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学课件范文

时间:2023-06-28 17:40: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心理学课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护理心理学课件

篇1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某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1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8例(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98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2.04%(2/98)、护患纠纷投诉率1.02%(1/9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7.98±1.31)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以上指标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极大地降低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并增强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加强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中意义重大。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护理

风险事件高发的科室之一是心血管内科。通常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的年龄比较大,并且病情相对比较严重,同时有很多并发症也随之出现,病情发展很快,如果对病人的护理方式不正确,很容易导致患者心力衰竭或心跳骤停。随着医护人员护理理念与护理模式的改变,一种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即风险管理越来越受到临床护理人员的重视。为了明确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取得的价值,现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196例,均为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患者,其中男性110例,女性86例;年龄36~84岁,平均年龄(64.2±4.5)岁。所有患者均无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无认知功能障碍,无精神疾病,且对本次研究知情,自愿参加本次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98例(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98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方面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心血管内科的常规护理对象确定为对照组的患者。常规护理的内容比较多,主要有:检查患者的各项机能,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需求,治疗过程中配合医生工作等。观察组患者的风险管理是以常规护理为基础的。风险管理工作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2.1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的健全

做好护理风险管理的基础与防范发生差错事故纠纷是具备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该制度的确定有利于保证医疗安全。由于心血管病房存在自身独特的特点,因此需要建立多项制度加以管理,如病区安全管理与突发抢救制度;冠心病患者术前、术后护理的管理制度;护理零缺陷管理制度;年度风险管理与风险事件上报制度;专科培训考核与专科操作流程及评价标准制度等。如果有差错事故的出现,必须向上级上报,特别是如果出现了护理缺陷问题以及意外事件,必须及时承包,避免出现投诉或纠纷。

1.2.2安全用药相关制度

每种药物的使用都要注意其规定的注意事项。如硝酸甘油的使用之前,医护人员必须将服用该药物后出现的副作用(头痛、心悸、颜面潮红等症状)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清楚。如果硝酸甘油是静脉输注,必须严格控制输液泵的速度。若患者服用某些药物,医护人员必须告知患者服完药物后要卧床休息,以防止患者用药后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的症状[1]。使用洋地黄类药物之前,医护人员必须对患者的心率进行监测,等患者服完药后再离开,与此同时,对患者服药后的反应密切观察,床头交接班的工作必须严格执行同时对病情进行仔细记录。

1.2.3加强仪器管理

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操作仪器,为了保证仪器能正常运转,医护人员必须定期保养和维修治疗仪器,使治疗仪器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护理人员操作医疗仪器的技能的提高是医院必须要注重的问题,为了防止出现因仪器操作不当影响临床治疗与抢救工作,仪器操作培训及考核要定期进行。

1.2.4增强安全护理管理

将护栏与防护栏杆分别安装在病床旁和走廊上,洗手间的地面必须保持干燥,为了避免出现患者坠床或摔伤等意外事件将扶手以及防滑装置等安装卫生间内。同时,将“防跌倒、防坠床、防压疮……”等护理警示标识悬挂在患者的床头。护理人员工作的警惕性可以被规范、醒目的护理标识唤起,护理风险被降低,并且护理出现差错的概率也被大大降低。医护人员告知患者的家属将防范措施做好,最好是有人陪伴患者上厕所,如果发现患者出现便秘,家属需要及时报告给医师,为了避免患者出现心绞痛、心力衰竭,甚至心脏骤停等症状,医生根据实际情况指导患者排便。

1.2.5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与处理制度

护理风险事件一旦发生,护理人员必须第一时间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一方面是获得他们的谅解,另一方面是做工作使其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为了利于风险管理小组及时分析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对护理人员上报护理风险事件的行为要鼓励,并且实施无惩罚性的措施,有利于实现护理模式的整改与护理流程的改善。

1.3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中发生风险事件的概率、因护患纠纷发生的投诉率、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质量的综合满意度以及对护理质量的控制评分进行综合比较,全面评价风险管理的效果。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x±s)表示,采用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为P<0.05。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发现,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04%(2/98),护患纠纷投诉率为1.02%(1/98)以及护理满意度为(97.98±1.31)分;对照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6.12%(6/98),护患纠纷投诉率为5.10%(5/98)以及护理满意度为(88.49±2.15)分。两组以上指标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3讨论

医疗体制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快,相应的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心血管内科患者一般的病情都比较严重,所以医护人员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护理时,很容易出现各种类型的风险事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与预后质量直接受到较大的影响[2],所以将风险管理制度应用到心血管内科工作中显得越来越重要。风险的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将风险事件的事后处理转变成事前的预防就是风险管理。如果要防止不良情况的出现,就要施识、预见、评估护理风险,并采取有针对性地防范措施[3]。风险管理的重要途径是优质的护理服务,护理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出现护理风险管理,因此,为了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使其要求得到满足,就需要护理管理机制不断得到健全与完善,因而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就会提高。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2.04%(2/98)、护患纠纷投诉率1.02%(1/9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7.98±1.31)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以上指标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由此可见,通过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极大的降低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并增强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加强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中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郑建萍,吴欣娟.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促进护理质量提升.护理管理杂志,2013,(48):37.

2万淑芳,万晓芳.护理风险管理在基层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实践应用.中外医学研究,2014,9(32):89~90.

篇2

关键词: 儿科护理 实践教学 招式学习 情景矫正

我国高职教育的定位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1]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学科。目前,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主要在实习阶段。由于儿科科室特殊,对护士的技术要求高。家属普遍心疼孩子,希望熟练者对自己的孩子实施护理操作。科室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护患纠纷,也会减少给实习生提供动手的机会。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上实践课时能尽量规范操作,熟练实践技能。在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仍采用在校期间进行填鸭式的教育。面对全新的高等教育改革,探索一条既适合儿科护理特色又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方法,是个重点问题。[2]目前,大部分高职学校对学生的培养,还达不到精英教育。学生人数多,师资相对不足,一个老师同时要辅导几十个学生。再加上条件有限,实训仪器设备不足。高职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差,上课玩手机、听音乐,甚至睡觉的现象时有发生。任课老师难以面面俱到,这给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大压力,同时影响了学生的实训质量。如何在学校现有的条件下,提高实训质量呢?只能通过创新学习方法、教学方式弥补。现在探讨出一些可行的方法。

