司,都可以被称为母公司,因此,从理论上讲,在一个比较大型的企业集团中,通常有几个层次的母公司。为了区别,本文将最上一层的母公司称为终级母公司。

在企业价值评估中,如果是对企业集团中最下层子公司进行整体资产评估,那么,评估事项就比较简单,可类同单体企业进行整体资产评估;如果是对终极母公司进行整体评估,也就是本文所谈的对控股公司进行整体资产评估,那么,评估事项就要复杂一些,需要探讨的问题也较多,本文仅就无形资产因素进行探讨。

篇3

企业价值与无形资产价值关系密切,两者在评估上也既有区别又有相同联系。本文对此加以比较,谈谈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

企业;无形资产;评估;关系

1 企业价值与无形资产价值的关系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基本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形资产已不能为企业提供持续的竞争优势,无形资产日益成为企业非物质形态的价值创造来源,企业必须进行组织重构和战略聚集来应对这一变化。前者会使纵向一体化的内部组织被供应商、客户和员工之间的紧密合作与联盟的网络所取代,导致大量的有形资产被无形资产(主要是组织资本)替代;后者强调创新是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突现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无形资产价值与企业价值密切相关,二者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企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无形资产价值

诸多的价值贡献因子组成了企业价值,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的组合体构成了一个持续经营的企业。无形资产不仅客观存在,而且占企业资产价值的比重越来越大。然而,无形资产的真实价值并没有通过企业财务报表完全反映出来。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资产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一种的资源。一种资源要被确认为资产,必须先通过交易获得,且能够恰当地量化。有些无形资产因为不具备上述特点,无法在报表中得到反映,所以资产负债表上没有揭示无形资产真正的价值,企业资产的实际价值超过资产负债表反映的价值,企业价值也并不是某一时点企业资产价值的简单相加,而是体现在企业资产的不断运动并创造经济效益的过程中。

1.2 企业价值的增加有赖于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的配合

无形资产能为企业创造价值,但是它不能单独发挥作用,必须与有形资产紧密配合。在实践中,无形资产能否形成企业价值不能一概而论,要视具体情况确定。一项无形资产只有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对整体效益作出了贡献,才能被认为是企业价值的组成部分。如企业拥有一项专利,转让出去收益不菲,自己拥有因为无法对企业价值作出贡献可能一文不值;企业拥有的专有技术,虽然在公开市场上价值甚微,但却是企业正常经营所必不可少的,也就成为企业价值的重要来源。

尽管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形成至关重要,但无形资产并不能完全取代有形资产来形成企业价值。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的贡献是因为其有收益,是由于非竞争性所导致的无形资产投资的规模效应以及网络效应所产生的正反馈作用对这种规模效应的放大。但其作用和增长往往受到内外两个方面的限制:一是内生原因,由于无形资产成本特征导致管理不经济性;二是外在原因,即市场规模和成长性的限制。因而虽然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大,但是不能完全取代有形资产构成企业价值。

1.3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无形资产的作用

统计资料表明,相对于企业市场价值的增长而言,企业有形资产投资和研发投资增长较慢,而对无形资产(主要组织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投资在价值创造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企业各单项资产为企业所做的贡献多少决定了其价值大小。一般情况下,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条件是有形资产,有形资产投资风险小,可利用的范围和实现预期收益的可能性大。只要企业能够持续经营,有形资产的价值就能体现。有形资产如果在现有生产条件下不能被充分利用,它所体现的价值就可能较低。若有形资产被充分利用时,其价值就会增高,但不是无限地增高。在持续经营的企业中,有形资产价值体现为完全重置价值。无形资产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为企业创造超额收益时必备的生产要素,它的投资风险较大,可利用范围和实现预期收益的可能性较小。无形资产必须依托于有形资产才能发挥作用,其价值体现为创造超额收益,企业只有利用无形资产确实能创造出超额收益时,无形资产价值才能体现出来。企业价值同企业收益成正比,收益越高,价值越大,随着超额收益的增长,企业价值将不断增加。因此是否有无形资产发挥作用及无形资产价值的大小,对企业整体价值会产生巨大影响,甚至可以说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有赖于无形资产价值作出的贡献。

2 企业价值评估与无形资产评估的相同点

两者在评估思路及评估方法、评估原则、评估流程和功能表征上都相同。

2.1 评估思路及评估方法相同

两者都首选收益还原思路,把未来持续经营期间可能产生的净收益还原为当前的资本额。实现收益还原思路的具体评估方法主要是收益现值贴现法,这种方法是无形资产评估和企业价值评估中常用的方法。

因为两者思路相同、方法相同,所以两者的评估前提也相同:一是待估对象的未来净收益能够预测,且预测的收益数额是合理性和可用性的;二是与待估对象未来净收益相关的风险能够估量,并能提供令人信服的依据。

2.2 评估原则相同

两者都遵循相同的工作原则和经济原则。

2.2.1 工作原则包括科学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独立性原则和专业性原则四项。

科学性原则要求评估方法科学,科学方法必须与评估标准相匹配,以使资产评估的程序科学合理;客观性原则要求对所依据的数据资料真实可靠,对数据资料的分析实事求是,评估过程中必要的预测估算等主观判断应建立在市场和现实的基础上;独立性原则要求评估人员摆脱资产业务当事人的利益影响,对被评估资产的价值独立地作出评定;专业性原则是确保评估方法正确、结果公正的技术基础

2..2.2经济原则包括预期收益原则、替代原则和贡献原则

预期收益原则强调的是资产的市场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评估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替代原则强调在评估过程中,对多种相同或相似资产的不同价格应取较低者为评估值;贡献原则强调某一资产或资产的某一构成部分的价值取决于它相对于其他相关的资产或资产的价值贡献,或者根据当缺少它时对整体价值下降的影响程度衡量确定,贡献原则要求在评估时,必须考虑被评估对象在整体中的重要性,而不是孤立地确定该项资产的价值。