1.招式学习法:老师示教时,学生跟随老师的动作一招一式地进行现场模仿。这就好比学武术一样,教练示教时,徒弟跟随师傅的动作一招一式地模仿。刚开始,通过比划,只要求把一套动作完整地记下来。比如讲“婴儿抚触技术”,一个班56个同学,分成7组,一组8个同学。实验室一共17个抚触模型,老师示教一个,平均每组2个。通常情况下是8个同学中有模型的两个跟着老师做,其他同学可能就在看。学习不自觉的同学可能思想开小差,没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就形成了有人干、有人看、有人玩的局面。要求同学们用招式学习法后,不管有没有模型的同学,都要求跟着招式模仿,而且示教完后,会随机抽查一个同学上来,把模仿的招式再展示给同学们看一遍。这样集中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减少了上课玩手机、听音乐,甚至睡觉现象的发生,提高了学习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实验设备相对不足的问题。

2.情景矫正辅导法:通常情况下,教师在示教完之后,学生自己分组练习操作,老师在旁边辅导。学生人数多,老师不可能面面俱到。有时候辅导某个学生时,其他学生的不规范操作就不能顾及。针对这个问题,可以用情景矫正辅导法解决。同组的同学,当一个同学在进行操作训练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机拍摄下她操作的整个过程,然后交换操作、拍摄。然后,老师将规范操作重新演示一遍,或用多媒体将课前准备好的规范操作的视频回放。各小组搭档的同学,一起回放自己的操作视频,小组成员对照老师的规范操作一起评议纠正该同学操作错误的地方。最后,纠正错误后重新练习操作,老师指导。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师资力量相对不足的问题。

现于2012级护理学院10个班中随机抽取128个同学,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4个同学,实验组采用招式学习法和情景矫正法辅导,对照组采用传统学习法和传统辅导法。两组同学儿科护理实训课老师为同一人。学期末,调查两组同学的实训技能考核成绩和对教师实训教学满意程度,结果如下:

1.两组学生的技能考核成绩比较见表1,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两组学生对教师实训教学的满意度比较见表2,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学生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表2 两组学生对教师实训教学的满意度比较

富兰克林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在学生人数多、实验仪器设备和师资力量相对不足的情况下,采用招式学习法和情景矫正辅导法,让学生全员参与,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儿科护理操作技能的效率,大大提高了学生技能考核的成绩和对教师实训教学的满意度,又减轻了教学管理的压力。

参考文献:

篇3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1.072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助、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中的“四大要素”,要求在教学模式上,以教学任务、教学目标为出发点,确定护生学习的主题,同时强调护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临床内科护理教学方法创新已有多种模式,如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概念图教学、教与学角色互换、临床病例导入法等。这些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虽方法各异,但都是一种增强教学感染力、提高护生主动性为核心的主动教学法。本文通过临床护理教学中的一些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构建的教案实例,提出这种以建构主义理论指导的临床护理教学创新模式,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创新型临床护理人才的要求。

1创新临床护理教学模式需要建构主义理论指导

创新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强调主体作用, 激励创新精神。护理教学要开展创新教育, 就必须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护生的主体作用, 让其成为护理知识与技术的探究者[1],还应以护生为主体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流程、考虑教学环节、构建评价体系,给护生思考、评判及发现护理问题的机会,不断激励其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勇于尝试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2]。近些年来,创新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尤其重视建构主义理论,按照培养创新型临床护理人才的教学要求,在教学中逐渐将“教师为主体”转变为“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也称为结构主义,吸收了杜威的经验学习论、维果茨基的发展学习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以及图式论等。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强调学习者的自主性、能动性,强调学习中要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收集、分析、整理有关资料,并将所获得的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实质性联系,进行意义建构。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法已成为国际上一种十分流行的教学方法,已引起了我国护理临床教学的高度重视[3]。

2提高临床护理学教学质量要求采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知识的建构,是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和接受。内科护理学是护生在经过几年的基础医学理论学习后开设的临床课程,所涉及的科目及内容繁多,是护生由理论学习向临床实践过渡的桥梁。在我国传统临床护理教学模式长期采用“灌输式”或“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等待接受,形成了接受教学模式,即使在实战性较强的实习阶段,也重视不够,形成教师“带”,护生被动“看”的带教。教学缺少开发性、综合性,压制了护生本身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其结果,造成护生在学习时死记硬背,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严重脱节。如何引导、启发和指导护生将既往学到的基础知识联系到对某一特定疾病的发病机制、诊疗要点和护理原则的主动理解,这在内科护理教学中非常重要。正确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引导,不仅能使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对基础知识温故知新,同时可结合对各种疾病特征的了解,归纳疾病的护理要点,从而使复杂的课程变得易于理解,容易掌握,而且能激发护生的积极性,启发护生临床思维能力,融会贯通,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助、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中的“四大要素”。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模式上,围绕“四大要素”作出设计,并在护理教学中运用,以教学任务、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护生学习的主题,同时强调护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为获取较好的教学效果,须设计适合护生能力与知识水平的学习问题,在此基础上,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富有挑战性的情景,及时呈现需解决的问题,护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情景启发思维,通过讨论、协作,对问题的解决,最后达到“意义的建构”。建构主义具有知识的建构性、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学的开放性特征,因此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临床内科护理教学方法创新已有多种模式,如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概念图教学法、教与学角色互换法、临床病例导入法等。这些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虽方法各异,但都是一种增强教学感染力、提高护生主动性为核心的主动教学法,通过引起注意、感到关心、增强信心、获得满足等教学策略,达到使护生主动学习的目的[4]。

3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举例

3.1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在教师指导下,以护生为主体,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方法[5]。例如,在肝硬化的护理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出疾病的基本概念和关键点:肝硬化使肝脏的变小、变硬,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肝脏会变小、变硬?正常肝细胞减少、假小叶形成,形态上表现为肝脏变小;纤维组织增生表现为肝脏变硬。肝脏会变小、变硬可引伸出哪些该病的临床特点,护理上应注意哪些重点?肝脏变小为肝细胞减少,贮备功能降低,因而肝细胞合成白蛋白、凝血酶减少,临床可发生腹水(白蛋白降低)、出血(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肝昏迷(解毒功能障碍)等。针对上述情况,护理上要重点关注腹水,注意记录24 h尿量、腹围等;注意观察皮肤、结膜有无出血点;病人出现语言或行为异常,要注意是否发生了肝性脑病等。从“肝脏变硬”引导护生复习及联想提出问题:纤维组织增生替代正常的肝细胞,临床上会出现什么表现?纤维组织大量增生,由于可压迫其内穿行的胆管及血管,因此可造成胆管闭塞(表现为黄疸)、血管闭塞(门脉高压症)。患者若出现黄疸、门脉高压症,护理上要注意哪些问题?黄疸要注意观察皮肤、巩膜的变化。由于门脉高压可引起食管静脉曲张,要嘱病人注意进食的安全,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避免食管静脉破裂出血。一旦发现呕血、便血,要严格按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常规进行救治。此种教学方法强调把学习置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通过小组合作,在分析问题,探究问题,最终获得隐含于问题背后的基本护理知识。

3.2概念图教学是一种能够形象表达命题网络中一系列概念含义及其关系的图解,由节点、连线和连接词组成。节点即概念, 可以用

关键词 表达。教学时可根据中心概念,选择

关键词 将其圈起来, 然后通过连线或箭头将其与其他相关理论和概念连接起来形成联想[6]。例如在消化性溃疡的教学中,溃疡的形成虽然与胃酸有关,但关键是致病因素与黏膜保护的失平衡。因此可以将“致病因素”与“黏膜屏障”圈起来作为概念的节点,划出致病因素:(1)幽门螺杆菌感染。(2)非甾类抗炎药。(3)过多的胃酸分泌,如胃泌素瘤。(4)其他,如吸烟、应激、胆汁反流等。黏膜屏障的因素:(1)胃表层的黏液。(2)胃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3)胃上皮的修复。(4)黏膜内丰富的血液循环等。“胃酸”圈起来,可划出胃酸是哪里产生的,胃酸分泌有什么特点:(1)胃分为胃底、胃体、幽门和贲门四部分。(2)胃体和胃底是泌酸区。(3)胃酸是胃黏膜内壁细胞分泌。(4)胃酸分泌可分为基础酸排量、夜间酸排量和最大酸排量,后者在进餐后分泌量最大。(5)进餐后的大量食物如猪肉、牛肉会消化得无影无踪主要是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通过上述的基础知识引伸到临床对疾病理解的开放式思维讨论方式,将护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式学习,有利于提高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与护生一起应用自己掌握的基础知识对消化性溃疡进行总结归纳,其护理要点包括指导患者避免致病因素,因胃酸在餐后分泌量最大,故指导患者抑酸药要餐前半小时服用效果更好等。

3.3互动教学是教师与护生之间、护生与护生之间、课内与课外之间,互相活动、互相讨论、互相观摩、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7]。该法尤其适合技能操作要求较高的护理课程。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中,主张情境教学,教师围绕教学目标,为护生的学习创设一个与现实环境相似的背景,并提出相应的问题,护生在教学情境中感受到问题的真实性,此时教师再直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护生觉得更具有挑战性。例如,上消化道大出血为临床急诊,应分秒必争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抢救,需要护生配合医师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流程。为更好掌握救治护理特点,可采用情景模拟护理教学[8],在示教室模拟病房,护生分别扮演患者、病区护士,老师则对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并充分互动:要求制定患者的抢救流程、快速准确找到急救物品、如何记录护理单、如何应对抢救过程中患者病情变化等。例如:(1)大出血病人出现呕吐需采取什么。(2)如何保持呼吸道通畅。(3)如何迅速建立静脉通道。(4)如何配合医师迅速实施输血、输液等。在教学中让护生对操作参与提问和点评,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讨论、会话、讲评达成共识,实现新知识的建构。互动教学法常用的方式有答问式、问答式、讨论式等。要鼓励护生积极提问,将护生的提问水平作为护生考试成绩的一个重要评定依据,以调动护生提问的积极性。也可采用教与学角色互换法,让护生走上讲台,体验教师的角色,从而引发护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学习兴趣[9]。教学中也可引入临床病例进行讨论,提高教学的真实性和实战性,提高学习兴趣[10]。

上述实例中,由于在临床内科护理教学中采用了建构主义理论,提供了护生主动性思考、讨论和分析病例的开放式学习平台,引导了护生主动将既往掌握的医学基础知识生动地应用到临床病例分析,提高了护生学习、复习基础知识的热情。这种以建构主义理论指导的临床护理教学创新模式,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符合培养创新型临床护理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韩金凤,王玚,李书梅,等. 我国护理教学评价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护理研究,2013,27(6A):1547-1548.

[2]徐翠荣,李国宏,鲁玲.创新临床护理教学模式 提高本科护生实习质量[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75-76.

[3]饶艳.建构主义理论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3B):1-4.

[4]贾秀英,徐锟,柳忠燕,等.护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能力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6):41-42.

[5]聂维娟,谢晓芬.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7A):1807-1808.

[6]吴晨曦,高静.概念图在护理教学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全科护理,2011,9(17):1572-1575.

[7]李琦.互动教学法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6):77-78.

[8]滕玲红,俞益君,胡剑华,等.情景模拟护理教学在急诊科配合抢救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0):57-58.

[9]郝玉梅,刘如月.教与学角色互换教学法在护理教学中的实施[J].护理学杂志,2007,22(7):12-13.

[10]丛小玲,杨艺,许苏飞,等.临床病例导入法在围手术期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9,9(9):41-42.

篇4

关键词:护理专科;护生;核心能力;专业实践;

作者简介:师艳萍(1977-),女,甘肃张掖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及护理教育。

护士技能是护士职能的核心,包括护士为满足患者及其健康人群需要实施的所有护理技术服务[1]。当前传统生物医学模式正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护理模式也发生了变革,护士核心能力越来越丰富。对于护理专科护生而言,因教育层次上天然的劣势,重视自身核心能力、实践能力培养,是提升自身职业竞争能力的关键[2]。为进一步提高护理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养质量,2016年医院尝试构建“基于培养核心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陆续制定了多项制度策略,取得一定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专科每年接收15个班,每班40~50人,选取其中2015年45人,2016年46人。

1.2方法

1.2.1核心技能的确认

专业队伍、教学部,在根据现有的资源以及当前护士教学发展现状,制定了专业核心护理技术体系:(1)基础护理技能,包括出入院护理、个人卫生护理、卧位更换与搬运、协助活动、基本安全照料、医院感染防控、无菌护理、职业防护、症状观察与病情监护、疼痛护理、饮食与营养管理、排泄护理、静脉输血、静脉输液、口服用药指导、途径给药、气道管理、压疮预防与管理、文书书写;(2)专科护理技能,治疗配合技术、辅助检查配合、引流管管理、伤口造口管理、围术期护理、康复训练、妇产科与儿科护理;(3)基本重症、急救护理技能,气管切开、静脉开放、临时外固定、心肺复苏、基本重症监护等;(4)中医护理技能,推拿、按摩。