2.3评估流程相同

因为无形资产评估和企业价值评估主要都运用收益还原思路,采用未来收益折现法来进行评估,因而具备相似的评估流程:一是对委托对象资产的性质和产权范围进行鉴别;二是收集有关的财务数据,分析预计今后若干年内待估对象的发展趋势和潜在收益;三是采集并分析市场上类似资产的有关数据,根据市场变化对预计值进行调整;四是估价待估对象的剩余使用年限,建立评估模型;五是选择适宜的资本化方法,确定折现率;六是根据折现率计算被评估对象的价值;七是在可能的情况下用其他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初步得出的评估值进行验证调整;八是确定评估值,出具评估报告书。

2.4 表征功能相同

无形资产评估和企业价值评估都是通过对其未来收益的预测以及适用资本化率的确定,得出待估对象未来获利能力的现值。基于这样的表征,两者都有动态性、不确定性、市场性、预测性和咨询性的功能特点。

动态性是指两者的评估值反映的都是一定时期内企业资产或组合体的动态现值,与单项资产评估以某一时点为假设前提所反映的资产静态价值不同;不确定性是指两者在评估中所采用的收益法,有赖于待估对象未来收益和适用资本化率的确定,由于预测技术以及原始数据的采集和参数选用所固有的不确定性使评估结果带有不确定性;市场性是指两者不管是否需要进入市场交易,都要通过模拟的基于现实市场的市场条件,对资产进行确认、估价和报告,并且结果必须接受市场检验;预测性是指两者都是利用资产的未来潜能说明现实,现实的评估价格是用来反映资产的未来潜能的;咨询性是指两者的评估结论本身无强制执行的效力,评估人员不对资产业务定价决策负责,评估结果只作为交易双方要价与出价的参考。

2.5 评估流程一致

因为无形资产评估和企业价值评估都主要运用收益还原思路,采用未来收益折现法来进行评估,因而具备相似的评估流程:(1)对委托对象资产的性质和产权范围进行鉴别;(2)收集有关的财务数据,分析预计今后若干年内被评估对象的发展趋势和潜在收益;(3)采集并分析市场上相类似资产的有关数据和供求变化,根据市场变化对预计值进行调整;(4)估价被评估对象的剩余使用年限,建立评估模型;(5)选择适宜的资本化方法,确定折现率;(6)根据折现率计算被评估对象的价值;(7)在可能的情况下用其他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初步得出的评估值进行验证调整;(8)确定评估值,出具评估报告书。

3 无形资产评估与企业价值评估的不同点

无形资产评估与企业价值评估相比,在影响因素、实务处理上都有区别。

3.1 影响因素上的区别

3.1.1 收益的增加和分配不同

在无形资产评估中,分析的对象是无形资产创造的收益。在企业价值评估中,分析的对象是企业的全部收益,企业全部收益的增加值可能表现为许可使用费支付、利润分成或其他形式。

在无形资产评估中,收益要在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中进行专门分配,只有无形资产创造的边际收益才包含在评估中,收益分配可以采用资本回报的形式,这样可以区分出在产生与无形资产有关收益中使用或消耗的任何有形资产应分配的收益。在企业价值评估中,整个企业的收益无须在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中进行专门的分配,因为所有资产都对企业整体价值有贡献,所以分配是不必要的。

3.1.2 风险不同

一般情况下,企业有形资产的风险相对较低,而无形资产的风险则相对较高;投资于一个企业的风险要比投资于一项单个无形资产的风险要小。因此,对无形资产评估所采用的折现率要比对企业价值评估采用的折现率高。当然,对于那些风险比许多企业实体的风险小很多的无形资产则另当别论。

3.1.3 寿命不同

无形资产评估时,通常假设无形资产寿命期有限。企业价值评估时,则通常假设企业拥有无限的寿命期,即在企业价值评估中通常会假设目标企业会持续经营下去。两者寿命不同是对分析过程及评估结论影响最大的因素。

3.2 实务处理上的区别

3.2.1 范围不同

企业价值评估的范围涵盖了无形资产评估的范围。无形资产评估的是某一项具体的无形资产或组合体,要在分析使用单位产生的总收益的基础上剔除其他资产的投资回报。而企业价值评估则是将企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通过分析所有因素的配置效率来测定其未来获利能力。

3.2.2 成交方式和账务处理不同

无形资产评估和企业价值评估多数是出于产权变动。无形资产评估常常是无形资产的买卖,而企业价值评估则是企业相互持股或并购。在账务处理上,无形资产产权变动后,意味着原有账户中货币资金的变化。而企业产权变动后,所涉及的不仅仅是货币资金科目的变化,往往需要撤旧账立新账。

3.2.3 人员处置不同

无形资产评估很少涉及人力资源问题,而企业价值评估一旦涉及产权变动,就会牵涉到人的问题。企业并购中普通人员会被作为包袱与不良资产和负债一并剥离,对管理层也往往有特别的安排,安置被剥离人员的成本会抵减企业价值。

【参考文献】

[1]《无形资产评估》汪海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09

[2]《资产评估》全国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用书 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05)

篇4

【关键词】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动因分析

一、无形资产的概述

1、无形资产的定义

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定义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将商誉从无形资产中剔除,在企业合并中规范,这与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及我国市场化的趋势相吻合。某些情况下无形资产可能与有关的合同一起出售、转让等,也可认为是可辨认无形资产。

2、无形资产确认的条件

确认无形资产必须满足的条件:与该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且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该条件强调了确认时无形资产收益的“可控性”和成本的“可计量性”。

大多数企业将不符合会计规则“无形资产”定义而且不能可靠计量或者收益不能完全控制的无形非货币性项目忽略掉,排除在企业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范围之外,但是这些项目能为企业带来长期稳定的超额收益。

3、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内容

企业在年度资产负债表中,无形资产应当按照减去“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后的净额报告。在现金流量表中,企业将“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它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净额”合并报告,将“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它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合并报告。

二、影响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的因素

1、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的影响

无形资产会计准则影响了企业披露的无形资产信息,进而影响了无形资产财务数据资料的收集。会计准则影响了我国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研究的内容:

(1)关于在企业实际经营活动中做出贡献的、企业会计没有确认为资产的无形非货币性项目的信息。关于此类无形资产的信息,企业在财务年报附注中没有披露或者极少数企业只用一两句话进行简洁披露。

(2)对于准则允许对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投资费用允许一定金额的资本化,要求其在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

2、谨慎性原则对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的影响

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在会计核算中坚持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谨慎性原则通常不被认为是一条必须遵守的会计原则,而是与“重大性”、“成本效益原则”等一起被称为“修正性惯例”。在不确定性日益加剧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谨慎性原则对于防止对前景过分乐观的估计,减少决策的风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一原则的过分强调,又会与相关性等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相背离,从而消弱了会计信息应有的作用,其负面效应是显而易见的。就目前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的规定情况来说,在有些处理方面是有些过分“谨慎了”。运用“谨慎原则”的一个后果就是,在信息质量的选择上,强调“可靠性”重于“相关性”―假如要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选择的话。无形资产的无形性、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给其确认和计量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所以,在谨慎性原则的指导下,会计准则宁可牺牲“相关性”来换取“可靠性”。

3、人为因素对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的影响

人为因素对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的影响主要是研发支出。虽然研发支出投资能带来较高的收益,但同时也具有较高的风险性。会计准则虽然允许研发支出的一定资本化,但并没有对其进行强制要求,因此对其是资本化还是费用化主观性很强,受到主要干扰的因素:

(1)企业管理者的研发支出费用化倾向

因为研发支出在企业的管理活动中占的比重较大,而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能被接受的主要原因就是给企业造成的短期和长期的好处:从短期来看,企业可以马上得到税收上的扣除,使企业本期少纳税;而从长期上来看,研发支出费用化的规定夸大了未来的利润和成长性,也保护了经理人员免受财务拮据的困境。全部费用化使未来的收益没有可以配比的资本资产项目,造成收益的虚高,夸大了未来的收益和资产价值。而新准则允许研发支出的资本化,不但使本期纳税增多了,同时又由于对资本化部分的后续计量能使未来收益保持平滑,就达不到费用化的前述效果。内部管理人认为费用化对本期利润的减少一般不会影响投资者的判断,投资者会理解这样做只是一时地对公司价值的减小,这样公司得到了的好处就是费用化时没有价格波动,而未来报告时收入由于没有费用的配比而造成利润的虚增,权益报酬率的提高。

(2)会计人员对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的认可

会计人员是由于信息披露的需要而产生的,但是信息的披露方式是规范的,信息披露量也是有限的,这些都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外部报表使用者的信息不对称,但是财务分析师可以从公司经理人员那里获得了公司创新活动的足够信息,并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事实上如果这些信息在财务报表上公开披露反而会影响他们的信息优势。

注册会计师是一个充满着风险的行业,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从头至尾都是风险导向的。他们主要关心的是股东的法律诉讼,当公司经营失败时资产负债表会导致不满股东的,所以他们倾向于消除资产负债表中的风险,费用化使得资产负债表中的不确定因素大大减小,所以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的这种处理是得到大多数人赞同。

参考文献:

[1]Ohlson J,Earnings. Book Vlue and Dividends in Equity Valuation.Contemporary Accoungting Research,1995:661-87.

[2]Abraham T,B Sidhu.The role of R&D capitalizations in firm valuation and performance.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1997.

[3]陆正飞,施瑜.从财务评价体系看上市公司价值决定―“双高”企业与传统企业的比较.会计研究,2002,(5):18-23.

[4]葛家澎,杜兴强.无形资产的相关问题综述与探讨(上) .财会通讯,2002,(9):10-12.

篇5

【关键词】 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市场价值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形资产日益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企业生产函数中无形资产的比重不断增加。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对无形资产的相关规定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①,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新准则颁布后上市公司披露的无形资产信息能否满足投资者的需求,能否增加报表的相关性?这些因素使得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性研究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就2001年至今有关研究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的文献,从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三个角度,分析评价我国当前无形资产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期提出改进建议。

一、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研究现状

本文所指的无形资产内容是指传统的无形资产内容,即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等。目前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1)R&D价值相关性研究;(2)基于无形资产明细分类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研究;(3)基于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定价乘数差异比较的研究;(4)土地使用权的价值相关性研究。基本观点如下:

一是按照新准则的规定,企业应将无形资产的研发过程分为研究和开发两个阶段,对于研究阶段发生的各项支出应于会计期末结转计入当期损益;而对于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待研发行为结束后根据研发结果区别处理:如果研发失败,则将归集的开发支出结转计入当期损益;若研发成功,应将归集的开发成本加上在申请注册过程中发生的律师费、注册费等共同计入无形资产成本。与旧会计准则相比,新准则允许满足条件的开发支出计入无形资产成本,增加了无形资产的真实性和相关性,但是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存在一定困难,给企业的盈余管理创造了很大的空间。从探讨研发支出的价值相关性的西方文献来看R&D的信息披露与企业业绩具有很强的价值相关性,薛云奎,王志台(2001)在查阅上市公司年报摘要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发现一家上市公司在其报表附注中披露有关研究与开发的具体信息,指出企业对R&D信息的不当披露是导致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有用性逐年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提出了改进我国上市公司R&D信息披露的建议。罗婷等(2009) 证实研发支出与未来一年股价变动显著正相关,但与同期股价变动不相关。这可能是由于研发活动主要是面向未来的活动,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往往滞后若干年份,建立研发支出与当期评价指标之间的联系往往低估了研发支出的未来绩效。