1.2.2体系构建

(1)积极拓展实践的资源:(1)统筹管理,一方面需要加强资金投入,增加20%的资金投入,增加实践基地训练设施、备齐材料,提高资金利用率;(2)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奖励发明创造,积极发展可重复利用的实践资源,如高仿真模拟人,充分利用有限的条件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等实践项目;(3)积极加强与其他学校、医疗机构的合作,以创造更多的实践、交流培养机会;(4)要求学生开动脑筋,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学习训练的小窍门,观看实践视频。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首先,提出明确的教师标准,尽量采用自愿原则;(2)积极从其他机构返聘人员,如有推拿、按摩经验的社会人员、名老医师,加强人才的引入;(3)做好人员的配备;(4)做好教师的培训,综合评估教师的能力水平,针对性培养补强,重视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专业态度、组织协调能力、师德;(5)建立奖惩机制,严惩有违教师形象的行为。

(3)改进教学的方法:(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2)尝试组织教学学习掌握开放式提问、翻转课堂、问题教学法等教学方法;(3)建立标准案例教学库;(4)加强实践环节质量控制,教务部门做好督导,及时解决实践教学过程中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3];(5)重视学生个人能力培养,对于那些好学、积极上进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资源倾斜,如安排交流生、教师带领教学等,根据确认的核心技能,有选择性地进行划分培养方向,加强兴趣的引导,根据现有的实践教学资源,合理的安排学生学习,开设细化专业小课程。如对于中医护理针灸推拿课程,第2学期便开设实训课程,直至第8个学期完成,增加社区实践课程,精简中医类理论教学,按照阶段、分层次安排早晨学生精神状态相对较少的时间段集中训练,注重晨间的身体素质训练,增加知识强化背诵环节,使学生尽快熟悉中医诊断的基本技能、辩证思路,第3个学期便可尝试接触实例。

(4)加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与反馈:更重视实践测试、课堂考核,重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控制期末测试的成绩比重。做好评价的反馈,发现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指导教学质量管理[4]。

1.3观察指标

2015、2016年,专科护生完成实践课程课节数,完成临床实践案例数,护生对实践课程评价数目与满意率,实践测试数与达标率。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计量资料对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或率符号[n(%)]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2015、2016年护理专科护生实践教学部分质量指标

2016年,实践课程评价满意率、实践测试达标率高于201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062、3.8830,P<0.05),2016年专科护生完成实践课程课节数、完成临床实践案例数、实践课程评价数目、实践测试数总计均明显上升。见表1。

2.2对比2015、2016年护理专科护生护理技能操作成绩分析

对比2015年和2016年护理专科护生的专业护理技能操作成绩发现,2016年显著优于2015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内容详见表2。

3讨论

核心能力是护士开展护理工作的基础,对于专科护生而言亦是如此。学校在深入分析了当前护理教学的现状、发展方向后,制定了专业核心护理技术体系,包括极拓展实践的资源等扎实有效的工作,实践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培养专科护生的核心能力需要创建科学、有效的核心知识框架,依托临床实践,结合社会需求,对专科护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在课程设定上,应该突破传统教学模块的束缚,有效调整教学课程等结构,结合社会发展增加社会科学、人文、心理等方面的知识内容,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在教学的过程中,树立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主导观念,拓展护生的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和教育咨询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使专科护生可以完善自身的护理能力、操作能力、开拓精神以及学习能力。教师应该为专科护生制定有效的学习目标,促进专科护生的全方位发展。教师应该为专科护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学习观,并通过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对专科护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知识讲解,依据临床实际需求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素质教学的核心重要性,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网络数据平台丰富教学内容,改变传统教学的单一性,使核心能力教学更具多样性,同时使学生有效展现出自身的学习能力,从而通过全方位、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将核心护理知识、护理综合素养以及护理能力进行汇总。另外,教师可以利用模拟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展现临床护理的核心能力。使护生的专业技能、学习能力等都得到有效提升。

为强化专科学校护生的核心技能和专业素养,学校应该积极与临床医院联系,为护生实践提供机会和途径。在教学培养的过程中,专科学校和临床医院协助护生平稳过渡到实际的工作岗位中,同时利用实习提高护生的核心操作技能,使其操作水平逐步提升,并得到规范化、专业化的发展。学校通过与医院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有效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同时促使专科学校为临床医院培养更多的专业护理人才。

篇5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护理;教学改革;课程设置

近年来,护理专业教学改革一直是我国许多高校普遍重视的课题。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从2008年起开设涉外护理国际班(中外合作办学实验班),先后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和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取得联系尝试中外合作办学。在充分研究和比较国内外护理教育模式的基础上,针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探索制订了一套全新的课程体系并付诸实践。

1新课程体系的设置原则

培养国际化护理专业人才必须采用符合中国国情、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到课程设置方面,以素质教育为基本原则,以提升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3方面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同时参考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官方的护理专业课程评估标准[1]。

1.1知识目标的体现-合理平衡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两大课程模块目前我国的护理教育课程体系过于重"术"轻"道",不利于形成学生的护理专业价值观。杨叔子院士指出:"大学的主旋律应是育人,而非制器,是培养高级人才,而非制造高档器材"[2]。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目标必须从培养"专才"向培养"通才"转变。而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尤其需要强化人文知识模块的内容,以便更好地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所以新课程体系的设置必须精简压缩传统的护理专业课程,大幅度增加人文课程。

1.2能力目标的体现-重点强化跨文化沟通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前提下,仅仅强调学生自学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实际护理问题的能力还远远不够。沟通能力特别是跨文化沟通能力对于国际化的护理专业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在新课程体系里重点强化。批判性思维能力作为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解决问题、正确决策和创新思维的前提,早已被普遍确立为国外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而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灌输型教学为主,学生习惯于被动记忆,相对缺乏质疑精神,批判性思维能力不足,所以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和在普通课程里通过案例教学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显然是必须的。