二是不同行业的无形资产对企业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可能是不同的。众多实证研究表明无形资产与市场价值具有正相关性,但是施东明(2006)实证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净额会计信息不具有价值相关性;且没有充分的证据可以证明新准则能够提高无形资产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不同行业的无形资产明细分类项目与会计盈余质量和市场价值的相关性也是不同的。邵红霞、方军雄(2006)研究发现高新技术行业的无形资产生产函数的比重显著得比非高新技术行业高,而且高新技术行业企业和非高新技术行业企业之间的土地使用权以及其他使用权不存在显著差异,差异主要来自技术性无形资产。从市场反应看对高新技术行业公司认同的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包括技术性无形资产、商标和其他无形资产;而对非高新技术行业公司来说,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却主要是土地使用权和特许使用权。

新准则颁布后基于无形资产明细分类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研究文献较少,上述发现还需要更加细致的研究。

三是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都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收益,二者的披露都能够引起投资者的反应,从而引起股价的变动,投资者对哪种资产的信息披露更加敏感?薛云奎和王志台(2001)研究发现无形资产比有形净资产对股票定价的影响显著,并且无形资产的回归系数大于有形净资产的回归系数。李寿喜、李若山和洪剑峭(2005)实证也表明基本上各年无形资产定价乘数都大于有形净资产定价乘数,说明投资者对无形资产价值具有较高的预期。既然投资者对无形资产的认识与期望越来越高,那么新准则颁布后,无形的信息披露是否足够完整,是否具体的披露了企业的全部无形资产的取得与变动信息?是否应该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增加无形资产披露信息的比重?这些都是当今学者讨论的热点。

四是土地使用权作为无形资产处理是由我国特殊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在国外人们将土地使用权作为一项固定资产,本质上与机器、厂房等固定资产一样都是必要的生产要素,因此有学者认为土地使用权不是提升真正意义上的无形资产价值的渠道。我国可计量的无形资产种类少,土地使用权所占的比重大等现象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赵敏(2005)认为考虑到土地使用权的特殊性,应将其从无形资产中剥离出来单独立项进行核算较为妥当。邵红霞、方军雄(2006)的研究表明土地使用权对非高新技术行业公司来说是有价值的,对高新技术行业的价值没有显著影响。目前专门研究土地使用权价值相关性的文章不多,这方面的研究还需要更多的数据来证明。

二、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研究现状的评论

(一)关于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研究对象问题

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核算的内容采取了列举法,具体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新准则颁布后报表中披露的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性是否增加?无形资产明细分类尤其是R&D的披露是否都提高了财务报表的相关性?为什么投资者对R&D的披露具有滞后反应,是否与R&D的两个阶段的分界点模糊不清有关系?田朋(2010)提出企业会计准则中要明确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判断标准,同时为了防止企业损益大额波动,对于金额大的最终没有形成无形资产的开发支出采用系统的方法分摊计入各期费用。但是这需要一个职业判断的过程,实务操作中较难。

(二)关于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研究数据问题

当前的研究中样本数据来源多取自2001-2007年,对于新准则颁布前的研究较为深入,能够体现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的趋势,为后来的实证研究树立了榜样。但是由于新准则颁布后的数据新且少,对模型的拟合较差,有时得到的结论甚至与常规结论是相反的,所以对新准则颁布后报表相关性是否提高的解释力还不够充分,还需要对无形资产和研发支出更为细致的研究,正如马德林、朱元午(2005)所言:“在无形资产研究中开展实地研究,应当可以大有作为”。

(三)关于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研究主体问题

随着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越来越深入,研究主体也越来越细化,从最初的整体上市公司到高新技术企业,再细化到制造业、信息技术业等具体行业,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无形资产的实证研究。但是基于某一类研究主体的研究大多都是针对无形资产净额,缺少更加细致的针对无形资产分类的研究,需要面临的问题有:是否不同行业的无形资产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系数不同?是否不同种类的无形资产对同一行业的价值具有不同的影响?

(四)关于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研究结论问题

毋庸置疑,国内外的实证研究均表明无形资产与上市公司的价值具有正相关性。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上市公司相比,我国无形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重极低仅为2.3%,与国外企业无形资产50%~60%的比重相去甚远。新准则颁布后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无形资产研究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不明确的,还需要对模型进行修正。出现这种结论的原因是否由于新准则变动后无形资产增加?这方面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三、浅谈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研究的改进方法

首先,严谨的实证研究离不开扎实的理论基础,纵观2001年至今关于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都是研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所披露的无形资产是否具有价值相关性,企业会计准则中对无形资产的规定直接导致了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的可靠程度,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会计准则,葛家澍(2004)认为, 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不对称性导致的经济后果是留给投资者一种浑浊、最小的、不充分的和缺乏透明度的信息,将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及企业价值的低估。我国无形资产的信息披露内容模糊单一,相关性较差,不易于理解和分析企业的业绩和资产状况,然而对无形资产计量上的困难不能成为不披露无形资产相关信息的借口,蒲良海、徐文聪(2009)建议对无形资产的信息披露采用多种计量属性,鼓励企业进行自愿性信息披露,甚至采用专用报告的形式来提高财务报表的相关性。总之,加强对无形资产的基本理论研究、探索对无形资产已有基本理论的突破迫在眉睫。

其次,为了获得更加全面的信息,在搜集数据时除了通过对新准则颁布后最近几年的财务报告进行实证分析来检验财务报表的相关性以外,还可以引入其他的数据搜集方法,比如借助资产评估过程、设计调查问卷和市场调研等等,从多种角度用多种方法不断深化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价值的相关性研究。

再次,目前对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的主流研究都是对无形资产净额、研发支出、无形资产摊销、土地使用权等相关科目进行的实证研究,对于智力资本、企业品牌、分销渠道等非传统的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研究较少,目前学者提出的建议明确无形资产确认条件,扩大无形资产范围的呼声此起彼伏,我国采用的列举法说明无形资产内涵的方式受到质疑,因此采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非主流的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可能会对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提供经验数据,达到提高财务报表相关性的最终目标。

最后,新准则颁布后对无形资产的强制性披露内容增加,有助于提高财务报表的相关性,那么投资者是否对此有兴趣,对披露的无形资产是低估的态度还是过度估价的反应,是否存在“博傻”行为,对此笔者建议借鉴西方的理论成果来进一步判断。

总之,新准则颁布后财务报表的相关性是否提高的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的实证研究,不仅仅是研究新准则的效果,更是为了不断完善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使之与我国快速腾飞的经济相适应。

【参考文献】

[1] 薛云奎,王志台. R& D的重要性及其信息披露方式的改进[J].会计研究, 2001(3).

[2] 薛云奎,王志台.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及其价值相关性研究――来自上海股市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 2001(11).

[3] 王化成,卢闯,李春玲.企业无形资产与未来业绩相关性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10).

[4] 李寿喜,李若山,洪剑峭.无形资产计量与股票定价――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会计之友,2005(6).

[5] 施东明,吕先培.无形资产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研究[J].会计之友,2010(3).

[6] 梁莱歆.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现状令人担忧[J].统计研究,2003(5):36.

[7] 李寿喜,湛瑜.中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投资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研究[J].上海金融,2005(5): 37.

[8] 邵红霞,方军雄.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研究――基于无形资产明细分类信息的再检验[J]. 会计研究,2006(12):25.

[9] 孙树昌.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2):99.

[10] 田朋.关于无形资产会计问题的几点思考[J].财务与会计, 2010(1).

篇6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基本概念

房地产是指房屋和土地及其产权的总称。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房屋交易也日趋活跃,企业持有的房地产,除了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外,出现了将房屋用于赚取租金或增值收益的活动,形成了投资性房地产。

(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概述

公允价值亦称公允价格、公允市价,指在一项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自愿的双方交换一项资产或清偿一项债务所使用的金额。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负债和资产按照在公平交易中,对市场情况熟悉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三)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具有必要性。投资性房地产性质特殊,与一般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不同,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经常并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递减,相反,其价值往往逐渐增加。如果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将不能如实地反映其真实市场价值。只有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才能更好地反映投资性房地产的市场价值和盈利能力。

2.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具有可能性。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房地产有了活跃的交易市场,活跃市场的交易价格为公允价值计量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价格,有利于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财政部在2014 年1 月26 日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 号一一公允价值计量》,为公允价值的应用提供具体操作指南,改善以前公允价值计量不一致的状况,规范企业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有利于正确和全面地使用公允价值。

二、我国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现状

从2007 年准则实施以来,我国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计量的比例非常小,比例小于10%,从而可见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积极性并不高。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运用效果与预计的相差甚远,究其原因是有多方面的。

三、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财务影响

(一)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改善了上市公司财务状况

在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准则下,企业可以自己选择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如果企业选择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按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确认账面价值,若投资性房地产增值,则公司可以选择将部分利润隐藏起来。如果企业选择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会在资产负债表日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调整资产负债表账面价值,使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增值,将企业所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的隐性增值收益释放出来,增加了资产总额,降低资产负债率,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

(二)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使财务数据波动不可预见性增强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大幅增长依赖于房价的上涨,促使公司净利润快速增长;相反,如果房价没有显著变化或下跌,则会导致公司后期业绩下滑。再者,近几年来受到国家的宏观调控影响,房地产市场不再呈现出前几年繁荣的景象,房地产价格波动变化较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可能会缩水,从而导致企业业绩下滑,这样会使得上市公司的业绩波动较大。

四、建议

(一)加强信息披露

对于该类上市公司,应该对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信息披露予以加强。对于投资性房地产的相关信息,要结合表内披露和表外披露,强调两者间的勾稽关系。表内披露投资性房地产的资产负债表日的价值,表外披露投资性房地产的功能用途、初始成本、使用状态、公允价值计量引起的当期账面价值的变化情况、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及理由依据等。

(二)制定配套税收政策

国家税务总局于2007 年7 月颁布《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7]80 号),其中规定: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等,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在实际处置或结算时,处置取得的价款扣除其历史成本后的差额应计入处置或结算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这项政策具有很好的鼓励效应,相关部门应制定更多的有利政策,从而更好地推动公允价值在实际中的应用,给企业减轻税务负担;避免企业为避税而倾向于继续使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

篇7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电子商务的重要性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网络营销从而迎来了自身发展的良机,众多网络营销专业团队应运而生。从目前我国网络市场的发展速度可以看出,网络营销的发展和繁荣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不同于传统市场环境,网络市场的出现与发展,不仅带来了低成本、便利快捷等优势,也带来了诸多问题需要我们研究、解决。本文从电子商务交易过程的角度分析了影响产品网络营销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包括产品的剩余需求、产品的可附加认知程度、需体验性、物流系统的匹配、服务方式匹配等等。