2新课程体系的具体实施

为达成提升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3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必须对传统的课程体系做出大刀阔斧的改革。经与外方充分讨论,共同制定了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的新课程体系并付诸实施,其中改革与创新的部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课程结构的调整专业课程和人文课程的平衡:我国现行护理教学课程体系有很强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性,每年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内容中专业性知识占90%以上,直接导致平时的课堂教学没有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思维,为提高就业率,重点课程几乎全部为专业课程,人文课程占全部课程的比例约为10%而且不受重视。而国外护理课程中人文学科课程接近总课时的1/3[3]。近年来,中国护理人员参加外国护理学校毕业生委员会(CGFNS)考试的通过率相当低,主要原因就是人文知识不足。所以我们在新课程体系中将人文课程的比例增加到了30%左右,有助于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2.2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的调整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的学科。我国目前的护理教育普遍重视医学和护理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注重课堂教学,实践课时相对不足。在我们原来的课程体系中,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的比例为1:0.5。而在新课程体系中,我们将比例调整为1:1。一方面压缩总学时数,并减少课堂理论教学时间,给学生留出时间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另一方面拨专款扩建实验室,使实验室的面积和设备增加一倍以上,大幅度增加实验课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新课程体系的实践启示

正如高考已经改革多年,但应试教育模式似乎总也改变不了。通过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作为护士上岗的必要条件,其考试大纲明显重专业轻人文,似乎成了延续应试教育的护身符,也成了护理教育课程改革的绊脚石[4]。同时,高等教育改革的话题已提出多年,但多数高校的实际情况是改革举步维艰,传统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依然是"主流"。所以大刀阔斧的课程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

4结语

新课程体系研究作为教学改革的探索,并非仅仅针对中外合作办学,也为常规护理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有助于我国护理教育与世界接轨,培养真正国际化的高素质护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曹梅娟.审视高等护理教育的质量与标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05.

[2]杨叔子.我们的大学是否在追求失去灵魂的卓越[N].中国教育报,2008-12-19.

篇6

其程序和方法是:

1.作业情景的呈现。

教师要设置有利于学生提出作业问题的情景,提供相应的素材,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欲望和动机。

2.学生个体独立提出问题并自行解决。

由学生个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并进行独立的解决。

3.小组内同学进行作业交流,提出有见解的新问题。

在学生个体独立提出、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协调小组内同学之间就各自不同的问题进行交流,实现“共享”;同时激励他们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发展性“问题”,为交流做准备。

4.全班交流,课堂反馈。

各小组将提出的问题进行“互动”交流,合作完成。教师从中获得必要的反馈信息,并给予一定的提示、指导、激励,使问题得以解决,实现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和共同发展。

5.作业“留白”,继续探讨。

在问题得到基本解决的前提下,教师要鼓励那些学有余力,对该问题有深入研究兴趣的学生课后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以满足其个性发展的需要。

附:“互动式”作业案例:

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在初中《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四川教育出版社)第110页讲了三点:一是生产技术上划时代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二是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品的增长;三是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后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家。讲完后,我补充了八点:①为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和资本主义完全战胜封建主义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②由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抢夺殖民地和市场,加剧了亚非拉的贫穷与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同时世界市场开始形成;③欧美列强对亚非拉进行殖民掠夺的同时,把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方式、思想观念带到这些地区,猛烈地冲击着旧的制度和旧的思想,使这些国家缓慢地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将其卷入到工业文明的潮流之中;④形成了近代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的工业、贸易、交通体系,奠定了近代资产阶级文明的基础,全球性的交通网络开始形成;⑤使得以农业与乡村为主的经济体制变成了以工业与城市为主的经济体制;⑥改变着人们的传统习俗、价值取向、乃至择业的标准;⑦产生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工人运动逐渐兴起;⑧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讲完之后,我给同学们讲“今天的作业不是让你们做,而是通过对工业革命影响的学习,请你们在课后自拟一个题目,并准备好答案,在下一节课堂上让老师做。”同学们非常高兴:终于可以考老师了,可以“扬眉吐气”了。

下一节课堂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要求第一个“考”我,我话锋一转:“老师肯定回答不出你们留的所有作业,又不可能在十分钟内回答完你们的全部问题。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评选出你们组内最难的、最有特色的作业来考老师,好不好?”“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同学们开始分组讨论,时而窃窃私语,时而争得面红耳赤……时间到,第一组同学率先提出问题:“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这次工业革命的关系?”我把问题写在黑板上;紧接着,另外三道“难题”也相继出现在黑板上。说真的,同学们课后是下了功夫思考的。再经过全班同学讨论,有两道题被同学们自行解决了,只剩下相对较难的两道题,我一一作了回答,同时也请命题人把自拟的答案解释了一下,两者互为补充,扬长避短,同时同学们也提出了令我意想不到的颇具创造性的答案,真可谓教学相长。

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具有传统作业所不具有的优点:

1.它充分体现了学生在作业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从中优化新课程下师生之间的“双主体互动”关系。

传统式的作业是“规定式”作业,是教师意志和行为的体现,从作业的选题、完成方式、审阅到评定等各环节均由教师一人操作和规定,学生处于被动和从属的地位,缺乏作业中的民主与和谐。它使学生由“厌做”、“怕做”、“被动做”作业发展为“乐做”、“爱做”、“主动做”作业。

2.它强调了作业的动态发展过程,有利于知识的生存和增值,提高作业效率,完善学生的人格结构。

传统方式下的作业是“教师――学生”单向传输过程,学生需要围绕教师提出的作业进行被动式活动,忽视了其对知识再生与再创的发展和对学生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它主张师生间、学生间进行广泛、多向的交流和智慧的碰撞,是一种不断实现着知识的增值和再生的动态发展过程,对于完善学生的人格结构,形成健全的人格素养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3.它以培养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终极目标。

传统的作业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专制性和统一性的特点,使学生没有主动提出问题的机会,也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规定学生要“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互动式”作业有利于在和谐的情景中培养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

我想,通过“互动性”作业,教师能愉快地教学,学生能轻松地学习,并能学好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基。

【参考文献】

[1]《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四川教育出版社)

[2]《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教学参考书》

[3]《中学历史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出版2004年第8、11期2010年第11期

篇7

《数字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也是许多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1-3]。该课程是以《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信号与系统》等为先修课程,又为后续的《移动通信技术》等课程打下理论基础,其理论性强、数学公式推导多,抽象概念多、实践性强、覆盖面广、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4-7]。目前,我院的教学情况是,受课时的限制,教学安排相对紧张,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理解程度不够、兴趣不浓,很难达到该课程的基本要求。如何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理论课课堂中较好地掌握数字通信原理的理论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的需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改革和优化数字通信原理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势在必行。

2 《数字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针对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夯实基础、注重应用、实出能力为目的,根据两年来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具体措施。