关键词:电子商务 交易过程 网络营销适应性 层次分析法

一、引言

根据cnnic(

篇8

一、无形资产界定及其特征

中外学者对无形资产的界定有着各自的观点,并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与探讨。

(一)无形资产的界定 无形资产,美国会计学者巴鲁・列弗(Baruch Lev)在《无形资产――管理、计量和呈报》一书中,将其定义为:一种可以取得未来收益的、由发明创造、独特的组织设计或人力资本产生的非实物形态的价值源泉,与有形资产共同为公司创造价值,促进经济发展。美国学者马格丽特・布莱尔(Margaret M.Blair)与史蒂文・沃曼(Steven M.H.Wallman)在《无形财富》一书中指出,无形资产是企业商品生产或劳务提供中使用的非实物资产或企业控制的能够带来未来预期收益的非实物资产。我国学者于玉林认为,无形资产是由一定主体拥有、没有实物形态、长期使用、预期会带来经营效益,并获得一定权利的资源。于长春认为,无形资产即无形固定资产,是不具备物质形态,而以某种特有权利和技术知识形态等经济资源存在并发挥作用的固定资产,能使特定企业获取高于一般水平的盈利,在未来期间为企业的经济利益服务。汤湘希在《无形资产会计研究》中认为, 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是能为企业带来长期收益的法律或契约所赋予的特殊权利、超额收益能力的资本化价值和有关经济资源的结合。《国际会计准则》中, 无形资产是指为用于商品或劳务的生产或供应、出租给其他单位、或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将无形资产定义为不具备实物形态的资产(不包括金融资产)。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二)无形资产的特征 综合无形资产的各种定义可知,无形资产具有无实体性、可辨认性(将商誉从无形资产中划分出来)、独占性、价值不确定性等特点,且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但所提供的经济利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其价值转移方式是非一次性转移。

二、无形资产价值计量的比较

在会计实务中,由于无形资产所具有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不确定性等特点,其价值计量一直都是难点问题。现阶段,《国际会计准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及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计量所作的规定有一定的差异。

(一)《国际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计量根据《国际会计准则38号――无形资产》的规定,无形资产应以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对于单独取得的无形资产,其成本包括购买价格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状态的支出(包括法律服务费等)。如果无形资产价款的延期支付超过了正常信用期限,那么无形资产的成本为与其等值现金价格,该金额与支付总额之间的差额,除按照《国际会计准则23号――借款费用》中允许选用的处理方法予以资本化外,应当在信用期内确认为利息费用。 对于企业购买合并中取得的无形资产,其成本应以其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确定。 对于资产交换中取得的无形资产,其成本应以收到的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该公允价值等于所放弃资产的公允价值加减任何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转让金额后的数额。 对于内部产生的无形资产,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在其发生时确认为费用, 开发阶段的支出在满足一定的确认条件后可确认为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有两种方法,成本法和重估法。在成本法下,无形资产以其成本减去累计摊销额和累计减值损失后的余额作为其账面金额。 在重估法下,无形资产可以以重估价作为其账面金额,即其重估日的公允价值减去随后发生的累计摊销额和随后发生的累计减值损失后的余额。 为了按本准则进行重估,公允价值应参考活跃市场予以确定,重估应足够频繁地进行,以使资产的账面金额与其在资产负债表日利用公允价值确定的账面金额不会存在重大差异。

(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计量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42号――商誉和其他无形资产》的规定, 以单独收购方式或者与一组其他资产一并收购方式购入的无形资产,都应当以其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初始确认和计量。对于自创无形资产发生的成本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企业已经确认的无形资产应当在使用年限内进行摊销, 除非该无形资产的使用年限不确定。 企业对应摊销的无形资产应进行复核, 如果其账面金额不可恢复,且超出其公允价值,则应当确认为减值损失。对使用年限不确定、 不应摊销的无形资产每年进行一次减值测试(如有事项或环境变化表明该无形资产发生减值,更应频繁地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其账面金额超过其公允价值,则应当将该超出的金额确认为减值。一旦无形资产的减值损失得到确认,就不能被转回。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2号―― 研究开发成本的会计处理》的规定, 企业所发生的研究开发成本在其发生时全部记为费用。

(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计量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的规定,无形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购买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无形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以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时,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在满足一定的确认条件后确认为无形资产。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其成本包括满足本准则第四条和第九条规定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支出总额。投资者投入无形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政府补助、和企业合并取得的无形资产的成本,按照相关准则确定。企业在取得无形资产时,应当分析判断其使用寿命,使用寿命有限的,在估计的使用寿命期间内摊销无形资产的成本。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进行摊销。无形资产的减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处理。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国际会计准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及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计量如表1、表2、表3所示。可见,《国际会计准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及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购入的无形资产初始计量的处理基本相同。而后续计量中,《国际会计准则》允许采用重估法,而我国与美国只能采用成本法,但是都对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对于研究开发成本的处理,我国的做法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相同,研究阶段的支出费用化,开发阶段的支出满足一定条件后资本化,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却将所有研究开发阶段的支出费用化。

三、我国无形资产价值计量的现实选择――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计量并用

《国际会计准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及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购入的无形资产初始计量都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而且美国对于研究开发支出全部记为费用。实际上,除了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外,以外界购买、资产交换等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初始计量中采用历史成本也是根据其当时的公允价值确定的。对于自行研究开发的无形资产,初始计量中,《国际会计准则》及我国的处理都是开发阶段符合一定条件的支出按照历史成本原则计量。但是在后续计量中,《国际会计准则》规定除了按照成本法摊销外,可以按照重估法进行计量,也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而我国和美国在无形资产后续计量中都只能按照历史成本进行计量,并且减值发生后应计提减值准备。可见,对于无形资产的计量,既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也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而我国在对无形中的价值计量中,笔者认为,无论是初始计量还是后续计量,都应两种计量属性并用,取长补短,为企业管理层、投资者及其他相关利益集团提供既可靠又相关的无形资产信息。

(一)初始计量 一是在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中,可按照现行做法,采用历史成本对无形资产进行计量。按照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价格是价值的反映,企业取得无形资产时,其历史成本实质上也就是当时的公允价值(如我国的债务重组、政府补助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取得的无形资产都是按公允价值入账,以现金购买方式取得时以支付的相关金额入账)。 二是对于自行研究开发的无形资产,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及《国际会计准则》都是将研究阶段的支出费用化,开发阶段的支出满足一定条件后资本化,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则将研究开发支出全部费用化。笔者认为, 对于研究开发支出, 可以按照我国现行做法, 将研究阶段的支出费用化,而开发阶段的支出在满足《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四条和第九条所规定的条件后予以资本化。由于无形资产的价值由生产该项无形资产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并且还要考虑其能够为企业带来的超额收益及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就必须对该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估计, 用公允价值对其进行计量,但是不进行确认, 即不在报表中反映, 而是在附注中将其公允价值进行披露,给信息使用者提供无形资产相关的价值信息,以有利于他们的决策。