2.1 分层次教学内容探索

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基础概念、重点知识和扩展阅读三个层次,并划分难点内容。其中基础概念和重点知识都是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等,故而要求所有学生必须掌握,也是考察的重点,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对重点知识详细讲解,反复强调,包括公式推导,物理意义等;而扩展阅读则往往都是一些结合实际通信系统的应用案例分析等,以便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学习。当然,对于难点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更为细致的讲解。另外,对于一些相近的知识点,可以让学生对比学习,进行分组自主讨论学习,没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上面面俱到。

2.2 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

通信原理课程基本原理多、公式推导复杂、流程图原理分析图也很多,使用传统的板书讲授费时费力效果还不好,很多复杂公式的推导、原理分析都很慢,不够清晰明了,所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板书结合的方式,节省了时间,处理了内容多与学时少的矛盾,并且两种方法还可以优势互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和动画等多种媒体对通信原理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和生动的表达,给教学注入生动翔实的内容和丰富的信息量,并用板书辅助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使讲述内容更连贯。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内容的生动性与形象性,而且增强了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2.3 引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到理论课堂中

在数字通信原理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只利用课本中的相关公式和方框图,对学生来说,缺乏可视化的直观表现,学生难以理解,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引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到课堂中,可简化计算过程,把计算结果以图的形式形象地显示出来,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各种调制解调信号波形、频谱等,同时仿真软件中的Simulink仿真工具可以仿真许多通信系统,通过改变某些参数来观察通信系统的性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给学生清晰的学习思路,从而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2.4 实验环节的完善

在课程的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环节中大力发挥Matlab软件的强大功能,可从三个方面设计数字通信原理实验和课程设计的项目:①M文件编程仿真;②Simulink动态系统仿真;③GUI(图形用户界面)演示系统设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所学内容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对知识点的仿真分析,使学生更专注于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不是无意义的大量重复劳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编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2.5 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决策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基础。拥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等于拥有了创新的催化剂。它反映了人们在网络时代中的一种数字化生存能力。数字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对象大都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将来的职业岗位上要接收和处理大量的技术信息,要适应未来数字信息化社会的急剧变化。教师在课堂中要积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独立思考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通信领域时分复用技术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后了解复用技术的最新科研动态,并在下次课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认识和见解。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可以为学生将来深入研究、创新专业技术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2.6 前沿通信技术相关知识与教学内容相融合

由于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很快,数字通信原理课程的教材很难跟上科学技术的步伐。而学生要具有创新意识,就必须有大量的知识积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与学生专业有关的前沿通信技术相关知识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去。例如在讲解模拟调制系统抗噪声性能时,教师可以简要介绍最新的基于小波理论的信号降噪方法。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学科知识,又丰富了学生后续课程所需的专业知识。

篇8

[关键词] 广告类型; 认知风格; 品牌态度

[中图分类号] R39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017-01

[Abstract] According to different appeals, advertisements are divided into rational advertisements and emotional advertisements. Taking 80 clients as subjects, this present research discusses client' brand attitudes toward different advertising types by way of experiment and questionnaire.The conclusion shows that: (1) The brand attitudes toward two advertising type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nd emotional advertisings get more positive appraisal. (2)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rand attitu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体检已成为现代人生活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引领消费新时尚。而使体检客户认识健康体检产品、了解产品、最终选择购买,不仅是各健康体检中心关心的问题,也是许多学者所关心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善于理性分析的人通常喜欢有事实性信息线索的广告,例如介绍产品的性能、质量、安全特性等。而善于感性分析的人通常喜欢包含情感体验线索的广告,例如幽默、热情、恐惧等。广告形式、个体认知特征是否会影响个体的品牌态度,二者又是如何共同影响品牌态度的。基于以上的问题,本研究试图从广告类型、认知风格、二方面探讨其对品牌态度的影响。

1 研究设计与实验方法

1.1 被试 随机挑选体检客户80名参加预备实验,其中男性28名,女性52名。筛选出正式参加实验的被试46名。其中男性15名,女性31名。

1.2 测量工具与实验材料

1.2.1 测量工具

1.2.1.1 认知风格的测量 选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1998年12月修订的《镶嵌图形测验》作为测量工具。测验得分越低表示场依存性越强,分数越高表示场独立性越强。低于10分的被试为场依存者,得分高于14分的被试为场独立者。由此筛选出场独立型被试21名,场依存型被试25名。

1.2.1.2 广告类型的评定 本研究的广告将涉及“情感广告”和“理性广告”两个类型,并通过一个预备实验确定出作为实验材料的广告片是何种类型。评定方法是随机选取体检客户15名,先告诉被试理性广告和情感广告的定义,确保他们对不同的广告形式有一致的认识。预备实验中选取牙膏广告片4则。被试每观看一则广告片后,要求被试根据他们对广告片的理解进行评定,评定选项为偏理性广告、偏情感广告和不确定三个选项。最后挑选出绝大多数被试认为是偏理性和偏情感的广告片各一则。

1.2.2 仪器 多媒体计算机机房,台式电脑50台。

1.3 数据的处理 运用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2 数据分析与结果

2.1 广告类型和认知风格对品牌态度的影响

2.1.1 方差齐性检验 首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结果显示,F=1.259,p=0.301>0.05,差异不显著,方差齐性,可以进行下一步检验。

2.1.2 方差分析

表4-2 广告类型和认知风格对品牌态度的影响

将广告类型和认知风格作为自变量,被试的品牌态度作为因变量进行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如表4-2方差分析显示,广告类型的主效应显著,认知风格的主效应不显著,广告类型和认知风格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

2.1.3 广告类型主效应分析

表4-3 广告类型的主效应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广告类型的主效应进行分析。方差齐性,p=0.533>0.05。分析结果如表4-3显示,相比理性广告,被试对情感广告中产品的品牌态度较高,并有显著差异。

2.2 广告类型对品牌态度的影响

2.2.1 方差齐性检验 首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结果显示,F=1.453,p=0.425>0.05,差异不显著,方差齐性可以进行下一步检验。

2.2.2 产品类型和广告类型的交互作用

表 4-5 产品类型和广告类型的交互作用

进一步分析产品类型和广告类型的交互作用对品牌态度的影响。结果如上表4-5显示,当产品为牙膏时,被试对理性广告和情感广告中相同产品的品牌态度在0.001水平上有显著差异。即在情感广告中,被试对牙膏的品牌态度显著高于在理性广告中对牙膏的品牌态度。当产品为手机时,被试对理性广告和情感广告中同一产品的品牌态度没有显著差异。