(二)后续计量 对于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笔者主张在采用我国现行做法(即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按照成本进行摊销,资产减值时计提减值准备;使用寿命不能确定的无形资产不进行摊销,定期进行减值测试,发生减值时计提减值准备;无形资产的减值准备一旦计提,不允许转回)的同时,定期估计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并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反映。通过对无形资产公允价值的披露,可反映在当前市场情况下,进行该项无形资产交换可能获得的金额或者无形资产可能为企业带来的超额经济利益情况,这一信息可以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所拥有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信息。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于长春:《无形资产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年版。

[3]巴鲁・列弗:《无形资产――管理、计量和呈报》,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版。

[4]于玉林:《无形资产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汤湘希:《无形资产会计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篇9

无形资产的获利能力。无形资产的价值可以用无形资产在未来使用寿命期限内产生的净现金流量现值表示,包括在使用寿命期间内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或所有权产生的价值以及无形资产自身积累的价值等。正常情况下,无形资产的价值与其获利能力成正比。但是,如果一项无形资产不存在市场需求,那么即使其创造成本很低,获利能力很高,该无形资产的价值也不高。另外,无形资产的价值是由其未来现金流量折现而得到的,因此无形资产的价值也受时间因素的制约。无形资产的使用期限。新会计准则将企业资产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相类似,无形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也会产生损耗。但与有形资产不同的是,无形资产的损耗是隐性的,不易被人察觉。

每一项无形资产都有其使用寿命,随着使用寿命的缩短,无形资产损耗逐步增大。但是无形资产的先进性、单一性以及独创性等因素会延长无形资产使用寿命,间接减少无形资产损耗,也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无形资产使用寿命越长,其评估价值就越高,反之亦然。无形资产的科学价值和发展前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经历“诞生-成熟-衰退”的过程,无形资产也不例外。无形资产包含的科学价值越高,垄断性越强,其获利能力也就越强,其评估价值也就越高。同时,无形资产所处的阶段也是影响其评估价值的一项重要因素,无形资产所具有的科技成果越成熟,人们运用它的风险就越低,其评估值就越高。无形资产所具有的技术水平越高,其损耗和贬值速度相应越小,这样也会增加无形资产评估值。另外,无形资产的损耗也与外界环境有关,如果一项无形资产的发展前景良好,未来仍有很大的市场需求,那么相应的无形资产损耗就越低,其评估值就越高。无形资产的成本。《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无形资产以其历史成本计量,但是企业的大多数无形资产历史成本无法计量。一般来说,成本越低,则资产所能提供的利润空间就越大,其评估值就越高。鉴于我国目前缺乏合理规范的无形资产计量依据,无形资产的成本会影响评估值,其与评估值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企业受赠与外购的无形资产比较容易计量其成本,而企业自创的无形资产,因其研究费用与开发费用难以区分,且在无形资产研发过程中所耗费的劳动不具有横向比较性,成本无法合理计量,无形中又给无形资产价值评估工作加大了难度。市场供需状况。价格是由市场供求状况决定的,无形资产的价值同样如此。

市场需求越大,无形资产的评估值就越大。无形资产的需求状况由其所具有的科技成果决定的,无形资产所具有的科技成果越先进,垄断性越强,其需求就越大,其评估值就越大。需求是指人们有购买的欲望和购买能力,因此无形资产的评估值还与无形资产是否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有关。无形资产的适用范围越广,适用程度越高,需求者越多,需求量越大,评估值就越高。费用支付方式。无形资产费用支付常常贯穿转让的全过程,各种不同支付方式对评估价值的确定有直接的影响。无形资产转让时,如果价格转让方式是一次性支付,则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和投资后的收益风险,一般由买方承担,此时的评估值就应该定得略低一些;如果价格支付方式是多次支付,由于支付期限较长,其评估值就应该定得略高一些;采用技术入门费加上收益提成的支付方式,其评估值居中;完全依据经营收益进行提成的,其评估值最高。

二、无形资产价值量化分析

无形资产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其价值。一种是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分离,通过交换无形资产实现其价值。例如专利权的转让、新型技术的出让等。另一种是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相结合,其价值是通过含有该无形资产的有形资产的交换得到体现。例如使用新的科学技术的企业,科学技术这种无形资产的价值就体现在企业产值的增加中。要衡量无形资产的价值,关键在于将无形资产创造的经济利益从企业利润中分离出来。这就需要将企业利润按照资产分类来进行分配。在分配过程中要注意两个重要因素:一是企业各类资产的相对比例;二是各类资产相应的资产回报率。要计算无形资产对企业利润的贡献,首先,要确定企业总资产的必要报酬。企业总资产包括自有资金和债务资金,企业投入资本到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去,相应的存在投资成本。企业做出投资决策的依据是投资收益大于投资成本,因此企业总资产的必要报酬必须高于总资产的投资成本。其次,确定企业各类资产的必要报酬。主要思路是:根据企业各类资产的价值计算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然后计算出各类资产应得的报酬,最后分析计算由无形资产创造的价值。具体分析计算步骤如下:

(1)统计企业各类资产的价值及其占企业总资产价值的比例;

(2)计算各类资产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3)计算各类资产的报酬率,如:货币资金的报酬率可以根据一个与营运资本相关的比率来估计(国债利息率、短期银行存款利率等),固定资产的报酬率可参照商业银行抵押贷款的利息率来确定,但特殊用途的固定资产所要求的报酬率要相对高些,报酬率的确定有“三分法”和“四分法”两种,按照国际惯例,发展中国家的无形资产报酬率在14%~25%之间;(4)计算资产的超额利润占销售额的比例。