3 讨论

3.1 广告类型对品牌态度的影响 实验的结果显示不同广告类型对品牌态度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相比于理性广告,被试在情感广告中形成的品牌态度的平均分较高。这与研究假设一相符合即理性广告和情感广告所引发的品牌态度存在显著的差异。同时也与Chan(1996)的研究结果相符合,在Chan的研究中,消费者对理性广告和情感广告的品牌态度在0.001水平上有显著差异,情感广告比理性广告更容易增加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

以往研究显示理性广告和情感广告对受众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是功能一致性和自我一致性。导致本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被试较多采用自我一致性这种加工过程。被试将自我形象与广告中产品使用者的形象相匹配,更多的关注产品的形象方面的特征,从而情感广告从形象方面的说服作用好于理性广告从功能方面的说服作用。因此,情感广告导致了比理性广告更好的品牌态度。

3.2 广告类型和认知风格对品牌态度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广告类型和个体认知风格对被试的品牌态度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这与研究假设二不符合。假设二认为,广告类型和个体认知风格存在交互作用,场独立型被试更偏爱理性广告。场依存型被试更偏爱情感广告。出现此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影响品牌态度的因素最主要的是产品和广告、信息介入度等外在的因素,而个体本身的内在特征对品牌的影响不大。本实验的被试人数较少,实验效果不明显,这可能也是出现实验结果不显著的原因。

4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的结果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1)不同广告类型对被试品牌态度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相比于理性广告,在情感广告中个体的品牌态度较高。(2)场独立型个体和场依存个体对理性广告和情感广告的品牌态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建议:健康体检中心的广告宣传多注入情感因素,用情感影响顾客的消费选择。

参考文献

[1] 王怀明.理性广告和情感广告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J].心理学动态,1999,7(1):56-59.

[2] 王怀明.广告诉求形式和消费者心理加工机制[J].心理科学,1999,22(5):475-476.

[3] 宋新高,水常青.国内消费者对本国品牌的态度及其改变的可能性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4,2(7):41-45.

[4] 薛可,余明阳,等.消费者人格对品牌认知的影响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30-34.

[5] 王沛,张国礼.广告传播途径与人们对产品确信度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5,28(3):614-618.

篇9

(79.1±8.6)次/min,对照组为(92.1±9.0)次/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妇科手术; 预见性护理; 心率; 血压; 焦虑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7-0053-02

手术对于每个患者来说,是一个即熟悉又陌生的词汇,因为手术在人们脑中的普遍认知为一种有创伤性的治疗手段[1]。大多数患者由于担心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对手术流程的未知性,往往会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等负面情感[2]。而女性的心理敏感性高于男性,导致女性的心理承受能力相较于男性而言有所低下,所以当女性面对手术这等重大生活事件时,机体会在有形或无形之中处于应激状态。而一旦出现应激,伴随着体内儿茶酚胺水平的增高,会引起全身血管痉挛收缩,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这不仅降低了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更会影响麻醉效果导致患者的术中配合依从性降低[3]。所以,术前患者的心理状况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护士作为与患者接触最为频繁的医务人员,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案显得意义重大。笔者分析了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4月-2012年3月收治的60例行择期手术治疗患者,设为对照组,平均年龄(39.1±1.7)岁。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60例行择期手术治疗患者,设为研究组,平均年龄(40.3±1.8)岁。所有患者住院当天均经常规妇科检查确诊为相应病种,其诊断符合人卫版第7版《妇产科学》教材中关于相应病种的临床诊断。纳入标准:患者不存在其他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患;不存在原发性或继发性痴呆;不存在手术禁忌证;对本次研究有所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病程、术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而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预见性护理,具体如下。

1.2.1 介绍环境 环境的陌生感会增加患者的焦虑情绪,所以患者住院当天,责任护士需耐心地向患者介绍病房的环境布局,同时在病房中放置盆景,营造出温馨、舒适的环境,让患者觉得舒心及亲切,进而缓解其负面情绪。另外,责任护士需介绍主治医生及主管护士,让患者做到心中有数。

1.2.2 保证睡眠质量 不佳的睡眠质量是影响患者情绪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所以责任护士应充分尊重患者原先的生物钟情况,避免在患者睡熟时进行医疗操作,以免影响患者的自然休息和睡眠。另外,在病房走廊中张贴“禁止喧哗”字样,由责任护士维持病房秩序,保证不影响患者的睡眠。在进行治疗时,护士需注意走路轻、关门轻及操作轻。

1.2.3 个性化交流 责任护士需把握每个行床旁治疗的机会,通过初步评估患者的文化层次制定个性化的交流方案。责任护士采取诱导式发问的方式,逐步走入患者的内心世界,并在交流中,观察患者的神态、举止的变化。对于情绪激动的患者,护士鼓励其进行哭诉以缓解其内心压力和焦虑,另外护士再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精神安慰。在交流的过程中,为了保护患者的隐私,尽可能由护士和患者两人单独相处,一方面利于沟通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也能为患者情感宣泄营造环境。此外,护士根据患者的内心状况,必要时需与家属进行交流,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劝解,并给予精神和物质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4 个性化健康宣教 责任护士在查阅患者的病案文档后,再结合患者目前病情的实况,制定一套个性化健康宣教方案。宣教内容主要涉及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转归及注意事宜。鉴于大多数患者对手术治疗的陌生感,责任护士需着重讲解手术治疗目的、流程、效果及配合事项,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阐述的同时,护士还可采取图片和视频结合的方式向患者展示,力求让患者能够对整个手术有初步的把握。另外,护士还需向患者说明焦虑情绪会影响手术前的生理状况,并指导患者采取深呼吸和冥想的方式进行心境的调整。

1.3 观察项目

(1)记录两组患者于术前2 h的心理状况,其评估手段为SAS自评量表,由专人在旁指导,患者自行填写,并由专人收回。(2)记录两组患者术前30 min心率及血压值,并做好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经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

研究组SAS评分为(41.7±1.7)分,对照组为(48.9±2.0)分,两组之间焦虑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72,P

2.2 两组患者心率和血压水平比较

研究组心率(79.1±8.6)次/min,对照组(92.1±9.0)次/min,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由于手术结果的不可预见性和不可控制性较强,导致患者的交感神经张力增强,进而使体内激素水平代谢发生紊乱,影响人体的生理基础状况。人们在经历紧张或陌生的生活事件时,经过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作用,会激发人体的某种防卫机制,这一类反应称之为应激。适当的应激能够提高人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一种对人体有利的条件反射[4];而过度的应激反应,将会导致人体自身消耗增强,产热量增加,心率增快,加剧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最终会导致虚脱、乏力等不良生理状况的出现[5]。这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不佳的生理状况将会使手术效果大打折扣。而妇科手术的治疗对象特殊,女性群体的心理敏感性往往较强,容易导致过度应激事件发生。所以,针对女性群体的术前预见性护理显得尤为关键。

笔者在本次调研中,通过预见性护理方案的开展,研究组患者的生理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妇科手术术前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况,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

参考文献

[1]孙丽霞.妇科手术术前焦虑的预见性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0,7(4):88-89.