三、我国无形资产价值实现的分析

我国加入WTO之后,伴随着市场经济秩序的逐步建立,我国企业对自身品牌的建设越来越重视。但是,我国企业在无形资产价值实现量化方面的工作并不理想。企业只有在转让、上市、并购等情况下才对企业无形资产进行评估,这种情况产生的一个原因是很少有企业重视无形资产的评估,将其作为企业运营的一部分而经常进行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另一个原因则是当前我国缺乏对无形资产价值实现量化分析的手段。针对这种情况,我国企业应当逐步加强无形资产价值实现的工作。首先,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同时结合我国具体发展状况,找出适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的无形资产价值实现理论。我国会计制度还无法与国际接轨,因此在会计核算、会计估计以及计价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差异。

但是我们可以先采用一些简单的价值量化计算方法,以评估企业价值。企业资产指对企业一项资产或某几项资产的简单价值的评估,是企业局部和静态的评估。企业价值评估并不是对企业各项资产简单地叠加,而是对企业各项综合资产进行整体动态的价值评估。用公式表示为:企业价值=企业所有单项资产的公允评估价值之和-企业确认负债现值+商誉价值企业价值也可表示为:企业价值=目前净资产的市场价值+以后可能经营年限之内每年所有可能回报的现值之和。其次,加大对企业管理者的培训,使其认识到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的重要性,从而将无形资产价值实现上升到企业管理的高度。我国不少企业具有良好的技术创新团队以及先进的企业文化,为无形资产的创造和培育提供了基础。在知识经济爆发的时代,无形资产正越来越成为企业价值实现的主要驱动因素。但是,目前很多企业经营管理者对无形资产价值的认识依然不足,常常因为无形资产评估费用较高而放弃,采用自行决定其价值,这样就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且会导致企业会计数据及报告的虚假,影响投资者的决策。最后,国家要为无形资产价值实现工作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

篇10

    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摊销的区别

    (一)性质目的不同

    无形资产摊销是指将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应摊销金额在其使用寿命内进行系统合理地分配。累计摊销是“资产价值损耗的计量”,它把无形资产的价值按照一定标准分摊到无形资产预计可使用的期限内,以实现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属于成本的分配手段或分摊过程。摊销表示的无形资产价值的减损,主要是由于无形资产参与生产经营活动而形成的价值转移,它可以从业务收入中得到补偿。而无形资产减值是指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无形资产作为资产的一种,意味着“未来经济利益”,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实质上是从“资产是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对可收回金额与账面价值进行定期比较。当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确认无形资产发生了减值,要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从而调整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以使账面价值真实客观地反映实际价值。无形资产减值所表示的价值减损,主要是由于企业外部环境或内部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与生产经营的关系不大,它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由此可见,计提摊销是对无形资产价值的分摊,并不表示无形资产价值的实际减少。尽管摊销,特别是加速摊销,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反映诸如技术进步等因素带来的资产贬值的作用,但这并非摊销的主要作用,摊销不能及时反映与调整可收回金额与账面价值的偏差;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正是在对无形资产计提摊销的基础上,以一种更灵活、更及时的方式,确保无形资产现时价值计量信息的有用与相关。因此,也有人认为计提减值准备是对历史成本的修正,反映了无形资产当前的价值,是一种资产计价的手段。

    (二)理论基础不同

    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使无形资产符合资产的定义。而当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减至账面价值以下时,由此所形成的减值已不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因而应将这部分减值从无形资产价值中剔除,并将减值列入当期损益。无形资产摊销的理论基础是权责发生制会计假设。会计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权责发生制要求企业对收入与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和影响作为计量的标准。无形资产能在较长的时间里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而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价值将随时间的推移而消失,因此,要将其无形资产价值按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分期计入费用,而这正是权责发生制具体要求的体现。

    (三)核算原则不同

    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是以谨慎性原则为依据的。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将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同时冲减其账面价值,体现了“谨慎”思想。无形资产摊销是以配比原则为依据的。无形资产能在较长的时间里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而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价值将随时间的推移而消失。《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中规定,“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应摊销金额应当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摊销”,“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这种将摊销金额与其产生的经济利益联系起来的思想,正是配比原则的具体体现和运用。

    (四)核算范围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中规定,企业应当于取得无形资产时分析判断其使用寿命,并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则不应摊销。而计提减值准备,《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规定,对使用寿命确定的无形资产,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存在减值迹象时,才对其进行减值测试;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应当进行减值测试。进而在《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五条中进一步明确,当存在“资产的市价当期大幅度下跌,其跌幅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等七种迹象的,表明资产可能发生了减值,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当可收回金额的计量结果表明,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

    由此可见,计提摊销的无形资产范围不包括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而计提减值准备的无形资产范围恰包括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所以,计提减值准备的无形资产范围比计提摊销的无形资产范围要大得多。

    (五)计提时间不同

    无形资产摊销的计提通常是按月进行的,并根据用途分别计入相关的成本或当期费用,属于因正常时间推移在不同会计期间的成本或费用,具有系统性和关联性;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核算通常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使用寿命确定的无形资产减值)或年末(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减值)根据实际减值测试情况来进行,在并无证据表明减值已发生的情况下,不必作账务处理,因此不同会计期间的减值损失与时间推移或正常使用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系统的联系。

    (六)计提方法不同

    对无形资产摊销的核算,《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中规定,首先,判断无形资产使用寿命。对使用寿命确定的无形资产进行摊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存在摊销问题;其次,确定摊销期间。使用寿命确定的无形资产的应摊销金额应当自无形资产可供使用时起,至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确认时止的整个期间内进行摊销;再次,选择摊销方法。企业应当根据无形资产所含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来选择摊销方法,可以采用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生产总量法、车流量法等;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同时,又规定,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进行复核,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与以前估计不同的,应当改变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企业还应当在每个会计期间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复核。如果有证据表明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应当估计其使用寿命,并按无形资产准则规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