[2]钱华丽,余青,饶楚梅,等.预见性护理在急诊宫外孕手术护理配合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2,32(3):464-465.

[3]吴彩燕,叶静,魏永敏,等.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2):95-97.

[4]刘秀芳.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4):309.

篇10

关键词:《护理教育学》;教材;知识体系;教学质量

教材是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体现了学科的基本知识规范和知识体系。护理教育学作为护理学专业的重要课程,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护理教育理念,掌握护理教学技能方法,为毕业后从事护理教学工作奠定基础。因此,《护理教育学》教材知识体系的优化与完善,对护理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1《护理教育学》教材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

选取目前国内较为通用的4版《护理教育学》教材,通过目录内容的对比,得知现有《护理教育学》教材的知识体系如下。详见表1。通过对国内《护理教育学》教材比较得知,其知识体系包括了护理教育的目标体系、护理教育课程、护理教育心理学基础、护理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方式方法等。虽然教材理论体系全面,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存在不足。(1)学生学习获得感不强。护理教育学是一门运用教育学规律、理论与方法研究护理教育现象与问题、发现护理教育规律的学科。对于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具有很强的跨学科性,其中包含的教育哲学、教育伦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较难掌握与理解,学习难度高,获得感不强。(2)学生对课程认同度不高。《护理教育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教材的知识体系有着明显的教育学痕迹,多借用教育学理论与方法为来阐释护理教育,护理教育理论特质凸显不足,学生对课程认同度不高。“选课初衷是想多了解医学教育理论或护理教育理论,开阔学科视野,但学习后觉得和教育学原理或概论课程中有太多的交叉重叠,未实现学习目标”。(3)教学内容存在交叉重叠。心理学是教育学的重要学科支撑,在教育学理论体系中有着重要地位与作用。现有《护理教育学》的主要教材中,大多设置了“护理教育心理学基础”的课程单元,包含了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等理论。但在教学实践中,这些理论知识与《护理心理学》存在交叉与重叠。重复性的理论讲授降低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热情,削弱了护理教育学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2《护理教育学》教材优化的原则

2.1坚持立德树人

体现尊师重道教材既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高校教材必须体现党和国家意志。坚持指导地位,体现中国化要求,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5]。《护理教育学》教材知识体系在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更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因此,新时期《护理教育学》教材知识体系优化,要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履行教书育人使命。充分利用教材这一重要传递载体,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现铸魂育人。“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新时期尊师文化的民族根基。”[6]“尊师重道”是中华精神文明中师道文化的精髓,《护理教育学》教材建设中,以“尊师重道”为立德树人着力点,确立课程思政的育人主线。通过对护理教育经典思想的解读、护理教育家榜样引领、护理教育热点问题分析等,引导学生尊重护理教育规律、热爱护理教育学科、崇尚护理教师职业。

2.2对接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凸显护理教育特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教材建设的重要遵循。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规定了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特别是“临床教学能力”[7]。护理教育学课程作为支撑人才培养目标的直接关联性的课程,需要按照国家要求,科学设置教材体系与内容,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初步教学能力”的培养目标设定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初步”作为程度副词相对于高级、高深而言,对于本科专业学生来说,掌握护理教育最基本的理论与技能,为毕业后从事临床教学提供保障,为研究生阶段护理教育的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教学能力”则是明确了本科阶段护理教育学课程以传授教学理论与培养教学技能为主,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独立从事教学组织、实施与评价等活动。因此,对照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护理教育学》在教材知识体系优化中,应以护理教学的理论、技能方法作为教材建设的主体内容,特别是鉴于目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要关注临床护理教学的组织实施、教学方法的运用、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既契合教学国家质量标准要求,又凸显了护理教育的学科特质。

2.3运用信息技术

构建立体化教材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探索给中国高等教育“变轨超车”提供了重大机遇[8]。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为了更好地适应青年学生的认知特点,满足微课、翻转课堂等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需要,《护理教育学》应建立配套的立体化教材资源。这种资源不仅限于纸质教材的数字化转化,更应该丰富数字教材元素,开发融文字、音频、视频为一体的数字资源,使护理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有利于师生互动交流。利用二维码、信息链接等方式,提高知识容量,及时为学生推送护理教育的新理论、新成果,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针对教师教学实践需要,编写辅助教学的教案、课件、案例库、素材库、试题库等,为教师提供有力的教学支撑,弥补由于教育学学科背景缺乏所造成的能力短板。

3《护理教育学》编写体例与知识体系

3.1教材编写体例

教材编写体例不仅是知识呈现方式,更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导引索。依据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护理教育学》应进一步丰富学习资源,完善知识结构,设立“学习目标、关键术语、思维导图、问题情境、实践活动、问题思考、内容小结、拓展学习、自我评价”等栏目,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在单元教学前,设置“学习目标、关键术语、思维导图”栏目。“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学习活动,也是课程教学目标的依据;“关键术语”提炼单元教学的核心词汇,发挥提纲挈领作用;“思维导图”运用结构图明确单元知识理论的逻辑关系,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结构,加深理解与识记。在单元教学中设计了“问题情境、实践活动、问题思考”栏目。“问题情境”作为单元教学的导语,选取贴近学生实际的护理教育热点现象与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为课程教学创设情境;“实践活动”则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如观察、调查、阅读、资料收集、讨论等方式,主动地参与教学;“问题思考”是在课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部分,通过设置问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教学内容。在单元教学后设置“内容小结、拓展学习、自我评价”栏目。“单元小结”是总结单元学习内容,及时帮助学生复习回忆,加深知识记忆;“拓展学习”为学生推送前沿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读本,拓宽视野;“自我评价”分为学习收获与学习不足,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实现自我激励、自我改进,提高学习效果。

3.2教材知识体系